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扬州市扬州古城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扬州市扬州古城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已于2014年10月30日经市政府第27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扬州市人民政府 2014年12月9日
扬州市扬州古城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扬州古城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预防和减少火灾,保护人身、财产安全和历史文化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江苏省消防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扬州古城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区古运河、二道河、护城河以内的扬州明清城区(以下简称“古城”)的消防安全管理。
在古城内居住、经营和从事古城保护、管理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古城消防安全管理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
第四条 古城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在市人民政府统一部署下进行,由广陵区人民政府具体负责,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做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工作。
公安机关对古城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并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实施。
古城保护、规划、建设、工商、文化、文物、城管、安监、财政、旅游、民政、房管、机关事务管理、水利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古城消防安全管理相关工作。
供电、供气、供水等单位应当协助做好古城消防安全管理相关工作。第五条 古城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第六条 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消防公益活动,对消防公益事业进行捐赠。鼓励公民参加消防志愿服务组织,开展消防志愿服务活动。第二章 消防安全要求
第七条 古城内新建、扩建建筑和对既有建筑进行改造,应当尽量选用不燃、难燃烧材料。第八条 古城内既有建筑密集区的防火间距不符合消防技术规范要求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照消防技术规范和既有建筑分布状况划分防火分区,区域间应当保留不小于3.5米的防火间距。
00001
第九条 经营性场所与非经营性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的,经营性部分与建筑其他部分应当用耐火极限不小于2小时的不燃烧体进行防火分隔。
第十条 输电架空线路不得跨越可燃屋面建筑。
第十一条 室内电气线路不应直接敷设在可燃物上;确需敷设在可燃物上或者在有可燃物的吊顶内敷设的,应当穿金属管、封闭式金属线槽或难燃烧材料的塑料管保护。经营性场所的业主应当定期检查电气线路。
开关、插座和照明灯具靠近可燃物的,应当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保护措施。
第十二条 非住宅建筑内的厨房应当靠外墙设置,厨房动火部位及烟道与建筑内的其他部位应当进行防火分隔,墙体应当采用不燃材料,顶棚和屋面应当采用不燃或难燃烧材料。
用于采暖的明火或高热器具,其周围1米范围内的墙面、地面应当采用不燃材料进行防火隔离保护。00002
第十三条
采用液化石油气钢瓶供气的公共场所,液化气钢瓶应当集中靠外墙设置并与其他部位进行防火分隔,储气量不得大于1立方米。第十四条 古城内不应设置生产、经营、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确需设置的,应当设置在远离其他建筑的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对已经设置、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易燃易爆场所,应当逐步实施搬迁或取缔;实施搬迁或取缔前,应当对其加强消防安全管理。
第十五条 古城内燃放烟花爆竹,应当严格按照国务院《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第三章 消防设施
第十六条 古城应当设置消防站,在历史文化街区和离消防站较远、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社区,应当设置消防执勤点。消防站、消防执勤点的设置由广陵区人民政府会同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规划部门根据实际需要确立。
第十七条 消防站、消防执勤点的建设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有固定的执勤车库和营房;
(二)消防站应当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中二级站以上标准配备消防车辆、装备;消防执勤点应当根据道路、水源情况和辖区实际火灾危险性合理配备消防车辆、装备,至少配备两辆轻型消防车和相应的灭火器材;
(三)有专职或志愿消防队员。
第十八条 古城内新建消防车道宽度不得小于4米;新建可供小型消防车通行的道路中心线间距不得大于160米。
供消防车通行的道路应当保持畅通,不应设置固定式的隔离桩、栏杆等障碍设施。
第十九条 古城内道路沿线应当按照消防技术规范要求设置市政消火栓,其间距不应大于120米。第二十条 古城内的公共建筑应当按照消防技术规范要求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一般应当同时设置消防软管卷盘等便于取用的简易设施。
第二十一条 古城内的经营性场所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场所建筑面积小于1000平方米的,可设置局部应用喷水灭火系统。
第二十二条 古城应当结合周边河道实际情况设置消防取水平台,取水平台应当设取水设施;消防水源不足的区域应当配置远程供水泵组与装备。取水平台设置位置以及取水平台和取水设施建设方案应当事先经水利部门审查同意。
第二十三条 古城应当在适当位置建设公共消防水池。消防水池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水池容量不得小于500立方米;
(二)供消防车或机动消防泵取水的消防水池应当设取水口;
(三)消防水池应当保持水量充足,水质符合灭火要求,水池补水时间不超过48小时。第四章 火灾处置
第二十四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针对古城情况,制定灭火和应急救援预案,实施灭火和应急救援作战演练。有关单位应当协助。
第二十五条 建立和完善古城火灾事故应急处置联动体系。各职能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古城消防综合应急演练,火灾发生后应当立即赶到现场配合处置。
第二十六条 古城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火灾,应当迅速报警;起火单位应当组织扑救初起火灾。古城内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该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应当立即组织、引导在场人员疏散。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为火灾报警、灭火和应急救援提供便利。任何单位、个人不得阻拦报警。第二十七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接到火灾报警后,应当立即赶赴现场,采取有效措施组织灭火和救援。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 古城内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及建筑装修,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申报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或备案。
古城内新建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消防技术规范执行。第二十九条 公众聚集场所在投入使用、营业前,建设单位(个人)、使用单位(个人)应当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安全检查。未经消防安全检查或者经检查不符合要求的,不得投入使用、营业。
第三十条 依法需要申报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或备案但消防安全条件不符合消防技术规范要求的既有建筑、场所,应当及时进行整改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审批或备案。
第三十一条 消防水源、消防站、消防车通道等公共消防设施不足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提请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建设改造。
第三十二条 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的消防设施、消防通道,应当按照消防技术规范设置。确因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需要,无法按照标准和规范设置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会同同级规划部门制订相应的防火安全保障方案。
第三十三条 对不符合消防安全条件的经营场所,文化部门不得核发文化许可;存在无照经营行为的,由工商部门和相关行政许可审批部门依据国务院《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的规定予以查处;存在违法建设的,由城管、规划、建设等部门予以查处并依法处理。
第三十四条 文物部门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将消防安全列入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督促指导文物建筑管理、使用单位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
文物建筑消防安全保护措施不到位的,文物部门应当督促管理、使用单位落实整改责任、措施和资金,积极实施技术改造。
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等的消防安全保护措施,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三十五条 古城内的社区应当按标准建立完善志愿消防队,设立固定消防宣传点,确立社区义务消防宣传员,定期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巡查检查、消防宣传教育和应急疏散演练。
第三十六条
古城内住宅区的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对管理区域内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车通道进行维护管理,提供消防安全防范服务;未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的住宅区,社区居民委员会应当组织业主、使用人签订防火协议,明确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对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车通道进行管理。
古城内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由两个以上单位管理或者使用的建筑物,管理或者使用单位应当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并明确统一的机构或者委托物业服务企业对共用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车通道进行管理。
第三十七条 经营性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重点部位工作人员应当经消防安全培训合格后上岗。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对本单位新员工进行上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并每半年对本单位所有员工进行一次消防安全轮训。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有违反本办法条款行为的,由相关主管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依法进行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阻碍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2015年2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扬州市文明单位管理办法
扬州市文明单位管理办法
一、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文明单位建设的管理,充分发挥文明单位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带头作用,不断提高文明单位的质量,使创建文明单位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文明单位是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成绩突出,效益显著,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经社会认可和有关主管部门严格考核、评选,由地方党委和政府命名的先进集体,是同级党委和政府授予的综合性荣誉称号。
各行业、各系统命名表彰先进单位,原则上不使用“文明单位”字样。第三条 创建文明单位活动,是把两个文明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的有效途径;是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使精神文明建设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主要形式;也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推动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各级党政领导要把创建文明单位作为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两个文明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纳入目标管理,组织和带领广大于部、群众积极开展创建活动。
第四条 创建文明单位活动,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文明共同进步,坚持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软件硬件一起抓,致力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塑造奋发向上的精神,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五条 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由各级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文明委”)负责组织实施。各级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文明办)作为具体办事机构,负责本地区文明单位建设的日常工作。
二、评选的范围、标准
第六条 全市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具有独立经济核算和单独建立党委(总支、支部)的企业、事业单位,农村行政村,城市街道办、居民委员会,驻扬单位、部队,都应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并可申报参评。实行统一核算的、紧密型的大型企业集团可以申报参评,其所属单位和松散型企业集团不予参评。中外合资企业、合作企业中,中方注册资金高于外方,且单独建立党组织的,可以申报参评。外方独资企业不参评。乡(镇、街道办)作为整体申报参加县(市、区)级文明单位评选的,须有1/2以上村(居民委员会)和直属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超过全县(市、区)的平均水平,至少有1/3所属单位获得县(市、区)以上精神文明建设荣誉称号。
第七条 文明单位的基本标准是:
1.党政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团结协调,求实创新,廉洁自律,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能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重视文明单位建设,经常开展各种活动,创建水平不断提高。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规章制度健全,内部管理严格。能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本地区或同行业中都达到先进水平。
3.注重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网络、阵地完备,教育活动经常化、制度化,干部、群众精神振奋,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党风和行风端正,党员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群、干群关系融洽。4.经常进行民主与法制教育,干部、群众能自觉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生产秩序、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优良,无重大案件和重大事故发生,民事纠纷发生率低。干部、群众敢于同各种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模范执行《江苏省计划生育条例》,全面完成计划生育各项指标。
5.认真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积极组织干部、群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开展技术业务培训,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不断增加智力投资。有良好的科教文体设施,经常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科普活动。移风易俗,革除陋习,坚决制止赌博、封建迷信、大操大办等歪风邪气,杜绝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6. 能持之以恒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单位内外环境整洁优美。除害灭病措施落实,健康教育成效显著。绿化工作、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均达到有关规定要求。
第八条 在评选内,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位的评选: 1.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工作不达标;
2.发生严重经济案件或重大治安、刑事案件或重大责任事故,在当地影响较大;
3.因人为因素造成严重经济亏损或持续多年经济亏损; 4.环境污染严重,又不及时落实整改措施;
5.出现其它与文明单位称号极不相符的事件与行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第九条 文明单位的标准可以随着形势的发展和上级提出的新要求不断修订、充实和完善。
三、工作要求
第十条 强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创建意识,激发他们投身创建文明单位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第十一条 认真制订符合本地、本单位实际的创建规划,并扎扎实实地付诸实施。建立健全文明单位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体系,把任务分解落实到职能科室和责任人。
第十二条 坚持不懈地开展创”三优“(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三提倡、三反对“(提倡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提倡艰苦创业,反对奢侈浪费;提倡民主与法制,反对违法乱纪行为),党员”三带头“(带头勤劳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带头发展集体经济、带头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大力开展争当文明市民、文明职工、青年岗位能手,争创文明户、文明班(柜)组、文明车间(科室)、文明小区、青年文明号等活动。广泛开展新老文明单位共建、军(警)民共建、厂村联建、厂校联建、厂商联建、村校联建等活动。抓住这些载体,推动和促进文明单位建设。第十三条 增加投入,为创建文明单位活动提供必需的物质保障。办好宣传教育阵地,重视科教文体设施建设。要为民多办实事,使广大群众受益。
第十四条 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推广文明单位建设的典型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导向、辐射作用。针对实际情况,实行分类指导。经常开展理论研讨和经验交流,推动本地区、本单位整体创建水平的提高。第十五条 文明单位的日常管理实行条块结合,分级管理。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工作指导,确保文明单位的质量和声誉。文明单位要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经常听取群众意见,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对存在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加以改进。
第十六条 建立创建文明单位档案。内容包括:单位概况,创建规划,申报、审批表,会议和活动记录,总结汇报材料,考核、奖惩情况,重大问题处理决定和群众及社会各界的反映等。
第十七条 在创建文明单位活动中,文明委的各成员单位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上下、条块之间要互相支持,密切配合。
四、申报、验收、命名
第十八条 文明单位的评选,坚持日常考察与集中验收相结合,上级部门考核与群众评议、社会监督相结合,综合部门考核与业务主管部门考核相结合,以块为主、条块结合。
第十九条 文明单位一般实行逐级升格。省级文明单位在连续两届市级文明单位中产生,市级文明单位在连续两届县(市、区)级文明单位中产生。对两个文明建设成绩特别优异的单位,经当地文明委审核推荐,上级文明委批准,可不受上述条件限制。
第二十条 文明单位的评选、命名,必须坚持标准,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不搞照顾,不搞平衡。
第二十一条 市级文明单位每两年评选一次,第一年初评,第二年总评、命名。原命名的文明单位一律重新参加评选,不搞”终身制“。第二十二条 申报评选市级文明单位,坚持自愿原则。申报单位必须在第一年一季度前,提出书面申请并附创建规划,按照隶属关系,分别报县(市、区)文明办和市各系统局(公司)、市级机关党委,汇总报市文明办。驻扬单位可直接向市文明办申报。
第二十三条 申报单位要对照标准,积极开展各项创建工作。各县(市、区)文明办和市各系统局(公司)、市级机关党委要负责抓好所属单位基础性工作的日常考核和初评,市文明办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明查暗访。日常考核、初评情况作为总评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四条 市级文明单位的总评验收由市文明办统一组织实施。具体步骤是:
1. 申报单位自查,写出创建文明单位的汇报。
2.县(市、区)文明办和市各系统局(公司)、市级机关党委分别组织初查验收,并向市文明办提出推荐名单。县(市、区)的推荐名单,须经同级文明委和党委、政府认可。
3.被推荐单位填写市级文明单位推荐审批表,并附详细材料,报市文明办。
4.市文明办统一组织验收,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提出初定名单。5.市文明委全体委员会议审核,报市委、市政府审定命名。
五、奖惩
第二十五条 对文明单位的奖励实行”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原则。
第二十六条 凡被评为文明单位的,由命名的党委和政府通报表彰,颁发牌匾和证书。获得两级以上文明单位称号的,单位门前只悬挂最高一级”文明单位"牌匾。
第二十七条 凡被评为文明单位的,可给予职工一次性的物质奖励。奖励标准:按单位在册职工人数,省级文明单位可按人均月工资的2/3发给奖金;市级文明单位可按人均月工资的1/2发给奖金。同时获得两级以上文明单位称号的,奖金按最高级别标准发给,不得重复奖励。奖励资金来源,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可从按规定提取的基金中支出,行政事业单位可从预算包干结余经费中支出。
第二十八条 企业一般应在获得市级以上文明单位称号后,方可参加省级、国家级企业的升级评定。评选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为劳模或先进,须征求当地文明委的意见。
第二十九条 已命名的文明单位,若创建工作平淡、水平下降或出现严重问题,应视其具体情况,分别给予通报批评、警告、限期整改,直到撒销荣誉称号、收回牌匾和证书的处理。
第三十条 凡在文明单位评选中弄虚作假,或在评上后出现重大问题而隐瞒不报,一经查实,立即取消其参评资格,或撤销荣誉称号、收回牌匾和证书、扣回已发奖金,也不得参加下一的评选,同时建议有关部门追究其单位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三十一条 对文明单位通报批评、警告、限期整改处理批准命名的党委、政府授权所属文明委决定并行文,报党委、政府备案。撤销文明单位称号由批准命名的党委、政府决定并行文,遇特殊情况,所属文明委可直接作出撤销决定。
第三十二条 受到处理的单位,要认真吸取教训,落实整改措施,并向批准命名的党委、政府及文明委作出书面报告。受到通报批评(警告、限期整改)处理的单位,改进后写出书面申请,由文明委组织复查认可。被撤销荣誉称号的单位,经认真整改,条件成熟后,可重新申报参加评选。
六、附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颁发之日起施行。以前规定与本办法有不符之处,以本办法为准。如与上级规定抵触时,则按上级规定执行。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文明委负责解释。
第三篇:扬州市文明村管理办法
扬州市文明村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持久、扎实有效地开展创建文明村工作,进一步加强管理,不断提高创建水平,使创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扬州市文明村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绩突出,在同类村中位居前列,群众满意,社会认可,并经有关主管部门测评考核,由市委、市政府批准并命名、表彰的先进集体。
第三条
创建文明村是我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我市“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奋斗目标的内在要求,是不断提高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培养讲文明、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也是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有机结合、落实到基层的有效载体。
第四条
创建文明村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始终坚持“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发展思路,围绕“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的目标,以思想道德教育、和谐文化建设为主线,以多种形式的文明户创建为基础,以“城乡结对、文明共建”、“村企共建”为载体,以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切入点,动员和吸引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创建活动,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着力增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要求,着力提升农村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社会和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第五条
创建文明村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纳入当地总体工作布局,并作为上级党委、政府考核下级领导班子政绩的重要内容。各县(市、区)文明委及其办公室要认真做好指导、协调和日常管理工作,各有关部门应积极参与,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把文明村创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第二章
标
准
第六条
经济发展效益良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合理的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速度超过所在县(市、区)村平均水平;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增长幅度超过所在县(市、区)平均水平;严格执行国家政策、法规,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农民实际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人均住房面积、电话和电脑拥有率超过所在县(市、区)农村平均水平。
第七条
思想道德建设成效明显。加强对村民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增强诚实守信意识;广泛开展文明村、文明户等创建活动,邻里团结,家庭和睦,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村风民风优良;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成效明显;崇尚科学,移风易俗,发挥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协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倡导良好的道德风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有效遏制封建迷信、大操大办,无违反殡葬管理规定、乱建坟墓等现象。
第八条
村容村貌整洁。以农民集中居住为导向,加强村建设规划和管理,新建、翻建房屋按规划建设;公共设施比较齐全,自来水入户率和绿化、道路建设达到市级先进标准;节约和保护耕地,无违法用地、无乱占乱建现象;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环境质量、环境污染控制达标;建立农
第二十条
市级文明村的评选程序:
1.自查申报。凡根据市文明委的统一部署,按照文明单位管理办法规定,认真组织开展创建活动的村,对照标准、条件自我评估,认为基本符合标准、条件后,可向同级文明委提出书面参评申请。2.推荐上报。县(市、区)单位填写扬州市文明村申报表,由各县(市、区)文明委签署意见,加盖公章汇总报至市文明办。
3.初评公示。市文明委根据各县(市、区)文明委推荐,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初评,并在媒体公示,申报村须按照市公示要求,在村委会门前醒目位置公示。
4、考核验收。考核验收工作由市文明办负责。市文明办可委托各县(市、区)文明办组织实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抽查验收。
第五章
奖
惩
第二十一条
扬州市文明村由市委、市政府命名表彰,并授予奖牌。
第二十二条
已被命名的扬州市文明村出现严重问题的,命名机关将视情予以批评、限期整改。被要求限期整改的单位,三个月内就整改情况写出书面报告,报请市文明委进行复查认可。在规定期限内整改不力的,给予通报批评,并取消下一评选的参评资格。
第二十三条
对已获得扬州市文明村荣誉称号的村,凡发现在评选中弄虚作假,或在评选内有第四章第二十二条所列严重问题之一的,撤销荣誉称号,并给予通报批评,同时提请有关部门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被撤销荣誉称号的村两年内不得重新申报。
第六章
管
理
第二十四条
市级文明村创建的日常管理工作,在市文明办的指导下,由所在县(市、区)文明办负责,并定期向市文明办报告。
第二十五条
市级文明村创建工作的日常管理包括:
1、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的整理、分类按照管理办法第二章、第三章及考评细则进行,逐步建立电子档案。
2、建立健全报告制度。扬州市文明村每年年终要如实将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各项奖惩及有关情况填表报所在县(市、区)文明办,各县(市、区)文明办汇总报市文明办。
3、建立健全学习交流制度。通过组织各类活动,加强文明村之间的横向联系,互相学习,促进交流,形成合力,推动整体创建水平的提高。
第二十六条
加强检查督促。在非评选年,各县(市、区)文明办要对所辖范围内的扬州市文明村复查一次,并将复查情况报市文明办。市文明办组织有关部门,不定期对扬州市文明村进行检查和督促。
第二十七条 扬州市文明村如改变名称、变动隶属关系,须报省文明办重新确认。因行政区划变动合并、撤销的村,荣誉称号不再保留。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由扬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扬州市文明单位管理办法
扬州市文明单位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深入持久、扎实有效地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强管理,不断提高创建水平,使创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扬州市文明单位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绩突出,群众满意、社会认可,各项工作在同类单位中位居前列,经有关主管部门测评考核,由市委、市政府批准并命名表彰的先进集体。
第三条创建文明单位是全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是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有机结合,并落实到基层的有效载体。
第四条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注重实效、多办实事,广泛吸引群众参与,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提高干部职工素质,树立单位良好形象。
第五条 创建文明单位要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进行,并纳入总体工作目标和年终考核。各县(市、区)文明委及其办公室要认真做好协调、指导、督查工作,各参创单位要认真组织开展创建活动,把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第二章标准
第一条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把创建活动列入单位发展总体规划,计划周密、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落实;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勤政廉政,关心职工,作风民主,领导班子在各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第二条 业务工作实绩显著。生产经营单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稳步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居于同行业前列;党政机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依法行政,廉洁高效,办事公道,群众满意率高;教学科研单位风气良好,成果优异;医疗卫生单位文明行医,形成和谐的医患关系;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依法经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第三条思想道德风尚良好。扎实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参加和支持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干部职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活动,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组织志愿服务。
第四条 文化建设扎实有效。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干部职工科学文化素质;文化建设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氛围浓厚,凝聚力强;典型影响广泛且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环保的生活方式,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
第五条 民主管理科学规范。工会、职代会等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落实,职工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单位安全生产、日常管理等各项制度健全、措施落实;治安状况良好,无黄、赌、毒和邪教活动等丑恶现象。
第六条 内外环境整洁优美。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严格执行卫生管理制度;单位环境整洁有序,绿化工作达标,职工工作生活环境良好;注重生态环境建设,环境质量指标、环境污染控制指标达到国家环保标准。
第三章创建
第一条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专门负责,班子其他成员积极配合,职能部门具体组织协调,党、政、工、团共同努力,形成工作合力。
第二条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规划。从实际出发,明确创建目标及实施步骤,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定期检查考核,把创建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第三条精心组织干部职工广泛参与。教育、引导全体干部职工不断增强创建意识,充分调动其创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创建目标共同奋斗。
第四条 建立健全创建工作机制。逐步加大对创建工作的投入,制定相应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措施,将创建成效与干部职工的收入挂钩。强化社会监督,及时妥善处理群众投诉和意见,把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评价创建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
第五条努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参与当地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文明新风,承担社会责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第四章评选
第一条全市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实行独立经济核算,建有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或建有中国工会基层组织的各类所有制形式的企事业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驻扬部队,均可申报参评。
第二条扬州市文明单位每两年评选一次,评选工作以日常考评与集中验收相结合,上级部门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满意度测评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获得上一评选扬州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的单位,参加下一评选,要重新申报参评。
第三条县(市、区)单位申报评选市级文明单位除符合第二章所列标准外,须已获得县(市、区)级文明单位称号。
第四条在评选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参加本的评选:
1、领导班子成员严重违法乱纪的;
2、出现社会影响恶劣的黄、赌、毒、邪教活动和刑事案件的;
3、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
4、发生重大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事件的;
5、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
6、出现其它与文明单位荣誉称号不相符事件的。
第五条扬州市文明单位的申报、评选程序为:
1、自查申报。凡根据市文明委的统一部署,按照文明单位管理办法规定,认真组织开展创建活动的单位,认为符合标准条件的,可向县(市、区)和市文明委提出书面参评申请。
2、推荐上报。各县(市、区)组织初评,推荐上报至市文明办。市直、驻扬单位直接向市文明办提交申报材料。
3、考评验收。市文明办组织文明委成员单位,采取看现场、听介绍、问情况、查资料和随机调查等形式对申报单位进行考评验收,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
4、社会公示。市文明办在市主要媒体对申报单位进行集中公示,各申报单位在单位醒目位置自行公示。
第五章奖惩
第一条扬州市文明单位由扬州市委、市政府命名表彰,并授予奖牌。
第二条本着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对获得扬州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的单位,可给予干部职工一个月人均工资的物质奖励。奖励经费按正常渠道解
决。
第三条对已被命名表彰的扬州市文明单位,凡发现有与文明单位荣誉称号不符的严重问题的,给予通报批评,要求限期整改,并报请市文明办复查认可。对整改不力的,取消下一的参评资格。
第四条对已获得扬州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的单位,凡发现在评选中弄虚作假,或在评选内有第四章第四条所列严重问题之一的,撤销荣誉称号,给予通报批评,并提请有关部门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被撤销荣誉称号的单位,下一评选不得申报参评。
第六章管理
第一条扬州市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日常管理实行“块上扎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相互促进”的原则。各县(市、区)文明办要定期向市文明办汇报辖区内市级文明单位日常创建工作情况。
第二条扬州市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日常管理包括:
1、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的整理、分类按照管理办法第二章进行,逐步建立电子档案。
2、建立健全报告制度。市级文明单位每年要将创建计划、总结和创建活动开展情况报当地文明办。
3、建立健全学习交流制度。加强文明单位之间的交流联系,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推动本地区整体创建水平的提高。
第三条加强督促检查。各级文明办组织有关部门,不定期对辖区内的扬州市文明单位进行工作督查,检查结果作为下一申报评选和推荐评优的依据之一。
第四条扬州市文明单位如变更单位名称、变动隶属关系,须报市文明办重新确认。因故撤销建制的,荣誉称号不再保留。
第五篇:扬州市“青年文明号”管理办法
扬州市“青年文明号”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实施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和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全面深化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青年文明号活动,促进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更加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加强对活动的指导和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青年文明号”是以青年为主体,在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和服务中创建的体现高度职业文明,创造一流工作成绩的青年集体(班、组、队、站、所、处室)、青年岗位(岗、台、车、船、店)和青年工程。
第三条 荣获国家级、省级、市级“青年文明号”称号的集体适用于本办法。
第四条
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在全市窗口行业、工交、财贸、基建、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开展。
第五条
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是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青年,团结、带领青年建功立业的有效形式,是以倡导职业文明为核心,以行业管理规范为标准,以科学管理为手段,以岗位建设、岗位创优、岗位练技为重点,以先进典型为导向的群众性劳动竞赛。第六条
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旨在组织和引导青年立足本职岗位诚实劳动,文明从业,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敬业意识、创业精神和质量、安全、效益、竞争、服务等观念,向全社会展示当代青年的精神风貌,塑造行业、企事业单位的良好形象,倡导职业道德和职业文明,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三个文明建设做贡献。
第七条
“青年文明号”名称是各级共青团组织或团组织联合有关行业系统联合命名的先进青年集体、岗位和工程的专用名称,其它组织、团体或有关部门不得单独使用。
第八条
扬州市“双争”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各地、各行业、系统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进行统一协调管理,组织指导,制定有关政策,督促检查落实。扬州市“双争”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审定行业考评标准,由“双争”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申报、检查、审核和命名表彰工作。各县(市、区)应成立相应领导机构,负责制定本地区、本行业的青年文明号管理办法,颁布考评标准,保证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
第二章 条件与标准
第九条 “青年文明号”的基本条件 1、35岁以下青年占70%以上,负责人中至少有一人年龄不超过35周岁的青年集体或青年集体所在的岗位和工程。除特殊岗位外,一般要求三人以上(含三人)的集体。
2、集体中的青年热爱本职工作,敬业意识强,职业道德良好,积极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自觉遵守有关法规及本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服务规范。
3、在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中体现出高度的文明素养和牢固的质量、效益观念,取得突出成绩。
4、努力学习业务,钻研技术,掌握本职工作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有相当数量的青年成为本工作岗位能手。
5、符合各行业、系统对工种、岗位要求执行的操作规程、服务规范和行业标准。
6、岗位工作环境整洁卫生,美观大方,各项服务设施完备,运转正常。
7、青年文明号岗位负责人政治素质良好,业务能力强,能自觉带领青年争先创优。
8、工作及成效得到本单位党政领导肯定,受到周围群众或服务对象赞誉、社会评价良好。
第十条
“青年文明号”的考核标准
(一)基础管理
1、符合第九条规定。
2、符合各行业系统双文明建设创建标准。
3、在工作过程中,紧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总结、探索、建立起一整套标准化作业、科学化管理的先进模式。
4、建立健全青年文明号管理档案,有专人记录、整理、保管。
5、突出岗位特色,制定的岗位标准高于本行业、系统对本工种、本岗位操作规程、服务规范、行业标准等的一般要求,岗位成员的85%以上达标。
6、重视群众意见和要求,与服务对象之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渠道,能够及时根据社会反映改进自己的工作。
7、能紧密围绕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开展活动,行政领导、党、团员在创建活动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二)服务质量
8、岗位成员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以岗位职业道德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
9、使用文明用语,杜绝服务忌语,禁止不文明举止、表情及仪态,礼貌待人,微笑服务。
10、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不计份内份外为群众排忧解难,主动、热情、耐心、周到为群众服务。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员工挂牌上岗,公开查询和投诉电话,设立意见箱(簿),方便群众投诉。
11、便民服务有创意,切合实际,收到良好效果。有条件的窗口单位要按规定派发“青年文明号服务卡”,向社会公开承诺,提供优质服务。
(三)工作技能
12、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较强的工作能力,熟悉本职业务,工作效率较高。
13、保质保量完成或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业务、工作任务指标,完成业务量要达到同行同岗先进水平。
14、无质量差错,无延误时限,无事故发生,一年内受到有效投诉不超过一次,且能及时整改。
第三章 申报和考核
第十一条
“青年文明号”的评选采取自下而上,逐级申报、考核、命名的办法进行。评选过程要具有连贯性,连续两年获得本级别的“青年文明号”集体,才有资格申报更高层次的“青年文明号”。
第十二条
每年第一季度符合创建条件的青年集体向市“双争”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创建申请,填写登记表,上报备案。提出参赛申请的青年文明号集体负责人必须参加市“双争”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培训班,并积极开展活动,次年第一季度提出考核申请,接受考核。
第十三条
各级团组织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严把质量关,实行总量控制,被推荐的青年集体要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事迹要确有说服力。第十四条
市“双争”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根据各地各单位上报的材料,对被推荐的集体、岗位、工程进行检查验收,选出真正符合标准,在全市各行业系统中确有导向性和示范作用的青年集体作为市级“青年文明号”进行命名表彰。对申报市级以上“青年文明号”的青年集体,市“双争”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根据上级部门的授权,进行检查考核。
第十五条
对于由团市委和有关主管部门联合开展创建活动的行业,团市委每年将会同该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创建活动开展情况,共同确定本该行业系统市级“青年文明号”的评选数额和名额分配,并联合进行考评验收和命名表彰。
第十六条
凡按规定期限逾期不申报的,视作自动放弃。
第四章 表彰奖励
第十七条
团市委与开展创建活动的各有关部门,将每年联合召开“青年文明号”命名授牌活动,对市级“青年文明号”集体授牌并颁发荣誉证书。
第十八条 基层单位对“青年文明号”集体和个人的奖励实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办法。要大张旗鼓地宣传“青年文明号”的先进经验和典型事迹,营造创建活动的浓厚氛围;同时要按“双争”活动有关文件的相关要求落实激励措施。
第十九条 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要把“青年文明号”集体的负责人作为优秀青年人才和管理者加以重点培养,提供学习和锻炼机会。
第五章 监察与管理
第二十条 团市委与各有关部门共同成立扬州市“青年文明号”监察委员会,聘请活动特约监察员,加强对已命名“青年文明号”的监察和管理,下设秘书处在团市委青年部,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第二十一条 “青年文明号”实行挂牌制度。“青年文明号”作为加强基层单位形象的重要形式,在外观上要严格规范。正在创建的青年集体,要统一张贴争创标识。凡获得各级“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的集体,要挂相应级别的“青年文明号”牌匾,牌匾按标准统一制作,悬挂在岗位现场。窗口行业应公开悬挂在醒目位置,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二条 对监察中发现不达标的“青年文明号”集体,限期一个月进行整改。到期仍不达标者,属市级的,撤销其荣誉称号;属市级以上的,报请上级部门取消其荣誉称号。
第二十三条 “青年文明号”不搞终身制,实行考核申请制度。“青年文明号”每年年初都要通过各县级团委及行业主管部门向市“青年文明号”监察委员会重新提出申请。考核以检查情况与特约监察员的意见为主要依据。属市级的,经验收合格,发给当荣誉证书,给予认可,否则取消其荣誉称号;属市级以上的,经验收不合格,报请上级部门取消其荣誉称号。
第二十四条 “青年文明号”某些自然条件发生变化,包括集体中35岁以下青年比例低于70%或负责人中年龄均超过35岁,属市级的,则取消其荣誉称号;属市级以上的,报请上级部门取消其荣誉称号。
第二十五条
凡“青年文明号”集体发生以下情况之一者,将被强制取消或报请上级部门取消其荣誉称号:
l、该集体中有违法、违纪、违反党和国家政策的现象发生;
2、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工作中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经营不善、经济亏损或服务水平明显下降,短期内无法改变的;
3、发生损害消费者、客户、人民群众利益事件,在社会舆论造成不良影响,群众反映强烈并经检查情况属实的;
4、申报时弄虚作假,骗取荣誉的。第二十六条 被取消“青年文明号”称号的青年集体应撤销其牌匾,撤销的牌匾归至市“青年文明号”监察委员会。
第二十七条
被取消市级“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的集体,符合条件的,可参加下一市级“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被取消市级以上“青年文明号”称号的集体,按照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参加有关创建活动。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各县(市、区)、各行业可根据实际参照本办法制定不同层次的“青年文明号”管理办法。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的修改、变更、解释权在市“双争”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2004年8月10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