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2012〕79号)
转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鲁安监发[2012]85号
各市安监局:
现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2012〕79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转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落实。
一、认真学习领会,深入宣传贯彻
《指导意见》是贯彻落实《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5号)、《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5号)等法规规章的重要文件,对进一步加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规范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各地要迅速将文件发到各相关企业,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学习培训,充分领会《指导意见》的精神实质,把握其内涵和基本要求,确保《指导意见》
宣贯落实到基层和所有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企业。
二、联系工作实际,制定工作措施
各地要结合本地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的工作实际,认真研究制订落实《指导意见》的具体工作措施。要把贯彻落实《指导意见》作为2012年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加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颁证企业的日常监管,在制定执法工作计划时予以重点安排,确保各项工作要求得到有效执行。
三、加强督促指导,促进企业责任落实
各地要切实加强对本地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企业的督促和指导,推动企业落实《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各项要求,及时研究解决贯彻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指导企业认真按照《指导意见》逐条对照查找差距,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建立责任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全面落实企业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责任。
附件: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2012〕79号).doc
附件: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 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
安监总管三〔2012〕7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禁毒法》、《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5号,以下简称《条例》)、《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5号)等法律法规要求,落实各级安全监管部门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责任,推动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以下简称企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进一步加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进一步加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一)重要意义。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品种数量占国家管制的易制毒化学品品种数量的80%以上。为防止其流入非法渠道用于制造毒品,《条例》赋予安全监管部门履行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和监督工作的职责,这是加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源头管理的重要环节,在整个禁毒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维护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充分认识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法制意识,不断提升监管能力。
(二)总体要求。结合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严把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企业准入关,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环节的流向和数量监管工作,建立日常监督检查机制,完善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查处各种非法违法行为;加强对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企业的监督指导,督促企业认真落实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责任,增强自律意识,健全管理制度,自觉遵守《条例》规定,构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法制秩序。
二、严格源头准入,进一步加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监督管理
(三)严格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颁证管理。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通过许可证审查和备案证明延期换证等手段,依法依规严格要求,从严把好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准入关口。许可证和备案证明载明的易制毒化学品品种、产量、销售量、流向等内容,要反映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增强许可证和备案证明的约束与引导作用。要结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依法淘汰生产条件差、管理水平低的生产企业,关闭无固定经营场所的经营企业,从严查处涉毒案件中的违法企业。许可证或备案证明有效期届满后未按要求提交延期换证申请的企业,应当立即停止相关生产经营活动;继续生产经营的,按非法生产经营行为依法予以严肃查处。发证机关要在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许可证或备案证明有效期届满后3个月内依法予以注销,并抄报同级公安、工商、商务等有关部门。
(四)加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颁证企业的监管工作。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针对本地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企业分布情况和管理状况,制定年度监管执法工作计划,有计划地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做到年度内全覆盖,重点检查企业执行《条例》情况、保持颁证条件情况、制度落实情况、相关人员对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要求的掌握情况等。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限期改正,严厉查处和打击非法生产经营行为。要与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安全监管的行政许可手段,加大企业违法成本;对于被暂扣或吊销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相关许可证或备案证明,又存在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法律法规要求的企业,要同时依法暂扣或吊销其相关危险化学品安全许可证。
三、全面落实企业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责任
(五)建立健全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责任体系。企业要认真履行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包括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销售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在内的责任体系,健全管理机构,至少配备1名专职人员或者以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为主要职责的固定管理人员,切实履行职责,严防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造成社会危害。
(六)健全完善各项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制度。企业要建立健全至少包括以下内容的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制度:企业负责人的管理职责和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出入库管理、仓储安全管理制度,购销管理、购销合同管理、销售流向登记、销售记录管理、购买和运输凭证存档等制度,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信息系统填报制度,从业人员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知识教育培训制度,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制度等。
(七)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设备、仓储设施、产品包装要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或有关规定。不得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生产工艺装置;仓储设施要符合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理化特性要求,符合防盗等安全监控要求;产品包装必须标明产品名称、化学分子式、成分和含量,确保包装可靠,属于危险化学品的,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的有关规定。
(八)严格遵守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和备案制度。企业要严格依法从事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活动,规范生产和经营行为,严禁超许可范围生产和经营;备案事项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办理重新备案和变更手续;不再生产、经营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应当及时办理许可证或备案证明注销手续。严禁倒卖、出租、转让或以厂房场地转包、租赁等方式变相转让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证或备案证明。
(九)强化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销售管理,做到销售流向清晰、档案记录完整。企业要依法销售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按规定查验购买者应持有的由公安机关核发的购买资质证明和购买经办人身份证。对符合条件的购买者,要如实记录销售的品种、数量、日期和购买方的详细地址、联系方式和自述用途等情况,留存上述资质证明和身份证的复印件。记录和留存复印件等销售资料应当保存2年备查。对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的各项记录台账、资料,要逐步建立电子文档,实现信息化、动态化管理。
(十)加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法律法规教育培训。企业每年要对全体员工进行一次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方面的遵纪守法教育培训,使全体员工充分认识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的社会危害和法律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要接受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的教育和培训,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掌握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基本知识。涉及第一类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企业主要负责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取得考核合格证明。
四、强化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流向监管,严格追究责任
(十一)加强生产、经营环节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流向监管。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监督企业建立健全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出入库、销售登记等各项管理制度,并检查企业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存放保管等内部流转是否有明确的记录,对外销售记录和买方购买资质留存资料是否完整,企业产量、销售量是否平衡,前后记录是否一致,台账和实物是否相符,以及产量、销售量、流向等与企业年报是否相符等情况。对存在问题的,要责令限期改正,依法处罚。
(十二)加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信息化管理。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充分运用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信息系统的统计等功能,全面分析和掌握本地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和经营的总量、品种、流向、颁证等情况及相关变化。要认真做好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和备案颁证季报(以下简称季报)填报工作,督促企业按时上报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年报(以下简称年报),并做到上报数据准确、规范;要于每季度第一个月末前上报上一季度季报,每年4月底前上报上一年度年报。企业不提供年报的,安全监管部门要依法予以处罚;下级安全监管部门不提供季报、年报,数据存在明显错误,季报、年报缺项较多的,上级安全监管部门要予以通报或督办。
(十三)建立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案件倒查机制。对涉及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案件的企业,所在地省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组织专项检查,查清涉案情况、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情况。对存在管理漏洞的,要责令企业限期整改;存在非法违法销售行为的,依法责令企业停产停业整顿,暂扣或吊销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备案证明,情节严重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追究法律责任。要举一反三,要求同类企业吸取教训,切实加强管理,防止同类案件再次发生。
五、加强监管能力建设,积极参与部门联动合作
(十四)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管能力建设。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充实人员力量,落实责任,保障经费,及时检查和总结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工作。各省级安全监管部门以及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企业数量多的设区的市级安全监管部门要配置专职管理人员;设区的市级以下的安全监管部门要明确固定的管理人员,并保持人员相对稳定,保证工作的连续性。要加强监管人员易制毒化学品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培训。要创新日常监管方法,建立健全约谈、公布“黑名单”、挂牌督办等制度,应用信用记录等措施,不断提高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水平和执法效能。
(十五)加强部门协作与配合。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积极参与同级禁毒委员会组织开展的有关工作,开展与易制毒化学品监管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整体监管合力。要会同公安、商务和工商等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检查,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行为。在换发许可证和备案证明、检查企业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销售管理情况等工作中,要通过与有关部门沟通信息、加强联动,进一步查证实情,堵塞漏洞,提高执法检查效能,共同推进易制毒化学品监管工作。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二○一二年六月十五日
第二篇: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2012〕79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 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
安监总管三〔2012〕7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禁毒法》、《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5号,以下简称《条例》)、《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5号)等法律法规要求,落实各级安全监管部门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责任,推动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以下简称企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进一步加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进一步加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一)重要意义。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品种数量占国家管制的易制毒化学品品种数量的80%以上。为防止其流入非法渠道用于制造毒品,《条例》赋予安全监管部门履行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和监督工作的职责,这是加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源头管理的重要环节,在整个禁毒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维护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充分认识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法制意识,不断提升监管能力。
(二)总体要求。结合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严把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企业准入关,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环节的流向和数量监管工作,建立日常监督检查机制,完善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查处各种非法违法行为;加强对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企业的监督指导,督促企业认真落实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责任,增强自律意识,健全管理制度,自觉遵守《条例》规定,构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法制秩序。
二、严格源头准入,进一步加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监督管理
(三)严格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颁证管理。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通过许可证审查和备案证明延期换证等手段,依法依规严格要求,从严把好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准入关口。许可证和备案证明载明的易制毒化学品品种、产量、销售量、流向等内容,要反映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增强许可证和备案证明的约束与引导作用。要结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依法淘汰生产条件差、管理水平低的生产企业,关闭无固定经营场所的经营企业,从严查处涉毒案件中的违法企业。许可证或备案证明有效期届满后未按要求提交延期换证申请的企业,应当立即停止相关生产经营活动;继续生产经营的,按非法生产经营行为依法予以严肃查处。发证机关要在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许可证或备案证明有效期届满后3个月内依法予以注销,并抄报同级公安、工商、商务等有关部门。
(四)加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颁证企业的监管工作。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针对本地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企业分布情况和管理状况,制定监管执法工作计划,有计划地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做到内全覆盖,重点检查企业执行《条例》情况、保持颁证条件情况、制度落实情况、相关人员对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要求的掌握情况等。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限期改正,严厉查处和打击非法生产经营行为。要与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安全监管的行政许可手段,加大企业违法成本;对于被暂扣或吊销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相关许可证或备案证明,又存在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法律法规要求的企业,要同时依法暂扣或吊销其相关危险化学品安全许可证。
三、全面落实企业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责任
(五)建立健全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责任体系。企业要认真履行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包括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销售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在内的责任体系,健全管理机构,至少配备1名专职人员或者以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为主要职责的固定管理人员,切实履行职责,严防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造成社会危害。
(六)健全完善各项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制度。企业要建立健全至少包括以下内容的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制度:企业负责人的管理职责和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出入库管理、仓储安全管理制度,购销管理、购销合同管理、销售流向登记、销售记录管理、购买和运输凭证存档等制度,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信息系统填报制度,从业人员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知识教育培训制度,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制度等。
(七)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设备、仓储设施、产品包装要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或有关规定。不得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生产工艺装置;仓储设施要符合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理化特性要求,符合防盗等安全监控要求;产品包装必须标明产品名称、化学分子式、成分和含量,确保包装可靠,属于危险化学品的,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的有关规定。
(八)严格遵守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和备案制度。企业要严格依法从事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活动,规范生产和经营行为,严禁超许可范围生产和经营;备案事项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办理重新备案和变更手续;不再生产、经营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应当及时办理许可证或备案证明注销手续。严禁倒卖、出租、转让或以厂房场地转包、租赁等方式变相转让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证或备案证明。
(九)强化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销售管理,做到销售流向清晰、档案记录完整。企业要依法销售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按规定查验购买者应持有的由公安机关核发的购买资质证明和购买经办人身份证。对符合条件的购买者,要如实记录销售的品种、数量、日期和购买方的详细地址、联系方式和自述用途等情况,留存上述资质证明和身份证的复印件。记录和留存复印件等销售资料应当保存2年备查。对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的各项记录台账、资料,要逐步建立电子文档,实现信息化、动态化管理。
(十)加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法律法规教育培训。企业每年要对全体员工进行一次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方面的遵纪守法教育培训,使全体员工充分认识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的社会危害和法律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要接受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的教育和培训,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掌握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基本知识。涉及第一类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企业主要负责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取得考核合格证明。
四、强化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流向监管,严格追究责任
(十一)加强生产、经营环节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流向监管。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监督企业建立健全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出入库、销售登记等各项管理制度,并检查企业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存放保管等内部流转是否有明确的记录,对外销售记录和买方购买资质留存资料是否完整,企业产量、销售量是否平衡,前后记录是否一致,台账和实物是否相符,以及产量、销售量、流向等与企业年报是否相符等情况。对存在问题的,要责令限期改正,依法处罚。
(十二)加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信息化管理。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充分运用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信息系统的统计等功能,全面分析和掌握本地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和经营的总量、品种、流向、颁证等情况及相关变化。要认真做好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和备案颁证季报(以下简称季报)填报工作,督促企业按时上报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年报(以下简称年报),并做到上报数据准确、规范;要于每季度第一个月末前上报上一季度季报,每年4月底前上报上一年报。企业不提供年报的,安全监管部门要依法予以处罚;下级安全监管部门不提供季报、年报,数据存在明显错误,季报、年报缺项较多的,上级安全监管部门要予以通报或督办。
(十三)建立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案件倒查机制。对涉及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案件的企业,所在地省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组织专项检查,查清涉案情况、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情况。对存在管理漏洞的,要责令企业限期整改;存在非法违法销售行为的,依法责令企业停产停业整顿,暂扣或吊销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备案证明,情节严重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追究法律责任。要举一反三,要求同类企业吸取教训,切实加强管理,防止同类案件再次发生。
五、加强监管能力建设,积极参与部门联动合作
(十四)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管能力建设。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充实人员力量,落实责任,保障经费,及时检查和总结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工作。各省级安全监管部门以及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企业数量多的设区的市级安全监管部门要配置专职管理人员;设区的市级以下的安全监管部门要明确固定的管理人员,并保持人员相对稳定,保证工作的连续性。要加强监管人员易制毒化学品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培训。要创新日常监管方法,建立健全约谈、公布“黑名单”、挂牌督办等制度,应用信用记录等措施,不断提高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水平和执法效能。
(十五)加强部门协作与配合。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积极参与同级禁毒委员会组织开展的有关工作,开展与易制毒化学品监管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整体监管合力。要会同公安、商务和工商等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检查,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行为。在换发许可证和备案证明、检查企业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销售管理情况等工作中,要通过与有关部门沟通信息、加强联动,进一步查证实情,堵塞漏洞,提高执法检查效能,共同推进易制毒化学品监管工作。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二○一二年六月十五日
第三篇: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2012-79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
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
安监总管三〔2012〕7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禁毒法》、《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5号,以下简称《条例》)、《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5号)等法律法规要求,落实各级安全监管部门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责任,推动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以下简称企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进一步加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进一步加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一)重要意义。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品种数量占国家管制的易制毒化学品品种数量的80% 以上。为防止其流入非法渠道用于制造毒品,《条例》赋予安全监管部门履行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和监督工作的职责,这是加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 学品源头管理的重要环节,在整个禁毒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维护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充分认识非药 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法制意识,不断提升监管能力。
(二)总体要求。结合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严把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企业准入关,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环节的流向和数量监管工 作,建立日常监督检查机制,完善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查处各种非法违法行为;加强对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企业的监督指导,督促企业认真落实非药品类易制 毒化学品管理责任,增强自律意识,健全管理制度,自觉遵守《条例》规定,构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法制秩序。
二、严格源头准入,进一步加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监督管理
(三)严格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颁证管理。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通过许可证审查和备案证明延期换证等手段,依法依规严格要求,从严把好非药品类易制毒化 学品生产经营准入关口。许可证和备案证明载明的易制毒化学品品种、产量、销售量、流向等内容,要反映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增强许可证和备案证明的约束与 引导作用。要结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依法淘汰生产条件差、管理水平低的生产企业,关闭无固定经营场所的经营企业,从严查处涉毒案件中的违法企业。许可 证或备案证明有效期届满后未按要求提交延期换证申请的企业,应当立即停止相关生产经营活动;继续生产经营的,按非法生产经营行为依法予以严肃查处。发证机 关要在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许可证或备案证明有效期届满后3个月内依法予以注销,并抄报同级公安、工商、商务等有关部门。
(四)加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颁证企业的监管工作。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针对本地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企业分布情况和管理状况,制定监管执法工作计划,有 计划地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做到内全覆盖,重点检查企业执行《条例》情况、保持颁证条件情况、制度落实情况、相关人员对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要求的 掌握情况等。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限期改正,严厉查处和打击非法生产经营行为。要与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安全监管的行政许可手段,加 大企业违法成本;对于被暂扣或吊销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相关许可证或备案证明,又存在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法律法规要求的企业,要同时依法暂扣或吊销其相关 危险化学品安全许可证。
三、全面落实企业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责任
(五)建立健全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责任体系。企业要认真履行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包括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销售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在内的责任体系,健全管理机构,至少配备1名专职人员或者以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为主要职责的固定管理人员,切实履行职责,严防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造成社会危害。
(六)健全完善各项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制度。企业要建立健全至少包括以下内容的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制度:企业负责人的管理职责和管理人员的岗位职 责,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出入库管理、仓储安全管理制度,购销管理、购销合同管理、销售流向登记、销售记录管理、购买和运输凭证存档等制度,非药品 类易制毒化学品信息系统填报制度,从业人员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知识教育培训制度,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制度等。
(七)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设备、仓储设施、产品包装要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或有关规定。不得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生产工艺装置;仓储设施要符合非药品类易制毒化 学品的理化特性要求,符合防盗等安全监控要求;产品包装必须标明产品名称、化学分子式、成分和含量,确保包装可靠,属于危险化学品的,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 规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的有关规定。
(八)严格遵守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和备案制度。企业要严格依法从事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活动,规范生产和经营行为,严禁超许可范围生 产和经营;备案事项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办理重新备案和变更手续;不再生产、经营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应当及时办理许可证或备案证明注销手续。严禁倒 卖、出租、转让或以厂房场地转包、租赁等方式变相转让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证或备案证明。
(九)强化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销售管理,做到销售流向清晰、档案记录完整。企业要依法销售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按规定查验购买者应持有的由公安机关核发的购 买资质证明和购买经办人身份证。对符合条件的购买者,要如实记录销售的品种、数量、日期和购买方的详细地址、联系方式和自述用途等情况,留存上述资质证明 和身份证的复印件。记录和留存复印件等销售资料应当保存2年备查。对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的各项记录台账、资料,要逐步建立电子文档,实现信息化、动态化管理。
(十)加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法律法规教育培训。企业每年要对全体员工进行一次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方面的遵纪守法教育培训,使全体员工充分认识非药品类 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的社会危害和法律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要接受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的教育和培训,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制 度规定,掌握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基本知识。涉及第一类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企业主要负责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取得考核合格证 明。
四、强化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流向监管,严格追究责任
(十 一)加强生产、经营环节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流向监管。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监督企业建立健全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出入库、销售登记等各项管理制度,并 检查企业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存放保管等内部流转是否有明确的记录,对外销售记录和买方购买资质留存资料是否完整,企业产量、销售量是否平衡,前后记录是 否一致,台账和实物是否相符,以及产量、销售量、流向等与企业年报是否相符等情况。对存在问题的,要责令限期改正,依法处罚。
(十 二)加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信息化管理。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充分运用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信息系统的统计等功能,全面分析和掌握本地区非药品类 易制毒化学品生产和经营的总量、品种、流向、颁证等情况及相关变化。要认真做好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和备案颁证季报(以下简称季报)填报工 作,督促企业按时上报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年报(以下简称年报),并做到上报数据准确、规范;要于每季度第一个月末前上报上一季度季报,每年4月底前上报上一年报。企业不提供年报的,安全监管部门要依法予以处罚;下级安全监管部门不提供季报、年报,数据存在明显错误,季报、年报缺项较多的,上级安全监管部门要予以通报或督办。
(十 三)建立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案件倒查机制。对涉及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案件的企业,所在地省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组织专项检查,查清涉案情况、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情况。对存在管理漏洞的,要责令企业限期整改;存在非法违法销售行为的,依法责令企业停产停业整顿,暂扣或吊销非药品类易制毒化 学品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备案证明,情节严重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追究法律责任。要举一反三,要求同类企业吸取教训,切实加强管理,防止同类案件再次发生。
五、加强监管能力建设,积极参与部门联动合作
(十 四)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管能力建设。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充实人员力量,落实责任,保障经费,及时检查和总结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工作。各 省级安全监管部门以及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企业数量多的设区的市级安全监管部门要配置专职管理人员;设区的市级以下的安全监管部门要明确固定的管理人员,并保持人员相对稳定,保证工作的连续性。要加强监管人员易制毒化学品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培训。要创新日常监管方法,建立健全约谈、公布“黑名单”、挂牌 督办等制度,应用信用记录等措施,不断提高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水平和执法效能。
(十 五)加强部门协作与配合。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积极参与同级禁毒委员会组织开展的有关工作,开展与易制毒化学品监管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整体监管合力。要会 同公安、商务和工商等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检查,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行为。在换发许可证和备案证明、检查企业非药品类易制 毒化学品销售管理情况等工作中,要通过与有关部门沟通信息、加强联动,进一步查证实情,堵塞漏洞,提高执法检查效能,共同推进易制毒化学品监管工作。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二○一二年六月十五日
第四篇:国家安全监管总局2012年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和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重点工作安排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2012年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和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重点工作安排
一、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重点工作安排
(一)严格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1.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开展危险化学品(以下简称危化品)安全管理现状调查和危化品地下输送管道专项整治;协调研究制定有关城镇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搬迁转产或关闭政策,力争在2015年底前基本完成城区内安全风险高的化工企业搬迁转产或关闭工作。
2.加强危化品“两重点一重大”安全监管。全面完成化工企业危险工艺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新建化工企业要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启动涉及重点监管危化品的生产、储存设施和危化品重大危险源自动化监控系统改造完善工作,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完成改造任务。贯彻落实《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加强重大危险源安全管控。
3.加强危化品建设项目安全设计监督管理。对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危化品建设项目,设计单位要按照《化工建设项目安全设计管理导则》(AQ/T3033-2010)的要求,开展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安全审查。对由于设计不完善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依法严肃追究设计单位的责任。
4.进一步加强危化品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工作。严格新建项目安全条件审查,细化并严格准入条件,修订完善许可工作细则,规范工作程序。
5.督促企业组织专家开展未经正规设计的化工装置安全设计诊断,从源头上整改设计存在的问题。
6.对现有化工园区进行整体安全风险评估,科学规划园区产业链,优化园区内企业布局。化工园区要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构建园区一体化管理信息平台,实施园区一体化封闭管理。
7.继续加快《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配套部门规章制修订工作。进一步加强危化品安全管理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修订工作。
8.各地区要建立完善危化品安全监管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协调和督促相关部门做好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大力推进危化品道路运输区域联控机制建设。
(二)推动企业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9.督促指导危化品企业进一步细化和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10.制定危化品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全面开展达标创建和评审工作,力争在2012年底前基本实现危化品企业达到标准化三级以上水平的工作目标。着力培植标准化一级达标示范企业,建设一批二级以上达标示范企业。
11.深化和规范危化品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制定危化品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导则,规范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督促企业制定隐患排查治理计划,逐步建立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信息系统。在涉及危险化工工艺装置的设计和运行阶段全面推广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12.制定关于加强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指导企业全面加强化工过程安全管理。
(三)开展专项整治,强化基础建设,推动重点难点工作落实。
13.继续深化危化品领域“打非”工作。全面清理在建危化品建设项目,严肃查处未批先建、擅自变更建设范围等非法违法行为并依法严厉处罚。加强试生产延期企业的安全监管。
14.积极实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安监总管三〔2011〕191号),推进“六大体系”和“七项重点工程”建设。组织做好“高含硫油品加工安全技术”等课题研究工作。
15.按计划完成与陶氏化学、拜耳公司及塞拉尼斯公司的合作协作,积极转化危化品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成果。
16.依托“金安”工程加强危化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力争在2013年实现行政许可网上申请和审批。完善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系统并将其纳入“金安”工程。
17.开展危化品登记专项督查与调研,推动做好危化品生产企业和进口企业的危化品登记工作。
二、烟花爆竹安全监管重点工作安排
(一)全面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
1.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建设。健全完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部门联席会议作用,联合开展安全督查、专项治理和“打非治违”,强化重点时段、重点地区安全监管。
2.进一步提升烟花爆竹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结合许可工作,认真落实本地区烟花爆竹安全发展规划,督促烟花爆竹生产企业重点建设好1.1级工(库)房的防护屏障和满足生产能力需要的“三库”(中转库、药物总库、成品总库),进一步提升企业工厂化水平。
3.全面开展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努力建设一批标准化示范企业。
4.加快推进烟花爆竹生产机械化进程。积极推广应用成熟技术成果,加快机械化生产线示范工程建设,力争在两年内实现爆竹生产机械化。
5.进一步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应用“金安”工程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子系统,实现行政许可等工作信息化管理;继续加强礼花弹流向管理,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烟花爆竹流向管理信息系统。
6.学习借鉴豫皖省界区域烟花爆竹“打非”工作联动机制经验,建立烟花爆竹“打非”联动机制,指导重点地区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烟花爆竹“打非”联动工作机制。
(二)继续开展烟花爆竹行业专项治理,加强基础建设。
7.深入开展烟花爆竹行业专项治理。继续开展“三超一改”、转包分包及多股东各自组织生产等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治理;继续开展礼花弹专项治理,督促礼花弹生产企业按《礼花弹生产安全条件》进行改造;组织开展黑火药、引火线专项治理;继续强化氯酸钾专项治理,组织开展2012烟花爆竹药物安全抽检。
8.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生产法规标准体系建设。组织修订《烟花爆竹经营许可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7号);配合有关部门修订《烟花爆竹安全与质量》(GB10631)等国家标准,开展烟花爆竹安全生产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组织开展烟花爆竹法规和标准宣贯培训工作。
9.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现状、安全
生产许可和经营许可、隐患排查治理、专项治理、事故统计等方面的台账和档案。
三、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重点工作安排
1.督促有关企业落实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并落实管理制度。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监管的指导意见,指导企业健全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销售负责人分工负责的责任体系。各地区要重点培育一批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示范企业。
2.制定检查计划,强化监督检查。把日常抽查和专项督查结合起来,做到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企业监督检查全覆盖。
3.做好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工作。要加强对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信息系统中填报数据的审核工作,加大对季报、年报等数据填报的督促力度。要继续加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和备案颁证季报以及企业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年报工作。
4.积极组织参与“6•26”国际禁毒日活动。在“6•26”国际禁毒日前夕,组织开展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专项督查,开展宣传活动,积极配合参与当地禁毒委组织的相关活动。
5.充实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人员力量,进一步加强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基础管理,建立专门的执法检查档案和统计台账;积极探索创新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工作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工作。
6.积极配合公安、商务和工商等相关部门,推进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工作。积极参与禁毒委及其他相关部门联合开展的有关活动,认真完成分工任务。
第五篇:2010年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和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重点工作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
2010年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和
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
安监总厅管三〔2010〕1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有关直属事业单位、社团组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全国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和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工作,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总体部署,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各项措施的工作要求,制定了《2010年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和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重点工作安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
二○一○年二月二十三日
2010年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和
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重点工作安排
2010年全国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和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加强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危险化学品企业加快自动化控制改造以及加快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和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工作信息化建设为重点,突出预防为主,着力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安全准入条件,推动加快化工和烟花爆竹行业安全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加快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建设,加强烟花爆竹“打非”工作,加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基础工作,提高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和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工作效能,努力实现危险化学品领域和烟花爆竹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的进一步稳定好转。
一、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重点工作
以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各项工作措施为主线,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008〕26号)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2009〕124号)的工作要求,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实施危险化工工艺自动化改造、推动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为载体,按照“生产企业入园区、经营企业进市场、储存企业抓监控、使用单位管重点、运输环节推联动”的基本工作思路,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
1.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各地要大力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执法行动,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治理行动,结合制定实施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推动加快治理化工企业安全防护距离不够、化工装置自动化控制水平不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控不到位等重大隐患;治理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未批先建”问题;治理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落实等突出问题。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进一步增强企业负责人和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业务技能。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三项建设”,加强安全监管基础工作信息化建设和执法能力建设,提高安全监管效率和效果。
2.严格实施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各地要严格把好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许可证申请、延期和变更许可审查关,细化许可条件,严格安全准入条件,加快淘汰不具备或不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进一步规范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审查工作程序、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组织开展在建项目安全许可工作执法检查。没有进入化工园区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安全生产许可。要把从业人员资格条件纳入安全许可的内容。
3.加快做好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工作。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继续积极争取同级政府尽快编制和批准本地区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确定化工园区(含化工集中区,下同),规划危险化学品储存专门区域。新的化工建设项目必须进入化工园区。总结推广上海、天津推动城区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的经验,开展危险化学品企业风险评估,推动风险大的现有企业搬迁进入园区。
4.加快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法规规章和标准体系建设。根据修订后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修订《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和《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开展危险化学品使用情况调研,制定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方面的部门规章。做好《条例》其
他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修订前期工作。积极推动各地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方面的立法工作。加快制定和修订亟需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标准。
5.监督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加大安全投入,开展安全技术改造,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提高本质安全水平。监督指导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提取安全费用,优先保证采用危险化工工艺的生产装置和重点危险化学品储存装置自动化改造、重大危险源自动监控技术改造需要的资金。加强对化工建设项目设计单位的安全管理,提高化工建设项目安全设计水平和新建化工装置本质安全水平。组织召开有关中央企业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技术推广应用现场会。
6.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工作。组织好修订后的《条例》宣贯工作。对市(地)、县(市)两级安全监管部门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人员进行《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全面解读培训。指导企业以从事危险化工工艺、重大危险源操作人员和从事危险作业人员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7全面推进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督促企业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指导危险化学品企业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以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为手段,监督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并严格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完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深化反“三违”活动;完善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技术措施和安全监控制度,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和制度,加强应急管理,严格伤亡事故和未遂事故的调查处理。制定加强中小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中小化工企业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8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省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抓紧制定二级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指南;指导市(地)级安全监管部门通过制定三级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条件,进一步细化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条件。
完善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推进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指导和规范化学品危险性鉴定与分类工作。
有关省级安全监管局要大力支持和协助上海市安全监管局和广东省安全监管局分别做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期间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
各地要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积极推动建立重点区域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联控机制。
开展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现状调查、新进入化工行业的有关中央企业安全管理专题调研、化工园区安全管理现状调研,强化对重点企业和中小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监管,开展交流化工园区安全管理的好经验和好做法,提升化工园区安全管理水平。
要按照“四不放过”和“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原则,严肃查处危险化学品伤亡事故和未遂事故。
建立有关中央企业总部每月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管三司)报告本企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情况、所属企业定期向所在地市(地)级安全监管部门报告本企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情况的工作制度。
9.加快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报送工作。通过“金安”工程一期建设项目建立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信息平台,加快全国危险化学品信息数据库建设。各地要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月报制度。省级安全监管部门每季度要对本地区危险化学品、化工企业、化学制药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情况,以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进行一次分析,并将分析情况报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管三司)。
二、烟花爆竹安全监管重点工作
以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为主线,积极推进烟花爆竹生产企业“五化”(工厂化、标准化、机械化、科技化、集约化)发展进程,加快整顿改造提升,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深入整治“三超一改”(超范围、超人员、超药量,改变工房用途),持续开展反“三违”活动,强化“打非”工作,促进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1.深化烟花爆竹安全生产治理行动。以治理“三超一改”和反“三违”为重点,督促指导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强重点部位监控,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2.规范烟花爆竹生产和经营许可工作。各省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同级政府制订烟花爆竹行业安全发展规划,以开展国家标准《烟花爆竹工程设计规范》宣传贯彻工作为契机,严格许可条件,推动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整顿改造提升。
3.进一步规范烟花爆竹药物安全监管工作。深入开展氯酸钾专项治理,继续开展烟花爆竹药物安全抽检工作,督促指导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加强自身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建立重要安全技术指标企业自我检测制度。研究增加烟花爆竹安全生产检验检测项目的具体措施。
4.推进规章和标准体系建设工作。修订《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原国家安全监管局令第11号)和《烟花爆竹经营许可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7号)。制定加强烟花爆竹建设项目安全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烟花爆竹安全分技术委员会完成2010烟花爆竹安全生产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计划。
5.大力开展烟花爆竹安全标准宣传和贯彻工作。国家标准《烟花爆竹工程设计安全规范》和《烟花爆竹劳动安全技术规程》发布后,做好组织宣传贯彻活动。
6.全面推动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修订《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安全标准化考评办法(试行)》和《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安全标准化规范(试行)》,完善标准化工作考评办法和规范标准化工作程序,全面推动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7.大力推动烟花爆竹安全科技进步。指导有关单位完成烟花爆竹机械感度研究,开展烟火药静电火花感度指标等重点项目立项研究。指导烟花爆竹生产机械和新型药物研发工作,组织开展烟花爆竹生产机械、安全型药剂等重点项目的专家评估,推广本质安全度高的烟花爆竹机械设备和安全型药剂。
8.进一步加强打击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工作。各地要按照国务院安委会有关文件要求,加大打击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行为的工作力度,持续保持“打非”高压态势;切实落实乡(镇)政府监管责任,充分发挥村委会的积极作用,对重点户和重点人员进行有效管理,完善举报制度,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行为,坚决遏止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引发的事故。
9.规范和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基础工作。完善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基本情况、行政许可等安全监管基本数据报送制度,建立比较完整的烟花爆竹安全
监管基本数据库。依托“金安工程”,建立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和批发经营企业安全许可证全国统一编号制度。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信息报送工作。
三、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重点工作
进一步完善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和备案工作,加强颁证后监管,加强基础工作;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监管水平。
1.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落实专人或固定人员负责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工作,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工作交接制度,确保人员变动时工作不间断。要加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和许可备案信息收集工作,按时报送统计报表。
2.进一步规范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和备案颁证。各地区要依照《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和《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5号)及配套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对本地区颁证工作情况开展自查自纠。对本部门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向上级安全监管部门报告并提出工作建议。
3.完成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信息系统一期项目实施工作。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工作质量,及时更新相关数据,使该系统在本地区始终保持正常、有效运行状态。
4.积极开展和参与易制毒化学品法规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工作。在国际禁毒日活动期间,宣传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法规和规章,解答热点问题。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组织面向基层、面向有关企业的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培训工作。
5.各地要开展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许可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加强对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颁证后的日常监管,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
6.认真做好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承担的我国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国家报告》中的相关任务,各省级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组织相关调查活动,做好情况收集、汇总、整理和分析,按时完成报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