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伤骨科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分析
创伤骨科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创伤骨科护理工作应用风险管理的对策以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创伤骨科患者160例,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满意度为88.75%,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创伤骨科护理工作中有效应用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加快患者疾病康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创伤骨科;风险管理;护理
创伤骨科患者病情复杂且变化快,病程时间较长,对护理工作有高要求[1]。要提高医院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就要进行护理管理,保证护理顺利而且有效地开展。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护理人员、药物、设备、护理技术、护理制度、护理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以减少医患纠纷、经济损失[2]。风险管理是护理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经过临床观察发现,对创伤骨科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现将研究详情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创伤骨科患者1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创伤原因有车祸、打架斗殴、意外摔伤等。对照组含男性56例,女性34例,年龄40—77岁,平均(57±2.2)岁,其中四肢骨折30例,单一四肢骨折25例,盆腔骨折15例,骨折并多处脏器损伤8例,骨折并颅脑损伤2例。观察组含男性54例,女性36例,年龄41—76岁,平均(57±1.9)岁,其中四肢骨折29例,单一四肢骨折27例,盆腔骨折13例,骨折并多处脏器损伤9例,骨折并颅脑损伤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创伤构成上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如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具体做法为:
(1)培训护理人员,明确护理人员的职责 对护理人员进行集体培训,增长、巩固其护理知识,提高其护理技能,培养其协作能力和应急能力,促使其遵守职业道德。培训结束后,进行严格考核[3]。根据创伤骨科患者病情复杂、自理能力缺失等特点,制定操作规范和工作制度,完善护理流程,明确职责,将每一项工作都落实到位;并安排特定人员监督检查护理工作的落实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责令整改。
(2)改善住院环境,加强物品管理
创伤骨科的患者通常都需要住院,因此,医院对病房进行布置,给患者营造舒适、安全的住院环境。合理摆放各种仪器设备和药品,一切以方便患者为标准,对于一些危险性物品则加强管理,除了进行口头上的提醒,还贴上安全警示语;对各种仪器设备定期检查、维修,发现损坏不可用的仪器设备及时更换。
(3)创新服务理念
在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人文关怀,奉行“主动、热情、及时、周到、负责”的服务理念[4]。在患者住院时积极、周到地为患者服务,争取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患者出院时,做好出院保健教育,对每一位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对患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谦虚态度。
(4)加强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加强健康教育
在面对患者及其家属时,护理人员持亲切态度表示理解、尊重和关怀,拉近患者及其家属和医护人员的距离,并帮助患者及其家属缓解甚至摆脱焦虑等不良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引导患者家属参与患者护理工作[5]。此外,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告示患者及其家属疾病基础知识、治疗手段、治疗效果、注意事项、康复手段、预防复发的方法等,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不安情绪。
(5)做好护理风险效果评价
对出现的及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科学分析,找出风险发生的原因,制定风险发生的预防措施和应对措施,将损失降到最小。另外,完善奖惩制度,惩处对风险发生有直接责任的护理人员,奖励对预防风险发生和应对风险做出贡献的护理人员,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6]。1.3护理效果评价 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在患者出院前发放给患者及其家属,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例数,计算两组的总满意率。满意度分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档,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80例患者中,有50例患者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有28例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仅有2例患者对护理工作不满意,非常满意率、满意率、不满意率和总满意率分别为62.5%、35%、2.5%、97.5%。
对照组80例患者中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的例数分别为38例、33例、9例,非常满意率、满意率、不满意率和总满意率分别为47.5%、41.25%、11.25.%、88.75%。
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表1)。
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n(%)] 组别 观察组 对照组 P 总例数 80 80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2(2.5%)
总满意率 97.5% 88.75%
50(62.5%)28(35%)
38(47.5%)33(41.25%)9(11.25.%)
P<0.05 3讨论
引发医疗护理风险的因素有许多,既有不可控因素,也有可控因素[7]。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做的是尽最大努力控制可控因素,提高自身素质和应对能力应对不可控因素,努力将护理风险带来的损失和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影响护理工作质量的可控风险因素有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患者的病情、医院的环境和布置、仪器设备的性能和使用、药物的放置和使用以及护理风险的管理制度和手段等[8]。
创伤骨科患者病情复杂且变化快,病程时间较长,在护理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护理风险[9]。因此,医院应注意护理风险管理,努力杜绝可控风险的发生,同时做好应对不可控风险的思想、人力和物资准备。我院以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60例创伤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做法为:(1)培训护理人员,明确护理人员的职责;(2)改善住院环境,加强物品管理;(3)创新服务理念;(4)加强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加强健康教育;(5)做好护理风险效果评价。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非常满意率、满意率、不满意率和总满意率分别为62.5%、35%、2.5%、97.5%。而对照组的非常满意率、满意率、不满意率和总满意率分别为47.5%、41.25%、11.25.%、88.75%。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得出结论:在对创伤骨科患者进行一般性护理的同时加强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医患、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彭静.骨科护理风险管理与防范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3):109.[2]张慧琴;乔素;张蕊等.创伤骨科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39.[3]尤明兰;任震晴.浅谈创伤骨科护理风险管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4):96.[4]周晓玲;郑雪梅;李民霞.骨科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探索及效果研究(A).全国门急诊护理[5]学术交流会议、第14届全国骨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2.[6]王向云.骨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4):110.[7]郑晓静.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骨科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363.[8]焦莉威.在骨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体会[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4,10(5):76.[9]刘海菊,创伤科护理风险的管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298.
第二篇:护理风险管理方法
护 理 风 险 管 理
一 概念:
医疗服务行业是一种高技术、高风险的行业。护理工作是医疗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只要有护理服务活动,就必定存在着护理风险。
风险:是指可能发生的危险与危害,包括经济风险、政治风险、法律风险、人身风险等。
护理风险:是指从事医疗护理服务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危险与危害,受其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存在突发性和难以预测性。
二、护理风险因素:
(一)、病人因素:所患疾病的危险性、复杂性和医疗护理技术难度等决定护理风险概率的客观因素。因疾病的自然过程和疾病发展而导致不幸的情况时有发生,而进行的治疗并不都能治疗疾病,治疗成功率也会因人而异。如病人期望值过高或医患沟通不足往往会被误认为是医疗事故而发生医疗纠纷。
(二)、护理人员因素:
1、自身素质因素:业务知识缺乏、法律观念淡薄、服务意识不强、缺乏责任心、不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团结协助精神差等等因素,给病人造成不安全感和不安全后果。
2、技能因素: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下,临床经验不足或相互配合不协调,直接或间接危害病人的健康甚至生命。
3、没有履行告知签约制度:对有风险的护理措施护士没有严格履行告知与签约制度:如:全麻后病人,护士应将注意事项详细向病人及家属说明,必要时让病人及家属签字认可,以避免因健康教育不到位而引起护患纠纷,建议护患互动,风险共担的新型护患关系。
(三)、药物性因素:指错误用药、无效用药、药物配伍不当或使用有质量问题的药物所导致的病人病程延长,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造成药源性疾病,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
(四)、医院卫生环境因素:指医院卫生环境差导致病人和医务人员身心健康受到损害,如废弃物,剧毒药物、消毒制度、化学试剂、放射线污染等。
(五)、医疗设备、器械因素:因医疗器械、设备因素影响医疗护理技术的有效发挥而延误病人的诊断治疗、护理,如设备不全、性能不好、规格不配套、医疗物资供应不及时、数量不多、质量差等都会降低医疗护理技术能力,影响医疗护理效果。
(六)、组织管理因素:指组织领导、人力资源管理、设备环境管理、安全保障制度等方面因素直接或间接对病人及医务人员的健康造成损害。如职工的职业道德、安全教育工作薄弱、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落 1 实、业务技术培训不够,人力资源不足、设备物资管理不善、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的措施不力等等不安全因素的存在都可直接或间接影响病人的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
三、护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它起到预防为主、消除安全隐患、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保障病人的身心安全,还保障了医疗护理技术人员自身的健康与安全,从而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风险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全。
(二)、风险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医院功能的有效发挥,在医疗护理活动中,如果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因风险意识不强、管理不善而发生医疗事故和纠纷,医院及医务人员将承担风险,包括经济风险、法律风险、人身风险等。
管理组织——护理风险管理委员会——护士长——护士
四、护理风险管理办法:
是指对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病人和医院的危害与经济损失。它分四个阶段:识别、评估、控制及效果评价。
(一)、护理风险识别:在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首先:要识别某种风险来自于哪一方面,如人、物品、器械、环境、制度与程序等,再识别该风险发生在哪一环节上,仍存有针对性的找出风险的办法。
(二)、护理风险评估:在明确可能出现风险后,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的严重性进行估计,通过评估,使护理管理者关注发生于各个环节的护理风险,尤其是发生概率高、损失程度重的护理风险,更要在管理监控过程中严格防范,从而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
(三)、护理风险的控制:管理的关键是进行风险控制,在护理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基础上采取应对,风险事件的措施:控制手段主要是制定护理标准、程序与风险管理制度、建立管理组织,如护士长夜间值班和查岗,带教老师督导实习护士,临床业务规范化培训、安全意识教育与知识沟通技巧培训、保证各种信息畅通等。
(四)、效果评价:也就是信息的反馈,如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如何、安全意识和防范风险意识是否增强等等,为今后管理提供依据。采用方法:如问卷调查、文书抽查、不定期组织理论考试等等,各制度的落实等等。
第三篇:骨科疾病潜在护理风险
骨科疾病潜在的护理风险与防范措施
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及维权意识逐渐增强,临床上骨外科护理潜在的风险也在不断的增多,牵涉到护理人员的诉讼案件也逐年上升,此现状给外科护理人员带来不小的工作压力。需要深入彻底的分析骨外科护理日常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并及时制订相应的对策。因此,重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和潜在的法律问题,依法调整护理行为,以避免和减少发生护理纠纷,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是摆在每个护理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常见护理风险
1.1 医疗中护患沟通障碍
骨外科患者因病情较重,病程长,术后影响功能,使患者产生悲观、无奈、绝望心理,不配合医疗护理。在担心患者安危的同时,又担心昂贵的医疗费用,这些都增加了护患交流的难度,导致护患沟通障碍。
1.2 皮肤压疮的发生
术后患者不能下床,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发热患者排汗过多,潮湿的刺激,患者翻身活动受限。
1.3 意外的坠床跌倒
年龄因素、疾病因素、术后身体虚弱,容易导致患者疲乏无力而引发跌倒,或改变体位致头晕而跌倒;环境因素:地面潮湿有水,光线不足,病床未加用床栏等。
1.4 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患者病情转重时,及时恰当地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稳定血流动力。但应该注意使用时必须谨慎。
1.5 其他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护理人员的素质、忽视患者需求、缺乏法制观念、护理人员配备及经验不足。对护理安全管理制定对策
2.1 加强护士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强化法制观念,强化护理风险意识,提高护士业务素质,定期组织科室业务学习、业务查房,进行基础理论考试,不断拓宽知识面,更新观念。每月由护士长组织护理质控小组查房,并进行护理质量反馈,随时检查落实情况;利用护理病历讨论等形式学习专科疾病相关知识,及时制定护理常规。2.2 严格落实护理管理制度:
1)交接班制度
进行早、晚床头交接及记录交接,将患者病情、特殊处理记录在科里设计的交接本上,班班交接并实行双签名。
2)执行查对制度
包括服药、注射、输液、医嘱、输血、手术、饮食查对制度,每天查对医嘱一次,通过查看核对人签名、执行人签名、核对床头卡、查看登记本等方法,可发现查对制度是否严格执行。每周大查对一次。
3)护理质控检查制度
由护理质控小组成员每周检查一次,并登记,给予质控评分,在每个月的业务学习会上由护士长组织,对存在的缺陷及得分情况进行反馈并督促整改。
4)护理文件书写制度
护理文书记录及时、准确、完整,将科室住院患者的病例分派给每位护士,每周进行一次检查,使护理文书达到字迹工整、清楚、实事求是。
: 5)危重患者压疮及意外事件上报制度
按要求执行压疮上报、难免性压疮上报制度及意外事件上报制度。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
2.3 建立骨科的紧急预案并定期训练
有解决问题的应急能力,能够及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加强管理职能,严格操作规程,强化执行意识。加强对并发症及意外情况发生的防范意识,提高治疗护理质量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4 加强沟通, 履行告知义务,应加强事先告知,让患者明白要接受的医疗护理服务,就要接受可能受到损害的风险,患者同意是医疗护理侵权行为的必要条件,是医疗护理行为合法性的前提[3]。护士应将每次护理操作的目的、过程、风险因素告知患者和家属,特殊治疗、护理、检查应征得患者同意,必要时履行签字手续,这既是尊重患者的权利,也是护士自我保护的需要。
2.5 抓好安全管理关键环节
抓关键患者;抓关键制度;抓关键事件;抓关键人员。
护理管理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确保质量、保证患者的治疗护理安全,护理管理制度是根本的保障,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
第四篇:神经外科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及体会
神经外科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及体会
【摘要】 探讨制定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计划,降低神经外科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有序的优质护理服务的护理经验。对我院近年来神经外科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进行回顾性分析。从六个方面出发:(1)护士素质;(2)技术层面;(3)管理层面;(4)物质层面;(5)环境方面;(6)患者方面。总结要点:包括制定护理风险管理计划,明确护理风险管理职责,加强护理人员业务质量建设,规范关键护理过程的管理,协调好护理工作与相关科室部门的工作,建立多途径、多视角的护理质量监控系统,培训护士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回避护理风险,持续质量改进。
【关键词】 神经外科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持续质量改进
我院是黑龙江省明水县的诊疗中心,地理位置比较偏僻,转诊困难。拥有固定床位300张,由于农村合作医疗及城镇医保政策的落实,每日病人数总在300余人,由此而增加的护理工作量显而易见,护理工作量的增加同时增加了护理风险,护理安全管理也就逐渐成为我院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我科是神经外科,近年来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成倍增加,此类患者具有意外发病,家属及患者本身感到猝不及防,不能接受及病情危重的特点,因此对医疗、护理要求明显增高,而患者病情危、重、急、险,护士工作量大,工作紧张,致使护理人员没有更多时间和患者或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容易引发患者或家属的不满意,从而引发护患纠纷,增加护理风险。为降低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有序的优质护理,我科就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特点、容易出现的护理风险做出了回顾与分析,对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评价,总结出适合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临床实践中减少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以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方法
1.1 明确护理风险相关概念及特点 风险是指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护理风险是医疗领域中因护理行为引起的遭受损失的一种可能性。护理风险是一种职业风险,即从事医疗护理服务职业,具有一定的发生频率并由该职业者承受的风险,包括经济风险、技术风险、法律风险、人身安全风险等。护理风险四项具有代表性的特点:难以预测性、难以防范性、与护理行为的伴随性、后果的严重性。
1.2 制定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管理计划 识别评估——制定措施——控制落实——评价总结。
1.3 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在临床中的应用
1.3.1 识别评估 护理人员在对临床工作中对颅脑损伤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要有充分认识,明确风险可能发生的因素、可能发生的环节,如人员(护士及患者本身)、环境、物品、器械、制度和程序等环节,有预见性的建立护理风险评估表,将“怕出错”的意识,积极转变为“哪里可能出错”,现将颅脑损伤患者易发生的护理风险分为以下四类:控诉事件、意外事件、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风险、护理差错事故。
1.3.2 制定措施 对入住的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有了初步的识别与评估,就应制定相应有效的解决策略,一旦出现相应的风险,能够及时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从而避免危害发生,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害。
1.3.2.1 投诉事件及控制措施(1)控诉事件:颅脑损伤患者大多意外发病,且病情危、重、急、险,入院初期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环境陌生,极度紧张,对医护人员即充分依赖又持怀疑态度,此时他们大多希望得到全体医护人员语言及行动上的重视,此时接诊护士稍不注意就会引发护患纠纷,招致患者投诉态度不好、病情观察不到位、护士操作技术欠缺等。(2)控制措施:建立健全护患沟通制度,要求护士态度和蔼,礼貌待人,服务热情,换位思考,体验式服务,以一个要求,两个掌握,三个留意,四个避免,五个沟通方式要求自己。一个要求即要求自己多听患者或家属说几句,多对患者或家属说几句;两个掌握即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检查结果、治疗情况,掌握患者医疗费用情况;三个留意即留意患者及家属沟通后的情绪变化,留意患者及家属对疾病认知及医疗期望值,留意学会自我控制;四个避免即避免使用刺激性语言和词汇,避免使用对方不易理解的专业词汇,避免刻意改变和压制对方情绪,避免强迫对方接受事实;五个沟通方式即预防性沟通,交换性沟通,集体沟通,书面沟通,协调统一沟通。在抢救过程中,规定开放静脉通道、准备供氧吸痰装置、准备床单位、剃光头(备皮)、备血、陪送急查头颅CT等需由哪个班次完成以缩短抢救时间,做到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加强与辅检科室的沟通与联系,及时得到患者辅检结果的反馈并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
1.3.2.2 意外事件及控制措施(1)意外事件:颅脑损伤患者有的神志不清,有的神志恍惚,有的躁动不安,陪护人员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患者坠床、跌倒、烫伤或走失,偶尔停水停电也会导致抢救设备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使用中断,使用中的中心吸痰器、中心供氧装置出现故障等。(2)控制措施: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制度,加强陪护人员的知识培训,要有预见性护理措施,对躁动的颅脑损伤患者使用护栏、约束带,对昏迷、年老、反应低下颅脑损伤患者使用热水袋时注意水温控制,对颅脑损伤导致精神障碍患者家属给予高危风险预见性告知,使用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设备前检查储备电源的完好性,备好电动吸引器、医用筒装氧,做到班班交接,当班人员熟知备用医疗器械备用现状,保证特殊情况下及时到位。
1.3.2.3 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风险及控制措施(1)护理人员因素所致风险: 护理人员自身法律意识淡薄、人文科学和社会知识缺乏、专业技术水平低下、专科技术护理操作不当、护理记录不完整、服务观念和态度滞后,医护耦合不当是风险发生的潜在危机。(2)控制措施:建立健全业务学习制度,加强医护与耦合,要求护理人员掌握风险管理4要素:同情、交流、能力、表格化,要求年资高的护士、神经外科学科主任准备有关颅脑损伤患者观察与护理的课件,如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与应急措施、如何观察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变化、颅内出血保守期治疗患者的病情观察、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护理,危重患者的护理记录等等,并在学习中进行讨论,以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护士基本素质和识别护理风险的能力,提高医护沟通效果,其配合并参与到治疗疾病中。
1.3.2.4 护理差错事故及控制措施(1)护理差错事故:执行医嘱给药不当、执行医嘱错误、护理操作不当等给患者造成伤害,如甘露醇剂量、时间使用不当;甘露醇渗漏入皮下;吸
增强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信任取得
痰时间超过15 s、吸痰顺序颠倒、吸痰时未执行无菌操作制度;未及时观察神智、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导致脑疝发生引起病情恶化;使用中的呼吸机未进行消毒管理导致医院感染;未及时翻身、未及时更换潮湿的床单导致褥疮等。(2)控制措施:建立健全护理差错事故管理制度,护理关键环节建立标识牌,将护理差错扼杀在萌芽状态。如建立甘露醇推注治疗牌,每日与电子医嘱核对,甘露醇瓶外挂高渗液体标识牌,建立班次负责使用中呼吸机的消毒保养工作,颅脑损伤患者床头常规建立“请为我更换卧位”标识牌,安排有关颅脑损伤患者基础与专科护理知识讲座,以加强年轻护士业务能力及应变能力。
1.3.3 控制落实 护理风险与质量控制紧密相连,把质量环节管理控制好就能从根本上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在临床工作中,我科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成为以护士长为核心的风险管理组织成员,其中护理组长负责护理风险的控制与风险管理措施的落实,护士长肩负弹性排班,合理安排人员,及时行为引导等总监督责任,对风险防患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风险措施的有效性,并适时予以纠正。表1 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评估
2005年5月2日 患者家属对大多数护理人员不信任要求过高 适当移情,换位思考,要求护理操作熟练,精炼语言 家属逐渐理解、接受各级护理人员护理 仍应加强个别护理人员素质修养
1.3.4 评价总结 完善最初建立的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评估表(表1),提出整改措施,持续质量改进。
讨论
在临床工作中,掌握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特点,依照识别评估相关护理风险,制定护理风险控制措施,护理风险管理组织控制实施及评价总结这一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模式,采用必要且可行的经济手段和技术措施对风险加以处理,大大降低了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医疗护理行为犹如一把双刃剑,在给饱受病痛困扰的患者带来恢复健康希望和获得新生的同时,也对正常的人体具有一定的侵害性,医疗护理行为在实施过程中一直都存在各种风险和不测,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冒险行为,我们在进行这项勇敢者的职业的同时,要加强各项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高预见性工作能力,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参考文献】 李加宁,宋雁宾.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方法.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2.金小华.护理风险管理及质量控制.中外健康文摘,2009,21(2):5.
第五篇:护理管理方法
渑池县中医院关于护理人员管理经验浅谈
一、方法:
1、加强护理人员资源管理:合理分工,优化结构,科学配备护理人员是护理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组织有效护理活动的主要保证。护理部按照“二级甲等”医院的标准,对各科护理人员从结构到数量进行科学配置,并安排素质好、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护师进行带教。
2、加强新进护理人员的培训:护理部根据专业技术人员必须进行终身教育的有关规定,制订了新进护理人员继续教育计划、护理人员“三基”培训计划。规定新进护理人员在聘用期间,必须参加规范化培训及继续护理学教育。鼓励她们通过不同的形式学习,争取拿到高一级的学历。并组织经验交流会,安排“老”护师介绍工作学习经验,以便提高新进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3、实行岗位培训与考核:分批安排优秀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或短期培训,同时狠抓护理操作技能的培训。
4、规范护理记录:护理部根据护理工作实际,按照河南省《病历书写规范》,制订了护理记录单书写规范及检查标准。对护理记录的书写格式、记录原则、内容要求做到详细的规定。要求新进护理人员的护理记录严格按规范进行书写。
5、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常规,是防范护理缺陷的关键。因此,护理部根据各科存在的医疗安全隐
患,结合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健全护理安全防范事故措施的各项管理制度,如查房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从而达到了制度明确,操作规范,违制必究,进而把护理缺陷杜绝在萌芽状态。
6、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感和慎独意识:护理部1年2次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和法制教育,同时安排每月一次科室、每季一次护理部安全隐患分析会,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从而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护理职责的重要性。并自觉遵守医护人员道德规范,营造一种强烈的职业安全氛围。
7、加强护理安全及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对护理人员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律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和依法施护的观念,组织新进护理人员经常学习《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护士管理办法 》、《护理工作流程再造》及《护理管理与临床护理技术规范》等护理安全管理的有关文件,使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让护理人员懂得安全保证对病人来说是优先考虑的问题。提高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后果的认识。让护理人员知法、守法、依法、护法,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护理。
8、规范护理过程,提高护理质量:护理部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加强基础质控、环节质控和终末质控。实行每月一次护理部行政查房制度和每季一次护理质量大检查制度。护理部组织质控小组成员及全体护士长进行全院护理质量分析会,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同时,护理部每季度对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平时不
定期下科室进行考核、提问,以加强新进护理人员的责任性,防患于未然。
二、效果
1、提高了护理人员专业理论和业务水平。通过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对护理人员在职培训,加速了护理人员的成长。本院对近年来护理人员进行了专科理论和25项护理技术操作与急救技能考核,结果合格率达
90%。大部分护士熟练掌握、心电监护、电动吸引器吸痰操作等抢救技术。3月份ICU病房开设以来,抢救危重病人成功率达95%以上。掌握了护理记录单的书写标准及质量要求,使护理记录单的缺陷明显减少,书写合格率达97%。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明显提高。
2、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自觉性。通过严格规范的管理,护理人员思想稳定、工作主动,学习积极性高涨,许多护理人员正在接受不同层次的继续教育,为全院护理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夯实了基础。
3、促进了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几年来,本院护理部通过对护理人员培训及管理,造就了一支基础扎实、技术过硬、操作熟练、服务态度优良的护理队伍,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率达97%以上,赢得了病人、医生、社会各界的赞扬。
渑池县中医院护理部 2014.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