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题研究:小学学业较差学生的行为原因形成的研究

时间:2019-05-14 22:09: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课题研究:小学学业较差学生的行为原因形成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课题研究:小学学业较差学生的行为原因形成的研究》。

第一篇:数学课题研究:小学学业较差学生的行为原因形成的研究

金城中心小学课题组

课题名称: 负 责 人:

位:金城中心小学

2012年9月 《小学学业较差学生的行为原因形成的研究》

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让学生主动发展。但是,在学校中总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定数量的问题生。由于诸如应试教育和社会变革等因素给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增多,这类学生还存在着越来越多问题的趋势,严重地影响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家庭的生活质量。从长远看,还将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隐患。从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学校教育义不容辞地担负着使这些学生得到全面、主动发展的任务。因此,研究如何对学业差学生进行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和迫切。“学业差的话题是学校、教师都必须面对的话题。如果每所学校、每位教师真正是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话,如果每所学校有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的话,“学业差学生”转化工作无疑是必须俯下身子要做好的事情。

我校实际情况:我校是偏远农村山区小学,从学生的数学测验和练习来看,几分、十几分二十几分比比皆是,可以说“学业差”是制约我们校迈向优等学校的障碍。实现教育平等和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难点在农村,要想实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就离不开农村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而小学教育肩负着全面提高我们国人口素质的重担。正是在这一新形势下,上级部门为实现我们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

我们中心小学从每年的期末考试来看,从以前到现在的平均分都明显低于我市其他学校,从卷面情况来看,主要是低分层太多所导致。所以我们学校的” 学业差学生”问题很大,而且有增加之势,不得不成为我们重视的问题。

“学业差学生”形成原因初步分析如下:

1、社会原因:学生由于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染上一些不良习气,上网吧等,都对学生的学习心灵产生着消极影响

2、家庭原因:与农村学生的家长素质普遍要比城区的低,教不得法。有的对子女娇生惯养,包庇纵容,放任不管;有的则粗暴无知,动不动就施加打骂,家庭缺乏温暖;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比较多;另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是,单亲家庭子女日益增多,致使这些学生在学习和行为上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3、学校教育原因:学校为了升学,因此就要对学生成绩进行不断的排序、分类,致使一些学生丧失了信心;以前的农村小学由于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无论是在办学条件、办学水平还是办学意识等方面,与城市的学校相比均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从而导致农村小学生源的质量要比城里生源的质量差;(有条件的都转到城里的小学)再加上转来一部份在原学校时对其采取的教育措施不当,导致其自暴自弃,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

4、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自身没有端正好学习态度,没有培养起吃苦的精神,还有学生思想上理解的偏差和误区,对学校的教育和家长的循循善诱的教导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立情绪,不愿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正面引导,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习惯。

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将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更新教育观念,突破常规的教育教学策略,探索、实验、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所以,决定从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开展关于“学业差学生”行为形成成原因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学业差学生”,就是指智力因素处在正常发展范围内,由于某些教育因素和生活环境的不良影响,造成思想、道德、学业水平或其它非智力因素方面,处于落后状态或比较落后状态,并需要给予特别关注和特殊教育的学生。“学业差学生”不包括智力不正常的特别学生,“学业差学生”的成因是与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有关(包括家庭、学校、社会诸方面的因素)。

三、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两年的研究与实践可以使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弘扬学生主体性人格力量,激励学生的自主发展潜能的理念得以确立。

2、通过两年的研究与实践,为“学业差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氛围,正确引导“学业差学生”,尊重“学业差学生”的人格,取得“学业差学生”的配合,融洽了师生关系,带动了学校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

3、通过两年的研究与实践可以使学生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业差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幅上升,学校社会效应不断提高。

4、使学校与教师积累大量的论文、教学案例、心得体会、反思,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二)、研究内容

1、学生自身因素

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生变化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内因,一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研究“学业差学生”形成的自身因素是十分必要的。在这部分内容里面包括的内容较多,又可以分为几点:

(1)、智力因素

有人把智力定义为“学习能力”。一般认为,智力高,其学习可能性或学习潜力就大,智力与学力往往是一致的。所以“学业差学生”中有个别情况是与智力不高有关的。

(2)、非智力因素

比如学生学习习惯不好,意志薄弱,自制力差,学习兴趣低,注意力分散,心理素质不好,情绪不稳定等等情况,都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

(3)、学习目标不明确或无学习目标,缺乏必要的是非观,缺少吃苦精神。

2、家庭因素

社会上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把家庭因素看作是问题生形成的重要因素。那么,在学生的家庭里究竟有哪些因素导致问题生的产生呢?

(1)、有的家长过分溺爱放纵孩子,对孩子学习放任自流、不管不问、漠不关心,养成了孩子自私、独断专横的性格,一旦想法得不到实现,便任性胡闹,导致学习下降。

(2)、同时也有的家长对孩子提出过高的不符合实际的要求,当孩子考试达不到他们的目标时,就严加训斥,导致孩子厌学。

(3)、有的家长不重视对孩子的早期和现阶段的教育,凭自己有关系、有门路、有票子等为孩子将来工作夸下海口,导致学生学习失去目标,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学生会认为学不学都一样,将来都会衣食无忧,学生成绩直线下降。

(4)、不良的家庭文化环境,家长生活情趣低下,只顾自己享乐等等,这些家长的做法,都会对孩子成长产生消极的影响。

(5)、有的家庭不和睦,甚至父母离婚,都会让孩子在家中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使他们对学习和追求上进失去了勇气和信心。

(6)、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法,对孩子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以打代教等,都有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极大的抵触心理,以不学习来报复家长。

(7)、家庭经济的贫困,也有可能导致孩子成绩下降。贫困对未成年学生造成的直接后果是营养不良和疾病。营养不足将导致大脑发育不健全或体弱,增加了其患病的可能性。

(8)、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比较多,孩子在家里无人看管,无人教育,无人关爱;或只有爷爷奶奶看管孩子。

3、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也成为问题生产生的重要因素。(1)、社会上一些消极思想及不良文化的影响。(2)、学校周边环境状况的不好,如“网吧”、“游戏厅”的存在。

(3)、“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抬头,导致新的“读书无用论”。

(4)、部分社会青年的教唆、胁持等。

4、学校因素

(1)、优等生成了老师们的宠儿,倍受老师喜欢,而问题生则多受到冷落,关心不够。问题生较少得到老师的关爱、赏识。

(2)、老师缺少对问题生学习方法、心理等其他方面的合理指导。(3)、有的老师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手段简单、落后,使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对学习缺乏兴趣。

(4)、个别老师的教育方法不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四、研究对象

以学生的数学成绩,确定五年级1、2班的 “学业差学生”为研究对象(由于“学业差学生”的动态变化,研究对象也会随之变化)

五、具体措施

我们在一线的老师都知道,学业差学生学习成绩不良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的,有主观的。客观因素除学生自身的生理和智力有缺陷外,还有在心理上和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没及时解决等方面。但是,要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归根到底要落实到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上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要帮助学业差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我们就从学生的“想学→爱学→能学→会学”这条主线进行了谆谆善诱的探索。

(一)、关心爱护学业差学生,激励学业差学生“想学”的愿望。

许多学业差学生的问题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未得到各自所需的及时的关心和帮助。因此,我们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教学活动中,对学业差学生都要格外关心爱护,多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学习困难,不失时机地激励他们产生“想学”的强烈愿望。比如,多找问题生谈心、编座位照顾问题生、上课要多提问问题生、耐心回答问题 生的提问、当面批改问题生的作业、采取“一帮一”的活动、多发现问题生的“闪光点”、多鼓励少批评等等措施,也得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二)、根据学业差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习兴趣,诱导他们“爱学”。

要想学业差学生由“要我们学”到“我们想学”是一个十分难得可贵的进步。但是如果不能把他们对学习的兴趣稳定下来,那一切努力将会前功尽弃。因此,我们根据学业差学生的心理特点,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自尊心较强,又是发育时期,所以要非常注意问题生的心理状况,要对症下药,必须找到一些切实可行、有效的途径来激发学习兴趣,诱导他们“爱学”。比如:课堂提问对问题生适当浅些,作业、考试成绩设立进步奖等。总之,看到学业差学生即使有微小的进步,也应当给予肯定,并及时通报家长,让学业差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让他们在班集体里和家中都体验到学习取得进步的喜悦,从而稳定学习的兴趣。

(三)、在讲新课时,我们要适当降低起点,分散难点,让学生感到“能学”。

1、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我们注意适当降低知识起点,让学业差学生也能跨进新知识的门槛,让问题生感到自己能学,学起来不会吃力,在给学生上新课时,把知识的“度 ”放缓一些,对知识点少发挥、少加深,让学业差学生理解新课的内容并掌握教学的重难点的为主。在练习中补充一些综合性题让成绩好的学生吃“饱”,而对问题生不作要求。对有的知识点,也可以放在单元复习或总复习中加深和拓展。

2、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我们做到上课速度适当放慢,让学业差学生感到能跟上教学进度,学业差学生是班集体的组成部分,教学效果应当追求全班的整体效果,主要要顾及学业差学生的反应,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时,不勉强赶速度,而是做到照顾学生的全体,不能忽略学业差学生。例如,在讲重点内容时,我们切实做到放慢速度,并 尽可能重复一二次;在要学业差学生回答问题前,让他们有充分思考的时间,诱导他们积极思维,让他们真正地掌握有关知识。

3、分散难点,化难为易。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尽可能使学业差学生感到易学,同时,我们做到想方设法把难的东西变得容易一些,把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一些使他们容易接受。把学业差学生看来是难的知识变为他们容易理解、容易消化的知识,学习兴趣也就会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四)、根据学业差学生的学习特点,改善学业差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业差学生由 “能学”变为“会学”。

1、告诉学业差学生如何预习,因为预习是一个学习周期的开端,也是为听课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2、引导学业差学生如何专心听好每节课,告诉学业差学生知识的重点、难点及正确的思路都要在这个环节解决,所以听课是学好功课的关键。

3、复习是对知识的消化和记忆,我们注重学业差学生对听课的反馈。

4、作业和动手实践是对知识的运用和进一步掌握,我们启发学业差学生能达到举一反

三、做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5、考试是检查学业差学生学习效果,我们经常会在考试之前给每位学业差学生定下考试目标。看看每位学业差学生是否达到我们规定的考试成绩。在进步多少分的分数段设立一个进步奖。

除了以上的几个基本环节之外,还要进一步地教会学业差学生掌握“精力该集中在何处,动手实践如何加强”的定时定量的具体要求。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五)、及时检查反馈、辅导和矫正,进一步使学业差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1、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能做到拿出适当的课时或利用课外时间,为学生进行集体辅导和矫正;而对少数学生存在问题,则进行分门别类指导,并加强个别的辅导等。

2、借助学生家庭的力量及时地给学生提供辅导和矫正。有的学生父母、兄妹有文化,我们能及时关心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必要的帮助,这对问题生来说也是有效的。同时,我们注意做到,这种帮助和辅导在开始之初也不是全面铺开,而是有重点的进行个别试验,在此基础上,再在全班问题生进行推广。

(六)要注重培养兴趣、认真做好教学辅导、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1、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把转化学业差学生的工作作为重要的任务来抓,在教学内容的讲解上要降低迁移坡度,学业差学生生循序渐进地把知识加工、内化。学业差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既要面对全体学生,又要考虑到他们学习中的困难,在布置作业时给他们布置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作业,使他们在认真听课后都能按时完成作业,这样有利用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样循序渐进地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工作,就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做到“七心”即下课时,和他们多谈几次话,使其体会到老师的热心;上课时,视线多在他们的脸上停留一会儿,使其体会到老师的关心;批改作业时,在他们的作业本上多写几句鼓励的话语,使其体会到老师的诚心;上辅导课时,在他们身边多呆一会儿,使其体会到老师的耐心;课外活动时,和他们多玩一会儿,使其体会到老师的童心;写操行评语时,在他们的成长手册上多写几句客观公正的话语,使其体会到老师的爱心;家访时,和他们的家长多沟通几次,使其体会到老师的苦心。

2、加强个别辅导,增强实践锻炼。对学业差学生除了对他们降低迁移坡度外,还要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的个别辅导,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养成的培养。第一,个别辅导可以体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帮助;另一方面个别辅导可以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第三,个别辅导可以督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第四,可以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辅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五,在对学生辅导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能给予及时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开展实践活动,让问题生在实践中受到教育。特别在 活动前,加强对学业差学生的指导,有目的地让学业差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实现自我们转化。

3、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兴趣是人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他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取得较好的成绩,这样学生就有了成就感。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想获得成功是人们普遍的心理愿望。学业差学生在看到班上其他同学取得成功之后,内心羡慕之余,也会产生获得成功的欲望,也想体验成功的快乐。因此,我们在各项活动中,要特别注意鼓励学业差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各自的爱好和专长,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遇。因人而异,扬长避短的策略,为他们不断创造成功的机遇。这样,通过成功激励,能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促进自身的转化。

(七)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家庭是人生启蒙的也是终生的学校,因此家庭教育不仅影响学校教育,还影响一个人的终生。” 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也是重要一环,特别是对学业差学生的转变来说更为显得重要。对学业差学生,要予以说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切忌简单粗暴和放任自流,严禁体罚和各种高压措施,要经常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并对家长开展说服工作,要求家长一言一行要起表率作用,创造民主的家庭氛围,父母与子女之间建立平等和睦的关系,对孩子既不溺爱、放任、有求必应,又不简单、粗暴、独断专行,对子女要求要切合实际,期望值不能过高,以免造成子女的巨大心理压力,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热爱学习来激励问题生的上进心,使他们看到光明的前程。

我们认为,每一个教师一定要从学业差学生的心理上和学习上遇到的困难着手,从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上来落实对学业差学生进行循循善诱的启发和引导,进而促进其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最终达到促进学习困难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六、研究方法

通过走访调查法、观察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为研究起点探索“学业差学生群”的类型及生成原因,“学业差学生群”类型研究包括:单学科 “学业差学生群”研究、知识基础差型” 学业差学生研究、“学习习惯差型” 学业差学生研究、“学习能力差型” 学业差学生研究等;“学业差学生群”成因研究包括:社会原因研究、家庭原因研究、学校教育原因研究、学生自身原因研究。

七、研究步骤

1、研究准备阶段(2012.9—2012.12):建立方案,准备材料,学习相关理论,提高理论修养,明确人员分工,完成课题研究的各项准备工作。

2、研究实施阶段(2013.1—2013.12):进一步进行理论学习,组织实施方案,进行教学实验和研究,阶段性经验总结。

3、总结评估阶段(2014.1—2014.6):总结经验,形成成果,撰写总结报告,邀请专家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鉴定,申请结题。

八、本课题研究条件分析

1、现有的研究基础:国内外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有很多地方可以借鉴。对此课题的研究工作本人已经作了较为充分的思考及研究准备工作,并积累了一些问题生教育与管理这方面的经验资料。

2、研究的外部条件: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有一支能够开展该课题研究的教师队伍,我校将请来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并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为本课题的展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课题组成员结构:我校在德育工作中,特别是转化学业差学生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课题组的成员都是有着非常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掌握着学业差学生的第一手资料,有爱心,有工作热情,这也为本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行性条件。

4、研究经费:进行该课题的研究需要一定的研究经费,学校为 确保研究将大力支持。

九、项目组分工情况

:全面主持课题的研究。

:组织管理和学业差学生群”家长的联系沟通。负责 “学业差学生群”的五年级成绩。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

——学习方法研究

一、研究课题: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

二、实验的可行性分析: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即让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理解,而又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理解形成与获得的过程中,增进数学的学习情感,学会与人交流,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与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不同的学生的个体心里都得到不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应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是这次课题的切入点和实施新课程的主旋律。

2、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逐步学会学习。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索式学习;变静态学习为重视实践操作;变个体学习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实验的方向与目标、内容:

1、本课题试图探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对实施本模式的教学观、学生观、活动观、评价观与实施策略形成一些规律性认识;改变本校班级课堂教学“高耗低能”的被动局面,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乐园;提高实验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实验教师的精神成长。

2、研究目标:

(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的新的学习方式。

(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3、研究内容

①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

②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理念、策略、流程、评价标准和特点研究。

③同一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如何采用相应变式的策略研究。

④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运用的策略研究。⑤实施本模式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素养研究。

四、实验实施的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确立“转变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传统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它过分强调和突出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学生缺少自主、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最终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销蚀。单

一、被动、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课程改革推进的一个障碍,因此《课标》提出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目前推进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关键。教师在观念的转变的更新中,首先应坚决贯彻《课标》,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不利于教学的传统学习方式,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景观。其次,应深刻认识到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必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愈来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教与学需要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要在教学的各环节渗入学法指导,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合作、探索”学习方式,能针对性地克服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弱点,克服教师难以面向差异众多教学的不足,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扬长避短,共同提高,使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变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索式学习,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开放地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到数学不在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学习数学的过程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与题海大战,而是通过讨论、钻研、发现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无穷的求知欲。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教师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构建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教师融入学生学习过程中,站在学生中间的教学方式所取代;过去由教师控制教学活动的局面要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情绪心理学家利珀认为:“宽松、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如探索性情境、故事性情境、游戏性情境、竞争性情境、生活性情境、实践性情境、激励性情境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从而体验成功探索的快乐。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注意调协效应、激励效应、期待效应,注意以情激情、以情激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使学生始终保持愉悦的学习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的学习,促进知情意行诸因素的协调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向教师挑战,摆脱自身经验。

3、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1)创设悬念,激发探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开放课堂,营造探究环境开放课堂,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要同学生一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习者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在参与中表现。开放课堂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课内外和谐衔接。更重要的是要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3)开放思维,留足探究的空间。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可进行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究,只有主动探究才会有创造,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构建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体验数学应用,培养探究精神的重要措施,所以,在教学时,多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途径调动眼、口、手、脑、耳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探究知识规律,为知识的内化创造条件

五、实施步骤

⑴在新一轮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针对研究内容,收集、整理有关信息资料,形成研究方案。

⑵建立健全课题研究机构,确保实验研究顺利开展。⑶组织课题组成员进一步认识研究的意义,明确研究目标,采取不同措施,实施验证。

⑷定期组织学习,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切实转变师生角色,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定期汇报交流,要求每月、每学期开一次实验汇报课,在实践中完善、总结,促进学生“探究——交流”的教学策略。做好学习、研究资料的存档工作。

⑸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协调作用,加强合作交流,不断改善知识结构。

⑹走出去、请进来,加强教研信息的沟通,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经反复实践、总结、完善,逐步形成“探究——交流” 的课堂教学模式,建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⑺聘请专家指导认定,总结推广研究成果。

六、实验的组织及管理:(1)学期初,课题组与担任实验的教师围绕专题共同拟定实验计划。

(2)教研组组织教师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以新的思想指导教学实践。

(3)抓好集体备课的工作。发挥备课组的作用,集思广益,重点研究课堂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精神。(4)加强听课评课的活动。实验教师每学年围绕教师专题开课4节以上,进行互听互评活动。

(5)定期开展专题研讨,做好实验的总结工作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题研究

石岗完小教研课题研究

单 位:_ 石岗完小__

课题名称: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

法研究

学科分类:_ _数 学 __ 课题负责人:__ 康国民 _ 申请日期:_ _2012.10 _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研究

一、研究课题: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

二、实验的可行性分析: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即让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理解,而又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理解形成与获得的过程中,增进数学的学习情感,学会与人交流,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与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不同的学生的个体心里都得到不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应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是这次课题的切入点和实施新课程的主旋律。

2、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逐步学会学习。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索式学习;变静态学习为重视实践操作;变个体学习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实验的方向与目标、内容:

1、本课题试图探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对实施本模式的教学观、学生观、活动观、评价观与实施策略形成一些规律性认识;改变本校班级课堂教学“高耗低能”的被动局面,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乐园;提高实验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实验教师的精神成长。

2、研究目标:(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的新的学习方式。(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3、研究内容①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②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理念、策略、流程、评价标准和特点研究;③同一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如何采用相应变式的策略研究;④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运用的策略研究;⑤实施本模式教 师应具备的教学素养研究。

四、实验实施的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确立“转变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传统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它过分强调和突出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学生缺少自主、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最终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销蚀。单

一、被动、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课程改革推进的一个障碍,因此《课标》提出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目前推进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关键。教师在观念的转变的更新中,首先应坚决贯彻《课标》,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不利于教学的传统学习方式,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景观。其次,应深刻认识到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必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愈来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教与学需要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要在教学的各环节渗入学法指导,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合作、探索”学习方式,能针对性地克服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弱点,克服教师难以面向差异众多教学的不足,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扬长避短,共同提高,使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变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索式学习,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开放地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到数学不在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学习数学的过程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与题海大战,而是通过讨论、钻研、发现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无穷的求知欲。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教师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构建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教师融入学生学习过程中,站在学生中间的教学方式所取代;过去由教师控制教学活动的局面要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情绪心理学家利珀认为:“宽松、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如探索性情境、故事性情境、游戏性情境、竞争性情境、生活性情境、实践性情境、激励性情境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从而体验成功探索的快乐。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注意调协效应、激励效应、期待效应,注意以情激情、以情激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使学生始终保持愉悦的学习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的学习,促进知情意行诸因素的协调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向教师挑战,摆脱自身经验。

3、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1)创设悬念,激发探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2)开放课堂,营造探究环境开放课堂,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要同学生一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习者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在参与中表现。开放课堂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课内外和谐街接。更重要的是要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3)开放思维,留足探究的空间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可进行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究,只有主动探究才会有创造,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构建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体验数学应用,培养探究精神的重要措施,所以,在教学时,多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途径调动眼、口、手、脑、耳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探究知识规律,为知识的内化创造条件

五、实施步骤 ⑴在新一轮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针对研究内容,收集、整理有关信息资料,形成研究方案。⑵建立健全课题研究机构,确保实验研究顺利开展。⑶组织课题组成员进一步认识研究的意义,明确研究目标,采取不同措施,实施验证。⑷定期组织学习,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切实转变师生角色,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定期汇报交流,要求每月、每学期开一次实验汇报课,在实践中完善、总结,促进学生“探究——交流”的教学策略。做好学习、研究资料的存档工作。⑸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协调作用,加强合作交流,不断改善知识结构。⑹走出去、请进来,加强教研信息的沟通,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经反复实践、总结、完善,逐步形成“探究——交流” 的课堂教学模式,建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⑺聘请专家指导认定,总结推广研究成果。

六、实验的组织及管理:(1)学期初,课题组与担任实验的教师围绕专题共同拟定实验计划。(2)教研组组织教师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以新的思想指导教学实践。(3)抓好集体备课的工作。发挥备课组的作用,集思广益,重点研究课堂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精神。(4)加强听课评课的活动。实验教师每学年围绕教师专题开课4节以上,进行互听互评活动。(5)定期开展专题研讨,做好实验的总结工作

第四篇:课题研究总结(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总结

第三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

小课题解决得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以课题研究的形式解决这些为问题或困惑,并在研究过程中用研究成果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近一年的时间,学校的数学小课题研究开展的扎扎实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全体教师参与

“教育要发展,科研须先行”,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也是我校领导的管理理念。为确保课题的顺利研究,我们学校全体数学老师确立了自己的小课题。我们数学组是一支比较年轻有活力的科研队伍,在杨校长的带领下,我们全体数学教师,全力以赴地致力于课题的研究。

二、学习理念,更新教育观念

搞好科研,需要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因此我们数学组十分重视理论学习,每一位成员都订阅了相应的科研类书籍、报刊。

三、听课评课,课题引领课堂

我们数学组每周开展一次听评课活动,我们特别强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依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体现出数学学习方法的多样化,重视学习方法的研究性、探究性、自主性、合作性。最终达到让学生掌握终身发展的科学的学习方法。这也是我们课题研究所追求的目标。

四、及时总结,撰写反思及论文 突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我们规定课题组的每位成员每学期都要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安排好有关理论学习,并撰写心得与论文,形成有关研究成果。

五、规范管理,增添科研活力

为了防止课题研究的泡沫化现象,我校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使科研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科研工作有了新的起色和活力。

(1)积极深化课题的理论研究。一周一次教研活动。

(2)重视研究过程的记录。认真做好课题组的活动记录,记好活动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及讨论的专题、成员的意见等。

我们下一步的研究计划如下:

1)对课题研究方案逐项的进行实施并作合理补充。

2)每位课题组成员在所任教的年级开展实验研究,确定适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3)开展实验调查研究,定期举行教师、学生双向交流座谈会。4)积极与外校进行课题研究交流。

总之,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在校领导的指导下,在全体数学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许多成果。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也看到到一些不足之处,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改进与思考。市教科所李主任亲临我校指导课题的实施工作,能够更好地指明我们研究的目标和方向,我们定会有更多收益。在今后的课题实施中,我们会充分发挥每位数学教师的潜力,真正让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成长,让教师的成长带来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最终形成一套有特色的值得推广的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的经验!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规章制度

《课题研究规章制度》 课题名称:《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所在单位:泉州市第二中心小学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制度

我校承研的鲤城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已正式开题。为加强对课题实验研究工作的管理,保证课题研究的规范实施,确保研究任务如期完成,特制定本制度。

一、课题组管理制度

1、课题组成员务必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的原则,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积极参与本课题的各项活动。

2、课题组成员要根据课题小组的计划和分工安排,配合主持人对所研究的子课题进行扎扎实实的研究,及时沟通实验研究情况。

3、课题组成员要准时参加课题活动,及时探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交流研究经验。

4、课题组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充分渗入课题研究的内容,密切联系自己的教教育、教学工作,坚持研、教结合,学以致用。

5、课题组成员平时注意学习和收集有关课题研究方面的书籍、杂志、文献和国内外有关课题研究方面的最新资料,并保存好收集的资料。

6、要注意及时总结研究的成果,保管好研究资料。每学期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教学经验总结,每学年写一篇课题研究论文,每学期举行一次课题教学研讨课。

7、课题小组负责人对科研课题,要负责论证、指导(包括:课题发展方向、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交本阶段度研究工作报告和下个阶段研究工作计划,督促科研工作的开展。

8、各课题成员应根据上述制度规范本人的课题实施计划,争取在课题研究周期内实现目标,力争出成果。

二、课题组成员职责

1、课题组组长职责:

(1)负责整个课题研究的策划、组织、协调、目标考核工作,及时了解课题研究的进展,解决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邀请课题专家组专家对研究工作进行指导,确保课题研究沿着正确的方向、按正常的进度进行。(3)及时提交本阶段度研究工作报告和下阶段研究工作计划,并且做好兼职的资料员,以确保研究档案的完整、有序。

(4)落实课题研究计划,组织开展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专题研讨、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集体研究学习活动,并作好记录。

2、课题组组员职责:

(1)遵守课题研究管理制度,按时按质完成承担的研究任务。高级教师、骨干教师和主研人员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2)认真学习领会《开题报告》、《课题实施方案》和课题阶段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的目标、任务、方案和内容,领会其实质。

(3)主动开展理论学习,了解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和已有成果,提高研究的科学性。积极参加学校和学科课题组组织的集体研究学习活动,接受课题领导小组指导、检查和考核。

(4)课题研究常态化。在教育教学各环节,特别是课堂教学实践中,勤于思考,努力探索,不断总结,作好记录,为课题研究积累大量翔实的素材。

三、课题组例会制度

为了更好地推动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课题组全体教师的力量,整体提高课题研究水平,建立课题组例会制度。请课题全成员严格执行制度,认真履行职责。

1、例会内容

①有关课题的理论学习、培训 ②总结前段工作,布置下段工作。

③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或课题进展情况交流分析。

④交流教学和研究方法,解决研究中的问题,撰写、交流反思笔记。

2、例会要求

①每两月一次,课题组长具体协调,确保例会时间和地点,严格考勤纪律,组织课题组成员按时参加课题组的学习、研讨活动和会议。每月一次同学段课题成员碰头会。

②课题组成员汇报各自的工作进展情况,交流所收集和整理的资料,及时反馈研究实验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③根据情况调整课题实践实施方案,并由课题组长布置下一段时间具体的研究任务。④注重会议的内容与质量,学习研讨都要作好记载,不能流于形式。

下载数学课题研究:小学学业较差学生的行为原因形成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课题研究:小学学业较差学生的行为原因形成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我们原有的数学课堂教学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大潮的冲击下,逐渐显露出它对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无耐和乏力。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教育工作......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选题参考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选题参考 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研究 1、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实践研究 研究内容:什么是学生的学习起点,在数学教学中学习起点有哪些不同的类型研究,如何寻......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计划 倾听,是学生获取信息和提炼信息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径和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人有一半的时间在听,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一个人是否会听还将......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1

    小学数学“两极分化” 现象的成因与对策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在从事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感觉小学生学习上出现了明显的两级分化,而且分化的时间提前,分化的距离变大。教......

    如何开展小学数学课题研究

    如何开展小学数学课题研究 小南小学杜娟 全体数学教师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论文 一、打造动态数学课堂,开展多样学习模式 动态课堂的开展不仅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讲解学习内容,更需要教师设计合适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总结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总结 卧龙小学钟娜近一年来,我参加了小学数学“磨课”子课题《数学课堂是老师教给学生什么还是学生学到什么》课堂教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我就......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生计算错误类型、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的研究 蔡有利 一、课题研究背景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