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ATB上基层离析及平整度改进措施
沥青碎石基层坑槽和平整度 有关问题的处理方法及质保措施
一、摊铺层局部坑槽、离析的处理
针对摊铺的沥青碎石上基层在通车后,出现的坑槽,部分骨料脱落的问题,采取了如下办法进行处理。
3、处理方法
3.1对划定的范围进行铣刨,铣刨至ATB-30底。
3.2对铣刨区域边角位臵和前后下刀收刀位臵,出现的毛边或斜面部位进行切割处理,保证新老面衔接面竖直。
3.3对处理区域的竖直面、下承层顶面利用强力吹风机或高压水车彻底清理和冲洗,考虑到铣刨面底部构造深度相对较大,局部位臵配钢丝刷人工清理,而后再用吹风机彻底将深度清理的浮浆吹走,并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工透层及封层;最后,采用新拌混合料重新摊铺碾压。
3.4对于换填区域周边衔接部纵横缝,使用乳化沥青灌缝处理。
4、对其它离析位臵,根据离析程度确定喷洒乳化沥青量,一般轻度离析位臵乳化沥青用量高于正常段落0.1-0.2kg/m2,重度离析部位多于正常段落0.3-0.4kg/㎡,甚至采取多次洒布的方式,消除局部薄弱位臵,提高整体抗渗能力。
二、平整度较差段落的处理
对所有已完工的沥青碎石基层平整度采用八轮仪进行了全面检查,1、对平整度较差的特异部位,现场进行划圈标示,在摊铺沥青上面层之前采用铣刨机对影响大面平整的特异部位进行铣刨初平。
2、对于以上段落或部位在中面层沥青层摊铺时,采取挂钢丝的办法找平。
三、后续工程施工质量保证及改进措施
1、制度保障
1.1根据沥青面层施工工序,项目部对各工序管理人员进行了岗位职责划分,并制定了质量管理考核制度及奖罚办法,每旬根据考核结果落实兑现,以进一步规范现场施工管理,充分激发现场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效强化现场管理人员质量管理意识。
1.2制定信息反馈制度,落实责任部门和具体责任人,充分发挥试验检测职能,每日汇总检测数据形成日报,切实以试验数据作为指导施工生产的首要依据。
1.3建立健全奖罚机制,加大质量管理力度。试验室主任负责督促管理对每批进场原材料、日常生产沥青混合料按规范要求频率进行检测,由项目总工负责抽查检测数据,不合格材料坚决清场,不予使用。现场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首件工程施工总结各项参数贯彻执行,并加强对混合料级配、压实度、厚度、平整度等重点指标的控制。
2、原材料质量控制
2.1按照要求,对进场沥青进行逐车检测,检测结果出来之后试验室书面通知材料部可否卸货入灌,对于不合格沥青的检测指标、车辆信息(车号、批次、到场时间等)第一时间上报总监办和建管办,同时通过网络发布信息,防止不合格品流入其它标段。
在以后沥青质量控制方面,我部将再购臵一台布氏粘度仪,尽可能多的检测沥青进场指标,规避质量风险。
2.2对于面层集料控制,试验室派专人驻场,每发一批石料必须经驻场人员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运输,运输单必须经驻场人员签字认可。材料到场后试验室按规定频率进行全套试验检测,检测结果合格后方可卸货入库。
重点控制面层集料的软石、风化石、石英石等含量,此类石料含量超标绝对不允许使用,同时注重不同石料厂的毛石选择,其体积指标应基本一致,避免混合料、成型路面的体积指标失真。
2.3对于矿粉,试验室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对安定性、细度、亲水系数等指标进行检测,发现不合格品坚决退场。
2.4为提高沥青与石料之间的粘附性,严格按照施工指南要求掺加P 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必须按照频率进行质量检测,在用量方面逐日进行校核,每周进行总量校核。
2.5由于项目部中心试验室条件及资质有限,对于部分不能完成的试验指标,项目部定期或按批量会同驻地办、总监办、建管办取样送至具有相关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检测单位进行检测,确保材料的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
3、混合料质量控制
3.1为保证混合料级配稳定性,正常情况下,试验室每周对热料仓进行一次筛分,如施工中发现级配或摊铺机未经调整的情况下出现摊铺面波动较大,则随时进行热料仓取样筛分,查明问题原因,问题未经解决不盲目施工。
3.2坚持每日工后对沥青用量的校核,并根据进场沥青及生产混合料每周一次进行总量校核,确保沥青用量符合设计要求。
试验室安排专人对混合料重点指标,如关键筛孔通过率、油石比、现场残留孔隙率、压实度、厚度等进行动态质量分析,每周汇总一次,找出波动点较大的指标,重点分析,及时整改。3.3加强与技术服务单位、监理单位、业主单位的联系沟通,认真听取专家或业主、其它兄弟单位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积极改进。
3、平整度控制
3.1为保证平整度符合要求,在老路铣刨时,安排现场技术人员对铣刨表面平整度采用3m直尺进行横、纵向检测,平整度超过8mm范围重新补铣找平。
3.2桥头位臵均为刚柔衔接部,易于出现松散开裂、推移等问题,于此,在桥头及新老桥衔接部等边角位臵施工时,首先对工作面内浮浆、杂物进行彻底清理,其次,对衔接部进行必要的凿毛,对老桥桥面进行3-5mm的铣刨处理,然后采用水车全部冲洗,喷洒透层油。
3.3对于标高不能正常顺接的结构物,根据测量高程,从路床施工便开始顺坡处理,最迟要在基层施工时完全消除,此顺坡调整的范围应在设计纵坡±0.06%以内,确保平顺衔接。
3.4考虑到本项目摊铺宽度较大,且多数段落为新老结合面,横向平整度至关重要,为此在较宽段落进行碾压时,为防止宽度过大拉线绳时中间下垂,现场配备了专用拉力秤,通过试验选定拉力称固定拉力下,中导梁的上抬高度,确保每个横断面厚度、横坡一致,具有较好的平整度。
3.5安排专人负责碾压管理,适当延长碾压段落,减少停机停振,注重停机位臵,并采用“S”弯碾压的方式消除压路机折返点部位的碾压轮迹。
3.6对右幅全封闭且老路设计加铺段落,如无其它因素影响,尽量选择全断面一次性摊铺,确保摊铺面整体稳定性和铺面平整度。
4、摊铺均匀性控制
4.1从水稳底基层开始至上基层,每个结构层施工完毕后,发现平整度较差的位臵采用铣刨机局部铣刨,为上部结构层平整度控制提供良好的基础。
4.2从原材料进场堆放、上料等方面进行有效控制,按照要求,材料进场后,采用装载机进行逐层堆放,并严格控制堆放高度(不超过4m),防止粗集料滑落严重产生冷料离析。
4.3每周对热料仓筛网进行全面检查,防止筛网破损或堵塞影响混合料级配,发现等溢料波动较大时,随时检查筛网。
4.4拌和周期一经确定,尽量不变,并以混合料拌和均匀无花白料为宜,减低沥青老化。对打印记录动态观测,帮助分析拌合楼的稳定性。随时观测拌锅温度传感器与出料玻璃管温度计检测温度的偏差,对温度传感器的准确度进行系统分析,必要时进行校准。考虑到停机开机频繁对混合料均匀性的影响,拌和应连续进行,产量应保持性对温度。
4.5每天施工结束后和混合料运输过程中,对混合料运输车辆车厢内部进行清理,随时喷洒隔离剂,并由专人检查。每天出料前,必须先将出料仓备满后方能装车,以保证现场摊铺的连续性。混合料装车时,安排专人指挥,并分“前、后、中”三段装料。运输过程中,采用篷布和棉被双层覆盖,防止表层温度过低产生离析,其测温口分左右布设,现场用左,后场用右,防止单孔测温环境影响,数据失真。
4.6加强前后场的信息反馈,按照拌和站生产能力、运距等确定摊铺速度,运输车配臵数量,使之相匹配,并保证摊铺机前有3-5车混合料,确保摊铺机匀速行驶不停机。
4.7混合料摊铺前,调整好螺旋布料器高度、输料板输料速度、分料室分料速度等,并将熨平板加热至100℃以上。摊铺开始后,由专人检测出场、到场、摊铺、碾压各阶段温度,做好检测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调整。
4.8在摊铺机上设臵筛网,摊铺过程中,如发现局部离析,及时安排工人筛取细料进行处理,防止表面离析。
4.9为了减少摊铺机拢料造成的块状离析,应尽量减少在摊铺过程中拢料。对于施工段落末端拢料形成的混合料应进行铲除。
4.10积极主动邀请专家现场对拌和、摊铺设备进行指导,使设备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4.11雨后上料,采用“槽”型上料,避免含水量波动影响。
5、碾压质量控制
5.1为使混合料在较高温度下碾压成型,现场碾压采用套压工艺,并以胶轮揉压为主,防止钢轮过振导致骨料破碎,产生白头等不良现象。并设专人每天对胶轮压路机水箱进行检查,确保水箱饱满,保证压实功不打折扣。
5.2严格控制钢轮压路机喷水量,做到前进喷水,后退不喷水,并以不粘轮为度。5.3在复压完成后,安排专人采用6m直尺检测平整度,对于局部拥包划定区域,及时指挥终压的双钢轮压路机振动消除;终压完成后,立即封闭交通,安排专人管理道口,禁止压路机在未冷却的路面上停机过夜影响局部平整度。
5.4尽量减少摊铺机、压路机中途加油、加水,如遇特殊情况,则须将水车或加油车停至老路或便道上进行,或将压路机停至碾压完成的段落进行,避免对未冷却的路面平整度造成影响。
2012年10月20日
第二篇:平整度保证措施
沥青路面平整度控制保证措施
平整度是衡量城市快速路、主干道道路建设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决定了行车的舒适性,是公路整体通车效果最直接的外观体现。结合裕溪路沥青路面现状施工情况,局部里程段平整度较差,为确保沥青路面平整度在后续施工过程中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并达到设计与规范要求,我部特制定了关于加强沥青路面平整度控制的保证措施。
根据目前沥青路面施工现状局部里程段平整度较差,我部主要管理人员对其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点:
1、水稳基层顶面平整度较差
水稳基层顶面平整度不好,将直接影响到沥青面层的平整度。由于沥青面层相对水稳较薄,如果基层平整度较差,利用沥青面层找补是相当困难的。基层的平整度差,使其上的沥青薄厚不均,开放交通一段时间后,沥青面层混合料密实度变异性加大,在行车反复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合料进一步压密,使不平整度加大。
2、路基不均匀沉降
路基填料控制不严、地基处理不当或填土路基压实度不够,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必将导致路面平整度的严重下降。路基是路面的基础,路基不均匀沉陷,必然会引起路面的不平整,而车辆在不平整的路面上行驶,产生较大的冲击力,进一步使不平整度加大。
3、横向接缝处理不到位
横向接缝时沥青混合料温度可能达不到摊铺温度,接缝碾压时没有用3米靠尺进行不断检测。
4、机械设备没有合理配套使用
机械设备没有合理的配套使用对摊铺平整度影响很大,沥拌站拌合能力与现场摊铺速度没有控制一致,容易造成前场等料停机现象。摊铺机结构参数不稳定、行走装置打滑、摊铺机摊铺的速度快慢不匀、沥青混凝土运输车猛烈起步和紧急制动以及供料系统速度忽快忽慢都会造成面层的不平整和波浪。
5、人员自身原因
吃饭时间不得停机作业,必须轮班吃饭、作业,确保沥青摊铺连续性。
6、钢钎、钢绞线不牢固,有松动现象
7、碾压对平整度的影响
①、碾压温度的控制上,初压温度过高压路机的轮迹明显,沥青料前后推移大,不稳定;复压温度过高会引起胶轮压路机粘结沥青细料,小碎片飞溅,影响表面级配;温度过低,则不易碾压密实和平整。
②、碾压速度的调整上,压路机碾压速度不均匀、急刹车和突然起动、随意停置和掉头转向、在已碾压成型的路面上停置而不关闭振动装置等都会引起路面推拥;在未冷却的路面上停机会出现压陷槽。
③、碾压路线的行走上,碾压行进路线不当,不注意错轮碾压,每次在同一横断面处折返,会引起路面不平。
④、碾压次数的确定上,碾压遍数不够,即压实不足,通车后形成车辙;碾压遍数太多,由于短时间集中重复碾压,会造成已成型路面的推移,形成龟裂和波浪。
为确保沥青路面平整度在后续施工过程中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我部特制定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1、水稳基层平整度较差严重影响沥青路面的平整度,加强水稳基层验收的力度,严格执行水稳基层验收管理办法,同时把水稳基层的平整度、高程、弯沉以及压实度作为重点验收工作,确保水稳基层质量不留任何隐患,以免影响到沥青路面的使用功能。
2、对横向冷接缝处首先进行切边处理,摊铺前,必须在侧面涂刷粘层油,冷接缝处理时,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必须达到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碾压时不得加大钢轮喷水量以免严重影响温度的散失,同时用三米靠尺不断检测,如发现不符合要求,及时整改,直至平整度符合要求为止。
3、加强沥拌站的管理工作,根据拌合站的生产能力,设定好摊铺机的行走速度,使其拌合能力与前场摊铺能力相匹配。
4、加强摊铺现场管理力度
①、摊铺机从启动到正常摊铺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由于混合料阻力的影响,约3~8m才能达到正常。因此减少停顿并保持一个恒定的速度是保证摊铺平整的关键。具体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拌和能力和运输能力合理选择摊铺速度;
②、严格控制螺旋分离器的转数,并保证熨平板前后混合料的高度不变。通常混合料的高度应与螺旋分离器的轴心线平齐。过高或过低都将影响熨平板的受力平衡,使路面出现波浪; ③、根据虚铺的厚度,预先调整熨平板的工作仰角,并尽量保持恒定,避免在摊铺过程中随意调节工作仰角,影响面层的平整与均匀性;
④、加强对自卸汽车卸料的管理,并设专人指挥,尽量使卸料均匀并保持连续性,自卸汽车在后退时不得撞击摊铺机,料车停在摊铺机前卸料不得使用制动而增加摊铺机的阻力;
5、吃饭时间不得停机作业,必须轮班吃饭、作业,确保沥青摊铺连续性,同时必须实行现场领导带班制,确保现场有条不紊施工作业。
6、现场专设技术人员对钢钎、钢绞线不定期的、经常性的检查,如有松动及时加固、张拉。
7、加强碾压现场管理,着重碾压工艺。
①、碾压时,严禁急刹车和快速起步,防止产生推移。压路机的两端折回处的位移应呈阶梯状,不能随意改变行走方向,不注意错轮碾压,防止压路机变向时车轮边缘将路面扭起,影响平整度。
②、初压采用双钢轮压路机,碾压-遍,往前静压,退回开弱振碾压,初压的顺序、压路机由路肩一侧向路中心或由低侧向高侧碾压。后轮应重叠20~30cm轮宽,三台胶轮压路机交替碾压3-4遍遍,后轮重叠1/3轮宽, 终压主要是消除轮迹,改善铺筑层的平整度,禁止在未冷却的路面上停机会出现压陷槽。
③、在当天碾压的尚未冷却的沥青混合料层面上,不得停放任何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撒落矿料、油料等杂物。④、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应合理选择,碾压速度过快,面层会产生推移,横向裂缝等;速度过慢,压路机就会和摊铺机脱节,造成初压温度下降,特别是对于薄层沥青的风力大、气温低的时候影响压实效果。钢轮压路机初压控制速度在2-3 km/h为宜,胶轮压路机复压控制速度在3-5 km/h为宜,钢轮压路机终压速度控制在5 km/h为宜。在碾压时不得随意更改速度,不得急刹车。
⑤、严控各种碾压阶段的温度,初压温度过高压路机的轮迹明显,沥青料前后推移大,不稳定;复压温度过高会引起胶轮压路机粘结沥青细料,小碎片飞溅,影响表面级配;温度过低,则不易碾压密实和平整。
⑥、确保碾压遍数,主要是复压遍数,复压遍数9-12遍为宜,如遍数不够,即压实不足,通车后形成车辙;碾压遍数太多,由于短时间集中重复碾压,会造成已成型路面的推移,形成龟裂和波浪。
为确保我部在后续沥青路面施工质量进一步提高,我部特针对裕溪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局部里程段,出现平整度较差,制定了加强沥青路面平整度控制的保证措施。
第三篇:提高路基及路面基层平整度的措施
提高路基及路面基层平整度的措施
1、路堤填筑前原地面处理
路基的施工质量,是路基路面工程能否经受住时间、车辆运行荷载、雨季冬季的考验。要做好路基工程,必须扎扎实实地进行路基的填筑,尤其对原地面的处理和坡面基地的处理:
2、路堤填料
路堤填料一般应采用砂砾及塑性指数和含水量符合规范的土,不使用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及含腐殖质的土。对于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 的土,一般不宜作为路基填土。
⑴控制最佳含水量,保证土料在最佳含水量下达到最佳压实度。由于当地土质含水量特别大,通过翻晒来实现,使其达到最佳含水量。
⑶采用不同土质填筑路堤时,采取以下措施:
②透水性差的土填筑在下层时,其表面做成一定的横坡,以保证来自上层透水性填土的水分及时排出;
③合理安排不同土质的层位,采用不因潮湿及冰融而变更其体积的优良土填上层,强度较小的应填在下层;
④在不同土质填筑的路堤交接处应做成斜面,并将透水性差的土填在斜面的下部。
3、填土路基压实
路基施工时,应严格按现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并应通过试验路段来确定不同机具压实不同填料的最佳含水量、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佳的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还要有一定素质的施工队伍来重视。
6、桥头、涵洞两端及伸缩缝的防治措施
桥头、涵洞两端引起的跳车现象,成为各个公路路线上一个主要克服和攻关项目,要对其彻底进行治理好。
⑴地基加固处理,为消除桥台和台后填方段的差异沉降变形,需对地基进行加固,尤其是特殊路基,如软土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基、河流相冲击洪积物地基等需进行特殊处理:软土属高压缩、大变形地基,对该地基首先采用插塑料板、袋装沙井的超载预压等方法进行排水加固,其次根据填方路提的压力计算,采用喷粉桩、挤密庄等进行加固处理;河流冲积物,使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沉积物种类多,要充分分析其成份,做好设计,进行地基渐变加固;湿陷性黄土要做好防排水设计,采用强夯等办法进行加固。
⑵桥头设计过渡段,即在一定长度范围内铺设过渡性路面或设置搭板,可以使在柔性结构路段产生的较大沉降通过过渡段至桥涵结构物上,车辆行驶就不至于产生跳车。
⑶台背填料的选择,在挖方地段的台背回填部位,因场地特别窄小,可选用当地的石渣、砂砾等优质填料;在高填方的拱涵及涵洞与侧墙的相接部位,尽量选用内摩差角大的填料进行填筑,而且施工是应注意填料土压的平衡,不发生偏移,以免造成工程事故。
⑷在靠近构造物背后设置必要的地下排水设施,也可在桥台与填方结合处及过渡段的路面下设置垫层,防止路面下渗水进入填方,对中间为砂砾填料、两侧为土类填料的填方与加固地基的连接处做纵向集水管和横向排水管,以排泄填方与加固地基之间的下渗水。
⑸强化施工质量管理,提高桥涵两端路提的施工质量,完善施工工艺、方法和强化管理。为适应桥涵端部而路提施工场地窄小、压实区域形状不规则而工期又紧迫的特点,应使用专用的小型压实机械。
7、路面基层施工
⑴严格按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93)要求进行底基层和基层施工,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必须坚持除与土基接触的底基层可以采用路拌法施工以外,其上面的各层均应采用集中场拌和摊铺施工方法,以确保标高、横坡、强度、平整度达到设计要求。当采用摊铺机进行基层施工时,为了消除中间高两侧低的现象,可适当调整摊铺机两侧的横向斜杆,使熨平板呈中间低两头翘状态。
⑵加强基层养护,在基层施工完成后,采用不透水薄膜或湿砂进行养护,也可以采用喷洒沥青乳液保护。若无上述条件时,可以用洒水进行养护,并应严格控制行车。若不能封闭交通,应限制重车通行,其车速不应超过30km/h,同时应注意其他交通设施对基层的损坏。若出现车槽(坑槽)松散,应采用相同材料修补压实,也可用贫混凝土填平振实后,上面摊一层油毛毡再进行路面施工。严禁用松散粒料填补。
⑶严格控制基层平整,面层铺筑前用3m直尺对基层进行平整度检测,平整度差且大于8mm的路段应进行整平。面层摊铺前认真清扫基层表面,确保基层表面整洁,没有松散浮料和杂质。如有泥土还应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如基层表面局部透层沥青或下封层脱落,则应将脱落处基层表面清洗干净后补洒透层沥青或补做下封层。认真抄平放线,确保基层标高和基准线标高准确无误。基层标高超过允许范围时,高处必须铲平,低处可用下面层补平。面层铺筑前受到其他工序污染,如表面滴落水泥成硬渣时,应予及时清除,以确保面层平整度。
8、沥青路面机械摊铺工艺及控制
⑴摊铺机基准线的控制,摊铺机在进行自动找平时,需要有一个准确的基准面(线),下面介绍二种确立基准面(线)的方法,使用者可结合路面的结构层次和施工位置进行选定。其基本原则是:当以控制高度为主时,以走钢丝为宜;当控制厚度为主时,则采取浮动基准梁法。一般是底面层用走钢丝,中面层和表面层用浮动基准梁法。
摊铺底面层——基准钢丝绳(走钢丝)法,是在路面两侧安装基准钢丝绳,但注意:支持钢丝绳的支柱钢筋的间距不能过大,一般为5—10m;用两台精密水准仪测量控制钢筋的高程,钢筋宜较设计高程高1—2mm,并保证钢筋的高程在铺筑过程中始终准确;一般使用Φ2mm-Φ3mm的高强度钢绞线,用紧线器拉紧安放在支柱的调整横杆上,每两根钢支柱间钢丝绳的挠度不大于2mm,张紧钢丝绳的拉力一般在800N左右;基准线应尽量靠近熨平板,以减少厚度增量值;为保证连续作业,每侧钢丝绳至沙应具备有三根200-250m长的钢绞线,在未走完本段钢丝之前,下段钢丝已经架设完成。
摊铺中面层和表面层——浮动基准梁法,浮动基准梁用于保持摊铺机前后高差相同,保证摊铺厚度和提高表面平整度,在构造物上另加挂钢丝绳配合进行控制(因构造物上沥青层的厚度与表面层厚度不同),方法是:浮动基准梁的前部由长2-3m的2-4个轮架组成,每个轮架有3-44对小轮,行走在摊铺机前面下承层。浮动基准梁的后部是约0.5m×10m的滑板,在摊铺层顶面滑移,为了减少基准误差和自动找平装置的误差,需在进行自动找平装置的安装和调整时注意:横坡传感器听安装误差应小于+0.1%;浮动基准梁的滑动基面应与摊铺基面平行上横坡值相同;随时检查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使其处于正常状态;随时检查摊铺厚度和横坡值是否符合设计值。
⑵摊铺机的摊铺进度控制,摊铺机应该匀速,不停顿地连续摊铺,严禁时快时慢。因摊铺速度的变化必然导致摊铺厚度变化。为了保证厚度不变,就要调节厚度调节器以及捣固器和熨平板的激振力与振捣梁行程,但人工调节是凭经调节,在速度变化处会引起摊铺后预压密实度的变化,从而导致最终压实厚度的差异,影响路面平整度。
在摊铺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停机,应将每天必须停机中断摊铺点放在构造物一端顶定做收缩缝的位置。在中途万一出现停机,应将摊铺机熨平板锁紧不使下沉;停顿时间在气温10以上时不要超过10min。停顿时间超过30min或混合料温度低于100时,要按照处理冷接缝的方法重新接缝。
⑶摊铺机操作控制措施,选用熟练的摊铺机操作手,并进行上岗前培训;在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应在摊铺机10-30m处停住,并挂空档,依靠摊铺机推动缓慢前进,并应有专人指挥卸料车进行卸料;确保摊铺机供料系统的工作具有连续性,即保证脚轮(输送轮)内的料位高度稳定、均匀、连续,料位高度保持在中心轴以上叶片的2/3为宜。如中断摊铺时间短,仅受料斗内的混合料已经冷硬,则应先将受料内已冷硬的混合料铲干净,然后重新喂料;派专人负责及时清扫洒落的粒料;摊铺前,熨平板必须清理干净,调整好熨平板的高度和横坡后,预热熨平板。熨平板的预热温度应接近沥青混合料的温度,一般可加热到85-90℃
9、碾压质量控制
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碾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即初压、复压和终压。
⑴初压,第一阶段初压习惯上常称作稳压阶段。由于沥青混合料在摊铺机的熨平板前已经初步夯击压实,而且刚摊铺成的混合料的温度较高(常在140左右),因此只要用较小的压实就可以达到较好的稳定压实效果。通常用6-8t的双轮振动压路机以2KM/H左右速度进行碾压2-3遍。碾压机驱动轮在前静压匀速前进,后退时沿前进碾压时的轮迹行驶进行振动碾压。也可以用组合式钢轮—轮胎(四个等间距的宽轮胎)压路机(钢轮接近摊铺机)进行初压。前进时静压匀速碾压,后退时沿前进碾 压时的轮迹行驶并振动碾压。⑵复压,第二阶段复压是主要压实阶段。在此阶段至少要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因此,复压应该在较高温度下并紧跟在初压后面进行。复压期间的温度不应低于100-110℃,通常用双轮振动压路机(用振动压实)或重型静力双轮压路机和16t以上的轮胎压路机同进先后进行碾压,也可以用组合式钢-轮胎压路机与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一起进行碾压。碾压遍数参照铺筑试验段时所得的碾压遍数确定,通常不少于8遍,碾压方式与初压相同。
⑶终压,第三阶段终压是消除缺陷和保证面层有较好平整度的最后一步。由于终压要消除复压过程中表面遗留的不平整,因此,沥青混合料也需要有较高的温度。终压常使用静力双轮压路机并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终压结束时的温度不应低于沥青面层施工规范中规定的70℃,应尽可能在较高温度下结束终压。
在施工现场,组织得好的碾压应是初压、复压和终压的压路机各在相互衔接的小段上碾压并随摊铺速度依次向前推进。当然,实际碾压过程中压路机会超过复压与初压和终压复压的分界线;为使压路机驾驶员容易辨明自己应该碾压的路段,可用彩旗或其他标记物放在初压与复压和复压与终压的分界线上,并根据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和碾压遍数移动这此标记物,指挥驾驶员及时进入下一小段进行碾压。
⑷为保证各阶段的碾压作业始终在混合料处于稳定的状态下进行,碾压作业应按下述规则进行:由下而上(沿纵坡和横坡);先静压后振动碾压;初压和终压使用双轮压路机,初压可使用组合式钢轮-轮胎压路机,复压使用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碾 压时驱动轮在前,从动轮在后;后退时沿前进碾压的轮迹行驶;压路机的碾压作业长度应与摊铺机的摊铺速度相平衡,随摊铺机向前推进;压路机折回去 在同一断面上,而是呈阶梯形;当天碾压完成尚未冷却的沥青混凝土层面上不应停放一切施工设备(包括临时停放压路机),以免产生形变;压实成型的沥青面层完全冷却后才能开放交通。
⑸横向接缝的碾压,横向接缝的碾压是工序中重要一环。碾压时,应先用双轮压路机进行横向(即垂直于路面中心线)碾压,需要时,摊铺层的外侧应放置供压路机行驶的垫木。碾压时压路机应主要位于已压实的混合料层上,伸入新铺混合料的宽度不超过20cm。接着每碾压一遍向新铺混合料移动约20cm,直到压路机全部在新铺面层上碾压为止。然后进行正常的纵向碾压。在相邻摊铺层已经成型必须施做冷纵向接缝时,可先用钢轮压路机沿纵横碾压一遍,在新铺层上的碾压宽度为15-20cm,然后再沿横向接缝进行横向碾压。横向碾压结束后进行正常的纵向碾压。
⑹纵向接缝的碾压,纵向接缝的碾压,压路机先在已压实路面上行走,同时碾压新铺混合料10-15cm,然后碾压新铺混合料,同时跨过已压实路面10-15cm,将接缝碾压密实。
10、接缝处理对策
⑴纵向接缝,两条摊铺带相接处,必须有一部分搭接,才能保证该处与其他部分具有相同的厚度。搭接的宽度应前后一致。搭接施工有冷接茬和热接茬两种。
冷接茬在施工是指新摊铺层与经过压实后的已铺层进行搭势头。半幅施工不能采用热接缝时宜加设档板或采用切刀切齐。铺另半幅前必须将缝边缘清扫干净,并涂洒少量粘层沥表。摊铺时应重叠在已铺层5-10cm,摊铺后用人工将摊铺在前半幅上面的混合料铲走,然后进行碾压。应注意新摊铺带必须与前一条摊铺带动的松铺厚度要同。
热接在施工一般是在使用两台以上摊铺机梯队作业时采用的。此时两条毗邻摊铺带的混合料都还处于压实前的热状态,所以纵向接茬易于处理,且连接强度较好。施工时应将已铺混合料部分留下10-20c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摊铺部分的高程基准面,待后摊铺部分完成后,一起跨缝碾压。
不管采用冷接法或热接法,摊铺带的边缘都必须齐整,这就要求机械在直线上或弯道上行驶始终保持正确位置。为此,可沿摊铺带一侧敷设一根导向线,并在机械上安置一根带链条的悬杆,驾驶员只要注视所悬链条对准导向线行驶即可。
⑵横向接缝,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1m以上。横向接缝有斜接缝和平接缝两种。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中、下层的横向接缝可采用斜接缝,在上面层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其他等级公路的各层均可采用斜接缝。铺筑接缝时,可以已压实部分上面铺一些热混合料使之预热软化,以加强新旧混合料的粘结。但在开始碾压前应将预热用的混合料铲除。斜接缝的搭接长度与层厚有关,一般为0.4-0.8m。搭接处应清扫干净并洒粘层油。当搭接处混合料中的粗集料颗粒超过压实层厚时应予剔除,并补上细除。斜接缝应充分压实并搭接平整。
平接缝应做到紧密粘结、充分压实、连接平顺,施工可采用下列方法:
①在施工结束时,摊铺机在接近端部前约1m处将熨平板稍抬起驶离现场,用人工将端部混合料铲齐后再予碾压,然后用3m直尺检查平整度,趁混合料尚未冷透时垂直刨除端部层厚不足的部分,使下次施工时直角连接。
②在预定的摊铺段的未端先撒一薄层砂带,摊铺混合料后摊铺层上挖一道缝隙,缝隙位于撒砂的交界处,在缝中嵌入一块与压实层厚等厚的木板或型钢,待压实后铲除撒砂的部分,扫尽砂子,撤去木板或型钢,在端部洒粘层沥青接着摊铺。
③在预定的摊铺段未端先铺上一层麻袋或牛皮纸,摊铺碾压成斜坡,下次施工时将铺麻袋或牛皮纸的部分用人工刨除,在端部沾层沥青接着摊铺。
④在以预定摊铺段的末端先撒一薄层砂带,再摊铺混合料,待混休整 料稍冷却后用切割机将撒砂的部分要切割整齐后取走,再干拖布吸走多余的冷却水,待无全干燥后在端部洒粘层沥青接着摊铺,不得在接头有水或潮湿的情况下铺混合料。
对于横向接缝,应于接缝处起继续摊铺混合料前,用3m直尺检查已铺路面端部平整度,不符合要求时应予清除。在摊铺新混合料时应调整好预留高度,接缝摊铺层施工结束后再用3m直尺检查平整度,当有不符合要求者应趁混合料尚未冷却时立即处理,以保证横向接缝处的路面平整度。结束语
第四篇:改进措施
改进措施
重复维修问题各岗位要求:
送修接待:
1.在客户送修界面与客户充分沟通,详细了解客户报修问题;对于客户提出的机器问题全面记录(包含附属部件,例如AC等),必须做到在取机单上记录,全部记录完成后现场复述与客户确认;
2.对于客户提出的故障问题,现场做到问题现象复现确认,对于不能现场复现或间歇性问题,详细了解问题出现症状和频率并记录;
3.故障问题描述清晰准确,明确故障现象,做到详尽。必须记录故障现象出现的软硬件环境,严禁出现“开不了机”、“开机花屏”、“使用中死机”等; 4.开单中出现系统升级,在取机单和流转单上标注升级字样,并现场告知协调和技术主管;
对于客户提出的问题,要做到初检筛选排除;例如:开机不加电或加电无显:去除主机电池后,按动电源开关键放电测试,拔插内存测试,去除非标部件测试,应用软件及设置问题,前台调试解决,若问题较复杂或解决时间较长,移交后台处理; 5.指导客户使用一键恢复功能和简单问题排除方法(例如:卸载刷新驱动、检查IP地址等); 6.前台验机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及时解决,若存在硬件故障,系统中弹回检测过程,必须把用户机器故障全部解决才可以把机器交付用户使用。
送修维修工程师:
1.根据取机单描述问题复现故障,并进行相应检测步骤,实事求是;
2.针对LCD屏闪、亮线,加电无显,开机不加电等问题,必须做到拆装复现测试和主板放电,其他类别故障要做到现场拆装或替换测试;
3.其他可显示类故障或间歇性故障,检测过程中必须做到主板BIOS刷新;SL400SL500机器检测中注意测试DC是否松动;
4.检测维修中,如有必要可直接联系用户确认故障相关信息;
5.严禁出现未经拆装或测试,经验性预估申请备件,对于疑难问题及时上报技术主管;对于疑难问题在与技术主管和协调确认后可多申请备件更换;
6.针对LCD屏闪、亮线,加电无显,开机不加电等问题,若需申请LCD或主板,必须现场告知技术主管或主管,现场确认后签字;追加备件或者更换多个备件时需要和主管确认。7.维修完成后,全面检验机器,确认故障问题已彻底解决;
验机工程师:
1.全面仔细检验机器,严格按照验机流程操作,并做好相应记录; 2.核对取机单故障信息,确认故障已全部解决;
3.每台机器检测时间必须超过15分钟,必须测试3次以上关机、开机操作,同时测试客户机器常用软件是否可正常运行;
4.针对SL400SL500检查左屏轴和DC口是否存在异常;
上门工程师:
1.上门前与客户联系,确认问题现象。针对故障现象检查所需物品是否齐全,例如:BIOS程序、驱动、测试备件等;
2.上门到达现场后,确认或复现故障并做相应测试,例如:主板放电测试等 3.上门维修中,与客户沟通,全面了解客户使用中遇到问题,逐一排查解决; 4.维修完成后,全面检测,测试所有端口,并与客户互动确认所有问题已解决;
5.上门维修中遇到新问题或原故障未解决,不得拖延或谎报,必须确认所有问题解决后方可结束服务。
6.对于升级单,更换备件之前与技术主管确认
送修维修主管:
1.2.3.4.实时关注前台送修、取机状态,必要时给予工程师指导解决; 针对工程师检测过程给予指导和确认; 不得出现为保Q3、Q4超Q5行为;
对于问题突出的工程师每周面谈并指出改进措施;
技术主管:
1.2.3.4.5.6.7.监控整体服务状态,处理相关技术升级; 升级单处理,实时跟踪监控升级服务全过程;
每日汇总分析重复维修和NTF数据,加以分析,责任到个人,次日晨会公布; 针对问题较为突出的工程师,协同送修、上门协调每周面谈;
对于数据分析中突出问题或异常情况,及时反馈并拿出解决处理方案; 对工程师服务中技术问题和升级及时反馈,给出解决方案;
与各网点站做好互动,信息资源共享,针对网点站工程师问题给出相应改进建议;
上门主管:
1.2.3.4.5.6.联系客户中,详细了解客户报修问题并做到信息全面准确传递; 督促提醒上门工程师做好上门准备; 对上门服务给予现场技术、服务支持; 对于不确定问题,可多申请部件; 不得出现为保Q3、Q4超Q5行为;
对于问题突出的工程师每周面谈并指出改进措施;
第五篇:改进措施
教研组“探究课”改进措施
为期一周的同年级“探究课”活动结束了,通过领导参与听课,小组评课,改进措施如下:
一、规范作业:
1、教师批阅符号要规范,不能过于太大。
2、学生书写格式严格按照教研组规定的书写格式要求学生。
2、学生书写竖式格式时,一定要用尺子;画图不能用钢笔。
3、作业形式不能太单一,应形式多样。
4、督促学生及时改错,教师及时复批。
5、配套练习在写解决问题时,从左边开始写,划横线写算式。
二、教案:
1、要有单元教学目标,备课环节要完整,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情境引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全课小结、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2、练习课也应有一节课的教学流程与环节,不能过于简单。
3、按自己所到班级实际情况备课,不要抄袭教案。
4、新来的教师要写详案。
三、课堂教学:
1、课堂教学环节要完整,尤其是新来的老师。(1)复习引入或情境引入(2)探究新知
(3)巩固练习(要有层次,由易到难)(4)全课小结(5)作业布置
2、课前做好教具、学具的准备,以及多媒体的准备。
3、按照自己所带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不要全部依赖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