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油站危害因素识别
加油站危害因素
汽油、柴油的成份很复杂,长期接触对身体的危害是多种多样的(个体原因),最主要最常见是铅中毒的病状和一些像缺乏维生素的症状,究其原因,都是由于铅所引起。另外,由于汽油易挥发,所以常常引起呼吸类的疾病,如肺系疾病的肺炎,肺气肿等,部分人还会产生皮肤过敏症状。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加油站里的油主要成分是汽油,所以要了解汽油对人体的危害。汽油主要用于交通运输工具的动力燃料。橡胶、油漆、染料、印刷、制药、粘合剂等工业用汽油作溶剂。机器部件和衣物的清洗去污以及电镀产品的前处理用汽油做去油剂。
由于产地及生产方法不同,汽油的成分及毒性各有差异。汽油具有强烈的挥发性,并且易溶于脂肪。在生产环境中主要是以蒸气的形式经呼吸道吸入人体,通过血液循环到人的大脑,引起麻醉作用。并对中枢神经系统及末梢神经产生毒害作用,对骨髓造血机能也产生不良影响。对骨髓的作用可能是汽油中混有苯类物质所致。
急性中毒轻症表现麻醉症状,精神恍惚、步态不稳、并伴有头晕、恶心、呕吐,结膜充血、咳嗽等;重症为吸入高浓度汽油后,可很快出现昏迷、抽搐、肌肉痉挛、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有的病例可有颈强直,呼吸快速、血压波动、口唇紫绀。检查肝脏肿大,肝动异常,严重病例可留有癫痫病、视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等后遗症。
在特种情况下,如汽车司机口吸油管误将汽油吸入肺内,可引起支气管炎、化学性肺炎及肺水肿等,临床表现为发热、剧烈咳嗽、胸闷、痰中带血、呼吸频促而浅表、口唇紫绀。检查可见白细胞增多。
汽油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枢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头晕、头痛、失眠、恶梦、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综合症肌无力、震颤、手足麻木,血压忽高忽低,易兴奋,喜怒无常,兴奋和抑制无规律性地出现,有的可出现癔病样症状。
接触汽油皮肤可干燥、皲裂,出现角化性皮炎。妇女对汽油敏感,除上述神经系统症状外,还可出现月经异常、周期紊乱等。
预防措施与有机溶剂相同。过敏性皮炎患者及孕妇不宜从事接触高浓度汽油的工作。
第二篇: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分析(修订)
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分析 职业病危害因素 危害因素识别及分析
在我国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单上甲醛高居第二位,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是公认的变态反应源,也是潜在的强致突变物之一。研究表明:甲醛具有强烈的致癌和促进癌变作用。大量文献记载,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和免疫功能异常等方面。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引起各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鼻咽癌、结肠癌、脑瘤、细胞核基因突变、抑制DNA损伤修复、月经紊乱、妊娠综合症、甚至可以引起白血病。在所有接触者中,孕妇和老年人对甲醛尤为敏感,危害也就更大。甲醛属高毒类化学物质,急性吸入易导致眼、皮肤和黏膜强烈的刺激作用,轻者导致结膜炎、角膜炎、支气管炎,严重者可以发生喉痉挛、喉头水肿、肺炎甚至肺水肿。
国家标准:0.50mg/m3 产生场所 甲 醛 水加药间 油加药间
氨 氨是一种碱性物质,它对接触的皮肤组织都有腐蚀和刺
激作用。可以吸收皮肤组织中的水分,使组织蛋白变性,并使组织脂肪皂化,破坏细胞膜结构。氨的溶解度极高,所以主要对动物或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水加药间
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浓度过高时除腐蚀作用外,还可通过三叉神经末梢的反射作用面引起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氨通常以气体形式吸入人体。氨属高毒类化学物质,短时间吸入高浓度可以引起眼和呼吸道刺激症状,常伴有眼和皮肤灼伤,严重者出现肺炎、肺水肿、呼吸窘迫和心脏、肝脏损害。
国家标准: 30 mg/m
3苯系物 苯属高毒类化学物质,长期吸入一定高浓度的苯蒸气,可损害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而发生慢性苯中毒。由于初期症状不明显,往往容易被忽视,继而症状逐渐加重,以产生严重后果。慢性苯中毒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疲倦、睡眠不好、食欲不振,白血球(白细胞)减少,若病情进一步加重皮肤可有出血现象,严重者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二甲苯属中毒类物质,可经呼吸道、皮肤及消化道吸收,其蒸气经呼吸道进入人体,有部分经呼吸道排出,吸收的二甲苯在体内分布以脂肪组织和肾上腺中最多,后依次为骨髓、脑、血液、肾和肝。二甲苯属中毒类物质,也具中枢神经系统麻醉作用,长期接触可引起脑、肝、肾的损害。
国家标准:苯10 mg/m3,甲苯、二甲苯 100 mg/m3 不同类型的罐 油加药间 喷漆作业 制鞋粘接
职业病危害因素 危害因素识别及分析 产生场所
硫化氢 硫化氢属高毒类化学物质,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
有强烈刺激作用。低浓度时,对呼吸道及眼的局部刺激作用明显;短期内吸入高浓度硫化氢后出现流泪、眼痛、眼内异物感、畏光、视物模糊、流涕、咽喉部灼热感、咳嗽、胸闷、头痛、头晕、乏力、意识模糊等。浓度越高,全身性作用越明显,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窒息状。高浓度时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引起迅速窒息而死亡。长期接触低浓度的硫化氢,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慢性作用对眼的影响表现为结膜炎、角膜损害。
国家标准: 10 mg/m3 不同类型的污油箱(池)、大的污水泵房
一氧化碳 在油气开发作业过程中,CO常来源于油田伴生气,由
于其强烈的窒息毒性,加之在油田伴生气存在的情况下人对其敏感性增强。有关资料表明,CO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10000 mg/m3以上时,其人体吸收半量约为5分钟,足以导致人中毒死亡;其空气中浓度达到1000mg/m3以上时,人体吸收半量时间约为1小时,可致人昏迷;其空气中浓度达到100mg/m3以上时,人体吸收半量时间约为2小时,可致中度头痛和眩晕 国家标准: 30 mg/m3 输油泵房、不同类型的罐、污油箱(池)
甲醇 甲醇属中毒类化学物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引起病变;可致代射性酸中毒。急性中毒:短时大量吸入出现轻度眼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口服有胃肠道刺激症状);经一段时间潜伏期后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眩晕、酒醉感、意识朦胧、谵妄,甚至昏迷。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可有视物模糊、复视等,重者失明。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呼吸加速等。慢性影响: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粘膜刺激,视力减退等。皮肤出现脱脂、皮炎等;在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伴发火灾,爆炸及作业员工健康危害。
国家标准: 50 mg/m3 甲醇罐 污水池 注醇泵房 采气厂装置区
溶剂汽油 溶剂汽油属中毒类有机化合物,在生产或使用中,接触
蒸汽或液体可致全身性中毒性疾病。短时间吸入较高浓度蒸汽和液体,可出现神经和精神症状,引起吸入性肺炎。长期吸入可导致类神经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国家标准: 50 mg/m3 作业区化验室 采气厂污水池 中心化验室
非甲总烃 长期接触高浓度的非甲烷总烃,会对人体产生极大的危
害,恶心、头痛、流泪,皮肤病、呼吸道疾病,对神经系统也会产生很大损害。不同类型的罐 污油箱(池)化验室
职业病危害因素 危害因素识别及分析 产生场所
戊烷
正己烷
噪声 长期接触噪声对人体听觉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各类场所均可能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和视觉系统均有损害,同时对接
触者心理还会产生负面影响。产生:特别是发
电机房、外输泵
房、注水泵房、空气压缩机、加
热炉等易超标
第三篇:建筑施工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Fpg 施工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
擬建專案在施工建設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粉塵、化學毒物、雜訊、高溫、振動、紫外輻射等職業病危害因素,以及存在密閉空間作業。(1)粉塵 在選礦廠、冶煉廠の前期施工過程使用の挖土機、推土機、打樁機、鑽孔機等設備作業,挖方工程和土方工程作業過程中會產生矽塵;運輸、儲存和使用水泥過程中會產生水泥粉塵;電焊作業過程中會產生電焊煙塵;保溫工程、防腐工程、絕緣工程作業會產生石棉粉塵;耐火材料粉塵,木材、鋼材切割過程中會產生の木塵、金屬塵;裝飾作業過程中使用石灰或膩子粉會產生混合塵。(2)化學毒物
油漆、防腐作業過程中會產生苯、甲苯、二甲苯、汽油、酯類等有機蒸汽,以及鉛、錳、鎘、鉻等金屬毒物,防腐作業過程中還會產生油漆類有機物或瀝青煙;塗料作業過程中會產生甲醛、苯、甲苯、二甲苯、甲苯二異氰酸酯以及鉛、鋅、鎘、鋁等金屬毒物;建築物防水工程作業過程中會產生瀝青煙、煤焦油、甲苯、二甲苯等有機溶劑,以及聚氨酯、丙烯酸樹脂、聚氯乙烯、環氧樹脂、聚苯乙烯等化學品;電焊作業過程中會產生錳、鎂、鉻、鎳、鐵等金屬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等。(3)雜訊
挖土機、推土機、打樁機、鑽孔機、自卸車、升降機、起重機、混凝土攪拌機、混凝土破碎機、混凝土振動棒、金屬切割機、電鑽、磨光機、射釘槍等作業時產生機械性雜訊;通風機、鼓風機、鉚槍等設備在作業過程中會產生空氣動力性雜訊。(4)高低溫
施工活動多為露天作業,夏季受炎熱氣候影響較大,為高溫作業環境。,冬季受冷空氣氣候影響較大,為低溫作業環境。(5)振動
混凝土振動棒、風鑽、射釘槍類、電鑽、砂輪磨光機等手動工具在作業過程中會產生局部振動;挖土機、推土機、打樁機等施工機械和運輸車輛在作業過程中會產生全身振動。(6)紫外輻射
Fpg
Fpg 電焊作業過程中會產生紫外輻射。(7)密閉空間作業
在排水管、排水溝、樁基井、樁井孔、地下管道、地坑、密閉地下室等通風不足の場所作業,密閉儲罐等設備の安裝作業存在密閉空間作業。
綜合分析,該擬建專案前期施工建設過程(不包括井下作業)可能產生の職業病危害因素有:
粉塵:矽塵、水泥粉塵、電焊煙塵、石棉粉塵、木粉塵、金屬粉塵、耐火材料粉塵;
毒物:苯、甲苯、二甲苯、汽油、酯類、鉛、瀝青煙、煤焦油、甲醛、甲苯二異氰酸酯、聚氨酯、丙烯酸樹脂、聚氯乙烯、環氧樹脂、聚苯乙烯、錳及其無機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 物理因素:雜訊、高溫、振動、紫外輻射; 其他:高處作業、密閉空間作業。
建議:建設單位還需對專案前期基礎設施施工過程、設備安裝調試過程、運行後施工過程和外來維修單位施工過程、有限或密閉空間作業中可能遇到の職業病危害問題進行專項管理,並將專案施工階段の外委外包單位和人員納入專案建設單位職業衛生管理範圍。補充措施:施工建設過程及設備安裝調試過程中職業病危害防護の補充措施
(1)建設單位應督促施工企業按照《建築行業職業病危害預防控制規範》GBZ/T211-2008及國家其他相關法律、法規の要求,建立本項目施工過程職業衛生管理機構和責任制。施工建設過程及設備安裝調試過程建設單位和總承包單位專案經理為職業衛生管理第一責任人,施工經理為直接責任人,施工隊長、班組長是兼職職業衛生管理人員,負責本施工隊、本班組の職業衛生管理工作。專案經理部應根據專案の職業病危害特點制定相應の職業健康監護制度、職業衛生培訓和考核制度、應急救援制度等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根據施工規模配備專職職業衛生管理人員;
(2)本項目施工建設過程及設備安裝調試過程如實行總承包或分包,由總承包單位統一負責施工現場の職業衛生管理,檢查督促分Fpg
Fpg 包單位落實職業病危害防治措施。職業病危害防治の內容應當在分包合同中列明。不得將產生職業病危害の作業轉包給不具備職業病防護條件の單位和個人;
(3)專案經理部應根據施工建設過程及設備安裝調試過程現場職業病危害の特點,儘量選擇不產生或少產生職業病危害の建築材料、施工設備和施工工藝。按照施工場所產生の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配備有效の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並對職業病防護設施進行經常性の維護、檢修,確保其處於正常狀態。按照工人接觸の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配備有效の個人防護用品。可能產生急性健康損害の施工現場設置檢測報警裝置、警示標識、緊急撤離通道和泄險區域等;(4)專案經理部應向施工安監部門申報施工建設過程及設備安裝調試過程專案の職業病危害,做好職業病和職業病危害事故の記錄、報告和檔案の移交工作;
(5)應採取の防塵措施:儘量採取不產生或少產生粉塵の施工工藝、施工設備和工具,淘汰粉塵危害嚴重の施工工藝、施工設備和工具;採用無危害或危害較小の建築材料;採用機械化、自動化或密閉隔離操作;採取濕式作業;設置局部防塵設施和淨化排放裝置;(6)應採取の防噪措施:儘量選用低雜訊施工設備和施工工藝代替高雜訊施工設備和施工工藝;對高雜訊施工設備採取隔聲、消聲、隔振降噪等措施,儘量將雜訊源與勞動者隔開;盡可能減少高雜訊設備作業點の密度;高雜訊施工場所應為作業工人配備護耳器,減少作業時間;
(7)應採取の高溫控制措施:夏季高溫季節應合理調整作息時間,避開中午高溫時間施工。嚴格控制勞動者加班,盡可能縮短工作時間,保證勞動者有充足の休息和睡眠時間;降低勞動者の勞動強度,採取輪流作業方式,增加工人休息次數和休息時間;當氣溫高於37℃時,一般情況應停止施工作業;各種機械和運輸車輛の操作室和駕駛室應設置空調;夏季高溫季節為勞動者提供含鹽清涼飲料;(8)應採取の防振措施:加強施工工藝、設備和工具の更新、改造;風動工具の金屬部件改用塑膠或橡膠,或加用各種襯墊物,減少因撞擊而產生の振動。手持振動工具應安裝防振手柄,勞動者應戴防振手套;減少手持振動工具の重量,改善手持工具の作業體位,Fpg
Fpg 防止強迫體位;採取輪流作業方式,減少勞動者接觸振動の時間;(9)應採取の防毒措施:優先選用無毒建築材料,用無毒材料替代有毒材料、低毒材料替代高毒材料;盡可能採用可降低工作場所化學毒物濃度の施工工藝和施工技術;設置有效通風裝置;使用有毒化學品時,勞動者應正確使用施工工具,在作業點上風向施工;使用有毒物品の工作場所應設置警示標識;存在有毒化學品の施工現場附近應設置盥洗設備,配備個人專用更衣箱。使用高毒物品の工作場所還應設置淋浴間,接觸經皮膚吸收及局部作用危險性大の毒物,應在工作崗位附近設置應急洗眼器和沐浴器;為勞動者配備有效の防毒口罩或防毒面具、防護服、防護手套和防護眼鏡等個人防護用品;
(10)應採取の防紫外輻射措施:採用自動或半自動焊接設備,加大勞動者與輻射源の距離;使用不透明或半透明の擋板將產生紫外輻射の施工現場與其他施工區域分隔;電焊工必須佩戴專用の面罩、防護眼鏡,以及有效の防護服和手套;
(11)應採取の高處作業防護措施:重視氣象預警資訊,當遇到大風、大雪、大雨、暴雨、大霧等惡劣天氣時,禁止進行露天高處作業;勞動者應進行嚴格の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不安排有高血壓、恐高症等職業禁忌證の勞動者從事高處作業。
Fpg
第四篇:加油站主要危害因素和采取的防范措施
加油站主要危害因素和采取的防范措施
1.加油站卸油作业
工作步骤
危害
主要后果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建议改进措施
缷油前的准备工作
作业人员不按规定穿着工装
静电引起油气着火爆炸
安全教育、检查
规章制度中有卸油操作的规定;加强安全教育、增加检查的力度
现场无人监护
跑油
监护,安全教育、检查
油罐未检尺
跑油
检尺
不进行人体静电泄放
静电产生火花,引燃油气爆炸
安全教育、检查
不连接静电接地
静电产生火花,引燃油气爆炸
检查是否完好并连接
车辆不熄火
产生火花引燃油气爆炸
熄火
车辆未进行三角木驻车
溜车
三角木驻车
作业人员手机未关闭
产生火花,引燃油气爆炸
手机关闭
未核对卸油的流程
油品串油
检查流程
未核对所要卸的油品
油品串油
核对油品
连接软管漏油
跑油
检查,紧固
未摆放交通警示路桩
交通事故
检查,摆放
工作人员使用非防爆工具
产生火花引燃油气爆炸
使用防爆工具,检查
缷油
雷雨天气卸油
雷击起火爆炸
停止卸油作业
卸油人员不按规定监控液面离开罐区
跑油
安全教育、检查
卸油人员在卸油口的下风口
中毒
安全教育、检查
缷油完毕
有关阀门未关闭
跑油
关闭
驻车三角木未移除
交通事故
移除
周围油气未散尽启动车辆
产生火花引燃油气爆炸
油气散尽后启动车辆
2.加油站加油作业
工作步骤
危害
主要后果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建议改进措施
加油
作业人员不按规定穿着工装
静电引起油气着火爆炸
安全教育、检查
规章制度中有加油操作的规定;加强安全教育、增加检查的力度
车辆不熄火
产生火花引燃油气爆炸
熄火
作业人员手机未关闭
产生火花,引燃油气爆炸
手机关闭
未核对所要加的油品
加错油品,损坏车辆
核对油品
周围油气未散尽启动车辆
产生火花引燃油气爆炸
油气散尽后启动车辆
不在摩托车加油区对摩托车加油
着火
在摩托车加油区加油,安全教育、检查
雷雨天气加油
雷击起火爆炸
停止加油作业
3.加油站动火作业
工作步骤
危害
主要后果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建议改进措施
准备工作
动火监护不拿灭火器材
不能迅速扑灭初起火灾
安全教育、班组教育
规章制度中有动火作业操作的规定;加强安全教育、增加检查的力度
不检查作业票是否合格
违章作业
安全教育、班组教育
不了解施工地点生产状况
出现意外,不能准确处理
安全教育、班组教育
不了解灭火器材的使用
不能迅速扑灭初起火灾
安全教育、班组教育
动火管线不按规定处理
动火时着火、爆炸
安全教育、班组教育
设备不按规定蒸煮合格
着火、爆炸、中毒等事故
安全教育、班组教育
施工中
监护人离开现场
出现意外,不能及时处理
安全教育、班组教育
施工不在指定地点
违章作业
安全教育、班组教育
施工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
违章作业
安全教育、班组教育
没有切断施工设备电源
触电事故
安全教育
设备运转时,没有专项防护措施
人身伤害
安全教育
施工完
不检查动火部位是否留有余火
着火事故
安全教育
第五篇:职业危害识别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治措施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及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以及公司的生产环境条件,制定本措施。
本措施中职业病是指公司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本措施中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在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环境或条件下工作或作业的公司所属相关部门和个人均应采取相关防治措施。
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公司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行业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职业病危害种类
根据生产现场的具体情况,公司的职业危害汇总为以下几大类:
1、生产性粉尘危害—材料切割、打磨、均可产生大量的金属性粉尘,长期吸入这样的粉尘可发生尘肺病。(打砂房、切割工位)
2、有机溶剂危害—-接触到多种有机溶剂,如喷漆作业常常接触到苯、苯系物,接触到醋酸乙酯、氨类、甲苯二氰酸等,这些有机溶剂的沸点低、极易挥发,在使用过程中挥发到空气中的浓度可以达到很高,极易发生急性中毒和中毒死亡事故。(喷涂工段、半挂喷漆)
3、焊接作业产生的金属烟尘危害—-焊接作业时产生多种有害烟雾物质,如电气焊时使用锰焊条,除可以产生锰尘外,还可以产生锰烟、氟化物,臭氧及一氧化碳,长期吸入可导致电气工人尘肺及慢性中毒。(结构焊接工位)
4、生产性噪声危害----使用机械工具如钻孔机、剪板机、冲床及合厢料件碰撞发出的噪声等;另一些动力机械都可以产生较强的噪声,长期接触噪声会损害职工的听力,严重时造成噪声性耳聋。(备料、结构工段)
5、高温作业危害—长期的高温作业会引起人体水电解质紊乱,损害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人体虚脱,昏迷甚至休克,从而引起意外事故。(本公司主要是夏季涉及高温作业)(结构焊接工位)防治措施
(一)作业环境防护措施
1、根据作业场所具体情况识别、确定职业病危害种类,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在确定的职业危害作业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职业病危害告知警示标志。
3、采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必须符合防止职业病的要求,不合格产品,禁止使用。
4、使用有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和化学材料,应该注明其成份、性能、危害性。交底安全操作规程、说明维护和使用方法,提供相应的防护设施设备。
5、生产现场在进行材料切割加工、打磨和其它有大量粉尘作业时,应配备行之有效的降尘设施和设备,对施工地点和施工机械进行降尘处理。
6、在封闭的作业场所作业时,要采取强制性通风措施,配备行之有效的通风设备进行通风,并派专人进行巡视。
7、对从事高危职业危害作业的人员,工作时间应严格加以控制,并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
(二)个人防护措施:
1、加强对生产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教育,提高人员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了解其危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职业病防治的方法。
2、合理安排员工休息,注意营养,增强机体对有害物质的抵抗能力。
3、接触焊接烟尘、粉尘作业的作业人员,应正确佩带防尘口罩或携带其它防护设施。
4、喷漆作业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施工前要检查作业场所的通风是否畅通,通风设施是否运转正常,作业人员在施工作业中要正确佩带防毒口罩。
5、电气焊作业应注意作业环境的通风或设置局部排烟设施,使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之下,在难以改善通风条件的作业环境中操作时,必须佩带有效的防毒面具和防毒口罩。
6、进行躁声较大的施工作业时,施工人员要正确佩带防护耳罩,并减少躁声作业的时间。
7、长时间高温作业的施工人员应减少工作时间,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饮用水,并佩带好防护用品。
8、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职工应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单位应将检查结果告之本人,并将体检报告存入档案。检查措施
1、公司对生产中的职业安全,除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外,每年还应定期地进行二至四次群众性的检查,这种检查包括生产现场检查、劳动防护设施检查、个人防护检查,这几种检查可以结合进行。
2、开展安全生产中的职业安全检查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和具体计划,并且必须建立由企业领导负责,有关人员参加的检查组织,以加强领导,做好这项工作。
3、安全生产中的职业安全检查应该始终贯彻领导与职工相结合的原则,依靠广大职工,边检查,边改进,并且及时地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有些限于物质技术条件当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应该定出计划,按期和及时解决。
职业危害告知卡
1、粉尘
(1)健康危害: 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的作业人员,当吸入的粉尘达到一定数量时即引发尘肺病。还可以引发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皮疹、皮炎、眼结膜损害等。
(2)理化特性: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混合性粉尘(3)应急处理:发现身体状况异常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4)注意防护: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按时、按规定对身体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对除尘设施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除尘设施运转正常。图标标识:戴防尘口罩、注意通风。(5)图标:注意防尘。
2、噪声
(1)健康危害:致使听力减弱、下降,时间长可引起永久耳聋,并引发消化不良,呕吐、头痛、血压升高、失眠等全身性病症。
(2)理化特性:声强和频率的变化都无规律,杂乱无章的声音。(3)应急处理:使用防声器如:耳塞、耳罩、防声帽等。如发现听力异常,则到医院检查、确诊。
(4)注意防护:利用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来吸收声能:佩戴耳塞、隔声间、隔声屏,将空气中传播的噪声挡住、隔开。图标标识:戴护耳器。
(5)图标:噪声有害。
3、苯
(1)健康危害:可吸入,经口和皮肤进入人体,大剂量会致人死亡;高浓度会引起瞌睡、眩晕、头痛、心痛、心跳加快、震颤、意识障碍或昏迷等,经口还会引起恶心、肠胃刺激和痉挛等;长期接触会引起贫血、易出血、易感染;严重时会引起白血病和造血器官癌症。
(2)理化特性:不溶于水;遇热、明火易燃烧、爆炸。
(3)应急处理:立即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脱去污染的衣物,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污染的皮肤。立即与医疗急救单位联系。
(4)注意防护:图标标识:穿防护服、注意通风、戴防毒面具、戴防护手套。
(5)图标:当心中毒。
4、锰
(1)健康危害:早期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中毒较明显时,出现锥体外系损害,并可伴有精神症状;严重时可表现为帕金森氏综合征和中毒性精神病。
(2)理化特性:易氧化,易溶于稀酸。
(3)应急处理:吸入中毒者应脱离有毒环境,对症处理;口服中毒者应立即用清水反复洗胃。
(4)注意防护:加强通风排毒和个人防护措施。图标标识:穿防护服、戴防毒面具、注意通风。(5)图标:当心中毒
5、高温
(1)健康危害:对人体体温调节、水盐代谢等生理功能产生影响的同时,还可导致中暑性疾病,如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
(2)理化特性:热辐射
(3)应急处理: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服,用毛巾或冰块敷头部、腋窝等处,并及时送医院。
(4)防护措施:隔热、通风;个人防护、卫生保健和健康监护;合理的劳动休息。图标:穿防护服、注意通风
(5)图标:注意高温
企管部 201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