第一篇:三井隐蔽致灾因素排查治理方案报告剖析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和
治理方案报告
北票和尚沟煤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三井
北和三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领导小组
组 长:闫成国 副组长:高玉清 姜连君
成 员:张志良 程义堂 王迪 王树成 孟庆彪 工作职责:
组长全面负责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协调指挥各部室普查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负责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工作的跟踪及监督。
北和三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及治理方案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排查治理工作,提高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探测技术与装备水平和安全生产地质保障能力,深入排查煤矿深层次的潜在隐患和问题,切实做到煤矿灾害综合治理超前预防实现源头治理,特对矿井隐蔽致灾因素进行普查并制定相关防治措施,报告如下:
1矿井基本情况 1.1 矿井概况
北票和尚沟煤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三井,隶属于北票和尚沟煤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性质为地方煤矿,属证照齐全生产矿井,矿区东西长约 650m,南北宽约 800m,由4个拐点坐标圈定,面积约 0.7785km2。限采四煤层,限采标高为+340m~-500m。现开采水平为+16m。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采煤,矿井正常涌水量4m3/h,最大涌水量7m3/h,井田水文地质类型为简单;根据2011年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4.08m3/t,绝对瓦斯涌出量0.17m3/min,属瓦斯矿井;煤层自燃倾向性Ⅱ类,属自燃煤层,煤尘有爆炸性。
1.2 采区划分 现井田共划分为一个采区、一个采面。1.3 工程地质
1.3.1 四 煤层顶底板 根据井田地质勘探报告、生产矿井地质报告以及矿井近几年开采揭露情况:四煤层位于侏罗系下统北票组,三
井煤层相对埋深 +178~-210m,煤层顶底板岩石为半坚硬~软弱岩石,稳固性及稳定性差,矿床工程地质勘探类型属于以软弱为主,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中等。
1.4 地质构造
1.4.1 井区地质构造较复杂,后期断裂发育,使矿床遭到破坏加之煤层构造复杂,层薄层数多,煤层顶底板为砂岩,属于半坚硬~软弱岩石,力学强度低,稳定性差,易引起井巷变形、冒顶、片帮、巷道底鼓等。对井巷施工极为不利,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1.5 矿井未来规划根据矿井规划,未来三至五年主要采掘活动区域为+16水平西翼采面。
1.5.1 未来规划区内地质构造
该区域地层倾向南东,整体基本呈一单斜产出,总的地层走向北南,为55°~15°,倾角35°~44°。在深部开采边界有一走向逆断层,对开采不会造成较大影响。
区域水文地质
2.1 相邻矿井位置及开采情况
井田内仅附近有一处老煤窑开采四煤组,在井田东北为北和公司五井已经停产,与本矿井相距1200米。与本矿井相距1500米,因与本矿相距较远,对本矿影响不大。根据近几年对矿井开采期区内地面巡查,地面无塌陷及裂缝等情况。
2.4 水文地质 2.4.1 含水层
本区地下水富水性较弱,矿井正常涌水量为4m3/h,最大涌水量7m3/h。根据
2.7 防治水台帐及图纸矿井设有地测防治水科及水文地质专业人员,严格据《煤矿防 治水规定》,对矿井涌水量观测采用浮标法和主水仓水位传感器,以及矿井排水泵工作时间对比分析;地面水文观测孔采用测绳定期观测,井下各出水点涌水量采用浮标法和容积法观测;建立了防治水 各 种防治水基础台账,并及时填绘图件。
2.8 矿区积水范围及探水“三线”要求
矿区根据多年来开采情况,本地区常年干旱少雨;该矿充水因素多为大气降水为主,矿区内目前未存在采空区积水,矿井今后在施工时,确定沿工作面范围外推60m为探水线,沿探水线60m为探水警戒线,采掘过程中严格执行探水“三线”制度,打超前探、放水钻,并留设足够的防水保安煤(岩)柱,以避免发生老巷老空水突出溃水,造成淹井等水患。
3.瓦斯
根据近几年 据瓦斯等级鉴定结果:该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 4.08m3/t,绝对瓦斯涌出量 0.17m3/min,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1.68m3/t,绝对涌出量0.07m3/t,属瓦斯矿井。
3.3 瓦斯评述
总上所述,本矿井应属于瓦斯矿井。但是瓦斯赋存具有不均衡性,如在小断层附近及其尖灭端、厚煤带、瓦斯有可能陡增,在张性断层带附近,瓦斯则便于逸散。总之,在生产中应加强瓦斯地质工作,特
别要加强瓦斯检测及通风工作,以确保安全生产。
4.工程地质
煤层顶底板岩石为半坚硬~软弱岩石,稳固性及稳定性差,矿床工程地质勘探类型属于以软弱为主,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中等的矿床。
4.2 四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特征
四煤层顶板主要以片麻岩和泥岩为主,煤层底板主要以粉砂岩、细砂岩为主,现矿井顶板,稳定性均较差,在开采过程中应注意加强顶底板的管理工作。
4.3 各类工程建筑中的地基稳定性评价地面除邻矿开采地下煤层外,区内耕地分布于坡度较缓的山梁及宽缓沟谷中。当地 居民以农业人口为主,大多数以务农为生,周边其它主要人类工程活动主要是农业耕种与道路工程,自然发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震等物理地质作用对人类工程建筑和地质环境影响较小。行政村之间还有“村村通 ”公路相连,各自然 村之间有生产路相通,路网密布。
5.防治措施 5.1 地质构造方面
1)在断层和井田边界附近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防治水规定》留设断层、边界等安全保护煤柱,严禁开采防隔水煤柱等。
2)结合矿井实际,在现有开采技术、装备、方式方法的基础上,研究更加适合煤矿生产实际需求的探测装备和方法。
3)利用地质物探、钻探、巷探等相结合的探测方法,研究和掌握 褶曲、滑动构造地质变化规律,以便正确指导安全生产。
4)在地压显现明显地段施工,采取小断面掘进超前支护卸压,再 大断面永久支护措施。
5)巷道掘进过程中严抓工程质量标准,提高巷道支护质量,并根据煤岩层变化打大直径卸压钻孔卸压,使煤体卸载、压力转移。
6)新开巷道采用小直径椽子打顶背帮,在两帮开卸压槽释放矿压,使其减少对巷道支护的破坏程度和维护费用。
7)采掘过程中避免孤立煤柱形成应力集中区,尽量将主要巷道和硐室布置在底板岩层中,回采工作面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8)采掘过程中遇有断层和采空区时,应尽量采用由断层或采空区开始回采的开采顺序,避免相向采煤,回采线尽量呈直线,且有规律地按正确的推进速度开采。
9)对煤层破碎地区采掘时,在工作面前方用高压水注入煤层,从而压裂煤体,使其结构破坏,从而达到降低承载能力,通过小流量、低压力、长时间的方式进行巷道内超前注水降低煤体的弹性和煤体的强度。
10)对顶板坚硬不易垮落地区采用煤层注水降低顶板的强度,减少顶板的弹性潜能,使坚硬顶板随采随冒,使煤体支撑压力的峰值位置向煤体前方转移。
11)岩巷掘进采用巷两帮墙基础处打与巷道底板呈 45 °夹角对拉锚杆,抵制和减少巷道两帮下侧矿压底鼓。
12)在生产过程中,加强矿井相关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指导安全生产。
13)建立和培养煤矿地质专业人才队伍,使煤矿地质预报工作能够超前指导生产实践活动。
14)探索在各类地质构造及地应力集中区巷道支护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加强顶底板工程地质条件的研究,定出合理的顶底板稳定等级,以确保管理有据,安全生产。
15)在生产中加强巷道支护和安全检查工作,做到以质量保安全、以质量促生产。
16)结合矿井采掘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各种灾害威胁程度。17)定期开展专项隐患排查治理活动,严格按照“五定”原则落 实制度措施。
5.2 水害防治 5.2.1 顶板水
本矿四煤层顶板直接含水层为其顶板砂岩裂隙水,由于该层含水层含水性弱,补给量不充足,在生产中顶板多为淋水、滴水状态,对开采影响不大,在做好以疏排为主的同时,还采取以下保障措施。
1)利用瞬变电磁超前物探探明采掘前方低阻异常区,成立专业探放队伍,利用大钻超前探、小钻范围探的方法,摸清和查明低阻区存在位置。
2)结合附近巷探和物探结果,综合分析、评价顶板水存在的可能及危险程度,制定切实可行的顶板水害防范措施,确定探放水实施方
案。
3)严格落实探放水工作制度和矿井水害防治领导责任和落实、监督责任,真正把水害防治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落实。
4)根据采掘实际和综合分析水量,建立和完善工作面防排水系统和放水措施。
5)确定探放水期间各级各部门主管和兼管责任,把水害防治工作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头上有任务。
5.2.2 底板水
本区四煤层底板隔水层为粉砂岩、细砂岩,在矿井生产过程中,要做好防治水预测预报工作,特别加强回采底板出水点涌水量观测,及时掌握和了解工作面及其附近出水点的水量、水位变化,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六字原则。
1)利用瞬变电磁超前物探探明采掘前方低阻异常区,成立专业探放队伍,利用大钻超前探、小钻范围探的方法,摸清和查明低阻区存在位置。
2)结合附近巷探和物探结果,综合分析、评价顶板水存在的可能及危胁程度、影响范围,制定切实可行的底板水害预防和防治措施,确定探放水工作实施方案。
3)严格按照“整体研究,逐段分析,因地制宜,先易后难”的方针,制定不同区域的水文地质防治水方案。
4)根据物探和钻探结果,确定区域或局部疏水降压、底板加固和疏堵结合等水害防治措施。
5)严格落实探放水工作制度和矿井水害防治领导责任和落实、监督责任,真正把水害防治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落实。
6)根据采掘实际和综合分析水量,建立和完善工作面探放水期间和预防性的防排水系统和防范措施。
7)确定探放水期间各级各部门、主管和兼管责任,把水害防治工作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制定工作面掘进和回采期间的排水路线,保证工作面排水系统正常运行。
8)培训人员及时与安监科沟通,确定工作面掘进和回采期间水害避灾路线,培训人员及时做好水害知识专项职工教育培训,安监科按预定避灾路线巷道内安装指示水害避灾路线方向的板牌。
9)设立防治水机构,配备专职技术主管,全面负责防治水工作,并成立专业水文观测小组,定期对井下各涌水点的涌水量进行观测,记录存档。
10)结合矿井有关水文地质资料,定期对井田范围内和邻近区域近期降水及地下水补给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充分掌握含水层和采空 区积水及导水断层分布和导水性情况,根据调查分析情况,确保积水区的警戒围。
11)利用安全例会,对井下一线职工进行透水预兆、井下各地点水害避灾路线、应急措施和处置方案等实际性常识常规专业培训。
5.2.3 断层水防治措施
在回采断层附近块段时,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防治水规定》留设断层、边界等安全保护煤柱,防止水进入采掘工作面,造成水害。
5.2.4 老空水防治措施
矿井在生产过程中,要做好老空水害的防治,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必须采用“教育引导”与“严格管理”双重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教育职工熟悉突水征兆,即牢记:煤层发潮、变软、色暗无光彩、挂汗、工作面气温降低,或出现雾气或有硫化氢(俗称臭鸡蛋味)气味等,这些都是可能出水的征兆。
2)对已经探明的积水区,采掘工程接近时,要事先划定警戒范围,并安排好应急水仓、排水设备等,制定好安全措施后、再进行探放,待彻底排空积水后,才允许掘进或回采。
3)对未知积水区,要严格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坚持探放水制度,绝不能“未探先掘”。
4)严格保护各类煤柱,尤其是边界防水煤柱、断层和采空区防水煤柱。
5.2.5 地表水防治措施
1)掌握当地历史降水量和最高洪水位资料,重点加强雨季三防工作,若出现暴雨或洪水时,及时巡查并撤出井下人员,必须制定相应的防洪措施并严格执行,防止地表水渗入到井下发生淹井事故。
2)定期检查泄洪沟、排水沟等设施完好情况,发现淤积排水通道时,及时进行清理,保证地表水通畅下泄。
3)定期检查地面废弃井筒及塌陷裂隙并应及时充填轧实,对于废
弃的井筒,必须进行密闭,浇注一个大于井筒断面的坚实的钢筋混凝土盖板减少大气降水对矿坑的补给。
4)对于容易积水的地方应修筑沟渠,排泄积水。修筑沟渠时,应避开煤层露头、沟缝和透水岩层。特别低洼地点不能修筑沟渠排水时,应填平压实。
5)组织检修供电线路、备用机组、避雷装置、机电设备,保证其畅通、完好、灵敏可靠。
6)清挖井下水仓及排水沟,检修排水设备、排水管路,保证其完好可靠、安全运行、储水系统畅通。
7)调度室必须坚持24小时值班,及时收听天气预报,天气异常时,立即汇报防汛领导小组,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发生。
5.3 瓦斯防治
1)矿井建立瓦斯防治工作组织机构,健全瓦斯管理各项制度,并切实贯彻落实。
2)按要求配备有足够的专职瓦斯检查员和瓦斯检测仪器,瓦检员定期进行培训,实行持证上岗,瓦斯检测仪器定期校验并由有资质的检测机构鉴定。
3)对井下作业地点采用机防和人防监测监控双重管理,杜绝停风、微风、无风和瓦斯超限作业现象。
4)编制瓦斯检查记录手册、交接班制度,制定并执行瓦斯巡回检查制度、请示报告制度、现场瓦斯管理制度、瓦斯日报审阅制度、“一 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严格落实瓦斯巡回检查制度和请示报
告制度,做到瓦斯检查“三对照”,杜绝空班、漏检、假检现象,发现瓦斯积聚及时处理。
5)严格落实矿长是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严格执行瓦斯日报、瓦斯监测日报矿长、矿总工程师签批制度。
6)严格执行瓦斯超限制度,按照《规程》规定:矿井总回风巷或一翼回风中瓦斯浓度超过0.75%、采区回风巷与采掘工作面瓦斯浓度 超过 1%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采掘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时必须停止电钻打眼;放炮地点20m 内瓦斯浓度达到1%时严禁放炮;电动机附近20m内瓦斯达到1.5%时必须停止运转、撤出人员、断电电源进行处理。
7)建立完善的安全(瓦斯)监测系统,确保其24h 正常运转,并确保瓦斯、风速、风门开闭、局扇开停传感器正常工作。
8)制定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的防治瓦斯积聚措施和瓦斯排放措施。必须从采掘生产管理上采取措施,防止瓦斯积聚,对所有局部冒顶区、工作面上隅角等均采用诱导风幛等措施,确保瓦斯不超限;必须建立具体的瓦斯超限停止工作、超限处理和从作业场所撤人的制度。
9)矿长、技术矿长、爆破工、采掘、通风队长、工程技术人员、流动电钳工下井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报警仪,瓦斯检查员携带光学式甲烷检测仪,下井人员必须携带隔离式自救器;并在采掘工作面悬挂 24 便携式甲烷报警仪;建立健全瓦斯检测监控设备的调校和维护制度,甲烷传感器、便携式甲烷检测仪每班进行一次对照,并有调校
和对照记录。
10)对巷道顶部冒落区,要通放排除瓦斯,然后尽量堵好塞严,减少瓦斯积聚的机会和浓度。
11)加强对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积聚的瓦斯设风幛或隔墙迫使一部分风流经上隅角排除瓦斯。
12)加强跟班安全员、掘进技术员、瓦检员、采煤队长、掘进带班班长、跟班电工安全知识教育,提高技术素质和业务管理水平,发现瓦斯聚积规程规定,立即采取措施,停工、停产、撤出人员,进行处 理。
13)临时停工的地点不得停风,否则必须切断电源,设置栅栏、揭示警标,禁止人员进入,并同时向矿调度室报告,停工区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达到3%或其它有害气体浓度超过规定时立即处理,必须在24小时内封闭完毕。
14)严格执行入井人员检身制度,出入井人员登记制度,严禁携带火种入井。
15)消灭明火、明电照明、明火明闸刀开关。严格执行放炮作业规程作业,严禁采用明炮、糊炮、炮眼深度低于《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放炮。
16)严禁使用非矿用电缆,严禁出现羊尾巴或破损电缆,严禁在井下拆卸、敲击矿灯,如有灯锁失效、灯线破损、灯头密封不严、灯头玻璃破裂,严禁使用。
17)加强电器设备的管理,杜绝失爆设备入井,严禁设备带病运
行、带电变迁。严禁使用地面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变压器直接向井下供电,井下电器设备必须具有三大保护装置。
18)井下电焊特殊作业时,必须制订特殊安全技术措施,报矿总工审批后,方可进行井下电气焊特种作业。
19)利用每旬逢“6”日为隐患排查活动,对井下存在的通风不合理、瓦斯治理盲区落实责任,按“五定”原则严格进行整改。
5.4 顶板管理
1)认真落实跟班人员对作业现场进行安全监督检查责任,坚持“先安全后生产,不安全不生产”的原则。
2)按照要求在井下个作业地点配备一线监督员,加大现场监督指导安全生产工作。
3)严格按照“三大规程”和安全措施进行作业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和安全管理,由安监科监督各种规章制度和规程措施的贯彻执行情况。
4)加强对作业现场人员、工程、顶板管理安全防护意识教育,提高其安全防范思想。
5)对作业现场实行安全确认,各岗位作业人员严格按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文明规范作业和操作,使各种作业活动必须在安全条件下进行。
6)回采工作面严禁放煤和移架同时作业,两者作业地点间距相隔不少于 15 米。
7)作业地点开工前,必须在作业地点附近备足钎椽、椽子和梢
子等仿冒顶材料,统一码放指定地点,且不影响通风行人。
8)严格落实采掘工作面工程管理制度,做到支架应山有力,对变形支架及时替换,失修巷道及时维护。
9)开工前,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人员站在安全地点用长柄工具将顶帮的活矸、聋煤、片帮等一切不安全隐患处理掉,确保安全后,方可开工。
10)现场人员必须经常检查顶板,煤壁,支架等情况,严禁空顶距准超过作业规程规定。
11)发生片帮、冒顶的空帮、空顶部分,要充满填实,用支护材料接顶,以减少对巷道的压力。
12)遇到地质复杂顶板破碎易冒顶时,应先对顶部注水 8~16 小时后,方能进行施工。
13)掘进施工时,必须使用前探梁作临时支护,所有作业人员必须随时观察自己所处位置的安全情况,确保安全作业。
14)工作面必须支架垂直顶板或有一定迎山角,控制好采高,杜绝支架有倒、歪、咬现象。
15)工作面,采空区顶板随支柱前移自行垮落充填采空区,放顶步距 1.0m。工作面内采用及时支护,保证支架初撑力达到规定 240KN。
16)如果顶板破碎,必须采用及时支护,如果工作面顶板破碎、片帮达 800mm 时,必须加密支柱进行支护。
17)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缩短煤墙暴露时间,以减少片帮、冒
顶可能。
18)所有人员必须熟知大面积冒顶预兆:顶板压力急剧增大,变形,安全阀大量卸载,大立柱下缩、下沉;煤壁松软,片帮严重,顶板掉渣增多,漏顶、片帮频繁,局部冒顶频繁增加;顶板裂隙增大,出现淋水或淋水增加。
19)工作面应达到动态质量达标,确保工作面“直、净、畅通”。20)工作面过地质构造带时加强顶板支护,认真落实跟班人员现场监督检查职责,发现隐患及时处理。直接顶破碎、煤墙片帮时,要及时伸出伸缩梁护顶,或采用架顺山棚配合走向梁、打贴帮柱等措施 及时进行支护处理。支柱端面距超过规定时及时用荆笆、芊椽支护,或根据现场情况打点柱、抬棚支护。
5.5 工程地质方面
1)由地测人员结合井下采掘实际定期对矿区地面进行巡回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优化采掘设计,严格控制矿产资源开发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扰动和破坏,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矿产开发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3)定期开展矿山工程地质综合治理排查活动,组织人员对采动破坏引起的地面塌陷、地裂缝进行恢复治理,修复耕地、林地等土地资源生态功能;
4)开展地质灾害预警监测工程,包括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开采工作面的地表变形监测、地下水水环境的动态监测等内容;
5)建立地面塌陷地裂缝监测预警系统,对已开采地区树立地面警
示牌,指定监测人员和巡查人员,定期开展地质灾害预警。
6)对矿区地面塌陷及地裂缝进行治理,对破坏民居进行拆除并开展生态修复工程,被破坏土地资源进行生态修复,对受采矿影响的村庄进行动员搬迁。
7)按照开采进度及地表变形稳定时间,对接替采区开采出现的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进行治理;
8)结合地面塌陷地裂缝治理工程,根据矿区居民需要,科学设计,合理部署取土坑、耕地、道路、排水沟工程,采取复垦措施,恢复矿区土地资源。
9)结合地面塌陷地裂缝治理工程和土地资源恢复工程,科学布局、合理规划,采取绿化等工程措施,恢复矿区地形地貌景观和生态环境。
10)开展《北和三井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修编工作。
第二篇: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治理机制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治理机制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菜子沟煤矿
2014年7月16日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治理机制
为了强化煤矿安全管理,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加强煤矿隐蔽致灾因素的排查及治理力度,及时发现隐蔽的致灾因素,结合我矿实际情况,建立本矿“一通三防”隐蔽致灾因素治理机制。
一、组织领导及工作职责 组
长:
陈明虎
副组长:
张必平
杨胜利
文大春
周朝松
朱万军
廖大益
王建刚
成员:
唐富明
龙 刚
谢维彬
李龙海
周仕贵
陈国湖
向重奎
岳希银
王子华
余福海
徐海艳
何 磊
具体负责矿井“一通三防”隐蔽致灾因素的排查及治理工作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唐富明负责。
二、工作机制
领导组每周要对矿井“一通三防”的隐患进行排查及分析,及时发现隐蔽致灾因素,进行处理。每月要对全矿井通风系统进行审查,对瓦斯治理、煤尘管理、防灭火等方面的进行细致的排查和分析,并且按照“五定”要求对查出的问题及隐蔽的致灾因素制定措施进行治理,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
三、“一通三防”隐蔽致灾因素排查的内容:
(一)矿井通风系统
保证矿井必须有两套同等能力的主要扇风机正常工作,并满足双回路、双电源供电;优化完善矿井通风系统,实现独立的通风系统;根据风量分配方案合理分配风量,消灭微风、无风、循环风;杜绝不合理的串联通风和扩散通风;严格巷道贯通的管理工作;加强通风设施的管理,保证设施符合标准,保证通风系统稳定。
(二)局部通风
保证局扇安装合理,风量调配合理,根据所使用局扇型号保证局扇的吸风量,杜绝循环风;认真落实“三专两闭锁”,杜绝风机无计划停风;抓好风筒管理,风筒吊挂实行封环必挂,接头严密,无破口,无反接头,拐弯处设弯头,不准拐死角,提高局部通风的可靠性,百米漏风率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保证风筒出口风量符合规程要求。
(三)瓦斯管理
按要求设置矿井通风瓦斯管理机构并明确职责,配齐瓦斯检查人员,做到持证上岗;严格执行瓦斯检查制度,保证无空班漏检、假检,虚报假报,做到瓦斯“三对口”,无瓦斯超限作业,杜绝瓦斯积聚;认真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严格执行瓦斯排放制度,瓦斯排放要有经批准的措施并贯彻到位。
(四)矿井安全监控系统
安全监控系统稳定可靠,数据传送及时有效,传感器数量、种类,调校以及闭锁情况,传感器的安设位置、报警浓度、断电浓度、复电浓度、断电范围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五)防灭火
开采时充分考虑防火的要求,巷道布置方式合理,消灭利用老塘通风,降低巷道风阻,减少漏风,按规定留设煤柱,对结束的回采工作面及时密闭,并进行严格的管理,开展日常防火预测预报工作,坚持定期经验分析工作;制定防灭火措施,建立防灭火系统,抓好防灭火管理;抓好外因火灾的预防,防灭火系统完善,各消防材料齐全,消防材料库物资准备充足。
(六)综合防尘
建立健全防尘制度,配备足够的防尘人员,对矿井的粉尘进行检验测定;建立防尘洒水、消防系统,严格做到防尘洒水管路系统完善,各项防尘措施齐全;定期对巷道冲洗,消除煤尘堆积;加强各机械设备内外后的防尘,加强各转载点的喷雾,使用水炮泥和放炮后的喷雾等综合防尘工作。
(七)管理制度和基础资料
建立健全“一通三防”机构,制定完整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及各业务部门的“一通三防”工作的管理责任制,各工种的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严格《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的审查把关和贯彻执行情况;抓好技术图纸资料的收集和完善管理,强化通风技术基础管理;做好“一通三防”的业务培训工作;严格执行“一通三防”各项管理制度。
四、“一通三防”隐蔽致灾因素治理的要求:
1、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做到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
2、每周由领导组组织有关人员对工作面及通风设施进行一次“一通三防”隐患排查,排查内容:工作面范围内的通风设施、管路设施、监测探头、线路的完好状态,以及瓦斯、风流状况和员工通风技能等内容,并对下周隐患进行预测,提前制定预防措施,排查情况安全科、通风科要存档备查。通风助理每周状况一次隐蔽致灾因素的排查和分析,分析隐患,并责施工队解决排查出的隐患,对施工队解决不了的,上报矿解决。
3、每月由总工程师组织一次全矿井隐蔽致灾因素的分析和排查排查,从通风、防火、瓦斯、监控、井巷、人员等所涉及“一通三防”的隐患进行立体网络式的全面分析排查,对发现存在的问题要按照排查隐患表进行认真填写,对排查隐患内容实施编码管理,排查后矿组织召开一次隐患排查专题会议,对所有隐患进行分析、分类,排查治理;同时对下月隐患进行预测,提前制定预防措施。
4、对隐患排查要进行建档管理。重大安全隐患要及时向总经理和煤业公司进行详细汇报,报告重大隐患时内容要包括以下内容:(1)隐患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3)隐患的治理方案。
5、对重大隐患要详细制定治理方案,治理方案要包括: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案和措施、资金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单位和人员、治理期限和要求及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的内容。在隐患治理过程中要采取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在重大隐患治理前或在治理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药撤出作业人员,停止作业,设置警戒,及时进行汇报。
五、“一通三防”隐患的处理验收及注销
1、对排查出的“一通三防”问题分类建档,制定专门的整改措施和整改方案,按照“五定”程序进行处理;对于不能及时整改和处理的隐患,要立即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方案和实施步骤,并说明将不能及时整改的原因及制定整改之前的安全措施。对重大安全隐患要按照第三条第5款规定执行。领导组要经常深入现场对矿井“一通三防”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隐患,及时整改,使“一通三防”专项整治工作形成制度,杜绝一切“一通三防”方面的各类事故发生。
2、一般隐患由专业组组织验收,验收合格报安全科、通风科备案,确定为隐患注销。重大隐患由专业组、领导组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报煤业公司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注销。
六、建立“一通三防”隐患举报奖励制度
为积极预防“一通三防”隐患,及时发现和处理,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维护全体职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水平,确保公司生产工作的有序运行,特制定本制度。一)隐患的举报范围
1、“一通三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薄弱环节;
2、“一通三防”的违章人员;
3、“一通三防”工作中的存在的隐患及具体地点;
4、“一通三防”存在的不合理的工序或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标准;
5、不符合行业规定标准的设备。二)举报程序
1、举报人员向班组长、跟班领导、部门负责人对隐患地点、隐患内容等进行汇报报;
2、发现隐患人员向安全指挥中心信息科进行举报并填报信息台帐;
3、发现隐患人员也可向总经理、副矿长及分管领导进行举报。
4、举报人员要本着实事求是负责的态度进行举报,在举报时要将要举报事件、地点、危害程度、具体责任人汇报清楚。三)报告形式
报告形式分为当面报告、电话报告和书面报告三种形式,对涉及全矿员工人身安全、危机全矿安全的紧急事件或隐患,要在第一时间以最快方式进行报告。四)奖励对象
1、对举报事件属实的人员;
2、敢于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敢于向危及安全生产方面的不良人和事作斗争的职工。
3、为防止事故有功人员,特别奖励那些能及时发现事故征兆,立即采取果断措施或立即报告上级,因而避免了事故或减轻事故的危害程度的职工。五)奖励形式及奖励规定
1、精神奖励。优先评选先进个人或先进集体,在各种会议上进行表彰和奖励;
2、物质奖励。通常将给防止事故有功人员,原则奖励50—200元,若成绩突出奖励200—500元;
3、对所有受奖人员要计入档案,对年终评奖、工资晋级或提干作为先决条件。六)责任追究
凡对公司发生的各类事件,特别是“一通三防”存在的重大隐患,对发现而不举报、不汇报、故意隐瞒不报、谎报、少报、漏报或在规定时间内不及时汇报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篇:隐蔽致灾因素报告
“一通三防”、“地测防治水”隐蔽致灾因素
自查报告
****煤业有限公司
隐蔽致灾因素自查报告
根据集团公司和进出口公司《关于全面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矿成立了检查组,对我矿的一通三防、防治水隐蔽致灾因素进行了全面普查。自查情况如下:
一、“一通三防”方面
(一)、通风系统普查
**煤矿采用独立通风系统,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式,有三个井筒,主井、付井、有元河回风井,主副斜井进风、有元河风井回风,2台主扇型号为FBCDZ-8-№26、2×250kw,为抽出式通风。矿井总进风量为5064 m3/min,矿井总回风量为5197m3/min;井下所有采区均采用分区通风,采掘工作面风量满足要求,不存在循环风、无风、微风作业,没有串联通风现象,所有局部通风地点实现了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及“三专两闭锁”。井下主要进回风间风门均采用阻燃风门或自动风门,矿区通风系统稳定可靠。
(二)、瓦斯灾害普查
2013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瓦斯绝对涌出量为2.33m³/min,相对涌出量为1.10m³/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2.57m³/min,相对涌出量为1.21 m³/t,为瓦斯矿井,但我矿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按高瓦斯矿井进行管理。
2015年我矿回风巷最高瓦斯浓度为0.06%,4003工作面最高瓦斯浓度为0.14%,掘进工作面最高瓦斯浓度为0.08%。
(三)、煤尘自燃发火倾向性普查
2013年由煤矿设备安全技术检测中心对我矿9#煤层的煤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依据GB/T20104-2006《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判定该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Ⅱ级,自燃发火期为4-6个月,类别为自燃煤层。
矿井有完善的防灭火系统,有元河风井地面建有注浆站1座,井下注浆主干管路总长度:3628米。注浆主管路为4吋,并铺设到工作面采空区和密闭墙,注浆材料为黄泥及三相泡沫;井下设置注氮机2台,注氮管路全部铺设到工作面采空区和密闭墙;有元河风井地面建有束管监控系统,型号JSG-8,每天对井下工作面、采空区等地点进行预测预报。
(四)、煤尘爆炸倾向性普查
2013年由煤矿设备安全技术检测中心对我矿9#煤层的煤尘爆炸性进行鉴定,依据AQ1045-2007《煤尘爆炸性鉴定规范》,判定该煤层的煤尘有爆炸性。
矿井作业地点和各条巷道都安装了静压洒水灭尘管路,各条巷道定期洗巷灭尘,在各巷道、作业场所、皮带转载处安装了洒水喷雾和风流净化水幕。针对井下水压小,采煤机内外喷雾压力不够,我矿在综采工作面安装了一台加压泵,解决了采煤和内外喷雾压力小,煤尘大的问题。
(五)、井下火区普查
经查阅历史资料和走访调查以及对井下小窑采空区永久闭墙的日常检测分析,截止目前为止未探测到火区。
二、地测防治水方面
(一)、老窑、采空区积水情况
经调查,全矿存在13处积水区,推测共1234540m3老空积水,其中位于4006工作面对应上部的4#层采空区推测积水量54999m3,对工作面回采有一定威胁,目前已累计疏放约9000 m3。
1、井田内原采区采掘情况:
2010年,****煤业有限公司作为整合主体整合兼并了原大同贵龙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整合前井田面积7.24km2,整个矿井9#煤共分6个盘区进行了回采。从采煤方法开看:412和9#-1盘区采煤方法较复杂,有硐室采煤、高档机采、壁式炮采,9#-
3、9#-4和9#-5为硐室回采,901和401盘区为综放开采;从开采煤层看,4#及9#上分层大部开采完毕,9#-5分层在矿井的东部即412、9#-
1、9#-2和9#-3盘区的部分块段进行了回采,11#煤在9#-1盘区的部分地段进行了回采。
巷硐式工作面在布置的具体位置上并没有规律可循,当时的回采原则是哪里好采就采哪里,煤硐的开采深度和硐间煤柱尺寸并不统一,往往视顶板完整程度和片帮情况而定。
目前公司正在推进412区域9#下分层开采工作,由于本区域9#上分层已开采,存在大量采空积水,需通过密集钻孔疏放,更重要的是疏放4#层的采空积水存在施工技术难题,因为从9#层向上施工钻孔需穿越采空区,钻杆无法穿过,只能从部分实体煤柱打钻,其效果不能达到施工目的。
2、井田内整合小窑采掘情况
大同贵龙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06年经省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将原女人山煤矿、十家人煤矿和林家口煤矿整合而成,被**煤业整合后停产。
(l)、原女人山煤矿
女人山煤矿属朔城区地方集体煤矿企业,主要开采9-
1、9-
2、11号煤层。其中9-1号由于有部分火区已封闭,9-2号为主要开采煤层,11号部分地区(井田北部)已开采。该矿采用斜井开拓,采煤方法为短壁式,炮采落煤。
(2)、原十家人煤矿
位于女人山东侧,批准开采9、11号煤层,斜井开拓,短壁式开采,炮采落煤。对矿区无影响
3、相邻矿井采掘情况
1)磨盘沟煤业有限公司
**磨盘沟煤业有限公司由原**磨盘沟煤业有限公司和中电煤业有限公司整合而成,井田面积由原7.2698km2增至7.7395km2,矿井能力扩建到5.00Mt/a。
矿井开拓现状:磨盘沟联营煤矿是由大和磨盘沟两矿联营而成的。原有井筒两对(4个),即磨盘沟主副斜井和大主副斜井。
磨盘沟煤矿现开采4-1号和9号煤层,该矿采用斜井开拓方式,共布置主斜井、副斜井、行人斜井和总回风斜井。
通过过去几十年的开采,现有主斜井南部的9号煤层上分层也已经回采完毕,上部的4号煤层处于蹬空区内,主斜井北部的4、8、9号煤层及全井田的11号煤未进行开采。
2)、十孔窑煤矿:
为上梁区地方国营煤矿,井田面积7.4769km2,批准开采4、8、9、11号煤层,现开采9号煤层,采用斜井开拓,采煤方法为壁式,综采放顶煤开采。井田内煤层为低瓦斯,矿井涌水量不大,约400-1200m3/d,与其它煤矿无越界开采现象。
据调查,现开采9#层,与我矿90101工作面相邻,在我矿区北部,等高线高于我矿区,其开采过程中积水未排,水量较大,存在一定危害性,我矿已严格留足煤柱,且90101工作面已回采完,对我矿威胁程度轻。
3)、原七孔窑煤矿:
原为上梁区村办煤矿,井田面积1.723km2,批准开采4、9、11号煤层,现开采4、9号煤层,采用斜井开拓,采煤方法为壁式,矿井涌水量不大,约100-200m3/d,现已停产。在我矿区9-3北部,与其旧采区接近,曾与我矿9-3盘区贯通发生过火灾未发现积水涌入,目前对现生产采区影响不大。现已被锦绣煤业有限公司为主体整合更名为大统煤业有限公司。
4、矿井“三区”划分情况
矿井除了现在采掘的901采区外,大部分为旧采空区,旧的回采工艺多为硐室采煤,存在大量采空积水,因此均为危险区。901采区中两个备用工作面中的4003工作面为安全区,4006工作面由于上部可能存在采空积水,划为警戒区。
(二)、自然灾害情况
**矿井田地表大面积为黄土覆盖,经长期切割冲蚀,成为低山丘陵区。纵观井田,以黄土冲沟,梁地貌为主,区内山梁走向近南北向,由于强烈的侵蚀切割,形成多条冲沟,冲沟两侧由于不断的侵蚀形成树枝状的小冲沟。西部西长梁为马关河和有元河的分水岭,东部火烧梁—上梁为有元河与马营河的分水岭。区内最高点位于井田东北部的火烧梁上,高程为1271.4m;地形最低点位于井田东南部的马营河河床,高程为1105.0m,相对高差达166.4m。
由采空造成的地表塌陷裂缝中的大部分小裂缝已得到处理,但部分区域由于4#、9#层采空区叠加造成塌陷裂缝较大,没有处理,其中对应90101工作面上部的裂缝最大落差及宽度均达2米,由于村民阻挠及工程费用等问题没有等到根本解决,塌陷治理未能按要求实施,雨季降水会对井下 工作面造成影响。
井田内各沟谷中平时干涸,雨季汇集洪水,分别向马关河及马营河排泄,马关河和马营河在大平易乡东汇入桑干河,属海河流域桑干河水系。井田内大部分区域受地表河流的影响较小,但新准备的4006工作面地表因靠近马关河支流有元河附近,虽预留了隔水煤柱,但不能排除工作面回采后对其可能造成一定影响。
矿井工业广场南部沟谷中有矸石山一座,大约存放300万吨煤矸石,处理不当时存在矸石自燃的风险。
(三)、含(导)水体等水文地质情况
井田内主要含水层如下: 1.第四系冲积层孔隙含水层
2.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组 3.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组 4.二叠系下统组砂岩裂隙含水层.5.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层间砂岩裂隙含水层 6.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经资料分析,下石盒子组和组是煤系地层上部的主要含水层,含水层均由砂岩组成,根据以往采掘情况,其可能在局部富水,主要影响4#层的采掘。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层间砂岩裂隙含水层为影响9#层的一个含水层,其在断层带及褶区的轴部可能存在局部富水,根据4002工作面皮带顺槽110米处放水孔测量,最大出水量20m3/h,累计放水近10000m3。
井田内另一主要含水层为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水位标高1053米,9#层最低标高880米,属带压开采,在有陷落柱等构造区域存在突水危险,我矿2015年下半年采掘的4003、4006工作面均存在陷落柱,需重点防范。由于4003工作面存在褶曲,可能造成9#层顶板及上覆4#煤层采空区局部富水、积水,此隐患已通过打钻放水等措施基本消除。但须加强后期工作面俯采阶段采空区积水突然涌入皮带顺槽的风险防控,工作面排水系统必须安全可靠。
(四)、断层、裂隙、褶曲等地质构造情况
根据采掘活动揭露,井田内影响采掘活动的落差在4-13米间的断层共10条,大型褶曲2个,其中4006工作面位于断层破碎带,面内大小断层较发育,尤其是切眼附近,煤层破碎,对切眼扩邦掘进及将来回采顶板管理影响较大。
4003工作面存在褶曲,加之工作面四邻为采空区,与相邻的9012工作面连络的巷道多,工作面矿压大且分布异常,给顶板管理带来困难。
(五)、陷落柱情况
井田内近年共揭露12个陷落柱,其中4002工作面存在5个陷落柱,通过注浆加固等方法安全回采,并取得了一定经验。
2015年采掘的4003工作面存在2个陷落柱,均位于停采线附近,其中一个在4003辅运巷揭露,另一个为物探推断,已进行钻探工作进行导水性探测,目前推断其危险性基本不大。
4006工作面在轨道顺槽掘进时揭露一个陷落柱,待回采时需采取相关防范措施并加强采前采后的物探对比及涌水量观测,防止其滞后突水。
(六)、封闭不良钻孔情况
井田内共有17个钻孔,其中Y-
3、Y-
4、Y-
6、Y-
9、Y-
10、Y-
11、CK1等7个钻孔终孔层位在奥灰层,根据地质报告所述,所有钻孔均为水泥注浆封孔,但未进行封孔质量试验,封孔效果不详。4003工作面内部存在的Y-8钻孔已安全采过,其它工作面暂不涉及钻孔导水隐患。
****煤业有限公司
2015年7月30日
第四篇: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治理机制
防治水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
和现场处臵机制
***********煤业有限公司
2014年5月
防治水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
和现场处臵机制
编 制:
审 核:
技术科长:
总工程师:
防治水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和现场处臵机制
为了强化煤矿安全管理,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加强煤矿隐蔽致灾因素的排查及治理力度,及时发现隐蔽的致灾因素,结合我矿实际情况,建立本矿防治水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和现场处臵机制。
一、组织领导及工作职责 组 长: ***(矿长)
副组长:(总工程师)(安全矿长)
(生产矿长)(机电矿长)
(通风矿长)
成 员:(地测副总)(通风副总)
(综采队长)(综掘队长)
(安全科长)(通风科长)
(探水队长)(机电科长)
(地测科长)
具体负责矿井防治水隐蔽致灾因素的排查及治理工作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地测科,主任由马维远兼任。
二、工作机制
领导组每旬要对矿井防治水的隐蔽致灾因素进行排查及分析,及时发现隐蔽致灾因素,进行处理。每月要对全矿井防治水工作进行审查,对排水系统、“雨季三防”、井下探放水、配套图纸及技术资料管理等方面的进行细致的排查和分析,并且按照“五定”要求对查出的问题及隐蔽的致灾因素制定措施进行治理,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
三、防治水隐蔽致灾因素排查的内容:
(一)矿井排水系统
保证矿井必须有能满足《煤矿安全规程》要求正常工作的排水系统,排水系统由井下各排水点、主副水仓及其附属设备构成。水泵能力满足20h排出24h正常涌水量,井底有主、副水仓,总有效容积为2770 m3,水仓容量符合矿井8h正常涌水量需要。
(二)“雨季三防”
按要求制定下发“雨季三防”应急救援预案及实施方案文件,成立“三防”办公室及“三防”组织机构,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具体部署,明确职责。制定“雨季三防”期间的工作制度并严格执行,从人员装备物资各方面做好迎接汛期的充分准备。
“雨季”期间防汛救险领导小组及下属单位,按照文件规定划分区域明确责任,在正常期间组织进行每周不少于三次的地表巡查,在降雨期间组织24小时不间断巡查。巡查内容主要包括对地面工业建筑物、民宅等建筑设施进行隐蔽致灾因素排查,井田范围内的地质灾害(滑坡、塌陷、裂缝)隐蔽致灾因素进行排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在雨季到来之际提前安排队伍重点对我矿井下各条巷道排水沟自检并全部清理完毕,安排相关单位及时清理各个排水点临时水仓,中央水泵房三台主排水泵全部检修正常;完成主、副水仓清理工作。对地面主副井场地所有防洪渠、谷底涵洞进行了清理,确保汛期排水正常;全矿避雷器检测正常;全矿范围内无危房。
(三)井下探放水
按要求设臵矿井防治水组织管理机构并明确职责,配齐专业人员,做到持证上岗;严格执行探放水制度。严格按照“物探先行、钻探验证、化探跟进”的探放水综合探测手段,确保工作面始终在探测安全范围内施工,每循环钻探前,必须用物探仪器对前方未知区域进行探测,对探测结果进行分析,分析后进行钻探验证。
掘进工作面严格按照探放水设计进行超前探放水作业,探水循环进度为150m,每次钻探后允许掘进120m,超前留设30m防水煤柱,每次打钻以钻孔最短距离作为探放水的有效掘进距离。现掘进110工作面顶板灰岩水是工作面采掘过程中最直接长期的主要充水水源,工作面在掘进期间,局部顶板可能会出现滴淋水现象,110工作面左侧102工作面采空区,根据剖面显示,掘进至低洼处存在采空区积水,已探明积水面积:18000m2,积水量:6400m3,需严格执行“预测预报、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按照探放水设计进行探放水工作。
回采工作面形成后我矿聘请有资质单位对工作面进行了瞬变电磁法探测,并在两顺槽每100m处钻场内按照回采工作面探放水设计要求对4号煤采空区及10号煤顶板灰岩水进行探放。现回采的106工作面上覆存在原4#煤层采空区,经物探报告显示4#煤层低洼处存在积水,需在回采前严格执行探放水原则,按照探放水设计进行探放水工作。
(四)管理制度和基础资料
建立健全防治水及相关组织机构,制定完整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及各业务部门的防治水工作的管理责任制,各工种的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严格《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的审查把关和贯彻执行情况;抓好技术图纸资料的收集和完善管理,强化技术基础管理;做好防治水的业务培训工作;严格执行防治水各项管理制度。
四、防治水隐蔽致灾因素治理的要求:
1、隐蔽致灾因素排查治理工作要做到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
2、每旬由领导组组织有关人员对地面及井下进行一次防治水隐蔽致灾因素排查,并对下周隐蔽致灾因素进行预测,提前制定预防措施。每旬组织一次隐蔽致灾因素的排查和分析,分析隐蔽致灾因素,并责成区队解决排查出的隐蔽致灾因素,对区队解决不了的,上报矿解决。
3、每月由总工程师组织一次全矿井防治水隐蔽致灾因素的分析和排查排查,进行立体网络式的全面分析排查,对发现存在的问题要按照排查隐蔽致灾因素表进行认真填写,对排查隐蔽致灾因素内容实施编码管理,排查后矿组织召开一次隐蔽致灾因素排查专题会议,对所有隐蔽致灾因素进行分析、分类,排查治理;同时对下月隐蔽致灾因素进行预测,提前制定预防措施。
4、对隐蔽致灾因素排查要进行建档管理。重大安全隐蔽致灾因素要及时向总经理和集团公司进行详细汇报,报告重大隐蔽致灾因素时内容要包括以下内容:
(1)隐蔽致灾因素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2)隐蔽致灾因素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3)隐蔽致灾因素的治理方案。
5、对重大隐蔽致灾因素要详细制定治理方案,治理方案要包括: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案和措施、资金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单位和人员、治理期限和要求及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的内容。在隐蔽致灾因素治理过程中要采取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在重大隐蔽致灾因素治理前或在治理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药撤出作业人员,停止作业,设臵警戒,及时进行汇报。
五、防治水隐蔽致灾因素的处理验收及注销
1、对排查出的防治水问题分类建档,制定专门的整改措施和整改方案,按照“五定”程序进行处理;对于不能及时整改和处理的隐蔽致灾因素,要立即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方案和实施步骤,并说明将不能及时整改的原因及制定整改之前的安全措施。领导组要经常深入现场对矿井防治水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隐蔽致灾因素,及时整改,使防治水专项整治工作形成制度,杜绝一切防治水方面的各类事故发生。
2、一般隐蔽致灾因素由专业组组织验收,验收合格报安监科、地测科备案,确定为隐蔽致灾因素注销。重大隐蔽致灾因素由专业组、领导组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报集团公司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注销。
六、建立防治水隐蔽致灾因素举报奖励制度
为积极预防防治水隐蔽致灾因素,及时发现和处理,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维护全体职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水平,确保公司生产工作的有序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一)隐蔽致灾因素的举报范围
1、防治水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薄弱环节;
2、防治水的违章人员;
3、防治水工作中的存在的隐蔽致灾因素及具体地点;
4、防治水存在的不合理的工序或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标准;
5、不符合行业规定标准的设备。二)举报程序
1、举报人员向班组长、跟班领导、部门负责人对隐蔽致灾因素地点、隐蔽致灾因素内容等进行汇报报;
2、发现隐蔽致灾因素人员向安全指挥中心信息科进行举报并填报信息台帐;
3、发现隐蔽致灾因素人员也可向矿长、副矿长及分管领导进行举报。
4、举报人员要本着实事求是负责的态度进行举报,在举报时要将要举报事件、地点、危害程度、具体责任人汇报清楚。
三)报告形式
报告形式分为当面报告、电话报告和书面报告三种形式,对涉及全矿员工人身安全、危机全矿安全的紧急事件或隐蔽致灾因素,要在第一时间以最快方式进行报告。
四)奖励对象
1、对举报事件属实的人员;
2、敢于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敢于向危及安全生产方面的不良人和事作斗争的职工。
3、为防止事故有功人员,特别奖励那些能及时发现事故征兆,立即采取果断措施或立即报告上级,因而避免了事故或减轻事故的危害程度的职工。
五)奖励形式及奖励规定
1、精神奖励。优先评选先进个人或先进集体,在各种会议上进行表彰和奖励;
2、物质奖励。通常将给防止事故有功人员,原则奖励50—200元,若成绩突出奖励200—500元;
3、对所有受奖人员要计入档案,对年终评奖、工资晋级或提干作为先决条件。
六)责任追究
凡对矿内发生的各类事件,特别是防治水存在的重大隐蔽致灾因素,对发现而不举报、不汇报、故意隐瞒不报、谎报、少报、漏报或在规定时间内不及时汇报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五篇:煤矿水害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方案
煤矿水害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
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全省煤矿水害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的通知》和《市煤矿水害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方案》精神,强化全县煤矿安全基础工作,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全面防控安全事故,促进全县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结合全县煤矿安全隐患集中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要求,特制定全县煤矿水害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方案。
一、目标任务
通过对全县煤矿水害隐蔽致灾因素进行再普查、再梳理,对照《煤矿防治水规定》和《煤矿安全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查明煤矿在井田范围内开采过程中可能诱发灾害的地质构造,老窑、采空区、岩溶水、含水层、导水断层水害隐患,建立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煤矿安全基础和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所有矿井2015年12月底必须完成水害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未完成的矿井明年春节后将不准复工复产。
二、工作重点
(一)完善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基础资料
督促各煤矿企业对矿区地质和水文资料、图件及台账等 进行梳理、检查和补充,确保地质、水文资料齐全、完整、可靠;建立相关资料台账,落实和完善预防性保障措施;督促煤矿配备探放水设备及相关技术人员,完善相关制度。
(二)建立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机制
督促各煤矿设立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专项资金。对有地质部门编制的地质普查报告、水文地质资料相对完善的矿井可由矿业集团公司牵头,组织煤矿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进一步的普查,编制普查报告,县组织专家评审,出据审查意见。对水文地质资料不清楚的矿井,煤矿必须聘请有资质的专业队伍开展普查工作,提交普查报告。
(三)查清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通过查阅原始图纸资料、现场调查、补充勘探等措施,进一步查清各种水害因素,查明矿区范围内所有老窑、采空区、废弃井巷、封闭不良钻孔的位置、范围、形成时间和积水状况,查清灰岩的分布情况和岩溶水的危害影响,查清矿内可能导水或含水的地质构造,并将调查情况填绘到采掘工程平面图、矿井充水性图等图纸上,确保查清矿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做到一个矿井一张水文地质图、一个矿一张水害预测图。
(四)落实隐蔽致灾因素治理和事故防范措施
督促煤矿根据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情况,制定治理和防范措施;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标明积水线、探水线和警戒线,划定禁采区域;严禁在受承压水威胁区域进行采掘活动,严 禁在水库、河流等大型水体下开采,严禁开采存在岩溶水威胁的煤层,严禁顶水作业和开采各类保安煤柱。
三、加强领导
县经信局、县安监局、县国土资源局、产煤乡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督促煤矿企业积极组织开展普查工作,矿业集团公司、乡煤炭行业管理办公室要加强联系联动和指导,收集和整理原始资料,组建普查专班,建立水害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机制。各煤矿必须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机构,并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健全和完善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体系,确保矿井水害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普查治理工作
各煤矿必须设立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专项资金,建立隐蔽致灾因素排查治理信息档案。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应在2015年12月底前完成,每个煤矿要编制普查报告(附图纸、台账等),经普查审定后报县安监局备案。
(二)保证矿井上下图实相符
各煤矿必须建立真实反映井下所有采掘情况的图纸资料(包括密闭内的采掘工程情况),严格按照实际采掘(建设)情况,及时对井下所有巷道、切眼上山和回采工作面进行实测并及时填图,保证矿图及时更新如实反映矿井采掘活动情况。(三)强化防治水工作,提高避灾能力
煤矿必须配齐探放水设备、机构、人员,完善矿井及其采掘工作面探放水安全技术措施,坚持“有掘必探、有疑必探”的原则。对煤矿工人普及隐蔽致灾因素必知必会知识,熟练掌握矿井透水预兆、逃生自救等常识,提高避灾能力。
(四)加强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的监督检查
各相关部门要深入煤矿,结合实际,加大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的监督检查。凡发现煤矿未按时完成地质类型划分和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的煤矿,要责令限期整改;对地质资料不能满足建设和生产需要、水害等主要隐蔽致灾因素未查清的煤矿,要责令停工停产;对隐蔽致灾因素治理行动不认真、走过场,不落实隐蔽致灾因素治理措施等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的煤矿,要依法严肃查处。
2015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