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6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农市发[2006]2号)
【发布单位】农业部
【发布文号】农市发[2006]2号 【发布日期】2006-01-27 【生效日期】2006-01-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农业部
2006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农市发[2006]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林、农牧、农垦、畜牧兽医、渔业、农机化)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2006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农业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行政部门参照我部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认真调查研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并于2月25日前报我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
联系电话:010-64192678
传真:010-64193157
电子邮箱:nybdjb@agri.gov.cn
二○○六年一月二十七日
2006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大农资市场秩序整顿和规范力度,切实强化农业生产资料质量管理,为今年启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做好净化源头工作,现根据国家六部委《关于印发2006年全国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与目标
(一)工作思路
坚持“着力治本、标本兼治、打防结合、综合治理”和属地管理原则,全面贯彻落实《农业生产资料监督管理工作暂行规定》,以加强源头治理、市场整顿和长效机制建设为重点,以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和开展定点农资市场创建活动为着力点,以落实责任制、加大宣传和曝光力度、加大异地案件查处力度和强化服务指导为手段,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促进农资打假与监管工作经常化、规范化,推动农资市场秩序加快实现根本好转,努力实现“十一五”期间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的良好开局。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上下共同努力,力争使区域性、集中性制售假劣农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放心农资覆盖率显著提高,农资市场准入机制不断完善,农资质量监控体系逐步健全,农资监管信息体系和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农资生产经营单位质量安全意识和农民群众维权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系统农资监管执法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通过2006年的专项治理行动,各主要农资品种抽查合格率有较大幅度提升,其中,种子合格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农药产品质量和标签合格率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复混肥、有机肥合格率达到60%,饲料产品合格率保持在90%以上,兽药产品合格率提高到80%以上,兽药标签合格率达到95%以上。
二、工作重点
(一)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
一是加强市场主体清查。组织各地和有关单位制定工作计划,依法对各类农资生产、经营主体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并建立档案记录。重点检查群众多次投诉的企业和批发大户等各种农资挂靠、承包、代理、分销单位或个人。对已取得生产、经营许可证但生产经营条件发生变化已不具备资质的或存在违法行为和造成重大农业生产事故的,要依法注销或撤销许可;对证照不全的单位、个人和经营假冒伪劣农资的摊点,予以坚决取缔。
省、市、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要求,加大与所属或以农业部门名义挂牌经营的农资经营单位的脱钩力度。各级农技推广服务系统也要按照农业部统一部署,在人、财、物等方面稳步推进经营性和公益性职能相分离。
二是突出重点产品整治。以种子、农药、肥料、饲料、兽药、农机、水产苗种和热作种苗为重点,加大对农资批发市场和县、乡、村农资集散地检查力度,结合重要农时季节开展拉网式检查,着重查处无证生产经营,超范围经营,生产、销售未经登记、审定、批准使用的农资产品,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以及伪造、涂改生产经营单位名称、地址、有效期、有关质量标识等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坚决查处假劣农资坑农害农案件。
种子监管重点:以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籽及本地重要经济作物种子为重点,在春耕和秋播前集中开展种子市场专项整治,突出种子市场质量抽查,严格品种审定,切实清理种子市场品种多、乱、杂的现象,严厉打击假劣种子坑农害农违法行为。
农药监管重点:以杀虫剂、杀菌剂和种子包衣剂为重点,加强市场质量监督抽查。继续开展禁用限用农药专项整治,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农药使用行为的检查力度,整顿非法经营禁用高毒剧毒农药行为。逐步建立农药标签重要信息网上查询系统,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农药生产企业和流通市场的质量和标签抽查。
肥料监管重点:以复混肥料、有机肥、微生物肥料及叶面肥料为重点,在春秋两季集中开展肥料市场专项整治。广泛开展肥料质量抽查,加强对肥料产品的登记证、包装、标识、宣传内容检查。同时,强化对配方肥生产企业的监管,推进配方肥质量追溯管理制度的建立,确保农民用上放心肥料。
饲料监管重点:继续开展饲料市场和瘦肉精等违禁药品专项整治。严格饲料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获得饲料行政许可企业和产品的追踪检查。组织开展全国饲料产品监督监测工作,重点监测饲料卫生指标、饲料中违禁药物、反刍动物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和饲料标签。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饲料产品的违法行为,加大对涉及瘦肉精等违禁药品饲料大案要案的查处。扩大饲料企业质量安全全程监控试点,推动企业开展HACCP认证和饲料产品认证。
兽药监管重点:继续开展兽药市场专项整治,严格兽药市场准入制度;继续推行兽药GMP制度,启动兽药经营GSP工作,重点查处兽药含量不足、标签说明书不规范、非法生产兽用生物制品及违法制售假劣兽药等违法行为,加大禽流感疫苗等重大动物疫病用疫苗质量监管和打假力度,严厉打击生产、经营、使用禁用兽药违法活动。
农机监管重点:以财政资金补贴购置的农机具质量监督为重点,加强农机试验鉴定工作,制定、公布国家支持推广的农机产品目录,确保补贴农机具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在主要农时季节和产品旺销季节,组织开展有关企业生产条件和产品质量的监督指导。在补贴农机具销售集中地区和粮食主产区,开展质量跟踪调查。建立完善农机质量投诉监督体系,及时处理重大、突发质量事故和集中投诉事件,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补贴农机具的行为。
水产苗种监管重点:在苗种繁育期间(3-5月)以落实水产苗种生产许可制度为重点,组织水产苗种专项整治行动,查处无证生产行为,维护水产苗种生产经营秩序。要依据《兽药管理条例》,严肃查处苗种生产环节使用呋喃唑酮、氯霉素和孔雀石绿等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提高水产苗种质量。督促苗种生产企业建立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及销售记录,建立可追溯制度。严厉打击以次充好、以劣充优和销售带病水产苗种的行为。
热作种苗监管重点:以天然橡胶种苗监管为重点,加强对种苗的质量抽检,加强育苗标准的完善和宣贯,建立天然橡胶种子种苗生产现状数据库。做好主要热带作物良种的扶优和推荐工作,继续加强热作种苗生产基地的认定,以优质种苗为抓手,优化热作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三是狠抓案件查处。严格按照“五不放过”原则,加大农资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对市场检查、投诉举报、媒体披露等各种途径发现的问题,严肃查处;对已立案查处的案件要争取早日结案;对已受处理的违规单位或个人要开展“回头看”,坚决禁止应移交司法机关而只进行行政处罚的现象;对近年来举报反映的假劣农资案件线索、信访材料进行认真梳理,确定一批重点案件,组织力量集中查处,抓源头、端窝点、打惯犯,并加大典型案例的曝光与宣传。农业部对各地立案查办的案件、行政处罚的大要案件和市场抽查结果建立档案系统,对重大案件进行挂牌督办,并公布一批坑农害农案件。建立协作机制,加大跨地区案件查处力度。各地也要在日常监管和市场抽查的基础上,建立违规企业和不合格产品档案,实行分类监管。要在重要季节集中曝光一批重大假劣农资案件,以达到警示和震慑作用。
(二)加强农资质量抽检
在重要农时,农业部将统一组织对重点地区的种子、农药、肥料、饲料、兽药进行质量监督抽检,依法公布抽检结果,查处违法行为。各地要逐步建立健全农资生产环节与流通环节的质量监测制度和执法抽查制度,制定并组织实施农资质量年度抽检计划,实行定期定点例行监测和动态监测相结合,将群众反映较多、问题突出的区域、市场、产品和企业纳入重点监测计划内。监测结果和处理意见要依法公开通报。要加强农资市场调查,了解和掌握各地农资产品的市场分布、质量优劣、价格波动、销售动态和服务状况,及时预警,防止不合格农资流入农业生产领域,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三)推行农资诚信建设
一是引导农资行业自律。在农资经营主体复杂、品种繁多的情况下,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采取稳妥有效措施,制定规范的管理办法,在重要季节依法推介一批质量、信誉可靠的农资企业和产品名单,积极引导农民群众科学选购。提倡和引导在行业内部推行守法经营或质量公开承诺制,树立诚信经营意识,督促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建立经销台账,实现可追溯管理。积极培育农资行业协会或自律性组织,发挥行业组织自律作用。加强农技推广系统行风建设,全面推行农业系统经营单位守法经营责任制,坚决杜绝制假售假行为,树立农业部门为农服务的良好形象。
二是启动农资信用评价。根据农资市场主体资格、商业信用、合同履约率、守法程度、消费者投诉、公众评价等相关信息,结合农资质量监督抽检结果,建立监管对象诚信档案。与工商、质检等有关部门加强协作,密切配合,研究制定农资企业诚信管理办法及科学评价体系和相应标准,建立“黑名单”制度,依法实施信用等级分类管理。对信誉好的企业给予扶持和鼓励;对失信和具有不良记录的企业要予以警示或限期整改,并列入重点监测检查对象;对多次违法违规、信用差的企业要向社会公布并进行重点监控,直至依法取消其资格。为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各地可选择1-2个地区先行试点,探索途径,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四)大力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
在总结2005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试点方案和措施,扩大试点范围;从完善农资营销机制入手,大力发展农资和农村物流,通过引导农资连锁经营、发挥行业组织自律作用、技物结合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对接等方式,探索新形势下“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的有效途径和模式,保证农民用上放心优质农资。
要积极支持农资连锁经营企业争取中央和地方的有关优惠政策或支持措施,利用宏观调控手段,引导和鼓励各类名优农资企业创新优质农资供应机制,直接到农村设立经营网点,发展农资直销和连锁、超市、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提高放心优质农资产品的覆盖面和占有率。
(五)开展农业部定点农资市场创建活动
根据《农业部定点农资市场管理办法(试行)》制定申报评选办法,组织各地推荐候选农资市场,选择一批辐射带动作用强、交易规模大、辅助配套设施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的农资市场,开展农业部定点农资市场创建活动,推动农资市场规范化建设。
(六)强化对农民的服务指导
发挥农业部门的技术优势,结合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三电合一”、技物结合、配方施肥等活动,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强对农民购买和使用农资的服务和指导。积极组织和协调各类协会、中介机构和科技推广部门,推介发布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开展技物结合,做好培训、示范和推广工作。发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作用,提高农民科学使用农资的水平。通过推介、展示等多种方式加大对诚信企业和优质农资产品的宣传力度,使农民能够买到放心适用的优质农资产品。
(七)继续推进毒鼠强专项整治工作
各地农业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继续采取奖励举报、换购、排查等多种措施,加大毒鼠强等剧毒鼠药的清查收缴力度,特别是一旦发生毒鼠强中毒事故,要及时报告。继续牵头做好杀鼠剂核准经营工作,认真总结近年来毒鼠强中毒事件仍在发生的教训,高度警惕,配合公安部门做好跟踪、排查和捣毁制毒窝点等工作。要做好新型杀鼠剂的产销对接,抓好杀鼠剂供应工作,畅通杀鼠剂市场流通渠道;加强统一灭鼠工作,推广先进的灭鼠方法,巩固专项整治成果,切实防止反弹。
三、重点活动
(一)组织召开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动员电视电话会议。拟于2月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部署2006年全国农资打假与监管工作。
(二)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拟于2月,在全国组织开展2006年“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形成农业系统农资打假的宣传品牌。上下互动,统一行动,集中宣传法律法规,普及农资识假辨假维权和科学使用知识,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打假护农声势,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三)组织开展农资质量抽检活动。在春秋等重要农时,由农业部统一组织对重点地区的种子、农药、肥料、饲料、兽药进行质量监督抽检,依法公布抽检结果,查处违法行为。
(四)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春季督查。拟于4月,由农业部有关单位和全国农资打假部际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组成联合督查组,采取明察暗访方式,赴重点省份进行督查。
(五)启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第二批试点。拟于4-5月启动第二批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进一步完善试点方案和措施,扩大试点范围,探索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的有效途径和模式,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提高放心优质农资产品的覆盖面和占有率。
(六)组织开展农业部定点农资市场创建活动。拟于4-9月,选择一批辐射带动作用强、交易规模大、辅助配套设施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的农资市场,开展农业部定点农资市场创建活动。
(七)公布一批农资打假大要案件。拟于7月,公布一批全国农业系统农资打假大案要案。
(八)组织开展农资监管行为规范检查活动。拟于8月,由农业部统一组织开展农资监管行为规范检查活动,重点检查《农业生产资料监督管理工作暂行规定》落实情况。
(九)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秋季行动。拟于9-10月,在全国统一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秋季行动。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农资打假工作的领导。各地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公安、工商、质监等有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严格落实农资打假责任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健全一把手挂帅、主管领导负责的指挥系统,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努力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农资打假工作落到实处。农业部各有关司局要切实做好相关行业专项整治工作的指导、服务、督查工作。
(二)健全农资监管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农业生产资料监督管理工作暂行规定》,认真履行农资监督管理职责,进一步完善投诉举报制度,健全案件报告和重大案件督办制度,改进跨区域农资大要案协同查处工作机制,积极主动介入农资纠纷调解,完善农业生产事故处理机制。同时,加强农资打假与监管工作的信息报送工作,建立农资打假工作考核机制,逐步健全农资监管绩效评价体系。
(三)加强农资监管能力建设。各地要积极争取将农资打假工作列入地方财政预算,保证农资执法和抽检经费,改进执法手段,完善执法装备,加强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和农资市场诚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要继续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充实执法队伍,加强业务培训,规范执法行为,着力建立一支作风硬、素质高、能力强的农资打假队伍。
(四)推进农资监管信息化建设。农业部将于3月开通《全国农资监管信息网》,各地也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农资监管信息平台建设。依托中国农业信息网和地方农业信息网,分别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系统,及时公布现行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发布生产经营企业和产品信息,通报农资监管和监督抽查结果,实现农资监管工作的网络化。在信息化过程中,要加强与工商、质监等部门的信息交流共享,搞好相关数据和资料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工作。
(五)努力营造农资打假氛围。各地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宣传导向作用,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多种媒体,宣传农资法律法规,普及农资识假辨假和科学使用知识,依法推介优质放心农资产品,深入报道典型假劣农资案件,震慑违法犯罪分子。同时,结合开展“送法下乡”、“送科技下乡”和“送放心农资下乡”等活动,广泛采用印发明白纸、宣传单、悬挂横幅标语等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努力提高农民维权意识和能力。
(六)加快农资监管立法步伐。按照立法计划,积极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尽早出台,争取《肥料管理条例》、《农业机械安全管理条例》尽快颁布实施,出台《农业机械质量调查办法》和《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认真做好《农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修改的调研和准备工作。各地也要结合实际,加强地方立法和配套规章建设工作,为规范农资市场秩序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武器和良好的法治环境。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2008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农市发[2008]3号)
【发布单位】农业部
【发布文号】农市发[2008]3号 【发布日期】2008-02-29 【生效日期】2008-02-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农业部
2008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农市发[2008]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林、农牧)、农机、畜牧、兽医、农垦、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为深入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国务院全国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工作会议以及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认真组织开展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按照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国家六部委《关于印发2008年全国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点的通知》(农市发[2008]1号)要求,我部制定了《2008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现予以印发。请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并于3月15日前报送我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
联系电话:010-64192678
传真:010-64193157
电子邮箱:nybdjb@agri.gov.cn
二○○八年二月二十九日
2008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国务院全国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工作会议以及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根据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国家六部委《2008年全国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点》的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和目标
(一)工作思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保护农民根本利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特别是确保当前抗灾救灾恢复生产和春耕备耕顺利进行,巩固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成果,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坚持标本兼治、打防结合和属地管理原则,严格落实农资监管责任制,狠抓重点品种和农资产品审批管理、生产监管、市场规范和科学使用等重点环节,大力推动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示范,强化服务指导,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着力构建农资监管长效机制,推动农资市场秩序持续好转。
(二)工作目标。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使农资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农民群众质量意识和维权能力进一步提高,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农资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农民群众满意程度进一步提高,农资监管长效机制基本形成。通过开展农药登记管理年活动,加强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监管,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工作重点
(一)突出重点品种,强化市场整治。以种子(种苗)、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农机及零配件、水产苗种、农膜为重点,强化市场监管,坚决查处违法行为。
种子监管重点:以水稻、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种子为重点,加大以两杂种子为重点的质量监督抽查力度,扩大抽查范围,坚决查处生产经营假劣种子、无证生产经营、经营推广应当审定而未经审定通过的种子、超范围经营、未按规定建立经营档案、品种包装标签介绍与审定公告表述不符等违法行为;严格品种审定,规范品种命名,解决品种多、乱、杂等问题。
农药监管重点:严格按照2007年底颁布的6项农药管理新规定,规范农药登记管理,切实解决农药登记管理中产品数量多、“一药多名”和标签管理不规范等突出问题;加大农药产品质量和农药标签检查力度,以防治小麦、水稻病虫害用药为重点对象,以乡、村一级农药代销零售点为重点区域,坚决查处生产经营假劣农药、无登记证生产、添加未登记成分、扩大使用范围、一证多用、套证或冒证、标签不符合规定以及肥料产品标称具有农药功能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禁用高毒农药的违法行为。
肥料监管重点:以复混肥、有机肥料、叶面肥、微生物肥料及床土调酸剂为重点,严查有效成分不足、包装标识不规范、夸大使用效果、一证多用、假冒伪造登记证等违法行为。加强对配方肥定点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的监测,建立完善配方肥质量追溯管理制度。加强对肥料登记产品的后续管理。
兽药监管重点:按照《2008年兽药市场集中整治行动方案》确定的重点品种和重点区域,严查生产经营假劣兽药、无证生产经营、有效成分含量不足、标签说明书不规范、非法生产兽用生物制品等违法行为;加大禽流感疫苗、猪蓝耳病疫苗等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的质量监管;严厉打击生产经营使用违禁药物和其他有毒有害化合物的行为,采取有力措施,取缔国家禁用的兽药。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监管重点: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无证生产、包装标签不符合规定等违法行为;严查在饲料加工和养殖环节添加瘦肉精、“蛋白精”、莱克多巴胺、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等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组织开展全国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重点监测饲料卫生指标、饲料中违禁药物、反刍动物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
农机监管重点:以财政资金补贴购置的农机具为重点,开展质量监督工作。积极开展农机产品质量调查、投诉和打假工作,确保补贴机具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完善农机质量投诉监督体系,及时处理重大、突发质量事故和集中投诉事件,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机具的行为。加强农机试验鉴定体系建设,提高农机试验鉴定工作质量,做好国家支持推广的农机产品目录制定工作。
水产苗种监管重点:加大水产苗种生产许可制度的实施力度,严肃查处苗种生产环节使用硝基呋喃、氯霉素和孔雀石绿等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提高水产苗种质量。督促苗种生产企业建立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及销售记录,建立可追溯制度。严厉打击以次充好、以劣充优和销售带病水产苗种的行为。
热作种苗监管重点:以天然橡胶种苗监管为重点,在天然橡胶定植高峰期,加大对天然橡胶良种补贴定点生产基地出圃种苗质量的抽检力度,并对天然橡胶良种补贴定点生产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建立质量追溯制度,对其他天然橡胶苗木生产企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同时,加大对市场上销售的其他热作种苗质量抽查力度。
农膜监管重点:加强对农膜产品价格的例行监测和使用环节质量的信息反馈。大力推广多功能、高效能、防老化农膜,加强应用技术指导,开展农膜产品识假辨假维权知识宣传,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拒绝使用低价伪劣农膜产品。
(二)突出审批管理,强化市场准入。各地农业部门要依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严格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审批管理职责,严把市场准入关口。严格执行农资产品审定、登记、许可的有关条件、程序和标准,严禁降低标准和越权审批。依法加强证后管理,监督辖区内农资生产、经营企业严格执行审批要求,保证农资产品质量。坚决实施退出机制,对于有重大缺陷的农资产品,要及时撤销登记审批,停止经营推广;对已不符合法定资质条件或者有严重违法行为的企业,要依法注销或者吊销其许可(批准)证。要强化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公告审批、撤销、注销、吊销等有关信息,增强工作透明度,维护公众知情权。通过加强审批管理,正本清源,保证农资市场良好的竞争秩序。
(三)加大检查力度,狠抓市场整顿。各地农业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质监等部门,加强对农资生产企业的监管,督促其严格执行产品质量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要建立农资生产企业监督检查制度,积极开展农资企业诚信评价。督促企业建立产品召回制度,对有质量问题或者存在较大缺陷的产品要一律停止销售,已销售的要追回。要围绕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对象,组织力量开展拉网式大检查,重点检查农资产品批发市场和县乡农资集散地;重点监控有多次违法行为记录的经营户以及乡村流动商贩;严厉打击非法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小作坊和黑窝点。
(四)加强案件移送,严查重大案件。针对当前违法分子“当地制假,异地销售”的特点,各地在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五不放过”原则,彻底查清假劣农资的来源和去向。涉及跨行政区域的案件,要按照农业部《农业生产资料监督管理工作暂行规定》的要求,及时上报案件信息,发送协查通报,确保彻查源头,端掉窝点,消除危害。各地要认真落实农业部、公安部《关于在农资打假中做好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工作的意见》,做好农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坚决杜绝“有案不送、以罚代刑”。
(五)突出投入品使用环节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各地农业部门要切实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赋予的职责。督促农产品生产者切实履行法律义务,建立农业投入品使用记录台账。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原料基地、蔬菜水果生产基地、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健康养殖示范场、标准化示范区、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重点对象,重点检查是否按法律规定建立生产记录,有无使用禁用农药、兽药或其他化学物质以及超限用范围使用农药、兽药的行为,是否存在不遵守安全间隔期或休药期规定销售农产品的行为,是否存在使用违法包装物、保鲜剂、添加剂等材料,是否按规定进行农产品包装和标识。
(六)加强执法抽检,强化农资产品质量监管。农资产品质量抽检是农业行政执法的重要环节,也是及时发现和处理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基本手段。各地要结合当地农资市场特点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科学制定执法抽检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农资产品质量执法抽检,进一步加大农资产品质量抽检力度,提高抽检覆盖率。同时要保证抽检与依法查处的有效衔接,对于检测不合格的农资产品,要及时对样本基数、生产经营情况等事实进行证据固定,及时依法公布检测结果,并按照《行政处罚法》和《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的要求,启动处罚程序。
(七)推进诚信建设,大力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和办法,根据农资市场主体资质、守法程度、消费者投诉、公众评价等相关信息,结合农资质量监督抽检结果,评出信用等级,实行分类管理。在总结前几年各地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示范县(市)建设,发挥示范效应。要大力推广农资连锁、农资农技“双连锁”、农资行业协会等成功经验和模式,积极探索农资信用监管、农资防伪等模式,努力构建覆盖广大农村的新型农资经营网络。加强对农业部定点农资市场的跟踪管理和后续指导,严格质量控制和赔偿制度,规范经营主体经营行为,提高信息服务等能力,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八)突出“12316”三农热线,强化服务指导。全国已有16个省(区、市)、257个地市、980个县市开通“12316”三农服务热线,要充分发挥“12316”公益服务电话的作用,做好投诉举报受理工作,为农民群众提供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未开通的省份,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12316”三农热线开通步伐。要强化对农民群众的服务指导,提高农民群众质量意识、科学使用农资能力和识假辨假维权能力。要采取举办培训班、印发宣传资料、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深入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知识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知识,指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严格执行休药期、安全间隔期等规定,提高农民规范化种植养殖技术水平。
(九)强化鼠药市场监管,巩固毒鼠强整治成果。各地农业部门要继续采取市场监管、重点排查等措施,加强鼠药市场监管,坚决清缴毒鼠强等剧毒鼠药。规范杀鼠剂市场流通渠道,严厉查处未取得经营资格经营杀鼠剂和经营没有防伪标志杀鼠剂的违法行为;加强统一灭鼠工作,宣传推广先进灭鼠器械、药剂和技术,提高鼠害综合防治水平。配合公安部门做好跟踪、排查和捣毁制售毒鼠强窝点等工作,协调环保部门做好已收缴和废弃毒鼠强的处置工作。
(十)落实监管责任,推进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农资监管工作规范化建设,形成稳定、有效的农资监管机制。一是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坚持以县为主,由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履行农资日常监管责任,并对本行政区域农资执法工作负责,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协调与服务工作。二是推行执法责任制度。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与农资监管责任部门签订责任书,明确职权、职责、目标、要求和保障措施,并报上一级农业部门备案。三是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监管措施不落实、该报告不报告、发现有违法行为的苗头不控制、该查处的不查处、该移交的不移交等行为,要及时予以处理;造成不良后果的,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要依法处分。四是推行监管工作记录制度。具体履行农资监管职责的机构要建立监管工作记录,如实记录监管工作开展情况。五是进一步完善信息报送和统计制度,逐步实现电子化报送,网络化管理。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切实提高基层农资监管能力。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农资监管工作的领导,建立主管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基层执法机构在农资监管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要积极争取将农资监管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保证基层农资执法监管、抽检和办案经费,配备必要的交通、通讯、计算机、照相机等执法设备,保障农资监管工作能落到实处。
(二)强化协作,形成打假工作合力。各级农业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履行牵头协调职责,加强与发展改革、公安、工商、质检、供销、监察、法院、检察院等有关部门的协作,落实农资打假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及时沟通信息,制定联合行动计划,进一步健全部门内各尽其职,各负其责,部门间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农资打假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多部门整体联动的优势,形成农资打假工作合力。
(三)深入宣传,营造全民打假氛围。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宣传导向作用,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明白纸、宣传单等多种手段,宣传农资打假工作经验和成效,宣传农资法律法规,加大假劣农资案件曝光力度,震慑违法犯罪分子。
(四)加强督查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加强对各级农业部门农资监管职责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实行目标考核,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不认真履行农资监管职责的,要通报批评;对严格履行监管职责、措施得力、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奖励。
四、重点活动
(一)2月,组织召开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部署2008年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
(二)2-4月,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春季行动。
(三)3月,组织开展第四届“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
(四)3月,启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示范县(市)建设。
(五)“3.15”期间,公布全国农业系统农资打假典型案例。
(六)4月,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春季督查。
(七)春季和秋季等重要农时,组织开展农资质量监督抽查活动,及时公布抽查结果。
(八)9-11月,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秋季行动。
(九)10-11月,组织开展农资监管责任制落实情况检查活动。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执法大队
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根据农业部2012年农资打假电视电话专项治理行动和省、市、县各级政府农资打假会议精神,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统一部署安排。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在农委的领导下,依照各项法律、法规和种子执法年活动,严厉打击农资市场各种违法生产、销售的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不法行为,维护我县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我县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和社会稳定、农民增收、农资市场秩序,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服务“三农”为目的,严格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检打联动、综合治理”的总体要求和“属地管理”的原则,继续在种子执法年活动的基础上,加大农业综合执法检查和查处力度,并在2012年3月20日前将针对全县农资经营人员,组织一次大型农资打假专项启动仪式和培训大会。农业执法大队将充分利用农资打假启动仪式和培训会的报道,增强农业执法工作在社会的影响力,树立农业执法新形象。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宣传培训,严格实行农资产品备案准入程序,确保农
1资产品的质量安全生产销售。积极开展农资产品市场专项检查,监督规范我县农资市场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坑农害农违法行为,维护我县农资市场公平竞争、诚信经营,彻底清理和淘汰无证经营单位和个人,清理淘汰不合格农资产品,建立农资产品质量监管长效机制,加大农业执法打击力度,进一步提高农业执法管理水平。
三、工作任务
(一)开展农资市场大检查
1、检查的范围及方式
采取集中整治拉网式检查与日常监管相结合,在开春3月份农资产品启动期,坚决查处取缔无证、照经营行为,并分别在农资销售旺季(4—6月份)(8—9月份)开展全县农资市场大检查、大行动;检查的重点为农资集中交易市场、生产企业及县、乡、村农资经营单位和个人,检查内容:农药、化肥、种子,秋季以小麦播种用肥、果树追肥为主。
2、检查内容
①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万荣县一户)、农药经营许可证、种子销售台账和农资产品备案准入制度。
②农资产品质量和品种相关手续的真实性,大力检查农资销售的商品质量和经营单位承诺与质量水平相符状况。
③农资的标签检查,是否符合《农资商品包装的规定》及
国家规定的要求。
④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设立农资诚信经营单位档案,记载内容和保存期限。
⑤严厉打击国家明令禁止生产销售和地方限用的高、剧毒农药。
(二)工作要求及目的我们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按照有关法律程序实施全面检查,做到检查有记录,查处必到位,执法有依据,对大案要案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并追究其刑事责任,绝不包庇隐瞒。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文明执法。
四、时间安排
3月中旬对我县农资经营人严格进行集体组织培训、学习。4月—5月底第一次拉网式全面检查我县农资市场,对伪劣农资产品进行媒体曝光,彻底清理整顿农资市场秩序,同时对农资市场经营进行诚信等级评定。
6月—8月底对果区及种子种植区进行监督检查。
8月—9月底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开展秋季第二次农资市场大检查,并对农资产品质量抽样和检测工作。
10—11月对我县农资企业开展冬季生产质量进行抽查。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执法责任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农资打假执法年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及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明确任务、目标和责任,按照各自职责,相互配合,完成执法年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环境。
(二)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农资产品质量。
(三)建立备案制度,规范正规化销售行为。
(四)建立诚信机制,开展企业考评。
(五)及时公开信息,强化协作配合。
我们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与公安、工商、质检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农资打假工作的合力,及时果断、有效的解决好出现的问题,精心组织、严格要求、尽职尽责完成农资打假各项工作,给领导交份满意的答卷。
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二〇一二年三月一日
第四篇: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农业工作会议,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根据《XX市农牧局关于印发2010年XX市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方案的通知》,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总体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打防结合和属地管理原则,严格农业行政许可及后续监管,落实农资监管责任制,加强农资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监管,强化重大案件查处,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和非法生产经营违禁农业投入品的行为,大力推动农资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着力构建农资监管长效机制,推动农资市场秩序持续好转。
二、工作目标
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不发生因假劣农资引发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农资打假重大案件执法查处率达到100%,减少因农资质量引发的投诉举报案件,促使全市农资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农民群众质量意识和维权能力进一步提高,农资监管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农资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农民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三、工作重点
(一)重点产品
要突出重点农资产品,即以种子、农药、肥料等主要农资产品为重点,强化监管。
种子重点:按照《XX市农牧局关于印发XX市2010年种子执法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认真安排和部署,全面开展全市种子执法年活动。结合执法年活动的深入进行,认真查处生产经营假劣种子、无证生产经营、包装标签不规范、未审先推的农作物品种或冒用、盗用他人品种权的侵权行为,以及无生产经营档案或档案不完整、销售散装、大包装大宗作物种子等违法违规行为,突出查处无证销售标识不清的、纯度不高、以劣充优、超范围经营的棉花种子和以假充真的洋葱种子。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审核办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严把行政许可准入关。
农药重点: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和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禁用高毒农药的行为,严禁高剧毒农药进入食用农产品生产的第一线,特别是认真查处擅自扩大农药使用范围、一证多用、套用或冒用证件、标签不规范、以肥代药等违法行为。肥料重点:按照XX市农牧局2010年《关于转发XX省农牧厅第十四批XX省肥料登记证的通知的通知》要求,认真进行排查,凡是未经我省登记的复混肥,不得在辖区内销售。严格查处抽检有效成分含量不足,夸大宣传使用效果等违法行为,确保农民用肥质量的安全。
(二)重点季节 针对农资产品购销、使用季节性较强的特点,切实加强春耕、秋播、植物疫病高发期、蔬菜生产季节等农资购销、使用高峰期的市场监管,确保生产安全,保证农民放心购买和使用农资。
(三)重点单位
要切实加强对农资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和集散地、具有多次违法行为记录的经营户及乡村流动商贩的日常监督管理,坚决取缔经营假冒伪劣农资的摊点,坚决打击流动加工点、分装点和地下黑窝点,彻底封堵假冒伪劣农资的流通渠道。
(四)重点区域
加强对小规模农资产品生产主体聚集地区及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监管,对农资问题突出、反复发生、群众投诉强烈、市场秩序混乱、假劣农资重大案件多发的地区要实行集中督办督查。
四、工作任务
(一)加强许可管理,严格市场准入。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对农资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资质审查,对需要审批、审定、登记的农资产品,严格执行有关条件、程序和标准,严禁降低标准和越权审批。要加强对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活动的后续监管。春耕前,各监管单位要对已经发放的农资生产经营许可证、产品登记证、品种审定证书、推广鉴定证书等进行跟踪核查,清理整顿农资生产经营主体。对国家已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产品,要依法注销或撤销生产经营许可证;对情况发生变化不再符合法定条件的农资企业,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要依法吊销生产经营许可证、登记证;对无证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要坚决依法取缔。要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要求,加大农业系统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脱钩的工作力度,认真清理乱挂靠的行为。
(二)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各监管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农资批发市场和集散地及生产经营单位、门店的日常监督管理。要对农资生产、经营者加强培训,引导其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建立健全生产、经营档案,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实现农资产品质量全程跟踪和可追溯管理。继续抓好“毒鼠强”的清查收缴和防范工作,克服麻痹大意思想,防止“毒鼠强”危害反弹。要结合农资生产经营主体的清理整顿,在春耕前对辖区内农资市场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要依法严厉查处。要严密监测农资价格和供应情况,对囤积农资、哄抬价格的行为要及时会同物价、工商等部门坚决查处。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农业工作会议,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根据《XX市农牧局关于印发2010年XX市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方案的通知》,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总体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打防结合和属地管理原则,严格农业行政许可及后续监管,落实农资监管责任制,加强农资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监管,强化重大案件查处,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和非法生产经营违禁农业投入品的行为,大力推动农资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着力构建农资监管长效机制,推动农资市场秩序持续好转。
二、工作目标
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不发生因假劣农资引发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农资打假重大案件执法查处率达到100%,减少因农资质量引发的投诉举报案件,促使全市农资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农民群众质量意识和维权能力进一步提高,农资监管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农资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农民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三、工作重点
(一)重点产品
要突出重点农资产品,即以种子、农药、肥料等主要农资产品为重点,强化监管。
种子重点:按照《XX市农牧局关于印发XX市2010年种子执法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认真安排和部署,全面开展全市种子执法年活动。结合执法年活动的深入进行,认真查处生产经营假劣种子、无证生产经营、包装标签不规范、未审先推的农作物品种或冒用、盗用他人品种权的侵权行为,以及无生产经营档案或档案不完整、销售散装、大包装大宗作物种子等违法违规行为,突出查处无证销售标识不清的、纯度不高、以劣充优、超范围经营的棉花种子和以假充真的洋葱种子。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审核办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严把行政许可准入关。
农药重点: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和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禁用高毒农药的行为,严禁高剧毒农药进入食用农产品生产的第一线,特别是认真查处擅自扩大农药使用范围、一证多用、套用或冒用证件、标签不规范、以肥代药等违法行为。肥料重点:按照XX市农牧局2010年《关于转发XX省农牧厅第十四批XX省肥料登记证的通知的通知》要求,认真进行排查,凡是未经我省登记的复混肥,不得在辖区内销售。严格查处抽检有效成分含量不足,夸大宣传使用效果等违法行为,确保农民用肥质量的安全。
(二)重点季节
针对农资产品购销、使用季节性较强的特点,切实加强春耕、秋播、植物疫病高发期、蔬菜生产季节等农资购销、使用高峰期的市场监管,确保生产安全,保证农民放心购买和使用农资。
(三)重点单位
要切实加强对农资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和集散地、具有多次违法行为记录的经营户及乡村流动商贩的日常监督管理,坚决取缔经营假冒伪劣农资的摊点,坚决打击流动加工点、分装点和地下黑窝点,彻底封堵假冒伪劣农资的流通渠道。
(四)重点区域 加强对小规模农资产品生产主体聚集地区及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监管,对农资问题突出、反复发生、群众投诉强烈、市场秩序混乱、假劣农资重大案件多发的地区要实行集中督办督查。
四、工作任务
(一)加强许可管理,严格市场准入。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对农资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资质审查,对需要审批、审定、登记的农资产品,严格执行有关条件、程序和标准,严禁降低标准和越权审批。要加强对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活动的后续监管。春耕前,各监管单位要对已经发放的农资生产经营许可证、产品登记证、品种审定证书、推广鉴定证书等进行跟踪核查,清理整顿农资生产经营主体。对国家已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产品,要依法注销或撤销生产经营许可证;对情况发生变化不再符合法定条件的农资企业,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要依法吊销生产经营许可证、登记证;对无证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要坚决依法取缔。要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要求,加大农业系统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脱钩的工作力度,认真清理乱挂靠的行为。
(二)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各监管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农资批发市场和集散地及生产经营单位、门店的日常监督管理。要对农资生产、经营者加强培训,引导其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建立健全生产、经营档案,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实现农资产品质量全程跟踪和可追溯管理。继续抓好“毒鼠强”的清查收缴和防范工作,克服麻痹大意思想,防止“毒鼠强”危害反弹。要结合农资生产经营主体的清理整顿,在春耕前对辖区内农资市场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要依法严厉查处。要严密监测农资价格和供应情况,对囤积农资、哄抬价格的行为要及时会同物价、工商等部门坚决查处。
(三)加强农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要把农资产品质量抽检作为市场监管的重要手段和确保放心农资供应的有效途径,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需要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针对性强的农资抽检计划,加大抽检力度,扩大抽检范围,提高抽检覆盖率。要及时公布监测结果,发布预警公告。要实现质量抽检与依法查处的有效衔接,对抽检不合格产品及其生产、经营单位依法进行查处,并及时追溯造假售假源头,端掉造假售假窝点。对已流入市场的,要查清销售渠道和销售去向,严防假劣农资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沟通,建立检测结果共享机制,避免重复抽检,提高执法效能。
(四)集中力量查处违法案件。鼓励社会各方面积极举报制售假劣农资行为,做到“有报必接,接案必查,查必到底”。要组织精干力量,通过明查暗访核实案件线索,采取挂牌督办、集中办案、联合查案等形式严查大案要案。对区域性制假售假行为,要集中整治,坚决查处,防止反弹。不断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坚决杜绝“有案不送、以罚代刑”。要加大典型案例的曝光力度,震慑违法犯罪分子。建立完善激励机制,设立大要案的专项补助经费。
(五)大力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要认真总结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的经验,推广农资连锁、农资农技“双连锁”、农资行业协会等模式,支持和鼓励有实力、信誉好的农资生产经营企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直接到乡村设立经营网点,构建新型农资经营网络,畅通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渠道,提高放心优质农资产品的覆盖面。
(六)推动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各地要加快探索和推进农资信用体系建设,研究制定农资企业信用管理办法和科学评价体系,逐步加快推行信用等级分类管理。要根据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资质条件、商业信用、合同履约率、守法程度、消费者投诉、公众评价等相关信息以及质量监督抽检结果等,依托网络信息平台,建立农资生产经营企业信用档案数据库,实行分类管理。对信誉好的企业给予扶持和鼓励;对失信和具有不良记录的企业要列入重点监测检查对象,予以警示或限期整改;对多次违法违规、信用差的企业要向社会公布并进行重点监控,直至依法取消其生产经营资格。督促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索证索票、进销台账等制度,规范农资生产经营行为。引导农资生产经营主体成立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推行农资质量公开承诺制,确保销售产品质量,做好售后服务。
五、治理步骤
今年全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从2010年2月20日开始,于6月10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检查阶段。从现在起到4月15日以前,农牧部门各监管单位要按照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治理方案,认真开展农资市场执法检查工作,切实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阶段工作结束后,各单位要将检查进度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市农牧业局综合股汇总。第二阶段:督查阶段。从4月15日至5月10日期间,市农牧业局将邀请市上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我市农资市场检查情况、行政执法文书使用情况,案件档案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的督促检查。在此期间,省农牧厅和XX市农牧局也将对我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情况进行抽查。
第三阶段:总结汇报。从5月10日至5月20日期间,收集整理各方面的数据,汇总情况,写出书面总结。于5月20日前报市农牧业局综合股进行汇总。
六、工作要求
(一)强化属地责任。各监管单位要高度重视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切实履行农资打假和监管的责任,做到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集中人员和时间,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二)加强联合执法。各监管单位要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执法信息沟通,进一步加强与工商、质检等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联系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多部门整体联动的优势,形成农资打假工作合力,增强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实效,不断提高执法效能。
(三)构建监管平台。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资监管工作档案,加快农资监管网络建设进程,逐步实现监管信息直报。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宣传导向作用,利用“12316”三农服务热线和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明白纸、宣传单等多种手段,宣传农资打假工作经验和成效,宣传农资法律法规,普及农资识假辨假和科学使用知识,提高农民维权意识和能力。
(四)加强督查考核。要加强对农资监管职责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实行目标考核,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严格落实打假责任制,强化督查考核,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工作失职、监管不力、造成重大损失和责任事故的,要追究责任;对工作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的,要通报表扬。
第五篇:农业部2007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农市发[2007]5号)
【发布单位】农业部
【发布文号】农市发[2007]5号 【发布日期】2007-02-02 【生效日期】2007-02-0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农业部
农业部2007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农市发[2007]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林、农牧)、农机、畜牧、兽医、农垦、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做好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按照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国家六部委《关于印发2007年全国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点的通知》(农市发[2007]1号)要求,我部制定了《2007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现予以印发。请认真调查研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并于2月28日前报送我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
联系电话:010-64192678
传真:010-64193157
电子邮箱:nybdjb@agri.gov.cn
二○○七年二月二日
2007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要求,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根据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国家六部委《关于印发2007年全国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和目标
(一)工作思路。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打防结合、综合治理”和属地管理原则,大力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以源头治理、大要案查处和基层农资监管能力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加强定点农资市场创建单位的规范管理,推进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的长效机制,促进农资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
(二)工作目标。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使农资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区域性制售假劣农资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基层农资监管执法能力不断增强,案件查结率有新的提高,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不断健全;各级网络直报制度基本形成,农资监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不断深入,农民识假辨假能力和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放心农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农资产品质量和农民群众满意程度不断提高。
二、工作重点
(一)进一步清理整顿农资生产经营主体。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行政许可监督检查,对辖区内农资生产经营主体进行全面清查。对已经发放的生产经营许可证、产品登记证、品种审定证书、推广鉴定证书等进行核查,加强对临时证照的清理,对情况发生变化不再符合法定条件的或国家已明令禁止生产的产品证照,要依法注销或撤销;对无证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严厉查处。对近年来群众举报投诉多、违法生产经营农资情节严重以及造成重大农业生产责任事故的,要重点检查。对未按规定建立产品质量和经销档案的,要督促建立,对拒不建立或抵制建立的,要依法查处。要建立规范的农资日常监管工作档案,做到有查必有录。
要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要求,加大农业系统企业脱钩的工作力度,认真清理乱挂钩、乱挂靠的行为,加强监督管理。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国办发[2006]40号)文件要求,对未脱钩的种子生产经营企业,自2007年7月1日起,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再向其核发生产经营许可证。
(二)突出重点农资产品的监管。以种子(种苗)、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农机及零配件、水产苗种为重点,强化市场监管,坚决查处违法行为。
种子监管重点:以水稻、玉米、小麦、棉花、油菜及本地主要经济作物种子为重点,坚决查处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经营推广应当审定而未经审定通过的种子、超范围经营、无证生产经营、未按规定建立经营档案、包装标签品种介绍与审定公告表述不符等违法行为;采取有力措施,制止制种基地发生抢购套购行为;严格品种审定,解决品种多、乱、杂的问题。
农药监管重点:以杀虫剂、杀菌剂和种子包衣剂为重点,坚决查处生产经营假劣农药、无登记证生产、添加未登记成份、扩大使用范围、一证多用、套证或冒证、标签不符合规定以及肥料产品标有农药功能等违法行为。坚决查处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的违法行为,以及掺杂高毒剧毒农药的行为。
肥料监管重点:以复混肥、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及床土调酸剂为重点,严查有效成分不足、包装标识不规范、夸大使用效果等违法行为。加强对配方肥定点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的监测,建立完善配方肥质量追溯管理制度。加强对肥料登记产品的后续管理,依法查处一证多用、假冒伪造登记证的违法行为。
兽药监管重点:严查生产经营假劣兽药、无证生产经营、有效成份含量不足、标签说明书不规范、非法生产兽用生物制品等违法行为;加大禽流感疫苗等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的质量监管;严厉打击生产经营使用违禁药物和其他有毒有害化合物的违法活动,采取有力措施,取缔国家禁用的兽药。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监管重点: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无证生产、包装标签不符合规定等违法行为;严查在饲料加工和养殖环节添加“瘦肉精”、苏丹红、莱克多巴胺等违禁品和其他禁用兽药的行为;组织开展全国饲料产品安全监测工作,重点监测饲料卫生指标、饲料中违禁药物、反刍动物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
农机监管重点:以财政资金补贴购置的农机具为重点,开展质量监督工作。组织实施《农业机械质量调查办法》,积极开展农机产品的质量调查、投诉和打假工作,确保补贴机具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完善农机质量投诉监督体系,及时处理重大、突发质量事故和集中投诉事件,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补贴机具的行为。加强农机试验鉴定工作,做好国家支持推广的农机产品目录调整工作。
水产苗种监管重点:加大水产苗种生产许可制度的实施力度,严肃查处苗种生产环节使用呋喃唑酮、氯霉素和孔雀石绿等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提高水产苗种质量。督促苗种生产企业建立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及销售记录,建立可追溯制度。严厉打击以次充好、以劣充优和销售带病水产苗种的行为。
热作种苗监管重点:以天然橡胶种苗监管为重点,在天然橡胶定植高峰期,加大对天然橡胶良种补贴定点生产基地出圃种苗质量的抽检力度,并对天然橡胶良种补贴定点生产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建立质量追溯制度,对其他天然橡胶苗木生产企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同时,加大对市场上销售的其他热作种苗质量抽查力度。
(三)加大案件查处力度。要完善信访举报制度,鼓励社会各方面积极举报各类制售假劣农资行为,拓宽案件发现渠道,做到“闻报必动,有诉必接,接案必查,查必到底”。严格按照“五不放过”原则,彻查大要案源头。对违法生产经营额或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达到2万元以上的,以及涉及群体性上访的假劣农资案件及其他大要案件,都要按照我部《农业生产资料监督管理工作暂行规定》,及时向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当地党委、政府报告。制假售假问题突出的地区或发生重大案件时,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加强与公安、检察、工商、质检等部门的合作,加大联合整治力度。不断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杜绝“有案不送、以罚代刑”现象。上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对下级农业部门的督办指导,要把案件查处工作作为评选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重要依据。
(四)开展农资质量抽查。各地要制定并组织实施农资质量抽查计划,实行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相结合。加大对农资流通和使用环节的质量例行监测,重点监测群众反映较多、问题突出的区域和企业。依托农业部定点农资市场创建单位,建立农资质量动态监测点。监督抽查结果要及时发布,依法处理不合格产品和违规企业。要及时整理监测结果,发布预警公告,提醒广大农民不要购买质量不合格产品。对质量不合格、源头不明确的农资产品,要及时报请上级农业部门,必要时商请公安机关,彻查假劣农资源头。要在农产品出口基地、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大中型生产企业开展禁用投入品质量安全的例行监测,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五)开展农业部定点农资市场创建活动。各级农业部门要严格按照《农业部定点农资市场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坚持“自愿申报、积极创建、考核授牌、动态管理”的原则,指导和帮助定点农资市场创建单位建立健全市场准入、质量纠纷处理等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规范其经营行为,强化服务能力,推动本地区农资市场秩序不断好转。
(六)大力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在总结2005年、2006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做好2007年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的各项工作。要大力推行农资连锁经营、农资直供等多种模式,充分发挥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探索新形势下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压缩假劣农资市场空间,提高放心优质农资产品的覆盖面和市场占有率。
(七)加强基层监管能力建设。各地要把基层执法能力建设作为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继续鼓励和推进有条件的地区实施农业综合执法,建立健全农业综合执法机构与专业管理机构明确分工、相互配合的规章制度,建立稳定的执法队伍。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将农资打假工作列入财政预算,配备必要的执法装备,改进执法手段。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执法人员的素质与能力。积极推行农资义务监督员制度,延伸监管网络,切实解决基层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
(八)加快推进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各地要加快探索和推进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与工商、质检等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研究制定农资企业信用管理办法、科学评价体系和相应标准,逐步加快推行信用等级分类管理。将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资格、商业信用、合同履约率、守法程度、消费者投诉、公众评价等相关信息以及质量监督抽检结果,统一纳入信息数据库,依托网络信息平台,建立农资生产经营企业信用档案数据库和“黑名单”数据库,曝光违规企业和产品,推荐信誉可靠的企业和产品。对信誉好的企业给予扶持和鼓励;对失信和具有不良记录的企业要予以警示或限期整改,列入重点监测检查对象;对多次违法违规、信用差的企业要向社会公布并进行重点监控,直至依法取消其资格。各地可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先行试点,探索经验,逐步推广。
(九)加强对农民和农资企业的服务指导。把对农民的服务与对企业的指导结合起来,组织诚信企业和农资行业协会公开质量承诺,通过推介、展示等多种方式引导农民群众到信誉好、技术服务能力强、售后服务优的经营网点选购农资产品,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农资消费观念,提高优质农资产品的占有率。在农村基层广泛培育工作热心、业务精通的农民骨干,使之成为农资打假的义务监督员、宣传员和识假辨假的技术员。发挥农业部门的专业优势,成立农业生产事故技术鉴定机构,切实解决农民反映强烈的农资质量纠纷问题。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开通“12316”全国农业系统公益服务统一专用号码,确保年底前全面开通,方便农民投诉举报和信息服务。
(十)进一步开展毒鼠强整治工作。各地农业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继续采取换购、排查等措施,加大毒鼠强等剧毒鼠药的清查收缴力度。继续牵头做好杀鼠剂核准经营续展登记工作,进一步畅通杀鼠剂市场流通渠道,严厉查处未取得经营资格经营杀鼠剂和经营没有防伪标志杀鼠剂的违法行为;加强统一灭鼠工作,宣传推广先进灭鼠器械、药剂和技术,提高鼠害综合防治水平。配合公安部门做好跟踪、排查和捣毁制毒窝点等工作,协调环保部门做好已收缴和废弃毒鼠强的处置工作。
各地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依照有关规定做好收缴的假劣农药、兽药等农资产品的处置工作。
三、重点活动
(一)组织召开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2月,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部署2007年农资打假与监管工作。
(二)组织开展第三届“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3月,在全国组织开展第三届“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要求各地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开展现场咨询和案件回访活动,推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农业部定点农资市场创建单位、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单位、大型农资连锁企业也要积极配合,做好宣传活动。
(三)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保春耕乡村行”活动。3月春耕备耕期间,组织新闻媒体对部分地方农资打假保春耕活动,包括农资市场检查、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农民识假辨假维权知识现场咨询培训、“12316”公益电话服务情况等进行采访报道,形成打假护农保春耕的舆论氛围。
(四)公布一批农资打假大要案件。“3.15”期间,公布一批全国农业系统农资打假大案要案。
(五)启动第三批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及开展经验交流。2月,启动第三批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进一步探索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的模式,全面提高放心农资产品市场占有率和覆盖面。结合省部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行动,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1000个放心农资店,扎实开展试点工作。9月,组织召开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经验交流会,总结交流各地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的做法和经验。
(六)组织开展农资质量抽查活动。在春季或秋季等重要农时,由农业部统一组织对农资生产和销售量较大地区的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资产品开展质量抽查,重点在流通环节开展,并及时公布抽查结果。依法没收并召回可能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禁限用农业投入品,杜绝假劣农资产品流入社会。
(七)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春秋季督查。4月,由农业部有关单位组成联合督查组,采取明察暗访方式,开展农资打假春季督查。9月,由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斗争部际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组成联合督查组,开展农资打假秋季督查。
(八)组织开展《农业生产资料监督管理工作暂行规定》自查检查活动。上半年,部署开展农业部《农业生产资料监督管理工作暂行规定》自查检查活动,适当时候进行检查和抽查。
(九)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秋季行动。9-11月份,在全国统一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秋季行动。
(十)组织开展定点农资市场检查验收活动。10月,组织有关专家对定点农资市场创建单位进行检查验收,并召开定点市场与重点联系企业座谈会。
四、保障措施
(一)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主管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农业部门在农资打假工作中的牵头协调作用,加强与公安、工商、质检等部门的协同配合。要严格落实打假责任制,加大监督和责任追究力度,提倡逐级签订农资打假责任状,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落实规章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各地要大力贯彻落实农业部《农业生产资料监督管理工作暂行规定》,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资监管工作档案、信息报送、责任追究、绩效考核等制度。要依托《全国农资监管信息网》,逐步建立部、省、市、县四级网络直报制度。日常工作和季度总结报告要通过网络逐级报告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农业部各成员单位每半年向部整规办报送一次工作进展情况。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打假氛围。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宣传导向作用,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明白纸、宣传单等多种手段,宣传农资打假工作经验和成效,宣传农资法律法规,加大假劣农资案件曝光力度,震慑违法犯罪分子;普及农资识假辨假和科学使用知识,提高农民维权意识和能力,依法推介优质放心农资产品。
(四)完善法律法规。
加快农药、肥料、农机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制修定工作,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与监管工作提供法律依据。适应基层工作需要,积极推动相关司法解释出台,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各地也要结合实际,加强地方立法和配套规章建设工作,为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武器和良好的法治环境。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