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是公安工作的根本路线

时间:2019-05-14 23:28: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群众路线是公安工作的根本路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群众路线是公安工作的根本路线》。

第一篇:群众路线是公安工作的根本路线

群众路线是公安工作的根本路线

群众路线是公安工作的根本路线

群众路线是公安工作的根本路线,是公安工作实行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它是在公安工作中服务群众、保护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理论、原则、制度和方法的总称。

依法从重从快惩处严重刑事犯罪分子政策的必要性

依法从重从快惩处严重刑事犯罪分子,是维护稳定和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需要;是团结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密切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密切警民关系的需要;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基本精神

惩办并不是一律要严惩,而是依法定罪量刑,既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事实、情节、危害以及认罪悔改的态度,分清主次,区别对待。宽大也不是宽大无边,而是按刑法规定,对那些社会危害不大,能够认罪悔改的犯罪分子,实行宽大处理。

公安刑事执法的基本原则:

1、依靠群众的原则

2、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3、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

4、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责任,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

5、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接受监督的原则

6、重证据、重调查研究的原则

7、保障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的原则

8、尊重各民族公民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的原则

9、各地区公安机关之间加强协作和配合的原则

10、我国公安机关同外国警察机关之间开展刑事司法协助的原则

公安政策以及公安政策的作用

公安政策是党和国家的意志在公安工作中的体现,是党和国家为实现公安工作任务而规定的指导公安工作的政治原则。

公安政策的作用:

1、指导作用。

2、规范作用。

3、调整作用。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内容的要点。

第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力量是各级党委和政府;

第二、综合治理的实施力量是综合性的;

第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手段和措施是综合性的;

第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目标也是综合性的。

公安机关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一、维护国家安全;

二、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三、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人身自由;

四、保护公共财产和个人合法财产;

五、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

各警种职能

治安警察是负责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的人民警察。

户籍警察是负责管理户籍、掌握户口动态等户政工作的人民警察。

刑事警察简称“刑警”,是负责刑事案件侦破工作的人民警察。

交通警察简称“交警”,是负责维护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处理交通事故,进行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人民警察。

外事警察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对进出我国(边)境的外国人(包括无国籍人)和我国公民进行管理的人民警察。

巡逻警察简称“巡警”,是指在一定路线或一定地段用巡逻方式进行勤务活动的人民警察。

督察警察是对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执行法律、法规、遵守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的警察。

边防警察是负责维护我国边境地区的社会治安,处理边境涉外事务的人民警察。

消防警察是同火灾作斗争的人民警察。

近代警察与古代警察有以下几点区别

第一,近代警察的职能是独立的,警察职能主要集中于警察机关。

第二,近代警察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专职的警察队伍,成为国家庞大的专政工具之一,行使专门职权。

第三,近代警察强调了法制。

第四,近代警察有统一的制式服装,古代警察则没有专门的服装。

警察的含义和警察的产生的条件

警察的含义:警察是具有武装性质的维护社会秩序、保卫国家安全国家行政力量。

警察的产生的条件:

第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是警察产生的经济条件。

第二,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不可调和性,是警察产生的阶级条件。

第三,维护统治秩序与惩罚犯罪的客观需要,是警察产生的社会条件。

第四,国家机器的形成,是警察产生的政治条件。

第二篇: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领导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它深刻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价值观。实现中国梦,必须自觉坚持和践行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命线。1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更是我们撑起中国梦的杠杆。毛泽东同志经常强调,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都有可能克服,任何敌人最终都压不倒我们,而只能被我们所压倒。笔者认为,不仅是战胜困难,要实现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离不开人民,同样要依靠人民。

一切为了群众。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要让每一个人衣食无忧,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人民幸福安康。

一切依靠群众。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是要将每一个人的力量凝聚起来,将每一个人的梦想汇聚起来,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之梦。

中国梦不是凭空产生的,更不是随意捏造的,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改革开放30 多年的成果体现,是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灵魂呼唤,是每一个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呐喊。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口多、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社会有失公平、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逐渐显现。中国梦就是要改变现状,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要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最终实现共同富裕。2群众路线为实现中国梦奠定社会基础。

践行群众路线,就要始终高度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出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畅通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渠道,为人民群众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开辟广阔的空间,为人民群众展现活力提供广阔舞台,给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想干事、能干事的条件,积极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来,主动做中国梦的参与者、推动者和书写者。让人民群众分享更多的发展成果,共享人生出彩、梦想成真、成长进步的机会;让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活力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更多的人投身到创造活动中来,为实现中国梦奠定深厚的社会基础。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

党的群众路线激发实现“中国梦”的勇气和热忱。“中国梦”凝结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和追求。党的群众路线饱含了党与人民为之不懈奋斗的豪迈气概。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鞠躬尽瘁,描绘了一幅幅壮美的画卷,书写了一篇篇不朽的华章,体现了我们党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团结和带领群众直面现

实、改造现实、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勇于牺牲的坚定决心和信心,成为鼓舞人们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坚持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从历史中汲取立足现实、迈向未来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营养,必然能够激发人们奋斗追求的壮志和豪情,使群众为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梦想焕发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领导核心。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实现中国梦伟大目标奋进的一大法宝。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政治优势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的坚强保证。

坚持走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和践行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命线。

第三篇:群众路线是党的工作的根本路线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查自纠

政教处陈坤

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我个人而言,是一次重新审视自我,反思自我,解剖自我,提高自我的大好机会。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本人从政治纪律问题、“四风”问题、廉政建设问题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刻反省,深挖了思想根源,提出了整改措施。现就对照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够。一直以来,我以为我只是一名普通教师,只要教好书、上好课、教育好学生,对得起学生和家长,努力完成学校领导交给的工作,就算是尽职尽责了。除了教育教学外,对学生的思想、生活、关心不深入。

二是工作作风不够扎实。遇到困难不能知难而进,有时有任其自然的松懈思想。工作中中有时畏首畏尾。不能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

三、服务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四、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

今后的改进方向:

首先,要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已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师生服务的思想,通过学习、向同行请教,提高自已的业务能力,绝不遇难而退,要敢于与一切困难作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

其次,爱岗敬业,热爱教育和学校,认真备好课、上好课。热爱学生,关心和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第三,团结协作,尊重他人,虚心学习,关心集体,维护学校声誉,共创文明校风。第四,改进工作作风,各项工作都要认真负责,争取做到位,避免工作造成失误。第五、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学风,加强学习,增强功底。按照《党章》提出对党员干部的要求,着力转变思想作风,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时刻牢记学习是领导干部胜任领导工作的内在要求和必经之路,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努力实践党的基本理论,学习中以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提高工作效能为落脚点,注重理论实际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际,理论与实际相结,增强自身政治理论功底,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统一。同时,加强学习中不断提高党性意识,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注身体加强党性修养,真正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工作作风,艰苦奋斗、求真务实。作为党员干部,围绕党的服务宗旨,不断改进与转变工作作风,以维护好、落实好人民群众根据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的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理念,发扬党员干部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总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已,淡薄名利,不断加强师德修养,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做一个受学生爱戴、尊重、人民满意的合格教师。

第四篇:深刻理解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深刻理解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摘自贺同新同志在集团党组理论中心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学习会议上的发言 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通过学习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党的历代领导人关于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有关论述,通过学习党的章程、党的理论、党的历史,我们对总书记上述科学论断有了更深切的认识和体会。

一、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及其重大意义

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党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在党的工作中的运用和体现,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是我们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1943年6月,毛泽东同志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决定中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初步阐述了党的群众路线,着重从党对群众的基本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1956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八大上所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作了全面精辟的阐述,认为它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在一方面,它认为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的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因此,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而不能脱离群众,不能站在群众之上;每一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同群众共甘苦的工作作风。在另一方面,它认为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

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先后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群众利益无小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等重要观点和方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创新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综合有关论述,党的群众路线,一方面是从党的性质、宗旨上讲的,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另一方面是从党的基本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上讲的,强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群众路线就是党的宗旨、任务和实现宗旨、任务的手段、方法的有机统一。实行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核心是牢固树立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团结带领群众一道前进。历史和现实都表明,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一切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对于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有效履行使命、不断发展壮大具有重大意义。

群众路线是贯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贯彻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必然要求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正确处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党在工作中的群众路线正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体现和运用。

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宗旨、履行党的使命、完成党的任务的根本遵循。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领导和团结人民群众完成革命、建设、改革各项事业,创造幸福生活。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在一切工作中只有紧紧依靠群众,凡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有效实现对群众的组织和领导,才能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则不可能实行正确的领导,不可能很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群众路线是党形成正确的方针政策并实现既定目标任务的必由途径。人民群众最了解实际情况,只有深入群众调查研究、集中群众意见建议才能形成正确决策;革命、建设和改革是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只有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其中才能取得胜利。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那样:“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属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脱离群众,既难于形成正确决策,也难以把决策付诸实施,终将一事无成。

二、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逐步形成、自觉践行群众路线的历史,实行群众路线是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一直非常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把教育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时刻把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自己身边。党成立之初面临的环境异常恶劣,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反复强调动员人民群众的重要性,深入发动、组织、引导工农群众参加革命运动,历经艰难曲折,找到并坚持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引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在此过程中形成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形成和巩固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在全国范围取得执政地位以后,加强执政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同时,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严重背离党的群众路线、严重脱离客观实际的情况,使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经过拨乱反正,党的群众路线等优良传统重新得到重视和发展,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实现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壮阔历程,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提出并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可以说,党的90多年光辉历史,就是同人民群众生死与共、同甘共苦的奋斗历史,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历史,是形成和发展、贯彻和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党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能真正做好群众工作,密切联系群众,党的工作就胜利,党的事业就发展;什么时候背离了群众路线,脱离了群众,党的工作就遭受挫折,党的事业就受损失。

三、新世纪新阶段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对于我们党应对风险挑战、夯实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新世纪新阶段,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特别是在有的领导班子、一些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如不予以坚决纠正,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紧紧围绕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才能防止和消除脱离群众的危险,才能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从而为党长期执政奠定深厚群众基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正如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所指出的:崇高信仰始终是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支柱,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坚实执政基础,只要我们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

四种“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新形势下加强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显得更加重要而紧迫。

党的建设现状对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提出了新课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其中脱离群众就是一大危险。一是少数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理想信念滑坡,甚至腐化堕落,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二是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服务功能不强,党员管理方法滞后,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不强。三是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干群沟通交流机制、群众工作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疏远了与干群关系。

国内外环境变化给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提出了新挑战。一是从国际环境上看,冷战结束后,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如何防止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形势严峻、任务艰巨。二是从社会阶层构成变化上看,改革开放后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如何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是极其重要的政治课题。三是从社会利益格局调整上看,市场经济主体多元化、利益关系复杂化,贫富差距拉大,部分群众被弱势化和边缘化,滋生了他们的不满情绪。四是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看,房屋拆迁、土地征用、移民迁建等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极易引发干群矛盾和冲突。

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给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群众民主意识增强,对基层工作透明度和参与度要求越来越高,而一些基层组织仍然存在不民主、不公开等问题。二是群众民生要求更高,由过去解决温饱到现在要求教育、卫生等资源均衡,一些优抚、惠民等政策不公或执行偏差,导致群众对党员干部的认同感下降。三是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深恶痛绝。一些地方治腐不力,严重影响了党员干部的“公信力”。

解决好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县上下如火如荼地开展。坚持群众路线,就是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着力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也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的法宝。事实证明,一个地方干部作风好,干群关系就好,社会风气就好,发展就有活力;干部作风差,矛盾问题就多,工作局面就不容易打开。

因此,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始终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问题为导向,切实解决干部队伍作风特别是“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摆问题不捂、不盖、不拖,要让群众看到敢于正视问题的决心。整改措施和结果要及时向群众公布,改什么,怎么改,要让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顺应群众期待,路才能越走越远。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只有真正“沉”下去,与群众面对面、征求意见、换位思考,才能及时准确地把好群众需求变化的“脉搏”,切身体会群众所想、所盼、所急。

坚持群众路线,要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切关心群众疾苦;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贴心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最大程度满足群众要求。

坚持群众路线,要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要以加快发展和服务民生为方向,切实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分担群众疾苦、解决群众问题。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问题还存在,一些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时有发生。践行群众路线,就是要为民服务,要帮助群众解决好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尤其是努力满足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合理要求。要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

“群之所为则事无不成,众之所举则业无不胜”。只有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正确认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与促和谐促发展的关系,把群众的智慧、力量和干劲凝聚起来,真正实现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成果由群众共享的目标,才能真正加快建成幸福美好的新铜梁。(文/闻琼)

浅谈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按照部署,我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中央和省、市委部署,牢牢把握总体要求,坚持主题不变、镜头不换,联系实际,着力解决“四风”突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切身利益问题和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把改进作风的成效真正落实到党的基层组织和“末梢神经”。所谓“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最关键的步骤,通常还说明此步骤充满困难。“最后一公里”,凸显了教育实践活动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善学善思的鲜明导向。善始善终,这是党开展一切活动、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开始和完美的结束。“最后一公里”走得好不好,直接影响整个事情的成败。水果蔬菜从产地到百姓餐桌经历很多程序,往往“最后一公里”坐地涨价,老百姓苦不堪言。再比如,如何解决好农田灌溉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如何解决群众出行难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等等。诸如此类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看似小问题,实则是造成“末梢堵塞”的大问题。人的身体一旦“末梢堵塞”,则身体有病,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末梢堵塞”,且不“通瘀”,则危及党的肌体和执政能力。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根本目的就是要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端正对群众的态度,端正对教育实践活动的态度。“最后一公里”为开展活动的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打了一剂“强心剂”,是一个响亮的警钟和严肃的要求,为保证活动的最终成效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当前,不少党员干部的上班场所仅在机关,对基层的情况了解甚少,一些人只停留在看材料,听汇报阶段,与基层群众的鱼水情也仅仅停留在口头上。“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负面例子时有发生,作为基层的党员干部要必须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切实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主动走进乡村社区,串门入户、嘘寒问暖,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主动听取基层群众的难事、烦心事,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善待基层群众,为民排忧解难,唯有这样,党的群众路线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才能赢得老百姓的掌声。走群众路线,最害怕的是“蜻蜓点水”、“水过地皮湿”,最期盼的是基层领导干部能“常来走,多来看”。我认为群众路线绝不是空口白话谈出来的,而是靠脚踏实地干出来的。群众路线教育的生命和灵魂就在于一个“实”字,重在以具体举措落到实处,才能取得实效。要解决这些问题,我有以下几点粗浅认识,希望和大家共同学习一下。

一、认清“四风”问题对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带来的危害

反对“四风”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落脚点和主要任务,核心问题还是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群众路线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是考验党员干部的关键期。群众路线需要走好,“四风”问题是群众路线“最后一公里”的最大拦路虎。形式主义的主要根源是主观主义、个人主义和“官本位”思想。弄虚作假,不求实效;好大喜功,欺上瞒下;脱离实际,照搬照套。官僚主义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不深入基层和群众,不了解实际情况,不关心群众疾苦,不愿和群众“坐同一条板凳”,怕给自己添麻烦;饱食终日,无所作为,遇事不负责任;独断专行,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主观主义地瞎指挥等。享乐主义主要表现在精神状态上,思想空虚,精神萎靡,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在价值取向上,把个人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事情多做一点觉得吃亏,待遇稍差一点满腹牢骚;在工作态度上,怕苦怕累,逃避责任,得过且过,不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工作,更不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公务活动中,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不重实效;在生活方式上,追求“贵族化”,吃喝玩乐,沉湎于花天酒地、声色犬马。奢靡之风表现为金表华服、珍馐佳酿、豪宅别墅、名车美人。把牢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党员干部是排头兵,是突击队。只有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推动自己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才能进一步密切,基层基础才能进一步夯实。

二、在解决服务群众最后有一公里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认真排查和发现“最后一公里”问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排查问题环节要求非常明确,把查摆问题贯穿始终,采取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集体议等方式,切实找出部门和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党员干部联系群众要尽心尽力,要促进进村入户体察民情常态化,不仅身到,更要心到。要以心换心,真正放下姿态、俯下身子体恤群众、关心群众,切实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下基层联系群众,应多临时停车,多不请自来,多走泥泞的路,多进漏雨的屋,尝尝群众锅里的饭,品品群众碗里的水,切实体恤群众疾苦,了解群众所想所期所盼,俯听群众所恨所怨所言。“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如果不到群众中听意见,听不到真心话,不认真排查,或是视而不见,或是熟视无睹,或是夸夸其谈,避重就轻,怎能发现自身存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第二,深入查找造成“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那就是要抓住基层,基层与群众接触最多,涉及的群众问题,很多都需要基层去解决和落实。基层是党和群众联系的最后一个环节,党的政策需要基层去落实完善。基层要坚持做到问题排查不到位不放过,问题解决不到位不放过。要善于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想群众之所想。如果党组织建设薄弱,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没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书记没能配强配优,基层党员的模范带动作用也就难以发挥,这就在党组织和群众之间无形中产生了一堵墙;有的单位、镇、街道和社区便民服务跟不上,有的便民大厅虽已建成,但人员在岗不在位,在位不在心或服务态度生、冷、硬,便民大厅成了摆设,人民群众依然办事难;有的基层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差,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住房、养老、医疗等惠民政策总是“走在路上”,就差那么一点点,造成“近在咫尺,远隔天涯”瓶颈。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各种“疑难杂症”,就必须找清“病根”才能追根溯源,寻找到根治的“良方”,而如何去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则是干部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至关重要的一步,那么干部要如何迈好这一步呢? 多走土路讲土话,多接地气才能做好群众工作。磨破嘴皮不如走破脚皮,说得再好都不如多走走“小路”,多看看民情,多听听民声,才能汇聚民意,才能与群众接上气,多说土话才能做好群众的“亲戚”,才能密切干群之间的联系,群众才愿意向干部敞开心扉,才能让干部寻找到“病根”。勇于担当,狠抓落实,提高干部的办事效率。走进群众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群众,了解他们的疾苦,解决他们的难题,面对问题干部就是要勇于担当,有直面矛盾的勇气,敢于走在前头,把工作做细、做深、做到实处,不断地转变作风,提高执政水平,才能提高办事效率,赢得群众的好评。

第三,认真剖析整改“最后一公里”问题。剖析和整改是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问题要查得“水落石出”、自我批评要“体无完肤”,道理分析要“鞭辟入里”,整改问题要“入骨入心”。剖析要从深处挖,危害要从大处想,病根要从痛处找,诊疗要对症下药,从重从快,药到病除。要认真分析产生“最后一公里”问题的体制机制原因,切实加以整改。对体制机制上出现的问题,要从深化改革入手,对极少数人恃权弄权而使政府的惠民举措落不到实处,形成“末梢堵塞”的必须严肃问责。

第四,严格建立严防“最后一公里”长效机制。开展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不是唱高调、走过场、摆样子,也不是活动一结束就不再联系服务群众,而是新形势对于党员干部的高要求,要在建立健全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上下功夫,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使广大党员能够坚持尽职尽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加强党建创新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尤其要配优配强党组织书记,要加强基层便民办事大厅建设,让便民利民设施真正为民服务,要从体制机制上着手,建立长效机制,严防“最后一公里”现象改头换面,披上“马甲”以新面目出现。切实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和惠民措施真正送给群众,把党的惠民政策变成老百姓“口袋里”的实惠。

第五,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本领过硬的党员骨干队伍,是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首要任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通过教育和实践“两手抓”,切实增强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意识和能力。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就要大力整顿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服务意识强、服务作风好、服务水平高的领导班子,按照“选优、育强、聚能、引智”的思路,选拔培养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花大力气建设作风过硬、甘于奉献的党员骨干队伍。要通过学习教育等多种方式提高干部和党员为群众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其“愿服务”;开展多种形式的相关技能培训,使其“懂服务”;努力提高他们的服务技能和水平,使其“会服务”;采取督促推动和监督检查等措施,保证其“服务好”。由他们来带头服务、带领服务、带动服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才能落到实处。

第六,功能齐全、方便快捷的服务平台,是基层党组织开展服务的必备“硬件”,也是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依托。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加快服务场所建设,建立和完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站、点)。深入了解群众需求,进一步强化服务中心的综合服务功能,实现与便民服务、公共服务等有机融合,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探索信息化服务新方式,建设以工作网站为重点的服务信息发布平台、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重点的党员教育平台、以手机党报为重点的党内信息互通平台、以微博和微信等为重点的党群即时互动平台等,通过网络阵地为群众提供服务。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和上级党组织要求,积极创新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和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工作抓手,把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工作细化、深化、具体化。

三、怎样做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在1月21日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指出中央关于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部署十分明确,关键是坚持主题不变、镜头不换,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四风”查找问题、解决问题。要根据第二批活动单位的特点,坚决纠正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脱离群众的问题、服务群众不到位的问题、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下大力气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基层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是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也是走实、走稳、走好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行百里者半于九十,这“最后一公里”涉及领域广、事务多,问题更具体、更庞杂,同时与群众贴得最近,群众感受最为直观。一些事可能看似不大,但桩桩件件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乎百姓的生活质量。基层“小事”是构成国家、集体“大事”的“细胞”,如果基层服务做得不好不细,不仅大大伤害群众感情、影响群众生活,还可能损伤整个“肌体”的健康;如果基层工作不扎实,顶层设计制定得再好,都可能沦为空中楼阁、一纸空文。从这个意义上说,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从一开始就强调要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具有十分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好作风出战斗力,出凝聚力。走好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尤为需要优良的作风。作风看似无形,却又无处不在,而广大群众往往就是通过观察身边党员干部的所言所行来给我们的党风政风打分的。基层党员干部作风过硬,党的方针政策就能真正落到实处,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就能闯关夺隘、善作善成。基层党员干部始终秉承“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及时回应群众的呼声,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就能与群众打成一片,获得群众真心的支持。

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焦裕禄就是一位好榜样。焦裕禄在兰考工作只有一年多,却在群众心中铸就了一座永恒的丰碑。他对群众始终怀有深情,“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他廉洁奉公,量身定制“干部十不准”,约束自己、约束身边人;他总结出“十条工作方法”,迎难而上治“三害”„„在他身上,所体现出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是我们党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与教育实践活动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高度契合。焦裕禄精神不仅是一种精神向导,更是一种工作方法,照着这种方法做,就能够更好地联系服务群众,就能够更好地解决基层的问题。对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来说,服务群众,改进作风,一定要将焦裕禄精神当作一面镜子,当作行为标杆,进一步夯实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基础。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今天世情、国情、党情已经发生深刻变化,联系服务群众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挑战。面对日益复杂的基层工作,面对日益多元的群众诉求,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始终保持想去干事、愿意干事的热情,更要提高能干好事、能干成事的素质和本领。有些干部抱怨“压力山大”、“问题总出现在能力之外”,也有人不解“群众怎么越来越难沟通”,还有人感叹“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这里头,其实就是服务群众能力高低的问题。发展日新月异,能力不进则退。如何让教育实践活动掷地有声、见物见人,做到既解决实际问题,又提高自身本领,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认真对待。服务群众要靠实干,服务本领也要在实践中磨练。说一千道一万,“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从老实人张思德,到好干部焦裕禄,再到“草鞋书记”杨善洲,时代不同、岗位不同、领域不同,但他们凭借着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实现了自我价值,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大潮已经起势,广大党员干部不能观望、不能拖宕、不能犹疑,一定要切实行动起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纠正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使我们的方针政策符合实际情况、符合群众诉求,使我们的作风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的检验,不断以作风建设新成效和干事创业新成绩取信于民。

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同时也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总目标。应该说,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已经取得了联系服务群众的初步成效,但离“让人民完全满意”还有一定的距离。现在正在开展的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参与的层级更多、领域更广、对象更复杂,面对群众也更近,能不能取得让人民满意的实效,关键看能否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要发挥领导带头作用。领导带头,万事不愁。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全力打造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责任明,方向正、作用显,特别体现在各级党组织的责任落实和一把手的作用发挥上,“一把手”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始至终把责任扛在肩上。

要始终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四风”问题,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最终的落脚点是要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必须坚持主题不变、镜头不换,始终突出问题导向,紧紧扭住反对“四风”,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加大改进作风的成效,真正让群众受益。要坚持问题排查不到位不放过,问题解决不到位不放过,坚持开门搞活动,以问题整改开局亮相,以问题整改注入动力,以问题整改交出答卷,坚持标准,严格把关,不断拧紧螺丝、上紧发条,切实解决脱离群众的问题、服务群众不到位的问题、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下大力气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确保活动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

要坚持深入基层一线。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首先要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一线,了解群众所急所需所盼。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杜绝宅在办公室里想问题、造思路、搞指挥,要坚持到一线去接地气、知民情、找问题,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在深入基层一线的过程中,不但要“身入”更要“心入”,要带着感情下去、带着问题下去、带着责任下去,要能够与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连成一体,将基层一线作为改进作风、解决问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主阵地,帮助群众解决发展上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作风问题易反复,服务群众无止境。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并且要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不能大而化之,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从而以问题的真解决,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活动带来的作风新气象。

总之,面对范围广、领域宽、数量大的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每一个干部都身肩重任,践行群众路线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因此要强化干部的预见意识,防患于未然。一名好的医生不但能治病救人,更在于他能提前防范,作为一名好干部,也应当时刻绷紧为民的弦,提高对问题的预防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要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不但要认识到他的重要性,更需要干部常怀为民的热情,坚持依法行政,勇挑重任,立足本职,做一名人民爱戴和喜欢的“良医”。

第五篇:公安工作群众路线

公安工作群众路线,是指公安工作实行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它是在公安工作上服务群众、保护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理论、原则、制度和方法的总称。

群众工作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1.工作对象的广泛性。2.工作内容的复杂性。

3.工作时间的随机性。4.工作方式的多样性。5.工作结果的双向性。人民群众是公安工作最广泛、最直接、最敏感的信息来源,是对各种违法犯罪现象施加压力最普遍、最直接、最及时的力量,人民群众在对付各种犯罪及治安问题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是公安工作取之不尽的社会资源。因此,基层基础工作的着力点就是“警民关系”,就是要做到“警有为、民受益”。与群众的关系搞好了,群众就会支持配合,公安工作就会如鱼得水;与群众的关系搞僵了,群众就会唱反调,公安工作就会如履薄冰。

长期以来的公安实践证明,群众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公安工作的效能和公安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公安工作在贯彻群众路线上遇到了新情况、新变化和新问题,使群众基础出现弱化,影响和制约了公安工作的长远发展。因此,打牢群众基础,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建立起适应公安工作需要的、符合时代特征的“警爱民、民拥警、警为民、民助警”的新型警民关系,对于公安工作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公安机关坚持群众践线的重要意义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促进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及其干警的认知。广大干警只有经常深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多与群众见面,多与群众交流,让人民群众认识理解公安机关的地位、性质、作用,了解广大干警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和牺牲,其是非功过,酸甜苦辣,才能展现给群众。

二是可以从人民群众中获得强大的支持。这种支持,对公安工作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接触实际,了解实际,有无穷的智慧和首创精神,是公安工作的力量源泉。实践证明,没有群众的积极参与,“人民民主专政”将是 一句空话。

三是能有效地提高公安工作质量和干警队伍素质。在群众的监督下,公安工作才能少走弯路,避免犯错误,既规范且具有活力。

下载群众路线是公安工作的根本路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群众路线是公安工作的根本路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