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策略个案分析与反思
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策略个案分析与反思
摘 要:本文通过王雨洋的个案探讨了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策略问题,具体分析了单家家庭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心理状况、身体状况、人际关系等方面容易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辅导对策。关键词:单亲家庭学生 个案 辅导对策
目前在农村,单亲孩子越来越多,“单亲家庭的孩子越来越不好教”。这是现阶段老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的确,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心理状况、身体状况、人际关系、情感态度等方面出现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家庭的学生。教师应更多地去了解,去关爱他们,使他们重新找回自我。
一、基本情况
姓名:王越。性别:女。年龄:10岁。
二、个案描述
五年级的王越同学父母离异,母亲改嫁,她随父亲生活。由于缺少母爱的原因,她性格比较内向,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有轻微的自闭倾向,常常一个人呆在教室,不出去与其他学生玩,且她的表达能力差,在读书说话时,声音小,害羞。她平时学习拖拉,作业经常不做,不爱参加集体活动,成绩处于班级下游。
1.相关情景一:星期二下午第一节课体育课,其他同学都在玩游戏,王越一个人坐在操场面无表情的看着其他人玩。老师走过去询问为什么不玩,她只是淡淡地说了句“我不想玩”,说完就低下了头,再也没有抬起头,下课后只是自己一个人悄悄地走进了教室。
2.相关情景二:星期三下午,王越一个人坐在教室写作业,她看到爸爸在教室门口站着,高兴地对老师说“王老师,我爸爸看我来了。”
三、个案分析:
王越同学的这种情况,首先是由于缺乏完整家庭的爱,离异家庭子女对自己的态度极为消极。由于在家庭里得不到父母离异之前的那种完整、温馨的亲情,在学校里担心受到老师、同学的歧视,因此与完整家庭的孩子相比,他们一方面显得自卑,缺乏自信,另一方面又显得非常固执,即使做错了也不感到羞愧。这种看似矛盾的性格表现,实际上正是离异家庭子女在性格自我态度特征上的两极化体现。同时,离异家庭子女也容易自暴自弃,缺乏发愤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具体表现为分心、畏缩、懒散,甚至害怕上学,学习有困难,有始无终等。
再次,单亲家庭孩子多疑和嫉妒的心理特征比正常家庭的孩子显得突出一些。调查发现,单亲家庭孩子与正常家庭孩子对比,具有较强的多疑、嫉妒心理特征。这种心理的产生与自卑心理有关,他们潜意识里怕被人瞧不起自己,于是就乱猜疑,好嫉妒。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对心理健康和适应不良的儿童与青少年的研究表明,健康的或不良的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父母与子女的“垂直面上”的关系,离异家庭子女人际关系之所以不良,其主要根源也在于他们与离异父母关系的紧张,而形成了消极态度与放任情绪,并常常扩展到与他人交往的关系中。由此,消极心理产生了不愿与老师、同学沟通,造成交际心理障碍。
四、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策略
辅导策略:家庭是每一个人走向衬会的港口,是社会的细胞。单亲家庭是一个有缺陷的家庭,它对家庭每一个成员都有一种残缺感,特别是对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影响最大。在与他一年多的教育相处中,我深深体会到导致单亲家庭的原因不同,对孩子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尽量使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情、社会的温暖。1.在心理上疏导。“心病终须心病医”。在对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时,教师要抓住突破点和学生进行谈话、交流,使学生敞开紧闭的心扉,把心里的想法都掏出来,这样教师才能对症下药,让学生明确地知道,“单亲族”不要自暴自弃,而要学会自我认知,帮他们形成一种“靠山山倒,靠人人倒,靠自己最好的积极观念”,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地评价自己,树立正确自我意识,进行自我激励、自我调适,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从而使每个学生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进取,健康地发展,顺利地自我实现,形成独立性。并在日常交往中克服孤僻、自卑、偏见、敌意、偏激、疾妒等不良心理倾向,和家长、老师、同学建立相互理解、信任、关心的人际关系。2.在言行上指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接触最多的是家长、同学和老师,但由于来自单亲家庭学生的特殊性,再加上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性,使教师在单亲学生心目中更有着其他人无法比拟的榜样地位,教师的言行、举止、爱好、性格及治学态度、工作作风,无不潜移默化地对他们产生影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摆事实、讲道理,更重要的是要让自己成为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身体力行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要求学生应具备的品质,首先自己应当具备。当这些品质在你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时,学生就会像接受阳光,呼吸空气一样把它们“据为己有”,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一样,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这就要求教师具备独特的人格魅力,树立人格“品牌”。既然学生在成长中教师是继父母的第二个影响源,那么,单亲学生就会自然地将与父母交往中所缺乏的情感、期待和爱的要求转移到自己的教师身上,伴随着师生课堂内外交往增多,教师的一言一行均能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使他们对师长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深厚的归属感,并迁移为热爱学习、探求真理的情愫,而且更进一步地将教师的这种情感立场上升为自己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从而确立相应的关爱他人和尊重他人的情感态度。这种因师生日常相处而对学生灵魂所显示出来的无形的“感动”和“震撼”作用,比课堂上人生观教育所运用的语言力量更富有魅力。3.在活动上引导。“以学生教育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最好方法,是培养学生社会性的有效措施。我们要让他们在与其他学生的相互交往中得到发展,学会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培养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助人为乐的良好品德。比如,开展主题班会。在主题班会上,除了表扬先进学生以外,还应把即使表现、学习只有一点进步的单亲学生作为特邀嘉宾请上讲台,为他们的进步送上祝词。这样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有了面子,很荣幸,都怀着激动的心情,纷纷与先进学生握手、拥抱,大有一种“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态势。那热烈而温馨的场面足以感染班级中每一位学生。还可以开展一帮一活动,指定一位人品、表现、成绩都很好的同学先去主动关心他们,和他们成为朋友后,再把他们编为同桌,这样单亲学生不但在为人处事上受到好的影响,在学习上也可以有个好的小老师,使他们感到社会没有抛弃他们,学校、老师、同学没有抛弃他们。还可以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各种有益身心的活动,使他们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找到特长,从而增强信心。同时,教师也要在活动中看准时机、抓紧机会地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人生观、价值观、心理素质教育,使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只要用心用时间对待那些单亲家庭的学生,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多与他们接触、沟通、交往,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更大胆地信任他们,许多事情放手让他们尝试,就能充分发挥他们独立、自立的能力。因为信任可以使人自尊、自爱,进而使人有自重的制约力,而坚持不懈就能使问题学生养成自律的行为习惯。
第二篇:单亲家庭家教情况个案分析
单亲家庭家教情况个案分析
基本情况:莺莺,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女孩子,清纯、聪明、可爱,父母离异后生活在母亲身边。母亲是个残疾人,又下岗,靠政府补助金每月120 元生活,日子过得很是艰苦。母亲平时对女儿要求极严格又缺少关心和体贴,使莺莺“望母生畏”,母女关系越来越紧张。莺莺说;“妈妈只知道每天问我的分数,如果我的成绩稍差一点,她就不会给我好脸看,还好几次被挨打。”莺莺的老师说:“一次莺莺的爸爸来校看莺莺给了她200元,可莺莺瞒着妈妈自己上街花光了。”
分析与处理1.莺莺心结何在经过与莺莺母亲联系后,才知道因为经过离异痛苦的**后,莺莺母亲把生活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渴望孩子有健康的体魄,希望孩子能成材,但往往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不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孩子的发展方向,这种畸形的爱使孩子无法承受。一旦孩子有了错误,不是用循循善诱的方法教育帮助,而是采取严厉粗暴的手段,这样严重的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导致莺莺有时出现说谎的现象;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和紧张的学习压力,莺莺缺少母爱的温暖,对学习缺乏技巧,对生活失去信心,内心充满恐惧和凄凉。由此看来,莺莺的说谎现象根源在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法所致。2.如何解开这个结。首先,必须改变莺莺母亲的教育方法,树立莺莺的自信心。我们采用“合理宣泄法”,我们将莺莺母女请来,让他们在一起相互倾听孩子失去亲人心中的苦闷和委曲,寻找教育子女的良方,宣泄积蓄在心头又没处诉说的痛苦和怨恨,向人倾诉自己的苦闷后,不仅可以得到应有理解、同情和安慰,而且得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莺莺母女俩自从来校后,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增强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其次向家长介绍家庭教育技巧
更可喜的是莺莺妈妈教育莺莺的态度也改变了许多,变粗暴急躁为温柔说理;变高期望为小步子前进,与女儿沟通交流多了。莺莺说:“妈妈变了,变亲切了变慈祥了。”并向妈妈保证,今后做事再也不隐瞒妈妈 了。家庭教育技巧点滴
五年(4)班 学生 牛欢 家长 牛水林
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往往会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对子女的培养教育也是如此。下面结合自己的育子实践,谈几点方法和技巧。
一、家长批评孩子有窍门
孩子犯了错误,家长批评孩子时,为什么有些孩子就是不肯认错?其实问题出在大人身上。在批评孩子时如果能注意下面这些问题,孩子通常就容易接受你的批评了。
只谈眼前不翻旧账。做错的事已经批评过了就应该“结案”了,不要老是记着孩子以前不好的地方,让孩子觉得在父母面前永无法翻身。孩子正处在学习做人的过程中,父母要原谅孩子的过错,动辄翻老账,这样很伤孩子幼稚的心,孩子是不会接受的。
不能只注意孩子的错处。当我们动怒时常常会急于让孩子认错,会直接针对孩子所做的错事切入。然而,孩子其实不是从小到大都只做错事,必定还有许多可取之处。如果我们只针对眼前的错事指责他,而忽略了他的优点,就很容易让孩子觉得大人眼中只看到他不好的行为,似乎大人并不了解他整个人,孩子努力把事情做好以后,往往需要我们的赞扬。同样道理,在我们批评孩子时,也应先对孩子做得好的方面给予肯定,然后再指出做得不对的地方,要让孩子知道家长不是光把眼睛盯住他的错处。
增加身体接触。在批评孩子时可以搂着他的肩膀说话,或拉着他的手讲道理给他听。我们都知道忠言逆耳,有些听不得一句重话的孩子会非常排斥所有指责他的话。所以当我们实在需要责备他时,应该用眼睛正视孩子,在说着指责他的话时,身体部分要有接触,这样就能达到恩威并用的效果。
批评过后要表达对孩子的感情依旧。批评过后,父母不要一直板着脸说话或不理睬孩子,如果本来打算和孩子出去玩,也不能以孩子今天做错事为理由不带他出去。要让孩子知道,做错了事就应受到批评,但父母不会因为他做了错事就不爱他。
二、通过倾听理解孩子
孩子和大人一样不但需要理解,还需要倾听的对象。心理学家说,倾听也是理解方法之一。成长中的孩子,由于他们思想不成熟,常常会出现违背正常逻辑的思维,家长应该帮助他们,但一定要注意不能用喋喋不休的方式对他们讲话。否则,孩子听久了会产生逆反心理。难怪有些孩子说:“你们总说,让我们好好学习,将来当这个家那个家。那你们怎么没有当这个家那个家呢?”“你们当父母的是人,我们孩子也是人,凭什么总得听你们的,为什么不听听我们的?”
家长们由于工作忙,家务事多,更主要的是不理解孩子的心理,常常对孩子的述说表现出不耐烦,没有心思听孩子“罗嗦”。殊不孩子也会有不顺心的事,也有感到委屈的时候。如果家长能倾听孩子的述说,并能正确地去疏导,让孩子认识自己的不足,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去做。这种做法对加速孩子的成熟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家长最好每天拿出点时间来,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里话,这是一个理解孩子的好方法。
三、保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会干得很好的”、“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假如每一个小学生、中学生,都有这样的心态,肯定能不断进步,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然而,事实上有相当数量的孩子缺乏自信心,缺乏上进的勇气,本来可能有十分的干劲,也只剩下五六分甚至更少了。长此以往,很难振作起来,成为一个被自卑感笼罩着的人。不但会延迟进步,甚至可能自暴自弃、破罐破摔,那将是很可怕的。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充满自信地前进,应该怎么做呢?
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人格是不分时间、地点的,也不分是优点多还是缺点多。如果一位家长在孩子有成绩时就尊重他,在出现问题时就不尊重他,任意褒贬,这就做错了。家长不妨用心理换位的方法想一想,自己有了缺点、错误时,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
孩子渴望被尊重,首先是被家长和老师尊重。尊重孩子,就不能对孩子说有辱人格、有伤自尊的语言。“你没出息”,“你不可救药”,“你的脑子是猪脑子”,“我对你完全失望了”,“早知你这德性,就不该生你”,“你把我的脸都丢光了”„„这些话应该从家长的语言里消失。
打孩子最伤害孩子的自尊,任意惩罚孩子也伤害孩子的自尊。请家长家长记住,切不可为了自己的尊严,伤害孩子的自尊。
帮助孩子成功,经常鼓励孩子。任何微小的成功,都能增强人的自信。一个孩子,当他写好一个字,做对一道题,得到一面小红旗,洗净一双袜子,做出一个菜,钉好一枚钮扣,擦净一次地板时,他都有成绩的喜悦,会期望自己下一次做得更好。作为家长,给孩子帮助,让他有点滴的成功体验,并不是多么难的事情。这就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个个小小的成功中,积累一分一分的自信。
可是,家长往往只看学习的成功与否,而不重视孩子自信心的培养,甚至打击孩子的自信。建议家长从小事抓起,多帮孩子一把。比如孩子不会刷碗,不要指责他,告诉他怎样刷才能刷干净,紧跟着鼓励他:“这回刷得真干净!”鼓励性的语言很多,家长应该多用、多创造。比如:“你真行!”“你真能干!”“不要泄气,再努一把力就会成功!”“我真为你骄傲!”“没关系,失败是成功之母”„„
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家长经常贬斥孩子,伤害自尊,降低自信,与家长思想的片面性有直接关系。本来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人,看待孩子应有全面的眼光、发展的眼光。有了这样的观念,就不会一叶障目,只看一点,不计其余,也不会因孩子一时表现欠佳而气急败坏、大发雷霆。
有的家长不相信孩子,说不出鼓励孩子的话,常常是因为他们自身也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的教育能够成功,不相信自己可以找到更有效的教育方法。看来,家长的自信非常重要。
教孩子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法。对于做事缺乏信心的孩子,特别是那些自卑感强的孩子,在不断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指出他们的闪光点的同时,要教育他们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我能行”,“我再努一把力就会做好的”,“我不会被困难吓倒”
以上是我的几点体会,“教子有法,教无定发”。我希望广大家长认真研究自己孩子的特点,探索出许多富有实效的好方法。
选择“能以互补”
何克教授认为,现在的独生子女本身存在很多心理问题,主要是没有小伙伴造成的情绪孤独、性格怪僻等。对此,家长要多加开导,并设法召唤心地好而诚挚的儿童,与自己的孩子多接触。最好设法为孩子选择“能以互补”的小朋友。如莉莉性格孤僻,动辄出走,父母就要多找原因,情况严重可看心理医生。
而孩子与父母之间,应建立起平等、尊重、信任、宽容、鼓励等良好关系。心理学研究证明,孩子与父母平等争辩,不仅是互爱的一种体现,而且能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明辨是非,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尊重孩子喜好
与孩子的平等交流必不可少。贵阳市一位在政府担任要职、工作十分繁忙的家长,在谈到自己培育孩子的成功之道时说:每天要和孩子交流一小时,做孩子的好朋 友。他的女儿现在北京大学就读,当年在高中时是学习好的女孩子中唯一穿耳洞、戴耳环的。这位家长说,这是女孩子的爱美之心,应该得到尊重。
何克教授建议,家教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要讲方法,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改变,尤其要注意孩子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保持与孩子交流与沟通,多引导、多做孩子的好朋友。
第三篇: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个案分析
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个案分析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0-8-30 9:57 王玉兰 >>进入论坛
内容提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的一般方法是不够的,教师学习科学理论,掌握科学方法,更新观念,改变行为,是做好转变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工作保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通过一个案对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分析和辅导。说明教师更应该下功夫去设计与学生交往,处理问题,改变学生不良习惯与行为的教育方法,措施,并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实施。共同努力才能逐步解决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关键词: 健康
情绪
诚实
倔强
措施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的一般方法是不够的,还须及时洞察学生的心理问题,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是对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分析和辅导。
一、个案基本情况
姓名:孙XX 性别:女
年龄:10岁
籍贯:广东
班级:三(4)班
家庭住址:南海市桂城兴业新村C4华箢604
二、问题行为概述
(1)行为方面:
①学习成绩差,经常拖拉作业,经常要抄袭别人的作业。
②经常说谎,为人不诚实。
③对同学无礼貌。
④脾气倔强,经不起批评。
⑤做事懒散,每天上学总是不能和大家按时到校。
⑥班主任找其谈话,态度一般,总不吭声,不正面抵触,对科任老师的批评教育总不服气,且对老师的爱憎表现过分了些。
(2)学习方面:
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高兴时喜欢与同学讲话,影响周围同学学习。
②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习惯差;常欠交作业,经常要抄袭别人的作业。
③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持久性。
(3)性格方面:
性格暴躁,容易冲动,自控能力差,散漫任性;有时情绪好起来会帮助别人;爱发脾气;有缺点或错误难以承认,对别人的指出千方百计找理由狡辩,说别人的不是,把所有的错误和责任都强加在别人身上。
三、个案生活背景
(一)家庭背景:
1、家庭成员 母:中年、离异,姐姐未完成初中学业休学在家。
2、母亲整天忙于生意,无时间管教孩子。
3、家庭教育的意识相当淡薄,平时只顾忙着挣钱,对孩子物质上的需要求尽量满足,但几乎是没有时间与她谈心,有时处理问题时态度粗暴,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们之间几乎成为陌路人。
4、母亲与她沟通不足造成拒学心理加上母亲文化水平低,看不懂孩子的作业, 给了她有机可乘。
5、对她的教育不得法。平时对她百依百顺,造成了她脾气任性,而有时又为了种种事情,对她要么就是管不了,要么就是大打出手。
6、由于她脾气倔强,任性,家长管不了,使她养成了种种不良的习惯,性格和行为,学习出现了明显的偏差,再加上自己贪玩,最后导致学习成绩较差、脾气倔强,任性。
四、教育措施
孙XX不按时按量完成作业,爱撒谎是她一贯的不良行为。通过对她进行深入了解,我采取正强化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矫正措施与方法: 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寻找突破口,找到开启她心灵大门的钥匙。
1、教师彻底改变过去的师生交往方式,注意与她的情感交流,接近她,帮助她。
2、鼓励她说实话,做错了事不给她压力。
3、讲撒谎的危害,诚实的光荣,帮助她理解。
4、从要求她完成少量的作业到由她自己选择作业。利用“小步子”的原则增强她完成作业的信心。
5、培养她自觉完成作业的意识,使她能体会完成作业的快乐感和使命感。
6、观察记录她的表现,注意表扬她的每一次进步。
7、选她的一次作业,让她给大家讲讲是怎样写的。
8、经常和她家长取得联系,采取家校一致的教育方法。
五、实施过程
1、教师的改变
一天,组长向我反映孙XX没有交作业,我问她原因,她说放在家没有带作业本,写在小纸条上了,现在找不着了。显然是没有写作业又在撒谎。放学时,我根据计划找孙XX谈话。谈话中我告诉她诚实是人的第一美德。我尽量做到和蔼可亲,改变过去那种严厉而单一的批评式的语态,循循善诱,鼓励她说实话,不撒谎。在我的热情鼓励下,她终于鼓起勇气说出实情;作业没有做。她说,也不知为什么,就想先玩一会儿,看会儿电视,玩着玩着就忘了做作业了。我问她没有做作业有没有压力呢 她表示心里也害怕老师家长的教育批评。
2、作业的针对性
这次我表扬了她的诚实,肯和老师说心里话。按计划给她单独留了针对她学习弱点的,只用三,五分钟就能写完的难度很小的作业。她当即向我保证:作业一定完成。第二天,她的作业果然完成。以后连续数天,我还是给她布置这样的作业,她都按时交了。针对她的进步,我在全班同学面前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她坚持下去,班里的同学也都为她的转变感到惊讶,高兴。我还与她的家长取得了联系,希望她们与老师一起给她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使她彻底改正不完成作业,爱撒谎的不良行为。除此之外,我还注意增进与她的感情,经常接近她,帮她补习功课。
3、调整方法和措施
经常深入班级,与其任课老师,同学取得联系,了解情况,经常交换意见,及时了解孙XX在班级,同学中的情况以及学习,行为情况,对出现的新问题及时调整方法和措施,使她逐步入正道,寻找到良好的感觉。
六、个案总结
通过以上的许多方面的努力,被试对象已渐渐找到了一些正确的感觉,由此她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在同学,班级中也有自己的位置,因此孙XX的问题行为得到了转变,学习上也肯努力,作业也能按时完成。通过一年辅导,她各方面有了很大的转变,学期末语文、数学、英语取得了优秀成绩。使其成为一名好学生,好孩子。
七、教师应该注意和思考
教育孙XX的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启示:教师学习科学理论,掌握科学方法,更新观念,改变行为,是做好转变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工作保证。一个教师不能只在如何搞好教学上下功夫,俗话说“教书育人”,育人更重要。与道学生的不良行为问题,教师更应该下功夫去设计与学生交往,处理问题,改变学生不良习惯与行为的教育方法,措施,并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实施。
获第二届佛山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三等奖(2006年1月)
第四篇:学生教育个案分析
学生教育个案分析
孙志虎,男,九年级(4)班学生。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虚荣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经受不起老师的批评。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上课故意讲话,做小动作,不交作业。是个让老师十分头疼的学生。分析:
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在长期的观察中,我发现他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他不知道什么是学习,认为读书是为了老师或者是家长,当他看到社会上一些没读书而赚了大钱的人时,更是迷茫,觉得读不读书无所谓,这样也导致了他对学习没什么兴趣,甚至厌学。针对他的问题,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他单独交谈,了解他的情况,让他充分地发泄内心里与学校与老师的不愉快记忆。刚开始他闭口不语,我就避开主题,先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谈起,并多次强调会为他所说的话保密,后来他终于开口了。在交谈中,我还了解到他爱好打篮球。
第二,要坚持疏导教育。我们要正确对待这类学生,避免直接批评,不与他发生正面冲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当他犯错误时,不当着其他人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这样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第三,要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老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对他学习上的任何进步都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尝到成功的喜悦以及意识到自己还是有学习的潜力。
第四,要尽量减轻学生的心理和学业负担,尤其是减轻他的心理压力,然后逐步培养他学习的兴趣。
通过上述四个措施,两个月后,他的厌学情绪明显好转。表现为他不再逃课,上课时候也会认真听讲,不会随便和同桌或者其他同学讲话。即使做错了,受到来自老师的批评,他也不会和老师顶嘴或者对着干。虽然成绩不是有很明显的提高,但是上课能够坐在教室里安静听课,对他来说,也是进步的一个方面,作为老师也应该看到学生点滴的进步,应及时给予鼓励。
第五篇:学生教育个案分析
学生个案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
小逆,男14岁。在老师眼里,他是一个“问题学生”,他不遵守课堂和课余纪律,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时而前后摇摆着座椅,时而扭转头和同学说话,在老师的不断督促下注意力也很难集中,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肯踏实努力做事,作业常不完成,懒得做一些动脑思考的题目,只愿意完成或完成部分的语文、英语的抄写作业,学习上需要背、默的练习,一律是空白的。他个子高,肢体动作灵活,喜欢体育运动,尤其喜欢打篮球,所以还不时不进课堂,在操场与上体育课的同学打篮球,故成绩平平。而且脾气大,常闹事,不听家长的话,经常与家长反着干,常惹得家长为他担心。
二、家庭情况
造成小逆学习散漫,逆反心里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小逆的家庭情况来分析。小逆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寡言少语,平时较少与孩子沟通,母亲在外做生意,由于工作时间关系,很晚回家。基本是由爷爷奶奶带,全家人中,他的父亲是独子,只有就此一个孙子,爷爷奶奶对孙子总是过于宠爱与放任,凡事都依小逆,于是小逆在家一直处于以“我”为中心的氛围中,对他的教育,家长并没有找到存在问题的根源,教育之中总夹杂着溺爱。其家庭教育以母亲管教为主,父亲的教育,孩子心里根本不服气,在家庭里孩子心目中毫无父亲的尊严地位,母亲对他多数是宠爱。随着时间推移,孩子在校的表现越来越不能令老师和家长满意,老师重视他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规范存在的问题,反映后,母亲常常会耐心地教育一番,父亲看不惯,有时就会一顿拳打脚踢、痛骂一顿,但母亲有时也比较护短,为其找理由开脱。尤其是其孩子与别的孩子争吵时,找出不正确的理由庇护。其母亲只重视他的学习成绩,成绩好就一切好,就在母亲这种包庇、从容下他学会说谎,编出一套美丽谎言,掩盖自己,甚至用一番哄话,先夺取母亲的信任,然后编出假话,母亲也真信了他。而有时母亲知道真相后,不是一顿揍,就是说,我也没办法了,打也打了,有时身上打青了都不管用,无药可救了。母亲对他也束手无策。
三、情况分析
根据孩子在学校和家庭方面的表现,我做了以下分析:
1、孩子具有多动、自闭行为
这种多动行为可能根源于神经的感觉统合失调,运动不协调,行为平衡失调会影响到孩子的注意力水平,会导致孩子出现多动行为,会致使孩子情绪不稳定,身体触觉过度敏感或过度迟钝,而这些方面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学习和交往。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这样也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而且孩子不愿意同家长和老师同学交流,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孩子个性的形成。
2、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
父母教育态度对孩子良好行为的塑造有抵触作用,由于家庭教育方式不适合孩子的成长,没有给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实际情况采取及时,正确和相应的教育行为。
四、干预策略
1、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结合,对特殊孩子的行为塑造和心理辅导尤为如此。因此,我与家长联系,共讨教育方法,共同探讨孩子出现问题的根源,经过谈话,其父母深刻意识到自己在教育方面的失误与不足。于是我同其家长商量后,小逆暂时离开“宠境”,与父亲生活在一起。小逆的父亲很支持我的观点,当即决定在学校附近租一套房子,由自己照管、教育孩子,不再动不动就动手打骂。接着,我们开始激发其改变孩子的强烈愿望,增长其对孩子改变自我的信心和希望,对不良行为采取相应措施。如:鼓励与批评相结合的方法,经常观察其行为过程,发现他旷课去打篮球。我对他说,我发现你有一个优点,就是很爱运动,篮球打的好。第二天,他对我说,除了篮球打的好外,其他方面你也有优点,你今天再给我找出一个。我及时抓住最需要解决的行为问题,对其进行良好的行为促进。
2、教师教育方式的转变。在教育时,尽可能地避免负面行为,更多地鼓励,积极地评价,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培养自信心,给他更多的关注和期望。树立他在学生中的威信,改善在人际关系和班级中的地位。
3、教育学生要因人而异。学生品德过错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不同,他们的年龄、性别、个性、喜好不同。因此,教师应根据其过错的程度和个性特点采取灵活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不能一概而论。
问题学生教育个案
小杰,男。经过一阶段的接触,我发现他脑子很活,反映灵敏,特别是数学上遇到难题肯动脑筋,决不轻易放过;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愿意帮助别人;老师交代的事情总能保质保量完成。但是这家伙个性倔强,思想怪异,自制力差,甚至敢与老师叫板,简直是个“新新人类”!
开学初,大课间体育活动时,同学们都跳上学期教的集体舞,他却与众不同,我把他拉到身旁轻声地问他究竟是怎么回事,他竟毫无惧色地对我叫:“我不会跳,因为我们学校没有教集体舞,就是没有教嘛!”不管是真是假,我的任务就是要他在最短时间内会跳集体舞,于是我找到班级里跳得最棒的几个学生,课余时间对他轮番“轰炸”,有时我也亲自辅导陪他跳,果然不出所料,一个礼拜不到,他就已经跳得像模像样了。
一个问题刚解决,新的问题又来了。由于我经常找同学谈心,倾听他们的心声,愿意弯下腰来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给他们鼓劲加油或友情提醒,所以学生愿意跟我说悄悄话,这对我为管理班级极为有利。一次,放学前一学生悄悄向我打“小报告”:“李杰在班内组织了狗仔队,他自封为狗仔队队长。”我一听,肺都快气炸了,俗话说“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这还了得?不行,得给他来个下马威。第二天一早,我踏进教室门就高叫:“谁是狗仔队队长?”这下教室里可炸开了锅,同学们纷纷站起来指着李杰七嘴八舌地说:“就是他!”“李杰,李杰!”看着同学们群情激愤,听着同学们的声声讨伐,李杰惭愧得低下了头,满脸通红,默不吭声。我心想:“好事啊,他应该是个可造就之才!”于是我立即组织同学们展开讨论,使同学们深感它的危害,还特意让李杰谈了他的感想。硬的措施用过了,还得来软的,软硬兼施嘛。之后,我一有时间就找他聊天,把为人处世的道理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跟他讲。
终于有一天,他开窍了、彻底想通了,他支支吾吾地对我说:“老师,我想跟你商量件事情,可不知道你会不会同意?”我看他一脸诚恳的表情,先抚摸一下他的头,再使劲拍一下他的肩膀,大声说:“只要是合理的、对同学有利的,我一定举双手同意并大力支持!”这下壮了他的胆,他“腾”地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我决定解散狗仔队,组织班级里的奥数兴趣小组。”我一听,心里乐开了花,连忙说:“好,好,好!如果你需要,我愿意担任你们奥数组的顾问,而 且是免费的哦!”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从那天开始,教室里掀起了读书、学习的新高潮,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高涨,信心大增。课间总能见到他们三五成群地攻克难题的身影。当然我也比以往忙了许多,但我乐在其中。
通过对这一个案的教育分析,我深刻认识到转化问题学生的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转化问题学生不仅需要过程,更要教育者奉献爱心,因材施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将教育优势有机整合,充分发挥。对问题学生,要了解其个性品质和能力的潜在性,尊重其自身的差异性,激发其进步的主动性。信任和鼓励远远胜于高高在上的说教,我们要有谅解宽容的大度,以爱心去影响学生,关怀学生,只要唤起了他们的自信心,他们学习和做人的进步速度就会大大加快,我们的教育就会收到预期成效。
学生教育案例
小林,一个好动、散漫,脾气倔强的高一男生,这位看似貌不惊人的学生,却是我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大难题。学习对他来说很无所谓,由于基础差导致学习跟不上,所以不管什么文化课他都不学,每一节课没事就睡觉,但下了课后就“活蹦乱跳”了。
有一次我上课,还没上几分钟他就睡着了,这成何体统,这不是目中无人么?当时我心里简直气炸了,但怕影响其他同学所以就没说,直到下课。下课后我让他到办公室里来,虽然心中很火,但我也没有严厉批评他,因为我了解像他一类的学生脾气比较倔强,说得过重反而适得其反。我问他今天是否身体不好还是其他原因要这样做,并说一些做人的大道理及人与人应互相尊重之类。他可能也认识到自己的“过分”,所以态度不是很强硬。谈心,这是做学生工作必备的法宝,也是班级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这次谈话的效果并不明显。后来的一段时间,我时不时地找他来谈心,说说他的家庭,有时叫他帮我做点事,批批作业,收收本子,在生活上也格外关心他。经过我不懈的努力,时间的投入,精力的消耗,得到了相应的回报,小周的变化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上课不再像以前那样经常趴在桌子上,有时偶尔也会做点作业,下课也比过去少惹事了。在本学期的运动会中,因为他有很好的身体条件,在全校比赛中竟连续得了几个一等奖,我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大的表扬了他,为班级争得了荣誉等等。虽然学习不怎样的他,但平时他很讲义气,所以在班中有较强的号召力,在他的协助下,接下来的那段时间班级氛围好了许多。
分析:人都有被认可的需要,被肯定的需要,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在意家长对他们的看法,在意同学之间的评论,更在意自己闪光点是否得到了教师和班主任的认可,至今我仍深深记得一教育名师的一句话“表扬要点名,评评不点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也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进行互动式的交流与沟通
学生教育个案分析
“我死都不会剪掉我的头发的!”这是初二(4)班小赵在学校仪容仪表检查 不合格后,听到要他修剪头发后的第一反应。我当时听了感觉好笑,十四五岁的中学生了,为了那几根头发至于宝贝成这样吗?头发剪了可以再长的嘛!简直就象任性的小孩!基于这种想法,我和他好声好气地谈了几次,试图让他理智些,不要那么任性。几次交锋下来,我才愕然地发现他是认真的。他甚至振振有辞地反驳“教育局都没有哪一条文件说一定要把头发剪掉”。我只好请家长协助教育,接电话的是他妈妈,她表示孩子和她很对立,对孩子有点“无可奈何”。
劳动节过后,学校为加强对高中生的管理,要求所有初中生不准带手机进校园。自然有几个不怕死的家伙想试探班主任的反应,在我的“严抓严打”下,他们很快就“撤退”了,只有赵某仍“顶风做案”,公然逃课在走廊后上网玩手机,被我抓个正着,他当时还极力狡辩“为什么不能带手机?教育局有明文规定吗?”回想他以前的种种表现,从经常迟到、稍不顺心就逃课,到习惯性的逃课、缺课,再到公然反抗剪发、偏要带手机进学校„„我发觉这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青春期叛逆和任性,其心理和人格已扭曲为成人式的狡辩和习惯性的蔑视、反抗权威了。这种心理和个性是怎么形成的?带着这个问题,我和他的父母以及他以前的班主任进行了多方面的访谈和了解。
分析:
不和谐的家庭氛围和娇纵型的管教方式造就了他行为上无规范、品格上崇尚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人格。赵某家境优裕,在家庭管教方式上父母采取典型的娇惯溺爱方式:父亲在工作上是权威,但同时由于工作繁忙疏忽了对儿子的管教,因此,每当儿子出了什么问题时,父亲出于弥补心理先从自身找原因,对孩子多采取宽容态度。母亲出于对父亲各种忙碌的不满,将全副身心放到了儿子身上,对儿子以顺从接受为主,较少对儿子的行为作出要求,赋予其高度的按照自己意愿行为的自由。更不会对儿子提出纪律要求,甚至主动满足儿子各种合理不合理的要求。父母盲目的溺爱和疏于管束,构成娇纵型教养方式,在这种溺爱娇惯的家庭环境中,容易使孩子养成自我中心,骄横跋扈、懒惰散漫、贪婪无度的“霸王”心态。
由于从小规则意识欠缺,对自己的行为是非不清,所以,在家庭和学校中赵某就会有多种违规行为,如在校不听课、迟到、早退、随意旷课缺课,在家顶撞母亲、与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等等,而且在事后根本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推卸 6 责任。同时,这种行为上的不规范往往与其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紧密相连。赵某平时对人对事缺乏责任感,在与人发生矛盾时易把过错推给别人,首先注重的是自身的内心感受,要别人顺从他、满足他。习惯性的行为处理模式延续到家庭以外,如学校时,他自然会对老师的要求不习惯而抵制、反抗,在过早的成人化影响下,最终演变反权威、利用各种机会逼迫对方(权威)让步。这种小霸王心态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矫正,则很容易发展为反社会型人格。
片面的家校教育助长了不良人格的形成。经常性的迟到、旷课、上课不听课在课堂睡觉、拒绝做承担任何班级责任:不扫地、不做卫生、不做值日、甚至不参加任何的班级活动„„其间,班主任多次与其家长进行沟通,希望家校之间合力转化其不良习惯。但,由于娇纵型管教方式积习过重,加上父母关系的不太和谐,降低了家庭教育的权威,因此,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事实上未能形成真正的合力,因而降低了教育效果。相反,赵某在每次与“权威”(学校)较量的过程中,发现最终学校还是耐他不何,父母最终还是会屈服于他的反抗任性之下,因此,你禁止、我反抗;你请家长、我照样便成了他与人相处的模式,“天生反骨”就这样在一次一次片面的家校教育中“茁壮”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