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国考时政热点:彰显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4 22:33: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国考时政热点:彰显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国考时政热点:彰显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

第一篇:2017国考时政热点:彰显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

yn.offcn.com

2017国考时政热点:彰显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

10月17日起,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专题片集中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如何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正风肃纪,反腐惩恶,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赢得党心民心;与此同时,通过深刻剖析多个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充分展示了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积极成效,具有极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对一个拥有8800多万党员、在一个13亿多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党而言,管党治党一刻不能松懈。总书记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我们要继续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毫不动摇转变作风,高举反腐的利剑,扎牢制度的笼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里,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查处一个,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习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既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指明了路径和方向,更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立下的庄严承诺和“军令状”,彰显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4年来,全面从严治党见真章、动真格,看得见、摸得着,成效显著。通过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改善了党风政风;通过强化中央和省市区巡视并逐渐实现“全覆盖”,剑指问题,形成了震慑;通过高举反腐利剑,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老虎”“苍蝇”一起打,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从严治党一刻也不能松懈。专题片告诉我们,有一些领导干部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压态势下仍心存侥幸,无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或是在物质利益下“昏了头”,或是对落实中央规定阳奉阴违“偏了方向”,从违纪走向违法。这充分说明,当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滋生腐败的土壤仍然存在,提醒各级党组织要担负起主体责任。中央纪委多次强调的纪律和规矩,必须让每一名党员干部铭记在心,决不容许当作耳边风。

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抓好理想信念这个根本。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无论是“没想到老了老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的白恩培,还是“思想变化了,走到这一步,这一生的追求真的是南辕北辙”的李春城,都印证了这一点。因此,必须深入引导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党性修养,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筑牢思想上拒腐防变的堤坝;必须加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yn.offcn.com

强警示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动上明确界限,真正敬法畏纪、遵规守矩,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

面对新形势,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抓住要害、集中发力、持续用劲。各级党组织及纪检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和中央纪委的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尊崇党章,严格执行准则和条例。各级党委和纪委要首先加强对维护党章、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党的集中统一,保证党中央政令畅通。二是把作风建设抓到底,用铁的纪律整治各种面上的顶风违纪行为。三是坚决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势头,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四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对基层贪腐以及执法不公等问题,要认真纠正和严肃查处,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让群众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五是标本兼治,立“明规矩”、破“潜规则”,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促进政治生态不断改善,净化政治生态。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我们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全面从严治党非一朝一夕之事,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要注重建立长效机制,下功夫、用狠劲,全面管全面治,持续努力、久久为功。全省上下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为夺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关注云南中公教育官网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第二篇:2018年时政热点专题五 全面从严治党

热点专题五

全面从严治党

【热点点击】

时事1:2018年3月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周强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报告用数据客观反映了审判执行工作的情况。5年来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数量持续增长,报告开篇就写到“2013至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共受理案件82 383件,审结79 692件,分别比前五年上升60.6%和58.8%;地方各级法院受理案件8 896.7万件,审结、执结8 598.4万件,结案标的额20.2万亿元,同比分别上升58.6%、55.6%、144.6%。”从这组数据来看,办案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工作量非常大。

时事2:2018年4月12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原委员、重庆市委原书记孙政才受贿一案。孙政才最后陈述,表示自己受到法律的庄严审判,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自己心服口服,真诚地认罪、悔罪,真诚地服从法院判决。

时事3 :2018年1月11日,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完成伟大事业必须靠党的领导,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重整行装再出发,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

时事4: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11日下午经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其中,将增加“监察委员会”的相关内容。设立“监察委员会”是国家监察体制的重大改革,也是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大举措,体现了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纪检与监察的有机统一。【考点链接】

1.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2.坚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党的宗旨

4.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5.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6.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命题视角】

1.我国为什么要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

①有利于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②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有利于国家公职人员依法行政,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④有利于更好地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⑤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⑥体现了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⑦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⑧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中央从严治党,严惩腐败说明了什么? ①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②我国大力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努力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③说明党和国家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④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分子的决心。⑤有利于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⑥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⑦有利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3.严厉惩治腐败给了我们青少年哪些警示?

①认真学法,自觉守法,在生活中严格自律。②辨别是非善恶,自觉抵制不良诱惑。③认清犯罪的危害,加强自我防范,防患于未然。④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全面从严治党有什么意义? ①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②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③有利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④有利于国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⑤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热点演练】

一、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逐步强起来”的发展历程。我国实现由“富起来”到“逐步强起来”的根本保证是()

A.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坚持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D.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打虎拍蝇”,回应着民心所愿,引发观剧热潮。现实版“人民的名义”也在上演,2017年5月,有14只“大老虎”获刑。这表明()

①惩治腐败深入人心 ②惩治腐败是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我国坚持从严治党,依法严惩腐败分子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总书记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管党治党,必须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彻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下列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①全面从严治党是党和国家当前的中心工作 ②全面从严治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③ 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稳定党的执政根基 ④能够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最近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热播,一时间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反响。从白恩培、李春城等案件当事人的现身说法、到万庆良、王树森的痛哭忏悔,这样平实叙事没有任何特效的专题片更让我们久久不能平静,不仅感受到贪污腐败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和损失,同时让我们强烈感到依法治国的真实感,依法治国永远在路上!这启示我们()①依法治国就是必须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依法治国是党和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 ③依法治国是我党和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要求 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A.①②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有利于()①防止权力被肆意滥用 ②使权力失去应有作用 ③使社会达到绝对公平④保障社会的公平公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十九届中央第一轮巡视15个巡视组在春节假期后3天内完成对30个地方、单位党组织的进驻工作,十九大后首轮中央巡视全面展开。巡视是党章赋予的重要职责,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从严治党、维护党纪的重要手段。此材料说明我们党(C)①依法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②从严治党,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 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④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面对“当下官场腐败、风气败坏的社会现实”,国家应()

①坚持依法反腐的坚定决心 ②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 ④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彻底消除腐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8.材料一: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法治中国建设又开启了新的征程。3月17日,习近平主席进行了宪法宣誓,这是我国实行宪法宣誓制度以来首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材料二:2018年3月28日,临汾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吕梁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张中生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一审公开宣判,依法判处张中生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为什么把制度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3)迎接法治中国建设新征程,中学生应具备哪些法律素养?

参考答案

1-7 A C D B B C A 8.(1)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行使最高立法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我国坚持依法治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的功能,并通过制裁违法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生活的和谐有序。

(2)①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的好,可以造福人民,如果滥用,会滋生腐败;必须加强对于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②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3)尊重法律,追求公正;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依法行使享有的监督权;学法、守法、用法、护法。

第三篇:2011国考时政热点

2011公选考试热点:选用“四有”干部推进科学发展2011-8-26 16:19:22

编辑:钟实

来源:考试大网

【打 印】

【关 闭】

【Email推荐】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人人网 豆瓣

习近平同志提出:“把那些坚持科学发展有韧劲、谋划科学发展有思路、推动科学发展有激情、实现科学发展有贡献的优秀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努力造就推动科学发展的骨干队伍,”选用“四有”干部,对新形势下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树立干部培养选拔导向,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就此,笔者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思考,认为选用“四有”干部,坚持科学发展有韧劲是基点,谋划科学发展有思路是关键,推动科学发展有激情是根本,实现科学发展有贡献是核心。

坚持科学发展有韧劲是基点

一是坚持科学发展破难题。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矛盾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创业难,守业更难;发展难,科学发展更难。当前,我国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才能解决我们前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我们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面临的发展任务极其艰巨。各种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此长彼消,短期问题和长期矛盾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中“两难”问题增多。首先,从国际看,面临的发展环境极为复杂。虽然世界经济正望恢复性增长,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金融领域风险没有完全消除,各国刺激政策退出抉择艰难,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不乏加剧波动,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加上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等全球性问题错综复杂,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其次,从国内看,面临的发展任务极其艰巨。虽然我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市场信心增强,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效应继续显现,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结构调整难度加大;就业压力总体上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用工短缺的矛盾并存;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稳固;财政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医疗、教育、住房、收入分配、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全面、正确判断形势,决不能把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等同于经济运行根本好转。要增强忧患意识,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努力化解矛盾,更加周密地做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准备,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二是坚持科学发展强认识。一些干部不能自觉坚持科学发展关键在认识不深。个别领导干部在发展中只见物不见人、只求快不图好、只顾片面发展不讲全面发展、只重显绩不重潜绩、只重短期政绩不顾长远目标,从思想根源来说,都是因为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没有达到应有高度。首先,明确科学发展是一种理论信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缺什么也不能缺信仰。信仰不仅是理念和精神,更是人生的指南和人生的最高追求。不论社会怎么发展,不论经济怎么繁荣,即使到了我们成了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的时候,如果放弃了对理想对信仰的追求,我们的社会同样会走向沉沦和没落。我们的前辈在90年前,为什么能像雄鹰一样“飞”到欧洲去倾听大革命的余音流响,“飞”到苏俄去领受工农革命的风暴?为什么会有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抛弃殷实富裕甚至毁家纾难而走进山林建立革命武装?为什么一批纤弱的知识分子能组织起千万民众用热血托起沉沦的大地——这就是信仰的力量。认识的深度、思想的高度,决定实践的力度。没有对科学发展观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的准确把握,没有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的深刻认识,没有对科学发展观重大意义、根本要求的透彻领悟,就不可能有对科学发展观的坚定信仰,就不可能有忠实执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行动。各级领导干部应把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变为一种理论信仰、一种精神力量、一种根本的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其次,明确科学发展是一种执政理念。科学发展观阐明我们党执政的核心理念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各级领导干部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恪守为民之责,常怀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群众观、政绩观,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始终成为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能够推动科学发展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的就毫不迟疑地改正,真正使促进发展的各项工作都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的检验。再次,明确科学发展是一种能力要求。科学发展能不能上水平、人民群众能不能得实惠,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有没有真本领的试金石。作为科学发展的引领者、正确思路的决策者、实践行为的示范者,领导干部要真正担当起领导科学发展的责任,就必须始终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进一步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三是坚持科学发展重考评。建立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对于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把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中,既要注重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在探索中不断完善,又要注重把握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关键环节。最近中央出台的《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是新时期干部考核评价的指导性文件。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尤其需要把握好几个关键环节。首先,注重考评内容的科学化,实现考评的全覆盖。首先,设置“政绩成本”指标。包括经济成本、环境成本、政治成本、机会成本等。如果一项政绩很显著,但为此人财物成本过大,造成环境恶化,损害社会利益,考评中就不能算好政绩。其次,细化量化指标权重。把目标责任细化为数值形态,特别是强化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目标责任,不能量化的指标也要提出明确要求,综合运用等级式和定义式评价尺度。再次,坚持分层考评原则。对领导班子和对领导干部的考评是两个不同的层次。考评指标要分层次,反映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和岗位要求的不同。其次,注重考评主体的多元化,提高群众的参与度。过来领导干部的考评工作大多是在体系内部相对封闭地进行,考评主体比较单一,缺乏群众的参与和监督,考评结果与社会公众感受存在差距,其真实可靠性无法考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注重考评主体的多元化,提高群众的参与度,让干部考评工作在“阳光”下运行。再次,注重考评方式的灵活性,增强考评的实效度。针对过来干部考评方式上的年终一次性集中考核,忽视平时考核;考核过程偏重静态方法,缺乏深度。要建立考评队伍。要实行政绩考评人员资格认证制,要建立政绩考核工作责任制,确保考核工作质量。要加强日常考评。可以采取记载重大工作事项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采取定期考察的方式进行,还可以收集新闻媒介、纪检监察等部门的信息和反映。要交给人民评价。要转换视角,将工作的重心始终围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展开,以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认可和赞同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建立一种让人民群众评价的有效机制,使人民群众掌握有对于政府及其为政者之评价和任用的最终决定权。要体现群众认同。要按照群众认同度标准科学执政,有效整合不同阶层群体利益。要把握操作标准。要创新评价主体,要调整考评指标,要完善考评程序,要改进考评方法,全面了解情况,得出科学结论。最后,注重考评结果的运用度,建立考评的权威性。建立科学运用机制,坚持“三个作为”: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干部的升、降、去、留首先要看考核结果,优秀提拔重用的提拔重用,一时不能提拔的适当提高级别待遇;不称职或基本称职的,视情况降、免职或转任非领导职务;对失职、渎职的干部则依照法规处罚。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自身建设的重要依据。要分析考评中存在的问题,要研究和落实整改措施。作为进行干部日常教育管理的重要依据。注重将考核结果与干部培训工作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教育活动,提高干部的领导素质和执政能力。

谋划科学发展有思路是关键

一是谋划科学发展重决策。出思路、作决策,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职责和重要工作。发展得快与慢、好与差,与领导干部的思路是否正确、决策是否科学密切相关。提高科学发展的决策水平,是领导干部忠实执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首先,科学决策引导科学发展。领导干部作决策,要把顺应发展潮流与遵循发展规律结合起来,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中央的精神与实际结合起来,使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深入基层、深入实践,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听真话,察实情,真正弄清楚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的问题是什么,重点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什么,掌握科学决策的发言权与主动权,坚决改掉靠经验决策、拍脑门决策的习气,使各项决策贯穿科学发展的理念,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精神,具有可操作性。其次,民主决策促进科学发展。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实现决策的民主化,要广开言路,拓宽民主渠道,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制定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防止和克服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的现象。再次,依法决策保障科学发展。严格依法决策,才能确保决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高决策的权威性和有效性,防止权大于法、言重于法、情高于法。决策要坚持合理性、民主性、公开性原则,讲究程序,遵守规范,实行阳光运行,杜绝暗箱操作,以科学程序保障科学决策。否则就会影响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又危害党和人民的事业。

二是谋划科学发展抓机遇。科学发展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首先,正视问题。我国经济快速发展30多年,成就举世瞩目,但传统发展方式存在的不协调、不平衡与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关系不协调,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高,生态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是未来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其次,积极应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需要坚持发展开放型经济,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不能因为国际金融危机的短期冲击而误判了经济全球化的方向。过去我们加快经济发展得益于不断地扩大对外开放。今天,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依然要坚持对外开放。面对国际经济深刻调整和国内低成本优势逐步减弱的新形势,更应该把国内外的新挑战转变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动力,更加以优化效率、增强结构为动力,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更加注重利用国际资源、国际市场来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要终不渝地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维护多边自由贸易体制,推进区域的经济合作,承担与国力相匹配的国际责任,加大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积极引进高端产业活动和高级人才,扩大先进技术与先进设备的进口。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要加快市场扩张,将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大力改造传统产业,将为各国的新技术、新设备带来庞大的市场需求;积极推进节能减排,不仅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是谋划科学发展抓核心。毋容置疑,领导干部不换脑,发展方式难转变。必须通过“内外夹击”的方式促使领导干部“换脑”,扫除他们思想上的障碍:改革评价机制,用转变发展方式的实际成效决定领导干部的升迁去留;增大政绩评价的透明度,用民声民意称量领导干部的政声,以此“倒逼”领导干部自我“转变思路”,去除那些与科学发展观不符的残渣、与转变发展方式相悖的污垢,换来一颗清新的“绿色大脑”。首先,坚持正确认识政绩。主要警惕八种错误政绩观,即,重个人轻集体、把政绩私有化,以谋取个人名利地位作为工作基本出发点和着眼点的个人主义政绩观;重升迁轻事业、把政绩官本化,只要能给本单位带来实际利益就是创了政绩的本位主义政绩观;重形式轻实效、把政绩虚假化,喜好做表面文章,贪图表面好看、不讲求实际的形式主义政绩观;重对上轻对下、把政绩功利化,奉行一切惟上是从的为官之道,事事做给上级领导看,不考虑本地区本单位的具体情况,也不考虑群众的需要和意见的惟上是从政绩观;重眼前轻长远、把政绩快餐化,追求眼前实惠、忽视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喜欢搞那些费力小、见效快、眼前收益明显的急功近利政绩观;重一点轻其余、把政绩片面化,作决策、创政绩不追求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而是追求在某一方面出彩的片面主义政绩观;重表象轻实质、把政绩泡沫化,一味地追风潮、赶时髦、盲目决策的追风赶潮政绩观;重守摊轻创新、把政绩无为化,思想僵硬、墨守成规,不敢大胆开拓,在观望和徘徊中贻误发展大好时机的消极无为政绩观。其次,准确把握政绩。主要从“五个根本”上去把握,即,形成政绩的根本前提是履行职责;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是推进发展;实现政绩的根本途径是求真务实;检验政绩的根本标准是人民群众;看待政绩的根本态度是辩证观点。再次,加大干部培训。主要从“三个着力”上下功夫,即,在“不愿转”的人身上下功夫,着力破解转方式涉及的既得利益链条和利益格局;在“不能转”的人身上下功夫,着力破解现有机制体制束缚和鼓励创新探索;在“不会转”的人身上下功夫,着力破解“吃旧饭”的思维模式与知识薄弱瓶颈。

推动科学发展有激情是根本

一是推动科学发展要实干。科学发展是干出来的,需要干部动真情、出实招,科学发展不是喊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重在落实,贵在执行。首先,率先垂范带动科学发展。领导干部要不为虚名所累、不为私利所诱,在脚踏实地、崇尚实干、推动科学发展上当表率、树标杆,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求发展上,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科学发展的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凝聚人民群众的力量、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引领人民群众的实践。其次,改革创新推动科学发展。改革开放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针对当前利益调整引发的社会矛盾大大增多、快速发展带来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渐突出的实际情况,要在体制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努力构建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适应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需要,建立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适应、体现正确政绩观的考评体系与考评制度,引领广大干部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适应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的现实,给想干事的人以机会,给能干事的人以舞台,给干成事的人以激励,真正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再次,真抓实干落实科学发展。领导干部要戒虚、戒假、戒浮,求实、求真、求深,动真情、出实招、求实效。应敢于担当、善于谋划、身先士卒、靠前指挥、真抓实干,进一步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务求科学发展的新成效,使人民群众感受到新变化新气象。

二是推动科学发展要实绩。首先,执政为民创政绩。要坚持“两个始终”:始终践行人民宗旨,要增强宗旨观念,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树立群

众观点,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始终坚持人民满意,领导干部创造的政绩是大是小、是实是虚,群众自有公正的评价,“金杯银杯比不上群众的口碑,这奖那奖顶不上群众的夸奖”,领导干部的政绩,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是试金石。其次,科学发展创政绩。主要处理好“四个关系”:即,处理好“唯上与唯实”的关系,遵循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要脚踏实地、遵循规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要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只争朝夕、把握机遇、加快发展,要防止不顾民力铺摊子、不思进取守摊子,要防止竭泽而渔式地挥霍资源、杀鸡取蛋式地糟蹋环境,超负荷式地举债经营、外科手术式地解决矛盾的做法;处理好眼前与长远的关系,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都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抓好当前,着眼长远。既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损害群众的长远利益,又不能借口抓长远发展而忽视解决群众眼前的困难,那种只求眼前政绩,追求短期效益的做法,不是造福,而是造孽,不是政绩,而是包袱;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坚持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在整体利益中体现局部利益;处理好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单腿跳得再快,不如双腿匀迈”,这一简单的现象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经济快速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而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反过来又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再次,作风务实创政绩。重在做到“三要”:即,要弘扬务实精神踏实创业,坚持从实际出发,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尊重客观规律,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要强化公仆意识廉洁从政。树立公仆意识,艰苦奋斗,居安思危,克服浮夸之风、奢侈之风,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弘扬艰苦朴素、勤俭创业的精神;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要发扬优良传统艰苦奋斗。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磨练艰苦奋斗的意志,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三是推动科学发展要落实。古今兴盛皆在于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抓落实是一切工作的关键环节。首先,要统一认识抓落实。要始终保持一种不甘落后、奋发有为的责任感,始终保持一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始终保持一种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的危机感,坚持做到静下心来,扑下身去,想方设法把工作落实到位。要理清思路抓落实。思路确定之后,就要做到一件事情一件事情督办,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个环节一个环节落实,一个步骤一个步骤推进,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其次,要突出重点抓落实。要始终坚持把加快发展、维护稳定作为抓落实的主线,做到百忙不转其向,万变不离其宗。要盯住薄弱环节抓落实。要围绕“三最”抓落实。再次,要健全机制抓落实。要健全目标责任机制。对安排部署的每一项工作、目标任务都要细化量化,层层分解,责任到人,要通过细化责任、硬化责任、追究责任,强化干部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千方百计把各项工作抓出成效。要健全协调配合机制。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中心意识,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中心工作,碰到问题不相互推诿,遇到困难合力攻坚,齐心协力抓好工作落实。要健全监督检查机制。突出抓好重大部署、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对落实好的,要表彰鼓励;对落实不好的,要督促其查找不落实的症结和原因,采取相应对策和措施,促其抓好落实;对工作不落实的要敢于问责,强化责任追究,直至工作落实。要健全绩效考评机制。完善考评奖惩体系,克服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与干坏一个样的不良现象。最后,要转变作风抓落实。要领导带头抓落实,就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抓落实上,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靠前指挥,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一级干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层层抓好落实。要以兴“四风”抓落实,即,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落实听民声;兴调查研究之风,落实访民苦;兴求真务实之风,落实排民忧;兴勤政廉政之风,落实解民困。

实现科学发展有贡献是核心

一是实现科学发展须凭实绩用人。首先,肯干事的人有机会。肯不肯干事,是衡量干部愿不愿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是检验真不真心为人民谋利益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标杆。干事的干部,人民信得过,自己立得起,一路走得稳。心系百姓,为民干事,人民就会选择你;与时俱进,创新干事,时代就会选择你;敢于担当,扎实干事,历史就会选择你。肯干事,就是要不懈追求,奋发有为,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良好精神状态,乐于并努力为党和人民做奉献。肯干事,就是要愿意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乐于吃苦、只争朝夕、敬业奉献,做到集中精力做事情、一心一意谋发展。肯干事,就要解决精神状态问题,肯干事所倡扬的精神状态,是指愈战愈勇、勇往直前的韧性和韧劲,是能够感召人、带动人的人格魅力。然而,培养良好的精神状态,关键在于坚定信念,加强修养,净化心灵,学习充实,激发斗志,使上下一条心,干群一股劲,同心协力,齐心尽力;根本在于环境建设,人文关怀,春风化雨,奖优罚劣,选贤任能,使人一心扑在工作上,一心扑在发展上。良好的精神状态需要责任,有责任就有压力,有压力就有危机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创优意识,就能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其次,能干事的人有舞台。能不能干事,是能力的体现、是干事的基础。领导干部的能力,往往是不看宣言看行动,不看“唱功”看“做功”。与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能干事就是要顺应规律的善干,就是要依靠群众的实干,就是要不断创新的巧干,就是要有能力、有本领,就是讲方法、讲效率、讲质量、讲水平,就是举重若轻、事半功倍。善于运用典型引路的方法推动工作,善于运用分类指导的方法指导工作,善于运用突出重点的方法推开工作,善于运用注重特色的方法创新工作,善于运用完善机制的方法落实工作,通过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一个个具体项目的落实,一个个发展瓶颈的破解,一个个经济增长点的培育,一个重点一个重点的突破,一个目标一个目标的实现,强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能干事,就要明白一切办法,只有在干事当中才能找到;一切问题,只有在干事当中才能解决;一切机遇,只有在干事当中才能抓住。能干事,就是要切实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进一步转变工作方式方法,紧紧抓住利益这个根本、法律这个准绳、服务这个途径,综合运用法律、教育、经济、行政等手段,集中精力抓大事,注意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着力解决涉及全局的突出问题,能干事创佳绩。再次,干成事的人有激励。干不干成事,是执政能力的根本所在,是要把有能力干成的事干成。政绩不会凭空而来,空谈出不了政绩,坐等出不了政绩,唯有实干并且干好才能出政绩。干成事就是要坚决破除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信念,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开拓创新,务求实效,创造出人民群众满意的业绩。干成事,就是干实事,最宝贵的精神是实干的精神,最重要的行动是实干的行动。干成事,就是要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把难事办成,让蓝图变成现实,所创造的业绩,能给群众带来实惠,能让群众共享成果,能经受住实践和时间的检验。干成事,就是要把促进发展作为着力点、把促进和谐作为着重点、把促进民生作为着眼点。就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干出一流的工作,创出一流的业绩。就要不坏事,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做事,光明磊落、与人为善,公道正派、清正廉洁,补台不拆台,分忧不添乱,不能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领导干部只有干成事,才能有效推动发展,为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干不成事,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以实为先,以干为贵。少说多干,只干不说,干在每一天,干好每件事,在实干中担当无愧于这个时代的历史重任,书写无愧于这方人民的满腔赤诚,铸就无愧于这片热土的宏伟事业。

二是实现科学发展须甄别十种人。主要不用10类人,“等”官,此官不讲职责、不爱工作、不干事业,没有文件等文件,有了文件等外地经验,今天的事等明天,明天的事等后天,该

抓的不抓,该管的不管,该干的不干,错失科学发展良机,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缓慢,民生和稳定等问题成堆,无法解决,甚至矛盾激化,事件频发;“要”官,此官责任感缺失,工作干的一般,但却忘不了伸手向组织要官位、要待遇、要荣誉,能力素质一般,开展工作时,常常挖门盗洞向上级要资金、要项目、要政策,推动了行业不正之风的盛行,甚至上要不成,就往下要,向群众要钱、要粮、要命;“蛮”官,此官头脑简单,方式简单,方法粗暴,在抓发展、带民富的过程中,常常信奉“动不动三分钟,再不动龙卷风”的错误理念,热衷于搞“齐步走、一刀切”,以高压态势下“硬指标”,给“死任务”,结果损害了群众利益,导致干群关系紧张,阻碍了当地发展;“满”官,此官特点较突出,就是不按科学发展观办事,在发展上满足于GDP的单一增长,沾沾自喜于片面成绩,在改革上顾头不顾腚,留尾巴、留死角、留隐患,在稳定上不求解决根本问题,讲面子、捂盖子、封口子,结果导致矛盾激化,社会不稳;“粗”官,此官工作粗枝大叶,不求甚解,常常是急功近利,短视片面,透支资源,作风上不求实,工作上不求细,对上级的政策要求囫囵吞枣,对本地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看不透,抓不准,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什么事也没干成,却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盲”官,此官虽有科学发展,为民谋利的良好愿望,却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严肃认真的态度和科学正确的方法,决策时“拍脑袋”、表态时“拍胸脯”,最后剩下烂摊子时“拍屁股”一推了之,此种盲目蛮干的账单,最后都让地方和群众买了单;“刁”官,此官“官本位”意识相当的重,特别是身处权力部门的,为了个人的私利,更是将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到极致。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人难找、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顽症早已为群众深恶痛绝,且对科学发展的软环境建设造成了严重破坏,特别是以权谋私、吃拿卡要等行为更是使党和政府的形象严重受损,败坏了党风、腐蚀了政风、波及了民风;“懒”官,此官身懒,心懒,工作不求上进,生活上混吃等死,此官最喜欢的就是开会和讲话,通行的工作方式就是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用讲话传达讲话,逼不得已要下基层,也是“四个轮子转,隔着玻璃看”,摆花架子、玩空手道、当演说家,对待上级的要求,往往只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就是落不到行动上;“假”官,此官好大喜功,阳奉阴违,虚伪不真,搞假政绩、假民主、假团结,上报成绩时往往使用乘法,上报问题时往往使用除法,带头破坏组织原则,大搞“一言堂”、“家长制”,重大事项一人拍板定乾坤,民主生活会上昏昏欲睡,神游天外,发言的主题通常是批评自我,表扬别人,针对问题或是敷衍了事,或是一言不发,但会后在牌桌酒席上却左右逢源、异常活跃,在生活中更是鱼水交融、你帮我助,常常以庸俗关系利诱拉拢,互相之间称兄道弟,呼朋唤友;“昏”官,此官玩的是“小圈子”,交的是“小兄弟”,持的是“小嗜好”,使的是“小心眼”,耍的是“小聪明”,搞的是“小动作”,听的是“小报告”,信的是“小消息”,轻的是“小毛病”,贪的是“小便宜”。

三是实现科学发展须凭原则用人。首先,是坚持公正识人,一方面警惕十种人:第一种是,对待上级阿谀奉承,奴颜婢膝;对待下级颐指气使,自以为是;官位不大,脾气不小。第二种是,欺上瞒下,八面玲珑;当面人话,背后鬼话;两个面孔,两面哄弄。第三种是,轻视群众,疏离群众,折腾群众;“空头支票”忽悠百姓,连哄带骗对待群众;群众家可以不去,领导家不能不跑。第四种是,大事干不了,小事不屑干;不干实事,很会“来事”;只有唱功,没有做功。忙忙碌碌装样子,吹吹拍拍过日子。第五种是,熟读官经,明哲保身,善于邀功诿过,总能见风使舵,宁愿少干事,甚至不干事,保证不出事,四平八稳地做官。第六种是,不干正事,净动歪心。奉行“搞定就是安定,摆平就是水平,无事就是本事,妥协就是和谐”。对工作不负责任,作风漂浮,得过且过,敷衍了事。第七种是,空话说得比谁都溜,大话说得比谁都真;总结写得头头是道,讲话说得天花乱坠;夸夸其谈,言之无物。第八种是,说话留半句,见面哈哈哈;开口叫“哥们”,闭口称“兄弟”;只栽花,不栽刺,一

团和气,好好先生,谁也不得罪。第九种是,爱搞文过饰非,爱玩花拳绣腿。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不尊重规律办事,乱上项目、乱铺摊子,做表面文章,甚至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第十种是,享乐主义严重,贪图安逸,奢侈浪费,讲排场、比阔气,甚至沉溺于灯红酒绿、吃喝玩乐。另一方面从“十大标准”上去把握:第一是不和领导套近乎但能积极配合领导工作的人;第二是不和领导多走动但能体谅领导良苦用心的人;第三是不往领导家里跑但能常往基层跑的人;第四是不关注领导生活私事但能帮下层排忧解难的人;第五是不当面恭维领导但又能树立领导威信的人;第六是不向领导表态但能高标准完成工作任务的人;第七是不爱多表功但能创造性工作的人;第八是不爱提个人要求但能积极表现的人;第九是不看领导脸色行事但能秉公办事的人;第十是不喜欢给在职领导“烧香”却给离职领导“送暖”的人。其次,坚持公正用人。坚持选人用人原则。要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坚持注重实绩,就是对干部实绩的考察,既看经济建设的情况,又看社会发展的情况;既看经济增长的数量,又看经济发展的质量;既看客观条件,又看主观努力;既看干部目前取得的成绩,又看其对长远发展作出的贡献、打下的基础。坚持群众公认,就是要把群众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作为重要标准,在选人用人的各个环节坚持走好群众路线,充分征求各个层面群众的意见。古往今来,为政之要,首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导向。不能让老实正派人吃亏,实质上就是为那些埋头苦干、淡泊名利、不事张扬的优秀干部打开了进步的绿色通道;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实质上就是堵住了那些心浮气躁、沽名钓誉、不干实事的干部的“幸进”之门。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一切为了干部,为了一切干部,为了干部的一切”理念。就是要解放思想,要有“四种眼光”、落实“三个对待”、“三个不吃亏”。“四种眼光”,即用面向基层的眼光来认识干部工作,自觉做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用服务全局的眼光来谋划干部工作,自觉做到利于组织、利于工作、利于群众;用历史进步的眼光来研究干部工作,坚持总结经验、坚持研发规律,坚持改革创新;用创新发展的眼光来推进干部工作,要敢于越“雷池”、敢于犯“权威”。落实“三个对待”、“三个不吃亏”,即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工作的干部要格外关注,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对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不能亏待;不让综合素质高的人吃亏,不让干事的人吃亏,不让老实人吃亏,使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实践证明,凡是老实正派干部受重用、不吃亏的地方,往往也是风气正、事业兴、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多的地方。坚持科学选任机制。就是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坚持民主,扩大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坚持公开,进一步提高干部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让选人用人权在阳光下运行;坚持竞争,积极探索公平竞争的有效形式,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差额选举办法,保证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坚持择优,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选用干部只有坚持科学选任机制,才能切实解决当前选人用人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才能遏制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许官封官、拉票贿选等不正之风蔓延,才能使实现科学发展有贡献的优秀人才及时脱颖而出,使庸劣之辈及时遭到罢黜,实现优胜劣汰。

公选考试大纲辅导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11-8-26 17:11:38

编辑:钟实

来源:考试大网

【打 印】

【关 闭】

【Email推荐】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人人网 豆瓣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中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和基本特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

(二)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1.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2.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实践的本质含义、(07年的为: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

3.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意识的产生、本质和能动作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三)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1.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联系与系统。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发展的过程性。规律及其客观性。现象和本质。必然性和偶然性。原因和结果。可能性和现实性。

2.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及其关系

事物存在的质、量、度。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3.对立统一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及其现代意义。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科学发展观与唯物辩证法。

(四)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1.认识的发生和本质

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认识的本质与结构。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认识中的反映与信息、选择、重构的关系。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及其现代意义。

2.认识的发展过程

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理性认识

到实践的飞跃。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3.真理与价值

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的具体性。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价值及其客观性和主体性。价值评价及其尺度。价值选择及其实现。真理和价值的关系。认识论与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及其意义。

4.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思维方法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的统一。辩证思维方法与科学方法、思想方法。

五)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1.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社会的实践本质。社会有机体与社会结构。(08年新增)

2.社会的经济结构

社会经济结构的内容和功能。生产力的内涵、构成要素和特性。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内在结构。

3.社会的政治结构

社会的政治结构及其构成要素。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4.社会的文化结构

意识形态与文化结构。意识形态的本质、相对独立性及其社会功能。文化的本质和功能。文明和文明形态。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

(六)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1.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社会规律及其特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的内容和意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及矛盾运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规律的内容和意义。

2.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和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生产力标准”的依据及意义。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革命与改革。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科学技术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发展与“全球问题”。交往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08年新增)

3.历史的创造者

社会发展和人的活动的关系。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七)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1.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社会形态及其更替。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和选择性。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2.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本质。人的价值及其实现。社会发展与以人为本。

3.共产主义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的自由及其实现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2011年公开选拔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热点问题汇总(1)2011-4-16 22:53:37

编辑:钟实

来源:中国党政公选考试网

【打 印】

【关 闭】

【Email推荐】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人人网 豆瓣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培养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必要性。

A 劳动者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劳动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B 市场经济具有竟争性。学会经营才能更好参与市场竟争。

C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 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2、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新农村建设如何实现“管理民主”。

(1)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维护农民民主权利,让农民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

(2)坚持依法治国,完善村民自治法,提高农民的法制意识,提供法律保证。

(3)加强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和用,用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4)转变基层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3、运用经济学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正确性。

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②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

③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才能持续健康发展,长期以来,在三大产业中,农业是薄弱环节,剩余劳动力多,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影响了农村自身的发展和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4、运用政治学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党和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应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要通过政治领导,为其发展提出正确的路线方针与政策。

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可*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国家既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要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农民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③国家应行使好经济职能、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村全面进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5、简要说明中央实施系列惠农政策的经济意义。

A 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能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强化国民经济的基础,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B 对农业的“多予少取”,能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能提高农村的消费需求,启动农村市场,进而扩大内需;

C 增加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经费,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素质,进而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水平;

D 系列的惠农政策,使农民进一步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体现社会公平,也为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物质基础。

第四篇:2017年国考笔试时政热点:遵循人民的方向,全面从严治党之本

2016年国考笔试时政热点:遵循人民的方向,全面从严治党之本

习近平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任务,并实施一系列有效措施管党治党,力除积弊,扶正祛邪,党风政风呈现可喜的新气象,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充分证明“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也更加说明检验党的建设成效最终要看民心。站在人民的立场,遵循人民的方向,是全面从严治党之本。

“我们的方向,就是人民的方向”

中国共产党要让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成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首要的是打出体现人民意愿、为人民所拥护的旗帜,也就是自己工作总的目标和方向。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规定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并确定向社会主义过渡。面对人民的这一历史选择,毛泽东同志十分明确地说:“我们的方向,就是人民的方向。”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以人民的方向为自己的方向。

在过去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正是因为始终坚持以人民的方向为自己的方向、以人民选择的目标为自己的目标,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与支持,使自己始终保持着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领导人民夺取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伊始就十分明确地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我们党所高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与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集中体现了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及其他一切爱国者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成为党和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

遵循人民的方向,是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也是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我们顺应人民的意愿和期待建设好党。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当前,全国各族人民利益所系、幸福所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但在前进的道路上,还将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还要爬无数的坡、过无数的坎,经受无数的风雨。当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今中国,除了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其他政治力量能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人民要靠中国共产党把好“方向盘”,带领着爬坡过坎,战胜前面的困难和挑战,实现既定的奋斗目标,实现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人民特别热切地期望,党能够解决自身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永远像革命和建设年代那样,同人民坐在一条船上,与人民同甘共苦,做人民的“贴心人”和“主心骨”。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以人民的意愿为意愿、以人民的期待为目标,以对人民的赤子之心管好党治好党,确保把党建设成为真正让人民放心的党、让人民满意的党、让人民可以依赖的党。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习近平同志在接受国外媒体专访时由衷地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他还在各种场合多次讲到“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表现出满满的为民情怀,也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价值取向决定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基本倾向和态度。今天,我们遵循人民的方向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切切实实解决好价值取向问题。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党的根本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中国共产党的作用就表现在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取利益上:为人民服务和谋取利益多,作用就大;为人民服务和谋取利益少,作用就小;不为人民服务和谋取利益,就没有作用;违背为人民服务、违背人民利益,就是忘记了我们党的初心。一句话,就是人民至上。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也是每个共产党员应当始终坚持的根本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全面从严治党,就要使广大党员干部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把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深深扎根在头脑里、体现在行动中。

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对于我们党来说,就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党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处理好改革发展与人民群众利益的关系,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从严治党,需要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使我们党能更好地落实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正从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出发,谋划和推动改革发展。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这是谋划和推动改革发展最直接的目的,也是全面从严治党所要达到的目的。

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对于党员干部个人来讲,就是要坚持党章所规定的“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党章的这一规定,实质上是对党员基本价值取向的规定。整体价值高于、大于个体价值,党和人民利益高于、大于一切个人利益。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这就决定了党员必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必须做到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价值取向不对,是许多本来是非界限分明的问题被搞乱的根本原因。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私欲膨胀、走向贪腐,大都是把个体价值看得高于整体价值,把个人利益看得高于党和人民的利益。因此,全面从严治党,一定要帮助党员干部从根本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上摆正个体价值与整体价值、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的关系。党员干部只有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能远离低级趣味,远离蝇营狗苟,胸怀坦荡、无私无畏地去干事业;也只有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能心雄胆壮,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担当、建功立业。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遵循人民的方向,必须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我们党为人民服务、执政为民的根本途径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没有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服务、执政为民就是一句空话,以人民的方向为自己的方向也是一句空话。我们党正是在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实现自己的根本宗旨,同时展示自己不同于世界上其他一切政党的作风。现实中,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作风问题,其共同点都是脱离人民群众。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根本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全面从严治党,就要解决如何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作风建设的根本问题。除了要从党和人民的共同目标、党的根本价值取向上增强联系群众的意识,还要突出地解决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这一老问题。

首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群众立场和群众观点。在过去革命战争年代和建设年代,我们需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动员人民群众,真刀真枪同强大的敌人作斗争,流血挥汗同各种自然困难作斗争。今天,进入了大机器和互联网时代,现代化生产在很多领域不需要动员和组织千军万马;经营主体多样化,很多领域不需要党和政府像过去那样统一组织、统一指挥。但无论形势怎么变化,都只是发动和组织群众的具体形式变了,依靠群众、动员群众的实质性要求没有变。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强化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的群众立场和群众观点。

依靠人民群众,还有一个是依靠全体人民群众还是只依靠一部分人的问题。从革命战争年代到改革开放年代,党都是紧紧依靠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全体劳动大众的。但是,今天在个别党员干部心中只有富裕阶层、群体和富裕地区,因为这些阶层、群体和地区是可以快出数字、快出“政绩”的。而贫困阶层、群体和贫困地区在他们心中则没有足够的分量。这不仅违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而且背离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小康社会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社会,是努力消除贫困、走向共同富裕的小康社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依靠和动员全体人民。我们心里要装着全体人民,在当前的情况下,特别要装着贫困阶层、群体和贫困地区。

其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网络信息时代,资讯发达,为我们了解群众情况、听取群众意见提供了许多新的渠道和手段。但是,这些新的渠道和手段并不能代替一些传统的带根本性的群众工作方法,特别是不能代替亲身的访贫问苦、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等。群众的诉求和呼声,很多时候只能与他们面对面、身挨身才能了解。关于改革发展的许多重要政策措施,需要直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比如,目前全党和全国人民都很关注的精准扶贫,要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甚至一人一策,不直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根本做不好工作的。因此,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要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如果放弃了这一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我们就会束手无策,我们党就难以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联系群众是一个基本立场观点的问题,也是一个基本感情倾向的问题。列宁曾经将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称之为“活的联系”,并号召布尔什维克“要生活在稠人广众之中,要知道他们的感情”。我们党将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称之为“血肉联系”,更加突出了这种感情上的联系。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使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真正建立起血肉般的感情,倾尽真情实意。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同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无穷的智慧

遵循人民的方向,必须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党的根基、血脉在人民,力量也在人民,这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全面从严治党,一定要很好地把握和利用这一政治优势。毛泽东同志开创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他指出,党的力量的来源就是人民群众。邓小平同志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他说“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来源于“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同志总结治国理政的体会说:“人民群众中蕴含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

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从严治党,就要拜人民为师,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一切有益的东西。我们要放下架子,做好长期以至一辈子向人民群众学习的打算和准备。要把一切与人民群众打交道的机会都当成向他们学习的机会,并真正把自己摆在“小学生”的位置上,向他们请教,而不能以当权者或“智者”自居。人民群众具有巨大的创造力,每时每刻都在创造着新事物、新经验。这些新事物、新经验,正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和管党治党所需要的。向人民群众学习,要求我们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发现、总结和吸收他们创造的新事物、新经验。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从严治党,还包括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监督。当前,一些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听取批评意见多,而在管党治党方面听取批评意见少,存在着接受人民批评监督不到位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的,管党治党必须接受人民的批评监督。人民的评判和满意度是检验管党治党成效的基本标准,也是管党治党的驱动力。听不到人民的批评监督,我们就等于闭目塞听,全面从严治党就失去了依循;没有人民的批评监督,全面从严治党就没有了客观评价,就失去了前进动力。

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党的发展壮大永远离不开人民群众这片沃土。古希腊的一个神话故事说,一个叫安泰的大力士立足大地时力大无比,而一旦双脚离开了大地便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这个故事启示我们:我们党只有永远把双脚踏在人民群众这片沃土上,永远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更加强大。

(作者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研究员)[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更多信息关注:云南人事考试网 云南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第五篇:树立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

正在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并作出总体部署。我们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这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时代课题。

树立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

“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党中央在全面审视和判断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大势基础上,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作出的新概括和新判断。汲取35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坚持走改革开放道路,做好全面深化改革这篇大文章,是顺利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关键。

坚持改革开放,浸透、贯穿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之中,推动和保障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开创、坚持和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突出了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过程中,坚持推进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是把“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列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八个方面“基本要求”,“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二是强调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三是提出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相同步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五条成功经验,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今年7月下旬,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座谈会,提出了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五个方面的重大关系和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深入调查研究的六个方面的重大问题。这都充分表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改革开放和全面深化改革高度重视,决心坚定。

回答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难题

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应聚焦在哪些领域、哪些环节、哪些问题来布局和展开,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难题。

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深化改革开放的强烈呼声和殷切期待,凝聚社会共识,协调推进各领域各环节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面”,体现在改革应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建设六个重点领域。只有依靠全面改革,才能更好地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才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的落实;才能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化”,体现在围绕改革的重点环节进行系统设计、率先突破。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的重要命题。改革的重点环节就是指治国理政各个领域中,那些基础作用强、关联度高、党内外意见集中的利益交织、机制扭曲的环节,集中表现为经历多次改革仍尾大不掉、积重难返的“老大难”问题。深化重点环节的改革,需要在厘清制约改革的“瓶颈点”、阻碍改革的“痛点”基础上,选准改革的启动点,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重点环节的改革,应通过构造“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链条,科学设计改革的优先顺序,有步骤有效率地推进。

全面深化改革是改革重点领域的代表性、广泛性与改革重点环节的驱动性、综合性的统一。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深入调查研究的六个方面的重大问题,为我们选择改革的重要领域重点环节指明了方向:一是宣示了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重要取向。二是突出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微观基础活力的经济体制改革方向。三是强调了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行政体制改革方向。四是确立了通过进一步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社会建设改革方向。五是明确了“通过制度安排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民主法制建设方向。六是突出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完善党内制度体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改革方向。这六个重点问题,虽各自侧重,但又都体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六大领域的相互交叉,体现了改革重点环节相互关联,是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和方向的明确回答。

掌握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方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就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和成功经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和重点问题,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力量、依靠力量以及需要的精神状态等作了多次重要论述,形成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的系统认识,对谋划、部署和推进全面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就方法论而言主要是:

把握好深化改革的方向。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更张。世界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不改革,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也是死路一条。在方向问题上,我们要坚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把握好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在总结改革开放历史经验和学习其他国家长处的基础上,系统设计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路线图和时间表。要统筹好当前和长远,制订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要加强对各项改革关联性的研判,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方面的体制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把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有机衔接起来。

改革要敢于碰硬,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改革进入攻坚期,不像改革初期那样,一部分人受益不会导致另一部分人受损;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公众的疲劳症、改革期盼者的焦虑症和既得利益者的畏惧症并存,使得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改革进入了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必须摸清病理,找准病灶,选准改革的突破口,从宏观到微观进行综合考量。因此,既要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要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敢闯”的锐气和“会闯”的睿智,调整协调利益关系,最大程度地凝聚各方共识,最大程度地减小各种改革阻力,营造全社会拥护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良好氛围,集中力量打好改革攻坚战。

把握好深化改革的节奏,探索深化改革的有效途径。坚持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促进,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对看准了的改革,要下决心推进,争取早日取得成效。对看得还不那么准、又必须取得突破的改革,可以先进行试点,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开拓新路。鼓励地方和基层积极探索,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率先在局部实现突破。

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在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利益结构更加复杂,由利益问题引发的社会问题增多,民生保障期望与社会建设进程差距较大的情况下,应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以扩大各个群体的利益交汇点,更好地凝聚改革共识,汇聚改革合力,营造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舆论环境,形成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社会氛围。

以开放促改革。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影响、依赖、合作愈来愈深。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并以更宽广的视野、海纳百川的胸怀吸收借鉴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坚持在开放中深化改革,还有利于积极学习其他国家长处,汲取各国现代化建设中的经验,避免重蹈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走过的弯路。

坚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越是面对分化的复杂利益格局,越是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越要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越要善于集纳民智、凝聚民心、激发民力,为深化改革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应通过呵护公众参与热情,探索公众参与机制,培养公众参与能力,创造公众参与条件,形成利益协调机制,处理好各方面复杂的关系,最大程度吸纳人民群众参与改革,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深化改革。要坚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形成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体制机制,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保障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各方面工作。尤其要以贯彻落实“八项规定”为切入点,以开展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用务实且持久的作风建设取信于民,保障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下载2017国考时政热点:彰显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国考时政热点:彰显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7.25光明日报——强力问责彰显从严治党决心

    强力问责彰显从严治党决心 作者:罗旭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25日 02版) 【光明论坛】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

    2018年国考时政热点:世界灌溉工程

    2018年国考时政热点:世界灌溉工程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国考报名入口国考职位表国考真题及答案国考与省考的区别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提供《2018年国考时政热点:世界灌溉工程》,2018年......

    2009.11~2010.10国考时政热点汇总

    2009.11~2010.10国考时政热点汇总 一、国内部分 工程建设 1、12月20日上午7时,世界上最长的斜拉桥之一的香港昂船洲大桥正式通车。昂船洲大桥全长1.6公里,为双向三线高架斜......

    2014年国考时政常识全面剖析(二)

    2014年国考时政常识全面剖析(二)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到来,结合相应考点,红麒麟为考生归纳了一年以来的时政常识供考生记忆,并为考生分析了时政常识可能的考查角度。 ★2013......

    2018国考面试 1月1日时政热点

    2018国考面试 : 1月1日时政热点 一、国内热点新闻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和互联网,......

    坚定理想信念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坚定理想信念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完成伟大事业必须靠党的领导,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重整行装再出发,以永远在路......

    2018国考面试 2017年12月25日时政热点

    2018国考面试 : 2017年12月25日时政热点 一、国内热点新闻 12月24日,随着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我国8个民主党派五年一次的全国代表大会全部圆满结束......

    2018国考面试 2017年12月28日时政热点

    2018国考面试 : 2017年12月28日时政热点 一、国内热点新闻 12月27日电,日前,中共中央印发《中共中央关于调整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领导指挥体制的决定》,自2018年1月1日零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