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社会科学》--- 着力推进纪检监察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的转型升级5篇

时间:2019-05-14 23:3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台州社会科学》--- 着力推进纪检监察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的转型升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台州社会科学》--- 着力推进纪检监察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的转型升级》。

第一篇:《台州社会科学》--- 着力推进纪检监察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的转型升级

《台州社会科学》---着力推进纪检监察工作理念和工作方

式的转型升级

着力推进纪检监察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的转型升级 □ 王文娟

一、纪检监察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为什么要转型升级

当前,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一方面党委政府对纪检监察机关十分看重,很多急难险重的任务都希望纪检监察机关参与,并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对反腐败工作依然保持高度关注,特别是网络上对腐败案件反应非常迅速,希望我们更好地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通过加大反腐败力度来提升士气、增强信心。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升服务科学发展能力提出了新挑战,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谋划、部署和推进工作,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升工作效能,也向我们提出了新挑战。在这样的新形势下,纪检监察机关能否及时转变思想观念,适应经济转型升级新要求和反腐败新情况,已经很现实地考验着我们。如果我们能顺应历史的要求,转变观念,应对得当,顺利实现纪检监察工作理念、工作方式的转型升级,那么我们纪检监察事业就能够蓬勃发展。如果我们在新的考验面前,没有及时跟进,没有及时转型,没有及时升级,依旧墨守成规,那么纪检监察事业就会在我们这里遭受挫折。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政治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深刻认识纪检监察工作转变工作理念、工作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纪检监察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怎样实现转型升级

一要转变思想观念。纪检监察工作转型升级关键在解放思想。最近召开的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鲜明提出,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再创体制优势,推动科学发展。纪检监察机关应该带头认真分析和反思,在新形势下思想观念还有哪些不符合形势要求、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地方。比如,在思想观念问题上,是否觉得纪委的本职工作与保增长、促发展跟不紧、贴不上;是否习惯于固定的思维定势,拘泥于传统的一些理论和观点,习惯以老眼光、老套路看待和解决新问题,缺乏忧患意识和改革创新的精神;有没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是否存在对群众的合理诉求漠不关心,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是否还存在惩防体系时效性、系统性、统筹性还不够的问题,对贯彻“一个坚决、三个更加”的要求把握不够到位的情况等。对此,我们要坚决破除“等靠要”、“求稳怕难”、“因循守旧”的思想,大胆试、大胆闯,善于在关键环节上寻求突破,着力实现“三个转变”:在指导思想上,要用战略眼光,从执政的要求和发展的需要去看待反腐败工作,从过去抓三项工作格局转变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上来;在思维方法上,增强忧患意识,要用辩证的观点认真分析反腐倡廉的问题和困难,找准薄弱点,从过去依纪依法反腐转变到在依纪依法的前提下更加注重以改革的办法、创新的精神提高惩防综合效能上来;在工作思路上,着力克服就反腐而反腐的狭隘视野,用服务大局的眼光谋划反腐败工作,从被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转变到以发展为中心,主动跟进,全程监督服务上来,从过去专注于党建领域转变到全面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上来,在思想观念上跟上形势,与时俱进。

二要转变工作方式。思想观念的转变最终要体现到工作方式方法的转变上来。当前纪检监察机关在工作方式方法上还有许多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上被动应付多于主动出击;事后查处多于事前、事中监督。二是习惯于用传统的方式方法开展工作,如何以改革创新精神突破反腐倡廉难点问题仍是我们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三是局限于以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力量推动反腐倡廉建设,没有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迫切需要以更加开放的眼光、更加开阔的视野部署和推进工作。四是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等工作发展不够平衡,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改革的推动力、惩治的威慑力没有很好结合起来。五是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在规范政府权力,促建有限政府、法治政府等方面的探索还不够,在服务民生方面的职能优势发挥还不特别明显,这方面空间还很大。因此,我们必须创新工作方法,从被动应付向主动出击转变,从重事后查处向重事前、事中监督转变,关口前移,将主动预防的思想贯穿始终;从传统的工作方式向依靠现代高科技改进工作方式转变,如运用网络监督、网上举报推进办案工作,运用电子政务实时监察系统强化行政审批监督,加强信息化工作,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等等,都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纪检监察工作有效性的努力方向;从封闭的工作方式向开放的工作方式转变,比如充分调动职能部门积极性做好体系行业构建和重点构建工作,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反腐倡廉工作,让更多的党员干部群众参与进来,使纪检监察工作更具有公信力。

三要提升服务保障发展的能力。服务保障科学发展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首要任务,也是重中之重的工作职能。当前最重要的是切实加强对“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任务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这就需要我们对整个大局的走势,对发展的思路、政策更了解,对更多矛盾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把准纪检监察工作服务“三保”的结合点。要认真研究当前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探索加强有效监督的方法和途径,高度关注我市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环境;积极参与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政府改革,提高服务保增长、促转型的能力。这方面党委政府要求很高,纪检监察机关在服务发展方面要有所作为,必须结合本地实际,认真梳理,找准问题,抓住服务“三保”的重点和结合点,有的放矢,不能四处出击,被动应付,什么都不见效。

四要提升工作效能。我们纪委监察局是主抓效能的机关,对自身必须有更高要求,首先要加强自身效能建设,大刀阔斧地解决自身效能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纪检监察机关在效能建设上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对党委政府重大决策的落实监督检查不够有效,存在履职不全面的问题;有些工作部署了,但没有认真去抓,有些制度出台了,但执行不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也有拖拉的现象,没有很好地注重时效。我们要坚决扭转这种状况,树立雷厉风行的机关作风,定下来的事情,就要抓紧实施,部署了的工作,就要督促检查,特别是党委政府关注的问题,要认真谋划、精心组织,确保质量。要在全市纪检监察机关中推行精细化管理、项目化管理,对全年重要工作要排出计划表,一件一件地抓落实,全面提高工作效能。要抓执行力建设,对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工作实际成果都要加大监督力度,加大问责力度。

三、解放思想,创新发展,切实推动纪检监察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的转型升级

一要树立信心。当前这个特殊时期,经济发展出现严重困难,加强反腐倡廉建设面临困难,纪检监察工作深层次推进也出现困难,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县(市区)纪委书记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主官,一定要带头树立信心,积极应对当前的困难,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带领全体纪检监察干部把思想统一到工作上来,坚定不移地推动纪检监察工作转型升级。

二要激发创造力,提高执行力。实现纪检监察工作转型升级,必须提高执行力、创新力。创新力,一方面来自工作创新。关于工作创新,我觉得可以从这样三个层面去理解:别人没有做过,我们勇于探索、率先实践,形成了规模,这是创新;大家都在做,但我们抓出了特色,提炼了经验,取得了实效,这也是创新;被实践证明是富有成效的,我们坚持不懈,不断推陈出新,深化提高,同样也是创新。创新力,另一方面来自组织创新。纪检监察系统是一支庞大的队伍,一些纪检监察机构的作用和效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部门纪检组的统一管理模式需要探索,乡镇纪委人员配备到位后作用的发挥需要探索,纪委委员的作用如何发挥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如何发挥整体工作效应也值得探索。总之,我们还有很大的创新平台,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

(作者系中共台州市委常委、纪委书记)

第二篇:着力六个环节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着力六个关键环节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近年来,XX农业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构筑“产业”、“经营”、“科技”、“投入”、“安全”、“服务”六大体系要求,先后组织实施了“产业富农”、“主体活农”、“科技兴农”、“固本强农”、“绿剑护农”五大工程,积极探索和实践新时期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新途径、新办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市长期以来,农业规模偏小,有效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产业体系不健全,仍然制约农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今后,我市农业发展必须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城乡统筹为手段,进一步推进产业集聚,创新经营机制,夯实农业基础,壮大发展主体,改善生态环境,完善服务体系,必须要在资源整合、装备科技、加工营销、主体培育、生态安全、管理服务等六个环节上着力,不断推进XX农业转型升级。

(一)要在产业集聚上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层次。一要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围绕“优化空间结构、实施规模经营、发挥资源效能、提高土地效益”的总体思路,积极引导农业走集约化、节约化之路,利用有限土地实现不断增收。要按

照把农业功能区建设成为农业科技的示范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优势农业资源的保护区和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区的要求,全力推进农业功能区建设。并按照全市农业特色主导产业规划要求,结合当地农业发展和土地利用实际,集中力量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化、产业化、区域化发展的现代农业综合区、主导产业示范区、精品农业示范园。二要提升主导产业发展水平。继续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按照稳定面积、提高单产的要求,深化粮食生产机制创新,扩大优质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运用,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增效。继续推进生态牧业发展,重点抓好适度规模、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场建设。大力抓好经济特产优化改造提升,加大XX早茶品牌和XX特色精品水果的培育力度同时,要拓展农业功能,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积极举办“美丽乡村游”等各类推介活动。三要引导生产要素集聚。推广股份合作流转、鼓励委托流转、完善季节性流转,引导新流转的土地向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扶持政策,加大对粮食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土地流转的专项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体系,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物值化。引导工商资本投资效益农业,深化“银农合作”,鼓励合作社联合会开展建立合作社风险救助金试点工作。

(二)要在科技装备上着力,夯实农业生产基础。一要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化。加大农业适用技术推广力度,针对XX农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必须要不断加大农业科技的推广应

用力度,加大农业适用技术的综合集成和推广力度,全面提升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力,发挥科技增产增收的作用。要以农业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进一步统筹农业技术、项目、服务等资源,集中向农业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倾斜,扩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等应用。二要大力推进农业设施化。要根据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物质装备落后,农业防灾抗灾能力差的现状,进一步加大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建设与发展力度,加大政府财政的投入、扶持力度,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增加设施农业投入。要突出抓好以温室、大棚、畜禽栏舍、机耕路、排洪沟等为主要内容的设施农业建设。开发应用功能型、节能型、节水型农业装备设施,推广大棚温室、钢结构大棚、喷滴灌和工厂化育苗、设施化养殖等装备。三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要针对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引进、推广一批适合特色农业的施肥、采收、加工等特种农机具,提高机械化水平,以机械替代人力,以设施武装农业,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优良的物质条件。四要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要建立和完善XX市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完善市场交易,检测检验和信息服务等设施,增强服务功能,扩大市场与信息辐射范围。

(三)要在主体培育上着力,激活农业发展活力。一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整合完善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围绕农业主导产业,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积极鼓励现有的农业龙头企业通过控股参股、兼并联合、租赁托

管等方式,实现体制、机制创新和股权多元化,加速其膨胀发展。二要提升专业合作组织服务能力。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规范,大力发展生产型、加工型、营销型、服务型的规范化合作社。继续深化合作社“五化”创建活动,实施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复评制度,积极培育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合作社做强做大,引导合作社以产业、品牌、资产为纽带进行整合与重组,探索合作社资金互助,推进区域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建设,组建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不断增强合作社的带动力和竞争力。三要加快培育新型农业主体。加强农业主体创业服务,鼓励和支持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参加农业学历教育,加大对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带头人、业务骨干培训,不断提高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农广校的作用,继续加强农民素质培养,深入开展技术和经营管理技能培训。继续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就业助推行动,举办大学生招聘专场,鼓励引导有志于农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从事农业,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引进农业大学生,成为新型农民企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人和现代种养大户的后备人才。

(四)要在加工营销上着力,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一要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植和扶持发展具有带动辐射能力、有使农产品加工增值、有品牌市场需求的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产品加工、储存、运销业务等,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引进新设备、采用新工艺和新技

术,推进农产品加工技术改造,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和产品附加值,提高对产品质量的控制水平。要加快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和冷藏运输,降低农产品保鲜、运输消耗,实现错时销售,提高附加值。要加强农产品营销。二要加快农产品营销平台建设。按照构筑长期性、永久性的展示展销平台要求,启动建设XX市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项目建设。要把农产品营销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有条件的县(市、区)要建设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积极争取组建农产品营销机构。综合运用多种营销策略,加强农产品市场宏观指导,努力实现农产品产需基本平衡。加强产地农产品市场建设,积极鼓励发展农产品配送、营销中心。优化公共营销服务,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主角、市场运作的原则,充分发挥农民信箱的作用,为农产品生产主体和市场之间搭建多种形式的对接平台。三要创新农产品市场营销方式。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运用现代营销理念,加强与大中城市的农产品市场和超市的联合与协作,构筑营销网络。加快对 “连锁经营”、农产品配送中心、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等新型营销业态的培育。加大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力度,重点加强农村经济形势、农产品供求价格趋势和产、加、销成本分析,加快形成完善的市场信息监管网络。全面提升农民信箱系统农产品营销服务功能。加强农民信箱买卖信息、网上农博会等电子商务应用和推广,鼓励企业网上设摊、发布买卖信息。四要大力推进农业品牌建设。推进主导农产品和传统拳头产品品牌化经营,指导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开展商标注册,加大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工作,建设自有品牌,提升、整合和利用好现有品牌,提高知名品牌的市场占有程度。

(五)要在生态安全上着力,促进农业和谐发展。一要全力抓好生态循环农业,着力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实施标准农田地力提升工程、肥药减量增效控害工程,积极推广病虫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推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从治理向资源化利用转变,不断提升禽养殖场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应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及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建设一批农村户用沼气、规模养殖场沼气工程、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和太阳能利用工程,有效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二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着力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根据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规程、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方法等标准配套的原则,积极开展特色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广泛采用企业化的质量管理模式,引导企业积极实施GAP(良好农业规范)、GMP(良好操作规程)、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等国际标准,真正做到“有标可依、按标生产”。引导企业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等“三品”认证。培育名牌农产品,支持农产品商标注册和地理标志登记,全面提升上市农产品档次。三要强化农业投入品管理,着力净化农产品源头。突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切实加强监督管理,有效规范农资生产经营秩序。深化农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督促经营者建立完善档案记录,做到购药有凭证、卖药有记录,出现问题可追溯。四要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机制,着力形成有

效监管格局。尽快实施产地证明标识管理,落实农产品生产档案、产地准出等制度。健全监管信息平台,建立以二维码等为代表的追溯系统,逐步实现农业投入品使用、农产品产地、农产品生产过程、农产品生产主体“四个可追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六)要在监管服务上着力,优化农业发展环境。一要推进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积极推进乡镇农技推广、动植物防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位一体”公共服务组织建设,确保年内基本完成县、乡两级建设任务。在搞好县、乡两级建设的基础上,要按照村规模大小和主导产业特点,依托村民委员会和村经济合作社,设立村级农业服务站点,选配兼职农技助理员、疫情测报员和农经协助员。要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专业服务组织,加强示范典型推广,建设多层次、多形式、多主体、多样化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综合配套服务。二要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围绕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集中精力组织开展“绿剑”系列集中执法行动,维护农资生产经营市场秩序,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继续深入开展小农资质量安全整治和规范工作,查处一批违法坑农案件,严厉打击生产、经营、使用禁用农药和禁用兽药的违法活动,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种子等农资产品的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农资、农 7

产品市场秩序,维护农民和消费者合法权益。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准入管理,继续推进农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督促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建立诚信制度和台帐,加快农资连锁经营和“放心农资店”建设,树立、扶持一批诚信农资示范单位。三要切实提高农村经营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创建活动,强化乡镇代理中心指导、考核力度,加大代理会计考评奖励,推动代理会计工资报酬纳入财政保障。谋划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破,巩固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和提高财务公开水平。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继续组织开展农民负担明查暗访,严格专项考核,改进监管方法,加强动态监测,杜绝同类涉农案例重复发生,确保不发生涉及农民负担的重大案件和群体性事件。

作者系XX市农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第三篇:桥东区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推进方案

桥东区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推进方案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印发(全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集中抓好的重点工作)的通知》(冀发[2015]15号),根据河北省《关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指导意见》,结合邢台市桥东区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现有产业基础

当前,区委区政府明确了桥东区打造冀南地区强区名城、推动经济强区、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实现新突破的战略目标,全区要继续坚持以城市建设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发展服务业为重点。因此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是拓展产业空间、发展县域经济的必然选择,是桥东区建设冀南地区强区名城的必然选择。

桥东区2015年1-8月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6元,同比增长20.4%,2015年我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例预计调整为1.9:21.8:76.3,第三产业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99%。但由于桥东区自然资源不够丰富,农业仍属于较低水平,工业化水平不高,特色产业对全区的经济带动作用还是不强,经济发展不够快速,全区产业基础存在诸多问题:

(一)农业基础薄弱。桥东区受辖区面积和耕地资源等因素限制,现代农业发展较慢,农业产业所占比重较少。农业产业化经营滞后,虽然一些企业开展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但其生产产品多以初级产品为主,缺乏深加工产品。

(二)工业化水平低。工业受退市进郊政策影响,工业企业逐步萎缩,所占比重逐步下降,工业产业内部结构水平较低。构成我区工业基础的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这些中小企业的特点是:一方面资本需求小、科技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占大多数,另一方面,由于我区资金、人才、科技资源有限,工业难以做大做强,企业规模小,技术创新能力低,发展缓慢。

(三)新兴服务业发展不足。第三产业总量偏小和行业结构不合理问题较突出。从我区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来看,房地产业和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比重较大,比重超过五成,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等基础性服务业及信息咨询、科研开发、旅游等新兴服务业虽然发展较快,但比重仍不高。此外,服务业产品创新不足,服务品质和技术水平不高,在组织规模、管理水平、服务品质和技术水平与先进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自身优势和现有基础,狠抓关键环节,加快结构调整,努力构建以新兴产业为先导、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以竞争实力强、生产规模大、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优质产品为主要标志,具有创新性、开放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

牢固树立创新意识,着力推进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激活创新主体。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适应,技术密集与扩大劳动就业相兼顾,努力在统筹互动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重点工作

(一)着力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培育我区特色产业,培育产业链条,使特色经济产业化。

以我市与石药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打造石药集团生物制药产业基地为契机,吸引生物医药大项目落地,谋划建设我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市委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里,特别提出要“实施健康邢台工程”,积极构建融医疗、卫生、养老、药品、保险于一体的大健康产业和服务体系。目前,我区有河北省眼科医药、邢台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国金药业等医疗机构、制药企业和各类医药物流企业聚集。周边县区还有金银花、枸杞等药材种植基地,医药产业具备快速发展的基础条件。石药集团是国内医药行业龙头企业,在医药研发、生产、市场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若能引进石药集团,与之在展产业、技术和项目等方面开展合作,形成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集聚发展优势,必将加速我区医药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楼宇经济为平台,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旅游、金融业等产业。

1.现代物流业。桥东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辖区内的豫让桥市场、顺德市场是全市小商品批发聚集区,金太阳商贸城、汽车城、金信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等一批具有现代物流模式的物流企业正在兴建之中,可发展交通枢纽型和商品集散地型物流产业聚集区。鼓励企业脱离外包物流业务,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支持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大型标准化物流设施,推进物流中转效率。

2.旅游业。依托古城区历史文化资源和邢东新区中上东片区建设规划,立足区位优势,促进旅游业向综合业态发展。将邢台市博物馆、大元文化旅游综合体、顺德府衙恢复工程等项目打造成我区旅游精品项目,同时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结合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中央生态公园”和“城市绿肺”的战略构想,以及按照张古江书记提出的“一年起好步,两年出形象,三年成规模”的发展思路,建设以水系、湿地、林带等生态群落与休闲养生融合发展的产业园区,使上东片区成为绿色产业新高地,桥东发展新的增长极,促进我区休闲旅游和娱乐产业升级。

3.金融业。发挥金融市场主体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积极引进国内外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来我区设立分支机构,鼓励现有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增设网点、延伸服务。大力推进金融创新,改造升级传统金融业务,创新金融产品、技术、服务、市场和机制,实现融资模式多元化。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整合生产要素,集成先进技术,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构建质量效益型农业体系。

我区北张家屯村素有种植蔬菜的传统,家家户户以种菜为生,依托上东片区规划和已建成的春田公社项目,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我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围绕调整农业结构,做大做强蔬菜产业,促进产品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围绕增加农业产品收益,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整体推进项目、园区、基地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延伸链条、培育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围绕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加强科技创新推广和农业信息化建设,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第四篇:宁海县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工作

宁海县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工作

去年以来,面对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始终突出“保增促调”工作主题,“快重准实”抓落实,“齐心协力”聚合力,大力实施“服务企业推进年、重大项目推进年、城市建设推进年”工程,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今年我县突出“以发展为主题,以转型为主线”,实施“转型升级突破年、城市发展突破年、基层建设突破年”。从三个“推进年”到三个“突破年”,就是把主攻方向从“保增长”向“促转型”转变,把工作重点从“抓推进”向“求突破”迈进,着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突破发展。今年第一季度,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势头良好,取得“有效突破”的征兆初步显现。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今年第一季度,我县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延续了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的发展态势,呈现出“开工早、开局好、开门红”的良好局面,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

(一)工业经济加速优化升级。截止3月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产值96.5亿元,同比增长54.3%;实现销售产值93.7亿元,同比增长53.9%;工业用电量为3297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43.8%。

从骨干企业来看,全县40家实力工程企业一季度累计完成工业产值27.3亿元,同比增长74.6%。其中,实力20强企业产值同比增长84.7%,重点企业和龙头企业表现突出,如东方日升完成产值4.5亿元,同比增长830.3%;得力集团完成产值4.2亿元,同比增长57.2%。潜力20佳企业产值同比增长42.8%,如沃特汽车、光明橡塑和永信汽车的产值增幅分别为113.8%、133.1%、130.9%,增长态势良好。

从出口情况来看,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27.6亿元,同比增长31.2%。其中,实力20强、潜力20佳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0.6亿元,同比增长80.9%,其占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的比例为38.4%,支撑作用明显。

从企业订单情况来看,不少企业的订单生产计划已安排至四五月份,部分企业更是已经全年排满,如建新赵氏集团全年安排工业产值8.2亿元,得力集团计划完成销售20个亿,同比增长20%以上,企业家信心指数不断回升,发展底气更足。

(二)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一季度,全县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3亿元,同比增长30.9%。我县大力实施服务业发展倍增计划,第三产业完成投资8.6亿元,同比增长98.0%。大力实施“城市发展突破年”工程,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房地产投资增速较快,同比增长155.3%。工业技改投入进展顺利,全县投资上亿元重点技改项目12个,其中浙江巨成铜业总投资4亿元的铜带、铜线生产线项目已经开工,预计年内投产,其销售规模可达12亿元;得力集团总投资5亿元的个性化精品文具产业基地项目进展顺利。

(三)财政收入平稳增长。一季度,全县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39亿元,同比增长

9.5%,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67亿元,增长8.2%。金融系统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58.01亿元,同比增长34.2%,贷款余额为334.27亿元,同比增长43.5%。

总体而言,从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来看,我县经济发展已经逐步摆脱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加速走出低谷,产能恢复良好,经济运行态势“稳中有升、好中求快。”但同时,也存在着工业投资不尽如人意、企业用工需求比较紧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节能减排压力重等不足和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加以深入研究解决。

二、我县推进经济型升级的主要做法

面对去年金融危机,我县在突出抓好“保增长”的同时,把转型升级作为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之举,力争早转型、早升级,主要突出了“五个升”:

(一)突出“产业升级”,从产业优化入手,着力发展转型升级的特色产业。坚持把发展大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的核心因素,立足我县“6+6”产业体系和产业特点,大力实施工业创业创新翻番工程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倍增计划,推动我县特色产业向“高端化、循环型、抱团式”方向发展。“高端化”,就是加快改造提升模具、文具、灯具、汽配、五金机械、电子电器等6大特色产业,大力扶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数控雕刻等6大新兴产业,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提升,产品结构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提升,产权结构从单一制向多元化提升。“循环型”,就是坚持走“循环、低碳”的发展之路,着手编制《宁海县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和《宁海县低碳经济发展路线图》。大力加强宁海湾循环经济开发区建设,依托国华电厂,不断构筑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该区块已经成功引进海螺水泥、北新建材等项目36个,总投资达230亿元。预计2009年全县万元GDP能耗下降4.05%;全县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7.3%;剔除国华宁海电厂,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6.9%,顺利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抱团式”,就是借鉴我县文具产业在应对金融危机中“抱团发展”的成功经验,依托各行业龙头产业和品牌优势,延伸产业链,推动模具、数控雕刻、灯具等产业加强协作联合,进一步做强做大。

(二)突出“投入升温”,从项目建设入手,着力增强转型升级的发展后劲。坚持把主攻大项目作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的第一抓手,谋划生成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集中精力开展重大项目攻坚行动。今年春节过后上班第一天,我县举行了8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这8个项目总投资超过20个亿,涵盖了工业经济发展、服务业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民生事业发展等各个领域。特别是金融中心、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浙江巨成铜业等项目的实施开工,将对我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加快城市优化升级,今年计划完成城市建设总投资50亿元,拆迁50万平方米,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

(三)突出“园区升格”,从构筑平台入手,着力建设转型升级的产业平台。坚持把构筑大平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的主要载体,进一步理顺了经济开发区的管理体制,将开发区管委会明确为副县级单位,由专职副县级领导具体负责园区开发工作,有效加强对全县工业平台开发、建设、招商等的统筹协调工作。加快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形成了“二区八园”的发展格局。重点推进环三门湾区域开发建设,以宁东创新工业园建设为切入,加快交通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前期规划论证等各项工作,加紧推进下洋涂、双盘三山涂等

滩涂围垦工程,进一步夯实加快开发的基础。对于环三门湾区域开发,我县已经组建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目标是要打造形成“北有杭州湾、南有三门湾”的格局,成为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战略后备空间。

(四)突出“创新升华”,从自主创新入手,着力增强转型升级的内生活力。坚持把发展创新型经济作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去年,我县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提升战略,建成宁波首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新建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6家,新获国家授权专利1168项,组织参与制订国家行业标准5项,新能源、高档模具和精品文具基地被列为市第一批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基地。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大技术改造提升投入,引导企业开展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攻关,研发高新技术产品,培育形成电子信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化工、数控机床等新兴产业。进一步巩固深化与“十校五院”科技战略合作关系,联合进行技术攻关,重点引进深圳清华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宁海分中心、中科院合肥智能研究所宁海技术转移中心、哈工大宁海技术转移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高新技术转化基地。依托潘天寿设计艺术大奖赛,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动漫产业等发展,扶持培育新兴产业发展。

(五)突出“企业升档”,从龙头企业入手,着力培育转型升级的领军企业。坚持把培育大企业作为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途径,大力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工程。根据企业的规模、竞争力和成长性,我县评选出工业企业综合实力20强、最具潜力20佳等重点骨干企业,加强分层指导,建立健全领导联系制度和长效服务机制,通过政策扶持、信贷支持、要素调度等措施,积极鼓励重点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坚持内外并举发展道路,引导企业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赢取加快转型升级发展的主动权。加快推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和外贸企业转型,不断优化出口企业主体结构和产品结构,充分利用各类大型节庆活动和各地重点展会,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各地“宁波周”等活动,大力拓展内销市场,增加市场份额。同时,大力培育“宁海人经济”,努力把“宁海人经济”转化为“宁海经济”。宁海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很多,模具、实木家具等产业已经在全国各地闯出了一方天地,其中也不乏国内知名企业。我县大力推进返乡创业工程,充分依托同乡会、商会等组织,把宁海籍企业家团结起来,引导外出闯市场的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投资兴办项目。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大力实施“三个年”工程,即深入实施“转型升级突破年”、“城市发展突破年”、“基层建设突破年”工程。在“转型升级突破年”中,以深化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为契机,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促进现代农业稳定发展。在“城市发展突破年”中,加快推进新世纪现代商务区、城市中心区、物流园区等六大重点功能区块建设,推动城市形象改造提升,深入开展国家生态县、省级园林城市等创建活动,着力打造宁波南部宜居宜业生态型现代化中等城市。在“基层建设突破年”中,明确以村级基层基础建设为重点,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化推广“票决制”、“五议决策法”等村级民主管理机制,开展行政村撤并后的融合工作,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推动农村基层各项事业突破发展。

(二)认真实施“五个大”战略,即“发展大产业、主攻大项目、构筑大平台、推进大招商、培育大企业”,这是我县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所在和重点举措。在发展大产业中,以“6+6”产业体系培育提升为核心,大力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在主攻大项目中,开展好重大项目集中攻坚行动,加快推进环三门湾区域实质性开发步伐。在构筑大平台中,强力突破宁东创新工业园重点区块,加快汽车零部件、精品文具、高档模具、数控雕刻等产业基地建设。在推进大招商中,注重引进一批符合我县主导产业培育需要的集聚型、配套型、成长型的大项目、好项目。在培育大企业中,坚持“抓大、扶小”两手抓,实施大企业培育工程、中小企业孵化工程、外出企业返乡工程,加强企业现代管理,推进企业上市,增强工业经济整体实力。

(三)切实强化“五方面”保障,即强化领导保障、政策保障、要素保障、服务保障、氛围保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制订完善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的各类政策措施,着力破解土地、资金、用工等各种制约要素,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营造“凝心聚力抓发展、齐心协力促转型”的浓厚氛围,再创科学发展新优势。

第五篇:一是大力推进纪检监察工作理念创新

一是大力推进纪检监察工作理念创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要求,用辩证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分析形势,准确把握新任务、新部署、新要求,把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落实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各个方面,真正围绕解决影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出问题来谋划和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提高纪检监察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是大力推进纪检监察工作方式方法创新。既坚持和发展多年来纪检监察机关探索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又注重加强对新任务、新措施、新课题的调查研究,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势下纪检监察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着力提高纪检监察干部服务、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有效防治腐败的能力以及有效履行监督职能、依纪依法查办案件、发展党内民主和维护党员权利、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能力,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

三是大力推进纪检监察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坚持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组织协调机制,加强各地区各部门纪检监察机关之间的协调配合,加强纪检监察机关与审判、检察、公安、审计等执纪执法机关以及组织人事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努力形成工作合力,切实解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困难和问题。

四是大力推进纪检监察工作理论创新。切实加强对反腐倡廉重要理论、重要政策、重要制度、重要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化对反腐倡廉建设规律的认识,着力提高理论创新能力,努力使理论研究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在推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发挥更大作用。

寻乌县“四措并举”开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

为确保政令畅通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寻乌县按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五个坚持”的基本要求,针对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出问题,围绕本县“十二五”时期实施“六大战略”、建设“四个寻乌”和打造“三个基地两个示范区”的发展任务的实现,扎实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县委常委、纪委书记任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寻乌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监察局,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二是制定实施方案。出台了《寻乌县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实施方案》,明确了监督检查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检查内容及工作要求,并制定出近期、中期、长期的检查计划;三是突出工作重点。重点对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重大举措情况,管理通胀预期有关工作落实情况,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情况,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政策落实情况,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等七个方面为重点检查内容;四是落实工作责任。实行“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有关职能部门按照分工分别负责、各司其职”的工作方式,明确了各项监督检查内容的负责部门和参与部门,落实了各部门的具体职责。

多措并举 务求实效

西和县五项措施保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顺利

开展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

组根据《西和县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实施方案》要求,采取五项措施认真开展监督检查工作。

一是营造宣传舆论氛围,提高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的思想认识。监督检查工作启动后,办公室组织专门人员,通过编发简报,编写工作信息等有效宣传途径提高对各职能部门开展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贯穿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

二是督促有关责任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研究制定本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实施方案,细化任务、落实责任、严明纪律,确保监督检查工作扎实有效、有序推进。

三是各牵头单位按照《西和县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的实施方案》,组织人员对各责任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将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情况报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到信息畅通,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四是县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整合监督力量,认真查找并督促整改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制约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五是强化责任追究,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案件,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坚强保障。对检查中发现的一般性问题,要求各牵头部门要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确保整改到位;对检查中发现比较严重的问题,在督促抓好整改的同时,该处罚的要处罚,该通报的要通报批评,该问责的要问责,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对检查中发现的违纪违法案件线索,要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依纪依法查处,切实增强监督检查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今年,伊宁县坚持“三个统一”、“三项制度”、“三个平台”,加强强农惠农资金监管,取得显著成效。

伊宁县多措并举 加强强农惠农资金监管

一是实施“三个统一”,整合资金使用效能。统一建立项目库。由各涉农主管部门按照工作规划,建立各自的项目储备库,然后由财政部门负责建立项目总库,统一管理,对未纳入项目总库储备的项目,一律不予申报,不予投资。统一审定涉农项目。所有申报项目须经县委、政府研究审定后,由财政部门纳入涉农资金安排范围。统一组织项目实施。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各自对应项目的组织实施,并严格实行项目公示制、招投标制、政府采购制、项目监理制和竣工验收制等制度。2009年以来,该县统一组织实施立项的强农惠农资金项目123个,包括粮食“三补”、退耕还林、农机购置补贴、家电下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扶贫推进、新农村项目、乡村公路等总计金额达28735万元。

二是完善“三项制度”,营造资金公开透明。完善信息公示制度。在强农惠农资金安排后,及时通过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公示,广泛宣传强农惠农政策,让人民群众知晓,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在村务公开栏公开涉农资金,接受群众监督。完善资金备案制度。明确规定,每年初,涉农部门必须将强农惠农资金安排情况报同级纪检监察机关备案。完善资金发放制度。针对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补贴资金申报在基层、发放在基层的特点,采取县财政统一逐级下达到乡镇财政所,采取“一卡通”的方式,由基层财政所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

三是搭建“三个平台”,强化重点项目监管。搭建审计监督平台。定期对强农惠农资金投入、管理使用情况开展审计监督。搭建专项检查平台。每年重点选择若干涉农资金项目,组织财政、监察、审计、经管等部门开展专项检查,对资金监督检查实行点、线、面相结合,突出抓“五查”。一查受益农户是否属实;二查各项惠农式资金补贴发放是否到“点”;三查各业务系统承担的强农惠农政策任务完成及资金落实情况;四查资金拨付和流向;五查资金到位和用途,落实到面。通过监督检查,及时发现、纠正存在问题。搭建社会监督平台。在畅通信访举报和媒体监督渠道的同时,聘请特邀监察员、行风评议员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2009年以来,伊宁县紧紧围绕强农惠农专项资金的监管,开展资金审计监督5次,开展重点涉农资金专项检查18次,每年组织6个县直强农惠农资金部门和20个乡镇场认真开展自查自纠

自2011年8月1日高新区政务服务大厅启用以来,政务服务中心谨记“廉洁、高效、规范、便民”八字诀,以狠抓思想政治教育、完善规章制度、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合理设置便民设施四项措施,全力打造一流政务服务。

一是理论学习和案例教育相结合,狠抓思想作风提高。

一个多月来,政务服务中心针对“四要十不准”、“五个严禁”等规定,相继开展了3次专题学习,在学习中采取观看反面案例等方式,自省、自查、自纠,如:观看《直播贵阳》栏目曝光的有关贵阳市住建局大厅出现的纪律涣散等 问题的视频报道,以及政务大厅运行一个多月来视频监控系统所记录的政务大厅窗口工作人员的不规范行为照片等;并利用大厅LED屏普及“四要十不准”相关内容以及“创文”应知应会小知识,加强大厅工作人员管理,提高文明服务意识。

二是完善规章制度,压缩办理流程,不断提升服务效能。

先后制订了《高新区政务服务大厅管理暂行办法》、《贵阳高新区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工作人员选派轮换制度(试行)》、《高新区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工作人员行为规范(试行)》等多项规章制度,为大厅的规范高效运行提供制度保障;在办事流程上做到“简、优、限”(简化受理程序,优化审批环节,限时办结服务项目)。经统计,大厅8月实际办结时限平均为1.8个工作日,比对外承诺时限14.5个工作日平均加快了12.7个工作日,行政审批工作效率提高了87.6%;即时办结事项4164件,即时办结率为98%。

三是现场巡察和电子监察并行,强化日常监督管理。

通过督查人员现场巡察和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实时监管并行的方式对各部门进驻、授权,窗口办理审批事项的时限、程序、工作态度等进行常规督查70余次,实现了对部门单位及工作人员工作作风、服务态度和办事效率的实时监控和预警纠错;并设立投诉室以及意

见箱,接受公众对服务态度差、办事拖拉、违规办理等现象的及时投诉。运行一个多月来,受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监管的各业务部门没有出现一件预警事项,也没有收到公众对服务态度差、办事拖拉、违规办理等现象的投诉。

四是合理设置便民设施,努力提高群众满意度。

政务中心大厅设置了饮水机、手机加油站、雨具、擦鞋器等设施,为来办事人员提供及时便利的服务;并印制了《政务服务大厅办事指南》摆放于大厅,方便前来办事的人员免费取阅,现已发放800余本;同时安排工作人员兼顾大厅商务中心服务,目前,已累计为来大厅办事群众提供打印、复印、传真等便民服务700余人次,日接待量最高达51人次,日均接待20余人次, 总印量达3500余张。

福建龙岩四措并举保证财政资金使用安全

2011年3月16日 来源:福建省财政厅办公室

一是健全监管制度,增强制度执行力。按照依法监督、注重预防和规范管理的原则开展内部监督检查工作,促进局机关及下属单位和其工作人员遵守国家法律制度,强化内部控制,防范管理风险,提高管理效能,推进廉政建设,做到防微杜渐。

二是加强印鉴管理,严格用印手续。进一步规范印章使用审批程序,强化保管人责任,严防印章风险,确保财政资金安全。

三是建立责任监督机制,强化教育警示作用。围绕内部财务管

理、预算执行、资金拨付、专项资金安排、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管理的关键环节,采取各科室日常监督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现场检查与外部延伸检查相结合,科室协调整改与领导督促整改相结合,常规检查与离任检查相结合,自我教育和他人监督相结合,审计检查与财政内部监督检查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强化责任监督。

四是追踪动态,防范于未然。加大国库集中支付力度,进一步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严格专项资金审批程序,严密跟踪和监管银行账户动态,明确资金流向和渠道,落实每月对账制度。

四措并举促进“学习型机关”建设

中国肥西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11-08-22 【字体:大 中 小】 阅读次数:253

今年以来,肥西县通过四项措施,以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争做学习型干部”为主要内容,以打造开放型、人本型、创新型、学习型的机关新形象为目的,扎实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干部”活动。

学习制度上,规范、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制度、理论学习考核制度、各单位干部学习培训学籍、学分制度等。通过建立健全学习档案、建立学习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建立干部学习书库等“三建立”工作。组织开展“五个一”和“三学”活动,即每天阅读一小时,每月读一本好书,每季听一次党课或专题报告,每半年撰写一篇调研文章或心得体会,每年至少参加一次以上培训活动,和学电脑、学业务、学法律。

学习形式上,坚持集中学习、分散学习、业余学习相结合,重在学习效果,强调学以致用,不求千篇一律。以开展短期培训、理论宣讲、专题讲座、电化教育、远程教育、辅导报告、知识竞赛、讨论交流、以会代训等为主要学习形式,鼓励全县干部利用各种社会教育资源进行在职学习。2011年上半年共举办主题班6期,培训各类干部近千人次。

学习的平台上,以《肥西县领导干部素质提升大讲堂》、干部教育在线和各单位、各系统专题学习教育培训为主要平台。近年来以“传播前沿理念,优化知识结构、注重实务培训、提高干部素质”为宗旨,开办20期《肥西县领导干部素质提升大讲堂》,培训干部6000多人次;率先在全市全面开通了干部教育在线,全县近2000名公务员可通过教育平台进行学习,开辟干部自主学习新途径。同时,积极利用报刊、宣传橱窗,开辟学习专栏,举行好书好文章推荐活动,宣传学习典型,交流心得体会,公布学习信息,展示创建学习型机关的进展与成果,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培训考评上,不断强化学习结果运用,活动实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分级管理,建立增强创建学习型组织考核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了400多县管干部学籍档案,定期通报,定期登记,不定期检查。同时,把学习学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年底考核和评优表彰的重要依据之一,学分考核不合格的干部考核原则上不能评“优秀”,也不能参加各类评优表彰活动。

近年来,元阳县林业系统采取讲课、谈话、算账、述职、承诺、制度建设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廉洁自律工作,筑牢反腐倡廉防线,预防职务犯罪发生。

文化兴廉。在林业系统干部职工中开展加强机关行政效能作风建设、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廉洁自律主题教育等活动,充分利用廉洁宣传媒体,传播廉洁文化。在局机关、林场、林业站、检查站的政务公开栏上张贴廉政办事条文,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反腐倡廉的积极性。

阅览思廉。林业局注重组织干部职工收看反腐倡廉电教片,组织党员干部到蒙自查尼皮进行党性、党风、党纪和政纪教育,并加大投入,增订《法制日报》、《廉政教材》等报刊,设立党员活动室,发动干部职工开展读书思廉活动。

讲课启廉。局党总支坚持把党风廉政教育纳入林业干部职工教育计划,领导带头上廉洁自律党课。组织党员集中辅导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国家林业局贾治邦局长在传达国务院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时的讲话》、《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并邀请检察、纪委等部门领导,到林业局会议室对林业系统的在职人员进行普法教育。

谈话促廉。对新任的股室长、新入党的党员以及管人、管钱、管物的管理人员,采取集体谈话的方式,提前给他们打“预防针”、喝“醒脑汤”,鼓励他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利用工作之便为个人牟取私利,切实做好反腐倡廉工作。

算账警廉。利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组织开展反腐倡廉“算账教育”活动,引导系统干部职工算好廉洁从业的“政治账、经济账、事业账、名誉账、亲情账、自由账、健康账”等,达到以案说法,以人为鉴的效果,使之进一步增强珍惜家庭、珍惜岗位、珍惜个人名誉的意识,使党员干部从思想深处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

述职助廉。局党总支定期在一定范围的大会上开展述职述廉评议等工作,自觉接受广大干部职工的监督,增强了廉洁自律教育的效果。

承诺倡廉。对重大项目、关键岗位在政务公开中做出承诺,严格按行政许可规定办事,让群众对权重部门和具有决策性岗位的个人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遵守党纪政纪情况进行监督,促进全县林业系统干部职工正确行使权力,保持廉洁自律。

制度保廉。建立惩治与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不断完善反腐倡廉管理制度,定期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进一步探讨教育、制度、惩治并重的长效机制,并着力抓好“决策、执行、监督”三个重点环节,充分发挥制度的刚性约束作用,努力构筑不想为、不敢为、不能为的廉洁从业保证机制。制定了《元阳县林政资源管理办法》、《元阳县林业队伍作风整顿实施方案》等规范性管理制度,达到以制度促管理,以管理建廉政的目的。

通过多措并举,元阳县林业局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林业工作和廉政建设。

下载《台州社会科学》--- 着力推进纪检监察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的转型升级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台州社会科学》--- 着力推进纪检监察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的转型升级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