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新型农村最新合作医疗保险政策
2014新型农村最新合作医疗保险政策
2014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解读
一、参加者的权利与义务
(一)参合对象
1、凡本市乡村户口的农村居民(含外出务工、经商农民和城镇失地农民)均可以户为单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长期居住在我市但尚未办理户籍转移手续的农民及无稳定劳动关系的外来务工农村户籍人员,可在居住地(务工地)参加新农合。
3、鼓励家长为预期在参合年度出生的新生儿提前缴费参合,婴儿在参合年度享受与一般参合人员的同等补偿政策。对于错过缴费时限(2012年2月29日)出生的新生儿,可随已参合的母亲自出生之日起纳入当年度新农合补偿范围,但其婴儿住院所发生的医药费用补偿额须与母亲合并计算,直至达到当地一人的最高封顶线。
4、资助农村如农村五保户、低保户、特困优抚和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众参合,确保将农村困难群众纳入新农合制度范围。
对于以财政补助资金为主的三种医疗保障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只能自主选择其中一种医疗保障制度,不能同时重复享受两种以上医疗保障制度(不含商业保险公司医疗保险)补偿。
(二)缴费标准
2012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标准为每人每年300元,主要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财政补助和农民个人自愿缴纳三部分构成:中央及地方财政补助24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132元,省财政补助73.8元,县级财政补助34.2元),农民个人参合缴费标准仍按筹资标准20%的比例缴纳,即60元/年/人。
(三)缴费时间
2011年11月11日至11月30日为集中缴费时间,为方便当年复员退伍军人和外出务工农民及时参合,将零星缴费参合截止时间延长至2012年2月29日止。
(四)权利及义务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享有按规定要求的服务和医疗费补偿以及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行监督的权利,有按期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和遵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项规章制度的义务。
二、主要补偿政策
(一)门诊补偿
1、普通门诊补偿
实行“按比例,每日限额,年度封顶”的方式进行补偿。即参合农民在本村或本乡指定的新农合门诊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可补偿门诊医药费(凭电子处方)按40%比例给予补偿,每日发生的门诊医药费补偿限额为10元,每人每年补偿封顶线为200元(含一般诊疗费补偿)。
2、一般诊疗费补偿
参合农民在本乡镇卫生院门诊就诊(凭电子处方),一般诊疗费标准为每门诊人次(一个疗程和三日内同一病人诊疗只算一人次)10元。其中,个人自费3元,新农合基金补偿7元(从2011年8月15日开始执行);
参合农民在本乡镇内村卫生室就诊(凭电子处方),一般诊疗费标准为每门诊人次(一个疗程和三日内同一病人诊疗只算一人次)5元。其中,个人自费1元,新农合基金补偿4元(从2011年10月31日起开始执行)。
3、门诊重症慢性病补偿
对符合门诊重症慢性病(2012年纳入22个病种,与上年比较增加14个病种)管理的对象,按动态管理要求每年集中审定二次(6月和11月),实行“定点、定比例、定额”即时补偿的统筹管理制度,在年度费用控制标准限额内,按70%(与上年比较调整10%)的比例予以补偿。
(二)住院补偿
1、普通住院补偿
对政策范围内的费用,按不同医院级别和不同住院例均费用水平分别设置起付线及补偿比,实行“分段、分比例”方法进行补偿,年度封顶线100000元(各级医疗机构具体补偿比例政策按全省统一指导意见执行)。
对AAA医院其住院补偿比例在分段补偿标准的基础上相应提高5个百分点,对A医院其住院补偿比例在分段补偿标准的基础上相应降低5个百分点。
2、住院单病种补偿
对住院部分病种(2012年纳入34种,与上年比较新增15个病种)纳入单病种实行定额付费方式补偿。即参合患者在开展单病种付费的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时,只需先交纳单病种规定的自付费用部分,出院时,到定点医疗机构合管科按市统一补助标准办理补偿手续。超出限价标准的部分,一律由医疗机构负担,合作医疗基金及住院患者均不予支付。
3、重大疾病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补偿
为进一步降低重大疾病参合患者的个人支付比例,对以下15种疾病实行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补偿。
(1)儿童“两病”(6个病种)补偿:
对符合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的0~14周岁(含14周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及儿童白血病(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实行“费用包干、定额结算” 方式补偿。
A、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统一定额结算标准为:先天性房间隔缺损3岁以上2万元,3岁以下3万元;先天性室间隔缺损3岁以上2万元,3岁以下3.2万元;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3岁以上1.3万元,3岁以下2万元;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3岁以上2万元,3岁以下3万元。具体补偿由新农合基金承担定额结算总费用的70%、民政救助20%,参合患儿家庭只承担总费用的10%。对低保户、特困优抚家庭或农村孤儿患儿新农合补偿75%、民政救助25%,参合患儿家庭不承担费用,按照上述结算标准超出费用部分由定点医疗机构承担(调整后的标准从2012年元月1日起执行)。
B、儿童白血病统一定额结算标准为: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标危组患者平均全程费用标准为 8 万元。其中第一年诱导缓解和巩固强化阶段费用标准为6万元,第二年、第三年维持治疗阶段费用标准各为1万元;中危组患者平均全程费用标准为12万元。其中第一年诱导缓解和巩固强化阶段费用标准为8万元,第二年、第三年维持治疗阶段费用标准各为2万元(对高危组患者原则上按不低于中危组患者补助政策标准实行后付制补偿,具体办法由市合管办另行制定)。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平均全程费用标准为8万元。其中第一年诱导缓解和巩固强化阶段费用标准为6万元,第二年、第三年维持治疗阶段费用标准各为1万元。
具体补偿由新农合基金承担定额结算总费用的70%,民政救助资金承担总费用的20%,参合患儿家庭承担总费用的 10%;对低保户、特困优抚家庭患儿和农村孤儿,新农合基金承担定额结算总费用的 80%,民政救助资金承担总费用的20%,参合患儿家庭不承担费用(已从2010年12月9日起执行)。
此方案中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均从参合患儿首次诱导化疗之日起开始计算。参合患儿在定点救治医院治疗,按照《临床路径》和诊疗操作规范使用的相关药物和诊疗项目,不受住院封顶线限制和新农合药品、诊疗目录的限制,取消住院起付线。
(2)重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和严重精神发育迟滞等6个病种)补偿:
全年住院费用控制在6000元/人,住院医疗费用按照70%比例予以补偿。重性精神病患者因精神病住院补偿时取消起付线,不受新农合药品目录限制,但重性精神病患者住院费用按照上述比例补偿产生的累计补偿额计入当地个人年度住院费用补偿封顶线(从2011年8月31日起执行)。
(3)宫颈癌、乳腺癌(2个病种)补偿:
宫颈癌、乳腺癌患者住院医疗费用在最高限额标准内的(即宫颈癌手术治疗三级医院11000元、二级医院9000元;乳腺癌手术治疗三级医院10000元、二级医院8000元),在市(州)级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新农合按70%补偿,在县级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新农合按80%补偿,超过最高限额的医疗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承担(从2011年11月30日执行)。
患有宫颈癌、乳腺癌的参合患者,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发生的医疗费用享受新农合补偿待遇,取消起付线,取消新农合药品目录限制,但按照上述比例补偿产生的累计补偿额计入当地个人年度住院费用补偿封顶线。
(4)耐多药肺结核补偿:
具体补偿政策按全省统一规定执行。
4、大病补充补偿
对一个年度内,参合患者住院自费金额超过我市上年度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可补偿范围自费部分,年终再按不低于50%的比例进行补充补偿,补充补偿设置封顶线,封顶线设置标准为10万元。
(三)住院分娩定补
对政策内生育的住院分娩参合孕产妇,除财政专项补助费用外,新农合另按每产妇200元标准实行定额补助。在市辖区定点医疗机构分娩的,出院时由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即时补偿。在本市外其他医疗机构住院分娩的,凭相关资料证明到市合管办申请补偿。
第二篇:201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2012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已于近日正式全面启动。在筹资标准方面,2012年的新农合筹资标准为每人每年300元。其中政府补贴部分由原来的200元提高到240元。报销比例方面,与2011年之前的新农合相比,也有不同比例的上调。根据规定,个人缴费标准由每人每年30元提高到60元,但同时报销比例也同步提升。乡镇卫生院住院报销由之前的65%提高到80%,县级医院报销由55%提高到60%。最高补偿标准提至14万元。2012年调整后的新农合门诊医药费报销方面,乡镇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由25%提升至35%,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由15%提升至20%,门诊补偿每人每年累计额由300元提升至500元
江苏省盱眙县最新出台的新农合报销新政策大幅提升了农民报销补偿比例和受益水平
2010-06-04 10:06稿源: 据 新华社编辑: 区县联盟—韩荻
【字号:大 | 中 | 小】 【背景色 】
江苏省盱眙县最新出台的新农合报销新政策大幅提升了农民报销补
偿比例和受益水平,全县新农合报销封顶线由原来的6万元提高到12万
元。
新政策还明确,在乡镇卫生院每次住院补偿设300元起付线,起付
线以上部分按65%的比例进行补偿;县级医院每次住院补偿设400元起
付线,401—10000元部分报销50%,10001—30000元部分报销60%,30001元以上部分报销75%;县外定点医院和非定点医院每次住院设500
元起付线。新政策同时扩大了特殊病种的报销范围,将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肾炎和癫痫病也列入了特殊病种管理。
据介绍,凡是今年元月1号之后产生的新农合报销均按照新标准执
行。当地卫生部门预计,2010年全县新农合住院实际补偿比例将达到
45%以上。
第三篇: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3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调研报告
通过党委组织的中心组理论学习,为了减轻农民的疾病经济负担,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我做了如下调研: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11年,这一制度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所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中国政府为提高农民的健康和医疗保障水平而进行的积极探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现在距离2011年新农合制度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期限指日可待了。这一制度目前进展如何,效果怎样,就这一内容本人进行了调查,调查方式以查阅资料、实地访谈为主,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旨在促进社会公平、协调发展的战略性政策,对于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五个统筹具有深刻意义。通过以上数据及分析可以看出:农民得到实惠,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农村医疗保险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
1、宣传引导工作不够深入,农民参保积极性有待提高。通过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了解,有的人听说过,自己也参了保,但对其政策具体的内容如补偿办法等却不清楚,有的人对这一政策,一点都不了解,甚至没听说过。各村在推行新农医制度过程中,一方面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政策宣传和引导工作尚不够深入,另一方面农民对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农医缺乏经验体会,与老的制度相模糊,对长期实施信心不足,导致部分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主动自愿参加的不多。
2、审核结算流程仍显复杂,农民结报补偿手续有待进一步简化。农民从农村医疗保险管理机构获得补偿,这是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也是农民最为敏感的问题,同时也是新型农村合作医保执行和落实的关键所在。但由于该制度实施时间较短,具体规定还不够完善,成熟地覆盖一个乡镇,乃至全县、全市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尚未启动等原因,群众对审核结算的流程和服务,意见仍然较多。如有此次调查中就发现,在所调查的村民中有41.6%的人认为从管理机构获得补偿不方便,要获得补偿,比较难办:程序比较复杂,办事效率不高,29.6%的人承认是自己对农村医疗保政策的不了解导致获得赔偿时不方便,只有24%的人认为办理农村医保补偿,还比较方便,很满意。由此可见新农合的审核结算流程、服务尚需进一步简化和优化。
3、政策制度尚需完善,有些地区资金沉淀过多。2009年农民 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比2008年的人要多,而到2010年则有了明
显的下降趋势,这是为什么呢?这一问题引起了本人的高度重视。通过对村民的访谈得知:小病不能报销,大病报销的额度不够大是其主要原因。目前合作医疗的补偿范围重点放在大病住院治疗上,农民认为收益面较窄,影响参合积极性。部分定点医疗机构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查问题比较突出,住院费用和门诊费用上涨较快;处方药物和检查项目超出基本药物目录和规定检查的项目,部分费用不在报销之列,既增加了农民的费用负担,也加大了合作医疗基金支出。究其原因,通过调查得知: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刚刚起步,对具体方案设置缺乏现成的经验,基金测算相对保守等原因,制度中出现了一些不够科学和合理的地方。突出地表现在部分地区资金沉淀过多,影响了制度的吸引力和群众的参保积极性。
4、监管组织建设有待加强,监管职能履行需要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管委会和基金监督管委会责权不是十分明确,各地虽已成立了相应组织,但应承担哪些义务和权利没有明确规定,缺乏规范 化运作,大都仍由政府部门直接承担,缺乏民主管理制度。新农医基金收支和管理的审计监督,还没有形成规范的程序,对委托商业保险 公司运作的资金如何加强监督更缺乏依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金监管的规范性和权威性。
针对以上问题的建议对策:
1、继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在基层第一线工作的农村干部和医务人员要深入学习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让其更加准确细致地做好群众的宣传教育和解释工作;加强对农村群众进行科学常识和科
普知识宣传教育,破除陈旧保守观念,解放思想,在农村大兴“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文明新风,引导农村群众用科学的方法治疗疾病。
2、严把审查关,做到应保尽保。在符合参保条件的范围之内,尽快将愿意参保的农村群众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项目。村、社一级的负责人在出具有关证明时要认真负责,杜绝冒名顶替现象发生。建议在医保证上贴示本人照片,以便确认使用人。
3、合理整合卫生资源,充实和调整持有专业执业资格证的医护人员服务农村卫生工作。一是按所缺岗位招录医务人员,新招录人员全部实行聘任制,规定在三个工作内必须取得上岗证(执业证),否则予以解聘,以督促医务人员钻研业务,依法行医;二是针对岗位开展定期培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技术水平;三是制定相关措施,稳定医疗卫生队伍,提供优惠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避免优秀医务技术人才流失。继续加大对卫生工作的投入。完善区乡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配齐相应的医疗硬件设备。
4、健全管理监督机制,真正做到取信于民。一是充分发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协调小组或管理委员会职责,切实履行组织、协调、管 理和指导等工作,定期向同级人大汇报,主动接受监督;二是加强经办机构建设,按规定落实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完善工作制度,加强规范管理;三是完善基金监管机制,制定监督管理规定,形成定期审计监督制度,确保基金运作规范、透明、高效,保证制度的公平公正;四是加强医疗服务,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合理分流病源,合理诊
治,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和非有效医疗费用比,减少不合理的医疗支出。
5、切实加强医疗救助体系建设,提高弱势群体医疗救助力度。一是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医疗救助实施办法,适当扩大救助对象,提高救助标准,降低救助门槛,增加救助受益面;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医疗救助,与民政部门的医疗救助并轨,并统一实施,建议加大财政资助力度,积极争取社会捐助,建立医疗救助专项基金;
三是建立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结合机制,把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享受医疗救助的前置义务,对低保户、五保户、重点优抚等弱势群体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出资部分由医疗救助基金给予补助;四是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弱势群体门诊费用补偿机制,对患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尿毒症等慢恶性特殊疾病的弱势群体,实施门诊补偿,着力提高医疗救助力度。
6、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是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体,只有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农民参合的能力和积极性才会提高。农民对合作医疗的参与不够、消费不足,其主要原因 是大部分农民还没有感受到合作医疗带来的好处,由于现在合作医疗保险给农民所报销的比例较低,农民自己承担的费用较高,有了合作医疗保险,农民同样还是看不起病。所以,只有当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有钱了,交通发达了,看病方便了,对合作医疗的消费增多了,农民切身获益,合作医疗保险才能深入民心。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党的十七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的要求之一,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治之中。在十七大过后新增财政卫生投入将继续优先用于农村卫生和支持困难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效的控制了农民“因病反贫、因病致贫”,更好的加快小康社会的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空间是广阔的,未来发展是美好的,农民将得到更好的保障。
第四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有句俗话说的好,“农民头上三把刀——医疗、教育、打官司。”但在这三项当中笔者觉得“医疗”是悬在农民头上的最无法回避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人们常讲天灾人祸,而疾病又恰恰是“人祸”中最重要的一样。纵观我们当今的农村,有多少人是“因疾病而致穷”的啊!有多少人是“小病抗,中病扛,大病躺,重病等着见阎王”的啊!有多少人是因为治不起病而离开了他还不应该离开的世界啊!看病有报销是农民朋友期盼多年的愿望,尤其是得了大病以后,能及时得到较大数额报销,可减轻家庭经济压力。
针对农村这一状况,我们知道现在有实行的“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医疗保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些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也正是鉴于这一问题的现实性意义,我在今年暑假花了三周的时间到我们村、镇和县的有关单位了解情况,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进行了调查探讨。
我国实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一般以户为单位参保,自下而上汇总。如果居民在村里,那么由村委会组织参保、征收保险费用。如果居民在镇里,则由社区组织参保,征收保险费用。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要以户为单位缴纳一定费用,领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即可从下一开始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的看病补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农民在全县范围内可任意选择定点医疗机构看病;需要住院时可在全县范围内自主选择定点乡镇卫生院或县级医院住院治疗。目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者报销办法各县稍有区别,以我的家乡——苍山县为例:在村卫生室就诊的报销药费的25%,在镇卫生院就诊的,医药费在3000元以下的报销医疗费的30%,3000元以上及在县级以上医院就诊的另有规定;每人每年最高补偿2万元(报销所得)。
对参保对象今年4月1日至明年3月31日期间住院发生的治疗费、药费、检查费、化验费、手术费、床体位费等,由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委会委托市人寿保险公司履行报销手续。参保人因病在市区住院的,可以自由选择市区合作医疗保险定点服务机构诊治。在办理住院手续的同时,应凭农保证和个人身份证(或户口簿)到该院的农保专员处登记。办理出院手续时,应与该院农保专管员联系,办理医疗费报销手续,领取补偿款。
当然,如果参保人遇到紧急情况也可以灵活就医,但仍需要遵守相关规定。参保人如果因为急救的原因住院的,可在就近医疗机构治疗。出院后,凭参保人的相关证明、农保证、急诊住院证明、住院医疗费用原始发票、医疗费用明细清单、病历、出院记录到农保中心办理报销手续。
2005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强调,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探索建立医疗救助制度。”会议期间,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接见江西代表团时说:“农村合作医疗,我们已经是三起三落了。”“这两年我们的速度要慢一点,我们要把机制建立起来,如果机制不建立,我们的钱就会打水漂儿。这次背水一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她还说:“我们的目标是在2010年前,在全国建立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07年我们会覆盖一半。”
时光飞逝,3年弹指一挥间,我们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从试点到现在已经有将近3年的时间,在这三年中,它取得了多方面较好的成效。关于这一方面的调查是最让我感动的时刻。我有幸目睹了几位大爷、大妈、大婶拿到新型合作医疗保险报销款后的喜悦劲,那不是用“热泪盈眶”所能描述的,他们是以出声哭泣的方式来感谢我们的党和政府的!
二是一定程度上调节了收入差距,完善了社会的公平机制。由于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是实行“参保户(农民)出小头,国家地方财政出大头”的方式筹集经费的,所以国家财政资金投入在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上,这就是在缩小城乡的贫富收入差距,是对我国公平机制的一种完善。
三是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在治病前和治病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可以给得病者起到吃定心丸的作用,让他们知道国家政府可以帮他们出一点医疗费用,让他们能彻底地安心地治病;在治疗后,报销款的发放又相当于党和政府给康复者的一份慰问金(剂),让农民群众感到党和国家政策的好和对他们真挚的关爱!
五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作为一种社会成员(农民)之间互助共济的社会政策,通过一种在参保人之间分摊一部分资源费用或者说是通过参保人对患病者的间接支援关系,体现了我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这一新型社会关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让我国农民感受到了彼此之间的关爱和温暖。
当然在认识到我们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要注意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我的调查发现,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比较严重的问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由于每人只有了30元的投保资金,每年所筹集的资金差不多只能支付当年的医保开支,甚至还会出现不够,因而相应的保障水平比较低。
观念难转变。对于大多数农民群众来说,一年拿10元钱并不困难,但一旦你去向他收取这10元的合作医疗基金时,就变得十分困难。原因在于过去的农村合作医疗反反复复,许多农民对此持怀疑态度,一阵风似地搞一两年,最后还是不了了之。少部分农民群众还把对合作医疗的不信任转嫁到对干部、对医务人员的不信任,认为减免的一点医药费还不是卫生部门又通过药费涨价、多开处方给刨回去了。除此之外,农民群众寻求医疗保障的意识不强,无风险规避意识,尽管深知合作医疗的好处,一旦知道自己三年五年不害病时,就是不愿掏那份“不必要”的钱,更不愿眼看自己出钱别人吃药。
由于“新型合作医疗保险” 涉及到村、乡、政府、医院、信用社等多家机构。而且农民在报销过程中要出示合作医疗证、身份证等证件,万一少了一样,农民就得从城里赶回家拿,这样往返几回又得花不少的钱,而且手续流程又是很繁杂的,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操作中的非成本因素。许多农民去医院办手续时都不知道到哪个部门好,也就是“城里乡里几趟跑,到了医院还不知找哪好!”
在全国大兴打工经济的繁荣时期,身强力壮的、有文化的、有能力的大多外出打工去了。外出人员参加合作医疗,必须在参保地就诊,在县外就诊的不予报销。这对于当地的合作医疗来说,外出打工的这部分对象势必流失,参保的将是些老弱病残的老人和妇女,而其发病的机会又多,报销的频率数额都比较大,这无疑对本就苍白无力的合作医疗基金造成更大的压力,使其运行更加艰难。
我对村里的部分民工做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调查,也相应的对他们做了这方面的知识宣传。在我调查的几个民工中,大部分都知道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政策,但都不是很了解。当问及他们对这一政策的满意程度时,大部分人态度都不是很明确,但有个民工的话表达了大部分人的心声:“有总比没有好。”这说明大部分人还是认同这一政策的。
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不足之处,我想在这里提出一些建议,其中一些也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和采自网上的建议:
明确政府在改革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中的职责。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如雨后春笋,农村富裕劳动力由农村一线向非农产业转移,大量的农民工从农村涌向城镇,城镇人口持续上升,如果这部分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会冲击到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险制度,影响其平稳运行。因此,各级政府要及时调整卫生投入政策,实行卫生投入向农村倾斜,保证各级财政都有足够的卫生资金投入到农村,要将农村的医疗卫生保险政策纳入国家的总体社会保障规划。
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医疗保障基金筹措机制。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财政实力不断增强,有条件的地方要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逐步提高国家部分的补助标准,直至对个人部分全免。要建立广泛的经济合作基础,对于经济实力发展较快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要给予本地的合作医疗制度予扶持,鼓励乡镇企业、社会团体、慈善机构和个人资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此壮大合作医疗的腰干,逐步增强其实力,扩大受惠覆盖面。在实施过程中,对于农村“五保户”参保的个人部分可由民政部门解决,对农村贫困户、特困户的个人部分,可由地方财政负担,以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选择科学合理的医疗保险模式。农村卫生机构的设置不必与行政机构相对应,可以根据地理环境、病人流向,结合行政村合并、乡镇合并,撤并部分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重新调整布局。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建设,重点是要抓好卫生扶贫和对贫困人群的医疗救助,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要努力寻找经济扶贫与卫生扶贫的最佳结合点,解决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设施条件差和缺医少药的问题,大力实施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行动,确保其健康生存权。
健全规范的合作医疗运行网络机构。农村合作医疗能够报销的部分本身就十分有限,大部分还得农民自己掏腰包,而就是这有限的部分,不多的利惠,往往有可能被医疗部门吞噬:或是开大处方,重复开药;或是开人情处方,达车开药;或是药价卖得高,出售假药;或是多出检查程序,抬高检查费用;或是让流医黑店钻了空子,抢吃合作医疗,等等。有鉴于以往合作医疗的教训,现有的合作医疗要突破原有的合作范围,以县为基本单位,保障医疗经费,保障农民群众药费的报销。县、乡、村三级要层层设立专门机构,县要成立合作医疗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合作医疗的政策制定及工作指导
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医药用品的政府采购机制。当前的医药市场,医疗药品真假难辨,鱼目混珠,价格千差万别。为了切实管好用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将有限的基金用在刀刃上,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成本,让利于民,受惠于民,农村合作医疗的医药用品应该纳入政府采购范围。通过完善药品购销制度,彻底根除“药品回扣”虚高药品价格的不正之风,发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物价部门的职能作用,提高药品质量,规范药品及医疗服务价格,实行由政府牵头、部门配合、农民代表共同参与管理的新格局,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群众对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拥有充分的管理监督权。
另外,作为新型合作医疗的具体实施部门---卫生系统,要积极探索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参与合作医疗的新办法、新措施,以扩大合作医疗的覆盖面,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村人员参保率;要积极探索商业保险参与农村合作医疗的新机制,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铸起农村合作医疗的铜墙铁壁。
第五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调查报告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高分本1002毕晓梅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查报告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高分本1002毕晓梅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问题是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对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亲民、惠民政策,是关系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卫生改革大局的根本大计,也是有效控制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途径。能否真正受到人民群众欢迎,能否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关键是政府的工作能否得到群众的认可和信任。
一、调查基本情况1、100%的农户知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37户农户中,都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一定的了解,知晓率达100%。
2、当地97.3%的农户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从被调查的37户农户看,已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有36户,占调查户的97.3%。在参加的农户中,79.6的农户认为是完全自愿的,20.4%的农户认为上级政府规定要参加才参加的。从参加途径分析,73.5 %的农户是看了政府分发的宣传资料后决定的,26.5%的农户是通过村干部动员后决定的。
3、86.5%的参加农户知道身边确实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明显受益的典型事例,只有13.5%的参加农户表示不知道。
4、83.8%的参加农户觉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缓解家庭负担作用明显,5.4%的参加农户觉得不明显,10.8%的参加农户觉得一般。在被调查的37户农户中有31户觉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缓解家庭负担作用明显,占被调查户的83.8%;有2户觉得不明显,占被调查户的5.4%;有4户觉得一般,占被调查户的10.8%。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绝大多数农民比较满意,对党关怀农民而实行的一系列惠民政策心存感激,但农民对重大疾病还是感到束手无策,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仍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
二、据调查显示,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行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存在“交钱容易要钱难”的问题。从被调查的37户情况看,有8户觉得存在“交钱容易要钱难”的问题,占被调查户的21.6%。其他农户虽不这么认为,但从座谈中我们了解到,他们在村卫生所看病后立刻就能得到报销,但去镇里或区里看病后报销医药费就没那么容易了。
2、医疗费报销审批程序比较繁琐,不方便。农民从农村医疗保障中获取补助时部分群众反应不方便,程序复杂。在被调查的37户农民中有九户认为医疗费用报销时程序繁琐,占被调查户的24.3%;有28户认为不繁琐,占75.7%。
3、定点乡镇医院少,农民就医不方便。调查显示,农民就医大多数选择村卫生所,因为他们觉得村卫生所离家近,就医方便,药价便宜,收费低,服务态度好。
4、定点乡镇医院治疗和医药费用较高。定点医院治疗和医药费用太高,服务质量却比较差、水平低,是农民不愿去定点乡镇医院看病的主要原因。农民普遍反映:在定点的乡镇医院就医,因医药费偏高,即使能得到补助,自己也要支付相当多的部分,得不偿失。
三、原因分析
1、政策宣传不够深入,农户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知半解。调查显示,只有52.5%的农户知道报销医药费是有条件限制的,有11.5%的农户明确表示不知道;有44.8%的农户知道医药费报销手续,有16.8%的农户明确表示不知道;有33.2%的农户知道可报医药费范围,有25.9%的农户明确表示不知道。农民对报销住院医疗费用的限制条件,如何计算报销的医疗费用,医药费报销的手续等知之不详,导致农民普遍觉得报销手续十分繁琐,有的农民原本自认为能够报销的医疗费用得不到补偿,极大地挫伤了农民参合的积极性。
2、农民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济意识弱。
3、地方政府的管理方式让农民心存疑虑。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和推行过程中,最大的困难之一是农民普遍存在的对政府的信任问题。担心合作医疗能不能长久,担心各项政策能否真正兑现,担心合作医疗经费会不会被截流、挪用、贪污和私分,担心在实施过程中有没有凭关系、走后门,在报销范围和额度上因人而异,等等。
四、对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对策建议
1.合理选择适合山东省情的农村人口医疗保障模式。当前,山东省农村人口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已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单一的保障形式已不能满足农民多层次的医疗需求。因此应依据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遵循普遍保障、分类实施、水平适度的原则,合理选择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民医疗保障需求和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医疗保障发展模式和侧重点。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应构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救助和商业医疗保险等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模式;中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医疗保障的发展模式应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体,医疗救助和商业医疗保险等多种保障方式并存;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保障模式应以发展医疗救助为重点和主体,同时缓慢、渐次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积极构建多层次农村人口医疗保障体系
(1)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供给——农村医疗保障的基础性工程
(2)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医疗保障的主体
一是重建信任基础。二是创新筹资手段和机制。应建立群众自愿、方便、安全、低耗的筹资征收机制。三是创新农民受益方式。主要有:降低住院补助门槛费基数,改变住院补助方式、探索一种使农民参加新农合年份越长,受益额度和比例也相应提高的新机制等。四是基金监管方面的创新。五是规章制度方面的创新。新农合制度要建立长效的运行机制就必须纳入法制化建设进程,通过立法和法律实施推行。六是建立合作医疗绩效评估体系。应包括抗风险能力指标、卫生服务利用指标、医疗费用控制指标、健康效果指标、供需双方满意度指标、基金管理与安全指标等。
(3)探索完善农村商业医疗保险——较高层次的补充性医疗保障
(4)普遍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农村医疗保障的兜底工程
3.加大政府作为的力度
首先,各级政府的认识应到位。其次,稳定并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第三;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的投入。第四,加强管理,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机构的组织和制度效率。第五,重视调研,协调各有关部门,实现互通信息、资源共享。
通过这次调查,我建议尽快将新农合制度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以立法的形式将新农合制度的性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固定下来,克服主要靠政府和部门制定的规章等“软法”约束和“人治”的弊端,为新农合的筹资、支付、规范管理和基金安全运行提供法律保障,确保新农合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