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应如何改善学风教风
大学应如何改善学风教风
学风建设是高校永恒的主题,也是学生工作的重点。纵观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学,它们在拥有一流研究水平的同时,也具有一流的教学水平。一流大学建设的国际经验告诉我们:教学是立校之本,研究是强校之策,教学、研究相辅相成。所以,切实提高教学水平是中国建设研究型大学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和根本所在目前国内许多高校,特别是国内文科院校,在教学和教风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加以解决。这些问题并非表明我们学生和教师的素质差,而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教学要求、教学考核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则不完全、不合理所造成的。
教学水平的提高源自好的师资和良好的学风。这里好的师资不仅仅是学问做得好,作为教师更重要的是具有好的教风。而具有良好教风的教师一定是教学认真,对学生负责,让学生学得扎实,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己任,能够结合实际将前沿的知识与分析方法融于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同时良好的学风使得学生总是保持旺盛的学习干劲,刻苦学习,上课认真,努力掌握课程内容,课外还能积极钻研,主动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气。
很大程度上,学风取决于教风。好的教风滋生培养刻苦勤奋、脚踏实地、上进求真的良好学风;不良教风则惯纵助长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浮躁放纵的坏的学习风气。严师才能出高徒。如果教师能够以高的标准要求学生,选用一流教材,补充课下阅读材料,定期布置作业,强化考试和测验,学生很自然就会认真对待学业,抓紧学习,消化教学内容,查阅资料,完成作业,积极准备考试。
树立良好的教风与学风对学生的培养意义重大。学习不仅仅只是知识存量的增加,而且也是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基本素质的提升,要培养学生具有根据自己的需要高效率获取和探索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自我学习和自我更新的能力,我们的学生才能具有较高的素质,才能够积极面对知识爆炸时代的各种挑战。尽管教材上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且不少内容滞后,但通过扎实的课程学习和自我学习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自我更新能力,让他们终身受用,使他们走出校门后具有竞争力。我们要求他们的所学不仅仅能适合现有市场、适合岗位的需要,而且还希望他们具有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学习和自我探索新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够始终站在知识进步的前沿,即使10年、20年后,甚至更长的时间内,他们仍然还具有相当竞争力。
这样,改善教风与学风就显得异常重要。但学风和教风的好坏在很大的程度上则依赖于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则和措施的设计是否合理,使之能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好的教风导致好的学风,好的教学制度措施导致好的教风与学风,从而导致好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不仅重要,而且紧迫。现在中国高校普遍开展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其中教学质量是关键的一环,而且随着中国高校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的深入,国外大学对中国高校教学质量的评估将会影响中外高校合作办学的前景以及国外对中国高校教育的看法。所以,如何以切实的制度和措施改善教风与学风,保证教学质量,而且是可以向外界证实的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头等大事。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许多高校的教学质量尽管有较大的提高,但是与现实的需要、与建设研究型大学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是,评价内容过于抽象,导致质疑,得不到许多任课教师的认同,在许多院系难以纳入对教师的正式考核之中。在缺乏有效考核制度支撑的情形下,教师对教学的热情受到抑制,导致教风的逆向选择,大家都只注意不出错,缺乏教师的责任心和主动创新精神。
二、现状与问题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特别是国内文科院校,在教学和教风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加以解决。这些问题并非表明我们学生和教师的素质差,而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教学要求、教学考核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则不完全、不合理所造成的。
首先,目前的教学缺乏好的教风,没有形成良好教师职业精神与岗位规范。反映在教师教学投入不高,教学手段单一,课程设计粗糙,教学内容滞后,更严重的是对学生基本上采取放任态度,平时只管自己在课堂上讲,疏于对学生学习的督促与考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两个环节相互脱节。许多课程,即使是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学期间没有给学生作业,没有考试,放任学生逃课,即使布置作业而学生不交作业也没人管。在课程学习中,大部分学生往往在学期最后一两星期突击学习,然后到考场默写发挥,考完后就基本忘光,没有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这当然也无助于学生自我更新能力的提高。
这种“放羊式”教学直接导致学风的低下。这种现状很大程度上源于缺乏有效制度来引导和鼓励。最关键的就是我们的教学缺乏有效的考核体系,难以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直接的监控与考核,就是通常所说的教学考核不少都是软指标,不硬,考核难以反映真实问题。在缺乏有效考核的情况下,任何鼓励教学的措施都没有实质性的效果。目前做得比较好的“学生评教”,对教师形成一定的压力。
这种学习努力程度像抛物线后半段的持续下滑,说明了教学产出的低效率。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当前的教学方式以及管理制度难脱其责,很大程度上也说明我们高校体制存在着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并非是我们的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差及教师待遇低。从根本上,笔者不同意“高校缺乏人才”及“教师收入低”是教风不好的原因。教师尽责是其教书育人的职责所在,学校应该加强要求,难道收入低,就该不负责吗?“对学生负责,让学生学到扎实的知识,培养他们自我更新的能力,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要扭转这种学风和教学,迫切需要我们加强教学管理,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监控制度和改善学风、教风的激励机制,为此本文建议采用以下改进教风、学风的措施。这些措施具有很大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不仅投入少,容易执行,而且见效快,效果大。即使学校投入不多的资源,在现有师资水平和客观现实条件下,也能大大地改善教风和学风,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最终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可能有人认为以上所提出的措施没有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自由。不少人认为学生在大学里应当给予其大量的自由学习思考的机会,减少课堂授课及考试的数量,使得学生能够发挥其创造性。这种想法不现实,事实上大多数学生会利用给予他们自己的时间去做其他方面的事,而不去进行有创造性的思考。全世界的学生都一样,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能轻松拿到好成绩,多半不会去努力学习。其实以上这些措施事实上都是北美正规大学的基本教学要求,实践证明效果很好,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大多在北美就证明了此点。
第二篇:大学应如何改善学风教风
大学应如何改善学风教风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田国强
一、重要意义与紧迫性
纵观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学,它们在拥有一流研究水平的同时,也具有一流的教学水平。一流大学建设的国际经验告诉我们:教学是立校之本,研究是强校之策,教学、研究相辅相成。所以,切实提高教学水平是中国建设研究型大学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和根本所在。
教学水平的提高源自好的师资和良好的学风。这里好的师资不仅仅是学问做得好,作为教师更重要的是具有好的教风。而具有良好教风的教师一定是教学认真,对学生负责,让学生学得扎实,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己任,能够结合实际将前沿的知识与分析方法融于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同时良好的学风使得学生总是保持旺盛的学习干劲,刻苦学习,上课认真,努力掌握课程内容,课外还能积极钻研,主动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气。
很大程度上,学风取决于教风。好的教风滋生培养刻苦勤奋、脚踏实地、上进求真的良好学风;不良教风则惯纵助长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浮躁放纵的坏的学习风气。严师才能出高徒。如果教师能够以高的标准要求学生,选用一流教材,补充课下阅读材料,定期布置作业,强化考试和测验,学生很自然就会认真对待学业,抓紧学习,消化教学内容,查阅资料,完成作业,积极准备考试。
树立良好的教风与学风对学生的培养意义重大。学习不仅仅只是知识存量的增加,而且也是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基本素质的提升,要培养学生具有根据自己的需要高效率获取和探索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自我学习和自我更新的能力,我们的学生才能具有较高的素质,才能够积极面对知识爆炸时代的各种挑战。尽管教材上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且不少内容滞后,但通过扎实的课程学习和自我学习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自我更新能力,让他们终身受用,使他们走出校门后具有竞争力。我们要求他们的所学不仅仅能适合现有市场、适合岗位的需要,而且还希望他们具有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学习和自我探索新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够始终站在知识进步的前沿,即使10年、20年后,甚至更长的时间内,他们仍然还具有相当竞争力。
这样,改善教风与学风就显得异常重要。但学风和教风的好坏在很大的程度上则依赖于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则和措施的设计是否合理,使之能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好的教风导致好的学风,好的教学制度措施导致好的教风与学风,从而导致好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不仅重要,而且紧迫。现在中国高校普遍开展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其中教学质量是关键的一环,而且随着中国高校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的深入,国外大学对中国高校教学质量的评估将会影响中外高校合作办学的前景以及国外对中国高校教育的看法。所以,如何以切实的制度和措施改善教风与学风,保证教学质量,而且是可以向外界证实的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头等大事。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许多高校的教学质量尽管有较大的提高,但是与现实的需要、与建设研究型大学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二、现状与问题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特别是国内文科院校,在教学和教风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加以解决。这些问题并非表明我们学生和教师的素质差,而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教学要求、教学考核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则不完全、不合理所造成的。
首先,目前的教学缺乏好的教风,没有形成良好教师职业精神与岗位规范。反映在教师教学投入不高,教学手段单一,课程设计粗糙,教学内容滞后,更严重的是对学生基本上采取放任态度,平时只管自己在课堂上讲,疏于对学生学习的督促与考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两个环节相互脱节。许多课程,即使是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学期间没有给学生作业,没有考试,放任学生逃课,即使布置作业而学生不交作业也没人管。在课程学习中,大部分学生往往在学期最后一两星期突击学习,然后到考场默写发挥,考完后就基本忘光,没有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这当然也无助于学生自我更新能力的提高。
这种“放羊式”教学直接导致学风的低下。这种现状很大程度上源于缺乏有效制度来引导和鼓励。最关键的就是我们的教学缺乏有效的考核体系,难以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直接的监控与考核,就是通常所说的教学考核不少都是软指标,不硬,考核难以反映真实问题。在缺乏有效考核的情况下,任何鼓励教学的措施都没有实质性的效果。目前做得比较好的是“学生评教”,对教师形成一定的压力。但是,评价内容过于抽象,导致质疑,得不到许多任课教师的认同,在许多院系难以纳入对教师的正式考核之中。在缺乏有效考核制度支撑的情形下,教师对教学的热情受到抑制,导致教风的逆向选择,大家都只注意不出错,缺乏教师的责任心和主动创新精神。
其次,通过纵向比较,我们会发现,对大多数大学生来说,高考一般是学习努力程度的顶点。学生一旦进入大学后,学习努力程度就进入了抛物线的后半段,持续下滑,由于没有什么学习压力,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努力程度就一路下滑,以往在小学、中学和高中所形成的努力学习的优良传统逐渐消失。这完全违背了学习边际成本(也就是学习的努力程度)应该不断上升的客观规律。本来,随着掌握知识的难度不断增加(本科生所学比中学生所学难,硕士生所学比本科生所学难,而博士生所学又比硕士生难), 并且进入大学以后的学习阶段是人生学习的黄金时段(精力最充沛、记忆力最强、思维最活跃、学习时间最集中,没有工作、家庭、社会负担),学习的努力程度(即学习的边际成本)应该是不断地增加,但实际情况却是相反,这种学习努力程度不断下降说明了高校教学水平的低效率,导致了“放羊”这一怪异现象(但在国内这已是见怪不怪了)。
学校放学生的“羊”,而大多学生却没有自我努力学习的习惯,反而沉醉于大学的自由,放任自己,相当时间耽误在上网、餐厅、歌厅、咖啡厅等娱乐时间上,而不是刻苦学习。因为中国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在外力监督和压力下学习,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和风气,进入大学后一旦直接进入这种让学生自愿学习的教学方式,没有了压力、管理与监督,大部分学生就不可避免地放任自己,不努力学习,大学成了镀金、混文凭的地方。在中国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完全凭着学生自身的自觉性和市场力量的督促只能对少数学生有用,但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只会害了他们。
这种学习努力程度像抛物线后半段的持续下滑,说明了教学产出的低效率。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当前的教学方式以及管理制度难脱其责,很大程度上也说明我们高校体制存在着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并非是我们的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差及教师待遇低。从根本上,笔者不同意“高校缺乏人才”及“教师收入低”是教风不好的原因。教师尽责是其教书育人的职责所在,学校应该加强要求,难道收入低,就该不负责吗?“文革”刚结束时,教师的社会地位及收入待遇比现在低很多,但教风要好很多。学风不好的根源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于教学要求、教学考核制度、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则不完全、不合理所造成的。对学生负责,让学生学到扎实的知识,培养他们自我更新的能力,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这种与研究型大学不相称的学风与教风,严重制约着中国高校教学水平和学生素质的提高。尤其是不少大学正在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他们在海外形成了较好的教风与教师行为规范,如果国内缺乏良好的制度环境来鼓励这种好的教风,那么他们也终将被国内现行的不良教风所同化,导致人才引进效果的下降。所以说在人才的引进,还不仅仅是引进人,还要创造实际相应的制度环境加以鼓励和引导,进而留住人,发挥他们最大的作用。如果教风和学风得不到大的改善,很难让一所学校成为真正的研究型大学。
三、解决措施
要扭转这种学风和教学,迫切需要我们加强教学管理,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监控制度和改善学风、教风的激励机制,为此本文建议采用以下改进教风、学风的措施。这些措施具有很大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不仅投入少,容易执行,而且见效快,效果大。即使学校投入不多的资源,在现有师资水平和客观现实条件下,也能大大地改善教风和学风,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最终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1.规范课程提纲,细化课程要求
尽管给学生课程提纲(Course Syllabus),在国外是对教师教学中的一个基本要求,完全是教师职责范围内的事,已经成为规范,但在国内一直忽视这一工作。尽管目前我们也有教学大纲,每年公布在“教学一览”中,但该大纲过于简单,而且不是由任课教师提供,与具体任课教师的教学内容没有实质性的联系,学生在选课时也不会去看这些信息,所以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这一现状严重不合国际教学规则和惯例,在我们与国外大学开展合作培养教学时,对方首先索要课程提纲,并将之作为教学质量的重要评估标准。所以,我们在改善教风上可以首先从要求每门课必须给出教学课程提纲这件事着手。
目前,国内高校教学服务市场实际上很不规范,教师担任某一门课程教学后,不向消费者和监管部门说明服务的具体内容和安排。而作为消费者的学生在上课前、选课时对教学内容与安排几乎一无所知,知道的仅仅就是这是什么课,用什么教材,直到学期结束才大概知道个所以然,消费者不明不白。只要期末有个好成绩就皆大欢喜,也就不管教师讲了什么,给的成绩高的就是好教师。对于监管方同时也是雇主的校方而言,知道的比学生更少,到监管时才发现无从下手,因为自己的雇员并没有向自己承诺服务的具体内容和方式。
这里的关键就在于课程聘任合同很不完全,除了一纸聘任书外没有其他约定。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制度安排将契约设计得更完全一点,那就是要求教师在接受一门课程教学任务后,上课之前编写较详细的课程提纲,并将该课程提纲公布在网上或至少让学生和校监管部门知道。一些高校,如上海财经大学现在也有类似的工作,那就是每学期期末要求教师填写一张教学计划表。但问题就在于事后,而且填了之后谁也没看,流于形式,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作用。建议学校制定出一个统一规范的课程提纲,设计包含许多具体要求,比如课程目标、课程教材、参考书目、阅读材料、预前知识、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课后答疑、课程作业、习题课时、考核方式、评分标准等等,在学生上一门课程之前就给他们一个尽可能完整的课程教学提纲,同时将这些内容挂到校园网上,并提交给院(系)一份供存档,以便学生和院系在需要的时候随时获得这些信息,最大程度地减少学生、院(系)及监管部门(教务处)的信息不对称。在此基础上评估每一项的落实情况,一方面让学生事前可预计,并做相应准备,这也会降低执行成本。同时监管部门也可据此随时进行抽查,并在学期结束前对照教学提纲进行考核,此时学生评教的内容就可以很具体的让学生判断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是否吻合课程教学提纲等,让学生帮助监督,考核教师,可以减少考核、监督成本,使得供需双方有效地互动。这样,要求任课教师提供教学课程提纲可以成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风的有力手段,作为学校对教师考核的基本依据,部分解决当前教学考核软化,没有硬指标的问题,而推行提供教学课程提纲的要求对学校几乎没有什么成本,不需要什么额外资源,完全可行,在改进教风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当然,刚开始执行时,在教师潜规则中这一项工作可能会被认为是额外的工作和负担,精品课程建设其实已经折射出这个问题。为此可以设立一定的基金以支持和鼓励教师进行这一工作。这笔基金的数额要远远比现有的精品课程建设经费来得小,但收效却要大得多。
2.引进先进教材,传授前沿知识
好的教材对于学生把握一个学科的基本内容与前沿知识至关重要,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同时也能够带动教师教学水平的跟进。反过来,差的教材反而起到反面的效果,误导学生,打击学习兴趣。目前在教材选用方面基本上由任课教师指定,随意性很大,在缺乏相关配套措施的情况下,教师往往不会主动选用内容丰富、有一定难度的优秀教材,因为这会增加他们的备课成本。所以在条件许可或合适的情况下,应该鼓励积极采用国内外一流教材,对部分课程指定使用教材,特别是对一些基础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以便为提升教学水平和保证教学质量创造有利条件。当我们的学生具有了坚实的基础,掌握了前沿知识,他们走出校门后就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就能适合社会和市场的需要。3.规范成绩考核,全程式多样化
高考一考定终生,它的流弊已成为垢病。然而,目前不少大学课程的考核也是单一模式,学生成绩仅仅取决于一次考试,即期末考试,就显得更加不合理。学生可能因为某一道题准备不充分,或临场发挥不好而影响期末成绩,反映不出真实的水平。理论和实践已经证实,全程式多样化的考核能够分散一次性考试的风险,准确把握学生的真实成绩。
并且,单一考核模式还存在诸多负面效应。教师对学生成绩的考核仅凭一次期末考试,所以学生也就只关心期末的成绩,而文科课程的特点是突击起来相对容易,而且考前要求教师引领复习,划定考试范围等等都助长了让学生平时“放羊”,心存侥幸,期末突击式学习风气。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毕其功于一役”的考试制度,也为学生考场作弊提供了很大的激励,许多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来不及复习,便不得不求助于这种严重违反考场纪律的做法。凡此种种,都说明大学学习仍然没能摆脱应试学习,无助于学生扎实地掌握知识和自我更新能力的提高。同时,课程学习也失去了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的作用,得不到市场的认可。迫使学生到外面考各种各样的证书,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导致最宝贵的青春时光的浪费。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需要改变现在的单一考核模式,引入形式更多样的全程式考核。除了期末考试,还应添加一些辅助考核措施。学生的课程成绩可由期末考试及以下辅助考核成绩综合地决定。这些辅助措施也是国外正规大学考核学生成绩的一些基本措施。
(1)加入期中考试
如果只有一次期末考试,一方面,这助长了学生平时“放羊”,期末突击式学习的风气;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学期普遍较长,教学内容较多,如果集中在期末考试,学生复习量比较大,而且前半学期学过的内容到期末复习,忘的差不多了,复习成本比较高,所以通过期中考试,引导学生及时复习,同时也减轻期末的复习量和难度。期中考试在国外大学,特别是本科课程一般是1至2次,甚至3次,这样可以让学生一直保持旺盛的学习状态,减轻学生“放羊”的程度或机会,减少由于学生自己不努力学习,拿不到好分数,到时反怪教师没有教好的可能性。期中考试可以利用教学时间采取随堂考的形式,尽管难以做到像期末考试那样严密,但是在教师和助教的监控下可以基本保证考试秩序。即使考试作弊的现象可能上升,但这不能成为不给期中考试的理由,而是应该通过加强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和课堂检查力度等方法减少作弊的现象。这样的随堂考不会冲击现有的教学安排,也不会增加对教室的需求。同时,通过期中考试,教师也可以及时较全面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2)课堂小测验
教师可以不时地在日常上课时安排一两道题目进行小测验(Quiz),这种小测验有多方面的好处。首先,课堂小测验能够督促学生及时复习。一般而言,现在大多数学生已经没有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而这是掌握知识最好的学习方法之一。一旦有了随时给出的小测验,就会增加学生及时复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是对及时复习学生的奖励。其次,它可减少学生逃课的机率,这也是一种间接的点名。据了解,学生的逃课现象非常严重,一般为了避免学生的反感,同时也为了节约时间,教师都不点名,这导致任由学生旷课的现象。但通过小测验,教师可以准确地把握学生出勤情况,能够督促学生上课,减少旷课。第三,通过小测验,教师也能够把握学生对前面课程学习的情况,以便做出相应的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3)平时作业与课程论文
在部分课程中,比如数学,平时作业较为通行,但是国内的多数文科课程,平时很少布置作业。其实,作业是督促学生复习,帮助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的一种很好的方式,而且通过作业也可以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应用能力,而不只是记忆和默写。如果一门课程不太适于给出作业,作为替代,可以要求学生提交课程论文(Term Paper),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活跃思路,让学生学会如何写作论文。通过课程论文的写作,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应该在中国高校推行作业和课程论文制度,成为一种教学规范之一。这对于改善学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很大的作用。
(4)阅读报告
为了让学生能够活学活用,锻炼他们收集和组织信息以及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适当给学生安排各种形式的阅读报告(Presentation),让学生走向讲台。可以由教师安排题目,将学生分组进行准备,通过团队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四年下来,对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以及个人表达能力就会有显著的成效,能提高学生适应市场和社会的能力。4.采用助教制度,提高教学效果
上面的这些教学制度安排,势必增加教学工作量,没有助教制度,多半会引起一些教师的反弹,采取消极应付,甚至是抵触行动,从而增加实施以上措施的阻力和减少了以上措施的效果。要保证这些措施的顺利实施,并产生实质性的效果,而又不太引起教师的反弹,得到教师的支持,就应恢复及实行全面的助教制度。有助教协助教师实施各项考核工作,使各项制度具有实质性的意义,而不至于流于形式。
同时,助教的辅导、答疑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指导他们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引导学习风气的改善。而且对助教的考核可以成为对教师教学考核的一个重要补充,因为助教的工作就是协助教师执行教学计划,助教的工作内容与形式很大程度上受教师的指导与督促。所以助教工作的好坏,反映了教师教学计划的执行力度。最后,如果将助教岗位纳入奖学金体系,以奖学金方式分配助教,并将助教岗位分成不同的等级,那么就能激励研究生认真学习,端正研究生的学习风气,也为研究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提升其自身的能力,增加研究生的教学与工作经验,使得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同时,推行助教制度也可以减轻学生和家长的经济负担,增加学生报考研究生的机会。研究生担任助教的制度在国外研究型大学是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很好的制度安排。
所以推行全面的助教制度对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而且推行成本也不高,100人次的助教费用一学期也不会超过30万元。这远比精品课程建设或双语计划的成本低、效率高。助教制度是我国研究型大学今后必定采用的措施,各个高校应具有战略性眼光,下决心率先走在前面。5.拟定评分比例,突出排序作用
建议对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采用国际通用的相对评分制度,即拟定分数比例段。所谓相对评分制度,主要是为了强调学生考核成绩的排序作用,并且如果必要的话进行适当加分,使得各分数段具有较为合理的比例。
相对评分标准具有许多优点。(1)学生的成绩具有横向可比性。它能避免由于教师讲的内容深,学生也努力了,但是所得到的分数却比教师授课简单、出题简单而学生所得到的分数低这种不合理的情况发生。这样,按照绝对分数评分,在许多情况下是不具有横向可比性的,可能还会打击教师讲授学生学习高深前沿知识的积极性,形成逆向选择,导致教师授课容易、出题简单,学生轻松拿高分,最后是师生皆大欢喜,而实质上学生没有学到什么知识的情况。另外也不会由于绝对分数太低,对学生今后的就业找工作、出国留学造成影响。(2)激励学生之间进行学习竞争。由于每个分数段具有一定比例,要想拿到高分,必须努力学习,在同学间的竞争中胜出,这便会激励学生扎实地学习。
(3)有利于教师传授高深前沿知识,对学生严格要求。相对评分机制可以打消教师由于传授高深知识,对学生严格要求而可能导致学生对教师抱怨的顾虑。如果采用相对评分机制,即使所教的内容难,但学生的成绩是相对决定的,每个分数段具有一定比例,因而不太会由于同学间的竞争所造成的分数低而抱怨教师。教师也不用担心传授高深知识,对学生严格要求而遭到抱怨。因此,像国外大多正规大学那样,尽快采用相对评分机制,制定出各个分数区间的大致合理比例,以此增加学生成绩的横向比较的可行性,在学生中间形成有效的学习竞争机制,以及激励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传授高深前沿知识。6.强化教学考核,规定硬性指标
有了以上措施,还需要对教师的考核和监督给出硬性指标和措施,需要将教师教学考核、提职、提岗紧密地联系起来,否则不会有实质性的作用。以往对教师考核比较抽象,考核中缺乏硬指标,考核结果往往遭到部分教师的质疑。导致各院系在对教师综合考评时难以将评教结果纳入进去,使得评教本身的意义,或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效果不大。所以,我们需要强化教学考核,规定一些硬性要求和指标,让考核科学化、程序化、度量化。比如,要求教师每一学期提供所教课程的课程提纲给院系存档,同时要求教师保存所教课程的课程提纲、讲义、作业、试卷,以作为将来用于教学考核、聘任、提职等方面的依据,也可作为职能部门平时抽查所用。要在助教制度和教学提纲的基础上将考核内容量化、具体化。比如,细化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在教学评价表上,就不再是简单的优良程度判断,而是要加上“是否按教学提纲授课”,以及“助教工作是否到位?是否有作业?是否有习题课?课后答疑是否满意?” 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量化的硬指标,考核结果参考价值比较高。合理量化的考核结果也容易纳入教师的综合考评之中,与教师的职称待遇挂钩,使得教师对教学授课的质量真正重视起来,推动良好的教学风气。
以上六大措施具有很强的内在联系,需要将这些措施综合地实施才会更有效果。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做到投入少,见效快,可大大改进学生的学风及教师的教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课程内容,促使学生学好所教的课程。当然,这些措施只是改善学风和教风的一些基本措施,有了这些措施后,就可推行更高层次的措施,以便更进一步地改进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努力的学习。
除了以上六大措施,也有必要在院(系)成立本科课程委员会(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committee)和研究生项目委员会(graduate program committee),由分管本科和研究生教学的院(系)领导分别牵头,对所设置的课程进行评议,并提出改进意见,对增设新的课程或删减原有课程提出建议,供全院(系)教师讨论通过,或提请院(系)和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四、结论
可能有人认为以上所提出的措施没有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自由。不少人认为学生在大学里应当给予其大量的自由学习思考的机会,减少课堂授课及考试的数量,使得学生能够发挥其创造性。这种想法不现实,事实上大多数学生会利用给予他们自己的时间去做其他方面的事,而不去进行有创造性的思考。全世界的学生都一样,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能轻松拿到好成绩,多半不会去努力学习。其实以上这些措施事实上都是北美正规大学的基本教学要求,实践证明效果很好,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大多在北美就证明了此点。
学习方式可分为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两种。从本科、硕士,甚至博士前期阶段,对学生学习模式的设置主要还是以被动学习方式为主,以学习考核大量的现有知识结构为主,通过大量的课堂教学与考核使得学生牢固地掌握各门基础知识,为今后的自主学习与科研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其实,任何一个创造性观点或理论的产生都建立在长期大量的知识积累基础上。大学校园中的本科学生,他们有旺盛的精力与活跃的思维,如果采用科学的措施积极培养,便可以使他们掌握大量的知识,打下牢固的基础。但是如果我们盲目强调给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而在给予学生自由的同时,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监督管理手段,那么除了一小部分自律性及求知欲旺盛的学生外,大部分的学生都会“放羊”,放任自流,白白耽误大好的学习机会与时光。这正是我们现在高校教育所普遍存在的问题。
中国大学生的基本素质是相当好的。他们也是愿意学习的,而且肯努力学习,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如何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在教学服务与管理上对他们抓紧。笔者在美国教过和接触了许多中国学生,尽管他们在国内学习松懈,不努力,一旦到了美国后,在学习的压力下,他们都能很快适应这些措施,学习异常地刻苦、努力,好于大多数其他学生。他们都普遍感受到,相对于国内“放羊”的学习模式,他们在美国的大学中确实踏实地学到了许多知识,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底。这些方法在美国高校教育的成功,特别是中国留学生在美学习异常刻苦、表现优越的现象使笔者相信这些基本措施是合理的、可行的,只要我们去做,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笔者相信,一旦大学生的优良基本素质与适当的教学管理制度安排及良好的教风相结合,不用多费什么额外资源,就会让大学生的整体水平大大提高,最终为国家培养出大批的高素质人才。
事实上,上海财大经济学院已经从2005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以上的大多措施,狠抓学风、教风,并聘请了近60名研究生作为助教协助教师推行新的教学计划。新的措施得到了大多数教师的支持,学生反映良好。笔者相信一切切实有利于学生的做法终究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一切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都会受到教师的欢迎,一切有助于提升学生培养质量,提高学校声望的提案都会受到学校与家长的首肯与支持。这些措施在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的初步实行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在,经济学院大多数学生学习努力程度大大提升,整个学风焕然一新。
总之,优秀的教风、上进的学风是任何一所知名研究型大学所具有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文中所谈的是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不管一个教师的水平如何,都应该对学生负责。文中建议采用的六大措施是:(1)规范课程提纲,细化课程要求;(2)引进先进教材、传授前沿知识;(3)规范成绩考核,加入期中考试;(4)采用助教制度,提高教学效果;(5)拟定评分比例,突出排序作用;(6)强化教学考核,规定硬性指标。我们可以不费大的成本,就可大大改进学风、教风。
(本文是根据给上海财经大学校领导的关于改善教风、学风的建议书修改而成的。建议书的形成是建立在与上海财经大学教学部门以及教学一线更深入的了解之上,征求许多同事的意见之后写成的,应该说这是集体努力的结果。借此机会向对本文起草给予帮助的同事夏纪军、龚关、程霖、胡永钢、柳永明以及海外华人教授谭国富、艾春荣等表示感谢,也向高度重视此建议书的上海财经大学校长谈敏、孙铮副校长以及学校研究究生部及教务处的同仁们表示谢意!)
第三篇:教风学风
黄家庄小学 校风校训学风教风
校风:
校训:
学风:
教风:团结务实、开拓创新 文明守纪、求实进取 主动会学、刻苦高效 团结严谨、敬业爱生
第四篇:教风学风
良好的教风、学风
敬业——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一个教师首先必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乐于教书育人,否则就会误人子弟,我们倡导大坡小学教师不仅要把教师这一职业当成一个谋生的手段,更应视之为一个毕生追求的事业。
爱生——热爱学生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古人言:“亲其师,信其道”。谁和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谁的教学就会受到学生的欢迎。教学活动中,教师不经意对学生的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缕关怀都能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给他们感受到温暖,充满乐观和自信。
进取——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们原有的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有渊博的文化修养,研究教育理论,还要努力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不断改进教法。
奉献——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到死丝方尽。教育事业是奉献的事业,需要教师有默默奉献的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去。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的光芒四射,社会也才会因我们的耕耘与付出而变得更加和谐。
勤学——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有许多诸如“悬梁刺股”、“程门立雪”、“凿壁偷光’’等勤奋向学的故事,有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世间万事万物都遵循“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之理,大凡学业有成者都有一番鲜为人知的艰辛苦读。
好学——大坡小学的学生要“立志成材”,首先要从小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学习的远大理想,学习才有取之不竭的动力。周恩来从小就立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才使他终生好学,博览群书,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事业做出伟大的贡献。
严谨——所谓严谨指的是严密谨慎,仔细认真。对待学问,我们讲究的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在纷繁复杂的知识海洋中,教师要教育学生用辨证的思维、带着传承与批判的观念去学习和运用。
博学——博学方能多才,在小学学习阶段,学生要广泛汲取“营养”,利用阅读、社会实践等方式开阔自己的视野,为自己储备广博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经验,为今后中学、高中、大学,乃至走向社会铺下奠基石。
第五篇:加强学风、教风建设(推荐)
加强学风、教风建设 促进学校优质发展
学风主要指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综合表现。学风不仅影响到当前的教学效果,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且对学生长远能否成才都具有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学风建设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标识。学风建设也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优良的学风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立良好校风创造了重要条件。教风建设是学风建设的先导,端正教风是建设优良学风的突破口。教师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导力量,其治学态度、道德水平、行为规范对良好学风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它是形成良好学风、校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应真正做到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为人师表,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天职。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管理力度,完善教师育人工作评价考核机制,并积极探索教师管理的长效机制,真正把教师的育人工作列为教师聘任、考核、职称晋升的重要内容,真正使教师把育人工作摆在首要位置。
一、以学生常规教育为载体促学风建设。
学校要把对学生日常的教育,营造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作为学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使每个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和成才观,并由此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的发展,促进学生自觉性、独立性、自制力等良好个性品质形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
一是通过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提高学生内在的约束力。良好的行为规范是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长成才的基石。播种好习惯,收获好品质。良好习惯的培养,会使日常行为中表现出的“德行”逐渐累积为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内在的自律需要,就会变为引导和激励自己学习的主动力量。
对于学生,要求他们熟练掌握《中学生行为规范》和其他校规校纪,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产生正确的行为态度;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能力及正确的行为评价能力;培养学生的自觉、自制、自理、自立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要提出了不同的训练要求:七年级侧重于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和衔接,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规范》,并自觉地按《规范》要求做好有关校内的“基本行为习惯”。八年级侧重于将《规范》教育与理想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树立理想,迈好人生的第一步去认识和实现“规范”养成,注重“规范”的训练和良好习惯的养成,要做到无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能自觉遵守“规范”。九年级侧重于将《规范》教育和成才教育结合起来,积极维护《规范》,并通过进一步的训练,使“自觉遵守规范”升华为自己道德品质的一部分。
二是通过思想教育与引导,提高学生内在的主动性。一个人的行为目的越明确,所引起的意志力也越大。因而,加强思想教育与引导,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是学生学好的内部动力。
在平时教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际,加强思想教育与引导,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增强对学习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现在的学习是以后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参加祖国建设所必不可少的工具。当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作用与意义后,就会从内心产生学习的需要。教师可借此教育学生立下远大志向,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而学习,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斯大林曾经说过 “伟大的目的产生伟大的毅力”。明确学习目的,教育学生从小立志,是培养学生学习意志的根本途径。
榜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学校可用古今中外名人的坚韧不拔地追求真善美的事迹去激励学生,使学生懂得没有学习的坚强意志和顽强毅力,是不可能攀登科学的高峰的。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个人的学习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增强学习的社会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责任心,把学习目的、动机转化为意志力量,是学习意志培养的基础。
三是通过各种活动载体,提高学风建设的有效性。加强学风建设,必须要与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教育活动相结合起来,寓教于趣,寓教于乐,学生主体才会积极参与,乐于受教。
要结合学生实际,开展一些适合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的活动。如以班级为单位,让学生自己制定班规、班级目标,从而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带动他们的积极性,也能让他们相互监督,真正将学风建设落到实处。
从学校层面上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努力营造“人人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良好育人氛围,使学生自然地受到熏陶、暗示和感染。“让墙壁说话”,上题催人上进的标语;让榜样陪伴,过道与走廊悬挂伟人画像、名言名句;让心灵敞亮,校园广播系统应抓住教育契机,成为介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宣传优秀事迹,展示文明学生风采的平台。
加强“三结合”教育,不断完善家校联系制度。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家长学校、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建立经常性的联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好学生的帮教工作,切实转变学生学风的好转。
二、以科学评价机制为保证促教风建设。
教风建设的成败,关系到一所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发展水平,关系到学校竞争力的强弱,更关系到学校良好学风的形成。为此,加强教风建设,积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势在必行。
一是以主题教育促教风。学校以师德建设为抓手,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讨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教学文件法规,进一步明确在“五严”背景下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端正教风如何从我做起”、“如何做一名合格教师”、“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形象”、“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等系列专题大讨论,通过学习、讨论,引导教职工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把师德建设和教职工考核结合起来,认真开展“学生评教师、家长和社会评学校”等“双评议”活动,着力解决有悖师德的不良现象,重点解决个别教职工责任心不强、工作纪律涣散等行为,引领全校教职工敬业爱生、为人师表,全面提高师德素养,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以自己渊博的学识、高尚的情操和人格魅力去教育和影响学生,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努力做让学生满意的教师。以此为契机,学校要求教师主动思考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转变教学理念,明确教学方向,改进教学方法,让教师对教育的认识与实际教学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学校通过师德建设等主题教育,建立科学的师德考评机制,让“崇德敬业”的优良教风被每一位教师记于心、践于行,并以此促进教师主动发展,塑创良好师表形象。
二是以开展常规检查和专项检查促教风。学校以落实教学常规为抓手,认真开展教学“五认真”检查,狠抓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改、习题讲评,学生的预习、听课、复习、练习等教学环节,加大督查力度。进一步完善学案导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学校加强检查考核的时效性、公开度,从外部促进良好教风的建设。
三是以严格的考评制度和奖罚机制促教风。制度是形成教风的保证,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准则,是教师严谨治学、不断创新的动力。另外,只有用制度进行管理,才能做到“对事,而不是对人”,才能做到处理事情讲原则,讲公正,以理服人。学校制定制度,一是要做到科学、合理、规范、严谨;二是要做到切合学校实际;三是制度的公开化。在执行制度过程中,一要组织教师学习;二要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奖罚;三要做到公正、公平。制度是更好地为教师起提醒、监督的有效方式,科学的评价制度能更好地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教职工工作的责任心,促进优良教风的形成。
总之,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学校只有抓住学风、教风建设,才能促进学校科学、高效、优质发展。我们将以教风、学风建设促发展,以学风、教风建设树品牌,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1、教师要切实加强自身的理论素养。学校应该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及八荣八耻的指导思想,以掌握党的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教师如果通过这样的学习,肯定会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同时,教师也能够以正确的理论教育学生,以高尚的品德影响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启迪学生。
2、教师应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地位和作用。教师不光要时时刻刻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更应该自身的道德素养。众所周知,教师的言行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因此,广大教师应该切实提高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并将这种意识转化为职业品质,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强有力的精神保障。
3、教师的教学应该及时反馈。学校要严格要求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安排教学,严格按照教学周历拟订的教学进度计划,认真组织好课程教学与考试考核;要定期检查教案,把备课情况作为期中、期末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要狠抓课堂教学质量,组织好听课评教工作,并及时将听课情况反馈给有关教师;要强化辅导答疑和批改作业环节的检查工作,采取抽查的方式检查教师的辅导答疑和批改学生作业情况;对未按教学要求给学生布置作业和辅导答疑的教师,应视为教学事故,并按有关的教学管理规定对其进行警示和处理。
4、深入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养。知识经济时代已到来,在学习型社会,教师如果仅仅停留在原有的知识水平和领域内,不主动了解、掌握知识的更新和发展,就不可能向学生介绍学科领域的前沿动态,也就难以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随着科技水平日新日益的发展,教师不仅要具备本专业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还要提高在自身的科研水平,要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再运用到实践中去,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
总之,学校中的教风存在着不少问题,其直接影响了学校的各方面的发展。为了能够搞好学校的发展,我们应该重视教风建设,把它当着重点项目来抓。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够不断地得以发展和壮大,才能够培养大量为国所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