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区花卉苗木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共5篇)

时间:2019-05-14 23:30: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泰山区花卉苗木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泰山区花卉苗木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第一篇:泰山区花卉苗木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泰山区花卉苗木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一、泰山区苗木产业概况

泰山区交通便利,地处南北气候的过度带,是南北植物迁移驯化的中间地带,被誉为“南树北栽”的中转站。泰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古树名木繁多,周边泰山区的农民自古就有种植苗木的传统,特殊的气候条件与群众传统的种植习惯结合为一体,成为泰山区发展苗木产业的两大优势。泰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苗木产业的生产、销售,把苗木产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通过政策扶持,典型带动,大力实施苗木产业化,群众的种养积极性和栽培技术不断提高,一村一品、一镇多种的规模化发展格局已经形成。

以泰山苗木花卉精品城项目为载体,加快“城郊型高效林业产业化发展”,推动全区苗木产业快速发展,重点培育苗木龙头企业和苗木大户,规范建设苗木信息网络市场、壮大苗木经纪人队伍、苗木销售龙头企业,逐步形成江北最大,集品种展示、信息交流、产品交易于一体的苗木集散地。搞好中国泰山国际苗木花卉交易会。截至目前总面积达到12万亩;创建6处苗木示范园,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50000亩,苗木生产良种使用率达到95%以上。培育了10个年销售收入过1000万元和20个年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林业龙头企业,新成立专业合作社7家。

苗木花卉栽培面积12万亩,其中,园林绿化苗木樱花、紫叶李、龙柏、黄杨等5.8万亩,生态防护林树种苗木如侧柏、松树等面积2.2万亩,用材林树种苗木杨树、柳树、法桐等2.7万

亩,经济林树种苗木核桃、樱桃、桃树、苹果等0.46万亩,其它苗木面积0.84万亩。

从事苗木栽培种植生产的农户主要分布在:省庄镇、邱家店镇、上高办事处三个乡镇的安家庄村、海洼村、红庙村、宋疃村、伢庄村、徐家庄、后殿等村。年生产各级各类苗木42300万株,产值16亿元,效益显著。

泰山区把发展苗木产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振兴农村经济的一项主导产业来抓,与山东农业大学、省果树所、市林科院等院校、科研单位的积极广泛合作,使苗木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得到快速推广应用,有力的促进了苗木产业化的发展。先后完成了泰山苗木花卉科技示范园,苗木花卉展销中心,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在沿泰新路、文化路、燕邱路三线发展了4个万亩以上的苗木花卉基地;连续成功举办了10届“中国泰山国际苗木花卉交易会”和4届“中国泰山国际兰花节”,打响了泰山苗木花卉交易会品牌。通过政策扶持,典型带动,大力实施苗木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群众的种养积极性和栽培技术不断提高,一村一品、一镇(办事处)多种的苗木花卉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已经形成了两大苗木花卉经济板块,一是以泰前北部为中心的景松类主产区,连片花木面积达20000亩,成为全省最具特色、规模最大的景松基地;二是以省庄镇、邱家店镇为中心的苗木主产区,目前面积达52000亩。另外,还形成了南上高村、安家庄村、海洼村、红庙村、宋疃村、伢庄村、徐家庄村等苗木花卉栽培种植专业村。苗木产业已经成为泰山区农民发家致富的经济支柱产业,至2015年底,全区苗木花卉面积达12万亩,年出圃各

类苗木4.23亿株,实现收入16.0亿元。全区现有121个村、85家公司(企业或合作社)、12000户、2.88万人从事苗木花卉的生产、经营和园艺工程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服务工作。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逐步发展,全区注册市级以上林业龙头企业38家,林业农民专业合作社26家,其中年营业额5000万元以上的苗木企业7家,自有苗木基地2000亩以上的企业有5家,从事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公司达20余家,具有新品种选育、引进、驯化、苗木繁育生产、园林绿化设计施工一条龙的产业链条的企业达10余家。苗木花卉产品主要销往山东各地及北京、河北、河南、天津、江苏、内蒙、宁夏、辽宁等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我国南、北方苗木的集散地和汇集中心,全国知名的苗木花卉重点产销区。

二、提出的背景

(一)全国苗木产业形势

近年来,受世界经济下滑和国内经济宏观调控、结构调整、房地产市场萎缩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发展进入到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而经济新常态也给我国的花木产业带来了不小的变化,苗木产业的市场格局、产销形势、供求关系和交易方式发生了变化,苗木产业从高峰跌入低谷,行业陷入市场需求下降、行情回落下跌、存圃量膨胀、成本上升、资金链吃紧的困境。概括起来就是,市场容量越来越萎缩,种植面积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存量越来越多,销售越来越难,价格越来越低,产销经营步履维艰。

花木产业再也不是原来的“有苗万事足、有苗就任性”的状态,因此,苗木行业人士普遍感到前途迷茫,不知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在市场不景气、产销活动低迷之际,怎样在困境中突出重围?在经济新常态下,通过转型与创新,打造园林苗木产业的升级版是苗木产业的唯一出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园林苗木产业发展至今,已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园林苗木产销国,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销市场和完整的产业链,苗木产业在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以及城乡园林绿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3年,我国花木种植面积122.71万公顷;销售额约1288.11亿元;出口额6.46亿美元;花木市场3200余个;花木企业8.33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1.54万家;花(苗)农300多万户;从业人员500多万。虽然苗木行业拥有如此巨大的数字和如此庞大的规模,但产业链的脆弱不容忽视。

(二)泰山区苗木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当前泰山区苗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总体水平和整体素质还不够高,主要表现在:

1、苗木结构性过剩问题突出。泰山区苗木经营分散,特别是以户为单位的生产经营者受传统小农观念束缚和资金条件等的限制,处于小、散、多、杂的状态,存在“三多三少”的结构性突出问题,即乔木多、灌木少;小规格苗多,大规格苗少;劣质苗多,优质苗少,结构性过剩形成的周期性“卖难买难”长期存在。一般树种和品种供过于求,名、特、优、稀、新品种不足;乡土资源多,但开发利用少;小苗严重过剩,容器苗、大规格苗木供不应求,现有的苗木产品很难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与个性化需求。从生产结构上看,露地栽培比重较大,设施化栽培和高档珍稀苗木发展缓慢,容器化育苗技术应用比例低。苗木市场计划性不强,预测指导不够,市场波动大,农户跟风种植,部分苗木存量过大。

2、生产标准化水平低

苗木种植户面广量大,许多农户缺乏种植管理经验,苗木质量良莠不齐,高质量的与市场需求相吻合的精品苗木不多,大路货多。生产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资源的配置、利用和技术引进等方面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缺乏统一组织,尚未形成苗木生产的标准化技术。苗木生产方式落后,管理粗放、标准化程度低,还达不到真正的产业化与现代化生产。虽然基质栽培、集约型喷灌、多头嫁接、平衡施肥,标准化生产等先进技术发展较早,技术相对成熟,但技术普及应用仍处于较低水平,影响到整个产业提质增效。

3、品种创新和技术研发能力不强

花木产业是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综合效益高的集生物、农业、园林等学科的现代产业。产业做大做强的关键是需要技术的支撑。我区乡土树种的开发利用较少,市场上畅销的彩叶树种、名特优新观赏苗木依赖引进或进口,花卉的种苗、种球大部分靠进口,生产上的关键技术也需要引进,多数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缺乏技术创新的优秀人才,研发资金投入不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和新技术较少。实用技术推广覆盖面不够广泛,科技培训及推广体系有待完善,部分林农文化程度低,接受专业培训的效果不明显,致使产品科技含量和高档苗木产量比较低。

4、花木生产、销售信息不畅,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当前苗木流通方式还十分落后,多是苗农将苗木卖给苗木经纪人,再由经纪人将苗木销售给终端的地产商等终端用户,因此苗农种植的品种只能盲目跟风,导致部分苗木滞销,给种植户的打击非常巨大。而通过一些苗木网得到的市场信息也缺乏准确性,多是类似网站内专家预测,统计信息来源并不准确,尤其是苗木种植有地域性,气候性影响较大。

虽然初步建立了网络销售平台,但没有建立专业的苗木花卉信息发布平台,培养了一支有较强开拓市场能力的销售队伍,但市场发育程度低,多头竞争,分散销售,形不成统一的品牌优势,也未形成产、研、供、销一体的苗木花卉综合产业链,大多数生产者还是以自产自销方式为主。依靠田头市场,营销渠道不畅。

5、机械化、设施化程度低。目前的苗木花卉生产从种植、培育、起苗等各个环节,主要依赖人力,起苗机、耕作机、喷滴灌等设备应用少,而随着劳动力等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削弱了花卉苗木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设施化程度低,以荫棚、塑料棚等为主,环境可控程度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6、规模化小,辐射带动力不强

虽然目前全区苗木种植规模达12万亩,但和发达地区相比整个产业总体规模还是偏小。龙头企业、合作社示范带动作用还没有充分显现。农民群众对苗木产业发展缺乏技术和资金,没有形成种植热情。

(三)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机遇

从政策层面看,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为花卉产业发展拓展了空间。今年中央先后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不但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将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为我国花卉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拓展了空间,赋予了新的生命力。此外,中央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以及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与之相配套的绿化美化工程对花卉苗木的持续拉动,为花卉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从行业层面看,国家林业局把花卉产业列入林业十大绿色富民产业,农业部惠农政策积极扶持花卉产业发展,为花卉产业持续发展注入了动力。

从区域层面看,泰山区委、区政府把花卉苗木列入当地林业支柱产业,花卉苗木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作用越来越显著。

三、总体思路和提升目标

(一)总体思路

1、总体思路

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林木种苗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2〕58号)、《山东省苗木花卉产业振兴规划(2011-2015年)》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林木种苗工作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字【2014】56号)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泰山区委、区政府制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依靠科技推动,建设生态网络;调整优化结构,提升林业种苗产业;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引资引智;坚持发展现代苗木产业,培育保护并重;促进富民强区,实现山川秀美、绿色家园。努力打造有影响力的全国知名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2、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依据苗木品牌优势,通过划定项目区、建立特色生产基地,采取相应措施,分类组织实施。

(2)集中连片,突出重点。集中连片,形成规模,切实发挥示范带动和整体效应。集中力量,重点解决影响产业发展“瓶颈”问题和“短板”制约因素。

(3)整合资源,集中投入。整合各类支农专项资金,统筹安排使用,提高资金整体使用效益,形成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同时,引导企业、合作组织和农民投入项目建设。

(4)典型示范,以点带面。重点抓好项目区和核心示范区建设,以点带面,辐射全区及周边区域苗木产业发展。

(5)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社会化服务为保障,为育苗工作

提供强有力保障。

(6)强化考核,动态管理。对项目实施情况制定考核标准,加强监督管理。对实施好的主体适当奖励,对实施差的主体及时采取措施,组织整改或减少扶持资金,实行竞争淘汰机制。

(二)提升目标

大力推进现代花卉苗木产业建设,大力提升花卉苗木质量效益,品种创新和技术研发能力显著增强,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市场流通体系基本健全,逐步形成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区域化、服务专业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到2020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3万亩左右;培育知名度较高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个以上,著名品牌3个以上;主栽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苗木优良率达95%以上;亩收入达到1.3万元以上。

四、实施的主要内容

1、经营类型的转变

根据泰山区各苗圃的实际情况规划为5种经营类型,经营型、存储型、苗旅结合型、林苗一体型、园艺生产型,另外,还建立种苗交易区、精品苗木展示销售区。其中,经营型苗圃占绝大多数,靠苗木产销经营获取营业收入和利润。存储型苗圃以工程自用为主。苗旅结合型为苗圃结合旅游观光项目,实现苗木产销经营和观光收入相结合。林苗一体型苗圃以经济类种苗生产经营为主。园艺生产型苗圃产品以供应立体绿化、私家庭院、家庭园艺、“三台”和室内绿植为主。特色花卉苗木旅游成为当下新宠,三产融合发展成为花卉苗木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力。每种经营类型尽量集中连片,如在泰山国际花木城周围重点发展苗旅结合型,中

心区域划分为园林展示区、园艺中心、容器苗区、设施栽培区、研发新品种区、大规格苗培育示范区等。

2、生产方式的转变

(1)花卉苗木品种特色化、乡土化。做到突出乡土树种,突出主导品种,发展的树种以樱花、红叶李、西府海棠、红叶海棠、雪松、黑松、油松、白皮松、丁香、七叶树等为主。积极培育苗木产品品牌,支持苗木龙头企业申报名牌产品、原产地标记、产品地理标志等。实现主导品种的规模化,发展编制树艺、微型艺术盆景等。

品种结构。随着绿化美化对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要求的提高,苗木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强调品种的新颖性、广适性、抗逆性和乡土化。首先,新品种绿化苗木仍受市场青睐;其次,适应性广、销售半径大的品种拥有较大市场空间。如传统优势品种——龙柏、黄杨、水蜡、杜鹃、红枫、玉兰等。由于这些品种可在我国华东、华北、华中、西南等地区种植,有的甚至可在北方地区应用,只要适度发展,避免恶性竞争,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第三,抗逆性强、生态功能良好的品种市场前景广阔。发展耐盐碱、耐水湿常绿乔木品种苗木生产前景看好。第四,乡土树种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苗木类型。由于城乡绿化美化档次的逐步提升,市场对苗木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大规格、全冠型、容器苗和整型苗木的市场需求将稳中有升。首先,全冠型乔木苗占苗圃总存苗量的比例较低,优质大苗生产量与市场需求相比仍有较大的缺口;第二,容器苗发展前景广阔。容器苗具有移植成活率高、栽

植不受季节限制、绿化效果好和可以长途运输等优点,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广泛生产应用,我国广东、浙江和福建等地区的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尝试,绿化苗木的容器化生产将是提高绿化种苗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拓展国际市场的必要前提;第三,发展各式整型苗木生产是提高苗木附加值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苗木生产一般以树木自然形状和简单的球型为主,涉及树种、品种也以灌木为多,在欧美园林中乔木整型非常普遍,成为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在当前我国绿化苗木生产过剩的形势下,加强整型苗木的培育,不仅可提高苗木的附加值,同时也可暂时缓解当前苗木销售难问题。

(2)生产的标准化。目前泰山区的花卉苗木产业以农户种植经营为主,即使花木企业的生产规模也小,使得经营化水平低,管理粗放,没有长远规划和发展,生产的小规格苗木多,效益低下。下一步针对不同的树种制定技术标准,根据市场的变化和需求,指导性的提出各树种出圃适宜的干高、粗度、冠幅等标准,建立精品示范园。建立新品种苗、珍稀苗、整形苗、精品苗、容器苗、大规格苗等的示范园。

提高产品容器化质量和成型质量,容器化控制按照标准化、工厂化实施,保持苗木的一致性、稳定性;成型质量控制则主要考虑我国仍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对园林苗木有着大量的需求,缩冠技术、修剪技术、肥水管理均应当制定相应标准,以质量求生存和占领市场。

种苗生产方面要达到规模化、工厂化、良种化要求;苗木产出实现精品化、容器化、差异化。栽培上做到实施化、机械化、标准化。

3、加大科技支撑

泰山区花卉苗木产业以传统产品为主,品种更新周期长,缺乏培育新品种的科研支撑体系,生产科技含量低,生产技术大都停留在传统的经验种植上,产品认证体系及相应生产标准不健全,综合竞争力相对较弱。

(1)组建研发平台。成立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中心以及产业联盟等,加大与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林科院、泰安市泰山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以促进自身研发能力的提高,引导创新,加强品种创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组建研发机构,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加快构建以创新型企业为主体的苗木产业体系。

(2)加强自主创新品种的选育、关键技术研发,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为更好地发展育种,夯实种质资源是基础,建立种质资源圃,重点收集具有开发利用价值和潜在利用价值的重要乡土绿化树种、主要花卉品种、珍稀花木的种质资源,建立种质资源库,开展良种选育等开发利用研究工作。成立品种选育协作组,科研、大学、企业、基地联合公关,主要围绕产业需求,依托资源优势,发挥企业作用,瞄准技术前沿,着力培养大品种、特色品种、自主知识产权品种。

通过传统育种方法和现代生物技术方法培育新品种,并将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重视传统珍贵名木和野生花卉资源开发和利用,选育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新品种。在加强新品种培育的同时,加强工厂化育苗、设施技术、栽培技术以及保鲜、贮运

等配套技术等制约花卉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及时将科研成果转为生产力。

4、资源整合转型升级

多年来,苗木企业、花木协会一直倡导抱团发展,但事实上很难实现。从目前从业人员和市场实际看,真正能实现抱团的形式至少有两个:单品抱团。从单一品种上做大、做深、做细,组建地域性单品专业协会或超级合作联社。环境抱团,每个苗木种植户、个体苗圃和园林企业把自己的环境打理好,使生态美形成气候,为乡村园林生态旅游创造整体优势。要众筹建设美丽乡村生态共同体。让企业、农民、政府等各类主体抱团发展,共担风险,共享成果。

5、营销方式的转型

经济新常态下,苗木生产经营要转型升级,就要有新的营销方式,用现代营销理念进行信息化、智能化营销。订单生产、定向培育、菜单式营销、区域纵横向联盟、一站式配送服务、期货交易等,都是促进苗木产业转型升级的现代营销模式。要建设专业化的物流,连锁化的市场和花园中心,同时采用网络化和电子商务销售。

苗农原来的销售方式就是仿效农产品赶集(集市销售),在路边挂一些宣传牌子或者一些报纸杂志登一些广告,可以通过互联网发布信息(广告销售),通过熟悉的人介绍(经纪人销售)等。如今互联网时代,销售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部分苗农、苗木经纪人,苗企去淘宝、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平台上直接发布销售,跳过中间环节让买方直接通过网店对接到卖家。新的销售方

式对互联网的知识要求较高,如何让用户简单操作,互联网产品的设计要求就非常高。目前市场上的专业针对苗木行业的电子商务平台较少,因此苗木从业者选择面较窄,大多数只能通过综合性平台,信息展示类的网站发布自己的需求。

开发一种网络交易平台,可以为苗木从业者准确提供市场供需信息,并且可以让用户参与询价、报价,根据市场需求可以开发出多种应用方案,其个性化程度高,如提供市场分析数据给到各主体用户、让苗商入驻平台开设网上苗木店铺等。种植人员有了精准的市场数据,解决盲目跟种带来的损失。同时苗木可以在线销售,24小时不打烊的店铺,每一个电话号码都精确的指向了一个明确的个体,安全精准的营销定位,让每个苗农都能利用网络推广销售苗木。因为移动互联网能够针对不同的个体,提供更为精准的个性化服务。让苗木从业人员销售方式转型升级变得更加容易。服务对象非常广泛,包括传统的苗农(中国有近500万苗农)、苗木经纪人(是目前解决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主要通路)、苗木使用方(包括房地产公司、工程公司、绿化公司等等)、设计师(这是决定未来苗木市场走向的重要力量)、物流商(运输费用约占苗木成本五分之一,潜力巨大)、金融机构(由于苗木种植周期很长,苗农对于资金有很大需求,而分散的农户又很难获得贷款,提供金融服务的撮合)

五、采取的主要措施

1、政策保障

为鼓励苗木产业的发展,泰山区制订详细的苗木产业发展规划、苗木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在积极争取有

关项目扶持资金同时,吸引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来资本投入苗木产业。制定切实可行土地流转办法,促进苗木花卉产业的聚集扩大;规定在产业规划区内,对投资苗木业开发者,在土地流转、承包经营等方面给予优先取得土地使用权,同时设立产业化生产贷款优惠政策和与之配套的保障措施。

2、加大投入

泰山区委、区政府将扶持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资金纳入财政正常年度预算,重点在生产及销售基础设施建设、繁育及示范推广体系建设两个方面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大对新品种引进、新品种选育、新产品研发、新技术推广的财政资金支持。

政府广辟资金来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股份制、合作制、承包制、中外合资、外商独资等多种形式共同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格局。

3、构建研发创新体系

强化优势栽培品种、乡土树种的自主研发创新,培育出好的品种、大的品种、特色品种.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力争推出3-5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引进并推广国内外优新品种3-5个。加快特色树种、花卉关键技术的研发,加强花木标准化栽培技术推广。针对我区主要花木栽培品种,深入开展花木标准化研究,逐步建立花木标准体系。

4、着力推进花卉产业结构调整

一是调整种植结构。在积极发展优势花木生产的同时,突出主导品种,突出乡土树种,不断更新品种,提高档次,增加产品

附加值。在品种上,由主要依靠引进品种向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为主转变。

二是重点发展苗旅一体产业。鼓励提升多元化的花木休闲产业,构建完善的花卉产业链,进行花木特色小镇的建设。

5、大力培育花卉龙头企业

培育一批经济效益高、辐射带动能力强、发展势头和产品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在项目立项、资金贷款、租金税费、技术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重点给予扶持,促进企业争创品牌,培育特色产品,带动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6、加大品牌建设

依托泰山区发展特色,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创建优质产品品牌,通过品牌产品的系列开发,优化提升产品结构和质量,实现产品品牌与企业品牌的互动,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提升品牌的综合价值。计划培育具有注册商标的品牌3个,培育2个省级品牌,争创1个国家级品牌。

7、完善花木市场流通体系

一是在我区打造一处标准化、现代化的全省乃至全国性一级花卉产品交易市场-泰山国际花木城,吸引国内外大型花卉企业长期入驻,推行大宗花卉、苗木的拍卖、远程交易等现代交易模式。

二是是完善专业物流服务。以泰山国际花木城为依托,建设专业化运输体系、包装与储运信息系统等物流服务体系。完善综合市场配套体系建设,规范售后服务、物流配送等管理,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六、实施效果

1、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苗木亩收入达到1.3万元以上,苗木产值占种植业比重达到50%以上。全区农民来自苗木产业的收入比重明显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苗木产品质量明显提高,优良率达95%以上。

3、良种及配套技术推广应用率明显提高,年引进新优品种5个以上,名优品种使用率达95%以上,新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80%以上。

4、基础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满足生产需要;苗木生产管理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

5、市场建设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设施齐全,功能完善,交易信息通畅,商户入驻率达85%以上,基本具备同类产品一站式采购能力。

6、社会化服务能力明显提高,人才培训和技术推广体系基本形成,培育知名度较高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个以上,加入各种专业合作组织的苗农占本区从业人员的80%以上。

7、品牌建设突出,培育具有注册商标的品牌3个以上。

8、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完善,苗木质量检验监督能力明显提升,假冒伪劣苗木生产经营现象基本杜绝,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发放率达100%,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完善,无重大检疫有害生物疫情发生。

第二篇: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应定义为产业结构高级化,即向更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技术进步,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并加以研究、改进和创新,建立属于自己的技术体系。第三,产业转型升级必须依赖于政府行政法规的指导以及资金、政策支持,需要把产业转型升级与职工培训、再就业结合起来。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经济持续跨越

近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走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增量型、吸纳式开放拉动,沿江开发强“极”带动,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三化”互动和城乡一体化、统筹推动之路,突出产业转型升级,有力地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一是经济总量大幅攀升。2009年全市GDP达到356亿元,“十一五”以来年均递增25.11%;实现财政总收入51.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1.7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十一五”以来年均递增53.19%。二是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十一五”以来装备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提高30个百分点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提高10.3个百分点。三是城乡一体进程加快。“十一五”以来城市化率提高10.7个百分点;城乡住房、就业、医疗、养老等各类保障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四是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十一五”以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递增16.58%和14.9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以内。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由长期以来“苏中的苏北”迅速跻身苏中第一方阵。

一、坚持科学发展,在更高定位上坚定产业转型升级自觉性。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沿海开发、上海“两大中心”建设等多重叠加机遇,加快发展港口现代物流、软件开发等产业,加快建设熔盛、神马等目标千百亿能级企业,不断增强项目承载能力,持续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力度,努力在快转型、快见效上狠下功夫,勇当新时期“渡江突击队”。

二、凸显产业特色,在更高平台上构建产业转型升级新格局。积极打造新兴产业的先发优势,大力引进和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加快培育九鼎风电、赛福特物联网等百亿级企业。积极打造现代服务业的配套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特色文化、生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推进如皋港船货港一体化;打造集科研、培训、信息服务、餐饮物流的全国最大花木城;依托五大旅游开发公司,提升发展长江生态、长寿文化、古城人文等特色旅游业;依托演艺传媒、教育培训两大集团,大力建设文化产业基地。积极打造高效农业的规模优势,以“高效农业三年倍增”计划为抓手,打造花卉盆景、外向果蔬等六大十亿元高效农业板块。改造提升液压机械、长寿食品等传统产业,积极打造传统产业的品牌优势。

三、注重集聚集约,在更高水平上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再加快。始终把招商选资作为加快转型升级的强引擎,放大一类口岸优势富集效应,大力招引大项目、好项目。始终把“三化”互动作为加快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以“万顷良田”工程、农保区拆迁整理为突破口,坚定不移地走“三化”互动并进之路;加快中心城区和如港新城CBD、RBD建设,强势推进小城镇能级提升。始终把特色园区建设作为加快转型升级的主抓手,打造以熔盛千亿级企业为龙头的高端船舶及海工专业配套园,加快建设石油、日用、医用绿色化工材料产业园和新型电力装备材料产业园等2个千亿级特色园区、8个100-500亿级特色园区,不断提升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水平。始终把创新型经济作为加快转型升级的主动力,推动销售亿元以上企业和3000万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全部建立创新平台,大力推进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县(市)建设。

产业转型升级须警惕五大误区

改革开放以来,以珠三角、长三角为代表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依靠承接国际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加工制造业的梯度转移,实现了经济跨越式发展。在工业经济起步阶段,这种承接无疑是一种合理的选择。但是,处于产业链中游的加工制造业,除了利润率不高外(更多的是以量取胜),还对各种实体资源存在较大的依赖,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一旦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不论是从成本效益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都需要及时做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为此,在10年前的“十五”计划中,已有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提法。2003年11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着力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国,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但10年过去了,转型升级未有实质性突破。因此,10年之后,“十二五”仍要补“十五”落下的课。但在补课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厘清一些认识和行动误区。

一窝蜂的跟风唱高调

转型升级已成为各地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的重点工作,但基于保增长的压力,我们要防止个别地方口号上的转型升级调门较高,实际行动却比较迟缓或找不着北。

一厢情愿的靠外资促转型

一说到产业转型升级,许多人想到的就是引进外资,引进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和行业。实际情况是,我们引进了大量的国外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产业似乎更“科技”了,但我们自己还是处于产业链的最末端。跨国公司出于自身转型升级的需要,也会在华布局一些研发机构,进行一些产品升级,但产品的升级换代不能全部替代产业升级,无论生产服装玩具还是笔记本电脑,如果只停留在价值链最低端的加工装配环节,掀起高科技的“盖头”,其效益增长方式都是用人口红利换取低廉的加工费。外商看中的就是我们相对低廉的要素成本和简单加工装配能力,我们不能将宏观的区域整体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寄希望于跨国公司微观的企业升级。汽车行业“以市场换技术”和稀土行业“以资源换技术”的前车之鉴都表明——技术是换不来的。

一哄而上的追逐新兴产业

有些人认为,转型升级就是要淘汰传统产业等夕阳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从目前许多地方已经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初稿看,作为调结构的抓手,发展新兴产业中的动漫产业园、风能发电、物联网等都被放在了重要位置。值得注意的是,各地产业布局重复现象严重,内向性竞争态势明显。其实,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技术或夕阳思维。同样是制作服装,欧洲一些企业能够抓住行业本质,减少前导时间达到快速反应,盈利能力甚至强于火爆的“苹果”。相反,风光一时的光伏产业已经给现实敲了一记警钟,产业技术看似升级了,但日益膨胀的产能转瞬间就成为不良资产。所以说传统产业改变技术和管理制度,仍可以变成现代产业。而如果没有强大的原始创新能力以及很好的科研成果商业化链条和服务,新兴产业拿到的可能还是利润的“边角料”。

一刀切的三产超二产

三产超二产不是转型升级的唯一标准。在以第三产业衡量国家发达程度的时候,在最传统的工业和农业领域,美国也都是世界第一。这也是美国历经多次经济危机,而不至于像先前的西班牙和英国那样衰落的原因。美国制造业在最疲软的时候也贡献了13%的GDP,超过零售业、金融业等,而中国制造业对经济的贡献也为13%。国家如此,城市同样如此。比如在长三角,第三产业的中心,从战略安排和选择上,就是上海。上海第三产业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分担了长三角其他城市的服务业功能。如果认为长三角的每个城市第三产业没有超过第二产业就不合理,那反而不合理了。长三角城市如果一味地只考虑以服务业占比衡量自己的转型升级程度,就是对上海的漠视。

政绩驱动的快速转型升级

从世界经济发展历史来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并非朝夕之功。研究表明,劳动密集型主导产业在整个工业化进程中持续时间最长,占了发展期间的60%以上。美国自1814-1980年约为170年,其中劳动密集型工业占主导地位为110年,占64.7%;日本1868-1986年约为120年,其中劳动密集型工业占主导地位为80年,占75%;台湾1950-1990年为40年,其中劳动密集型工业占主导地位为25年,占62.5%;韩国1960-1990年为30年,其中劳动密集型工业占主导地位为20年,占66.7%。如果说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行工业化进程,从现在开始转型升级,那么我们完成结构调整的时间大约需要10年,虽然随着技术创新和管理进步,转型升级的过程将有所缩短,但绝不会是一年半载之功,那种政绩驱动的快速转型升级是不现实的。

面对上述误区,到底怎样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呢?

笔者认为,产业结构转型的核心是转变经济效益增长来源的“类型”,而不是单纯的“转行”。转行与转型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转了行未必转型,转了型未必转行,只有效益类型改变的转行才是转型。产业升级包括两种类型:一是产业之间的升级。即产业结构根据经济发展的历史和逻辑序列从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的发展。包括: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二是产业内的升级。即某一产业内部的加工和再加工程度逐步纵深化发展,实现高加工度化与技术集约化。产业结构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是相互促进的,产业结构转型的方向是产业结构升级。

第三篇:不锈钢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5-2020)

不锈钢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5-2020年)

[字号:大 中 小] 2016-02-16 规划与技术改造科

阅读次

数:200

近年来,不锈钢作为新型绿色环保材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加快发展我市不锈钢产业,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提升配套水平,推动集约集聚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不锈钢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发展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市不锈钢产业发展较快,已形成了以罗庄、莒南、临港等地为中心的镍铁合金产业集群和以蒙阴为中心的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2014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镍铁合金及不锈钢制品生产企业20余家,可年产低镍合金220万吨、高镍合金80万吨,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02亿元,同比增长21%。同时,鑫海科技、亿晨镍合金等一批不锈钢项目正在快速建设,达产后将新增高镍合金产能220万吨,新增产值300亿元以上。

(二)产业链条逐步完善。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市不锈钢产业从主要用印尼矿土到用菲律宾矿土,从进口红土镍矿到不锈钢制品销售,产业链条不断升级,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已形成了“红土镍矿—镍铁—不锈钢坯—不锈钢板—不锈钢卷—不锈钢制品—批发市场”完整的产业链条。莒南、临港片区以鑫海科技、金海汇、临港有色金属等企业中心,形成了140万吨的镍铁合金生产能力;罗庄区以盛阳金属材料、宏旺实业为中心,形成了260万吨热轧、120万冷轧不锈钢生产能力;蒙阴县以孟良崮产业园为中心,主要生产不锈钢装饰材料、汽车材料、厨具、卫浴等不锈钢制品,2014年产值已超过10亿元。同时,美鑫不锈钢制品市场项目已列入罗庄区发展规划,建成后将形成集流通加工、不锈钢交易、仓储物流、商贸信息于一体的多功能一体化不锈钢专业市场。

(三)骨干企业发展迅速。我市现有镍铁合金生产企业9家,企业具有一定规模,成长性好、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鑫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托力源热电电力资源供应优势,近期已开工建设120万吨高镍基复合材料生产项目,投产后高镍合金产能将达到180万吨,2014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8亿元,同比增长25.6%。盛阳集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挥自供焦炉煤气生产成本优势,投资近20亿元建设了260万吨热轧不锈钢宽带项目,目前已经进入试生产阶段。在该项目的带动下,宏旺投资集团与华宇国际控股联合组建了山东宏旺实业有限公司,年产120万吨冷轧不锈钢及配套深加工产品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

二、产业发展优势

(一)原料供应充足。自2014年印度尼西亚限制红土镍矿出口后,我市镍铁合金生产企业所用的红土镍矿多来自菲律宾,从政策层面看矿土资源供应非常稳定。目前,我市镍铁合金现有生产能力已达300万吨,另有亿晨、鑫海科技等在建或拟建项目,投产镍铁合金生产能力合计约为600万吨,通过连铸、热轧、冷轧等工序可形成不锈钢卷将超过700万吨。发展不锈钢产业所需的基础原材料在我市能够得到充足的保障。

(二)地理位置优越。我市与青岛、日照、连云港等港口城市相邻,其中临港经济开发区距江苏柘汪港仅7公里、岚山港20公里,距日照港、连云港不到100公里。境内兖石铁路、胶新铁路、坪岚铁路和沿海铁路大通道交汇贯穿南北东西,物流运输网络几乎覆盖所有县级以上中心城市。原材料红土镍矿经海运到达港口后,可直接汽运到园区内企业进行冶炼。不锈钢制品生产企业可就近购入不锈钢卷进行加工,原材料价格相对较低,加上鑫海科技公用型保税仓库的设立,使得不锈钢制品成本较中西部地区优势较为突出。

(三)政策优势明显。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山东省作为全国钢铁产业转变发展方式的试点省份,将重点建设日照钢铁精品基地;省钢铁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明确提出支持我市围绕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发展钢材深加工产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不锈钢产业发展,多次提出要抓住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和山东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的机遇,鼓励钢铁企业升级改造和“退城进园”,大力发展精品钢深加工,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不锈钢产业基地。

三、存在的问题

我市不锈钢产业发展迅速,但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产业集聚水平不高。我市不锈钢产业主要分布在罗庄、莒南、蒙阴、临港等县区,涉及企业虽少,但布局较为分散,没有形成明显的产业集聚优势。受短期利益驱动,罗庄、莒南、临港部分不锈钢生产企业均准备或已经引进热轧、冷轧工艺,延伸下游产业链条,导致不锈钢产业布局分散,存在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的现象。

(二)产业链存在薄弱环节。产业链条发展不均衡,企业多数位于产业链条前端,11家企业为镍铁合金生产企业,仅有盛阳金汇和金海汇2家企业拥有炼钢环节(产能为90万吨),热轧不锈钢板带和冷轧不锈钢卷生产线配套不足,产业链终端企业个数少、规模小,缺少成熟的不锈钢制品企业。

(三)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低。大多数企业从事冶炼生产,不锈钢制品生产企业少,整个行业高耗能、高污染问题较为突出。生产的产品多属于不锈钢产业的基础原材料,产品附加值低、利润空间较小且易受制于人。

(四)政策环境约束不断增强。受产业政策、环境治理、退城进园等因素影响,一些不锈钢企业受制于立项、环评、能耗等手续问题,难以实现大规模扩张发展,政策、环境的约束使得不锈钢企业生产经营更加困难。

四、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规模化、集群化、生态化、特色化”要求,以拉长增厚产业链条为中心,以做大做强骨干企业为重点,扩充总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推动产业由低端向高端、由单一向多样、由外引向内生、由分散向集聚发展,全力构建空间相对集中、产业链条完整、产品特色鲜明、配套服务完善、集聚优势明显的产业生态格局,打造全国知名的不锈钢产业和流通基地。

(二)发展目标

2015年,全市不锈钢产业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2017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2020年超过2000亿元。力争到2020年,将我市不锈钢产业建成为北方最大的不锈钢冶炼加工基地和全国重要的不锈钢制品生产基地。

五、发展重点及方向

(一)优化产业发展布局

立足产业发展实际,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加快实施不锈钢产业“退城进园”,鼓励龙头企业加强合作,坚决防止无序和恶性竞争,着力将临港莒南片区发展为镍铁合金生产加工中心,罗庄区、临港区发展为不锈钢轧制和不锈钢制品生产、销售中心,蒙阴县孟良崮产业园发展为不锈钢高端制品生产加工集聚区。

1.临港莒南镍铁合金及不锈钢产业园区。以钢铁产业“退城进园”行动为契机,发挥镍铁合金产业基础和生产优势,以金海汇、盛阳金汇、临港有色金属、亿晨等镍铁合金生产企业为中心,引导钢铁产业企业向近海临港方向转移,加快建设镍铁合金连铸钢坯项目,逐步形成北方最大的镍铁合金冶炼基地。

2.罗庄区不锈钢材料产业园区。围绕盛阳金属科技260万吨热轧和宏旺实业有限公司120万吨冷轧项目,大力推进连铸连轧项目建设,加快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协调发展;发挥美鑫不锈钢市场商贸优势,规划打造“前店后厂”模式的不锈钢深加工园区,逐步形成全国重要的不锈钢轧制基地和集加工、交易和物流于一体的不锈钢产业园区。3.蒙阴县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以孟良崮产业园为中心,依托铭威不锈钢、华烨不锈钢、顺达不锈钢等生产项目,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和招大引强,以高端化和高附加值产品为发展重点,大力发展不锈钢装饰材料、高档不锈钢厨具、不锈钢卫浴等深加工产品,打造全国知名的不锈钢制品生产加工集聚区。

(二)培育壮大骨干企业

加大对不锈钢产业骨干企业的扶持,积极引进一批全国知名的大型不锈钢生产企业,加快企业兼并整合重组,引导企业围绕项目水平、技术装备、研发能力、市场开拓、企业管理、降耗增效等关键环节,瞄准国内外同行业一流企业对标赶超,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1.增强企业发展实力。鼓励引导鑫海科技、盛阳集团、金海汇科技等骨干企业围绕主导产业大上项目、上好项目。突出工艺装备、技术研发、市场开拓、企业管理四个关键环节,组织骨干企业开展高点对标赶超活动,对照先进找差距,瞄准一流促升级,高端定位谋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引进国内高端管理咨询公司为切入点,组织管理咨询公司与不锈钢生产企业逐户按需双向对接,引导不锈钢企业适应经济新常态,帮助企业准确定位发展模式,提升企业战略发展能力。

2.提升工艺装备水平。支持企业创建各类技术中心、工程中心、设计中心和实验室,依托鑫海科技、盛阳集团等重点企业建设全国有影响力的技术研发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不锈钢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深化产学研合作,引导企业加强与钢铁研究总院、钢研科技集团等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机构的人才、技术优势,增强不锈钢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推动工艺装备向大型化、高效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研究推广不锈钢高效制造、产品升级换代、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一批先进技术,促进生产流程整体运行稳定协调,实现高效、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的目标。

3.推动企业重组整合。以盛阳集团、鑫海科技等优势企业为核心,围绕上下游产业链和价值链,引导外围配套企业向产业链聚集,鼓励引导企业间建立稳定的产、供、销和技术开发、市场开拓等新型协作关系,推动核心企业与外围配套企业在空间上相对集中、生产经营上分工协作、资源优势上互补共享,实现企业间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利用环保倒逼机制,在贯彻执行“退城进园”的前提下,加快落后产能淘汰,引导镍铁合金生产企业抱团发展,推动现有钢铁企业转产不锈钢,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最大程度发挥不锈钢产业规模效益。

(三)补齐延伸产业链条

实施建链补链强链工程,以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升竞争力为目标,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推动上下游产品生产企业配套合作,大力发展不锈钢产品深加工,拓展不锈钢产业链条。

1.冶炼环节。依托鑫海科技、金海汇科技、亿晨镍铁合金等高镍生产企业,加快临沂鑫海新型材料有限公司120万吨高镍基复合材料、亿晨镍合金100万吨高镍合金等重点项目建设,扩大不锈钢生产规模。

2.炼钢环节。加快实施“三引一促”,引进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炼钢企业,填平补齐我市炼钢环节短板。加快推进盛阳金汇二期60万吨钢坯生产项目建设,引导三德特钢、壶井特钢等现有钢铁生产企业转产不锈钢,重点发展铁素体不锈钢、高氮不锈钢等资源节约型不锈钢,国防设备、海工设备、航空航天等特殊领域高性能不锈钢以及耐热不锈钢、抗菌不锈钢等高功能型不锈钢,提高产业配套发展能力。

3.热轧环节。在连铸钢坯充足的前提下,依托盛阳金属科技260万吨、金海汇30万吨热轧生产能力,加快布局新的热轧生产线,进一步节约不锈钢薄板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增强不锈钢产业发展竞争力。

4.冷轧环节。加快推进宏旺实业有限公司120万吨冷轧项目建设,积极引进与热轧生产线相配套的冷轧项目,推动上下游产业配套协调、集约集聚发展。

5.产品加工环节。围绕不锈钢下游产业链条进行招商,重点建设罗庄、蒙阴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重点发展不锈钢厨具、卫浴、食品器具、医疗器械等民用不锈钢制品,加快发展装备制造、化工容器、汽车框架等工业不锈钢制品,积极发展电梯、装饰材料等建筑业不锈钢制品。6.销售环节。发挥我市商贸物流优势,围绕不锈钢制品行业规划建设专业批发市场,重点推进罗庄区美鑫钢材市场、不锈钢制品市场建设,努力将我市建成北方最大的不锈钢交易中心。抓住商城国际化的有利时机,鼓励企业围绕国际市场需求变化,科学确定产品结构和市场营销战略,加速与国际市场接轨。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不锈钢产业推进办公室,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按照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制定推进措施,明确部门职责,强化综合协调,优化发展环境,完善服务支撑体系,强力引导推进,切实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严格准入标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及行业准入条件,严格做好不锈钢项目核准和备案等相关工作,清理违规建成项目。强化质量、安全、环保、能耗等指标的约束作用,严格实行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问责制,加大压缩过剩产能的财政奖励力度和落后产能退出扶持政策,积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引导我市不锈钢产业实现有序、健康发展。

(三)破解土地资金制约。用地方面,有关县区要按照产业规划布局,搞好规划,建立土地储备机制,为产业集群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对骨干企业发展及重大产业项目用地需求,积极申报纳入全省重大建设项目调度。融资方面,积极支持重大产业项目引进、落户及企业的做大做强。通过风险投资、信托、设备租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等多种融资模式,不断改善企业融资环境;以产业基地名义,积极争取金融机构集中授信,解决产业基地建设资金及企业融资难问题。

(四)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对于确定重点培植的骨干企业,列入市“双百”计企业划名单,集中政策资源优先扶持。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贷款贴息、补助和奖励等方式,加大对产业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重点支持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建设、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创新能力建设以及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尽快完善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自筹为主体、银行资金作支撑、社会投资和境外投资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投融资的格局。

第四篇:奉化市产业转型升级探讨

一、产业转型的相关理论、时代背景及意义...........................................................1

(一)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含义.........................................................................1

(二)产业转型升级的一般规律.........................................................................2

(三)产业转型的时代背景和意义.....................................................................4

二、奉化市产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6

(一)产业现状.....................................................................................................6

(二)存在的问题.................................................................................................8

三、奉化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和挑战.................................................................10

(一)机遇...........................................................................................................10

(二)挑战...........................................................................................................13

四、奉化市产业转型升级战略任务.........................................................................14

(一)发展特色生态高效现代农业体系...........................................................15

(二)大力打造特色先进制造业体系...............................................................15

(三)加快完善现代服务体系...........................................................................17

(四)突出培育发展旅游大产业.......................................................................17

(五)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18

五、结语.....................................................................................................................19

I

奉化市产业转型升级探讨

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渐恢复,给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从世界金融危机中,我们不难发现,仅仅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为了确保我国经济在未来世界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加大经济转型力度,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要把转型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全面推进产业提升、城市发展、社会事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经济发展动力的根本性改变。要把促进经济增长与转型升级有机结合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发展,要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上来。我市要充分利用产业转型契机,大力引进先进科学技术,逐步淘汰落后、耗能产业,加快低碳、绿色、环保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从而为我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产业转型的相关理论、时代背景及意义

(一)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含义

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既是产业结构优质化、合理化、现代化的过程,也是经济发展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能耗型向节约型、由污染型向环保型、由外延扩张型向内涵提升型转变的过程。产业转型升级又可以分解为两个子概念: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1.经济转型:经济转型主要是指通过制定实施特定的产业、财 政、金融等政策措施,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推动产业结构由传统的农业主导型(一二三)向工业主导型(二三一)再向服务业主导型(三二一)转变的过程。

2.产业升级:产业升级主要是指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素质、效率的提高,是产业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转换过程。产业升级包含了产业产出总量的增长和由低技术水平、低附加价值状态向高技术水平、高附加价值状态演变两个过程。具体包括以下四个层面的内容:

一是流程升级,通过重组生产过程,或是引进新设备、新技术、新管理方法,使投入产出效率更高;二是产品升级,主要是指从生产简单产品到生产复杂的同类产品、从生产低技术含量产品到生产高技术含量产品;三是功能升级,主要是指不断提升研发设计、生产、营销以及组织管理能力,改变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专注于价值量更高环节的过程;四是价值链升级,即从一条价值链跨越到另一条获利能力更高的价值链。产业升级是经济转型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具备了较为雄厚和坚实的产业尤其是工业基础,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工业和服务业对整体经济的影响力才能不断增大,在整体经济中所占比重才能不断提高,整个经济才能朝着预定的方向顺利转型。

(二)产业转型升级的一般规律

1.从产业看,产业转型升级存在共同规律:第一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快速上升并在趋于稳定之后逐步下降;第三产业则经历了上升、徘徊、再上升的不断反复,最终成为国民经济的最大产业。奉化市目前的产业结构是二三一模 式,工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无论从先发地区的发展历程还是本县的实际来看,奉化市还将长期处于二三一阶段,要实现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跨越,就要在促进工业内部发育,做大做强工业的基础上,加快服务业分离,不断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

2.从模式看,产业升级分为循序渐进模式和极速跨越模式。循序渐进模式是指按难易程度沿产业链逐级完成产业转型升级。首先是从事制造环节最低端的产品加工和中间产品生产,当具备一定经验和技术后,再进行工艺流程升级,然后通过引进和消化吸收外来新技术,最终形成自创品牌的生产和出口,实现产品升级。

循序渐进模式的三个阶段循序渐进模式实际上涉及简单的产品加工、工艺流程升级和产品升级三个层次,如果只是从事简单的贴牌加工,只能处在最低级的层次;如果开始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则意味着进入了第二个层次;如果在引进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则意味着进入了第三个层次。按照循序渐进模式,这个过程是逐级发生的。极速跨越模式比较特殊,它是在特定背景下,充分利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有利条件,引进高新技术,重在消化、吸收、创新,以时间压缩的形式完成发达国家和地区走过的产业转型升级过程。

从这两种模式我们可以看出,循序渐进模式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极速跨越模式则是在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的基础上实现的超常规发展。从奉化市目前所面临的现实来看,产业的转型升级更适宜也应该走极速跨越模式,但无论采取哪一种发展模式,有一点是共通的: 要在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自主创颏上下工夫。没有基于自主创新的技术先发优势作为前提,无论是循序渐进模式还是极速跨越模式都不可能实现。

(三)产业转型的时代背景和意义 1.产业转型的时代背景

从国际环境看,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深度调整和明显分化,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放缓,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这既加大了奉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压力,也为扩大内需、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契机。全球性经济危机可能催生重大科技革命,新一轮科技竞争更趋激烈,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成为新一轮发展的动力,这既对我市技术含量不高的传统产业构成了巨大的挑战,也为我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抢占战略制高点提供了机遇。国际金融体系和气候变暖等全球治理问题更加凸显,能源安全、粮食安全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这既加大了我市推进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也为我市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提供了外部动力。

从国内环境看,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改变。随着国家应对金融危机、拉动经济增长一揽子计划的进一步实施,奉化将面临加大重大项目投资、扩大城乡居民消费的有利环境,同时也对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新一轮沿海区域发展战略,以及开发开放新格局,既为我市发展海洋经济、拓展发展 新空间、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提供了契机,也对我市全面接轨和融入宁波、联接海峡西岸经济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进入人均GDP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经济结构和社会形态将发生重大变化,既为我市推进城市化、促进消费升级和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机遇,也对我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区域环境看,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的趋势没有发生改变。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发布实施,长三角地区作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经济一体化将加速推进,并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十二五”时期,浙江省将合理开发利用丰富的海洋资源,调整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深入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使之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以及浙江省大力建设环杭州湾、温台沿海城市群的发展形势,为奉化利用区位优势实施赶超战略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从宁波发展看,2011-2015年,宁波进入人均GDP10000—20000美元、经济社会实现转型升级的特殊时期,居民可支配收入进一步提高,对奉化加快提升生活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宁波全域都市化的推进,奉化作为未来“中提升”的重要拓展区,应立足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条件,抓住机遇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加快融入宁波都市区步伐。当前,为推动科学发展和转型升级,宁波市正在调整优化沿海空间布局,全面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带建设,这对奉化充分发挥海洋、滩涂、生态等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现代海洋产业,更好地服 务于宁波市、浙江省的海洋经济战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产业转型的意义

近几年,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加大,随着土地、水资源和劳动力等要素约束日益加大,环境容量日趋饱和,如果一味的强调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污染高能耗高投入产业,势必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不仅经济社会得不到长期有效得保障,同时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必将导致社会不安定,造成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等。目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结构和社会形态将发生重大变化,只有通过加快产业转型,稳定一产、加快二产、提升三产,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逐渐减少高能耗高污染产业,为我市经济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同时也为我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奉化市产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现状 1.产业转型升级方面

我市以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环节,优化产业结构,三次产业比重从2005年的9.8:51.2:38.9调整到2009年的9.7:48.2:42.1。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加速发展,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逐步增强。深化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优化创新平台和创新服务。

2.工业 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1000家,工业增加值对生产总值贡献率达到43.2%,拥有波导、罗蒙集团、浙江船厂、萨基姆、亚德客、神马汽车等一批实力雄厚的大中型骨干企业。2009年我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1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76.96亿元,新产品产值率达24.7%。现在,奉化市又新引进一批已开工建设的大运车行、新乐电器、远大成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

3.产业基地

目前,奉化市已初步形成了几个产业基地。在松岙、莼湖两镇的临港区域,围绕浙江造船有限公司,初步形成现代物流、管件加工、配件制造、除锈涂装等造船配套产业集群。以江口、锦屏、岳林三个街道为核心形成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在溪口形成的气动元件生产基地;以江口方桥为中心形成的厨卫配件生产基地;以岳林、尚田和西坞为主的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集聚区。奉化的这些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已经有一定影响力,部分产品已经冲出国门、走向世界。这些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利于相关产业的发展及产业链的形成,有利于资源循环利用和优化配置,同时也为今后产业基地的提升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技术创新能力

2009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新增宁波市级新产品445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73.58亿元,新产品产值率24.4%,高于宁波市平均水平8.98个百分点。研发资金投入4.5亿元,实施宁波市级以上科技开发项目60项,新建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 中心21家,总数达到77家,17项项目列入国家科技计划。全市全年获得专利授权572项,其中发明专利23项。2008年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全市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7.45%和6.32%,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4%,综合能耗处于宁波领先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 1.经济总量偏低

奉化市GDP“十一五”目标:220亿元(按2005年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2%。2009年,全市实现GDP193.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2%,前4年年均增长10.6%。如“十一五”期间GDP年均增长要达到12%,2010年GDP需增长20%。“十一五”目标难以实现。与南三县相比较,奉化的经济总量与增长率都低于宁海和象山。

2.三产结构欠合理

从我市三次产业分析:第一产业中,农业生产发展比较平稳,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9%左右,对GDP增长的影响较小。第二产业中建筑业所占比重较小,只占GDP5%左右,主要是工业,工业经济是我市主导产业,占GDP的40%多。2010年经济将回升,但回升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工业。2009年,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2.1%,2010年第三产业较快发展的可能性较大,但形势也不容乐观。2010年金融业贷款总规模将低于上年,金融业发展将减缓(2009年增长高达22.1%),会对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3.工业发展势头较缓 奉化市以传统的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绿色食品等制造业为主,优势产业作用不明显,制造业的基本现状是“大而不强”,大部分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制造业大量的是来料加工,许多产品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并没有掌握在生产者手里,产业技术含量较低,这样导致:一方面产品的附加值很低,特别在加工制造业方面,产业链短,信息化程度低,深加工能力弱,制约工业结构向高度加工化、技术集约化的升级;另一方面产品容易被模仿复制,加剧行业内部的低水平过度竞争。同类企业,为争夺市场而竞相压价,在产品和服务市场上相互排斥,对人才、劳动力、资本与原材料相互争夺,对政府的优惠政策与公关渠道竞相争取与利用,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4.高层次技术管理人才不足

人才流失问题突出,专业技术熟练工紧缺,科技活动中高层次科技人员较少。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奉化市绿色食品业、纺织服装业的科技人员中博士硕士无1人;生物医药业科技人员中硕士博士只有16人,占科技人员总数的0.06%;机械制造业科技人员中硕士博士只有17人,占科技人员总数的0.03%;电子信息业科技人员中硕士博士只有19人,占科技人员总数的0.44%。高层次技术研发、经营管理人才的匮乏,使全市多数企业自主开发能力较弱,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主要靠引进和模仿,产品档次低。

5.新兴产业发展缓慢

在生物制药、环保设备制造和新能源等未来发展潜力较好的新兴产业中,目前只有生物制药行业中的宁波绿之健药业有限公司1家企 业发展较好。这些新兴产业都有没有形成产业链和产业规模,基本处于零星发展状态。

6.城市功能滞后

城市功能滞后。奉化城市化进程落后于工业化的进程,城市规划的统领作用发挥不够,城市建设投入不够,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建成区面积偏小、集聚辐射功能偏弱,没有较好地发挥副中心城市功能的应有作用。城镇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对外交通投资不够,市区通往乡镇以及乡镇对外交通不便捷,电力供给能力不足,污水处理设施跟不上,部分乡镇供水困难等,阻碍产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影响产业集群化程度的提高。

三、奉化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

1.国家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视带来的机遇

国家制定、实施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政策,且国务院已批复同意《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这些规划和政策对长江三角地区新一轮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为作为长江三角地区有机组成部分的宁波区域(包括奉化)的统筹协调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2.浙江省“沿海产业带”发展战略带来的机遇

浙江省已经向国家申请了将浙江省打造成“海洋大省”的发展战略,其中发展“沿海产业带”是浙江省的发展重点,也是国家对浙江 省的发展重点。2004年浙江省印发了关于温州、台州发展沿海产业带的发展规划通知,经过几年的发展,温台的沿海产业带建设已取得明显成效。目前,浙江省的“沿海产业带”已开始向舟山、宁波等地延伸,奉化地处象山港畔,位于该产业带上,且具有发展沿海产业的天然优势。浙江省这一延伸发展战略的实施,可以为奉化市的沿海工业发展提供一些相关的政策扶持,给奉化的船舶制造产业、机械制造产业、纺织服装产业等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3.宁波“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的区域发展战略带来的契机

宁波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人大、政协“两会”做出了深入实施“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的区域发展战略。在该发展战略中,宁波市把加快鄞奉区块、象山湾生态经济型港湾等六大功能区块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为奉化区域带来了历史性的战略发展机遇。另外,奉化作为“南统筹”战略的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宁波大都市、发展都市经济圈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且奉化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具备了跳出“南统筹”跳出,进入“中提升”的区域发展条件。

4.奉化市政府服务经济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奉化市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意识增强,在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上下了很多功夫。坚持“政府统筹、规划指导、市场驱动、企业主体、借助外力、重点突出、协调推进”的原则,做好项目规划,通过筛选储备了一批关系工业发展大局的项目。注重加强产业发展引导工作,优势企业、优势产品的培育扶持工作,同时也在 积极推进企业的技术改造。并且,为了解决奉化市工业在发展和改革中形成的不断加深的体制性、结构性等矛盾,市委、市政府和有关方面采取了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起与工业经济科学发展相适应的工作体系、运行机制以及领导分工制度,进一步加强了政府对产业发展的布局和调控能力。

5.后金融危机时代带来的发展机遇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世界范围的经济衰退,给出口型经济体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奉化市很多产业以劳动密集型和出口加工型为主,金融危机使得这些产业显现出生存空间日趋减少的危机,而部分附加值相对较高的新行业、现产品的发展空间逐渐变大。现在,世界各地的经济都在逐渐的复苏,全球进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奉化工业在经历了全球金融风暴之后,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金融危机对奉化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逼迫“效应”。它加快推动了产业内部和产业间的优化升级,也加快了行业重建,有利于改善奉化工业中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行业竞争过度等现象;另一方面,后金融危机时国家政策的扶持和企业经营结构的转变给奉化的工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我国政府已经提出了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稳定外需等一些加快恢复工业发展的有利政策措施。另外,越来越多的外向型企业也注意到:我国的消费结构还是低层次的,居民消费中生活必需品占总消费的绝大部分,国内居民对食品、纺织品、汽车、家用电器、高档家具等消费品的需求还很大,国内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

(二)挑战

1.来自国外的竞争加剧。

经济全球化给奉化市产业经济发展带来契机的同时,也对其今后的发展进行着考验。对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主要传统产业而言,一方面,由于传统产业具有劳动密集的特点,相对来说市场化程度也较高,许多产品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一些产品还具有成本、特色等比较优势,企业发展空间有望扩大;另一方面,由于缺少骨干优势企业、规模小、技术和装备水平差、综合竞争力不强,其面临的形式将十分严峻,负面效应巨大。对电子信息、设备制造、化工医药等产业而言,除了个别大型企业,凭借规模、产量和技术、装备优势,能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外,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市场开放程度低、产品品种少、价格偏高、技术创新慢、机制不灵活等原因,面对更大更强的国际公司,有可能失去相当的市场份额和现有的行业优势。

2.国内各地区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各地区都在以扩大经济总量为特征、以提升地区经济实力和地位为目标,积极发展本地经济。但随着国际全球化进一步深化、市场分割日益弱化、生产要素流动的日益加强,各地区之间为发展本地经济争夺资金、信息、技术人才及资源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3.周边城区的强劲发展势头带来发展压力。

近几年来,在宁波“南三县”中,奉化工业与象山、宁海相比,在逐渐下滑。其中,象山县的区位优势和要素禀赋和奉化最为相似。象山县依托传统产业的发展,大力培育水产加工、针织服装和模具制造等支柱重点行业及其配套市场,整体实力明显增强,随着其临港大工业建设步伐的加快,将会对奉化工业经济带来很大程度上的竞争。

4.诸多因素影响企业投资积极性。

首先,为抑制普遍存在的工业用地浪费现象和固定资产投资过热,保护基本农田,国家对土地资源进行宏观调控,紧缩地根,对产业用地实施限制政策。其次,国家对投资拉动经济的宏观政策取向进行降温,明确要求保持信贷适度增长,所以未来几年项目投资不会增大。再次,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对纺织、服装、电动工具等外贸型企业影响巨大;人民币兑美元的持续升值也压缩了企业的获利空间。另外,受到能源、土地、运输、原材料价格的一路上涨,以及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企业经营成本的增加将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企业投资的积极性。所以,目前企业投资的大幅萎缩与我们强调的优化升级、科技创新形成极大反差。

四、奉化市产业转型升级战略任务

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环节。“十二五”期间是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要抓住国家推动转型发展、省实施重要块状经济转型提升计划、宁波推进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等重大机遇,按照“做优做精一产、做强做高二产、做大做好三产”的总要求,大力实施差异发展战略,突出奉化的生态和旅游资源优势,建设“旅游奉化”,着力构建由特色生态高效现代农业体系、特色先进制造业体系、特色现代服务业体系、旅游大产业及战略 性新兴产业组成的“3+2”特色现代产业体系。

(一)发展特色生态高效现代农业体系

依托现有农业产业基础,按照现代农业“产前信息化、产中技术化、产后产业化”的发展要求,依靠科技创新、生产方式创新、营销创新,建立起以十大特色主导产业为核心、规模化产业基地为基础,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为纽带,技术化、生态化、高效益为特征的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增加农业科研投入,鼓励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努力普及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信息化、良种良法、标准化生产、品牌营销;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发展循环农业为重点,建设一批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创新农业生产组织化模式,支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健全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平衡机制,鼓励“公司+合作社+农户”、“科技园区+农户”等多种形式的新型业态发展;在确保粮食生产和生态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积极发展附加值高的高山果蔬、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等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观光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渔业、精加工农业等新兴农业产业。

(二)大力打造特色先进制造业体系

按照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的要求,加大对本土传统优势产业的规划引导、平台支撑和政策扶持力度,以产业高端化和高技术 15 化为主攻方向,着力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构建以特色优势产业基地为载体,支柱产业主体结构和技术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强,能源资源消耗少,经济社会效益好的现代工业体系。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实施百家“成长型、创新型、效益型”企业培育工程和块状经济振兴计划,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完善创新体系,构建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打造纺织服装、汽车摩托车配件、气动元件、厨卫家居四大优势产业集群和临港船舶产业,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的特色产业基地。纺织服装业要走精品路线,加快提升产品的档次和效益,提高奉化服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努力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核心作用,建设长三角知名的高档纺织服装生产及研发基地;汽车摩托车产业要培育2-3家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零部件企业和一批专业化零部件配套企业,形成以尚田为中心、以汽车空压机为主导、零部件品种较齐全的汽车摩托车零部件产业群;做大做强溪口气动元件产业,在零配件生产基础上延长产业链,鼓励整机设备生产,打造气动元件区域品牌,建立奉化溪口气动元件市场;厨卫家居产业要加大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自主品牌培育和人才培养力度,依托奥雷士洁具等骨干企业,把方桥打造成为国内最大的厨卫配件工业基地。争取到2015年,建成销售收入超130亿元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和各超40亿元的汽车摩托车配件、气动元件、厨卫家居产业集群。临港船舶产业要大力应用现代造船管理模式和信息技术,开发海洋石油工程船等高附加值产品,引进一批与浙江造船厂相配套的配件加工、表面处理、船用电缆电线切割等协作企业,形成集聚效应强的临港船舶修造基地,争 取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

(三)加快完善现代服务体系

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互动,加快发展具有本土优势和良好市场前景的生产性服务业。建设宁波南部物流中心基地,扶植本土优势物流企业,引进大型物流企业,集聚仓储、货代、船代、外包等为一体的物流产业链,加强物流人才培养,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发展第四方物流服务。依托宁波南部交通枢纽地位和邻近宁波的优势,建设专业批发市场,利用市场辐射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培育专业性的会展公司,提升商贸会展业规模和档次,利用上海“世博会”等各种促销平台,举办本地优势产业专题博览展销会,促进贸易业务量扩大。稳步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形成城市商业中心,提升核心商圈功能,配套建设特色商业街、社区商业中心,创建国家级示范社区和宁波市示范社区。壮大流通主体实力,继引进银泰、太平洋百货、奥特莱斯等商贸企业后,引入其他品牌大型商贸企业,形成差别优势,让奉化人在奉化消费的同时,吸引外地人来奉化消费。适应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进一步建设农村商贸市场,完善镇级商业中心。充分发挥依山傍海的生态优势和靠近宁波市区、交通便捷的区位优势,打造生态房产品牌优势,吸引宁波乃至长三角范围内购房者前来置业。

(四)突出培育发展旅游大产业

进一步确立旅游业在奉化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创新旅游 17 业与现代农业、工业经济和生态涵养的良性互动机制,提高旅游综合经济效益,着力构建辐射全市、带动全局、融合发展的旅游大产业体系。推进传统观光旅游向现代休闲度假旅游转变,加大旅游资源产品的深度开发和集约经营力度,以精品项目为依托,着力培育滨海度假、城市休闲、文化观光、运动养生四大产业集群,开发一批大众自驾自助旅游接待产品和购物旅游产品,推出一批康体养生、运动健身等新兴休闲旅游产品,规范发展高尔夫旅游、房车度假、游艇度假、商务会展等高端产品,拉动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会议服务、商贸购物等相关消费。大力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将旅游与我市独特的名人文化、弥勒文化、生态文化、海洋文化有机融合,做好旅游产品宣传与推介,打响“弥勒圣地、蒋氏故里,名山胜景、阳光海湾”特色旅游品牌。争取到2015年,奉化市成为长三角新兴的旅游休闲消费地,旅游产品在港澳台、日韩和东南亚市场形成较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游客接待规模比2010年翻一番,旅游总收入占全市 GDP的20%以上,海内外著名旅游城市基本建成,“旅游奉化”深入人心。

(五)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十二五”期间,要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提升发展动力、塑造奉化经济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积极引进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高端型创新型项目和企业,充分利用奉化丰富的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产业,重点发展海洋装备、海洋能源、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海水综合利用等海洋新兴产业。利用莼湖、松岙两镇港湾海岸区域的文化、地理和资源优势,以滨海新区为载体,发展以 工业设计、传统文化、动漫、软件等为代表的创意产业,形成地区性的创意产业中心。着重加强招商选资工作,鼓励高新企业与研究院所合作,引进发展风能、太阳能、水能等环保能源产业以及新材料、生物制药、环保设备制造等新兴产业。

五、结语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就是要紧紧围绕扩大内需谋发展,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把发展转换到内需主导、消费驱动的轨道;就是要紧紧围绕自主创新谋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把发展转换到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轨道;就是要紧紧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加快社会建设的整体性推进,把发展转换到民生优先、共建共享的轨道。只有通过各方面的协调统一,才能促进我市产业健康转型、快速转型,实行我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第五篇:产业转型农民工如何升级

产业转型农民工如何升级?

编者按:工业化进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农民工正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技能素质等方面,必须尽快适应转型升级的要求。

让农民工变成“新型产业工人”,既有助于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也是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可以说,数亿农民工的未来,与中国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农民工能不能跟上时代潮流,如何让他们真正融入城市?本版予以关注。

1.产业升级:

缺工背后是结构性矛盾,“缺高素质技工,缺管护机器的人”从“靠力气吃饭”到操作自动包装机,戴朝智完成了转型。在东莞唯美陶瓷有限公司,他操控着机械手臂,灵巧地将一摞摞几十斤重的瓷砖打包。当年公司上自动化时,和许多工友一样,戴朝智心里打鼓,担心文化低学不会。没想到通过培训,他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东莞理工学院教授莫安达分析,目前的自动化生产,一般操作工门槛不高,现有的劳动力适当培训就可上岗。而另一类机器人技师和工程师缺口大,没有专业知识,很难胜任。

在一家水龙头厂,新上马的50套机器人抛光生产线,需要维修、保养专业人员不低于150人。工厂负责人说,小至一个轴承、一个关节臂间隙调整,都离不开技术人员把控,而这些高素

质技工招工难。

“机器换人缺的不是机器,而是管护机器的人”,专家表示,随着珠三角产业转型加速,制造业知识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对岗位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呼唤新时代产业工人转型。

事实上,产业转型正从东部向西部延伸。四川成都,新能源、高精设备制造等渐成主流产业,技术密集型企业遍地开花,结构性缺工矛盾已呈现。

在成都锦江区人力资源市场,20出头的农民工小周面前摆着“杂工、搬运”的牌子,等了一上午,却依然没有合适的工作。是用工市场饱和了吗?一位建筑工程公司的招工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的招人计划还没完成一半,计划招十几名铆焊工,到现在才招到三名。“月薪都已经将近5000元,但还是招不到好技工。”

“现在招工都要求中职以上学历,初中文凭不受待见,更别说只有小学文凭的了。”四川邻水县的农民工小伙张诚说,家乡基本没有合适的就业培训,现在只能做些简单的体力活,打“低级工”不是长久之计,今后他会再报考中职学校进修。

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显示,2013年全国农民工中接受过技能培训的仅占32.7%。西南财经大学人力资源学教授张宁俊认为,如今的用工短缺属于结构性短缺,并不是所有行业和岗位都缺人。工业化加速转型,而务工人员的技能、素质没有跟上,就会出现一边用工短缺,一边就业难的局面。

2.技能升级:

培训跟市场有效对接,让农民工转变为现代产业工人

小张在东莞厚街一家鞋厂工作了3年,一听到工厂组织技术培训她便立刻报名。“去年下半年开始,厂里购买了新设备,产品也不一样了。如果不培训,肯定会被淘汰的。”而来自湖南邵阳的李韬,借“圆梦计划”上了在职大学。她说:“企业由加工贸易向高新技术转型发展,对员工的要求也水涨船高了,跟不上潮流,就意味着没有发展机会。”

让农民工加快转型为现代产业工人。在东莞,近几年每年免费培训外来务工人员50万人次,每人支出培训补贴1000—3000元。在四川成都,今年4月启动城乡高质量就业培训项目,计划年内免费培训农民工近16万人,力争培训就业率达到85%以上。“培训课分得细,缝纫、电工、焊接等等啥都有。”去年参加培训的成都农民工齐宇说,时间虽短,但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教学,很有效果。培训结束时,他被推荐到当地一家工厂做电力设备维护,薪酬也还不错。

不是每个人都像小齐一样幸运。来自四川广安的农民工魏向志多次参加当地的技能培训,然而他始终未能“升级”。老魏抱怨:“不知从哪里请的老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讲的都听不懂,还要我们买各种书来看,我们都是庄稼人,哪里看得懂?”几次培训,只有一次算是“摸过机器”,但他找工作时候发现,这仅有的一次实践也没有用处——学的是过时的技术,早已没有用工

需求。虽然不用交培训费,但魏向志前后也掏了不少钱:交通、住宿、伙食„„听说成都的农民工培训注重实践,他打算到成都边打工边参加培训。

“让培训与市场对接,我们会进行大量调研,需求大的工种才会进入培训科目。”成都城乡高质量就业培训项目负责人张远超说,通过提前与用工单位对接,搞“订单式”培训,提高培训实际效果。

记者从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目前省内各地都已将农民工就业培训纳入财政开支,并按照“分类培训、分类补贴”的原则,提高培训的针对性,鼓励农民工通过学习真正实现技能升级。

3.“身份“升级:

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需求,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

骄阳如火,热气袭人。在东莞新科磁电厂区,记者跟随打工妹来到她们的宿舍。这间35平方米的宿舍,住着7个人,房间里有空调和风扇,还有独立的洗手间。25岁的陈晓娟来自广西梧州,来东莞打工3年,她在这里加入了医保,企业资助她读大专,她的理想就是留在东莞当高管,成为一个新莞人。

广东有3667万异地务工人员,其中新一代农民工占了大多数。他们背井离乡,来到城市寻找理想和追求,遇到的不只是转型升级的“爬坡越坎”,还面临着上学、就医等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实。

新莞人服务管理局副局长何学文说,通过建廉租房、放宽入户政策、扩大社保覆盖面、解决子女入学等办法,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自2010年实施积分入户以来,共有2.5万名新莞人加入东莞户籍;2009年以来,共有8.8万名新莞人子女通过积分制入学。

何学文也是外来务工人员,他2003年来到东莞打工,2007年公选考上东莞团市委副书记。他的经历,对外来务工人员是一种激励。

今年5月,四川省在全省公务员招录计划中,首次将工人与农民列入专门招录对象,并将招录门槛降为“高中(中专)及以上”。招录计划公布后,从广东赶回来参加考试的农民工宋彦军告诉记者:“能考公务员,说明我们农民工不再是‘大老粗’的代名词!”

“优秀农民工不仅见识多,懂技术,而且对基层情况了解,能够很好地充实基层公务员队伍。”2010年通过公选考上公务员的农民工吕长华,如今已是遂宁农业园区管委会主任,他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水平高,融入城市的意愿强,应该给他们创造更多的公平发展机会。

在公共服务方面,四川针对农民工出台的政策越来越多:2014年,四川三成公租房定向供给农民工,将有10万农民工受益;除成都市外,四川全面放开大中小城市、小城镇落户限制„„一道道农民工进城的“门槛”正在陆续破除。

“我现在最大的心愿是稳定下来,找个企业好好干几年。”租住在成都一处公租房的农民工谢正涛去年通过参加培训考试,拿到了成都当地的电大专科文凭。他告诉记者,他现在在准备考会计证,希望以后成为从事财会方面工作的“白领”,彻底结束“东家半年西家两月”的短工生涯。

下载泰山区花卉苗木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泰山区花卉苗木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建宁小学开展“抓转型、促发展,争当港城崛起跨越排头兵”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市抓转型、促发展学习讨论会精神,坚定执行校委关于探明全校发展定位,找准发展路......

    山东省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解读

    山东省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解读 作者: | 来源:国家煤化工网 | 时间:2015-04-21 山东省政府官网4月10日发布山东省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该方案旨在促进本省煤化......

    产业转型升级十大原理

    产业转型升级十大原理 2014-11-20 徐苏涛 长城战略咨询 原理一:从发展结构来看,增量改革与存量调整的有机衔接,是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及做强做大的成败关键 受原有体制机制、发展......

    新疆煤炭产业转型升级

    新疆煤炭产业转型升级6月8日,第九届新疆国际煤炭工业博览会以签约50亿元、专业观众达12000余名的成绩完美收官。无论是成果的展示,还是参展规模,在展现我区煤炭开发热潮广度和......

    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建议

    关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建议传统产业特别是钢铁行业是支柱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钢铁产业存在着一系列......

    浅谈我国产业的升级转型

    浅谈我国的产业转型与升级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的产业发展实现了由少到多,由弱到较强的转变,但是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来许多问题,一是以牺牲自身资源,能源,环境以及低劳动......

    广州产业升级转型之道

    广州产业升级转型之道 2011.5 产业升级无疑是当下中国经济结构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产业转移不仅仅是从沿海到内地,在单个城市发展定位中,也成为一股风潮。 即便在珠三......

    资源型产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wna

    资源型产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wna.txt13母爱是迷惘时苦口婆心的规劝;母爱是远行时一声殷切的叮咛;母爱是孤苦无助时慈祥的微笑。by 小熊 长期以来,资源型产业对我国特别是西部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