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X县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案范文
XXX县人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为切实加强医院内涵建设,提高医院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服务水平,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开创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新局面,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依据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以创建二级甲等医院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推进医疗质量管理,提升医院综合实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切实保障人民健康。
二、组织领导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工作的实施,名单如下:
主 任 委员: 副主任委员: 成 员:
三、活动目标及内容
(一)总体目标:
1、院总出院病人平均住院日≦12天;
2、病床周转次数≧25次/年;
3、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
4、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0%;
5、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50% ;
6、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0%;
7、治愈好转率≧90%;
8、病床使用率≧85%;
9、甲级病历率≧90%。
10、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
11、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1.5%;
12、麻醉死亡率≦0.02%;
13、开展成分输血比例≧60%;
14、输血适应症合格率≧90%。医技科室及重点部门质量管理指标:
1、临检常规项目≦30分钟出报告;
2、生化、免疫常规项目≦1个工作日出报告;
3、微生物常规项目≦4个工作日;
4、以上三项时限符合率≧90%;
5、检验报告合格率≧95%;
6、病理常规诊断报告准确率≧95%;
7、病理诊断报告在5个工作日内发出≧90%,病理报告书内容与格式书写合格率≧90%;
8、常规切片的优良率≧95%;
9、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准确率≧90%;
10、大型X线设备检查阳性率≧50%;
11、CT检查阳性率≧60%;
12、医学影像诊断与手术后符合率统计与分析,符合率≧90%;
13、重症监护患者入住、出科符合指征≧80%;
14、符合“危重程度评分”的重症标准达20%;
15、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
(二)完善医疗质量管理组织
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分工明确,协作机制健全,院长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每季度支持召开一次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科主任担任科室质量质控小组的组长,全面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每月进行一次质量自查,对职能部门反馈的质量问题负责落实整改。
(三)建立与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以及相关标准,结合医院实际,不断完善和及时更新覆盖医疗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重点是核心制度的落实,如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交接班制度、手术分级制度等。
(四)完善医疗质量关键环节和重点部门的管理标准和措施。按照《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建立和完善如危急重患者管理、围手术期管理、输血与药物管理、有创诊疗操作等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的管理标准和措施;重视急诊科、ICU、产房、胃肠镜室等的管理,重点查找医疗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加强整改,每月有检 查、反馈及改进措施。
(五)强化“三基”训练,开展岗位练兵。职能部门制定并组织实施医、护、药、技等全员培训计划,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进行相应的培训,抓好抓实急症处理、重患抢救、复苏技术、物理诊断、外科操作、临床技能、病历书写等基本功训练,强化依法执业能力、临床思辨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培训覆盖率≧95%,培训合格率≧90%。
(五)建立健全医疗风险防范、确保患者安全的体制,按规定报告、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完善重大医疗安全事件、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和处理程序及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事件的防范措施,重大医疗过失和医疗事故报告率100%。
(六)医疗技术管理。按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XXX人民医院新技术准入制度》等有关规定,对医院开展的第一类医疗技术进行技术审核,同时做好第二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申报工作;健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章制度,如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和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对新开展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经济性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进一步完善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对实施手术、介入、麻醉等高风险技术操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实行分级管理和准入制,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定期对其进行技术能力评价,通过审核的将授予相应权限,并实行动态管理。
(七)临床路径和按病种付费工作的管理。目前,我院按照卫生厅相关要求,开展按病种付费58个病种(第一批31个病种,第二批27个病种),如单纯性阑尾炎、大隐静脉曲张、胃癌、正常分娩、子宫肌瘤等,涉及普外、妇产、耳鼻喉等12个专业。定期对进入临床路径患者进行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药品费用、出院30天内再住院率、非预期再手术率、并发症与合并症、死亡率等质量与安全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不定期对执行临床路径管理相关的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总结分析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的因素,不断完善和改进路径标准。
质量指标要求: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患者入组率≧80%;入组后完成率≧70%;平均住院日较同病种病人≧1天;诊疗治愈好转率高于同病种未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病人;30日内再住院率、再手术率并发症与合并症低于同病种未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病人。
(八)病历管理与持续改进。医疗文书书写严格按照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病历书写基本实施细则》执行。主管医师须按时完成病程记录及各种知情告知书的签署,确保病历质量。病历出院后一周内归档到病案室,当月出院的病历要在下月5日前归档(凡住院的病人一定要有病历)。
五、活动步骤
(一)学习动员阶段(2013年 月—— 月)
制定活动方案,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召开动员大会,层层发动,做到人人知晓、个个参与。
(二)组织实施阶段()
1、自查自纠。各临床、医技科室按照《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和《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要求,成立科室质量 与安全管理小组,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针对评审标准和评审要点,逐一分解,一一落实。
2、贯彻落实。将二级医院评审工作与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和“三好一满意”活动结合起来,全面实施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案。
3、检查考核。职能科室及各委员会根据工作重点,依据考核细则,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和评估指导,考核结果直接与科室绩效挂钩,推进计划实施和活动开展。
(三)总结评比()
医院根据考核结果,对积极参与活动并取得明显成效的科室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考评较差的科室进行通报批评,总结推广好的做好和先进典型,为二级综合医院评审夯实基础。
第二篇: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案
XXXXXX医院
医疗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方案(试行)
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之本,为进一步强化医疗服务监管制度建设,不 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患和谐,结合我院实际,特修订完善医 疗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方案。
医疗质量管理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管控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及持续改进。
(二)、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
(三)、强化各种医疗技术把关制度,如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等,将医务人员个人医疗行为最大限度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四)、质量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二、管理体系
(一)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主任委员: 院长
副主任委员: 副院长 委员: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的职责:
(1)、教育各级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2)、审校医院内医疗、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制定各项质量评审要求和奖惩制度。
(3)、掌握各科室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质量情况.及时制定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4)、对重大医疗、护理质量问题进行鉴定,对医疗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5)、对院内有关医疗管理的体制变动,质量标准的修定进行讨论,提出建议,提交院长办公会审议。
(二)质量管理小组
1.科室医疗质控小组 组
长:科室主任
副组长:科室护士长
成员:各科室成员 科室医疗质控小组职责:
(1)、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个人。
(2)、定期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意识。
(3)参加医疗质控办公室的会议,反映问题。收集与本科室有关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医务人员自我管理
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对医疗质量影响较大,是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质量控制的基本点。在质控过程中,特别要强调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等把关制度,确保医疗质量控制的正确实施。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案
一、成立组织机构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领导小组 组
长:院长
副组长: 副院长 成员:各职能科室负责人及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
二、需要改进的内容
均按二级等级医院的要求执行。
(一)医疗制度、医疗技术
责任科室:医务科、护理部; 责任人:各科室负责人
1.重点抓好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交接班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查对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手术安全核对制度、知情同意谈话制度等。
2.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的管理。
3.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
4.加强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5.完善技术准入制度,做好新技术审核准备和申请工作。
(二)病历书写
责任人:各科科主任
1.《XX市病历书写规范》的再学习和再领会,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 范》的讲解和学习;
2.病历书写中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字迹的清楚性;
3.体检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上级医生查房的及时性和记录内容的规范性;
5.日常病程记录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包括上级医生的医疗指示,疑难危重病人的讨论记录,危重抢救病人的抢救记录,重要化验、特殊检查和病理结果的记录和分析,会诊记录、死亡记录和死亡讨论记录等);
6.治疗知情同意记录的规范性(包括住院病人72小时内知情同意谈话记录,特殊检查、治疗的知情同意谈话记录,手术治疗前知情同意书的谈话内容,麻醉知情同意谈话记录,医保患者自费<特殊>药品和器械知情同意谈话记录等)。
7.治疗的合理性(特别是抗菌素的使用、更改、停用有无记录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无报告和记录,手术治疗期间药物的使用是否合理,处方〈包括精神、麻醉处方〉的合格率等)。8.医保病人治疗和审批是否按照医院有关规定执行,转院手续是否按有关规定程序执行。
9.归档病历是否及时上交,项目是否完整。
10.医技科室对病人的检查时效、报告的准确性、随访情况。
三、改进措施
1.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操作规范和常规,加强对临床和医技科室的质量管理、检查、评价、监督。
2.医院实施全程质量管理,重视基础质量,加强环节质量,保证终末质量。树立全员质量和安全意识,加强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点岗位的管理和监督。关键环节包括疑难危重抢救病人、及重大手术病人的管理,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管理,病历书写中的及时性和完整性的管理,治疗知情同意记录的规范性的管理,医院感染的管理,治疗的合理性等;重点部门〈岗位〉包括急诊科、手术室。
3.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建立病历环节质量的监控、评价、反馈,每周由科室质控小组对科室进行检查,每月由医务科、护理部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检查处理情况及时进行通报。
4.医务科、护理部定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三基”考试,不定期组织技能操作考核。
5.各科室要加强《病历书写规范》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学习和领会。科主任为科室医疗质量第一责任人,并确定1至2名病历质控员,负责对科室病历作出质量自查、评价,每周抽查,每月全面检查评估。每月20号前将前一个月自查结果汇总上交医务科。
6.在调解重大医疗投诉、纠纷过程中,要求当事科室的科主任、护士长或当事人参加。
四、检查和奖罚
1.每月一次科室质控小组对科室工作进行检查。检查结果由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价、分析汇总,上报医务科,医务科对科室改进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改进计划及进一步实施检查质控。
2.每月的归档抽查病历由医院各科室的病历质控员进行交叉检查评分。医务科对各科归档病历进行定期抽查复核,住院30天以上病历必查。
3.每月由院长主持,召开质量控制及医疗安全等内容的会议。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要听取基层医务人员对医疗质量检查的意见和建议。
4.建立院科沟通机制: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罚意见,医务科、护理部要同相关科室的科主任、护士长和责任人沟通交流;重大问题可由业务院长或院长直接沟通交流。
丹东市公安医院
2012 1.20
第三篇: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案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案
为了强化医疗卫生工作的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规范医疗行为,增加社会信任度,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和就医安全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以及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我院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案。
一、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及对象
(一)管理目标:
医院科室医疗质量组织管理、诊疗技术规范、医院感染、合理用药、急诊急救、临床用血质量和安全、护理质量、单病种质量管理。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的职责权限并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质量保证体系,使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法制化、标准化、设施规范化,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院医疗技术、管理水平不断发展。
(二)管理对象:
1、临床科室:
大内科、外护科
2、医技科室:
功能科、放射科、检验科、病理科。
二、医疗质量工作计划
(一)健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网络:
为了达到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全员参与、全部门控制、全过程控制,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1、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2、病案管理委员会
3、医疗质量督导组
4、科室质控小组
(二)加强全员质量意识
1、所有新进院人员(新调入和新分配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时,培训内容应包含有关医疗质量管理的内容。
2、各科质控医师学习有关医疗质量管理指标、方法,以加强各科的医疗质量管理力量。
3、制订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等方面的奖惩细则,使全体职工了解医院管理,参与医院管理。相关职能科室以此为依据对各科室进行奖惩。
(三)医疗质量管理流程
1、个人目标质量管理:职工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员工手册的要求进行自我管理。
2、基层质量管理:由科室主任、护士长和科秘书等组成质控组,负责本科的质量管理。
3、中层质量管理:由相应的职能科室分工合作进行。其中护理部负责护理系列的质量管理;院感科负责有关院内感染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方面的管理;门诊部负责门诊各诊室的医疗质量的具体管理;药剂科负责处方质量及协同院感科进行抗生素管理;医务处负责全院各临床科室的环节质量管理及终末质量管理。
4、高层质量管理:由医院领导对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进行决策,提高医院的基础质量水准。
三、监测指标及主要措施
(一)临床科室:
1、要求各临床科室成立以科主任、护士长等组成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根据医院的质量管
理计划、方案、医疗指标制订本科室的质量管理计划方案及完成计划的措施,每月对本科室的病历质量、医疗工作质量、医疗指标完成情况,质量教育情况进行自查、自评,每季进行一次小结,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建立本专科诊疗技术常规和特殊治疗操作规范。严格执行各种医疗工作规章制度,要求各科年青医师基础质量“三基”考核合格率在100%,年终有质量管理总结。
2、全院临床科室总医疗指标:根据各科前三年实际完成的指标数为依据,制定各科各项医疗指标。在抓好服务质量与医疗质量的同时,有效的缩短平均住院日,院总出院病人平均住院日为≤18天,病床周转次数为20天/年,治愈好转率为≥95%,院总药占比控制在57%以内,其余指标继续达到三甲医院标准,病床使用率≥85%(重点专科≥90%);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0%,临床诊断符合率≥90%;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历,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5%;院内感染率≤10%,出入院诊断符合率≥95%,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5%;住院产妇死亡率≤0.02%。
3、住院病历质量由科室、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督导组、医院病案管理委员会三级质量监控网络进行管理,严格按照卫生部、卫生厅《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进行书写,严格执行三级查房制度,提高病历质量,出院病历由质控医师、科主任进行初评,在达到甲级病历标准后送病案室,再由病案科质控医师定期抽查进行终末评分、评比,对病历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到各科室,要求各科的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历。医院医疗质量督导小组、病案委员会也定期抽查部分病历,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凡出现乙级病历1份扣责任人(责任人由科室质控小组认定)50元,丙级病历1份扣500元,丢失病历1份扣1000元,并在月度考核中扣相应的质控分。
4、门诊处方由药剂科及门诊部进行二级质量管理,首先在发药窗口进行把关,对不合格的门诊处方指出其错误之处并退回修改,同时进行登记,定期反馈到医务处;门诊部每周对门诊处方检查一次;药剂科每月抽查部分处方,对其进行分析,将存在的问题公布于《药讯》中,问题处方要公示、点评,以提醒临床医师注意;医务处每月进行检查评分,将处方存在的问题反馈给个人并与科室质控分挂钩。
5、门诊病历由门诊部进行管理,每周由门诊部对门诊病历进行监督、检查,门诊部每月对所查门诊病历进行质控评分,反馈给医务处进行奖惩。
6、鼓励各科开展新技术,新科研项目,年终由专家委员会对各科室开展的新技术、新科研项目进行评比,评出一、二、三等奖,给予奖励。同时建立新技术、新项目开展的准入、审批制度,按制度要求做为质控标准,使我院的医疗工作有序进行。
(二)医技科室:
各医技科室根据医院的质量管理计划方案,制定本科室的质量管理计划、方案及完成计划的措施,制定本科室的工作制度。每月对本科的质量进行检查、自评,每季进行一次小结,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医技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要求100%,年终有质量管理总结。有合理的专科技术操作规程,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达标,有大型检查、特殊治疗的应用及操作规范。
1、检验科:
(1)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参加全国质控,有质控措施和记录,细菌室间质评全年鉴定正确率≥80%。
(2)临床化学室间质评回报全年平均及格(VIS<120),有室间质控成绩通报及质控图。
(3)血液学室的质评全年平均及格(改良偏离指数DI≤2)。
(4)免疫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
(5)临床输血履行审批手续,资料(用血申请单等)妥善保管;交叉配血方法正确,血型交叉配血符合率100%,有交叉配血登记本;有输血安全措施,建立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疾
病的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有输血前检查和核对制度,有原始材料。
(6)三甲医院要求的必备项目计划达标,有试验室质量保证措施,有检查登记本。
3、功能科:
(1)资料分类编号保存,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2)心电图诊断与临床诊断符合率≥90%。
(3)B超诊断与临床诊断符合率≥90%。
(4)诊断报告书写规范、项目完整、诊断明确、数据准确、字迹清晰无错字。
(5)全面开展三甲医院必备项目。
4、放射科:
(1)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70%。
(2)CT检查阳性率≥70%,并有记录。
(3)借出X片按期回收,回收率100%。
(4)诊断报告书写规范、项目完整、诊断明确、数据准确、字迹清晰无错字。
(5)放射科技术必备项目计划达标。
4、病理科:
(1)病理切片分类编号保存,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2)快速病理切片按规范要求及时限进行。
(3)常规病理诊断报告书写规范、项目完整、诊断明确、数据准确、字迹清晰无错字。
(4)全面开展三甲医院必备项目。
四、综合考评及奖惩
根据每月的综合质量考核结果,每次将医疗质量信息及时反馈到各个科室,并互动追踪,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水准。以医院绩效考核方案为依据,对职工进行经济、行政奖励和处罚。
第四篇: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手术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检查标准1: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定诊疗计划,并进行定期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全面推行《患者病情评估及告知制度》,由中级以上资质主管医师填写。普通患者诊疗方案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确定,疑难危重患者方案需经副高以上人员确定。整诊疗方案随病情变化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检查、治疗、手术计划及方案调整、分析在病历须中有记录。
检查标准2:实行手术资格准入、分级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各手术科室制定本专业的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并对临床医师的手术实行分级管理,按手术权限实施手术。按规定实行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有原始资料记录。由科室、职能部门检查落实情况,反馈、改进。
检查标准3:加强围手术期质量控制,重点是术前讨论、手术适应症、风险评估、术前查对、操作规范、术后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医患沟通制度的落实。术前:诊断、手术适应症明确,术式选择合理,患者准备充分,与患者沟通并签署手术和麻醉同意书、输血同意书等,手术前查对无误。术中:手术操作规范,输血规范,意外处理措施果断、合理,术式改变等及时告知家属或委托人。术后:观察及时、严密,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妥善处理。提高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率。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各手术科室应建立围手术期质量控制的工作规范,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环节控制力度,建立大中型手术术前讨论、医患沟通(谈话)、重大手术术前医疗技术损害预警告知等制度,要求全面、细致,病历中详细记载,准确记录。
检查标准4:麻醉工作程序规范,术前麻醉准备充分,麻醉意外处理及时,实施规范的麻醉复苏全程观察。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麻醉科完善本科室麻醉安全管理制度及工作程序规范,重点术前查房与术后访视,针对不同麻醉要求和病人具体病情进行分类管理,有麻醉意外应急预案,规范复苏及出手术室标准,建立复苏全程观察记录,提高麻醉安全性。
检查标准5:加强运行病历的监控与管理,落实核心制度和规范要求,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治疗安全、及时、有效、经济。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明确各级医师病历书写职责,严格遵守病历书写规定,病历体现诊断及时、检查合理、治疗恰当,知情同意书完备。由科主任负责对本科室落实、执行十四项核心制度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科室设兼职质控员,明晰其分工。科主任组织质检员及相关人员,及时检查、评价、监督、保障运行中病历质量及医疗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处理。
检查标准6: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加强护理管理。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严格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度》,在临床科室的整个医疗活动中,必须履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级负责制,逐级负责,逐级请示。各科室在相关制度制订中要明确规定各级医师查房要求,尽量能确定各级医师查房时间,由质控、医务部门不定期参加各科室、各级医师查房,并对终末病历及环节病历进行检查、落实。
检查标准7:规范治疗,合理用药,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其他药物治疗指导原则、指南。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济南市中心医院制订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实施细则,规范科室内抗菌素应用,由质检及临床药学制定相应的检查落实方案,有整改通知,有落实及改进的措施及记录。
检查标准8:有危重病人抢救流程,规范三级医师报告和职责,提高抢救成功率;严格并发症和医院感染事件报告制度,不瞒报和漏报。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各专业制定本专业的危重病人抢救流程,加强急危重病人抢救理论、技能及操作规程的的培训,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须≥80%。规范三级医师报告和职责,以及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并形成重大、复杂事件科级、院级分级响应机制。
检查标准9: 采取有效措施,缩短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对诊断明确、符合手术指征的部分病人,在收住院之前做好相应术前准备,并预约住院日、手术日。手术科室实行节假日正常排手术制度。规定住院病人三日内由主管医师提出诊
断及处理意见,积极备术。
(三)门诊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检查标准1:门诊环境布局和诊疗流程合理,服务设施齐全方便,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
考核方法:以实地查看考核为主。考查主要指标:
(1)所有门诊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病人及家属等待时间≤10分钟;
(2)门诊所有检验、心电图、超声及放射影像等常规检验检查项目,自检查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3)生化、凝血、免疫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6小时。
改进措施:
(1)重点做好门诊网络和设备突然出现故障、就诊病人突然增加等紧急情况下处理预案。
(2)完善和公示医疗服务收费价目表、挂号收费标准、门/急诊就诊流程图、门诊就诊注意事项等。
(3)完善门诊就诊路标与指示牌,做到醒目、易懂、准确、规范。
(4)配合院感染办公室做好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检查标准2:有分诊、导诊服务,落实首诊负责制和科间会诊制度。
考核方法:
(1)检查首诊负责制度和科间会诊制度,检查落实情况以抽查门诊病历为主。
(2)分诊和导诊服务检查以实地查看和提问为主。改进措施:(1)完善和落实便民服务措施,加强门诊导诊人员、分诊人员的素质培训,加强门诊各项咨询服务,做到仪表端庄,用语规范,导诊专业,服务热情。
(2)门诊接待工作,对门诊病人及家属的投诉和意见做到件件有落实。
检查标准3:依据工作量及需求,合理配置专业技术人员,落实普通门诊、专科门诊、专家门诊职责,提高门诊确诊能力,保障门诊诊疗质量。
考核方法:
(1)检查普通门诊、专科门诊、专家门诊职责。(2)查看普通门诊、专科门诊、专家门诊排班表。
(3)普通门诊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医师比例≥60%。
改进措施:
(1)完善和督导门诊各项规章、制度、职责的健全和落实,落实门诊首诊负责制、门诊疑难病会诊制,提高门诊确诊率。(2)确保副高以上医生就诊率,正(副)主任医师占门诊医师率≥60%。(3)完善和公示当日门诊医师一览表,并在各科室张贴病人就诊流程图,以指导病人明明白白就医。
(4)依据工作量及就医需求,合理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坐诊,提高门诊确诊能力。
检查标准4:建立门诊质控组织,落实医疗文书书写规范,有书写质量监控措施。
考核方法:
(1)查看门诊质控组织。
(2)查看落实医疗文书书写质量监控措施。(3)门诊质控组织的活动记录。改进措施:
(1)建立门诊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质控组织。(2)完善落实医疗文书书写质量监控措施和记录。
(3)设立门诊管理关键性指标:①门诊量;②病人投诉情况;③门诊患者满意度统计表;④各专业医生日工作量一览表;⑤副主任医师以上承担普通门诊工作一览表;⑥法定传染病报告情况一览表。建立门诊行政查房制度,通过检查、分析、评价、反馈、整改等措施,持续改进门诊医疗服务质量。检查标准5:制定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理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考核方法:查看《门诊就诊病人紧急情况处理预案》及调度备案。
改进措施:
定期对门诊所有医务人员进行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做到人人知晓、人人会做。
检查标准6:开展多种形式的门诊诊疗服务,满足患者不同就医需要,方便患者就医。
考核方法:
(1)开设糖尿病、老年病、高血压、营养、疼痛、心理咨询等专病特色门诊,提供人性化服务。
(2)患者对医师、护士、药房、检验、放射工作人员服务满意度≥90%。
改进措施:
(1)进一步加强疼痛、心理咨询、营养等专病门诊,新开设糖尿病、老年病、高血压专病门诊。
(2)拓宽门诊服务功能,以疾病为主导转移到以健康为主导,从单个病人转移到群体为中心,以医疗为重点转移到防治并举,以医院为基础转移到医院和社区并重,从医学转移到众多学科和全社会参与。
(3)加强健康教育工作,使我院门诊、病区、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形成合力,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检查标准7: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和报告制度。考核方法:
(1)查看传染病预检分诊有关制度。(2)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改进措施:
(1)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定期督查和考核科室有关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学习及业务培训情况。
(2)定期检查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完善门诊传染病报告制度,充分应用网络直报,做到切实执行,层层落实,做到疫情漏报率为零。
第五篇:医疗质量控制及持续改进方案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一、目的:
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断发展。
二、目标:
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达到规范化、标准化、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使我院医疗质量达到全面提高。
三、健全质量管理及考核组织
1、成立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医院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分管院长负责,医务科、护理部、感染科及主要临床、医技、药剂科室主任组成。负责制定修改全院的医疗、护理、医技、药剂质量管理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制定适合本院的医疗工作制度,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对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病案的质量实行全面管理。对医疗缺陷、差错与纠纷进行调查、处理。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设立质控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医、护、技等人组成。负责贯彻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医疗护理等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常规。对科室的医疗质量全面管理。定期逐一检查登记和考核上报。
2、各科室成立医疗质控小组,对本科室的医、护质量随时指导、考核。
3、建立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分别负责相关事务和管理工作。
四、健全规章制度
1、执行以岗位责任制,认真履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
2、重点对医院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检查。
3、医技科室要建立标本签收、查对、质量随访、报告双签字及疑难典型病例讨论制度。逐步建立影像、检验、放射与临床联合会诊讨论制度。
4、健全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感染管理、传染病管理、疫情登记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五、考核标准 :
按医院综合目标考核标准认真执行(见病历评价、护理文书评价及考试管理标准)奖惩兑现。
六、增强法律意识和质量意识
1、实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按照《执业医师法》规定的范围执业。
2、新进人员岗前教育,必须进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及医疗质量管理等内容的学习。
3、全员质量管理教育,并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内容。对违反医疗卫生法律 法规、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的人员进行个别强化教育。
4、医院或科室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卫生法律和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医院有关规定。
5、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各类医务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强化培训,达到人人参与,人人过关。要把“三基”、“三严”的作用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质量管理的始终。临床医师体格检查技能、医护人员人人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新生儿复苏技术操作及常用急诊急救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
七、医疗安全管理
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防范为先”的观念,本着对病人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每一项诊疗工作,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职业安全的监督管理,保障各级各类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2、相关科室要组织开展全员医疗服务安全教育,树立医疗服务安全意识,加强医疗服务安全管理,坚持“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作风”,开展医疗服务安全监督、评价、改进工作,并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3、严格执行新技术、新项目准入、报批、审核制度,减少医疗安全隐患。4失行为和医疗事故,组织制定防范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事件的措施及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措施。
5、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主动加强与病人的交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建立和完善医疗纠纷投诉处理制度,公布投诉电话,做到热情接待、耐心解释、及时受理、处理投诉,发现问题,坚决整改。
6、要确保医疗设备、设施处于正常的和安全的功能状态,以确保病人的抢救治疗和诊断,要建立和完善各项医疗设备、设施的保养和维修制度,保证24小时都能提供维修服务。
7、严格执行医用放射性物质、剧毒试剂、毒麻药品等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并完善处理放射事故等意外事件的预案。
八、建立完整的医疗质量管理监测体系
1、分级管理及考核
⑴、各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定期检查考核,对医疗、护理、医技、药品、病案、医院感染管理等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评价,⑵、职能部门要定期下科室进行质量检查,重点检查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上级医师查房指导能力,住院医师“三基”能力和“三严”作风。⑶、分管院长应组织职能部门和相关科室负责人,进行节假日前检查,突击性检查及夜查房,督促检查质量管理工作。⑷、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每月对本科室医疗质量工作进行自查、总结、上报。
2、职能部门及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质控小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措施及评价方法。要建立健全各种医疗质量记录及登记。对各种质量指标做好登记、收集、统计,定期分析评价。
3、建立质量管理效果评价及双向反馈机制。
⑴、科室医疗质控小组每月自查自评,认真分析讨论,确定应改进的事项及重点,制定改进措施,并每月有医疗质控工作月报表和科室当月的质控工作总结。
⑵、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向临床医技等科室下发医疗质量管理评价表,进行交叉评价,经职能部门汇总分析,在临床、医技等科室主任联系会上通报。
⑶、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院感办等职能部门应将检查考核结果、医疗质量指标等,分析后提出整改意见,及时向临床、医技等科室质控小组反馈科室质控小组应根据整改建议制定整改措施,并上报相关职能部门。
⑷、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召开全体会议,评价质量管理措施及效果分析,讨论存在的问题,交流质量管理经验,讨论、制定整改计划及措施。
八、制订医疗质量奖惩措施,制订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及医疗质量奖惩措施,奖优罚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