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暂行办法[5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23:37: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泰安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暂行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泰安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篇:泰安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暂行办法

泰安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其工程化研究开发、人才培养与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作用,根据《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泰安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组建工程中心旨在加强我市工程化研究平台建设,培养并聚集一批高素质工程化技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度、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带动相关行业或领域的技术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施强市名城战略提供技术支撑。

第三条

工程中心主要依托在本行业或相关技术领域内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研发实力的骨干企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研发机构或高校、科研院所等组建。

第四条

工程中心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是:

(一)根据我市经济、社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持续不断地针对重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问题,进行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研究开发,为企业规模生产提供成熟配

—1— 套的技术工艺和技术装备,并不断地推出具有高科技含量、高增值效益的系列产品,推动相关行业、领域科技进步和新兴产业发展。

(二)培养集聚行业或领域需要的高水平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为行业或领域培训急需的各类技术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

(三)运用工程化研究开发和设计优势,协助企业引进急需的国内外先进技术,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开展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活动,激励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装备。

(四)接受委托开展工程技术研究、设计、试验和咨询等工作,提高产学研结合、技工贸一体化、自我良性发展的能力,培植发展科技产业。

第二章

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第五条 工程中心的组建工作,由市科技局统筹规划,统一安排。各县(市、区)科技局和市直有关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协助市科技局做好相关工作,具体负责调度工程中心日常运转情况,协调解决运行期间存在的相关问题。市科技局成立工程中心审议专家组,为工程中心的组建及运行提供决策咨询。

—2— 第六条 各管理机构的具体职责是:

(一)市科技局的主要职责是:根据我市科技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组织编制工程中心的总体建设规划,制定有关建设方针、布局原则、优先组建领域和政策措施;负责对工程中心进行定期考评。

(二)各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市科技局发布的有关建设规划,负责组织本部门的工程中心建设申报工作;调度工程中心日常运转情况,协调解决运行期间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供必要的人、财、物等保障条件;配合市科技局对工程中心进行定期考评。

(三)工程中心审议专家组的主要职责是:对全市工程中心的建设方针、总体规划、建设计划和保障实施等提出决策咨询意见;根据市科技局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参与并协助对工程中心进行定期考评。

第三章

申请与批复

第七条 拟申请筹建工程中心的单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属于我市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及新兴技术领域,符合工程中心总体建设规划和布局原则。

(二)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拥有较好的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基础及丰富的成果转化背景及经验。

(三)拥有技术水平高、工程化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

—3— 带头人;拥有一定数量和较高水平的工程技术研究和工程设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占工程中心总人数的比例不得低于50%。

(四)基础设施条件良好,有必要的检测、分析、测试手段和工艺设备等工程技术试验条件,具备承担综合性工程技术试验任务的能力,能够面向全社会提供产品检测、标准制定、成果推广、质量监督及技术信息等公共服务。

(五)拥有较雄厚的科研资产和经济实力,有筹措资金的能力和信誉。

(六)已初步形成自我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有改革意识强、敢于创新、高效精干、科学化管理的领导班子,有强有力的组织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

(七)密切联系一批企业,并与之有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有向这些企业辐射工程技术成果的成功经验。

(八)鼓励企业和高校、科研单位联合组建工程中心。第八条 工程中心的申报按以下程序:

(一)依托单位根据工程中心建设指导意见和依托单位基本条件,自愿提出工程中心建设申请。

(二)主管部门根据工程中心建设部署,结合所在行业、地区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择优推荐符合申报条件的依托单位作为申报单位。

(三)申报单位按要求如实填写《泰安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申请书》,并提交相关附件和证明材料。

(四)主管部门审核申报材料并签署推荐意见,按技术领

—4— 域转报到市科技局相关业务科室。

第九条 市科技局原则上于每年9-10月定期审批工程中心。第十条 工程中心的审批程序是:

(一)市科技局相关业务科室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和资格审查,研究提出工程中心论证名单。

(二)相关业务科室会同发展计划科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论证,并根据需要进行现场考察,提出工程中心建设意见。

(三)发展计划科汇总相关业务科室的工程中心建设意见,经局长办公会研究确定后统一编号下文批复。

第十一条 相关业务科室代表市科技局与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共同签订《泰安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计划任务书》(一式四份),作为工程中心建设项目执行和验收考核的主要依据。

第十二条

工程中心的设立采取竞争择优的办法,原则上每个专业领域只设立一个工程中心,不重复建设。对竞争性强、具备招标条件的工程中心建设,采取招投标的方式组建。

第四章

运行管理

第十三条 工程中心在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的指导下,实行开放、流动的运行机制,主要通过面向相关行业、企业承接工程化研究开发任务,实行有偿服务,逐步实现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

第十四条 工程中心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工程中心与依托单位和其上级主管部门的隶属关系不变,业务上相对独立,经济上实行单独核算,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与依托单位共有一个法人代表。

—5— 第十五条 工程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工程中心应成立主要由依托单位和有关成员单位组成的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有关发展方向、规划计划,监督和审查财务预决算,协调成员单位及合作单位间的工作。

第十六条 工程中心应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一般为7—10人。专家指导委员会由市内外的高层次技术、工程和管理专家组成,每届任期3年。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中依托单位和本中心的专家人数原则上不超过三分之一。

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审议有关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年度工作计划,评价工程设计试验方案,提供技术经济咨询及市场信息等。

第十七条 工程中心应建立健全以下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一)对外实行设备资源开放、研究项目开放、学术交流开放和人才使用开放;

(二)建立良好的人才流动机制,吸引市内外科技人员携带科研成果进行成果转化;

(三)在机构组建、项目申报、课题研究时应加强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各方优势;

(四)根据国家现行关于技术转让、知识产权等规定,签订有关技术转让或合作研究合同,建立互利互惠的开放合作机制,加强技术标准的研究实施。

(五)建立健全诚信监管和责任追究机制,规范职业道德行为,预防和纠正科研和服务中的不端行为。

第十八条 工程中心应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对工程中心完

—6— 成的专著、论文、软件等研究成果均应署工程中心名称,专利申请、成果转让、申报奖励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九条 工程中心建设采取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经费来源主要依靠依托单位,积极争取银行贷款和市场融资,各级主管部门给予适当的补助。

第二十条 工程中心建设经费实行独立核算,单独列帐,专款专用。每年应按有关规定编制年度预决算报告,接受有关部门监督与检查。

第五章 验收与认定

第二十一条 成立工程中心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对全市工程中心的建设方针、总体规划、建设计划和保障实施等提出决策咨询意见,参与省工程中心的推荐论证和市工程中心的检查、验收与考评。

第二十二条 工程中心的建设管理采取在组建期间实行中期检查、组建完成后实行验收评估、通过验收后实行动态考评的方式。

第二十三条 工程中心建设期间,依托单位应于每年12月底之前向主管部门书面报告建设进展情况,主管部门审查并签署意见后报市科技局。

第二十四条 市科技局委托工程中心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在建的工程中心进行中期检查。如发现未按建设任务书执行的,督促整改。整改无效的,取消建设立项。

根据市场变化和发展需要,确需调整建设任务书内容和进度的,依托单位应提前书面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科技局批准。

—7— 第二十五条 依托单位按建设任务书要求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后,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并撰写工程中心建设项目验收总结报告,经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市科技局。对按照建设任务书要求提前完成建设任务的,经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依托单位可申请提前验收。

第二十六条 市科技局组织工程中心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验收。验收的程序是:

(一)依托单位根据建设任务书的条款自我检查后,填写《泰安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验收申请表》,向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

(二)主管部门认真审查验收材料并进行实地考察,向市科技局提出验收建议。

(三)发展计划科会同相关业务科室组织召开工程中心专家评审委员会会议,对工程中心的验收材料进行评审论证,并根据需要进行现场考察,形成验收建议意见。

(四)发展计划科根据年度验收计划和验收建议意见,提出工程中心验收意见,经局长办公会研究确定后批复公布。

第二十七条 验收意见分优秀、良好、较差三个等级。获得优秀、良好等级的工程中心,视为通过验收,给予正式命名,授予 “泰安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匾牌;获得较差等级的工程中心,限期1年整改,整改期满后通过验收良好以上的,视同通过验收,否则取消资格。

第二十八条 对通过验收的工程中心实行动态管理,每两年委托工程中心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工程中心运行情况及绩效进行 —8— 考评,并向社会公布考评结果。对考评较差的,限1年内整改。整改期满后仍不能通过验收的,取消其资格。

第二十九条 通过验收的工程中心必须于每年12月底之前将本年度总结和下年度的工作计划,连同相关统计报表一式二份报主管部门审查后报市科技局。

第三十条 对申请中止、强制中止、撤消项目的,市科技局将面向社会公布取消其组建的工程中心,收回匾牌。

第六章 扶持措施

第三十一条 对验收获得优秀等级的工程中心,市科技局将给予一定数额的项目建设补助资金。补助资金的使用范围参照《泰安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泰财教„2005‟6号),各级不得截留、挪用和挤占。

各县市区应建立本区域工程中心建设补助资金。主管部门负责落实不低于市建设补助资金的匹配资金。

第三十二条 作为独立法人的工程中心,可视同市级科研机构直接向市科技局申请科技计划项目,市科技局在年度科技计划立项时,优先支持工程中心申报的科技计划项目。对于具有较好产学研合作基础、能够进入市以上产业集群、特色产业基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给予优先支持。

第三十三条 工程中心的仪器、设备及成套试验装备应纳入省、市科研基础条件平台网络。

第三十四条 依托单位在人才引进,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进修学习,参加国内外专业性学术会议,晋升职称等方面,应优先考虑工程中心科技人员。

第三十五条 对具备申报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条件

—9— 的工程中心,市科技局将择优推荐其申报。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0年5月10日起施行,原《泰安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暂行管理办法》(泰科字„2005‟5号)同时废止。本办法施行前立项批准组建的工程中心,按原建设任务书或项目合同要求进行考评验收,验收通过后,按本办法进行管理。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科技局负责解释。

—10—

第二篇: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暂行办法

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落实“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加强对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工程中心在科技成果工程化与产业化方面的作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工程中心建设宗旨是通过科研开发与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我省技术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探索一条我省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途径。

第三条 工程中心建设遵循“突出重点、有限目标、开放共用、优胜劣汰、滚动发展”原则,以大中型骨干企业和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为建设主体,主要依托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组建。工程中心是拥有国内一流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设计和试验的专业技术队伍,对本行业发展具有明显带动作用,同时具有自我良性发展机制的科研开发实体。第四条 工程中心申报采用单位申请、地方科技管理部门推荐、省科技厅审批方式进行。第五条 工程中心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一)围绕我省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立足企业、服务行业,通过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

(二)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提供研究开发平台,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通过成果的辐射与扩散,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加快企业新产品开发,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四)培养一批高水平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建立一批在行业领域具有较高水平的技术创新、试验研究和产业化基地。

(五)建立开放服务和合作研究有效运行机制,全方位地开展国际与国内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展国内外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

第六条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省科技厅)对省级工程中心实行统一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全省工程中心发展规划和计划指南;

(二)负责工程中心组建的申报受理、立项论证和审批;

(三)组织对工程中心进行验收、评估和监督管理。第七条 工程中心依托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组织实施工程中心组建计划合同书规定的各项目标;

(二)负责工程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组建和工程中心主任聘任,负责对工程中心资产及经费监督管理;

(三)负责提供工程中心建设和运行所必要的资金、物资、人才和政策保障。第二章 申报立项

第八条 省科技厅根据我省“十一五”工程中心建设规划编制计划指南,确定当年支持的重要领域和方向。

第九条 申请组建工程中心的依托单位根据计划指南向省科技厅相关业务处室提出申请。申请单位应具有以下基本条件:

(一)在省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事业单位;

(二)在行业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处于国内一流或领先地位;

(三)具有较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意识和管理水平较高的领导班子。

(四)具有技术水平高、工程化实践经验丰富的学科带头人和工程技术研发队伍;

(五)具备科技成果工程化的试验条件和基础设施,拥有比较完备的检测、测试设备;

(六)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在组建过程中能保证资金的落实。

第十条 申报组建工程中心的单位除具备基本条件外,还应符合我省工程中心“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指南的要求,并具备以下必要条件:

(一)有规模:依托单位上固定资产规模不得低于5000万元,企业近三年来每年年销售收入不得低于1亿元。

(二)有机构:依托单位具有专门的研究开发机构(包括企业工程技术中心、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等)。

(三)有人员:拥有30人以上的研究开发队伍,其中固定研究开发人员不低于70%,高中级技术职称的人员比例不得低于60%,有学术带头人梯队。

(四)有投入:依托单位为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不低于销售收入的3%,高新技术企业近三年来研究开发费用不低于销售收入的5%或每年研究开发费用不少于100万元。在组建过程中有筹措资金的能力和相应的匹配资金。

(五)有能力:依托单位近五年承担国家或省重点科技计划5项以上,其中至少承担1项以上国家级科技计划,获得科技经费资助100万元以上,或者具有已获授权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0项以上,具有2项以上发明专利并在世界相关国家注册者从优。

(六)有成果:申报单位已经取得了准备进入中试或产业化的技术含量高的科技成果;或者近三年来具有国家或省科技厅认证的高新技术产品。第十一条 工程中心的组建按以下程序申报:

(一)申请单位按照工程中心计划指南填写《湖南省工程中心建设申请表》,编制《湖南省工程中心建设可行性报告》,并提交有关附件。

(二)申报单位将申报材料经过主管单位批准后,报所属地市科技局,签署推荐意见。

(三)推荐单位向省科技厅各专业业务处室提交申请报告和申报材料。

第十二条 联合组建的工程中心必须有联合组建协议书。《协议书》必须明确一个主要依托单位,以及各个组建单位在工程中心组建与运行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第十三条 组建独立法人资格的工程中心,应依据国家有关法 律法规明确其产权关系,建立独立财务管理制度。第三章 立项论证

第十四条 省科技厅各业务处室工程中心组建项目的申请报告,并负责组织技术评审,向发展计划处提出推荐意见。技术评审主要包括同行技术专家现场考察和技术论证,技术论证的主要内容为:

(一)重要性评价。工程中心所在行业对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工程中心所处技术领域在行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工程中心的影响力进行评价。

(二)必要性评价。组建工程中心的迫切性和意义。

(三)可行性评价。本行业、本技术领域组建工程中心的时机是否成熟,组建目标是否明确,研究方向是否属于产业发展共性技术或关键技术问题。

(四)依托单位实力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在行业的地位与能力。重点对依托单位在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工程化、组织管理、人才队伍、对外开放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对依托单位基本条件(《办法》第九条)和必要条件(《办法》第十条)进行审查。

第十五条 省科技厅发展计划处收到审查推荐意见后,组织或委托中介机构组织有关行业管理专家、财务专家和技术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综合评审。综合评审的内容包括:

(一)组建目标评价。主要依据工程中心建设规划和计划,从全省整体布局方面,是否符合全省社会经济发展、行业技术和产业发展需求。

(二)组建任务评价。组建任务是否明确具体,能否达到预期目标。

(三)运行机制评价。主要对组建方式和管理体制,独立运行和对外开放机制以及专家管理委员会的组织结构等方面是否符合工程中心建设标准。

(四)经费预算评价。主要对资产规模、财务运行状况、研发经费投入、组建经费预算等方面进行评价。

(五)成果效益评价。重点对工程中心发展前景和预期效益进行评价。

第十六条 省科技厅发展计划处根据综合评审结果提出当年组建工程中心初步立项名单并报厅领导审定,确定立项名单。第四章 实施管理

第十七条 经批准组建工程中心的单位应根据专家论证意见和省科技厅立项批复,编制《湖南省工程中心组建计划合同书》,报省科技厅审批,签订计划任务合同。第十八条 批准立项的工程中心组建期限为2年,采取边组建、边运行的方式。第十九条 工程中心在组建过程中,组织成立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为工程中心的决策机构,主要由依托单位和有关成员单位负责人,以及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共同组成,每届任期三年。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具体负责选定和调整发展方向,制定发展规划和计划; ——确定工程中心管理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 ——监督和审查财务预决算;

——协调成员单位及相关合作单位间的关系。

第二十条 工程中心应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委员会为工程中心的技术顾问机构,为工程中心的发展提供咨询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由省内外在岗技术、工程专家和管理专家组成,每届任期3年。专家指导委员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中依托单位和本中心的专家人数不得超过三分之一。专家指导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指导工程中心研究发展方向;

——审定工程中心科技攻关、中试和成果产业化项目技术方案; ——督促检查研究进展,组织学术交流; ——提供技术经济咨询及市场信息等。

第二十一条 工程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设主任1名、副主任1—2名。工程中心主任具体负责工程中心人、财、物管理,并负责组织完成《合同书》所规定的任务。

第二十二条 工程中心应该按照以下基本原则建立健全独立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一)对外实行设备资源开放、研究项目开放、学术交流开放、人才使用开放;

(二)建立良好的人才流动机制,吸引省内外优秀的科技人员带项目、带经费来工程中心开展技术开发工作。工程中心人员由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构成,固定人员数应不少于工程中心总人数的三分之二;

(三)在项目申报、中间实验和技术开发等方面,应加强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各方优势;

(四)在内部人才管理方面实行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制度;

(五)固定人员每年在工程中心工作的时间不少于7个月,即有效工作时间不少于200个工作间;

(六)必须建立独立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于国有资产(包括国家投资新建房屋及配套设施、新添置的设备仪器等)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七)加强工程中心知识产权的管理、专利技术的申请保护和实施,加强技术标准战略实施。对行业的国际相关技术标准进行跟踪研究,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第二十三条 工程中心管理实行年检制度。省科技厅每年对工程中心的建设情况进行考核和监督检查。每年12月底向省科技厅上报《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报告》,省科技厅根据合同执行情况实行考核。未按要求上报材料的将视为未通过考核。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二十四条 工程中心组建期满以后,应对照《组建计划合同书》规定目标,进行自我评估,并编写《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总结报告》,然后向省科技厅提出验收申请。建设组建期需延长的,必须在建设期满期1个月内提交相关报告,延长期为半年,最多不超过1年。

第二十五条 工程中心验收的基本程序是:

(一)工程中心准备验收材料,主要包括:验收申请表、工程中心组建总结报告和有关附件;

(二)工程中心依托单位和主管单位签署意见并盖章;

(三)向省科技厅发展计划处提交上述材料;

(四)省科技厅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组织专家对申请单位进行验收;

(五)专家小组提出评估意见或评估机构在综合专家意见基础上编写相应的评估报告,并报科技厅发展计划处;

第二十六条 省科技厅审查专家评估意见(或评估报告)后,下达验收结论通知。验收合格者,正式授予“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称号,并统一制定牌匾。验收不合格者,延期6个月再进行验收评估,原已延长建设期一年者不再延期。仍不合格者取消组建省级工程中心资格,不再提供政府资助经费。

第二十七条 工程中心可根据《组建计划合同书》目标完成情况,申请提前验收或延期验收。申请提前验收的工程中心,组建时间不得少于一年;申请延期验收的工程中心,必须在规定的组建期满前一个月内,向省科技厅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延期验收,但延期一般为6个月,最长不超过1年。

第二十八条 工程中心验收的主要依据是《组建计划合同书》规定的各项任务指标完成情况和目标的实现度。

第二十九条 省科技厅对验收合格、且正式对外开放两年以上的工程中心,每3年组织一次定期评估,定期评估由省科技厅委托科技评估中介机构承担。

第三十条 定期评估的技术原则是比较优势和个体优势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评估相结合原则。主要内容是: ——在行业中地位与影响; ——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

——成果转化、工程化、产业化效果与效益; ——基础条件建设与发展;

——对外开放、技术辐射、技术转移与学术交流; ——人才队伍与人才培养;

——技术研究开发投入与整体经济收益等。

第三十一条 定期评估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和整改三类。评为优秀的和良好的将采取以奖代拨的方式,分别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整改类的整改期为6个月,整改期满后复评,再次不合格的取消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资格。连续二次被评估为整改类的,直接取消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资格。第三十二条 承担工程中心评估的中介机构必须具有独立法人 资格、获得科技评估资格并从事过我省或国家科技评估项目。第六章 验收与评估

第三十三条 工程中心建设经费以单位自筹为主,以政府拨款引导性为辅。省科技厅通过立项组建的工程中心安排适当引导性补助经费,分支付。

第三十四条 依托单位必须依照《组建计划合同书》中承诺的条款投入建设经费和必要的运行费用。同时,积极争取银行贷款和市场融资。

第三十五条 工程中心必须建立单独帐户或专项帐号,实行单独核算。每年应按有关规定编制预决算报告,接受相关部门监督与审计。

第三十六条 省科技厅资助的工程中心建设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主要用于购置工程技术研究开发、试验所必需的仪器、设备及引进必要的技术软件;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和挤占。

第三十七条 省科技厅在科技计划立项时,优先支持工程中心申报科技计划项目。工程中心通过省科技厅申报承担的国家的重大项目,省科技厅将酌情匹配经费。第三十八条 工程中心依托单位在人才引进,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进修学习,参加国内外专业性学术会议,晋升职称等方面,应优先考虑工程中心科技人员。

第三十九条 工程中心研制开发的新产品、中试产品优先推荐列入省、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计划和其他计划。

第四十条 工程中心人员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出入境,可按省科技厅有关人员出访审批程序进行审核或审批。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各工程中心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各工程中心的管理制度。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行。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科技厅负责解释。

第三篇: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暂行办法专题

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广西创新体系建设,规范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的组建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在解决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问题、特别是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参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广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工程中心是广西科研开发与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是聚集和培养区内外工程技术研究、开发、设计和试验专业人才的重要平台,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科研开发平台。

第三条 工程中心主要依托区内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遵循“统筹规划、优化资源、开放共享、引领创新”的原则组建。

第四条 工程中心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是:

(一)围绕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18个重点产业发展的需要,针对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科技攻关,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实现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促进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二)为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提供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平台,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实行开放服务,建立服务于本行业的较高水平的技术创新、试验研究和产业化基地,接受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单位委托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小试、中试等任务。

(四)培养行业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提高企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打造有科技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

(五)形成开放服务和合作研究有效运行机制,全方位地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对国内外已有科技成果进行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并实现工程化的辐射和推广。

第二章 管理机构及依托单位职责

第五条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自治区科技厅)对工程中心实行统一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工程中心建设发展规划和组建申报指南;

(二)负责工程中心组建的申报受理、立项论证和审批;

(三)组织对工程中心进行考评、验收和监督管理。

第六条

各市科技局和区直有关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配合自治区科技厅做好相关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按照自治区科技厅的有关要求,负责组织本市或部门的工程中心组建申报工作;

(二)配合自治区科技厅做好对工程中心的管理。

第七条 工程中心依托单位是中心组建的申请单位,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组织实施工程中心组建工作,完成具体组建任务;

(二)负责工程中心主任聘任,对工程中心资产及经费监督管理;

(三)负责协调解决工程中心日常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必要的资金、物资、人才等保障条件;

(四)配合工程中心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

第三章 申报条件

第八条 自治区科技厅依据广西科学技术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计划编制并发布工程中心组建申报指南,确定当年支持的重点行业和研究领域。

第九条 依托单位在符合工程中心组建申报指南要求前提下提出组建申请。

(一)依托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在广西行政区域内注册1年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事业单位;

2.拥有较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意识和较高管理水平的领导班子; 3.具有技术水平高、工程化实践经验丰富的学科带头人和本专业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与试验团队;

4.具备本行业科技成果工程化的试验条件和基础设施,拥有比较完备的检测、分析、测试手段和工艺设备,具备承担本行业工程技术试验任务的能力;

5.有应用于本专业领域的固定的研发场所,能为工程中心的组建提供人、财、物等必要条件;

6.专职从事本行业的工程技术研究的人员一般不少于15人,其中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占60%以上,高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占5%以上。

7.知识产权明晰,有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二)优先支持具备下列条件的依托单位组建工程中心:

1.属自治区食品、汽车、石化、电力、有色金属、机械、冶金、医药制造、建材、造纸与木材加工、电子信息、生物、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纺织服装皮革、新材料、新能源、节能与环保、海洋等18个重点产业的;

2.已经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国家级科研技术平台的;

3.与两院院士或者国际同行中知名的研究机构或人员有良好合作背景的;

4.有承担并完成自治区级以上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经历,曾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的;

5.被认定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 6.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 7.产学研合作共建、联合申报的。

第十条 多个单位联合组建工程中心的必须有联合组建协议书,明确一个为依托单位,其它为共建单位,以及各单位在工程中心组建与运行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第四章 立项程序

第十一条 自治区科技厅每年组织一次工程中心的组建申报工作。一般情况下,工程中心组建申报指南于当年2月20日前发布,当申报材料接收截止时间至4月30日。

第十二条 工程中心的组建由依托单位根据自治区科技厅发布的工程中心组建申报指南具体要求提出组建申请,基本程序如下:

(一)依托单位填写《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项目建议书》(以下简称《项目建议书》),报主管部门审查并签署推荐意见后,提交到自治区科技厅。

(二)对符合工程中心组建申报指南要求的《项目建议书》,由自治区科技厅(或委托中介机构)组织技术及管理专家对依托单位进行实地调研和评估,形成专家评估意见。

(三)根据专家评估意见,自治区科技厅审定、批准依托单位组建工程中心,并与获批准组建工程中心的依托单位签订《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项目计划任务书》(以下简称《计划任务书》)。合同各方按《组建计划任务书》履行职责。

第五章 实施管理

第十三条 批准立项的工程中心一般组建期限为2年,采取边组建、边运行的方式。

第十四条

工程中心的组建和运行经费由依托单位提供。鼓励依托单位以产、学、研联合共建的方式拓宽资金渠道,共享科研仪器和科技人才,提高工程中心科研实力和产业化水平。自治区科技厅通过择优安排科技计划项目的方式支持工程中心的建设。

第十五条

工程中心获得的财政资金按《广西壮族自治区本级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管理办法》(桂财教〔2007〕38号)管理使用,主要用于购置工程技术研究开发、试验所必需的仪器、设备及引进必要的技术软件,不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及日常运行经费。

第十六条 工程中心获得的财政资金应纳入依托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工程中心每年12月20日之前应编制财务预决算报告经依托单位核准后随工作报告一并报自治区科技厅备案。

第十七条 工程中心应结合中心特点制定相应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同时报自治区科技厅备案。

第十八条 工程中心应设立工程技术委员会或专家咨询委员会,由区内外同行专家及依托单位和共建单位的主要工程技术骨干组成,人数为 7-13名,负责审议有关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计划、评价工程设计试验方案等。每届任期3年。

第十九条 工程中心应针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积极与区内外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同行等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通过技术招标、技术转让或合作研究等多种方式,建立互惠互利、开放合作的机制,共同推进科研开发及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第六章 验收与考评

第二十条 工程中心组建期内,依托单位应于每年6月和12月中旬向主管部门书面报告阶段组建进展情况,主管部门审查并签署意见后报自治区科技厅;需调整《计划任务书》内容和进度的,应提前书面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自治区科技厅批准。

第二十一条 工程中心组建期内,每年自治区科技厅(或受其委托的中介机构)将组织专家对工程中心的组建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对发现与原组建计划要求不符的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撤消立项。

第二十二条

依托单位按期或提前完成组建任务后,应及时提出验收申请。自治区科技厅组织验收专家组根据《计划任务书》的具体要求进行验收,具体程序是:

(一)依托单位填写《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项目验收申请表》,向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

(二)主管部门对依托单位的验收申请认真审查后向自治区科技厅提出验收建议。

(三)自治区科技厅组织专家组对工程中心的验收材料进行评审论证,并根据需要进行现场考察,形成专家意见。

(四)自治区科技厅研究专家意见后,正式认定完成组建任务的工程中心为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颁发牌匾。

(五)对验收不合格或逾期未完成组建任务的,自治区科技厅将终止该工程中心的组建,并在3年内不再受理该工程中心依托单位的组建申报。

第二十三条 工程中心管理实行定期检查制度。工程中心转入正式运行后,每年12月向主管部门书面报告运行情况,主管部门审查并签署意见后于每年12月20日之前报自治区科技厅。无故不按要求上报材料的工程中心将被视为考核不合格。

第二十四条 自治区科技厅每两年对正式运行的工程中心进行一次绩效考评。绩效考评由自治区科技厅(或委托评估机构)组织专家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考评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和不合格3类。

第二十五条 自治区科技厅按照“优胜劣汰、滚动支持”的原则加强对工程中心的动态管理和激励:

(一)对业绩突出的工程中心在科技计划项目上给予优先支持。

(二)指导考评为优的工程中心申报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三)对需要进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工程中心的依托单位进行重点培育,帮助企业发展,指导企业做好相关申报工作。

(四)对评为不合格的工程中心要求其按绩效考评的具体意见在8个月之内进行整改。整改后达到要求的工程中心,继续运行,如下一次绩效考评中再次被评为不合格的,将直接撤消资格;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工程中心,撤消资格。

(五)对在绩效考评过程中不如实填报材料、弄虚作假的工程中心责令整改;情节严重的撤消工程中心资格,3年内不再受理该中心依托单位的组建申报。

具体绩效考评办法另行制订。

第二十六条 工程中心的更名、合并、撤销须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请自治区科技厅批准。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主管部门可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申报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对自治区认定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给予相应支持。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科技厅负责解释。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行。

第四篇:济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暂行办法

济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暂行办法 2015-10-13 18:20

审核人:

济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济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其在工程化技术研究与开发、人才培养与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作用,根据国家和山东省有关规定,结合济宁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组建工程中心旨在加强我市工程化研究平台建设,培养并聚集一批高素质的工程化技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度、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带动相关行业或领域的技术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创新型济宁提供技术支撑。

第三条 工程中心建设主要依托有关行业和领域中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较强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骨干龙头企业,建成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科研开发实体。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联合共建工程中心。第四条 工程中心的主要任务:

(一)围绕我市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针对行业或区域发展的重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问题开展攻关,进行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研究,提供可规模化生产的成套技术、标准、工艺、装备,辐射带动行业和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二)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开展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接纳国内外相关科技人员携带科研成果进行工程化研究开发;

(三)培养聚集行业或领域需要的高水平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为行业、企业提供工程技术人才培训;

(四)开展工程技术研究、设计、试验和咨询等工作,提高产学研结合、技工贸一体化、自我良性发展的能力,培育发展科技产业。

第二章 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第五条 工程中心的组建工作,由市科技局统筹规划。各县市区科技局和市直有关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配合市科技局作好相关工作。第六条 各管理机构的具体职责是:

(一)市科技局的主要职责:根据全市科技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组织编制工程中心建设指导意见;负责对工程中心进行审批、绩效评估和考评验收;

(二)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负责组织本部门或地区的工程中心建设申报工作;调度工程中心日常运转情况,协调解决运行期间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供必要的人、财、物等保障条件。

第三章 申报与审批

第七条 市科技局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和发布工程中心建设指导意见,以主管部门推荐等形式组建工程中心。

第八条 申报工程中心建设任务的依托单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属于我市优先发展的技术领域,拥有较好的工程技术研究和设计基础,具有较强的科研与开发实力,在市内同行业中具有重要影响和突出优势,具备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的能力,拥有一定数量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供转化的发明专利和重大技术成果;

(二)具有专门的研究开发机构,拥有一定规模、相对稳定的研究开发队伍和技术水平高、工程化实践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创新学术团队。其中,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占工程中心总人数的比例不低于30%;

(三)具备一定的工程技术试验条件和基础设施,有必要的检测、分析、测试手段和工艺设备,具备承担综合性工程技术试验任务和服务的能力;

(四)拥有较雄厚的科研资产和经济实力,有筹措资金的能力和信誉,有一定的自有资金。其中,依托单位为企业的,其上研究开发费用占年销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5%。依托单位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同技术领域至少已推广转化3项重大技术成果;

(五)拥有改革意识强、勇于创新、高效精干、科学化管理的领导班子,具备强有力的组织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项目负责人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管理协调能力;

(六)与行业内企业联系紧密,具有较丰富的成果转化经验和辐射带动能力。第九条 工程中心的申报程序:

(一)依托单位根据工程中心建设指导意见和依托单位基本条件,自愿提出工程中心建设申请;

(二)主管部门根据工程中心建设部署,结合本行业、地区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择优推荐符合申报条件的依托单位作为申报单位;

(三)申报单位按要求如实填写《济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申请书》,并提交相关附件和证明材料;

(四)主管部门审核申报材料并签署推荐意见,按技术领域报送至市科技局相关业务科。第十条 市科技局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审批工程中心。第十一条工程中心的审批程序:

(一)市科技局相关业务科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和资格审查,研究提出工程中心论证名单;

(二)相关业务科会同规划财务科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论证,并根据需要进行现场考察,提出工程中心建设意见;

(三)规划财务科汇总相关业务科的工程中心建设意见,经局办公会研究确定后下文批复。第十二条 市科技局与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共同签订《济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计划任务书》(一式三份),作为工程中心建设项目执行和验收考核的主要依据。

第十三条 每个专业方向原则上只设立一个工程中心,不重复建设。对竞争性强、具备招标条件的工程中心建设,采取招投标的方式立项。

第四章 运行管理

第十四条 工程中心在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的指导下,实行开放、流动的运行机制,主要通过面向相关行业、企业承接工程化研究开发任务,实行有偿服务,逐步实现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

第十五条 工程中心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工程中心与依托单位和其上级主管部门的隶属关系不变,业务上相对独立,经济上实行单独核算,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与依托单位共有一个法人代表。

第十六条 工程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应成立主要由依托单位和有关成员单位组成的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完善有关发展方向、规划计划等规章制度,监督和审查财务预决算,协调成员单位及合作单位间的关系。

第十七条工程中心应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一般为7—15人。专家指导委员会由市内外的高层次技术、工程和管理专家组成,每届任期3年。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中依托单位和本中心的专家人数原则上不超过三分之一。

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审议有关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计划,评价工程设计试验方案,提供技术经济咨询及市场信息等。

第十八条 工程中心应建立健全以下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一)对外实行设备资源开放、研究项目开放、学术交流开放和人才使用开放;

(二)建立良好的人才流动机制,吸引省内外科技人员携带科研成果进行成果转化;

(三)在机构组建、项目申报、课题研究时应加强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各方优势;

(四)根据国家现行有关技术转让、知识产权等规定,签订技术转让或合作研究合同,建立互利互惠的开放合作机制,加强技术标准的研究实施;

(五)建立健全诚信监管和责任追究机制,规范职业道德行为,预防和纠正科研和服务中的不端行为。

第十九条 工程中心应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对工程中心完成的专著、论文、软件等研究成果均应署工程中心名称,专利申请、成果转让、申报奖励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条 工程中心建设采取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经费来源主要依靠依托单位,积极争取银行贷款和市场融资,各级主管部门给予适当的补助。

第二十一条 工程中心建设经费实行独立核算,单独列帐,专款专用。每年按有关规定编制预决算报告,接受有关部门监督与检查。

第五章 验收与考评

第二十二条 工程中心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对全市工程中心的建设方针、总体规划、建设计划和保障实施等提出决策咨询意见,参与市工程中心进行检查、验收与考评。

第二十三条 工程中心的建设管理采取在组建期间实行中期检查、组建完成后实行验收评估、通过验收后实行动态考评的方式。第二十四条 工程中心建设期间,依托单位应于每年12月中旬向主管部门书面报告建设进展情况,主管部门审查并签署意见后报市科技局。

第二十五条 市科技局将委托工程中心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在建的工程中心进行中期检查。如发现未按建设任务书执行的,督促整改,整改无效的,取消立项。

确因市场变化和发展需要,须调整建设任务书内容和进度的,依托单位应提前书面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科技局批准。

第二十六条 依托单位按建设任务书要求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后,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并撰写工程中心建设项目验收总结报告,经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市科技局。对按照建设任务书要求提前完成建设任务的,经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依托单位可申请提前验收。第二十七条市科技局组织工程中心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现场验收。验收的程序是:

(一)依托单位根据建设任务书的条款自我验收后,填写《济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验收申请表》,向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

(二)主管部门认真审查验收材料并进行实地考察,向市科技局提出验收建议;

(三)规划财务科会同相关业务科组织召开工程中心专家评审委员会会议,对工程中心的验收材料进行评审论证,并根据需要进行现场考察,形成验收建议意见;

(四)根据验收计划和验收建议意见,提出工程中心验收意见,经局办公会研究确定后批复公布。

第二十八条 验收意见分优秀、良好、较差三个等级。获得优秀、良好等级的工程中心,视为通过验收,给予正式命名,授予依托单位“济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匾牌;获得较差等级的工程中心,限期1年整改。

第二十九条 对通过验收的工程中心实行动态管理,每两年委托工程中心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工程中心运行情况及绩效进行考评,并向社会公布考评结果。对考评较差的,限1年内整改。

第三十条 通过验收的工程中心必须于每年12月中旬将本总结和下的工作计划,连同相关统计报表一式二份报主管部门审查后报市科技局。

第三十一条 工程中心建设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依托单位应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中止,主管部门报市科技局核准。

(一)骨干技术人员离开依托单位、合作关系发生重大变化,项目无法实施的;

(二)依托单位发生重大变故,建设经费不能足额及时到位,项目难以完成的;

(三)其他不可抗拒因素致使中心无法完成预期建设目标的。

第三十二条 工程中心建设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市科技局将视情况轻重予以通报批评、强制中止和撤消项目。

(一)项目主管部门、依托单位有弄虚作假行为、建设经费不能落实到位等严重违规现象的;

(二)依托单位从事的主导行业或产权发生重大变化,不能在相关行业或区域发挥骨干作用的;

(三)依托单位支持不力、管理不善,建设进度滞后于建设任务书的;不能按期完成建设任务;超期一年以上不能通过验收或考评的;

(四)无故不接受市科技局和主管部门的调度、检查、监督、考评和验收的;

(五)依托单位破产、倒闭的。

第三十三条 对申请中止、强制中止、撤消项目的,市科技局将面向社会公布取消其组建的工程中心,收回匾牌。

第六章 扶持措施

第三十四条 对验收获得优秀等级或有望成为省级工程中心的工程中心,市科技局将给予一定数额的项目建设补助资金。

第三十五条 作为独立法人的工程中心,可视同市级科研机构直接向市科技局申请科技计划,市科技局在科技计划立项时,优先支持工程中心申报的科技计划项目。对于具有较好产学研合作基础、能够进入市以上产业群、特色产业基地、示范园区的,给予优先支持。第三十六条 工程中心的仪器、设备及成套试验装备应纳入全市科研基础条件平台网络。工程中心优先、优惠使用全市科研基础条件平台入网仪器设备。

第三十七条 对具备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条件的工程中心,市科技局将择优推荐其申报。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市科技局负责解释和修改。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附件:

济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指导意见

(2012—2015年)

为贯彻实施《济宁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快济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济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指导意见(2012—2015)》。

一、充分认识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重大意义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行业和区域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的重要基地,是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与产业化、科技创新人才聚集和培养、技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是科技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科学技术的创新、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联系科技与经济的重要纽带,培养聚集了一批开展工程化研究的专业技术队伍,积极承担国家、省和市重大科技计划,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推动了产业技术进步,带动了新兴产业的崛起,发展成为我市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进一步明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1、指导思想

济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总的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面向行业和区域发展实际需求,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提高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带动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有力的支撑。

2、基本原则

——准确定位,发挥作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应努力解决我市产业和区域中的重大、关键和共性问题,满足产业发展对科技的战略需求,为产业整体技术的提升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科学布局,突出特色。统筹考虑不同区域、产业的技术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共进的格局。

——突出重点,支撑产业。根据我市确定的优势产业、产业链、高新技术产业群和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需求,按照项目、基地、人才一体化的原则,建设一批支撑战略产业发展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严格控制数量,不搞重复建设,以点带面,重点支持,促其不断发展壮大。——统一标准,规范管理。遵循科技发展规律,统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和考核验收,实行动态管理,重点扶持有望成为国家或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的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确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的质量和效果。

3、奋斗目标

到2015年,巩固和完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规划和筹建一批新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成为我市行业技术进步的领导者和关键技术的重要源头,持续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工艺、装备和产品,促进成果转化和技术辐射,带动相关行业和领域的技术提升和科技进步,成为我市重要的行业技术服务和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建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装备先进、功能完备、运行高效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体系,授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规模控制在200个左右,分布在我市的优势产业、产业链、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基地。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重点培育100个优秀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资源共享、设施先进的技术开发支撑条件建设,研究开发出一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建立一批具有市场前景的新技术试点工程或示范工程,增强产业技术辐射功能。

——完善考核、评估等管理机制,实行动态管理,择优推荐10个晋升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使我市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00个。——形成行业技术培训、技术信息咨询和综合技术服务网络,面向全社会提供行业技术服务,加速技术成果的扩散和转移。

——加大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的力度,在若干领域拥有一批在国际、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工程技术带头人,形成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技术、工程和管理人才团队。

三、全面落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的主要任务

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整合科技资源,在重点领域、优先主题、关键方向中建设一批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新能源技术

——太阳能光伏发电。重点开发晶硅与非晶硅等光伏材料,开发单位耗能低、耗材少、高光电转化率的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铜铝镓铟硒硫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及电池组件等产品。

——LED(半导体照明)。开发砷化镓晶体、碳化硅晶体、半绝缘碳化硅单晶衬底材料、绝缘体硅片晶圆片及外延片、芯片等,发展功率型碳化硅基蓝光LED、户外LED全色显示屏等产品。

——新能源汽车。开发应用电动、混合动力、清洁燃料客车、轿车和观光车。研制燃料电池、开关磁组电机、清洁燃料发动机、高效变频控制器等产品。——储能技术。开发新一代车用新型动力电池及智能电网用储能电池,提升锂离子动力电池、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胶体电池等车用动力电池技术水平;开发多能源动力系统、驱动电机及管理系统、动力电池及控制系统、充电站设备等核心关键部件。

——太阳能光热利用。研发中高温太阳能热管及集热系统、光热发电和系统集成技术,重点开发热管型集热器、平管型集热器、内置金属流道玻璃真空集热管、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和光热发电反射自动跟踪装置等及配套产品。

——生物质能综合利用。重点研制生物质锅炉、垃圾燃焚烧锅炉、汽化机组、发电机组,加快推进关键部件的配套生产。

——风力发电系统。开发双馈式、直驱式变速恒频风电设备及风力发电机叶片、电机、变流器等关键零部件,积极研发微风发电、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开发推广内河船舶风力发电技术和装备。

——清洁煤利用。重点开展水煤浆气化、粉煤化、煤间接液化、高硫煤和劣质煤气化技术、煤气化联合循环、煤地下气化技术研究。大力推广循环流化床、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等先进煤燃烧技术。

2、新材料技术

——纺织新材料。发展高档毛棉精梳高支纱线、多种纤维混纺纱线,重点发展新型化纤、生态纤维、天然纤维素纤维。重点发展高档面料,精纺呢绒,功能性、舒适性、高仿真、差别化新型化纤,耐氯、易染、超细旦、高伸长、复合功能性氨纶纤维,新一代高湿模量纤维素纤维、玉米纤维、大豆蛋白共混改性纤维等生态纤维,以及优质棉天然纤维素纤维等高新技术产品。

——电子新材料。开发半导体分立器件用硅单晶棒(片)、集成电路用大直径硅单晶棒(片)及特种硅深加工技术,多晶及其硅基和镓基晶体外延技术;开发新型太阳能电池用硅材料、高纯度石英砂材料,发展锂电池负极改性石墨材料、正极锂钴氧材料,锂锰氧、锂镍氧等正极材料和新型负极材料,开发通讯电池用连续拉网式泡沫镍新材料。

——精细化工新材料。重点开发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各向异性可纺沥青、各向同性焦、高档润滑油、高耐磨炭黑、聚氯乙烯电缆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糊状聚氯乙烯、有机硅、硅胶等化工新材料产品;研发羧甲基纤维素、新型环保造纸助剂、硅烷偶联剂、烟气脱硫剂等产品。

——生物基新材料。重点发展新型生物高分子可降解材料,开发香菇多糖生物农药、酶载体树脂、脂环族环氧树脂、大豆生物活性物质、生物食品防腐剂、节能合成润滑油、生物机能环保液压油、莱鲍迪甙、高赖氨酸生物蛋白等产品。

——高性能金属新材料。重点发展高铬耐磨材料、特种合金钢材料、微纳米粒子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钢丝连线、铝包钢双金属导线、铝包钢芯铝绞线、矿用钢丝绳、高强度合金锻件等金属新材料。——建工新材料。重点开发土工合成新材料、矿用高分子材料、墙体新材料、新型复合材料、防水材料、保温材料、高档环保型装饰材料等系列产品。

——陶瓷新材料。研究开发电子、生物、磁性、光敏等多功能陶瓷和氧化铝、氧化硅、碳化硅、氮化硅等结构陶瓷产品。

——稀土材料。重点发展稀土发光材料、稀土磁性材料、稀土贮氢材料、稀土催化剂、单一及高纯稀土氧化物等。

3、生物技术与医药

——生物技术创新药物。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研究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生物技术药物创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生物技术药物创制,功能基因靶向药物创制,功能蛋白靶向药物创制,传染病早期诊断生物技术药物创制,高通量药物筛选及药物发现。

——功能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应用。重点开展医药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和应用,农业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和靶向药物应用等技术研究。

——重要作物转基因育种与产业化。通过研究重要粮食作物转基因新品种的获得与产业化;重要油料作物转基因新品种的获得与产业化;重要蔬菜作物转基因新品种的获得与产业化等技术,加快我市农业育种基础研究创新平台的建设,提升我市农业育种水平和产业化水平。——生物能源替代化石性能源。研究开发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生物制氢,生物沼气,能源植物生产等技术,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能源安全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资源生物技术。开发出一批支撑资源生物产业发展的优势技术,重点开展农林生物资源生物技术产品开发,矿产资源生物技术产品开发,废水资源生物技术产品开发。——生物环保。重点开展特种酶制剂,废水污染治理,生物脱硫、脱氮,富营养化水体治理,污染土地修复,农药残留生物降解等技术研究,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技术支撑。

——生物诊断。研究重大疾病的早期预测、发现、诊断生物技术,重大疾病高通量、多层次、快速分析生物技术,基因芯片、蛋白芯片、生物传感器,生物识别及控制。

——生物安全。开展生物标志物检测与分析,快速检测环境、空气、食品、水、动物和植物中有害物质的生物传感器,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对生态和社会的影响、扩散机制、分子检测技术及控制方法,生物安全领域技术标准等研究,提升我市生物安全领域研发水平。

——中医药现代化。重点开展中医药现代化科技信息平台,创新中药的开发和应用,中成药大品种的新剂型、新工艺,中药复方质量控制与评价方法,中医药的新技术新方法,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传承,中医药防治疑难疾病,中医药防治优势病种等研究,加快建设我市中药现代化创新体系,提升我市中医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4、新一代信息技术

——电子信息制造业。重点开发光纤、光缆、光电端机、智能交换系统、光通信设备、光隔离器、综合制造系统等光通信系列产品;加快研发发光器件、芯片及封装、高精密金属箔电阻器、微电机电器等电子元器件产品。

——网络与通信技术。重点开展无线射频识别、各类新型传感器、嵌入式软件及传输数据计算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和示范应用。大力推进高速宽带接入网技术、无线接入技术、异网同构技术、数据压缩传输与接收技术、波分复用技术应用。

——应用软件。开发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CAD/CAM软件系统、井下安全管理系统、物流管理系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软件中间件、基于3G网络的通信应用软件等应用软件及产品。

——传感技术及装备。研发生产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技术与设备;积极开发传感网、物联网产业链相关技术产品。

5、资源环境技术

——节能。积极开展机电产品节能降耗,建筑节能,绿色再制造,能源节约和替代,能量梯级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节能产品标准,节能监测,煤炭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废弃物能源资源化等研究,为实现节能减排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技术支撑。——水资源高效利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重点研究农业高效用水,旱地水肥优化利用与调控,矿井水利用,地下水保护,水污染防治技术,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及优化配置等,促进水资源的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原材料节约。研究产品生态设计,再生材料替代,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拆解技术,木材综合利用及节约替代技术,提高原材料利用率。

——土地节约技术。研究城镇土地资源优化配置,黄河淤沙综合治理,生态工业,塌陷地复垦,地质灾害防治等,为实现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循环生产。重点开展电力循环生产,造纸循环生产,医药循环生产,机械与装备制造业循环生产,养殖业循环生产等研究,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现代城市规划与市政。重点开展现代城市规划,现代市政建设,智能停车设备,城市污水和垃圾综合处理与利用,新型建筑体系,新型墙体材料等研究。

——环境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开展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企业水污染治理与资源化,城市与区域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脱硫、脱硝,危险废物、电子垃圾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垃圾发电,生活废弃物综合处理等研究,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生态系统的修复、重建与保护。研究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重建,生态安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修复重建与保护,污染的生态影响与修复,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等技术,实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6、装备制造技术

——工程机械。重点研发铲土运输机械、挖掘机械、压实机械、路面机械系列产品、混凝土机械和特种功能机械系列产品。——数控机床。重点开发高精度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大型数控全自动冲压生产线、数控焊割、金属构件加工设备及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大型铸锻件加工技术和成套加工设备等。

——新型仪器仪表。重点发展精密光学仪器、科学测试测量仪器、新型工业自动化仪表、环境监测仪器,重大装备在线自动检测控制的系统技术和成套装置。

——汽车及零部件。研究开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特种专用车和商用车;重点发展符合国家安全、节能、环保要求的轿车和客车及其轮胎,研究开发自动变速箱、制动器总成、传动系统、减震系统、汽车电子产品等汽车关键零部件。

——矿山机械。大力发展煤炭矿山机械和电力成套设备。加快磁阻调速矿用电机车、新型港口散状物料输送系统成套设备、井下快速抢排设备研发。

——内河船舶。着力发展500-1000吨级钢制货驳、1000-3000吨级机动货船、高效节能双艉机动货驳、集装箱船等运输船舶。

——农业机械。重点发展大中型多功能拖拉机、收获机械、耕播机械、节水型喷灌机械等现代农业设施机械,培育壮大精米加工机械、面粉机械、成套油脂加工设备、屠宰机械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成套设备。

7、农业高新技术

——主要动植物品种。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种质资源,重点开展大宗粮食作物,高效经济作物,主要果树品种,园林绿化树种,高档花卉,蔬菜及其产业,主要畜禽种质研究和平台建设,促进农业动植物品种的更新换代,为我市品种产业化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农产品收获、精深加工。重点开展农作物收获、采摘、包装机械,农产品低成本、高效、现代化保鲜设备设施,果蔬采后供应链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技术体系,主要农产品精深加工,重大新型产品与功能食品开发,畜禽产品加工与品质监控,食用植物油非溶剂制油工艺与设备,肉品快速成熟嫩化新方法、新工艺,农产品加工与农作物废弃物综合利用。

——动植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开展重大植物病虫害防控及预警,重大动物疫病及人畜共患疾病防控及预警,环境友好农(兽)药、生物农(兽)药及新型动物疫苗,生物灾害及有关生物入侵的预警、早期检测与控制研究,着力加强动植物病虫害监控,全面提高农产品标准化安全生产。

——节水农业。开展重要作物农艺节水、旱作农业,农业工程节水,生物节水,多功能新型保水剂,水产养殖节水,节能节水畜牧业养殖等的研究与开发,推动产品更新换代,提升我市节水农业技术水平。

——农业信息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重点开展农林植物土壤系统,养殖与水产信息获取,虚拟农林植物生长系统,农业系统数字模型,农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为助推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重要农作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

——区域农业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利用。积极开展济宁市不同区域农业环境安全、资源安全、生物安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监测与防治、修复,设施土壤质量调控与土壤退化防治,环境友好型肥料、除草剂,湿地生态系统、脆弱生态区修复重建与保护利用,农产品重金属残留、农药残留、有机污染物监测与防治等研究,提高区域农业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利用水平。——节约型种养殖技术。重点开展精准农业栽培技术,畜禽养殖技术研究,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切实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设施农业。开展主要果蔬,土壤及无土栽培,农业自动控制灌溉及施肥,水产养殖等设施研究,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设施农业配套技术体系支撑能力。

8、社会发展技术

——医疗卫生。重点研究早期诊断治疗,重大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基因疫苗,细胞、组织修复,重要人体器官组织移植。——人口与健康。加快重大疾病早期检测、诊断与预警,基层医疗保健,生殖医学,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等研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公共安全。以提高公共安全危机处理能力为目标,重点研究公共安全信息化,火灾预防控制,应急抢险救援,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气象灾害预测,新型气象防灾减灾技术及装备,地震预报,突发性灾害监测系统。

四、强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的保障措施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学科、多领域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采取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投资力度,强化扶持政策,确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的顺利实施。

1、强化组织领导

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由市科技局会同市有关部门牵头负责。成立工程技术中心专家评审委员会,为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提供咨询、指导,解决相关技术问题。各县市区要加强领导,把工程技术中心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做好协调、调度和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贯彻各类科技政策措施。

2、实行新型的管理体制

以市场为引导,围绕研究开发、示范建设和推广、配套产业开发等环节,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建设过程实行动态管理,分期分批组织验收,成熟一个、验收一个。建设环节实行分类管理,明确目标责任,定期进行考核;研究开发环节,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产业化环节,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示范建设及推广环节,实行主管部门负责制。

3、建立新型的运行机制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内部运行管理,引进市场化运作和现代企业管理经验,建立完善的人事、财务、决策和管理制度,提高工程技术中心的运行效率和在市场中的生存发展能力。通过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营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优化布局。

4、完善多元化投资体系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必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与金融贷款、利用外资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体系。市科技局对于建设成绩显著的工程技术中心给予一定的补助资金,各县市区也要进行相应的资金匹配。鼓励工程中心积极参与国家、省和市的竞争性招投标,强化资源合理配置,积极争取企业和社会资金的投入。

5、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积极营造环境,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创造公平、宽松的学术环境和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经营、懂管理、勇于开拓创新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不断壮大技术创新、科学研究、科技管理、科技中介服务等人才队伍。

6、深化科技合作与交流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积极争取国内外组织、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通过项目融资、专项贷款、合作开发、风险投资、补偿贸易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加强消化、吸收引进技术,提高引进技术的质量和效率,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加强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跨越。

第五篇: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

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北京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京政发„2008‟20号)和《“科技北京”行动计划(2009-2012年)——促进自主创新行动》,加强对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的运行管理,参照科技部《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暂行管理办法》(„93‟国科发计字060号),结合北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工程中心是北京市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有益补充和后备军,是强化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促进重大科技成果在京转化和产业化的孵化器。

第三条 工程中心是依托有关法人单位组建的具有工程技术开发能力的科研开发实体,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和“定期考评、动态调整、分类支持”的管理机制。

第二章 职 责

第四条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科委)负责组织推进工程中心建设,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一)研究制定工程中心发展的相关政策,宏观指导工程中心的建设和运行。

(二)编制和组织实施工程中心总体规划和发展计划。

(三)批准工程中心的建立、调整、撤销,组织工程中心的申报、绩效考评、跟踪管理等工作。

第五条 依托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一)落实市科委有关工程中心认定和管理的相关政策,具体负责工程中心的申请和日常运行管理,配合市科委做好绩效考评和跟踪管理。

(二)为工程中心提供相应的支持及后期保障等配套条件,解决工程中心运行中的有关问题。

(三)负责聘任工程中心主任及技术委员会主任。

(四)根据技术委员会建议,提出工程中心名称、发展规划与目标、组织结构等方案报市科委。

第六条 工程中心的主要任务:

(一)根据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研究开发本行业领域重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对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进行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为适合企业规模生产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工艺和装备,推动相关行业和领域科技进步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二)承接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等单位委托的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和试验任务,为相关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产品检测、质量监督及技术信息等服务,参与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的研究制订,提升行业、领域的科技竞争力。

(三)承接国家和地方科研机构、高校的科技成果,促进产、学、研结合,推进重大科技成果在京转化和产业化。

(四)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最新工艺与技术,并进行消化、吸收与再创新,不断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五)培养相关行业和领域的高水平工程技术研究人才和管理人才,组织开展本市企业、行业的工程技术人才培训。

第三章 申报与认定

第七条 申请认定工程中心的依托单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申报对象应是在本市注册的法人单位,对本领域技术创新及行业进步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行业龙头企业申请工程中心,或与科研院所和高校联合出资成立公司法人申请工程中心的,予以优先认定。以联盟等形式共同申请的,必须确立一个主建法人单位,并附有共建协议书,明确各方权责。

(二)符合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拥有较好的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基础和丰富的成果转化背景及经验。

(三)具有技术水平高、工程化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带头人;拥有一支数量适当、结构优化、高水平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和实施队伍;拥有强有力的组织机构、管理团队和良好的运行机制。

(四)具备工程技术试验条件和基础设施,有比较完备的检测、分析、测试手段和工艺设备,具备承担综合性工程技术试验任务和服务的能力。

(五)有筹措资金的能力和信誉,能为工程中心的运行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技术支撑及后勤保障。

(六)重视发挥市场作用,能够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和市场需求,吸纳早期研发成果进入工程中心孵化,并具备吸引外部投资用于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影响力。

(七)对于新成立的机构,主要考察其研究开发方向、人才队伍、硬件建设、运行管理、科研开发计划等条件因素。

第八条 市科委按照“成熟一个,审批一个”的原则,依据本办法规定的程序认定工程中心。工程中心的认定程序如下:

(一)依托单位填写《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申请书》,向市科委提出申请。

(二)市科委组织有关专家对申报单位及材料进行考核评审,形成专家评审意见。

(三)市科委根据评审意见,审核并认定工程中心。

第九条 工程中心经认定后予以授牌,统一命名为“北京市XX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英文名称为“Beijing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XX,(依托单位)”。

第四章 运行管理

第十条 工程中心经费采用多元化投入,以依托单位投入为主。工程中心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企业销售收入中提取的技术开发费用;承接国家、地方研究开发项目所取得经费;通过面向市场,为行业企业提供有偿服务取得的收入等。

第十一条 工程中心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设主任一人,副主任若干人,组成一个高效、精干、团结的领导班子。领导成员应具有改革创新的精神、较高的业务技术水平,熟悉相关行业国内外的技术发展趋势,有很强的组织管理及社会活动能力。

第十二条 工程中心应设立技术委员会,一般为7-15人,由依托单位和国内外同行及相关领域知名专家、产业化方面的企业经营管理专家组成,其中依托单位的委员人数不超过三分之一。技术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审议工程中心的发展规划,研究开发工作方向、计划和项目,评价工程设计试验方案,督促检查研究进展,组织学术交流,提供技术经济咨询及市场信息等。工程中心的技术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

第十三条 工程中心实行聘任制或合同制,享有充分的用人自主权,建立岗位聘用与竞争上岗相结合的双向流动机制,始终保持高效精干的队伍。

第十四条 工程中心应积极创造条件,随时吸收和接纳相关研究人员携带科研成果来实现成果转化,进行工程化研究开发和试验。工程中心应当结合自身特点,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强与产业界的联系与合作,接产企业也可从转化过程开始阶段派人介入。

第十五条 市科委支持工程中心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鼓励工程中心邀请国外专家、研究人员从事研究和技术开发或联合开发。

第十六条 工程中心建立和完善充分体现市场规律的激励机制和分配机制,推行科技成果入股、科技成果收益分成、科技成果折股等激励方式,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主要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奖励。

第十七条 工程中心应重视和加强运行管理,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积极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第十八条 工程中心需要更名、变更研究方向或进行结构调整、重组的,须经技术委员会论证,由依托单位书面报市科委批复。

第五章 扶持政策

第十九条 支持工程中心及其依托单位开展机制创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重大专项列支间接费用试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股权投资、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股权激励、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各项先行先试政策优先在符合条件的工程中心及其依托单位推广落实。

第二十条 市科委通过科技计划项目等方式支持工程中心加强能力建设,并鼓励、支持其申报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第二十一条 工程中心取得的研究成果在京转化,符合北京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条件的,经认定后可享受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专项资金支持。

第二十二条 工程中心在职科技人员符合“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条件的,市科委将择优资助。

第二十三条 鼓励工程中心将可开放的仪器、设备及成套试验装备加入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并充分利用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仪器设备开展科研工作。

第六章 考 评

第二十四条 工程中心实行定期绩效考评制度。每三年为一个评估周期,具体考评工作组织专家或委托评估机构实施。考评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整改。

第二十五条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其工程中心资格:

(一)绩效考评不合格,整改后复评仍不合格;

(二)不接受市科委的跟踪管理,或不参加绩效考评;

(三)依托单位自行要求撤销其工程中心资格;

(四)工程中心依托单位被依法终止;

(五)工程中心依托单位有违法行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其他市科委认为应该撤销的情形。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绩效考评办法》另行发布。第二十七条 本管理办法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实施

下载泰安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暂行办法[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泰安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暂行办法[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山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合集]

    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其在工程化技术研究与开发、人才......

    甘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请书

    甘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请书 (编写大纲)一、中心名称:XXX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二、依托单位:(全称) 三、主管部门: 四、申报日期:年月日 五、建立中心的目的和意义: 重点说明:本技术领......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本条件及格式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本条件 凡符合国家组建工程中心的总体规划和布局原则,拟申请承担组建任务的单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已组建省、部级相同领域工程中心,并已运行一年......

    合肥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

    合科„2008‟51号 关于印发《合肥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管理办法(修订)》的通知 各县区科技局,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合肥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管理,经研究,对2004年颁发的《合......

    合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修订

    合肥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和完善我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企事业单位技术创新步伐,规范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认定......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制度[5篇范文]

    河南恒安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制度编号:010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制度 目的:为使研究中心人事管理科学、合理,根据国家规定及本中心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威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

    威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威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其在工程化技术研究与开发、人才培养与引进、科技成......

    2017年度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作计划上传稿

    2017年度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作计划 科研方面,整合现有科研力量,着力加强高层次课题申报,上层次、上水平,力争立项市厅级项目2-3项,省部级1-2项,国家级项目力争突破;举办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