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事业单位考试《申论》模拟试卷 物价上涨
2013年事业单位考试《申论》模拟卷及参考答案(4)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二、给定资料
1.从2008年年底开始,几乎所有的城市都陆续加入了自来水涨价的大合唱。尤其最近两个月以来,包括上海、天津、沈阳、广州、南京等多个大中城市都已经举行了水价上调的听证会。水价上调在全国大部分城市基本上都已经是大势所趋。另据有关媒体报道,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员及有关专家正在就水价在部分城市调研,足见水价上涨一事已经引起中央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事实上,这轮水价上涨酝酿已久。早在2007年,各地都已传出水价要上调的消息。2008年4月,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成本处处长唐铁军曾透露,各地已经将水价列入涨价目录,会在2008年择机推出。不过,随后而来的经济过热、CPI迅速走高,让各地的水价上涨计划纷纷流产。2009年以来,CPI持续低位运行,给资源产品价格改革提供了机会。
2009年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广受市场重视的二季度宏观经济数据。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总体呈现暖意的宏观经济数据,再次印证了中国经济复苏的预期。在此背景中,物价的上涨仿佛也正在成为经济复苏的信号——地王频现,房价的大面积回暖使开发商喜形于色;油价上涨,中石化饶有兴趣地与民众谈论起了“裸油价”;现在,就连水价也终于按捺不住涨价的冲动。
2.近几年,水价的增长较快,从五角、一块多到两块多、三块多,甚至有些城市已经达到五六块一吨。不少民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对此怨声载道。不过,水价的每次上调,有关部门和专家都会拿出“充分理由”。
有专家抛出言论,从居民承受力的角度看,中国水价还有约24%~110%的上升空间。这次国内多个城市准备涨水价很可能就是看中了24%~110%的上升空间。为了这个上升空间,就需要找出一些看似很“充分”的理由。然而,这些观点都是振振有词,但可能都值得商榷。试想,水价上调以后,会是哪些人节约用水?只有普通民众,尤其是城市低收入居民,他们会为了几元钱攥紧了钱袋子过日子,有钱人则不会。但目前浪费水资源的主角可能不是这些普通民众。目前的水价是否低廉到让民众一点也不在乎的程度?
据新闻报道,很多供水企业常年亏损,比如,某城市官方承认调整水价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水务企业保障供应。他们出示的数据称,2008年度该城市自来水企业主营业务利润为一4.18亿元、净利润为一2.65亿元,排水企业主营业务利润一1.95亿元、净利润-1.95亿元。但是,可能会有民众质疑,供水企业的亏损都是水价低廉造成的吗?由于供水单位是垄断经营,在财务数据不详、亏损原因不明的情况下以提价方式弥补亏损,可能难以让民众心悦诚服。
不少地方的片面追求GDP的增长,大量盲目上马高消耗、高污染工业项目,不但污染了水源,还增加了自来水处理成本。“谁污染,谁就要付费”这才是天经地义的。居民用水与工业用水所造成的污染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污水处理成本不该由民众买单。只有让“受益”的污染企业出钱治理水污染才能遏制盲目上马污染工业与污染企业乱排乱放,如果只是简单地普遍提供居民和工业用水价格,可能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伴随着水价上涨,各地水价上调的听证会也前赴后继地陆续召开。从一些地区调整水价的趋势来看,调整幅度为每吨0.4元至0.7元不等。调查显示,大多数居民反对涨价。在媒体报道中,质疑声音也可能占主流,但听证会投票结果往往是赞成票占压倒性多数。实际上,这种民意和舆论“一边倒”反对涨价,而听证会“一边倒”赞成涨价的现象常常在各地上演。
2009年2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地在推进水价改革过程中要严格履行水价调整程序,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尤其要做好低收入家庭的保障工作,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不降低。按说各地水价调整只要按法律程序广泛进行听证,得出的“水价”应该是民众可以接受的,可为什么两部委还要联合下文要求“水价调整要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呢?显然,这是出于对听证会的担心,提醒各级政府和广大民众强化对水价听证会的监管和监督,确保听证后的水价与民意接轨。
国内对事关重大民生利益的公用价格采取“价格听证制度”,其核心精神是尊重“民意”,这就决定了组织听证会的机构应该是各级人民政府,而不该是垄断部门。因为水价关乎民生,在水价上涨的同时,可能会引发其他物价的普遍上涨。
4.在近日举行的一场名为“解读水价问题”的小型论坛上,世界银行高级环境与市政工程师樊明远提出,“其实低水价是资助了高收入者,而不是资助了低收入者。”他解释说,因为高收入者通常用水量大,水价偏低,高收入者可以每天用自来水给游泳池换一遍水,但是低收入者还是用不起,“提高水价,同时出台对贫困人口的配套政策,这其实是一个很公正的促进资源节约、合理消费的政策”。这几句话网民纷纷认为,经不起推敲,提高水价是劫富济贫且不能伤害穷人的利益的说法不靠谱。
广东《深圳特区报》有文章说,显然,这又是一帮貌似“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的专家,又是一个与“提高学费,穷人的孩子才上得起学”如出一辙的雷人逻辑。按照专家们的逻辑,不堪承受价格频繁上涨之重的庞大低收入群体反倒成了涨价的受益者。就在这个研讨会上,一些专家还说,“不能因为这部分人(低保户)喝不起水,就让所有的人都享受不到好的供水服务,这实际上不符合历史的潮流。”在这些专家们看来,人们享受不到好的供水服务,竟然是低保户的错,是低保户们影响、阻碍了部分人的高品质生活。
湖北《楚天都市报》有文章说,按照专家们“水价低了,就会让富人搭便车”的逻辑推算下去,到处都有便车,这是否意味着供电、天然气、交通、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行业都要大幅涨价,规避富人搭便车呢?即使要劫富济贫,也应该通过税收杠杆来实现,没有理由拿公共产品做文章。其实,这些专家们语出惊人,其目的再清楚不过。就是为助推新一轮自来水价格上调制造舆论攻势。
5.现今一些垄断部门酝酿涨价,总喜欢打着节约资源的旗号,电涨价是为了节约用电,煤涨价是为了节约用煤,水涨价是为了节约用水……“节约资源”成了一个筐,好像不涨价就不能节约资源。提高市民的节水意识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节约资源作为提价的理由。
水的价格涨上去了,穷人的日子是不是好过,是不是因此得到了“实惠”呢?在此类“劫富济贫”的“幌子”下,我们看到的实际情况则是富被“劫”了,贫依然是贫,却并不见“济”的迹象和踪影!生活经验与常识告诉我们,一个富裕的家庭是不会为了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水费而刻意节约用水的。高水价在生活用水中的价格杠杆节约资源作用,往往只会在普通民众、特别是贫困弱势群体身上起效果,但这种“节约”却以牺牲民众最基本的生活用水“舒适度”为代价。而且,现有的水价标准已经足够使低收入者懂得节约用水,任何细微的价格变动或许都将成为他们难以承受之重。如果这种一刀切的收费模式不能改变,很难想象,当水价高到使浪费成性的高收入者都懂得节约用水的时候,那些低收入者将陷入怎样的用水困境?
水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在中国基本上处于垄断地位,如果一旦涨价,最有经济压力的莫过于普通民众,如此一来,这用错地方的经济杠杆显然达不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并且还演变成了“少数人患病,多数人吃药”。若一定要通过抬价来节约资源,就要找准浪费的源头,对症下药,比如对工业生产用水、商业经营盈利用水采取较高的计价标准,而城市居民用水的计价标准则可以保持现状或微微上调,这样既能保证普通民众用得起水,也能在一定限度上控制水的用量,实现资源节约的目的。
而现在之所以动不动就举起涨价的大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比起其他的节水措施,涨价对企业和相关部门来说操作起来更方便,更能为其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
6.自来水价酝酿上涨,居民普遍反对。我们注意到,专家的言论实在是匪夷所思。也难怪,且不说部分所谓专家已沦为各种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就专家自身来说,自然不会在意水价涨几角钱,但有关部门必须注意到,多数普通民众的承受能力和意见。水价上涨不能请几个专家开个论证会了事,尤其是当居民普遍反对遇到专家普遍支持,即便是举行听证会这一相对公开民主的形式,最终人们会发现,几个专家的意见,就成为水价调整决定性理由。这也许是有关部门和专家能频频成功合奏“水价上涨曲”的惯用伎俩和关键所在。
众所周知,城市供水属于具有天然垄断属性的公共服务行业,带有一定的公共性,其首要目标并非营利,不能简单地以市场眼光来衡量水产品的价格,还应为消费者算细账,考虑消费者的承受能力,让公共产品价格与普通消费者收入接轨。何况,提升公共服务品质,还原公共产品公益本质,正在成为政府与社会的共识。尽管有消息说,经济正在复苏,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1%。但是金融危机的冲击也给民众生活带来很大的压力。未来经济发展仍然充满不可预知性,不少民众的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了。如此经济大环境下,专家出来帮供水企业嚷嚷涨价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再说,水产品到底该不该涨价,如何涨价,专家说了不算,供水成本核算与听证都是不可或缺的程序。听证主导者一方面要严格测算并公开供水成本,看看专家是否与供水企业一个鼻孔出气,供水企业到底是“真亏”还是“哭穷”,让民众心中有一本明白账。
7.供水企业将亏损的理由归于水价偏低,显然是一家之言。很多供水企业亏损的根本原因,可能与管理不善、人员大量超编密切相关。据统计,由于供水企业管理不善,企国城市公共供水系统管网漏损率在20%以上,城市供水每年损失至少在100亿立方米。供水单位人员超标导致管理费用过高,更是企业亏损的重要原因,很多城市供水单位人员超编在50%以上。再加上企业盲目建设导致设施能力过剩,将经营成本与政策性成本混淆,导致成本不合理上升。很多供水企业抱怨亏损,但很少有企业愿意公布其成本构成,在成本不透明和不合理的情况下,单纯调整水价,将纵容供水企业管理不善和人员超标。
如果价格机制完善,合理提高水价的确可以起到调节居民用水的作用。但在经营垄断、成本模糊和价格机制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下,涨价不但不能达到节约用水的公共政策目标,反而成为企业转嫁不合理成本的借口。从节水的视角看,国家推行水价改革的关键依然是合理确定成本,对管网漏损等成本一定要让企业自己承担,而不能转嫁。
更重要的是,每个城市,都基本只有一家供水企业,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供水企业越多,每家都要把管网铺满全城,吃水的平均费用就越高,一家供水企业是最优选择。所以,每个城市的供水企业是自然垄断者,就对价格有很大决定权。如果由供水企业自定水价,可能就会有人吃不起水。所以,水价改革关乎公平。
8.居民用水价格的制定和调整,垄断的供水企业必须提供真实可信的成本信息,再通过听证会的辩论,才能调价。可恰恰供水企业从来没有详细披露过成本信息,让人疑虑是一本糊涂账。核心的问题是,现在的水价,都包括哪些成本,这些成本是不是企业的实际支出。比如,如果把城市管网的成本纳入水价,笼统的概念,究竟应该如何准确定义?明乎此,必然涉及税务、统计、民政等诸多部门,而其本身也无疑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原本水务部门就可以独自搞定的事,何至于如此兴师动众?由此而产生的巨额成本,又该由谁来消化吸收?
显然,让占极小部分的富人为利用社会资源多付出些,这听上去很美,在理论上似乎也说得通,然而,即使是那些所谓的专家恐怕都不会否认,在现有社会保障机制下,根本没有可操作性。
事实上,既要高收入者为高消耗水付出高代价,又要保障低收入者喝得起水,并非没有两全其美的中间路线可走:即推行阶梯水价,就是政府在合理核定居民用水及各类企业营业用水基本用量的基础上,采取不同的计价标准,标准内水量实行低价,超过标准的水量加倍收费,这样既能在保汪低收入家庭用得起水的同时,还能通过高价水制约高收入者浪费水的现象,从而达到整体水价不降低又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如果阶梯水价真的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高收入者必然要为他们的浪费付出代价,这本身就是对低收入者的一种资助,又何必多此一举地一边涨价一边发放补贴呢?
10.有业内专家透露,各城市要求提高水价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并不是出于成本上升和水资源节约这么简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中国不少城市的水务领域专业经营由于有外资的参与,因此自来水价格的调控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完全掌握在政府的手里。
据了解,外资参与中国水务领域经营的越来越多,比如,法国苏伊士集团北从昌图、南到三亚、东起上海、西达重庆,在全国范围内拥有22家合资企业。而具有153年水务领域专业经营历史的法国威立雅公司也在中国掀起了收购狂潮,迄今为止拿下了天津、上海、北京、成都、昆明、兰州等近19个城市的21个合资项目。
地方政府往往是根据合同价从外资手里买水,比如一吨水的成本是1.5元,政府的收购价格可能在1.8元到2元之间,然后政府再以低于收购的价格卖给城市居民。亏损时间长了,政府无法承担,水价上涨就可能是唯一的选择。
11.中国水务市场中悄悄刮起了一股外资风潮。以往,连年亏损、需要政府不断补贴才能为继的地方水厂却成了外资角逐的“香饽饽”。在各地水厂招标中,经常出现的一幕是,几大外资巨头同台竞标,不惜一掷千金、溢价几倍甚至十几倍抢夺原本亏损的水务项目。经过几年疯狂的扩张,外资占据了国内一线城市1/3以上的市场份额。外资巨头们在进入中国15年后,已经以一个庞大的中国水务版图进入了公众的视线。
占据多个城市水务市场后,外资会否通过不断上调水价让消费者为过高的竞拍价买单?事实上,从2008~2009年各地涌现出的上调水价热潮很大程度上含有外资的利益诉求。据了解,2002年以来,尤其是2007年间,外资水务巨头在中国掀起了并购狂潮,尤以具有153年水务领域专业经营历史的法国威立雅公司为甚。有媒体仔细对比后发现,此前外资水务巨头“豪赌”下注的城市几乎均在本轮涨价潮之列。
12.有观点认为,外资水务企业是涨价的操纵者。这就是所谓的“外资威胁论”。对一些区域而言,如果“洋水务”垄断了自来水市场,就意味着供水话语权掌握在外资手里。
2009年8月23日《经济观察报》报道,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员及有关专家正就水价在部分城市调研。消息人士称,此次调研的重点之一,是外资在中国水务市场的影响,以及外资与这一轮水价上涨的关系等。这被外界视为官方对最近民间关于水价论战的一种回应。
外资参与对中国水价的影响近来有两种论调,一种观点认为把外资妖魔化了,在华主要外资企业目前所有签约项目的供水能力,不到全国供水总能力的10%,排名第一的法国威立雅公司实际市场占有率不到3%。另一种观点认为水价上涨与外资有关,比如,某城市自1997年起与外资合作,居民生活用水的价格先后上调8次,由每吨0.68元提高到3.40元。显然,这种争论非常有价值,一方面能让公众清楚水价上涨的真正“元凶”;另一方面也能促使相关部门重新审视“洋水务”与水价上涨的关系。住建部及公众在关注水价的同时,更应关注中国未来的水安全。
山东《齐鲁晚报》的一篇文章指出,“洋水务”不惜巨资在中国“跑马圈地”,看中的恰恰是自来水在中国属于垄断行业。“洋水务”垄断了一个区域的市场,就能享受垄断带来的种种好处。据说,在不少发达国家,关系国计民生的城市供水都是被严格保护的,不会轻易让外资并购或放任外资垄断。有关方面需要意识到,中国的水务问题,不仅仅是水价问题,关键在于如何保障未来的水安全,一方面是要解决自来水从哪里来的问题,另一方面要解决水务市场谁说了算的问题,究竟是“洋水务”还是中国人自己?
三、作答要求
1.资料2收集了一些媒体的评论,这些评论认为上涨水价的“充分理由”站不住 脚。阅读资料,概括资料中评论所针对的两个涨价理由,100字左右。(15分)
2.以下有四个与资料相关的观点,请选出其中两个表达不够科学的观点,进行评 论。字数控制在300字左右。(15分)
A.居民在与水务企业的博弈中身处弱势,政府定价切不可因人们有“价格承受能力”而忽视他们的基本利益。
B.现在很多水务公司上市了,为了回报股东利益,涨水价就成了实现水务公司股东利益的手段。这是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
C.公共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公权市场的垄断性。环境公用行业市场化改革必定会出现问题,因此水务行业市场化改革应值得深思。
D.涨价并不一定需要听证,需要听证的是民意。
3.在一项网络调查中,有民众们表示:“我们并不反对上涨水价,相反,我们一向认为中国的资源性产品定价太低,已经酿成恶果;同样,大多数家庭也许都不在乎涨价后多交这十来元钱,之所以大家关注水价上涨,因为它关乎社会公平。”就此请根据给定资料谈谈你的看法。字数在600字左右。(30分)
4.中国多个城市上调水价,外资水务企业被认为是涨价的操纵者,并被指垄断了 中国水务市场。请根据给定资料对这一论断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40分)要求:(1)从给定资料人手,自拟题目。
(2)观点明确,判断恰当,论述集中,语言流畅。
(3)字数10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参考要点
根据材料,涨价的理由主要有两个:①减轻供水企业经营压力,提高市民节水意识;②长期以来水价构成不合理和水价偏低,没有反映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和水环境的治理成本,导致目前水资源浪费相当严重、水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
2.参考要点
B、C项观点值得商榷。
企业上市后需要对股民的回报负责,起码要高于平均利润水平,但这与公共产品的要求是不符合的。如果是民间资本的行为,政府的监管就会失去依据,公共产品的基本设施,其主要的资产应该坚持国有。如果是上市企业,对这类企业应该设置怎样的条件加以规范,才能保证企业不是单纯追求自身利益而伤害民众利益,需要加以研究。因此,B项观点需要商榷。
坚持水务行业市场化改革并没有错,相反,允许民间资本进入从整体上丰富了公共品的生产,提升了质量。问题是,有些地方将自来水公司当成一个盈利行业卖掉了,目标是甩包袱,赚钱越多越好。而且,现在很多水务公司上市了,为了回报股东利益,涨水价就成了实现水务公司股东利益的手段。因此,C项观点需要商榷。
3.参考要点
现今一些垄断部门酝酿涨价总喜欢打着节约资源的旗号,如电涨价是为了节约用电,煤涨价是节约用煤,水涨价是节约用水,节约资源成了一个筐,只要涨价就往里装,好像不涨价就不能节约资源。提高市民节水意识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节约资源作为提价的理由。
目前的城市用水价格并不低,有些城市已经涨过多次。其实,不论是穷人还是富人,谁也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家水龙头的水白白流掉,绝大多数用户都已经养成了节约用水的习惯。要说浪费用水的现象也有,如一些单位水龙头坏了,不及时修,成了长流水,冲厕所不管有人无人都是自动设置,隔几分钟大量的水白冲。尤其是一些公用事业用水更令人感到痛心。如有的城市浇花草的水浪费严重,一些公共场所的水管裂了也没人及时修复。这些才是浪费水的大户。
我国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但是具体到各个城市又有不同。有的城市缺水,有的城市就在大江大河边,即使一两个月不下雨,也无碍大局。有的城市供水成本高,有的城市供水成本低。因而即使水要提价也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跟风。
水价并非完全不能涨,但应根据情况,对那些用水量大、排污量大的企业要多收,以此促进更新换代,节约用水,保护资源。对单位和个人用水可以参照一些地方成功的经验,实行分级制,用水多少吨以内定价,超过部分提价,超得越多,价格越高,如此既能使多数人的利益不受损失,也可最大限度地节约用水。此种分级收费远比不论三七二十一统统提高水价要强得多。
4.参考文章
从“洋水务”看水务市场
单从市场行为角度来看,外资进驻我国部分城市的水务市场,对效益低下的企业实施合并重组属于正常的市场行为。虽说操纵言之过重,但论及水价上涨的幕后推手,倒确实有些问题值得深思。
首先,出于战略考虑,外资自然要不惜血本拿出远高于企业净资产的价钱实现其跨期收益,但是,深入思考,受益者绝不只是外资一家。诚然,长期来看,外资在既定的特许经营期限内,的确要通过提价来收回成本,但这与水价上涨的关系间接性强,而直接性弱。
近几年来,大规模的外资高溢价战略之所以屡试不爽,根本上是地方政府短期行为所致。一方面,外资合并让地方政府攫取了短期的溢价收益,并巧妙地利用水价上涨将外资水价成本转给了消费者;另一方面,外资合并以后,水务企业冗员庞大的包袱,也同时转让给了外资。
其次,供水的根本症结尚未破题。从公共用水的受益范围来看,属于全国性公共品,若再加上国家安全的战略考虑,水资源供应理应由中央政府来提供。而从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水务行业管理重心却在地方,水价调整的决策权归于各地省级政府。而更值得注意的是,绝大部分省又把决策权下放到城镇政府。地方政府供水的公共服务能力各异,且供水服务本身盈利水平低下,受政绩观的影响,地方政府自然更愿意把这个包袱转出去。
再次,水价形成机制透明度低,监督缺乏依据。从理论上看,构成自来水水价的基本公式为:水价一水资源费+(成本+正常利润)+污水处理费。但是,具体到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地方政府和供水企业的“捂捂盖盖”。目前,我国关于水价成本监审的法律法规尚未形成,无形之中又扩大了地方政府在调整水价时讨价还价的空间和自由裁量权。如果外资的利益诉求与地方政府政绩捆在一起,那么水价上涨的暗箱操作可能性就更大。
因此,水价上涨其背后最大的推力来自于谁,还不能简单地以外资操纵妄下定论。但也从另一个侧面给我们敲了一个警钟。
一是作为具有国家战略安全的水资源供给,政府要么创新机制,寻求更为有效的供给方式,要么在有效方式尚难找到的情况下,需要中央政府的积极介入,负责起全国水资源的分配和供给。
二是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是与中央博弈的结果,政府失灵比市场失灵更可怕,治理水务市场,要加大改革力度,与地方政府政绩挂钩。供水企业减员增效是改革必经的过程,不可回避逃之。
三是中央对于水务行业要上升到战略高度全面考虑,尽快采取措施,制定可行性办法,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否则,长此以往,地方政府定会竞相将城市供水企业纷纷外包。待到日后,外资大规模进驻之势形成之时,“外资威胁论”就不再是今天的“狼来了”。
相关素材链接
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
做好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住房城乡建设厅,海南省水务局,北京、天津、上海市水务局,重庆市市政管委:
近期,部分城市相继出台了城市供水价格调整方案,对于促进节约用水和水污染防治,缓解供水和污水处理单位的运行困难,保障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行业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有少数地方因调价方案和调价程序不完善,宣传解释工作不到位,群众反映强烈。为确保水价调整工作的规范有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明确水价调整的总体要求。一是要以建立有利于促进节约用水、合理配置水资源和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的水价形成机制为目标,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二是要统筹社会经济发展和供水、污水处理行业健康发展的需要,重点缓解污水处理费偏低的问题。要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合理把握水价调整的力度和时机,防止集中出台调价项目。三是要切实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争取社会的理解与支持,确保水价调整工作的平稳实施。
二、严格履行水价调整程序。一是加大成本监审力度。要加强对城市供水定价成本的监审,完善成本约束机制,促使供水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和强化自我约束,切实加大水费收缴力度,严格控制人员的不合理增长,着力降低管网漏损,抑制不合理的成本支出。二是依法履行听证制度。水价调整方案的制定和出台,要充分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加强与听证参加人及社会各界的沟通,提高水价决策的透明度。三是合理确定水价调整的时机和力度。各地要统筹考虑本地区水价调整工作,区分轻重缓急,合理把握水价的调整节奏和调整幅度,水价矛盾积累较大的地区,要统筹安排,分步到位。
三、完善水价计价方式。一是积极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用水加价制度。具备条件的地区,要尽快实施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制度,合理确定不同级别的水量基数及其比价关系,减少水价调整对低收入家庭的影响,提高居民节水意识。对非居民生活用水,要继续实施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二是尽快对环卫、绿化等市政公用设施用水实行计量计价。实施按用水量计取水费,促进节水和降低供水企业产销差。三是适当确定各级水量间的差价。实行阶梯式水价和超定额加价的城市,可在合理核定各级水量基数的情况下,适当扩大各级水量间的价差,促进节约用水。
四、理顺水价结构。一是简化水价分类。要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促进节水和公平负担”的原则,综合考虑当地各类用水的结构,逐步将现行城市供水价格分类简化为居民生活用水、非居民生活用水和特种用水三类。其中,非居民生活用水包括工业、经营服务用水和行政事业单位用水等。特种用水主要包括洗浴、洗车用水等,特种用水范围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自行确定。二是突出调整重点。污水处理费偏低的地区,调整城镇水价时要优先调整污水处理费标准。同时,要综合考虑供水和污水处理单位的运营情况,着力解决供水和污水处理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促进供排水行业协调发展。三是理顺再生水与城市供水的比价关系。各地要加大再生水设施建设的投入,研究制定对再生水的生产使用的优惠政策,努力降低再生水使用成本。再生水水价的确定,要结合再生水水质、用途等情况,与自来水价格保持适当差价,鼓励再生水的使用。具备条件的地区,要强制部分行业使用再生水,扩大再生水使用范围。
五、做好对低收入家庭的保障工作。为避免调价对低收入家庭产生较大影响,各地在调整水价时要充分考虑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要根据水价调整的影响,对低收入家庭因地制宜地采取提高低保标准、增加补贴等多种方式,确保其基本生活用水,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不降低。
六、加强宣传解释。要充分认识做好宣传解释工作的重要性,将宣传解释工作贯穿于水价调整的全过程。要拟定详细和便于社会理解的宣传方案,采取多种方式,向群众充分解释当前水资源和水污染治理面临的形势,加大节水和污水处理力度的紧迫性,供水及污水处理单位运行面临的困难,对低收入家庭的照顾措施,以及政府在供水及污水处理等方面的投入和补贴政策等相关措施,全面阐述水价调整的必要性,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为推进水价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水价调整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各级价格、建设主管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审慎决策,密切配合,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把握水价调整时机,统筹考虑与其他价格改革的衔接,加强跟踪调查和指导,稳妥地做好水价调整工作,确保水价调整平稳实施。各地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和情况,请及时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城乡建设部反映。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二00九年七月六日
第二篇:2012年事业单位考试考试《申论》模拟试卷 社会保障
2012年事业单位考试《申论》模拟卷
一、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包括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两部分。总时间为150分钟,建议阅读材料时间为40分钟,作答时间为110分钟,总分100分。
二、给定资料
1.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提高统筹层次,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加强基金监管,实现保值增值。健全社会救助体系。(节选自《十七大报告》)
2.近日,因持刀在北京站广场抢劫,69岁老汉付达信被北京铁路运输法院判处2年有期徒刑。宣判后,自称抢劫是“为了反映生活困难问题”及“入狱养老”,付老汉恳求法官重判自己,“法官,您再好好审审吧,判得太轻了。”
年届七旬的付达信是湖南祁东县农民。据付老汉介绍,他有四个兄弟姊妹,生活一直很困难。由于贫穷,他没娶上媳妇,年轻时能靠务农勉强养活自己,现在岁数大了,身体也有病,干不动农活,所以把村里分的地交了回去。作为没有生活来源的五保户,村里每年给他600元生活补助,但他觉得“根本不够吃饭”。
2008年11月24日,北京铁路运输法院审理后认定,付老汉的抢劫行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得逞,属犯罪未遂。鉴于其归案后认罪态度较好,因此依法比照既遂犯对其减轻处罚,并判处其2年有期徒刑、处6000元罚金。
记者昨天获悉,住在看守所里的付老汉,已经胖了1O斤。面对记者采访,他称,知道“这样做不对”,但“实在是老了,干不动了”。他还称,打算老老实实接受改造,但不申请减刑,希望能因此被“招工”留在监狱里,就不用为今后的生活发愁了。
3.某网友:只有老百姓在住房、养老、医疗、教育四个方面无后顾之忧了,才更能刺激消费,不然大家就只有捂紧钱袋不敢花钱。保障制度的不健全,让人有了钱也不敢花,万一有事那是保命钱啊。所以认为应当从加强保障体系人手,加大公共服务投资力度,让积累下来的财富能够切实变成老百姓生活幸福程度、安全感的提高。只有安全感提高了,才能刺激消费,拉动经济。我觉得最能刺激消费的是让人民有一种完善的福利保障制度。其他的都是短期行为。中国之所以储蓄率世界第一,就是因为我们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心。没有完善的福利保障,我想即使是零利率人们也会继续拥钱而居的。
4.刘国恩(北大教授):呼唤“全民医保”。
对于医疗保险制度立法,一个明确的法律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我极力建议把“全民医疗保险”这个名词写进去。有些人认为会吊国民的胃口,使财政支付能力出现潜在的危机。我认为如果国家未来发展有这么一个目标,为什么不能告诉百姓。如果给百姓一个明确的预期,能够启动老百姓的消费,促进经济的发展。因为他不必把三五千块钱存在坛坛罐罐里面,用于他本来很担心的、未来不确定的疾病问题。不管是从发展目标讲也好,还是从启动国民消费也好,“全民医保”写入法律的效果,正面要多于负面。现在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这三个制度的安排,事实上往前走一步就到位了。
其次,是关于国家财政对医疗保险的投入问题。国家财政投入国民健康,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发展手段。从经济、政治和发展、效率等角度分析,国家财政都应该加大力度。如果我们要确定各种机构和个人缴费的义务,或者责任,就更有必要强调国家公共投入医疗保险的比例。后者比前两者更有必要。
最后,社会保险要赋予国民一个选择的机会。如果推出不同的计划,给老百姓一个选择的空间,可以在不同缴费水平上实现相应的利益,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不同人群在不同层面的需要。
5.2008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社会全文公布《社会保险法(草案)》及关于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并从当日起至2009年2月15日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6.网民热议社保法草案。2008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草案))征求意见的通知》。同日,中国人大网全文刊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草案)》。由此,这部涉及民生大计的重要法律草案,首次进入网民的视野。
截至2009年1月12日16时,全国人大法律草案征求意见管理系统已经收到意见47511件。此外,在各大门户网站,网民跟帖2万多条,相关博客文章200多篇。各界群众对这部法律充满了期待。据悉,这次社会保险法草案征求意见数量之多,创历次公开征求意见量之最。
以下为部分网民的发言。
网民“自由想象”:我认为探讨将消费和保障结合起来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很有建设性的议题。对这些,我虽然一直在关注但还不能清晰地表达它!不过,如果在政策和技术上能支持这种结合的话,一张崭新的保障网将是助推经济的“核动力”!
网民“我要社保”:社会保险法是一项关系到全体公民切身利益的法案,社保问题纳入法治轨道,社保“自由行”是其中一项重要指针。美国在应对经济大萧条时期,曾以社会保障法案建立了全国性的社保体系,不仅让穷人度过了经济危机,更使人们建立起对未来的稳定预期。相比较之下,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压力有所不同,但在解决内需不足的方面,社会保险同样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社会保险立法标志着中国经济改革与社会改革的重大转身。
网民“上海金山”:社会保险法是我们在外务工人员的养老救星,我们希望能尽快得以实施,如何便于操作,是我们关心的一点。社保转移须具有可操作性,手续一定要简化,并能保护打工者的利益。
网民“mzhhq”:破解社保异地转续难题,已参保的,省级统筹;尚未参保的,全国统筹。
网民“蚂蚁之声”:路遇抢劫者,大喝:“人动钱不动”;今见社保局,温言“人动钱不动”。社保转移千呼万唤快出来。
网民“难能不贵”:决不能用《社会保障法》把养老待遇“双轨制”合法化。细读《社会保险法(草案)》获知:公务员仍被划在该法之外。这就是说,公务员将继续由“财政包干”、并由此有了法律保障。养老待遇“双轨制”的弊病、矛盾已经如此严重的今天,立法者竞以“时机不成熟”为由,欲使本就既不合理,也缺乏合法依据的“双轨制”合法化,实在是太匪夷所思了。如果使养老待遇“双轨制”得以合法化的《社会保险法》被批准公布,无疑是对广大企业职工(包括退休人员)的极大漠视!对此我们坚决反对!
网民“新华一叶知秋”:公务员不参保缴费却享受畸高的养老待遇,于情于理于法都难以讲通。
网民“jklasdf”:开征社会保险税是确保社会公平、公正的唯一途径,从而取消养老“双轨制”。同时,开放商业保险供个人购买,嫌社会保险待遇低的人就购买商业保险做补充。
网民“朱文平”:社会保障要执行广覆盖、低标准、高统筹的原则;在科学核算的基础上降低缴费比率;公务员与事业单位职工纳入统一的社保体系;实行外地户口职工缴费地退休原则;放弃平均工资,而采用中位数工资作为保险缴费基数;用合适的方式将农村居民与进城务工人员纳入社保体系,不能再造成城乡二元化差别。
网民“律师”:社会保险事关每个公民的福祉,制定专门的《社会保障法》是社会各界多年的愿望。纵观整个草案,可谓亮点纷呈,特别是社会保险可跟随本人转移接续,对于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而言,无疑是个福音。作为一名法律从业者,特别对草案提出三点意见,以期法律更加完善。首先,应着力解决企业不愿为职工参保问题。劳动执法部门要切实承担起责任,加大执法力度,给企业强大的压力,如此才有可能解决企业不为职工参保问题。其次,解决好企业虚假参保问题。对于如何防止企业虚假参保,草案还没有明确的规定。第三,应当建立社保基金向社会公开社保基金的收支、使用情况,一方面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另一方面有利于社会监督,防患于未然。
网民“公民”:希望尽量减少授权性规定,通过民主集中、磨合提升、修改完善,尽可能地缩小分歧、增进共识,以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建议将“新农村合作医疗”规范为“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对不尽社保义务的企业,处罚力度应当再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的公布要实行强制性。
7.破解高费率困局。
在社会保险缴费上,最棘手的有两点,一个是缴费费率,一个是缴费基数。
在缴费费率上,目前我国企业应缴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费(还不包括住房公积金)高达企业工资总额的30%到40%,若加上员工个人缴纳的部分,合计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约占企业工资总额的一半左右。当这一成本难以通过企业效益的快速增长及时消化时,要么导致守法企业市场竞争活力削弱,要么使企业逃避社会保险缴费义务,导致社会保险实际缴费严重不足。
缴费基数与费率也紧密相关。由于企业对高费率不堪重负,各地在征缴社会保险过程中,往往采取各种灵活变通的手法,允许或“默许”企业以基本工资甚至是最低工资,而不是实际工资总额为基数,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这些近似“折扣让利”的办法,一度起到了缓解企业缴费压力和解决征收实际困难的作用,但其以忽视劳动者社保权益为代价,缺乏合法性和正当性。因此,这种“打折”征缴只能将企业当时的缴费压力,转化为以后不断发生劳动争议的风险,从长远来看,更不利于企业的和谐与稳定发展。
社会保险费之所以陷入当前的困局,与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构成和社会保险费率确定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我国虽然是用人单位、劳动者和政府三方投入的模式,但是与前两者以直接缴费的方式进行投入不同,政府的投入实际是对社会保险基金赤字进行弥补的财政担保,并没有一个稳定的投入比例和额度。因此,社会保险基金赤字越小,政府实际的财政投入就越小。这就会刺激政府通过强化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缴费投入,采取高额缴费的办法来缩减社保赤字、减轻财政投入。
最终出现的戏剧性结果是:当高额缴费导致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不堪负担而逃避缴费义务时,劳动者不能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从表面上看就与政府“无关”,而纯属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争端,这无形中增加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不信任感。
8.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然有相当多的国有企业在迈入市场经济过程中,步履维艰。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国有企业负担沉重、冗员过多是一个重要原因。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形成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减轻国有企业负担的治本之策。
国有企业办社会、冗员问题严重,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制度原因。为广大职工的生老病死和基本生活提供保障,是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和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也是由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决定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政企不分,国有企业成了政府机构的附属物,因而许多本应由政府和专业保险机构提供的社会保障,变成了由企业提供的福利待遇,使社会保障企业化,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企业办社会的局面。同时,国有企业作为政府的延伸,必然肩负着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这也要求国有企业通过为职工提供社会保障来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稳定社会。不仅如此,社会保障的企业化或企业办社会,还使国有企业的福利待遇大大高于非国有企业,从而不断地吸引着劳动者进入国有企业,而原有的国有企业职工又不愿意离开国有企业,这就使得国有企业的职工规模越来越大,冗员问题日益严重。由此可见,企业办社会与国有企业冗员问题严重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9.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张“网”从制度上实现了对城乡居民的全覆盖。但在目前,全国还有几百万名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没有医疗保险”。近日,中央财政首次决定从2007年财政增收中拿出80亿元帮助地方“关破”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保,这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迈出了关键一步。10.新华网北京6月12日电(记者杜宇),记者12日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获悉,2007年共查出6万人冒领社保待遇1.8亿元,已全部追回。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从2005年至2007年,连续三年组织了对社会保险费征缴情况专项稽核行动。截至2007年底,全国累计实地稽核企业123万户,涉及参保职工11020万人,查出少报漏报人数861万人,少缴漏缴社会保险费54亿元,已补缴51亿元。2007年共清理收回企业欠缴养老保险费242亿元,核查五项社会保险待遇享受人数4760万人。
这位负责人说,2007年初,原劳动保障部下发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暂行办法》。截至2007年底,全国有24个省区市出台了内部控制实施办法或实施细则。11.“套取基金是为了用之于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现在已经实施6年。但在2008年,湖北省云梦县却曝出了套取新农合基金的事件。据2008年11月25日的《新京报》报道,该县多个乡镇以虚假人数套取新农合基金。镇政府官员称为完成农民参加合作医疗人数的指标,他们不得不多报人数。
云梦县卫生局则对虚报人数套取国家配套资金的说法持绝对否认态度,但承认有“多报”现象,而“钱还是用在老百姓身上”。一位不愿透漏姓名的知情人士分析,按照各村每年多报人数来算,全县近两年每年多报人数接近10万,从国家套取的配套资金每年多达数百万元。而云梦县沙河乡卫生院、隔蒲镇卫生院则通过伪造病历的方式套取、骗取新农合基金,挪作他用或者弥补亏空。而这两家医院均业务收入不高。
孝感市卫生局副局长胡明刚则说,经费紧张使这两家医院盯上新农合基金。云梦作为试点县,多次发生这种套取基金的事件,主要是监管不力所致。
12.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运作跟其他险种一样,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基金风险控制关系到参保人、保险业务经办机构的切身经济利益和保险制度的运行成败。
国家自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来,在基金风险控制方面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基金风险控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道德风险难以杜绝。一是很多非城镇职工一旦患病才会想起参保,而若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则有较多门槛,并且参保前三年待遇享受标准相对较低,因此他们往往会通过各种关系将自己变成城镇职工身份,从而提高其待遇享受标准。二是破产改制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保工作现已展开,但部分退休人员心存侥幸心理,迟迟不愿参保,而一旦患病又会找到有关部门急于参保。这一人群的参保人员一旦患病,其医疗费往往是其缴费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医疗管理力度不够。一是冒名住院、挂床住院查处难。二是非正常转外就诊控制难。三是真正意义上的精细化管理没有落实到位。由于医保部门人手有限,对各定点医院送来的单据只做抽查,对是否对症用药、药品定价、大型医疗设备检查阳性率等无法全面审核,这就给某些医疗机构造成了可乘之机,造成基金流失隐患。四是外部监督形式过于单一。目前医保局的外部监督主要是各级社保基金管理委员会定期听取基金收支情况汇报后提出意见,其次是每年例行的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的审计,但这仅是从会计学方面审计,缺乏专门的医保人员审计。疾病预防未受重视。从中央到地方发布的有关文件中,都未布置如何加强疾病预防工作。其实如果注重了预防工作,就会以较小的代价把重大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减少群众痛苦的同时,也为国家节约了大笔医保资金,基金风险也就得到了有效控制。
13.深圳:帮扶失业困难职工。
深圳市社保局采取提高失业救济金、生活困难补助金、医疗保障待遇和推动失业人员再就业等多项措施,加大失业困难职工帮扶力度,缓解物价上涨给失业人员带来的压力。目前,共发放失业救济金64万人次,4661万元:发放生活困难补助金855万人,473万元。另外失业保险基金还为失业人员缴住院医疗保险费1896万元,划拨近1300万元用于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
14.安阳:“五项”举措扩大困难群体医保参保面。
河南省安阳县劳动保障局采取五项举措帮助困难企业职工和社会困难群体参加医疗保险。截至2008年9月中旬,已有57家困难企业参保,参保人数5324人;50家破产企业参保,参保1803人;灵活就业人员参保612人。这五项举措是:建立困难企业医疗保险制度,对困难企业、停产半停产企业均按社会平均工资60%的基数参保,对有农民工的企业按社会平均工资的2.5%参保,建立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制度,实施重症慢性病报销政策。将17种重症慢性病门诊费用列入报销范围,积极参与企业破产改制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发动。
15.北京: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受追捧。
北京市城镇劳动年龄内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2008年7月1日开始实施,为47万城镇劳动年龄内无业居民带来利好消息。其中低保、生活困难补助和重残人员可以免费参保。截至2008年9月初,参保人数已超过4万人,其中低收入困难群体占参保总人数的79%。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医疗保障制度的全覆盖。
16.大连:农民工享受医保有新规。
2009年1月1日,《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高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通知》开始执行。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由属地统筹调整到全市统筹;由办理参加医疗保险、缴费期满3个月起享受政策规定的医疗保险待遇,调整为参保缴费的次月起享受政策规定的医疗保险待遇;设立农民工门诊医疗补助,参保连续缴费半年以上(含半年)不满一年的,年门诊医疗补助50元;连续缴费一年以上的(含一年),年门诊医疗补助100元。农民工在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发生的诊察费用及药费按照90%的比例予以补助。
17.深圳:残疾人社会保险实现全覆盖。
按照《深圳市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试行办法》,2008年8月开始征收残疾人社会保险费,具体做法是:自谋职业的残疾人,以个人缴费形式参加社会保险,其上个体经营月均纯收入低于本市上最低工资标准的,可申请领取社会保险费补贴;领取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残疾人,统一由其户籍所在地的区民政部门为其缴纳医疗保险费,办理医疗保险参保手续,费用由市福利彩票公益金支付;被评定为一级伤残、未就业且未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残疾人,由各区残联为其办理社会保险参保手续,以本市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缴纳养老保险费和医疗保险费,其中应由单位缴纳的部分由各区残联从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支付,应由个人缴纳的部分由残疾人本人承担;失业残疾人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由失业保险基金为其缴纳医疗保险费;残疾人社会保险费补贴所需资金,从残疾人户籍所在地的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支付。
18.2009年1月12日,成都市劳动保障部门向315人集中发放了人均500元、共计15.75万元的就业培训券。春节前全市还向2360余人发放价值118万元的就业培训券。
19.2009年1月11日,一名返乡农民工领到“就业信息大礼包”,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劳动就业部门组织小分队来到当地汽车站,将装有企业用工信息、就业政策的“就业信息大礼包”免费发放给返乡农民工。
三、作答要求
1.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但是,该体系的建立还要面对很多问题,请根据“给定资料”概述所要面对的问题。(20分)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全面,有条理,不必写成文章,不超过300字。
2.本题仅限报考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
(1)对“给定资料2”中付老汉的心态进行分析,并指出他的心态所反映的本质问题。(20分)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不超过200字。
(2)“给定资料6”中一些网民提出了对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很多意见。请归纳网民所提意见。并对社会保险是否应当“双轨制”的问题,谈谈你的见解。(20分)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楚,不超过400字。
3.本题仅供报考省级(含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
(1)“给定资料18、19”中,地方劳动保障部门对城乡居民就业的帮助方式,对我国社保体系的建立具有什么意义?请对此进行分析,并谈谈你的见解。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楚,不超过300字。(20分)
(2)“给定材料13、14、15、16、17”中,五地分别有不同的具体社会保障措施,由此,有人说“这种由地方各自出台措施的方式不妥,会抑制城市之间、地区之间的交流,社保更加难以„自由行‟,也致使户籍制度的坚冰更加难以打破。应该由国家统一操作,出台措施”。对这个问题,请提出你的见解。(20分)要求:条理清楚,表达简明,不超过400字。
4.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涉及的问题广,影响深远,是波及全中国人民和子孙后代的大事,引发我们许多思考。请联系“给定资料”,整理自己的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
(1)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流畅。
(2)报考省级(含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要深入思考,紧密结合“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写一篇视野开阔、见解深刻的文章。
(3)报考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可结合“给定资料”中所反映的一个主要问题,写一篇见解比较深刻的文章。
(4)1000~1200字。
参考答案
1.参考要点
由材料可见,首先由于现有的社会保险体系是不公平的,一部分人占有大量的社会资源,同时也不愿将这些资源与其他人分享,这是建立完善的社保体系的一大阻力。其次是社保资金的来源问题,社保资金由国家财政、企业和个人三方面出资组成,三方的出资比例是必须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再次,在未来的社保体系中,如何照顾各方面的利益,使各方都能满意,这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还有就是,具体操作中,如何突破地域障碍,使公民在全国自由流动,不必担心社会保障问题,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最后,在社保资金的使用中,如何使它安全地发放到人民手中,用到急需的地方。
2.参考要点
(1)由于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公民的养老基本上还是个人行为,特别是在农村,仍然是“养儿防老”。付老汉没有儿子,年老力衰后,无力养活自己,不得已出此下策。他认为进了监狱,就有了吃饭的地方。他需要的是吃饭,所以他去犯罪。这不单纯是一个人的问题,是社会保障的缺失在逼人犯罪,如果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迟迟不能建立,将会爆发更严重的社会问题。
(2)社会保障体系是全社会共同建立的,不应该搞双轨制。在我国宪法中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平等,搞双轨制在法律层面找不到依据。在经济层面,公务员作为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为社会提供服务,依靠纳税人缴纳的税款来领取工资,双轨制也没有经济上的依据。在社会层面,公务员所拥有的一些特权,已经在社会中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网友的反对也多是因为这个原因,如果一旦将双轨制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势必引发重大的社会问题。从历史上看,城乡二元体制的弊端已经明显地体现出来,不能因为过去曾经有过“二元体制”,就惯性地考虑建立“双轨制”。所以,不能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中搞双轨制。
3.参考要点
(1)社会保障不是万能的,不是什么事都能解决,什么困难都推给社保。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立在社会财富之上的,而且社会应该对公民的就业问题进行很好的解决。如果失业率很高,社保资金就成了无源之水。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就业问题,特别是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农民工信息闭塞,知识水平低,没有受到好的培训,就业相对较难。材料中,劳动保障部门不再静坐在办公室,而是主动出击,积极为农民工提供帮助,寻找信息,一方面给农民工以信心,同时还切实地解决了很多农民工的实际问题。这样社会的负担减轻了,同时也避免了由于失业引发的一些社会问题,这些人的劳动也给社会保障增加了财富基础,一举多得。
(2)各地区分别出台社保措施会导致各地在社会保障方面发展不均,户籍制度的改革又增加了新的阻力,不利于我国人口的自由流动,进一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但是,在目前,社会保障方兴未艾之时,各地发挥地方优势,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出一些适合当地的社保措施,是有利于我国社保制度的建立的。如果由国家统一管理,那么地方能动性将难以发挥,地方也丧失了发展社保的动力。国家可以在各地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之时,出台一些指导性意见,并在全国范围内划定一个最低标准。同时积极发展经济,拉近各地区之间的差距,地区经济差异减小了,社会保障方面的差距也会随着减小。由于历史原因,地区障碍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突破的,这是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发展来解决。
4.参考文章
范文一:
中国社会的稳定器——社会保障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惠及全中国人民的千秋大业。自古以来,中国社会就缺乏覆盖面广泛的社会保障体系,每个人,每个家庭都独自负担着风险,即使大富之家,也经不起一人重病缠身,经不起突然的变故,所以每个人都有危机意识。正是人们的忧患意识抑制了国人,的消费,对经济的发展,以及应对金融危机都是不利的。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大势所趋。
每一个社会成员一生中总要面对生、老、病、死、伤、失业等风险,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是不足以抵御这些风险的,因病致贫等情况多有发生。要抵御这些风险,还应当依靠社会的力量,就是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具有以下功能:
(一)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有利于克服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带来的弊端。
市场经济遵循优胜劣汰的法则,具有竞争性,在市场竞争中失败的经营者,可能会被淘汰,个人可能会失业、丧失生活来源、企业可能会破产,这些是市场经济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的必然结果,无法通过市场经济自身来调解。而这些往往会导致社会的不安定,最终会危害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所以,必须用政府的宏观调控来解决,在宏观调控的多种方式中,针对市场竞争给个体带来的风险,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是最合理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二)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有利于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国有企业在我国企业中占有主导地位。在全国范围来看,大规模的国企股份制改革已经告一段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见成效,但是,我国国有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面临着诸如如何解决富余、退休、失业的企业职工的分流和安置等许多难于解决的问题和困难。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大量资金和精力,对面对着来自国外企业竞争压力的企业来说,是沉重的负担,影响企业的竞争力,束缚企业的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将减轻企业的这项负担,给予企业更大的活力,企业可以创造更大的效益,国企改革将实现更大的突破。
(三)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
社会成员和劳动者的年老退休、患病、工伤、失业、生育、富余人员的分流安置等问题,与他们的生存和利益密切相关,这直接关系到能否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改善他们的经济生活条件,维护和安定社会秩序和国家经济秩序,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
(四)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有利t-4果持社会收入公平、防止两极分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产物,它一方面尊重和保护市场主体的平等性、自主性,承认市场主体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获得较高的回报,实现更大的利益。另一方面,缺乏竞争力、丧失竞争力的社会成员,国家通过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给予他们各种帮助和资助,为他们的生存和生活提供物质保障。这对于调解社会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上述功能,充分说明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是确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制度体系。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稳定器的作用。
范文二: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充分享受社会保障是关乎“民生”的重要问题,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也是广大老百姓的迫切愿望。然而,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社会保障覆盖面窄,制度体系不完善。在我国,现行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实施的对象主要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国有企事,Jk单位的工作人员,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和城镇个体劳动者基本上都没有纳入社会保险体系中。目前,农村的社会保障工作仅在小范围内实行,没有在全国大范围内推广,农村养老基本上是传统的家庭方式,医疗状况更是堪忧,通常是小病舍不得治,拖成大病,最后大病又治不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
第二,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不足,缺乏法律保障。比如资金来源受地区财政能力影响,并且现阶段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不强。由于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确立,没有形成法律体系,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无法可依,致使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缺乏约束,资金使用风险大。有的将社会保障基金用于企业资金周转,或者进入证券市场,更有甚者,因为贪污腐败导致资金大量流失,给基金带来巨大的风险。
第三,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分散,政出多门。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社会保障水平地区差异大、城乡差异大、各自为政。的消费,对经济的发展,以及应对金融危机都是不利的。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大势所趋。
每一个社会成员一生中总要面对生、老、病、死、伤、失业等风险,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是不足以抵御这些风险的,因病致贫等情况多有发生。要抵御这些风险,还应当依靠社会的力量,就是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具有以下功能:
(一)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有利于克服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带来的弊端。
市场经济遵循优胜劣汰的法则,具有竞争性,在市场竞争中失败的经营者,可能会被淘汰,个人可能会失业、丧失生活来源、企业可能会破产,这些是市场经济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的必然结果,无法通过市场经济自身来调解。而这些往往会导致社会的不安定,最终会危害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所以,必须用政府的宏观调控来解决,在宏观调控的多种方式中,针对市场竞争给个体带来的风险,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是最合理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二)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有利于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国有企业在我国企业中占有主导地位。在全国范围来看,大规模的国企股份制改革已经告一段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见成效,但是,我国国有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面临着诸如如何解决富余、退休、失业的企业职工的分流和安置等许多难于解决的问题和困难。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大量资金和精力,对面对着来自国外企业竞争压力的企业来说,是沉重的负担,影响企业的竞争力,束缚企业的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将减轻企业的这项负担,给予企业更大的活力,企业可以创造-更大的效益,国企改革将实现更大的突破。
(三)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
社会成员和劳动者的年老退休、患病、工伤、失业、生育、富余人员的分流安置等问题,与他们的生存和利益密切相关,这直接关系到能否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改善他们的经济生活条件,维护和安定社会秩序和国家经济秩序,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
(四)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有利于保持社会收入公平、防止两极分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产物,它一方面尊重和保护市场主体的平等性、自主性,承认市场主体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获得较高的回报,实现更大的利益。另一方面,缺乏竞争力、丧失竞争力的社会成员,国家通过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给予他们各种帮助和资助,为他们的生存和生活提供物质保障。这对于调解社会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上述功能,充分说明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是确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制度体系。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稳定器的作用。
相关素材链接
《社会保险法(草案)》已经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社会保险法是一部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法律。制定社会保险法,对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明确参保人员的权利义务,保障公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于2008年12月27日下发通知,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草案)》征求意见。广泛征求意见进一步修改后,再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社会保险法(草案)》(节选)
第二章基本养老保险
第九条 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条 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助组成。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并记入个人账户。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并按照规定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第十二条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前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
险费由政府承担。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政府给予补助。
第十三条 个人账户的养老金不得提前支取;每年参考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和物价指数确定记账利率,免征利息税。个人死亡的,个人账户的养老金余额可以继承。
第十四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符合下列条件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直至死亡:
(一)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且缴费已经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
(二)已经达到国家规定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年龄的。
第十五条 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个人,在未达到国家规定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年龄时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领取病残津贴;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一次性丧葬补助金和遗属抚恤金。所需资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
第十六条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承受能力,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第十七条 个人跨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个人退休时,基本养老金按照退休时各缴费地的基本养老金标准和缴费年限,由各缴费地分段计算、退休地统一支付。
第十八条 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三章基本医疗保险
第十九条基本医疗保险包括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第二十条 职工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第二十一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家庭缴费和政府补助相结合。缴费和补助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六十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等所需家庭缴费部分,由政府给予补助。
第二十二条 职工及其所在用人单位已经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职工的医疗费用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支付。
第二十三条 职工退休时累计缴费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退休后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第二十四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待遇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一标准,合并实施。
第二十五条 符合国家规定的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以及急诊、抢救的医疗费用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支付。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以及医药费用结算管理办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下列医疗费用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一)应当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的;
(二)应当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的;
(三)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的;
(四)在境外逗留期间发生的。
第二十七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社会保险管理服务的需要,可以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签订服务协议。
医疗机构应当为参保人员提供合理、必要的医疗服务,保护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八条 个人跨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医疗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第三篇:事业单位考试申论——模拟试题
文章来自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chifeng.offcn.com
事业单位考试申论——模拟试题
作答要求
一、“给定资料4”中陈博士表示了对我国陷入“人口诅咒”陷阱的担忧。请结合“给定资料3-4”,试对这里的“人口诅咒”做一全面解释。
二、“给定资料6”中提到“德国制造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这个国家高水平的职业技术教育”。请结合“给定资料6”,谈谈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成功对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启发。
三、假设你是某企业的一名工会干部,在学习了“给定资料7”后,请你写一份倡议书,号召职工爱岗敬业、积极创新。
四、“给定资料2”中提到“他们不仅要安身立命,他们也要有尊严,甚至还要——抬头仰望星空。”这句话引发了你什么思考?请结合给定资料,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给定资料
1.2009年,一群来自深圳的普通工人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人物。周刊一出版,中国工人的灿烂笑容,瞬间给处于经济低迷的世界带来希望。他们坚毅的目光,质朴的外表,倔强的神态,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工人的性格,这种性格,为“中国制造”贴上光亮的标签。中国工人一直以勤劳、坚韧的姿态出现在历史各个时期。建国之初,“咱们工人有力量”这昂扬的旋律曾伴随共和国的成长,点亮了一个时代。无论是石油开采,还是钢铁制造,各个行业都闪耀着工人的光彩,“工人老大哥”成为令人艳羡的称呼。工人成了国家和工厂主人,这极大地激发了工作的工作热情和生产积极性。大庆的“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老英雄孟泰“为鞍钢谱写的一曲自力更生的凯歌”的创业精神,激励着工人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生产奇迹,为共和国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工人的内心骄傲是那么强烈,归属感油然而生。
随着时代的更替,社会条件发生转变,生产方式进行了变更。在一段历史时期,农民工成为中国独有的劳动用工方式,一定程度上消化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以低成本支持着工业化发展。改革开放早期,农民工是一批将外出务工作为副业的农村人口,出外出务工而带来的财富转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平衡城乡差距的作用。但这种情况随着农民工群体的代际更替发生了变化,“80后”“90后”的新一代农民工客观上已经无法回到农
村,他们成了新时代的“新工人”。2.“她们太没有责任心了,上班的时候还玩手机,聊天,哪像我们呀。”陈青头一扭,提高声调对着李婉芸说,李婉芸笑了笑,不做声。
文章来自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chifeng.offcn.com
这是条小小的商业街,有可供歇脚的长凳,时近黄昏,“70后”陈青和“90后”李婉芸在此聊着天。街外,由于植被稀少,工业园区被巨大而又沉闷的灰色笼罩,灰色的天,灰色的厂房,身着蓝色和浅灰色工装的女工们来来往往,货车和摩托车四处穿梭。这个工业区的高峰时期,曾工作和居住着8万人,但随着企业部分产能的向外转移,现在只有3万人左右了。人群的聚散,青春的过往,10年前就来到这里的湖南人陈青是目睹者,就连她自己,也是几进几出,换厂、结婚、生孩子,在生活中,她以家乡为据点,在工作中,她以这里为据点,两边穿梭,沉默又坚韧。
去年刚刚高中毕业的李婉芸是新一批的落脚者,她说她也认同陈青对她们年轻人的看法,但时代不同了,现在的选择多多啊,年轻人可没有那么好的耐性,绝大部分人的志向并不在那些单调枯燥的生产线上,不愿干了就走呗。像她这样的年轻人,如今已经成为她所在城区外来务工人员的主流。这个庞大而年轻的外来工群体的归依,正在给中国社会的发展提出越来越现实的挑战。
来自湖北荆州,现在在这个工业区一家外资企业打工的一名李姓男员工说:“我们四周是高高的围墙,还有铁丝网,戒备森严,好像监狱一样,连上厕所都限定时间,平均一天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已经在广州打工7年的小王,今年25岁,也在这家厂里上班,他的话语里藏着许多无奈:“你看我们的厂房,条件好着呢。可是,一进车间,所有人就失去了名字。工人密密麻麻地坐着,工作的时候根本没空说上一句话,得死命盯着手里的活,稍微一放松,零件从你眼前滑过,钱就从你眼前溜走了,因为我们都是计件工资。最近我总是想起卓别林的经典电影《摩登时代》,有时我会想,我们是不是和电影中的夏尔洛很像?没有多少人真正关心我们!”但是,这家厂的厂长助理王先生却说:“现在的年轻工人,已与他们的父辈不同,并不满足于做工挣钱。他们大多受过初中以上教育,对自由、个人尊重越来越重视,如果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马上就会跳槽。企业如果不能有一批长期忠诚的骨干,企业壮大和职工发展都很难谈得上。”
一项调查显示,当下国内仅有1%的人愿意做工人。有人评价道:“中国的工人获得了美国《时代》周刊的认同,却没有在中国获得普遍的认同。”在一些人的眼中,中国的工人,现在基本成了流水线操作者的代名词,是不需要多高技术的作业者。劳动力,不仅仅是生产要素,更是一个有着喜怒哀乐,有着梦想和追求,有着家庭生活的活生生的人。他们不仅要安身立命,他们也要有尊严,甚至还要——抬头仰望星空。诺贝尔奖获得者、印度著名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在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国家中,经济发展是必然的事情。文章来自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chifeng.offcn.com
相比较于经济的发展,更为重要的事情是让更多的人——尤其是普通人,能够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显然,这句话同样契合中国的实际,中国工人,需要时代的认同,需要社会的尊重,还需要有发自内心的骄傲。
3.盛昌是一家制鞋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是耐克在深圳的主要代工厂,规模最大时达10万人之多。如今它偏居一隅,隐藏在一段年久失修的小路最深处,周围只有几处零散的小作坊。“盛昌曾是横岗地区知名的企业,除了耐克,盛昌也为其他跨国公司代工。”该厂安全生产负贵人沈先生介绍,“现在只能接到一些小品牌的零散订单,这在以前根本不会接。现在用工成本很高,熟练工的工资涨得更快。对我们来说,加薪是找死,不加薪是等死。现在耐克将代工企业逐步外迁,我们现在真是有心无力了。”就连盛昌对面卖奶茶的大娘都深切地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她说“这两年生意太难做了,一杯奶茶只卖到1块钱,在深圳这样的高消费城市,已经无法再便宜了,可是现在就是这1块钱的奶茶都不好卖了。”这样一家效益曾经很好的代工企业,现在雇员仅剩三四千人,正可谓“盛极而衰”。
全国何止成千上万个盛昌?“中国制造”曾经疯狂席卷全球,阿富汗人骑的自行车,越南人骑的摩托车,巴基斯坦小店里摆放的文具用品,美国人看的电视机和穿的衣服,欧洲人用的家电和玩具,都贴着“中国制造”的标签,中国一度成为了“世界工厂”。然而,中国的“世界工厂”名号只是“代工厂”的另一种说法。这些企业靠的仅是低技术含量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链。随着劳动力优势的逐渐丧失,一度曾把为世界品牌代工视为骄傲的工厂,现在不得不面临疲于维持状态,甚至走上破产的命运。中国的工业化发展似乎陷入了某种困境,靠廉价劳动力优势支撑起来的国家经济发展,如同竭泽而渔。
第四篇:2014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卷
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
申论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准考证号。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给定资料
1. “雷锋是因为帮人太多累死的”、“黄继光是摔倒了才堵枪眼的”、“董存瑞为什么牺牲?因为被炸药包上的两面胶粘住了”……现在,网上“恶搞”不再只停留在一般的、娱乐性强的娱乐搞笑,从炒作雷锋的初恋女友到恶搞短片《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参赛记》、《铁道游击队之青歌赛总动员》,许多人们熟知的历史英雄人物,千千万万青年崇敬的偶像一再被调侃丑化。
恶搞是一种新式信息传播模式,是一种流行的网络语言风格。用恶搞去消化、解构严肃的新闻的确可以给观众以娱乐,但时下的网络恶搞对象已经由一般电视剧、电影以及流行歌曲发展到颠覆名著名篇、戏说“红色经典”和拿英雄人物“开涮”的地步。人们心目中的英雄雷锋在网上被贴上“姐弟恋”的标签,以“雷锋的初恋女友”出炉,“炒作大王”邓建国甚至要拍摄《雷锋的初恋》,硬是通过捕风捉影的材料给雷锋安上不伦不类的初恋情节。
此外,在恶搞短片《铁道游击队之青歌赛总动员》中,恶搞者更是将英勇抗日的铁道游击队员丑化为脏话满口、牢骚满腹的参赛歌手。而一个名叫“胡倒戈”的网民制作的flash《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参赛记》中,小英雄潘冬子摇身一变,成了一个整日做明星梦希望挣大钱的“富家子弟”,其父亲变成了“地产大鳄”潘石屹,其母亲却一心想参加“非常6+1”,因为她的梦中情人是主持人李咏。而且,潘冬子与恶霸地主胡汉三之间的阶级斗争还被恶搞成“参赛歌手”与“评委”之间的脑筋急转弯游戏,游击大队长刘洪被说成是“谁不知道你和坐台小姐熟啊”,整部“恶搞”片子夹杂着一些下流的对白。
对“红色经典”的“恶搞”立即引来一片嘘声:《雷锋初恋的女友》遭到雷锋生前战友的强烈反对,认为它“不符合事实,有损雷锋形象和国民感情”;八一电影制片厂就《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参赛记》提出严正抗议,声称如此篡改经典影片,戏谑调侃一个从苦难中成长起来的小英雄,不仅伤害影片《闪闪的红星》的创作人员,更伤害了对影片《闪闪的红星》有着深厚感情的观众,同时会误导当今的青少年……
“我对这个恶搞文化很担心,是不是现在什么都可以拿来开玩笑,即使是严肃的事物也可以拿来开涮?恶搞到底有没有底线?”某知名学府的文学院副院长表示担忧,认为一味戏仿、戏谑的风行可能会导致我们的文化走向浅薄和粗鄙,而青少年因长期浸淫其间,可能导致使命感、责任感的淡漠——什么都可以拿来嘲弄。
不少专家和教育者指出,“恶搞”正在洞穿文化底线,对社会尤其对青少年将形成是非混淆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网友“日出江花”评论,有些人不仅热衷于戏说家喻户晓的红色经典,更热衷于戏说千百年约定俗成、妇孺皆知的传统经典。长此以往,岂不要数典忘祖吗?一个健康的社会需要理想、需要榜样、需要诚信、需要信仰!现在是起来捍卫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时候了。
2. “70后”、“80后”的观众应该都不陌生,儿时的黑白电影《地道战》、《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等红色经典影片让人们百看不厌,人们也曾对《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红色经典小说爱不释手。然而,时至今日,红色经典似乎正在逐步淡出年轻一代的视线,网络上甚至曾出现过恶搞红色经典影片的视频——让人痛惜的同时,也引人思考,到底是红色经典正在逐步失去魅力,还是我们“背叛”了红色经典,抑或是我们更加挑剔?
对于老一辈人来说,红色,是记忆中抹不去的颜色。年过花甲的退休老教师张老师说,他们那个年代的人对于红色文学有着特殊的情结,《红日》、《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等红色经典作品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那时,一本好书大家相互传阅着看,能一睹为快算是莫大的享受,红色文学经典词句精练,读罢让人荡气回肠,催人向上。书中的英雄人物形象更是年轻人竞相模仿的对象,就像现在的“追星族”一样。谈到当下年轻人对待红色经典的态度,张老师直摇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爱看红色经典了,弃若敝屣,实在令人心痛!”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某事业单位的“80后”青年小赵儿时生活在农村,他回忆说,小时候一听说哪个村要播放电影,就和小伙伴搬着板凳兴冲冲地去占位置。小赵说,以前影片的数量不多,大多是《地道战》、《铁道游击队》一类的红色战争影片。现在随着文化产品的日益丰富和多元化发展,我们选择的余地更大,反而不喜欢看红色经典了。
对此,四川省邻水县农业发展银行工作人员雷国荣也有自己的观点,作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在孩提时代,精神食粮相对匮乏,红色经典文学、红色经典影片恰恰满足了需求。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精神文化内容的极大丰富,我们面临的选择也更加多样,红色经典太严肃,太一成不变了,自然激发不了读者的兴趣。
雷国荣说,并非我们“背叛”了红色经典,而是当今文化的多元化,使红色经典不能像以往那样占据我们生活中最主要的位置。
作家陈智敏说,在当代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经济实力得到极大提升,然而人们的思想观念却没有跟上脚步,信仰被打破,出现一系列错误的价值取向,这时候就需要红色文化来进行积极引导,荡清污浊之气。陈智敏认为,现代社会,我们仍然需要从红色经典中汲取养分。但不得不承认,一些红色经典的确难以调动年轻读者的兴趣,作品中那种“高大全”的形象无法得到读者的认可。
市教科所所长、本土作家邱秋也持同样的观点,他认为,作家在进行红色文学创作时,应该主动向读者靠齐,创新写作手法,将红色文化鲜活地融入今天的生活,故步自封是得不到读者认可的。邱秋打了个形象的比方,“文革”中的8个样板戏,如果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堪称精品,放在文艺的百花园中,每部作品都是美丽夺目的鲜花。但是,如果百花园中只有这8朵鲜花,那就太单调了!
热播的《亮剑》、《潜伏》、《风声》等电视连续剧深受观众欢迎,邱秋说,这就是创新手法的结果,“新瓶装旧酒”,同样能起到红色文化教育的作用,效果反而比“一板一眼”更好。由此,红色经典就能在新的时期下,插上飞翔的翅膀。
3.近年来,“红色旅游”、“红色文化”、“红色短信”、“红色思想”、“红色元素”等词语在网络上不绝于耳。2011年伊始,C市卫视宣布着力打造省级卫视“红色频道”,晚间黄金时段将不再播出电视剧,取而代之的是自办的红色文化节目,此举开创卫视先河。
据了解,此次新年C市卫视节目调整中最大的变化,则是晚间黄金时段(19:30-23:00)不再播出电视剧,而将重点推出一系列新办的“唱读讲传”类专题节目,新推《信
念》、《品读》、《经典电影赏析》、《天天红歌会》、《百家故事台》等节目,宣扬主流文化价值观。此“红色旋风”近日引发网民高度关注。
有网友说,“我们的心灵需要多方面的营养,人民需要这样的关注。我国好多电视节目都脱离不了低俗,严重影响年轻一代。希望C市台开个好头”。但也有持反对意见的网友认为,这是在剥夺受众选择权,是意志强加。有网友发表文章表示,“C市卫视天天播„红色经典‟,天天唱„红歌会‟,极容易打造出逆反心理,让那些主动追求„红色文化‟的„粉丝‟感到被„绑架‟,本来自由的选择变成了强制的选择。”另有网友称,“还是不要放弃晚间电视连续剧,在静静的深夜,如果有一台健康向上关注心灵的电视连续剧节目还是很好的。”网上甚至有跟帖留言称“幸亏没生在C市”。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认为,三年之内C市卫视经历多次改版,这次通过怀旧的革命题材来维持特色是一种新的尝试。但绝非所谓政治上的“红色宣传”,这种做法影响不了太多年轻人,影响更多的是中老年人。现在年轻人很少坐在电视机前几个小时看红色节目。
著名评论员刘海明提出,现在C市卫视单方面宣布建立“红色频道”,按照C市广电集团的说法,所谓“红色频道”就是取消晚间黄金时间播出电视剧,再加上几个自办节目。假如红色频道不过如此,这个标新立异的频道更多是在哗众取宠。
C市打造“红色卫视”,在公众看来,更多的一种理解是基于其近年来“唱读讲传”红色宣传氛围的延续。目前社会上存在一种忧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精神产品的极大丰富,部分民众及一小部分领导干部的精神却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中逐渐麻痹,甚至到了“思想无价值、心中无主义”的可怕地步。
C市市委书记曾经说,“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文化既是各民族赖以自强自立的精神支柱,又是其物质发展的思想结晶。”“先进文化是社会前进的主心骨、精气神、发动机”,要让具有革命传统的“红色思想文化”在每个人心中牢固地构建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唱读讲传”已成为C市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品牌”。据了解,2008年6月以来,C市深入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的“唱读讲传”活动。两年多来,全市累计开展红歌传唱活动12.8万场、参与市民超过7770万人次;开展经典诵读展演活动2.8万多场、参与市民1275万人次;举行故事会7.01万场。调查显示,在“唱读讲传”活动中,C市干部群众的参与面达到93.4%,满意度达到94.7%。C市市长H说,“唱读讲传”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先进文化的影响力,提振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4. 2011年1月14日晚,福建大剧院内掌声如潮,由团省委、福建青基会、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安利福建分公司共同举办、国家京剧院编排的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在这里上演。“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熟悉的唱段,感人的故事,精美的制作,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让福州观众感受到京剧国粹的魅力。
国家京剧院带来的《智取威虎山》“红色”大戏,虽说诞生在特殊的历史年代,但这部现代京剧早已是国人记忆中的永恒经典,直至今天仍常演不衰。
这部样板戏普及率极高,有很多人都是听着它长大的,其音乐部分尤为成功,中年以上观众几乎都能哼上几句。因此,这部剧每到一地演出,都能成功唤起中年以上观众的集体记忆。“与老版相比,现在的《智取威虎山》淡化了特殊年代标语口号式的表演,显得更自然,更具时代感。”到场观看的老戏剧迷告诉记者:“《智取威虎山》的音乐部分非常悦耳动听,交响与民乐相结合,也非常出彩。同时,这部剧的舞台呈现不同于传统京剧,声光电的运用很多,舞台调度也打破了传统京剧的绝对对称。”
《智取威虎山》堪称经典,自1958年创排以来,先后演出数千场,其中“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今日痛饮庆功酒”等唱段至今仍广为传唱。当晚,随着熟悉的旋律和
剧情的展开,台上演员在唱,台下观众摇头晃脑在哼者不在少数,唱到妙处,自然又是喝彩叫好鼓掌声不绝。演出结束,观众以长时间的掌声表达着心中的激动。“那时,但凡有样板戏上演,都是场场爆满,我们都会从四面赶来。”伴随着样板戏长大的王阿姨当晚很激动,她感慨能在福州欣赏到国家京剧院的高水准演出,而且又是她深爱的样板戏,十分难得。“以前就听爷爷奶奶说过,觉得是老套的东西,没想到演起来还是很有故事情节”。对于“90后”的观众而言,新编的样板戏具有时代感,并不刻板,演员们的精彩表演让他们大过戏瘾。
音乐会把募得的10万元善款捐赠给了福建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用于帮助福州地区打工子弟学校购置书籍、体育器材,改善打工子弟的学习条件,丰富打工子弟的课外生活。据统计,安利新春音乐会自2005年在福建省举办以来,共计捐赠超过100万元,用于帮助孤残儿童、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
5. 青青芦苇荡,抗日旧战场——江苏常熟市沙家浜过去的一切现在成为了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吸引了众多游客。近年来,沙家浜利用革命传统教育、芦苇荡自然生态、江南水乡田园风光及地方民俗风情等资源优势,建成了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特色,集教育、休闲、运动于一体的风景旅游区。
到沙家浜旅游,首先是想为刚刚过去的那个“红色梦幻”时代找到一个实实在在的物质支点。
戏台上阿庆嫂仍在唱《沙家浜》。一个35岁以上的人耳熟能详的传奇故事《沙家浜》,就诞生在江苏常熟烟波浩渺的阳澄湖上。阿庆嫂、郭建光、沙奶奶、胡司令……怀旧的人们可以追寻到他们的足迹。在高大茂密的芦苇荡中,无论从陆路还是水路,你均能领略到昔日新四军战士与日寇周旋于此时写下的壮丽诗篇。位于辽阔、幽深、曲折、迂回的芦苇迷宫中的第一代“春来茶馆”,仿照京剧《沙家浜》春来茶馆的原貌保存着八仙桌、七星灶、铜壶等物件,在此品茗休憩,你可尽情遐思当年阿庆嫂智斗敌伪的风采。芦花飞雪,河港纵横,你会由衷地感叹:这里就是芦荡火种的发祥地。
芦苇荡风景区是沙家浜景区的精华所在,景区规划由革命传统教育区、红石民俗文化村和水生植物观赏区、芦苇荡水上活动区、水产观赏区、农业观光区、运动休闲区、美食购物区八个游览区构成。
革命传统教育区,是以革命史迹介绍和《沙家浜》创作过程为主线的人文景观区,突出芦苇荡风景区以革命传统教育为内涵的性质,主要有瞻仰广场、浮雕墙、沙家浜亭、东进桥、鱼水亭和碑廊、象征十八个伤病员的十八块形态各异的自然石等景点,以雕塑为主要表现手段,其中位于瞻仰广场中央的主雕高达8米,重60吨,由创作毛主席纪念堂毛主席座像的著名雕塑家、原四川美院院长叶毓山创作。
沙家浜在旅游发展中,红色旅游显示出强大的集聚效应。沙家浜风景区占地5000亩,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名列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和全国123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目前红色旅游产业首先集聚形成革命传统教育区、红石民俗文化村、国防教育园、芦苇迷宫、水上休闲活动区、横泾老街影视基地、美食购物区等功能区域和竹林幽径、阡陌苇香、柳堤闻浪、隐湖问渔、双莲水暖等一批景点。
江苏省常熟市常务副市长徐永达说,2010年常熟市旅游总收入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突破200亿元,达到203亿元,接待游客超过1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0%,占GDP比重达11%。目前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产业的人员近15万人。经过多年发展,实现了旅游产品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旅游产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旅游业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
6. 据不完全统计,从1999年到2010年,以电视剧为主体的“红色经典”改编大约有40~60部,数百剧集。作为一种电视现象,重拍几十年前产生很大影响的革命故事已经成为当下的潮流。于是,我们在电视屏幕上看到《林海雪原》,又看到了《烈火金刚》、《小兵张嘎》。这里面确有一些成功之作,但也有一些改编并不成功,甚至有被评论家称为“破坏性改编”。如改编后的《红色娘子军》被定义为一部“女人与战争”的青春偶像剧;《林海雪原》中杨子荣的剿匪行为被赋予了“为爱情而战斗”的现代色彩;《沙家浜》里的阿庆嫂俨然成为一个风流成性的老板娘;甚至,连《苦菜花》中的“革命母亲”冯大娘也摆脱不了一段“婚外情”的命运。
对此现象,有的人说这是原创力匮乏的表现,而作家柳建伟认为,如今我们的文化多元发展,正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有珠峰才能形成群峰并立的局面。
所谓“核心价值观”,是指一个社会主流的价值选择,是一种坚持不懈、努力使全体成员都必须信奉的信条。核心价值观要解决的是社会在发展中如何处理各种矛盾的系列准则,是社会成员对所有问题的看法态度的集中表现,也是整个社会生存的普遍原则与主张。
核心价值观重要的是体现时代感、突出大众化、富有独创性。时代感,就是把握时代主题、反映时代精神、引领时代潮流。价值观是时代的产物,只有反映时代的要求,才能引领社会进步。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红色摇篮》导演金韬在影片拍摄完毕后在乌有之乡网友见面会上曾有这样一段讲话:
“拍摄这部电视剧的原则是:以史为鉴,传承精神,尊重人民,追求崇高。我们就是要把我们知道的相对真实的历史告诉大家,让大家懂得用历史对照今天的现实,这是以史为鉴;五千年文化,什么好用,什么不好用,人民会有很多的迷失和迷茫。现在国学班很多,都在讲文化,都在讲文明,可是我们发现在十五亿的大国,说价值的多了,说价值观的少了;什么是文化?假如文化不能表达价值观,或者表现得低俗和粗糙,那样就不是我们要弘扬的价值观。虽然今天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但如果在文化和价值观上缺失,不能对世界产生影响,那很可悲,于是我们要回过头来寻找,在我们民族发展的过程中,有哪些令我们自豪的民族精神,这是传承精神;毛主席说:为人民服务,不管到后来这个宗旨在历史的进程中缺失了多少,但是在那个年代我认为大家还是为人民服务的,而不是„为人民‟后边什么其他的附加的东西服务,正是有了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真正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有了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这是尊重人民;我让王霙(《红色摇篮》毛主席扮演者)把毛主席的崇高演出来,同时我们也要追求崇高,我不是特别崇高的人,在座各位也不敢说自己多么崇高,但是我们要追求崇高。”
作答要求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当前,一些红色经典在传承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请根据“给定资料”,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概括和归纳。(10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2.“给定资料2”中提到“到底是红色经典正在逐步失去魅力,还是我们„背叛‟了红色经典,抑或是我们更加挑剔”。请依据“给定资料2”,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二、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为了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现准备扩大宣传,增加游客量。请你以当地旅游部门工作人员身份,为沙家浜景区草拟一篇宣传语。(20分)
要求:
(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不考虑格式;
(2)体现当地旅游特色,语言生动、有吸引力;
(3)不超过300字。
三、C市准备对“红色卫视”计划进行调整,请你根据目前“红色卫视”存在的问题草拟一份调整建议,供上级有关部门参考。(20分)
要求:
(1)对问题的分析准确、全面,不超过100字;
(2)所提建议具体、有针对性、切实可行,不超过300字;
(3)条理清楚,表达简明。
四、请你结合对“给定资料6”中金韬导演一席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第五篇: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卷
中公教育•公考领域 第一品牌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卷:公务员队伍道德建设
注 意 事 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给定资料
1.一些论坛和微博上爆出“宜都将现25岁美女镇长”。一名1986年出生的女孩牟阳,拟任乡镇党委副书记,提名为镇长人选。短短3小时内,该消息引发近千微博网友热议。如同湖北29岁的周森锋全票获任市长、25岁的王圣淇当上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一样,这位同为80后的女镇长的任职引来阵阵疑云,也属情理中的事。其原因并非确凿地指向某些影影绰绰、看似有、实则尚未得到求证的疑点,比如“美女”、“年仅25岁”等,而仅仅是公众心中疑虑的一种折射。
在当今社会,“富二代”、“官二代”及有一定关系、背景的人淤塞着平民阶层上升的渠道,“拼爹”才有出路、真才实学无用,似乎在时下正趋向于共识。在此语境下,任何看似突兀的破格提拔官员之举,总是难免惹来特别的关注。在这些关注中,尤其是那些呈现于网络上的“闲言碎语”,质疑、愤激的成分多过于改革开放事业后继有人的喜悦,但客观上
第 1 页,共 8页
中公教育•公考领域 第一品牌
也起着监督违规、确保公平的正向作用。所以,这种社会情绪的抒发,既不可漠然视之,也无需惊慌失措、过度解读。
受过去“人选人”方式的影响,制度选人、公正透明等原则迄今并未完全、充分地实现。《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中,对干部任用程序走选举、还是走行政任命路径尚未廓清;对干部的日常考察、考核的机制仍未规范化操作,以至于常常是即兴提拔、仓促上阵。如此则给以权谋私、暗箱操作留下了巨大的运作空间,干群对立和社会的不信任情绪在日益加剧。
从官方公布的牟阳个人资料来看,与微博爆料内容基本一致:该女孩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曾先后在镇上和市统计局任职,由一般干部到局办公室副主任、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再到镇长,也属于步步升迁,而算不上“坐直升飞机”,只是提拔的步子快了些,但谁又能否认是因为其工作出色的缘故呢?
2.历史上的某个时期,为官者信仰缺失、道德败坏,却振振有词地说“社会变了”,不变就“跟不上潮流了”;作风霸道、颐指气使,却颠倒黑白地说“如今老百姓难管了、不听话了”,全然不把群众利益放在眼里;私欲膨胀、巧取豪夺,却振振有词地说“市场经济就是要开放搞活”。有的地方只注意考试成绩和选拔程序,不注意对人选素质的全面衡量,尤其是德行的深入考察,结果选出的干部群众不认可,甚至产生“做人好不如做题好”的非议。
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上,往往由上级来评价,这显然是不够的,对政府工作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公众。同时,干部升迁更多是由上级官员的意志和主观好恶决定,而不由下面的群众来决定,“公众满意度”对一个干部升迁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种做法导致现实中一些干部只“唯上”而不“唯下”。他们只对上级领导和官员负责,而不对辖区里的老百姓负责。显然,这种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违背了“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服务理念,是造成一些干部作风漂浮的根源所在。
GDP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成果的主要综合指标,尽管GDP用来衡量经济发展有其局限性,但在现时条件下,仍是判断经济形势、出台宏观政策的重要依据。
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已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代,但长期以来形成的“追求量的增长”重过“追求质的提高”的观念,仍然大有市场。在不少地方,尽管领导干部在公开场合不再像以前一样强调GDP的重要性,可是在不少人心目中,“GDP排名”仍然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再具体到干部考核,选用GDP这样显性、量化的指标,肯定比“调结构”、“保民生”等指标更简单,也更有“可操作性”。这直接导致一些地方的干部考核陷入GDP至上
第 2 页,共 8页
中公教育•公考领域 第一品牌 的悖论,只追求GDP数值的增长,而对民生福祉、社会保障、环境保护、收入分配等有所忽略。这种做法导致现实中一些干部追求轰动效应,热衷于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搞大拆大建、快上抢上,虚报工作业绩,违背了科学发展的理念,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公务员制度的国家。在人才选拔中,注重选拔对象的教育程度、文学素养、掌握知识的多少,以及综合、推理和判断能力。就初任考试而言,英国的专业技术职务自然要以专业知识为主,而“通才”观念主要体现在行政类官员的初任考试以及晋升到高级文官的人才类型中。
“通才”标准强调个人学历,故公务员录取者多为剑桥、牛津等名牌综合性大学的优秀毕业生。这种选拔人才的标准,使“专才”在文官队伍中地位低下且日益减少,无法进入高级行政人员的行列,参与行政决策和政策制定。但现代社会的政策与决策主要依赖于专业知识,英国人在实践中也逐渐发现以“通才论”考选公务员有很大弊端,于是在上世纪60年代就着手改革,力求“通专结合”。“通专结合”要求公务员知识面宽广,一专多能或者多专多能,既要重视公务员的知识和学历,也不轻视公务员的专业性和技能。
新加坡对公务员的考评很严格,建立了一套科学、完整的考评体系。程序上,按照自我报告、上级考评和更高一级复签的办法,每年考评一次。考评报告分为两种,一种是工作报告,主要考评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包括个人品质、态度、责任等。这是公开性的,考评结果要反馈给被考评人本人;另一种就是潜能报告,主要考评公务员开阔的视野、分析能力、想象力和现实感,也就是李光耀所说的“直升机”素质。这是秘密性的,主要作为公务员升迁级别的依据。
新加坡不搞上下级双向考评,也不搞同级左右互评,目的是鼓励各级领导大胆管事,对下属严格要求,不怕得罪人,树立领导层的权威,提高公务员的执行力,同时也是为了避免同事之间因互评带来的人为矛盾。
在美国,对公务员的评估主要是根据公务员本人胜任工作的能力和工作业绩,而不是年资高低、亲疏关系、党派关系等其他因素。工作业绩就是按照工作要求,对公务员的劳动成果所作的评定。美国文官制度改革法规定,“工作成绩良好者继续任职,工作成绩不好者必须改进,工作达不到标准者予以解职”。人事部门每年都要定期对公务员进行全面评定,政府机关首长必须根据评定结果决定对公务员的奖惩任用。公务员评估考核的结果作为公务员任用、晋升的唯一依据。
第 3 页,共 8页
中公教育•公考领域 第一品牌
4.我国古代的官吏考核,开始于秦汉,完善于唐代,历代王朝都积累了丰富的考核经验。伴随着郡县制的产生,中华民族开启了官吏考核的历史,而且考核制度越完善,考核方法越科学,统治者的地位就越巩固。
秦汉时期,统治者对官吏实行考课制度。考课就是对官员政绩的考察,即今天的考绩。考课是用于将职位责任同官员的能力行为联系起来,以考绩的标准来约束和激励官员,以考课结果的优劣来决定对官员的赏罚黜陟,以便劝善戒恶,使考绩得以发挥作用。秦代的考课是通过上计制度进行的。上计制,即郡臣于年初将一年的赋税收入预算写在木券上,呈送国君,国君把木券一分为二,国君执右券,臣下执左券。合乎标准的留任,不合乎标准的则罢免。上级官吏对下级官吏的考课也采取同样的办法。考课后分列等级,宣明优劣,决定升迁黜罚。
唐代初期的统治者十分重视官员的政绩,考核有了较大发展。唐代初期制定了考课法。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唐太宗令:房玄龄、王硅掌内外官考;凡百司之长,岁校其属功过,差以九等。当时尚书省吏部是负责考课的机关。考绩的目的是为了黜恶陟善。考课的等第不仅直接关系到官阶的升降,还与俸禄的加与夺、官位的外迁、解职相关。唐制规定:凡考中上以上,每进一等,加禄一季;中中,守本禄;中下以下,每退一等,夺禄一季;中品以下,四考皆中中者,进一阶;一中上考,复进一阶;一上下考,进二阶。计当进而参有下考者,以一中上覆一中下,以一上下覆二中下。上中以上,虽有下考,以上第。有下下考者,解任。唐代官吏每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小考只定等第,记入考状备案。大考是综合几年来小考的等第来决定对官吏的赏罚黜陟。考课在唐代作为管理官吏的一种重要的制度,考课定等第和复考都有严格的程序,考绩与奖罚黜陟直接相关。
宋代对官吏的考绩亦称磨勘。宋真宗时,文武官员三年为一任期,一年考一次,三考为一任。宋仁宗时文官三年一迁,武官五年一迁。虽有视考绩情况决定升迁的规定,但实际上是凭年资叙升迁,不问其功而问其久。结果官以资则庸人并进。由于宋代不重视考绩,基本按年资论升迁,所以宋代官员多因循守旧,不求有功唯求任期内不发生过错,到期得到升迁就满足了。
明代考绩分文武两个系统进行,文官考绩由吏部考功司负责,武官考绩归兵部武选司负责。文官考绩方式主要是考满,武官考绩亦称军政。考满,即按任职年限考核,以检查是否称职,并给予相应的处置,侧重于褒奖、提升。考满等级开列之后,按等处置。处置的基本原则是:称职者升,平常得复职,不称职者降。清代对各级官吏的考核分为考满和考察两种。考满每年进行一次,称为一考,三考为满。吏的汇考,每三年一次。对京官的考察称为京察,对地方官吏的考察称为大计。清代考察具体工作由吏部清吏司主持,清朝政府总结了明朝后
第 4 页,共 8页
中公教育•公考领域 第一品牌
期考核制度松散、官吏贪墨成风的教训,进一步发展了封建官吏的考察标准。顺治四年(1647年)颁布四格八法制度。所谓四格,即守、才、政、年。守分廉、平、贪三类;才分长、平、短三类;政分勤、平、怠三类;年分青、中、老三类。根据上述四格,综合考核成绩分为三等:称职、勤职、供职。所谓八法,即:一贪与酷者,革职提问;二软与不懂者,革职免官;三年老有病者,退休离职;四才力不及与治事浮躁者,酌情降调。考核时,除由都察院协同工作外,还有六科给事中负责监督,徇私者按保举连坐法予以处分。所以,清代初期官员比较廉洁,国力也较后强盛得多。
近代中国,虽然存在战乱和军阀割据,但考核未断。民国时期,县、区政人员均由省政府或部门负责考核。民国20年后逐步形成考核制度,主要形式有检定考试、高等考试、普通考试、特种考试、县长考试等。
新中国成立后,组织对干部的考核,一般通过一年一度的鉴定形式进行,先自我鉴定,经小组评议,后由单位或组织作鉴定,存入个人档案,作为干部使用的依据。50~60年代,干部考核的内容,主要是政治态度、阶级立场、社会关系及工作表现、思想作风、群众观点、学习、团结等,尤为重视政治标准。每次政治运动,如三反、五反、肃反、审干、整党、整风、社会主义教育等,都必须作个人鉴定或小结,并经群众评议和单位鉴定。工作调动、抽调搞临时工作或脱产学习较长时间,结束时也要搞鉴定和考核。提拔重用的由组织专门考核。
5.让干得好的优秀干部在竞争性选拔中考得好、上得来,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注重考察干部实绩,防止简单以分取人。
考察重实绩、任用不唯分,体现了实践第一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干部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实绩是干部德才素质、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风的集中反映,是评判干部的基本依据。坚持实践标准,把握实绩依据,才能选出实干之人,彰显实干导向,营造实干之风;防止以考取人、唯分是用,才能不让真心干事的人吃亏,不让投机取巧的人得利。考察重实绩、任用不唯分,应当作为竞争性选拔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基本原则。
考察重实绩,就是要把干部的实绩考深考准,以实绩论高低、辨优劣。要突出实绩考察的重要性,加大实绩评价权重,使之不仅成为“优先”条件,而且起到“加分”作用。要注重实绩考察的准确性,综合运用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实地考察、延伸考察等多种形式,全面掌握干部实绩,深入分析干部在推动科学发展中起到的实际作用。要增强实绩考察的公开性,推行民意调查、实绩公示等方法,通过个人“亮绩”、群众“评绩”、组织“核绩”,检验干部实绩的“含金量”。
第 5 页,共 8页
中公教育•公考领域 第一品牌
任用不唯分,就是要对考试成绩与工作实绩综合分析,不以一张考卷、一场演讲“论英雄”。要坚持原则、认真把关,不能怕担责、图省事、走形式,谁分高就取谁、考上谁就是谁。要把分数票数与实际能力、综合素质与岗位要求、任职经历与发展潜力等结合起来,全面衡量人选的“考绩”与“德绩”、口才与口碑、临场发挥与一贯表现,真正做到好中选优、人岗相适,有效避免“干得好不如考得好、实绩好不如成绩好”的现象发生。
6.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
温家宝总理也曾指出,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第一目标的工作宗旨和追求,既是为官之道,更是为官之德。
要做官,先做人;要立业,先立德。为官者“头顶三尺”是法律,脚下支撑是官德。为官如果没有良好的官德,就不可能廉洁自律;没有一流的人品作底子,从政就会栽跟头。这不仅是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的道理,也是党中央一再要求选拔任用领导干部要正确把握德与才的辩证关系,认真落实“以德为先”的具体体现。既注重“考能”更重视“考德”,真正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看清人、识准人,才能选好人、用对人。深入甄别、准确鉴定干部德才表现,是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前提。干部提拔前,必须多方面了解、多渠道考察、多侧面审视,全面准确掌握干部情况。
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曾指出,现在干部出问题,多数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人民群众对干部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德”上。李源潮部长同时还指出,领导干部要有敬畏历史、敬畏百姓、敬畏人生的敬畏之心。约束官员之“德”,就是让他们有所敬畏,而不是为所欲为。约束官员之“德”,不全在所谓政绩指标,而在于“公开监督”,在于“群众满意度”。
官德是检验领导干部党性的“标尺”,政治素质的“试金石”,党风纯正的“风向标”。官德彰,则风清气顺;官德失,则滋生腐败;官德正,则民心安定。可以说,领导干部的道德水准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党和国家大业的兴衰成败。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官德的制度化已经进行了一系列大胆尝试,规范官德的法规相继出台。不管是《公务员法》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还是地方性法规,既是行为规范,又是道德约束,无疑是从政道德制度化建设中一个重要举措
第 6 页,共 8页
中公教育•公考领域 第一品牌
总之,“官德”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干部言行是否一致,权力是否滥用,道德修养如何,是否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各级不妨在选拔任用干部中,凡“发现德行不好的干部一律中止了提任程序,对反映较多但又一时查无实据的拟提任干部做出暂缓使用”,把选任干部的“考核表”交由民意来填写,让与官员有关的各类“门事件”、各种“雷言雷语”等“花边”新闻销声匿迹,这样,官员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就不会乱来,官德缺失现象才会一天天好转起来,我们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但我们也应当看到仅仅将“考德”作为选拔任用干部一种“硬件”,也是有其局限的。因此,只有把制度规范的他律与操守信念的自律有机结合,以信仰作为制度执行的基础,以监督作为制度落实的保证,硬、软件更加科学完备,中央和地方法规才有更可靠的保障。
作答要求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请依据“给定资料1”,谈谈你对“在当今社会,‘富二代’、‘官二代’及有一定关系、背景的人淤塞着平民阶层上升的渠道,‘拼爹’才有出路、真才实学无用,似乎在时下正趋向于共识。”这句话的理解。(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2.“给定资料2”中提到了近年来公职人员在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有损公务员形象的现象,请概括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10分)
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二、“给定资料3”介绍了国外有关公职人员考核晋升的措施和方法。请对这些材料进行归纳,并说明关于我国目前的公务员考核可以从中受到哪些启示。(20分)
要求:内容具体,表述清晰。不超过300字。
三、假设你是某省政府的工作人员,请结合“给定资料”,草拟一份公务员队伍道德建设情况说明的内容要点。内容分为三部分,“目前的现状及原因”、“历史上官员考核的大致情况”、“道德考核的重要意义”。(20分)
要求:
第 7 页,共 8页
中公教育•公考领域 第一品牌
1.内容全面,有针对性;
2.条理清楚,表达简明。不超过400字。
四、参考“给定资料”,以“选拔干部要以德为先”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3.语言流畅。800-1000字。
第 8 页,共 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