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潜江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2010年潜江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摘要: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根据《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10年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方案的通知》和《湖北省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2010年的专项治理行动,全市农药、肥料等农资监测合格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农资打假重大案件执法查处率达到100%,不发生因假劣农资引发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二、工作重点 种子:
重点查处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特别是劣质两系水稻种子、无证生产经营、未审先推、包装标签不规范等违法行为。确保以杂交稻种子供种需求和生产安全为重点的种子安全。农药:
坚决查处生产经营违禁添加高毒农药等未登记成分、有效成分不足等假劣农药和无证生产、一证多用、套用或冒用证件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和使用甲胺磷等禁用和限用高毒农药行为。重新审批办理农药经营许可证,规范市场经营行为。肥料:
严查复混肥(料)、水溶肥料、微生物肥料等产品中有效成分不足、未经登记、一证多用、假冒伪造登记证、肥料产品标称具有农药功能等违法行为。
三、工作措施
(一)重点检查群众多次投诉的企业、批发大户、各种农资挂靠、承包、代理、分销单位或个人,对已取得生产、经营许可证但资质条件发生变化或存在违法行为造成重大农业生产事故的,要依法注销或撤销许可;对无照无证生产经营的单位、个人和经营假冒伪劣农资的摊点,予以坚决取缔。
(二)按照“预防为主、查处为辅”的思路,对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产品、重点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实行定点定期例行监测和动态监测相结合,建立有效的农资预警机制,明确责任,严格程序。
(三)进一步规范完善农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定期组织开展监督抽查活动,扩大监督抽查范围。对监督抽查中发现的不合格农资产品要依法严肃处理。
(四)以种子、农药、肥料为重点品种,集中力量狠抓大要案件查处,严格按照“五不放过”原则一查到底,切实抓住一批典型案例,加大执法和督办力度,加大典型案件的曝光力度,震慑违法犯罪。
(五)农业行政执法支队要进一步完善农资打假和监管制度,充实力量,培训队伍,提高农资打假执法人员的素质,继续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改进执法手段,完善执法装备,提高市场监管能力。
(六)发挥农业部门的技术优势,结合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三电合一”、技物结合、配方施肥等活动,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强对农民购买和使用农资的服务和指导。
(七)充分发挥农资监管信息网和“12316”三农服务热线的作用,做好投诉举报受理工作,为农资生产经营者和农民群众提供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
原文
2010年潜江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根据《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10年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方案的通知》和《湖北省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打防结合和属地管理原则,严格落实农资监管责任制,加强农资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监管,强化重大案件查处,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和非法生产经营违禁农业投入品的行为,大力推动农资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着力完善农资监管长效机制,推动农资市场秩序持续好转,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工作目标
重点农资市场规范有序,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优质农资产品市场覆盖率显著提高,农资市场准入机制、农资质量监控体系、农资监管信息体系、农资市场信用体系等取得明显进展,农资监管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农资生产经营单位质量安全意识和农民群众法制意识进一步增强;农资监管执法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通过2010年的专项治理行动,全市农药、肥料等农资监测合格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农资打假重大案件执法查处率达到100%,不发生因假劣农资引发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三、工作重点
种子:重点查处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特别是劣质两系水稻种子、无证生产经营、未审先推、包装标签不规范等违法行为。确保以杂交稻种子供种需求和生产安全为重点的种子安全。农药:坚决查处生产经营违禁添加高毒农药等未登记成分、有效成分不足等假劣农药和无证生产、一证多用、套用或冒用证件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和使用甲胺磷等禁用和限用高毒农药行为。重新审批办理农药经营许可证,规范市场经营行为。
肥料:严查复混肥(料)、水溶肥料、微生物肥料等产品中有效成分不足、未经登记、一证多用、假冒伪造登记证、肥料产品标称具有农药功能等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强配方肥生产企业的监管,完善配方肥质量追溯制度。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农资生产经营主体资格审查。农业行政执法支队应制定工作计划,依法对各类农资生产、经营主体进行全面清理,并建立档案记录。重点检查群众多次投诉的企业、批发大户、各种农资挂靠、承包、代理、分销单位或个人,对已取得生产、经营许可证但资质条件发生变化或存在违法行为造成重大农业生产事故的,要依法注销或撤销许可;对无照无证生产经营的单位、个人和经营假冒伪劣农资的摊点,予以坚决取缔。
(二)完善农资质量抽检预警机制。按照“预防为主、查处为辅”的思路,对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产品、重点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实行定点定期例行监测和动态监测相结合,建立有效的农资预警机制,明确责任,严格程序。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监测结果和处理意见依法公开通报,发现问题及时调查,有效降低农资事故和案件的发生率,尽可能消除农资质量安全隐患,杜绝重大农资事故、案件的发生。
(三)加强农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进一步规范完善农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定期组织开展监督抽查活动,扩大监督抽查范围。对监督抽查中发现的不合格农资产品要依法严肃处理。
(四)狠抓农资大要案件查处。以种子、农药、肥料为重点品种,集中力量狠抓大要案件查处,严格按照“五不放过”原则一查到底,切实抓住一批典型案例,加大执法和督办力度,加大典型案件的曝光力度,震慑违法犯罪。涉嫌构成犯罪的案件,要严格按照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和农业部、公安部《关于在农资打假中做好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工作的意见》的要求移送公安机关。
(五)继续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农业行政执法支队要进一步完善农资打假和监管制度,充实力量,培训队伍,提高农资打假执法人员的素质,继续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改进执法手段,完善执法装备,提高市场监管能力。同时建立严格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规范执法行为。
(六)大力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发挥农业部门的技术优势,结合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三电合一”、技物结合、配方施肥等活动,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强对农民购买和使用农资的服务和指导。通过推介、展示等多种方式加大优质农资产品的宣传力度,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
(七)加强技术服务指导。充分发挥农资监管信息网和“12316”三农服务热线的作用,做好投诉举报受理工作,为农资生产经营者和农民群众提供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采取举办培训班、印发宣传资料、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民群众质量安全意识、科学使用农资能力和识假辨假维权能力,提高规范化技术水平。推广先进农业适用技术,推介发布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开展技物结合配套服务。
五、重点工作安排
(一)组织收听收看2010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2月,结合全国农资打假电视电话会议的召开,部署全市2010年农资打假与监管工作。
(二)组织开展“打假保春耕”农资市场检查活动。3月中旬,组织执法人员对全市农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普遍巡查,查清经营证照真伪、农资品种、标识标签、进货渠道、经营规模并登记备案,全面掌握农资市场基本情况。
(三)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3月,按照农业部总体安排部署,在全市组织开展“送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主要通过横幅、标语、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强势宣传,开展现场咨询等。
(四)组织开展农资质量抽检活动。4-5月,组织全市种子、农药、肥料的质量抽检,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公布抽检结果,查处违法行为。
(五)组织开展农资打假重点查处和督办。4月、10月,农业行政执法支队对假冒伪劣农资的大要案件进行重点查处;4月底和10月下旬由局法规科牵头组成农资打假执法督察组,采取明察暗访的形式,重点抽查案件查处情况。
(六)总结表彰。12月,召开一次农资打假表彰会,对全年工作进行总结,对成绩突出的单位、个人进行表彰,安排部署2011年工作。
六、工作保障
(一)强化属地责任。支队要高度重视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将农资打假和监管的责任分解到具体单位,落实到人,切实履行农业部门农资打假和监管的责任。各镇处农技服务中心要把农资打假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做好市场协管工作。积极争取将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保证农资市场日常监管、农资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和办案经费,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和执法办案设备,保障农资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综合执法。把实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执法为民的重要举措,强化组织领导,使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要加强经验总结和规范化建设,提高农业综合执法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组织协调。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落实农资打假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及时沟通信息,制定联合行动计划,健全部门内各尽其职各负其责,部门间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农资打假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多部门整体联动的优势,形成农资打假工作合力。
(四)构建监管平台。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资监管工作档案,建立和完善“12316”三农服务热线,加快农资监管网络建设进程,逐步实现监管信息直报。利用多种媒体和手段,宣传农资打假工作经验和成效,宣传农资法律法规,普及农资识假辨假和科学使用知识,提高农民维权意识和能力。
(五)加强督查考核。要加强对农资监管职责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实行目标考核,按照专业执法综合稽查的原则,严格落实打假责任制,强化督查考核,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工作失职、监管不力、造成重大损失和责任事故的,要追究责任,对工作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的,要通报表扬。
第二篇: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执法大队
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根据农业部2012年农资打假电视电话专项治理行动和省、市、县各级政府农资打假会议精神,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统一部署安排。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在农委的领导下,依照各项法律、法规和种子执法年活动,严厉打击农资市场各种违法生产、销售的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不法行为,维护我县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我县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和社会稳定、农民增收、农资市场秩序,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服务“三农”为目的,严格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检打联动、综合治理”的总体要求和“属地管理”的原则,继续在种子执法年活动的基础上,加大农业综合执法检查和查处力度,并在2012年3月20日前将针对全县农资经营人员,组织一次大型农资打假专项启动仪式和培训大会。农业执法大队将充分利用农资打假启动仪式和培训会的报道,增强农业执法工作在社会的影响力,树立农业执法新形象。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宣传培训,严格实行农资产品备案准入程序,确保农
1资产品的质量安全生产销售。积极开展农资产品市场专项检查,监督规范我县农资市场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坑农害农违法行为,维护我县农资市场公平竞争、诚信经营,彻底清理和淘汰无证经营单位和个人,清理淘汰不合格农资产品,建立农资产品质量监管长效机制,加大农业执法打击力度,进一步提高农业执法管理水平。
三、工作任务
(一)开展农资市场大检查
1、检查的范围及方式
采取集中整治拉网式检查与日常监管相结合,在开春3月份农资产品启动期,坚决查处取缔无证、照经营行为,并分别在农资销售旺季(4—6月份)(8—9月份)开展全县农资市场大检查、大行动;检查的重点为农资集中交易市场、生产企业及县、乡、村农资经营单位和个人,检查内容:农药、化肥、种子,秋季以小麦播种用肥、果树追肥为主。
2、检查内容
①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万荣县一户)、农药经营许可证、种子销售台账和农资产品备案准入制度。
②农资产品质量和品种相关手续的真实性,大力检查农资销售的商品质量和经营单位承诺与质量水平相符状况。
③农资的标签检查,是否符合《农资商品包装的规定》及
国家规定的要求。
④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设立农资诚信经营单位档案,记载内容和保存期限。
⑤严厉打击国家明令禁止生产销售和地方限用的高、剧毒农药。
(二)工作要求及目的我们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按照有关法律程序实施全面检查,做到检查有记录,查处必到位,执法有依据,对大案要案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并追究其刑事责任,绝不包庇隐瞒。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文明执法。
四、时间安排
3月中旬对我县农资经营人严格进行集体组织培训、学习。4月—5月底第一次拉网式全面检查我县农资市场,对伪劣农资产品进行媒体曝光,彻底清理整顿农资市场秩序,同时对农资市场经营进行诚信等级评定。
6月—8月底对果区及种子种植区进行监督检查。
8月—9月底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开展秋季第二次农资市场大检查,并对农资产品质量抽样和检测工作。
10—11月对我县农资企业开展冬季生产质量进行抽查。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执法责任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农资打假执法年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及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明确任务、目标和责任,按照各自职责,相互配合,完成执法年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环境。
(二)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农资产品质量。
(三)建立备案制度,规范正规化销售行为。
(四)建立诚信机制,开展企业考评。
(五)及时公开信息,强化协作配合。
我们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与公安、工商、质检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农资打假工作的合力,及时果断、有效的解决好出现的问题,精心组织、严格要求、尽职尽责完成农资打假各项工作,给领导交份满意的答卷。
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二〇一二年三月一日
第三篇: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农业工作会议,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根据《XX市农牧局关于印发2010年XX市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方案的通知》,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总体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打防结合和属地管理原则,严格农业行政许可及后续监管,落实农资监管责任制,加强农资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监管,强化重大案件查处,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和非法生产经营违禁农业投入品的行为,大力推动农资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着力构建农资监管长效机制,推动农资市场秩序持续好转。
二、工作目标
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不发生因假劣农资引发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农资打假重大案件执法查处率达到100%,减少因农资质量引发的投诉举报案件,促使全市农资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农民群众质量意识和维权能力进一步提高,农资监管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农资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农民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三、工作重点
(一)重点产品
要突出重点农资产品,即以种子、农药、肥料等主要农资产品为重点,强化监管。
种子重点:按照《XX市农牧局关于印发XX市2010年种子执法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认真安排和部署,全面开展全市种子执法年活动。结合执法年活动的深入进行,认真查处生产经营假劣种子、无证生产经营、包装标签不规范、未审先推的农作物品种或冒用、盗用他人品种权的侵权行为,以及无生产经营档案或档案不完整、销售散装、大包装大宗作物种子等违法违规行为,突出查处无证销售标识不清的、纯度不高、以劣充优、超范围经营的棉花种子和以假充真的洋葱种子。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审核办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严把行政许可准入关。
农药重点: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和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禁用高毒农药的行为,严禁高剧毒农药进入食用农产品生产的第一线,特别是认真查处擅自扩大农药使用范围、一证多用、套用或冒用证件、标签不规范、以肥代药等违法行为。肥料重点:按照XX市农牧局2010年《关于转发XX省农牧厅第十四批XX省肥料登记证的通知的通知》要求,认真进行排查,凡是未经我省登记的复混肥,不得在辖区内销售。严格查处抽检有效成分含量不足,夸大宣传使用效果等违法行为,确保农民用肥质量的安全。
(二)重点季节 针对农资产品购销、使用季节性较强的特点,切实加强春耕、秋播、植物疫病高发期、蔬菜生产季节等农资购销、使用高峰期的市场监管,确保生产安全,保证农民放心购买和使用农资。
(三)重点单位
要切实加强对农资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和集散地、具有多次违法行为记录的经营户及乡村流动商贩的日常监督管理,坚决取缔经营假冒伪劣农资的摊点,坚决打击流动加工点、分装点和地下黑窝点,彻底封堵假冒伪劣农资的流通渠道。
(四)重点区域
加强对小规模农资产品生产主体聚集地区及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监管,对农资问题突出、反复发生、群众投诉强烈、市场秩序混乱、假劣农资重大案件多发的地区要实行集中督办督查。
四、工作任务
(一)加强许可管理,严格市场准入。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对农资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资质审查,对需要审批、审定、登记的农资产品,严格执行有关条件、程序和标准,严禁降低标准和越权审批。要加强对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活动的后续监管。春耕前,各监管单位要对已经发放的农资生产经营许可证、产品登记证、品种审定证书、推广鉴定证书等进行跟踪核查,清理整顿农资生产经营主体。对国家已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产品,要依法注销或撤销生产经营许可证;对情况发生变化不再符合法定条件的农资企业,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要依法吊销生产经营许可证、登记证;对无证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要坚决依法取缔。要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要求,加大农业系统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脱钩的工作力度,认真清理乱挂靠的行为。
(二)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各监管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农资批发市场和集散地及生产经营单位、门店的日常监督管理。要对农资生产、经营者加强培训,引导其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建立健全生产、经营档案,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实现农资产品质量全程跟踪和可追溯管理。继续抓好“毒鼠强”的清查收缴和防范工作,克服麻痹大意思想,防止“毒鼠强”危害反弹。要结合农资生产经营主体的清理整顿,在春耕前对辖区内农资市场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要依法严厉查处。要严密监测农资价格和供应情况,对囤积农资、哄抬价格的行为要及时会同物价、工商等部门坚决查处。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农业工作会议,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根据《XX市农牧局关于印发2010年XX市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方案的通知》,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总体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打防结合和属地管理原则,严格农业行政许可及后续监管,落实农资监管责任制,加强农资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监管,强化重大案件查处,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和非法生产经营违禁农业投入品的行为,大力推动农资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着力构建农资监管长效机制,推动农资市场秩序持续好转。
二、工作目标
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不发生因假劣农资引发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农资打假重大案件执法查处率达到100%,减少因农资质量引发的投诉举报案件,促使全市农资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农民群众质量意识和维权能力进一步提高,农资监管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农资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农民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三、工作重点
(一)重点产品
要突出重点农资产品,即以种子、农药、肥料等主要农资产品为重点,强化监管。
种子重点:按照《XX市农牧局关于印发XX市2010年种子执法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认真安排和部署,全面开展全市种子执法年活动。结合执法年活动的深入进行,认真查处生产经营假劣种子、无证生产经营、包装标签不规范、未审先推的农作物品种或冒用、盗用他人品种权的侵权行为,以及无生产经营档案或档案不完整、销售散装、大包装大宗作物种子等违法违规行为,突出查处无证销售标识不清的、纯度不高、以劣充优、超范围经营的棉花种子和以假充真的洋葱种子。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审核办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严把行政许可准入关。
农药重点: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和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禁用高毒农药的行为,严禁高剧毒农药进入食用农产品生产的第一线,特别是认真查处擅自扩大农药使用范围、一证多用、套用或冒用证件、标签不规范、以肥代药等违法行为。肥料重点:按照XX市农牧局2010年《关于转发XX省农牧厅第十四批XX省肥料登记证的通知的通知》要求,认真进行排查,凡是未经我省登记的复混肥,不得在辖区内销售。严格查处抽检有效成分含量不足,夸大宣传使用效果等违法行为,确保农民用肥质量的安全。
(二)重点季节
针对农资产品购销、使用季节性较强的特点,切实加强春耕、秋播、植物疫病高发期、蔬菜生产季节等农资购销、使用高峰期的市场监管,确保生产安全,保证农民放心购买和使用农资。
(三)重点单位
要切实加强对农资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和集散地、具有多次违法行为记录的经营户及乡村流动商贩的日常监督管理,坚决取缔经营假冒伪劣农资的摊点,坚决打击流动加工点、分装点和地下黑窝点,彻底封堵假冒伪劣农资的流通渠道。
(四)重点区域 加强对小规模农资产品生产主体聚集地区及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监管,对农资问题突出、反复发生、群众投诉强烈、市场秩序混乱、假劣农资重大案件多发的地区要实行集中督办督查。
四、工作任务
(一)加强许可管理,严格市场准入。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对农资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资质审查,对需要审批、审定、登记的农资产品,严格执行有关条件、程序和标准,严禁降低标准和越权审批。要加强对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活动的后续监管。春耕前,各监管单位要对已经发放的农资生产经营许可证、产品登记证、品种审定证书、推广鉴定证书等进行跟踪核查,清理整顿农资生产经营主体。对国家已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产品,要依法注销或撤销生产经营许可证;对情况发生变化不再符合法定条件的农资企业,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要依法吊销生产经营许可证、登记证;对无证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要坚决依法取缔。要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要求,加大农业系统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脱钩的工作力度,认真清理乱挂靠的行为。
(二)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各监管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农资批发市场和集散地及生产经营单位、门店的日常监督管理。要对农资生产、经营者加强培训,引导其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建立健全生产、经营档案,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实现农资产品质量全程跟踪和可追溯管理。继续抓好“毒鼠强”的清查收缴和防范工作,克服麻痹大意思想,防止“毒鼠强”危害反弹。要结合农资生产经营主体的清理整顿,在春耕前对辖区内农资市场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要依法严厉查处。要严密监测农资价格和供应情况,对囤积农资、哄抬价格的行为要及时会同物价、工商等部门坚决查处。
(三)加强农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要把农资产品质量抽检作为市场监管的重要手段和确保放心农资供应的有效途径,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需要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针对性强的农资抽检计划,加大抽检力度,扩大抽检范围,提高抽检覆盖率。要及时公布监测结果,发布预警公告。要实现质量抽检与依法查处的有效衔接,对抽检不合格产品及其生产、经营单位依法进行查处,并及时追溯造假售假源头,端掉造假售假窝点。对已流入市场的,要查清销售渠道和销售去向,严防假劣农资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沟通,建立检测结果共享机制,避免重复抽检,提高执法效能。
(四)集中力量查处违法案件。鼓励社会各方面积极举报制售假劣农资行为,做到“有报必接,接案必查,查必到底”。要组织精干力量,通过明查暗访核实案件线索,采取挂牌督办、集中办案、联合查案等形式严查大案要案。对区域性制假售假行为,要集中整治,坚决查处,防止反弹。不断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坚决杜绝“有案不送、以罚代刑”。要加大典型案例的曝光力度,震慑违法犯罪分子。建立完善激励机制,设立大要案的专项补助经费。
(五)大力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要认真总结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的经验,推广农资连锁、农资农技“双连锁”、农资行业协会等模式,支持和鼓励有实力、信誉好的农资生产经营企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直接到乡村设立经营网点,构建新型农资经营网络,畅通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渠道,提高放心优质农资产品的覆盖面。
(六)推动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各地要加快探索和推进农资信用体系建设,研究制定农资企业信用管理办法和科学评价体系,逐步加快推行信用等级分类管理。要根据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资质条件、商业信用、合同履约率、守法程度、消费者投诉、公众评价等相关信息以及质量监督抽检结果等,依托网络信息平台,建立农资生产经营企业信用档案数据库,实行分类管理。对信誉好的企业给予扶持和鼓励;对失信和具有不良记录的企业要列入重点监测检查对象,予以警示或限期整改;对多次违法违规、信用差的企业要向社会公布并进行重点监控,直至依法取消其生产经营资格。督促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索证索票、进销台账等制度,规范农资生产经营行为。引导农资生产经营主体成立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推行农资质量公开承诺制,确保销售产品质量,做好售后服务。
五、治理步骤
今年全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从2010年2月20日开始,于6月10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检查阶段。从现在起到4月15日以前,农牧部门各监管单位要按照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治理方案,认真开展农资市场执法检查工作,切实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阶段工作结束后,各单位要将检查进度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市农牧业局综合股汇总。第二阶段:督查阶段。从4月15日至5月10日期间,市农牧业局将邀请市上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我市农资市场检查情况、行政执法文书使用情况,案件档案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的督促检查。在此期间,省农牧厅和XX市农牧局也将对我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情况进行抽查。
第三阶段:总结汇报。从5月10日至5月20日期间,收集整理各方面的数据,汇总情况,写出书面总结。于5月20日前报市农牧业局综合股进行汇总。
六、工作要求
(一)强化属地责任。各监管单位要高度重视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切实履行农资打假和监管的责任,做到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集中人员和时间,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二)加强联合执法。各监管单位要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执法信息沟通,进一步加强与工商、质检等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联系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多部门整体联动的优势,形成农资打假工作合力,增强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实效,不断提高执法效能。
(三)构建监管平台。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资监管工作档案,加快农资监管网络建设进程,逐步实现监管信息直报。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宣传导向作用,利用“12316”三农服务热线和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明白纸、宣传单等多种手段,宣传农资打假工作经验和成效,宣传农资法律法规,普及农资识假辨假和科学使用知识,提高农民维权意识和能力。
(四)加强督查考核。要加强对农资监管职责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实行目标考核,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严格落实打假责任制,强化督查考核,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工作失职、监管不力、造成重大损失和责任事故的,要追究责任;对工作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的,要通报表扬。
第四篇:2009年全省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附件5:
2009年全省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一、主要任务
(一)依法审查农资生产经营主体,严把市场准入关。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行政许可登记的监督把关,结合春季检查行动,对辖区内农资生产经营主体进行全面清查。对已经取得生产经营许可证、登记证的,但生产经营情况已不再符合条件的,或存在较严重违法行为和造成较大农业生产事故的,要依法注销或撤销许可、登记;对无证生产经营的单位、个人要严厉查处;对近几年群众举报投诉多,违法生产经营农资而造成较大损失,影响农民利益的要重点检查。
(二)突出重点农资产品,严把源头治理关。以种子、农药、肥料、兽(渔)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农机、水产苗种为重点,要督促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建立生产档案和经营台帐,做到货物来源清楚,流向清晰,对拒绝建立农资生产经营档案的要督促整改建帐。
(三)全面开展质量抽检,严把安全使用关。实行例行抽检和飞行抽检相结合,重点抽查和全面监管相结合等方式,严防劣质农资流向市场,流向农村。特别要加大农资流通环节的质量监测,突出对仓库实行突击检查。各级农业部门要建立健全农资质量动态监测点,及时发布预警公告,及
时公开监测结果。对检测不合格,源头不明确的农资产品,要及时核查源头,该停止生产经营的坚决停止。要在农产品出口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开展农业投入品中禁用成份质量安全的定向监测,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障。
(四)狠抓违禁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各级农业部门要全面禁止生产经营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经营使用的农业投入品。一是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把这项工作纳入重点工作之一,组织专班专人,认真检查,清理登记;二是强化检查监督,对所有的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拉网式的检查,凡发现违禁投入品的就地查办,责令企业无害化销毁;三是对屡教不改、顶风而上的依法严查;四是大张旗鼓向农业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民广泛宣传,增强对禁止使用的农药、饲料、兽(渔)药等农业投入品的防范和抵制意识。
(五)加大违法案件的查处,严格遵循执法程序。各级农业部门及其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要完善举报制度,畅通执法渠道,加强行业执法情况交流,在农资打假工作中,特别是对种子、农药、肥料、饲料、兽(渔)药、动植物检疫性的病虫害、农业环境污染事故,做到“有报必接、接案必查,查必到底”。要严格彻查大要案,对违法生产经营额或造成农业生产损失达2万元以上的,以及涉及群体性上访的假劣农资案件,都要按照农业部《农业生产资料监督管理工作暂行规定》及时书面报告省农业厅。各级农业行政执法机构在查办违法案件的过程中,要严格依法行政,提高执法水平,触
犯刑律的行政案件,该移交司法机关的应及时移交。
(六)加快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提高优质农资的市场占有率。各级农业部门要按照重点部署,分类实施、下移重心、循序渐进、扩大优质、务求实效的思路,认真组织好重点企业、农技推广机构、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行和扶持农资连锁经营、农资直供、货物直达、技物结合等多种模式推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要以培育和建立企业信用为重点,结合日常监测,实行企业分类管理,推行奖优罚劣机制,保护诚信企业、品牌农资健康发展。
二、保障措施
(一)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部门要建立分工负责制度,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管,综合执法机构为主抓,各行业执法协调抓,形成农资打假的强大合力。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谁主管、谁负责”,“谁的隐患谁整改”,“谁出了问题谁承担责任”,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强督查,一级督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做到早发现,早解决,把农资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继续发挥农业部门在农资打假工作中的牵头作用,加强与公安、工商、质检、法院等部门的协同配合,确保农资打假工作深入推进。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农资打假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农业执法工作报告制度,农业事故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农资打假情况;二是科学推行农资主导品种公告制度,引导农民正确选购;三是推行农资生产经营服务承诺制度,确
保农民用得放心;四是推行农资质量监测制度,及时发布供求和优劣信息;五是探索农资连锁经营制度,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六是搞好农民义务监督员制度;七是建立农业执法情况检查及统计制度,为农业执法提供重要依据;八是完善重大案件行政处罚决定会商制度及档案规范管理制度,确保行政处罚的公平、公正。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打假良好氛围。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黑板报、宣传栏等多种媒(载)体,大力宣传农资打假工作经验和成效,宣传农业法律法规,加大假劣农资案件曝光力度,震慑违法犯罪分子;普及农资的识假辩假和科学使用知识,提高农民维权意识和能力,推介优质放心农资产品,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改善农资打假手段。加强执法干部培训,熟练掌握法律法规的基本精神和行政执法程序规定,防止办错案或者是错办案。认真落实《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实施意见》和省农业厅等单位联合下发的鄂农政发„2006‟91号文件精神,做到综合执法机构进编,人员定岗、经费进入财政全额拨款。积极争取各级党委、人大、政府领导的支持,保障工作经费,设立案件奖励经费,逐步改善执法手段,增强农资打假工作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农资打假成效。
三、工作安排
见工作列表。
2009年全省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工作列表
第五篇:2019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2019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根据市农业农村局《关于2019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要求,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和非法添加等违法行为,保障我县畜水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和目标
(一)工作思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坚持问题导向、依法行政、打防结合、标本兼治工作方针,狠抓审批、生产和销售环节监管,以查办农资案件为抓手,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和生产、经营、使用禁用农业投入品违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净化农资市场。建立健全农资信用管理体系,构建农资社会共治、检打联动等长效监管机制,广泛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现场咨询活动,强化农资服务与指导,保障畜水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
(二)工作目标。通过农业农村部门的共同努力,系统内外协调联动机制作用显著发挥,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落实,农资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农民维权意识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农资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优质农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农资生产经营企业现场检查率达到100%,投诉举报案件查处和反馈率达到100%,重大案件查处率达到100%,涉嫌犯罪案件移送率达到100%,上级督办案件查处率达到100%。
二、工作重点
(一)重点品种
兽药:加大对非法生产假劣兽药企业和地下“黑窝点”的排查打击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国家禁用药品和其它化合物、擅自改变组方、未按规定标注兽用处方药标识、兽用二维码标示及提供虚假兽药产品批准文号报批样品等行为。严厉打击无证销售兽药的违法行为,从重处罚合法兽药(化药、中药)经营企业无证销售兽用疫苗和假兽药行为,以及合法兽用生物制品经营企业违法经营国家强制免疫病种用疫苗和超范围经营行为,严厉查处未严格执行二维码管理制度和兽用处方药管理制度、拆零销售兽用原料药和将兽用原料药销售给养殖场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严厉打击畜禽养殖环节使用国家禁用兽药、人用药、兽用原料药的行为以及超剂量、超范围使用兽药的行为。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全面实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开展饲料产品监督抽检和饲料企业现场监督检查。坚决取缔无证、号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严厉查处库存原料、执行标准、标签、包装不符合要求的违规行为,加强对饲料生产企业使用药物饲料添加剂行为的监管,严厉打击饲料生产过程中直接添加兽药原料药、禁用兽药、药物饲料添加剂以外的兽药及其它兽药和超剂量、超范围使用药物饲料添加剂的行为。严厉查处经营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批准文号、无产品标签的“三无”产品以及拆包、分装销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养殖场自配饲料外销、违法添加禁用物质等行为。
水产苗种:严厉查处苗种生产阶段违法使用硝基呋喃类、氯霉素和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严厉打击以次充好、以劣充优、带病销售和无证(生产许可证)销售水产苗种的行为。督促苗种生产企业建立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
(二)重点时节
要在动物病害高发期、水产育苗期等农资购销、使用高峰期,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在元旦、春节、暑期办公、国庆等重要时节,加大对影响畜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
(三)重点领域
加强对农资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和集散地、运销大户和“菜篮子”产品主产区的监管,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加大对无证照生产的“黑作坊、黑工厂、黑窝点”的打击力度和对乡村流动商贩的监管。协助加强对电商平台、直销配送、农资合作社等渠道销售假劣农资的监管。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源头治理,强化市场监管
1.加强源头治理。严格履行农资生产经营行政许可职责,严格条件和标准,规范审批过程。督促生产企业严格执行产品质量管理制度,规范生产经营档案,完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组织开展农资生产经营主体清查,对生产经营条件达不到许可标准的,要依法撤销,对不符合法定资质条件或者有严重违法行为的,要坚决依法予以清理、吊销、取缔,及时公告行政许可及行政处罚等信息。
2.强化市场监管。根据农业生产实际,围绕重点品种、重点单位、重点领域,充分利用巡查检查、监督抽查、飞行检查、暗查暗访、投诉举报等手段,积极查找问题隐患,深入推进专项治理。会同市场监管等部门严厉打击无证照生产的“黑作坊、黑工厂、黑窝点”,联合查办利用电商平台、物流配送、农资交易会和展销会等渠道销售假劣农资的违法行为。加大禁用农业投入品清缴力度,防止危害反弹。
3.加强监督抽检。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原则,科学制定实施农资产品监督抽检计划,要增强监督抽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近年抽检不合格、群众投诉举报多、问题突出的企业和产品,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强化检打联动机制,对抽验确认不合格的农资产品,要立即通报农业执法机构,执法机构在立案查处的同时,要及时追溯制假售假源头,及时查清销售去向,及时发布警示信息,防止假劣农资流入农业生产领域。
(二)加大案件查处,公开案件信息
4.加大案件查办力度。积极拓展案件线索,对交办函告、巡查检查、监督抽查、投诉举报、媒体报道等各种途径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重拳出击,从严从快查处。对涉及面广、造成重大农业生产事故、群众反映强烈的制售假劣农资案件和跨地区制假售假案件,要采取专案侦办、挂牌督办、联合查处等方式全力侦办,对涉及其他部门或多个部门的案件和线索,要做好通报、移送工作。
5.依法公开案件信息。认真落实《农业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办法》,建立健全农业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制度,严格履行农业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职责,按照规定及时公开案件信息。
6.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认真落实“两法衔接”有关制度,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协作,形成对违法犯罪分子联合打击合力。对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防止发生以罚代刑、有案不送等情形。对线索明显、事实清楚的涉嫌犯罪案件,要商请当地公安机关提前介入,公安机关在查处过程中依法提请农业农村部门做出检验、鉴定等协助的,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予以积极协助。积极做好“两法衔接”平台的接入和侵权假冒案件的网上录入等工作。
(三)推进诚信建设,开展行业自律
7.完善信用档案信息。落实《XX省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建设方案》《XX市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建设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做好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相关信用信息的采集、核实、录入和更新工作,年底前基本建立本行政区域内农资生产经营主体电子信用档案。
8.推行行业自律。支持农资行业协会组织签订诚信经营承诺书,制定自律规则,开展农资企业诚信评价。鼓励农资行业协会组织开展农资经营示范店的培育、扶持和宣传工作,增强示范店的引领示范作用。
9.开展联合惩戒。依法加强农资生产经营主体信用信息的归集、公示和共享,将核查信用档案作为审查主体资格、行政许可、下达财政支持项目、制定分类监管措施等事项的前置程序,为开展信用联合惩戒提供依据。
(四)构建长效机制,营造良好氛围
10.深入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积极鼓励支持有实力、信誉好的优质农资企业、农资专业合作组织等直接到乡村设立经营网点,拓宽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渠道,扩大放心优质农资产品覆盖面。
11.做好服务指导。充分发挥“12316”三农服务热线的作用,提供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充分利用农业龙头企业、经济合作组织、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农资经营门店等多种平台,采用现场指导、发放资料、张贴告知书等方式,加大对农民群众、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服务指导,引导其科学选购和使用农资。健全农资突发事件和假劣农资引发农业生产事故的应急体系和快速响应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及时有效控制事件的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依法开展农业生产事故技术鉴定,积极探索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的农业行政调解机制,科学研判,依法化解假劣农资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将农资突发事件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维护农民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
12.营造社会共治氛围。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宣传导向作用,积极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两微一端等媒体,大力宣传农资打假工作成效,普及农资法律法规,推介诚信企业和产品,曝光典型假劣农资案件,发挥行业协会、公益组织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进一步提升农资打假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努力营造打假扶优良好氛围,构建全社会共治格局,切实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切实加强对农资监管工作的领导,把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合力抓的工作格局。严格落实监管工作分级负责,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方案,责任落实到人。要明确责任分工,落实监管责任,对渎职侵权造成严重损失或恶劣影响的,依法严肃追究责任。
(二)强化队伍建设。要充分发挥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在农资打假中的主力军作用,整合执法职能,健全综合执法体系,解决多头执法问题。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加强县级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建设,落实人员编制,加大监管、检测、执法等工作经费投入,配备与农资市场监管相适应的必要的执法装备,保证农资市场日常监管、监督抽检、案件查办工作顺利开展。深入推进农业综合执法能力建设,建立业务精通、作风过硬、保障有力、高效廉洁的执法队伍,提升执法规范化、信息化、精细化、标准化水平,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升执法人员法律素质和办案能力,提高执法水平。建立健全信息报送、投诉举报受理、监管工作记录、重大案件督办制度、案件报告制度、跨区域大要案协查制度等工作制度,提升农资监管信息化水平。
(三)强化协作配合。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履行牵头协调职责,加强与市场监管、公安、供销等部门的协作配合,落实部门间线索通报、联合执法、案件协办、定期会商等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整体联动优势,形成打假工作合力,建立健全信息通报制度,通过工作简报、情况通报等方式实现不同地域、不同部门间农资打假信息共享。统筹安排本部门内部力量,推进各职能部门和技术支撑机构的分工合作,提高整治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