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活力的增强,而且为我国解决就业问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当前在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上,由于外部经营条件的恶化以及自身经营管理上的弊端,导致中小企业的发展出现了停滞的状态,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如何从理论上深入研究中小企业的问题,并能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这对转变人们的观念,正确认识中小企业的作用,并能在实际中摆正中小企业的位置都具有现实意义。在这种形势下,中小企业如何在战略上把握契机,顺应形势,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呢?本文正是基于这种考虑,着重研究了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中小企业定义
所谓中小企业,根据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求,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为便于界定,《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对其作了划分。一般说来,除了因行业不同人数有差别外,资产总额在 4 亿元以下,或销售额在 3 亿元以下的企业为中小企业。
二、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特别是目前,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国有经济战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中小企业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加速器”
中小企业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使其能适应经济结构的调整,因而能在经济不景气时,起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同时加速经济体制的转型,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到位。
(二)中小企业促进了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呈现如下特点:国有经济的份额逐渐下降,其他经济形式的比重上升。形成了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格局。我国中小企业人数少、规模小、经营方式灵活。这些特点决定了中小企业在企业制度形式选择上的空间广、自由度大、可变性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行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政策,使中小企业获得了极好的发展机遇。
(三)中小企业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中小企业比大公司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是因为中小企业投资少、经营方式灵活、对劳动力要求不高。是失业人员重新就业,部分新增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
(四)中小企业有利于国民经济提高抵抗意外风险的能力
在 1998 年的东南亚金融**中,韩国经济受到的冲击与我国台湾地区迥然不同。韩国是以大企业集团为基础的经济结构,因而受到的冲击较大。而台湾地区是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经济结构,从而受到的影响较小。根据产业组织理论,大中型企业的分工协作,可以形成合理的组织结构,是增加国际之间竞争的基础。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起着稳定经济的作用。
三、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缺乏科学有效的企业制度
中小企业家族式管理往往不是靠健全的机制和客观事实来管理人,而是凭经营者主观的经验和常识,靠简单的信任和亲情去约束人,看似事必亲躬,管得宽,抓得细,实际既辛苦,效果也不一定好,而且容易出问题。以人情代替制度,其代价必然是管理的漏洞、经济的损失和亲情的失落。之所以会这样,一是部分企业根本就没有制度意识,认为制度是假太空,没有用;二是即使有了制度也不完整、不细致、不严密,环境变化了企业发展了,还沿用老一套,无法起到应有的效用;三是只注重制度建设,不注重制度的实施和管理,平日信誓旦旦,一有亲友、熟人掺和在里面,就丧失原则立场。由此造成赏罚不均,执法不严,制度也就成了一纸空文。;四是缺少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中小企业家族式企业在发展初期,由于企业的规模小、经营范围有限,家族决策容易成功,而且效率高。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市场多元化及竞争的日趋激烈,家族决策就很难保证在所有决策上都能够做到科学合理。事实说明,决策质量与决策者的素质能力紧密相关。企业家的才能可以归纳为经营能力和创新能力,经营能力维持企业稳健地运营,而创新能力则提供了企业向前发展的动力,两者兼备才有利于企业长期持续地发展。但是,大多数中小企业家只偏重于前者。中小企业家在才能上的问题,往往使决策产生失误。这种做法的直接结果就是过分相信了企业家的能力,限制了员工积极性和创造件的发挥。
(二)融资成本高、难度大
我国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资本积累,创业资本和营运资本都相对匮乏,且资信程度不高,筹措资金十分困难。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提高劳动产品的科技含量,首要的问题是资本严重不足。我国现行的金融远行机制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各专业银行重点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服务,中小企业仍主要属于信用社的服务对象,但发展迅速的中小企业资金用求量远远超过了信用社发放贷款的能力。—些中小企业只好转而寻求民间借贷等途径融资,从而使不少中小企业感到资金缺乏,影响发展。我国目前的经济、金融政策,主要还是依据所有制类型、规模大小和行业特性而制定的,传统意识依然存在、信贷约束和激励机制不对称。因此,资源配置自然而然流向大企业。尽管我国政府近年来逐步加强了对中小企业的重视,为改善中小企业贷款、贷款难的境况,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颁布了一些新的政策,但还未形成完整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致使中小企业的贷款和贷款仍然受到束缚,贷款两难仍旧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三)人才缺乏
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所有者即经营者,不少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仍然处于落后的家族式管理阶段,任人唯亲,关键重要岗位全由有血缘关系的家族内亲人所把持,真正的人才难以进入,即使进入企业也难以发挥作用,这也是阻碍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大部分中小企业实行的是家族式管理,企业的经营仅、管理权、决策仅局度集中在投资者尤其是企业主手中,—些中小企业领导者文化层次不高,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使分化的投资经营决策存在较大风险。此外,人才缺乏,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缺乏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份调查显示,目前民营中小企业中员工学历以初中以及以下水平为主,其次是职高、中专、大专学历。大学本科毕业的寥寥无儿,高层管理人员中,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所占比例仅为40%。
不解决这些问题,中小企业就很难发展,实现新的飞跃。而实现中小企业制度、资本、人才的规划建设是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必由之路。
四、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
(一)改进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
首先,民营企业应该在管理制度上跟上现代企业的步伐。它包括了人事制度、财务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市场营销制度等,同时任何管理制度都应该随着公司的发展和变化而作必要的创新和修改,从而使家族中人进一步服从于企业规章制度,从企业家族十哄变为民营企业化。其次,企业带头人应注重管理制度的实施。民营企业的创始人在企业中有难以想象的影响,一举一动都对他人的行为产生很大效仿作用。所以,企业带头人在制订各种管理规则的同时,也要身体力行,带头实施。做到所有的制度对事不对人,真正做到制度在人面前人人平等。最后,企业应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实施。包括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创新意识等。要通过强化战略管理、管理制度、组织结构、企业品牌等方面的建设来形成鲜明的企业理念和独特的企业文化氛围,注重企业整体形象和整体竞争优势,使员工有强烈的归属感和敬业精神。
(二)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1、突破家族制,引进职业经理人制度
一是企业主对职业经理人的信任问题。民营企业引人职业经理人最大的制约因素在于不同观念的碰撞和家族对职业经理人的不信任。在不少人的思想观念里,家族式企业理所当然的应该由家庭成员来掌管,由外人来掌管不放心,认为职业经理人不是自家人,对其忠心和可靠性表示怀疑。二是职业经理人对企业的忠诚度问题。职业经理人的忠诚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形成的,它反映一定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共同遵循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目前许多民营企业对于职业经理人的约束制度不健全,多数仅靠口头承诺建立合作关系,没有成文的协议固定下来,这会成为日后分歧和分手的隐患。因此,要避免职业经理人不忠诚的问题,除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外,必须完善相应的制度,从制度上加以约束。三是如何激励和约束职业经理人问题。在激励机制方面形式很多,除工资、奖金、绩效挂钩,以及其他诸如住房类的重要物质激励外,最根本的是要通过如年薪制、风险收人机制、人力资本信誉机制等激励其行为长期化,而且依据长期的经营业绩支付报酬的比例要大,真正起到促使他们行为长期化的作用。在约束机制方面,主要是健全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充分发挥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对经理人行为的制衡作用;同时建立健全企业的规章制度,通过契约形式明确经理人的职责和义务,强化经理人的责任意识,并要求职业经理人提供一定的财产担保,若没有完成职责或损害了委托人的利益时,可以直接追究其责任或用私人财产补偿,使其承担一定的代理成本。
2、建立规范、公正、科学的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
把员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紧紧捆在一起,把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连在一起。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打造从理念——制度——标准化操作规程(SOP)等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小型民营企业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应该把人力资源制度纳入整个企业的管理制度中进行建设,不要盲目照抄照搬一些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因为温、台地区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多数还不具备实行平衡计分卡、关键绩效指数(KPI)等考核方法的规模,而且中小型民营企业在高速发展的成长期,多数还未形成自己的经营理念与企业文化,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没有成长的土壤,所以,民营企业必须健全企业的各种管理制度与决策制度,以支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另外,中小型民营企业,应避免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变动对人力资源工作的影响,这就要求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要建立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录用、培训、考评、晋升、辞职、辞退等完整的标准化操作规程(SOP),以保证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从而有效地开发企业人力资源,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服务。
(三)系统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对策
1、政府选定部分商业银行作为实施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平台 鉴于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如投资基金、税收、补息、贴息等优惠措施,最好不要采取传统方式成立专门机构来实施,这样会出现新的市场行为之外的“寻租”现象。可以考虑将这一揽子优惠扶持政策,委托给二至三家商业银行为代理行,并要求代理行对选定的企业给予配额的信贷资金。委托代理行的选择,可以采用招投标的方式,对所属地区的商业银行进行招标。代理行以经济手段和政府给予的扶持政策,对政府选定的企业进行帮助,并接受当地政府的监督和检查,检查的内容,主要是对所划定的中小企业的支持,是否按政策落实到位,一经发现没有落实到位,立即取消其代理资格。
2、中小企业加强诚信建设
中小企业要增强信用观念,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增强对信贷资金的吸引力。信用是企业生产经营、生存发展的生命,中小企业坚持诚信、履约守信,提高自身的资信度,靠良好的信用、真实的资讯,赢得银行的信任和支持。
(1)中小企业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坚持依法维权,主动向银行披露法人治理结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等。
(2)中小企业要赢得银行的信任和支持,就必须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3)遵循诚信原则,构筑良好的银企关系。诚实信用是一切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中小企业必须严格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切实履行借款合同,保持良好的信用,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为企业融资创造条件。
3、商业银行应建立以“中小企业事业部”为核心的经营管理模式
从组织上建立适应中小企业贷款的的营运机构,从机制上建立有别于大型企业贷款的考核机制,包括相应的市场考核办法,以创利为主要目标的考核制度,对中小企业贷款定价的有效管理,贷后资产质量的及时监控。不良率的接受程度等,从人员上建立一支专事中小企业贷款的信贷人员队伍。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主要归因于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信用评级是解决信息不对称、揭示信用风险的有效方法。用客户评级与债项评级矩阵实现对授信对象的信用状况的综合评定,建立二维评级体系,对借款人风险和债项风险分别评估,抵押/担保的存在不再是决定借款人风险等级的因素,风险暴露主要根据其违约概率进行评级,即贷给同一借款人的所有债项都应归为同一级别。不同分类档次贷款的金额分别按照包含和不包含抵押/担保价值显示。
五、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战略路径选择
我国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注重改善经营模式,细分目标市场,确定优势产业及发展战略路径。要使中小企业摒弃传统的以价格为主要手段的营销模式,避免无序低效的重复投资生产,就应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以“做优”、“做专”、“做特”为原则,进入到相对应的细分市场中,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寻找生存空间。笔者认为以下几种主要战略路径值得我国中小企业探讨和选择。
(一)重点集中战略路径
每个企业只能在一个领域,一定的行业形成优势,不可能在多个方向都有竞争力。而且,中小企业实力较弱,往往无法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难以形成规模性生产和销售,难以有较强的研究开发能力,质量、技术、信誉以及市场营销一般都不如大型企业。所以,明智的中小企业就要善于“并兵相敌”,坚持“有所不为而后有为”的原则,运用市场聚焦策略,扬长避短,把有限的资源、资金、力量集中到能够形成自身优势的领域和目标上来。在形成竞争优势后,要乘胜而行,使企业在该目标区域内形成核心竞争力。例如,温州、宁波等地区的一些中小企业,它们的经营思维是:“船小不到大海中与大船相争捕小鱼,而要到小河中捕大鱼”。其实这也是企业定位问题。企业要根据自己的技术,自己的产品以及自己所服务的市场,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优劣条件,准确地确定自己的位置,指定自己的竞争基准。
(二)生存互补战略路径
这是根据中小企业力量单薄,产品单一的特点而制定的一种经营战略路径。大企业为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必然要摆脱“大而全”生产体制的桎梏,求助于社会分工与协作。这在客观上增加了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依赖性,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中小企业在决定自己的生产方向时,不是着力于开发新产品,而是接受一个或几个大企业的长期固定的订货,与大企业建立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如日本的松下电器公司,与它协作的中小企业约有 1200 多家,所需的零部件 70%--80%都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又如温州虹桥镇的中小企业之所以获得迅速发展是因为他们首先以32 家上等级上规模的全国股份制大企业为“龙头”,采取“委托加工,协议加工参股合资”的方法,和大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加工配套服务关系,拉动了虹桥镇 350 家小企业联动发展,使虹桥镇成为浙江省耀眼的明珠。所以说中小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中小企业之间所建立的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关系。
(三)“空白点”战略路径
企业没有了市场,就等于人没有了生命。但竞争的全球化和消费者需求周期的短期性使得新市场会不断地出现。这意味着对企业而言,不存在没有市场机会的问题,存在的只是市场机会是什么?它在哪儿?如何找到它?这些就是企业制定战略路径的出发点和目标。另外,现有市场不可能是天衣无缝的,总会存在“空隙”。索尼公司董事长盛田昭夫的“圆圈理论”认为,在无数的大圆圈(指大企业占有的销售市场)与小圆圈(中小企业占有的销售市场)之间,必然存在一些空隙,仍有一部分尚未被占领的市场。“空隙”市场由于产品服务面比较窄,市场容量不大,大企业不能形成规模而不愿插足,使中小企业即可扩大市场占有率,又可扩大收益率。中小企业只要看准机会,立即“挤”占,将这些空隙组成联合销售网络,可能会超过那些大圆圈市场。中小企业机动灵活,适应性较强的优势,将能够保证它们寻找到市场上的各种空隙,“钻进去”从而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如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战略路径,又如我国山西南风集团的奇强洗衣粉定位战略路径便是首先选择上海奥妙、美国宝洁和英国联合利华等大企业忽视的市场,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路径而发展成为全国第一的。
(四)差异化战略路径
差异化是将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标新立异,形成产业内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差异化的方式可以是设计品牌形象、技术特点、客户服务、经销网络或其它方面的独特性。坚持差异化的原则可以利用客户对品牌的忠诚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价格敏感性的下降使中小企业避免与大企业发生正面冲突,它可以增加利润。我国中小企业同质化生产的现象十分严重,企业的无个性造成中小企业这个群体内部行业布局、产品结构严重失控,产品重合度极高,造成了目前市场绝大部分供过于求的态势,经营者众口一词的市场疲软,生意难做的真正原因就在于此。据国家市场局等单位联合调查显示,2006年下半年,在全国 600 多种主要商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仅 72 种,供过于求的商品有 528 种之多,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即使在经济发达地区也未能主动、有效地规避这一点。因此中小企业为保持在市场上的优势地位,采取差异化战略路径是必须的。当一个企业向其客户提供某种独特的有价值的产品,而不仅仅是价格低廉时,他就把自己和竞争对手区别开来了。差异化可以使企业获得溢价,即使在周期性或季节性经济萧条时,也会有大量忠诚的客户。如果实现的溢价超出为了使产品独特而追加的成本,则差异化就带来更高的效益。由于中小企业一般投入产出规模较小,资本和技术构成一般较低,从而导致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低下。特别是很大一部分企业集中在技术含量低、生产工艺简单的行业,无力实施低成本战略路径,因而采取差异化战略路径是明智之举。
六、结论
与大企业相比,我国中小企业的优势在于:优胜劣汰机制明显;劳动力成本较低;对地方税收贡献较大;市场适应能力较强;历史包袱较少;现代管理科学方法较易落实到位。毋庸讳言,我国中小企业的内在劣势亦不容忽视:人员素质总体水平较差;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少;市场竞争实力较弱;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较落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营销手段较单一;资产负债率较高;资产质量较低;亏损面积大,特别是信用等级远未达标;产品质量低下、甚至有时容忍假冒伪劣充斥其间;只图短期私利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甚至置国法民愤于不顾。其次,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较突出;存在产品、组织、资本等的结构问题;技术创新能力差而且投入严重不足。
中小企业在我国拥有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中小企业的优势和更多的劣势,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寻找到能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方法,以及促进其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中小企业的发展事关现在,影响未来,各国对中小企业的发展都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相关的政策、服务方面的支持,我国政府也应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作为中小企业,在面临新经济所赋予的机遇和挑战面前,以战略的眼光规划企业的发展势在必行的。
参考文献
1、梁静溪,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保障,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年
2、王长胜,2006年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年
3、石磊,中国企业:新起点上的新突破,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第一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年 6 月
5、林汉川,魏中奇,中小企业存在与发展.,第一版,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年11 月
6、陈乃醒,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与预测,第一版,北京: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0 年 4 月
7、陈忠,论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安排,经济师,2005,(9),P37-398、刘淑芬,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7(8),P104-1059、范中良,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策略,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7,(16),P72-7310、范心灵,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现状及发展对策,决策探索(上半月),2007(6),P90-91
第二篇: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模版)
我市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
中小企业在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市在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上,由于外部经营条件的恶化、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以及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上的弊端,导致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我市经济发展,从而阻碍我市在区划调整后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
一、问题
(一)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筹资困难是我市中小企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中小企业由于资本实力较弱,市场知名度较小,融资人才缺乏,很难得到商业银行支持。再加上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审批权限过于集中,基层缺乏自主决策权,严格的信贷责任追究制度与贷款经营中的客观风险相悖,制约了信贷人员营销贷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自身整体素质不高,产品利润率低,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够健全,从而影响了信贷业务的展开。
(二)技术落后,创新能力差
我市大多数中小企业属于半机械化为主的劳动密集型
企业,投入技术开发的经费严重不足,相当多的企业未通过IS9100国际产品质量认证。技术创新能力弱,创新任务紧迫,直接阻碍了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人才缺乏,管理落后
由于社会观念和认识的偏差以及企业缺乏必要的保障机制,很多人不把私营企业看作是真正的就业,使得中小企业难以吸收到所机需要的人才。导致企业人才缺乏,发展后劲不足,竞争不强,效益不高。当然,企业存在这样的问题,也与中小企业自身素质不高,技术和管理水平跟不上发展要求等因素有关。
(四)、竞争无序,扰乱市场
我市的中小企业在相当程度上内存在着低水平过度竞争的的问题。同类企业之间为了争夺市场竟相压价。企业为了在保持低价位的情况下获得一定的利润,有的偷工减料,降低产品质量;有的甚至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一定程度上扰乱了社会市场秩序,同时,这种不公平竞争导致产品市场竞争无度,中小企业自身也较为被动,经营难度加大。
(五)、污染严重,破坏环境
我市的中小企业,由于点多面广,管理困难。加之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企业领导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导致治理“三废”的力度小、投入少,措施不力,企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
二、对策
(一)、加强政府指导、加大政策扶持
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加大对本地品牌企业品牌产品的保护力度,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制定优惠的发展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快产业升级转变,走规模经营、高效发展的道路。加大政策扶持,应从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来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逐步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政府扶持政策体系,建立包括财政税收政策扶持体系、资金融通体系、信用保证体系、创新促进体系在内的中小企业发展社会化促进体系。
(二)、建立多层次的融资系统
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时候,不能只盯着银行,应该着眼于构建有效的、多层次的融资系统,从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两方面同时着手。但根本途径还是中小企业必须提高自己的经营素质和信誉,靠自己的努力和诚信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公平竞争。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国家已经建立了专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机构和优惠政策,中小企业面临的政策环境将有较大改善。但是,由于时间较短,国家有关政策要真正发挥效力,尚需时日。
(三)、不断创新,提高技术水平
创新是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也是帮助中小企业成长的最有效方式。中小企业只有通过创新,对各种资源进行综合利用与整合,提高有限资源利用效率,满足和创造
市场的需要,才能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求得持续发展。中小企业应尽快确定适合自身特点的技术创新战略,并尽快使创新成果商品化,在实施技术创新战略中,要把自立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结合起来。通过自立创新,研究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新产品,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有先得优势,获得更多的超额利润。
(四)、培养创新能力,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实施专业化生产。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人才是创新能力的主体,企业核心能力的实现必须通过提高企业人力资本存量和激发人力资本效益增量来达到。为此一方面要求企业完善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加大激励力度,吸引优秀人才、留住优秀人才;另一方面要为企业储备、开发、培养人才,建立一套有效的扶持、保护措施。
(五)、转变观念,加强企业管理。
中小企业在管理上要转变观念,抛弃那种经验式、粗放式管理,建立建全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制度,并辅之以科学的管理手段。同时还应重视人本管理。现代成功企业的经验充分证明了挖掘人的潜能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其次要注重风险管理,通过投资组合的选择来分散、降低和避免风险,提高风险报酬率和经营安全性。还要重视战略管理。中小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把战略管理放在重要位臵。做到长远目标
明确,不急于求成,不急功近利,避免企业全局决策的失误,保证内部机制灵活,并做到依法经营。同时,加快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企业的业务领域,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六)设立中小企业发展风险投资公司
对于具有良好成长性的企业,政府设立的风投公司通过贷款或入股的方式,促进企业发展。待企业走上正轨后,可以通过回收贷款、入股分红、出售股分等方式,使国有资产得到保值增值。
总之,中小企业在我市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小企业的发展事关现在,影响未来。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相关的政策、服务方面的支持;中小企业,在面临新经济所赋予的机遇和挑战面前,以战略的眼光规划企业的发展也势在必行的。
2011年11月11日
第三篇: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起到独特作用。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如何正确认识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对中小企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分析了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今后中小企业发展提出了几点意见。
【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对策研究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中小企业的定义
中小企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指的是与本行业大企业相比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概念很难通过简单的文字表述清楚,通常用数量指标和质的指标来界定。一般来说,数量指标是利用企业的资本金额、销售额、雇用人数等指标中的一个或几个作为划分大、中、小企业的标准;质的指标主要是指从遵循经营学的角度,能反映企业经营本质特征的指标。例如,企业是否具有独立性以及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否一体等。按照许多国家对中小企业质的规定,大企业的分支机构即使在数量指标的衡量下达到了中小企业的标准,从质的方面仍不属于中小企业的范畴。
(二)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国家五部委局联合发布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800万家,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0%以上。其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出口总额分别已占全国的60%、57%、40%和60%以上,并提供了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从农村转移出来的约2.8亿劳动力,大多数也在中小企业就业。中小企业一方面为国家创造了税收来源,增加了财政收入;另一方面,特别是在当前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它们成为创造就业机会、吸纳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以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为确保社会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所需投资较少,并能够充分利用各地分散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它组织结构简单,管理方式灵活,管理成本较低,适应市场的能力较强,并且有利于发挥从业人员的创造性。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还加快了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壮大,进一步加快了一批区域特色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它们在促进市场竞争、增加就业机会、方便群众生活、推进技术创新、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并 为大型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及分工协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具体体现在:
1、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急剧膨胀,中小企业面对大企业的强大竞争优势,似乎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并惨淡经营。一些经济学家也由此断言:中小企业已丧失了活动空间。然而,中小企业不仅没有被吃掉,反而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对国民经济起到了有效的辅助和补充的作用。有关资料显示,中小企业对各国经济的贡献率在不断上升。中小企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的脊梁。在美国,雇员在100 人以下、几十人的中小企业占90%以上,其产品出口额占全国产品出口额的40%以上。我国的台湾地区其经济体系也是以中小企业为主,95%以上的公司是中小企业,其出口额占全部出口额的57%。自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以日、韩为代表的大企业主要模式受到较大冲击,而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台湾所受冲击则较小,显示出中小企业独特魅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中小企业功不可没。据有关部门统计,80年代以来,中小企业的年产值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远远高于总的经济增长速度。9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如,日前我国的食品、造纸和印刷行业产值的70%以上,服装、皮革、文体用品、塑料制品和金属制品行业产值的80%以上,木材、家俱行业产值的90%以上,都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因而,经济学家吴敬琏曾指出:几十万个国有和乡镇政府所有的中小企业的放开和搞活,将是近期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2、中小企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首先,中小企业是提供城镇就业的重要渠道。就业问题,始终都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大制约因素。目前,我国面临着新增劳力和存量劳力就业问题,特别是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中小企业面广量大,且大部分是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而吸纳劳动力的容量相对较大。据测算,对于相同的固定资产投资,国有中小企业占用国有资产仅17%,吸纳就业量却达74%,吸纳的就业容量为大型企业的14倍;而对于相同的产值,中小企业吸纳的就业容量为大型企业的1.43倍。改革开放20年来,城镇增加的近8000万个就业岗位,75%以上是中小企业提供的。所以,我国就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发展。其次,中小企业是农村工业的先锋队。我国的中小企业相当部分是地方国有企业或乡镇企业,大部分分布在中小城市和集镇。这些中小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一方面通过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实现大规模、集约化生产;另一方面也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据统计,20年来,乡镇企业已吸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9217万人,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半。这不仅加强了社会稳定,而且对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起到了巨大的 推动作用。第三,中小企业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我国各级政府80%的财政收入来源于中小企业。事实上,哪个地区的中小企业效益好,那里的财政收入就比较宽松,群众的负担就比较轻、生活比较富裕,干群关系就比较协调,社会稳定也有了牢固基础。
3、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
中小企业往往是一个国家技术进步的主要载体。在美国,50%至60%的科技进步发生在小企业身上,80%以上新开发的技术是中小企业来付诸生产的。因为高科技产业是高风险产业,大企业一般注重常规生产,不愿意去冒风险。因而小企业往往成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实验田”。我国中小企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创新、技术开发等方面意识强、行动快,成为名符其实的技术创新的生力军。据悉,深圳市首批认定的9家“深圳·国家科技成果产业推广示范企业”竟然全是中小企业; 深圳考核认定的94家技术先进型企业中,中小企业占76%,124 家高新技术企业中,中小企业也占90%左右。
4、中小企业是活跃市场的基本力量
大企业和小企业在市场上,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而中小企业在市场上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船小好掉头”上,中小企业可以利用其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等优势,更快地接受市场信息,及时研制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尽快推出,占领市场。所以,中小企业在市场上应更具有竞争力。只要利用中小企业灵活善变的优势,引导它们放开搞活,对活跃市场功能有事半功倍之效。
5、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改革的试验区
相对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改革成本低、运行操作简便、引发的社会震动小,相对较易进入新体制,已成为企业体制改革的“试验区”,改革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口。诸如承包、租赁、兼并、拍卖、破产等企业改革和体制创新的经验,往往是先在中小企业试行后取得的,再逐步向国有大型企业推广。所以,企业的改革深化离不开中小企业作为“开路先锋”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
1、外部的问题
(1)政府对中小企业扶持不力
由于受传统的计划经济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政策自觉或不自觉地偏好于大企业,因而在金融政策、财税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和科技教育政策等方面,对中小企业有许多的不公平。比如一些地方政府片面强调“抓大”,只对大型企业集团的组建和发展感兴趣,在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技术发展等方面只考虑大企业,中小企业很难或根本得不到 政策上的帮助,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一些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又由于许多中小企业受各级基层组织管理,而各部门的管理方式、政策不一,多头领导,使中小企业无所适从,企业经营束手束脚,无实际的经营自由权。
(2)对中小企业监管不严
长期以来,国家一直没有制定有关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一方面,使中小企业经营行为缺乏法律约束;另一方面,又造成中小企业的许多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我国中小企业的宏观管理分散、社会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进程。
(3)中小企业负担重
作为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中小企业常被作为弥补财政收支平衡和转嫁负担的对象,企业税负、社会负担愈来愈重。比如在地方教育附加的征收标准上,对乡镇企业按销售收入的9 %征收,而对国有大型企业则按2%征收。而且地方政府为了解决地方财政困难,还把中小企业作为摊派各种费用的对象。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对名目繁多的费用常不堪重负,企业经营步履维艰。
2、内部的问题
(1)中小企业组织和产业结构不合理
一般说来,中小企业属地方管辖。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盛行,造成了中小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重复投入的问题。有相当多行业产品供大于求,出现了“结构性”过剩,为了争夺市场以致于生产同一行业产品的中小企业竞相压价,甚至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严重地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另外,重复建设使得中小企业产业关联度较低,“小而全”的企业比比皆是,企业之间缺乏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协作,与大企业也没有建立协作体系,因此,在大企业的经济优势面前力单势薄生存艰难。
(2)中小企业自身素质低
一是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尤其是国有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技术装备落后、职工素质低、人才匮乏、产品质量差的问题。二是缺乏管理组织能力,在生产管理上处于混乱状态,在组织经营上处于无序状态。产前没有市场调查和研究、没有严格的成本核算;产中没有生产控制,没有营销策略;产后没有售后服务等等。三是缺乏合理配置资源的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从而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企业难上规模
(二)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
1、发展空间较小
从政策角度分析,存在中小企业发展空间较小的问题。特别是猇亭区中小企业在扩张 发展时,规划、用地等方面的政策,与市开发区猇亭园区的项目相比差距较大,发展环境条件明显失衡,影响了中小企业业主和投资者的积极性。值得引起关注的是,猇亭区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规划选址和用地计划都要通过开发区审批同意才能实施,从近几年向开发区申报的情况看,由于受到规划的限制,基本上是难以落实的。因而导致几家小企业不得不迁往外地投资发展。
2、融资难度较大,服务体系滞后
据调查,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主要是:一是政策因素的影响,导致贷款供应不足。国家曾多次提高银行准备金率,严格控制贷款规模,供求矛盾自然较为突出;受国家投资导向政策的制约,猇亭区符合国家信贷政策支持的产业不多,是难于得到银行支持的重要原因;加之银行实行了非常严格的贷款终身责任制等约束机制,银行管理人员和信贷员存在少放贷或不放贷的现象。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导致贷款供应严重不足。二是担保服务缺位。猇亭区担保服务机构尚未建立,中小企业通过担保的途径很难融资。通过商业银行融资,多数企业只能以土地、房产等不动产作抵押获取贷款,此途径不仅手续、程序十分复杂,而且周期较长,远水难解近渴,企业只有放弃。三是融资方式单一。从现实情况看,猇亭区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其他融资方式只能“望而却步”。四是贷款成本较高,企业没有积极性。企业贷款除支付银行利息外,还要给中介机构支付较高的费用,因而企业没有积极性。近几年来,猇亭区有近90%的中小企业未获得银行新增贷款,还有部分中小企业因流动资金不足达产率不足50%。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很不完善,从事信息服务、信用担保、教育培训、科技创新、创业辅导、管理咨询、市场开拓、政策法律方面的服务机构还不多,服务质量也不高,服务体系滞后成为制约猇亭区中小企业发展新的障碍,因此,加快猇亭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3、品牌意识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大部分中小企业技术人才缺乏,原创性、自主性产品偏少,自主研发产品的能力较弱,且产品更新周期较长。同时,一些中小企业不重视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对接合作,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和合作氛围,难于推陈出新。
4、要素制约日趋严重
劳动力要素制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劳动保障政策,这必然会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另一方面因收入差距的原因,本地大量青工外流到发达地区,致使部分中小企业出现了“招工难”的现象。
三、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多年来,不管赋予什么样的环境,我国中小企业都能坚韧地存在和发展,具有顽强的 生命力。如今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到来,我国中小企业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当前极为迫切的任务就是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从根本上说,中小企业的问题并非仅是企业自身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经济增长目标、保持社会安定的重大问题。因此,需要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重视和大力扶持。只有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中小企业的不断改进,才能使中小企业的经营走出困境,走向新生。
(一)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帮助
抓大放小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针,已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抓大就是要着力按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放小则是要放开搞活中小企业。近年来,人们对于如何“抓大”都普遍比较重视,一些部门或地区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范围大都向少数大型企业倾斜;面对如何“放小”则普遍重视不够,使中小企业发展的条件和空间受到限制。实际上,放小,并不是放手不管,任其自生自灭,而应积极实施宏观调控,适时推进产业政策,适当干预,加强服务。
(二)完善发展中小企业的政策体系
改革开放的实践已证明,政策宽松,企业便可以放开手脚大踏步前进。为此,我们也应该为中小企业营造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提供金融、财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政策扶持。
1、金融政策
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短缺,且融资困难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建立新型的银企关系。一是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二是培育直接融资市场,采取多种形式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鼓励中小企业发行股票、债券和项目抵押融资等;鼓励中小企业向国有大型企业投资参股和控股;三是设立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担保的基金式机构,或者设立中小企业科技进步、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专项基金——风险基金,成立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投资机构。近年来,我国风险投资机构如雨后春笋,这极大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高科技企业的发展。
2、财税政策
由于中小企业相比较而言实力弱、生产率低,为了提高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作用,政府应在财税政策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如清理、取消对中小企业的不合理收费;减免中小企业的部分税收,对新办的小企业可以免征所得税1-3年;为了促进中小企业技术设备的改造,可以提高一定比例的折旧率,以减少纳税基数等。
3、教育培训政策
人才是最根本的竞争资源,而缺乏人才又是中小企业的突出问题之一。因此,各级政 府应在对中小企业进行教育培训、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如在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内设立中小企业培训中心,制定长期的中小企业教育培训计划,举办不同形式的经营管理培训班;建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奖励制度等等。
(三)建立中小企业的社会服务体系
我们国家正处在转轨时期,市场在功能和结构上都有不完善之处,加上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创建一个健全的、发达的社会服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要每一个中小企业都投入巨额资金去搞研究与开发、搞大规模的员工培训、询求法律支持等是不现实的。因此,要尽快发展多种中介组织,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些必要的服务,如协助中小企业取得贷款、提供管理咨询和教育培训、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等。
中小企业的发展,外部环境因素好坏固然重要,但中小企业自身的因素,将起决定性的作用。中小企业必须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机制,提高企业自身的素质,练好内功,培养管理创新能力。
总之,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既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也是当前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的紧迫任务,更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搞活国有大企业的同时,也要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积极地培育它们、扶持它们,使中小企业和国有大企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辅助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改善融资难、担保难问题、企业负担重,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经济效益大幅下降等一系列问题,一定要注意一下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三)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扶持力度
(四)加快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
(五)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市场
(六)努力改进对中小企业的服务
(七)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八)加强对中小企业工作的领导
只有从多个方面积极有效的配合,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困难,转变发展方式,才能最终实现又好要快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钱金云
2、当前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中小企业山东兖州网
3、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 江西社会科学 龚建文
4、中小企业面对的问题和对策 港澳参考 http://www.xiexiebang.com
5、中小企业融资之道 经济管理出版社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编著 郭振玺
6、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第四篇: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1-7-19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钱金云
【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起到独特作用。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如何正确认识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分析了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对策
中小企业在现代化的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的活力不仅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竞争的能力,而且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繁荣与稳定,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是全社会都普遍关注的问题。因为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是国民经济中最活跃的成份,是维持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创造就业机会的主要渠道,是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又是市场竞争的弱者。为了弥补市场缺陷、保护公平竞争,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效率的提高,有必要对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进行研究。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根据国家五部委局联合发布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800万家,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0%以上。其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出口总额分别已占全国的60%、57%、40%和60%以上,并提供了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从农村转移出来的约2.8亿劳动力,大多数也在中小企业就业。中小企业一方面为国家创造了税收来源,增加了财政收入;另一方面,特别是在当前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它们成为创造就业机会、吸纳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以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为确保社会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所需投资较少,并能够充分利用各地分散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它组织结构简单,管理方式灵活,管理成本较低,适应市场的能力较强,并且有利于发挥从业人员的创造性。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还加快了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壮大,进一步加快了一批区域特色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它们在促进市场竞争、增加就业机会、方便群众生活、推进技术创新、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并为大型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及分工协作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在现代经济中,对于活跃市场,推进改革,满足消费者多种多样的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我国各类中小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及障碍。
2.1 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筹资困难,资金不足是目前我国企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对中小企业来说尤为突出。中小企业由于资本实力较弱,市场知名度较小,融资人才缺乏,因而筹资难度比大企业大的多,很难得到商业银行支持。再加上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审批权限过于集中,基层缺乏自主决策权,严格的信贷责任追究制度与贷款经营中的客观风险相悖,制约了信贷人员营销贷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自身整体素质不高,大多数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品利润率较低,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够健全,从而影响了信贷业务的展开。
2.2 技术落后,创新能力差。
虽然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科技水平有了长足进展,但是总体上讲,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信息匮乏,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没有成为多数企业的自觉活动。大多数中小企业属于半机械化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投入技术开发的经费约占我国研究经费的40%,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中小企业只有13%设立科研开发机构;70%企业的技术开发经费只占当年销售收入的1%以下;82%的企业没有自己的技术发明和专利产品;75%的企业未通过IS9100国际产品质量认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技术创新任务紧迫,直接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2.3 人才缺乏,管理落后。
由于社会观念和认识的偏差以及企业缺乏必要的保障机制,很多人不把私营企业看作是真正的就业,使得中小企业难以吸收到所机需要的人才。导致企业人才缺乏,发展后劲不足,竞争不强,效益不高。我国中小企业中经营建材、冶金、矿产、机械、食品加工等粗放型低技术含量的企业占约为70%,从事高新技术及新材料的企业数量很有限。因此,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人才紧缺这一问题将会显得越来越突出。当然,企业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相应的法规尚不完善的因素,也有中小企业自身素质不高,技术和管理水平跟不上发展要求等因素。同时。还与政府的管理和政策引导因素有关,致使中小企业运行缺乏相应的环境条件和经验。
2.4 结构不合理。
这主要表现在:第一“不面全”的全能型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较低。第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严重占用了企业的资金,阻碍了企业的发展。第三,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组织联系相当松散,缺乏密切的协作关系。大企业难以从中小企业那里获得低成本,高质量的零部件和中间产品,而中小企业更是难以从大企业得到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支持,无法通过企业专业化的分工来提高效益等问题。
2.5 竞争无序,扰乱市场的秩序。
各地的中小企业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存在着低水平过度竞争的的问题。同类企业之间为了争夺市场竟相压价;企业为了在保持低价位的情况下获得一定的利润,有的偷工减料,降低产品质量;有的甚至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一定程度上扰乱了社会市场秩序,同时,这种不公平竞争导致产品市场竞争无度,中小企业自身也较为被动,经营难度加大。
2.6 污染严重,破坏环境。
中小企业中特别是一些乡镇企业,由于点多面广,管理困难。加之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企业领导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导致治理“三废”的力度小投入少,措施不力,企业生产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中小企业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3.1 改革产权制度,建立科学的组织形式。
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先导,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已经成为当前中小企业改革的关键。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对于盘活中小企业存量资产,为企业引入新机制、积累资金优化产业结构和产权结构,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小企业可以区别自身的具体情况,采用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制、租赁、承包、经营各出售等形式,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对于那些长期亏损、扭亏无望、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企业,应以法实行破产。通过以上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起适合自身发展的产权形式和组织结构。
3.2 转变观念,加强企业管理。
中小企业应该彻底抛弃“小而全”的经营思想,围绕自己的核心能力进行经营,将非核心的业务,非核心专业部分,通过“外包”等形式,分给其他厂家去做,自己则专心致志地做最专业的业务。从而发挥自身优势,建立起“专、精、特、新、优”的战备思想。同时,中小企业在管理上要转变观念,抛弃那种经验式、粗放式、家式专断式的随意管理,建立建全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制度,并辅之以科学的管理手段。同时还应重视人本管理。职工是企业的主人,能否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现代成功企业的经验充分证明了挖掘人的潜能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其次要注重风险管理,企业经营过程也是企业合理承担风险并取得风险报酬的过程。通过投资组合的选择来分散、降低和避免风险,提高风险报酬率和经营安全性。而风险管理就是在经营中化风险为安全,抓住机遇,取得竞争优势。还要重视战略管理。中小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把战略管理放在重要位置。做到长远目标明确,不急于求成,不急功近利,避免企业全局决策的失误,保证内部机制灵活,并做到依法经营。实行政策支持和政策引导,使其发展方向与现有产业链尽量搭接。中小企业的发展不能再走散、乱、差的道路,必须形成产业链才有竞争力。加快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企业的业务领域,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3.3 勇于创新,提高技术水平。
创新是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是帮助中小企业成长的最有效方式。中小企业只有通过创新,对各种资源进行综合利用与整合,提高有限资源利用效率,满足和创造市场的需要,才能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求得持续发展。首先要使企业成为具有“四自”的完全独立的经营者,必须建立企业法人制度,建立合理的国家、企业、经营者、劳动者的收入形成机制,建立自负营亏的自我约束机制,建立企业产权转让机制,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与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建立符合市场经济正常秩序要求的、规范各企业间交易的规则体系,以降低交易费用,节约交易成本。其次中小企业应尽快确定适合自身特点的技术创新战略,并尽快使创新成果商品化,在实施技术创新战略中,要把自立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结合起来。通过自立创新,研究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新产品,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有先得优势,获得更多的超额利润。
3.4 拓宽融资渠道,克服融资瓶颈。
一方面要完善资本市场,拓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国家应制定相关法律政策,消除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的体制和政策障碍,通过发展风险投资、创建风险基金;利用二级市场,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方式筹集资金开展中小企业金融互助使用等形式,来解决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问题。
另一方面,要建立建全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体系,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国家要建立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的基金和机构,采取多种形式扩大中小企业创业投资的资金渠道,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在一些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上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以调动和引导社会创业投资者的积极性,进一步规范和整顿现有创业投资公司的经营行为,允许一部分国外创业投资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帮助拓宽融资渠道。
3.5 加大政策扶持,整顿市场秩序,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我国应从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来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加大国家政策扶持力度,应逐步建立国际通行的中小企业政府扶持政策体系,建立包括财政税收政策扶持体系、资金融通体系、信用保证体系、创新促进体系在内的中小企业发展社会化促进体系。我们应全面落实《中小企业促进办法》和其他相关法律制度,创造公平市场环境;尽快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指导。资金融通、信用担保、创业培训、产业指导、信息咨询、技术支持、市场开拓、对外交流等多方面的服务。总之,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中小企业成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罗江.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与借鉴.经济问题探索,2001.5
[2] 张景青,冯进跃,黄蕴华.中小企业的处境分析和政策建议.经济问题探索,2001.4
[3] 史忠良.促进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问题研究.当代时经,2001.4
[4] 张政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创新政策制度环境[J].中国诚信,2005.10
[5] 张继刚.西部中小企业的发展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6.6
第五篇: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工商管理专科毕业论文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生姓名:汪红彬
分校:黄山电大
专业:工商管理专科
年级:10秋
学号:1034001459029
指导老师:许老师
答辩日期:
成绩:
内容摘要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政策、法律、资金、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却制约了它的发展。政府应从完善法律体系、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健全社会化和信息服务体系等方面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创造条件。
本文就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我国中小企业问题的方法,这对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将会有所助益。
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对策创新发展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政策、法律、资金、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却制约了它的发展。政府应从完善法律体系、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健全社会化和信息服务体系等方面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创造条件。
一、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经济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了一系列的问题。从中小企业所处的经济大环境看,目前令其裹足不前的原因主要有: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原材料、能源等成本大幅度提升,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劳动力成本上升,低劳动力成本优势被削弱;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造成融资困难,中小企业资金链面临压力等。具体问题如下:
(一)体制环境问题
在体制问题中,最严峻的就是进入门槛和审批等问题。要致力于优化法制环境、政策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和舆论环境,尤其是意识形态和对转轨经济的体制惯性观念还需要突破。政府一些歧视性政策还没有完全消除。国家对私有财产的法律保护力度还不够,在宪法和其他法律中缺乏对民营企业财产保护的规定;一些金融、保险、基础设施、科教文卫等领域仍然不同程度地限制民营、私营企业进入。像银行、电信和商品批发等多个行业品种被限制进入,一些允许进入的行业和其他所有制比起来,也存在门槛过高、前置性审批复杂等问题;民营企业在土地征用、人才引进、信息获取、户籍管理等仍存在不公平待遇。
(二)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虽然各级政府部门想方设法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便利,但是由于受到中央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货币供应量受到控制,使本来贷款环境就相对较差的中小企业因此在近几年来的融资更加困难。
(三)中小企业战略模糊
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需要构造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而这个管理体系是以企业的发展战略为基础的。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管理体系的平台。企业应当在其战略管理的框架下加强基础管理,从人治过渡到制度化管理。但问题是,许多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一个明确的战略作支撑。企业没有一个战略平台,企业容易受到内外因素的干扰,那么企业的发展与管理很容易在重大问题上迷失方向是。有些中小企业自认为拥有了发展的战略,但是,实际情况不然。企业战略是系统 化的、严谨的,而不是一些“点子”的堆砌。因为市场与竞争的发展己经到了仅依靠个人的聪明或直觉而无法把握的程度,企业应当理性的从研究战略开始。
(四)中小企业没有明确的核心竞争力
竞争力其实就是企业在长期竞争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不同于竞争对手的能力,它可能是研发能力、制造能力、营销能力,也可能是品牌能力等等任何一方面的能 力。核心竞争力不同于
一般的竞争力,它应该是企业成功和保持竞争力优势的关键竞争力,是企业永葆强盛的基石。当前,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家对于核心竞争力缺乏 清晰的认识,要真正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先澄清多个误区。首先,脱离企业战略就无从谈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与企业的发展战略连接在一起的,它 是为企业战略服务的。其次,企业的核心产品不等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有了某项核心产品,并不代表它有了核心竞争力,如同树干不同于树根一样。一旦 企业的核心产品生命周期到了衰退期,企业就会面临衰败甚至导致关门破产的危险。第三,企业的局部成功因素不一定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过去促使成功的因素 未必能保证企业继续获得成功。暂时的、局部的成功因素,不一定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中小企业的人才素质偏低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惟一“活”资源,企业产品和管理的创新都需要合格的人才。人才缺乏导致了中小企业产品创新和管理制度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阻碍了我国中小企业进上步展的势头。中小企业人才素质低,成为我国民营企业顺利实现“二次创业”的瓶颈。
二、中小企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后我国中小企业取得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在问题的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
(一)政府角色越位、错位、缺位,民营企业发展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是政府营造一个特别适合民营企业发展的大好环境,且提供优良的服务,特别是在于政府管理机制的改革,而改革的关键是解决政府职能部门越 位、错位、缺位的问题。尽管经过几次的政府机构改革,我国也为中小企业出台了一些政策,但对照中小企业发展的要求和WTO 要求的平等竞争、高度开放的规 则,我们还有问题亟待解决。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外部因素制约的因素还很多,缺乏政府明确、有力的引导和扶持,政府政策不到位,存在不少领导始终对中小经济偏 见而致中小企业在人才引进、投资、融资、地方税收等受到歧视性待遇,还受到政府一些职能部门不规范行为的干扰。有关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服务环境等严重制 约了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企业内部思想观念落后、管理不科学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国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持续发展的问题。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既有外部的不利环境造成的,更多的是来自企业自身在思想观念和管理理 念上的落后,这些问题己成为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障碍。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无非是致命的。此外,传统式的指令式的上级对下级的管理,尊重色彩浓厚,内部人员缺乏相互沟通 的机制和动力,企业的信息很少能在应有的范围内得到传播,上下级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这一来影响员工之间的感情,二来不利于员工之间开展有利 于企业业绩的工作,三来直接带来了不人本、不科学的企业文化,形成恶性循环。
三、解决我国中小企业问题的方法
(一)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形成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宏观环境要进一步提高政府及全民对中小企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形成良好的企业发展的舆论环境;应加强立法,加快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建设,要以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为契机,积极地制定配套性的全国法规及地方性法规,改变中小企业的法律保障机制;切实转换中小企业的宏观管理机制,政府要转变职能,做好中小企业发展、经营管理等宏观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指导、服务等工作,营造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使中小企业的援助走上法制化轨道,形成有利于各种中小企业公平竞争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按照国际惯例,各级政府应重点扶持中小企业专业区、服务联合体、社会化服务系统的建设和发展。
(二)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准备金制度。准备金由政府掌握,重点用于支持地方中小企业产业、产品换代,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做到有偿使用,滚动发展。初始资金可由财政拨款、原国有中小企业出售所得、中小企业提取一定的发展准备金等方式筹集。此外,可以建立中小企业银行,鼓励开办多种经营模式的金融机构。鼓励组建以中小企业为主要股东、以企业互助为主要业务范围的、区域性的中小企业互助合作银行及投资财团,并在法律上规定资金投向(主要为中小企业)和扶持的政策。同时,各大商业银行也应积极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支持。
(三)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首先,应将中小企业组织起来,引导企业组建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自律性组织。这些组织应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方面的服务,维护好其权益。政府应通过改革,将相关行政职能逐步转化为服务职能,转移到这些组织,形成“小政府,大服务”的格局。其次,应吸取国外经验,实行咨询服务补助制度,培育壮大社会中介服务组织,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企业诊断、信息咨询、市场营销、技术支持、人才培训、引进、法律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社会各界都应积极为中小企业牵线搭桥,做好中小企业的“红娘”和载体。
(四)为中小企业发展培训人才,更新其观念中小企业无论是经营管理的高级人才,还是从事各种专业管理和技术工作的专门人才,都远不能适应其发展的要求,而它们自身又没有能力实现在职人员的自我培训,这使政府和社会的帮助就显得十分必要。中小企业也应更新观念,树立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要舍得在人才培养上投入,并要树立“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人才观念。
(五)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中小企业的优势在于竞争,但必须是公开、公平的竞争。所以,应当通过深化改革,发展市场经济,形成适合各类企业游泳的大海。要在中小企业的开业登记、注册等方面,降低条件,简化手续,减少费用。对能够放开的行业,应当通过改革,打破垄断,尽早放开。凡允许国外企业进入的行业,就应当允许私营和个体企业经营。
参考文献:
[1]周立群,谢思成《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于秀芝 人力资源管理[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11)。
[3]时勘 胡卫鹏 虚拟环境中的人力资源管理[J] 中国信息导报2001(3)。
[4]邱雯 诌议人力资源的虚拟管理[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5]马玉锐《中小企业在我国转轨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国际商务研究》200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