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技术细则5则范文

时间:2019-05-14 22:06: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技术细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技术细则》。

第一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技术细则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技术细则

目录[隐藏]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技术细则

1.目的范围

2.组织管理

3.工作程序

4.内容方法

5.技术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关于印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技术细则(试行)》的通知

全爱卫办发〔2008〕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市卫生厅局、爱卫会办公室:

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工作,是确保工程建成后水质达标和长期发挥卫生防病效果的重要基础;其评价结果是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之一。

为科学、规范地指导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工作,根据卫生部、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和水质卫生监测工作的通知》(卫疾控发〔2008〕3号),我们组织制定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技术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地可结合实际,研究制订本地贯彻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和《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以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

附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技术细则(试行).doc

二○○八年五月六日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技术细则

(试行)

为科学、规范地指导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工作,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和身体健康,依据卫生部、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和水质卫生监测工作的通知》(卫疾控发〔2008〕3号)制定本细则。

1.目的范围

通过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卫生学评价,确保工程建成后水质达标,长期发挥工程卫生防病效果,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对设计供水能力≥3000m/d的新(改、扩)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开展卫生学评价;其他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及分散式供水工程,主要做好工程建设前水源及建成后验收性水质检测工作,保证防病改水工程能落实到病区。

2.组织管理

2.1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爱卫办)是农村饮水工程卫生学评价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省(区、市)评价工作的组织管理,包括获取年度投资计划、制订评价年度计划、组建专家工作组、审核评价报告、报送有关部门、管理评价资料。

2.2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爱卫办)负责本省(区、市)卫生学评价专家的资格审查,并将通过资格审查的专家名单报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全国爱卫办)备案。未通过资格审查的专家不得参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工作。

2.3评价专家工作组主要由公共卫生、卫生管理和给排水专业的专家组成。每个评价专家工作组成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不少于3人;担任专家组长的应有正高级技术职称。

3.工作程序

3.1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爱卫办)按照饮水安全工程年度建设计划,制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工作计划,抄送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发展改革部门。

3.2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爱卫办)根据工作计划适时组建单个工程评价专家工作组。专家工作组负责制定本工程卫生学评价方案,开展评价工作并出具评价报告。

3.3卫生学评价报告经组织实施的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提交给当地人民政府,并抄送同级发展改革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

3.4专家工作组进行卫生学评价过程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

4.内容方法

4.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前卫生学评价

主要是以参与专题论证会等形式,开展水源卫生学评价、工程设计评价、工程技术审查等,以书面形式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存档。

4.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后卫生学评价

4.2.1新(改、扩)建工程卫生学评价应在工程试运行后期、竣工验收之前开展。

4.2.2核查工程供水覆盖范围和病区类型;评价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中卫生安全要求的落实情况。

4.2.3检测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水质。设计供水能力≥3000m/d的新(改、扩)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卫生检测由通过计量认证的地市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执行。专家组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进行评价。

4.2.4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收集有关卫生学资料。

4.2.5评估水厂化验室的水质分析检测能力。

4.2.6查验水厂涉水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制水工作人员健康证等。

4.2.7评估水厂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4.2.8出具卫生学评价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评价依据、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达标情况、存在问题、整改建议等。卫生学评价除对照有关标准进行单一因素评价外,还应结合现场调查、卫生监测、化验室检测、试验和健康检查等资料进行分析,作出综合评价。

5.技术要求

5.1水源选择和卫生防护

5.1.1水源选择

(1)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水源选择,应从供水水量、供水水质、卫生防护、供水连续性、供水范围等方面加以综合权衡和评价。

(2)采用地表水为生活饮用水水源时,水质应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要求。采用地下水为生活饮用水水源时,水质应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要求,其取水量应低于容许开采水量。采用海水淡化时,原水水质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水源水应有卫生部门出具的水质检验报告。

(4)当原水水质不符合上述要求,又无其他合适的水源时,应采取适当的预处理措施。

(5)水源供水量保证率应不低于95%。

(6)当水源水量不能同时满足多种用水需求时,应按照优先保证生活饮用水供给的原则,统一规划、调度水资源。

5.1.2水源卫生防护

(1)水源卫生防护管理

①生活饮用水水源卫生防护应符合《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②地方人民政府对水源地应确定保护范围,落实防护措施,设置保护标志。

③跨行政区域的水源及其集雨面积范围内,应根据有关法规明确并落实各自的责任和义务。

④各级供水单位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同步开展饮水工程建设、环境卫生改善和公民健康素养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保护水源和节约用水意识。

(2)地下水水源卫生防护

①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卫生防护范围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取水构筑物的型式和附近地区的环境卫生状况确定。在卫生防护带和生产厂区设置有明显标志的保护区和范围。在净水厂外围30m内,不得设置生活住宅区、畜禽养殖场、渗水厕所、污水渗透沟渠,不得设立垃圾、粪便、废渣等堆放场,并严格控制污水收集管道的铺设位置。

②在井的影响半径范围内,严格控制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严禁使用持久性、剧毒性农药。粉砂含水层井的周围25-30m,砾石含水层井的周围400-500m范围应设为卫生防护区。

(3)地表水水源卫生防护

①以河流为供水水源时,在划定的水源保护流域内不得进行养殖活动,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沿岸防护范围内不得从事任何有可能污染水域水质的活动,严禁捕捞、停靠船只、游泳等;以水库、湖泊为供水水源时,应根据不同情况的需要,将取水点周围部分或整个水域及其沿岸划为水源保护区。

②凡新建的有一定容量的水源地,如水库、堰坝等,首次作为水源使用前必须进行清理和消毒处理。

③对处于枯水期的内河、水库等水源“死水位”时底层淤泥引起的水质变化,应采取有效措施。

④对利用水电站尾水作为饮用水源时,应对电厂发电、检修过程提出卫生学防护要求。

⑤对明渠输水沿线可能引发的各种卫生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防范。

⑥对水源保护区内和附近的污染源要逐步建立信息数据库,并制订水源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水源地的护岸绿化和植被应选择适宜的乔木和灌木,以保护和改善水质。

5.2取水构筑物

水厂取水构筑物应符合相关技术要求,并注意下述原则。

5.2.1地下水取水构筑物

(1)大口井井口应高出地面50cm,并保证地面排水畅通;50m半径范围内无明显的污染源。

(2)核查管井设备材料的卫生许可批件;核查管井竣工时的水位、消毒和水质检测结果记录。

(3)应定期观察管井水位并记录,如井底淤积过多、影响水量或水质时,应及时清理。

(4)室外管井井口应高出地面20cm,周围应设半径不小于1.5m的不透水散水坡。

(5)对水质不良的非开采含水层应封闭,封闭材料可用粘土或水泥砂浆。

5.2.2地表水取水构筑物

(1)河流取水一般应选择在水流顺畅、靠近主流的河段,避开回流区和死水位;在有潮汐影响的河流取水时,应考虑咸潮对取水水质的影响。

(2)在水库取水时,要考虑水库中泥沙淤积及水生生物生长对取水口周围的影响,一般应在远离支流入口、靠近大坝的水面以下分层取水。

(3)在湖泊取水时,取水口应远离支流且在湖泊出口处。

(4)取水头部应满足卫生防护要求。

5.3厂址选择和布局

5.3.1厂址应选择环境保护条件较好、卫生环境良好、废水排放条件有利并便于设立防护地带的地方。

5.3.2厂区应设置围墙,生产区须与生活区分开。

5.3.3厂区内应利用空地进行绿化、美化,绿化面积不宜小于水厂总面积的20%。

5.3.4消毒间及其药剂仓库宜设在水厂的下风处,并与值班室、居住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5.3.5厂区内的厕所应符合卫生要求,严禁在水厂内修建渗水旱厕和渗水坑,厕所和储粪池位置与生产构(建)筑物的距离应大于10m。

5.3.6水厂生活污水应单独设立排放管道,总排污口应设在水厂下游,并符合卫生防护要求。

5.4水处理

5.4.1基本要求

(1)水厂应制订水处理操作技术规程。

(2)水厂配备的净水设施、设备必须满足净水工艺要求;必须有消毒设施,并保证正常运转。

(3)水处理剂和消毒剂的投加和贮存间应通风良好,防腐蚀、防潮,备有安全防范和事故应急处理设施,并有防止二次污染的措施。

(4)水厂不得将未经处理的污泥水直接排入地表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域。特殊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浓缩水或泥渣等必须妥善处置,防止形成新污染源。

(5)净水工程设计应考虑任一构筑物或设备进行检修、清洗或停止工作时仍能满足供水水质要求。

(6)在寒冷地区,净水构筑物和设备应有防冻措施。

(7)供水规模3000m/d及以上的水厂应采用常规净水构筑物净化水质,不宜采用一体化净水装置。

5.4.2净水工艺

水源水质符合相关标准时,可采取以下净水工艺:

(1)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的地下水,可只进行消毒处理。

(2)原水浊度长期不超过20NTU、瞬时不超过60NTU时,可采用接触过滤加消毒的净水工艺。

(3)原水浊度长期低于500NTU、瞬时不超过1000NTU时,可采用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的净水工艺。

(4)原水含砂量变化较大或浊度经常超过500NTU时,可在常规净水工艺前采取预沉措施;高浊水应按《高浊度水给水设计规范》(CJJ40)的要求进行净化。

限于条件,选用水质超标的水源时,可采取以下净水工艺:

(1)地表水有机污染较严重时,在常规净水工艺前应增加生物预处理、化学氧化处理或滤后深度处理。

(2)水源水含有大量藻类时,在常规净水工艺前应增加相应处理工艺,并应符合《含藻水给水处理设计规范》(CJJ32)的要求。

(3)水源水铁、锰、氟、砷等超标时,需特殊水处理。

5.4.3预处理

(1)预沉淀

①当原水含砂量变化较大或浊度经常超过500NTU时,宜采用天然池塘或人工水池进行自然沉淀,沉淀时间宜为8~12h,有效水深宜为1.5~3.0m,出水浊度应小于500NTU。自然沉淀池宜分成两格并设跨越管。

②自然沉淀不能满足要求时,可投加混凝剂加速沉淀。

(2)粉末活性炭吸附

原水有机物污染较严重或有异臭异味时,可投加粉末活性炭吸附处理。有关技术要求如下:

①粉末活性炭投加宜根据水处理工艺流程综合考虑确定。一般投加于原水中,经过与原水充分混合、接触后,再投加混凝剂或助凝剂。

②粉末活性炭的用量根据试验确定,宜采用5~30mg/L。

③炭浆浓度宜采用5%~10%(按重量计)。

5.4.4混凝剂和助凝剂的选择与投配

(1)混凝剂或助凝剂产品必须符合《饮用水化学处理剂卫生安全性评价》(GB/T17218)的规定。

(2)混凝剂和助凝剂品种的选择及其用量,应根据原水混凝沉淀试验结果或参照相似条件下的水厂运行经验,结合当地药剂供应情况和水厂管理条件,经综合比较确定。

①混凝剂可选用聚合氯化铝、硫酸铝、三氯化铁等。

②助凝剂可选用聚丙烯酰胺、活化硅酸、石灰乳液等。

(3)混凝剂宜采用液体方式投加。混凝剂的配制应根据其性质和投加量,选用水力、机械或压缩空气等方式进行溶解和稀释。

(4)加药系统应满足原水最不利水质的最大投加量要求,并设指示瞬时投加量的计量装置和采取稳定加注量的措施。有条件时可采用自动加药系统。

(5)加药间应有保障工作人员卫生安全的保护措施;应设冲洗、排污、通风等设施;室内地坪应有排水坡度。

5.4.5混合、絮凝、沉淀、澄清

(1)混合方式可采用水力、机械或水泵混合。

(2)混合时间不宜大于30s。

(3)混合装置至絮凝池的距离不宜超过120m。

(4)絮凝池、沉淀池和澄清池的类型,应根据原水水质、设计生产能力、出水水质要求、水温、是否连续运行等因素,结合当地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絮凝池宜与沉淀池合建;选用澄清池时,应能保证连续运行。运行时应满足各类池型对絮凝时间、流速、原水浊度等参数的要求。

(5)进水压力较高或变化较大时,宜在絮凝池(或机械搅拌澄清池)前设稳压井。

(6)沉淀池、澄清池应能均匀地配水和集水;滤前水浑浊度应小于8NTU。

(7)沉淀池和澄清池的个数或能够单独排空的分格数不宜少于2个。

5.4.6过滤

(1)滤池池型选择应根据设计生产能力、运行管理要求、滤前水质等因素,并结合当地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运行时应满足各类池型的滤速、滤料组成、反冲洗强度和周期等参数的要求。

(2)滤池应根据滤池型式、生产规模、操作运行和维护检修等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不得少于两组(格)。

(3)滤料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抗蚀性能,一般采用石英砂、无烟煤等。滤层厚度和滤料级配应符合要求。

5.4.7深度处理

(1)原水中有机物污染较严重、经常规处理后仍不能满足生活饮用水水质要求时,可采用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联用、投加氧化剂、生物氧化预处理+常规处理等方式进行深度处理。

(2)颗粒活性炭吸附工艺,应根据原水水质、净化后的水质要求、必须去除的污染物种类及含量,经活性炭吸附试验或参照水质相似水厂的运行经验,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5.4.8特殊水处理

(1)当原水中铁、锰、砷、氟化物、溶解性总固体含量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规定时,应进行净化处理。

(2)地下水除铁、除锰宜采用曝气+接触氧化过滤、曝气+氧化+过滤等处理工艺。当原水含铁量超过2.0mg/L、含锰量超过1.5mg/L时,宜采用曝气+氧化+二次过滤等工艺。

(3)地下水除氟

①除氟的方法可采用活性氧化铝吸附法、电渗析法及混凝沉淀法等。

②活性氧化铝吸附法适用于含氟量小于10mg/L的原水。

③电渗析法可用于含氟量小于12mg/L的原水。

④混凝沉淀法适用于含氟量不超过4mg/L的原水。

(4)苦咸水除盐处理

①除盐处理方法,一般可采用反渗透或电渗析法。

②电渗析法除盐适用于溶解性总固体含量小于5000mg/L的苦咸水。

③反渗透法适用于溶解性总固体含量小于40000mg/L的苦咸水。

(5)除砷

①除砷方法,可采用反渗透法、复合多介质过滤法、离子交换法、吸附法、混凝沉淀法等。

②反渗透法和复合多介质过滤法适用于处理砷含量较高的原水。

③离子交换法适用于合砷量小于0.5mg/L、pH值6.5~7.5的原水。

④吸附法适用于合砷量小于0.5mg/L、pH值为5.5~6.0的原水。

⑤混凝沉淀法适用于含砷量小于1mg/L、pH值为6.5~7.5的原水。

5.4.9消毒

(1)生活饮用水必须消毒。

(2)生活饮用水的消毒可采用液氯、次氯酸钠、二氧化氯、臭氧、紫外线等方法。

(3)加氯点应根据原水水质、工艺流程及净化要求选定。

(4)消毒剂用量应根据原水水质、管网长度和相似条件下的水厂运行经验确定,使出厂水和末梢水的微生物指标达到标准要求。

(5)若需采用液氯进行前加氯时,应合理控制投加量,并注意出厂水中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的含量应符合标准要求。

(6)消毒剂投加系统应有控制投加量的设施和指示瞬时投加量的计量装置,必要时应考虑投加设备的备用,有条件时宜采用自动控制投加系统。

(7)采用液氯消毒时,加氯间必须与其他工作间隔开,必须设固定观察窗和直接通向外部并向外开启的门。加氯间和氯库的外部应备有防毒面具,抢救设施和工具箱。在直通室外的墙下方设有通风设施,照明和通风设备应设置室外开关。

(8)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时,出厂水中二氧化氯含量应不超过0.7mg/L。

(9)投加消毒剂的管道及配件必须耐腐蚀,宜用无毒塑料管材。

5.5调节构筑物

5.5.1调节构筑物的清水池、高位水池和水塔有效容积应根据调节水量的需要设置,不宜过大,以免贮水时间过长影响水质。

单独设立的清水池或高位水池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20-40%设定;同时设置清水池和高位水池时,清水池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0-20%设定,高位水池按最高日用水量的20-30%设定;水塔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0-20%设定。

5.5.2清水池和高位水池的分格数或个数不得少于2个(格)。

5.5.3前置调节构筑物的有效容积应满足消毒剂与水的接触时间要求。

5.5.4清水池、高位水池应有保证水的流动、避免死角的措施,容积大于50m时应设导流墙。

5.5.5清水池和高位水池应加盖,周围及顶部应覆土;其顶部应设通气孔便于空气对流,其直径不宜小于150mm,出口宜高于覆土0.7m;通气孔应有防止杂物和动物进入池内的措施。

5.5.6清水池顶上不得堆放可能污染水质的物品和杂物;在清水池顶上种植植物时,严禁施用各种肥料和农药。

5.5.7调节构筑物清水池、高位水池、水塔应定期清洗,清洗完毕经消毒合格后方可再蓄水使用。每半年清洗一次,以保证水质安全。

5.5.8清水池的排空管、溢流管严禁直接与下水道联通,以免发生污染。

5.5.9清水池、高位水池四周排水畅通,溢流管应高于池周围地面,防止污水流入。

5.6输、配水管网

5.6.1供水管材和配件材质必须符合卫生学要求,需具有有效的涉水产品卫生许可证。采用金属管时,应进行内外防腐处理,内防腐不得采用有毒材料。

5.6.2管材不应与有毒有害物质和腐蚀性物质一起堆放;安装前应清除管内杂物。

5.6.3管线布置应避免穿越毒物、生物性污染或腐蚀性地段,无法避开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5.6.4供生活饮用水的配水管道不应与非生活饮用水管网和自备供水系统相连接。未经批准,不得从配水管网接管,以保证安全供水。

5.6.5当供水管与污水管交叉时,供水管应布置在上面,且不允许有接口重叠,若供水管铺设在下面,应采用钢管或设钢套管,套管伸出交叉管的长度每边不应小于3m,套管两端应采用防水材料封闭;当供水管与污水管网平行铺设时水平净距应大于1.5m。

5.6.6试运行前按以下要求进行管道冲洗和消毒:

(1)宜用流速小于1.0m/s的水连续冲洗管道,直至进水和出水的浊度、色度相同为止。

(2)管道消毒,应采用含有效氯浓度不低于20mg/L的清洁水浸泡24h,再次冲洗,直至取样检验合格为止。

5.6.7管道及附属设备更换和维修后,应严格冲洗、消毒。

5.7水质检验

5.7.1供水规模≥3000m/d的农村水厂必须设置水质检验室和制订相应的水质检验制度。

5.7.2水厂应按照《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的规定,配备必要的水质检验设备和技术人员、确定检验的项目和频率。

5.7.3水质检验严格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执行,实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5.7.4水源水中铁、锰、砷、氟化物超标时,水厂应增加相应项目的检测;水源水有机污染较严重时,水厂应增加耗氧量(CODMn)、氨氮等项目的检测。

5.7.5水质检测采样点原水应在水源取水口,出厂水应在清水池之后,管网末梢水应按照管网布置选择。在全部采样点中,应包含水质易受污染的地点和管网陈旧的部位以及当地可能导致水质变化的地方。

5.7.6水质检测结果及时反馈至水厂管理部门,为净水工艺参数调整或改进提供依据。当检测结果超过水质卫生标准限值时,应立即重复测定并增加频率。

5.7.7水质分析能力评价

(1)有专门的水质分析实验室,包括理化和微生物检测,且化验室的建设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2)从事水质检验的技术人员必须经过水质检验技术培训并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从事水质检验工作。

(3)有相应的水质分析仪器设备,且仪器设备的管理应符合实验室资质认证的要求,有完善的仪器设备档案、仪器设备一览表等。

(4)建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有水质检测质量保证措施。

(5)检测原始记录完整,规范,符合相关要求。记录应归档保存,保存年限按相关规定进行。

5.7.8水质检验项目和最低检验频率要求见下表。

水质检验项目和最低检验频率6.引用规范和标准

本细则主要引用的规范和标准如下: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49-2006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饮用水化学处理剂卫生安全性评价》GB/T17218

《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

《农村给水设计规范》CECS82:96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报告

评价报告编号:

评价项目名称:

报告编制日期:

扉页

(1)工程名称、地址:

(2)水厂法人代表、联系电话:

(3)工程设计单位:

(4)设计负责人、联系电话:

(5)工程施工单位:

(6)施工负责人、联系电话:

(7)评价专家组组长:

P1水厂基本情况

(1)工程供水规模(设计、现状)

(2)工程受益人口(设计、现状)

(3)病区类型及覆盖人口

(4)总投资

(5)开工、竣工时间

(6)水源类型

(7)供水工艺流程图

报告提纲:

1.水源和取水构筑物

(1)水源选择、水源保护及卫生防护措施的落实

(2)水源水质检测项目及结果

(3)取水点位置

(4)取水构筑物的设计及周边环境卫生

(5)地方病史及范围

(6)水源周边污染源调查

(7)其他

2.厂区布置和运行管理

(1)厂址选择

(2)厂区布置、环境卫生、安全防护

(3)涉水产品卫生许可证、制水人员健康证

(4)管理制度和人员业务能力

3.水处理工艺流程

(1)净水工艺和运行参数

(2)特殊水质处理工艺

(3)药剂的选择和投加

(4)消毒剂的投加位置、投加量和接触时间

(5)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检测结果

4.管网和调节构筑物

(1)调节构筑物的容积

(2)清洗和卫生防护制度及落实情况

(3)管道清洗消毒记录和维修记录

(4)管网铺设范围占设计范围的百分比

5.水质检测

(1)水质检测设备配备

(2)检验技术人员能力及培训

(3)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

(4)水质检测制度和质量保证措施

(5)检测结果的记录和归档

(6)检测结果的利用

6.评价意见和建议

(1)总体评价

(2)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健康危害

(3)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整改建议

(5)专家组组长签字、日期

7.附件

(1)水源水水质检测报告

(2)出厂水水质检测报告

(3)末梢水水质检测报告

(4)其他必要附件

第二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管理办法

附件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工作,保障农村饮水卫生安全,保障农村居民身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规划》范围内新改扩建设计供水能力≥3000 m/日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其他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及分散式供水工程,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工作实行分类指导、分级负责。设计供水能力≥3000 m/日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卫生学评价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开展;其他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及分散式供水工程,建设前的水源及建成后验收性水质检测由县级或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开展,涉及防病33 1

改水工程的,要对项目落实到病区情况进行评价。

第二章程序

第四条 卫生行政部门按照饮水安全工程投资计划,在与发展改革、水利部门沟通的基础上,制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工作计划。

第五条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专家工作组,根据工程进度,通过参与工程技术审查、检查、验收和专题论证等开展工作。

第六条评价结束后,专家工作组应当出具卫生学评价报告。

第七条卫生学评价报告经组织实施的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提交给当地人民政府,并抄送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章卫生学评价

第八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工程覆盖的范围和病区类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中卫生安全要求的落实情况,即工程卫生风险性评价;建成前水源及建成后验收性水质检测分析。

第九条 卫生学评价中的水质卫生检测包括对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检测。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卫生检

测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的全部常规指标。

第十条 水样的采集、保存和运输、水质检测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执行;水质分析结果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进行评价。

第十一条 卫生学评价报告主要内容应当包括:工程覆盖的病区村、病区受益人口数、水源水质、水处理工艺、输配水系统的卫生风险性评价、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分析及评价、供水单位水质分析能力评估等。

第四章附则

第十二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报告的规范性文本,由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全国爱卫办)统一印制下发。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技术细则(试行)

关于印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技术细则(试行)》的通知

发文单位:卫生部办公厅全国爱卫会办公室 文号:全爱卫办发〔2008〕4号 发布日期:2008-5-6 执行日期:2008-5-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市卫生厅局、爱卫会办公室:

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工作,是确保工程建成后水质达标和长期发挥卫生防病效果的重要基础;其评价结果是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之一。

为科学、规范地指导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工作,根据卫生部、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和水质卫生监测工作的通知》(卫疾控发〔2008〕3号),我们组织制定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技术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地可结合实际,研究制订本地贯彻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和《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以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

附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技术细则(试行)。doc 二○○八年五月六日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技术细则(试行)

为科学、规范地指导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

评价工作,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和身体健康,依据卫生部、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和水质卫生监测工作的通知》(卫疾控发〔2008〕3号)制定本细则。

1.目的范围

通过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卫生学评价,确保工程建成后水质达标,长期发挥工程卫生防病效果,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对设计供水能力≥3000m3/d的新(改、扩)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开展卫生学评价;其他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及分散式供水工程,主要做好工程建设前水源及建成后验收性水质检测工作,保证防病改水工程能落实到病区。

2.组织管理

2.1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爱卫办)是农村饮水工程卫生学评价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省(区、市)评价工作的组织管理,包括获取投资计划、制订评价计划、组建专家工作组、审核评价报告、报送有关部门、管理评价资料。

2.2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爱卫办)负责本省(区、市)卫生学评价专家的资格审查,并将通过资格审查的专家名单报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全国爱卫办)备案。未通过资格审查的专家不得参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工作。

2.3评价专家工作组主要由公共卫生、卫生管理和给排水专业的专家组成。每个评价专家工作组成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不少于3人;担任专家组长的应有正高级技术职称。

3.工作程序

3.1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爱卫办)按照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计划,制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工作计划,抄送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发展改革部门。

3.2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爱卫办)根据工作计划适时组建单个工程评价专家工作组。专家工作组负责制定本工程卫生学评价方案,开展评价工作并出具评价报告。

3.3卫生学评价报告经组织实施的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提交给当地人民政府,并抄送同级发展改革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

3.4专家工作组进行卫生学评价过程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

4.内容方法

4.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前卫生学评价 主要是以参与专题论证会等形式,开展水源卫生学评价、工程设计评价、工程技术审查等,以书面形式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存档。

4.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后卫生学评价 4.2.1新(改、扩)建工程卫生学评价应在工程试运行后期、竣工验收之前开展。

4.2.2核查工程供水覆盖范围和病区类型;评价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中卫生安全要求的落实情况。

4.2.3检测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水质。设计供水能力≥3000m3/d的新(改、扩)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卫生检测由通过计量认证的地市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执行。专家组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进行评价。4.2.4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收集有关卫生学资料。

4.2.5评估水厂化验室的水质分析检测能力。4.2.6查验水厂涉水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制水工作人员健康证等。

4.2.7评估水厂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4.2.8出具卫生学评价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评价依据、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达标情况、存在问题、整改建议等。卫生学评价除对照有关标准进行单一因素评价外,还应结合现场调查、卫生监测、化验室检测、试验和健康检查等资料进行分析,作出综合评价。

5.技术要求

5.1水源选择和卫生防护 5.1.1水源选择

(1)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水源选择,应从供水水量、供水水质、卫生防护、供水连续性、供水范围等方面加以综合权衡和评价。

(2)采用地表水为生活饮用水水源时,水质应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要求。采用地下水为生活饮用水水源时,水质应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要求,其取水量应低于容许开采水量。采用海水淡化时,原水水质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水源水应有卫生部门出具的水质检验报告。

(4)当原水水质不符合上述要求,又无其他合适的水源时,应采取适当的预处理措施。

(5)水源供水量保证率应不低于95%.(6)当水源水量不能同时满足多种用水需求时,应按照优先保证生活饮用水供给的原则,统一规划、调度水资源。

5.1.2水源卫生防护(1)水源卫生防护管理

①生活饮用水水源卫生防护应符合《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②地方人民政府对水源地应确定保护范围,落实防护措施,设置保护标志。③跨行政区域的水源及其集雨面积范围内,应根据有关法规明确并落实各自的责任和义务。④各级供水单位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同步开展饮水工程建设、环境卫生改善和公民健康素养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保护水源和节约用水意识。

(2)地下水水源卫生防护

①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卫生防护范围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取水构筑物的型式和附近地区的环境卫生状况确定。在卫生防护带和生产厂区设置有明显标志的保护区和范围。在净水厂外围30m内,不得设置生活住宅区、畜禽养殖场、渗水厕所、污水渗透沟渠,不得设立垃圾、粪便、废渣等堆放场,并严格控制污水收集管道的铺设位置。

②在井的影响半径范围内,严格控制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严禁使用持久性、剧毒性农药。粉砂含水层井的周围25-30m,砾石含水层井的周围400-500m范围应设为卫生防护区。

(3)地表水水源卫生防护

①以河流为供水水源时,在划定的水源保护流域内不得进行养殖活动,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沿岸防护范围内不得从事任何有可能污染水域水质的活动,严禁捕捞、停靠船只、游泳等;以水库、湖泊为供水水源时,应根据不同情况的需要,将取水点周围部分或整个水域及其沿岸划为水源保护区。

②凡新建的有一定容量的水源地,如水库、堰坝等,首次作为水源使用前必须进行清理和消毒处理。

③对处于枯水期的内河、水库等水源“死水位”时底层淤泥引起的水质变化,应采取有效措施。④对利用水电站尾水作为饮用水源时,应对电厂发电、检修过程提出卫生学防护要求。⑤对明渠输水沿线可能引发的各种卫生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防范。

⑥对水源保护区内和附近的污染源要逐步建立

信息数据库,并制订水源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水源地的护岸绿化和植被应选择适宜的乔木和灌木,以保护和改善水质。

5.2取水构筑物

水厂取水构筑物应符合相关技术要求,并注意下述原则。

5.2.1地下水取水构筑物

(1)大口井井口应高出地面50cm,并保证地面排水畅通;50m半径范围内无明显的污染源。(2)核查管井设备材料的卫生许可批件;核查管井竣工时的水位、消毒和水质检测结果记录。(3)应定期观察管井水位并记录,如井底淤积过多、影响水量或水质时,应及时清理。(4)室外管井井口应高出地面20cm,周围应设半径不小于1.5m的不透水散水坡。

(5)对水质不良的非开采含水层应封闭,封闭材料可用粘土或水泥砂浆。

5.2.2地表水取水构筑物

(1)河流取水一般应选择在水流顺畅、靠近主流的河段,避开回流区和死水位;在有潮汐影响的河流取水时,应考虑咸潮对取水水质的影响。(2)在水库取水时,要考虑水库中泥沙淤积及水生生物生长对取水口周围的影响,一般应在远离支流入口、靠近大坝的水面以下分层取水。(3)在湖泊取水时,取水口应远离支流且在湖泊出口处。

(4)取水头部应满足卫生防护要求。5.3厂址选择和布局

5.3.1厂址应选择环境保护条件较好、卫生环境良好、废水排放条件有利并便于设立防护地带的地方。

5.3.2厂区应设置围墙,生产区须与生活区分开。5.3.3厂区内应利用空地进行绿化、美化,绿化面积不宜小于水厂总面积的20%.5.3.4消毒间及其药剂仓库宜设在水厂的下风处,并与值班室、居住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5.3.5厂区内的厕所应符合卫生要求,严禁在水厂内修建渗水旱厕和渗水坑,厕所和储粪池位置与生产构(建)筑物的距离应大于10m.5.3.6水厂生活污水应单独设立排放管道,总排污口应设在水厂下游,并符合卫生防护要求。

5.4水处理 5.4.1基本要求

(1)水厂应制订水处理操作技术规程。(2)水厂配备的净水设施、设备必须满足净水工艺要求;必须有消毒设施,并保证正常运转。(3)水处理剂和消毒剂的投加和贮存间应通风良好,防腐蚀、防潮,备有安全防范和事故应急处理设施,并有防止二次污染的措施。

(4)水厂不得将未经处理的污泥水直接排入地表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域。特殊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浓缩水或泥渣等必须妥善处置,防止形成新污染源。

(5)净水工程设计应考虑任一构筑物或设备进行检修、清洗或停止工作时仍能满足供水水质要求。(6)在寒冷地区,净水构筑物和设备应有防冻措施。

(7)供水规模3000m3/d及以上的水厂应采用常规净水构筑物净化水质,不宜采用一体化净水装置。

5.4.2净水工艺

水源水质符合相关标准时,可采取以下净水工艺:

(1)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的地下水,可只进行消毒处理。

(2)原水浊度长期不超过20NTU、瞬时不超过60NTU时,可采用接触过滤加消毒的净水工艺。(3)原水浊度长期低于500NTU、瞬时不超过1000NTU时,可采用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的净水工艺。

(4)原水含砂量变化较大或浊度经常超过500NTU时,可在常规净水工艺前采取预沉措施;高浊水应按《高浊度水给水设计规范》(CJJ40)的要求进行净化。

限于条件,选用水质超标的水源时,可采取以下净水工艺:

(1)地表水有机污染较严重时,在常规净水工艺前应增加生物预处理、化学氧化处理或滤后深度处理。

(2)水源水含有大量藻类时,在常规净水工艺前应增加相应处理工艺,并应符合《含藻水给水处理设计规范》(CJJ32)的要求。(3)水源水铁、锰、氟、砷等超标时,需特殊水处理。

5.4.3预处理(1)预沉淀

①当原水含砂量变化较大或浊度经常超过500NTU时,宜采用天然池塘或人工水池进行自然沉淀,沉淀时间宜为8~12h,有效水深宜为1.5~3.0m,出水浊度应小于500NTU.自然沉淀池宜分成两格并设跨越管。

②自然沉淀不能满足要求时,可投加混凝剂加速沉淀。

(2)粉末活性炭吸附

原水有机物污染较严重或有异臭异味时,可投加粉末活性炭吸附处理。有关技术要求如下: ①粉末活性炭投加宜根据水处理工艺流程综合考虑确定。一般投加于原水中,经过与原水充分混合、接触后,再投加混凝剂或助凝剂。②粉末活性炭的用量根据试验确定,宜采用5~30mg/L.③炭浆浓度宜采用5%~10%(按重量计)。5.4.4混凝剂和助凝剂的选择与投配

(1)混凝剂或助凝剂产品必须符合《饮用水化学处理剂卫生安全性评价》(GB/T17218)的规定。(2)混凝剂和助凝剂品种的选择及其用量,应根据原水混凝沉淀试验结果或参照相似条件下的水厂运行经验,结合当地药剂供应情况和水厂管理条件,经综合比较确定。

①混凝剂可选用聚合氯化铝、硫酸铝、三氯化铁等。

②助凝剂可选用聚丙烯酰胺、活化硅酸、石灰乳液等。

(3)混凝剂宜采用液体方式投加。混凝剂的配制应根据其性质和投加量,选用水力、机械或压缩空气等方式进行溶解和稀释。

(4)加药系统应满足原水最不利水质的最大投加量要求,并设指示瞬时投加量的计量装置和采取稳定加注量的措施。有条件时可采用自动加药系统。(5)加药间应有保障工作人员卫生安全的保护措施;应设冲洗、排污、通风等设施;室内地坪应有排水坡度。

5.4.5混合、絮凝、沉淀、澄清

(1)混合方式可采用水力、机械或水泵混合。(2)混合时间不宜大于30s.(3)混合装置至絮凝池的距离不宜超过120m.(4)絮凝池、沉淀池和澄清池的类型,应根据原水水质、设计生产能力、出水水质要求、水温、是否连续运行等因素,结合当地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絮凝池宜与沉淀池合建;选用澄清池时,应能保证连续运行。运行时应满足各类池型对絮凝时间、流速、原水浊度等参数的要求。

(5)进水压力较高或变化较大时,宜在絮凝池(或机械搅拌澄清池)前设稳压井。

(6)沉淀池、澄清池应能均匀地配水和集水;滤前水浑浊度应小于8NTU.(7)沉淀池和澄清池的个数或能够单独排空的分格数不宜少于2个。

5.4.6过滤

(1)滤池池型选择应根据设计生产能力、运行管理要求、滤前水质等因素,并结合当地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运行时应满足各类池型的滤速、滤料组成、反冲洗强度和周期等参数的要求。(2)滤池应根据滤池型式、生产规模、操作运行和维护检修等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不得少于两组(格)。(3)滤料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抗蚀性能,一般采用石英砂、无烟煤等。滤层厚度和滤料级配应符合要求。

5.4.7深度处理

(1)原水中有机物污染较严重、经常规处理后仍不能满足生活饮用水水质要求时,可采用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联用、投加氧化剂、生物氧化预处理+常规处理等方式进行深度处理。(2)颗粒活性炭吸附工艺,应根据原水水质、净化后的水质要求、必须去除的污染物种类及含量,经活性炭吸附试验或参照水质相似水厂的运行经验,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5.4.8特殊水处理

(1)当原水中铁、锰、砷、氟化物、溶解性总固体含量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规定时,应进行净化处理。(2)地下水除铁、除锰宜采用曝气+接触氧化过滤、曝气+氧化+过滤等处理工艺。当原水含铁量超过2.0mg/L、含锰量超过1.5mg/L时,宜采用曝气+氧化+二次过滤等工艺。(3)地下水除氟

①除氟的方法可采用活性氧化铝吸附法、电渗析法及混凝沉淀法等。

②活性氧化铝吸附法适用于含氟量小于10mg/L的原水。

③电渗析法可用于含氟量小于12mg/L的原水。④混凝沉淀法适用于含氟量不超过4mg/L的原水。

(4)苦咸水除盐处理

①除盐处理方法,一般可采用反渗透或电渗析法。

②电渗析法除盐适用于溶解性总固体含量小于5000mg/L的苦咸水。

③反渗透法适用于溶解性总固体含量小于40000mg/L的苦咸水。

(5)除砷

①除砷方法,可采用反渗透法、复合多介质过滤法、离子交换法、吸附法、混凝沉淀法等。②反渗透法和复合多介质过滤法适用于处理砷含量较高的原水。

③离子交换法适用于合砷量小于0.5mg/L、pH值6.5~7.5的原水。

④吸附法适用于合砷量小于0.5mg/L、pH值为5.5~6.0的原水。

⑤混凝沉淀法适用于含砷量小于1mg/L、pH值为6.5~7.5的原水。

5.4.9消毒

(1)生活饮用水必须消毒。

(2)生活饮用水的消毒可采用液氯、次氯酸钠、二氧化氯、臭氧、紫外线等方法。

(3)加氯点应根据原水水质、工艺流程及净化要求选定。

(4)消毒剂用量应根据原水水质、管网长度和相似条件下的水厂运行经验确定,使出厂水和末梢水的微生物指标达到标准要求。

(5)若需采用液氯进行前加氯时,应合理控制投加量,并注意出厂水中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的含量应符合标准要求。

(6)消毒剂投加系统应有控制投加量的设施和指示瞬时投加量的计量装置,必要时应考虑投加设备的备用,有条件时宜采用自动控制投加系统。(7)采用液氯消毒时,加氯间必须与其他工作间隔开,必须设固定观察窗和直接通向外部并向外开启的门。加氯间和氯库的外部应备有防毒面具,抢救设施和工具箱。在直通室外的墙下方设有通风设施,照明和通风设备应设置室外开关。(8)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时,出厂水中二氧化氯含量应不超过0.7mg/L.(9)投加消毒剂的管道及配件必须耐腐蚀,宜用无毒塑料管材。

5.5调节构筑物

5.5.1调节构筑物的清水池、高位水池和水塔有效容积应根据调节水量的需要设置,不宜过大,以免贮水时间过长影响水质。

单独设立的清水池或高位水池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20-40%设定;同时设置清水池和高位水池时,清水池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0-20%设定,高位水池按最高日用水量的20-30%设定;水塔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0-20%设定。

5.5.2清水池和高位水池的分格数或个数不得少于2个(格)。5.5.3前置调节构筑物的有效容积应满足消毒剂与水的接触时间要求。

5.5.4清水池、高位水池应有保证水的流动、避免死角的措施,容积大于50m3时应设导流墙。5.5.5清水池和高位水池应加盖,周围及顶部应覆土;其顶部应设通气孔便于空气对流,其直径不宜小于150mm,出口宜高于覆土0.7m;通气孔应有防止杂物和动物进入池内的措施。

5.5.6清水池顶上不得堆放可能污染水质的物品和杂物;在清水池顶上种植植物时,严禁施用各种肥料和农药。

5.5.7调节构筑物清水池、高位水池、水塔应定期清洗,清洗完毕经消毒合格后方可再蓄水使用。每半年清洗一次,以保证水质安全。

5.5.8清水池的排空管、溢流管严禁直接与下水道联通,以免发生污染。

5.5.9清水池、高位水池四周排水畅通,溢流管应高于池周围地面,防止污水流入。

5.6输、配水管网

5.6.1供水管材和配件材质必须符合卫生学要求,需具有有效的涉水产品卫生许可证。采用金属管时,应进行内外防腐处理,内防腐不得采用有毒材料。

5.6.2管材不应与有毒有害物质和腐蚀性物质一起堆放;安装前应清除管内杂物。

5.6.3管线布置应避免穿越毒物、生物性污染或腐蚀性地段,无法避开时应采取防护措施。5.6.4供生活饮用水的配水管道不应与非生活饮用水管网和自备供水系统相连接。未经批准,不得从配水管网接管,以保证安全供水。

5.6.5当供水管与污水管交叉时,供水管应布置在上面,且不允许有接口重叠,若供水管铺设在下面,应采用钢管或设钢套管,套管伸出交叉管的长度每边不应小于3m,套管两端应采用防水材料封闭;当供水管与污水管网平行铺设时水平净距应大于1.5m.5.6.6试运行前按以下要求进行管道冲洗和消毒:

(1)宜用流速小于1.0m/s的水连续冲洗管道,直至进水和出水的浊度、色度相同为止。(2)管道消毒,应采用含有效氯浓度不低于20mg/L的清洁水浸泡24h,再次冲洗,直至取样检验合格为止。

5.6.7管道及附属设备更换和维修后,应严格冲洗、消毒。

5.7水质检验

5.7.1供水规模≥3000m3/d的农村水厂必须设置水质检验室和制订相应的水质检验制度。5.7.2水厂应按照《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的规定,配备必要的水质检验设备和技术人员、确定检验的项目和频率。

5.7.3水质检验严格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执行,实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5.7.4水源水中铁、锰、砷、氟化物超标时,水厂应增加相应项目的检测;水源水有机污染较严重时,水厂应增加耗氧量(CODMn)、氨氮等项目的检测。

5.7.5水质检测采样点原水应在水源取水口,出厂水应在清水池之后,管网末梢水应按照管网布置选择。在全部采样点中,应包含水质易受污染的地点和管网陈旧的部位以及当地可能导致水质变化的地方。

5.7.6水质检测结果及时反馈至水厂管理部门,为净水工艺参数调整或改进提供依据。当检测结果超过水质卫生标准限值时,应立即重复测定并增加频率。

5.7.7水质分析能力评价

(1)有专门的水质分析实验室,包括理化和微生物检测,且化验室的建设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2)从事水质检验的技术人员必须经过水质检验技术培训并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从事水质检验工作。(3)有相应的水质分析仪器设备,且仪器设备的管理应符合实验室资质认证的要求,有完善的仪器设备档案、仪器设备一览表等。

(4)建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有水质检测质量保证措施。

(5)检测原始记录完整,规范,符合相关要求。记录应归档保存,保存年限按相关规定进行。5.7.8水质检验项目和最低检验频率要求见下表。

6.引用规范和标准

本细则主要引用的规范和标准如下: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49-2006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饮用水化学处理剂卫生安全性评价》GB/T17218 《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 《农村给水设计规范》CECS82:96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报告

评价报告编号:

评价项目名称:

报告编制日期:

扉页

(1)工程名称、地址:(2)水厂法人代表、联系电话:

(3)工程设计单位:(4)设计负责人、联系电话:(5)工程施工单位:(6)施工负责人、联系电话:(7)评价专家组组长: P1水厂基本情况

(1)工程供水规模(设计、现状)(2)工程受益人口(设计、现状)(3)病区类型及覆盖人口(4)总投资(5)开工、竣工时间(6)水源类型(7)供水工艺流程图 报告提纲: 1.水源和取水构筑物

(1)水源选择、水源保护及卫生防护措施的落

(2)水源水质检测项目及结果

(3)取水点位置

(4)取水构筑物的设计及周边环境卫生

(5)地方病史及范围

(6)水源周边污染源调查

(7)其他

2.厂区布置和运行管理(1)厂址选择

(2)厂区布置、环境卫生、安全防护(3)涉水产品卫生许可证、制水人员健康证(4)管理制度和人员业务能力 3.水处理工艺流程(1)净水工艺和运行参数(2)特殊水质处理工艺(3)药剂的选择和投加

(4)消毒剂的投加位置、投加量和接触时间(5)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检测结果 4.管网和调节构筑物(1)调节构筑物的容积

(2)清洗和卫生防护制度及落实情况(3)管道清洗消毒记录和维修记录(4)管网铺设范围占设计范围的百分比 5.水质检测

(1)水质检测设备配备(2)检验技术人员能力及培训(3)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4)水质检测制度和质量保证措施(5)检测结果的记录和归档(6)检测结果的利用 6.评价意见和建议(1)总体评价

(2)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健康危害(3)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4)整改建议

(5)专家组组长签字、日期 7.附件

(1)水源水水质检测报告(2)出厂水水质检测报告(3)末梢水水质检测报告(4)其他必要附件

卫生部办公厅全国爱卫会办公室2008-5-6

第四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博爱县2007年第二批农村饮水

安全项目

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郭以坤 审核:李应军

Xxxxxxxxxxxxxx 二00七年十一月四日

第一章 编制说明

1.1编制概述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为博爱县2007年第二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编制的。我公司在熟悉图纸及有关文件的基础上,以科学的态度认真编写了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方案和组织措施进行了严密的论证,以指导本工程的施工与管理,为本工程顺利实现各项目标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1.2编制的目的

为建设博爱县2007年第二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提供一个完整的纲领性的技术文件。对该工程的土建、装饰、装修和安装工程的组织管理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其指导的思想是,施工时对钢业主负责,竣工时让业主满意,如期优质地交付使用,满足业主希望。体现“自强不息,永争一流”的企业精神,为业主提供满意产品和服务的企业风貌。

1.3编制原则

其编制原则是:安全高效、技术先进、措施得力。本工程为民心工程,是关系农村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基础措施。要求标准极为严格,我公司将严格执行建筑安装程序,认真贯彻国家对工程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循建筑安装施工工艺及其操行全程,坚持合格的施工程序和施工顺序。采用流水施工方法,工程网络技术等现代管理方法,组织有节奏、均衡和连续地施工。合理确定施工方案,尽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严把工程质量,确保安全施工,努力缩短工期,科学规划施工平面布置。

1.4编制依据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为:

(1)博爱县2007年第二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招标文件。(2)博爱县2007年第二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图纸。(3)有关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等有关规定。

(4)国家现行《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及验由暂行技术规范》(第十二篇外部管道工程)、《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

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施工特点

2.1工程概况

本工程是博爱县2007年第二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包括供水站(一层建筑)土建工程,其中建筑面积492.42㎡,管道安装工程317083米,设备安装工程及其它工程及其它辅助工程。

(1)供水站土建部分:基础垫层为石头灌浆、砌体为MU10烧结煤矸石砖砌筑、砌筑用M7.5水泥砂浆、屋顶用预制空心板、室内地面采用C15砼,厚5㎝,室外地坪采用C10砼厚10cm、屋檐披红瓦、外墙刷外墙涂料、塑钢窗、木制内门、供水站大门为铸铁大门。

(2)管道材料为UPVC,工作压力不低于0.6Mpa.2.2施工条件

因是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现场已完成三通一平,管网施工需统筹规划,材料堆放和施工机械也应合理安排,保证满足施工需要。

2.3项目管理特点及总体要求

通过项目管理能够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施工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更快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项目管理不但要遵循国家建设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联合发布的编号为GB/T50326-200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2002年5月1日起执行)的标准,还应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通过项目管理,我公司要文明、安全、高效、优质地完成本工程施工任务,对现谈判文件中的要求,向业主做出各项承诺,向业主交付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1、投标报价书

2、授权委托书

3、声明函及承诺书、投标保证金

4、已标价的工程量清单

5、投标辅助资料

6、资格审查资料

7、投标其它资料

博爱县2007第二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施工组织方案

第一章 工程概况及建设目标

1、本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严格按照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对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进行编制。在人员、机械、材料调配、施工工艺(施工难点、关键部位)、质量要求、工期进度、文明施工、安全生产等方面统一部署的条件和原则下,以雄厚的资本、高素质的员工、现代化的施工设备、丰富的施工经验、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手段,按照我公司“质量为本、业主为尊”的服务准则和科技兴业、质量为本、实施名牌战略;精心施工,遵约守信、提供热诚服务的质量方针,为业主提供一流的优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2、本工程的施工组织方案的编制,受到了我公司的高度重视,得到我公司参加类似工程施工以及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施工管理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采用“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的编制思路,力求本方案重点突出,针对性可操作性强。

二、编制依据

1、《博爱县2007年第二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招标文件》;

2、博爱县2007年第二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图;

3、与本工程有关的现行工程技术、施工验收标准及规范;

4、国家现行有关基本建设的制度、法规、规定、条例、规程等。

三、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博爱县2007年第二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15个自然村饮水问题,其中解决1.0万人的高氟水,0.8万人的苦咸水,是一项典型的民心工程。工程内容主要是:房屋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工程和管网工程。

四、建设目标

1、质量目标:合格工程。

2、工期目标:我公司对本工程的施工计划是32天。

3、安全目标:杜绝伤亡事故,无机械设备事故和火灾事故。

4、环境及文明施工目标:现场文明整洁,各种环境污染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

5、服务目标:工程竣工后,向业主提《保修书》,并承诺的保修期内组织工程质量回访,听取业主意见,做好保修服务工作。

第二章 主要施工方案及施工特点

一、施工准备

施工现场三通一平已完成,具备开工条件。为了工程质量、工期计划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们将从技术、物质、设备、劳动力等各个环节作好充分准备,科学管理,精心施工。

(一)技术准备

1、认真学习掌握施工图纸和国家现行施工规范标准等,领会设计意图,并及时督促甲方组织图纸会审和图纸交底。

2、及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分部工程的施工方案,在监理同意批准后,向施工技术人员贯彻执行。对关键工序,要编制作业指导书,做好三级技术交底工作。

3、该工程施工前,依据施工图,提出各种材料的用量计划。

4、根据甲方提供的图纸,组织技术人员对各村现场进行踏勘。

5、分部工程和特殊工序、项目经理组织编制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

二、施工难点及其处理措施

本工程的施工难点有两点:

1、工程分散;

2、工程处于农村道路上往来人多,因管网开挖给行人造成不便。

由于工程分散,我公司拟增加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对各单位工程全面施工。

2、不以各村流水线施工。

3、确保工程按期完工。在管沟开挖过程,指派专人提醒过往行人,注意安全,在路口设立警示牌,为在夜间未回填的管沟设立警示红灯。

四、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工艺

1、土方工程:在开挖前做好测量工作,开挖土方堆放地点确定,管沟土方回填前,要做沙执层和沙保护,以免由于土质坚硬而破坏管道。

2、砌筑工程:管理房的基础是浆砌石,水泥砂浆为Mu10,砖砌体宜采用“三一”砌筑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揉挤”的操作方法。

3、装饰工程:室内外粉刷要平整,塑钢窗采用铁件膨胀螺栓固定。

4、屋面工程:屋面应先找平,清扫平干净,再作沥青防水卷材。

5、管道试压:管道试压应是不超过1000米的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不低于0.6mpa,且保压时间为30分钟。

第三章 质量保证措施

1、本工程的质量目标为:优良

2、建立项目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程序文件、管理类文件、规范、标准、记录等。

3、专业施工队设专职质量管理员,生产班组设兼职质量管理员。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质量管理网络。

4、对劳务分包方的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并作好考评工作。

5、本工程施工临近于冬季,加强冬期施工的管理及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

6、本工程主要为管网工程,我公司将与购买国内知名大企业生产的upvc管。

第四章

安全目标保证措施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 组织机构,项目经理是工地安全生产第一负责人,各专业施工队设1名专职安全员。

2、建立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和安全生产奖罚制度。

3、经常性进行安全生产教育。

第五章 承担类似工程优势

1、我公司有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给排水施工队,其中承担的博爱县2006年第一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B标段获得市县唯一示范工程。

2、公司质量技术科专门成立有农村饮水工程回访小组。

3、我公司在本县所承担的工程信誉比较高,特别农村饮水工程我公司购买的管材是国内知名品牌。这在目前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是不多见的。

第五篇: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和水质卫生监测工作的通知

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和水质卫生监测工

作的通知

卫 生 部

国 家 发 展 改 革 委文 件

水 利 部

卫疾控发〔2008〕3号

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和水质卫生监测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市卫生厅(局)、发展改革委(厅)、水利(水务)厅(局):

为贯彻落实《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保障农村居民饮用水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5〕45号)、《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现就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和水质卫生监测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明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和水质卫生监测工作目标和任务

按照《规划》确定的建设目标,“十一五”期间,重点解决饮用水中氟大于2mg/L、砷大于0.05mg/L、溶解性总固体大于2g/L、耗氧量大于6mg/L、致病微生物和铁、锰严重超标的水质问题,使现已查明的中重度氟病区村、砷病区村、血吸虫疫区以及其他涉水重病区村的饮水问题全部得到解决。要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必须切实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和水质卫生监测工作。

开展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工作,是有效评估工程卫生防病效果,确保工程建成后水质达标和如期发挥效益的重要基础;做好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工作,是保证供水水质卫生安全,促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期有效运转的重要措施。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的主要任务:一是新改扩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受益范围,必须按照《规划》要求,切实优先解决中重度氟病区村、砷病区村、血吸虫疫区以及其他涉水重病区饮水卫生安全问题;二是从技术的角度,对工程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的选择和落实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三是从卫生安全的角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建设前水源和建成后验收性水质检测及分析。

当前要重点开展设计供水能力≥3000 m3/日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卫生学评价工作;其他小型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及分散式工程,主要做好工程建设前水源及建成后验收性水质检测工作,保证防病改水工程能落实到病区。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的主要任务:一是建立水质卫生常规监测制度;二是健全水质卫生监测体系;三是建立监测数据信息系统、报告制度和通报制度;四是开展水性疾病资料的收集、汇总和分析,探索建立水性疾病评估、预测体系。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和水质卫生监测工作,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要完成《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需要把这两项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落实。

二、按照《规划》确定的职责分工,落实部门责任

地方卫生、发展改革、水利部门要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切实按照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制定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工作方案(试行)》的要求开展工作。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根据《规划》提出中重度氟病区、砷病区、血吸虫疫区以及其他涉水重病区需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范围;组织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和水质监测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和水质卫生监测工作;完成工作报告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时抄送同级发展改革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和水质卫生监测工作的检查、指导和监督,定期通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和水质卫生监测工作进展情况。

地方各级发展改革、水行政主管部门在会同有关部门落实饮水安全工程规划、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时,要充分听取卫生部门的意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切实做好《规划》内的病区和饮水水质未达标地区的饮水安全工作。项目投资计划下达后各级发展改革、水利部门要及时通报卫生行政部门。工程建设过程中,发展改革、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行业监管,提高供水工程管理单位的服务水平,让群众真正喝上卫生、安全水。

三、建立有效的监督保障措施,确保《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各地要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和水质监测工作,安排必要的经费,配备相应的人员和设备,保证卫生学评价效果和水质监测数据的准确。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科学合理确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内容,价格行政主管部门要合理确定相应的收费标准,防止加重地方和建设单位的不合理负担。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费用可纳入工程前期工作和建设经费解决,常规水质监测费用由各级财政安排解决。

各级卫生、发展改革、水利部门要切实加强信息沟通与工作配合,建立部门工作协调机制,明确此项工作的分管领导,共同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联合开展监督和检查,确保《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顺利实现。

各级卫生、发展改革、水利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向广大农民宣传饮水卫生和环境卫生知识,提高农民的饮水安全和健康意识,积极引导农民全过程参与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让广大农民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农村饮水安全各项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

附件: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管理办法(试行).doc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工作方案(试行).doc

卫 生 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水 利 部

二○○八年一月七日 附件1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工作,保障农村饮水卫生安全,保障农村居民身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规划》范围内新改扩建设计供水能力≥3000 m3/日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其他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及分散式供水工程,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工作实行分类指导、分级负责。设计供水能力≥3000 m3/日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卫生学评价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开展;其他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及分散式供水工程,建设前的水源及建成后验收性水质检测由县级或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开展,涉及防病改水工程的,要对项目落实到病区情况进行评价。

第二章 程序

第四条 卫生行政部门按照饮水安全工程投资计划,在与发展改革、水利部门沟通的基础上,制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工作计划。

第五条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专家工作组,根据工程进度,通过参与工程技术审查、检查、验收和专题论证等开展工作。

第六条 评价结束后,专家工作组应当出具卫生学评价报告。第七条 卫生学评价报告经组织实施的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提交给当地人民政府,并抄送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章 卫生学评价

第八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工程覆盖的范围和病区类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中卫生安全要求的落实情况,即工程卫生风险性评价;建成前水源及建成后验收性水质检测分析。

第九条 卫生学评价中的水质卫生检测包括对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检测。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卫生检测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的全部常规指标。

第十条 水样的采集、保存和运输、水质检测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执行;水质分析结果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进行评价。

第十一条 卫生学评价报告主要内容应当包括:工程覆盖的病区村、病区受益人口数、水源水质、水处理工艺、输配水系统的卫生风险性评价、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分析及评价、供水单位水质分析能力评估等。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二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报告的规范性文本,由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全国爱卫办)统一印制下发。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负责解释。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附件2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工作方案(试行)

为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供水水质,保障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等,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完善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体系。通过开展监测,掌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动态,为预防控制水性疾病和应对饮用水卫生突发事件提供可靠依据,为政府有关部门科学决策以及制定相关规划提供技术支持。

二、工作内容

主要包括对供水单位出厂水、末梢水的水质监测,当地水性疾病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分析,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的运行及信息发布。

监测范围为《规划》中新改扩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集中式供水单位,对分散式供水分类抽取不少于1%。

(一)水质卫生监测。

供水工程基本情况:水源类型,供水方式,供水范围,供水人口、饮用水污染事件等基本信息。

水样的采集、保存和运输:集中式供水监测点一年分枯水期和丰水期检测2次,每次采集出厂水、末梢水水样各1份,当发生影响水质的突发事件时,对受影响的供水单位增加检测频率;分散式供水监测点在丰水期采集农户家中储水器水样1份。水样保存、运输、检测分析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执行。水质分析结果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进行评价。监测指标包括:

1.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色度(度)、浑浊度(NTU)、臭和味(描述)、肉眼可见物、pH、铁(mg/L)、锰(mg/L)、氯化物(mg/L)、硫酸盐(mg/L)、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mg/L以CaCO3计)、耗氧量(mg/L)、氨氮(mg/L)。2.毒理指标:砷(mg/L)、氟化物(mg/L)、硝酸盐(以N计)(mg/L)。

3.微生物学指标:菌落总数(CFU/mL)、总大肠菌群(MPN /100mL)、耐热大肠菌群(MPN /100mL)。

4.与消毒有关的指标:应根据水消毒所用消毒剂的种类选择监测指标,如游离余氯(mg/L)、臭氧(mg/L)、二氧化氯(mg/L)等。

各地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监测指标。

(二)水性疾病监测。

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技术部门通过传染病监测网、全死因疾病监测网等途径,收集农村水性疾病发生情况和相关资料,经进一步调查、分析、整理,逐步建立水性疾病数据库,掌握水性疾病状况。主要内容包括:

1.经水传播的重点肠道传染病(伤寒、霍乱、痢疾、甲肝)监测; 2.饮水所致的地方病监测;

3.肿瘤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因监测。

(三)监测信息报告及通报。

监测信息报告实行统计报表(丰水期、枯水期各报1次,发生突发事件时及时上报)逐级汇总报告制,由省级爱卫办组织技术力量形成本省份报告后于每年9月底以前报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全国爱卫办);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全国爱卫办)组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技术部门形成国家级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分析报告报卫生部,由卫生部定期通报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工作情况。

三、保障措施

为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工作的质量和实效,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采取多种措施,建立长效的保障机制。

(一)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的管理工作和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制定工作计划,积极协调财政部门落实监测经费,组织开展督导检查工作,按时提交工作报告。

(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农村饮用水水样水质检测、数据上报、核实汇总及分析工作,建立监测数据的审核检查制度,加强卫生检测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三)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供水单位要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工作,切实保证信息畅通,资料数据准确及时,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期有效运转。

下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技术细则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技术细则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摘要】本文就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发展思路,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运行管理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仅供同行参考学习。 【关......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

    碧石渡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饮水安全工程是党和政府对广大群众的关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为了确保我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任务的顺利完成,根据上级有关文件......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探讨

    摘 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很重要,但是建设后的运行管理更重要,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工程管理、模式管理、节水管理、质......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五篇范文)

    大力探索具有当地特色的规模供水之路 一、因地制宜,创新规模供水模式。2013年以来,我镇立足全县各供水区域实际和水源条件,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自查

    市水利局、市发改委: 根据市水利局、市发改委《关于开展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检查的通知》(明水水〔2009〕196号)的要求,我局会同发改、财政、卫生、环保等有关单位对上青乡、杉城镇......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10年工作总结

    为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供水水质,确保农村居民饮水卫生安全,根据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和水质卫生监测工作的通知》(卫疾控发......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监理管理办法

    2011年武宁县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工程监理管理办法 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监理一般规定 (一)水源工程及取水构筑物监理。对打井过程巡回监理。对于下井管和滤料,引地表水的取水工程......

    某县2011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情况

    茶陵县2011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情况 汇报一、项目计划情况 根据株发放[2010]407号文和2011年株发改[2011]423号文的下达我县2011年度的项目共5.05万人,总投资2457.0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