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与监管法律制度研究
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与监管法律制度研究
农村资金互助社就是新形势下自发出现的新型金融机构,2007年银监会发布的《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标志着官方正式承认了资金互助社的合法地位,将资金互助社纳入法律规制范围,一定意义上促进了我国农村新型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虽然《暂行规定》的发布有利于资金互助社的规范发展,但是,其规定的内容并不让人乐观,尤其是对资金互助社的监管方面只是套用商业银行的管理规定,并不符合资金互助社的自身发展的规律。
一、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界定
按照银监会2007年1月22日颁布实施的《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第二条的规定农村资金互助社具有互助性、地域性、本土性的特点,民有、民享、民受益是其基本宗旨。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一种组织形式,资金互助社的健康有序发展必将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将与小额贷款公司、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形成优势互补、共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国家政策的支持将为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从银监会的《暂行规定》第二条的规定上可以看得出来,农村互助资金社既区别于现存的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也有别于前些年的农民互助基金会,而是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按照设立它的初衷和精神来看,它属于实质上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应该遵循合作制金融的一般理论原则。
二、农村资金互助社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暂行规定》的出台,农村资金互助社有了比较快的发展。但是资金互助社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合适的监管主体和完善的法律制度。银监会《暂行规定》第53条规定,农村互助资金社的监管机构为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但由于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在县级分支机构本来人员数量比较少,而且任务繁重基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农村互助资金社实施有效监管。另外,教育和培训制度欠缺,普遍存在监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僵硬的现象,不能很好运用最新的监管理论指导日常的监管活动。再就是监管手段缺乏创新过于单
一、简单,不能适应新情况的变化。就目前的《暂行规定》来说,监管的标准和目标都是参照商业银行监管标准和巴塞尔协议的标准,在这样相对严格的标准下,风险的出现可能性很小,但却严重阻碍了互助社的可持续发展。
(二)资金来源有限,容易形成流动性风险
目前,法律法规允许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三种,即农民自有资金、社会捐助和政府财政扶持。但事实 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农民自有资金,由于资金有限导致这类资金互助社发展面临资金短缺,导致运作困境。而社会的捐助资金由于来源不稳定和数量不可预料,政府的财政资金扶持也是有限度的。而《暂行规定》中明确要求资金互助社不能吸收社员以外的存款。社区以外的农户和中小企业也不能对其融资,最后导致资金互助社全面面临资金困难。本来资金互助社的规模不大,而社员的资金需求又相对较高,这就导致资金互助社很容易发生融资困难,经营难以为继。
(三)农村信用制度环境有待改善,容易形成信用风险。资金互助社的服务对象是特定区域的分散的农户和中小企业,由于农业的高风险和长周期性,导致资金互助社具有高风险的特质。加之农村地区的信用环境有待改善,农村抵押品不足,部分农户诚信意识不强,加剧了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运行风险。如果这一缺陷得不到弥补,很容易形成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瓶颈,最终影响资金互助社的健康发展。
三、完善农村资金互助社监管法律制度的建议
(一)构建农村资金互助社监管制度安排和法律框架。首先,监管部门应当解放思想,更新监管理念,改进监管方式。为适应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分布现状,合理放松政府管制,为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生存环境。应该把监管权限从银监会分离出来,把银监会的有关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监管的职能剥离出来,与地方政府金融办公室和农业经 济管理部门联合成立独立的全国农村合作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制定农村合作金融监督管理法规,组织人员定期对资金互助社进行业务指导和风险预警,并进行现场和非现场的监管从而有效了解互助社发展遇到的困难和可能产生的风险。这样一来县一级银监局可以集中精力监管商业性质的金融机构,农村资金互助社在中央则由农村合作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在地方上,可以由农业经济管理部门负责监管。
(二)放松市场准入限制,建立安全保障机制
1、放宽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市场准入条件。引入多样性的金融组织,包括放宽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准入条件,鼓励成立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使不同的农村金融制度安排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局面。竞争能够带来效率,促进农村金融组织不断扩大金融服务,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只要是农户自发建立的互助性准金融机构可以依法发给金融许可证。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不能因为可能存在风险因噎废食,阻碍甚至限制其发展。对此,笔者建议:降低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准入门槛,放宽对其的监管要求。如《暂行规定》的第四十七条就值得商榷,农村资金互助社本来就是一个新兴、资金来源有限、小规模的合作金融组织,而银监会按照商业银行的模式“一刀切式”的直接规定“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无异于扼杀农村资金互助社。
2、建立安全保障机制,确保资金互助社健康运行。建立 安全保障机制具体包括:(1)建立农村资金互助社运行安全预警机制和风险防范系统。防范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社会风险就要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健全风险防范体系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还要在探索互助社监管实践的基础上探索适合资金互助社的监管模式。为了对资金互助社实施有效地监管,就要实现金融监管主体的多元化,相互分工与合作,应该把各个部门的职责与权力界定清楚,从而避免传统的合力监管导致的都不监管。(2)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属于一种金融保障制度,属于事后防范风险和进行监管的一种手段。借鉴欧美和日本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尽快建立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对我国的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尤其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进一步壮大有很迫切的保障作用。(3)建立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市场退出机制。《暂行规定》中列举了对于符合法定事由的资金互助社依法进行合并分离解散,从而退出农村市场的制度。虽然有利于保证金融市场的秩序和社会稳定。但是其不足之处也实现而易见的,造成了农村地区的金融空白,使得农村建设失去资金支持。笔者认为把有符合条件的农村资金互助社改制为农村地区政策性银行的分支机构。国家政策性银行通过资金互助社向农户和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时间长久后就形成一种国家支持农村发展的一种资金通道,发展成一定规模后可以改制为国家政策性银行的分支机构,专指从事政策性贷款业务。弥补因资金互 助社退出市场留下的金融空白。
(三)健全农村信用市场建设
信用信息数据库制度是保证金融体系正常运行的重要制度,信用信息数据库制度的建立是金融机构降低风险和民间资本进入正规融资体系的重要制度保证。虽然农村中普遍存在“欠债还钱”、“好借好还,再借不难”的朴素价值观,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逐利性的本性,这种朴素的价值观远没有一种制度规范化的制度安排有效和稳定。现阶段农村资金互助社主要靠的是社员直接靠口头的约定,和对特定社员的日常表现进行判断,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于地域性的接近与交流彼此之间都比较熟悉,再加之农民自身对家族声望与个人信誉极端珍视,所以在从事现代契约活动时都比较看重自身信誉与社会评价,这在无形之中形成一种社会压力,使得“欠债还钱”这种朴素的思想长期占据农村地区。但是这样的做法只能局限于某一社区,只凭这些朴素思想还不足以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建立现代金融体系的征信制度,是有效方法之一。
(四)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
针对我国现存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存在的内控机制不健全的状况,借鉴国际通行惯例,加强对其内部控制风险的措施。具体包括:(1)完善和创新法人治理结构。农村资金互助社要建立权力机构、运营机构、监督机构互相分离、互相制约 的现代金融企业组织机构。参照现代企业制度,架构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法人治理结构,由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实行民主管理。资金互助社的管理过程中实行“一人一票”制,充分体现社员的意思自治,保证社员的利益,增加社员对互助社的关注程度和对经营的有效监督。(2)建立健全严格而又灵活的授权审批制度,增强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系统控制能力。在互助社内部必须建立严格而又行之有效的贷款审批、资金交易、资金拆借、财务处理等制度,分类型、有差别地给不同的贷款人以不同的授信额度,以使其内控制度日臻完善。(3)完善资金互助社内部督查体系。内部督查体系在内控机制中发挥着双重作用:它既是内控机制的组成部分,又是检验其他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有效运作的一种控制机制。从本质上说,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授权审批制度属于事前预防的控制,主要是为了保证各项业务能够安全有效运作。作为内控机制的内部督查,将作为事后查处性的手段对内部控制实施监控和评价,是保证内控机制有效执行的重要手段。通过内部督查,我们可以及时发现互助社的内控机制的薄弱环节,从而使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内控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
(五)建立行业自律组织
建立行业自律组织是保障农村资金互助社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监管部门进行间接监管的有效手段。虽然自律组织与监管部门职能不同,但是目的相同,都是要规范农村 资金互助社的发展,形成自己的竞争力。目前由银监会统一按照商业银行的监管模式对农村资金互助社进行监管的做法有不足之处:银监会的工作量太大、加之基层银监局的人员数量少不能有效监管,监管成本昂贵。如果建立行业自律组织,现实中遇到的诸如:银监会工作量大、人员数量少、监管成本高的问题将迎刃而解。自律组织只是社团法人而非行政管理机关,因此对农村资金互助社主要是提供服务、进行指导、协调即行业自律性质的管理服务。
我们可以借鉴德国合作银行的监管经验,成立由资金互助社与其他合作社相互融合的行业自律体系。目前,由资金互助组织自发建立起来的自律组织是“资金互助信用联盟”其通过开展会员培训、召开研讨会、定期在网站上发布信息等形式有效的指导互助社的发展。建议农村资金互助社共同出资、政府财政补助的方式,形成一个公开的、有一定实力的金融风险救助基金,有行业协会统一管理并保证基金的保值增值,制定风险救助预案。当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运行发生资金风险时,由行业协会按照预案向其提供救助贷款援助帮助其摆脱困境。当然风险救助金应当严格管理专款专用,并由国家监管部门定期检查,切实起到风险救助作用。
第二篇:农村资金互助社县级监管办法
农村资金互助社县级监管暂行办法
作者:安徽合作社网…更新时间:2014-7-31 顶 ★★★★★
安徽瑞福德资金互助,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一站式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
农村资金互助社县级监管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我县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监管,规范其经营行为,防范和化解地方金融风险。根据中发[2005]1号文件:“有关部门要抓紧新办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和监管办法,尽快启动试点工作”、中发[2006]1号文件:“大力培养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管理办法,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中发[2007]1号文件:“2007年1月22号中国银监社出台了《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2007年2月4号出台了《农村资金互助社示范章程》”、2009年银监社与农业部《关于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中要求》、中发[2012]1号文件:“发展多元化农村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服务领域,支持商业银行到中西部地区县域设立村镇银行。有序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开展信用合作。”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农村资金互助社,是经核准后,在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联合社、农民专业互助会或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内部,由合作社社员自愿入社组成,并在县民政部门注册登记取得民办非企业法人资格,为社员提供资金融通服务但不以赢利为目的的社团组织。
第三条县农业局为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行政责任主体,负责制定我县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实施政策、规划及设立布局工作;县农合联(县供销社)为举办责任主体,负责我县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及推进工作;县金融办为监管责任主体,负责我县农村资金互助社监管工作;县农业局、县农合联(县供销社)、县公安局、县审计局、县工商局、县人行、县银监办等部门及属地乡镇协同做好农村资金互助社监督管理、风险防范和预警处置。
第四条坚持属地监管原则。县人民政府协调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落实监管措施、风险防范及处置化解。县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是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监管部门,承担日常监管职能。县农村资金互助社须经县人民政府办公社议审议通过后方可进行筹建、设立。
第五条坚持以风险监管为核心。县监管部门要采取多种方式,识别、监测、评估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运营风险,及时进行风险预警,督促农村资金互助社加强对各类风险的防控,包括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社社风险等。
第六条坚持行业自律原则。农村资金互助社应根据行业发展状况,适时组建行业协社,并制定完善农村资金互助社行业标准和业务规范,开展行业交流,倡导依法合规经营,提高行业自律管理水平。第二章 监管制度
第七条建立和实施现场和非现场监管相结合制度。县监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现场和非现场监管。
开展现场监管检查时,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向被检查单位出示工作证件。
被检查单位及其相关工作人员应接受检查并予以支持配合。
第八条建立和实施农村资金互助社监管员制度。县监管部门确定1名以上监管员负责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主要职责包括:
(一)收集运营信息资料;
(二)掌握其设立、变更、终止信息动态;
(三)掌握发起人及从业人员变更情况;
(四)对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发现、报告和制止;
(五)向农村资金互助社通报监管信息及相关文件规定;
(六)督促农村资金互助社采取有效措施,落实监管意见;
(七)按要求向市级监管部门报送辖内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运行情况。
第九条建立和实施社团监督举报制度。由县地方金融管理部门公开社团监督举报方式和相关信息。
农村资金互助社应将法人证书、监督电话及监管员名单悬挂在经营场所明显位置,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第十条建立和实施农村资金互助社托管机构合作制度。托管机构是指为农村资金互助社提供结算支付、技术支持、信息咨询等服务的政府技术支持单位。农村资金互助社按照自愿、平等、互利、守信的原则,必须选择1家政府技术支持单位为其托管辅助管理,并签订相关托管协议。
第十一条建立和实施监管信息采集和报送制度。县监管部门要全面掌握辖内农村资金互助社运行和风险状况的动态信息,督促指导农村资金互助社及时完整、真实地向监管部门报送需要的数据和非数据信息,并按月向市级监管部门报送相关资料。
农村资金互助社应按月向县农业局、县农合联(供销社)、县金融办等单位报送相关财务报表数据;按月将互助金使用情况向社员列表公布。
第十二条建立和实施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县监管部门要及时向县政府和上级监管部门报告以下重大事项:
(一)非法吸储行为。发生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行为。
(二)账外经营行为。发生账外吸纳社员入社资金、互助金,账外发放互助金,账外收入互助金占用费等账外经营行为。
(三)高利经营行为。违反农村资金互助社互助金占用费率相关规定,发生向社员收取高额互助金占用费,或向社员收取手续费、咨询费等行为。
(四)财务弄虚作假行为。发生不按实际经营情况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社计报告的行为。
(五)不法手段回收互助金行为。违反合同约定或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发生利用不法手段进行恶意回收互助金或暴力追偿行为。
第十三条建立和实施农村资金互助社法人、从业人员备案制度。县监管部门应对辖内农村资金互助社法人、从业人员进行登记管理。
第十四条建立和实施定期审计稽查工作制度。农村资金互助社应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必要时县监管部门可委托中介机构对农村资金互助社进行审计。
第十五条建立和实施约谈制度。县监管部门应针对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及风险隐患,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经营班子成员进行约谈,必要时可扩大至从业人员。
第十六条建立和实施风险预警制度。县监管部门发现农村资金互助社存在违规经营、内控管理缺陷或经营异常等现象时,应及时进行风险提示与预警。农村资金互助社经营人员发现风险隐患时,应主动向县政府金融监管部门报告。第三章 监管内容
第十七条农村资金互助社社员的入社资金必须是自有资金,以货币出资,不得以实物、贷款或吸收境外资金等其他方式入社,但可接受社社捐赠和政府财政补贴等其他资金。
县农合联(供销社)在农村资金互助社筹建过程中,应对社员的入社资金的合规性进行审查,如发现社员以实物、贷款或吸收境外资金等其他方式入社,应责令农村资金互助社及时予以清退。
县监管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发现社员以实物、贷款或吸收境外资金等其他方式入社的,应以书面形式告知县农合联(供销社),由县农合联(供销社)负责监管农村资金互助社及时予以清退。
第十八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吸纳社员入社资金、互助金及发放互助资金,必须严格限制在社员范围内进行,严格禁止向非社员吸纳和投放资金。
单个社员入社资金不得超过农村资金互助社入社资金总额的 10%;比例超过5%的应经县农合联(供销社)批准,报县农业局、县金融办备案。
第十九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应建立社员花名册,及时根据社员变动情况更新信息,并将社员更新登记情况及时报送县金融办,社员花名册应载明以下事项:
(一)社员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
(二)社员所持入社资金金额;
(三)社员所持入社资金证书的编号;
(四)社员缴纳入社资金日期。
第二十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必须为每个社员建立社员账户,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要求进行记载。主要记载下列内容:
(一)该成员的出资额;
(二)量化给该成员的公积金份额;
(三)该成员存入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互助金;
(四)该成员借用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互助金。
第二十一条农村资金互助社新增社员、增加资金规模等重大事项变动,需经县农合联(供销社)同意,报县农业局、县金融办核准。社员的入社资金原则上自农村资金互助社成立之日起三年内或入社时间不足三年的不得退出,理事长、监事长等参与管理人员的入社资金,在任职期内不得退出。农村资金互助社增加社员和扩大资金规模,原则上要运营一年以上。
第二十二条凡要求退出入社资金的社员应提前3个月提出书面申请,经农村资金互助社理事社同意,并报县农业局、县农合联(供销社)、县金融办备案后办理退社手续,其社员资格在完成退社手续后终止。
第二十三条社员在其资格终止前与农村资金互助社己订立合同的,应当继续先行履行合同义务;章程另有规定或者社员与农村资金互助社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二十四条社员资格终止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应当按照章程规定的方式、期限和程序,及时退还该社员的入社资金和积累份额;社员资格终止的当年不享受盈余分配。
第二十五条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资金主要用于满足社员间的资金融通需求,必须用于支持社员发展生产经营项目,其中用于农业产业项目不少于70%。社员不得将借用的互助金用于非生产经营项目,不得偿还其他欠款及转借他人。
第二十六条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资金融通活动实行市场化定价原则。农村资金互助社支付给社员互助金的占用费率,可以参照同期当地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收取社员借用互助金的占用费率,上限不得超过互助社与社员签订借款合同前一天的同期县金融办公布的“民间融资综合利率指数”。
第二十七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对社员发放的互助金必须体现“分散、小额”的特点,实行资金投放限额管理制度,对单一社员发放的互助金总额不得超过入社资金总额的15%。对前十大户发放的互助金不得超过入社资金总额的50%。
第二十八条农村资金互助社要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合理制定互助金发放前审查、发放时审批、发放后检查等审查程序和操作规程。农村资金互助社从业人员应严格履行相关职责,确保业务流程各环节的规范性,全面把控互助金发放风险。互助金发生风险的,互助社相关从业人员应自觉接受监管部门牵头开展的尽职调查。
单一社员借用资金时,在其入社资金额度内的,可实行信用借款方式;超过入社资金额度的,可通过社员联保、互助金质押、入社资金质押等方式进行抵押担保,条件许可下也可实行由社员农房、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活体畜禽等抵押物进行抵押,相关评估登记部门必须做好评估登记的准备工作,以便社员前来评估登记,具体借款额度必须在资金投放限额管理规定范围内。
第二十九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应确保资本充足率在任何时点均保持在10.5%以上。要建立资本充足率监测预警制度,根据各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实际,一般在10.5%之上设置预警线,当资本充足率接近预警线时,应及时进行预警,防止其降到10.5%以下。资本充足率低于10.5%时,监管部门应根据资本充足率和资产风险状况及时采取分类监管措施。
第三十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应确保准备金率保持在13%以上。准备金率低于规定标准的,不得再行投放资金。
第三十一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应确保拨备充足率始终保持在 100%以上。对不按规定提足拨备的,应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应停止办理部分或全部业务,直至采取停业整顿措施。
第三十二条农村资金互助社在经营过程中,若存在下列情况之一但情节较轻的,监管部门可通过与高管人员进行诫勉谈话、下发整改书等方式,责令其限期改正;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由县人民政府负责查处,县民政局根据县人民政府的查处意见依法予以撤销登记,并由有关机关依法追究该互助社相关负责人的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非法集资、吸收公众存款、高息放贷的;
(二)未经审批私自设立或擅自对外经营的;
(三)超范围经营业务的;
(四)未经审批擅自改变经营场所的;
(五)在相关部门行政告诫、警告、责令改正等期限内未纠正违规行为的;
(六)拒绝或者阻碍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依法监管检查的;
(七)不按照要求和规定提供报表、报告等文件、资料的,提供虚假或隐瞒重要事实的报表、报告等文件、资料的;
(八)法律、法规、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三条农村资金互助社不得向非社员吸收或发放互助金。不得以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从事股票、债券等交易活动。对向非社员吸收或发放互助金和违反国家利率政策吸收或发放互助金,违规进行股票、债券等投资的,应责令限期整改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整改不到位的,应停止办理部分或全部业务,直至采取停业整顿措施。第四章 责任管理
第三十四条县农业局、县农合联(供销社)、县金融办等有关单位接到农村资金互助社的风险报告后,应加强风险监控,及时启动处置预案,责成农村资金互助社实施风险处置方案,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出具体化解措施和对策,并督促落实。
第三十五条县监管部门在处置风险过程中,要按照统一、及时、准确、全面的要求进行调查。对引发的风险或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报告县人民政府及市农业局、市农合联(市供销社)、市金融局。
第三十六条监管部门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可直接发放责令整改通知书,并监督农村资金互助社抓好整改落实。也可视情向相关县人民政府提交监管建议书,由县政府负责监督整改事项的落实。
监管部门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需要移送有关部门、单位查处的,应及时移送有关部门、单位查处。受移送的部门、单位应当自收到移送材料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向移送单位书面回复处理情况。
第三十七条监管部门要充实监管力量,提升监管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每年组织监管人员培训。
第三十八条根据《农村资金互助社县级监管暂行办法》文件精神,按照监管职责要求,对我县所辖政府及部门监管责任进行细化分工,明确监管责任及纪律。
(一)互助社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需有指定分管金融的领导,明确为本辖区资金互助社负起属地协管责任。在第一时间,向县金融办汇报辖区内资金互助社的风险及违法违规行为,积极配合县金融办防范和处理好本辖区内金融市场稳定工作。
(二)县农业局、县农合联、县公安局、县审计局、县工商局、县人行、县银监办等部门要明确负责农村资金互助社协管工作的分管领导。依据各自部门责任,协同做好农村资金互助社监督管理、风险防范和预警处置工作。
(三)县金融办是农村资金互助社监管单位,负责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日常监管工作,及时处理好行业违法违规行为,防范辖区内金融风险。金融办要定期组织开展监管评价工作,对职责履行不到位的监管人员,特别是对失职、渎职行为要实行问责。县监管部门要建立监管员检查考核机制,加强考核评价,并适时对履职不到位的监管人员进行通报批评。
(四)托管单位。托管单位应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定期向农村资金互助社监管部门提供相应信息,协助监管部门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专户资金往来、结算进行监管,承担托管单位的相关责任,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做好检查和审计工作,提出防范和化解农村资金互助社风险的措施和建议。
第三十九条县监管部门可对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行为在监管部门门户网站或本地新闻媒体上进行公布。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条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监督管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本办法未尽事宜,由县农业局、县农合联(供销社)、县金融办共同研究决定。
第四十二条本办法由县农业局负责解释。
第三篇:农村发展资金互助社理论探悉
农村发展资金互助社理论探悉
张连虎
一、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理论依据
农村资金互助社是具有类似或关联生产的农民共同发起,拥有和管理,为了获取便利的融资服务或经济利益,按照资本入股、民主管理、互助互利的原则建立的互助金融组织。在社员范围内开展借贷业务。合作金融是指社会经济中的个人或企业,为了改善自身的经济条件,获取使得的融资或经济利益,按照自愿入股、民主管理、平等互利的原则组织起来,主要为入股提供服务的一种特殊的资金融通行为。不难看出,从市场定位来看,农村资金互助社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金融。
在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长期不对称的非均衡状态下,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产生存在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优势可以简单概括为:手续简便、贷款时间灵活、融资成本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从市场细分来看,农村资金互助社适合我国农户信贷需求的目标市场。因此,农村资金互助社面对分散的小额贷款市场就有了组织和制度上的优势,从而发挥了金融体系毛细血管作用,激活了整个农村金融体系。
无论从理念还是实践角度来说,农村资金互助社都将对农村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村资金互助社有利于相当一部分农户资金需求问题的有效解决,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繁荣起到积极作用;第二,农村资金互助社有利于农村商业银行资金回流农村机制的建立和形成,有效利用信息对称优势降低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实现商业银行面向农村市场的规模经营; 第三,农村资金互助社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形成与发展,它的设立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供需不平衡的状态下,部分农村地区进行了一些创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探索和实践,农村资金互助社是其中比较典型和成功的案例。本文中以吉林梨树县闫家村百信农村资金互助社(以下简称百信互助社)为研究对象,试图分析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基本特征及发展现状,虽然不能完全代表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整体情况,但可以反映出其最基本的、大致的共同性质。
百信互助社是我国最早创立的,并且是第一家经银监会批准正式运行的农村资金互助社。2007年3月9日,东北黑土地上诞生了我国首家农村资金互助社,由32位农民作为发起人,注册资金10.18万元,吸收第一笔存款1000元。从那一刻起,真正以农民为主体的新型社区互助性银行机构诞生。两年后,百信互助社以弱小的身躯披荆斩棘,取得了显著成效。
从资金规模来看,百信互助社资金总额两年内增长了近三倍,增长主要来源是拆入资金和存款。百信互助社创立的第一年中取得了较为快速成长,无论在社员数量还是资金总额方面,同期对比增长200%以上。从经营状况来看,百信互助社在经历前期筹备之后,贷款笔数和累计贷款额均取得快速增长,资金周转率也得到进一步提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两年间百信互助社不良贷款额为0元,可以说明百信互助社在风险控制方面做得很好,保证了资金健康运转。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运作模主要有三个特征:第一,在社员收入水平方面,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目标社员为中低收入水平农户。中低收入水平农户由于受到条件限制,较难提供有效担保,其资金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大多被排除在农村信用合作社服务之外;第二,在资金需求特征方面,农户资金需求呈现出规模小、周期短的特征。百信互助社平均单笔贷款额约为4000元,说明大多数农户资金需求量相对较小,其财务盈亏与累计贷款的比例远低于商业银行平均利率水平,据此判断平均每笔贷款周期较短,说明大部分农户贷款均属短期借贷行为;第三,在利润来源方面,农村资金互助社属于微利行业,盈利并非经营的首要目的。从百信互助社财务盈亏来看,几千元的利润对比资金总规模来说是微乎其微的。农村资金互助社运作的首要目标是通过合作的方式解决社员资金需求问题,经济效益始终是放在第二位的。
总体来说,百信互助社在创立初期取得了快速发展,这样的成绩是来之不易的。但是由于受到资金规模小、融资渠道有限、缺乏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原因制约,百信互助社在发展中同样面临较多困境,概括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资金短缺,融资渠道有限。融资困难是阻碍资金互助社发展的最大障碍。从百信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状况可以看出,虽然在运行中一切顺利,风险较小,基本上没有不良贷款,但是贷出款额远远超过了吸收存款,出现了资金缺乏的状况。如果资金得不到有效补充,资金互助社就没有能力放出更多贷款,不能很好地为农户服务,资金互助社的发展将面临重大考验。
其次,社会公信力较低,未能被社会广泛认可。因为虽然国家已经承认了资金互助社的合法地位,但是还有很多人并不了解它,资金互助社还未能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更多的人现在仍然处于观望状态。人们对资金互助社的认可程度影响着其发展,如果人们不认可资金互助社,都不敢存钱,而只想着贷款,那么资金互助社就会出现资金缺乏状况,进而限制了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
再次,社员受教育程度偏低,不利于规范化运作。农村资金互助社社员总体来说文化程度偏低,大部分是高中文化程度,有的甚至是小学文化程度。虽然资金互助社规模比较小,应对市场比较灵活,但是仍然不可避免风险的出现。资金互助社是农民自己管理,而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他们了解的金融知识不多,应对风险的能力较弱。
三、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几点尝试
第一,通过与农村金融机构的合作来发展和壮大农村资金互助社。随着农民资金需求不断扩大,农村资金互助社自身资本金根本不足以满足农民需求,对外融资成为资金互助社的必然选择,其中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增加与农村金融机构的合作。
农村资金互助社与其他农村金融组织的合作的最终结果是双赢,这也是两者之间建立稳定长期合作关系的必要前提。商业化运作的金融机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其在营业网点设置、存款吸纳、贷款发放、信用风险等负债来源和资产选择方面,要把成本和收益作为决策依据,做出最优行为选择。资金互助社与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相比,具有贴近农户、信息对称的天然优势,是金融机构末梢的一种有效补充。它可以凭借信用解决缺少抵押物的贷款风险,并且保证了农民资本、产业利润和金融利润不外流。
因此,既解决了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资金短缺问题,又解决了其他农村金融组织与农户交易成本过高问题。
第二,通过自身努力提升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空间。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自身努力是实现良好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根本保证。
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资金互助社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金融基础知识水平,扩大知识面,学习内控制度并熟悉业务操作,完善风险管理措施。必要时可以通过引进人才来解决农村资金互助社业务人才匮乏的问题。通过学习规范化的流程操作有效控制经营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支出,进一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另一方面,努力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多元化经营模式。如果仅仅实现资金互助,所产生的利润很难维持这个组织的生产,也无法有效控制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因此,走向综合性的合作组织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要建立起“专业协作、分散经营、金融互助、集中采购、集中销售”的农民合作组织。
第三,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通过政府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有利宣导,提升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社会公信力,从而得到社会广泛的认知和认可。
提高人们对资金互助社的认识,首先需要政府对资金互助社的支持,有了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人们才会相信资金互助社的地位和作用。同样还需要社会力量的宣传和呼吁,让全社会的人都了解资金互助社。只有这样资金互助社的社会公信力才能得到提高,社会公信力提高了,就会得到企业、银行的青睐,进而会吸引企业、银行的资金支持。
国家对资金互助社的资助是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国家可以为其输入新鲜的“血液”,促进其茁壮成长。国家的资金支持,不仅可以帮助互助社发展壮大,而且可以通过互助社解决农民融资的困难,为国家解决一个难题,从而更好地实现全民共同致富这一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赵朋.农村资金互助社解决农民资金需求的重要方式[J].中国集体经济,2010,(06).
[2]朱晓静.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问题及建议[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9,(03).
[3]廖继伟.新型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发展路径研究—以四川为例[J].上海经济研究,2010,(07).
第四篇:农村资金互助社宣传材料范文
农村资金互助社宣传材料
一、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本社经营下列业务:
1、办理社员存款、贷款和结算业务;
2、买卖国债和金融债券;
3、办理同业存款;
4、开展代理和委托业务;
5、向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符合审慎要求);
6、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二、农民向农村资金互助社入股的条件
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户口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本地有固定住所且居住满3年)在入股农村资金互助社所在乡(镇)或行政村内;
3、入股资金为自有资金且来源合法,达到章程规定的入股金额起点;
4、诚实守信,声誉良好;
5、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它条件。
三、农村小企业向农村资金互助互助社入股的条件
1、注册地或主要营业场所在入股农村资金互助社所在乡(镇)或行政村内;
2、具有良好的信用记录;
3、上一盈利;
4、年终分配后净资产达到全部资产的10%以上(合并会计报表口径);
5、入股资金为自有资金且来源合法,达到章程规定的入股金额起点;
6、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它条件。
四、什么是农村资金互助社社员
农村资金互助社社员是指符合本规定要求的入股条件,承认本并遵守本章程,向农村资金互助社入股的农民及农村小企业。章程也可以限定其社员为某一农村经济组织的成员。
五、互助社社员享有的权利
1、参加社员大会,并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按照章程规定参加
我社的民主管理;
2、享受我社提供的各项服务;
3、按照章程规定或者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决议分享盈余;
4、查阅我社的章程和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决议、财务会计报表及报告;
5、向有关监督管理机构投诉和举报
6、章程规定的其它权利。
六、互助社社员承担的义务
1、执行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2、向我社入股;
3、按期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4、按照本章程规定承担亏损;
5、积极向本社反映情况,提供信息;
6、章程规定的其它义务。
七、股权管理
1、本社每个农(居)民社员入股金额起点为100元,每个农村小企业社员入股金额起点为100元,入股金额为百元的整数倍。单个农(居)民、小企业和
其它经济组织社员入股金额不得超过本社股金总额的10%。
2、社员缴纳股金必须以货币出资,不得以实物、贷款或其它方式入股。
3、本社向入股社员发放记名股金证,作为社员的入股凭证。
4、本社社员持有的股金和积累可以转让、继承和赠与,但理事、监事和经理持有的股金和积累在任职期限内不得转让。
5、本社社员不得以所持本社股金为自己或他人担保。
6、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本社社员可以办理退股。①社员提出全额退股申请; ②本社当年盈利;
③退股后本社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 ④在本社没有逾期未偿还的贷款本息; ⑤符合本社的退股操作办法。
7、凡要求退股的,农(居)民社员应提前3个月,小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社员应提前6个月向理事会提出,经批准后办理退股手续。退股社员的社员资格在完成退股手续后终止。
8、社员在其资格终止前与本社已定立的合同应当继续履行。
9、社员资格终止后的一个月内,本社以现金形式返还该社员的股金和积累份额;社员资格终止的当年不享受盈余分配。
10、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社员,经理事会批准,可予以除名,被除名的社员如有未归还贷款,以该社员在本社的股金和社员积累予以抵扣。
①不遵守本社章程;
②其行为给本社名誉和利益带来严重危害; ③以欺骗手段从本社取得贷款;
④重大灾害与事故造成绝户;⑤恶意逃废本社债权。
第五篇:正确认知农村资金互助社
正确认知农村资金互助社
农村资金互助社作为农村金融改革的新生事物,已成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要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之所在。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党和国家有关“三农”问题基本政策和方针为指导,以发展农村经济、优化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民主管理水平为目标,创立发展互助资金,调剂农户资金余缺,促进农民经济联系与合作,推动乡村经济和社会的良性协调发展。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第24条: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要主动适应农村实际、农业特点、农民需求,不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运用财政税收、货币信贷、金融监管等政策措施,推动金融资源继续向“三农”倾斜,确保农业信贷总量持续增加、涉农贷款比例不降低。完善涉农贷款统计制度,优化涉农贷款结构。延续并完善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有关税收政策。开展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提供更优惠的支农再贷款利率。鼓励各类商业银行创新“三农”金融服务。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覆盖全部县域支行。农业发展银行要在强化政策性功能定位的同时,加大对水利、贫困地区公路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力度,审慎发展自营性业务。国家开发银行要创新服务“三农”融资模式,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建设的中长期信贷投放。提高农村信用社资本实力和治理水平,牢牢坚持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定位。鼓励邮政储蓄银行拓展农村金融业务。提高村镇银行在农村的覆盖面。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有效途径,稳妥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试点,落实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做好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贷款试点工作。鼓励开展“三农”融资担保业务,大力发展政府支持的“三农”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完善银担合作机制。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鼓励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发行债券。开展大型农机具融资租赁试点。完善对新型 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强化农村普惠金融。继续加大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等对农村妇女的支持力度。
文件发出后,国家领导人也十分关注农民合作社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李克强总理于2015年1月27日会见了周口农民刘天华,刘天华作为全国唯一基层农民代表,应邀赴中南海,参加了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科教文卫体界人士和基层群众代表座谈会,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提意见和建议。2012年7月,刘天华创办的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首批种植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目前已成为集种植、土地托管及流转、粮食银行、农产品深加工、农机农艺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给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树立典范。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两年提到鼓励和规范发展专业合作社内部的基金互助业务,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指出,关于农民合作组织内部的资金互助组织,坚持谁批准谁监管,出了责任谁负责的原则。我们始终坚持陈锡文提出的三项规定,具体内容如下。
陈锡文指出,关于农民合作组织内部的资金互助组织,在改革过程中被放在金融这个类别中。但是,合作组织内部的资金互助组织严格来讲不是金融,是类金融或准金融。因为它的成员是封闭的,只能在这个成员圈里吸收储蓄、发放贷款。金融必须拿到银监部门颁发的金融企业、金融机构执照,而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内部发展农民的资金互助,并不需要。但是必须严格遵守几条规矩:一是成员是封闭的。二是不能对外吸收储蓄,也不能对外发放贷款,吸收储蓄和贷款必须在成员内部。三是成员对资金互助组织的存款要根据实际运行情况来决定资金的收益,而不能事先就规定一个固定比较高的收益去吸收存款。
陈锡文强调,要加强地方政府监管,区别于金融机构来对待。批准的部门也不是金融部门,都是谁在批?大部分都是地方的农村工作政策部门、农业部门在批,既然批了,就得负责任,负责任不用干预它内部的业务,只要保证成员封闭、业务封闭,不给出固定报酬,如果真做了,就不会有 风险。正是从这个意义来讲,让地方政府加强对农民合作组织内部的资金互助组织的监督,严格意义上也并不属于金融监督。
陈锡文指出,当然现在有些地方正在扩展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的职能,把它纳入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去监管,国家也是赞成的。但总的来说,在中国农村发展金融不仅需要金融部门自身的改革去更好的为农民服务,还需要在中国农村社会当中培育一种金融意识,金融的管理能力,先让农民搞这种封闭的资金互助组织,实际上是培育和锻炼农民在金融问题上的信用,培养能力,逐步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发展比较正规的金融组织。因为它在村里和专业合作组织里面,如果真搞起来的话,面会很大,数量会很多,现在有58万多个村民委员会,有120多万个专业合作社,如果都愿意搞的话,这么大的数量,靠国家的金融监管机构、银监会去管当然是管不了,于是在这个问题上就要坚持一条,都是地方政府的有关部门批准的,强调谁批准,谁监管,出了责任谁负责的原则。
图片一:何慧丽给习近平总书记介绍南马庄合作社状况 图片二: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马庄合作社社员家里进行亲切交谈
图片三:李克强总理接见河南周口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刘天华先生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原则是以村的稳定和发展为出发点,在政府支持和有效监督下,立足于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以农民为主体的村民自愿参与、民主管理、互助合作的原则。立足于各村不同的发展需求,引导、推动农民互助合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和农村、农民反馈的信息,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中,农村资金互助社在帮助村民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农村资金互助社为“新农村”建设搭建了平台。互助社通过民主管理,逐渐增强村民民主自治意识和诚信意识,增进农户之间的沟通理解,形成互助合作、协同共进的和谐氛围,推进了村民自治。解决了农户建设资金困难的问题,改善了生产和生活条件,培育了增收产业,加速了村域经济发展,使“互助资金”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平台。
(二)、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兴办,为“新农村”建设找到了有效的资金合作的组织载体。农民资金互助社的兴办,打破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能进行金融合作的传统观念,将使农村经营体制发生根本性变化。同时,也为国家“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使用找到了有效的金融组织,从而实现了农业与金融的合作,为新农村建设找到了一个有效的组织载体。
(三)、农村资金互助社促进了“新农村”的建设。在“互助资金”的使用过程中,通过在村民间相互建立担保、互保等关系,相互解决困难,发展生产,能够增进相互的信任和团结,提高村民诚信意识,增强农民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农民发展市场经济,培育“新型农民”,促进“新农村”建设。
(四)、能够很好地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紧迫的问题。在村级设立互助资金,由村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管理者是村民选出的代表,最了解村民在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中最紧迫、最直接的问题。又能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解决问题最简便、最迅速。
5(五)、能够很好地解决群众资金短缺的问题。探索建立“互助资金”与农民的生产、技术、销售结合的有效方式,在有效解决贫困农户资金短缺的同时,促进贫困村各种生产要素的整合,提高村生产经营的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农村资金互助社既解决了农村、农民融资难的问题,又扼制了民间高利贷的发展,有利于规范民间金融市场。
(六)、能够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互助社的民主化管理,公开理财等新的管理理念的引入,将进一步推动村级基层组织建设的进程,提高村干部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上一新台阶。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服务理念是“扎根农村,服务农村;强社富民,促进和谐”。当然,社会上也有一部分别有用心的人打着互助社的旗号来进行非法集资,对外高利放贷,但是,这些市场活动都是违法行为,并不属于合法互助社的业务范围,这种行为不但破环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而且对合法经营的农村资金互助社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另外,社会上也存在一些恶意谣言,到处散播互助社的不利信息,这也给互助社的正常发展带来巨大阻碍。
尽管社会上存在一些对于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误解,但是全国各地的农村资金互助社组织并没有停止发展的脚步,而是顺应了新农村发展的潮流陆续设立营业,当中也不乏做得很有成就的互助社,例如百信、长风等。这些成功的案例不仅造就了一批从事互助社行业的成功人士,而且给当地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巨大贡献。所以,我们应该放眼全国,正确的去认识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精神和理念,而不是片面的听取社会上的不良传言。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农村资金互助社一定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并给农村及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