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方案

时间:2019-05-14 22:51: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度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度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方案》。

第一篇:2011年度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方案

2011年度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全国、省、市、区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医疗质量荆楚行”、“创建平安医院”活动以及《武汉市民营医疗机构质量管理考核评价工作方案》提出的各项要求,以医院“优质服务年”活动为主题,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为实现全年工作目标提供质量保证。

二、主要目标

(一)全年无等级医疗事故和重大医疗缺陷

(二)全年无严重医疗纠纷

(三)各项环节和终末质量统计指标达到规定要求

三、主要措施

(一)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并开展经常性工作,为提高医疗质量提供组织保证:调整院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落实医务部主任人选;明确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及兼职质量管理员。

(二)建立和健全各项质量管理制度,特别要全面贯彻执行医疗核心制度,采取多种措施加以落实,并对各科室落实情况定期开展检查,用制度管人,用制度规范行医行为。

(三)建立、健全各种医疗常规、规范和技术操作规程,创造条件逐步实行对部分病种的质量目标控制和临床路径管理,实现对医疗质量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四)严格执行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医院处方点评规范(试行)》,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文书的规范化管理。着眼平时严格要求,点滴之处严格标准,上级医师认真阅改评分,医院定期组织抽查,抽查情况予以通报,按评分结果兑现奖惩。

(五)加强临床医师“三基三严”训练,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一是组织急救演练,如徒手心肺复苏,休克、心衰、呼衰、农药中毒处理等,提高其应急能力;二是参加学术活动,要求临床医师积极参加市医学会举办的各种学术报告会,病案讨论会等活动,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指导临床实践;结合医院业务实际,开展院内专题业务讲座,促进业务学习,活跃学术空气;开展院内、院外会诊,广泛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断和质量水平;定期组织“三基”和专业知识卷面测试,严格测试纪律,反映真实水平,测试成绩与奖惩挂钩。

(六)严格各专业质量管理,全面落实安全目标

1、加强产科质量,确保母婴安全。一是要加强产科医务人员队伍建设,配齐配好各级各类人员;二是全面落实产科质量检查评分标准所提出的各项质量管理措施;三是针对存在的质量和安全问题积极进行整改,实现全面安全目标。

2、加强手术安全管理,防止意外事件发生。一是严格执行手术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如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术前谈话制度,术前患者身份、诊断、部位、术式、核查制度等;二是严格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落实消毒隔离措施,杜绝Ⅰ类切口感染,降低其他类切口感染率;三是严格手术技术操作,减少手术损伤,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四是严格执行手术室其他各项管理制度,如查对制、物品清点制、消毒制、标本管理制等。

3、加强医技科室质量管理,为临床提供可靠检查结果,一是认真开展空间质评和室内质控,确保检验质量;二是加强阅片能力锻炼,提高甲级片率,不断提高放射诊断水平;三是进一步加强心电、B超从业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保证报告质量。

四、计划安排

(一)医疗文书抽查

1、住院病历:一年四次,每季度抽查一次,时间为每季度末的月份。

2、门诊病历:每季度抽查一次,安排在每季度第二个月。

3、门诊处方:每季度抽查一次,安排在每个季度第一个月,含一般抽查和处方点评。

4、其他医疗文书(急诊抢救登记本、门诊日志、交接版本、急诊观察登记本、各种申请单、各科质量自查登记本、报告单等),每季度抽查一次,分散穿插安排。

(二)“三基”训练

1、“三基”知识卷面测试:每半年一次,安排在6月份和12月份。

2、临床技术操作演练:心肺复苏术,一年一次。

(三)业务学习

1、参加市医学会组织的学术活动,根据市医学会每月安排表有选择性派人参加。

2、举办专题讲座:每年至少两次,选择专题,自行安排。

3、院感知识培训,每年至少一次。

(四)业务查房

1、小查房:每科两个月安排一次,由医务部主任参加。

2、大查房:每科一季安排一次,由分管院长参加。

3、夜查房:两月一次,不定时,由院分管领导医务部主任和护理部主任参加。

(五)产科质量检查 1、4月份开展自查,并接受上级年度检查。

2、下半年接受市卫生局抽查(或普查)。

第二篇: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工作方案

医疗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工作方案

质量管理体系是检验检测质量的保障,提高检验检测管理水平的基础。为了保证检测工作的服务质量,实验室必须建立完善、协调的质量管理体系,并确保其有效运行。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在于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控制、维护和持续改进。实验室建立实施质量体系管理,是确保出具准确有效检验结果和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必要条件;持续改进是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更符合、更适宜和更有效的关键。

1、概念

1.1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是指按某标准实施实验室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机构、程序、职责、过程和资源等要素形成的一体化的技术和管理系统。

1.2 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指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一种循环活动。实验室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目的是提高质量管理体系及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以满足患者和其他相关方日益增长和不断变化的需求与期望。

1.3 质量体系内部审核

质量体系内部审核(简称内审)也称第一方审核,是一个实验室对其自身的质量体系以自查的方式进行的审核,是检查各项质量活动是否按照质量体系要求开展,及时发现存在问题,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使体系不断得到完善和改进。

1.4 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是指实验室最高管理层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管理体系是否适用和持续有效进行检查和评估,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持续有效性。

1.5 实验室间比对

实验室间比对是指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由两个或多个实验室对相同或类似被测物品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和评价的一种外部质量评估活动。

1.6 能力验证

能力验证是指由权威机构组织的、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确定检测能力的活动,它是为确定实验室某项特定检测能力及其持续性而进行的一种实验室间比对。

2、医疗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过程

持续改进是包括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改进(action)四个步骤的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循环过程,PDCA循环也称戴明环(Deming Cycle)、戴明轮(Deming Cycle、Deming Wheel)或持续改进螺旋(Continuous Improvement Spiral),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在“计划-执行-检查(Plan-Do-See)”基础上建立的一种质量持续改进模型。通过这四个步骤(PDCA)不停地重复循环而使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因此循环是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基本特点。

3、医疗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措施

3.1 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组织

健全的质量管理组织是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科室主任为最高负责人;除此设质量管理组,人员配备合理,职责分明。包括质量监督员、仪器设备管理员、文件资料管理员等,各司其职,可使每个角色在各自的实验室点位上发挥时时、处处的管理监督职能。实验室应根据自身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及检测工作的特点,及时调整质量管理体系中各部门岗位的职责与权限及相互沟通、指令传递的途径。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内部间的有效协调、制约、促进和有效运行。质量监督员作为体系运行质量控制的第一道防线,其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质量监督员工作在检测第一现场,掌握检测质量的最新动态,了解技术操作环节中的难点,及时发现过程控制中的问题并予以纠正,对连续的检测活动实施有效的质量监督,以确保检测活动规范有效地进行,避免出现不应有的偏差和失误,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质量。监督员是实验室的业务骨干,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其监督对象和监督范围为实验室全体人员和从接样到出具检测报告的全过程。监督活动必须到位,才能取得预期结果。仪器设备管理员做好设备的期间核查工作,确保检测仪器设备、量具的可塑源性和稳定性。实验室应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文件资料管理员定期审核所有的体系文件并检查各档案,不断完善实验室内部文件,同时注意追踪、收集、确认、更新外部文件,保证及时应用国家最新版本的检测依据。

3.2 重视致病性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管理

致病性微生物实验室在传染病的监测、诊断、预防与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验室质量管理对个人防护、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而言也至关重要。因此,我们把较为薄弱的致病性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作为重点来抓,从整章建制开始,建立标准操作规程、仪器设备的校准、统一规范原始记录与报告、实验室的功能分区、菌毒种的保管、医疗废弃物的消毒与处理、质量控制与评价等问题,强化质量管理,确保了致病性微生物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全面有效地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如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设有生物危险标识、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等标识。

3.3 不断完善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质量管理档案包括内审、管理评审、质控、计划等相应质量管理活动记录由质量管理组负责,仪器设备档案包括采购供应、年检及维修计划、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供应商资质等由设备采购供应组负责,人员技术档案包括培训学习记录及证书、上岗证、相关的学术资料等由科研培训组负责。档案的管理不仅仅是建立,更重要的是不断补充新的内容加以更新完善,为此制定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坚持做到完整归档、安全保存、专人保管、专柜存放、注意保密,重要的是做到时时记录、补充完善,时时跟踪检查,使它真正成为活档案,确保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动态性、真实性和实用性。

3.4 人员的培训

科研培训组要组织管理体系文件的宣传,真正明确每个部门、岗位人员的职责,进一步提高职工对质量体系文件的理解和执行能力,强化质量第一的理念,使每一位职工牢牢树立全员参与、人人有责的意识,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规定,开展检验检测工作。特别要重视质量关键岗位人员和新进人员的宣传贯彻和培训,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要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规定的程序,分解任务,责任到人,明确各级岗位人员的职责、工作任务、工作标准和应达到的效果,使每一项工作都能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不打折扣,保质保量完成。

3.5 仪器设备的管理

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使用、维护、期间核查、维护、报废等内容。设备检定对分析测试结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大型设备通常都有较完备检定的计划和程序。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分析检测设备对分析测试结果的影响。如 a)

如果承担分析检测工作的主要仪器设备对环境有特殊要求,并且该要求会对检测结果有重要影响,则环境检测设备的检定就很重要。b)检测结果要可溯源,不仅大型仪器设备需要定期检定,小型设备、标准物质和标准样品都要能溯源到相应的国家标准。

3.6 利用体系内审、外审和管理评审,评价管理体系运行的效果

3.6.1体系内审

通过开展质量体系内部审核,检查体系运行是否符合质量文件和相关标准的要求,对发现的不符合工作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进一步提高质量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3.6.2 管理评审

实验室最高管理层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管理体系是否适用和持续有效进行检查和评估,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持续有效。根据评审结果调整方针政策和目标解决存在问题,修订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使管理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更加适宜和持续有效运行。

3.6.3外部评审

根据要求,实验室要定期接受外部评审,确认是否按评审准则及质量管理文件要求运行体系。评审组在现场检查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发现实验室的存在问题,对这些问题,实验室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对评审组提出的不符合工作要举一反

三、以点带面进行自查,看看是否还存在类似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可行的纠正措施。

3.7 参加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

参加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活动,可识别实验室的存在问题。按照有关要求,在能力验证活动中出现不满意结果(离群)的实验室,须依照能力验证活动的要求进行整改。实验室通过寻找和分析出现离群的原因,开展有效的整改,关闭存在问题,促使质量体系得到持续改进。

3.8 日常不符合工作的控制

包括日常质量的监督、检验报告核查、仪器的校准核查和消耗材料的验收核查。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通常包括人员、仪器、消耗材料、检验方法、环境条件、管理制度等,针对这些工作环节设置质量监督员,明确监督员的工作方法,对这

些因素进行持续不断的监督, 或者开展不定期的专项监督和重点监督,对于发现的问题提出可行的纠正及纠正措施,并对整改情况实施跟踪验证。

3.9 投诉处理

顾客投诉既可能是对当前服务的不满,也可能是潜在的需求所致。实验室应积极主动地和顾客进行沟通,识别、理解和确定顾客的需求,了解顾客不断变化的要求和期望,找出改进之处,从而促进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客户的声音是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重要推助力。

4、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实例

某实验室质量监督员李工,每天进入实验室后,首先会检查实验室环境、仪器设备及与该检测岗位有关的情况,核实实验条件是否满足检测工作要求,然后再针对性做一些监督管理工作。一天,他发现微量元素检测室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器旁放置了一瓶乙炔气体,而新分配来的小张正在做检测工作,李工马上要求小张停止检测工作,通知后勤人员将该气瓶搬到合适地方妥善存放;接着进行情况调查,原来是送气工送气到实验室时,发现实验室没人,就将气瓶放到该室。李工将调查情况填在质量监督记录表,并提出3个整改要求:1)要求开展岗位人员(包括送气工)安全学习;2)加强特殊工作区域的人员进入限制;3)设立实验气体接收登记本。通过对该不符合工作的整改,消除了安全隐患,教育了新进人员,培训了辅助人员,提高了大家的安全意识,加强了实验室的管理,确保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

5、小结

影响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因素诸多,实验室应加强对运行过程中影响因素的有效控制,并建立日常监督的长效制度,注重关注及寻找制约体系运行的本质与关键控制点,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完善和改进质量活动过程,使质量体系得以持续改进,才能不断提升实验室的整体能力,保证各项质量活动的有效性。检验检测质量保证是医疗质量保证的基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临床诊断至关重要。我们只有不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才能适应不断的变化的外部环境以及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需求,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患者,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 王成彬.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临床检验杂志,2012,1(1):49-52

[2] 苏华, 张秀滨, 万丽葵.坚持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8, 24(6): 596-597

[3] 康玉.如何做好实验室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0,22(7):643-644

[4] 罗建波, 陈文胜.如何做好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华南预防医学2008,34(6)

[5] 易勇.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控制与持续改进概述, 海南医学, 2011,22(9)

[6] 张蓉, 刘海礼 实验室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几个关键点, 职业与健康, 2010,26(10)

第三篇:医疗质量管理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以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第三条

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全国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军队卫生主管部门分别在职责范围内负责中医和军队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第四条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疗管理的核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是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主体,应当全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第五条

医疗质量管理应当充分发挥卫生行业组织的作用,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为卫生行业组织参与医疗质量管理创造条件。

第二章

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六条

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组织或者委托专业机构、行业组织(以下称专业机构)制订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制度、规范、标准和指南,指导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制订行政区域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制度、规范和具体实施方案。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监督、指导医疗机构落实医疗质量管理有关规章制度。

第七条

国家卫生计生委建立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完善医疗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的制度和工作机制。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建或者指定各级、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组织(以下称质控组织)落实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有关工作要求。

第八条

国家级各专业质控组织在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下,负责制订全国统一的质控指标、标准和质量管理要求,收集、分析医疗质量数据,定期发布质控信息。

省级和有条件的地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建相应级别、专业的质控组织,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

第九条

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实行院、科两级责任制。

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临床科室以及药学、护理、医技等部门(以下称业务科室)主要负责人是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十条

医疗机构应当成立医疗质量管理专门部门,负责本机构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二级以上的医院、妇幼保健院以及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以下称二级以上医院)应当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主任由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担任,委员由医疗管理、质量控制、护理、医院感染管理、医学工程、信息、后勤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相关临床、药学、医技等科室负责人组成,指定或者成立专门部门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其他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小组或者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医疗质量具体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

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按照国家医疗质量管理的有关要求,制订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开展本机构医疗质量监测、预警、分析、考核、评估以及反馈工作,定期发布本机构质量管理信息;

(三)制订本机构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四)制订本机构临床新技术引进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相关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

(五)建立本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的培训制度,制订培训计划并监督实施;

(六)落实省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十二条

二级以上医院各业务科室应当成立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小组,组长由科室主要负责人担任,指定专人负责日常具体工作。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小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医疗质量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二)制订本科室质量控制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

(三)制订本科室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和具体落实措施;

(四)定期对科室医疗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估,对医疗质量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

(五)对本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医疗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标准、诊疗常规及指南的培训和宣传教育;

(六)按照有关要求报送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相关信息。

第十三条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人员的培养和考核制度,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在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第三章 医疗质量保障

第十四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权利,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

第十五条

医务人员应当恪守职业道德,认真遵守医疗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规定,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第十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执业。卫生技术人员开展诊疗活动应当依法取得执业资质, 医疗机构人力资源配备应当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要求,使用经批准的药品、医疗器械、耗材开展诊疗活动。

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和技术能力相适应,按照国家关于医疗技术和手术管理有关规定,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

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遵循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行业标准和临床路径等有关要求开展诊疗工作,严格遵守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

第十八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药学部门建设和药事质量管理,提升临床药学服务能力,推行临床药师制,发挥药师在处方审核、处方点评、药学监护等合理用药管理方面的作用。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用药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原则,尊重患者对药品使用的知情权。

第十九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完善并实施护理相关工作制度、技术规范和护理指南;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创新管理方法,持续改善护理质量。

第二十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技科室的质量管理,建立覆盖检查、检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室内质量控制,配合做好室间质量评价工作,促进临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第二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当完善门急诊管理制度,规范门急诊质量管理,加强门急诊专业人员和技术力量配备,优化门急诊服务流程,保证门急诊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并把门急诊工作质量作为考核科室和医务人员的重要内容。

第二十二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手卫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医院感染监测等规定,建立医院感染的风险监测、预警以及多部门协同干预机制,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和教育,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

第二十三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病历质量管理,建立并实施病历质量管理制度,保障病历书写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

第二十四条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诊疗活动,应当遵循患者知情同意原则,尊重患者的自主选择权和隐私权,并对患者的隐私保密。

第二十五条

医疗机构开展中医医疗服务,应当符合国家关于中医诊疗、技术、药事等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中医医疗质量管理。

第四章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第二十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本机构全员参与、覆盖临床诊疗服务全过程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制度。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质控组织关于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工作的有关要求,积极配合质控组织开展工作,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向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或者质控组织及时、准确地报送本机构医疗质量安全相关数据信息。

医疗机构应当熟练运用医疗质量管理工具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自我评价,根据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或者质控组织发布的质控指标和标准完善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相关指标体系,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形成本机构医疗质量基础数据。

第二十七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专科服务能力建设,重视专科协同发展,制订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推行“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为链条”的多学科诊疗模式。加强继续医学教育,重视人才培养、临床技术创新性研究和成果转化,提高专科临床服务能力与水平。

第二十八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建立本机构单病种管理的指标体系,制订单病种医疗质量参考标准,促进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

第二十九条

医疗机构应当制订满意度监测指标并不断完善,定期开展患者和员工满意度监测,努力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和员工执业感受。

第三十条

医疗机构应当开展全过程成本精确管理,加强成本核算、过程控制、细节管理和量化分析,不断优化投入产出比,努力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第三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当对各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和抽查,建立本机构医疗质量内部公示制度,对各科室医疗质量关键指标的完成情况予以内部公示。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开展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医院管理制度、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法、专业技术规范等相关内容的培训和考核。

医疗机构应当将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情况作为科室负责人综合目标考核以及聘任、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

医疗机构应当将科室和医务人员医疗质量管理情况作为医师定期考核、晋升以及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二条

医疗机构应当强化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提高医院信息化工作的规范化水平,使信息化工作满足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建立完善医疗机构信息管理制度,保障信息安全。

第三十三条

医疗机构应当对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要求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对收集的医疗质量信息进行及时分析和反馈,对医疗质量问题和医疗安全风险进行预警,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并评估干预效果,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第五章 医疗安全风险防范

第三十四条

国家建立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鼓励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主动上报临床诊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促进信息共享和持续改进。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信息采集、记录和报告相关制度,并作为医疗机构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的重要基础工作。

第三十五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不良反应、药品损害事件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相关部门报告。

第三十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提高医疗安全意识,建立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医疗安全管理相关工作制度、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加强医疗质量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的安全与风险管理,落实患者安全目标。医疗机构应当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利用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等风险分担形式,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制订防范、处理医疗纠纷的预案,预防、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完善投诉管理,及时化解和妥善处理医疗纠纷。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医疗机构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碍或者隐瞒有关情况。

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评估制度,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组织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第三方评估工作,定期在行业内发布评估结果。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各级质控组织应当重点加强对县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管理和监督。

第三十九条

国家卫生计生委依托国家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立全国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系统,对全国医疗质量管理的主要指标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反馈。

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依托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立本行政区域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系统,对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反馈,对医疗机构医疗质量进行评价,并实现与全国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系统互连互通。

第四十条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激励机制,采取适当形式对医疗质量管理先进的医疗机构和管理人员予以表扬和鼓励,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

第四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情况约谈制度。对发生重大或者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存在严重医疗质量安全隐患,或者未按要求整改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负责人进行约谈;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通报,依法处理,同时报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四十二条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将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情况和监督检查结果纳入医疗机构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的关键指标,并与医疗机构校验、医院评审、评价以及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考核不合格的,视情况对医疗机构及其主要负责人进行处理。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医疗机构开展诊疗活动超出登记范围、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工作、违规开展禁止或者限制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使用不合格或者未经批准的药品、医疗器械、耗材等开展诊疗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第四十四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给予警告,并处三万元以下罚款;对公立医疗机构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建立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或者未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

(二)未建立医疗质量管理相关规章制度的;

(三)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不落实或者落实不到位,导致医疗质量管理混乱的;

(四)发生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隐匿不报的;

(五)未按照规定报送医疗质量安全相关信息的;

(六)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四十五条

医疗机构执业的医师、护士在执业活动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依据《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或者技术操作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由于不负责任延误急危患者抢救和诊治,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未经亲自诊查,出具检查结果和相关医学文书的;

(四)泄露患者隐私,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开展医疗活动未遵守知情同意原则的;

(六)违规开展禁止或者限制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不合格或者未经批准的药品、医疗器械、耗材等开展诊疗活动的;

(七)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其他卫生技术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理。

第四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履行监管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医疗质量:指在现有医疗技术水平及能力、条件下,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临床诊断及治疗过程中,按照职业道德及诊疗规范要求,给予患者医疗照顾的程度。

(二)医疗质量管理:指按照医疗质量形成的规律和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对医疗服务要素、过程和结果进行管理与控制,以实现医疗质量系统改进、持续改进的过程。

(三)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严格遵守的相关制度,主要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病历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等。

(四)医疗质量管理工具:指为实现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和持续改进所采用的措施、方法和手段,如全面质量管理(TQC)、质量环(PDCA循环)、品管圈(QCC)、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绩效评价、单病种管理、临床路径管理等。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6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医疗质量管理年终总结

医疗质量管理年终总结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是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我院在巩固和深化“医疗卫生质量管理年”活动成果的基础上,认真落实县局关于“医疗卫生质量管理年活动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服务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突出医疗质量管理,把医疗质量摆地首要位置,健全和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和医疗规章制度,深入、扎实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控制工作,为全面推进医院各项工作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我将我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向各位做个汇报。

一、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及考核组织

A、成立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 医院设立院医疗质量管理组织,院长负总责,分管院长具体负责,医疗科、护理部、医疗质量监控科及主要临床、医技、药剂组组长组成。负责制定、修改全院的医疗、护理、医技、药剂等医疗质量管理方案,制定适合我院的医疗工作制度,负责制定与修改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预案,对医疗缺陷、差错与纠纷进行调查、处理。负责制定、修改医疗质量管理奖惩办法,落实奖惩制度。设立科级质控管理组织由医疗科主任、护理组长及其它各医疗小组组长等人员组成。负责贯彻执行医疗护理等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章,对科室的医疗质量全面管理。

A、健全二级医疗质量检查考核体系 成立医院医疗质量检查小组,由分管院长担任组长,医务科、护理部主任、医技科主任分别负责医疗组、护理组、医技组的监督考核工作。各科室成立医疗质控小组,对本科室的医、护、技质量定期考核。形成院医疗质量检查控制小组、科医疗质量检查控制小组二级质量检查考核体系。

二、注重医疗质量检查考核过程

院科二级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定期进行医疗质量工作检查考核,院级医疗质量控制小组每季度进行一次医疗质量检查考核,科级质量控制小组每月进行一次医疗质量检查考核,主要加强对各科室的医疗质量工作考核。医疗组主要考核在医生的医疗文献书写质量如住院病历、门诊病历、处方等及疾病诊疗效果质量评价;护理组主要考核护理操作规范、护理医疗文献等质量;医技组主要考核各种医疗报告单的书写质量、疾病诊断正确率及影像资料等质量。建立健全各种医疗质量记录及登记。对各种质量指标做好登记、收集、统计。检查考核方式有每月的定期检查和节假日等关键时间的不定期检查。质量控制除终末质量外,还加强了对基础质量和环节质量的考核检查,医务人员的自我质控,科室间的互相质控,实现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质量控制体系。

三、分析质量考核结果,提出整改措施

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对医疗质量控制检查小组在医疗质量检查考核中的质量问题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并结合医生的自我阐述,指出可能导致医疗质量问题的原因,针对可能的情况提出合适的整改意见。

四、建立质量考核效果双向反馈机制,落实整改存在问题

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向临床、护理、医技等科室通报质量检查情况及分析后提出的整改意见。科室医务人员根据质量管理小组对检查结果及整改措施的反馈情况,进行自查自评,认真分析讨论,按改进措施进行落实改正,质量控制检查小组认真复核医疗质量改正情况。

五、对照医疗质量管理奖惩措施,认真落实兑现

对于在医疗质量检查考核管理中,未能落实整改的和医疗质量工作做得较好的医务人员,对照医疗质量管理奖惩办法,奖优罚劣。措施规定不合格处方每页扣A.A元,医技申请单不合格每项扣A元,门诊病历未书写每份扣款AA元,危急重病人手术病人未会诊扣款AA元,手术未审批扣罚经治医生、麻醉师、手术室护士每人AA元,病程记录缺记每次扣AA,麻醉记录未及时书写每次扣AA元,住院病人辅助检查不全,缺检一项扣AA元,影响医疗诊断加倍扣罚,医技报告单不合格每页扣A元,放射科X光片甲级率每低A个百分点扣AA元,护理记录每缺记一次扣AA元,出院病历迟交每份扣AA元,丙级病历每份扣AAA元,交班报告缺记一次扣AA元,整改不到位,复查后加倍处罚,等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以罚促提高。

六、强化“四基”“三严”训练,做医疗质量保障

组织卫技人员认真开展“四基”“三严”学习,每季度组织一次“四基”知识训练测试,每月进行一次业务知识讲座,定期、不定期开展全院医疗业务查房,开展疑难危重病例会诊讨论。建立学习管理制度及激励措施,明确“三基”学习考试管理与考核评先等工作挂钩。积极选送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医院把基本制度的培训作为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的一项内容,在医技人员中开展基本医疗制度的学习活动,明确岗位职责及工作制度,抓实首诊首科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查对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手术审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病历书写制度、危急重病人抢救制度、会诊制度、技术准入制度等医疗核心制度的培训教育工作,在疾病诊疗护理过程中认真加强贯彻落实。

以上就是我院医疗质量管理的基本情况,概括就是质量管理有组织,实施有方案,控制有过程,结果有分析,整改有措施,奖惩有办法,质量有保障。

各位领导、各位院长,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医疗质量的高低直接涉及到医院的“两个效益”的发展,是医院的生命线。医疗质量管理是一个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永无尽头。必须坚持不懈,才能使医疗质量有长足的提高和确保医疗安全。我院在医疗质量管理方面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还要向各位同仁们学习,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改先管理措施,弥补自身不足,争取在今后的工作中再创新的业绩

第五篇:医疗质量管理总结

医疗质量安全月活动总结

我中心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我中心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加强医德医风、强化医疗质量、转变医疗作风、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全院职工思想团结,工作态度认真,院内气氛和谐,工作秩序井然,现将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开展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完善制度,健全体系,把握细节。

我中心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平稳发展,在原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完善医疗管理相关的实施方案及医疗相关奖惩制度。根据我中心实际情况细化并严格遵守18箱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建立不良事件信息采集、记录和报告相关制度,加强医疗业务相关的培训力度。

二、强化业务知识培训。

按照年初制定的“三基三严”暨业务知识培训计划,每月进行了一次全院职工培训,并按进行考核。临时组织了医疗文书培训及处方规范化书写培训。

三、深化院内感染认识,加强院内感染管理。

按照年初制定的院内感染工作计划,组织全院职工学习院内感染相关知识,深化相关知识的学习,将院内感染知识作为每一位临床医生、护士的基础知识,做到了预防在先,将院感责任落实到人,目前医院感染病例发现0例。

四、继续执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深化用药管理。

我中心继续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所购药品全数为基本药物。进一步加强医生用药规范,针对大处方、用药不合理等情况进行了专项整治,真正将“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医疗理念落实到位。

五、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做好“三好一满意”活动工作。

制定医德医风建设及“三好一满意“活动的实施方案。按照活动方案,继续加强我院医务工作者的医德医风建设,真正做到”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院内矛盾纠纷件数明显低于去年。

六、加强医疗文书培训及考核。

上半年我中心开展了一次病历文书培训和处方规范化书写培训。针对病历及处方书写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了培训讲解,让一些老同志得以知识更新。每月对上述内容均进行了相关检查,期间出现的错误有所改观。

下载2011年度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度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总结

    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总结 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总结1 20xx年我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深入贯彻“五好一满意”服务的工作目标,着力改善医院服务态度,优化服务环境,规范服务......

    神经内科医疗质量管理

    内二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落实1、病历书写制度的落实 1)、执行病历书写制度,由本科医生书写入院病历。 2)、新入本科室的住院医生需书写8份完整住院病历,并得到本组最高职称医生......

    医疗质量管理总结

    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2年上半年度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总结 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系2007年经区卫生局验收批准由原XX办事处卫生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位于XXX,东平社区内......

    医疗质量管理总结

    医务科工作总结 (一)、注重医疗质量检查过程 院科二级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定期进行医疗质量工作检查考核,并每月上报。院级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每月对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进行检查考核......

    医疗质量管理案例

    管理案例 医疗质量安全 想得多不如做得好 2014-08-18 15:41:26 | 来源:健康报 | 分享 8月14日,北京市医管局半年工作会召开,医疗质量安全被定为下半年8项重点工作之一。一提到......

    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总结

    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总结 一、加强领导,提高对医疗质量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医院管理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各医疗机构坚持以病人为......

    医疗质量管理学习心得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学习心得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不管是哪类的医疗机构都是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主体。应当全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

    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制度 1、 坚持质量教育。院质量皎月每年不少于一次,各科室每季进行一次。其内容应随质量管理的深入而循环渐进。通过质量教育,明确实行质量管理的意义和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