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及辅导对策

时间:2019-05-14 22:27: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及辅导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及辅导对策》。

第一篇: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及辅导对策

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及辅导对策

矿泉中学 刘永全

摘要:城乡结合部初中的外来工子女虽然跟随父母来到城市,但早期“留守”生活造成的亲情欠缺、隔代教育或寄养带来的教育隐患、与城里孩子相比形成的心理落差等,使他们成为一群敏感而又易受伤害的弱势群体。学校应针对这个特殊群体,充分利用日常教学活动,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心理辅导,让他们在生活、学习、实践中体验、分享、反思、成长。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外来工子女;心理辅导

学生进入中学时代,学习负担重,竞争激烈,加上青春期自我意识增强,感情容易冲动,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相当比例的中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一旦遇到外界的刺激和诱惑,常常表现出偏激的心态甚至发生越轨行为。在城乡结合部中学,学生多数为外来工子女他们跟随父母来到城市,但早期“留守”生活造成的亲情欠缺、隔代寄养带来的教育隐患,再加上特殊的生活处境使得他们的心理问题更加突出。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如何帮助这群学生学会控制,学会调节,学会适应,这是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基础。

一、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心理缺失成因与现状

城乡结合部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产生的特殊地带,其社会形态具有与城市和农村都不一样的特点,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挑战。如学生生源来源复杂,学生的学业基础与品德行为不均衡;由于管理体制的问题,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对滞后影响学校教育成果的形成和巩固,社区、家庭和学校教育存在一定的割裂;学生家庭结构复杂、类型多样,家长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周围环境复杂,不健康因素较多。城乡结合部的学生既不像市区孩子一样拥有优越的家庭学习环境,广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及参与社会竞争的意识,也不像农村孩子一样具有单纯朴实的性格,呈现出多样化、层次化和复杂性。

(一)“有闲”生活衍生的心理缺失

城乡结合部居民结束了脸朝黄土背朝天农民生活,经济来源依靠可观的出租收入和城中村里股份分红,生活比较富裕。他们既不屑于干一些收入比较差的体力劳动,但又不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城市工作,于是早上在酒楼“叹早茶”,然后美容健体,谈天说地,聚众玩乐,麻将六合彩样样都来。这种“有闲”阶层的慵懒生活对初中生的影响表现为:注重功利,贪图安逸,发奋向上的愿望较弱,满足于丰衣足食的现状,甚至养成恶习、腐化堕落等。表现在学习上就是不思进取、懒散、怕困难、怕吃苦等。

(二)“弱势”地位导致的心理落差

城乡结合部的另一大群体则是外来工,他们有了相对固定的收入、住所后,开始将孩子带到身边,形成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这样一个数量庞大的弱势群体。外来工家长拼命工作攒钱,经常加班,无暇管教孩子,只好让孩子随便去玩。这些孩子都市文明学不到,却与溜冰场、游戏机室、甚至小偷小摸、聚众打架等等结下不解之缘,成为城市犯罪的隐忧。多数外来工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家庭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有的对孩子动辄打骂,有的干脆放任不管,有的多子女家庭只养不教,认为“树大自然直”。他们在学业上无能为力辅导孩子,对孩子的学习过程关注不够,只重视结果,可结果适得其反。因为父母工作流动性大,转学频繁,使一些外来工子女错过了最佳教育时期。家庭教育的不当和社区环境的不良影响,使得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的外来工子女变得更加弱势。

由于和城里孩子同处一个教室,弱势的处境使得外来工子女小小年纪就切身感受到:城里的大人、孩子看不起我们,他们有钱,我们没钱,城里孩子爱欺负我们。心理专家、南京师范大学傅宏教授指出:“农民工子女已感到了城市孩子与自己的差别,以及这种差别在城市壁垒面前的难以逾越,内心世界对社会差别感受到的强烈不平等,将加深他们的被歧视感、对立感和自卑感,如果不对他们进行真正有效的教育,不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康的心理,他们很可能会对整个社会产生对抗情绪。

(三)留守儿童和准留守少年的心理阴影

不少外来工进城的时候,把孩子留在老家,等到孩子要上初中了,自己也在城里安定下来了,才把孩子接出来,送到城乡结合部初中就读。这些留守孩子由 于在应该接受教育的关键时期缺少亲情关爱,隔代或寄养教育力不从心,心理上极易出现偏差。他们有的旷课、不交作业、逃学;有的参与社会小青年团体,沾染打架、赌博、酗酒、偷盗等不良习气;有的由于祖辈的溺爱造成我行我素、不尊敬老人、爱发脾气等不良性格;还有的孩子因得不到家庭温暖而离家出走……他们大多表现自卑、冷漠、封闭、敏感、逆反、孤独、不安、胆怯、难以沟通等。“双差生”、“问题少年”经常与他们挂上号。

也有的打工者后来发达了,到更远的地方买了大房子,甚至别墅、小轿车,但为了方便,孩子还是在这里读书。这类家庭父母都很忙,与子女分住,或请保姆和孩子同住,就算请了司机每天接送,晚上跟父母同住的,一家人也难得见面沟通。这类家长深知教育的重要性,舍得交大笔的借读费择校,请各种家教,让孩子报读各种兴趣班,征订各种各样的书报……他们信奉钱可以填补一切,但对家庭教育的系统知识只是一知半解,缺乏和孩子交流的时间和机会,教育结果可想而知。我们把这一类学生称为“准留守少年”,其中有些是之前的“留守儿童”。他们对自己的“准留守”生活是那样无奈,心灵之门紧紧锁上,哪怕对父母亲人。

二、城乡接合部初中生心理辅导对策和形式

(一)在生活中创设心理体验场

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社区劳动,参与学校管理;进行班干部培训,团队干部竞选,学生行政助理竞聘,主持辅助大型活动,值周班;开展“三八”节与妈妈交心系列活动,知识大富翁读书活动,六一儿童节的“告别童年,迈入青少年”心智游园活动、安全文明网上行(网络心理)等,在活动中创设情景,展开讨论与反思,深化体验,让学生从中完成认知改变、人格塑造、心理发展和调适。在课室布置、走廊书画廊布置中展现学生才能,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定期开展学生、家长、老师共同参与的团体活动,让学生体验团结协作、相互信任的重要性,体验理解、关爱和沟通的重要性。

(二)将心理辅导渗透在课程之中

有意识地把心理辅导与教学结合,从学生积极心态,如动机激发等入手,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根据学生心理活动规律达成有效教学。不同地学科在基础目标、过程目标、情意目标地目标体系中侧重不同。社会学科如历史、地理,以及价值目标为首位,艺术类侧重情感,理、化、生类侧重科学技术,为社会服务如环保等。学科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地心理交融与互动,是一种无形地教育资源。师生情感交流、人格互动都是建立在尊重、真诚、理解地课堂文化中,师生共享这种无形地教育资源带来地“财富”。

(三)开展各种形式地心理辅导活动

心理辅导课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课堂活动,即教师通过活动设计,创造学习的外部环境与条件,对各个环节流程把控,间接地进行教育。课堂活动设计通常采用五段式:热身、活动、反思、分享、延展。课堂不局限于课室,学生与家长同步进行。课堂活动大约60%的是在课室进行,这样有利于交谈与讨论,一些游戏、实验、测试也能较好落实。二是主题型活动课,主要是某大章节学习后地阶段总结、汇报、展示与训练,需要地场地与时间要求比较高,活动前地准备量较大,活动情景控制因素较多,由于以学生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需要比较强的组织性,一般每学期1—2次。这两类活动的主要内容:资料收集分享、游戏系列、短剧、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讨论沟通、行为训练、心理测试等。三是大课堂(讲座),对一些适于讲座形式的话题,是一种节约型地高效形式。

心理辅导活动的有效性取决与以下的五“重”。一是重感受。心理辅导过程是学生认知结构、情感体验、行为方式在辅导教师的干预下进行调整、重组、统合的过程,因此促使学生在团体的助力下,审视自己的内心,反思自我的成长,思考学习,思考人生,思考自我与外界的关系,以推动自我的完美发展,主要需要的是情意活动的介入,把情感体验作为其人之的强化、迁移以及感染、疏导自我的动力。二是重口头交流。这是一种很容易被教师忽视的操作规范。心理辅导活动是学生通过群体交流产生的影响力来调整自己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口头交流的作用主要在于通过交流,分享“和别人不同”的认知“和别人一样”的感觉,理解和支持别人,也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三是重真话,允许说错话。教师应该持有真心诚意的宽容和谅解,使每个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不必担心被批评和指责。四是重氛围。活动辅导的有效性主要依赖于通过辅导教师的调控所建立起来的团体氛围,引发学生积极的回应,使学生的认知行为发生变化。五是重自我升华。辅导活动课应该是学生借助自己的内省、同学的回馈和辅导教师的建 议等,对自己的认知体系进行整理和重建。

(四)将心理辅导渗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虽然城乡结合部学生学科成绩不怎样,但他们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与需求比一般学生强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操作模式灵活多样,学生可以自主选取他们喜爱的问题进行探究,能激发学习兴趣,开发学习潜能,增强学生自信心。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小团体合作经营,各负其责,能激发责任感以及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在大多数城乡结合部学生的身上,保留有农村孩子的淳朴,也具有城市独生子女的娇气,所以,必须引导他们在实践体验中加强对责任的认识,引导他们到生活中去,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理智去感悟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内化为责任品质,外显为责任行为。

第二篇:新形势下城乡结合部学困生心理辅导及转化教育研究

新形势下城乡结合部学困生心理辅导及转化教育研究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研究领域和研究价值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

学困生研究早在上世纪70年代,国内外就开始进行研究,对学习学困生的转化(或者说对学困生的辅导)这种形式非常普遍。上世纪70年代出现大量文章评论各种儿童互相辅导的计划,像美国的利皮特(Lippitt and Lippitt)辅导计划。哈里森(Harison)的“结构辅导”和埃尔森(Ellson)的“程序辅导”利用多媒体形成形式固定的辅导。劳赫(Rauch)以及艾利和拉森(Ehiy and Larsen)对辅导技巧和组织同学相互辅导。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有不同形式的学困生出现,因此,关于学困生的转化研究也从未间断。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面临全面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提出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目标,素质教育更是强调提高全民素质,而党的“十七大”再次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但是,由于教育的环境、资源、对象不同,以及学生发展的差异,现代教育的特点导致教育与发展的不均衡性,亦产生了一批在学校、教师、家长眼中的“落后学生”,即俗称的“学困生”。实质上义务教育过程中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是一种客观因素,但绝大部分通过科学的学习引导是可以实现转化的,关键是根据“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状态,尽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机会。

“学困生”即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困生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狭义的学困生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低于智力潜能的期望水平、远未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学生。在新形势下,我们界定的学困生是指我县目前存在的部分学业不良以及存在学习障碍的学生。其构成要件如下:第一,学困生是相对概念,是与同龄人、同集体(班级)的其他成员相比较而言;第二,学困生是个别的,即集体(班级)中的绝对少数;第三,学困生的智力正常;第四,学困生的学业成绩处于暂时落后状态。许多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发现:学困生常常表现出习得性无能。大多数学困生由于经常遭遇学习上的困难和失败,他们会因此而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兴趣,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他们在情感上心灰意冷、自暴自弃,害怕学业失败,并由此产生了焦虑及其他消极情感,在行为上逃避学习。这些学困生往往把学习成绩差归因于智力低、能力差这些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因而对学习失去信心,对未来成功的期望感到渺茫,甚至放弃了努力。有关研究表明,学困生存在多方面的心理障碍,例如,神经心理障碍、学习心理障碍、社会性发展和心理健康不良等障碍。

学困生的形成与社会、家庭、教师、学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学困生的转化已成为新形势下世界性的教育难题。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人建设的基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两基”攻坚,又是我国发展基础教育的关键。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普九”和“两基”攻坚均取得了一定成果,成果的保持又将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长期的、艰辛的任务。另有调查资料显示:现阶段学生辍学现象在农村学校仍然存在。“帮扶学困生”使其成为合格生已成为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它已成为一个面向基础教育的专题研究项目。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是提高民族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奠基工程,是新世纪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开展“帮扶学困生” 教育研究项目的目的在于认真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因此,我县旨在开发学困生潜力、促进学困生发展,启动一个社会、家庭、教师、学生多方互动的“学困生潜力开发”教育科研课题立项研究迫在眉睫。

(二)本课题的研究领域、研究价值

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素质教育实际上是以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为中心的国民教育,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思想感情、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各不相同的人。我们更应该充分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揭示学习规律,教给学习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如果教师忽视了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就谈不上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发学困生潜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是前提,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尤其是在当前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就更有其重要意义。因此本课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标

1.建立学困生心理辅导及转化教育长效机制。通过课题研究,在全校范围内,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学困生心理辅导及转化教育的运行机制。

2.建立学困生教育研究指导团队。通过指导团队的指导,加强班级对学困生培养力度。3.转变学困生的学校教育方式。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以课程改革为推手,有效开发学困生的学习潜力。

4.转变学困生的德育训练模式。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口,树立学困生的自信心,培养学困生的良好的人生态度。

5.转变学困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研究学困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探索学困生的良好习惯形成的策略。

6.转变学困生的心理定势,用良好进取的心理行为为体验,指导学生寻找自身的闪光点,探索学困生潜在能力的激发。

(二)研究内容

1.新形势下学困生学困归因研究

(1)学困生的成因与学困生的心理分析,主要研究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自身、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因素。

①学困生的心理倾向溯源研究。②学困生家庭背景调查研究。③学校态度与学困生厌学对比研究。④社会评价与学困生逃避心理研究。(2)学困生学习困难要素分析 ①学困生学习困难的病理研究。②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客观因素。③学困生学习困难的教学归因。④学困生学习困难的评价问题。2.新形势下学困生转化教育策略研究(1)提高学困生非智力因素的研究。(2)学生多元智力的表现与开发研究。(3)帮助学困生找回自信的实践研究。(4)学困生个性发展引导策略研究。3.新形势下学困生学校教育艺术研究(1)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策略的研究。(2)学困生学科进步策略研究。(3)发现发扬发展学困生优点行动研究.(4)有效实施一帮一的策略研究。(5)学困生学习辅导策略研究。(6)学优生与学困生对比研究。(7)学困生助学策略研究。

(三)主要观点

1.一个宗旨:让每一个学困生都享受成功的快乐。

2.两个思想:一是强化学困生优点,淡化学困生缺点;二是开发多元潜力,冲淡失败记忆。

3.三个理念:一是帮扶每个学困生,感动每个学困生;二是关爱自己的孩子,帮助自己的同学;三是让每一个学困生都充满自信。

4.四个口号:一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美”;二是“即使一点点进步也是很大的成功”;三是“你也行”;四是“不让学习成绩成为学困生的紧箍咒”。

5.五个激发:激发学困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困生的人际交往潜力;激发学困生的情感潜力;激发学困生的自控潜力;激发学困生的自我认同潜力。

(四)创新之处

1.课题指导理论新。本课题主要借助“多元智能理论”,收集和比较国内外教育研究现状和主要思想,探索新形势下学困生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特点,相比以往的学困生一般性的实验研究又更进一步,有了较为成熟的理论指导。

2.课题研究背景新。与以往学困生研究的背景不同,本课题是基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力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行,不是简单研究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而是研究学困生终身发展能力问题,研究工作紧扣党的教育方针,符合党的十七大的精神。

3.课题研究方向新。本课题重在研究如何开发学生潜力,调动学生各种智力及非智力因素,而非只是研究学困生学习能力问题,这样使课题研究空间更大,针对性更强。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技术路线

1.设立中心基地,实行班级横向教研。设立学校基地班级,每学期在县局教研室的指导下以基地班级为核心开展教研活动,进行“新形势下城乡结合部学困生心理辅导及转化教育研究”的对策研究交流活动,同时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水平。

2.组建校级“新形势下城乡结合部学困生心理辅导及转化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指导团队,开展研究和发挥辐射带头作用。在教研室直接组织和指导下集合本校的优秀班主任、优秀学科教师组建研究指导团队项目组开展研究,以带动全校各班级的研究的有效开展。

3.聘请市内外教育教学、心理学、管理学专家组建成团队,做好研究的技术保障工作。将聘请或参加市、县局教研室组织的区级、市级的教育教学和心理学专家顾问的专题辅导报告。为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保障。4.采用教学观摩与专题研讨相结合的方法,将实验研究不断推向纵深。5.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促进实验研究的积极稳定地发展。

5.加强交流。通过组织召开区域性和全校性的课堂教学研讨、论文和教学案例以及教育故事等形式的评比、网络、简报、出版研究文集等多种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力争产生一批有影响的、水平较高的实验研究成果。

(二)研究方法

借鉴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其《智力的结构》中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广泛吸收各校先进经验,采取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提升理论,在理论指导下完善实践。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的不断加深的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都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基本环节。促进学困生有效发展的研究是一个需要教师参与、学习、实践、反思的研究过程。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同时运用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研究及运用调查问卷法、实验法、档案研究法、量化分析等辅助方法。运用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法进行推广。

第三篇: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

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

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处于?@一阶段的青少年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而目前,随着社会多元价值的冲击、升学等竞争压力不断增大,中学生的心理上也表现出了各种各样的不适应。针对此,笔者基于现有资料,结合对某中学201名中学生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对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对策进行探讨,以期对相关问题解决起到一定意义。

一、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特点

1.常见心理问题比较集中

根据调查结果,并参考现有资料可以发现,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上处于可以调控的范围,严重的心理障碍比例较小,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集中。总体看,中学生在人际关系、敌对、学习压力及感情方面的问题相对突出。从“SCL-90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测查结果看,人际关系的敏感、抑郁、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方面的因子分较高;学习压力方面的因子分数也相对较高。所以说,中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种类不复杂,总体表现相对集中。

2.症状表现比较集中

当心理问题较为严重时,症状表现也比较集中。学习方面出现学习障碍、厌学、逃学、注意力不集中、畏考等;人际交往则表现为孤僻、自闭、冷漠、退缩等;情绪方面主要出现焦虑、抑郁、敏感、甚至强迫等消极体验。

二、中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1.自我认知的偏差

自我认知的偏差是指不能正确、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他人和事物事件的心理现象。中学生年龄尚小,阅历不足,在自我认知上会表现出一定的偏差。这是中学生年龄阶段比较常见心理特点,但这种偏差一旦表现出盲目性和极端性,就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调查表明,中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较低,盲目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满足占相当大的比例,部分中学生对自己没有肯定的评价,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另一个极端则是部分的中学生认为自己没有任何缺点等。所以在我认知还十分不成熟的情况下,面对学业压力及现实落差,中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就会产生更大的偏差,以至于心理问题的出现。

2.教育体制的弊端

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升学是中学教育主要甚至是唯一的目标,学校和家长过分追求高分和升学率,对中学生的期望值很高。为了证明自己和满足父母的期望,中学生承担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他们普遍感到学习竞争激烈。而在尽力后仍然不能达到学校和家庭的期望时,他们的自责、焦虑、甚至自卑心理就自然产生,进而发展为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3.社会的不良影响

目前信息畅通,中学生能够很容易接触到社会中的不良现象和信息。而在心理和思想还未定型的情况下,社会充裕的信息给中学生发展提供充分资源的同时,也成了他们心理上动荡的素材。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时,在不良社会信息的影响下,他们会在道德上陷入了迷茫和误区,给心理问题的滋生造成可乘之机。

三、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1.社会方面

要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从宏观上来说,首先要全社会有一种良好的氛围,尤其对中学生要形成一种健康而宽容的态度。

社会有关部门应从根本上治理大众传媒中一些格调低下、腐化堕落的东西,创造一种健康的舆论和精神氛围,以减少对中学生意识和心理侵蚀的因素,以促使中学生健康成长。在改变对中学生态度方面,应该改变目前对中学只有升学要求、而且要求过高的态度;客观认识中学生身心成长发展的规律,认识到全面发展的人的意义以及人各有所长的客观现实,改变对中学生考试一票否决制的现状,以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态和情感。

2.学校方面

目前形势下,完全去除中学生来自教育的压力,有些不现实;而且,中学生本身处于心理上容易产生各种烦恼的年龄阶段。所以,要使中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需要做到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学校良好的心理疏导。

3.家庭方面

就中学生来说,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榜样,也是家庭心理功能实现的关键成员;作为家长,如果能够切实关心子女的身心成长状况,能够合理地解决家庭的矛盾和冲突,能根据子女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当的要求,能在子女遇到烦恼和成长的问题时,及时平等地沟通交流,能营造一种健康、和谐、宽容的家庭氛围,就能为中学生成才提供良好心理环境,即实现了家庭的心理保护功能。提倡家庭的心理保护功能在我国很有现实意义,我国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对滞后,多数学校未形成规模,这种情况下,家庭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所起的作用即显得更为重要,所以说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离不开家庭。

从一定意义上说,对于中学生自身来讲,保持心理健康的根本就是唤醒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将外界给予的任务变成自己感觉到的责任,将被动学习和生活变成主动学习和生活。也只有在责任感唤起的基础上,才能培养起中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真正实现心理健康。具体地说,就是通过责任感的唤醒来达到主动的学习和生活,从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培养起正确认识自我和现实的素质,培养起悦纳自我的心态;再者,通过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使学生能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处理实际问题时,能够和谐与人相处,能从大局出发,以渐渐建立培养起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和较强的挫折应对能力,形成健康的情绪和情感,以从根本上达到心理健康的目的。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淄河中学)

第四篇:初中生心理辅导计划

张谷英中心学校初中生心理辅导计划

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推进素质教育,本学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具有战略性意义。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助手,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既是一个人的全面素质的不可或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学生成长发展载体。据有关统计资料表现,87%的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不是智商与学习能力的问题,而是心理状态的问题,也就是说,87%的学生学习困难,是因为他们的心理处于不健康状态。这也足以说明了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所占的伤量之重。

其次,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它的新观念、新手段还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法实效,真正取得“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教师在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突破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成长变化。既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教师也接受了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使心理健康工作开展得更好。

因此,在本学期,我们将以《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为指导,加强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针对现在学生耐挫力不强、自制力欠缺、自我管理能力差、情绪易波动、对未来的认识模糊、没能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的特点,我们将会进行一系列的辅导活动,在各方面提高他们的素质与能力,以期能促进他们人格的成长,更好的适应多变的生活。

二、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我校现有15个班,每班学生大约50人,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学习基础知识差,课外活动较单一,饮食生活条件差。

再次,有近三分之一学生属于留守儿童,一般由爷爷奶奶负责照看,或者是托付他人帮忙,个别学生则一人在家。每学期不能与父母沟通几次,得不到父母关心和疼爱,心理情绪不能得到有效且合理的倾诉。

三、具体做法:

1.建设学校心理辅导工作队伍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所有教师的责任,学校要成立以心理健康教师为主,班 1 主任教师为辅,其他教师为基础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战线。

通过班主任会议,定期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全面提高班主任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通过日常的思想教育工作,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其中,全面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开展心理讲座与辅导。由心理教师不定期为各年级学生进行团体辅导、讲座。同时,各班主任在班内进行心理健康主题的班会,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

(2)完善心理咨询室。继续发挥“阳光小屋”的作用,完善“小屋”的配备,使其更专业、温馨。心理咨询室由专任教师负责,固定的开放时间,固定的场所,接受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的咨询。

(3)发挥“心语信箱”的作用。“信箱”使可以利用写信的方式和学校的心理老师进行沟通、预约咨询。同时,也可利用网络(电子邮件)和每周一次的周记向咨询老师或班主任反映自己的困惑和问题,使学生的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

(4)利用学校宣传阵地。利用国旗下讲话、校园中的橱窗、教室中的黑板报以及校园广播台在生中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心理健康知识,端正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5)加强学科渗透。每一位老师都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在自己所教的学科中适当渗透心理健康知识。

3.加强家校互动。让家长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各年级的家长学校中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的内容,举办专题讲座,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知道,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让家长改变观念,正确认识心理问题,从而达到对子女行为的关注。

四、实施原则

1..辅导工作配合学校教务工作、训务工作而开展,配合各科教学而进行; 2.全体教职员工人人参与学生辅导工作。

五、工作要领

(一)生活辅导方面

1.实施生活适应测验,了解学生自我概念,人际关系现状等;

2.办理辅导书刊借阅、急用金借用等各项服务工作,透过辅导园地宣传生活常识;

3.鼓励学生利用心理信箱主动寻求咨询,辅导人员要积极接纳、帮助来访者; 4.对于个别问题严重者,要适当地转介;

5.各班班主任对每位学生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个别谈话;

6.积极配合德育处开展各项生活辅导事务,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学习辅导方面

1.实施与学习有关的测验,了解学生学习态度; 2.资优学生经个别测验鉴定,编入资源班;

3.透过测验分析了解学生学习困扰所在,针对性地给予建议; 4.利用辅导活动时间举行有关学习的座谈会; 5.提供有关与学习有关的资料给学生参考; 6.进行升学辅导,并适时进行跟踪调查;

7.让高年级学生辅导低年级学生,双向提高学习效率; 8.结合家访,了解学生学习问题症结所在。

(三)职业辅导方面

1.实施职业相关测验及调查,了解学生职业倾向,帮助学生确定自身职业类型和职业兴趣;

2.举行各种形式的竞赛协助学生了解职业内容,建立良好职业道德观念; 3.实施学生个别晤谈,分析学生个人情况并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4.安排学生职业参观活动或者观看职业简介录影带及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自我的职业观。

5.邀请一些优秀的学姐学兄做经验介绍,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六、每月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

1.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2.在班主任会上进行宣传,请班主任对班级中问题学生进行观察摸底,并将名单上报德育办公室。三月:

1.根据班主任上报的问题学生名单,为每一个同学安排时间进行咨询。2.利用校园橱窗宣传。

3.在校园广播台中开设心理专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4.分年级召开青春期女生讲座。四月:

1.针对期中考试,安排关于如何克服考前焦虑的讲座。2.开展一期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活动。

3.期中考试之后的家长学校上,对家长进行宣传,让家长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五月:

1.班主任工作会议或培训中进行宣传,交流咨询情况。

2.开展一期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班会,具体主题各班级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六月:

1.做好心理咨询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2.针对初三同学安排舒缓压力的心理讲座。3.做好学期总结。

2016年2月24日

第五篇:初中生心理辅导教案

初中生心理辅导教案

《怎样对待长辈的叨唠?》

【活动设计】 12、13岁的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早期。他们具有更强的自理才干,做事喜欢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开端想摆脱父母的左右,已不愿与父母谈更多的关于自己的事。在日常生活中,长辈则喜欢以自己的生活阅历经验晚辈。同样的内容反复多了,就变成了叨唠,这样的叨唠则影响了两代人之间的关系。本课程首先让学生熟悉长辈1般都在什么状况下叨唠,然后要清楚叨唠的内容对自己有没有益处,最后是讨论在不损伤父母感情的前提下,怎样对待长辈的叨唠。

【辅导目的】

⒈了解父母在什么状况下叨唠。

⒉明白父母的叨唠是关心,保护孩子的1种非凡表达方式。

⒊讨论对待叨唠的好方法。

【辅导方式】

⒈小组讨论

⒉小品扮演

⒊社会调查

【辅导预备】

⒈课前做好1份社会调查。

⒉排演小品《小亮在家1、2》。

⒊预备1幅田园风光油画。

【辅导时间】

1学时。

【辅导地点】

团体辅导室。

【辅导步骤】

1、说话引入

同窗们,早上好!我们彩虹聊天的时间又到了。我们今天聊的话题是:怎样对待长辈的叨唠。

2、道道自己

(1)介绍自己今天有几岁了。(我今年„„)(2)如今,你们当中有哪些同窗能主动把自己的作业给爸爸妈妈看呢?

(教员评价:大家的这些表现是可以了解的,由于,你们长大了,都希望自己能独立去做自己的事情。)

3、道叨唠

(1)(你的爸爸、妈妈或许其他长辈喜欢叨唠吗?讨论(让学生们众说纷纭讨论1分钟)(2)长辈1般是在什么状况下叨唠呢?(指名发言)(3)看小品扮演《小亮在家⑴》。

小亮放学回到家里,放下书包后翻开电视机,津津有味地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不久妈妈回来了。“亮亮,在干什么呢?写完作业没有„„”妈妈1边换拖鞋1边问道。“1会儿再写吧。”“快写作业去,快去呀!”妈妈话音刚落,爸爸也回来了,爸爸还没放好提包忙问:“亮亮,今天表现怎样样?还有„„”爸爸还没问完。亮亮就已经不耐烦了,没好气地道:“不怎样样,还不是老样子。”道完就看他的电视,这时,爸爸瞪着眼睛„„

⒋讨论:小亮为什么会烦恼呢?

⒌道道自己的爸爸、妈妈在什么状况下叨唠?他们往往喜欢道什么呢?(举手发言)这个问题的讨论还可以分两步停止:①个别发言;②小组交流。教员的评价则可以道:“真有意思”“挺非凡的”“我十分同情你”,“他们这样道可以了解”等。

⒍实话实道:在日常生活中,当你听到长辈叨唠你的时分,你会有什么反响呢? 教员小结:听着父母反反复复地道着同1个内容,大家有这样或许那样的想法是比拟正常的,可以了解。

7、爸爸妈妈的话

(1)(教员:上课时,教员做了1份社会调查,并把这次调查的说话记载下来了,下面,我们1些来听听爸爸、妈妈是怎样道的。

(2)播放社会调查的录音实况

(问:×××,您好,如今,想请你来谈谈关于“叨唠”的话题„„

问:×××,您好,你的孩子快12岁了,当你想跟他道1件什么事的时分,他有时分就表现得很不耐烦的样子,这时分你是怎样想的?)

(这份社会调查1定要提早两周去做,并且要细致,提问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要让每1位被访的家长道出他们最想与孩子讲的话,家长的姓名尽可能不公开。)

(⒊)小结:刚才,我们听了爸爸、妈妈的心里话,相信大家1定遭到心灵的震憾。叨唠是天下父母关心孩子,保护孩子的1种非凡的表达方式。

8、消除烦恼 讨论:叨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防止的,当自己的想法、做法与父母长辈的愿望不一致时,你是怎样做的?

(让学生充沛举手发言,教员适时点拨小结方法。)(1)安静倾听法;

(2)转移注重力法;

(3)自我挖苦法;

(4)解释道明法。

„„

看小品扮演《亮亮在家⑵》

亮亮放学回到家里,放下书包后翻开电视机,津津有味地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不久,妈妈回来了,妈妈进门就问:“亮亮,写完作业了吗?”“妈妈,看1会儿电视就去写,放心吧!”亮亮笑眯眯地帮妈妈拿拖鞋。妈妈笑了笑,就做饭去了。亮亮刚要坐下来,这时,爸爸也回来了,刚进门就问:“亮亮,今天表现怎样样?”亮亮调皮地1笑:“还好,老爸,我这个儿子不会给你丢脸的。”道完又继续看电视。“亮亮,今天的日记预备写什么内容„„”爸爸又问了许多问题,亮亮没有发火,只是静静地听着„„讨论:亮亮是怎样对等长辈的叨唠的?(让学生用前面出示的方法来解答。)

9、帮帮你

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父母长辈的叨唠,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大家协助吗?(让大家把问题写在纸条上,通过讨论来处置。)

10、小结

父母亲由于爱而叨唠孩子,由于感谢,我们能了解他们的专心良苦。让我们共同架设起1座虹桥,人和人之间多一份了解,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妙。

《学做自己的主人》

【教学目的】

教员:

1了解不同窗生的归因特点。

2协助学生把握合理的归因方法。

学生:

1了解自己的归因特点。

2熟悉不合理的归因产生不良的结果。

3把握合理的归因方法。

【教学进程】

一、引入话题

期中考试刚刚完毕,不知同窗们是不是取得让自己比拟满足的效果呢?

学生回答。

我注重到了大家有不同的反响。但不论如何,考试已经过去,我们需要做的是冷静下来剖析1下得与失。学习是我们生活中的最重要的1局部,学习效果的好与差是由许多原因形成的。下面我们就来停止1个小的调查——《学习诊断》。

首先请你预备拿出笔记,记下下面的1些标题,包括序号:

1家里无人指导我学习

2学习科目过难

3家里环境差没法学习

4父母不关心我学习

5班级里学习习尚不好

6学校令我厌烦

7教员的教学方法不适宜自己

8自己运气不好,温习的内容总不考

9考试标题太难

10不喜欢1些任课教员

11我比拟懒lan,不愿学习

12没有好的学习方法

13心情不稳定,常被心情困扰

14缺乏毅力 15不会妥善布置学习时间

16学习基础不好

17自己努力不够

18身体状态不好,无法集中精神学习

19对学习没有爱好

20自身的才干不够

假如你以为契合或比拟契合自己的,请在上面相应的题号上作1个标志。

在你所选择的内容中再选出5个最主要的,依照重要性的由大到小来写: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假如你以为还有其他原因请写出来。

二、交流反应

1、小组交流:首先请你和前后左右的同窗交流1下看自己所选的和他们1样么?为什么自己这么选择?

2、学生反应: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有的话请补充。

3、教员反应:

我们如今来熟悉1个概念:归因。什么叫归因?

人对行为结果有寻觅原因的倾向,这叫归因。而原因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因此归因就可以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内部归因的人擅长从自身寻觅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而外部归因的人习惯于把事情的成败归结于外在因素,与自身无多大关系。

你觉得自己是外部归因的人还是内部归因的人呢?

学生思考回答。

我们可以用刚才的调查结果来检测你对自己的判定能否正确。假如你更多地选择前10个,可能你比拟习惯于外部归因的;假如你选择的答案更多的在后10个,可能你比拟习惯于内部归因。1到10题中你选了几个?11到20题中又选了几个?

想1想,除了学习以外,你对其他事情是不是也有相似的倾向呢?

三、联络实际

不同的归因特点反映1个人对事情的不同看法,它会影响到你的行为方式。不合理的归因就向戴了有偏向的眼镜,产生的效果是对人、对事情的看法与实际产生很大的偏离。

我道到了“不合理的归因”,怎样归因是不合理的?

学生讨论或争辩。

教员总结:总是外部归因或总是内部归因是不妥当的。前者让人消极被动,不愿意做出个人的努力来改动。后者轻易让人自卑,无自自信心,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下面请剖析两个事例:

1、小李是初2年级学生,初1时学习效果比拟好,初2效果下降,她以为自己效果不好的原因是自己不是学习的材料,再努力也没有用。

请思考:

1)小李归因的不合理之处是:

2)你以为小李以后的行为是:

2、小张也是初2年级学生,以前是班长,本学期没有中选,剖析落选的原因时,他以为是班里的同窗和他过不去。

请思考:

1)小李归因的不合理之处是:

2)你以为小李以后的行为是:

4、稳固提高

正确的归因是过去的事情的圆满结局,更是下一次成功的良好开端。从下面的小故事中,也许你可以悟出正确归因的要决。

从前有1位将军,在率兵打仗前,他会当着全体将士停止一次占卜,当他抽签时,全体将士都屏住呼吸,由于抽签的结果将会通知他们这次出征能否取得胜胜利。将军把签郑重地举到将士面前,上面清楚地写着:“神shen将协助你们赢得战争的成功。”全体将士喝彩雀跃。结果,将军率领他的军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在庆功会上,将士们纷纷道:“假如没有神,我们将不可能取得成功,让我们为神干杯。”听到大家的提议,将军笑容着拿出一切的签,令人希奇的是一切的签上都写者同样的话,将士们都惊呆了。将军激动地道:“英勇的将士们,你们才是赢得这些成功的决议力气,没有神协助我们,我们完全靠自己,让我们为自己来干杯吧!”

这个故事的中心思想便是正确归因的秘诀,如今知道了么?可以交流1下,然后请同窗回答。

请你为这个小故事起个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握正确归因的要决,在应用时必需注重以下的原则:(大家记下来)

“3要3不要”

1)要客观剖析你的成败的原因,不要主观臆断;

2)在任何状况下都要先从自己内部找原因,不要1味埋怨外部的环境; 3)要尽量找自己可以控制的原因,不要多归于自己不可控制的因素。

四、课堂小结

在学习和生活中,你要不时为自己每一次成功与失败找出适宜的理由,也许你刚刚遭遇考试的失利;也许你在为效果总是不理想而忧愁;也许你正痛苦于和好朋友有些误解而不能沟通。每一天的生活都会阅历无数的事情,只要勇于面对真实生活的人才干成为生活的强者,正确的归因是生活的第一步。

课后作业:仔细剖析自己生活中的优势与优势,看能否存在不合理的归因。你可以找同窗、朋友、家长、教员和你一起剖析。

《异性同窗交往之道》

【课程设计】

心理学研究标明,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生理和心理都有所变化,盼望、喜欢与异性交往,这是青春期学生性心理开展的肯定。中学生异性之间的正常交往,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提高和个性开展。但是,假如男女同窗交往处置不当,也会影响和阻碍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安康,还会使人赞同产生误会,而误会又会给他们带来一些心情上的困扰。因此,通过这堂异性同窗交往的心理教育课,使学生树立安康的异性交往观念,构成正确的异性交往态度,并学习以正确的方式方法与同窗交往。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异性交往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

2、把握与异性交往的1般原则。

3、学习适当异性交往的方式方法。

【教学方式】

1、问卷法。

2、讲述。

3、讨论。

4、小品扮演。

【教学预备】

1、预备好问卷。

如:

(1)假如我们班只要男生或女生,那会是怎样样的班集体。

(2)篮球竞赛时,无女同窗和有很多女同窗在旁边加油,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

(3)你希望跟异性交往吗?为什么(利和弊)?

(4)当你看到我们班有早恋现象,你会怎样样想?

2、多媒体,课件。

3、小品扮演。

4、电视连续剧片段的碟。

【教学时间、场地与教学对象】

1、教时 :1学时。

2、教学场地:课室。

【教学步骤】

一、让学生结合自己班中的状况,做问卷。

二、结合学生的答卷,提出中学生异性交往的肯定性。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生理、心理都有所变化。有心理学家以为:青春期的异性交往分为异性疏远期、好感期和恋爱期,而中学生正处于好感期。盼望、喜欢与异性交往,这是青春期学生性心理开展的肯定。恰当的交往具有正面的鼓舞作用。

三、下面是有关心理学家对某中学学生的异性交往观的研究,我们班同窗的异性交往观有什么不同。哪1点比拟契合我们如今的男女同窗之间的交往现象?哪1点不契合?为什么?

男女交往的益处 男女交往的害处

1、添加对异性的了解;

2、感到高兴

3、可以议论和女孩无法交谈的事情,可以听到和女孩不同的;

4、学习上得到协助;

5、可以更加了解自己;

6、会对什么事情都感到美妙。

1、影响学习;

2、念念不忘对方,没心思做其他事情;

3、因怕他人发现而变得躲躲闪闪;

4、会模拟大人;

5、变得厌恶父母罗嗦。

1、添加对女性的了解;

2、变得天天布满生气,并感到高兴;

3、相互间能无话不谈,也能诉道苦恼;

4、变得很乐于和异性停止交谈;

5、会添加朋友,变得明朗起来;

6、可以向同伴炫耀。

1、影响学习;

2、热衷的时分,会变得失去冷静的判定力;

3、因怕人发现而变得躲躲闪闪;

4、假如过火,会没完没了,有时还做出越轨的事情;

5、会变得花钱过火。

假如我们可以把握好男女交往的分寸,扬长避短,那又会是怎样呢?

四、结合问卷与上面的表格中的交往益处,解说异性交往的重要作用。俗话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中学生异性之间的正常交往,还可起到心理上的互补作用。女同窗可以从男同窗那里学到果断、坚决和坚毅的特点;男同窗可以从女同窗处补充到细致、体恤和耐心的优点,在交往中异性双方都可以使自己的个性得到不时完善。男女中学生的交往有利于增进异性的了解,有助于丰厚自身的情感体验,可以扩展社会交往的范围,增强沟通的社会交往才干。在学习上,异性同窗会更有耐心肠协助,且收获可能更大;在体育运动方面,异性同窗的加油让你发扬得更好„„

但当我们对异性交往处置不当时,就可能呈现上面表格中不良现象,那我们应该怎样样来根绝这些状况的发生呢?下面我们先来看看1小品扮演。

五、小品扮演

王晴是班级里的1位文雅漂亮的女生,她效果优秀,气质高雅,很受男生欢迎。苗条文静的她往哪儿1站,总会引来1束欣赏的目光。1次自修课上,王晴正在做数学作业,1个小纸团落在他的课桌上,她翻开1看,字条上写着:“请放学后到青年公园门口相会。爱你的人。”她从字迹上看已猜出是哪位男同窗写的。心里咯噔1楞,脸刷地红了。她忐忑不安,不知道该怎样办,想来想去,放学后,拿着纸条去找教员。

六、分组讨论:

问题:王晴这样做对不对?假如你是王晴,碰到此事该怎样办?

七、归结:

得出正确的处置方案为:暂时保密,找个时间把“纸条”叫给他,并标明自己的态度,如今我们还年少,正是学习的好光阴,应集中精神于学习,请抑制自己的情感激动。从而引出异性相处原则之1:尊重他人的隐私权,不损伤对方的自尊心,并道明理由。其实写“纸条”的同窗大都是出于幼稚或1时激动,所以处置这种事要慎重,不要当面指摘,不要将事情公开,否则会使那个同窗感到无地自容而反目成仇。正确的做法是私下里找对方推心置腹地谈1谈,建议她在中学阶段不宜想入非非。事后仍坚持正常的交往,当作1般好朋友相处。

八、结合上面所述,展开讨论,归结中学生的交往原则:

(1)不用过火拘束。

(2)坚持1定距离(心理方面)。

(3)举止落落大方。

(4)文雅庄重,自尊自爱。

(5)不损伤对方的自尊心。

(6)不卖弄自己,令人生厌。

(7)不应过火严厉或轻浮。

九、我们要做到恰当的异性交往,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下面同窗们总结上面所学,分组讨论。

教员总结:我们应该把握好下面两个原则。(1)、自然原则。(2)、适度原则。异性交往应克制不自然的羞怯心理,不要过于频繁地独自交往,要坚持1定距离,考究时间、地点和方式。

十、好,下面我们以电视连续剧《青春正点》中的一片段完毕我们的课程。《青春正点》里面的男女同窗之间的交往方式,我们可以参考参考。其实,同窗之间,你好,我也好.《学会创新》

【教学目的】

⒈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创新,怎样创新。

⒉通过理论活动,培育学生的想象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培育学生创新思想。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 7巧板 录音带等

【教学进程】

一、导入:曾经有位哲人道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丰厚的想象力使我们的生活1日千里,飞速开展的社会更需要我们的创新精神。今天这堂课,请小朋友和教员1起,分享创新的高兴!

二、听故事,谈启示:

听听阿基米德的故事,你1定会有所启示。有请我们的小小故事家。

(1生讲故事,并放动画)故事内容简介:同窗们,你们知道阿基米德吗?他呀,是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他从小就喜欢听故事,这些故事也极大的激起了他的想象力。他喜欢听他人对某个问题的争论,并且敢大胆道出自己的想法。天天,都有许多疑问在脑子里转悠:“为什么大海总是咆哮不停?为什么大船会浮在海面行走?„„”有时他的小脑袋瓜里还会迸发1些巧妙的新想法。有一天,他看见农民们正在把尼罗河里的水运到高处浇灌农田。他想:假如有一种物品,使水可以自动从低处向高处流,那该多好啊!于是,回到家里,他冥思苦想,反复测算,终于发明了螺旋抽水机。使水能从低处往高处流,这在当时,真是1个了不起的奇观!后来,阿基米德还创立了闻名的关于浮力的学道“阿基米德定律”。他也被后人誉为“力学之父”。

听了故事,你有什么启示,和同组的小朋友道1道。

请各组派1名代表汇报1下你们组的观念。

师小结:同窗们刚才各持己见,教员这里总结一下大家的观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像阿基米德那样,勤观察,多思考,还要有渊博的知识,丰厚的想象力,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这样我们也会象阿基米德那样,成为有成就的人,成为伟大的人。

三、那么,究竟什么是丰厚的想象力,我们该怎样创新呢?看了以上的小品扮演,也许你会更加明了。(几生扮演《如此创新》)

时间:一个早上 地点:校园

人物:学生和教员

情形:„„

你们看了扮演,明白了什么叫创新,该怎样创新了吧!

四、测一测

好!让我们休息1下,1起到“聪明之窗”的百宝镜照1照,看看自己的思想有什么特点吧!请看课件。

得了4分以上的同窗请举手,祝贺你,你是个具有创新思想的孩子。

四、得分高的同窗不要自豪,得分低的同窗也不要气馁,由于分数并不重要,下面的智力体操,不只可以使你大开眼界,还可以培育你的创新思想。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随教员1起去创新的天空中翱翔。

1、看下面的1组图形,你能想到1些什么事物,什么场景,想的越多越好。

2、听音乐想象。教员这里有1首曲子非凡好听,想不想听1下。音乐好听吗?教员看你们专注的样子,很好奇,想问问你们,听音乐时,想到了什么?(音乐,鸭子拌嘴)

3、好,我们来展开1次智力拼图竞赛,看哪1组同窗拼的图最有创意,最与众不同。生拼图,并道道自己的创意。(学生拿出7巧板按小组拼)

a)看图编故事,看谁想的最好,最有想象力。附图见课件

五、异想天开:

结合生活实际,你能谈谈你有那些创新的想法和设计

展现我区科技节小发明小制造(录像)。

六、全课总结:

同窗们,这堂课你们表现很出色,教员欣喜的看到你们具有了创新人才的素质,你们不只懂得了什么是创新,还学会了创新,不只要丰厚的想象力,还有创新意识。教员为你们自豪。神奇的大自然正等候你们去探求,宇宙的微妙等候你们去揭开,教员坚信,通过努力,你们中间也许会呈现第2个爱迪生,第2个阿基米德,你们相信吗?让我们在美妙的歌声中完毕这堂课吧!(师放歌曲《天地之间》,生边唱边跳。

《大声地道:“我行!”》

【辅导目的】

学会树立自自信心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成功的要害之1是自信。

2、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体会成功,协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尝试树立自自信心。

3、协助学生把握了解自己,树立自自信心的方法。

【辅导重点】

感受自信,学会自信

【辅导难点】

协助学生消除害怕、自卑,把握树立自自信心的方法。

【辅导方式】

游戏、活动、讨论、交流、扮演等

【辅导预备】

录音机、录音带、投影、记分册、学生自备小礼物

【辅导步骤】

一、了解自信

1、听录音:闽南歌曲《爱拼才会赢》

2、请听得懂歌曲的同窗道道歌曲的意思。

3、教员解说歌曲的含义,请学生归结主题——相信自己、勇于尝试、勇于拼搏才干赢得成功。

二尝试成功

1、感受自自信心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停止词语接龙游戏,要求学生在接词之前可在心里或大声地道:“我行!”

将学生分为3至4个小组。教员道出1个常见字,要学生以组为单位派代表以成语的最后1个字为头,在限定时间内道出另1个成语,请4位同窗统计各组所接的成语数量,多者为胜,评出龙头小组,教员给予及时地鼓舞。

2、小组交流,感受主动参与带来的自信

问题:你个人参与接龙的次数是多少?谁接得最多?

交流:(1)接龙次数多的同窗谈谈自己的阅历以及接龙前、接龙成功后的感受。(教员引导学生学会感受成功的愉快,激起自自信心)

板书: 相信自己—→尝试—→成功

(3)接龙成功次数少的同窗谈谈自己失利的原因及感受。(教员同样加以鼓舞)启示思考:(再设疑,引发学生深化思考)在接龙进程中,是什么原因让你没有参与或不愿再接龙呢?你当时是怎样的1种状态?如今你对当时的状态有什么看法?

可能的答案:(投影)A、不会答;

B、会答,但不敢答;

C、还没想好,不敢答;

D、前面答错了,遭到同窗的嘲笑,不敢再回答了。

师生共议,教员总结:失利的原因是对自己的实力没有正确的熟悉,不敢尝试。

板书:

疑心自己—→畏缩—→失败

教员鼓舞:假如再给大家1次时机,你会英勇地去争取吗?(鼓舞学生增强自自信心,努力争取成功)

4、谈谈自信使你成功地做好了1件什么事?(体验自信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三、情形辨析

1、结合刚才的结论,要求学生剖析在下列情境中的正确做法。(学生可自在组合成讨论小组)

扮演:(1)学习上:碰到1道计算步骤较多的数学题,你担忧自己做不对、做不出,由于历来没有做过„„

(2)生活上:妈妈今天生病了,你的衣服脏了,扣子又掉了,你自信地对自己道„„

(3)交友中:班上来了1位新同窗,你很想与他(她)成为好朋友,又怕遭到拒绝,怎样办„„

2、升华:树立自己的自自信心是1种心理素质的提高,而协助他人树立自信则是1种高尚的品质。

3、出示投影:德国勃留尔市对学生协助父母做家务的规则,比拟国内外儿童的才干。

6岁前

6-10岁

10-14岁

14-16岁

不承当家务

洗餐具、收拾房间、到商店买物品

到花园劳动、给父亲擦皮鞋

洗汽车、到菜园耕地

要求学生思考自己所能承当的家务,并在课后尝试向家长要求承当相应的家务,向家长表述自己承当家务的原因和实力。

四、教员小结:同窗们可能历来没有想过,自己原来还能做这么多的事情。其实呀,我们的同窗很能干,只是没有真正地想过、尝试过,所以以为自己没有才干,不敢做。以后,1定要在充沛了解自己实力的基础上,英勇地道声:“我行!”——相信自己,努力尝试,取得成功!

五、拓展

1、讨论:能否只需会道声:“我行!”,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呢?

2、学生自在发言后,教员结合板书上的虚线总结:相信自己并不是自觉的,必需真正地了解自己的现状,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乏,努力改善自己的缺乏,争取取得更大的成功。这样大声道出的“我行!”才真正有效。

3、教员以一首诗鼓舞学生,让学生谈谈对这首诗的了解。

六、稳固练习

1、要求学生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培育自己的才干,学会树立自自信心,以表格的形式记载自己尝试成功的点滴小事,1周后共同分享由自信和实力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自信体验表

日期

尝试做什么事?

怎样鼓舞自己?

怎样做的?

结果(个人收获)

下载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及辅导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及辅导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生心理辅导讲座

    初中生心理辅导讲座 王万忠 同学们,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说说校园暴力。首先,请同学们思考几个问题:你是否遭遇过校园暴力?你知道校园暴力的危害吗?如何预防校园暴力?你有没有暴力倾向......

    初中生心理辅导计划

    初中生心理辅导计划 1 指导思想 以《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为指导,加强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

    初中生心理辅导案例

    中学生心理辅导记录 2013--2014年度 【辅导简介】 陈X,男,13岁,初二学生。学习成绩下游,智力一般,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

    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

    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本人于3月19日至25日赴安洲街道直屋行政村蹲点调研。直屋行政村位于县城西郊,东与三桥和下郭为邻,南临下新屋村和下垟陈村,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部村。在近一......

    城乡结合部1

    城乡结合部,顾名思义是指一种城市与乡村互相结合的 特殊经济地理单元。该经济地理单元既不同于单纯的城市区 域,又不同于纯粹的农村区域,而是既有城区风貌,又有乡村 特点的一种......

    城乡结合部调研

    城乡结合部兼具城市和乡村的土地利用性质的城市与乡村地区的过渡地带。又称城市边缘地区。城乡交错带尤其是指接近城市并具有某些城市化特征的乡村地带。 早期城市与乡村的......

    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学校教育对策(精选五篇)

    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学校教育对策 摘要: 近几年,我国也在对以往观念思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念,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然而,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

    初中生考前的心理辅导

    初中生考前的心理辅导 考试策略的促成在学生的考试中是相当重要的,据日本一位专家研究,决定一个人考试成绩的因素,竞技状态占 30% ,知识水平占 70% ,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已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