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2015-2016学年中小学学生装管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4 22:3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岛市2015-2016学年中小学学生装管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岛市2015-2016学年中小学学生装管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第一篇:青岛市2015-2016学年中小学学生装管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青岛市2015-2016学年中小学学生装管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学生装管理服务工作,推动我市学生装工作创新和健康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2015-2016学年全市中小学学生装管理服务工作(以下简称学生装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生装工作旨在发挥中小学生统一着装的教育功能和文化引领作用,提升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树立我市中小学生的良好形象,打造具有青岛特色的美丽学生装。

二、工作原则

学生装工作坚持政策标准统一与区域自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政府引领与学生、家长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规范管理与公开招标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安全性、公益性与教育功能相结合的原则。

三、职责分工

青岛市中小学后勤管理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后勤中心)是全市学生装管理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全市中小学学生装面辅料招标和学生装工作的政策制定、宏观指导、组织协调、咨询服务和监管评估等,组织和指导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学生装的招标和质量检测等工作。

各区市教育(体)局负责所辖区域内学校的学生装管理工作,具体做好组织招标和相关服务等工作,受理并协调解决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对学生装工作的投诉和咨询等。

各参与学校严格按照学生装政策和相关程序开展工作,具体做好学生装的合同签订与履行、学生装费用代收、学生装质量验收和日常着装管理

等工作。

四、实施步骤

(一)学生装面辅料工作。学生装面辅料实行全市统一招标,由后勤中心负责学生装面辅料质量标准制定及面辅料品种的选定,委托招标公司以公开招标方式确定青岛市学生装面辅料的品种、价格和企业,招标工作每学年组织一次。各区市教育(体)局和局属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在中标面辅料品种范围内自主选用。(4月中旬完成)

(二)学生装招标采购工作。学生装采购工作实行规范的招标管理。后勤中心委托招标公司以公开招标方式确定学生装生产企业、品种和价格,组织中标企业提供多款学生装进行展示,学校可组织相关人员在中标款式中结合学校特色自主选择。试点学生装自主采购的学校要严格按照市教育局有关政策要求,认真做好自主招标工作,成立由学校领导任组长,教师、家长委员会、学生、专家等相关人员代表组成的学生装采购领导小组,确定招标采购的学生装品种,制定学生装工作实施方案和招标文件,按照规范的招标程序进行评标。各区市教育(体)局可参照以上采购程序,采取随标、联合招标或自主招标的模式进行规范运作。招标产生的学生装生产企业、品种、款式和价格要公开透明,自觉接受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监督。(5月中旬完成)

(三)学生装品种款式选用工作。学生装款式应当遵循“美观、舒适、安全、实用”的原则,富有时代气息,体现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展示城市文化和地域特色,赋予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审美需求。学生装品种选定和款式设计要通过家长信、校园网、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师生、-2-

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意见。有条件的区市或学校可本着“积极稳妥、量力而行”的原则,在学生家长自愿和现有运动款式服装的基础上,按程序逐步试点推行学生冬装和制服装,以丰富完善我市学生装款式品种,进一步提升社会满意度。(5月中旬完成)

(四)学生装合同签订工作。各学校要与中标生产企业签订规范的采购服务合同(见附件1),约定学生装数量、生产时间、质量要求和售后服务方案,协助生产企业及时统计服装规格型号等。合同签订后,学校要切实履行需方责任,保持与签约企业的联系,主动了解签约企业的生产情况,特别是产品质量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学校要填报《青岛市中小学学生装情况统计表》(见附件2),市教育局直属学校报送后勤中心,各区市所属学校上报区市教育(体)局,各区市教育(体)局汇总后,填写《青岛市中小学学生装管理工作基本情况表》(见附件3),报送市后勤中心。(9月底前完成)

(五)学生装价格和收费工作。学生装(春秋运动装和夏季运动装)价格按照《山东省中小学学生装工作管理办法》的收费标准执行:小学每套不高于80元,初中每套不高于100元,高中每套不高于120元。试点冬装、制服装和实现学生装免费的区市,服装价格不在此限价范围内,其价格按照统一招标产生的价格执行。学生装收费属于代收费项目,要在开学初由学校财务统一收取并公示。各单位要做到专款专用,不允许截留、挤占、挪用,一季服务结束后由学校与中标企业统一结算。学生装继续实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费用减免政策(见附件4),由学校负责核实,符合减免政策的学生的学生装费用直接由中标企业予以减免。(10月底前完成)

(六)学生装质量管理工作。各级教育部门担负学生装质量管理的监督责任,要加强与质监部门的合作,定期、不定期地对学校和学生装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质检不合格情况进行通报。统一发放学生装前,学校要组织专门人员察看验收市质监部门的检验报告(留存复印件),经验收合格的学生装方能进入校园。要建立家长代表全程参与质量安全检查工作制度,保障其参与学生装管理工作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建议权。

五、监督考核评估

市教育局将每年组织一次对学生装管理工作的专项检查。各区市教育(体)局和学校要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认真做好学生装的管理工作。对学生装管理工作不到位和在招标、征订等环节出现违规行为的区市和学校,视情节轻重提出批评教育或通报批评;对出现违反招标协议和合同约定、被投诉较多的生产企业,依照有关法规责令其限期整改,直至取消其服务资格。

第二篇:「最新」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为更好地满足学生课后服务需求,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无法按时接送孩子的难题,根据教育局相关工作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现就做好我校课后服务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解除家长后顾之忧,满足社会客观需求,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特制定我校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统一思想,建立机构,明确任务,落实职责,以保证规范、有序、高效地实施课后延时服务工作。

二、服务原则

我校在课后服务工作中应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学生自愿原则。在家长学生自愿的前提下,严格遵从学生家长意愿,充分征求意见,主动告知服务时间、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收费、安全保障措施等,绝对不强迫或变相强迫学生参加,由家长根据家庭所需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

2.坚持安全至上原则。学校要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安保”工作,做到“集中有人监管,活动有安全措施,进出有统一组织”,确保师生安全。学校要与家长签订安全协议书,共同承担责任,做好安全保障工作。

三、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下午4:20-5:40

四、服务对象

学校下午正常放学后,家长接送困难、在家无人照料的学生。要优先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留守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等亟需服务群体。

五、形式内容

以公益服务为主,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基础上,组织开展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的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活动,包括自主学习、社团活动、课外阅读、研究性学习等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具体内容可参照以下形式:

1.对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免费课业或心理辅导帮扶;

2.开展“书香校园、海量阅读”活动;

3.组织进行体育、艺术、科技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辅导、训练、竞赛、展演活动;

4.开展社团活动。

六、服务场所

学校教室、操场。

七、实施程序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

(校长)

副组长:

(副校长)

成员:中层干部及班主任

(二)工作准备

1.认真做好宣传。学校召开会议,传达上级工作精神,公布学校实施方案,确保全校师生及家长知晓。

2.组织自愿报名。坚持学生自愿、家长书面申请、不收取任何费用的原则,有序组织学生报名,名单确定后在全校进行公示。

(三)实施流程

我校充分利用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坚持学生家长自愿的原则,学校事先向家长告知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保障措施等,建立服务内容公示、学生选择、家长申请、班级审核、校长审定、学校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由家长向学校提出托管申请,学校审核申请并与家长签订相关协议书,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责任分工。

(四)组织实施

1.安全办:负责对课后服务工作的安全管理工作。强化活动场所安全检查和门卫登记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实严格监管、交接班制度和应急预案措施,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2.政教处:加强师生安全意识教育,切实保障课后服务学生安全。

3.教导处:负责教学业务工作。科学合理地设计、安排课后服务的内容、方式,安排参加课后服务工作的人员,落实严格的考勤制度。

4.办公室:负责整体协调推进工作。制定并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宣传工作。

5总务处:负责物质保障工作。

(五)保障措施

1.学校高度重视课后服务工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民生服务事项,纳入学校工作常规,加强领导,精心策划,认真实施。

2.学校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工作相关制度,包括学生管理制度、检查考核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学生意外伤害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等,确保延时看管服务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3.规范管理,加强监督考核。严格遵守规范办学行为要求,严禁组织或变相组织集体教学,严禁以开展课后服务为名压缩正常教学计划或教学时间,严禁上新课或“补课”。

(六)经费保障

《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明确规定:“根据成本核算,中小学生课后服务釆取各级财政适当补贴、家长合理分担的办法筹措经费。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和公益捐助。家长承担费用标准以发改部门文件为准。”

八、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课后延时服务工作是一项民生、民心工程,全体教师要牢固树立服务家长、服务学生的思想,积极创造条件,为确实有困难的学生家庭排忧解难,把好事办好。

2.规范操作,强化管理。要切实增强规范意识,要坚持“学校统筹、相对集中”的原则,规范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工作;要落实好“不讲授新课、不集体补课、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原则,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要严格规范学生交接程序,确保学生安全。

3.集思广益,提高质量。全体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各项适合于少年儿童的有益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要加强研究和探索,使课后延时服务既满足家长的需求,又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健康成长规律。要与家长及学生多沟通,多听取各方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课后延时服务工作。

九、安全措施

1.加强安全宣传及安全教育工作,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增强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2.完善门卫登记管理制度,严禁外来人员和不法分子进入学校。

3.加强教师值班制度,细化值班人员职责,以便学校及时发现了解课后延时服务期间发生的异常情况,并迅速作出反应。

4.落实考勤制度,严格履行请假手续。每天服务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认真考勤,学生如需请假必须履行请假手续。

5.沉着应对突发事件,课后延时期间若遇到突发事件(如:发生踩踏、暴力入侵、碰伤、疫情、自然灾害等),应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妥善处理突发事件,最大限度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伤害,确师生的安全。

XXX中学

2021年9月1日

第三篇: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为方便家长接送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教通﹝2018﹞160号)和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学校主体原则。

学校是实施课后服务工作的主体,在教育局的指导和监督下,组织实施和全程管理课后服务工作,确保课后服务工作科学、规范、安全、高效、有序。

(二)家校协商原则。

实行课后服务工作,学校必须依托家长委员会广泛征求意见,在充分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家长委员会参与确定课后服务内容及方案。学校要安排相关人员轮流值班,家长委员会要安排家长代表轮流到校值班,协助和监督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工作。

(三)立足服务原则。

按照质价相符的原则制定收费标准。为学生提供适合的课后服务帮助,解决家长无法按时接送学生和“补课”负担过重的困难,抑制社会“乱补课”“乱办班”不良风气,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四)自愿参加原则。

充分尊重家长、学生的需求和意愿,由家长自愿报名参加课后服务,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与及拒绝或推诿学生参与。

(五)因地制宜原则。

各校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切实维护学生利益,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广泛征求家长意见,因地制宜开展课后服务工作,不能盲目跟风和一刀切。

二、具体安排

(一)内容安排

要切实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后服务主要内容是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观看适宜儿童的影片等。课后服务要以实践活动为主,可充分利用校内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计算机教室、体育等功能教室和艺术教育场馆等资源场所,可与各类校园活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兴趣小组(社团)活动以及“每天锻炼一小时”等要求有机结合。坚决防止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严禁上新课。

(二)时间安排

2019年1月1日起,全县中小学全面实施课后服务工作。课后服务时间与法定工作日基本保持一致,即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寒暑假除外)下午最后一节下课至当地法定下班时间。

(三)师资安排

课后服务师资主要由学校在职教师组成。其他师资来源可以有以下形式:一是青少年活动基地、少年宫、科技馆等校外公办机构的教练员及教师;二是具有相关专业特长的社会人士、大学生、家长等各类志愿者。

(四)经费安排

1.经费来源。学校提供课后服务场所。家长承担参加课后服务的相关费用,由家长商定收费标准并组织收费。严禁学校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

2.经费管理。开展课后服务的学校要实事求是,根据工作实际支付参加课后服务的管理人员、教师及其他人员服务费,做到专款专用。设立课后服务经费专账,由学校与家长委员会共同成立财务监督小组,监督课后服务经费使用。每月公示一次,做到公开、透明。课后服务收费接受县发改部门检查,原则上以一学期为周期,多退少补。县局基教股、督导室等部门对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督查。

(五)实施步骤

1.征求意见。学校要召开家校联席会议,专题研究课后服务工作。在广泛征求学校领导、教师、家长意见的基础上,制定《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确定服务的内容、时间、方式、收费标准等。通过发放告知书公示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明确学校、家长、服务人员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各方知情权。

2.报名审批。课后服务工作报名审批按照家长和学生同时申请、班级审核、学校审批的工作程序进行。由家长和学生提出书面申请,经班主任审核相关信息后,以班级为单位上报学校,经学校批准后,确定全校参加课后服务学生名单。学校审批并与家长签订服务协议、安全责任与保障协议后,学生方可参加课后服务。学生退出课后服务同样要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批准后退出。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以乡镇中心学校和县属学校为单位,报县局基教股审核同意后,方可开展相关工作。

3.组织实施。课后服务工作由学校统一组织实施。学校每天要安排责任心强、素质高的领导和教师负责课后服务的组织管理和实施工作,确保课后服务工作有序进行。学校根据课后服务项目采取合班、走班等方式开展课后服务。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局成立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其他局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县局基教股股长、督导室主任、财建股股长、监察室主任、阳光服务中心主任、办公室主任和各乡镇中心学校、县属相关学校(教育集团)校长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县局基教股,分管基础教育工作的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校要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工作组织保障机制和安全保障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成立课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组织、指导和监督。课后服务要优先保障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亟需服务群体。要充分利用各类资源,调动各方面力量,联合群团组织、妇联、街道社区等单位,引进各领域专业志愿者,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课后服务课程及活动。

(二)加强安全管理。

各校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课后服务人员责任,加强对师生卫生安全意识教育。强化活动场所安全检查和门卫登记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实严格的考勤、监管、交接班制度和应急预案措施。各校要加强与综治、公安、卫生、食药监督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切实消除在交通、场地、消防、食品卫生、安全、保卫等方面的隐患,确保学生在校内人身安全。各校要积极建议学生参加人身意外保险,更加有效的维护学生在校外人身安全和切实利益。各校要对入校参与课后服务的志愿者在教育资质和教师身体条件(如是否有传染性疾病、精神疾病)等方面进行审核备案,签订课后服务聘请人员安全责任书,建立档案留存。做到集中有人监护,活动有安全措施,进出有统一组织,入校有相关资质,保障工作安全有序,确保学生人身安全,让学生安心,家长放心。

(三)加强督导宣传。

各校要结合实际,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完善相关制度,加强检查,切实落实责任。县局教育督导室将课后服务纳入教育督导内容,县局把课后服务工作纳入中小学校考评体系,加强课后服务过程性监管和指导,对在检查和督导中发现的违规行为严肃处理。各校要做好课后服务宣传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引导社会和家长积极配合此项工作,确保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顺利推进。

第四篇:青岛市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细则

青岛市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确保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和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的实行,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条例》,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学籍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制,高中学籍由市教委、区(市)教委和学校管理;初中学籍,委属中学由市教委和学校管理,区(市)直属初中、小学学籍由区(市)教委和学校管理;其他初中、小学由区(市)教委、乡(镇)教委和学校管理。

第二章 招生和新生入学

第三条 中小学招生必须强化依法治教的观念,严格执行有关教育法规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招生政策和规定。

第四条 高中招生实行“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的考试办法,按“择优录取”的原则录取。高中按计划招收新生,一律使用全省统编学号。

第五条 积极稳妥地推进初中入学办法改革,逐步实行完全相对就近升入初中的办法。初中招收新生按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方法统编学号。

第六条 小学招生坚持按学区招收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的原则,确保全部适龄儿童依法按时入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入学年龄由当地区(市)人民政府依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执行。执行法定入学年龄确有困难的区(市),须由区(市)人民政府提出意见,报青岛市教委批准后执行。确因疾病或特殊情况需延缓入学的,必须由儿童的家长(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下同)提出申请并提交有关证明,经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批准,报区(市)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第七条 新生应持九年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或录取通知书按时到校报到,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如期报到的,须持有关证明在开学前向学校请假。如开学后两周内不到校办理入学手续,高中学生取消其入学资格;初中、小学学生由学校报请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采取有效措施督促入学。

第八条 新生办理入学手续后,由学校按统编学号顺序填写“在校学生注册备案登记表”。并在规定时间内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方可取得学籍。对所有在籍学生须按规定时间和要求,建立学生学籍档案。

中小学新生的学籍档案,须经教育主管部门审核验印,否则一律无效。学籍档案应留学校长期保存,未经教育主管部门同意,不得移交其他单位。

第九条 新生入学后,如发现有伪造证件、其他学校在籍生或同级学校已毕业学生等情况之一者,高中,取消其学籍,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初中、小学,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条 新生入学后,由学校集体为学生办理学生证。学校应按有关规定加强学生证管理工作。学生证编号填写学生统编学号。

第十一条 招生班额小学一般以45人为宜,中学以50人为宜。接收正常转学后,小学班额一般不超过50人,中学班额不超过56人。

第三章 转学和借读

第十二条 由外地转入的学生,由家长持学生常住本地户口、转学证明、学生档案,到就近学校联系,经学校审查同意盖章后,再到接收学校的教育主管部门办理转入审批手续,经教育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入学。未经转出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同意,任何学校不得接收学生。

由外地转入我市的高中学生,除交验上述转学证明材料外,还须同时持原地(市)教育主管部门的转学介绍信、省统编学号、地(市)会考办公室出具的会考成绩证明(外省转入我市的,须有省级会考机构出具的会考成绩证明),否则不予接收。

在一般高中学校就读的学生,原则上不得转入我市的省、市重点(规范化)高中学校。

第十三条 转往外地的学生,应持户口迁移证明和接收学校的接收函向学校提出申请,经学校同意后,到教育主管部门办理转出审批手续,最后到转出学校提取学籍档案。接收函留转出学校存档。义务教育阶段未收到接收学校接收函或未经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学校不得办理学生转出手续。

第十四条 初中和小学学生在本学区内原则上不得转学;市内四区初中新生入学后一年内原则上不得转学。

确属因搬迁或户口迁移,居住地与注册学校距离超过4公里(或8站),要求转学的初中生,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可转学到居住地附近的一般学校就读,学生办理正式转学手续。接收学校不得拒收,不得收取规定以外的费用。

普通高中学生市内四区内、各区(市)内不得转学。对在普通高中学校继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高一第二学期末或高二第一学期末,可向职业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职业学校考核合格并报市教委职业教育处和普通教育处批准后,可转入职业学校就读。

第十五条 要求到应注册学校以外的其他学校就读的初一后初中学生,称为“暂读生”。

学生到他校暂读,须由家长向暂读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填写“暂读学生申请表”并经双方学校审查同意后,再到教育主管部门办理审批手续。经教育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到他校暂读。

学生到他校暂读,学籍仍保留在原注册学校。暂读学校须为暂读生建立暂读学籍档案。在暂读生回原注册学校毕业时,暂读学校应及时将其暂读学籍档案移交原注册学校。原注册学校须依据学生暂读学籍档案为学生建立完整的学籍档案和毕业生档案。

学生到他校暂读,其教育教学和管理等工作均由暂读学校负责。接收暂读生的学校,须加强对暂读生的教育和管理,全面考核暂读生德、智、体等各项成绩,并记录在册。

暂读生的毕业成绩统计在原注册学校。毕业证书由原注册学校核发。

暂读生升学不得列入原注册学校保送范围。

学生到他校暂读,须按规定交费;接收暂读生的学校不得向暂读生收取规定以外的其他费用。

第十六条 办理市内转学或暂读手续原则上在每学期开学前两周内集中办理,平日不予办理。对未经原注册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同意,擅自接收学生的学校,要追究学校负责人的责任。

第十七条 对经教育主管部门直接批准安排的符合转学条件的学生,学校不得拒绝接收。学校不得借学生转学向家长或家长所在单位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对现役军人、部队转业干部子女应优先照顾入学;对残疾学生,应特殊照顾。学生在受处分期间一般不予办理转学手续。

第十八条 学生跨省、市及区(市)到非户籍所在地接受教育的,均为借读生(市内四区之间跨区接受教育的,不属借读生)。学校一般不接收借读学生,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外地学生,可以申请在本市(本地)借读:

1、父母双方出国工作,由本市(本地)有关部门或亲属负责照管、抚养并在本市(本地)居住的;

2、父母双方支援边疆建设或从事流动性较大的工作,由本市(本地)有关部门或亲属负责照管、抚养并在本市(本地)居住的;

3、父母一方在本市(本地)工作,且具有本市(本地)常住户口,学生随其在本市(本地)居住的。

4、具有工商部门签发的营业执照,父母双方均在我市经商或做工,学生随其在本市(本地)居住的。

5、符合有关规定、条件的境外学生。

第十九条 凡要求借读的学生,应持有父母双方单位证明、原校同意外出借读的证明和原校学籍档案复印件到暂住地就近学校联系,经学校同意后,再到接收学校的教育主管部门办理借读审批手续。

第二十条 借读期一般为一学期至一学年,特殊情况经学校同意可以适当延长。

第二十一条 借读生须按青岛市教委和物价局规定的收费标准,向学校交纳一定的借读费。

第二十二条 借读生一般应回原学校参加毕业和升学考试。因特殊原因确需借考的,须由学校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十三条 到外地借读的学生,应持当地接收学校证明信向原校提出申请,学校同意后,方可外出借读,同时原校应保留该生的学籍,并及时上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四条 中小学毕业年级的第二学期,一般不办理转学或借读。市内四区小学六年级期间原则上不办理市内转学。

第二十五条 境外人员子女在我市借读按有关办法办理。

第四章 休学和退学

第二十六条 在校学生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需要休学的,由学生家长持区、市(含区、市)级以上医院的诊断证明、原始病历,向学校提交书面申请,经学校审查同意,填写休学证明并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可予休学。

第二十七条 学生休学期间保留学籍。休学期限一般为一年,休学期满仍不能复学的,应持医院证明,续办休学手续。

毕业年级学生一般不办理休学手续,确需休学的,应持区(市)级以上医院的诊断证明、原始病历,经学校校长、教导主任和班主任签字后,到教育主管部门办理审批手续,未经批准擅自休学的,高中学生按自动退学处理,初中、小学生要追究学校负责人责任。

第二十八条 学生休学期满,须按期复学。复学时,首先向学校提交复学申请和原休学证明信及医院建议复学证明,经学校审查同意后,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并重新注册,方可复学。学校对复学的学生,应及时编入相应的班级学习。

第二十九条 高中学生原则上只准许休学一年,休学期满仍不能复学者,应予退学;未经学校批准,擅自离校一个月以上,作自动退学处理。退学学生,由学校发给退学证明。处理学生退学,应做好学生及家长的思想工作,并及时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条 初中和小学学生除丧失学习能力者外,不得中途退学或辍学。确实丧失学习能力的,必须由家长申请,并提交区(市)级以上医院的证明,经教育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批准,学校方可开具退学证明,准予退学。凡未经批准中途退学或辍学的,要对其家长进行批评教育,并依法采取措施强制复学,如仍不能复学,应按《青岛市义务教育条例》予以处罚。凡因学校工作失误导致学生辍学的,要追究学校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第三十一条 学校对休学、复学和退学的学生,均应及时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并办理有关手续。

第五章 考 核

第三十二条 小学和初中非毕业年级每学期一般只进行期末考试。考试和考查方法可灵活多样,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的评定。

第三十三条 普通高中实行毕业会考制度,学生必须按规定参加相应年级的考试和考查。

第三十四条 学生的评语和鉴定,应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青岛市中学生思想品德评定标准》以及省教委制定的《中小学生思想品德评定试行方案》为依据,由班主任在广泛听取任课教师、团队、班委会和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写出,力求做到实事求是,准确恰当,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和进步,指出缺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毕业鉴定要与学生本人见面。

第三十五条 学校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并由学校对每个学生作出鉴定,作为升学或就业的必备档案材料。

第六章 升级、留级、跳级

第三十六条 中小学每一学段内升级采用直升式,不实行留级制度。

第三十七条 学生每年末考试如有不及格科目,可进行补考,经补考仍不及格的,可采取留科不留级的办法,如所留学科到毕业时仍不及格,则根据有关规定发给结业证书。

第三十八条 中小学不得举办任何形式的复读班,不得以任何理由招收插班复读生;假期期间不得上课。

第三十九条 学生成绩优秀,智力超常,经考核实际水平达到高一年级程度者,如本人自愿,家长同意,经学校批准可予跳级学习,并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第七章 毕业、结业、肄业

第四十条 学生修业期满,经考核德、智、体等诸方面均达到合格标准,准予毕业,由学校发给毕业证书。

第四十一条 高中毕业证与会考合格证两证合为一证,由省教委会考办发给“毕业会考合格证”,学校填写毕业证,然后到市教委进行塑封并验印。初中、小学毕业生除由学校颁发毕业证书外,还可颁发“义务教育证书”,并由所在区(市)教委安排验印(委属初中学校由学校验印)。

毕业证书的编号与学号要一致。

第四十二条 高中在校生参加毕业会考有不及格科目的,允许补考;因某科目不及格未获得毕业证书的学生,由学校发给结业证书,离校后仍可参加下一相应科目的会考补考,如补考及格,可发给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合格证。初中、小学学生毕业考试有不及格科目的,准予补考一次,合格后,发给毕业证书。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发给毕业证书,只能由学校发给结业证书(或义务教育证书)。

高中:高中会考成绩(含考查科目)有一科不及格者。

初中:

1、语文、数学、外语三科中有两科不及格者;

2、语文、数学、外语三科中有一科不及格,政治、物理、化学有两科不及格者;

3、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均及格,其他学科(含历史、地理、生物结业考试成绩)有四科以上不及格者。

小学:语文、数学有一科不及格者;

第四十三条 在中学全面实行《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实施办法》,在校生都应建立“体育合格情况登记卡”,并载入本人档案,作为升学档案的必备材料。对免予执行体育合格标准或适当放宽要求的学生,应注明原因,附上医院证明。凡达不到体育合格标准的学生,只发给结业证书。

第四十四条 学生思想品德评定不及格者,只能发给结业证书。第四十五条 高中学生修业一年以上,因故申请中途退学的,只能发给肄业证书。对自动退学的学生,不发给肄业证书。

第四十六条 学历证书遗失一律不予补办。必要时本人可向原毕业学校提出申请,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核实原始档案后,可依据有关规定如实出具证明信。对违反有关规定,乱出证明、出假证明的单位和个人,市教委将予以严肃处理,并视情节对有关责任人员予以党纪、政纪处分。

第四十七条 中小学毕业证书由省或市教委统一规格并监制。

第八章 奖励与处分

第四十八条 对德、智、体全面发展或某一方面确有特长的学生,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凡受到校级以上奖励的,要记入学生档案。

各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按省、市教委有关规定评选,由相应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颁发证书。

第四十九条 学生违反学生守则、学校纪律或国家法律、法规,学校要与家庭、社会配合进行教育,并根据其情节轻重和态度好坏给予适当的处分。高中学生处分有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共五种;初中、小学的处分有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共四种。

第五十条 给学生处分,一般由学校批准。其中高中的留校察看处分和初中、小学的记大过处分要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给学生开除学籍处分要严格掌握,并须经区(市)以上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受记过以上处分又未撤销处分的,要记入学生档案。

第五十一条 对受处分的学生,要积极帮助教育。经教育后进步显著的,由学生评议,学校领导批准,可撤销处分。对已撤销的处分,不记入学生档案。第五十二条 学生劳教、少管期满后,年龄在16周岁以下,且没受完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经劳教、少管部门出示证明,学生应申请复学,原学校必须予以接收。

第五十三条 学生受到奖励、处分或撤销处分,学校应及时通知家长。

第九章 其他

第五十四条 建立中小学辍学报告制度。各学校要按规定要求和时间(期中、期末考试结束后三日内)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上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辍学情况报告单”。

第五十五条 学生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所在学校应及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写出报告,并逐级及时上报。

第五十六条 学生学籍档案材料必须按时填写,填写各种表格一律使用钢笔,字迹要工整,项目要填全。学生学籍档案册(卡片)要以班级为单位装订成册,且每学期末将学籍档案材料整理一次。有关学生学籍变动证明信,应按学装订,妥善保存,以备查阅。毕业生花名册、高中会考成绩等材料须认真装订成册,永久保存。

第五十七条 各校应确定一名校级领导分管学籍管理工作,教务处主任负责日常学籍管理工作,同时下设专门的学籍管理人员。学籍档案要设专橱存放,有条件的学校应设置学生档案室。

第五十八条 区(市)中小学学籍管理工作,应确定一名教委分管主任负责,同时在教育科(处)设专职或兼职学籍管理人员,具体负责日常中小学学籍管理工作。乡(镇)教委也要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第五十九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学籍管理工作定期组织检查评比,注意总结经验,对工作成绩优异的先进单位或个人,应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对违反有关规定,造成工作失误或产生不良影响的单位或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和处分。

第六十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逐步使用微机管理学籍。

第六十一条 本细则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所有普通中小学。

第六十二条 各区(市)可根据本细则制定本区(市)的学籍管理办法。

第六十三条 本细则由青岛市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五篇:加强中小学“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一

加强中小学“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一

为落实教育部对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简称“五项管理”)的相关要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学生发展潜能,推进“五项管理”落地见效。切实承担起监督和教育的职责,家校共育促进孩子全面、健康而有个性地发展。为确保“五项管理”相关政策规定做实做好,实现学校和家庭携手共育,确保“五项管理”落地生根,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加强作业管理,为孩子全面发展创设空间

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高中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教师不得通过微信和QQ等方式布置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或者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和批改作业。

加强睡眠管理,为孩子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中小学校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表,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达到10小时,初中生达到9小时,高中生达到8小时。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学校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学生,学校应妥善安置;寄宿制学校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确保学生达到规定睡眠时间要求。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不得以课前预习、课后巩固、作业练习、微信群打卡等任何形式布置作业。

加强手机管理,为孩子健康发展提升能力

原则上学生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学校会设立校内公共电话,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

加强读物管理,为孩子健全人格奠定基础

按照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要求,防止问题读物进入中小学生校园(含幼儿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的育人功能,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全面把握并做好校园课外读物的监督检查,严把政治观,坚持育人为本,满足中小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需要,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各学校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进校销售课外读物,禁止任何人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加强体质管理,为孩子强健体魄注入活力

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

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

课时,高中每周2

课时;中小学每天统一安排

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学生每天阳光运动不少于1小时;学校每学年组织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学校保障每天两次眼保健操时间,定期组织孩子进行视力检查。

下载青岛市2015-2016学年中小学学生装管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岛市2015-2016学年中小学学生装管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五项管理”督查工作实施方案

    中小学“五项管理”督查工作实施方案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以下简称“五项管理”)文件精神,教科局扎实推进中小学校责任......

    关于落实中小学“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关于落实中小学“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对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文件精神,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全面......

    关于中小学5+2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

    关于中小学”5+2”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为切实增强我县教育服务能力,帮助中小学生家长解决子女放学后“接送难”“监管难”问题,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专项工作实施方案

    *村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专项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地委关于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专项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和文件精神,根据*县委《关于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专项......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Xx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 管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周边地区及省外流动人口以逐年递增之势流入我区,我区也有相对数量的已婚育龄人群流出,管理难度加大,对我区......

    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实施方案

    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课后延时服务是中小学校在完成正常的教育教学任务之外,针对有自愿需求的学生和家长,由所在学校提供的托管性、拓展性的服务活动。课后......

    关于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五篇范文)

    关于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意见»(鲁教基函„2017‟17号)精神和我县工作实际,特制订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小学义务教育“5+2”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中小学义务教育“5+2”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为切实做好我校学生放学后延时服务工作,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幸福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无法按时接送孩子的难题,根据《关于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