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昆明市公安局关于加强机动车修理业治安管理的规定
昆明市公安局关于加强机动车修理业治
安管理的规定
更新日期:
2010-9-13 11:10:56
索 引 号:530100-010526-20100913-0001 名 称:昆明市公安局关于加强机动车修理业治安管理的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机动车修理业的治安管理,预防、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昆明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机动车修理业的企业和个人的治安管理。
第三条
市公安局治安部门对本市的机动车修理业实行治安管理和业务指导,负责具体组织本规定的实施。
各县(市)区公安局治安部门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负责做好辖区内机动车修理业的日常治安管理工作。
第四条 经营机动车修理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应当在取得营业执照之日起20日内向所在地县级公安机关治安部门备案,备案时应提供下列书面材料:
(一)交通、工商等有关部门的审批手续;
(二)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以及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经营机动车修理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改变经营项目、增加经营种类、停业、转业,变更经营地址、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除到交通、工商等有关部门办理变更手续外,还应当自办理营业执照变更之日起20日内到原备案机关办理备案变更手续。
第五条 机动车维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治安责任人,负责本单位的治安防范工作,制定并落实各项治安防范制度。
治安责任人的责任,不得因承包、租赁经营等原因转移给他人。承包、租赁经营负责人在承包、租赁期间应同时承担前款规定的治安责任。
第六条 机动车修理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承修机动车时,应如实查验并登记以下项目:
(一)送修车辆的号牌、车型、发动机号码、车架号码、厂牌型号、车身颜色;
(二)车主名称或姓名、送修人姓名和居民身份证号码、送修人的联系方式;
(三)修理项目(事故车辆应详细登记修理部位);
(四)送修时间、接车人姓名和居民身份证、接车人联系方式。
第七条 机动车修理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不得从事下列活动:
(一)明知是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所得的机动车而予以改装、拼装、倒卖;
(二)改装车型;
(三)更改发动机号码或车架号码;
(四)回收报废机动车;
(五)非法拼(组)装汽车、摩托车;
(六)明知是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未向公安机关报告而修理的。
对违反上述规定的,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条 机动车修理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承修车辆时,发现下列可疑情况,应立即报告属地公安派出所:
(一)证明、证件有变造、伪造痕迹的;
(二)送修车辆与机动车行驶证记载不符的;
(三)车辆发动机号码、车架号码有改动痕迹或车辆有其他明显改动、破坏痕迹的;
(四)送修人要求更改发动机号码、车架号码的;
(五)公安机关查控的机动车辆;
(六)交通肇事逃逸嫌疑车辆及其他可疑情况。
第九条 公安派出所在接到报告后,应在48小时内作出处理决定。对有赃物嫌疑的,应当予以扣留,并开具凭证。经查明确属赃物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不属赃物的,应及时返还。
公安交通管理、刑事犯罪侦查等部门在执法办案中需要查找的嫌疑车辆,应书面告知同级治安部门,由治安部门向机动车修理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通报查找。
第十条 各县(市)区公安局治安部门应加强对机动车修理业的治安监督检查等日常治安管理:
(一)定期与机动车维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签订治安责任书,督促经营单位建立健全治安责任制度;
(二)定期组织、指导机动车维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对治安责任人和重点岗位人员进行治安培训;
(三)对机动车维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登记备查的信息要及时与盗抢机动车辆信息进行比对,严防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
第十一条 各县(市)区公安局要扩大情报信息来源渠道,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对经调查核实的举报线索,由办理案件的县级公安机关对举报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第十二条 各县(市)区公安局应加强与同级交通、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取得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在工作中发现无证照经营、超资质经营以及违法违规承修机动车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应当及时书面告知同级交通、工商部门,并建议交通、工商部门依法处理。第十三条 本规定2010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昆明市交通局市公安局公告:《昆明市机动车驾驶培训监督管理规定》
昆明市交通局市公安局公告:《昆明市机动车驾驶培训监督管理规定》
昆明市交通局 昆明市公安局公告
第2号
《昆明市机动车驾驶培训监督管理规定》已经2006年3月16日昆明市交通局第6次局务会议和昆明市公安局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5月1日起施行。
二○○六年三月二十八日
昆明市机动车驾驶培训监督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机动车驾驶培训和考试的监督管理,规范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以下简称驾驶培训机构)及其教练员的从业行为,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及其教练员从业行为的监督管理。本规定所称的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是指依法取得培训资格的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拖拉机驾驶培训不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机动车驾驶培训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市驾驶培训管理机构)以及各县(市)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具体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机动车驾驶培训监督管理工作。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车辆管理所负责机动车驾驶证申请人的考试、发证工作,并对本市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及其教练员的从业行为予以监督。
第四条市驾驶培训管理机构对驾驶培训机构及教练员实行培训违规行为累计记分制度和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培训质量排行榜制度。驾驶培训机构应当建立教练员教学水平、职业道德评议制度,提高培训质量。
第五条市驾驶培训管理机构应当根据驾驶培训机构、教练员违规记分情况以及培训学员的交通事故率、考试合格率,结合教练员教学水平、职业道德评议等情况对驾驶培训机构进行综合排位,定期向社会公布。
第六条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车辆管理所应当定期对机动车驾驶证申请人的考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将驾驶培训机构的考试合格率和驾龄在3年以内的机动车驾驶员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的情况向市驾驶培训管理机构进行通报。
第七条培训违规行为累计记分制度实行周期记分,一个记分周期为12个月。驾驶培训机构违规记分满分分值为30分,教练员违规记分满分分值为10分。一个记分周期内,记分分值累积未达满分的,分值不转入下一记分周期。
第八条驾驶培训机构以及教练员在教学培训中的违规行为,由市驾驶培训管理机构或县(市)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依法处理并由市驾驶培训管理机构予以记分,作为培训质量排行榜评定标准之一。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车辆管理所发现驾驶培训机构以及教练员在教学培训中的违规行为,应当及时通报市驾驶培训管理机构或县(市)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由市驾驶培训管理机构或县(市)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第九条驾驶培训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驾驶培训管理机构或县(市)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依法处理,并由市驾驶培训管理机构予以记分:
(一)采取虚假广告招收学员的;
(二)未按照教学计划和训练大纲组织培训的;
(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培训记录》上伪造签名或提供不真实培训记录的;
(四)聘用无教练员证或者教练员证过期人员从事教学培训的;
(五)不使用教练车进行驾驶培训的;
(六)发生重大交通安全事故未及时上报交通主管部门或者隐瞒、瞒报的;
(七)在教学和考试中巧立名目向学员收取额外费用的;
(八)以营利为目的,将由其招收的学员转让到其他驾驶培训机构收取费用的;
(九)未按规定建立教练员、教练车等相关管理制度的;
(十)培训期间有违规行为被投诉,经查证属实的;
(十一)教练车未按期进行等级评定及二级维护的;
(十二)不按规定上报教学计划和教练员不按规定填写教学日志的;
(十三)在办理学员报名手续时不按规定开具发票的;
(十四)在非标准规定教练场地训练的。
有前款第(一)项至第(七)项情形之一的每次记30分;有前款第(八)项至第(十一)项情形之一的每次记10分;有前款第(十二)项至第(十四)项情形之一的每次记5分。
第十条教练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驾驶培训管理机构或县(市)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依法处理,并由市驾驶培训管理机构予以记分:
(一)未按照教学计划和训练大纲开展培训的;
(二)教学中擅离职守,造成学员单独驾车的;
(三)不履行审批手续,串校执教的;
(四)教学时不使用教练车进行培训或者未携带教练员证的;
(五)在教学中有违反职业道德等不良行为,经查证属实的。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情形之一的每次记10分;有前款第(三)项至第(五)项情形之一的每次记5分。
第十一条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车辆管理所发现驾驶培训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除依法处理之外,应当将情况书面通报市驾驶培训管理机构或县(市)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予以处理,并由市驾驶培训管理机构记分:
(一)在学员考试过程中有贿赂或者舞弊行为的;
(二)不符合条件申报和预约考试的;
(三)驾驶培训机构在申请和预约考试等业务中不按规定使用计算机操作口令的;
(四)业务代办员或者教练员提供虚假身体条件证明的;
(五)对科目一、二初考及格率达不到70%,科目三初考及格率达不到80%的;
(六)实际考试人数未达到预约报考人数85%的;有前款第(一)项情形的每次记30分;有前款第(二)至第(四)项情形之一的每次记10分;有前款第(五)、第(六)项情形之一的每次记5分。
第十二条驾驶培训机构在一个记分周期内记分分值累计未达满分的,以实际记分累计分值计算驾驶培训机构培训质量排行榜排名。第十三条驾驶培训机构及教练员在一个记分周期内记分分值累计达满分或者一次性记分达满分的,作如下处理:
(一)驾驶培训机构在一个记分周期内记分分值累计达满分或者一次性记分达满分的,培训质量排名末位,由市驾驶培训管理机构或县(市)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整改,同时抄告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车辆管理所;
(二)教练员在一个记分周期内被累计记分达满分的,由所在驾驶培训机构暂停教练工作三个月;
(三)教练员一次性被记分达满分的,由所在驾驶培训机构暂停教练工作六个月。
第十四条教练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道路交通管理法律、法规、规章予以处罚:
(一)饮酒后从事教练的;
(二)在非指定路线进行科目训练的;
(三)教练过程中让与教学无关的人员在教练车辆上乘坐或者乘坐学员超过核定学员人数的;
(四)教练员在教学中故意指使学员违反交通法规的;
(五)其他在教学训练中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教练员做出处罚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车辆管理所应定期向市驾驶培训管理机构通报。第十五条依法对驾驶培训机构做出责令限期整改的,在整改期间,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车辆管理所可暂不受理该驾驶培训机构的申请和考试业务,其学员由市驾驶培训管理机构或县(市)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协调安排到其他驾驶培训机构培训。驾驶培训机构在规定的期限内整改并经市驾驶培训管理机构或县(市)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检查验收合格的,由市驾驶培训管理机构或县(市)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将情况抄告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车辆管理所。
第十六条本规定未尽事宜,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本《规定》自2006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公安局治安管理工作总结
公安局治安管理工作总结
公安局治安管理工作总结,我局治安治理工作在市、区党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领导下,按照年初分局总体工作目标,结合辖区治安工作现状,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作用,以争创“三个一流”为目标,以“三基”工程、平安创建活动为载体,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前提,始终坚持“打击、防范、治理、服务”的公安工作八字方针,全力实施社会治安整体联动防范工程,不断开创公安工作新局面,从而为构筑平安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我局治安治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治安信息工作,稳妥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和治安群体事件。
1、构建治安信息网络,多渠道收
集治安信息。
今年来,全局共收集治安信息1380余条,通过筛选整理制发每周信息52期、简报14期,向上级公安机关反馈180余条,被各类刊物采用49条。主要做法:一是把治安信息反馈工作纳入年初考评办法逗硬考核;二是各中层单位确定专人负责信息的收集反馈工作;三是多渠道构建治安信息网络,在治安治理部门的指导和督促下,先后在危爆、内保、特业、文化娱乐场所等行业部位,物建治安信息人员210人,从而强化信息收集反馈工作。
2、扎实工作,稳妥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和群体事件。
通过治安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及时预警、报警、化解和处置了一大批社会不安定的治安隐患和群体闹事事件。据统计,1—12月,全局共处置各类群体性闹事件94件,出警4000余人次,疏散劝阻群众万余人。先后处置了、洲、等处重点工程房屋拆迁占地补偿引发的十
余起群体性阻工、上访闹事事件、“3?20”纺织厂因改制引发数百职工停工闹事事件;民办教师、八大员劳动纠纷群访事件;状告公安民警殴伤获赔未果而无理缠访事件;“12?18”市城区街交通事故引发群体闹事事件。全体民警工作耐心、细致,严把政策法律关,没有因处置不当而引发大的群体事件,深得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3、精制方案,认真做好来首长和大中型文体活动、重点工程开工等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据统计,1—12月,我局参加各类安全保卫工作64次,出动警力3800余人次。凡是民警要参与的安保工作,局党委都十分重视,亲临现场,摸排治安问题,排查安全隐患,制订详尽的安全保卫方案,派出足够警力认真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先后圆满完成了中、省领导来视察的安全保卫,尤其是温家宝总理国庆期间考察我区工作时,局主要领导亲临第一线,几易其稿,精制方案,顺利完成了保卫任务,深受中、省、市领导好评。同时也做好了防洪堤开工、、香会节、高考、社区文体活动及征兵等工作的安全保卫工作,没有因工作失职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二、深化“严打整治”成果,加大对重点治安混乱地区、部位、场所的整治力度。
1、严格执法,严把案件质量关,依法查处各类治安案件。
今年来,通过“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我局治安治理部门主动配合纪委、法制等部门深入基层派出所开展执法执纪检查,指导业务工作,培训业务骨干,抽查办案质量,开展案件质量评选,整顿立案不实问题,纠正乱查滥查等错误行为,有力地提高了案件质量,进一步改善了警民关系。据统计1—12月共受理治安案件1418件,同比2142件少受理724件,下降%,查处1357件,同比2035件少查处678件,下降%,处罚1538人,其中警告286人,罚款490人,拘留157
人,劳教19人,其他处理586人。同时,全局治安民警积极配合社区干部、治安内部保卫干部认真做好各种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处工作,全年调处治安纠纷814件,化转民转刑案件78件,有效地防止了重大治安案件和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2、及时摸排治安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有计划、有针对的治乱工作。
年初,市局把重点治乱工作作为深化严打整治斗争的突破口,治安治理部门组织派出所,会同城管、工商、文化等部门认真对辖区治安混乱地区、行业场所进行全面排查清理,确定了重点整治地区、部位24处,采取了分类分级、分职分责、分步骤的整治办法,主要针对至一带的抢劫、抢夺;南小区、南转盘、火车站丢包诈骗、公交汽车、新市场、菜市场扒窃、打架斗殴、个别电游、网吧传播黄赌内容的问题,都抽调了足够警力,结合“夏秋季社会治安整治”、“三打一反”、“两抢一盗”、“枪支弹药、危爆物品、管制刀具查缴行动”等专项行
动的开展,择其重点依法整治。通过整治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据统计,治乱工作开展以来,共破刑事案件87件,查处治安案件678件,挡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1180人,其中刑拘53人,治安处罚950人,其中处理184人,共整治重点部位、场所154处,整改安全1840处,收缴非法枪支64把、子弹180枚、雷管320发、炸药公斤、管制刀具1170把、其他凶器120件,收缴有害信息软件300余张。8月中旬,派出所根据群众举报在原电影院先后捣毁非法贩刀窝点三个,收缴管制刀具570余把,消除了社会一大隐患,深得新闻媒体和群众好评。
3、转变观念,灵活多变地治理特种行业和文化娱乐场所,有针对、有重点地查处治安热点问题。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对行业、场所治理的需要,治安部门积极探索行业场所治理的新措施、新办法,采取了“事前宣传、事中监督、事后服务”的治理模式,做到有计划、有重点检查和整改,不搞以查嫖、查赌为名影响业主正常的经营秩序和干扰居民正常生活及娱乐活动,做到检查、处罚有法有据,工作方法文明、灵活,克服了过去那种办事简单、语言粗暴、执法不公、乱收乱罚的错误行为,深受行业场所业主的欢迎,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市文化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但对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治安热点、难点问题,及时组织力量,有针对、有重点地查处,捣毁了一批毒害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涉黄涉赌窝点。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来,我局共捣毁涉黄窝点13个,查获卖淫嫖娼人员33对66人,涉赌窝点8个44人。由于治理有方,查处有力,涉黄涉赌案件同比下降达30%以上。
三、狠抓危险物品、枪支弹药的治理,建立长效治理机制,有效防止各类治安灾难事故的发生。
1、加强对危爆物品单位法人、责
任人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分局治安治理部门坚持对全区的危爆生产、使用厂家严把政策关、法律关,上年、下年都组织了辖区砖厂、重点工程等30余家涉爆单位进行了严格法律、业务培训,并用全国各地发生的涉爆案事件警示单位、教育责任人,始终树立“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同时圆满完成了危爆物品微机信息系统建设。
3、加强公务枪支治理,严格枪支借用制度,公务用枪仍严把“制度关和借用关”。一是建立和完善了枪支使用单位治理制度、守护制度、责任倒查追究制度。二是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哪怕金融机构延伸到原中区安居、东禅、栏江等地,枪管民爆都坚持每季度检查1—2次,并及时整改隐患,通报安全问题。三是建立了公用枪支信息联网系统,严把借用关和违纪民警公枪限佩关。四是组织科所队民警开展实弹射击练习,提高民警对枪支使用技能。
四、克服困难,积极推进“三大警
务”和“三基工程”的实施,有计划抓好派出所达标工作,努力打造“平安”。
1、加强社区警务建设,推进“三大警务”行动机制的全面实施。为确保“社区警务、校园警务、乡村警务”三大警务活动的顺利实施,分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三大警务”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并确定了具体责任人,落实了工作措施。首先,加大了对社区警务室的投入,实现了“警力下沉,工作重点下移”的工作目标,基本实现了“一区一警”、“一警双区”的工作要求,社区民警也围绕“抓基础、抓防范、抓治理、抓服务”这几项内容开展工作。其次,克服资金缺乏、警力不足等诸多困难,创造条件、完善措施,积极推行“校园警务”战略,分局制定了落实“八条措施”和“警校共育”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行德阳“警校共育”经验也取得了初步成绩。目前,已设立“警校共育”办公室14个,而且召开了全区“警校共育”现场会,全面启动了以“警校共育”为主题的校园警务战略。三是推动
“一村一警”或“一警多村”的乡村警务战略的初步启动。目前,10个农村派出所已在原乡政府所在地、场镇人口复杂地段设立乡村警务室12个,运行良好。
2、抓好“三基”建设,积极推动派出所等级达标工作。以来,局党委提出了要狠抓“三基”工程和派出所达标工作,制订了三年规划,并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筹集资金,付诸计划的实施。一是提出了“强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的思路,把警力、财力最大限度地向派出所和实战部门等基层单位倾斜,先后投资20余万元,完成了18个所外观形象的统一;投资40余万元为15个基层所队配备了警力和微机,基本无房所、无车所,先后压减机关民警15人充实基层,使派出所警力比达到了总数的%。二是结合分局实际,提出了建立“规范型、业务型、素质型、节约型”的四型机关、四型派出所。三是认真按照《四川省派出所达标建设纲要》要求,提出了各派出所争创一、二、三级派出所的达
标计划,重点强调软、硬件设施配置,抓人的素质,抓规范化治理,通过全局民警的共同努力,目前已有一个所达一标、两个所达二标、八个所达三标,初步完成了年初既定工作目标。
3、建立“多警合一”的治安防控网络体系,促进“整体联动防范工程”建设。
分局在认真分析辖区治安状况的基础上,建立了分层次治理辖区治安的网络体系,第一层次在城区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组建了54个社区警务室、7个警务点,强化以派出所为主,交警、巡警配合的社会面的控制。第二层次在城效结合部和主要交通枢纽部位布建了以派出所为主、夜巡队、护校队、保安、内保等社会治安力量联动的治安卡点。第三层在公路干线、车站1 2 下一页
第四篇:关于汽车修理业治安管理的调查思考
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行业准入门槛较低,汽车修理业得到迅猛发展。其中绝大多数是一些投入少、规模小的小型汽修厂和个体汽修店,管理不严、控制不力,极易被违法犯罪分子所利用,给社会治安带来很大隐患。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汽车修理业治安管理作了一点调查思考。
一、当前汽车修理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少数企业违规
经营,极易引发矛盾纠纷。主要表现为:没有营业执照非法经营,使用劣质零部件,承接不具备技术条件的高档汽车维修,维修车辆档案记录不全,擅自修改维修记录等。
二是如实登记流于形式,存在治安安全隐患。《机动车修理业、报废机动车回收业治安管理办法》规定,机动车修理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承修机动车时,应如实登记送修车辆的号牌、车型、发动机号码以及车主名称或姓名等基本情况。但从检查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汽车修理企业只要给钱就行,没有按要求建立承修登记、查验制度,存在很大的治安安全隐患。
三是从业人员比较复杂,违法犯罪活动突出。汽车修理业从业人员以外来人员居多,而且流动比较频繁。少数业主和从业人员受利益驱动,从事被盗车辆和交通事故逃逸车辆的拆装、改装、转卖等违法犯罪活动。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是暴利诱惑。为了躲避公安机关的打击,犯罪分子在盗窃汽车得手后,往往以极低的价格急于销赃变现。少数汽车修理从业人员经不住暴利诱惑,不惜铤而走险从事有关车辆的拆装、改装、转卖等违法犯罪活动,以获取高额回报。
二是管理滞后。汽车修理业特种行业审批取消后,主要由工商部门负责核发营业执照,对违规经营的汽车修理企业,公安机关虽然根据有关规定可以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但是管理办法不多,处罚力度不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是打击困难。一方面,由于如实登记工作流于形式,导致公安机关很难发现汽车修理企业的违法犯罪活动,即使发现了也难以有效开展查证和深挖工作;另一方面,由于从事非法拆装、改装、转卖的多为城郊结合部一带的小型汽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未注册的非法经营点,其从业人员多为外来人员,一旦案发极易逃窜、难以抓捕。
三、加强汽车修理业治安管理的对策
一要积极争取支持,形成监管合力。要针对汽车修理业已不再作为特种行业进行管理,无法通过前置审批加以规范的实际,主动加强与工商、交通、税务等部门的沟通联系,以城郊结合部的汽车修理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重点,联合开展监督检查,对不按规定如实登记的,严格依照法律予以处罚;对不符合条件、不守承诺、欺骗用户的,吊销营业执照;对无证无照经营的,坚决予以取缔。同时,要重视发挥汽车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引导其加强行业自治,以行业自律促规范经营。
二要创新方法手段,提高管理实效。要进一步更新管理理念,将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事前管理与事后监督有机统一起来,寓管理于服务,以服务促管理,推动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要把预防违法犯罪的发生放在首要位置,综合采取岗前治安培训、法制宣传教育、日常监督检查等措施,不断强化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治安责任,积极引导他们依法诚信经营,自觉抵制各类违法犯罪。
三要坚持信息主导,掌握工作主动权。公安机关要将登记内容及时与公安机关情报信息网相关内容核对,并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这样既可以提高如实登记率,把基础性源头信息切实掌握起来,也可以实现信息的大范围远程查询比对,方便侦查破案。同时要大力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在汽车修理行业内广泛物建信息员,延伸治安工作触角,提高获取深层次情报信息的能力,为有效管理、精确打击提供有力支撑。
四要依法严厉打击,震慑违法犯罪。对明知是盗窃、抢劫所得机动车而予以拆解、改装、拼装、倒卖的,要严格追究有关直接责任人员和主管人员的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对已经发现和掌握的被盗车辆拆装、改装等违法犯罪行为,要组织专人进行深挖细查、一追到底,决不让其形成气候。对回收报废机动车的和非法拼(组)装汽车、摩托车的,也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五要健全制度机制,推动工作落实。对内,要建立健全考评机制,坚持以防为主的考评导向,进一步细化量化考评指标,并将考评结果与奖惩挂钩,以考评来促动派出所认真做好汽车修理行业阵地管控工作。对外,要建立健全治安责任制,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等方式,严格落实汽车修理企业法人代表或经营负责人的治安责任,确保问责有人、管理到位。同时,要建立健全情况通报制度,定期召开防范会议、发放警方提示,向广大业主通报治安防范注意事项,指导企业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第五篇:昆明市废旧物资收购业治安管理规定(范文模版)
昆明市废旧物资收购业治安管理规定
2009年02月19日 15时50分 474 主题分类: 商贸服务 公安安全
“废旧物资”
“收购业”
昆明市废旧物资收购业治安管理规定
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告第38号
《昆明市废旧物资收购业治安管理规定》已经2008年11月11日昆明市人民政府第10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2月1日起施行。
二○○八年十二月三十日
昆明市废旧物资收购业治安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废旧物资收购业的治安管理,保护合法经营,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废旧金属收购业治安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对废旧物资收购业及其交易活动的治安管理,电力、通讯、广播电视、道路交通、市政公用等单位设施的安全防范,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的废旧物资,包括废旧金属(指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废旧金属)、报废机电设备及其零部件、废造纸原料(如废纸、废棉等)、废轻化工原料(如橡胶、塑料、农药包装物、动物杂骨、毛发等)、废玻璃等。
生产性废旧金属,是指用于建筑、铁路、通讯、电力、水利、油田、市政设施及其他生产领域,已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金属材料和金属制品。
非生产性废旧金属,是指城乡居民及企、事业单位用于生活资料和农村居民用于农业生产的小型农具,在已失去原有的使用价值后的金属制品。
报废汽车的回收管理依照相关规定办理。
第四条 公安机关是废旧物资收购业治安主管部门,负责废旧物资收购业的治安监督管理。
商务、工商、城管、环保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废旧物资收购业的监督管理工作。
电力、通讯、广播电视、道路交通、市政公用等单位,应当做好设施、设备防盗窃、防破坏的安全技术防范。
第二章 治安管理
第五条 对从事废旧电力设施收购实行许可管理。对其他从事生产性或者非生产性废旧金属收购实行备案管理。
第六条 从事收购废旧金属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规范的符合规划的经营场所;
(二)法定代表人或者经营者在本市有固定住所;
(三)经营场所在铁路、矿区、机场、港口、重点建设项目工地、军事禁区和金属冶炼加工企业的周边距离1000米以外;
(四)符合治安、消防、环境保护和市容环卫的管理规定及城乡发展规划。
第七条 设立废旧物资交易市场的,除具备第六条的条件外,还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场所的出入口、过磅处和主要通道安装有视频监控设施;
(二)安装使用生产性废旧金属收购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
第八条 废旧金属收购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应当在取得工商营业执照15日内向所在地县级公安机关进行备案。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营业执照原件及复印件;
(二)法定代表人和负责人的身份证件原件及复印件;
(三)应当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九条 从事废旧电力设施收购的,在申领《昆明市特种行业治安许可证》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开办申请;
(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或者《企业名称变更预先核准通知书》;
(三)具有合法、固定经营场所的证明材料;
(四)治安管理、消防安全等制度;
(五)法定代表人和负责人的居民身份证或者居住证原件及复印件;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条 公安机关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一条 从事废旧物资收购或者收购后自行用于生产、加工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不得收购下列物品:
(一)枪支、弹药,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物品及其金属容器;
(二)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金属性废物;
(三)无合法来源证明的铁路、公路、石油、电力、电信通讯、矿山、水利、测量和城市公用设施、消防设施等专用器材;
(四)公安机关通报寻查的涉案物品或者有涉案嫌疑的物品;
(五)来源不明的废旧金属物品和境外生活性废旧金属物品;
(六)国家法律、法规禁止收购的其他金属物品。
第十二条 收购生产性废旧金属时,应当查验、留存出售单位出具的证明和清单,同时对收购的生产性废旧金属进行拍照存档,并及时在系统内录入、传输下列信息:
(一)出售单位的名称、地址和法定代表人;
(二)出售人(经办人)的姓名、住址、证件种类、证件号码以及联系方式;
(三)物品的名称、数量、规格、新旧程度及图像资料等;
(四)其他需要录入的信息。
纸质文档或者电子信息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
第十三条 在已经建立废旧金属交易市场的县(市)区从事废旧金属收购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应当进入政府规划的市场内进行收购活动,不得在市场外设置收购站(点)和储存点。
第十四条 废旧金属交易市场应当建立门卫查验制度。对进入市场进行交易的车辆、人员及物品进行查验,发现来历不明的车辆、人员及不得收购的物品,应及时报告属地公安机关。
第十五条 单位和个人出售生产性废旧金属时,应当出具相关证明材料:
(一)出售废旧铁路设施的需提供铁路公安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
(二)出售废旧公路设施的需提供交通(公路)保卫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
(三)出售废旧市政公用设施的需提供产权单位出具的证明材料;
(四)出售其他生产性废旧金属的需提供产权单位或者产权人出具的证明材料;
(五)电力、通讯、广播电视部门出售废旧设施的,需提供所属保卫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
(六)其他需要出具的证明材料。
第十六条 运出昆明地区的生产性废旧金属,应当持有昆明再生资源行业协会开具的生产性废旧金属运输物品清单及相关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
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对运输生产性废旧金属的车辆等运输工具进行查验。
第十七条 从事废旧物资收购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收购站(点)应当有统一的外观标识;在流动收购时,应当有统一的识别标识。外观标识和识别标识由昆明再生资源行业协会制发。
第十八条 建立有关职能部门和昆明再生资源行业协会之间的信息通报和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协作配合,实现信息共享。
第十九条 昆明再生资源行业协会协助公安机关履行下列职责:
(一)对从事废旧金属收购的人员进行治安业务培训和开展法制宣传;
(二)收集行业内治安动态信息,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三)统一制发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废旧金属收购登记台帐;
(四)建立健全流动收购点人员及其活动区域的信息台帐;
(五)督促废旧金属经营者建立、落实安全责任等制度;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三章 安全技术规范
第二十条 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发布易被盗窃、破坏设施预警信息、开展防范宣传;督促、指导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制定和落实防盗窃、防破坏的技术规范。
第二十一条 电力、通讯、广播电视、交通、市政公用等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制定、落实设施、设备防盗窃、防破坏的技术防范规范;建设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防范体系,对重点部位应当设置视频监控系统,并设置与公安机关相联的联网报警平台,在发生案件后能通过有线和无线方式向公安机关报警。
第二十二条 电力、通讯、广播电视设施技术防范要求:
(一)应当设置专门的保卫组织、配备专职的保卫力量及专业护线队伍,专司履行对电力、通讯、广播电视设施安全的巡逻守护;
(二)电网调度中心、500千伏安以上变电站;广播电视播控传输中心、发射、接收台(站);电信枢纽中心、机站应当设置实体防护屏障和安装周界防入侵报警装置。设置在野外的电力、通讯、广播电视建筑物应当采用钢混或者砖混结构,并安装远程报警探测器和视频监控系统;
(三)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线路主线应当设置断电断线定位报警设备;
(四)架高线路高度距离地面不得低于5米。通过地下管道的线路,出入口应当安装防盗侵入设施,管道内应当安装远程报警探测器和视频监控系统;
(五)电杆应当安装防盗夹,拉线应当安装防盗割防护设施;
(六)变压器应当安装防盗螺栓、防盗锁或者焊接加固,高度距离地面不得低于4米。
道路交通、市政公用设施应当选择使用不易被盗的材质、使用专业工具采取焊接固定、锁扣固定等行之有效的方法,确保设施牢固可靠。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 公安机关和昆明再生资源行业协会应当定期对废旧物资收购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遵守法律法规和履行治安责任的情况进行考核评比和表彰奖励。
第二十四条 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对举报废旧物资交易违法犯罪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一经查实,公安机关应当视情况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商务、工商、城管、环保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无证照收购废旧物资的;
(二)未按照规定到商务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
(三)经营国家禁止或者限制的废旧物资以及收购赃物的;
(四)收购生产性废旧金属未如实登记或者未查验、留存单位证明的;
(五)在废旧物资收购活动中,占道经营影响市容市貌的、影响城市环境卫生、造成环境污染的;
(六)对不落实防盗窃、防破坏技术规范,造成国家、集体财产损失的;
(七)有其他违法行为,需要予以处罚的。
第二十六条 建立废旧物资收购业公开“承诺制“和违法违规“黑名单制度“。取得经营资格的废旧物资收购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应当公开向社会承诺不收赃不销赃;对不履行承诺和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列入“黑名单“,进行重点监管,并通过新闻媒体曝光。
第二十七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废旧金属交易行为监督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自2009年2月1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