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防外渗药物及外渗处理指引

时间:2019-05-14 23:49: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常用防外渗药物及外渗处理指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常用防外渗药物及外渗处理指引》。

第一篇:常用防外渗药物及外渗处理指引

常用防外渗药物及外渗处理指引

1、血管收缩药:多巴胺、间羟胺、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去甲肾上腺素

2、血管刺激性药物:葡萄糖酸钙、氯化钙、氯化钾、浓氯化钠

3、高渗性药物:20%甘露醇、50%葡萄糖、脂肪乳剂、复方氨基酸、碳酸氢钠

4、化疗药物:阿霉素、顺铂、奥沙利铂、环磷酰胺、氟尿嘧啶、长春碱类、氮芥、丝裂霉素、柔红霉素等。

临床表现:注射部位充血、疼痛、肿胀甚至溃破。

临床分三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静脉炎性反应期、组织坏死期。临床表现

一级:局部红肿、压疼;无可见线条;无可触及静脉条锁;发生范围在导管长度以内。二级:局部疼痛、热、红肿或水肿;有可见线条;无可触及静脉条锁;发生范围在导管长度以外 三级:局部疼痛、热、红肿甚至脓肿;有可见线条;有可触及静脉条锁;发生范围在导管长度以外。

普通药物外渗的处理

一、临床表现:

1、轻度炎性改变: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局部肿痛。

2、重度:局部皮肤苍白继而出现水疱;严重者出现紫黑色,如不及时处理皮下组织坏死、形成溃疡。甚至累及深层组织。

二、预防措施:

1、在输注刺激性药物前一定要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选择比较粗直的血管,抢救病人时避免选择下肢静脉(循环差),化疗、抢救时应使用静脉留置针,以减少多种药物同时用增加对血管的刺激,防止药物外渗。

2、做到勤巡视注射部位,不能只看有无回血来判断,临床上已有几例造成坏死病例都是前期未引起重视。

3、如何判断是否外渗:首先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对肥胖患者用手适中按压注射部位,如外渗时有凹陷或有张力无弹性;对暴露的血管可观察血管的硬度走向有无条索状的红线。询问病人有无胀痛感。挤压针管有无回血时,最好针头保持水平位,切记不应针尖翘起挤压针管。

4、只要出现药物外渗,必须进行处理,应根据正在输入的药物性质采取措施。

三、药物外渗的处理

1、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药,断开输液器,保留穿刺输液的头皮针头,用注射器连接头皮针将药物回抽,减少药液在局部组织的渗出量,降低渗出液对组织的损害。再抬高患肢,避免剧烈活动。

2、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可以用热敷,或用95%的酒精持续湿敷,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用热敷促进扩散吸收。

3、药液对组织有刺激性:冷敷或保温,为了抑制药物在细胞内代谢,可用冷敷,须在6h内进行,24h后热敷,但对长春新碱和血管收缩药物则应早期采取保温、热敷,患侧肢体抬高,以利静脉回流,有利于局部肿胀的吸收。

4、局部封闭:用2ML注射器的针头在红肿皮肤的边缘呈点状或扇状封闭。进针深度以15—20°为宜,先沿外渗局部的边缘打封闭,进针约针头的1/2,先进,然后抽回血,无回血后边退边注射药物,就这样先把外渗区域周边都封闭起来,然后就是外渗局部的下方、方法同上。根据情况每天封闭1次,一般封闭3—5天。

(1)、血管收缩药: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立即用654—2药物热敷或一般热敷,使患部局部组织血管扩张,从而促进药液的吸收,使肿胀的组织尽快恢复正常。但是 654-2外敷一次的时间最好不超过半小时,因为血管长时间的过度的扩张会反射性的收缩,所以一般一次不超过半小时。每天3-4次敷。注意:不能使用50%的硫酸镁湿敷,因其是高渗液,可使细胞脱水,加重组织坏死)。0.9%生理盐水5ml+酚妥拉明5mg局部封闭。

(2)、血管刺激性药物:如葡萄糖酸钙、氯化钙、氯化钾等,可用50%的硫酸镁湿敷3-4次/d(硫酸镁只能用于因血管通透性高引起的外渗)或0.5%的利多卡因封闭。(3)、高渗性药物:如50%葡萄糖、甘露醇、碳酸氢钠等,立即停止给药,给予冷敷,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吸收;1%利多卡因2ml+生理盐水2ml-5ml或1%利多卡因2ml+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2ml-5ml局部封闭。

四、护理对策 小范围外渗(1)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溶液、辅助治疗的药液,可以用湿热敷,或用95%的酒精、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如果所剩的药液不多,可以一边观察,一边湿敷,如不再继续外渗,可以坚持到输液完成。(2)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虽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必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95%酒精持续湿敷,红肿也会很快消失。大范围外渗 输入的药液为刺激性大的药液,如在四肢,局部制动,抬高患肢,用50%的硫酸镁或95%的酒精持续湿敷,配合理疗,局部封闭,亦可用相对应的药物相拮抗,如缩血管药物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可以用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地塞米松,钙剂可用50%的硫酸镁、山莨菪碱(654-2)湿敷,也有介绍说可用马铃薯、生姜外敷。

药液外渗引起局部水疱 水疱小未破溃的尽量不要刺破,可用无醇碘伏外涂;水疱大的,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水疱里的渗出液,再用不含醇的碘伏外涂、外敷,也有介绍用鸡蛋清外敷的。

脂肪乳外渗处理

1、发现外渗及时处理

在输注脂肪乳剂过程中,一旦发现药液外渗应立即停药,断开输液器,保留穿刺输液的头皮针头,然后接无菌注射器尽可能抽吸渗到血管外的药液后迅速拔针,压迫针眼2—3 min,立即用硫酸镁液冷湿敷,渗出药液较少者,可自行吸收痊愈。

2、外溢较少的处理

药液渗出面积约2—3 cm者,将注射器抽尽血管外渗出的药液后,立即用安敷消炎止痛膏均匀涂在无菌纱布上,覆盖于药液外渗的隆起部位,天天更换药膏敷料1次,2—3 d后外渗药液可完全吸收,皮肤恢复正常颜色,痊愈。

3、外溢较多的处理

如外渗药液范围较大超过2—3 cm,且患有糖尿病或肢体偏瘫时,应用上述方法无效且局部皮肤发黑溃烂者,应立即清除坏死组织,有浓性分泌物时可用双氧水棉球擦拭,无菌生理盐水棉球反复清洗创面后,再用庆大霉素、654—

2、适量正规胰岛素等药物沙条覆盖创面,无菌纱布包扎,隔日换药1次,直至新生肉芽组织形成创面愈合。如创面较大难以愈合者可行植皮术,植皮后5~7 d可痊愈。

4、其他:

季德胜蛇药加硫酸镁外敷:

操作方法: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外渗处皮肤,再将季德胜蛇药碾成粉加硫酸镁注射液调匀成糊状存于有盖小瓶内,然后用棉签将药涂于外渗处皮肤上,面积要超过外渗边缘2~3cm,厚1~2mm,再用清洁纱布包上,胶布固定,盖上瓶盖。每隔4h换药1次。季德胜蛇药有解毒、止痛、消肿功效及镁离子可对血管平滑肌有舒张作用,使痉挛的外周血管扩张。

化疗药物外渗常规处理

1、非药物处理

⑴、一般处理:在药物外渗的48小时内,应抬高受累部位,以促进局部外渗药物的吸收。

⑵、冰敷:冰敷可减轻蒽环类抗癌药,紫杉醇、阿霉素等所致皮损程度,可用冰袋间断冰敷药物外渗出皮肤,时间长短应以病人耐受程度为限,冷敷时间一般不超过15一20分钟,可采用间断冷敷的方法,早期切忌不可热敷。蒽环类抗癌药物外渗后禁用热敷。

⑶、热敷:热敷适于植物碱类抗癌药物的外渗,如长春新碱,局部温热敷可以加快外渗药物的吸收和分散,减轻外渗所致皮肤伤害。应当提醒注意的是:此类药物外渗局部冰敷会加重其毒性。

2、药物处理

⑴、一旦病人发生明显外渗时,立即停止输注,用生理盐水5ML+地塞米松+利多卡因2ML局部皮下注射封闭,封闭的范围应超出外渗的范围,使药物稀释并冰敷。地塞米松可阻止致炎、致癌、致敏物质的释放,减轻炎症扩散,有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糖尿病患者慎用)

⑵、根据具体药物选用合适的拮抗剂:

①、氮芥外渗可应用10%硫代硫酸钠4ML加入注射用水6ML浸润注射于外渗部位。②、丝裂霉素可用维生素B6局部封闭。

③、柔红霉素外渗可局部降温,使用循环冰水的冰垫、冰袋等,外渗后24~48小时内,每次15~20分钟。

④、阿霉素外渗通过非留置针或导管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50MG或地塞米松5MG;表阿霉素,冰敷至少60分钟,抬高患肢。

⑤、奥沙利铂、顺铂外渗处理:可用地塞米松,利多卡因作局部封闭。将配制好的药液沿外缘的周围由外向内多点注射,封闭范围大于渗漏区。

⑥、对于NVB外渗及静脉炎的处理,除封闭、冰敷外,还可以

1)、外敷烫伤软膏 2)、外敷四环素可的松软膏

3)、用NVB后一周内不要用热水洗注射部位

3、水疱的处理:对多发性小水疱注意保持水疱的完整性,避免摩擦和热敷,保持局部清洁并提高局部肢体,待自然吸收;对直径大于2cm的大水疱,应在严格消毒后用5号细针头在水疱的边缘穿刺抽吸使皮肤贴附,避免去表皮,对皮肤破溃者局部涂龙胆紫。

4、外科的处理:一旦病人发生外渗,保守疗法失效,溃疡形成,用生理盐水洗净无菌纱布浸透庆大霉素或无菌纱布浸透1:5000呋喃西林敷于创面,严格无菌操作。严重的经久不愈的溃疡需请整形外科会诊处理。

5、其他措施:发生外渗所致静脉炎的患肢应抬高并禁止静脉注射,患处勿受压。鼓励患者多做肢体活动,经常按摩四肢末梢血管。

第二篇:药物外渗处理指引

我院常用需防外渗药物及预防外渗和处理指引

静脉治疗护理专科小组

一、常用药物

1、血管收缩药:多巴胺、间羟胺、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去甲肾上腺素。

2、血管刺激性药物:葡萄糖酸钙、氯化钙、氯化钾、浓氯化钠。

3、高渗性药物:20%甘露醇、10%NS、50%葡萄糖、脂肪乳剂、复方氨基酸、碳酸氢钠、3L营养液。

4、化疗药物:阿霉素、顺铂、奥沙利铂、环磷酰胺、氟尿嘧啶、长春碱类、氮芥、丝裂霉素、柔红霉素等。

二、静脉炎的定义及分级评估标准

定义: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或局部静脉感染,沿静脉走向的条索状红线。

静脉炎评估标准: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建议使用以下标准:

0级——无临床症状

1级——红斑伴有或不伴疼痛;水肿可以有可无,皮肤上未形成红线;皮肤下未能触及条索状物。

2级——红斑伴有或不伴疼痛;水肿可有可无,皮肤上形成红线;皮肤下未能触及条索状物。

3级——红斑伴有或不伴疼痛;水肿可有可无,皮肤上形成红线,皮肤下能触及条索状物。

三、药物外渗分期及临床表现

药物外渗:是指药物输注过程中渗出或渗漏到皮下组织中导致引起渗漏性损伤的药物包括一些直接或间接地损伤静脉和周围组织,导致静脉炎或软组织损伤发生的药物,如细胞毒性药物、特殊抗生素、心血管活性药物等。

临床分三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静脉炎性反应期、组织坏死期。其表现为:

1、轻度炎性改变: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局部肿痛。

2、重度:局部皮肤苍白继而出现水疱;严重者出现紫黑色,如不及时处理皮下组织坏死、形成溃疡,甚至累及深层组织。

药物外渗分级评估标准: 0度:无任何临床症状

Ⅰ度:皮肤苍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小于2.5厘米,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Ⅱ度:皮肤苍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在2.5-15厘米,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Ⅲ度:皮肤发白,半透明状,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大于 15厘米,皮肤发凉,轻度-中度疼痛,可能伴麻木感;

Ⅳ度: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漏,皮肤变色,有瘀斑、肿胀,较深的凹陷性水肿,水肿范围最大处直径大于 15厘米,循环障碍,中度-重度疼痛。

四、药物外渗的处理干预

(一)、预防措施

1、在输注刺激性药物前一定要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选择比较粗直的血管,抢救病人时避免选择下肢静脉(循环差),化疗、抢救时应使用静脉留置针,以减少多种药物同时用增加对血管的刺激,防止药物外渗。

2、做到勤巡视注射部位,不能只看有无回血来判断,临床上已有几例造成坏死病例都是前期未引起重视。

3、如何判断是否外渗:首先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对肥胖患者用手适中按压注射部位,如外渗时有凹陷或有张力无弹性;对暴露的血管可观察血管的硬度走向有无条索状的红线。询问病人有无胀痛感。挤压针管有无回血时,最好针头保持水平位,切记不应针尖翘起挤压针管。

4、只要出现药物外渗,必须进行处理,但应根据正在输入的药物性质采取措施,否则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二)、药物外渗的处理

1、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药,断开输液器,保留穿刺输液的头皮针头,用注射器连接头皮针将药物回抽,减少药液在局部组织的渗出量,降低渗出液对组织的损害。再抬高患肢,避免剧烈活动。

2、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可以用热敷,或用95%的酒精持续湿敷,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用热敷促进扩散吸收。

3、药液对组织有刺激性:冷敷或保温,为了抑制药物在细胞内代谢,可用冷敷,须在6h内进行,24h后热敷,但对长春新碱和血管收缩药物则应早期采取保温、热敷,患侧肢体抬高,以利静脉回流,有利于局部肿胀的吸收。

4、局部封闭:用2ML注射器的针头在红肿皮肤的边缘呈点状或扇状封闭。进针深度以15—20°为宜,先沿外渗局部的边缘打封闭,进针约针头的1/2,先进,然后抽回血,无回血后边退边注射药物,就这样先把外渗区域周边都封闭起来,然后就是外渗局部的下方、方法同上。根据情况每天封闭1次,一般封闭3—5天。

(三)、针对性处理

(1)、血管收缩药: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立即用654—2药物热敷或一般热敷,使患部局部组织血管扩张,从而促进药液的吸收,使肿胀的组织尽快恢复正常。但是 654-2外敷一次的时间最好不超过半小时,因为血管长时间的过度的扩张会反射性的收缩,所以一般一次不超过半小时,每天3-4次敷。0.9%生理盐水5ml+酚妥拉明5mg局部封闭。注意:不能使用50%的硫酸镁湿敷,因其是高渗液,可使细胞脱水,加重组织坏死。

(2)、血管刺激性药物:如葡萄糖酸钙、氯化钙、氯化钾等,可用50%的硫酸镁湿敷3-4次/d(硫酸镁只能用于因血管通透性高引起的外渗)或0.5%的利多卡因封闭。

(3)、高渗性药物:如50%葡萄糖、甘露醇、碳酸氢钠等,立即停止给药,给予冷敷,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吸收;1%利多卡因2ml+生理盐水2ml-5ml或1%利多卡因2ml+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2ml-5ml局部封闭。

(4)小范围外渗

① 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溶液、辅助治疗的药液,可以用湿热敷,或用95%的酒精、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如果所剩的药液不多,可以一边观察,一边湿敷,如不再继续外渗,可以坚持到输液完成。

② 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虽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必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95%酒精持续湿敷,红肿也会很快消失。

(5)、大范围外渗

输入的药液为刺激性大的药液,如在四肢,局部制动,抬高患肢,用50%的硫酸镁或95%的酒精持续湿敷,配合理疗,局部封闭,亦可用相对应的药物相拮抗,如缩血管药物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可以用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地塞米松,钙剂可用50%的硫酸镁、山莨菪碱(654-2)湿敷。

(6)、水疱的处理:多发性小水疱注意保持水疱的完整性,避免摩擦和热敷,让水疱自然吸收;大水疱,应在严格消毒后用针头在水疱的边缘穿刺将水疱的液体吸收,情况严重的,应由静脉液专科护士会诊和负责跟踪处理。

(四)脂肪乳外渗处理

1、发现外渗及时处理

在输注脂肪乳剂过程中,一旦发现药液外渗应立即停药,断开输液器,保留穿刺输液的头皮针头,然后接无菌注射器尽可能抽吸渗到血管外的药液后迅速拔针,压迫针眼2—3 min,立即用硫酸镁液冷湿敷,渗出药液较少者,可自行吸收痊愈。

2、外溢较少的处理

药液渗出面积约2—3 cm者,将注射器抽尽血管外渗出的药液后,立即用安敷消炎止痛膏均匀涂在无菌纱布上,覆盖于药液外渗的隆起部位,天天更换药膏敷料1次,2—3 d后外渗药液可完全吸收,皮肤恢复正常颜色,痊愈。

3、外溢较多的处理

如外渗药液范围较大超过2—3 cm,且患有糖尿病或肢体偏瘫时,应用上述方法无效且局部皮肤发黑溃烂者,应立即清除坏死组织,有浓性分泌物时可用双氧水棉球擦拭,无菌生理盐水棉球反复清洗创面后,再用庆大霉素、654—

2、适量正规胰岛素等药物沙条覆盖创面,无菌纱布包扎,隔日换药1次,直至新生肉芽组织形成创面愈合。如创面较大难以愈合者可行植皮术,植皮后5~7 d可痊愈。、其他:

季德胜蛇药加硫酸镁外敷:

操作方法: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外渗处皮肤,再将季德胜蛇药碾成粉加硫酸镁注射液调匀成糊状存于有盖小瓶内,然后用棉签将药涂于外渗处皮肤上,面积要超过外渗边缘2~3cm,厚1~2mm,再用清洁纱布包上,胶布固定,盖上瓶盖。每隔4h换药1次。季德胜蛇药有解毒、止痛、消肿功效及镁离子可对血管平滑肌有舒张作用,使痉挛的外周血管扩张。

(五)化疗药物外渗常规处理

1、非药物处理

⑴、一般处理:在药物外渗的48小时内,应抬高受累部位,以促进局部外渗药物的吸收。

⑵、冰敷:冰敷可减轻蒽环类抗癌药,紫杉醇、阿霉素等所致皮损程度,可用冰袋间断冰敷药物外渗出皮肤,时间长短应以病人耐受程度为限,冷敷时间一般不超过15一20分钟,可采用间断冷敷的方法,早期切忌热敷。蒽环类抗癌药物外渗后禁用热敷。

(3)、热敷:热敷适于植物碱类抗癌药物的外渗,如长春新碱,局部温热敷可以加快外渗药物的吸收和分散,减轻外渗所致皮肤伤害。应当提醒注意的是:此类药物外渗局部冰敷会加重其毒性。

2、药物处理

⑴、一旦病人发生明显外渗时,立即停止输注,用生理盐水5ML+地塞米松+利多卡因2ML局部皮下注射封闭,封闭的范围应超出外渗的范围,使药物稀释并冰敷。地塞米松可阻止致炎、致癌、致敏物质的释放,减轻炎症扩散,有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糖尿病患者慎用)

⑵、根据具体药物选用合适的拮抗剂:

①、氮芥外渗可应用10%硫代硫酸钠4ML加入注射用水6ML浸润注射于外渗部位。

②、丝裂霉素可用维生素B6局部封闭。

③、柔红霉素外渗可局部降温,使用循环冰水的冰垫、冰袋等,外渗后24~48小时内,每次15~20分钟。

④、阿霉素外渗通过非留置针或导管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50MG或地塞米松5MG;表阿霉素,冰敷至少60分钟,抬高患肢。

⑤、奥沙利铂、顺铂外渗处理:可用地塞米松,利多卡因作局部封闭。将配制好的药液沿外缘的周围由外向内多点注射,封闭范围大于渗漏区。

⑥、对于NVB外渗及静脉炎的处理,除封闭、冰敷外,还可以 1)外敷烫伤软膏 2)外敷四环素可的松软膏

3)用NVB后一周内不要用热水洗注射部位

3、水疱的处理:对多发性小水疱注意保持水疱的完整性,避免摩擦和热敷,保持局部清洁并提高局部肢体,待自然吸收;对直径大于2cm的大水疱,应在严格消毒后用5号细针头在水疱的边缘穿刺抽吸使皮肤贴附,避免破坏表皮的完整。

4、外科的处理:一旦病人发生外渗,保守疗法失效,溃疡形成,用生理盐水洗净无菌纱布浸透庆大霉素或无菌纱布浸透1:5000呋喃西林敷于创面,严格无菌操作。严重的经久不愈的溃疡需请整形外科会诊处理。

5、其他措施:发生外渗所致静脉炎的患肢应抬高并禁止静脉注射,患处勿受压。鼓励患者多做肢体活动,经常按摩四肢末梢血管。

第三篇:药物外渗处理

患者发生化疗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

1立即停止化疗药物的注入,可保留针头接注射器,回抽漏于皮下的药物,然后 拔除针头。

2发生化疗药物外渗后要及时通知主管医生及护士长。

3按医嘱作局部封闭(可用2%普鲁卡因1ml+生理盐水4ml配制成0.4%普鲁卡因)。局部封闭既可以稀释外滲的药液和组织药液的扩散,又可以直到止痛的作用。

4外渗24小时内,遵医嘱用药。可根据药物性质不同选择用药(如外涂喜疗妥,外渗局部肿胀严重的可用50%硫酸镁湿敷,并与喜疗妥交替使用),或选择局部冷敷或其他措施,冷敷期间应加强观察,防止冻伤。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药液向周围组织扩散 5避免患处局部受压

6加强交班,密切观察局部变化并做好记录

患者发生血管活性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 一旦发生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穿刺部位,并抬高患肢。2轻度外渗者:遵医嘱局部用药,如50%硫酸镁湿敷30min,每天2~3次或喜疗妥软膏外擦。

3外渗明显,局部红肿疼痛明显但无水疱者:(1)若为垂体后叶素外渗,尽快热敷或在肿胀外渗局部做环形封闭:遵医嘱予654—2药物热敷,也可用2%利多卡因5ml,地塞米松5mg加入生理盐水20ml环形封闭。

(2)若为多巴胺外渗,尽快热敷或在肿胀外渗局部做菱形封闭:遵医嘱予654—2药物热敷,也可在外渗后1~6h内立即用酚妥拉明5~10mg加入生理盐水20ml菱形封闭。但因酚妥拉明有降压作用,封闭后要注意观察患者血压变化。

(3)若为硝普钠外渗,采取湿敷:遵医嘱用浸有1%利多卡因的湿纱布外敷。

(4)若为硝酸甘油外渗,采取湿敷:遵医嘱局部用50%硫酸镁湿敷,或紫金锭外

(5)若为去甲肾上腺素外渗,尽快热敷或封闭:遵医嘱予6542药物热敷并用 普鲁卡因封闭。

4局部重度肿胀、水疱形成或局部组织坏死者:局部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水

疱液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局部外敷皮维碘软膏,预防感染。创面较深者,按无菌换药处理。出现坏死,可选用超短波治疗,严重的植皮

患者发生普通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

1.一旦发生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穿刺部位并抬高患肢。2维生素类药物外渗给予热敷:常用热水袋、湿热敷、温度在50℃左右,10~15分钟观察皮肤情况。或遵医嘱予50%硫酸镁、75%~95%酒精热湿敷、或喜疗妥

软膏外擦。当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伴局部肿痛时,抬高患肢,并予以热敷或药物外敷。

3高渗溶液、强酸、强碱药物外渗:如50%葡萄糖、甘露醇、碳酸氢钠等,立即停止给药,给予冷敷,并立即遵医嘱采取封闭治疗(可予1%普鲁卡因2ml+生理盐水2ml~5ml或1%普鲁卡因2ml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2ml~5ml局部封闭)。若出现红肿炎症反应时,在红肿皮肤的边缘呈点状或扇状封闭。进针深度以15~20°为宜,注射药物量以能使红肿范围明显突出皮肤,进针长度以针尖最好在红肿的正中处,使药物均匀地向四周扩散。根据情况2~3天封闭1次,一般封闭3~5次。4钙剂外渗热敷或遵医嘱局部封闭治疗(可予1%普鲁卡因2ml+生理盐水2ml~5m1或1%普鲁卡因2mH+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2ml~5ml局部封闭)。

5红霉素、安定药液外渗:局部冷敷。

第四篇:(三)药物外渗应急预案及处理指引

静脉输液时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

一、应急预案

1、静脉输液时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发现药物外渗时立即停止液体输入,保留针头换新注射器,回抽漏于皮下的药液,然后拔除。

2、及时报告值班医生及护士长

3、了解外渗药物的种类、名称、性质、PH值、渗透压,是否为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多巴胺、垂体后叶素等)、化疗药物等。

4、评估发生药物外渗的部位(是否为关节处、局部皮下组织的厚度)、面积,外渗药物的量,皮肤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和程度(胀痛、刺痛、烧灼痛)。

5、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种类、刺激强度,给予以下适当的处理措施并记录过程(如果是化疗药物外渗则按照化疗药物外渗处理程序进行)。

(1)局部湿热敷,可用50%硫酸镁、芒硝,注意观察皮肤的颜色,防止烫伤。(2)血管收缩药外渗:使用654-2局部湿热敷。

(3)阳离子药物(如钙剂、氯化钾)外渗:0.2%利多卡因局部封闭促进药物扩散、稀释、吸收。

(4)强碱性药物外渗(如碳酸氢钠):局部湿热敷;利多卡因10~15ml+地塞米松5~10mg局部环封。

(5)高渗性药物(如脂肪乳、甘露醇、50%葡萄糖)外渗:湿热敷或利多卡因10~15ml+地塞米松5~10mg局部环封;50%硫酸镁+地塞米松5~10mg局部湿敷至少24小时。

6、轻度外渗(面积≤5cm2)局部环封1-2次(两次间隔6-8h);重度外渗(≥5cm2,甚至超过关节)第一天局部环封2-3次,第二天1-2次,以后酌情处理。

7、抬高患肢,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局部水肿;禁止在外渗侧肢体肿胀未完全消退前继续进行静脉输液。

8、密切观察外渗部位皮肤颜色、温度、疼痛程度、臂围。

9、安慰病人,做好心理疏导。

二、处理指引

发现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药物输注→报告值班医生、护士长→了解药物种类、性质→评估外渗部位、面积、药液量→局部皮下环封→湿热敷→抬高患肢→记录处理过程→严密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温度→加强心理疏导。

第五篇:化疗药物外渗处理

化疗药物外渗处理

目前,化疗药物治疗肿瘤以成为肿瘤的主要治疗措施,而化疗药物的外渗指的是在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漏出或渗浸到皮下组织中。外渗对机体的影响因药物种类不同、渗出药物量的多少而异。外渗引起严重损伤不仅与药物直接作用有关,也与药物的溶解度、输液装置、溶液的pH等有关,护理实践提示腐蚀性药物的渗漏可引起组织坏死,也可能发生医疗纠纷。

一、化疗药物及其渗漏的危害

1、常用的化疗药物按外渗引起局部组织损害程度的不同分为三类 ①腐蚀性药物,外渗后可引起组织发疱甚至坏死。②刺激性药物,指化疗药物能引起注射部位或静脉径路疼痛,可有局部炎症反应、静脉炎、局部过敏反应。③非刺激性药物外渗后不对组织产生不良反应。

2、药物渗漏的病理生理 刺激性药物可引起静脉通透性增高。腐蚀性化疗药物外渗后与核酸结合,可导致局部皮肤及软组织非特异性炎症,会引起进行性的长期组织损伤和溃烂。局部红斑、疼痛、硬结、焦痂、坏死性溃疡可持续数周、数月,甚至病灶不断扩大,原因是药物从坏死细胞中释出,继而损伤邻近的正常组织,严重时可累及筋膜、肌肉、韧带、骨骼,导致功能丧失、挛缩、神经损伤、灼痛。腐蚀性化疗药物外渗可引起严重的组织损伤,可导致肢体功能障碍、疼痛,长期生存者因后遗症而生活质量下降。各种抗肿瘤药物渗漏炎症反应时间有所不同.

二、渗漏的预防

由于化疗药物渗漏后危害严重,在输注化疗药物前必须作好预防。要减少化疗药物的外渗,关键是要加强使用化疗药物的医生和护士的专业培训。使用腐蚀性化疗药物时,重在预防,避免处渗。

1、首先建立一套静脉使用计划 ①应选择前臂最容易穿刺的大静脉,切勿在靠近肌腱、韧带、关节等处静脉注药,以防造成局部损伤。也应避免在有皮下血管或淋巴索的病变部位上的静脉选择穿刺点,如曾做过放射治疗的肢体、有动-静脉瘘的肢体、乳腺手术后患侧肢体、淋巴水肿等部位不宜实施静脉穿刺。②穿刺部位应由远而近,左右交替进行,以免抗癌药物从前一次穿刺点外渗以及让受损静脉有一个恢复过程。③如果外周静脉选取有困难,可行深静脉插管给药。由于深静脉插管给药也有渗漏发生,因此不能一开始化疗就选用深静脉插管给药。国内报道发生率为0.9%,并不比外周静脉输液发生率低。国外Boussen等报道在205例肿瘤患者实行可置入式中心静脉通路给药,有1例发生渗漏。

2、化疗给药必须由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执行 注药前应告知病人,加药时如果有不适或疼痛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即使没有外渗的征象,也应立即停止药物注入。按抗癌药外渗予以处理。强刺激药物给药过程中,护士必须在床旁密切监护直至药物输入体内,一旦发生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输液,按化疗外渗处理。经可置入端口化疗可引起化疗药物的渗漏,腐蚀性药物必须在抽到回血和针头已入端口以后才能注入。危机管理策略包括仔细使用可置入端口化疗,教会病人全面了解渗漏的危险和防止针头移动的措施以及发生渗漏及时处理。曹亚红等报道股静脉穿刺置管进行化疗药物输入,掌握好局部解剖位置和操作要领保证置管成功,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和正压封管使渗漏性损伤的发生率降为0。

3、腐蚀性化疗药物的输注方法 ①选择一条合适的静脉,穿刺应避开肌腱,神经或大血管,以防外渗后肌腱挛缩和神经功能障碍。对不合作者,如婴幼儿及昏迷病人,避免用关节活动频繁的肢体,尽量避免使用敷料,以免夹板遮盖、压迫输液部位。②用头皮针建立静脉通路。③用一次性针筒冲入8-10ml生理盐水,确认静脉回血良好,没有渗出,检查注射部位有无红肿、疼痛、回血情况。④确保静脉通畅后,接上稀释好的化疗药物(一般一次所用稀释液量不得少于20ml)。⑤在穿刺过程中避免用针头在组织中探找静脉,这样会损伤静脉,并导致破损,穿刺成功要求保证针头固定稳妥,避免脱出。⑥缓慢注射,阻力要小。每注射1-2ml应检查有无回血,有渗漏可疑者立即更换穿刺部位,切不可勉强推药。⑦在输注药物完毕后,应继续输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后方可拔针。静推拔针时应抽少量回血,以免将化疗药带入静脉外,导致组织损伤。

三、渗漏的处理

万一发生化疗药物外渗时,应及时正确处理。

1、发生渗漏的处理程序

1.1 外周静脉输注引起的外渗处理程序 ①如果患者诉输注部位疼痛,即使没有外渗的征象,也应立即停止输液。②根据需要原位保留针头。③在严密无菌操作下接一注射器进行多方向穿刺作强力抽吸,尽量吸出局部外渗的残液。④通知医生,指导进一步处理。⑤使用稀释剂或相应的解毒剂。解毒剂经静滴给药时,量要适当,避免局部区域压力过大。皮下局部注射解毒时应先拔去针头。⑥冰敷或热敷,抬高肢体或注射部位48h,患者应注意休息。⑦毒性反应严重时,请外科会诊是否有外科指征。⑧避免外渗部位受压。⑨记录外渗液量、输注部位、药物浓度、患者症状及累及范围。宫英丽等报道使用金霉素二甲基亚砜湿敷有效率明显高于33%硫酸镁温敷,认为静脉输液外渗应及时应用金霉素二甲基亚砜湿敷。

1.2 中心静脉(CVC)输注时外渗的处理程序 ①一旦患者感觉CVC部位有不适、疼痛、烧灼感、肿胀、或输液速度发生变化,应立即停止输液。②如果是皮下埋泵,应评价针头的位置是否合适。③尽可能回抽渗出液。如果渗出是针头滑出埋泵所致,尽可能通过针头吸出渗出液,如果无法吸出,则拔除针头,从皮下抽吸残留液。④给予适当的稀释剂或解毒剂。通过埋泵输注稀释剂或解毒剂应避免液量过多引起局部压力过大,注射后及时封泵。⑤同外周静脉输注引起的外渗处理程序⑥-⑨步骤。⑥必要时摄正侧位胸片,确定渗液的原因及影范围,并请外科会诊。

2、使用相应的解毒剂和稀释剂 目前尚无针对化疗药物的特效的解毒剂,关键在于预防。渗漏的医学处理包括注射通路的正确维持,根据情况采用冰敷或热敷,使用适当的解毒剂预防渗漏药物的局部毒性作用。Albanell等报道解毒剂的适用情况:透明质酸酶对长春碱类、表鬼臼脂素和paclitaxel,硫代硫酸钠对二氯甲基二乙胺和顺铂,二甲基亚砜对anthracyclines和丝裂霉素等。

Berghammer报道 1例静脉注射docetaxel化疗发生渗漏的病例,发生后立即皮下使用生理盐水稀释,另外采用冰敷,局部应用二甲基亚砜(DMSO)3次,每45min1次,以及皮质类固醇激素和环氟拉嗪等处理,皮炎立即出现但24h即消退。特别是2-4日内缺乏皮肤病理改变,第5日出现,然后渐增。最后导致皮肤棕色色素沉着和皮肤增厚,不需要整形外科处理。因而笔者认为等张生理盐水、局部使用二甲基亚砜和冰敷对docetaxel外渗可抑制炎性反应和防止组织坏死。国内报道封闭处理效果很好。一旦化疗药物外渗,立即用2%利多卡因加生理盐水、氟美松5mg配制成0.25%利多卡因30ml(即封闭液),在无菌操作下沿外渗局部环状作向心性封闭,并抬高患者肢体及局部持续冷敷。外渗面积较大者,间隔24h重复封闭,直至治愈。

3、免疫治疗 Ulutin等报道阿霉素渗漏引起的手臂溃疡2。5cm*3cm,使用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皮下应用每星期400mg,第4个星期溃疡完全消失。该试验成功可能机理是巨噬细胞吞噬了渗漏出的有害物,而使受损部位得以修复。因而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的应用可能是化疗药物渗漏很有前途的处理措施。

4、外科处理 在经以上处理病变无明显好转,应及时请外科会诊。在关节、大血管和肌腱附近渗漏发生炎性反应后必要时应行外科清创术,必要时可行带微血管的皮瓣移植。

下载常用防外渗药物及外渗处理指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常用防外渗药物及外渗处理指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化疗药物外渗处理大全

    化疗药物外渗处理 发表者:曾辉 8822人已访问外敷 冷敷:冰袋24h 最长3天 药物湿敷:氢考MgSO4 2-4%NaHCO3 中药湿敷:金黄散 六神丸+蜂蜜 长春瑞滨出现渗漏的处理 1在注药过程......

    化疗药物外渗及静脉炎的处理

    化疗药物外渗及静脉炎的处理 一、化疗药按外渗引起局部组织损害程序不同分类: 1.腐蚀性药物:外渗后可引起组织发疱甚至外死。如更生霉素, 红霉素,阿霉素、表柔比星(表阿霉素)......

    药物外渗详细处理方法分析

    碳酸氢钠外渗的严重后果以及如何处理 药物外渗详细处理方式 —、药物外渗的概念 药物外渗时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非腐蚀性)的或刺激性药物(或溶液)进入了周围组织,而不......

    甘露醇外渗处理

    20%甘露醇是临床上常用的高渗性溶液,应用时速度宜快,使其在血浆中迅速达到所需浓度。从而提高血浆渗透压,以形成血浆与脑组织之间的渗透压梯度,使水由脑组织移向血浆,达到脑组织......

    静脉外渗处理

    静脉外渗处理 瘀斑(注射部位出血) 1.新鲜马铃薯片湿敷 马铃薯内的胆甾烷衍生物茄碱,可渗漏于皮下 组织及血管内,加快血液流通,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2.新鲜芦荟汁 具有......

    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给药是临床主要给药途径之一, 在输渡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致药液外渗, 造成皮肤血管受损, 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问题,是不是输液外......

    防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

    防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 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主要途径之一,静脉输液外渗也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当药物外渗时轻者导致局部组织疼痛、红、肿胀,重者导致组织溃疡......

    药物外渗的处理措施(范文大全)

    —、药物出现外渗的概念 药物外渗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非腐蚀性)的或刺激性药物(或溶液)进入了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二、临床表现 1、轻度炎性改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