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部关于印发《人事部关于改进国务院各部门从北京外调

时间:2019-05-14 23:07: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事部关于印发《人事部关于改进国务院各部门从北京外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事部关于印发《人事部关于改进国务院各部门从北京外调》。

第一篇:人事部关于印发《人事部关于改进国务院各部门从北京外调

【发布单位】人事部

【发布文号】人调发[1994]3号 【发布日期】1994-03-25 【生效日期】1994-03-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人事部关于印发《人事部关于改进国务院

各部门从北京外调(迁)入有关人员审批

办法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人调发〔1994〕3号)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人事部关于改进国务院各部门从北京外调(迁)入有关人员审批办法的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贯彻执行。

为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管理,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用人单位服务,为各类人员服务,按照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工作效率的精神,改进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从北京外调(迁)入有关人员的审批办法。今后人事部主要负责制定政策、指标管理、监督检查、协调服务,具体审批工作由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办理。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要认真执行本规定,严格控制调(迁)入北京的人口。在执行中有什么问题请告人事部。

1994年3月25日

人事部关于改进国务院各部门从北京外调

(迁)入有关人员审批办法的暂行规定

为改进国务院各部门及其所属在北京单位从北京(以下简称京)外调(迁)入有关人员的审批工作,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特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一条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及所属在京单位因工作需要从京外选调人员,解决干部夫妻两地分居从京外调入人员,解决老干部身边无子女从京外调入子女,离休干部回京安置,干部家属“农转非”以及接收应届中专以上非北京生源毕业生,由人事部归口管理。

上述人员调(迁)入京,由报人事部审批改为在人事部宏观管理下由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审批。人事部负责政策制定、指标管理、监督检查和协调服务工作。

第二条 从京外调(迁)入人员按如下程序办理: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因工作需要从京外选调人员、接收应届中专以上非北京生源毕业生、解决老干部身边无子女从京外调入子女、离休干部回京安置须按年度向人事部申请指标。人事部根据其编制、人员结构、专业特点和实际需要,本着从严控制的精神,按年度分别下达指标。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在指标控制数内根据国家政策审批这些人员调(迁)入京的报文,报人事部备案。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解决干部家属“农转非”须按年度向人事部申请指标。人事部在国家计委下达的“农转非”计划内,根据各单位符合“农转非”政策的人数及有关情况,向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下达“农转非”指标。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根据国家关于干部家属“农转非”政策和年度指标审批“农转非”报文,报人事部备案。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根据人事部关于解决干部夫妻两地分居政策和本部门调出北京干部的户口指标,审批干部在京外的配偶进京的报文,报人事部备案。

按照北京市有关户籍管理的规定,对各部门已审批的京外调(迁)入人员,由人事部统一出具调令或介绍信,到北京市公安局办理落户手续。

第三条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从京外调(迁)入本《暂行规定》第一条所列各类人员也由人事部归口管理,并适用本《暂行规定》第二条。

第四条 从京外调(迁)入有关人员的条件、随调随迁人员等政策仍按《人事部关于国务院各部门从京外调入干部审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人调发〔1991〕12号)、《人事部关于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在京事业、企业单位接收应届中专以上毕业生问题的通知》(人调发〔1989〕9号)等规定执行。

第五条 各部门在办理审批工作中,应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和规定,对于弄虚作假、搞不正之风的行为,调动无效,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中止有关部门进京审批权限半年至一年。

第六条 本暂行规定自发出之日起执行,以前有关规定凡与本暂行规定不符的,以本暂行规定为准。

第七条 本暂行规定由人事部负责解释。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请求国务院废止人事部规章申请书

请求国务院废止人事部规章申请书

申请人:李志强,男,46岁,汉族,身份证号:***371,地址:西安凤城一路六号,电话:***。

申请人:谢之豹,男,1941年12月23日出生,汉族,河南郑州人,1961年6月入伍,1969年5月转业,2001年退休,原西安氮肥厂干部,住西安市昆明路31号,邮编:710077,电话:029-83176313。

申请人:贺养学,男,60岁,汉族,原西安3507厂干部,身份证号:6101***918,住西安市昆明路7号院33-52,电话:***。

申请人:郭留柱,男,1947年10月25日出生,汉族,唐山市人,1964年8月入伍,1969年9月转业,2007年10月25日退休,原陕西省延河水泥机械厂司法处长、法律顾问,住西安市朝阳门外永乐路丹尼小区5号楼1-2-2号,邮编710032,电话:029-83516329。

被申请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电话:010-84214883,法定代表人:尹蔚民部长,住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中街7号。

请求事项:

1、请求国务院依照我国《立法法》第二条、第四条、第五条、第八十七条和第八十八条

(三)款的规定,撤销 人事部人发[2003]27号文件及《关于教育引导部份企业军转干部正确认识生活困难问题宣传提纲》中“部分企业军转干部要求比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享受‘一个身份,两个待遇’,既不符合实际,也不符合国家的改革政策。对此,中央有关文件已有明确规定。”这一表述。

2、请求国务院依法发布行政法规,明确全国企业军转干部依法享有的政治、生活待遇,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如何落实党和国家一贯的政策、法规和法律规定。

事实及理由:我们是全国数十万企业军转干部中的一员,受党、国家、军队培养教育多年,相信国务院能够依法行政尽快解决全国企业军转干部坚持八年之久的合法诉求。我们要求国务院解决企业军转干部|“一个身份,两个待遇”有充分的党和国家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法律依据。请看如下历史事实:

1、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建立党的武装那天起,军队干部就是党的干部。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日起,军队干部既是党的干部,又是国家干部。2、1952年政国院财政部字第180号令规定:“军队转业人员的待遇以不降低其在军队原来享受之待遇为原则”。这是建国以来一直坚持的原则之一。

3、国字(1965)333号文规定:“退出现役转业到地方工作的干部,转业到地方后,享受地方同等级别的工资待遇”。这是建国后第一个关于军转干部安置工作的法规,即《中华人民解放 军退出现役干部转业地方工作暂行办法》。

4、国发(1975)29号文规定:“军队干部转业到地方后,按地方同等级别工资待遇”。同年129号文规定:“军队转业干部到地方后,按地方同等级别工资待遇”。同年170号文件规定:“军队转业干部分配到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仍然属国家干部……”

国发[1978]52号文规定:“转业到企业的军转干部仍属国家干部”。

5、政联字[1980]6号文规定:“改办的转业干部,均为国家干部”。

国办发[1981]3号文规定:“师、团职转业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不变”。

国务院、中央军委(1982)24号文规定:“因工作需要没有安排到县级或相当于县级的应与地方县或相当县级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基本相同。”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1983)26号文规定:“复转干部均是国家干部,应统一由人事部门管理,他们的政治生活待遇应同当地干部一视同仁,符合离休、退休条件的,按国家干部的有关规定办理”。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1985)44号文规定:“师,团职转业干部职务不能相应安排的,分别享受当地地(市)县级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国发(1989)52号文规定:“对安排低于相应职务的转业干部,在今后地方调整工资,应与地方调任下级职务,仍享受原职务工资待遇的干部同样对待”。

国务院、中央军委(1989)批转的《关于1989年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意见》规定:“原则上仍执行现行的政策规定”。

6、国务院、中央军委(1990)42号文规定:“暂时不能安排职务的师、团职转业干部、分别享受当地地(市)、县(处)级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就此问题做出具体规定,抓好落实”。

国转联字(1990)3号文重申了“做好师、团职转业干部职务安排工作”的意见。

人发(1991)5号文规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聘用制度。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国发(1992)34号文规定:“转业到企业的干部,其工资参照上述办法进行套改”。7 中办发(1995)5号文规定:“贯彻落实军转安置工作的各项政策规定”。

国发(1995)19号文《关于确定军队转业干部工资待遇问题的规定》:“1993年9月30日以前军队转业干部工资的套改,按照本规定执行”。

国办发(1996)13号文规定:“认真研究工作中遇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继续执行现行的各项安置 政策„„”。

国办、军委办发《关于做好1997年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意见》的规定:“要切实保障分配到企业的军队转业干部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

中发(1998)7号文规定:“(1)中央认为军队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3)军队转业干部的工资待遇,仍按国发(1995)19号文的规定执行。(6)对分配到企业的军转干部要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中办厅(1998)8号文规定:“军队干部是国家干部队伍的组成部分”。

中办发(1999)15号文规定:“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军队转业干部到国有企业和基层工作”。

7、中发(2001)3号文规定:“军队转业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组成部分”。8、1997年3月14日公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第六十一条明确规定:“国家妥善安置退出现役的军人,为转业军人提供必要的职业培训,保障离休退休军人的生活福利待遇”。“接收转业军人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生活福利待遇、教育、住房等方面给予优待”。9、1998年12月29日修改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五十九条明确规定:“军官退出现役后,由国家妥善安置”。10、2000年12月28日修改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 官法》第三条:“军官是国家工作人员的组成部分”。第四十九条:“军官退出现役后,采取转业由政府安排工作和职务……”。第五十一条:“军官退出现役后的安置管理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

年 月 日,胡锦涛总书记说:“我们现行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制度和办法,基本上是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其中一些重要原则和指导思想,今天乃至今后仍然是是管用的,需要继续坚持”。

全国数十万企业军转干部要求依法办事,落实党和国家一系列军转干部政策无可非议。其中大部分老同志年事已高、退休多年,已按工人退休的请各级政府重新按人事部门管理程序为他们转办退休手续,恢复其军转干部的荣誉和身份。这个要求不难办到。至于这些同志的退休工资、医疗费等生活待遇,中央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相信中央一定会尽快出台国务院的文件,妥善解决企业军转干部的上述合理诉求。

人事部人发(2003)27号文件及其《宣传提纲》经过七年实践检验是站不住脚的,既不能解决全国数十万企业军转干部的认识问题,也不能平息数十万企业军转干部的维权诉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党和国家的军转干部政策、法规和法律是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是得军心、得民心的,是巩固国防、改革开放的重要保障。

人事部等有关部门制定的(2003)27号文件和附件《宣传 提纲》没有依法办事,不能以理服人。根据我国立法法的规定,此文件及宣传提纲中的不当表述,应由国务院审查予以废止或撤销。

《立法法》第四条规定:“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立法法》第五条规定:“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

我们既是国家的主人,又是当事人,请求国务院依法解决企业军转干部的相关问题天经地义,相信会得到中央的重视和满意解决。

全国数十万企业军转干部在部队为国防建设做出了贡献,转业后在企业为国家建设和企业改制做出了奉献和牺牲。现在国家富裕了、财政有钱了,我们不奢望拿到现在国家公务员的相同待遇,只是希望国家象解决企业离休干部和企业教师待遇一样,给企业军转干部身份予以认可、待遇适当提高就可以了。

特此申请 此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院

申请人: 李志强、谢之豹

贺养学、郭留柱 2010年6月20日

第三篇:北京户口接收函人事部

1)人事部户口指标独立于北京的人事局,两者走的不是一条线路。户口指标走人事 部的单位包括:中央在京机关、隶属中央的事业单位、央企等。北京市属的企事业单位 招聘,户口指标走人事局。

2)两者有什么区别?通俗来讲,人事部的户口好拿。一般来说,只要单位给你指标,通畅不会在人事部被卡住。走人事局的户口指标,有很多要求,比如大学期间不能挂 科,专业对口等。而走人事部的户口指标,都没有这些限制。为什么?这些限制是北京 市制定的,中央单位北京市管不着。

3)怎么判断哪些单位是走人事局的,哪些单位是走人事部的?走人事部的单位,不 需要提交成绩单这些东西,只要三方就可以(具体单位可能会有不同),手续也比较简 单。而走人事局的户口指标,要随着成绩单等很多东西一起上交。

4)有人说有户口就有编制了,这种认识是不对的。户口是户口,编制是编制,央企没有事业编制这一说,但是也有户口,两者的联系是:有编制一定有户口,有户口的不一定有编制。有户口是有编制的一个真子集。

银行等总部直属单位貌似也都是走人事部

人事部也只解决应届生户口。

人事部把名额和审批权力交给具体的招聘企业单位,只要单位愿意要你,你就可以录用; 人事局要在单位同意接受之后,再审批一次

人事局:是北京市的范畴,因此要符合北京市关于户口指标的规定

人事部:中央的管辖范围,通过人事部的一般都是中央部属的部门,央企等,解决户口不用受到北京人事局的条件限制,也就是相对容易一些,只要得到了这些单位的offer就能解决户口。

北京市人事局接收函及人事部户口接收函如下图: 篇二:户口接收函

户口接收函

〖文字大小:大 中 小〗 〖打印文章〗__________派出所主管同志:

现有本单位职工____,男,_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前往你处办理户口迁移手续,本单位同意接收该人,并协助其办理户口在____落户事宜。特此证明。

单位公章。

经手人:

年 月 日篇三:户口接收函

接收函

派出所主管同志:

现有本单位职工__ __,男,身份证号:_ _ 前往你处办理户口迁移手续,迁往地址为:路 号,本单位同意接收该人,并协助其办理户口在__ _落户事宜。特此证明。

第四篇:不得嫉贤妒能 人事部印发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2003

不得嫉贤妒能 人事部印发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2003

人事部日前印发《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要求,各地、各部门在公务员培训、录用、竞争上岗、考核等工作中,要以标准框架为参考依据,体现通用能力的要求,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

九项通用能力包括: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 力;创新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心理调适能力。

其中,“心理调适能力”一项规定:公务员应事业心强,有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爱岗敬业的热情;根据形势和环境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绪;自信心强,意志坚定,能正确对待和处理顺境与逆境、成功与失败;良好的心理适应性,心胸开阔,容人让人,不嫉贤妒能。出处:新京报2003年12月18日07时51分

第五篇: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劳动人事部关于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

【发布单位】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劳动人事部 【发布文号】劳人薪[1985]40号 【发布日期】1985-08-30 【生效日期】1985-08-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劳动人事部

关于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中小学教职工

工资制度改革问题的通知

(1985年8月30日劳人薪〔1985〕40号)

国家教育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学校教职工工资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中等专业学校教职工工资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关于教师教龄津贴的若干规定》,经我们审查提出意见,已报经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现将上述文件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依据文件的规定,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上述各类学校工资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贯彻执行,并抄报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备案。

附件一:

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制度的改革,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达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和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劳动人事部《关于实施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若干问题的规定》)执行。现结合中、小学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制度改革方案适用范围

(一)普通中学(包括职业中学、农业中学、盲聋哑中学、工读学校。以下简称中学)。

(二)小学(包括盲聋哑小学、弱智儿童学校。以下简称小学)。

(三)幼儿园。

二、教职员实行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

(一)职务名称

1.教学人员。中学按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四级分列。小学按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四级分列。

幼儿园教师职务,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中小学教师职务系列,俟国务院批准后,经过试点逐步实行,并领取相应的职务工资。

2.行政人员。中小学按正副校长,正副教导主任、正副总务主任、职员的职务分列。

幼儿园行政人员职务名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二)结构工资由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津贴和奖励工资四个部分组成。教师同时实行教龄津贴。

1.中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职务工资标准,暂按《改革方案》中附表六、七的“中学教师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表”、“小学教师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表”执行,并按《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二条的办法套改新工资标准。俟教师确定新的职务后,再按规定排列各个职务的工资标准下达执行。

2.行政人员的职务工资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参照《改革方案》附表九《县(市)、区(乡)国家机关行政人员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表》和中小学教师工资标准制定。

教师兼任行政领导工作的,可以按教师的职务确定职务工资。

3.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工资,参照有关部门规定的有关职务名称系列的职务名称、工资标准执行。

4.基础工资、工龄津贴、教龄津贴和奖励工资,按国家统一规定的标准执行。

保育员和工勤人员,执行国家机关工人基础工资、岗位工资标准和有关规定。

三、实施工资改革方案的补充规定

(一)这次工资制度改革,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厅(局)要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提出中小学教职工的编制标准,制定各类人员的职责规范、人员结构比例和人数限额,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再结合各校的实际情况,分别下达不同的编制、教学人员的结构比例和人数限额。各校要根据这些要求,核定编制,定编定员,明确每个工作人员的职务,制定岗位责任制,建立考核制度。

(二)中小学教师按新职务的规定,确定职务后,领取相应的职务工资。在一九八六年七月一日以前确定职务(或业务等级)的,从一九八五年一月一日起发给。但一九八五年增加工资的限额,应按《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第(二)款的规定执行。

(三)中小学的班主任津贴、特级教师津贴,按原规定继续发给。

(四)各类学校毕业生分配到“老、少、山、边、穷”地区和调入上述地区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教职员,待遇从优。

(五)工读学校的教师等现行的补贴,按原规定继续发给。盲聋哑学校的教师(包括校长、教导主任等),可按原规定发给本人基础工资加职务工资之和的百分之十五的补贴费。弱智儿童学校的教师也可按此规定执行。如不从事工读、盲聋哑和弱智儿童教育工作,从第二个月起停发补贴费。

(六)新参加工作的各类学校毕业生,其见习期、见习期间的临时工资待遇以及见习期满后应确定的职务和职务工资,均按国家统一规定执行(本条后略)。

幼儿园保育员转正定级时,按卫生部规定的护理员的转正定级工资标准执行。

(七)中小学教师工资改革增加的工资额,不包括教龄津贴在20元以内的,一九八五年一次发给,超过部分从一九八六年一月一日起再增加上去。教龄津贴从一九八五年一月起发给。

(八)民办教师的待遇问题,应根据国发〔1984〕174号《 国务院关于筹措农村学校办学经费的通知》的原则精神,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九)厂、矿企业办的中小学教职工的工资改革,随同本企业职工工资改革同步进行。

(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局)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中小学的特点,制定教职工工资改革的补充规定和实施细则,征求教育工会的意见,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审核,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行,并抄送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备案。

(十一)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改革工作,事关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各级学校领导要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发挥工会的积极作用,秉公办事,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对营私舞弊或打击压制教师以及各种弄虚作假的行为,一经发现必须严肃处理。

附件二:

关于教师教龄津贴的若干规定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达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和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劳动人事部《关于实施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若干问题的规定》有关条文,现对教师教龄津贴的实施作如下规定:

一、教师教龄津贴执行范围: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进修学校、技工学校、普通中学、职业中学、农业中学、工读学校、盲聋哑学校、小学、弱智儿童学校和幼儿园的公办教师,均可实行教龄津贴。

从事教师工作满二十年,因工作需要,经领导批准,调离教师工作岗位,仍在学校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以及从事教师工作不满二十年,调任学校行政工作并继续兼课的人员,也可以实行教龄津贴。

二、教龄津贴标准:教龄满五年不满十年的,每月三元;满十年不满十五年的,每月五元;满十五年不满二十年的,每月七元;满二十年以上的,每月十元。

三、教龄即教师直接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年限。教龄计算办法:

1.上述学校的教师或中小学专职少先队辅导员等直接从事德、智、体、美教育的工作年限,计算为教龄。

2.由各级各类学校调入上述学校的教师,原专职从事教师工作的年限可与调入后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教龄。

3.民办教师或长期顶编代课教师转为上述学校公办教师后的教龄计算,应按其工龄计算的有关规定办理。

4.曾因冤假错案间断教育工作,现已平反纠正,继续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其间断的时间,可以计算为教龄。

5.在历次政治运动中,曾在职带薪下放的教师,其间断教育工作时间,可计算为教龄。6.教师连续病休超过六个月的时期不计算教龄。

四、领取教龄津贴的教师调离上述学校后,教龄津贴即行取消。

五、民办教师是否实行教龄津贴制度,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局)可根据上述规定,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订实施细则,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行,并抄报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备案。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人事部关于印发《人事部关于改进国务院各部门从北京外调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事部关于印发《人事部关于改进国务院各部门从北京外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