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管理规定
【发布单位】交通运输部
【发布文号】交安监函〔2013〕643号 【发布日期】2013-10-31 【生效日期】2013-10-3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交通运输部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管理规定
交安监函〔2013〕643号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管理规定》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天津市、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部属各单位,部内各单位,有关交通运输企业: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管理规定》已经第11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交通运输部
2013年10月31日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督促和警示交通运输企业和相关人员全面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加强社会监督,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道路、水路运输及工程建设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的管理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交通运输部指导全国道路、水路运输及工程建设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管理工作。
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具有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能的部直属机构按照职责权限,具体负责管辖范围内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的组织实施工作。
第四条 本规定所称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是指被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具有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能的部属单位(以下简称“交通运输部门”),列为重点监管对象的道路、水路运输及工程建设企业(以下简称“企业”)、营运性车船及相关驾驶员(含船长,下同)的名单。
第五条 企业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
(一)发生重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含污染事故,下同)或12个月内发生2次以上较大安全生产事故,并负同等以上责任的;
(二)20%以上的车船或者从业人员被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的;
(三)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转移、隐匿、伪造或者销毁有关事故证据资料,不接受事故调查的;
(四)在安全检查中连续2次以上发现重大安全隐患,未采取有效安全防范或整改措施的;
(五)列入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挂牌督办事项,拒不整改或未按要求完成整改的;
(六)未按要求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或未按规定建立相应安全管理体系的。
第六条 营运性车船驾驶员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
(一)发生重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或12个月内发生2次以上较大安全生产事故,并负同等以上责任的;
(二)发生超员20%、超载30%以上或违法严重超限的;
(三)3个月内发生2次以上超速20%以上行为的;
(四)拒绝或逃避安全监管,暴力抗法、冲卡或擅自载客出站、站外非法揽客或未办理船舶签证手续擅自开航的;
(五)发生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事故逃逸的;
(六)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转移、隐匿、伪造或者销毁有关证据资料,不接受事故调查的;
(七)擅自关闭、遮挡车船安全监控设备的。
第七条 营运性车船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
(一)发生重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或12个月内发生2次以上较大安全生产事故,并负同等以上责任的;
(二)非法更改车船安全设施设备,车船安全设备设施不符合要求的;
(三)12个月内发现2次以上重大安全隐患或技术缺陷,被滞留或限制营运的。
第八条 发生本规定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情形的,给予企业12个月的公布期,营运性车船9个月的公布期,驾驶员6个月的公布期,并将其纳入企业、车船和从业人员诚信记录。
第九条 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程序:
(一)审核获取的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信息,对符合本规定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情形的企业、营运性车船、驾驶员,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拟定名单;
(二)告知被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拟定名单的企业或者营运性车船所有人及驾驶员有关违法违规事实,听取其陈述和申辩;
(三)经交通运输部门核准,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
(四)送达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通知至有关企业或营运性车船所有人及驾驶员,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条 移除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程序:
(一)公布期满,交通运输部门应将企业、营运性车船、驾驶员信息从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公布栏中移除;
(二)企业、营运性车船所有人及驾驶员完成安全生产隐患或管理缺陷整改工作,可提出移除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申请,经交通运输部门检查整改合格后,将企业、营运性车船、驾驶员信息提前从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中移除。
第十一条 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由交通运输部门通过政务网站等形式向社会公布,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更新。
第十二条 交通运输部门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有效监管。
第十三条 对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的企业公布事项应当包括企业的名称、营业地、法定代表人、列入重点监管名单事由等信息。
对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的驾驶员公布事项应当包括驾驶员姓名、船员职务证书或从业资格证书号码、列入重点监管名单事由等信息。
对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的营运性车船公布事项包括船名或车牌号码、所属企业、车船籍所在地、列入重点监管名单事由等信息。第十四条 在公布期内,再次发生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所列情形的,交通运输部门应当相应延长其公布期。
第十五条 交通运输部门应当对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的企业、营运性车船,采取责令定期报告安全生产情况、增加安全检查频次、安全生产约谈、挂牌督办等安全管理措施。
交通运输部门应当组织被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的驾驶员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暂扣或吊销船员适任证书、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证等行政措施和经济处罚。
第十六条 交通运输部门应当对被列入重点监管名单2次以上的企业实施安全生产评估,对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采取暂扣运输许可证、责令停业整顿等行政措施和经济处罚。
交通运输部门应当对被列入重点监管名单2次以上的营运性车船,实施安全检查检验,对不符合安全生产相关标准规范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采取禁止车船离港(站)营运、暂扣车船营运证等行政措施和经济处罚。
第十七条 被列入重点监管名单的企业、营运性车船和驾驶员,取消当年安全生产各项评比资格。
第十八条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管人员违反规定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影响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管理工作的,应当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十九条 鼓励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对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发现违法行为,有权向交通运输部门举报。
第二十条 各省(区、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具有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能的部属单位应依照本规定,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制定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管理实施细则。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管理规定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监督管理,督促和警示交通运输企业和相关人员全面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加强社会监督,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道路、水路运输及工程建设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的管理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交通运输部指导全国道路、水路运输及工程建设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管理工作。
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具有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能的部直属机构按照职责权限,具体负责管辖范围内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的组织实施工作。
第四条 本规定所称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是指被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具有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能的部属单位(以下简称“交通运输部门”),列为重点监管对象的道路、水路运输及工程建设企业(以下简称“企业”)、营运性车船及其相关驾驶员(含船长,下同)的名单。
第五条 企业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
(一)发生重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含污染事故,下同)或12个月内发生2次以上较大安全生产事故,并负同等以上责任的;
(二)20%以上的车船或从业人员被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的;
(三)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转移、隐匿、伪造或者销毁有关事故证据资料,不接受事故调查的;
(四)在安全检查中连续2次以上发现重大安全隐患,未采取有效防范或整改措施的;
(五)列入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挂牌督办事项,拒不整改或未按要求完成整改的;
(六)未按要求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或未按规定建立相应安全管理 体系的。
第六条 营运性车船驾驶员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
(一)发生重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或12个月内发生2次以上较大安全生产事故,并负同等以上责任的;
(二)发生超员20%、超载30%以上或违法严重超限的;
(三)3个月内发生2次以上超速20%以上行为的;
(四)拒绝或逃避安全监管,暴力抗法、冲卡或擅自载客出站、站外非法揽客或未办理船舶签证手续擅自开航的;
(五)发生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事故逃逸的;
(六)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转移、隐匿、伪造或者销毁有关证据资料,不接受事故调查的;
(七)擅自关闭、遮挡车船安全监控设备的。
第七条 营运性车船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
(一)发生重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或12个月内发生2次以上较大安全生产事故,并负同等以上责任的;
(二)非法更改车船安全设施设备,车船安全设备设施不符合要求的;
(三)12个月内发现2次以上重大安全隐患或技术缺陷,被滞留或限制营运的。
第八条 发生本规定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情形的,给予企业12个月的公布期,营运性车船9个月的公布期,驾驶员6个月的公布期,并将其纳入企业、车船和从业人员诚信记录。
第九条 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程序:
(一)审核获取的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信息,对符合本规定第五条、第六 条、第七条情形的企业、营运性车船、驾驶员,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拟定名单;
(二)告知被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拟定名单的企业或营运性车船所有人及驾驶员有关违法违规事实,听取其陈述和申辩;
(三)经交通运输部门核准,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
(四)送达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通知至有关企业或营运性车船所有人及驾驶员,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条 移除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程序:
(一)公布期满,交通运输部门应将企业、营运性车船、驾驶员信息从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公布栏中移除;
(二)企业、营运性车船所有人及驾驶员完成安全生产隐患或管理缺陷整改工作,可提出移除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申请,经交通运输部门检查整改合格后,将企业、营运性车船、驾驶员信息提前从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中移除。
第十一条 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由交通运输部门通过政务网站等形式向社会公布,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更新。
第十二条 交通运输部门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有效监管。
第十三条 对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的企业公布事项应当包括企业的名称、营业地、法定代表人、列入重点监管名单事由等信息。
对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的驾驶员公布事项应当包括驾驶员姓名、船员职务证书或从业资格证书号码、列入重点监管名单事由等信息。
对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的营运性车船公布事项包括船名或车牌号码、所属企业、车船籍所在地、列入重点监管名单事由等信息。
第十四条 在公布期内,再次发生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所列情形的,交通运输部门应当相应延长其公布期。
第十五条 交通运输部门应当对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的企业、营运性 车船,采取责令定期报告安全生产情况、增加安全检查频次、安全生产约谈、挂牌督办等安全管理措施。
交通运输部门应当组织被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的驾驶员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暂扣或吊销船员适任证书、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证等行政措施和经济处罚。
第十六条 交通运输部门应当对被列入重点监管名单2次以上的企业实施安全生产评估,对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采取暂扣运输许可证、责令停业整顿等行政措施和经济处罚。
交通运输部门应当对被列入重点监管名单2次以上的营运性车船,实施安全检查检验,对不符合安全生产相关标准规范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采取禁止车船离港(站)营运、暂扣车船营运证等行政措施和经济处罚。
第十七条 被列入重点监管名单的企业、营运性车船和驾驶员,取消当年安全生产各项评比资格。
第十八条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管人员违反规定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影响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管理工作的,应当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十九条 鼓励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对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发现违法行为,有权向交通运输部门举报。
第二十条 各省(区、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具有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能的部属单位应依照本规定,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制定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管理实施细则。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平阳县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管理办法
附件2:
平阳县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
单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督促和警示交通运输企业和相关人员全面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从源头上预防、减少交通运输安全事故,根据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建立和完善行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等三项制度的通知》要求和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县公路、水路工程建设和运输、港口、城市公共交通等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平阳县交通运输局负责指导全县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管理工作。
各县级行业管理机构按照各自职责,具体负责管理权限内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的组织实施工作。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的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是指被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行业管理机构(以下简称为“交通管理部门”),列为重点监管对象的公路、水路生产运输或建设施工经营者(以下简称“经营者”)及从业人员的名单。
第五条 经营企业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
(一)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或12个月内发生2
次以上一般安全生产事故,并负同等以上责任的;
(二)20%以上的车(船)或从业人员被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的;
(三)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转移、隐匿、伪造或者销毁有关事故证据资料,不接受事故调查的;
(四)在安全检查中连续2次以上发现重大安全隐患,未采取有效防范或整改措施的;
(五)被列入市、县两级挂牌督办的事项,拒不整改或未按要求完成整改的;
(六)未按要求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或未按规定建立相应安全管理责任体系的;
(七)其它严重违反有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
第六条 营运性车(船)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
(一)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或 12 个月内发生 2 次以上一般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并负同等以上责任的;
(二)非法更改车(船)安全设施设备,车(船)安全设备设施不符合要求的;
(三)12 个月内发现2次以上重大安全隐患或技术缺陷,被滞留或限制营运的。
第七条 营运性车(船)驾驶员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
(一)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或12个月内发生 2 次以上一般安全生产事故,并负同等以上责任的;
(二)发生超员20%、超载30%以上或违法严重超限 的;
(三)3个月内发生2次以上超速20%以上行为的;
(四)拒绝或逃避安全监管,暴力抗法、冲卡或擅自载客出站、站外非法揽客的;
(五)发生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事故逃逸的;
(六)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转移、隐匿、伪造或者销毁有关证据资料,不接受事故调查的;
(七)擅自关闭、遮挡车(船)安全监控设备的;
(八)其它严重违反有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第八条 发生本办法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情形的,给予企业12个月的公布期,营运性车(船)9个月的公布期,驾驶员6个月的公布期,并将其纳入企业、车船和从业人员诚信记录。
第九条 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程序:
(一)审核获取的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信息,拟定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
(二)告知被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拟定名单的经营者或营运性车(船)所有人及从业人员有关违法违规事实,听取其陈述和申辨;
(三)经交通管理部门核准,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
(四)送达并向社会公布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第十条 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移除程序:
(一)公布期满后,经交通管理部门检查整改合格的,应将经营者、营运性车(船)、从业人员信息从安全生产重
点监管名单公布栏中移除;
(二)公布期内,经营者、营运性车(船)所有人及从业人员已完成安全生产隐患或管理缺陷整改工作,可提出移除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申请。经交通管理部门检查整改合格的,可提前从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中移除;
第十一条 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由交通管理部门通过政务网站等形式向社会公布,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更新。
第十二条 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有效监管。
第十三条 对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的经营者,应当公布经营者名称、营业地、法定代表人、列入重点监管名单事由等信息。
对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的营运性车(船),应当公布营运性车(船)车牌号码(船名)、所属经营者、车(船)籍所在地、列入重点监管名单事由等信息。
对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的从业人员,应当公布从业人员姓名、所属单位、从业资格证号码、列入重点监管名单事由等信息。
第十四条 在公布期内,再次发生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所列情形的,交通运输部门应当相应延长其公布期。
第十五条 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对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的经营者、营运性车(船),采取责令定期报告安全生产情况、增加安全检查频次、安全生产约谈、挂牌督办等
安全管理措施。
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组织被列入重点监管名单的从业人员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暂扣或吊销从业资格证等管理措施和行政处罚。
第十六条 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对连续被列入重点监管名单2次以上的经营者实施安全生产评估。对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采取暂扣营运证件、责令停业整顿等管理措施和行政处罚。
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对被列入重点监管名单2次以上的营运性车(船),实施安全检查检验。对不符合安全生产相关标准规范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采取禁止车(船)离站(港)营运、暂扣车(船)营运证件等管理措施和行政处罚。
第十七条 被列入重点监管名单的经营者、营运性车(船)和从业人员,取消当年安全生产各项评比资格。
第十八条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管人员违反规定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影响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管理工作的,应当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十九条 鼓励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对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发现违法行为,有权向交通管理部门举报。
第二十条 县级行业管理机构应按照本办法,结合本行业实际,制定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管理实施细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县交通运输局安委办负责解释。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黑名单管理规定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黑名单管理规定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监督管理,强化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督促和警示交通运输企业和相关从业人员全面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加强社会监督,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具有行政执法职责的部属单位(以下简称“交通运输部门”),按照职责权限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黑名单(以下简称“黑名单”),将违反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安全生产规定的交通运输企业、经营性运输车船及其当班驾驶员和船长,通过政务网站或者以其他方式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并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交通运输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从事经营性运输或交通运输工程建设的企业。
第四条 “黑名单”应当按照依法公开、客观及时、公平公正的原则予以公布。
第五条 交通运输部负责全国交通运输行业“黑名单”管理工作。
省级及以下交通运输部门按照职责权限,具体负责本行政区或管辖区域内“黑名单”的组织实施工作。
第六条 交通运输企业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列入“黑名单”。根据违法违规情形,确定整改期。
(一)发生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或失踪,并负同等及以上责任的;
(二)未取得交通运输营运许可或工程建设资质,以及超出资质许可范围从事交通运输运营或工程建设的;
(三)非法改装经营性车船或更改经营性车船安全设备、设施,对车船安全运行、监控、载重或遇险报警造成影响的;
(四)所经营的车船拒绝或逃避安全监管,擅自开航或载客出站的;
(五)将所承揽的工程转包或非法分包的;
(六)谎报、瞒报重大和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
(七)采取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相关行政许可的;
(八)指使或纵容相关人员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转移、隐匿、伪造或者销毁有关事故证据资料或拒不接受事故调查的。
(九)有必要列入“黑名单”的其他情形。
第七条 经营性运输车船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列入“黑名单”。根据违法违规情形,确定公布期。
(一)未通过检验或未取得相应营运许可,非法从事运营的;
(二)未按规定配备的安全或救生设备的;
(三)存在超载或超员运输的;
(四)拒绝或逃避安全监管,擅自载客出站或站外非法揽客或未办理船舶签证手续擅自开航的;
(五)非法改装经营性车船或更改经营性车船安全设备、设施,对车船安全运行、载重或遇险报警造成影响的;
(六)在船舶安全检查中,被滞留的;
(七)不服从VTS指挥违章航行或不服从搜救部门的组织协调,逃避海难救助的;
(八)重点营运车辆未按规定安装动态监控设备或未有效接入全国联网联动动态监控平台的;
(九)有必要列入“黑名单”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 经营性运输车船当班驾驶员、船长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列入“黑名单”。根据违法违规情形,确定公布期。
(一)发生超员、超速、超载、超限等行为的;
(二)发生人员死亡事故并负同等以上责任的;
(三)拒绝或逃避安全监管,擅自载客出站或站外非法揽客或未办理船舶签证手续擅自开航的;
(四)擅自更改车船安全设施设备,或关闭、遮挡车船安全监控设备的;
(五)非法运输危险化学品的;
(六)采取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申请从业资格、船员证书或开航许可的;
(七)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转移、隐匿、伪造或者销毁有关证据资料等影响事故调查的。
(八)不服从VTS指挥违章航行或不服从搜救部门的组织协调,逃避海难救助的;
(九)有必要列入“黑名单”的其他情形。
第九条 交通运输部门应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及时掌握符合本规定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的交通运输违法、违规事实和信息。
第十条
事故或事件发生地的交通运输部门应将本地区所发生的事故或事件及时通知车船籍地的交通运输部门。
第十一条 经调查核实,符合本规定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规定情形的,公司所在地或车船籍所在地、违法人员证照签发地的交通运输部门应将其列入“黑名单”。
第十二条 “黑名单”由县级以上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或分支局以上海事管理机构通过政务网站、新闻媒体等方式向社会公布,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及时更新、发布。
第十三条 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公布事项包括企业的名称、营业地、法定代表人、整改期限等信息。
列入“黑名单”的经营性运输车船公布事项包括船名、车牌号码、所属企业、船籍车籍所在地、公布期限等信息。
列入“黑名单”的人员公布事项包括,责任人员的姓名、职务或驾驶证号码、从业资格证书号码、公布期限等信息。
第十四条
整改期或公布期满的,经核实未再次发生本规定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所列情形,交通运输部门应将其从“黑名单”公布栏中移除。
在整改期或公布期内,再次发生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所列情形的,交通运输部门应从严处理。对于两次违法情节特别严重的,可根据有关法律或法规,责令有关企业停业整顿,责令有关责任人待岗学习培训。
第十五条
依申请,交通运输部门可对整改期限未满的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情况进行评估,并将达到安全生产标准的企业提前从“黑名单”公布栏中移除。
第十六条 或相关人员违返有关规定,交通运输部门在审批班线、航线、从业资格审批、船员职务证书考试等行政许可或交通建设工程招标时,应当审查交通运输企业或申请人在“黑名单”中的状态,对在整改或公布期限内的申请人不给予相应的行政许可。
第十七条 对整改期限内的交通运输企业及运输车船,交通运输部门应当采取增加检查频次、责令定期报告安全生产情况等措施,实施重点监管。
道路、水路运输企业应加强对本单位列入“黑名单”人员的教育培训或安全监管;新聘用车辆或船舶驾驶员时应在网站上查询“黑名单”信息,不得聘用在公布期限内的“黑名单”人员。
第十八条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管人员违反本规定,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影响责任认定和“黑名单”建设的,由任免机关依法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九条
鼓励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对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发现违法行为,有权向交通运输部门举报。
第二十条
代管或接受个人或其他企业的车辆或船舶挂靠的交通运输企业,其代管或接受挂靠的车辆或船舶视为该企业自有车辆或船舶。
第二十一条 各省(区、市)交通运输部门可以参照本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黑名单”管理实施细则。
交通运输企业应根据本规定,建立本企业责任人“黑名单”档案。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检查重点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检查重点
交通运输企业存在的主要危险有交通违法、超载、超速、运输企业无资质、超资质运输、驾驶员、押运员、装卸员无资质作业、车况不良等。对交通运输企业应着重检查以下内容。
1道路交通运输企业
1.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情况。
2.道路通行安全隐患,主要有超速、客车超员、火车超载、货运车辆违章载人、疲劳驾驶、酒后驾驶、运输机械状况不良及带病运转等易导致道路交通事故且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
3.剧毒危险化学品运输审批工作情况。4.交通事故报告、处理及责任追究情况。
5.安全生产目标与责任、安全生产基础保障、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驾驶员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内部检查与监督等制度及其具体的措施落实情况。
运输企业落实长途客运车辆双班驾驶员制度,保障驾驶员正常休息,防止疲劳驾驶的情况。
7.国家对于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实行资质认定制度,未经资质认定,不得从事运输危险化学品。
8.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应当对其驾驶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进行有关安全知识培训,他们必须掌握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知识,并经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交通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上岗资格证,方可上岗作业。
9.危险化学品的装卸作业必须在装卸管理人员的现场指挥下进行。运输危险化学品。必须配备必要的应急处理器材和防护用品。
10.运输车辆应在车头或明显部位悬挂由公安部门统一规定的带有危险品字样的专用黄底黑字信号旗,以明显醒目的标志引起其他车辆的注意。无关人员不得搭乘装有易燃易爆或剧毒化学物品的运输工具。
2水上运输企业
1.检查码头布置、设计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码头装卸、消防设施设备是否完好,码头危险货物作业是否按有关规定办理申报手续、是否存在超许可范围作业等。
2.从事危险货物装卸企业经营范围、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执行情况 3.制定重大危险源、危险物品装卸、运输和水上交通事故、消防救生、人员疏散等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情况。
4.禁止利用内河以及其他封闭水域等航运渠道运输剧毒化学品以及国务院交通部门规定禁止运输的其他危险化学品。
5.利用内河以及其他封闭水域等航道运输上述规定以外的危险化学品,必须委托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的水运企业承运,并按照国务院交通部门的规定办理手续,接受有关交通部门(港口部门,海事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
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船舶及配载的容器必须按照国家关于船舶检验的规范进行生产,并经海事管理机构认可的船舶检验机构检验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