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赔偿中民事责任的认定(五篇)

时间:2019-05-14 23:34: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赔偿中民事责任的认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赔偿中民事责任的认定》。

第一篇: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赔偿中民事责任的认定

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赔偿中民事责任的认定 姜辉

摘要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赔偿的解决主要取决于如何认定高校与大学生的法律关系及高校责任的归结问题。高校

与大学生的法律关系不是单一的,包括教育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等,决定民事责任其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本

文指出加强对学生伤害事故中高校民事责任认定的研究,有助于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高等学校学生伤害事故,依法维护大

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关键词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过错原则

中图分类号:D9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2-116-02近年来,高校中人身伤害事故逐渐增多,受害人往往将高校 推上被告席,要求高校承担赔偿责任。然而各地法院的判决结果 却不尽一致:有的法院判决学校要承担责任,有的判决学校不需 要承担责任,有的判决学校承担连带责任,有的判决承担按份责 任。因此,本文对这类伤害事故根据伤害发生的不同情况依法明 确法律责任,确定归责原则及分配举证责任。

一、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案件的界定(一)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定义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是指在高等院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

高校组织的校内外活动中,以及在高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 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 害后果的事件。它既属于一般人身损害的范畴,又不同于社会上 发生的人身损害。高校学生伤害事故有其自身特点:(1)损害的 对象是特定的。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中,损害的对象只能是在高校 学习、生活的在校学生。休学学生在休学期间、已退学学生以及 外校学生到本校时受到的人身损害,则不属于高校学生伤害事故 的范畴。(2)损害的地点是特定的。学生受损害的地点必须是高 校校园内以及高校组织的校外活动的特定场所。(二)高校学生人身伤害的类型

根据造成事故的不同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由于高校的过错造成的伤害事故。主要表现为高校不履 行或疏于履行有关义务而导致的学生人身伤害。如高校未尽对 学生的安全保障义务,疏忽教育教学设施的危险性,高校设施有缺 陷而未整改或者高校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2.由于教师或者其他高校员工的过错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

故。如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 其它有关规定等原因致学生受到人身损害。

3.由于学生自己的过错造成的伤害。如学生自杀、自伤;学生 疏忽大意造成的自身伤害;违反高校安全纪律而导致的伤害;学生 因有特异体质、特殊疾病或异常心理状态而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4.学生之间造成的伤害事故。如由于在校其他学生的故意 侵害或过失行为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

二、高校和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

在认定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时,必须先弄清一个法律问 题,即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我们认为高校与学生之间存 在一种特殊的法律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一)高校与学生之间是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这种关系具有一定的隶属性,但又不同于行政机关与被管理 者之问的行政管理关系。在这一关系中,高校与学生作为教育者 和被教育者、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他们之间权利义务是由我国有 关的法律法规确定的。我国的《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 法》等有关的教育法规都对学校应承担的法定义务进行了界定,如《教育法》第44条规定:“教育、体育、卫生行政部门和学校及其 他教育机构应当完善体育、卫生保健设施,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该法第73条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 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 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可见,保证学生 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是学校及其工作人员应尽的法定义务。

(二)高校与学生之间还存在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与人身关系 尽管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权利义务 关系构成了高校与学生之间主要的法律关系。但是,随着高等教 育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办学体制上形成了国有高校、国有民办二级学院、私立民办高校、中外合作高校多种办学体制并存的格局,高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 的消费群体,学生接受教育是一种消费,高校应尽最大能力满足 消费者的要求,为学生提供各种优质服务。就安全而言,高校应 向学生提供优质的安全设施、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安全自救等方 面服务,以减少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实现向社会发出的各种承 诺,改变了过去学生与学校之间纯粹的行政隶属关系,学生除了 作为被教育者和被管理者之外,还是一个特殊的“消费者”,而且,大学生已普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因此,作为平等主体,高校 与学生之间除了法定的权利义务外,还存在约定的权利义务。

三、高校学生人身伤害赔偿责任的认定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自2002年9月1日起实施,共六 章四十条,是高校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依据。

(一)高校对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赔偿承担法律责任

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下列情况下高校在学生伤害 事故中负有责任:(1)高校未尽法定义务,其行为具有违法性。如 作者简介:姜辉,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117 20 10年2月(上)

高校的校舍、场地、公共设施,以及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实验、教育 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等不符合国家标准,或有明显不安全因素 而造成学生人身伤害;高校的安全保卫、消防、设施设备的管理等 安全管理制度有明显疏漏、或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又未 及时采取措施而造成的事故;高校向学生提供的药品、食品、饮用 水等不符合国家或行业的有关标准、要求,造成学生人身伤害等。对这类事故,高校应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2)高校未尽 约定义务,其行为具有违约性。(3)高校未尽安全注意义务,疏于对 学生的教育和管理。(4)高校间接责任。在第三人加害造成的事 故中,高校虽然不是加害行为的主体,但如果高校存在一定的过错, 也应根据其过错程度及其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相应 的责任。由此可见,高校对学生的人身损害的责任认定适用过错 责任原则。所谓过错责任原则,是指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的前提 下才承担法律责任。过错责任的特点在于它以过错为责任构成 要件,只有当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且过错行为与损害结果存在因 果关系的情况下,才承担责任,相反,无过错则无责任。

(二)高校对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赔偿不承担法律责任

高校对下列情况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不承担法律责任:(1)由

学生自己的过错造成的伤害,责任由学生自己承担,高校不承担责 任。包括学生的自杀、自伤行为;学生有特异体质或特定疾病,但 未告知高校;学生违反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行为准则、高校的规 章制度和纪律所造成的伤害等事故。(2)由不可抗力造成的意外 伤害或其它意外事故,高校已经履行了相关义务,没有主观上的过 错,则可以免责。学生在对抗性或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 发生的意外伤害,高校已履行了相应的职责,行为并无不当的,也 不承担法律责任。(3)第三人加害致使学生发生人身伤害的情况, 如果高校能证明自己无过错,也可免责,由加害人承担相应的法律 责任。如由于校内交通事故导致的学生人身伤害,高校已尽了校 园交通安全管理职责的,如设置了明显的交通安全标志等,则不必 承担责任,由加害人自己承担法律责任。(4)高校教师或者其他员 工与其职务无关的个人行为或故意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造成学 生人身损害的,由于其行为属于职务范围以外,因此高校不承担法 律责任,由加害人依法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三)高校无过错的时候是否需要对受伤害学生给予补偿 学生有过错的当然由学生自己承担责任,高校有过错应当由

高校承担责任,但对于高校与学生均无过错的伤害事故,就存在一 些分歧。一般认为在高校与学生双方均无过错的情况下适用公平原则,就是由高校给予适当的补偿,这种做法在实践中甚为流 行。从法律意义上讲,高校没有法定义务对自己无过错的事故承 担法律责任。而从以人为本角度出发,作为本校的学生,高校有管 理、教育、帮助的义务,高校有责任积极维护学生的权利,承担起为 学生或支持协助学生主张权利的社会责任,对受侵害学生尤其是 困难学生给予适当的补偿和照顾,也是高校对自己的学生尽的一 种道义上的责任。这样做不但对高校形象是一种升华,而且符合 社会文明道德要求,也会得到社会的好评,对社会文明进步无疑也 会起到有益的促进作用。在一些高校伤害事故的案例中,高校缺 乏责任意识,法院审判人员就适用公平责任原则,判决由高校给于 适当的补偿,这是社会公平原则的体现,也是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的 体现。

四、高校在赔偿诉讼中承担的举证责任 高校侵权行为是指高校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及高校组

织的校外活动中,或在高校具有管理职责范围内的空间内,因高 校过错而致使学生人身伤害的侵权行为。侵权行为的发生势必 会引起损害赔偿诉讼,特别是在形成诉讼后,法院须依证据认定 事实,因此就产生了当事人的举证问题。

高校责任事故,根据导致学生伤害的原因可概括为两类,一

类是高校设施设备不安全事故,如学校校舍倒塌、楼梯阳台脱落、体育设施倒地等原因造成学生伤害。对此类赔偿诉讼,根据最高 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条第1款第(4)项 “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对其无过 错承担举证责任”之规定,采取的是举证倒置的原则,即受害学生 只须证明自己所受损害之种类及因受损害而受到损失的数额,就 学校过错无须证明,由高校举证证明自己无过错。另一类是因高 校的行为造成学生伤害的事故。高校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作为,如对学生体罚、变相体罚,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定、职业道 德,向学生提供不符合标准的药品、食物、饮用水等行为;不作为,如未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未落实救助等。在因高校的行为造成学生伤害赔偿诉讼中,关于高校的过错举证 责任无明确的法律规定,若采取传统的举证原则,由受伤害的学 生对学校的过错负举证责任,举证不能将要承担败诉的后果。但 因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不占据证据材料,对高校过错的举证能力 很弱,因此在举证证明学校的过错时较为困难,因其不能证明侵 害人的过错便不能得到赔偿,显然不利于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学 生的合法权益。

因此为公平起见,对于高校的行为造成学生伤害的赔偿诉讼

中,法院应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7 条“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依本规定及其他司法解释无法确定举 证责任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 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之规定,对学校过错 的举证责任进行司法裁量,将过错的举证责任倒置给学校一方,由侵害人学校证明自己无过错而免责。若侵害人不能证明自己 无过错,就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赔偿中的民事责任是一种 过错责任。坚持按照过错责任来确定校方的赔偿责任,对学校而 言,既是一种压力,又是一种激励,促使学校和教师更好地履行职 责,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促进我国高等教 育的健康发展。参考文献:

[1]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释义及适用指南.中国青年 出版社.2002.

[2]方益权.学生伤害事故中学校的法律责任及其认定标准.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 报).2004(4). ·司法天地·

第二篇:人身伤害事故赔偿有关法律法规

人身伤害事故赔偿有关法律法规.txt爱空空情空空,自己流浪在街中;人空空钱空空,单身苦命在打工;事空空业空空,想来想去就发疯;碗空空盆空空,生活所迫不轻松。总之,四大皆空!

一、人身伤害事故赔偿项目

1.医疗费2.误工费3.护理费4.营养费5.交通费6.残疾辅助器具费7.残疾赔偿金8.被抚养人生活费9.死亡赔偿金10.丧葬费11.住院伙食补助费 12.精神损害抚慰金

二、伤害事故赔偿金额的计算方法

1.医疗费赔偿金额为医疗期间实际花费的数额。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于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最高院解释)第十九条规定: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赔偿义务人对医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异议的应当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医疗费赔偿数额,按照一审法院辩论终结前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器官功能恢复训练所必要的康复费、适当的整容费以及其他后续治疗费,赔偿权利人可以待实际发生后另行起诉,但根据医疗证明或者鉴定结论确定必然发生的费用,可以与已经发生的医疗费一并予以赔偿。”

计算公式为:医疗费赔偿金额=诊疗费+医药费+住院费+其他。

2.误工费赔偿金额的计算公式:

有固定工资的:误工费赔偿金额=误工时间(天)×收入水平(天元)

无固定工资的又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能够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的状况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公式:误工费赔偿金额=误工时间(天)×最近三年平均收入水平(天元);

第二种情况:不能够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工资收入状况的。公式:误工费赔偿金额=误工时间(天)×相通、相近行业上一年的职工平均工资(天元)。

《最高院解释》第二十条规定:“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残致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伤残评定时机,按照国家标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程度评定》(GB18667—2002)的有关规定确定。目前公安部正在起草《人身损害受伤人员误工损失日评定准则》,待其发布后,即可按其规定计算误工时间。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3.护理费赔偿金额的计算公式:

(1)有固定收入的按照误工费标准计算;

(2)无固定收入的公式为:护理费赔偿金额=同级别护理劳务报酬×护理期限。

《最高院解释》第二十一条规定:“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

“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但医疗基构或者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可以参照确定护理人员人数。”

受害人因残疾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护理期限,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年。当事人定残后的护理,应当根据其护理依赖程度并结合配制残疾辅助器具的情况确定护理级别。

4.营养费赔偿金额的计算公式:根据《最高院解释》第24条规定:“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所以关于营养费赔偿的明确标准并没有,一般认为,经法医鉴定或治疗医院证明,受害人伤情严重,确需补充营养食品作为辅助治疗的,其费用可以

酌情赔偿。亲友探视时所携带的营养品应认定为赠予,在计算营养费赔偿金时不应计入。5.交通费赔偿金额的计算公式:交通费赔偿金额=往返费用×往返次数×往返人数《最高院解释》第二十二条规定:“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交通费应当以正式票据为凭;有关凭据应当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

6.残疾辅助器具费赔偿金额的计算公式:残疾辅助器具费赔偿金额=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器具数量

《最高解释》第二十六条规定:“残疾辅助器具费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计算。伤情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参照辅助器具配置机构的意见确定相应的合理费用标准。辅助器具的更换周期和赔偿期限参照配置机构的意见确定。”

7.残疾赔偿金的计算公式:

第一种情况:60周岁以下人员的残疾赔偿金=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伤残系数×20年;

第二种情况:60周岁—75周岁之间人员的残疾赔偿金=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伤残系数×[20-(实际年龄-60)];

第三种情况:75周岁以上人员的残疾赔偿金=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伤残系数×5年。

伤残系数,伤情评定为一级伤残的,按全额赔偿,即100%;二至十级的,则以10%的比例依次递减。多等级伤残者的伤残系数计算,参照《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18667-2002)附录B的方法计算。

《最高院解释》第二十五条中规定:“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8.被抚养人生活费赔偿金额的计算公式:

(1)不满18周岁的人员被扶养人生活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人均年生活消费性支出)×(18-实际年龄);

(2)18周岁—60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生活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人均年生活消费性支出)×20年;

(3)60周岁—75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生活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人均年生活消费性支出)×[20-(实际年龄-60)]年;

(4)75周岁以上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生活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人均年生活消费性支出)×5年;

(5)有其他扶养人时,赔偿义务人承担的被扶养人生活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扶养人数;

(6)被扶养人有数人时,赔偿义务人承担的年赔偿总额≤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性支出)。

《最高解释》第二十八条规定:“被抚养人人生活费根据抚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抚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被抚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9.死亡赔偿金的计算公式分三种情况:

(1)60周岁以下人员的死亡赔偿金=上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年;

(2)60周岁—75周岁人员的死亡赔偿金=上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

均纯收入)×[20-(实际年龄-60)];

(3)75周岁以上人员的死亡赔偿金=上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年。

《最高院解释》第二十九条规定:“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城镇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或农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10.丧葬费赔偿金额的计算公式:丧葬费赔偿金额=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职工月平均工资×6个月

《最高院解释》第二十七条规定:“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11.住院伙食补助费的计算公式:

住院伙食补助费=住院天数×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日出差伙食补助标准

《最高院解释》第二十三条 住院伙食补助费可以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

受害人确有必要到外地治疗,因客观原因不能住院,受害人本人及其陪护人员实际发生的住宿费和伙食费,其合理部分应予赔偿。

12.精神损害抚慰金额的计算公式: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规定:“精神损害抚慰金包括一下方式:

(一)致人残疾的,为残疾赔偿金;

(二)致人死亡的,为死亡赔偿金;

(三)其他损害情形的精神抚慰金。

第十条规定: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1)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3)侵害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4)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5)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6)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法律、行政法规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有明确规定的,适用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附:广西壮族自治区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项目计算标准

(二○○八年)

序号 项目 标准(元)备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200 区统计局提供的二○○七年统计数字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322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8151.3

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 2747.5职工月平均工资 1825

全社会分行业职工人均年平均工资收入 农、林、牧、渔业 12409

采 矿 业 212

32制 造 业 19808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30217建 筑 业 18838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24432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34998批发和零售业 16103

住宿和餐饮业 12205

金 融 业 39273

房 地 产 业 19218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6920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 2669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5131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5504教育 21518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24661文艺、体育和娱乐业 24091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25860住宿费每人每天 110 区财政厅 桂财文字[2007]第44号通知住院伙食补助费每人每天 40

第三篇:大学生人身伤害事故

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认定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指在高等院校的教学活动中或者基于其性质定位而对学生进行组织管理的范围内,学生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其合理界定是确定高校与学生间法律关系的关键,也是认定高校是否承担责任的前提。从其概念看,认定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关键要确定事故发生时受害学生是否在高校的管理范围内;若事故发生时学生正处于或者本应处于高校的管理内,则应认定是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否则不能认定是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由其定义来看,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如实验室因化学药品使用不当引发的事故;一类是学生在学校管理组织的范围内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如学生公寓发生的人身事故。(1、所谓“心理安全”是指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能够体验到与他人关系的安全感不用担心自己的思想能否被人接受或遭到嘲讽

2、心理安全就是指必须感到被人承认避免消极和谴责性评价在努力争取创造时感到自己被人理解.心理自由是指表达、思维、感觉的自由塑造自我的自由以及承认和尊重他人的心理自由

3、心理安全就是指不对儿童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或挑剔,使其消除对批评的顾虑,获得创新的安全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4、这里的心理安全是指学生在充分发挥主体参与作用的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得到他人的尊重,没有心理顾虑,有一种安全感

5、“心理安全”是指不需要有任何戒备心,不担心别人会随时指责或批评自己,有一种安全感.大多数青少年学生喜欢体育课的缘由正是因为课的组织形成和学习形式符合他们的心理愿望

6、所谓“心理安全”是指:1必须感到自己被人承认,受到别人的信任,这样他就抛弃羞怯和虚伪而自为地存在.2必须避免消极和谴责式评价,这种评价使人产生被威胁感

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http:///wiki/%E5%A4%A7%E5%AD%A6%E7%94%9F%E5%BF%83%E7%90%86%E5%81%A5%E5%BA%B7

1、能进行正常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并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

2、能与同学、老师或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团结互助。

3、情绪基本稳定,对事物反应敏捷,心境持久地处于轻松和愉快状态。

4、行为符合社会群体要求,与学生的角色身份相称。

5、人格完整,能客观地评价个人及外界,意志坚强,言行一致。

6、与大多数人的心理意向一致,热爱集体,有浓厚的社会交往欲。

7、有良好的适应能力以及对紧急事件的应变能力。

8、有一定的安全感、信心和自主性。

9、心理发展水平符合其年龄水平,个人理想与实现的可能性之间的距离是可望可及的。10、能适应快节奏的时代变化,学习效率高,精力充沛,自我感觉良好。

第四篇: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及其法律责任分析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及其法律责任分析

一、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原因分析

根据教育部颁布于2002 年9 月1 日开始实施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为《办法》),第2 条的对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应指高等院校的学生在高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高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以及在高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伤害后果的事故。具体来说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由于高校的过错所造成的伤害事故

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9 条所列举的十二项事项,都属于与学校的教育管理职责有关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此类事故又可根据学校的行为分为:由于高校未履行有关义务而导致的学生人身伤害。如学校未尽对学生的安全保障义务,教育教学设施存在潜在危险的,高校的有关设施有缺陷等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例如:教室内悬挂物的坠落等。由于高校教职员工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相应的工作要求,操作规章和其他有关规范等而导致学生受到人身伤害的。

以上这两类事故其的责任人均为学校。

(二)由于学生自己的过错造成的伤害

高校学生的自杀、自伤;学生违反学校安全纪律而导致的伤害;学生因为自身特异体质,特殊疫病或者异常心理状态而发生人身伤害事故。近年来中,笔者参与处理的高校事故中,因学生的自杀引起的事故所占比例很大,也有一起是学生心脏病发作,导致猝死的。

(三)因第三人的致害行为造成的伤害事故

此类事故常见的是在校其他学生的加害行为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在这类事故中加害人和受害人都是在校学生。如学生在体育运动、游戏活动中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彼此间的人身伤害。还有特殊的情形如马加爵杀人事件等。此类事故主体所实施的行为不属于高校职务职责所要求的范围,与高校教育教学活动没有直接的关系。

在第三人加害造成的伤害事故中,还有来自校外因素的突发性侵害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如:外来人员在校内实施犯罪行为而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校外车辆在校内造成的伤害事故等。

(四)因不可抗力造成的意外伤害及其他意外事故

如因地震、洪水等的自然灾害而造成的学生人身意外伤害等。其他的意外事故是指非当事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发生的事故,包括学生在体育比赛和其他竞技性活动中发生的意外伤害等。

二、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分析

对于高校与学生的关系常见的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特别权力关系说。这一理论始于19 世纪的德国。其主要内容是:国家与公共团体是行政主体,基于特别的法律原因,在一定的范围内,相对人享有概括的命令强制权力,而另一方负有绝对服从的义务。根据这一理论

高校是负有教育目的、提供专门服务的行政机构,只要校方认为自己对学生的管理行为符合教育目的,就能任意地对学生课以各种义务而不必承担任何责任,不必受行政一般原则的约束,与之相应的,学生必须承担由此带来的各种义务,而无法获得司法救助。这就表明学生与学校是一种具体的行政法律关系。

第二,合同关系说。这一学说认为高校和学校之间是一种特殊的合同关系。高校在招生时必然要对本校的招生条件等作说明,而这种说明是一种要约。在这种合同关系当中,高校有为学生提供安全学习环境的义务,作为学生也有遵守校规校纪的义务。如果一方违反了合同约定,就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第三,教育与管理关系说。高校与学生之间既不是特别权力关系,也不是平等的合同关系。从中国的国情来看,中国大部分学校是公办学校,高校与学生之间是一种法定的教育管理关系。同时,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也明确规定学校负有的教育、管理、保护学生方面的义务和责任。高校与学生之间应该是一种有法律直接规定的特殊的教育、管理及保护等权利义务关系,是教育关系与管理、保护关系的统一。

三、对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

根据高校的性质以及与学生的法律关系结合《民法通则》第106 条第2 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60 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 条的规定,可以得出高校承担这类事故的责任原则是过错责任且是一般的过错责任的结论。

1.对高校学生的人身损害的赔偿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中国《民法通则》第106 条第2 款规定,一般侵权行为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由此确立了过错责任原则作为中国侵权法一般归责原则的地位。过错责任原则,即以行为人的过错为承担民事责任要件的归责原则。高校是否有过错,可以从几方面分析:由于未尽法定义务其行为具有违法性;由于未尽约定义务,其行为具有违约性;由于未尽注意义务而疏于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其行为构成失职。具体而言,高校在履行教育管理职责中有不当之处,如果这不当之处就是造成损害的原因,那么学校就应当承担过错责任;还要看高校是否尽到了相当的注意义务。相当注意义务,即根据通常的预见水平和能力,应当预见潜在危险或因认识到危险结果的义务。如果学校应当预见而没有注意或没有采取避免危害结果的措施,就是未尽相当注意义务。具体而言,由于教学设施存在安全隐患或体育课、劳动、野营等活动学校没有尽到安全保护义务,学校应承担全部赔偿责任;教师体罚学生、对学生管理不严,对学生疏于管理,对不请假不管不问,发生伤害后又不及时采取急救措施等,学校按过错大小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是学生之间引起的伤害事件,要视各方具体责任而定,致害方单方的责任,致害方单方赔偿,致害方、受害方双方责任的或致害方、受害方、学校三方责任的,各方按责任大小来分担。

2.排除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作为确定学校责任的原则。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不能适用无过错责任,因为无过错责任原则主要适用在双方力量悬殊或者受害人确实无法证明对方有过错的情形。根据中国《民法通则》规定适用无过错责任的情形有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侵权行为、产品责任、高度危险作业致害责任、环境污染责任、动物致害责任、被监护人致害责任等,在这些规定中,并没有包括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但在司法实践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在确定学校的责任中除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外,还应当适用公平责任原则,在实践中此观点相当流行。笔者认为,这种的观点没有法律依据。公平责任原则是指当事人双方在对造成损害均无过错,但是按照法律的规定又不能适用无过错责任的情况下,由人民法院根据公平的观念,在考虑受害人的损害、双方当事人的财产损失及其他相关情况的基础上,判令加害人对受害人的财产损失予以适当补偿。高校在无过错的情况下承担公平责任,从表面上看对学生公平,但对高校却是一种不公平。中国高校本身并不以营利为目的,在高校与学生之间不存在经济实力等方面的明显不平等。即便是私立学校,其经费也是有限的。若让学校在有限的经费中支付不该由学校承担的费用会使学校难以承受。现实中学生在学校因第三人的不法行为而遭受损害,往往家长就向学校提出高额的索赔,这让高校难以接受,所以在处理高校学生的伤害问题上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原则,不能感情用事。

四、加强对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防范

高校学生的伤害事故已给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甚至使学校不得不为诉讼而耗费人力和物力,也使学生和家长痛苦不堪。因此,高校根据中国现有的法律和法规,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学生的伤害事故,尽可能减少事故的发生,以保证高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1.高校应当进一步树立依法治校的理念,完善各类安全防范制度。建立和健全校内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定期对学校内部管理中可能引发事故的隐患进行自查自纠,提高对事故的遇见能力,做到防范于未然。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尽可能地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在加强防范的同时,高校还应建立一定的事故处理机制,尤其是对突发性事故的应对机制。确保一旦出现突发性事件,能够积极应对。以避免事态的扩大,尽量减少和避免损失。

2.对大学生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和珍爱生命教育。大学生已普遍比较成熟,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高校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安全规章制度来引导学生,以培养他们的安全责任感。目前中国大部分家庭是独生子女,他们没有经历过挫折,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差。一有挫折极易产生心理问题,有的甚至轻生。笔者在近两年参与处理的几所高校的学生伤害事故中因学生自杀引发的事故占2/3 以上。所以,加强对大学

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和珍爱生命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而高校目前普遍缺乏这方面的教育。

3.进一步完善学生意外保险和伤害责任保险制度。高校一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就会引发与学生和其家长因事故责任及赔偿的纠纷,有时甚至就此引起诉讼。大部分情况下,学校为了避免负面影响,不管有无过错,都“赔钱了事”,这无疑增加了高校的负担。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借鉴国外借助保险制度来分散学校风险的做法。目前,中国高校虽然也有学生的保险,但保险的险种和范围远不能达到分担学校风险的程度。所以在校方责任险方面还有广泛的扩展、细化于改善的空间。

第五篇:论医疗事故中的民事责任与赔偿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中国第一法律门户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论文资料下载

论医疗事故中的民事责任与赔偿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医疗事故频频发生,这里面既有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问题,也有现代危重疑难病型和医疗设备技术问题。病员的伤亡,巨额的赔偿,无序的纷争,持久的诉讼,医患纠纷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十分关注。那么,作为司法工作人员,应当正确把握医疗事故中的民事责任和赔偿原则,就显得十分必要。为此,本文从对医疗事故的概念分析入手,结合我国现行法规的规定和审判实践,对医疗事故中的民事责任和赔偿原则作一浅析,并就审判实际中几个应值得注意的问题,阐明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全文约10000余字。

一、引言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医疗事故频频发生,这里面既有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问题,也有现代危重疑难病型和医疗设备技术问题。病员的伤亡,巨额的赔偿,无序的纷争,持久的诉讼,医患纠纷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十分关注。那么,作为司法工作人员,应当正确把握医疗事故中的民事责任和赔偿原则,就显得十分必要。为此,本文结合我国现行法规的规定和审判实践,对医疗事故中的民事责任和赔偿原则作一浅析,以期能为同仁、学者提供一点参考。

二、关于医疗事故中的民事责任

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医疗事故的界定比《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较为科学,内涵更加周延,原办法规定构成医疗事故必须是导致功能障碍,新条例则规定是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也即过去不能认定为医疗事故的造成人身损害,但没有造成功能障碍的医疗损害,现在可以定为医疗事故。如新条例第2条规定,“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只要在医疗过程中,违法或违章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都属于医疗事故。那么,医疗事故发生后,责任主体究竟应当要承担什么样的民事责任呢?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规定,“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它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第119条规定,“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扶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因此,对于过错行为,只要造成损害,均应承担民事责任,更何况医疗事故所侵犯的多为人的生命健康权。但是,在处理具体的医疗事故中,我们应从下列几个方面把握其责任性质和处理规则。

(一)、关于医疗事故的责任性质与责任竞合由于医疗活动本身的特殊性,国内外民法立法、判例与学说对医疗事故赔偿责任的性质众说纷纭,或为侵权责任,或为违约责任,或为二者的竞合。笔者认为医疗事故的责任性质主要把握以下几种情形:

1、医疗单位在医疗过程中发生医疗事故的性质与责任竞合在医疗活动中,就诊人有权要求医疗单位按照医疗科学和行业惯例、规定的要求,合理、谨慎地对就诊人诊断、治疗、护理;医疗单位有向就诊人索取相应的医疗费用的权利,故医疗单位与就诊人之间存在互为对等给付的义务,双方构成合同关系。医疗单位因过失未适当履行其合同义务,构成违约。而这一不适当履行行为同时又侵害了就诊人的生命健康权这一绝对权,对就诊人造成了

一定的损失,又属于侵权行为。这里的违约行为和侵权行为都是医疗者对就诊者的一种加害行为,在这种加害给付的情况下,加害人的过错行为既可以承担侵权责任,又可以承担违约责任,构成责任竞合。相对应的,受害人也既可根据侵权法请求赔偿,也可根据合同法请求赔偿。但基于民法公平原则的考虑,多项请求权并不意味着其在法律上可以同时实现这两项请求权,责任人应依据受害人的选择仅承担其中之一。这里必须注意,请求赔偿的前提必须有人身损害的结果存在,否则,赔偿无从谈起。

2、关于医疗单位拒绝就诊行为的责任性质与责任竞合按各国立法通例,医疗单位法人在医疗合同关系要约与承诺过程中,负有强制承诺的义务,即就诊人来院求治,应视为要约。我国新《合同法》事实上也采纳了此观点。医疗单位的设立(这里不包括个体诊所),意在向公众提供医疗服务,以备急需,其负有向任何前来就诊者提供医疗服务的义务和向就诊人收取医疗费用的权利,就诊人到医疗单位求治的行为表明了其急迫需要,他们一般会接受治疗和交费。故可根据诚实信用与公序良俗原则,认定基于就诊人求治这一事实,构成二者间合同关系的成立。此关系是因法律的直接规定而认定(而非推定)双方的意思表示一致。对于危重病人医疗单位应当立即抢救;对限于设备或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医疗机构应当及时转诊。故在因医疗单位拒绝接受就诊造成损害时,可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③。同时,由于事关人的生命,基于社会公共利益的考虑,各国均对医疗单位的缔约自由加以限制,规定在其业务范围内有承诺缔约的义务。因此,拒绝就诊本身就意味着基于故意对作为义务的违反,对因此而产生的损害自然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故在此情况下,也构成责任竞合。

3、关于责任竞合的处理原则

由于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在法律上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对两种责任的不同选择将极大地影响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具体就医疗事故来说,一方面,因合同关系相对于法律关系,当事人双方处于相互信赖的关系之中,法律要求他们负注意程度(指在合同约定中)远高于绝对法律关系的注意义务。故在绝对法律关系中已尽了一定的注意义务而被免责的,在合同关系中也可能因注意程度不够而需要承担责任。另一方面,因侵权责任的损害赔偿不仅包括物质损失的赔偿,还包括人身伤害和精神损害的赔偿;而违约责任的赔偿仅限于物质损失的赔偿。此外,在诉讼时效、诉讼管辖等方面,二者也有区别。

所以,正如王利明先生所指出的“是依合同法提起合同之诉,还是依侵权法提起侵权之诉,将产生完全不同的法律后果,并严重影响到对受害人利益的保护和对不法行为人的制裁”④。对责任竞合,外国立法有禁止、允许和有限制的允许三种作法。从尊重当事人的意志和利益的角度出发,自然以允许当事人从中选择一种民事责任提出请求为妥。此观点亦曾为我国法律所采纳。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众采以侵权责任提出请求,这既考虑到只要过失造成人身损害就应赔偿,又兼顾到对受害人的精神赔偿,因违约责任是不对精神损害进行补偿的。但在特殊情况下,笔者认为受害人有权进行选择,如在根据侵权责任时效已届满时或加害人已尽了相当的注意义务可能被免责时,则可以违约责任进行诉求。

(二)、关于医疗事故中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基于合同关系提出请求时,合同责任采用过错推定责任为归责原则,此乃各国立法通例,自不待言。而侵权法的归责以过错责任为原则,对过错推定责任和无过失责任须法律明文规定。

由于现代医学的发展使医疗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但同时也更为复杂,更有风险。一些国家在医疗事故领域开始采用无过失责任。据此,有人主张我国也应仿效之,但本人认为此说不妥。也就直接表现为法人的过错。而在法人的一般工作人员执行职务时,在合同关系中,因其系法人的履行辅助人,基于合同的相对性,其行为的责任自然由法人承担;在追究侵权责任时,由于其系由法人雇佣或聘请,因此法人对其有选任和监督的义务。当其出现过错时,就表明法人有“选任和监督的过失”,理应承担责任。

但在法人内部成员故意造成损害时,由于其已不是在执行职务,其意志已非法人的意志,体现出的是自己的人格,因此,除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行政责任外,还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但若法人不能举证证明自己不存在“选任和监督的过失”,则因其客观上为故意侵害行为提供了条件,视具体情况也可以要求其承担连带责任。如某人性格存在严重缺陷,在与就诊人发生口角后借手术之机对就诊人实施报复,造成损害,医疗单位法人因有选任过失而应就此承担责任。

(四)、免责约款的效力

在治疗前或治疗过程中,就诊人或其家属常会被要求签定免责合同或免责条款,在依侵权责任提出请求时,因侵权责任不以双方的约定为免责事由,故其无效力发生。但在依违约责任请求时,这种合同或条款的效力有无对责任承担意义重大。在纠纷中,医疗单位常以此为由拒绝承担责任,其实是与法律相悖的。我国《合同法》明确规定“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免责条款无效”。同时,在医疗事故中,并不应采取无过失责任,无论是基于事实还是基于推定,过错总是追究民事责任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因此,若约定在无过错造成损害时应予免责,则这一约款毫无意义,因无过错本来就不会承担责任。即使受害人确实同意在约定过错造成损害应予免责,但由于生命健康权的极端重要性,各国立法一般明文规定对于故意或重大过失致人身伤害的免责约款无效,甚至对加害者追究刑事责任。然而在就诊时,若不及时治疗,就诊人就有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危险,医疗单位此时要求签订“生死合同”,实际上是乘人之危,就诊人有权请求撤销。但是,考虑到医疗行为本身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对于免除人身伤害的免责条款如果一概不承认,则势必使医生缩手缩脚,不利于救死扶伤⑧。因此,在一般否认对人身伤害的免责条款效力的前提下,不妨允许法官依据具体情况及公平原则自由裁量。

同时,因医疗服务合同标的、效果难以事先确定,医疗事故的损害亦事先难以估计等特殊性,双方就损害赔偿数额事先达成的协议往往也难保公平,医疗单位法人也往往乘人之危,故对这类协议的处理应同免责约款。

三、关于医疗事故中的损害赔偿

尽管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了十种责任形式,但由于损害赔偿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受害人的利益,并可以有效地遏制不法的和反社会的行为,“损害赔偿责任是民事责任中最重要和最常见的责任形式”⑨。由于此种责任是财产责任的主要承担方式,直接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其承担也较困难,因此往往也是法律纠纷中当事人双方争执的焦点所在。

因此,在民事责任领域,根据价值规律和公平原则的要求,全面赔偿原则是各国司法实践的通例,也是现代民法理论中的基本原则之一。全面赔偿原则即对侵害行为,不论行为人在主观上是出于故意还是过失,也不论行为人是否受刑事、行政制裁,均应根据财产损失的多少、精神损害的大小,确定民事赔偿的范围,它要求不仅要赔偿直接损失,还要赔偿间接损失;不仅要赔偿财产损失,还要赔偿间接损害。正是通过对损害的全面赔偿,使责任人负担某种不利益,在补偿受害人的损失维护其权利的同时,制裁责任人的过错行为,从而充分起到民事责任制度应有的作用。我国《民法

通则》也将其作为损害赔偿的一般原则。如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根据伤残等级,按照事故发生地居民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日起赔偿3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平均生活费计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造成患者残疾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

(一)、企业性医疗单位法人的损害赔偿范围

因其设立目的在于营利,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遵循等价有偿原则进行市场运作,故其收取的医疗费用的高低与其付出的劳务在价值上是相等的。既然在获得利益时适用等价原则,则在遭受不利益时,也即在因过失造成损害时,出于公平的考虑,同样应当适用这一原则。所以,在损害赔偿企业性法人中当然应当对其过失造成的损害予以全部赔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起到民事责任制度保护公民民事权利,补偿损害,制裁过错行为和教育责任人的目的。

在未因医疗事故造成原办法所规定的就诊人死亡、残疾或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时,宜依合同法请求医疗单位承担违约责任。此时,应赔偿就诊人的履行利益,即通过赔偿使受害人在财产上恢复到若医疗单位法人合理、谨慎地履行其合同义务后所能达到的状态。笔者认为主要包括:

1、自发生医疗事故至通过治疗使就诊人恢复到若未发生医疗事故(或曰若医疗单位法人合理、谨慎地履行其合同义务后)所能达到的状态,这一过程中所花费的医疗、营养费用及因病情加重而转院所花费的交通费等费用;

2、因医疗事故误工减少的收入;

3、因医疗事故给就诊人造成的可得利益的损失。在承担侵权责任时,应赔偿被害人因其生命健康权受到侵害而遭受的一切财产损害,即所谓维持利益。根据这一原则及我国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并参照外国立法例,笔者认为在未造成就诊人死亡时,赔偿内容主要包括:

1、使就诊人恢复到医疗事故前状态所花费的医疗、营养、交通等费用;

2、因医疗事故延长治愈时间造成误工所减少的收入;

3、因医疗事故造成残疾所减少的和将会减少的收入及因此多支出的费用。对造成就诊人死亡的,除前两项外还应赔偿因死亡而不能获得的收入和丧葬费。此外,对因医疗事故造成的精神损害视其过错程度与情节轻重予以赔偿,以体现其制裁、抚慰与补偿的功能。对故意或有严重过失者、情节恶劣者,应要求其承担惩罚性慰抚金。

(二)、公益性法人的损害赔偿范围

生命健康权是基本的民事权利,也是最基本的人权。对因过错而造成的损害亦应足额赔偿。但毕竟公益性医疗单位法人的设立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旨在向社会尤其是低收入者提供最基本的医疗保障,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的意识形态强调集体主义,公而忘私,初级阶段的国力则决定了国家还无法提供充分的社会保障。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因公益性法人的设立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良好的道德风尚;另一方面,因用于此方面的经费有限,若采用完全赔偿原则,则势必把大量经费用于赔偿而使公益性医疗单位法人无法正常运转。如原告方某(女)诉被告某市医院人身损害赔偿即医患纠纷一案,原告因尿失禁到被告单位就诊,经行开刀手术出院后,原告总感膀胱疼痛,认为被告手术不成功,诉请法院判令被告赔偿其各项费用近10万元。而经庭审查明原告的直接损失也不过近万元。如果一律强调全面赔偿,医院必将早早关门。基于社会公共利益的考虑,可对公益性医疗单位法人医疗事故的损害赔偿的范围略加限制:一是对依合同法判令承担违约责任者,不再赔偿其可得利益;二是对依侵权法判令承担侵权责任时,对医疗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自应全部赔偿。

但对精神损害,则仅在有严重过失或故意时予以赔偿,不适用惩罚性慰抚金,具体数额由法官根据社会一般观念及当事人经济情况决定。同时,在造成就诊人死亡的情况下,无论因此遭受精神痛苦而请求赔偿者有多少,仅按一个人请求予以赔偿,赔偿金由受害人按与死亡人关系密切程度及经济状况分享。

同时,在处理公益性法人医疗事故的民事责任时,由于公益性法人其医疗条件、医务人员专业水平往往低于企业性法人。因此,应当注意区别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的差异,在归责时应根据其具体的条件来判断行为人是否有过错,不能按条件较好的医疗单位的水平来衡量条件较差的医疗单位的主观过错。

以上处理对从事医疗事业的个人或其他组织发生医疗事故时的民事责任问题,也同样适用。对现实生活中的医疗事故,也应根据其收费情况,按上述分析确定其责任范围。

四、法院审理此类案件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如何确定诉讼时效的起算点。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36条的规定,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否则就丧失了胜诉权。医患纠纷案件当然也毫不例外地适用这一规定,医院则更是常常利用这一规定来抗辩起诉者,因为绝大部分医患纠纷案件,都是在患者身体受到伤害1年之后才提起诉讼的。这里我们必须明白,普通患者不具备医学专业知识,即使身体受到伤害也无法确定这种伤害与诊断行为有因果关系,谈不上向医方主张权利;而有些损害事实发生后,其损害结果是要经过一段时间才逐渐呈现出来⑩。如原告熊某诉被告某镇政府因计划生育上环节育手术引发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就是一例,原告熊某1996年2月6日在被告的下属单位-镇政府计生服务所做了上环节育手术,1997年10月20日因怀孕又到该计生服务所做了人工流产手术,工作人员对原告宫内是否有节育环未做任何检查,又给原告施行了上环节育手术。后因原告宫内出血,同年11月10日原告再次到该计生服务所做取环术,并取出一环。之后原告再次怀孕,于1998年1月6日仍到该计生服务所做人工流产并施行了上环节育手术。同年春节之后,原告到上海做工,总感身体不适,之后症状逐步加重。2000年6月13日经上海市某医院B超检查,发现原告宫腔内有二环。同年8月,原告到上海市某妇幼保健医院治疗,确诊其宫内有二环,其中一环嵌顿子宫前壁部分突出浆膜层。原告住院治疗出院后,在多次找被告协商解决无望的情况下于2000年10月诉至法院,要求被告赔偿各种费用合计5万余元。而本案被告则认为即使原告在1998年1月受到伤害,到2000年10月起诉,其也早已超过诉讼时效,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因此,笔者认为,该类案件诉讼时效起算时间应从以损害后果症状固定时开始计算,而确定症状固定的证据一般包括成熟的医学理论、法学规则、医生证明,病历、诊疗检查单等,双方不要过多地在诉讼时效上纠缠,拖延法院审理案件的时间;法院也应积极果断地采信有关证据,加快办案节奏,及时化解矛盾,以体现法院“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办案指导思想,决不能简单地以其超过诉讼时效而驳回患者及其家属的诉讼请求。

二是正确把握“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出台后,明确规定了在审理医患纠纷案件时要严格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然而在审判实践中,我们发现一味追究“举证责任倒置”、在责任分配上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经过若干年才提起诉讼的医患纠纷案件,在举证上以往是考虑到患者不能,现在又出了医方也不易的尴尬局面,因医方难以获取患者在诊疗行为之前及之后的相关信息,一起往往是多因一果的医患纠纷案件,医方若希望举证证明多种原因的存在,势必需要患者的协助,而医患双方正在发生的争议决定了患者对于这种协助一般会采取拒绝的态度。依据现行的证据规则,医院若举证不能,就要承担败诉的结果。因此,法院在严格执行这一举证规则的同时,可依据公平原则和诚信原则赋予法官行使自由裁量的权力,严格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28条规定的举证责任倒置范围,根据案件审理需要,在具体案件中自由分配举证责任,尤其注意调查举证责任在当事之间的轮换。

三是慎重处理医疗事故鉴定与法医鉴定关系。

审理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几乎不可避免地要遇到鉴定的问题,因为鉴定结论是处理这类案件的关键事实依据。因此,我们首先要弄清医疗事故鉴定的法律效力。而在以往的审判实践中,对如何采信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往往出现两种偏见,一是认为医疗事故鉴定结论是处理医患纠纷的唯一依据,在医患纠纷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形下,医院只要不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就是不能证明自己的医疗行为和损害后果无因果关系或自己的医疗行为无过错;二是认为医疗行为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后认为确定构成医疗事故的,才可以要求赔偿,如果不构成医疗事故,医疗机构不负赔偿责任。这实际上是把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看成了是处理医疗纠纷的唯一证据而不是重要证据。这种观念与现代法律理念相悖。必须明白,只有经过庭审质证确认的证据,才能作为定案依据。那么,我们又如何看待法医鉴定结论呢?毫无疑问,法医鉴定也是法院定案的重要依据。根据2002年4月1日实施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实行举证责任倒置,患者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那么申请鉴定与否由医院决定,采取哪种鉴定形式理论上也由医院决定。通常情况下,医院多是选择医疗事故鉴定,而患者则更多的是希望通过法医鉴定查明案情。审判实践中往往出现重复鉴定,多方鉴定,既影响审限,也使得法官面对同一事故而出现两种或多种不同鉴定结论难以下判的局面。故,笔者认为,法官不仅要居中办案,还要有积极而为之态度。如果一案出现多种不同鉴定结论,无论是医疗事故鉴定,还是法医鉴定,法官都要全面审查,判断其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必要时可另行组织专家鉴定组重新鉴定,以作出准确的鉴定结论,改变过去那种在鉴定结论面前无所作为的做法,还事实一个本来面目,给纠纷一个公正裁决。

下载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赔偿中民事责任的认定(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赔偿中民事责任的认定(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身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人身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174、伤员无脉搏时应进行人工循环。 5、用担架搬运伤员时应持续作心肺复苏中断时间不得超过 5s。 6、头不可高于胸部并开放气道 1、伤员仰卧平躺于坚......

    人身伤害事故补偿标准

    陕西省2012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 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数据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34元/年(注:用于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期间法......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责任险

    宜兴市张渚高级中学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责任险 培训材料 第一部分 2006年11月30日,江苏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正式通过了《江苏省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

    幼儿园人身伤害事故及其处理

    讲 稿 老师体罚幼儿致幼儿伤害?幼儿相互打架受伤幼儿园需不需要承担责任?幼儿在幼儿园内被幼儿园以外的第三人伤害,责任该如何分担?近年来,幼儿园学生的人身伤害事故频频发生,如......

    《关于人身伤害事故》学习心得(最终版)

    《关于单县12.14人身伤害事故》学习心得 ------遵章是幸福的保障,违纪是灾害的开端 在上周的安全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关于单县12.14人身伤害事故》。这是一起由于违章指挥违......

    幼儿人身伤害事故法律责任

    幼儿人身伤害事故法律责任近些年此类幼儿在园期间或在与幼儿园有关的保育教育活动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事故时有发生,成为教育界、法学界甚至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其中,......

    施工现场人身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生产事故应急预案(项目级) 施工现场人身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1 总则 1.1编制目的: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与环境的管理,加深职工对危害因素、危险源......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责任保险实施方案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校方责任险工作程序 1、学生在校内发生意外事故,校方在组织救治的同时须确定是否属校方责任,如果属校方责任,学校以书面形式向县教育局汇报。2、事故属校方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