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全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
在全省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
电视电话会上的讲话
省农业厅副厅长 张智泽(2009年2月17日)
同志们:
刚才,在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会上,河南等几个省做了发言,国家供销总社、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的领导做了讲话,农业部孙政才部长总结了去年全国农资打假工作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新形势、全面安排部署了今年全国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
受农业厅段厅长的委托,我就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继续抓好我省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对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不仅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加快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各相关部门互相配合、齐抓共管,初步建立了跨部门、跨区域联合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的工作机制,连续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有力地打击了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违法犯罪行为,促进优质农资供应,维护了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008年,根据年初国家农业部等六部委联合下发的文件和7 月份在江西召开的专门会议精神,我省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上下联动,加强了经常性的监管工作,并分别于去年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开展了全省性的专项整治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105807人次,检查企业60304个次,整顿市场20307个次,受理投诉举报案件726件;查处案件4408起,查获假冒伪劣农资2035吨、681台件,货值金额511万余元,捣毁制假窝点12个,挽回经济损失1995万余元。为促进全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维护农民权益、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大、重要贡献。在这里,我代表这项工作的牵头单位,向省级有关部门、向各州市和县级参与这项工作的部门的同志们表示真诚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目前我省农资市场形势依然严峻,有的地方和部门对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认识还有差距,工作手段还比较滞后,农资市场监督管理秩序还不够规范,农资产品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非法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农资问题依然存在,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的事件时有发生,查处案件还有一些差距。因此,我们一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继续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抓好今年的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
二、突出重点,依法集中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根据农业生产季节和农资使用的特点,紧紧围绕重点品 种、重点节令、重点地区、重点市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违法行为。一是突出重点品种。切实抓好种子、化肥、农药、农膜、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兽药、农机具等七大类农资产品市场整顿,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查处各种违法生产假冒伪劣农资产品行为。其中:种子市场以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及当地主要大宗经济作物种子为重点,尤其是两杂种子;农药市场以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禁用为重点;肥料市场以复混肥、有机肥、微生物肥料为重点;兽药市场以禽流感疫苗等重大动物疫病疫苗质量监管、生产经营使用违禁药物和其他有毒有害化合物等违法行为为重点;饲料市场以在饲料加工和养殖环节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瘦肉精”、苏丹红等违禁品和其他化学品的行为为重点。二是突出重点节令。针对农资产品使用高峰期的特点,重点做好春耕备耕期间和秋播秋种时期的农资打假工作,确保农业生产安全,保障农民放心购买和使用农资产品。今年要在2月下旬至4月中旬和9月至10月开展全省农资打假专项行动。三是突出重点市场。要将监管重心下移到县级,强化地方责任,重点加大对农资批发市场、专业市场,以及乡、村农资集散地和经营单位(门店、摊点)的检查,彻底封堵假冒伪劣农资的流通渠道。四是突出重点区域。要把粮食主产区、蔬菜水果主产区、茶叶主产区、马铃薯主产区、畜禽产品和水产品主产区、农资主销区,作为打击假冒伪劣农资的 重点地区。特别是要紧紧围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和品牌发展,突出抓好主产区农资市场的整治和监管。
三、强化措施,加强相关治理工作
目前,国家农业部、卫生部等九个部委在全国组织开展为期四个月的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农资打假工作是农业部门参与此次专项整治行动中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把专项整治和日常工作结合起来,认真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抓好农资市场主体的清理整顿。要积极组织对辖区内农资生产经营主体进行一次全面清查,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对不符合资质条件的,要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要依法吊销其生产经营许可证、登记证;对无证生产经营的要会同工商部门坚决依法取缔。二是规范农资生产经营行为。各级农业部门要与工商、质监等部门密切协作,结合农资生产经营主体的清理整顿,引导、督促农资企业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建立健全生产、经营档案,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和体系,实现农资产品质量全程跟踪和可追溯管理。要加强对农资生产、经营者的培训,提高农资生产经营水平。三是加大对农业投入品违法使用查处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对规模种植、养殖场户的执法巡查,特别要加强对已经通过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等认证的种养基地的执法巡查,重点检查其投入品使用情况,发现违规行为的,做好宣传教育和督促整改,对非法投入品进行追根溯源,依法处理;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的跟踪,对经检测发现有高毒农药或者禁用兽药残留的农产品,要查清其使用农业投入品的情况,追查高毒农药或者禁用兽药的来源,并按相关规定严肃处理。四是加大案件查处力度。要组织精干力量,采取明查暗访等形式,严厉查处一批大案要案。严格按照“五不放过”原则,加大农资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彻底捣毁制售假劣农资窝点。对区域性制假售假行为,要实行集中整治,坚决果断地予以查处,防止反弹。对重大案件进行挂牌督办,加强跟踪指导。要加大典型案例的曝光力度,震慑违法犯罪分子。五是强化对农民的服务指导。要发挥农业部门的技术优势,结合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良种工程、配方施肥等活动,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强对农民购买和使用农资的服务与指导。
四、落实责任,确保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深入推进 要全面落实国家六部委《2009年全国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点》和这次全国电视会议精神,落实工作任务和部门责任,加强协调配合,确保措施落实到位、工作卓有成效。一是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农资打假工作量大、面广,任务艰巨。在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发挥农资监管的牵头作用,主动联合发改委、工信委、工商、质监、公安、纠风办等部门,共同研究工作方案,制定具体措施,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任务。要进一步加强部门之 间、上下之间的协调配合,确保农资打假和监管各项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二是要加强基层监管能力建设。积极推进以县级为重点的农业综合执法,逐步建立结构合理、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程序明晰、执法有力、公正高效的农业综合执法体系。要不断改善基层农业执法条件,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适当安排农资打假经费,配备必要的执法装备,改进加强执法手段。要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执法人员的素质与能力。积极推行农村义务农资监管信息员制度,延伸监管网络,努力解决基层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去年,我厅在昆明、曲靖、玉溪、楚雄、临沧5个州市开展了农村义务农资监管信息员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今年要进一步加大试点工作力度,总结出适合推广的工作模式和机制,力争2010年在全省全面铺开。三是要加强对各地农资打假工作的监督考核。进一步强化监管责任,加强层级监督。要研究制定农资打假工作评价考核指标,从组织领导、投诉举报、市场检查、质量抽检等方面,开展农资打假评价考核工作。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通报表彰,对因监管不力、出现因假劣农资造成重大事故的地区,要进行通报批评,并报请有关部门对相关责任人追究责任。四是要加强宣传报道工作。各地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媒体,加大对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按照农业部的统一部署,省农业厅将于3月15日 至21日在全省开展以“放心农资下乡,维护农民权益”为主题的“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并在玉溪市红塔区举行全省“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启动仪式,进行现场宣传咨询活动。各州、市和县级农业部门要根据省厅的总体安排,认真组织好本辖区的集中宣传咨询活动。
另外,还要按照孙部长刚才讲话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我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同志们,加强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是关系到农业发展、粮食丰收、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民增收以及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工作。我们要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切实做好今年我省农资打假和监管的各项工作,为实现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二篇: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执法大队
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根据农业部2012年农资打假电视电话专项治理行动和省、市、县各级政府农资打假会议精神,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统一部署安排。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在农委的领导下,依照各项法律、法规和种子执法年活动,严厉打击农资市场各种违法生产、销售的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不法行为,维护我县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我县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和社会稳定、农民增收、农资市场秩序,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服务“三农”为目的,严格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检打联动、综合治理”的总体要求和“属地管理”的原则,继续在种子执法年活动的基础上,加大农业综合执法检查和查处力度,并在2012年3月20日前将针对全县农资经营人员,组织一次大型农资打假专项启动仪式和培训大会。农业执法大队将充分利用农资打假启动仪式和培训会的报道,增强农业执法工作在社会的影响力,树立农业执法新形象。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宣传培训,严格实行农资产品备案准入程序,确保农
1资产品的质量安全生产销售。积极开展农资产品市场专项检查,监督规范我县农资市场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坑农害农违法行为,维护我县农资市场公平竞争、诚信经营,彻底清理和淘汰无证经营单位和个人,清理淘汰不合格农资产品,建立农资产品质量监管长效机制,加大农业执法打击力度,进一步提高农业执法管理水平。
三、工作任务
(一)开展农资市场大检查
1、检查的范围及方式
采取集中整治拉网式检查与日常监管相结合,在开春3月份农资产品启动期,坚决查处取缔无证、照经营行为,并分别在农资销售旺季(4—6月份)(8—9月份)开展全县农资市场大检查、大行动;检查的重点为农资集中交易市场、生产企业及县、乡、村农资经营单位和个人,检查内容:农药、化肥、种子,秋季以小麦播种用肥、果树追肥为主。
2、检查内容
①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万荣县一户)、农药经营许可证、种子销售台账和农资产品备案准入制度。
②农资产品质量和品种相关手续的真实性,大力检查农资销售的商品质量和经营单位承诺与质量水平相符状况。
③农资的标签检查,是否符合《农资商品包装的规定》及
国家规定的要求。
④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设立农资诚信经营单位档案,记载内容和保存期限。
⑤严厉打击国家明令禁止生产销售和地方限用的高、剧毒农药。
(二)工作要求及目的我们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按照有关法律程序实施全面检查,做到检查有记录,查处必到位,执法有依据,对大案要案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并追究其刑事责任,绝不包庇隐瞒。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文明执法。
四、时间安排
3月中旬对我县农资经营人严格进行集体组织培训、学习。4月—5月底第一次拉网式全面检查我县农资市场,对伪劣农资产品进行媒体曝光,彻底清理整顿农资市场秩序,同时对农资市场经营进行诚信等级评定。
6月—8月底对果区及种子种植区进行监督检查。
8月—9月底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开展秋季第二次农资市场大检查,并对农资产品质量抽样和检测工作。
10—11月对我县农资企业开展冬季生产质量进行抽查。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执法责任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农资打假执法年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及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明确任务、目标和责任,按照各自职责,相互配合,完成执法年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环境。
(二)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农资产品质量。
(三)建立备案制度,规范正规化销售行为。
(四)建立诚信机制,开展企业考评。
(五)及时公开信息,强化协作配合。
我们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与公安、工商、质检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农资打假工作的合力,及时果断、有效的解决好出现的问题,精心组织、严格要求、尽职尽责完成农资打假各项工作,给领导交份满意的答卷。
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二〇一二年三月一日
第三篇: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农业工作会议,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根据《XX市农牧局关于印发2010年XX市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方案的通知》,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总体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打防结合和属地管理原则,严格农业行政许可及后续监管,落实农资监管责任制,加强农资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监管,强化重大案件查处,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和非法生产经营违禁农业投入品的行为,大力推动农资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着力构建农资监管长效机制,推动农资市场秩序持续好转。
二、工作目标
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不发生因假劣农资引发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农资打假重大案件执法查处率达到100%,减少因农资质量引发的投诉举报案件,促使全市农资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农民群众质量意识和维权能力进一步提高,农资监管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农资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农民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三、工作重点
(一)重点产品
要突出重点农资产品,即以种子、农药、肥料等主要农资产品为重点,强化监管。
种子重点:按照《XX市农牧局关于印发XX市2010年种子执法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认真安排和部署,全面开展全市种子执法年活动。结合执法年活动的深入进行,认真查处生产经营假劣种子、无证生产经营、包装标签不规范、未审先推的农作物品种或冒用、盗用他人品种权的侵权行为,以及无生产经营档案或档案不完整、销售散装、大包装大宗作物种子等违法违规行为,突出查处无证销售标识不清的、纯度不高、以劣充优、超范围经营的棉花种子和以假充真的洋葱种子。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审核办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严把行政许可准入关。
农药重点: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和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禁用高毒农药的行为,严禁高剧毒农药进入食用农产品生产的第一线,特别是认真查处擅自扩大农药使用范围、一证多用、套用或冒用证件、标签不规范、以肥代药等违法行为。肥料重点:按照XX市农牧局2010年《关于转发XX省农牧厅第十四批XX省肥料登记证的通知的通知》要求,认真进行排查,凡是未经我省登记的复混肥,不得在辖区内销售。严格查处抽检有效成分含量不足,夸大宣传使用效果等违法行为,确保农民用肥质量的安全。
(二)重点季节 针对农资产品购销、使用季节性较强的特点,切实加强春耕、秋播、植物疫病高发期、蔬菜生产季节等农资购销、使用高峰期的市场监管,确保生产安全,保证农民放心购买和使用农资。
(三)重点单位
要切实加强对农资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和集散地、具有多次违法行为记录的经营户及乡村流动商贩的日常监督管理,坚决取缔经营假冒伪劣农资的摊点,坚决打击流动加工点、分装点和地下黑窝点,彻底封堵假冒伪劣农资的流通渠道。
(四)重点区域
加强对小规模农资产品生产主体聚集地区及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监管,对农资问题突出、反复发生、群众投诉强烈、市场秩序混乱、假劣农资重大案件多发的地区要实行集中督办督查。
四、工作任务
(一)加强许可管理,严格市场准入。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对农资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资质审查,对需要审批、审定、登记的农资产品,严格执行有关条件、程序和标准,严禁降低标准和越权审批。要加强对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活动的后续监管。春耕前,各监管单位要对已经发放的农资生产经营许可证、产品登记证、品种审定证书、推广鉴定证书等进行跟踪核查,清理整顿农资生产经营主体。对国家已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产品,要依法注销或撤销生产经营许可证;对情况发生变化不再符合法定条件的农资企业,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要依法吊销生产经营许可证、登记证;对无证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要坚决依法取缔。要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要求,加大农业系统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脱钩的工作力度,认真清理乱挂靠的行为。
(二)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各监管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农资批发市场和集散地及生产经营单位、门店的日常监督管理。要对农资生产、经营者加强培训,引导其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建立健全生产、经营档案,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实现农资产品质量全程跟踪和可追溯管理。继续抓好“毒鼠强”的清查收缴和防范工作,克服麻痹大意思想,防止“毒鼠强”危害反弹。要结合农资生产经营主体的清理整顿,在春耕前对辖区内农资市场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要依法严厉查处。要严密监测农资价格和供应情况,对囤积农资、哄抬价格的行为要及时会同物价、工商等部门坚决查处。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农业工作会议,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根据《XX市农牧局关于印发2010年XX市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方案的通知》,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总体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打防结合和属地管理原则,严格农业行政许可及后续监管,落实农资监管责任制,加强农资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监管,强化重大案件查处,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和非法生产经营违禁农业投入品的行为,大力推动农资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着力构建农资监管长效机制,推动农资市场秩序持续好转。
二、工作目标
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不发生因假劣农资引发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农资打假重大案件执法查处率达到100%,减少因农资质量引发的投诉举报案件,促使全市农资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农民群众质量意识和维权能力进一步提高,农资监管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农资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农民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三、工作重点
(一)重点产品
要突出重点农资产品,即以种子、农药、肥料等主要农资产品为重点,强化监管。
种子重点:按照《XX市农牧局关于印发XX市2010年种子执法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认真安排和部署,全面开展全市种子执法年活动。结合执法年活动的深入进行,认真查处生产经营假劣种子、无证生产经营、包装标签不规范、未审先推的农作物品种或冒用、盗用他人品种权的侵权行为,以及无生产经营档案或档案不完整、销售散装、大包装大宗作物种子等违法违规行为,突出查处无证销售标识不清的、纯度不高、以劣充优、超范围经营的棉花种子和以假充真的洋葱种子。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审核办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严把行政许可准入关。
农药重点: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和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禁用高毒农药的行为,严禁高剧毒农药进入食用农产品生产的第一线,特别是认真查处擅自扩大农药使用范围、一证多用、套用或冒用证件、标签不规范、以肥代药等违法行为。肥料重点:按照XX市农牧局2010年《关于转发XX省农牧厅第十四批XX省肥料登记证的通知的通知》要求,认真进行排查,凡是未经我省登记的复混肥,不得在辖区内销售。严格查处抽检有效成分含量不足,夸大宣传使用效果等违法行为,确保农民用肥质量的安全。
(二)重点季节
针对农资产品购销、使用季节性较强的特点,切实加强春耕、秋播、植物疫病高发期、蔬菜生产季节等农资购销、使用高峰期的市场监管,确保生产安全,保证农民放心购买和使用农资。
(三)重点单位
要切实加强对农资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和集散地、具有多次违法行为记录的经营户及乡村流动商贩的日常监督管理,坚决取缔经营假冒伪劣农资的摊点,坚决打击流动加工点、分装点和地下黑窝点,彻底封堵假冒伪劣农资的流通渠道。
(四)重点区域 加强对小规模农资产品生产主体聚集地区及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监管,对农资问题突出、反复发生、群众投诉强烈、市场秩序混乱、假劣农资重大案件多发的地区要实行集中督办督查。
四、工作任务
(一)加强许可管理,严格市场准入。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对农资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资质审查,对需要审批、审定、登记的农资产品,严格执行有关条件、程序和标准,严禁降低标准和越权审批。要加强对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活动的后续监管。春耕前,各监管单位要对已经发放的农资生产经营许可证、产品登记证、品种审定证书、推广鉴定证书等进行跟踪核查,清理整顿农资生产经营主体。对国家已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产品,要依法注销或撤销生产经营许可证;对情况发生变化不再符合法定条件的农资企业,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要依法吊销生产经营许可证、登记证;对无证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要坚决依法取缔。要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要求,加大农业系统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脱钩的工作力度,认真清理乱挂靠的行为。
(二)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各监管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农资批发市场和集散地及生产经营单位、门店的日常监督管理。要对农资生产、经营者加强培训,引导其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建立健全生产、经营档案,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实现农资产品质量全程跟踪和可追溯管理。继续抓好“毒鼠强”的清查收缴和防范工作,克服麻痹大意思想,防止“毒鼠强”危害反弹。要结合农资生产经营主体的清理整顿,在春耕前对辖区内农资市场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要依法严厉查处。要严密监测农资价格和供应情况,对囤积农资、哄抬价格的行为要及时会同物价、工商等部门坚决查处。
(三)加强农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要把农资产品质量抽检作为市场监管的重要手段和确保放心农资供应的有效途径,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需要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针对性强的农资抽检计划,加大抽检力度,扩大抽检范围,提高抽检覆盖率。要及时公布监测结果,发布预警公告。要实现质量抽检与依法查处的有效衔接,对抽检不合格产品及其生产、经营单位依法进行查处,并及时追溯造假售假源头,端掉造假售假窝点。对已流入市场的,要查清销售渠道和销售去向,严防假劣农资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沟通,建立检测结果共享机制,避免重复抽检,提高执法效能。
(四)集中力量查处违法案件。鼓励社会各方面积极举报制售假劣农资行为,做到“有报必接,接案必查,查必到底”。要组织精干力量,通过明查暗访核实案件线索,采取挂牌督办、集中办案、联合查案等形式严查大案要案。对区域性制假售假行为,要集中整治,坚决查处,防止反弹。不断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坚决杜绝“有案不送、以罚代刑”。要加大典型案例的曝光力度,震慑违法犯罪分子。建立完善激励机制,设立大要案的专项补助经费。
(五)大力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要认真总结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的经验,推广农资连锁、农资农技“双连锁”、农资行业协会等模式,支持和鼓励有实力、信誉好的农资生产经营企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直接到乡村设立经营网点,构建新型农资经营网络,畅通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渠道,提高放心优质农资产品的覆盖面。
(六)推动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各地要加快探索和推进农资信用体系建设,研究制定农资企业信用管理办法和科学评价体系,逐步加快推行信用等级分类管理。要根据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资质条件、商业信用、合同履约率、守法程度、消费者投诉、公众评价等相关信息以及质量监督抽检结果等,依托网络信息平台,建立农资生产经营企业信用档案数据库,实行分类管理。对信誉好的企业给予扶持和鼓励;对失信和具有不良记录的企业要列入重点监测检查对象,予以警示或限期整改;对多次违法违规、信用差的企业要向社会公布并进行重点监控,直至依法取消其生产经营资格。督促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索证索票、进销台账等制度,规范农资生产经营行为。引导农资生产经营主体成立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推行农资质量公开承诺制,确保销售产品质量,做好售后服务。
五、治理步骤
今年全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从2010年2月20日开始,于6月10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检查阶段。从现在起到4月15日以前,农牧部门各监管单位要按照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治理方案,认真开展农资市场执法检查工作,切实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阶段工作结束后,各单位要将检查进度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市农牧业局综合股汇总。第二阶段:督查阶段。从4月15日至5月10日期间,市农牧业局将邀请市上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我市农资市场检查情况、行政执法文书使用情况,案件档案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的督促检查。在此期间,省农牧厅和XX市农牧局也将对我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情况进行抽查。
第三阶段:总结汇报。从5月10日至5月20日期间,收集整理各方面的数据,汇总情况,写出书面总结。于5月20日前报市农牧业局综合股进行汇总。
六、工作要求
(一)强化属地责任。各监管单位要高度重视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切实履行农资打假和监管的责任,做到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集中人员和时间,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二)加强联合执法。各监管单位要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执法信息沟通,进一步加强与工商、质检等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联系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多部门整体联动的优势,形成农资打假工作合力,增强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实效,不断提高执法效能。
(三)构建监管平台。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资监管工作档案,加快农资监管网络建设进程,逐步实现监管信息直报。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宣传导向作用,利用“12316”三农服务热线和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明白纸、宣传单等多种手段,宣传农资打假工作经验和成效,宣传农资法律法规,普及农资识假辨假和科学使用知识,提高农民维权意识和能力。
(四)加强督查考核。要加强对农资监管职责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实行目标考核,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严格落实打假责任制,强化督查考核,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工作失职、监管不力、造成重大损失和责任事故的,要追究责任;对工作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的,要通报表扬。
第四篇:在2010年广东省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
在2010年广东省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
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林果先
(2010年3月2日)
同志们:
我省春耕生产正逐步展开,在这春耕备耕的关键时刻,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斗争部际协调小组召开了“2010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农资打假工作。我省分设省、市分会场,组织省、市、县有关部门同步收看了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会上,湖北、黑龙江和广西的农业、工商、质监部门分别介绍了经验,国家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和农业部的领导作了重要讲话,对2010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作了动员部署。这次会议是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农资监管,保障春耕备耕期间农资市场秩序稳定,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的一次重要会议。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领会会议精神,认真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切实加强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刚才,省工商局和质监局领导分别对我省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讲得很好,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2-
出占农业生产投入比重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只有强化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保证农民可以从正常渠道购买到货真价实的农资产品,才能为农民增收提供基本的条件保障。
三是深刻理解强化农资打假和监管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在于生产源头,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及其安全规范的使用,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乃至生命财产安全,只有切实加强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才能确保不发生因假劣农资引发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根据国务院《全国食品安全整顿方案》和农业部的部署要求,我厅印发了《2010年广东省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方案》,在2009年整治执法年活动的基础上,根据我省农产品消费、流通和出口量大,毗邻港澳,国际化程度高,特别是广州即将举办亚运会的情况,明确了今年整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整治任务、总体安排、重大活动、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提出了以当前风险高、隐患大的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坚决整治销售和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等5种禁用高毒农药和“瘦肉精”等其他违禁药物的行为,力争农资打假重大案件执法查处率达到100%,农药、肥料、种子、兽药抽查合格率有所提高,农产品中检出禁用药物残留占不合格产品的比例有所降低,农资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高。
二、突出重点,确保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各级农业部门要根据这次会议的部署要求,全面落实六部委《2010年全国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点》和农业部《2010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结合我省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开拓思路,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着力构建农资监管长效机制,推动农资市场秩序持续好转。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抓好部门协调。各级农业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切实履行农资监管的牵头职责,加强与公安、工商、质监、经济与信息化、海洋渔业、供销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协同推进农资打假与农资监管工作。在建立农资供应主渠道方面,要积极与工商、供销系统协调,完善和规范现有渠道,建立协调机制,形成工作会商、信息通报、联合办案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共同构建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的主渠道。
二是抓好市场整顿。各地要认真履行职责,对辖区农资企业进行清理整顿,全面摸清情况,建立监管档案,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把好行政许可关,加强农资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资质审查,严格按有关条件、程序和标准进行农资产品审批、审定和登记,坚决取缔无证生产经营农资的单位和个人。要加强行政许可的后续监管,健全对农资批发市场、专业市场、集散地和经营门店的日常监管制度。
三是抓好质量监测。各地要按照省农资打假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农资质量检测计划,强化监督抽查,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监控单位和重点农资产品的监督抽检力度,及时公布检测结果,发布消费警示,依法处理不合格产品和违规企业,坚决打击生产、销售国家禁用药物和非法添加违禁药物的行为。
四是抓好重点监管。各级农业部门要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特点、产业特点和地域特点,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坚决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的行为。在春耕、双夏和动物疫情防控等关键时节,积极会同工商、质监等部门,集中力量开展农资市场整顿工作,以种子、农药、肥料、兽药和疫苗、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农机及零配件等品种为重点,加大对农资生产经营单位,特别是对乡镇和村级农资经营网点(门店、摊点)的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效能。
五是抓好案件查处。继续深入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不断改善农业执法条件和手段,规范执法行为。集中精干力量,依法查处群众投诉举报多、情节严重、造成重大农业生产事故的假劣农资案件,及时组成专案组限期查办,做到“有报必接,接案必查,查必到底”。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工作机制,防止和纠正“以罚代刑”,加大对制售假劣农资犯罪的打击力度。
六是抓好宣传引导。各级农业部门要通过下乡进村现场宣传、召开会议和专题培训等形式,利用“12316”三农服务热线和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明白纸等多种手段,广泛宣传农产-5-
品质量安全和农资监管的法律法规、介绍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规程及国家禁止、限制使用的违禁药物和有害化学物质,普及农资识假辨假常识,指导农民购买农资要索取票证,提高农民的维权能力和质量安全意识。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宣传导向作用,加大对假劣农资典型案件的曝光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农资打假的良好氛围。我省将在3月中下旬组织各级农业部门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各级农业部门要在“3.15”期间,组织有关部门执法和专业技术人员、农资名优企业,开展1-2次深入到村镇基层的“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现场宣传咨询活动”,送科技、送农资监管法律法规、送优质农资下乡,现场介绍识别真假农资的常识和农资科学使用知识、受理假冒伪劣农资案件投诉和展示名优农资企业资料和产品,直接为农村基层提供宣传指导和服务。
各级农业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这次会议的部署,切实履行部门职责,落实工作措施,加强部门协调,共同推动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取得实效。
第五篇:2019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2019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根据市农业农村局《关于2019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要求,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和非法添加等违法行为,保障我县畜水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和目标
(一)工作思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坚持问题导向、依法行政、打防结合、标本兼治工作方针,狠抓审批、生产和销售环节监管,以查办农资案件为抓手,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和生产、经营、使用禁用农业投入品违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净化农资市场。建立健全农资信用管理体系,构建农资社会共治、检打联动等长效监管机制,广泛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现场咨询活动,强化农资服务与指导,保障畜水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
(二)工作目标。通过农业农村部门的共同努力,系统内外协调联动机制作用显著发挥,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落实,农资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农民维权意识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农资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优质农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农资生产经营企业现场检查率达到100%,投诉举报案件查处和反馈率达到100%,重大案件查处率达到100%,涉嫌犯罪案件移送率达到100%,上级督办案件查处率达到100%。
二、工作重点
(一)重点品种
兽药:加大对非法生产假劣兽药企业和地下“黑窝点”的排查打击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国家禁用药品和其它化合物、擅自改变组方、未按规定标注兽用处方药标识、兽用二维码标示及提供虚假兽药产品批准文号报批样品等行为。严厉打击无证销售兽药的违法行为,从重处罚合法兽药(化药、中药)经营企业无证销售兽用疫苗和假兽药行为,以及合法兽用生物制品经营企业违法经营国家强制免疫病种用疫苗和超范围经营行为,严厉查处未严格执行二维码管理制度和兽用处方药管理制度、拆零销售兽用原料药和将兽用原料药销售给养殖场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严厉打击畜禽养殖环节使用国家禁用兽药、人用药、兽用原料药的行为以及超剂量、超范围使用兽药的行为。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全面实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开展饲料产品监督抽检和饲料企业现场监督检查。坚决取缔无证、号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严厉查处库存原料、执行标准、标签、包装不符合要求的违规行为,加强对饲料生产企业使用药物饲料添加剂行为的监管,严厉打击饲料生产过程中直接添加兽药原料药、禁用兽药、药物饲料添加剂以外的兽药及其它兽药和超剂量、超范围使用药物饲料添加剂的行为。严厉查处经营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批准文号、无产品标签的“三无”产品以及拆包、分装销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养殖场自配饲料外销、违法添加禁用物质等行为。
水产苗种:严厉查处苗种生产阶段违法使用硝基呋喃类、氯霉素和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严厉打击以次充好、以劣充优、带病销售和无证(生产许可证)销售水产苗种的行为。督促苗种生产企业建立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
(二)重点时节
要在动物病害高发期、水产育苗期等农资购销、使用高峰期,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在元旦、春节、暑期办公、国庆等重要时节,加大对影响畜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
(三)重点领域
加强对农资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和集散地、运销大户和“菜篮子”产品主产区的监管,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加大对无证照生产的“黑作坊、黑工厂、黑窝点”的打击力度和对乡村流动商贩的监管。协助加强对电商平台、直销配送、农资合作社等渠道销售假劣农资的监管。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源头治理,强化市场监管
1.加强源头治理。严格履行农资生产经营行政许可职责,严格条件和标准,规范审批过程。督促生产企业严格执行产品质量管理制度,规范生产经营档案,完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组织开展农资生产经营主体清查,对生产经营条件达不到许可标准的,要依法撤销,对不符合法定资质条件或者有严重违法行为的,要坚决依法予以清理、吊销、取缔,及时公告行政许可及行政处罚等信息。
2.强化市场监管。根据农业生产实际,围绕重点品种、重点单位、重点领域,充分利用巡查检查、监督抽查、飞行检查、暗查暗访、投诉举报等手段,积极查找问题隐患,深入推进专项治理。会同市场监管等部门严厉打击无证照生产的“黑作坊、黑工厂、黑窝点”,联合查办利用电商平台、物流配送、农资交易会和展销会等渠道销售假劣农资的违法行为。加大禁用农业投入品清缴力度,防止危害反弹。
3.加强监督抽检。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原则,科学制定实施农资产品监督抽检计划,要增强监督抽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近年抽检不合格、群众投诉举报多、问题突出的企业和产品,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强化检打联动机制,对抽验确认不合格的农资产品,要立即通报农业执法机构,执法机构在立案查处的同时,要及时追溯制假售假源头,及时查清销售去向,及时发布警示信息,防止假劣农资流入农业生产领域。
(二)加大案件查处,公开案件信息
4.加大案件查办力度。积极拓展案件线索,对交办函告、巡查检查、监督抽查、投诉举报、媒体报道等各种途径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重拳出击,从严从快查处。对涉及面广、造成重大农业生产事故、群众反映强烈的制售假劣农资案件和跨地区制假售假案件,要采取专案侦办、挂牌督办、联合查处等方式全力侦办,对涉及其他部门或多个部门的案件和线索,要做好通报、移送工作。
5.依法公开案件信息。认真落实《农业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办法》,建立健全农业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制度,严格履行农业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职责,按照规定及时公开案件信息。
6.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认真落实“两法衔接”有关制度,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协作,形成对违法犯罪分子联合打击合力。对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防止发生以罚代刑、有案不送等情形。对线索明显、事实清楚的涉嫌犯罪案件,要商请当地公安机关提前介入,公安机关在查处过程中依法提请农业农村部门做出检验、鉴定等协助的,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予以积极协助。积极做好“两法衔接”平台的接入和侵权假冒案件的网上录入等工作。
(三)推进诚信建设,开展行业自律
7.完善信用档案信息。落实《XX省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建设方案》《XX市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建设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做好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相关信用信息的采集、核实、录入和更新工作,年底前基本建立本行政区域内农资生产经营主体电子信用档案。
8.推行行业自律。支持农资行业协会组织签订诚信经营承诺书,制定自律规则,开展农资企业诚信评价。鼓励农资行业协会组织开展农资经营示范店的培育、扶持和宣传工作,增强示范店的引领示范作用。
9.开展联合惩戒。依法加强农资生产经营主体信用信息的归集、公示和共享,将核查信用档案作为审查主体资格、行政许可、下达财政支持项目、制定分类监管措施等事项的前置程序,为开展信用联合惩戒提供依据。
(四)构建长效机制,营造良好氛围
10.深入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积极鼓励支持有实力、信誉好的优质农资企业、农资专业合作组织等直接到乡村设立经营网点,拓宽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渠道,扩大放心优质农资产品覆盖面。
11.做好服务指导。充分发挥“12316”三农服务热线的作用,提供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充分利用农业龙头企业、经济合作组织、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农资经营门店等多种平台,采用现场指导、发放资料、张贴告知书等方式,加大对农民群众、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服务指导,引导其科学选购和使用农资。健全农资突发事件和假劣农资引发农业生产事故的应急体系和快速响应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及时有效控制事件的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依法开展农业生产事故技术鉴定,积极探索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的农业行政调解机制,科学研判,依法化解假劣农资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将农资突发事件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维护农民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
12.营造社会共治氛围。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宣传导向作用,积极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两微一端等媒体,大力宣传农资打假工作成效,普及农资法律法规,推介诚信企业和产品,曝光典型假劣农资案件,发挥行业协会、公益组织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进一步提升农资打假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努力营造打假扶优良好氛围,构建全社会共治格局,切实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切实加强对农资监管工作的领导,把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合力抓的工作格局。严格落实监管工作分级负责,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方案,责任落实到人。要明确责任分工,落实监管责任,对渎职侵权造成严重损失或恶劣影响的,依法严肃追究责任。
(二)强化队伍建设。要充分发挥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在农资打假中的主力军作用,整合执法职能,健全综合执法体系,解决多头执法问题。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加强县级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建设,落实人员编制,加大监管、检测、执法等工作经费投入,配备与农资市场监管相适应的必要的执法装备,保证农资市场日常监管、监督抽检、案件查办工作顺利开展。深入推进农业综合执法能力建设,建立业务精通、作风过硬、保障有力、高效廉洁的执法队伍,提升执法规范化、信息化、精细化、标准化水平,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升执法人员法律素质和办案能力,提高执法水平。建立健全信息报送、投诉举报受理、监管工作记录、重大案件督办制度、案件报告制度、跨区域大要案协查制度等工作制度,提升农资监管信息化水平。
(三)强化协作配合。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履行牵头协调职责,加强与市场监管、公安、供销等部门的协作配合,落实部门间线索通报、联合执法、案件协办、定期会商等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整体联动优势,形成打假工作合力,建立健全信息通报制度,通过工作简报、情况通报等方式实现不同地域、不同部门间农资打假信息共享。统筹安排本部门内部力量,推进各职能部门和技术支撑机构的分工合作,提高整治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