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法院执行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角色定位及职能发挥
内容 提要:法院执行,在构建和谐 社会 中定位为和谐执行。而推行和谐执行,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而且符合我国二千多年来的民族心理和 法律 文化传承。和谐执行可实行以下几种 方法 :
(一)教育 疏导法。
(二)执行和解法。
(三)人文执行法。
(四)风险告知法。
(五)透明执行法。
关键词:和谐社会 和谐执行 角色定位 实际操作和运用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它要求我们的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 自然 和谐相处。为此,肖扬院长要求,各级法院要在和谐社会进程中,认清形势,找准定位,发挥作用,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的世纪主题,全面加强审判和执行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在此,有人提出了和谐审判、和谐执行。法院执行,作为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最后一道工序,直接关系到“公正与效率”的实现和社会的稳定,那么,它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又如何找准角色定位,及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作用?带着这个 问题,笔者试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法院执行的基本内涵及和谐执行的意义
法院执行,是指人民法院对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付诸实现的法定活动和行为。它包括刑事执行、民事执行、行政执行及非诉行政执行,执行范围广泛,手段强硬,是用司法手段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有力保障。法院执行,在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体制下,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执行的软硬掌握度,直接 影响 社会的和谐进程。
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它能够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和谐包括 经济 和谐、阶层和谐、政务和谐、区域和谐等。和谐社会是一个美好的社会,它呼唤法院的和谐执行,呼唤法院在执行中,多一点点“温柔”,少一点点“强硬”。推行和谐执行的意义在于:
1、宏观上,人民法院在执行中将法治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结合,以至诚至善的精神追求,灵活务实的执行调解 艺术,惩恶扬善,启迪心智,回归理性,才能把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起来,并促进社会秩序和谐稳定,产生一种综合社会效能----即:在规范市场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同时,也以一种特有的方式促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和社会对良好秩序的认同。
2、微观上,提高了法院自身的执行结案率,并有效地缓解了“执行难”。和谐执行已成为 现代 文明社会的重要工具,成为支撑社会服务体系及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交往、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础保障,也是完善社会机制、构建和谐的有效手段。
二、法院执行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角色定位
肖扬院长曾说过,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是有序的社会,而一个有序的社会必定是一个民主与法制的社会。事实上,构建和谐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与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密切相关。所以,法院执行,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然定位为和谐执行。而推行和谐执行,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而且符合我国二千多年来的民族心理和法律文化传承。所谓和谐执行,是指人民法院在执行工作中,以实现公正与效率为目标,以司法为民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情法并重、宽严相济、公正文明的执行方法,在定纷止争、化解矛盾的同时,增进当事人的信任和友爱,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从而达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目的。它旨在追求执行中的和谐效果。
(一)和谐执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法治社会,拥有化解自身矛盾的机制,而法院执行,作为国家专政工具的一个部分,本身就具有民主法治建设的内容,如执行规定中的执行和解、执行中止、恢复执行等内容及民主、公开、公正等执行特点,就满足了社会主体解决纠纷、维护社会正义的社会需求,加速了人们对社会的认同感。当前,在反映执行不到位、来信来访等问题日渐增多,可能出现矛盾激化甚至上访、继而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情况下,倡导并推行和谐执行,已成为形势的必然要求。和谐执行充分尊重了当事人的意志和处分权,体现了宪法和法律精神,并利用法律合理平衡了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之间的利益,完全符合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二)和谐执行符合我国民族心理和法律文化传承 从我国民族心理方面看,“和为贵”的儒家思想长期在 中国 占统治地位。“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要求争执的当事人不计较个人利益,做君子而不做小人,以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友爱。这种“和合”文化思想,体现到执行工作中,同样要求当事人化干戈为玉帛,互谅互让,它追求的仍然是一种和谐的局面。很显然,和谐执行理念正是传统的儒家思想在法院执行工作中的继承和发扬。
从法律文化传承上来看,我国的法律一直是注重调解。早在西周时期就有调处的记载,抗战时期的延安,我党就系统地提出了马锡五式的调处方式。1991年颁布的民诉法及人民法院执行规定中,更是把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并履行完毕作为一种结案方式,它突出强调的仍是和谐执行。执行工作调整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承担着解决纠纷、化解矛盾、平衡各方利益的重要职能,它的前提就是要尊重人、关心人。有鉴于此,以人性换人心、尊重人、关心人的和谐执行方法,对于处理好各方利益冲突,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安定有序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以上,不难看出,和谐执行遵循的正是“和为贵”的民族心理及注重调解的法律文化传统。实践已经证明,和谐执行是人民法院定纷止争、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手段。要构建和谐社会,执行工作只有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采取符合我国民族心理和法律文化传统的和谐执行方法,才能真正发挥其定纷止争的功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和谐执行在具体工作中的操作和运用
和谐执行,推行的是以人为本、情法并重、宽严相济、公正文明的执行方法,在 目前 我国法院普遍被“执行难”问题所困扰的情况下,推进和谐执行,不啻于是缓解“执行难”的一个有效途径。近几年,萍乡法院就实行了“攻心为上、抢抓机遇、制度配套、良性循环”十六字方针,并同时推出了“汤河经验”,就是和谐执行的一个试点,取得了良好效果。
第二篇:如何发挥法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既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也体现了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理念,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的社会。” 人民法院承担着打击刑事犯罪、化解矛盾纠纷、保护人民利益、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要职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独特的、其他部门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人民法院要承担这一历史重任,就要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保障法院工作的正确方向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对国家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和确立的,是人民和历史的必然选择,并已明确地载入我国宪法。在我国,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国家的进步,都离不开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之本,是我们最根本的政治优势。坚持党的领导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人民法院作为党领导下的司法审判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是维护国家政权的国家机器。在所有任务中,保护党领导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是其首要任务,是带根本性的任务。因此,人民法院必须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地将各项工作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在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重大部署、重要问题、重点工作及时向党委汇报,把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与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起来,实现维护法律权威与维护党的权威的统一,将审判、执行工作融入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同时,人民法院也应根据宪法确立的人民法院在国家机构中的地位、职权,坚持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公正高效地开展各项审判工作,真正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二、立足审判职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
人民法院担负着打击制裁犯罪、调节经济社会关系、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职责。做好这些工作,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为此,法院必须牢记自身担负的重要职责,充分、有效地发挥审判机关的职能作用,积极投身到创建和谐社会的工作中去。
一是打击犯罪,维护稳定的治安环境。稳定的治安环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惟有稳定,才能发展,只有发展,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依法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是人民法院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承担的首要职责。我们要继续坚持严打方针,依法惩处严重暴力犯罪、有组织犯罪和盗窃、抢劫、抢夺等危害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犯罪,增强群众安全感。加大对毒品犯罪、赌博犯罪以及利用邪教组织破坏国家法律实施的犯罪,净化社会环境。依法严惩危害国家经济安全、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以及利用国有企业改制之机侵吞国有资产的犯罪,保障经济健康发展。依法严惩贪污贿赂、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职务犯罪,依法打击建筑、医疗等行业的商业贿赂犯罪,推动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加强刑事司法领域的人权保护,保证无罪的人不受司法追究。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寓教于审,审教结合,作好未成年人犯罪的审判和帮教工作,降低缓刑犯、刑释人员的重新犯罪率。
二是化解矛盾,构建文明的社会环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而是有了矛盾可以通过有效的机制妥善化解的社会。人民法院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各类矛盾纠纷的集中场所,大量的民事纠纷要通过诉讼来解决,依法调处民事纠纷、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是人民法院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要依法公正及时审理各类民事案件,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制裁违法行为。要强化诉讼调解,贯彻落实“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十六字原则。要把调解贯穿于案件诉讼的全过程,坚持庭前、庭审和庭后调解相结合。充分发挥基层法院、人民法庭解决矛盾纠纷的前沿阵地作用,力争把纠纷解决在基层,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审理好破产案件,处理好破产还债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避免因破产案件引发职工、债权人上访等问题,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依法审理好行政案件,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促进行政机关依法正确行使权力,推动依法行政。完善申诉和再审工作制度,做好涉诉信访工作,对应当纠正的案件错误要及时纠正,对依法应该解决的问题要积极依法解决,对长期上访缠诉人员要耐心细致做好工作,努力化解矛盾,确保社会稳定。
三是强化司法执行职能,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执行是法院判决的最终体现,也是当前法院工作的一个难
点,更是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关键。执行难是全社会的问题,要以执行的程序公正和效率为核心,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加强国家执行威慑机制建设,在客观上促使被执行人自动履行法律义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执行宣传工作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以配合、协助、支持人民法院执行为荣,以抗拒、阻碍、干预人民法院执行为耻的舆论氛围和良好风尚,为解决执行难创造良
好的舆论氛围。为了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讲究执行方式,探索执行方法,提高执行艺术,把工作做深做细,尽量使双方当事人互谅互让,减少矛盾冲突,促其和解。同时要加强与公安、检察机关的协调,严厉打击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暴力抗拒执行等违法犯罪行为。要自觉依靠、积极争取党委的领导,依靠党委排除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的干扰,维护司法权威,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四是以人为本,营造公正的法治环境。良好的法治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人民法院要认真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妥善处理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类纠纷案件,全面、充分、有效地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努力创造司法便民利民的环境,为当事人寻求司法救济打开绿色通道,让他们方便、快捷地得到司法救济;创造司法护民的环境,积极实施司法救助,让确有经济困难的当事人打得起官司,切实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营造公正的司法环境,认真落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让有理有据的人打得赢官司,真正在全社会树立起法治的力量和权威。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法院的公信力
法院队伍素质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司法能力上,肖扬院长指出“加强人民法院基层建设,重点是提高基层法院法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提高审判质量和水平。”加强法院队伍的司法能力建设,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整顿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通过各种主题教育,教育法官要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的理念,强化服务大局意识。在确保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的前提下追求案件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二 是加大学习培训力度,在法官中开展办案竞赛、裁判文书竞赛、庭审观摩、计算机操作等竞赛活动。评选出优秀法官、办案能手、优秀裁判文书等,着力培养法官敏锐的心智和洞察力、良好的法律文化和社会学修养、清正廉明的职业道德和正直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建立以岗位业绩考核为主的工作管理机制,建立以议事规则为根本的决策管理制度,建立以车辆、财务管理为基础的机关管理制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大内部督查力度,努力实现内部管理和谐。三是提高党员队伍政治素质,发挥党员法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是法官队伍主要骨干力量,事实证明哪个部门的党组织发挥了作用,该部门的工作就做得出色。因此基层党组织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法院的审判工作开展活动,经常抓好党员的党性教育,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同时,还要狠抓法院和法官的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信念坚定、严谨求实、公正高效、文明廉洁、执法如山的法院文化,营造爱岗敬业、崇尚公正的氛围,以多途径为干警排难解忧,以多种激励手段激发工作热情。四是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筑牢干警反腐倡廉的基础,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建立和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引导和督促全体干警牢固树立“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司法理念,秉公执法,切实维护司法公正。对于发现违法审判行为,坚决追究责任,绝不姑息迁就,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司法环境,确保“公正、为民、清廉、高效”要求落到实处,从而进一步提升法院的公信度。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社会工程,和谐是社会发展的最高境界,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整个社会的和谐,只有社会的每一个系统,每一个组成部分,每一项工作都在规范有序地进行,整个社会才能实现和谐。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是解决纠纷的司法途径,是人民群众解决问题的最终途径和最后选择,因此,人民法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担负着很重要的作用,正确履行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完成好神圣而庄严的历史使命,是摆在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面前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论发挥工会职能构建和谐企业
国电英力特集团工会2011年工运论文
论发挥工会职能构建和谐企业
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的工会、共青团、青联、妇联界的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时,发表了“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重要讲话,进一步阐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丰富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内涵,并对工青妇组织提出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充分发挥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作用的要求,为工会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
同样,在企业当中,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组织,它代表着广大员工的利益。作为一个企业,要想在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中生产经营,而创造这种环境的关键因素在于广大的员工,工会的工作对象也是员工,工会工作的优势也体现于员工。因此,维护员工的利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员工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动力,做为企业的工会组织,在明确建设和谐企业的基础上,要努力发挥工会组织的职能,积极参与管理,与企业形成合力,全力维护员工利益,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一、履行职责,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发挥作用。坚持胡锦涛同志的“科学发展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问题,用发展的眼光解决企业问题,这是用云科学发展观解决问题的国电英力特集团工会2011年工运论文
良好途径,也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必然要求。
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机构,而企业工会是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负责职工代表大会的日常的日常工作,所以要积极与企业建立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各项民主管理制度,认真做好职工代表大会的各项工作。
1)、深入工内心,听取职工意见。织织职工听取领导的工作报告,把领导的报告与职工意见结合起来,将职工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强化职工的在企业中的主人翁意识。
2)、体察职工生活,解决职工欠缺。在经济发展、信息发达、覆盖广泛的信息时代,职工渴望学习并掌握更多的知识,在企业这个大家庭中,他们更加注重对国内外形式、金融经济的了解,因此加强他们掌握网络资源,并达到一定水准,将这些资源引用到工作和生活当中。
3)、开展职工活动、加强职工技能。以职工为中心,在构建和谐企业中体现职工作为。工会一方面应该把广大职工的生产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在不同时期要组织职工开展大型文艺活动,丰富职工业余生活,带着职工朝着快乐每一天的方向发展,也为那些有特长的职工提供施展的舞台。开展技能创新活动、技术攻关活动、劳动竞赛活动,给那些在技能上有一定建树的职工办法荣誉证书并给于物质上的国电英力特集团工会2011年工运论文
奖励,这样不仅带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也让一些在技能上有不足的职工挖掘自己的潜质。
4)、提高职工工资,优化职工福利待遇。工会再为职工申请缴纳社保的基础上,为职工提供其它相关的补助,如:餐补、话补、交通补助等等。妇女是职工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鉴于此,应该为女职工制定相关的特殊政策,比如在每月中享有一天或两天的公休假制度。针对女职工特点,开展女职工工作,认真听取女职工意见,依法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引导女职工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和文化技术素质。大力加强各级女工组织建设,组织开展争当“三八”红旗手(集体)活动,定期进行女职工查体和劳动保护大检查,提高女工自身建设,增进女工身心健康,维护女工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女职工在企业中的主力军作用。
二、组织文化宣传,加强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企业管理的精髓,如果工会仅仅靠宣传这种形式上的东西是难以提高企业文化的,应该是在企业内部从上至下文化认同与履行,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共同信念的培养过程。我们应该把企业文化的建立当作一个可操作的管理过程,应该该成立专门的部门进行该项管理活动。企业文化的建立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首先应该培养我们的企业能成为“个么样的企业”,然后才能向外宣传我们是“什么养的企业”当然,这国电英力特集团工会2011年工运论文
两个过程不能独立进行,应该有所侧重。在对外宣传时,不能简单的只注重所谓的“眼球效应”,而应该向外界传递的信息是积极的可行的,并把这些文化渗透到工作生活当中去,让我们企业的没一个角落都充满着企业文化的气息
三、加强工会自身的改革和建设。工会自身改革和建设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和要求,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工会组织从增强自身活力和凝聚力出发,改革工会的组织体制、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此外还应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工会干部入伍
第四篇:如何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职能(最终版)
如何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职能
渤海钻井二公司杨勇
人民调解工作是一门兼容情、理、法的“化干戈为玉帛”的艺术,随着油田改革不断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结构的调整,利益格局的变化,深层矛盾逐步显露,给社会稳定工作带
来许多新情况、新压力、新挑战。针对这些情况,如何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化干戈为玉帛的艺
术,就成为新时期、新任务下维护社会稳定需要加强的课题。积极探索总结新形势下人民调
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方式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维护稳定的职能,同时掌握各类矛
盾的问题成因和趋势,健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工作机制。加强对各类矛盾和隐患的排查力度,坚持早发现、早动手、早解决,从源头上减少和防止群体性事件发生。
一、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中存在问题
1、职工对人民调解工作认知度低。
人民调解组织做为化解矛盾纠纷的基层组织,但是由于基层干部对人民调解工作没有进
行宣传学习,职工对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的能力、工作职责、调解范围缺乏足够的认识,基层
人民调解工作没有很好地开展。
2、领导重视不够。
目前,普遍存在基层领导对人民调解重视不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人民调解工作指
导很少,对人民调解员工作关心不够,甚至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仍然存在着“重打轻
防”的倾向。
3、基层调解员素质不高。
基层工作中,没有专职调解员,大部分是职工兼职,没有经过系统的法律知识和油田政
策理论的学习,熟悉法律的人员很少,能灵活运用法律的人员更少。这种状况的调解队伍,对日常性的小矛盾纠纷还能及时处理,但对一些涉及油田政策、法律法规要求高一些的矛盾
纠纷时,就显得力不从心了,无从下手。实践中,经常出现调解员好像是依法进行了调解,但问其依的是什么法,却又说不清楚,甚至出现把法律问题当作道德问题去处理,把重大的法律责任甚至是犯罪案件当作小事一说了之的问题。
4、调解程序不规范。
人民调解工作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调解员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对如何制作调解书缺乏了
解,有的调解员怕工作麻烦,对双方没有异议的矛盾纠纷进行口头调解,调解没有形成书面
文字,没有按照调解的程序进行,更缺少取证环节和调解记录,虽然有时候进行了记录,大
多是在随身的笔记本上、零碎的纸片上作了粗略的记录,没有制作规范的调解协议书,双方
当事人没有签字。随着社会矛盾的不断复杂化,这种方法容易形成口说无凭的局面,特别是
当一方反悔后,就很难有说服力,达不到调解的效果。
5、调解职能与日益扩大的调解范围不相适应当前矛盾纠纷呈现构成多样化、领域扩大化的情况。主要包括三类:一是政策强的纠纷。
二是“跨部门”纠纷。三是复合型纠纷。这几类纠纷涉及面广、成因复杂,难度大,单靠哪
一家出面很难解决好。
二、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措施和对策
(一)、深化舆论宣传,提高调解工作的法律效力和社会公信力。
人民调解是企业内部维护稳定、解决矛盾纠纷的群众性自制组织。因此要提高调解工作
水平,加大调解工作力度,就必须发动群众普遍参与,提高人民群众对调解的认识、支持、帮助的自觉性。必须进一步强化舆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采取发放公开信、悬挂横幅、广
播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大力宣传《人民调解工作条例》和新时期人民调解的地位、作用及法律效力,使人民调解获得依赖并深入人心,成为群众解决纠纷的优先选择,同时加
强对人民调解的目的意义、人民调解员的典型事迹以及调解案例的宣传,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对人民调解工作的认识、了解,提高人民调解工作在职工心中的地位。
(二)落实领导负责制,加强调解工作组织实施
一项工作能否做好,关键看公司党委对工作是否重视。公司党政领导要从思想上、组织上、工作上加强对综合治理的领导,认真组织,协调各部门的工作,解决落实中的问题,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
⒈党政领导要真抓实管。党委要将人民调解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解决人民调解工作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要根据不同时期的人民调解工作的要求,一项一项抓落实,一个部门一个部门抓落实,持之以恒,奖惩兑现。
⒉加大人民调解物质保障。要从人员经费、工作经费和办公设施等方面加大对调解工作的投入,保证正常工作运行所必须的物质条件。
⒊人民调解的工作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作起来头绪多,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困难,会遇到各种阻力。公司党委要充当人民调解组织的坚强后盾,解决人民调解的工作遇到的各种困难,属于人民调解工作范畴的要认真扎实地抓好调解,要有理有据,合理合法。当发现问题严重、超出了调解范围,要及时告诉当事人或群众,引导他们通过行政程序或诉讼程序解决问题,防止因拖延、推诿,影响社会稳定。
(三)优化调解员队伍,不断提高整体素质。
提高人民调解队伍素质是关系人民调解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我认为应抓好以下两点:一是选聘一些文化素质高、懂政策、懂法律、责任心强、热爱人民调解工作的人员担任调解员,改善队伍的素质结构,努力造就一支熟悉人民调解工作制度、熟练掌握调解民间纠纷和社会矛盾纠纷相关的法律政策、能正确运用人民调解程序与方法、热心人民调解工作的村民加入到调解队伍中;二是强化知识培训。加大人民调解队伍的文化专业知识和调解业务的培训力度。建议总公司每年对基层人民调解员进行培训,提高调解队伍的整体素质,按照“三懂三会”的标准:即懂政治,会做群众工作;懂政策,会用政策规定处理民间纠纷;懂法律,会用法律、法规化解矛盾纠纷和处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培训班、以会代训、旁听法庭审理等方式,加大对调解人员的培训力度,以提高调解员的政治业务素质。
(四)、规范调解工作程序,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公信力
依法调解是调解工作的生命所在,要使职工群众对人民调解产生公信力,必须实现调解纠纷程序的规范化。一是规范制度。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完善学习、定期排查、重大纠纷讨论、回访等工作制度。二是规范调解。严格按照调解程序进行调解,受理纠纷时,要做好纠纷登记。进行调查时一定要公正,取证一定要合法、客观、真实,充分掌握材料,弄清纠纷情况,判明纠纷性质和是非曲直。调解时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兼顾公平,合情合理,做到因事制宜、因人制宜,促使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对比较复杂的矛盾纠纷,要邀请相关人员和当事人的亲朋好友共同参与调解,多方动员力量进行化解,亲朋好友的参加能促使达成的协议得到及时履行,使矛盾纠纷及时解决。调解委员会对调解的案件应当进行回访,以监督当事人的履行。三是规范调解文书。调解文书是依法、公平、公正调解的证据,合法的调解协议书是得到司法保护的基础。在具体制作上要把握好针对性、逻辑性、严密性,遵行评判说理原则,达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的效果。
(五)、完善民调组织体系,发挥防线职能。
为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全力维护稳定,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公司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书记为组长,副书记为副组长,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领导小组,负责对人民调解工作存在的重大问题督促解决。基层单位成立了以“六位一体”小级为组长的综治领导小组35个,人民调解员160多人。从上到小,层层覆盖,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依托基层、多方参与的“大调解”组织体系。真正做到“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人民调解组织;哪里有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就做到哪里”。
按照人民调解工作组织建设的要求,建立统一规范的调解工作各项业务规章制度,抓好人民调解的硬件建设,配备齐全各种专业工具书,设立独立规范的调解室,实现调委会标牌、标识、印章、程序、制度、文书“六统一”。人民调解组织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各单位密切配合,各司其职,按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公司领导、机关科室划片承包,坚持做到“四定,二不准”:一定承包单位,二定承包责任人,三定工作措施,四定稳定责任制;二不准,凡是应由基层单位解决的问题不准到公司,凡是应由公司解决的问题不准到上级部门。
基层单位人民调解领导小组围绕着总公司“五不发生”的工作目标,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和“五平安创建”活动,积极服从服务公司稳定发展这个大局,以平安创建活动为载体,维护基层单位大局的稳定,极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人民调解工作的正常开展,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独特作用,推进人民调解工作的健康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通过公司上下一致的努力,各单位团结一心、齐心协力地工作,积极探索寻求解决纠纷的措施,完善纠纷预防的对策,促进人民调解工作,扩大调解工作领域,完善调解组织网络,建立科学的调解工作体制,努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一定能营造一个安定、团结和谐的钻井单位。
第五篇:论发挥工会职能构建和谐企业
国电英力特集团工会2011年工运论文
论发挥工会职能构建和谐企业
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的工会、共青团、青联、妇联界的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时,发表了“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重要讲话,进一步阐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丰富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内涵,并对工青妇组织提出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充分发挥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作用的要求,为工会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
同样,在企业当中,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组织,它代表着广大员工的利益。作为一个企业,要想在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中生产经营,而创造这种环境的关键因素在于广大的员工,工会的工作对象也是员工,工会工作的优势也体现于员工。因此,维护员工的利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员工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动力,做为企业的工会组织,在明确建设和谐企业的基础上,要努力发挥工会组织的职能,积极参与管理,与企业形成合力,全力维护员工利益,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一、履行职责,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发挥作用。坚持胡锦涛同志的“科学发展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问题,用发展的眼光解决企业问题,这是用云科学发展观解决问题的良好途径,也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必然要求。
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机构,而企业工会是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负责职工代表大会的日常的日常工作,所以要积极与企业建立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各项民主管理制度,认真做好职工代表大会的各项工作。
1)、深入工内心,听取职工意见。织织职工听取领导的工作报告,把领导的报告与职工意见结合起来,将职工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强化职工的在企业中的主人翁意识。
2)、体察职工生活,解决职工欠缺。在经济发展、信息发达、覆盖广泛的信息时代,职工渴望学习并掌握更多的知识,在企业这个大家庭中,他们更加注重对国内外形式、金融经济的了解,因此加强他们掌握网络资源,并达到一定水准,将这些资源引用到工作和生活当中。
3)、开展职工活动、加强职工技能。以职工为中心,在构建和谐企业中体现职工作为。工会一方面应该把广大职工的生产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在不同时期要组织职工开展大型文艺活动,丰富职工业余生活,带着职工朝着快乐每一天的方向发展,也为那些有特长的职工提供施展的舞台。开展技能创新活动、技术攻关活动、劳动竞赛活动,给那些在技能上有一定建树的职工办法荣誉证书并给于物质上的奖励,这样不仅带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也让一些在技能上有不足的职工挖掘自己的潜质。
4)、提高职工工资,优化职工福利待遇。工会再为职工申请缴纳社保的基础上,为职工提供其它相关的补助,如:餐补、话补、交通补助等等。妇女是职工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鉴于此,应该为女职工制定相关的特殊政策,比如在每月中享有一天或两天的公休假制度。针对女职工特点,开展女职工工作,认真听取女职工意见,依法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引导女职工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和文化技术素质。大力加强各级女工组织建设,组织开展争当“三八”红旗手(集体)活动,定期进行女职工查体和劳动保护大检查,提高女工自身建设,增进女工身心健康,维护女工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女职工在企业中的主力军作用。
二、组织文化宣传,加强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企业管理的精髓,如果工会仅仅靠宣传这种形式上的东西是难以提高企业文化的,应该是在企业内部从上至下文化认同与履行,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共同信念的培养过程。我们应该把企业文化的建立当作一个可操作的管理过程,应该该成立专门的部门进行该项管理活动。企业文化的建立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首先应该培养我们的企业能成为“个么样的企业”,然后才能向外宣传我们是“什么养的企业”当然,这
两个过程不能独立进行,应该有所侧重。在对外宣传时,不能简单的只注重所谓的“眼球效应”,而应该向外界传递的信息是积极的可行的,并把这些文化渗透到工作生活当中去,让我们企业的没一个角落都充满着企业文化的气息
三、加强工会自身的改革和建设。工会自身改革和建设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和要求,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工会组织从增强自身活力和凝聚力出发,改革工会的组织体制、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此外还应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工会干部入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