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气污染与农业生产(正式)
大气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及防治
谢伟
(08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08128051)
摘 要:文章着眼于大气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与防治,全面阐述大气污染的内涵、主要大气污染物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及农业生产上对大气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关键词:大气污染
农业生产
危害
防治措施
1、引言
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究其成因主要分为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和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等)两种。随着工业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为因素在大气污染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大气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而且对农业生产,农业生态系统也带来巨大破坏作用。农业生产中治理大气污染的方法很多,合理种植绿色植物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应对措施。
2、常见大气污染物对农业的危害
农田大气污染对农作物产生危害主要有两种机制:一是气体状污染物通过作物叶片上的气孔进入作物体内,破坏叶片内的叶绿体,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受精过程等,以至影响生长发育,降低产量和改变品质。二是颗粒状污染及含重金属、氯气体,被作物吸附与吸收后,除影响作物生长外,还能残留在农产品中,造成农产品污染,影响食用。
对农作物造成危害的大气污染物很多,其中以二氧化硫、氟化物、氟气、一氧化碳、氮肥氧化物和烟尘等危害较大。
二氧化硫是对农业危害最广泛的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自古以来作为植物“烟斑”的原因物质对植物产生危害。典型的二氧化硫伤害症状是出现在植物叶片的叶脉间的伤斑,伤斑由漂白引起失绿,逐渐呈棕色坏死。伤斑的形状为不规则的点状、条状或块状坏死区,坏死区和健康组织之间的界限比较分明。二氧化硫危害水稻时,如浓度较高,则表现急性危害,叶片变成淡绿色或灰绿色,上面有小白斑,随后全叶变白,叶尖卷曲萎蔫,茎杆稻粒也变白,形成枯熟,甚至全株死亡。如浓度较低则表现慢性危害,叶片伤斑呈褐色条状,似擦伤状,叶尖褐色,但不卷曲,谷粒失去固有金黄色而略呈褐色。二氧化硫对水稻的危害,以幼穗形成期至无花期严重。二氧化硫会在环境作用下产生“酸雨”,以降水形式危害农业生产,可以使土壤酸化,土壤微生物死亡,农业建筑受损。但不同作物对二氧化硫的忍耐力是不同的。
大气中的氟污染主要为氟化氢(HF)。它的排放量比二氧化硫小,影响范围也小些,一般只在污染源周围地区,但它对植物的毒害很强,比二氧化硫还要大10-100倍。空气中含PPb级浓度时,接触几个星期就可使敏感植物受害。氟化氢还具有能在生物体内积累的特点。氟化氢危害植物的症状与二氧化硫不同:伤斑首先在嫩叶、幼芽上发生;叶上伤斑的部位主要是叶的尖端和边缘,而不是在叶脉间;伤斑由油渍状发展至黄白色,进而呈褐色斑块,在被害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呈现稍浓的褐色或近红色条带,有的植物表现大量落叶。和二氧化硫一样,各种植物对氟化物的反应有很大差异。
氧化烟雾是包括臭氧(O3)、氮氧化物(Nox)、醛类(RCHO)和过氧乙烯基硝酸酯(RAN)等具有强氧化力的大气污染物的总称,又称为光化学烟雾。氧化烟雾中含有90%的臭氧,它是主要的危害因素,还有10%左右的氮氧化物和约0.6%的过氧乙酰基硝酸酯类。其中以臭氧和氮氧化物为主。
植物受臭氧危害时,症状一般仅在成叶上发生,嫩叶不易发现可见症状。常见的表现形式有退绿,一般限于叶的上表皮;漂白,叶子上表皮变成白色或黄褐色,谷类和番茄叶背常变白;当叶的海绵组织也受到危害时,斑点透过叶片组织,斑点直径大于1毫米,叶片发生黄化,甚至退成白色,小叶脉枯死,主脉保持绿色,叶肉组织坏死后形成网状。臭氧主要侵害靠近叶片上表面的栅栏组织细胞,严重时才侵害下层的海绵组织。
氮氧化物中,作为大气污染物主要是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和硝酸雾,而以二氧化氮为主,主要来源是汽车排气。二氧化氮危害植物的症状,与二氧化硫、臭氧相似,在叶脉间、叶缘出现不规则水渍状伤害,逐渐坏死,变成白色、黄色或褐色斑点。二氧化氮毒性弱,一般无急性危害。
煤烟粉尘是空气中粉尘的主要成分。工矿企业密集的烟囱和分散在千家万户的炉灶是煤烟粉尘的主要来源。烟尘中大于10微米的煤粒称为降尘,它常在污染源附近降落,在各种作物的嫩叶、新梢、果实等柔嫩组织上形成污斑。叶片上的降尘能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正常进行,引起退色,生长不良,甚至死亡。果实在早期受害,被害部分木栓化,果皮粗糙,质量降低;在成熟期受害,则受害部分易腐烂。重金属污染物也主要通过飘尘危害大气,还可通过沉降作用进入土壤,危害土壤生态环境。其他的大气污染物,例如氯气,一氧化碳、氨、氯化氢等都会对作物产生危害。但由于不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浓度相对较低,故农业生产影响较小。
3、农业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农业大气污染防治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
一是治理污染源,严格执行废气排放标准。治理在燃烧过程中排出的污染物,主要采取:改变燃料的结构组成,发展煤气设施;开发新能源、无污染能源,如地热、太阳能、风能、水力等;改进燃烧装置和燃烧技术,尽量使燃料充分燃烧,消除燃烧不充分的污染物;采取洗涤、过滤、吸附等方法,消除燃烧过程中的烟尘,如煤的脱硫技术;
二是开展农田大气污染监测,制订实施农田大气环境质量标准,通过监测及时掌握污染动态和采取相应措施,从而减少污染危害;
三是种植吸收大气污染物的植物。这也是目前治理大气污染的主要措施,而且效果良好,但周期长。例如可以种植柳树、玫瑰等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常春藤、芦荟、吊兰、君子兰、仙人掌等可以吸收一氧化碳;云杉、垂柳、刺槐、杨树等对臭氧有吸收作用;而对大气氟化物污染具有一定抗性和吸收净化能力的植物种类有山矾科的光叶山矾,山茶科的大头茶,红花油茶,山茶科的茶花,大戟科的银柴,桑科的小叶榕、傅园榕、菩提榕、环榕、桑树等;
四是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提高作物抗污染能力。在作物上喷撒某些化学物质可以减轻污染危害的作用。如喷石灰乳液可减轻二氧化硫和氟化氢的危害;
五是作物育种,培育抗大气污染能力强的新品种,从本质上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结语
大气污染是一个复杂的并涉及到多方面的环境问题,这些因素除了植物本身外,还有气候的、土壤的、污染物本身性质的,以及公众的环境意识等。大气污染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稳定与健康发展。目前,虽然有很多治理农田大气污染的方法、措施,但都不够系统,效果差强人意。从根本上说,防治大气污染,还得从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对新能源的开发着手,同时秉承可持续发展理论,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兰云,尹树红,翟洪凯等:大气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及防治,吉林农业,2008(11).[2]熊治廷.环境生物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74—90,519-520. [3]鲁敏,李英杰,齐鑫山.植物修复大气S02污染能力的比较[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18(4):44—46.
[4]符气浩,杨小波,吴庆书等.海u市大气污染的特点与主要绿化植物对大气SO:等污染物的净化效益的研究f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3(41):304—308.
[5]鲁敏,李英杰.部分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物吸收净化能力的研究[J].山东建筑上程学院学报。2002。17(2):45—49.
[6]绪评.氯气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2(2):12-14.
[7]MICIETA K,MURIN G.Three species of genus pinus suit.able as bioindicators of polluted environment[J].Water,1998。104:413-422.
[8]李灵:浅谈绿色植物如何应对大气污染,吉林农业,2010(9).[9]郭静,阮宜纶.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5.
[10]MEPHERSON E G.Air pollution uptake by sacramento,s urban forest[J].Journal of Arboriculture 1998,24(4):6-9.
Impacts of Air pollution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Preventive
Strategies
Xiewei(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of professional,08)Abstract:The article was aim at the harm and prevention that air pollution to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and explained the meaning of air pollution ,the main atmospheric pollution,s damage to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all rounds.Also,the article put forward some main measures in agriculture to prevent air pollution.Key words:air pollution;agricultural production;plants;prevention.harm
第二篇:化学与农业生产
《化学与农业生产》教学反思
化学创造了世界,改变了世界;虽然我不能改变世界,但我却可以改变我的课堂。
我又重新审视了我的这节课,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改进。
一、语言缺乏亲和力
一节课学生愿不愿意上,听课老师能不能全身惯注地去听,其实与老师的课堂课言有着直接的关系。虽然在整堂课上我自始至终都满脸笑容,充满激情,但是我知道,其实我很紧张。其实,我知道,要想提高自己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还是得从平日的教学中做起,课堂语言要简单、明了,避免啰嗦,避免大呼小叫,要减少口头语,要有大将风度,不紧不慢,当问题提出以后,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
二、设计的情景缺乏针对性
本节课体现了STS教育的观念,让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相连。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让学生认识到是利用化学来改变社会文化,利用化学来解决社会问题。虽然说,我的目标定位还可以,通过于老师的点评,我知道了自己的课确实存在问题:STS教育要求设计的情景要有连续性,以农作物生长“需要化肥”,所以要“买化肥”,然后又到“怎样买”这一主线贯彻到整堂课的教学中。而我呢,东打一枪,西打一炮,创设了一个又一个的情景,且情景与情景之间没有任何联系,这就是失败。还有,对比这两节课,我认为在一些小的细节方面我没有处理好,如现代农业即绿色农业我渗透地力度不够。一节完美的课可不能忽视这些小的细节,看似小的细节,其实它就是一种理念的体现,忽视了这些细节,就是教学目标不到位。
三、评价方式缺乏艺术性
作物生长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当我提出问题“你知道这个过程中反应物是什么吗?生成物是什么?反应条件又有哪些?”学生回答得非常好,比如说反应物有二氧化碳、水、化肥等;反应条件有光照、农药等;生成物是果实、叶子等。从这个回答来看,市里的
孩子明显比农村孩子思维宽阔,他们能从化学的角度来全面认识农业生产;在进行计算肥料的纯度这个活动环节,我首先设计了已知化肥的纯度求含氮量的练习,然后想引导学生逆推出由化肥含氮量计算纯度的方法,其中一位女生采用了数学中常用的方法——设未知数的方法,我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思维方式。可是,每当遇到学生这样精彩的回答或做法时,我对学生的评价,只采用了一些缺乏艺术性的、大众化的语言,如“很好”、“不错”、“很棒”。而陈海燕老师在这些语言前面加上一句“小帅哥”,并能走进学生当中采用鼓掌的方式来激励学生,拉进了与学生的距离,赢得了大家的喜欢,学生的参与性当然就更好。所以,如何使自己的课堂评价方式具有个性、具有指向性,使其激励的功效达到高潮,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四、板书缺乏逻辑性
《化学与环境保护》,虽然内容与我不一样,但是她那具有着逻辑性、艺术性的板书确实值得我学习,就像于老师所说的:从这位老师的板书中,不仅能看到整节课的教学思路,还能看出她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渗透的教学理念。板书,确实能体现一个老师的素质,能体现一个老师的智慧,所以如何合理地进行板书也是我今后要探究的内容。
虽然本次活动中老师的授课内容、思路设计不一,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我真正体会到课堂教学确实是一门艺术。
今宵雨后遍地笋。教学中的不断反思,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化学反应,旧分子的结束意味着新分子的诞生。在教学中,只有努力学习,不断反思,才能创造性地上好每一节课,才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能让自己在反思中成长,体会到教学的快乐。
第三篇:浅谈微生物肥料与农业生产
浅谈微生物肥料与农业生产
摘要:简述了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及特点,介绍了在农业生产中微生物肥料的优点和化肥的缺点,讨论了微生物肥料的发展前景。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满足人们的需要,新方式,新研究成果应用到了农业生产中,微生物肥料从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肯定。
关键词:微生物肥料 种类 优势 应用前景
前言:
微生物肥料亦称菌肥、生物肥料、接种剂等是由于微生物生命活动而使农作物得到特定的料效应的一类制品,是将有效菌类与吸附材料混合在一起制成的复合生物肥料应用于农业生中,作物能够获得特定的肥料效应,达到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产量,提高质量等。在这种效应的产生中[1],制品中活性微生物起关键作用。微生物肥料的核心是微生物,该肥具有解钾、解磷、固定氮的功能,主要包括:多功能复合肥、单一的生物钾、生物磷三个种类。一般微生物肥都具有无毒、无害、无任何污染和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随着现代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的蓬勃发展,生产绿色、安全、无公害食品的发展势,微生物肥料在农业生产中将发挥出其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这将为生产开发高效优质的微生物肥料提供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合理开发和利用微生物肥料,是我国微生物肥料发展的主要现状。
1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及特点
1.1微生物的种类依据生产菌株的种类和性能不同,微生物肥料分为很多种类。
1.1.1根瘤菌肥料根瘤菌能和豆科植物共生,结瘤,固氮,利用该菌生产的微生物肥料,称为根瘤菌肥料。属于这种共生固氮体系,除了根瘤菌和豆科植物外,还有费氏菌和非豆科植物,鱼腥藻和红萍两个体系。
1.1.2固氮菌肥料自生固氮菌不与植物共生,没有寄主的选择,独立生存于土壤中,能固定空气中游离的分子态氮,并能将其转化成为植物可利用的化合态氮素。自生固氮菌和自生固态氮统称为自生固氮微生物;利用该菌生产的肥料,称为固氮菌肥料。
1.1.3磷细菌肥磷细菌能分解土壤和有机物质中有机磷化合物或转化土壤中难溶性磷酸盐。利用该菌生产的肥料称为磷细菌肥料。如磷细菌、解磷真菌、菌根菌剂等。磷酸盐菌肥能把土壤中云母、长石等含钾的磷酸盐及磷灰石进行分解,释放出钾,如磷酸盐细菌、其他解盐微生物制剂。
1.1.4钾细菌肥料钾细菌又名“硅酸盐细菌”,能强烈分解土壤中硅酸盐中的钾,使其转化为作物可利用的有效钾。此外,兼有分解土壤中难溶性磷的能力。利用该菌生产的微生物肥料成为钾细菌肥料。
1.1.5复合微生物肥料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微生物肥料,称为复合微生物肥料。此外,根据产品中添加有机肥,无机肥,微量元素肥料,植物生长刺激素等其他物质。又可以区分为有机生肥,有机-无机复合生物肥等。
1.2微生物肥料的主要特点微生物肥料的核心是微生物,因此具有微生物的特性。微生物资源丰富,种类和功能繁多,可以开发成不同功能,不同用途的肥料。而且微生物菌株可以经过人工选育并不断纯化、复壮以提高其活力,特别是随着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基因工程的法获得所需的菌株已成为可能。微生物肥料中含有微生物的一些次生代谢产物,其中一些是作物的生长刺激素,可在作物幼苗期刺激作物生长发育,在作物成熟期还可以提高作物的品[2]质还有一些则有防治病虫害的功能[2]。另外,从环境资源角度来看,微生物肥料具有资源再利用,无毒、无害、无污染、成本低的特点。
2.在农业生产中微生物肥料的优点和化肥的缺点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识也有了较大的提高,绿色消费正在逐渐成为一种文化和时尚。在这种潮流的推动下,食品生产企业纷纷开始生产绿色食品,然而绿色食品的生产是一个从源到汇的全过程,它要求食品原料是绿色的,而原料的绿色有赖于农作物成长环境的绿色化:绿色的土壤、绿色的肥料、绿色的灌溉、绿色的大气环境等。肥料的绿色是整个食品绿色供应链实施中重要的一环,由于目前许多肥料的非环保性、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性,使得无污染农作物的生产中不得不放弃肥料的使用,以保持农作物的绿色性,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农作物产量下降、成本大幅度上升、价格居高不下,绿色食品成了贵族食品。生物菌肥则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不但自身完全环保、在使用过程中无任何污染,而且可以减少硝酸盐对生态的污染,降低土地已有的污染,是理想的绿色肥料。
2.1化肥使用的危害:
2.1.1化肥中不含有机质、腐殖质,因此大量使用化肥,土壤由于有机质和腐殖质的缺乏,土壤团粒结构遭到破坏,造成土壤板结,农植物产量下降。
2.1.2化肥利用率低,氮肥因为易挥发、流失,利用率只有30%-50%,磷肥的利用率才10%-25%,因为磷酸根化学活性活泼,施入土壤后大部分磷与土壤中的Zn2+、Mg2+、Ca2+、Fe3+、Al3+等阳离子结合形成难溶性磷肥。钾的利用率也只有50%左右[3]。
2.1.3化肥大量使用使蔬菜瓜果品质大大下降。由于作物不仅仅需要氮磷钾,同时还需要钙铁锌硒等许多微量元素,而化肥一般成分比较单一,所以长期使用化肥必然导致土壤中所含养分趋于单一,易使作物营养失调,从而导致作物内部转化合成受阻,必然导致作物品质下降,瓜不甜,菜不香。
2.1.4危害人体健康。大量施用化肥,易使蔬菜中硝酸盐含量超标,而亚硝酸盐与胺类物质结合形成N-亚硝酸基化合物为强致癌物质。
2.1.5化肥的大量使用,还造成土壤的有益菌、蚯蚓的大量死亡。
2.1.6化肥的长期低效施用,往往造成土壤中某些元素的过分积累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及环境的污染。
2.1.7从中国大量使用化肥看,越使用化肥,地利就越下降,就越依赖化肥,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2.2使用微生物肥料的优点:
2.2.1改良土壤。(1)通过有益菌的大量繁殖,大量有益菌在植物的根系周围形成了优势种群,抑制了其他有害菌的生命活动。(2)快速分解土壤有机物质,促进土壤团粒的形成,且通过有益菌的活动能够疏松土壤,土壤的保肥、供肥、保水、供水及透气性都得到很好的调节。(3)分解土壤中的农药残留,避免残留农药对下季作物产生药害。还对植物生长过程通过根系排放的有害物质进行分解[4]。
2.2.2固氮、解磷、解钾功能。能够部分利用空气中的氮,通过有益菌生长代谢产生相应的酶和酸,可对土壤中难溶性的磷、钾肥(土壤中难溶性磷肥占95%,难溶性钾占98%)进行分解,从而成为植物所能吸收的磷钾肥。因此能够大大提高作物对肥料的利用率,从而减少肥料的施用。
2.2.3提高作物品质。解磷、解钾的同时,能够促使土壤中微量元素的释放,被作物所利用,同时有益菌代谢产生多种植物所需的物质,如小分子氨基酸、生长刺激物质、维生素等。
2.2.4.达到生物防治病害的效果,灌根可抑制土壤中的病菌,喷到叶面,可防止病害的入侵。
2.2.5促进作物早熟和延长采收期。由于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善,土壤养分丰富且平衡,土壤中肥料能够更好的被作物很好的吸收,因此能够促进作物早熟和延长采收期。
2.2.6和有机肥配合使用,能够持续不断的改良土壤,2-3年就可使土壤完全达到生产有机作物的标准,且因为有益菌能够快速分解有机物质为作物吸收,所以克服了有机肥料肥效慢的特点,单施有机肥产量低的特点。
2.2.7微生物肥不像化肥那样,一次性将过量的可溶性营养元素带入土壤,生物菌肥可避免环境污染,且有益菌不断的在植物根系周围不断的繁殖代谢,持续地、非过量的向作物提供营养[5]。
3.微生物肥料在农业生产的应用前景
3.1适用品种多,市场需量大 :适宜施用微生物肥料的作物种类繁多,各种豆科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瓜果等都可以应用微生物肥料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微生物肥料年产量在10万吨到40万吨,与同期化肥(约12000万吨)相比,微不足道,微生物肥料市场容量是相当大的[6]。
3.2生产成本低,应用效果好 :1997年4月,在意大利召开的“生物固氮、全球挑战和未来需求”会议指出,生物固氮比工业氮肥更能满足植物对氮肥的需要。因为生物固氮可以持续不断供应氮素营养,并且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投资少,成本低。化肥生产成本的提高,价格上涨幅度过快,已令广大农民难以接受[7]。
3.3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减少环境污染的需要 :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对当今的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生产安全、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已成为一个发展趋势;并且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土壤物理性质恶化,土壤质量下降,地下水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消纳城市、农村废弃物的压力愈来愈大,因此,无污染的微生物肥料的综合利用和开发显示出它的应用优势和良好发展前景。
3.4微生物肥料本身的发展为其扩大应用奠定了基础 :通过筛选优良菌种、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为生产优质的微生物肥料创造了条件,而且基因工程新菌株的出现使微生物肥料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近年来兴起的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的研究和开发,更为微生物肥料的应用开辟了广阔前景。
参考文献
[1]包建中.中国的白色农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113.[2]林华峰.以菌治虫生产无公害蔬菜[J].北京农业2000,8:4-5.[3]李俊.我国微生物肥料行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农业质量标准,2003,3:27-29.[4]刘明芳,黄树君。微生物肥料在农业上的应用及其展望[J].攀枝花科技与信息,2001,26(1):19-21.[5]沈德龙,曹凤明,李力。我国生物有机肥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7,(06)
[6]张敏,王兆玉。微生物肥料的发展前景{J}。北方艺园,2004,(05)
[7]朱昌雄.我国生物肥料标准研究进展及建议[磷肥与复肥,2005,20,4:5-7.
第四篇:农业生产
互动关系,接触农科院农业研究所制定的各种战略以实现跨国交流和良好的社会口碑;认识当前西藏形势、环境条件等宏观现象,能够接触真实的实地操作,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并积累一定的经验,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实习内容
在实习的前两个星期,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下地对作物的长势进行分析,如株高、病虫害和当前生长发育阶段等分析。通过这些简单的工作,我了解到农学专业对作物分析的基本操作流程。当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带来繁琐的纠正工作。刚开始认为对于简单的记录工作完全可以胜任的我,慢慢麦在西藏仅有零星种植。广大农牧民群众缺乏对这一古老作物认识和了解,更谈不上科学管理,随着我区农区畜牧业的发展,燕麦不但是优质饲草,其籽粒还是优质饲料。其茎叶多汁、柔嫩、营养价值高,蛋白质、脂肪、可消化纤维均高于小麦、青稞秸秆,在西藏燕麦作为主要放牧,造成现在草场退化,产草量降低,载畜量下降,高原生态受到威胁。草畜矛盾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客观上要求加强人工草场的建设,调整畜种畜群结构,挖掘潜力提高饲草供给能力,所以发展燕麦生产势在必行,且迫在眉捷,是解决西藏草畜矛盾日益突出和实现农区畜
2、西藏燕麦科研与生产现状
2000年以后西藏自治区粮油基本实现了自给,广大人民群众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调整农业结构、扩大经济作物和饲草的种植比例。以此为契机,西藏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自2004年起,从全国不同省市引进优质饲草作物品种试种。尤其是自加入了“国家燕麦产业技术体系”并建立日喀则试验站后,从全国各相关燕麦研究机构引进200余份优质燕麦品种(系),进行品种筛选,从中选择出适宜西藏一江两河农区种植的优质燕麦品种:“白燕2号”、“农饲30”、“白燕8号”、“夏粮秋草”等栽培模式。使农民在短期内认可了燕麦是优质高产的饲草作物。
2.3示范推广
第五篇: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 河北省气候条件较好,温度适宜,日照充沛,热量丰富,雨热同季,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和林果种植,利用不同地区的不同自然条件,形成了八个农业分布区
1.坝上高原牧农林区
2.燕山山地丘陵林牧农区
3.燕山山麓平原农区
4.太行山山地丘陵林木区
5.太行山山麓平原农区
6.低平原农区
7.冀西北山间盆地农林牧区
8.滨海平原农牧渔盐区
指导同学们小组讨论,分析河北省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1.平原面积大。是华北大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面积广大,地形平坦开阔。
2.耕地面积大。现有耕地619.9万公顷,耕地面积广大。
3.土地类型多。河北省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呈半环状逐级下降。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类型齐全,是五种地形类型齐全的省区。齐全的地形类型,为开展农业的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4.中低产田面积大。开展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使中低产田转化为中高产田,增产潜力巨大。
5.农业已有相当基础。河北是我国重要粮棉产区。现有耕地619.9万公顷,大部分的地区农作物可一年两熟,但各地耕作制差异很大。全省的粮食播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薯类等。经济作物以棉花最重要,本省是我国重要产棉基地。邢台、邯郸素称“冀南棉海”。此外,油料、麻类、甜菜、烟叶也重要,与棉花合为本省五大经济作物。畜牧业是本省仅次于耕作业的重要农业部门。河北还是我国重要渔区之一,以沿海渔业为主,唐山秦皇岛是主要中心。本省盛产栗、杏、柿、梨等果品。
6.各类待开发的资源还很多。
(转折)虽然河北省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很优越,在农业生产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河北省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叶存在着一定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1、水资源紧缺。河北省处于半干旱半湿润区,地表水时空分布不均,没有大江大河。春季河流容易断流。地下水已成为华北平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目前,石家庄、邢台、邯郸、保定、衡水、廊坊、唐山等城市的地下水开采量已占总供水量的70%以上。
2、旱涝灾害频发。河北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不足,故春季多发旱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变率大,多暴雨。加之地势低平,起伏和缓,蓄洪、泻洪能力不足。不合理的开垦使地表植被覆盖率降低,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下洪能力下降。因此在夏季,又极易发生洪涝灾害。旱涝灾害多发,极大影响了河北省的农业生产。
3、风沙。干旱时节尤其是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地表干易起沙;春季多大风。地势又比较低平,起伏和缓,缺乏风力屏障。人类不合理的开垦,出现沙荒地,使风沙肆虐。
4、盐碱。干旱时节尤其是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致使土壤盐分向地表积聚。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洼地排水不畅。在农业生产中,传统的灌溉方式如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5耕地面积逐渐减少。2005年末,河北省实有耕地总资源6396.2千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5.3%,人均耕地0.1公顷,低于全国人均平均水平。2005年内增加耕地数量8.1千公顷,年内耕地减少数量53.4千公顷。耕地面积减少趋势仍未得到控制。
6、人口的增加影响人均粮食占有量。
为了更好地推进河北省的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呢
1.继续深化农村改革,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2.加大农业投入
3.实行科教兴农战略
4.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
5.积极推广农业产业化经营
6.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河北省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步伐加快。粮食生产,初步形成以京山、京广铁路沿线为重点的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区域内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占全省优质专用小麦的75%以上。以京山、京广铁路沿线和张承坝下地区为重点的优质玉米产业带,种植规模继续扩大,占全省玉米面积的80%以上。以沧州、廊坊等地为重点的优质大豆面积继续扩大,对全省的大豆生产带动力增强。以张承地区为主的马铃薯产业带和以冀东卢龙、冀中永清、冀南大名为主的甘薯产业带正在加快建设。棉花生产,形成了以邯郸、邢台、沧州、衡水为重点的黑龙港流
域优质棉产业带,面积占到全省棉花播种面积的79%。油料生产,以冀东、冀中和冀南为重点的优质油料产业带,成为全省油料生产的重点地区。蔬菜生产,以中心市场为依托,着眼于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立足当地资源,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形成了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格局。到目前,张承地区无公害错季蔬菜、环京津地区精特蔬菜、冀南地区茄果类蔬菜、冀中地区日光温室蔬菜、沧衡地区大中棚蔬菜、冀东地区中小棚和露地蔬菜六大特色产区格局已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