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考点

时间:2019-05-14 22:24: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考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考点》。

第一篇: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考点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考点

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安全生产管理:主要是突出人的作用。亊故---是绝对的;安全---是相对的。事故特性:

1.规律性;2.绝对性;3.周期性;4.偶然性。事故隐患: 一、一般隐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的);

二、重大隐患(主要是指设计上存在重大缺陷的)。

可能导致亊故发生: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一定是危险源。

危险是相对的,危险跟安全是互补的。若危险是60%那安全就是40%

风险控制:1.主动降低;2.被动控制。海因里希法则:

1次伤亡(死亡+重伤)+29次轻伤+300次不安全行为。危险源(可能存在、危险根源): 第一类:能量、物质;第二类:载体。本质安全:

1.失误---安全功能;2.故障---安全功能。

四个原理:

1.系统原理;2.人本原理; 3.预防原理;4.强制原理。

系统原理的原则: 1.动态相关性原则; 2.整分合原则; 3.反馈原则; 4.封闭原则。

人本原理的原则:

1.动力原则(个体); 2.能级原则;

3.激励原则(群体); 4.行为原则。预防原理的原则: 1.偶然损失原则; 2.因果关系原则;

3.三E原则(1.工程技术对策;2.教育对策;3.法制对策。)4.本质安全化原则。强制原理的原则:

1.安全第一原则;2.监督原则。(牢记14个原则)

事故致因理论:

1.事故频发倾向理论;2.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3.能量意外释放理论;4.系统安全理论;

5.轨迹交叉理论(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亊故→伤害)。海因里希亊故连锁理论(防止事故发生的最有效手段:斩断事故链):

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能量意外释放屏蔽措施:

1.用安全能源代替不安全能源;2.限制能量;3.防止能量蓄积;4.控制能量释放;5.延缓能量释放;6.开辟能量释放的渠道;7.设置屏蔽措施;8.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9.提高防护标准;10.改变工艺流程;11.修复或急救。

系统安全理论的主要观点:

1.改变了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硬件的故障,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

2.没有绝对的安全,仼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

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应考虑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彻底去消除几种选定的风险; 4.危险源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可能暂时未认识到,有的会因某种原因而产生。

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生产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消防法: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职业病防治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标准化概念:

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仼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分为:

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三年一审)。

-般要求:

1.PDCA动态偱环模式;

2.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

3.自我检查査、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 4.建立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安全长效机制。

检查和改进:

主要负责人应对绩效评定工作全面负责。

企业要毎年至少-次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定,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

企业安全文化定义:

被企业组织的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的统一体。企业安全文化主要功能:

1.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激励功能;4.辅射和同化功能。建立安全文化建设的操作步骤:

1.建立机构;2.制定规划;3.培训骨干4.宣传教育。评价指标:死亡事故、重伤事故、违章记录。

组织机构规范要求:

1.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2.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重大危险源: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根据处理危险化学品种类的多少。(实际存在量÷临界量≧1或单元内多种化学品相加≧1)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

1.主要指可导致火灾、爆炸、毒物泄露后果严重的危险物质;

2.边缘距离小于500米以内的一个或几个装置、设置或场所内的危险物质; 3.客观存在的,以所规定的临界量为标准;

4.危险物质分易燃、爆炸性、活性化学物质和有毒物质6大类9小类共78种; 5.不含核设施、军亊设施、采掘业、危险物质的运输等;

6.判断是否重大危险源用公式(q实际存在量;Q危险物质临界量:单位为都吨)一种物质时:q/Q≧1;多种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q1/Q1+q2/Q2+q3/Q3…≧

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三大目的:

1.法定责任;2.重要保障;3.重要手段。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原则: 1.主要负责人原则(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职责。);2.系统性原则;3.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管理(八大流程):

1.起草(安全部门);2.会签或公开征求意见(工会);3.审核(法律顾问);4.签发(1.综合:主要负责人;2.技术:主管领导。);5.发布;6.培训(员工);7.反馈;8.持续改进

(每年制定规章制度制定、修订计划、并公布现行有效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清单。每3-5年应进行一次全面修订。)

高危行业:矿山、建筑施工、危险物品、金属冶炼、道路运输必须配备机构、专人。

其他行业从业人员超过100人(原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从业人员在100人(原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安全投入(风险抵押金):

1.股份制:董事会;2.个企:投资人;3.国企:主要负责人。

风险抵押金使用归定(罚款:可以用。使用后下年不是补齐,而是重新核算投入): 1.为处理本企业安全生产事故而直接发生的抢险、救灾费用支出; 2.为处理本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善后亊宜而直接发生的费用支出。

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空间是防止;时间是减少): 1.消除危险源;2.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3.隔离;

4.故障---安全设计(防止措施);5.减少故障和失误(个体防护、技术措施、减少)。

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

1.隔离;2.设置薄弱环节(安全阀、);3.个体防护;4.避难与救援。

安全预评价:

建设项目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分别对其安全生产条件进行论证和安全预评价。验收评价: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或者试运行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安全进行验收评价,并出具验收评价报吿。

特种设备: 1.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元件的境外制造单位应当取得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相应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

2.电梯、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同类首台产品,应当由该产品的国內代理商报请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机构型式试验合格; 3.特种设备安全质量性能和能效指标符合中国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标准的有关规定;

4.附有相关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維修说明、检验证书等中文出厂文件。

特种设备检验到期:提前报备:设备1个月;人员2个月;企业证照3个月前。

特种设备:

1.在投入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天内,生产经营单位应向直辖市或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

2.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維修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资料要建立安全技术档案。

3.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亊故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4.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报废。

安全教育培训:

一、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高危人员48小时、非高危人员32小时。)

1.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每年再培训16小时、12小时。)

2.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3.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仼职。

二、岗位操作人员(高危72小时、非高危24小时、全员20小时。):

1.对岗位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未经安全教育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2.新入厂(矿)人员“三级”安全教育,“四新”人员,转岗、离岗人员安全教育,特种作业资格。

特种作业人员:

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煤矿 安全作业、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石油天然气安全作业、冶金(有色)生产安全作业、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烟花爆竹安全作业、安全监督总局认定的其他作业(电梯操作工:不是)。“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厂、车间、班组)

1.厂级:重点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风险辨识、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安全考核奖惩、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有关事故案例等; 2.车间级:本岗位工作及作业环境范围内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典型事故案例、岗位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安全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3.班组级:重点是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作业过程的安全风险分析方法和控制对策、事故案例等。

安全检查:

1.定期检查;2.经常性检查;3.季节性及节假日检查;4.专业(项)检查。检查内容:

对于危险性较大、易发事故、事故危害大的生产系统、部位、装置、设备等应加強检查。重点: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剧毒品、锅炉、压力容器、起重设备、运输设备、冶炼设备、电气设备、冲压机械、高处作业、易引起工伤、火灾、爆炸的设备、工种、场所及作业人员,职业中毒、职业病尘毒、重要危险点、有害点等。1.非矿山企业: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高压医用氧舱、起重机、电梯、自动扶梯、施工升降机、简易升降机、防爆电器、厂內机动车辆、客运索道、游艺机及游乐设施等,作业场所的粉尘、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和有毒物质浓度等; 2.矿山企业:

矿井风量风质、风速及井下温度、湿度、噪声;瓦斯、粉尘;矿山放射性物质及其有害物质;露天矿山边坡;尾矿坝;提升、运输、装载、通风、排水、瓦斯抽放、压宿空气和起重设备;各种防爆电器、电器安全保护装署;矿灯、钢丝绳等;有毒有害物质检测仪器、仪表;自救器;救护设备;安全帽;防尘口罩或面罩;防护服、防护鞋;防噪声耳塞、耳塞。

检查方法:

1.常规检查(依靠经验和能力);

2.安全检查表法;3.仪器检查(专项)。检查工作程序: 1.检查工作准备;

2.实施安全检查(听、看、测、问、记)。隐患排查治理:

一般隐患(谁发现、谁整改); 重大隐患(报告主要负责人)。重大隐患治理方案:

治理的目标和仼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间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承包商协议内容:

责任主体:生产经营单位(总包:承担责仼;分包:连带责仼)

1.承包商必须按照生产经营单位要求提供相关材料,接受安全资质和条件审查; 2.承包商不得擅自将工程(主体工程不得转包)转包、分包、返包;

3.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不得擅自更换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及关系 到施工安全质量的特殊工种人员,特殊情况需要换人时须征得发包单位同意,并对新参加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使用。

管理:

1.同一工程项目或同一施工场所有多个承包商施工的,生产经营单位应与承包商签订专门的安全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发包单位对各承包商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

2.承包商施工队伍严重违章作业,导致设备故障等严重影响安全生产的后果,生产经营单位可以要求承包商进行停工整顿,并有权决定终止合同的执行。

第三章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网格化管理模式)体制:

综合管理与行业监管相结合、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相结合、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相结合的格局。综合管理与行业监管形成(网格式)监管体系。

特征:权威性、强制性、普遍约束性。

基本原则: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预防为主;行为监察与技术监察相结合; 监察与服务相结合;教育与惩罚相结合。

监察方式:

事前监察管理;

事中监察管理:行为监察、技术监察(三同时); 事后监察管理。

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

垂直管理、分级监察。煤矿监察机构负责煤矿安全监察工作。

煤矿监察人员职责:

参于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工程竣工验收;发现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可决定采取临时处置处施,或根据具体情况下达停产通知书,责令停止作业,撤出人员,事后报告煤矿安全监察机关对事关煤矿安全的违法行为,依照有关规定做出行政处罚或提出处罚意见,对有关责仼人员提出处理建议。

煤矿安全监察方式:

日常监察(常规监察);重点监察(偏管理类);专项监察(偏技术类);定期监察(定期组织)。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安全监察制度:

市场准入制度;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7个环节全过程一体化的监察制度。

第四章 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

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

安全验收评价:

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正常之后(正式生产运前或工业园区建设完成后)。

安全评价程序:

1.危险源辨识;2.风险评价;3.风险控制。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人的因素:

1.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亊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它心理、生理性风险危害因素。2.行为性危害因素:指挥错误;操作失祦;监护失误;其他失误;其它行为性风险和有害因素。

物的因素:

一.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信号缺陷;标志缺陷;其他物理性风险和危害因素。

二.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性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风险、危害因素;

1.爆炸品;2.压缩气体;3.易燃液体;4.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5.氧化物和有机过氧化物;6.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7.放射性物品;8.腐蚀品。

三.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风险、危害因素。环境因素: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危险因素分类:

一个打击:(物体打击);四个伤害:(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其他伤害);四个煤矿:(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四个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四个常见:(触电、火灾、高处坠落、坍塌);两个不常见:(淹溺、灼烫);一个意外:(中毒和窒息)共20类。

职业健康分类:

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其他危害因素等10大类。

安全评价方法

定性安全评价方法:

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分析,如检查表、询问观察、LEC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等,评价结果是一些定性的指标。

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1.概率风险评价法;2.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3.危险指数评价法。

安全预评价报告:

1.目的;2.评价依据;3.概况;4.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5.评价单元的划分;6.安全预评价方法;7.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8.安全预评价结论。

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1.目的;2.评价依据;3.概况;4.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5.评价单元划分;6.评价方法的选择;7.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8.评价结论。(安全预评价和验收评价不能选同一机构)

第五章 职业危害预防与管理

职业危害因素按来源可分三类(职业病10大类:132种)

一、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物理因素:不良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高湿、高低主压等,噪声→噪声聋、爆声聋(1.空气动力噪声→风机、空气压缩机、风动工具、喷气发动机、汽轮机等; 2.机械性噪声→车床、电锯、电刨、球磨机、砂轮机、织布机等;

3.电磁噪声→电磁式振动台和振荡器、大型电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等)、振动→手臂振动病、电离辐射(各种天然放射性核素和人工放射性核素、X线机等)→引起肿瘤和至癌、非电离辐射(1.高频作业、微波作业等;2.红外线→白内障;3.紫外线→热辐射;4.激光)等;

2、气体的形态存在;

3、生物因素: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如霉菌、真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劳动组织与作息制度不合理,作业时间过长、作业强度过大、长时间单调或不良体位劳动、劳动负荷过重、夜班作业等;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自然环境中的因素(1.中署;2.减压病→高气压;3.高原病→低气压)、作业场所设计缺陷因素。跟职业有关的疾病(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病等)。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劳动者职业史;职业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生产性粉尘:

一、无机性粉尘:1.矿物性粉尘:煤尘、硅石、石棉、滑石等;2.金属性粉尘:铁、锡、铝、铅、锰等;3.人工无机性粉尘:水泥、金刚砂、玻璃纤维等。

二、有机性粉尘:1.植物性粉尘:棉、麻、面粉、木材、烟草、茶等;2.动物性粉尘:兽毛、角质、骨质、毛发等;3.人工有机性粉尘:机械料、炸药、人造纤维等。

三、混合性粉尘:上述各种粉尘混合存在。尘肺:主要有矽肺、煤工尘肺、铸工尘肺。

生产性毒物及其危害:

1.自吸性有毒气体;2.刺激性有毒气体。职业危害评价:

1.性质:经常性(日常)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和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 2.分类:职业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运行期间的现状评价。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 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每年至少一次。职业病危害控制:

1.技术措施;2.个体防护措施;3.组织管理措施。评价方法:

1.检查表法;2.类比法;3.定量法。评价内容:

1.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2.建设项目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3.建设项目运行中的现状评价。

职业危害申报:

1.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2.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的情况;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和强度的情况;4.作业场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5.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6.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管理情况;7.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料。申报有关要求:工艺变化、法人变化(15日内申报)。

第六章 应急管理

预警机制:

预警机制是指能灵敏、准确告示危险前兆,并能及时提供警示,使机构能采取有关措施的一种制度。其作用在于超前反馈、及时布置、防风险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所造成的损失。

预警管理体系要素:

1.外部环境预警系统:由自然环境突变预警、政策法规变化预警、技术变化的预警构成; 2.内部管理不良预警系统:由质量管理预警、设备管理预警、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构成; 3.亊故预警系统:主要仼务是当事故难以控制时,做出警吿和对策建议,因此其业务隶属预警管理信息系统;

4.预警信息管理系统:是集计算机技术与专家系统技术为-体的智能化系统,它以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完成信息收集、处理、辨识、存储和推断等任务。预警系统:

由预警分析系统(包括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

指标系统、预测评价系统);预控对策系统根据具体警情确定控制方案。一级预警:表示安全状况特别严重,用红色表示; 二级预警:表示受到事故的严重威胁,用橙色表示; 三级预警:表示处于事故的上升阶段,用黄色表示; 四级预警:表示生产活动处于正常生产状态,用蓝色表示。

安全警示:红色:静止;黄色:警告;绿色:提示;蓝色:指令遵守。

亊故应急救援:

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它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它人员;2.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亊故应急理论:

1.预防(在设计阶段完成);2.准备(跟应急有关);3.响应(紧急处置 和救援工作);4.恢复(最容易发生二次伤害)。

亊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基本构成:

一、组织机构(1.管理部门;2.功能部门;3.应急指挥;4.救援队伍。);

二、运作机制(属地为主强调“第一反应”的思想和以现场应急、现场指挥为主的原则);

三、法制基础;

四、保障系统(1.信息通讯系统:保证预警、报警、警报、报告、指挥等活动的信息交流快速、顺畅、准确、以及信息资源共享;2.物资装备:保证有足够的资源,保证快速、及时供应到位;3.人力资源: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志愿者和其他人员的培训教育;4.经费财务:建立专项应急科目,如应急装备、应急资金等。)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建设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2.条块结合,属地为主;3.统筹规划,合理布局;4.依托现有,资源共享;5.一专多能,平战结合;6.功能实用,技术先进;7.整体设计,分布实施。事故应急预案体系:

一个综合预案(整体预案,总体阐述应急方针、政策、组织机构及职责、总体思路等);多个专项预案(针对特定紧急情况的应急而制定的、对机构、活动等进行更具体的阐述);若干个现场处置方案(在专项预案基础上针对具体场所而制定的)。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响应的程序:

1.接警与响应级别确定:接到事故报警后,对警情做岀判断,初步确定响应级别:能被一个部门正常可利用的资源处理的为三级紧急情况;需要两个或多个部门响的为二级紧急情况;必须利用所有有关部门及一切资源或者需要各个部门同外部机构联合起来处理且通常要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的为一级紧急情况。如果事故不足以启动应急救援体系则响应关闭; 2.应急启动:按响应级别确定应急程序,如人员到位、信息联络、调配资源、成立现场指挥部等;

3.救援行动:迅速开展事故侦测、警戒、疏散、人员救助、工程抢险等。若控制不力,则请求实施更高级别的应急响应;

4.应急恢复:救援行动结束后,进入临时应急恢复阶段。该阶段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 5.应急结束:由事故总指挥部宣布应急结束。

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1.成立工作组: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 2.资料收集:收集预案所需各种资料;

3.危险源与风险分析:确定本单位的危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后果; 4.应急能力评估:对应急装备、应急队伍能力进行评估; 5.应急预案编制:注重全体人员的参于和培训;

6.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评审包括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并由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 7.预案的实施:包括应急预案宣传、教育和培训,落实应急资源,应急演练和训练等。

应急演练的类型:

一、按组织方式分类:1.桌面演练;2.实战演练。

二、按演练内容分类:1.单项演练;2.综合演练。

三、按演练目的和作用分类:1.检验性演练;2.示范性演练;3.研究性演练。编制计划:

演练目的需求、目标、类型、时间、地点、演练准备实施进程安排、领导小组构成、预算等。演练总结:

演练目的、时间和地点、参演单位和人员、演练方案概要、发现的问题与原因、经验和教训、以及改进有关工作的建议、改进计划、落实改进责仼和时限等。应急救援预案体系框架核心要素:

一、应急预案概况;

二、亊故预防:1.危险分析;2.资源分析;3.法律法规要求。

三、应急准备程序:1.机构与职责;2.应急设备、设施与物质;3.应急人员培训;4.预案演练;5.公共教育;6.互助协议。

四、应急响应:1.预警与通知;2.现场指挥与控制;3.警报系统与紧急通告;4.通讯;5.亊态监测;6.警戒与治安;7.人员疏散与安置;8.医疗与卫生服务;9.公共关系;10.应急人员安全;11.抢险与救援;12.危险物质控制。

五、现场恢复;

六、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第七章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与分析

生产安全事故分级: 一、一般事故: 1.造成1-2人死亡;

2.一次造成1-9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

一次造成100万元-1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的。

二、较大事故:

1.造成3-9人(含3人)死亡;

2.一次造成10-49人(含10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 3.一次造成1000万元-50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的。

三、重大事故:

1.造成10-29人(含10人)死亡;

2.一次造成50-99人(含50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 3.一次造成5000万元-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的。

四、特别重大事故:

1.造成30人以上(含30人)死亡;

2.一次造成100人以上(含100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 3.一次造成1亿元以上(含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事故报告内容(火灾、交通7人,其它30天补报):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亊故现场情况;

三、亊故的简要经过;

四、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

五、已经采取的措施。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和职责:

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职责:

一、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

二、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直接原因:机械设备;间接原因:管理方面的。);

三、人员伤亡情况;

四、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

五、认定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分析

(责任:直接责任→员工;主要责任→主要领导;非责任:自然灾害、技术亊故。)事故报告及调查报告批复:

事故现场有关人员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负责人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每级向上报告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一般事故:报至设区的市级;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

特别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安监总局、国务院)。

事故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道路交通、火灾事故7日内。

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亊故调查报吿之日起15日内作出批复;

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特殊情况,可延长30日内。事故现场处置:

1.亊故发生后,应全力救护受伤害者,采取措施制止亊故蔓延扩大; 2.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 3.为抢救受伤者需要移动的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的标志;

4.保护事故现场区域,仔细对现场进行标记记录或拍照、录像并保持记录的准确性。事故分析:

一、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

二、分析伤害方式(1.受伤部位;2.受伤性质;3.起因物;4.致害物;5.伤害方式;6.不安全状态;7.不安全行为);

三、确定亊故的直接原因;

四、确定亊故的间接原因;

五、确定事故责任者。事故报告:

1.亊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亊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3.亊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4.亊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5.亊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6.亊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第八章 安全生产统计分析

统计资料类型:

1.计量资料;2.计数资料;3.等级资料。职业卫生常用统计指标:

1.发病(中毒)率:某病发病率(中毒率)=(同期内新发生例数÷观察期内可能发生某病(中毒)的平均人口)×100%

2.患病率:某病患病率=(检查时发现的现患某病病例总数÷该时点受检人口数)×100% 3.病死率:某病病死率=(同期因该病死亡人数÷观察期内某病患者数)×100% 4.粗死亡率:

粗死亡率=(同年死亡总数÷某年平均人口数)×1000‰ 千人死亡率=(死亡人数÷从业人员数)×10的3次方 千人重伤率=(死亡人数÷从业人员数)×10的3次方

百万工时死亡率=(死亡人数÷实际总工时(250天×8小时×总人数))×10的6次方 百万吨死亡率=(死亡人数÷实际产量(t))×10的6次方 重大事故率=(重大亊故起数÷事故总起数)×100% 特大事故率=(特大亊故起数÷事故总起数)×100% 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式:

一、直接经济损失:人身伤亡、善后处理支出、毁坏财产价值;

二、间接经济损失: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的其它经济损失;

三、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1.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医疗费用(含护理);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

2.善后处理费用(包括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3.财产损失价值。

四、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1.停产、减产损失价值; 2.工作损失价值; 3.资源损失价值; 4.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 5.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等。调查方法:

1.普查;2.抽样调查;3.典型调查。抽样方法:

1.单纯随机抽样;2.系统抽样;3.整群抽样;4.分层抽样。抽样误差:

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

千人经济损失率=(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企业平均职工人数,人)×1000 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企业总产值,万元)×100

第二篇:2018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考点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考点

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安全生产管理:主要是突出人的作用。亊故---是绝对的;安全---是相对的。事故特性:

1.规律性;2.绝对性;3.周期性;4.偶然性。事故隐患: 一、一般隐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的);

二、重大隐患(主要是指设计上存在重大缺陷的)。可能导致亊故发生: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一定是危险源。

危险是相对的,危险跟安全是互补的。若危险是60%那安全就是40%

风险控制:1.主动降低;2.被动控制。海因里希法则:

1次伤亡(死亡+重伤)+29次轻伤+300次不安全行为。危险源(可能存在、危险根源): 第一类:能量、物质;第二类:载体。本质安全:

1.失误---安全功能;2.故障---安全功能。四个原理:

1.系统原理;2.人本原理;3.预防原理;4.强制原理。

系统原理的原则:

1.动态相关性原则;2.整分合原则;3.反馈原则;4.封闭原则。

人本原理的原则:

1.动力原则(个体);2.能级原则;3.激励原则(群体);4.行为原则。预防原理的原则:

1.偶然损失原则;2.因果关系原则;3.三E原则(1.工程技术对策;2.教育对策;3.法制对策。)4.本质安全化原则。强制原理的原则:

1.安全第一原则;2.监督原则。(牢记14个原则)

事故致因理论:

1.事故频发倾向理论;2.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3.能量意外释放理论;4.系统安全理论5.轨迹交叉理论(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亊故→伤害)。

海因里希亊故连锁理论(防止事故发生的最有效手段:斩断事故链):

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能量意外释放屏蔽措施:

1.用安全能源代替不安全能源;2.限制能量;3.防止能量蓄积;4.控制能量释放;5.延缓能量释放;6.开辟能量释放的渠道;7.设置屏蔽措施;8.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9.提高防护标准;10.改变工艺流程;11.修复或急救。

系统安全理论的主要观点:

1.改变了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硬件的故障,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

2.没有绝对的安全,仼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

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应考虑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彻底去消除几种选定的风险;

4.危险源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可能暂时未认识到,有的会因某种原因而产生。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生产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消防法:预防为主、防消结合。职业病防治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标准化概念:

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仼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分为:

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三年一审)。-般要求:

1.PDCA动态偱环模式2.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3.自我检查査、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4.建立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安全长效机制。检查和改进:

主要负责人应对绩效评定工作全面负责。

企业要毎年至少-次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定,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企业安全文化定义:

被企业组织的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的统一体。企业安全文化主要功能:

1.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激励功能;4.辅射和同化功能。建立安全文化建设的操作步骤:

1.建立机构;2.制定规划;3.培训骨干4.宣传教育。评价指标:死亡事故、重伤事故、违章记录。组织机构规范要求:

1.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2.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重大危险源: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根据处理危险化学品种类的多少。(实际存在量÷临界量≧1或单元内多种化学品相加≧1)

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

1.主要指可导致火灾、爆炸、毒物泄露后果严重的危险物质;

2.边缘距离小于500米以内的一个或几个装置、设置或场所内的危险物质; 3.客观存在的,以所规定的临界量为标准;

4.危险物质分易燃、爆炸性、活性化学物质和有毒物质6大类9小类共78种; 5.不含核设施、军亊设施、采掘业、危险物质的运输等;

6.判断是否重大危险源用公式(q实际存在量;Q危险物质临界量:单位为都吨)一种物质时:q/Q≧1;多种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q1/Q1+q2/Q2+q3/Q3…≧

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三大目的:

1.法定责任;2.重要保障;3.重要手段。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原则:

1.主要负责人原则(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职责。);2.系统性原则;3.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管理(八大流程):

1.起草(安全部门);2.会签或公开征求意见(工会);3.审核(法律顾问);4.签发(1.综合:主要负责人;2.技术:主管领导。);5.发布;6.培训(员工);7.反馈;8.持续改进(每年制定规章制度制定、修订计划、并公布现行有效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清单。每3-5年应进行一次全面修订。)

高危行业:矿山、建筑施工、危险物品、金属冶炼、道路运输必须配备机构、专人。

其他行业从业人员超过100人(原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从业人员在100人(原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安全投入(风险抵押金):

1.股份制:董事会;2.个企:投资人;3.国企:主要负责人。

风险抵押金使用归定(罚款:可以用。使用后下年不是补齐,而是重新核算投入): 1.为处理本企业安全生产事故而直接发生的抢险、救灾费用支出; 2.为处理本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善后亊宜而直接发生的费用支出。

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空间是防止;时间是减少): 1.消除危险源;2.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3.隔离;

4.故障---安全设计(防止措施);5.减少故障和失误(个体防护、技术措施、减少)。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

1.隔离;2.设置薄弱环节(安全阀、);3.个体防护;4.避难与救援。

安全预评价:

建设项目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分别对其安全生产条件进行论证和安全预评价。验收评价: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或者试运行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安全进行验收评价,并出具验收评价报吿。

特种设备:

1.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元件的境外制造单位应当取得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相应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

2.电梯、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同类首台产品,应当由该产品的国內代理商报请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机构型式试验合格;

3.特种设备安全质量性能和能效指标符合中国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标准的有关规定;

4.附有相关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維修说明、检验证书等中文出厂文件。特种设备检验到期:提前报备:设备1个月;人员2个月;企业证照3个月前。

特种设备:

1.在投入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天内,生产经营单位应向直辖市或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2.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維修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资料要建立安全技术档案。3.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亊故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4.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报废。

安全教育培训:

一、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高危人员48小时、非高危人员32小时。)

1.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每年再培训16小时、12小时。)

2.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3.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仼职。

二、岗位操作人员(高危72小时、非高危24小时、全员20小时。):

1.对岗位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未经安全教育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2.新入厂(矿)人员“三级”安全教育,“四新”人员,转岗、离岗人员安全教育,特种作业资格。特种作业人员:

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煤矿 安全作业、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石油天然气安全作业、冶金(有色)生产安全作业、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烟花爆竹安全作业、安全监督总局认定的其他作业(电梯操作工:不是)。

“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厂、车间、班组)

1.厂级:重点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风险辨识、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安全考核奖惩、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有关事故案例等;

2.车间级:本岗位工作及作业环境范围内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典型事故案例、岗位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安全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3.班组级:重点是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作业过程的安全风险分析方法和控制对策、事故案例

安全检查:

1.定期检查;2.经常性检查;3.季节性及节假日检查;4.专业(项)检查。

检查内容:对于危险性较大、易发事故、事故危害大的生产系统、部位、装置、设备等应加強检查。重点: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剧毒品、锅炉、压力容器、起重设备、运输设备、冶炼设备、电气设备、冲压机械、高处作业、易引起工伤、火灾、爆炸的设备、工种、场所及作业人员,职业中毒、职业病尘毒、重要危险点、有害点等。

1.非矿山企业: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高压医用氧舱、起重机、电梯、自动扶梯、施工升降机、简易升降机、防爆电器、厂內机动车辆、客运索道、游艺机及游乐设施等,作业场所的粉尘、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和有毒物质浓度等; 2.矿山企业:

矿井风量风质、风速及井下温度、湿度、噪声;瓦斯、粉尘;矿山放射性物质及其有害物质;露天矿山边坡;尾矿坝;提升、运输、装载、通风、排水、瓦斯抽放、压宿空气和起重设备;各种防爆电器、电器安全保护装署;矿灯、钢丝绳等;有毒有害物质检测仪器、仪表;自救器;救护设备;安全帽;防尘口罩或面罩;防护服、防护鞋;防噪声耳塞、耳塞。

检查方法:

1.常规检查(依靠经验和能力);2.安全检查表法;3.仪器检查(专项)。检查工作程序:

1.检查工作准备2.实施安全检查(听、看、测、问、记)。隐患排查治理:

一般隐患(谁发现、谁整改)重大隐患(报告主要负责人)。重大隐患治理方案:

治理的目标和仼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间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承包商协议内容:

责任主体:生产经营单位(总包:承担责仼;分包:连带责仼)

1.承包商必须按照生产经营单位要求提供相关材料,接受安全资质和条件审查; 2.承包商不得擅自将工程(主体工程不得转包)转包、分包、返包;

3.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不得擅自更换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及关系 到施工安全质量的特殊工种人员,特殊情况需要换人时须征得发包单位同意,并对新参加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使用。管理:

1.同一工程项目或同一施工场所有多个承包商施工的,生产经营单位应与承包商签订专门的安全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发包单位对各承包商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

2.承包商施工队伍严重违章作业,导致设备故障等严重影响安全生产的后果,生产经营单位可以要求承包商进行停工整顿,并有权决定终止合同的执行。

第三章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网格化管理模式)体制:

综合管理与行业监管相结合、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相结合、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相结合的格局。综合管理与行业监管形成(网格式)监管体系。

特征:权威性、强制性、普遍约束性。基本原则: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预防为主;行为监察与技术监察相结合;监察与服务相结合;教育与惩罚相结合。

监察方式:

事前监察管理;事中监察管理:行为监察、技术监察(三同时);事后监察管理。

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

垂直管理、分级监察。煤矿监察机构负责煤矿安全监察工作。

煤矿监察人员职责:

参于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工程竣工验收;发现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可决定采取临时处置处施,或根据具体情况下达停产通知书,责令停止作业,撤出人员,事后报告煤矿安全监察机关对事关煤矿安全的违法行为,依照有关规定做出行政处罚或提出处罚意见,对有关责仼人员提出处理建议。

煤矿安全监察方式:

日常监察(常规监察);重点监察(偏管理类);专项监察(偏技术类);定期监察(定期组织)。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安全监察制度:

市场准入制度;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7个环节全过程一体化的监察制度。

第四章 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

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

安全验收评价:

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正常之后(正式生产运前或工业园区建设完成后)。

安全评价程序:

1.危险源辨识;2.风险评价;3.风险控制。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人的因素:

1.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亊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它心理、生理性风险危害因素。2.行为性危害因素:指挥错误;操作失祦;监护失误;其他失误;其它行为性风险和有害因素。

物的因素:

一.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信号缺陷;标志缺陷;其他物理性风险和危害因素。

二.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性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风险、危害因素; 1.爆炸品;2.压缩气体;3.易燃液体;4.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5.氧化物和有机过氧化物;6.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7.放射性物品;8.腐蚀品。

三.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风险、危害因素。

环境因素: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危险因素分类:

一个打击:(物体打击);四个伤害:(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其他伤害);四个煤矿:(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四个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四个常见:(触电、火灾、高处坠落、坍塌);两个不常见:(淹溺、灼烫);一个意外:(中毒和窒息)共20类。

职业健康分类:

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其他危害因素等10大类

安全评价方法

定性安全评价方法:

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分析,如检查表、询问观察、LEC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等,评价结果是一些定性的指标。

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1.概率风险评价法;2.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3.危险指数评价法。

安全预评价报告:

1.目的;2.评价依据;3.概况;4.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5.评价单元的划分;6.安全预评价方法;7.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8.安全预评价结论。

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1.目的;2.评价依据;3.概况;4.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5.评价单元划分;6.评价方法的选择;7.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8.评价结论。

(安全预评价和验收评价不能选同一机构)

第五章 职业危害预防与管理

职业危害因素按来源可分三类(职业病10大类:132种)

一、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物理因素:不良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高湿、高低主压等,噪声→噪声聋、爆声聋(1.空气动力噪声→风机、空气压缩机、风动工具、喷气发动机、汽轮机等;

2.机械性噪声→车床、电锯、电刨、球磨机、砂轮机、织布机等;

3.电磁噪声→电磁式振动台和振荡器、大型电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等)、振动→手臂振动病、电离辐射(各种天然放射性核素和人工放射性核素、X线机等)→引起肿瘤和至癌、非电离辐射(1.高频作业、微波作业等;2.红外线→白内障;3.紫外线→热辐射;4.激光)等;

2、化学因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工业毒物,以粉尘、烟尘、雾气、蒸汽或气体的形态存在;

3、生物因素: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如霉菌、真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劳动组织与作息制度不合理,作业时间过长、作业强度过大、长时间单调或不良体位劳动、劳动负荷过重、夜班作业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自然环境中的因素(1.中署;2.减压病→高气压;3.高原病→低气压)、作业场所设计缺陷因素。跟职业有关的疾病(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病等)。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劳动者职业史;职业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生产性粉尘:

一、无机性粉尘:1.矿物性粉尘:煤尘、硅石、石棉、滑石等;2.金属性粉尘:铁、锡、铝、铅、锰等;3.人工无机性粉尘:水泥、金刚砂、玻璃纤维等。

二、有机性粉尘:1.植物性粉尘:棉、麻、面粉、木材、烟草、茶等;2.动物性粉尘:兽毛、角质、骨质、毛发等;3.人工有机性粉尘:机械料、炸药、人造纤维等。

三、混合性粉尘:上述各种粉尘混合存在。尘肺:主要有矽肺、煤工尘肺、铸工尘肺。生产性毒物及其危害:

1.自吸性有毒气体;2.刺激性有毒气体。职业危害评价:

1.性质:经常性(日常)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和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2.分类:职业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运行期间的现状评价。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 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每年至少一次。职业病危害控制:

1.技术措施;2.个体防护措施;3.组织管理措施。评价方法:

1.检查表法;2.类比法;3.定量法。评价内容:

1.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2.建设项目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3.建设项目运行中的现状评价。

职业危害申报:

1.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2.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的情况;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和强度的情况;4.作业场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5.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6.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管理情况;7.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料。申报有关要求:工艺变化、法人变化(15日内申报)。

2.第六章 应急管理 预警机制:

反馈、及时布置、防风险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所造成的损失。预警管理体系要素:

1.外部环境预警系统:由自然环境突变预警、政策法规变化预警、技术变化的预警构成; 2.内部管理不良预警系统:由质量管理预警、设备管理预警、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构成;

3.亊故预警系统:主要仼务是当事故难以控制时,做出警吿和对策建议,因此其业务隶属预警管理信息系统; 4.预警信息管理系统:是集计算机技术与专家系统技术为-体的智能化系统,它以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完成信息收集、处理、辨识、存储和推断等任务。预警系统:

由预警分析系统(包括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

指标系统、预测评价系统);预控对策系统根据具体警情确定控制方案。一级预警:表示安全状况特别严重,用红色表示; 二级预警:表示受到事故的严重威胁,用橙色表示; 三级预警:表示处于事故的上升阶段,用黄色表示; 四级预警:表示生产活动处于正常生产状态,用蓝色表示。

安全警示:红色:静止;黄色:警告;绿色:提示;蓝色:指令遵守。亊故应急救援: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它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它人员;2.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亊故应急理论:

1.预防(在设计阶段完成);2.准备(跟应急有关);3.响应(紧急处置 和救援工作);4.恢复(最容易发生二次伤害)。亊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基本构成:

一、组织机构(1.管理部门;2.功能部门;3.应急指挥;4.救援队伍。);

二、运作机制(属地为主强调“第一反应”的思想和以现场应急、现场指挥为主的原则);

三、法制基础;

四、保障系统(1.信息通讯系统:保证预警、报警、警报、报告、指挥等活动的信息交流快速、顺畅、准确、以及信息资源共享;2.物资装备:保证有足够的资源,保证快速、及时供应到位;3.人力资源: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志愿者和其他人员的培训教育;4.经费财务:建立专项应急科目,如应急装备、应急资金等。)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建设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2.条块结合,属地为主;3.统筹规划,合理布局;4.依托现有,资源共享;5.一专多能,平战结合;6.功能实用,技术先进;7.整体设计,分布实施。事故应急预案体系:

一个综合预案(整体预案,总体阐述应急方针、政策、组织机构及职责、总体思路等);多个专项预案(针对特定紧急情况的应急而制定的、对机构、活动等进行更具体的阐述);若干个现场处置方案(在专项预案基础上针对具体场所而制定的)。

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响应的程序:

1.接警与响应级别确定:接到事故报警后,对警情做岀判断,初步确定响应级别:能被一个部门正常可利用的资源处理的为三级紧急情况;需要两个或多个部门响的为二级紧急情况;必须利用所有有关部门及一切资源或者需要各个部

门同外部机构联合起来处理且通常要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的为一级紧急情况。如果事故不足以启动应急救援体系则响应关闭;

2.应急启动:按响应级别确定应急程序,如人员到位、信息联络、调配资源、成立现场指挥部等;

3.救援行动:迅速开展事故侦测、警戒、疏散、人员救助、工程抢险等。若控制不力,则请求实施更高级别的应急响应;

4.应急恢复:救援行动结束后,进入临时应急恢复阶段。该阶段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

5.应急结束:由事故总指挥部宣布应急结束

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1.成立工作组: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 2.资料收集:收集预案所需各种资料;

3.危险源与风险分析:确定本单位的危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后果; 4.应急能力评估:对应急装备、应急队伍能力进行评估; 5.应急预案编制:注重全体人员的参于和培训;

6.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评审包括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并由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 7.预案的实施:包括应急预案宣传、教育和培训,落实应急资源,应急演练和训练等。

应急演练的类型:

一、按组织方式分类:1.桌面演练;2.实战演练。

二、按演练内容分类:1.单项演练;2.综合演练。

三、按演练目的和作用分类:1.检验性演练;2.示范性演练;3.研究性演练。编制计划:

演练目的需求、目标、类型、时间、地点、演练准备实施进程安排、领导小组构成、预算等。演练总结:

演练目的、时间和地点、参演单位和人员、演练方案概要、发现的问题与原因、经验和教训、以及改进有关工作的建议、改进计划、落实改进责仼和时限等。应急救援预案体系框架核心要素:

一、应急预案概况;

二、亊故预防:1.危险分析;2.资源分析;3.法律法规要求。

三、应急准备程序:1.机构与职责;2.应急设备、设施与物质;3.应急人员培训;4.预案演练;5.公共教育;6.互助协议。

四、应急响应:1.预警与通知;2.现场指挥与控制;3.警报系统与紧急通告;4.通讯;5.亊态监测;6.警戒与治安;7.人员疏散与安置;8.医疗与卫生服务;9.公共关系;10.应急人员安全;11.抢险与救援;12.危险物质控制。

五、现场恢复;

六、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第七章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与分析

生产安全事故分级: 一、一般事故:1.造成1-2人死亡;2.一次造成1-9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3.一次造成100万元-1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的

二、较大事故:1.造成3-9人(含3人)死亡;2.一次造成10-49人(含10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3.一次造成1000万元-50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的。

三、重大事故:1.造成10-29人(含10人)死亡;2.一次造成50-99人(含50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3.一次造成5000万元-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的。

四、特别重大事故:1.造成30人以上(含30人)死亡;2.一次造成100人以上(含100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 3.一次造成1亿元以上(含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事故报告内容(火灾、交通7人,其它30天补报):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亊故现场情况;

三、亊故的简要经过;

四、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

五、已经采取的措施。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和职责:

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职责:

一、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

二、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直接原因:机械设备;间接原因:管理方面的。);

三、人员伤亡情况;

四、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

五、认定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分析

(责任:直接责任→员工;主要责任→主要领导;非责任:自然灾害、技术亊故。)事故报告及调查报告批复:

事故现场有关人员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负责人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每级向上报告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一般事故:报至设区的市级;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 特别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安监总局、国务院)。

事故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道路交通、火灾事故7日内。

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亊故调查报吿之日起15日内作出批复; 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特殊情况,可延长30日内。事故现场处置:

1.亊故发生后,应全力救护受伤害者,采取措施制止亊故蔓延扩大; 2.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 3.为抢救受伤者需要移动的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的标志;

4.保护事故现场区域,仔细对现场进行标记记录或拍照、录像并保持记录的准确性。

事故分析:

一、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

二、分析伤害方式(1.受伤部位;2.受伤性质;3.起因物;4.致害物;5.伤害方式;6.不安全状态;7.不安全行为);

三、确定亊故的直接原因;

四、确定亊故的间接原因;

五、确定事故责任者。事故报告:

1.亊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亊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3.亊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4.亊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5.亊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6.亊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第八章 安全生产统计分析

统计资料类型:

1.计量资料;2.计数资料;3.等级资料。职业卫生常用统计指标:

1.发病(中毒)率:某病发病率(中毒率)=(同期内新发生例数÷观察期内可能发生某病(中毒)的平均人口)×100% 2.患病率:某病患病率=(检查时发现的现患某病病例总数÷该时点受检人口数)×100% 3.病死率:某病病死率=(同期因该病死亡人数÷观察期内某病患者数)×100% 4.粗死亡率:

粗死亡率=(同年死亡总数÷某年平均人口数)×1000‰ 千人死亡率=(死亡人数÷从业人员数)×10的3次方 千人重伤率=(死亡人数÷从业人员数)×10的3次方

百万工时死亡率=(死亡人数÷实际总工时(250天×8小时×总人数))×10的6次方 百万吨死亡率=(死亡人数÷实际产量(t))×10的6次方 重大事故率=(重大亊故起数÷事故总起数)×100% 特大事故率=(特大亊故起数÷事故总起数)×100% 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式:

一、直接经济损失:人身伤亡、善后处理支出、毁坏财产价值;

二、间接经济损失: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的其它经济损失;

三、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1.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医疗费用(含护理);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2.善后处理费用(包括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3.财产损失价值。

四、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1.停产、减产损失价值; 2.工作损失价值; 3.资源损失价值;

4.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 5.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等。调查方法:

1.普查;2.抽样调查;3.典型调查。抽样方法:

1.单纯随机抽样;2.系统抽样;3.整群抽样;4.分层抽样。抽样误差:

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

千人经济损失率=(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企业平均职工人数,人)×1000 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企业总产值,万元)×100

第三篇:2009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试卷

2009注册安全工程师试卷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某地2009年上半年发生了四起生产安全事故,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分别如下。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493号)的规定,其中发球较大事故的是()

A.2名员工死亡,6名员工重伤

B.8名员工重伤,且直接经济损失800万元

C.2名员工死亡,5名员工重伤,且直接经济损失800万元 D.20名员工重伤,且直接经济损失400万元

2.我国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事故调查处理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四不放过”原则是指()

A.事故直接原因未查明不放过、主要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遇难人员家属示得到抚恤不放过

B.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C.事故扩大的原因未查明不放过、主要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资金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D.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直接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安全管理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3.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火灾事故,其后果严重程度难以预测,同类火灾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这种观点符合()原则。A.偶然损失 B.动态相关性 C.监督 D.因果关系

4.安全是相对的,当风险低于某种程度时,则认为是安全的。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因果连锁理论 B.系统安全理论 C.扰动起源理论 D.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5.国家将安全指标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下死指标中,纳入该纳要的是()。A.铁路交通百万公里死亡率,火灾十万人口死亡率 B.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铁路交通百万公里死亡率 C.火灾十万人口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

D.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企业十万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6.某铁矿建设单位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计审查申请时,应提交必要的文件资料。下列资料中,不在提交范围的是()。A.建设项目设计审查申请报告或申请表 B.安全预评价报告

C.建设项目设计安全专篇 D.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7.企业安全生产培训管理一般包括:识别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过程、评估培训效果和归档保存培训记录等环节。下列关于安全生产培训管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识别培训需求就是分析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 B.制定培训计划就是制定培训大纲

C.培训效果的评估方法之一是跟踪员工现场应用能力 D.培训记录应上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归档保存 8.某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上生产安全费用的结余,公司可将结余结转本,作为()使用。

A.采掘设备购置费 B.电费 C.瓦斯监测仪器购置费 C.办公费

9.化工厂工人甲发现氯化石蜡生产装置有两处泄漏点,立即向班长汇报,班长随即向车间主任做了汇报。根据《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负责督促、检查及时消除该事故隐患的责任人是()。

A.工人甲 B.车间主任

C.班长 D.化工厂主要负责人 10.某物业公司组织工人进入下水道路和化粪池进行疏通作业时,由于未采取有交的安全防护措施,导致多人中毒死亡。此类场所最觉的,可导致人员中毒的有害物质是()。

A.硫化氢 B.一氧化碳 C.放射性物质 D.二氧化碳

11.安全生产法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是()。A.安全机构负责人 B.管理者代表 C.主要负责人 D.党政负责人

12.甲是一名连续工作10年的电工,并参加了单位组织的知识更新教育;乙是一名连续工作6年的锅炉操作工。甲、乙二人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于2009年6月刚完成复审。下列关于甲、乙二人《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复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到2011年6月,甲、乙均需要再次进行复审

B.到2011年6月,甲不需要再次进行复审,乙需要再次进行复审 C.到2011年6月,甲需要再次进行复审,乙不需要再次进行复审 D.到2011年6月,甲、乙均不需要再次进行复审

13.甲是某公司起重机司机,1年前通过《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复审,因工作调整离岗8个月,现又调回起重机司机岗们,则甲必须经(),确认合格后才可上岗工作。

A.全面健康体检 B.起重机操作技能培训 C.起重机实际操作技能考核 D.起重机安全理论考试 14.常规安全检查通常是对作业人员的行为、作业场所的环境条件、生产设备设施等进行的检查。检查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检查人员的个人经验和能力。为了尽量减小检查人员个人因素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常采用的方法是()。A.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B.可靠性分析法 C.事故树分析法 D.安全检查表法

15.某建筑公司到定点经营单位购买具有“三证”和“一标志”的安全防护用品。这些物品须经()验收,并对某防护功能进行必要的检查后,方可使用。A.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 B.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C.产品生产厂家质检部门 D.有检验资质的中介机构 16.根据《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号),国家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实行()管理。

A.生产许可证 B.产品许可证 C.产品合格证 2 17.甲是某面粉厂的总经理,1年前经培训考核取得了安全培训合格证。按照有在规定,现在甲需要进行12学时的安全生产管理再培训。下列培训内容,属于再培训重点内容的是()。

A.面粉粉尘危害知识 B.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C.公司安全规章制度 D.预防面粉粉尘爆炸新技术 18.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应贯穿于安全生产的全过程。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过程来说,监督管理方式可分为()。

A.事前监督管理、事中监督管理和事后监督管理 B.综合监督管理、专项整顿治理和专业监督管理

C.分极监督管理、重点监督管理和一般监督管理 D.国家监督管理、行业监督管理和企业监督管理 19.按照《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由煤矿安全监察机构颁发的证件是煤炭生产企业()。

A.采矿许可证 B.生产许可证 C.安全生产许可证 D.营业执照 20.目前我国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主要有两项制度:一是特种设备市场准入制度;二是从设计、制造、安装、使用、()、修理、改造7个环节全过程一体化的监察制度。

A.生产 B.销售 C.检验 D.报废

21.下列特种作业人员中,由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机构负责培训和考核发证的是()。

A.客运索道操作人员 B.压力容器操作人员 C.电梯操作人员 D.矿井提升设备操作人员 22.某建筑公司在试验吊具的过程中,由于操作工不慎,发生吊具坠落,造成1人死亡的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该起事故的类别是()。

A.物体打击 B.高处坠落 C.坍塌 D.起重伤害

23.建设项目试生产正常运行后、正式投产前,安全评价机构应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进行的检查性安全评价是()。

A.安全专项评价 B.安全现状评价 C.安全验收评价 D.安全预评价

24.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设施、装置等实际运行状况及管理善进行分析,查找建设

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的安全评价是()。

A.竣工安全审查 B.专项安全评价 C.安全验收评价 D.安全现状评价

25.安全评价过程中,在对系统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单元划分是安全评价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单元划分的原则是以()为主。A.事故类别

B.装置、物质特征和生产工艺 C.企业生产各个部门 D.重大危险源

26.某单位采暖锅炉发生爆炸,调查人员经过分析,认为该起事故的发生有如下几个可能,一是炉膛爆炸X1、二是超压爆炸 X2、三是锅炉严重缺水突然加水爆炸 X3。该起锅炉爆炸事故的结构函数是()。

A.T=X1·X2·X3 B.T=X1+X2+X3 C.T=X1·X2+X3 D.T=X1+X2·X3 27.在分析某事故发生的风险时,统计得出该事故发生的概率为Q,事故造成的严重程度为S经济损失金额为W,时间为T,则该事故发生的风险是()。A.SQ B.SQ/T C.W/ST D.WQ 28.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应全面、概括地反映安全评价过程的全部工作,评价报告应包括①目的②概况③评价依据④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⑤安全评价方法选择⑥评价单元划分⑦安全对策措施建议⑧安全评价结论等内容。下列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内容的顺序表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⑥⑤⑦⑧ C.①③②④⑤⑥⑦⑧ D.①③②④⑥⑤⑦⑧ 29.在对火灾进行事故树分析时,如果分析结果的最小割集数较多,表明()。A.系统的安全性较好

B.发生火灾的最小割集数一定大于最小径集数 C.发生火灾事故的可能性较高 D.发生火灾事故的可能性较小

30.新建、改建、扩建矿山和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落实安全设施“三同时”要求,需要开展的安全评价是()。A.专项安全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 B.安全现状评价和安全预评价 C.安全现状评价和专项安全评价 D.安全预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

31.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事故严重度评价时,如果一种危险物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差不大,则按()原则估计事故后果。A.最大危险 B.概率求和 C.平均分配 D.最小后果

32.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了在突发事故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及结束后,谁负责做什么,何时做。现场事故应急预案由企业负责制定,而场外事故应急预案由()制定。

A.科研机构 B.评价机构

C.公安机关 D.政府主管部门 33.对于重大危险源,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综合性的(),确保重大危险源泉与居民区和其他工作场所、机场、水库等公共设施安全隔离。A.应急措施方案 B.风险评估制度 C.土地使用政策 D.监督管理方案 34.《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规定,储罐区汽油和煤油的临界量分别为20吨和100吨。下列储罐区,构成重大危险源泉的是()。A.一个10吨的汽油储罐和一个20吨的煤油储罐 B.一个10吨的汽油储罐和一个40吨的煤油储罐 C.一个15吨的汽油储罐和一个20吨的煤油储罐 D.一个15吨的汽油储罐和一个60吨的煤油储罐

35.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重大危险源应进行登记、检测、评估、监控等工作,负责组织评估工作的是()。A.生产经营单位 B.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中介机构 D.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36.由多种危险物质构成的重大危险源,应根据()对其发生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综 合判定。

A.最大危险原则和概率求和原则 B.最小危险原则和概率乘积原则

C.平均危险原则和概率求和原则 D.风险分级原则和频率分析原则] 37.一个完整的预警管理体系应包括外部环境预警系统、预警信息管理系统、事故预警系统和()预警系统四部分。

A.外部管理 B.内部管理不良 C.政策法规变化 D.技术变化 38.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在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控制效果在()阶段进行。

A.竣工验收 B.初步设计 C.土建完成 D.设备安装 39.根据预警指标的内在特点和对指标信息的掌握程度,可以采取的预警方法是()。

A.指标预警、因素预警、综合预警 B.指数预警、单项预警、综合预警 C.简单预警、复杂预警、因素预警 D.指标预警、因素预警、复杂预警

40.根据预警控制的目标和管理思想,当企业生产活动处于危险状态,日常监控活动已无法有效扭转危险状态发展时,企业应该采取的特殊性质的管理措施是()。

A.人群疏散 B.事故危机管理 C.停产整顿 D.人员安置

41.预警信息系统主要由信息网、中央处理系统和信息判断系统组成,各子系统

发挥自身的功能,完成预警的作用。下列各项功能,属于预警信息系统功能的是()。

A.完成将原始信息向征兆信息的转换

B.评价导致事故发生的人、机、环、管等方面的因素 C.采用各种监测手段进行监控 D.根据具体警情确定控制方案

42.预警系统发出某事故警报,而该事故最终没有出现。下列有关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安全区设计过宽,危险区设计过窄 B.小概率事件也有发生的可能 C.指标设置不当,警报过严 D.安全区和危险区设计都过宽

43.某单位编制应急预案的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由本单位工会领导组织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B.应急预案的评审均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安全监管部门组织 C.预案评审后,经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并上报有关部门备案 D.除评估本单位应急能力外,还评估相邻单位应急能力 44.按演练方式不同,应急演练可分为()三种类型。

A.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全面演练 B.专业演练、战术演练和基础演练

C.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战术演练 D.功能演练、实战演练和全面演练

45.应急演练参与人员在演习过程中有不同的分工。通常分为参演人员、()、模拟人员、评价人员和观摩人员。

A.联络人员 B.治安人员 C.控制人员 D.后勤人员 46.根据职业病防治的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建立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从业人员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危害因素接触史、员工健康体检结果及处理情况和()等。A.作业场所设备设施检测结果 B.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C.从业人员的工作经历 D.从业人员的工作业绩 47.根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程度的不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管理办法》将建设项目分为一般职业病危害项目和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下列项目中,不属于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的是()。

A.可能产生高度和极度危害化学物质的项目 B.可能产生石棉纤维的项目

C.可能产生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的项目 D.可能产生放射性职业危害因素的项目

48.生产性噪声是由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摩擦等产生的,生产性噪声可分为()三类。

A.振动性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B.冲击性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C.气体性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D.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49.化工生产环节可能接触到多种刺激性气体,最常见的刺激性气体是()。A.氮氧货合物 B.乙炔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50.根据我国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有关标准,职业接触限值分为()三类。

A.平均浓度、短时间接触浓度和瞬间接触最高浓度 B.时间加权浓度、短时间浓度和最高浓度

C.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 D.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短时间接触平均浓度和最高浓度 51.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不一定就会患职业病,职业病发生与否主要取决于()。A.接触职业性危因素人员的年龄、性别和营养状况 B.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的性质

C.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的性质、接触剂量和接触人员的易感性 D.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的健康状态 5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下列安全生产问题,应该责令限期改正的是()。

A.违章指挥 B.违章作业

C.违反劳动纪律 D.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完善 53.及时、准确的职业病统计信息是职业健康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最常用的职业病调查统计方法是()。

A.普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重点调查

54.故障树分析法是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它是()描述事故发生的有方向的逻辑树。

A.从结果到原因 B.从原因到结果 C.从原因到责任 D.从责任到原因

55.某烟花爆竹生产企业2008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提取安全生产费用总计50万元。根据有关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责令其()。A.限期改正,予以处罚 B.限期改正,予以警告 C.限期清退,不予处罚 D.限期改正,适当处罚 56.根据《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ILO—OSH2001)的要求,生产经营单位所制定的职业健康方针应体现对()的承诺。

A.事故预防 B.设备管理 C.责任追究 D.行为管理 57.根据《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ILO—OSH2001),下列文件中,不属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是()。

A.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 B.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C.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D.安全操作规程 58.生产经营单位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管理评审的目的是,评价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

A.符合性 B.有效性 C.灵活性 D.合规性 59.《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ILO—OSH2001)提出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

系运行模式包括方针、组织、计划与实施、()、改进措施五大要素。A.鉴定 B.评价 C.总结 D.处罚

60.某生产经营单位的市场部门正在开展合格供应商的选择评价。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8001)的运行模式,该项工作属于体系运行的()阶段。

A.策划 B.实施与运行 C.检查与纠正措施 D.管理评审 6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重大事故应当逐级上报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A.国务院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D.县级人民政府 6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规定,生产安全事故一般分为()个等级。

A.二 B.三 C.四 D.五 6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规定,对事故调查组提交的重大事故调查报告,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之日起()日内做出批复。

A.10 B.15 C.20 D.30 64.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因违章作业造成事故的人员,应对事故负()责任。A.领导 B.主要 C.直接 D.行政 65.生产安全事故分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两大类。下列行为或原因导致的事故,可认定为非责任事故的是()。

A.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导致的事故 B.违法行为导致的事故 C.违反规程的行为导致的事故 D.无法预测的原因导致的事故

66.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1986),直接经济损失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因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价值和处理事故所支出的费用合计。下列损失或费用中,不能列入直接经济损失的是()。A.人向伤亡及善后所支出的费用 B.固定资产损失价值 C.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D.恢复生产所支出的费用 67.《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划分生产安全事故等级的主要依据是人员伤亡或()。

A.直接经济损失 B.间接经济损失 C.社会影响范围 D.环境破坏程度

68.发生事故后,作为不同的事故报告主体应当履行各自的报告义务。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报告。

A.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事故发生单位的行业主管部门

C.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D.事故发生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69.事故报告后出现新的情况,事故发生单位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续报、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及时补报。

A.10 B.15 C.30 D.60 70.常用的职业卫生统计指标有发病(中毒)率、患病率、病死率和()。A.职业病普查率 B.疑似职业病发生率 C.粗死亡率 D.职业卫生合格率

二、多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71.下列对生产场所的液氨储罐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正确的包括()。A.液氨储罐是危险源

B.液氨储罐接地装置断开是事故隐患 C.液氨储罐存在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D.液氨储罐存在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E.液氨储罐发生的事故类型只有火灾事故

72.呼吸防护用品是用于预防职业危害的个体防护装备,其作用是阻止粉尘、有毒有害气体、微生物吸入人体。下列有关呼吸防护用品使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使用便携式呼吸器应进行专门的培训

B.不能单独使用逃生型呼吸器进入有害环境作业 C.进入爆炸性环境应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D.进入爆炸性环境应佩戴负压式空气呼吸器 E.使用前应检查呼吸防护装备过滤元件的适用性

73.提升新从业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是遏制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风险行业事故多发势头的有效措施之一。新从业人员的三级安全教育中,班组织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应包括()。A.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B.相关事故案例

C.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 D.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卫生事项 E.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

74.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3号)的规定,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经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培训内容应包括()。A.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技术 B.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技术

C.员工健康监护要求 D.安全检查表的编制技术 E.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

75.特种作业对人员和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国家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考核。下列有关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取证的说法,正确的有()。

A.由国家统一培训大纲 B.由各省制定培训大纲 C.由国家统一考核标准 D.由国家统一证件 E.由各省统一证件

76.按照《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号),下列劳动防护用品中,具有预防职业病功能的有()。A.防尘口罩 B.耳塞 C.安全带 D.绝缘手套 E.安全帽

77.对料石粉碎车间进.时,需开展的工作包括()。

A.分析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B.危险性预先分析

C.统计暴露危险环境的频率 D.计算事故发生的严重度 E.事故树的编制 78.《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适用的危险物质包括()。A.爆炸性物质 B.易燃物质 C.放射性物质 D.有毒物质 E.活性化学物质

79.下列关于预警控制的说法,正确的有()。A.组织准备和事故管理是预控对策的主体

B.组织准备有两个特定任务,一是组织构成,二是对策准备 C.事故的危机管理是特殊情况下对日常监控活动的一种扩展

D.日常监控活动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日常对策,二是事故危机模拟 E.日常监控和组织准备都要以危机管理工作为前提 80.下列关于事故应急管理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有()。A.重大事故的应急管理只限于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行动 B.事故的应急管理贯穿事故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 C.事故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D.应急管理包括准备、响应、行动和恢复四个阶段 E.应急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

81.应急管理进入现声恢复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及事故调查与后果评价等。

A.宣布应急结束 B.撤离和交接 C.恢复生产生活 D.疏散相关人员 E.污染物收容

82.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是职业危害的主要因素。此外还有某些与职业有关的其他因素,也会对人带来伤害和影响,主要包括()等因素。A.长时间蹲位或弯腰作业 B.卫生的投入和管理 C.工作过于紧张 D.长时间单调重复作业 E.劳动组织不合理 83.某企业对工作场所开展的下列监测项目中,属于作业场所气象条件的项目有()。

A.作业环境气温 B.一氧华碳浓度

C.作业环境湿度 D.作业环境气压 E.粉尘浓度

84.事故现场的保护对于事故调查取证、确定事故责任以及责任追究十分重要。为了抢险救灾,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时,应()。

A.封闭事故现场 B.做出标记

C.绘制现场简图 D.作出书面记录 E.妥善保护现场主要痕迹、物证 85.《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规定,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事故调查组的主要职责有()。

A.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和原因 B.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C.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D.对事故责任者进行处理 E.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第四篇: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知识点汇总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汇总

1.“安全”就是所存在的发生事故的危险程度是可以接受的;

2.“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3.“事故隐患”泛指: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 4.“危险性”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故后果的严重性的二元函数; 5.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工伤事故分为20类;

6.“预防为主”:事先控制不可接受的危险,控制事故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 7.管理系统“六特征”: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适应性; 8.运用系统的原则:动态相关性、整分合、反馈、封闭; 9.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动力、能级、激励;

10.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偶然损失、因果关系、3E(技术、教育、法制)、本质安全化; 11.按安全生产绩效予以考核是对人本原理的动力原则和激励原则的应用; 12.利用能级原则,可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13.“连锁”装置是对预防原理的本质安全化原则的应用;

14.预防原理:预防为主,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15.预防原理的“偶然损失”原则: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 16.强制原理:安全第一原则、监督原则;

17.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5因素”: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18.通常所说的“安全”或“危险”只是一种主观判断,这一观点是包括在系统安全理论中; 19.事故致因理论中的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能量或有毒物质转移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20.事故致因理论中的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避免事故的发生; 21.事故预防:使事故不发生,事故控制:使事故发生后不造成严重的后果; 22.安全生产“五要素”:文化、法制、责任、科技、投入; 23.企业是安全投入的主体;

24.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所涉及人员:主要负责人、其他负责人、职能管理机构及工作人员、班组长、岗位工人;

25.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职责:责任制、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安全投入、督促检查、消除隐患、应急预案、报告事故;

26.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应根据实际情况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防止形式主义。27.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计划的下达):计划报总工程师审批,由厂长下达到有关部门贯彻执行;

28.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原则:必要性和可行性、自力更生与勤俭节约、轻重缓急与统筹安排、领导和群众相结合;

29.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内容:单位和工作场所、措施名称、措施内容与目的、经费预算及来源、负责设计和施工单位及负责人、开工和竣工的日期、措施使用方法及预期效果; 30.安全培训教育:

一、高危行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资格培训48h,再培训16h;

二、其他单位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资格培训32h,再培训12h;

三、高危行业新从业人员:72h,再培训20h;

四、其他单位新从业人员:24h;

31.单位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对从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32.“三同时”内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试生产—竣工验收—投产使用 33.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进行安全预评价:大中型项目、甲类火灾危险性、特别和高度爆炸危险场所、大量生产或使用Ⅰ级(极度危害)和Ⅱ级(高度危害)危害程度的职业性接触毒物、大量生产或使用石棉粉或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粉料、其他; 34.建设单位应在试生产阶段委托专业资质的机构进行安全卫生检测检验; 35.安全检查内容:查思想、查管理、查隐患、查整改、查事故处理;

36.隐患检查重点:危险物品、危险设备、危险作业、危险点管理部门及负责人; 37.常用检查方法:常规检查、安全检查表法、仪器检查法; 38.检查结果受检查人员素质影响最大的方法是常规检查法;

39.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主要依据:标准、规程、规范、规定、案例、经验、危险部位、防范措施、新知识、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新法规、新标准; 40.安全检查方式:访谈、查阅文件和记录、仪器测量;

41.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有“三证一标志”,即,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安全标志;

42.劳动防护用品“三会”:会检查(可靠性)、会正确使用、会正确维护保养; 43.生产经营单位应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及时更换、报废过期和失效的防护用品; 44.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方法中不包括使用前首先做一次防护性能测试;

45.在《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中规定了国家工种分类目录中的116个典型工种的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标准;

46.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目录,共分为6大类21个小类,其中6大类:头部护具、呼吸护具、眼(面)部护具、防护服、防护鞋、防坠落护具;

47.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编号三层数字和字母组合构成,第一层的两位数字代表获得标识使用授权的年份,第二层的两位数字代表获得标识使用授权的生产企业所属省级行政地区的区码,第三层代码的前三位代表产品名称代码,后三位代表获得标识使用授权的顺序;

48.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合、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相结合、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相结合;

49.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基本特征:权威性、强制性、普遍约束性;

50.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预防为主,行为监察与技术监察相结合,监察与服务相结合,教育与惩戒相结合;

5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职责:宣传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监督检查执行法律法规情况、履行行政许可审查、依法处理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处理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依法处理不合规设备、接受行政监察机关的监督、及时报告事故、参加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处理、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秉公执法、其他;

52.安全监督检查步骤:不包括财务状况和产品质量的检查;

53.颁发管理有关安全生产事项的许可程序:申请、受理、征求意见、审查和调查、做出决定、送达;

54.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式:事前、事中(行为监察、技术监察)、事后;

55.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内容: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机构和安全教育培训、隐患治理、伤亡事故管理、职业危害管理、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监察、行政许可; 56.行为监察:组织管理、规章制度、教育培训、各级责任制实施;

57.技术监察:“三同时”、设备设施、安全防护装置、个人防护用品、特种设备、特种作业; 58.煤矿安全监察实行垂直管理、分级监察的管理体制; 59.煤矿安全监察工作方式(4种):一般监察、重点监察、专项监察、定期监察; 60.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特点:垂直管理、监察和管理分开、分区监察、国家监察; 61.特种设备市场准入制度实施资格许可:设计与制造单位、安装单位、维修与改造单位; 62.两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全过程一体化监察制度;

63.“全过程”一体化监察有7个环节: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 64.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制度特点:强制性、体系性、责任追究性; 65.特种设备的准用制度要求对在用的特种设备进行注册登记;

66.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律体系(5个层次):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相关标准和技术规定;

67.安全评价的分类(4种):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综合评价、专项安全评价;

68.安全预评价(项目建设前):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初步设计之前进行; 69.安全验收评价:建设项目建成试生产正常运行后,在正式投产前进行;

70.安全评价的一般程序:准备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形成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71.安全评价准备阶段内容:明确被评价对象和范围、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工程系统的技术资料、必要的现场勘查;

72.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危险、有害因素分为6大类,37小类;6大类即: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性与生理性、行为性、其他; 73.按职业健康分类(7类):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其他; 74.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分为:直观经验分析法、系统安全分析法; 75.在故障树分析法中,最小割集表示能使顶上事件发生的最小基本事件集合;

76.按照安全评价给出的定量结果的类别不同,定量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概率风险评价法、危险指数评价法、伤害范围评价法; 77.事故树评价法首先要确定顶上事件; 78.事件数评价法首先要确定初始事件; 79.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发挥集体智慧;

80.安全预评价报告内容:概述(评价依据、建设单位简介、建设项目概况)、生产工艺介绍、评价方法和评价单元、定性与定量评价及结果分析、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评价结论; 81.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内容:前言(项目单位简介、委托方、评价目的、要求)、评价项目概况(位置、自然条件、工艺过程、运行状况、评价范围、评价依据)、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危险性预先分析、危险度与危险指数分析、事故分析与重大事故模拟、对策措施与建议、评价结论;

82.列入我国职业病目录的职业病共有10大类,115种;

83.由国家主管部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入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 84.引起心脑血管系统变化的是射频辐射; 85.接触高浓度硫化氢可导致“闪电型”死亡;

86.职业性危害因素按其性质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87.我国已将炭疽病、森林脑炎、布氏杆菌并列为生物因素所致的法定职业病; 88.我国已将石棉、苯、砷、氯乙烯等职业致癌物所致的癌症列入职业病名单; 89.职业危害建设项目分为一般性危害项目和严重危害项目;

90.严重危害项目的条件:放射性危害、高度或极度危害程度、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石棉纤维、其他;

91.职业性接触毒物的毒性分级:极度危害(Ⅰ级)、高度危害(Ⅱ级)、中度危害(Ⅲ级)、轻度危害(Ⅳ级);

92.有毒作业危害程度分级:零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级别数越大,危害性越大; 93.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依据: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接触毒物劳动时间、毒物浓度的超标倍数;

94.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危害程度级别越高,危害越大,对Ⅱ级以上的作业场所要求做出改进计划,限期整改,甚至停产;

95.高温作业分级依据:湿球黑球温度结合评价指数、接触高温作业时间; 96.高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最高不超过Ⅳ级,级别越高,危害越大;

97.噪声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接触噪声超过115dB,无论时间长短,均为4级。级别越高,危害越大;

98.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值指标: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最高容许浓度(MAC)、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

99.粉尘接触限值选用:应尽量测定呼吸性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进行评价、尚不具备测定呼吸性粉尘条件时可测定总粉尘浓度进行评价; 100.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内容:用人单位基本情况,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以及浓度或强度,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材料,建设项目的安全预评价报告; 101.职业病报告规定:凡有尘、毒危害的企业向所在地安监机构报告当有害物浓度测定和工人健康体检情况,尘肺病患者死亡后由死者所在单位填写《尘肺病报告卡》在15日内上报所在地卫生监督机构,急性职业病由最初接诊的任何医疗卫生机构在24小时内向患者单位所在地的卫生监督机构发出《职业病报告卡》; 102.103.104.国家规定使用的职业病报告卡:职业病报告卡、尘肺病报告卡、放射性职业病报告卡; 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岗位从业人员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复印本人健康监护档案; 职业危害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上岗前检查、在岗期间检查、离岗时检查、应急检查; 105.106.职业健康监护的内容: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档案;

健康监护档案的内容:职业史、既往史、危害因素接触史、危害因素监测结果、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职业病诊疗等有关健康资料; 107.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组织营救、组织撤离、保护人员、控制事态、测定危害区域、测定危害性质、测定危害程度、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108.应急预案须报有关政府部门备案的单位:危化品单位、重大危险源单位、使用高毒物品作业单位、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109.110.111.应急管理四个阶段:预防—准备—响应—恢复

应急救援特点:行动必须迅速、准确、有效,首要任务是抢救受害人员;

应急响应程序按过程分为:接警、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应急结束; 112.预案层次:综合预案(指导作用)、专项预案(较强针对性)、现场预案(更强针对性,具体指导性); 113.在应急救援预案的一级要素中,可分成对应二级要素的有:应急策划、应急准备、应急响应; 114.115.机构与职责不对应二级要素;

测定危害区域范围及危害性质,监测空气、水、食物、土地的污染情况,以及气象监测等; 116.117.118.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中的危险分析包括:危险识别、脆弱性分析、风险分析; 现场恢复内容:宣布应急结束、事故调查与后果评价、恢复正常状态;

应急预案编写完成的评审与发布工作:内部评审、外部评审、由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报送上级有关部门备案; 119.120.121.演练类型: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全面演练;

功能演练的特点:针对预案中某项应急响应功能或其中某些应急响应行动举行; 全面演练的特点:针对预案中全部或大部分应急响应功能进行检验、实战性演练、持续时间长、演练完成后提交正式的书面报告; 122.ILO-OSH2001导则框架规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一级要素:方针、组织、计划与实施、检查与评价、改进措施; 123.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一级要素包括:方针、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和纠正措施、管理评审; 124.GB/T28001-2001的一级要素“4.3策划”对应的二级要素有:目标、管理方案、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125.一次死亡(遇险)10人以上(含10人)或社会影响重大的各类事故发生后要在6小时内逐级报告至国家安监总局调度统计机构; 126.127.128.129.单位主要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措施、组织抢救、防止扩大、减少伤亡; 事故快报的内容:发生时间、地点区域、事故类型;

事故统计月报每月10日前逐级报至国家安监总局调度统计机构;

事故调查组由安监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其他有关部门、工会组织、有关专家组成; 130.131.132.133.134.135.136.工矿商贸企业死亡事故由县级安监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 特大事故由国家安监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

事故调查领导小组可以分设事故抢救组、技术分析组、管理调查组、善后处理组; 事故调查常用的技术方法有:故障树分析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法、变更分析法; 依照事故造成的后果不同,分为伤亡事故和非伤亡事故; 道路交通事故等级: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 火灾事故分级:一般火灾事故、重大火灾事故、特大火灾 事故; 137.为确定伤害事故的直接原因,须查明事故受害人的受伤部位和受伤性质、起因物和致害物、伤害方式; 138.事故调查处理的目的主要是:总结事故发生的教训和规律,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度发生,以警示后人; 139.140.事故责任分为直接责任、主要责任、领导责任;

单位负责人对事故负领导责任:由于“三项制度”不健全造成事故的、未按规定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教育或未经考核合格上岗造成事故的、未履行“三同时”造成事故的; 141.142.统计资料有度量衡单位的是:计量资料;

统计图中用于表示统计资料的数量关系的方法有:点的位置、直线的升降、直条的长短、面积的大小、图形颜色的差异; 143.144.145.146.职业卫生常用统计指标有:发病(中毒)率、患病率、病死率; 常用的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 事故统计工作分为三个步骤:资料收集、资料整理、综合分析;

基层报表的各项指标归纳分为四个方面:事故发生单位情况、事故情况、事故概况、伤亡人员情况; 147.常用的事故统计方法:综合分析法、分组分析法、相对指标比较法、算术平均法、统计图表法、排列图、控制图; 148.属于直接经济损失统计范围的有: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善后处理费用、财产损失价值; 149.属于间接经济损失统计范围的有:停产减产损失价值、工作损失价值、资源损失价值、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其他损失费用; 150.《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中给出的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范围共包括9种类型;

第五篇: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

《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2007)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07年第11号

《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已经2006年12月22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3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4年公布的《注册安全工程

师注册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二○○七年一月十一日

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注册安全工程师的管理,保障注册安全工程师依法执业,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注册以及注册后的执业、继续教育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注册安全工程师是指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以下简称资格证书),在生产经营单位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技术工作或者在安全生产中介机构从事安全生产专业服务工作,并按照本规定注册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证(以下简称执业证)和执业印章的人员。

第四条、注册安全工程师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本规定,恪守职业道德和执业准则。

第五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安全监管总局)对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的注册、执业活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以下简称部门注册机构)对本系统注册安全工程师的注册、执业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注册安全工程师的注册、执业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以下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统称省级注册机构)对所辖区域内煤矿安全注册安全工程师的注册、执业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从业人员300人以上的煤矿、非煤矿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不少于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5%的比例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7人以下的,至少配备1名。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或者委托安全生产中介机构选派注册安全工程师提供安全生产服务。

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应当按照不少于安全生产专业服务人员30%的比例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

生产经营单位和安全生产中介机构(以下统称聘用单位)应当为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以及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继续教育提供便利。

第二章 注册

第七条、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员,经注册取得执业证和执业印章 后方可以注册安全工程师的名义执业。

第八条、申请注册的人员,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取得资格证书;

(二)在生产经营单位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技术工作或者在安全生产中介机构从事安全生产专业服务工作。

第九条、注册安全工程师实行分类注册,注册类别包括:

(一)煤矿安全;

(二)非煤矿矿山安全;

(三)建筑施工安全;

(四)危险物品安全;

(五)其他安全。

第十条、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员申请注册,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申请人向聘用单位提出申请,聘用单位同意后,将申请人按本规定第十一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的申请材料报送部门、省级注册机构;中央企业总公司(总厂、集团公司)经安全监管总局认可,可以将本企业申请人的申请材料直接报送安全监管总局;申请人和聘用单位应当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二)部门、省级注册机构在收到申请人的申请材料后,应当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向申请人出具书面凭证;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要求,应当当场或者在5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部门、省级注册机构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将初步核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报送安全监管总局;

(三)安全监管总局自收到部门、省级注册机构以及中央企业总公司(总厂、集团公司)报送的材料之日起20日内完成复审并作出书面决定。准予注册的,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颁发执业证和执业印章,并在公众媒体上予以公告;不予注册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一条、申请初始注册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注册申请表;

(二)申请人资格证书(复印件);

(三)申请人与聘用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或者聘用文件(复印件);

(四)申请人有效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复印件)。

第十二条、申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注册:

(一)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在申请注册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

(三)同时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聘用单位申请注册的;

(四)安全监管总局规定的不予注册的其他情形。

第十三条、注册有效期为3年,自准予注册之日起计算。

注册有效期满需要延续注册的,申请人应当在有效期满30日前,按照本规定第十条、规定的程序提出申请。注册审批机关应当在有效期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注册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申请延续注册,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注册申请表;

(二)申请人执业证;

(三)申请人与聘用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或者聘用文件(复印件);

(四)聘用单位出具的申请人执业期间履职情况证明材料;

(五)注册有效期内达到继续教育要求的证明材料。

第十四条、在注册有效期内,注册安全工程师变更执业单位,应当按照本规定第十条、规定的程序提出申请,办理变更注册手续。变更注册后仍延续原注册有效期。

申请变更注册,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注册申请表;

(二)申请人执业证;

(三)申请人与原聘用单位合同到期或解聘证明(复印件);

(四)申请人与新聘用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或者聘用文件(复印件)。

注册安全工程师在办理变更注册手续期间不得执业。

第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注册安全工程师应当及时告知执业证和执业印章 颁发机关;重新具备条、件的,按照本规定第十一条、、第十四条、申请重新注册或者变更注册:

(一)注册有效期满未延续注册的;

(二)聘用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的;

(三)聘用单位被吊销相应资质证书的;

(四)与聘用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

第十六条、执业证颁发机关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将执业证和执业印章 收回,并办理注销注册手续:

(一)注册安全工程师受到刑事处罚的;

(二)有本规定第十五条、规定情形之一未申请重新注册或者变更注册的;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章 执业

第十七条、注册安全工程师的执业范围包括:

(一)安全生产管理;

(二)安全生产检查;

(三)安全评价或者安全评估;

(四)安全检测检验;

(五)安全生产技术咨询、服务;

(六)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技术服务。

第十八条、注册安全工程师应当由聘用单位委派,并按照注册类别在规定的执业范围内执业,同时在出具的各种文件、报告上签字和加盖执业印章。

第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下列安全生产工作,应有注册安全工程师参与并签署意见:

(一)制定安全生产规章 制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作业规程;

(二)排查事故隐患,制定整改方案和安全措施;

(三)制定从业人员安全培训计划;

(四)选用和发放劳动防护用品;

(五)生产安全事故调查;

(六)制定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

(七)其他安全生产工作事项。

第二十条、聘用单位应当为注册安全工程师建立执业活动档案,并保证档案内容的真实性。

第四章 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一条、注册安全工程师享有下列权利:

(一)使用注册安全工程师称谓;

(二)从事规定范围内的执业活动;

(三)对执业中发现的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参加继续教育;

(五)使用本人的执业证和执业印章 ;

(六)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

(七)对侵犯本人权利的行为进行申诉;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二十二条、注册安全工程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保证执业活动的质量,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接受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执业水准;

(三)在本人执业活动所形成的有关报告上署名;

(四)维护国家、公众的利益和受聘单位的合法权益;

(五)保守执业活动中的秘密;

(六)不得出租、出借、涂改、变造执业证和执业印章 ;

(七)不得同时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位受聘执业;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五章 继续教育

第二十三条、继续教育按照注册类别分类进行。

注册安全工程师在每个注册周期内应当参加继续教育,时间累计不得少于48学时。

第二十四条、继续教育由部门、省级注册机构按照统一制定的大纲组织实施。中央企业注册安全工程师的继续教育可以由中央企业总公司(总厂、集团公司)组织实施。

继续教育应当由具备资质的安全生产培训机构承担。

第二十五条、煤矿安全、非煤矿矿山安全、危险物品安全(民用爆破器材安全除外)和其他安全类注册安全工程师继续教育大纲,由安全监管总局组织制定;建筑施工安全、民用爆破器材安全注册安全工程师继续教育大纲,由安全监管总局会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组织制定。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有关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当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严格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本规定,对申请注册的人员进行资格审查,颁发执业证和执业印章。

第二十七条、安全监管总局对准予注册以及注销注册、撤销注册、吊销执业证的人员名单向社会公告,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八条、对注册安全工程师的执业活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有关主管部门应当进行监督检查。

第七章 罚则

第二十九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发现申请人、聘用单位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注册的,应当不予受理或者不予注册;申请人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注册。第三十条、未经注册擅自以注册安全工程师名义执业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责令其停止违法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一条、注册安全工程师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执业证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由执业证颁发机关撤销其注册,当事人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注册。

第三十二条、注册安全工程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由执业证颁发机关吊销其执业证,当事人五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注册;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准许他人以本人名义执业的;

(二)以个人名义承接业务、收取费用的;

(三)出租、出借、涂改、变造执业证和执业印章的;

(四)泄漏执业过程中应当保守的秘密并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利用执业之便,贪污、索贿、受贿或者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六)提供虚假执业活动成果的;

(七)超出执业范围或者聘用单位业务范围从事执业活动的;

(八)法律、法规、规章 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第三十三条、在注册工作中,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一)利用职务之便,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二)对发现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准予注册的;

(三)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不予注册的。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获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就业的外籍人员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专业人员,符合本规定要求的,按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本规定自2007年3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4年公布的《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下载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考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考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建筑施工安全》高频考点总结(范文大全)

    第 1 页 共 88 页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建筑施工实务》高频考点整合版 第 2 页 共 88 页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建筑施工实务》高频考点建筑施工安全科目介绍 1.考试特点 考试......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考点及答题技巧一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考试答题技巧 一、认真审题,找对出处。有很多人因为错误的理解题义而失分,十分可惜。如2004 年考试的第二 题:要求按照《XXXX 事故分类》(即20 种事故......

    2012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生产管理知识》考点评析

    2012年安全工程师考试《生产管理知识》考点评析 1、3E原则: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管理对策防止事故发生。 2、反馈原则认为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错误:监督......

    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料

    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料汇编 一、机械电气安全技术 △ 非机械行业的主要产品包括铁道机械、建筑机械、纺织机械、轻工机械、船舶机械等。 △ 机械设备安全技术措施:直接(设计时考......

    2015注册安全工程师试题

    好学教育:http://www.xiexiebang.com/UVHbBB 更多精品备考资料及资讯好学-安全工程师交流群:345656170 一、单项选择题 1.【2012年真题】安全电压额定值的选用要根据使用环境......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最终

    2011年度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试卷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 第一题 2011年7月23日20时34分,北京至福州的D301次列车行驶至温州市双屿路段时,与杭州开往福州的D31......

    注册安全工程师问答题

    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

    注册安全工程师法律法规汇总

    注册安全工程师法律法规"适用范围“汇总 《安全生产法》时间效力: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空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以下统称生产经营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