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隐蔽致灾因数排查制度资料.精讲
鹤济克井二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
为了切实做好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确保鹤济克井二矿长治久安,消除或减小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影响,按照《煤矿地质工作规定》要求,结合《济源鹤济克井二矿煤业有限公司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和《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第四章具体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隐蔽致灾地质因数普查领导小组 组
长:总工程师
副组长:地测副总
机电副总
通风副总
成员:机运科科长
生产技术科科长
安检科科长
调度室主任
通风科科长
防治水专职人员
通风专职人员
各科室区队技术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科,由梁旺吉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隐蔽致灾因素普查领导小组职责范围
组长全面负责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负责全面评估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效果评价,负责整改方案和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协调指挥各科室普查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负责隐蔽致灾调查工作的跟踪及监督,负责自己专业内隐蔽致灾工作日常业务安排落实。
成员在组长、副组长的领导下共同开展完成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并负责编制专业内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整改方案工作,区队技术员负责本区队内的隐蔽致灾专业知识培训,科室技术人员负责督促帮扶区队人员共同提高专业知识。
办公室职责范围,负责整理和完善隐蔽致灾普查有关基础资料,接受领导小组指示,负责督促措施的贯彻和执行,负责落实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工程进度和完成情况,在阶段内编制总结报告。
三、隐蔽地质因素因素普查范围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是指隐伏在煤层及围岩内,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井田范围内及矿井周边区域客观存在的不能直接辨识的可能给采掘活动造成影响的地质构造、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含(导)水体、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体,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主要包括:采空区、废弃老窑(井筒)、封闭不良钻孔,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瓦斯富集区,导水裂缝带,地下含水体,井下火区,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结合鹤济克井二矿实际现状,鹤济克井二矿隐蔽致灾地质增加地表水体、塌陷裂隙等内容。
四、鹤济克井二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现状
1、采空区
鹤济克井二矿所处的大社村附近有多年的煤炭开采历史,小煤矿时期矿井众多,现仅剩我矿和相邻的鹤济济联煤矿保留正常的生产系统外,其余已经关闭或正在关闭,克井煤田浅部资源应基本开采结束,基本全部为采空区。
鹤济克井二矿(原济源市克井二矿)井田面积是由原克井镇一矿、二矿和大社村五矿整合而成,在整合结束后,只保留现鹤济克井二矿一对矿井进行技术改造。大社村五矿在整合结束后已经根据相关文件要求进行了井筒充填和土地复耕、地貌恢复工作;克井镇一矿为我矿现生活区矿井,矿井生产系统已经拆除,井田范围内已经无任何采掘活动,浅部采空区和井筒淋水,通过铺设的一趟6寸管路引入我矿现井底中央水仓,水量平均在100m3/h左右,水量较稳定。大社村五矿和我矿现生活区矿井除井筒附近保有少量工业煤柱外,资源已经开采殆尽,井田范围已经全部成为采空区,经过多年的塌陷和我矿持续的塌陷裂隙充填,采空区已经基本塌实。
鹤济克井二矿浅部采空区范围根据调查资料及矿井地面物探成果,圈定两处积水区,其中一处积水区位于矿井广场保护煤柱东部,编号KES1,积水面积17100m2,积水量25703m3,积水标高为+44m;一处在矿井矿井工业广场西侧,编号KES2,积水面积40250 m2,积水量54314 m3,积水标高为+22m;其他采空区范围内没有大面积积水区,但不排除有局部少量积水可能,现生产区域与两处积水区之间存在270m引沁济蟒渠保护煤柱,积水区对生产区域基本无影响。
2、废弃老窑(井筒)
鹤济克井二矿井田范围内共有6个井筒,原大社五矿两个井筒已回填,其中主井坐标X:3895490 Y:38373663 Z:+224.7 副井坐标X:3895504 Y:38373686 Z +240.7;我矿生活区两个井筒,井筒坐标X:3895680 Y:38373867 Z:+253.1,副井坐标X:3895666 Y:38373887 Z:+240.7,我矿生活区井筒未充填,但井口均高于当地最高洪水位。
3、封闭不良钻孔
矿区范围内有三个地质钻孔(CK21、CK5-
1、7-3)和一个水位观测孔(KJ2011-O2-1),矿井三个地质钻孔均由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地质二队五十年代完成施工,CK21钻孔深度469.08m,CK5-1钻孔深度269.07m,7-3钻孔深度248.92m,CK21钻孔和CK5-1钻孔封孔利用砂浆,7-3号钻孔利用水泥进行封闭,CK5-1和7-3钻孔位于浅部采空区,矿井附近采掘活动,未显示钻孔存在封孔质量问题;CK21钻孔位于矿井轨道下山三联巷和四联巷中间西侧40m,当采掘活动接近钻孔附近时,应提前采取措施;矿井施工的KJ2011-O2-1位于矿井边界外,且钻孔施工中下有套管,对矿井现有采掘活动无影响。
4、断层、裂隙、褶皱
大社断层(Fd):位于矿区南部边界,地表无出露,仅在部分钻孔中揭露。走向北西,倾向南西,倾角50°~60°,为南盘下降,北盘上升的正断层,断距约100m左右。
林场断层(FL):位于矿区的北部边界外围,走向近东西,倾向南西,倾角70°。该断层为一南盘下降,北盘上升的正断层,断距60~120m。地表无出露,仅在在钻孔中揭露。
11011工作面施工中,上顺槽揭露了一条落差3.5的正断层,编号F-3,下顺槽揭露的一条落差1.2米的正断层,编号F-4。
二1煤层所在的含煤地系裂隙不发育,尽在二1煤层顶板砂岩中部分地段发育,在煤层采掘活动后,出现滴淋水现象。
鹤济克井二矿井田褶曲位于康村向斜东翼,康村向斜向斜轴位于康村附近,为一近南北向、西缓东陡的隐状向斜构造,西翼地层倾向北东,倾角12°~16°,东翼地层倾向北西,倾角8°~30°。综合评价鹤济克井二矿地质构造为单斜产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为简单。
5、陷落柱
根据有关地质资料和矿井巷道揭露情况,矿井普查矿区范围内未发现陷落柱,但在原克井井田勘探中L8灰岩层遇0.1~1.02m高的溶洞,说明太原组上段岩溶裂隙较发育。
6、瓦斯富集区
根据近四年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豫工信〔2010〕66号、豫工信煤〔2011〕202号、豫工信煤〔2012〕153号、豫工信煤〔2014〕7号文对本矿瓦斯的鉴定批复,该煤矿属瓦斯矿井。根据矿井地质报告显示,本矿瓦斯含量低,达不到瓦斯富集区的临界值。
7、导水裂缝带
根据有关地质资料和矿井巷道揭露情况,矿井普查矿区范围内未发现倒水裂隙带,但局部地区受采动影响出现顶板滴淋水和底板渗水现象。
8、地下含水体
二1煤层底板含水层岩性为石灰岩,由L7~L9石灰岩组成,其中L8较发育,太原组上段石灰岩总厚度5.73m,该含水层为二1煤层的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上距二1煤层底板9.95m,天然条件下,太原组岩溶裂隙水不易进入二1煤层,在开采二1煤层条件下,由于对煤层底板的扰动破坏,太原组上段岩溶裂隙水自然会进入矿井,因此太原组上段岩溶裂隙水对矿井影响较大。
二1煤层顶板含水层岩性为中粒砂岩,井田内及附近一般有1~9层,厚度13.85~55.51m,一般约30m,裂隙较发育,但多被方解石充填。该含水层为二1煤层的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在开采条件下,其中的裂隙水会进入矿井,对开采二1煤层有一定的影响,由于其富水性弱,一般以淋水及小股状进入矿井,一般不会对矿井的安全构成威胁。
9、井下火区
根据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豫工信〔2010〕66号、豫工信煤〔2011〕202号、豫工信煤〔2012〕153号文,煤的自燃等级为Ⅲ类,属不易自燃煤层。井下采掘作业未发生过自燃发火现象,密闭内各种气体正常,无发火迹象。
10、地表水体
鹤济公司克井二矿井田及周围附近地处克井盆地东南侧,系冲、洪积扇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区内地势较为平坦,最高海拔380m,最低海拔220m,相对高差160m,区内发育有南北向小型冲沟,雨季地表降雨多顺冲沟流走。地表常年流水引沁济蟒渠,从井田北部自东向西流过,矿井现采掘地区在引沁济蟒渠保护煤柱以外,因此渠水对矿井首采影响不大,但沁济蟒渠渗水与矿井浅部采空区存在间接水利联系,引沁济蟒渠渗水会增加矿井涌水量,成为矿井老空水间接补充水源,我矿应经常对引沁济蟒渠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给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11、塌陷裂隙
鹤济克井二矿2006年开始进行技改工程,矿井只进行掘进,无回采工程,矿井浅部采空已经基本塌实,在2010年矿井兼并重组后,矿井坚持每月对地面塌陷裂隙排查一次,并对发现塌陷裂隙进行充填,基本确定矿井塌陷裂隙集中在矿井东侧150米处两块耕地,矿井生产区大门口前两块耕地,和矿井西侧300米处两条裂隙缝。
12、其他隐蔽致灾地质因素
据有关地质资料和矿井巷道揭露情况,在区范围内未发现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本区没有发现岩浆岩侵入煤系地层。
五、鹤济克井二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管理制度 1.采空区普查制度
①经常深入井下现场,负责每月对全矿范围内采空区的监控检查,负责协调施工单位经常性地对矿山重点部位及井巷工程进行监督监测,协调本系统人员对重点部位的监测资料整理,圈定地表及井下采空区范围,并做好相关图件的归档工作。
②坚持经常对新旧采空区进行实测,并及时准确的绘制当前采空区位置实测图,对在实测或井下隐患排查过程中,对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可能诱发大的地质灾害时,应及时向组长及副组长汇报。
③根据采空区与我矿重点场所影响关系,以及井巷工程、矿柱、矿体的相互位置及影响程度,从技术上进行论证,确定我矿当前监测重点。
④在采掘活动开始前确定矿区范围内地表采空区、地表塌陷区、地表错动区关系及影响范围;编写地质预报时要结合相关资料与矿山施工单位负责对矿山内地表塌陷区、错动区进行监测预报。
⑥推广应用在采空区监测地质灾害预测方面的新技术、新成果,负责研究采空区变化,并对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给与技术的论证并采取相关措施。
⑦根据采空区管理小组确定的采空区影响范围,圈定并标识通知相关人员,防止人员误入。
2.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普查制度
①矿井生活区两个井筒每年雨季前要清理附近杂物,疏通排水通道。
②在井下发现下一矿水量有变化时或降特大暴雨、地表水体变化等特殊情况,要及时对生活区两个井筒水位进行测量。
③若矿井后期对对井田范围内废弃井筒进行充填,对井筒充填方案和回填工程监督。
④在周边矿井关闭后,在井筒没有回填前,要经常协助鹤济公司技术服务中心人员,采用电测法对井筒水位进行测量,密切关注水位变化。
⑤在工作面采掘工程接近钻孔之前,必须对钻孔资料进行查阅,全面了解钻孔的封闭情况,编制采掘工程过钻孔设计方案。
⑥对于钻孔资料不详、模糊的钻孔,必须以“封闭不良钻孔”对待,在设计说明中必须明确提出来,要留足防隔水煤柱,并制定安全技术措施,作为视在安全隐患来处理。
⑦在设计中明确告知施工单位,所要揭露的钻孔数量及位置,以及钻孔的封闭情况,让施工单位提前做好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
⑧在回采或巷道施工过程中,在距钻孔20~30米时,必须进行探放水工作,以确保施工安全。
3.断层、裂隙、褶皱、陷落柱、导水裂隙带等地质构造普查制度 ①建立年预报、月分析的地质构造预报制度,年初按照年度采掘工程计划,对年度采掘工程可能遇到的断层、裂隙、褶皱、陷落柱等地质构造进行预报;每月根据月度采掘工程计划,和井下采掘巷道揭露情况对各掘进头面,进行逐头逐面分析,准确分析巷道层位关系,对可能穿层巷道、或过老空老巷、断层、鼓包等地质构造要提前通知生产区队,提出建议,并督促区队制定、落实安全技术措施。
②建立钻孔资料分析制度,在巷道超前钻探结束后,要及时根据钻探资料,进行钻场分析,对钻孔中发现的层位变化等情况,分析前方可能存在的地质构造情况。
③建立井下采掘活动先探后掘制度,对掘进巷道采用物探先行,钻探验证的方法,探明前方地质构造情况和水文地质情况,并且保证30m超前探测距离。
④建立井下收集地质资料制度,岩巷工作面每掘进10m收集地质资料一次,收集地质资料包括岩层倾斜角度和巷道正前走向角度,如发现地质层位变化及时分析可能遇到的地质构造。煤巷掘进工作面每掘进20m收集一次,收集煤层倾斜角度和巷道正前走向角度外,还应收集煤层厚度情况和顶底板岩性,煤层破碎情况。
⑤定期对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分析,地质资料主要包括修改施工巷道附近煤层底板等高线,掘进巷道岩层层位变化情况,若为穿层巷道及时根据第一手资料分析巷道可能出现的提前或延后穿层情况;水文地质方面要及时分析巷道顶底板滴渗水情况及水量变化趋势、充水来源等资料,若物探、钻探显示的地质构造变化区域要及时分析构造变化带附近可能出现的水文地质情况,对中型以上断层,中型以上的褶皱,超过5m³/h以上的新增出水点要及时上报鹤济技术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并申请上级部门进行补充探测和专家论证;对大型断层、可能影响一个工作面安全生产的倒水裂隙保护煤柱留设要以鹤济克井二矿上报上级部门。
4.地表水体及塌陷裂隙普查制度
①鹤济克井二矿地表水体普查范围,主要包括鹤济克井二矿和周边关闭煤矿引沁济蟒渠渗水情况调查、矿井井田及周边相邻矿井200m范围内塌陷裂隙区渗水情况调查、生活区废弃井筒水位标高调查、鹤济东井井筒水位标高调查、暴雨过后地表塌陷裂隙区积水情况巡查、井田范围内农业灌溉引水渠沟等调查。
②矿井每月组织各相关科室对井田范围内地表水体情况进行调查一次,调查要有原始记录,对调查发现的塌陷裂隙要组织人员进行充填,充填标准为,塌陷裂隙要挖开0.4m深,用三合土进行回填,回填要高出附近地面0.2m。
③矿井井田范围及东井段引沁济蟒渠要每月进行一次巡查,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领导。
④坚持引沁济蟒渠流量观测,并及时登录到地表水体观测台账上。⑤配合鹤济技术服务中心对鹤济东井煤业井筒水位进行观测,在我矿水量增大时要加密观测。
第二篇: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完整
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
为了切实做好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确保****煤矿长治久安消除或减小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影响按照《煤矿地质工作规定》要求,结合《****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和《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第四章具体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领导小组
组 长:总工程师
副组长:地测副总 机电副总 通防副总
成 员:地质测量部部长、通风科科长、安全监察部部长、机电科科长、生产技术部部长、防治水专职人员、通风专职人员、各区队技术员
二、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领导小组职责 范围
组 长:全面负责组织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开展,保证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需资金、设备、仪器仪表落实到位。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负责隐蔽性调查工作的跟踪、督促检查,负责自己专业内隐蔽致灾工作日常业务安排落实
成 员:在组长副组长的领导下共同开展完成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并负责编制专业内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整改方案工作,区队技术员负责本区队内的隐蔽致灾专业知识培训科室技术人员负责督促帮扶区队人员共同提高专业知识。
三、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范围:
1、地表防洪灾害的排查
①相关科室对矿内及矿区周边的地表径流、塌陷裂隙区渗水情况、暴雨过后地表塌陷裂隙区积水情况巡查进行详细的排查勘测并在本矿相关图纸上及时准确的绘制出具体的位置。
②相关部门对矿周围的防洪排水沟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工作,及时清理防洪沟,保证防洪沟内的清洁,发现有损坏的地方及时进行修复,保证防洪排水沟的完好。
③在雨季期间加强防洪沟的巡查工作,对井口较低位置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防止强降雨期间,积水涌入井筒内,发生事故。
2、井下隐蔽致灾因素排查
1)采空区
①经常深入井下现场,负责每月对全矿范围内采空区的监控检查,负责协调施工单位经常性地对矿山重点部位及井巷工程进行监督监测,协调本系统人员对重点部位的监测资料整理,圈定地表及井下采空区范围,并做好相关图件的归档工作。
②坚持经常对新旧采空区进行实测,并及时准确的绘制当前采空区位置实测图,对在实测或井下隐患排查过程中,对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可能诱发大的地质灾害时,应及时向组长及副组长汇报。
③根据采空区与我矿重点场所影响关系,以及井巷工程、保安煤柱、矿体的相互位置及影响程度,从技术上进行论证,确定我矿当前监测重点。④在采掘活动开始前确定矿区范围内地表采空区、地表塌陷区、地表错动区关系及影响范围。
⑤ ⑥推广应用在采空区监测地质灾害预测方面的新技术、新成果,负责研究采空区变化,并对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给与技术的论证并采取相关措施。
⑥确定的采空区影响范围,圈定并标识通知相关人员,防止人员误入。
⑦在回采过程中,对地表采空区塌陷范围进行现场观测,对塌陷情况及时汇报矿总工程师,并制定出采空区塌陷超前情况或者老顶空顶面积大未垮落情况的相关技术措施。
2)废弃老窑(井筒)井巷和封闭不良钻孔普查
①对矿区内及矿区周边的可能影响本矿的老窑及废弃井巷进行摸底,并在本矿的相关图纸资料上绘制出具体位置,并定期进行观测及排查。
②对井下已采完的工作面的防火密闭进行观测,并及时汇报出现的问题。
③定期了解相邻矿井的回采情况,如有开采的矿井,调查清楚其废弃井巷是否对本矿的
④井筒、工业广场及附近汇水沟每年雨季前要清理附近杂物,疏通排水通道。
⑤在井下发现下矿水量有变化时或降特大暴雨、地表水体变化等特殊情况,要及时对井筒周边水位进行测量。⑥若矿井后期对对井田范围内废弃井筒进行充填,对井筒充填方案和回填工程监督。
⑦在周边矿井关闭后,在井筒没有回填前,要经常协助公司技术服务中心人员,采用电测法对井筒水位进行测量,密切关注水位变化。
⑧在工作面采掘工程接近钻孔之前,必须对钻孔资料进行查阅,全面了解钻孔的封闭情况,编制采掘工程过钻孔设计方案。
⑨对于钻孔资料不详、模糊的钻孔,必须以“封闭不良钻孔”对待,在设计说明中必须明确提出来,要留足防隔水煤柱,并制定安全技术措施,作为视在安全隐患来处理。
⑩在设计中明确告知施工单位,所要揭露的钻孔数量及位置,以及钻孔的封闭情况,让施工单位提前做好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
3)断层、裂隙、褶皱、陷落柱、导水裂隙带等地质构造普查 ①建立年预报、月分析的地质构造预报制度,年初按照采掘工程计划,对采掘工程可能遇到的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进行预报;每月根据月度采掘工程计划,和井下采掘巷道揭露情况对各掘进头面,进行逐头逐面分析,准确分析巷道层位关系,对可能穿层巷道、或过老空老巷、断层等地质构造要提前通知生产区队,提出建议,并督促区队制定、落实安全技术措施。
②建立钻孔资料分析制度,在巷道超前钻探结束后,要及时根据钻探资料,进行钻场分析,对钻孔中发现的层位变化等情况,分析前方可能存在的地质构造情况。③建立井下收集地质资料制度,岩巷工作面每掘进10m收集地质资料一次,收集地质资料包括岩层和巷道走向角度,如发现地质层位变化及时分析可能遇到的地质构造。煤巷掘进工作面每掘进20m收集一次,收集煤层倾斜角度和巷道走向角度外,还应收集煤层厚度情况和顶底板岩性,煤层破碎情况。
④定期对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分析,地质资料主要包括修改施工巷道附近煤层底板等高线,掘进巷道岩层层位变化情况,若为穿层巷道及时根据第一手资料分析巷道可能出现的提前或延后穿层情况;水文地质方面要及时分析巷道顶底板滴渗水情况及水量变化趋势、充水来源等资料,若物探、钻探显示的地质构造变化区域要及时分析构造变化带附近可能出现的水文地质情况,及时向总工程师汇报。
第三篇: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
湖南安石集团六盘水煤业有限公司
大方县普底乡鹏程煤矿
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
二0一七年
湖南安石集团六盘水煤业有限公司
大方县普底乡鹏程煤矿
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
一、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的目的:
矿井地质灾害是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地面、井下依然存在隐蔽致灾的因素,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隐蔽致灾因素的存在,在井田范围及矿井周边区域内客观存在,但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直接辨识,导致防范措施针对性不强,不能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发生,给采掘活动带来安全隐患的地质构造、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含(导)水体、采空区以及煤层自燃倾向等地质因素,有可能造成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灾害,因此必须对煤矿隐蔽地质灾害因素进行调查,对不能确定的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物探、钻探等安全措施进行探查,确保安全生产。为了加强我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做到隐蔽地质灾害因素清晰明确,事故防范措施全面有效,制定此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以便更好地开展矿井隐蔽地质灾害因素普查工作。
二、成立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领导小组 组 长:王后勇
副组长:张万春
吴道华
李发庆
肖长春
成 员:张应富、刘卓、安启江、靳三林、等各职能部门负责人
1、组长全面负责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协调指挥各部室普查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负责隐蔽致灾因素调查
工作的跟踪及监督。
2、成员在组长、副组长的领导下主要根据各专业结合矿井实际,切实认真的进行本专业的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共同开展完成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并负责编制专业内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整改方案工作,区队技术员负责本区队内的隐蔽致灾专业知识培训,科室技术人员负责督促帮扶区队人员共同提高专业知识。收集现场资料并分析可能存在的隐患,真正做到消除隐患,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三、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内容及相关制度
1、采空区
①经常深入井下现场,负责每月对全矿范围内采空区的监控检查,负责协调施工单位经常性地对矿山重点部位及井巷工程进行监督监测,协调本系统人员对重点部位的监测资料整理,圈定地表及井下采空区范围,并做好相关图件的归档工作。
②坚持经常对新旧采空区进行实测,并及时准确的绘制当前采空区位置实测图,对在实测或井下隐患排查过程中,对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可能诱发大的地质灾害时,应及时向组长及副组长汇报。
③根据采空区与我矿重点场所影响关系,以及井巷工程、保安煤柱、矿体的相互位置及影响程度,从技术上进行论证,确定我矿当前监测重点。
④在采掘活动开始前确定矿区范围内地表采空区、地表塌陷区、地表错动区关系及影响范围。
⑤编写地质预报时要结合相关资料与矿山施工单位负责对矿山
内地表塌陷区、错动区进行监测预报。
⑥推广应用在采空区监测地质灾害预测方面的新技术、新成果,负责研究采空区变化,并对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给与技术的论证并采取相关措施。
⑦根据采空区管理小组确定的采空区影响范围,圈定并标识通知相关人员,防止人员误入。
⑧在回采过程中,对地表采空区塌陷范围进行现场观测,对塌陷情况及时汇报矿总工程师,并制定出采空区塌陷超前情况或者老顶空顶面积大未垮落情况的相关技术措施。
2、老窑、废弃井巷的排查制度
①对矿区内及矿区周边的可能影响本矿的老窑及废弃井巷进行摸底,并在本矿的相关图纸资料上绘制出具体位置,并定期进行观测及排查。
②对井下已采完的工作面的防火密闭进行观测,并及时汇报出现的问题。
③定期了解相邻矿井的回采情况,如有开采完毕的矿井,调查清楚其废弃井巷是否对本矿的回采工作有影响。如有影响及时沟通并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处理。
3、地表防洪灾害的排查制度
①相关科室对矿内及矿区周边的地表径流进行详细的排查勘测并在本矿相关图纸上及时准确的绘制出具体的位置。
②相关部门对矿周围的防洪排水沟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工
作,及时清理防洪沟,保证防洪沟内的清洁,发现有损坏的地方及时进行修复,保证防洪排水沟的完好。
③在雨季期间加强防洪沟的巡查工作,对井口较低位置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防止强降雨期间,积水涌入井筒内,发生事故。
4、井下隐蔽地质灾害的普查制度
①综采回采工作面随时观察工作面的顶板及淋水情况,若发现有发生地质灾害的征兆,应及时向矿生产指挥中心汇报,并紧急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②综掘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严格按照作业规程操作,顶板不好的地方加强支护。做好工作面的探放水工作,并做好现场的观测记录。掘进巷道内及时抽排水,防止巷道内积水。
③各相关科室做好井下的瓦斯排查工作,对可能发生瓦斯聚集的地点重点排查,并组号详细的检查记录,发现有瓦斯超限现象,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并采取形影的处理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④相关科室定期对井下各个运输及辅运大巷进行清洗,降低煤尘的浓度,防止煤尘发生爆炸事故。
⑤相关部门做好井下的防灭火工作,对回采过后的采空区及时封闭,并对地面采空区裂缝进行及时回填,防止采空区漏风,导致煤自燃,采空区着火,发生井下火灾事故。
为了能够保证本矿安全生产,减少矿井地质灾害的发生,请相关各部门认真贯彻学习本制度,将工作落实到位。在具体排查过程中,作出详细的排查流程,并做好现场排查记录。
第四篇: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
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
为了切实做好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确保矿井长治久安,消除或减小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影响,按照《煤矿地质工作规定》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领导小组
组 长:总工程师
副组长:地测副总 机电副总 通防副总
成 员:地测科长、通风科长、防突科长、安全科长、机电科长、生产科长、防治水专业人员、通风专业人员、防突专业人员及各区队技术员
二、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领导小组职责范围
组 长:全面负责组织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开展,保证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需资金、设备、仪器仪表落实到位。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普查、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重点负责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工作的跟踪、督促检查,负责自己专业内隐蔽致灾工作日常业务安排落实。
成员:在组长、副组长的领导下共同开展完成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并负责编制专业内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整改方案,区队技术员负责本区队内的隐蔽致灾专业知识培训,科室技术人员负责督促帮扶区队人员共同提高专业知识。
三、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
1、地表防洪灾害的排查 ①相关科室对矿区内及矿区周边的地表径流、塌陷裂隙区渗水情况、暴雨过后地表塌陷裂隙区积水情况、山体滑坡情况、其他地质灾害巡查进行详细排查,并在本矿相关图纸上及时准确的绘制出具体的位置。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安全技术措施。
②相关部门对矿周围的防洪排水沟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工作,及时清理防洪沟,保证防洪沟内的清洁,发现有损坏的地方及时进行修复,保证防洪排水沟的完好。
③在雨季期间加强防洪沟的巡查工作,对井口较低位置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防止强降雨期间,积水涌入井下,发生事故。
2、井下隐蔽致灾因素普查 1)采空区普查
采用调查、走访、物探、化探和钻探等方法进行,查明矿井采空区及邻近采空区分布、形成时间、范围、积水情况、自然发火情况和有害气体等。将采空区相关信息标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和矿井充水性图上,并建立煤矿和周边采空区相关资料台账。
2)废弃老窑(井筒)及邻近矿井井巷和封闭不良钻孔普查
①收集井田范围内废弃老窑(井筒)闭坑时间、开采煤层、开采范围,是否开采煤柱和充填等情况。井田内及周边施工的所有钻孔都要标注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查明并分析每个钻孔的封孔质量。建立井田内废弃老窑(井筒)、水源井、封闭不良钻孔台账。对于钻孔资料不详、模糊的钻孔,必须以“封闭不良钻孔”对待。②定期了解相邻矿井的回采情况,调查清楚其废弃井巷及采空区是否积水、是否对本矿有影响。
3)断层、裂隙、褶皱、陷落柱、导水裂隙带等地质构造普查
断层、导水裂缝带等的普查,应采用物探、钻探实测和理论计算等方法确定矿井导水裂缝带高度,合理留设防隔水煤(岩)柱。如果煤层顶板受开采破坏,其导水裂缝带波及范围内存在富水性强的含水层(体)时,在掘进、回采前,应当对含水层(体)进行疏干。
断层、裂隙和褶曲的普查,应查明矿井边界断层和井田内落差大于5米的断层,查明矿井内主要褶曲形态,收集矿井裂隙发育资料、总结规律,编制煤矿地质构造纲要图。其中,断层普查主要包括断层性质、走向、倾角、断距,断层带宽度及岩性,断层两盘伴生裂隙发育程度,断层富水性等。
陷落柱的普查,应查明矿井范围内直径大于30 米的陷落柱,主要包括陷落柱发育形态、岩性、周边裂隙发育程度、导水性等。4)瓦斯富集区普查
瓦斯富集区普查,应查明煤层厚度、变化规律、煤质和瓦斯含量及赋存状况,系统收集矿井所有的瓦斯资料和地质资料,编制瓦斯地质图,对矿井瓦斯赋存情况进行分区,开展瓦斯防突预测、预报工作。5)地下含水体普查
应查明影响矿井安全开采的水文地质条件,各种含水体的水源、水量、水位、水质和导水通道等,预测煤矿正常和最大涌水量,提出防排水措施、建议。6)井下火区普查
查明井下火区范围、密闭、气体成分等情况,提出防灭火措施及建议。
对井下已采完的工作面的防火密闭进行监控、检测,并及时汇报出现的问题。
7)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普查
应查明井田范围内岩浆岩侵入体分布范围、古河床冲刷带、古隆起、天窗、滑坡等情况。8)顶板灾害普查
应查明开采煤层及施工的井巷工程顶、底板岩性、岩石破碎程度、岩石硬度系数及稳定性及存在的问题。9)煤尘、煤层自燃倾向性普查
应查明矿井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煤尘爆炸危险性,10)冲击地压普查
应查明矿井冲击地压事故发生危险性。
四、矿井隐蔽致灾因素评价分析及危险性评估
根据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情况进行隐蔽致灾因素评价与分析,说明所查明隐蔽致灾因素的具体情况(基本查明、尚未查明、无法查明),根据查明情况对矿井未来五年内开采范围内存在问题做出预测预报,并综合评估矿井所受危险性。
(基本查明:采用钻探、物探、化探等手段,该项隐蔽致灾因素已经基本查清,对矿井安全生产有一定影响。尚未查明:采用钻探、物探、化探手段,已经投入了大量的工作,但该项隐蔽致灾因素还存在个别地段,还需要投入一定的工作量才能达到基本查明,对矿井的安全生产影响较大。无法查明:该项隐蔽致灾因素运用现有技术手段不能查清,对矿井的安全生产影响很大)。
六、隐蔽致灾防范措施
针对矿井存在的各类隐患,提出矿井隐蔽致灾防范措施。
1、简述矿井现有防排水设备设施、防治水工程,水文物探报告、矿井水患技术论证报告、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等资料,制定的防治水工作采取的综合安全技术措施
2、做好预测预报,建立年预报、月分析的地质构造预测、预报制度,年初按照采掘工程计划,对采掘工程可能遇到的断层、裂隙、褶皱、陷落柱等地质构造进行排查、分析、预报;每月根据月度采掘工程计划和井下采掘巷道揭露情况对各掘进头面,进行逐头逐面分析,对可能发生穿层巷道、或过老空老巷、断层等地质构造带的要提前以书面形式通知生产区队,并提出建议,督促区队制定、落实安全技术措施。
3、建立钻探资料分析制度,在巷道超前钻探结束后,要及时根据钻探资料,进行钻场分析,对钻孔中发现的层位变化等情况,分析前方可能存在的地质构造情况。
4、建立井下收集地质资料制度,岩巷工作面每掘进10m收集地质资料一次,收集地质资料包括岩层和巷道走向角度,如发现地质层位变化及时分析可能遇到的地质构造。煤巷掘进工作面每掘进20m收集一次,收集煤层倾斜角度和巷道走向角度外,还应收集煤层厚度情况和顶底板岩性,煤层破碎情况。
5、定期对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分析,地质资料主要包括修改巷道、附近煤层底板等高线,掘进巷道岩层层位变化情况,瓦斯地质情况,若为穿层巷道及时根据第一手资料分析巷道可能出现的提前或延后穿层情况;水文地质方面要及时分析巷道顶底板滴渗水情况及水量变化趋势、充水来源等资料,若物探、钻探显示地质构造变化区域要及时分析构造变化带附近可能出现的水文地质情况,对中型以上断层,中型以上的褶皱,超过5m3/h以上的新增出水点要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及总工程师知道。
第五篇: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
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
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
2、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范围: 1)地表防洪灾害的排查
①相关科室对矿内及矿区周边的地表径流、塌陷裂隙区渗水情况、暴雨过后地表塌陷裂隙区积水情况巡查、井田范围内农业灌溉引水渠沟进行详细的排查勘测并在本矿相关图纸上及时准确的绘制出具体的位置。
②相关部门对矿周围的防洪排水沟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工作,及时清理防洪沟,保证防洪沟内的清洁,发现有损坏的地方及时进行修复,保证防洪排水沟的完好。
③在雨季期间加强防洪沟的巡查工作,对井口较低位置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防止强降雨期间,积水涌入井筒内,发生事故。
2)井下隐蔽致灾因素排查
1)采空区
①经常深入井下现场,负责每月对全矿范围内采空区的监控检查,负责协调施工单位经常性地对矿山重点部位及井巷工程进行监督监测,协调本系统人员对重点部位的监测资料整理,圈定地表及井下采空区范围,并做好相关图件的归档工作。
②坚持经常对新旧采空区进行实测,并及时准确的绘制当前采空区位置实测图,对在实测或井下隐患排查过程中,对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可能诱发大的地质灾害时,应及时向组长及副组长汇报。
③根据采空区与我矿重点场所影响关系,以及井巷工程、保安煤柱、矿体的相互位置及影响程度,从技术上进行论证,确定我矿当前监测重点。
④在采掘活动开始前确定矿区范围内地表采空区、地表塌陷区、地表错动区关系及影响范围。
⑤编写地质预报时要结合相关资料与矿山施工单位负责对矿山内地表塌陷区、错动区进行监测预报。
⑥推广应用在采空区监测地质灾害预测方面的新技术、新成果,负责研究采空区变化,并对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给与技术的论证并采取相关措施。
⑦确定的采空区影响范围,圈定并标识通知相关人员,防止人员误入。
⑧在回采过程中,对地表采空区塌陷范围进行现场观测,对塌陷情况及时汇报矿总工程师,并制定出采空区塌陷超前情况或者老顶空顶面积大未垮落情况的相关技术措施。
2)废弃老窑(井筒)、井巷和封闭不良钻孔普查
①对矿区内及矿区周边的可能影响本矿的老窑及废弃井巷进行摸底,并在本矿的相关图纸资料上绘制出具体位置,并定期进行观测及排查。
②对井下已采完的工作面的防火密闭进行观测,并及时汇报出现的问题。③定期了解相邻矿井的回采情况,如有开采完毕的矿井,调查清楚其废弃井巷是否对本矿的
④井筒、工业广场及附近汇水沟每年雨季前要清理附近杂物,疏通排水通道。
⑤在井下发现下矿水量有变化时或降特大暴雨、地表水体变化等特殊情况,要及时对井筒周边水位进行测量。
⑥若矿井后期对对井田范围内废弃井筒进行充填,对井筒充填方案和回填工程监督。
⑦在周边矿井关闭后,在井筒没有回填前,要经常协助鹤济公司技术服务中心人员,采用电测法对井筒水位进行测量,密切关注水位变化。
⑧在工作面采掘工程接近钻孔之前,必须对钻孔资料进行查阅,全面了解钻孔的封闭情况,编制采掘工程过钻孔设计方案。
⑨对于钻孔资料不详、模糊的钻孔,必须以“封闭不良钻孔”对待,在设计说明中必须明确提出来,要留足防隔水煤柱,并制定安全技术措施,作为视在安全隐患来处理。
⑩在设计中明确告知施工单位,所要揭露的钻孔数量及位置,以及钻孔的封闭情况,让施工单位提前做好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
3)断层、裂隙、褶皱、陷落柱、导水裂隙带等地质构造普查 ①建立年预报、月分析的地质构造预报制度,年初按照采掘工程计划,对采掘工程可能遇到的断层、裂隙、褶皱、陷落柱等地质构造进行预报;每月根据月度采掘工程计划,和井下采掘巷道揭露情况对各掘进头面,进行逐头逐面分析,准确分析巷道层位关系,对可能穿层巷道、或过老空老巷、断层、鼓包等地质构造要提前通知生产区队,提出建议,并督促区队制定、落实安全技术措施。
②建立钻孔资料分析制度,在巷道超前钻探结束后,要及时根据钻探资料,进行钻场分析,对钻孔中发现的层位变化等情况,分析前方可能存在的地质构造情况。
③建立井下采掘活动先探后掘制度,对掘进巷道采用物探先行,钻探验证的方法,探明前方地质构造情况和水文地质情况,并且保证30m超前探测距离。
④建立井下收集地质资料制度,岩巷工作面每掘进10m收集地质资料一次,收集地质资料包括岩层倾斜角度和巷道正前走向角度,如发现地质层位变化及时分析可能遇到的地质构造。煤巷掘进工作面每掘进20m收集一次,收集煤层倾斜角度和巷道正前走向角度外,还应收集煤层厚度情况和顶底板岩性,煤层破碎情况。
⑤定期对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分析,地质资料主要包括修改施工巷道附近煤层底板等高线,掘进巷道岩层层位变化情况,若为穿层巷道及时根据第一手资料分析巷道可能出现的提前或延后穿层情况;水文地质方面要及时分析巷道顶底板滴渗水情况及水量变化趋势、充水来源等资料,若物探、钻探显示的地质构造变化区域要及时分析构造变化带附近可能出现的水文地质情况,对中型以上断层,中型以上的褶皱,超过5m³/h以上的新增出水点要及时上报有关相关部门,并申请上级部门进行补充探测和专家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