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扬中市免疫规划相关知识问答
免疫规划相关知识问答
1、适年龄儿童为什么要实施免疫接种?
答:婴幼儿时期人体生长发育旺盛,对传染病的抵抗力很弱,许多传染病严重威胁着孩子的生命和健康。通过给孩子免疫接种,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和增强儿童抵抗疾病的能力,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2、实施免疫接种相关法律、条例?
答:预防接种是每个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也是应尽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
3、为什么要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
答:免疫规划是指根据疾病控制规划,使用有效疫苗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所制定的规划、计划和策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就是在原先国家免疫规划基础上,根据有关原则进一步增加免疫规划疫苗种类,从而扩大预防相应针对疾病范围。实施免疫规划,开展疫苗接种是控制与消除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通过有计划的扩大免疫规划,可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降低相关传染病的发病率。
4、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目前我市用于适龄儿童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有哪些?
答:根据省卫生厅制定的《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A群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A+C群流脑疫苗、甲肝疫苗等11种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进行免费接种。
5、儿童接受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需要交纳费用吗? 答: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规定,扬中市确定的11种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均作为第一类疫苗进行管理,疫苗以及接种费用由政府承担,预防接种单位按免疫程序为儿童接种这些疫苗不得收取或者变相收取任何费用。但对于新纳入免疫规划的麻腮风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已经超过各剂次应种月(年)龄的儿童,目前不能享受免费接种。
6、乙肝防治有哪些免疫预防措施?
答:乙肝是一种危害大的严重传染病,但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和其它措施预防。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关键。新生儿出生后要及时并全程接种三针乙肝疫苗。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已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管理,免费接种。推广新生儿以外重点高危人群接种乙肝疫苗。
7、怎样有效预防麻疹?
答:预防麻疹最好的方法是接种麻疹疫苗。与麻疹病人密切接触者,可进行应急接种预防麻疹。麻疹是经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对于学校、工厂、集贸市场等人群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麻疹病人则很容易出现麻疹的暴发。因此对麻疹患者要坚持早发现、早就诊、早隔离、早治疗。另外要加强卫生宣传,做到“三晒一开”,即晒被褥、晒衣物、人常晒太阳,开窗换气,室内保持清洁,空气流通,避免人群集会,尽量不到公共场所。
第二篇:免疫规划知识
免疫规划知识
(1)预防接种概念:
答:是利用人工制备的抗原或抗体通过适宜的途径进入机体,使机体获得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异免疫力,以提高个体或群体的免疫水平,从而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2)检查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是否冻结的方法:
答:将被检和对照的正常疫苗安瓿同时摇匀后静止竖立,如被检疫苗在短时间(5~10分钟)内与对照疫苗相比出现分层现象,且上层液体较清,即可判断被检疫苗冻结。(3)免疫程序概念:
答:指对某一特定人群(如儿童)预防相应传染病需要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剂次、次序、剂量、部位及有关要求所作的具体规定。
(4)2种不同注射的减毒活疫苗可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如未同时接种,则应间隔多长时间以上:
答:4周。
(5)免疫球蛋白能否和减毒活疫苗同时接种:
答:不能
(6)使用免疫球蛋白后至少需间隔多长时间才能接种减毒活疫苗:
答:4周。
(7)接种减毒活疫苗间隔多长时间后才能使用免疫球蛋白:
答:2周。(8)免疫程序所列各种疫苗第1剂的接种时间为最小免疫起始时间,不得提前。简述麻风疫苗、A群流脑、乙脑疫苗最小免疫起始时间:
答:麻风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8月龄、A群流脑6月龄。(9)A群流脑疫苗1、2剂次间隔时间:
答:间隔3个月。
(10)第1剂次A+C群与A群流脑疫苗第2剂次间隔时间:
答:间隔≥12个月
(11)A+C群流脑疫苗2剂次间隔时间:
答:≥3年
(12)我市现扩大免疫规划的疫苗包括:
答: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风疫苗、麻腮疫苗、麻风腮疫苗、流脑疫苗(A群和A+C群流脑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甲肝疫苗。
(13)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常规免疫的疫苗完成基础免疫的时间要求:
答: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风疫苗(麻疹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12月龄完成。A群流脑疫苗≤18月龄完成。甲肝疫苗≤24月龄完成。(14)简述皮肤消毒方法、步骤:
答:确定接种部位。接种部位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用灭菌镊子夹取75%乙醇棉球或用无菌棉签蘸75%乙醇,由内向外螺旋式对接种部位皮肤进行消毒,涂擦直径≥5cm,待凉干后立即接种。禁用2%碘酊进行皮肤消毒。疫苗的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参见国家药典的规定,对未收入药典的疫苗,参见疫苗使用说明书(15)疫苗的分发领取原则: 答:领取或分发疫苗时要遵循“先短效期、后长效期”,以及先产先出、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的原则,有计划地分发。(16)疫苗和注射器损耗系数参考标准为:
答:单人份疫苗1.05(脊灰糖丸1.1);2人份疫苗1.2;3人份疫苗1.5;4人份疫苗2.0;≥5人份疫苗2.5。注射器1.02。(17)麻疹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期:
答:麻疹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通过飞沫(咳嗽、打喷嚏、说话)传播给其它人,人类对麻疹病毒普遍易感,传染期为出疹前后5天。
(18)麻疹的传染期、潜伏期及主要症状:
答:传染期为出疹前后5天。潜伏期: 7-21天,平均10~14天。主要症状:发热、出疹、咳嗽、结膜炎、卡他症状、柯氏斑。(19)我国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
答:麻疹发病率小于1/100万(不包括输入病例),无本土麻疹病毒传播。
(20)麻疹暴发的定义:
答: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为单位,在10天内发现2例及以上麻疹疑似病例;或以乡镇、街道为单位10天内发现5例及以上麻疹疑似病例。(21)麻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答:在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厂矿等集体单位7天内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疑似病例,应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报告。
(22)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免疫规划疫苗可预防的15种疾病包括:
答:乙型病毒性肝炎,肺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甲型肝炎,出血热,炭疽,钩体病。
(23)接种单位(含预防接种点)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答:
1、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具有经过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 3、具有符合《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规定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链管理制度;乡级以上预防接种门诊还应具备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等办公条件。
(24)乡级防保组织职责:
答:1、根据上级的要求,组织开展或实施预防接种工作,保证预防接种注射安全;对接种单位开展督导。、提出第一类疫苗和注射器使用计划,建立疫苗和注射器领发登记,做好疫苗和注射器管理。、开展冷链温度监测,指导接种单位冷链设备的使用与管理。4、进行常规接种率、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
5、开展预防接种宣传教育活动和对接种人员进行培训。
6、收集、汇总、报告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
7、负责预防接种服务的乡级防保组织,同时承担接种单位的职责。(25)接种单位职责:
答:
1、根据责任区域内预防接种工作需要,按照各项技术规范要求,具体实施预防接种工作。、制订第一类疫苗使用计划和第二类疫苗购买计划。做好疫苗管理,保证疫苗冷链。、按照有关规定对新生儿建立预防接种卡(证),对预防接种个案实行信息化管理,及时发现流动儿童,按规定建卡(证),给予接种或补种。、开展常规接种率报告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报告。5、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对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进行处理。、开展健康教育和有关咨询活动。
7、收集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
(26)接种单位在接收疫苗和注射器时应核对和记录的内容: 答:应对疫苗和注射器品种、剂型、批准文号、数量、规格、批号、有效期、温度记录、供货单位、生产厂商、等内容进行核对,做好记录。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27)简述免疫规划疫苗的保存和运输温度:
答: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甲肝疫苗、钩端螺旋体疫苗、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在2~8℃条件下避光保存和运输。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麻风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在8℃以下的条件下避光保存和运输。脊灰疫苗在-20℃以下或2~8℃避光保存和运输。-20℃以下保存有效期为2年,2~8℃保存有效期为5个月。(28)冷链的概念:
答:是指为保证疫苗从生产企业到接种单位运转过程中的质量而装备的储存、运输冷藏设施和设备。冷链设备、设施包括冷藏车、疫苗运输车、冷库、冰箱、冷藏箱、冷藏包、冰排及安置设备的房屋等。(29)简述冷链系统管理的基本原则:
答:
1、冷链设备应按计划购置和下发,建立健全领发手续,做到专物专用,不得存放其他物品。
2、冷链设备要有专门房屋安置,正确使用,定期保养,保证设备的良好状态。
3、各级冷链管理、维护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接种单位应对疫苗储存设备进行维护。
4、制订冷链工作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冷链设备档案(包括说明书、合格证、保修单、到货通知单及验收报告书等),填写“冷链设备档案表”。
5、对储存疫苗的冷链设备进行温度记录,保存2年备查。
6、对冷链设备、设施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其符合规定要求。
7、对所使用冷链设备运转状态进行监测,每年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冷链设备运转状况报表”。
8、冷链设备的报废,严格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30)接种前应准备的药品、器械:
答:准备75%乙醇、95%乙醇、镊子、棉球杯、无菌干棉球或棉签、治疗盘、体温表、听诊器、压舌板、血压计、1:1 000肾上腺素、注射器毁型装置或安全盒、污物桶等。(31)AEFI报告内容:
答:性别,姓名,出生日期,儿童监护人姓名,现住址,接种疫苗名称,剂次,接种时间,发生反应日期,发生人数,主要临床经过,就诊单位,临床诊断,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日期。(32)AEFI调查内容:
答:基本情况,既往史,可疑疫苗情况,稀释液情况,注射器情况,接种实施情况,临床情况,其它有关情况,诊断或鉴定结论。(33)在接种场所显著位置公示相关资料,包括:
1)预防接种工作流程;
2)疫苗的品种、免疫程序、接种方法、作用、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以及第二类疫苗的接种服务价格等;
3)接种服务咨询电话; 4)宣传资料。(34)预防接种一般反应概念:
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35)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报告内容:
答: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儿童监护人姓名、现住址、接种疫苗名称、剂次、接种时间、发生反应日期和人数、主要临床经过、就诊单位、临床诊断、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日期等。(36)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概念:
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37)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合格接种判定标准:
答: 1)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2)免疫起始月龄不提前; 3)剂次间间隔时间正确;
4)有准确的儿童出生日期和接种日期记录。(38)暴发的概念:
答: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内,短时间内突然有显著增多的病人出现,这些病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39)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概念:
答: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40)督导方案包括的内容:
答:包括督导的目的、内容、地区或单位、时间、范围等。(41)责任报告人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及时向所在地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报告,并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记录表”。
(42)接种工作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告知可采取口头或文字方式。
(43)接种工作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
(44)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操作前应再次查验核对受种者姓名、预防接种证、接种凭证和本次接种的疫苗品种,无误后予以接种。(45)接种前将疫苗从冷藏容器内取出,核对接种疫苗的品种,检查疫苗外观质量。凡过期、变色、污染、发霉、有摇不散凝块或异物,无标签或标签不清,安瓿有裂纹的疫苗一律不得使用。
(46)使用含有吸附剂的疫苗前,应当充分摇匀。使用冻干疫苗时,用注射器抽取稀释液,沿安瓿内壁缓慢注入,轻轻摇荡,使疫苗充分溶解,避免出现泡沫。
(47)AEFI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医疗机构、接种单位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执行职务的人员为AEFI的责任报告人。责任报告人发现AEFI后应填写“AEFI登记表”(48)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应按照《条例》和《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疫苗和注射器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做好疫苗的计划、分发和储运等管理工作。按照“保证供应,防止浪费,合理调整计划”的原则加强疫苗和注射器管理。(49)供应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和注射器的最小外包装的显著位置,应有标明“免费”字样以及“免疫规划”专用标识。
(50)疫苗应按品种、批号分类码放。冷库和大容量冰箱存放疫苗时,底部应留有一定的空间。疫苗要摆放整齐,疫苗与箱壁、疫苗与疫苗之间应留有1~2cm的空隙。疫苗不应放置冰箱门内搁架上。(51)每台冰箱均应配有温度计,每天上午和下午各1次(间隔不少于6小时)观察冰箱内的温度及其运转情况,并填写“冷链设备温度记录表”。
(52)温度计应分别放置在低温冰箱、冰柜的中间位置,普通冰箱冷藏室及冷冻室的中间位置,(53)在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其监护人应当到儿童居住地的接种单位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未按时建立预防接种证或预防接种证遗失者应及时到接种单位补办。
(54)皮内接种卡介苗者,绝大部分受种者于2周左右在局部出现红肿,以后化脓或形成溃疡,一般8~12周后结痂,形成疤痕(卡疤)。(55)接种含吸附剂的疫苗,部分受种者会出现因注射部位吸附剂不易吸收,刺激结缔组织增生,而形成硬结。
(56)责任报告人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群体性反应或者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时,应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57)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地区
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在儿童出生1个月内录入儿童的基本信息,在每次接种完成后5天内录入疫苗接种信息;以村为单位接种的地区,村级接种单位在每次接种完成后5天内将预防接种个案记录提交乡级防保组织,然后由乡级防保组织在5天内完成疫苗接种信息的录入。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录入完成后立即上传国家信息管理平台。(58)脊髓灰质炎、新生儿破伤风、麻疹等除按上述要求进行疫情报告外,还应按卫生部的具体规定进行专病报告和管理。
(59)乡级防保组织、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疫情报告后,应及时按照有关要求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60)AEFI按发生原因分类: 一般反应及异常反应(不良反应)。疫苗质量事故及实施差错事故(预防接种事故)。偶合症,心因性反应,不明原因反应。
(61)简述狂犬病暴露分级处置原则 :
答:医疗卫生机构在判定暴露级别并告知患者狂犬病危害及应采取的处置措施后,应立即开展以下处置工作。
1.I级暴露 确认病史可靠则不需处置。“病史”特指“接触史”。如能确认与动物接触过程中皮肤完好、接触方式没有感染危险,则不需要进行处置。“接触史”不能确认时,建议参照下述Ⅱ级暴露进行处置。
2.II级暴露
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无明确伤口者可在患者指认的可疑部位进行局部消毒处理。
Ⅱ级暴露者免疫功能低下,或Ⅱ级暴露位于头面部者,且致伤动物高度怀疑为疯动物时,建议参照III级暴露处置。
3.III级暴露
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随后接种狂犬病疫苗。
(62)狂犬疫苗接种5针次程序:
答:于第0(注射当天)、3、7、14、28天各接种狂犬病疫苗1个剂量(儿童用量相同)。
(63)狂犬病暴露被动免疫制剂注射应用人群有哪些: 答:(1)Ⅲ级暴露者;
(2)免疫功能低下者的Ⅱ级暴露者;
(3)Ⅱ级暴露但暴露部位位于头面部者、且致伤动物高度怀疑为疯动物时,建议使用被动免疫制剂。
(64)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应告知被暴露者(患者)内容: 答:应将预防处置措施的目的、方法及可能的不良反应等以书面方式告知被暴露者,并保留备份,以避免可能的医患纠纷。(65)应急接种概念:
答:在传染病流行开始或有流行趋势时,为控制疫情蔓延,对易感染人群开展的预防接种活动。
(66)编制疫苗和注射器使用计划的基本原则: 答:保证需要、适当储备、避免浪费。(67)接种率报告概念:
答:是指各级接种单位和报告单位,按照规定的报告程序和要求,连续地、系统地将接种情况按统一的报表格式,逐级汇总和上报的过程。
(68)受种人数概念:
答:指本次接种中,某疫苗(某剂次)应种人数中的实际接种人数。
(69)计划免疫概念:
答:是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针对传染病的目的。(70)第一类疫苗概念:
答: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级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71)第二类疫苗概念:
答: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72)乙肝疫苗的接种对象月(年)龄、接种剂次、接 种 部 位、接种途径:
答:接种对象月(年)龄:0、1、6月龄,接种剂次:3次,接 种 部 位:上臂三角肌,接种途径:肌内注射。
(73)卡介苗疫苗的接种对象月(年)龄、接种剂次、接 种 部 位、接种途径:
答:接种对象月(年)龄:出生时,接种剂次:1次,接 种 部 位: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接种途径:皮内注射。
(74)脊灰疫苗疫苗的接种对象月(年)龄、接种剂次、接种途径:
答:接种对象月(年)龄:2、3、4月龄、4周岁,接种剂次:4次,接种途径:口服。
(75)百白破疫苗的接种对象月(年)龄、接种剂次、接 种 部 位、接种途径:
答:接种对象月(年)龄:3、4、5月龄、18-24月龄,接种剂次:4次,接 种 部 位:上臂外侧三角肌,接种途径:肌内注射。
(76)白破疫苗的接种对象月(年)龄、接种剂次、接 种 部 位、接种途径:
答:接种对象月(年)龄:6周岁,接种剂次:1次,接 种 部 位:上臂三角肌,接种途径:肌内注射。
(77)麻风疫苗的接种对象月(年)龄、接种剂次、接 种 部 位、接种途径:
答:接种对象月(年)龄:8月龄,接种剂次:1次,接 种 部 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接种途径:皮下注射。(78)麻腮疫苗的接种对象月(年)龄、接种剂次、接 种 部 位、接种途径:
答:接种对象月(年)龄:18-24月龄,接种剂次:1次,接 种 部 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接种途径:皮下注射。(79)乙脑减毒活疫苗的接种对象月(年)龄、接种剂次、接 种 部 位、接种途径:
答:接种对象月(年)龄:8月龄,2周岁,接种剂次:2次,接 种 部 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接种途径:皮下注射。(80)A群流脑疫苗的接种对象月(年)龄、接种剂次、接 种 部 位、接种途径:
答:接种对象月(年)龄:6-18月龄,接种剂次:2次,接 种 部 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接种途径:皮下注射。(81)A+C流脑疫苗的接种对象月(年)龄、接种剂次、接 种 部 位、接种途径:
答:接种对象月(年)龄:3周岁,6周岁,接种剂次:2次,接 种 部 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接种途径:皮下注射。(82)甲肝灭活疫苗的接种对象月(年)龄、接种剂次、接 种 部 位、接种途径:
答:接种对象月(年)龄:18月龄、24-30月龄,接种剂次:2次,接 种 部 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接种途径:肌内注射。
(83)麻疹疫苗的接种对象月(年)龄、接种剂次、接 种 部 位、接种途径:
答:接种对象月(年)龄:8月龄,接种剂次:1次,接 种 部 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接种途径:皮下注射。
(84)疫苗应按品种、批号、有效期分类码放。对近效期疫苗应当给予标记。冷库和大容量冰箱存放疫苗时,底部应留有一定的空间。疫苗要摆放整齐,疫苗与箱壁、疫苗与疫苗之间应留有1~2cm的空隙。疫苗不能放置冰箱门内搁架上。
(85)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和接种单位应当切实做好计划,并按照规定储存和运输,防止浪费。对在实施中确有多余的疫苗时,应提前3个月向上级部门报告,以便调剂使用。
(86)接种门诊专用房总使用面积与服务人口数量、服务周期相适应,应不少于60m。接种门诊要有候种室、预诊室、接种室,各室有明显的标志牌。受种者在接种时有专门的出入口。(87)接种室要有专用接种台4张以上,其数量须与每次接种人数相适应,卡介苗设专用接种台。接种台清洁、无杂物,台上依次摆设疫苗冷藏包或冰瓶、接种盘、接种器材及疫苗名称标牌。(88)皮内注射法接种部位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与皮肤呈10°~15°角刺入皮内。再用左手拇指固定针栓,然后注入疫苗,使注射部位形成一个圆形隆起的皮丘,皮肤变白,毛孔变大,注射完毕,针管顺时针方向旋转180°角后,迅速拔出针头。(89)皮下注射法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操作方法:接种人员用相应规格注射器吸取1人份疫苗后,排尽注
2射器内空气,皮肤常规消毒,左手绷紧皮肤,右手以平执式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30°~40°角,快速刺入皮下,进针长度约1/2~2/3,松左手,固定针栓,回抽无血(若有回血,应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缓慢推注疫苗,注射毕,用消毒干棉球或干棉签轻压针刺处,快速拔出针头。(90)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乙脑灭活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在2℃~8℃条件下运输和避光储存。
(91)脊灰疫苗、麻疹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风疹疫苗在-20℃~8℃的条件下运输和避光储存。
(92)无菌性脓肿临床表现:注射局部先有较大红晕,2~3周后接种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硬结、肿胀、疼痛。炎症表现并不剧烈,可持续数周至数月。轻者可在原注射针眼处流出略带粉红色的稀薄脓液;较重者可形成溃疡,溃疡呈暗红色,周围皮肤呈紫红色。(93)无菌性脓肿治疗:干热敷以促进局部脓肿吸收,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左右。脓肿未破溃前可用注射器抽取脓液,并可注入适量抗生素。严禁切开排脓,以防细菌感染或久不愈合。
(94)狂犬疫苗接种时限,原则上是越早越好。人狂犬病可有较长的潜伏期,暴露者只要未发病,不管距暴露时间多久仍应尽快接种疫苗,将发生狂犬病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95)狂犬病疫苗不分体重和年龄,每针次均接种1个剂量。(96)注射狂犬病疫苗,如6岁以下婴幼儿上臂三角肌发育尚不完全、无法注射疫苗时,可选择大腿前外侧肌肉内注射。由于臀部脂肪较厚,狂犬病疫苗的吸收情况难以预测,因此禁止臀部注射。(97)接种狂犬疫苗再次暴露后的疫苗接种:如再次暴露发生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则按照原有程序继续完成全程接种,不需加大剂量。全程免疫后半年内再次暴露者一般不主张再次免疫,可参考产品说明书或根据临床医生建议决定是否采取加强免疫措施;
(98)接种狂犬疫苗再次暴露后的疫苗接种:全程免疫后1年内再次暴露者,应于0和3天各接种一剂疫苗;
(99)接种狂犬疫苗再次暴露后的疫苗接种:在1-3年内再次暴露者,且在前次暴露后已进行过疫苗全程接种者,应于0、3、7天各接种一剂疫苗;
(100)接种狂犬疫苗再次暴露后的疫苗接种:超过3年者应全程接种疫苗。
第三篇:疾病控制 计划免疫知识问答
疾病控制 计划免疫知识问答
出生后免疫接种;卡介苗 宝宝出生后接种的第一剂疫苗是什么? 卡介苗是宝宝出生后接种的第一剂疫苗。由于母体中抗结核病的特异性抗体无法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这就意味着新生儿出生后即容易感染上结核病,加上宝宝的免疫功能发育未臻完善,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差,一旦感染上结核菌便容易患较严重的粟粒性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且极易留有后遗症。卡介苗是一种已经减了毒的活菌苗,用于预防结核病。卡介苗接种到人体后能使机体对结核菌产生特异性的免疫能力,可阻止结核菌在人体内的繁殖和播散,因此它能有效地预防宝宝患结核性脑膜炎和播散性结核病。在我国的计划免疫程序中规定: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即应进行初次的免疫接种,最迟不应超过1周岁,越早接种越有利于保护宝宝免受结核菌的感染。
婴儿免疫接种;婴儿免疫接种准备 婴儿接种前应做哪些准备? ①知道宝宝在相应的年龄段该接种何种疫苗,每种疫苗可预防哪种传染性疾病。②了解并掌握宝宝的健康状况,当保健医生询问既往病史时应如实将宝宝的实际情况告诉保健医生,以免发生意外。③1周之内精心护理宝宝,使宝宝不患有任何疾病或不适,以保证宝宝按时接种应种的疫苗。④疫苗接种的头一天为宝宝洗一次澡。
婴儿免疫接种准备 婴儿接种后父母应做哪些准备? ①接种疫苗后应在接种地点留观15~30分钟,如没有任何反应再回家,以免发生异常反应而得不到及时的处理。②24小时之内不宜给宝宝洗澡,尤其是接种局部,以免发生局部感染。③保持接种局部皮肤的清洁卫生,勤换洗内衣、内裤。禁止宝宝用手搔抓接种部位,以免局部感染或出现加重反应。万一皮肤被宝宝抓破,局部可用外用药,如金霉素眼药膏、创可贴;如果局部老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就应及时到外科门诊就诊。④注意尽可能让宝宝多喝水。⑤让宝宝多休息,不作剧烈的活动,尽可能进行一些比较安静的活动,如让宝宝坐着看画书、给宝宝讲故事、玩拼插玩具等。⑥尽可能让宝宝多进食清淡的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少吃或不吃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葱、姜、蒜和辣椒等。⑦若口服的是减毒活疫苗像糖丸、轮状病毒等疫苗,至少应在半小时之内不吃热的东西,如热奶、热水、热食,也不宜喂母乳,以免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⑧密切观察宝宝的一般情况,如出现接种反应要及时与保健医生取得联系,以便在保健医生的指导下使宝宝得到妥善的处理。
10月龄婴儿免疫接种;10月龄婴儿HIB接种;10月龄婴儿B型嗜血流感杆菌疫苗接种 满10个月的宝宝可以开始选择接种HIB吗? HIB是B型嗜血流感杆菌疫苗的简称。它是用于预防由B型嗜血流感杆菌感染后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如:咽炎、会厌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脑膜炎、蜂窝织炎和败血症等。感染B型嗜血流感杆菌的严重性在于其脑膜炎的发生率可占三分之二,其中有3%~5%的死亡率,而且有15%~35%的病例会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即使是用抗生素治疗也很难避免后遗症的发生,因而如果家庭经济状况允许,为宝宝接种B型嗜血流感杆菌疫苗还是十分必要的。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我们建议父母在宝宝满10个月时为其接种首剂B型嗜血流感杆菌疫苗;满1岁时进行基础免疫的第二剂,与第二剂间隔12个月时可再进行一次加强免疫。由于目前该疫苗的生产厂家不止一家,因此在接种时具体疫苗的接种程序应以说明书为准。由于B型嗜血流感杆菌疫苗主要侵袭5岁以下的宝宝,所以若宝宝的年龄已经超过5岁就不必再接种B型嗜血流感杆菌疫苗了。
儿童计划外疫苗;儿童免疫接种 家长应如何为宝宝选择计划外疫苗? ①家长应考虑到宝宝具体生活环境的需要,如宝宝将于近期入园,可提前1个月接种水痘疫苗。因为水痘较易在群居的环境中迅速传播;如宝宝经常会有在外就餐的机会,最好及时接种甲肝疫苗。②考虑到家庭实际经济状况,如果家庭经济状况不佳,但孩子又需要接种时,当同一种疫苗既有国产又有进口疫苗时可选择国产疫苗,因为国产疫苗相对进口苗要便宜些;或同一种疫苗可有多种免疫程序时,可选择最简单的一种,如:HIB有三种即6个月以内接种三次、6~12个月接种二次、1~5岁只接种一次三种免疫程序,可选择最后一种,这样既节约了家庭的经济支出,又达到了预防疾病的目的。③掌握各种疫苗的特性、适应证及禁忌证,正确地为自己的宝宝选择疫苗。另外,还应考虑孩子的身体素质情况,如孩子机体抵抗力较低,平时极易患病,可在适宜的年龄段,为孩子选种防感灵(预防流感)、肺炎疫苗。
乙肝免疫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程序 采用0、1、6月免疫程序,其中第一针要在出生之后24小时完成。
钩体病控制;钩体病免疫接种;钩体病预防 钩体病的控制方法(1)疫情监测:加强疫情监测是预防钩体病的重要措施,包括人间疫情、人群免疫状况、宿主动物等。(2)改造疫源地,开沟排水,减少鼠类栖息场所,每年定期和突击性灭鼠保粮和灭鼠防病,降低鼠密度。(3)兴修水利防治洪涝灾害。(4)尽量避免接触疫水,不在可疑疫水中游泳、洗衣物等。注意个人卫生,禁止随地大小便,下水作业时要尽量穿长统胶鞋等,保护皮肤不受钩体侵袭。管好猪、狗等动物,猪要圈养,不让其尿液直接流入水中,猪粪等要发酵后再施用。防鼠、灭鼠。病人粪尿用石灰或漂白粉消毒。(5)免疫接种①菌苗接种后大约需经1个月左右,体内才能产生有效的保护性抗体,所以菌苗接种应在钩体病流行期之前进行,通常在每年4~5月份进行。②对于支农人员或参加抗洪抢险的人员,应在接种疫苗后15天才能进入疫区工作。③接种后局部皮肤未见红肿疼痛副反应,并且每年只需接种一次。(6)预防服药:在已经发生钩体病流行的人群中接种菌苗,来不及产生保护性抗体,可采取预防服药的方法。口服强力霉素,每日100mg一次服用,连服2天,隔一周再重复即可。
儿童免疫接种意义 为什么要给儿童打预防针? 婴儿出生以后,随着一天天长大,原体内由母体传给的免疫力(即抵抗疾病的能力)就逐渐减弱或消失,因此,必须适时地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增强儿童防病能力,维护儿童健康成长。
儿童免疫接种注意 预防接种前应注意什么事项? 保持儿童身体清洁,休息好,出门前量一下体温,带上接种证、接种通知单,如怀疑有禁忌症可提前咨询接种医生。
儿童免疫接种注意 预防接种后应注意什么事项? 接种完后在注射地点观察10-20分钟,接种后1-3天避免激烈运动,接种部位不要按压按摩,家长回家后仍应注意儿童接种后的情况。儿童免疫接种不良反应 预防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如何处理? 建议家长及时与接种的医生联系,及时处理。多数情况下,一些人接种疫苗后会引起发热、注射局部红肿、疼痛或出现硬结等炎症反应,这类反应为一般反应,也叫正常反应,是由疫苗本身的性质引起的,多为一过性的,不会造成组织器官不可恢复的损伤。较轻的这类反应往往不需处理,2-3天可自行恢复;对于反应较强的个体亦可单纯对症治疗,如降温或局部热敷等。如果出现高烧等严重情况就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预防接种证 为什么儿童入托、入园、入学要凭有效免疫接种证
托儿所、幼儿园、学校是人群集中的地方,容易发生传染病流行,必须做好免疫接种工作,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所以,在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时,要查验免疫接种证,以便了解儿童的免疫接种情况,漏种者不得入托、入园、入学,必须补种完成,方可准入。通过免疫接种证还可以了解需继续进行的免疫接种,以便医生安排好今后的接种工作。
第四篇:免疫规划知识培训总结
免疫规划知识培训总结
免疫规划工作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策,抓好免疫规划工作做好免疫规划是传染病防治的重要前提。根据区疾控中心的要求现我卫生院于2012年5月23日在卫生院四楼会议室召开免疫规划知识培训。
一、培训目的
认真贯彻实施《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提高村医的专业素质、计划免疫工作水平确保我院计划免疫工作向着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加快村医的知识更新步伐使之能更好的适应目前的工作需要。
二、培训内容
1、预防接种单位职责
2、卡证管理
3、预防接种服务
4、关于“同时接种”
5、补种的原则
6、关于接种禁忌
三、培训情况
在这次培训中各村村医都能认真听讲详细记录相关知识询问有关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知识。此次培训全院职工及村医共参加52人会后对参会人员进行扩大国家免疫免规划知识考核经过考核加强全院职工及村医对计划免疫的认识为今后的计划免疫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院长希望公共卫生科工作人员、各村村医加强工作责任心用心做好我院的免疫规划工作努力为辖区内每一个免疫规划内儿童做好服务力求做到让人民群众满意
×× 乡 卫 生 院 2012年5月23日
第五篇:免疫规划知识题库(一)
免疫规划知识题库
(一)1、预防接种皮下注射一般反应的局部反应什么时间出现和消退,有何症状?
答:一般数小时至24小时出现,也有超过24小时者,注射局部出现红肿浸润,伴疼痛,红肿范围一般不大,有的伴有局部淋巴肿大或淋巴结炎、疼痛,一般在24-48小时逐步消退。
2、皮内卡介苗接种后,多长时间出现局部红肿,什么时间结痂形成疤痕?
答:皮内卡介苗接种后绝大部分受种者于2周左右在局部出现红肿,以后化脓或形成溃疡,3-5周结痂,形成疤痕。
3、简答预防接种局部反应治疗方法?
答:①局部反应一般不需任何处理;②较重的局部反应可用干净的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③卡介苗局部反应局部不能热敷。
4、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群体性反应或者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时,接种单位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应当在发现后多长内,向什么部门报告?
答: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5、预防接种概念:
答:是利用人工制备的抗原或抗体通过适宜的途径进入机体,使机体获得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异免疫力,以提高个体或群体的免疫水平,从而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6、接种前将疫苗从冷藏容器内取出,疫苗出现哪些情况一律不得使用。
接种前将疫苗从冷藏容器内取出,核对接种疫苗的品种,检查疫苗外观质量。凡过期、变色、污染、发霉、有摇不散凝块或异物,无标签或标签不清,安瓿有裂纹的疫苗一律不得使用。
7、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新增的免疫规划疫苗可预防的疾病包括:(缺一种不得分)
答: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甲型肝炎,出血热,炭疽,钩体病。
8、在接种场所显著位置公示相关资料,包括哪些?(缺一条不得分)
①预防接种工作流程;②疫苗的品种、免疫程序、接种方法、作用、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以及第二类疫苗的接种服务价格等;③接种服务咨询电话;④宣传资料。
9、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报告内容:
答: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儿童监护人姓名、现住址、接种疫苗名称、剂次、接种时间、发生反应日期和人数、主要临床经过、就诊单位、临床诊断、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日期等。
10、暴发的概念:
答: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内,短时间内突然有显著增多的病人出现,这些病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11、请回答免疫程序概念:
答:指对某一特定人群(如儿童)预防相应传染病需要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剂次、次序、剂量、部位及有关要求所作的具体规定。
12、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合格接种判定标准?
答:①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②免疫起始月龄不提前; ③剂次间间隔时间正确;
④有准确的儿童出生日期和接种日期记录。
13、医学大专毕业生参加当年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且考试合格,能否参与预防接种?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考试合格后,必须经过注册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证,经过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才能参与接种工作。
14、我县某乡某村张某在县城工作,其子生于2003年5月10日,于2008年2月随父母到县城上托儿所,该儿童是否属于流动儿童,应如何接种疫苗?
15、两种不同的注射剂减毒活疫苗能否在同一部位接种?如未同时接种,则应间隔多长时间以上? 答:不能;4周。
16、免疫程序所列各种疫苗第1剂的接种时间为最小免疫起始时间,不得提前。请简答乙脑疫苗、A群流脑最小免疫
起始时间:
答:乙脑疫苗8月龄、A群流脑6月龄。
17、冰箱存放疫苗时,底部应留有一定的空间,箱壁、疫苗与疫苗之间应留有多大的空隙?三联疫苗能否存放在冰箱门内搁架上?
答:疫苗与箱壁、疫苗与疫苗之间应留有1~2cm的空隙。疫苗不应放置冰箱门内搁架上。
18、乡级防保站在接到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疫情报告后,应及时按照有关要求作什么工作? 答: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19、接种工作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询问、记录受种者什么内容? 答:应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20、预防接种一般反应概念(包括主要症状)?(答不出症状的,不得分):
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
21、预防接种卡(簿)的管理期限是多长?
答:保管期限应在儿童满7周岁后再保存不少于15年。
22、供应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和注射器的最小外包装的显著位置,应有标明什么字样及专用标识? 答:“免费”字样及“免疫规划”专用标识。
23、每台冰箱均应配有温度计,什么时间观察温度?间隔不能小于多长时间?填写什么表格? 每天上午和下午各1次;间隔不少于6小时;并填写“冷链设备温度记录表”
24、责任报告人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群体性反应或者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时,应在多长时间内向什么部门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答:应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药监部门不答可扣分)报告。
25、乙脑减毒活疫苗完成基础免疫的时间要求 答:乙脑减毒活疫苗<12月龄完成。
26、麻风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12月龄完成。A群流脑疫苗≤18月龄完成。甲肝疫苗≤24月龄完成。
27、检查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是否冻结的方法:
答:将被检和对照的正常疫苗安瓿同时摇匀后静止竖立,如被检疫苗在短时间(5~10分钟)内与对照疫苗相比出现分层现象,且上层液体较清,即可判断被检疫苗冻结。
28、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操作前应再次查验核对什么内容?
答:应再次查验核对受种者姓名、预防接种证、接种凭证和本次接种的疫苗品种,无误后予以接种。
29、我市现扩大免疫规划的疫苗包括:
答: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包括普通百白破疫苗和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风疫苗、麻腮疫苗、流脑疫苗(A群和A+C群流脑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30、接种单位(含预防接种点)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少一条不得分)答:①、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②具有经过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③具有符合《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规定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链管理制度;乡级以上预防接种门诊还应具备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等办公条件。
31、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常规免疫的疫苗完成基础免疫有一定的的时间要求,问12月龄内完成的疫苗和18月龄及24月龄完成的疫苗分别是哪些?
答:<12月龄完成: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风疫苗(麻疹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18月龄完成:A群流脑疫苗。甲肝疫苗:≤24月龄完成。
32、第1剂次A+C群与A群流脑疫苗第2剂次间隔时间:A+C群流脑疫苗2剂次间隔时间: 答:间隔≥12个月;≥3年
33、疫苗的分发领取原则: 答:“先短效期、后长效期”,以及先产先出、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的原则。
34、简述皮肤消毒方法、步骤:
答:用灭菌镊子夹取75%乙醇棉球或用无菌棉签蘸75%乙醇,由内向外螺旋式对接种部位皮肤进行消毒,涂擦直径≥
5cm,待凉干后立即接种。禁用2%碘酊进行皮肤消毒。
35、皮内接种卡介苗者,什么时间在局部出现红肿?,什么时间后结痂,形成疤痕(卡疤)? 皮内接种卡介苗者,绝大部分受种者于2周左右在局部出现红肿,以后化脓或形成溃疡,一般8~12周后结痂,形成疤痕(卡疤)。
36、冷链的概念?镇防保站应有哪些设备、设施?
答:是指为保证疫苗从生产企业到接种单位运转过程中的质量而装备的储存、运输冷藏设施和设备。乡镇防保站应有:冰箱、冰柜、冷藏箱(冷藏包)、冰排及冷链室(安置设备的房屋)等。
37、什么是流动儿童?
答:指户籍在外县、在暂居地住满3个月的小于等于7周岁的儿童。
38、使用免疫球蛋白后至少需间隔多长时间才能接种减毒活疫苗?接种减毒活疫苗间隔多长时间后才能使用免疫球蛋白?
答:4周;2周。
39、哪几种传染病除按要求进行疫情报告外,还应按规定进行专病报告报告和管理。40、接种疫苗选择接种部位时注意什么?
答:选择接种部位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
41、未完成基础免疫的14岁以内儿童补种疫苗的原则:
答:①未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儿童,按免疫程序进行补种;②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规定剂次的儿童,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③未完成百白破疫苗的,3-6岁儿童用百白破疫苗,7-11岁儿童使用白破疫苗;④未完成脊灰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4岁以下未达到3次的,应补种完成3剂次,4岁以上未达到4次(含强化免疫)的,应补种完成4次;⑤未完成麻疹疫苗免疫程序的,未达到2剂次的,补种完成2剂次。
42、疫苗注射时有损耗系数(参考标准)请回答单人份、2人份、3人份、4人份和≥5人份疫苗的损耗系数参考标准: 答:单人份疫苗1.05(脊灰糖丸1.1);2人份疫苗1.2;3人份疫苗1.5;4人份疫苗2.0;≥5人份疫苗2.5。
43、接种单位在接收疫苗时应核对和记录的内容。(对7项及以上得分)
答:应对疫苗品种、剂型、批准文号、数量、规格、批号、有效期、温度记录、供货单位、生产厂商等内容进行核对,做好记录。
44、注射器的损耗系数是多少? 答:注射器1.02。
45、第一针新生乙肝的接种原则是什么?
答:设有产科的医疗卫生单位按照“谁接生,谁接种”的原则进行接种、2、3针到户口所在地的防保站接种。
46、简答卡介苗、麻疹疫苗(麻腮疫苗、麻风疫苗)、脊灰疫苗的保存和运输温度。
答:卡介苗在2~8℃条件下避光保存和运输。麻疹疫苗(麻腮疫苗、麻风疫苗)在8℃以下的条件下避光保存和运输。脊灰疫苗在-20℃以下或2~8℃避光保存和运输。
47、接种前应准备的药品、器械有哪些?(75%乙醇、无菌干棉球或棉签、体温表、听诊器、血压计、1:1 000肾上腺素、安全盒必答,少两项不得分)答:准备75%乙醇(95%乙醇)、镊子、棉球杯(缸)、无菌干棉球或棉签、治疗盘、体温表、听诊器、压舌板、血压计、1:1 000肾上腺素、注射器毁型装置或安全盒、污物桶等。
48、在儿童出生多长时间办理预防接种证?什么情况下需查验预防接种证? 答:出生1个月内;入托、入学时。
49、接种含吸附剂的疫苗,部分受种者会出现因注射部位吸附剂不易吸收,易出现什么现象?如何处理? 50、责任报告人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向什么机构报告?填写什么表? 答:应及时向所在地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记录表”。
51、简答乙脑减毒活疫苗免疫程序与注射途径。
答:乙脑免疫程序为:共注射3剂,出生8个月基础免疫第一剂,1.5-2岁和6岁注射第二、三剂(加强);注射途径为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肌内注射。
52、简答接种一般反应的表现和局部反应的处理。
答:一般反应的表现: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局部反应的处理:轻度
局部反应一般不需处理,较重的反应可用干净的毛巾热敷,每天数次,每次10-15分钟;卡介苗的局部反应不能热敷。
53、疫苗应按品种、批号分类码放,含吸附剂的疫苗应注意什么?
答:疫苗应按品种、批号分类码放;含吸附剂的疫苗使用前应充分摇匀。
54、免疫球蛋白能否和减毒活疫苗同时接种?A群流脑疫苗1、2剂次间隔时间? 答:不能;间隔3个月。
55、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断可由什么人员进行诊断。接种流感疫苗引起的接种异常反应需要对受种者予以补偿的,是否应由相关的疫苗生产企业承担。
答: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断应由县级以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进行诊断;是应由相关的疫苗生产企业承担。
56、计免信息资料分统计资料和非统计资料,请分别说出统计资料的分类和非统计资料包括哪些?
答:统计资料分为:记录表、调查表、和统计报表;非统计资料包括各类业务技术资料、培训教材、召开会议、表彰、宣传等资料,以及种类计划、总结等。
57、计划免疫信息资料中的人口资料包括哪些内容?
答:包括辖区内总人口数、15岁以下各年龄组人口构成资料,出生人数、死亡人数;建卡人数、建证人数;儿童流出、流入情况;托幼机构、学校数及学生人数。
58、计免资料中接种资料包括哪些?
答:包括疫苗应种人数、受种人数、接种率、未种原因分析,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调查处理等资料。
59、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概念:
答: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60、接种工作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告知受种者或监护人什么内容?
答: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61、简答计免门诊房屋面积标准、计免接种用房应有哪些?
答:总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接种门诊要有候种室、预诊室、接种室,各室有明显标志牌。62、防保站预防接种门诊应配备什么消毒设备?必备什么急救药品? 答:应配高压消毒锅、紫外线灯;1:1000肾上腺素。63、疫苗皮下注射的方法是否正确?
①、注射部位是上臂三角肌中部;②右手持注射器,斜面向上;③与皮肤成30度--45度角;④左手固定针管、回抽无回血注入疫苗。
答:①③错误,①注射部位是上臂三角肌下缘附着处;③与皮肤成30度--40度角。64、预防接种一般反应的发热程度分几度,具体值分别是多少?
分轻、中、重三度,轻度37.1-37.5度,中度37.6-38.5度,重度≥38.6度.65、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在接种后什么时间出现发热?持续时间多长?
答:接种灭活疫苗后5-6小时或24小时左右体温升高,一般持续1-2天,很少超过3天。注射减毒活疫苗后出现发热的时间稍晚。
66、简答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全身)治疗?
答:①加强观察,一般不需任何处理,必要时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其它疾病;②严重者可对症处理;③高热不退或伴有其它并发症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必要时送医院观察治疗。先物理降温后用药 67、预防接种一般反应的局部红肿程度按什么划分,如何表示?
答:注射局部有红肿浸润,按纵横平均直径划分为弱反应、中反应、强反应,弱、中、强的红肿直径分别为了≤2.5cm;2.6--5.0cm;>5.0cm。凡发生局部淋巴管/淋巴结炎者均为局部重反应。68、督导方案包括的内容:
答:包括督导的目的、内容、地区或单位、时间、范围等。69、使用冻干疫苗时,如何稀释疫苗?
答:使用冻干疫苗时,用注射器抽取稀释液,沿安瓿内壁缓慢注入,轻轻摇荡,使疫苗充分溶解,避免出现泡。70、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现场调查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1)访视病人与临床检查:主要了解病人的预防接种史、既往健康状况、家族史或变态反应史,调查初次发病时间与预防接种时间的关系,对病人进行临床检查,包括主要症状和体征和有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已采取的治疗措施、效果等。(2)收集预防接种相关信息,包括①疫苗的进货渠道、供货单位的资质证明、购销记录,疫苗的运输条件和过程,观察目前疫苗贮存条件和冰箱温度记录、冰箱是否存放其他物品,接种疫苗的种类、生产单位、批号、出厂日期、有效期、来源、领取日期、同批号疫苗的感观性状;②接种服务组织形式、接种现场情况、接种时间和地点、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的资质;③接种实施情况,接种部位、途径、剂次和剂量,打开的疫苗何时用完,安全注射情况、注射器材的来源、注射操作是否规范;④接种同批次疫苗其他人员的反应情况,当地相关疾病的发病情况。71、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报告的内容有哪些?
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描述;②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的诊断、治疗及实验室检查;③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后所采取的措施;④疑似预防接种异常的原因分析;⑤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初步判定及依据;⑥撰写调查报告的人员、时间。
72、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免疫规划疫苗可预防的15种疾病包括:
答:乙型病毒性肝炎,肺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甲型肝炎,出血热,炭疽,钩体病。73、乡级防保组织职责:
答:①、根据上级的要求,组织开展或实施预防接种工作,保证预防接种注射安全;对接种单位开展督导。②、提出第一类疫苗和注射器使用计划,建立疫苗和注射器领发登记,做好疫苗和注射器管理。③、开展冷链温度监测,指导接种单位冷链设备的使用与管理。
④、进行常规接种率、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⑤、开展预防接种宣传教育活动和对接种人员进行培训。⑥、收集、汇总、报告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
⑦、负责预防接种服务的乡级防保组织,同时承担接种单位的职责。74、接种单位职责:
答:①根据责任区域内预防接种工作需要,按照各项技术规范要求,具体实施预防接种工作。②制订第一类疫苗使用计划和第二类疫苗购买计划。做好疫苗管理,保证疫苗冷链。③按照有关规定对新生儿建立预防接种卡(证),对预防接种个案实行信息化管理,及时发现流动儿童,按规定建卡(证),给予接种或补种。
④开展常规接种率报告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报告。
⑤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对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进行处理。⑥开展健康教育和有关咨询活动。⑦ 收集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
75、简述免疫规划疫苗的保存和运输温度:
答: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甲肝疫苗、钩端螺旋体疫苗、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在2~8℃条件下避光保存和运输。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麻风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在8℃以下的条件下避光保存和运输。脊灰疫苗在-20℃以下或2~8℃避光保存和运输。-20℃以下保存有效期为2年,2~8℃保存有效期为5个月。76、简述冷链系统管理的基本原则:
答:①冷链设备应按计划购置和下发,建立健全领发手续,做到专物专用,不得存放其他物品。②冷链设备要有专门房屋安置,正确使用,定期保养,保证设备的良好状态。③各级冷链管理、维护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接种单位应对疫苗储存设备进行维护。④制订冷链工作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冷链设备档案(包括说明书、合格证、保修单、到货通知单及验收报告书等),填写“冷链设备档案表”。⑤对储存疫苗的冷链设备进行温度记录,保存2年备查。⑥对冷链设备、设施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其符合规定要求。⑦对所使用冷链设备运转状态进行监测,每年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冷链设备运转状况报表”。⑧冷链设备的报废,严格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77、接种前应准备的药品、器械:
答:准备75%乙醇、95%乙醇、镊子、棉球杯、无菌干棉球或棉签、治疗盘、体温表、听诊器、压舌板、血压计、1:1 000肾上腺素、注射器毁型装置或安全盒、污物桶等。78、AEFI调查内容:
答:基本情况,既往史,可疑疫苗情况,稀释液情况,注射器情况,接种实施情况,临床情况,其它有关情况,诊断或鉴定结论。
79、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概念:
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80、暴发的概念:
答: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内,短时间内突然有显著增多的病人出现,这些病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81、种时的受种对象包括哪些儿童?
答:包括本次应种者、上次漏种者和流动人口中的未受种者。82、注射器吸取疫苗时,如何抽吸疫苗?
答:将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下插入安瓿的液面下,吸取疫苗。
83、责任报告人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向什么机构报告?填写什么表? 应及时向所在地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报告,并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记录表”。
84、AEFI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医疗机构、接种单位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执行职务的人员为AEFI的责任报告人。责任报告人发现AEFI后应填写“AEFI登记表”
85、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应按照《条例》和《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疫苗和注射器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做好疫苗的计划、分发和储运等管理工作。按照“保证供应,防止浪费,合理调整计划”的原则加强疫苗和注射器管理。
86、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地区
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在儿童出生1个月内录入儿童的基本信息,在每次接种完成后5天内录入疫苗接种信息;以村为单位接种的地区,村级接种单位在每次接种完成后5天内将预防接种个案记录提交乡级防保组织,然后由乡级防保组织在5天内完成疫苗接种信息的录入。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录入完成后立即上传国家信息管理平台。87、AEFI按发生原因分类: 一般反应及异常反应(不良反应)。疫苗质量事故及实施差错事故(预防接种事故)。偶合症,心因性反应,不明原因反应。88、AEFI表示什么?
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89、乙肝疫苗安瓿开启后50分钟能否使用?卡介苗安瓿开启后40分钟能否使用?乙脑灭活疫苗上午12点安瓿开启,盖上无菌干棉球放入冰箱内,下午2点上班后取出,还能否给应种儿童接种? 答:乙肝疫苗安瓿开启后50分钟能否可以使用;卡介苗安瓿开启后40分钟 不可再用;不能再给儿童接种。90、级计免资料如何管理?
答:应根据资料数量,每半年整理一次,年底分类装订成册,建档立卷,登记编号,指定专人妥善保管。91、脑疫苗、和乙肝疫苗的接种途径?
答:流脑疫苗接种途径是: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乙肝疫苗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肌内(肉)注射。92、乡级防保站储存疫苗的数量是多少?
答:具备冷藏条件的乡级防保站储存疫苗量不得超过1个月。93、冻制冰排的注水量是多少?冻制时间是多长? 答:90%;24小时。
94、卫生行政部门对乡镇计免工作督导检查的内容是什么?(答对4项得分)
答:①设备装备是否符合冷链装备基本模式;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③设备使用是否正确;④设备有无专人管理和保养及保养情况;⑤设备损坏及维修及记录情况;⑥设备温度记录情况。95、应急接种的概念?
答:在传染病流行开始或有流行趋势时,为控制疫情蔓延,对易感人群开展的预防接种活动。96、下列消毒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注射疫苗前要进行消毒,方法是用无菌棉签蘸75%乙醇消毒后,再用2%碘酊消毒,待凉干后立即注射。答:不正确,不能用2%碘酊进行皮肤消毒。
97、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报告接种率评价内容包括哪些? 答:①及时率、完整率、正确率评价;②可靠性评价; 98、疫苗常规报告接种率评价的正确率评价包括哪些内容。
答:评价报表中有无逻辑性、技术性错误,及逻辑性、技术性错误的单位数占应报告单位数的比例。
99、某儿童,男,2008年7月8日出生,2008年10月11日到某预防接种门诊接种三联疫苗,疫苗质量合格,门诊助理医师王某为该儿童注射疫苗,注射部位在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下缘附着处,皮肤消毒立即注射疫苗,注射器与皮肤角度75度,进针深度为针头的1/2,注射后抽出针头并用酒精棉签按压片刻;问接种方法是否正确,并说明。
答:不正确,一是起始月龄不正确,不足3个月;二是注射部位应在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三是应在皮肤消毒凉干后注射;四是进针角度应为90度;五是进针深度为针头的2/3;六是注射后应用消毒干棉签按压针眼部。
100、某儿童,男,2008年3月10日出生,2008年10月11日到某预防接种门诊接种三联疫苗,该儿童体温37.4度,无过敏史,疫苗冻结后在常温下自然溶化,无沉淀,门诊助理医师为该儿童注射疫苗,操作规范,接种后8小时体温达38.8度,经休息对症处理体温恢复正常,2周后,局部出现红肿、硬结和疼痛,硬结直径6mm,经热敷、抽取脓液,应用抗菌素治疗后痊愈,问该儿童出现的接种反应是不是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答: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因为一是有预防接种禁忌症(发热),二是疫苗质量不合格(冻结过)。
101、某儿童于2008年7月12日接种流脑疫苗后,出现头痛、发热、浑身无力,对症处理后不见好转,并出现了高热、惊厥、嗜睡等症状,后转入县人民医院治疗,诊断为流行性脑膜炎,经积极治疗后痊愈出院,未留后遗症,共花费医疗费3000余元,经县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诊断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家属要求补偿经济损失,问家属的经济损失应由谁承担。
A、接种单位;B、县疾控中心;C、疫苗生产企事业;D、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102、什么是应种人数?
答:指到本次接种时,在接种单位辖区内,常驻户口和流动人口中达到免疫程序规定应接受某疫苗(某剂次)接种的适龄儿童人数,加上次接种时该疫苗(某剂次)应种儿童中的漏种者。103、受种人数?
答:指本次接种中,某疫苗(某剂次)应种人数中的实际接种人数。104、接种率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答:某疫苗(某剂次)接种率=某疫苗(某剂次)实际接种人数/该疫苗(该剂次)应种人数×100%。105、每次接种后几天内统计接种情况并上报什么机构?
答:接种后5天内统计接种情况,并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106、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儿童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什么情况进行什么工作?
答:对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进行抽样检查。
107、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接种率调查时调查的内容有哪些?
答:调查内容包括:①适龄儿童的建卡率、建证率、扩大免疫规划疫苗的合格接种率和原“五苗”全程覆盖率、乙肝疫苗的首剂及时接种率,卡介苗疤痕率等;②不合格接种的原因;③未接种的原因。
108、疫苗免疫成功率指标是评价接种效果的重要指标,要求达到的≥80%和≥85%的疫苗分别是哪些? 答:要求接种成功率≥80%的疫苗是卡介苗;≥85%的疫苗为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109、发现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报告给什么机构? 答: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110、对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监测内容包括哪些?
答:①开展常规报告,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报告时限,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疫情报告,同时对脊髓灰质炎、新生儿破伤风、麻疹、乙肝进行专门报告;出现暴发、流行时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②对脊髓灰质炎的监测实行主动监测和“零”病例报告。③对发生的疫情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随访;④定期开展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漏报调查;⑤定期统计疫情、分析疫情动态,进行疫情预测,并向有关部门通报。111、撰写疫情暴发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⑪前言;⑫描述暴发过程;⑬分析暴发的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⑭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和效果评价;⑮疫情预测;⑯存在的主要问题;⑰结论和建议。
112、计划免疫信息资料的类型包括哪些?
答:分统计资料和非统计资料;统计资料分记录表(接种记录、疫苗领发记录、冷链温度记录、使用注射器材记录)、调查表(疫苗针对传染病的个案调查表)、统计报表(疫苗接种率、免疫针对传染病报表);非统计资料是指仅需归档保存以备今后查询的各类资料,包括种类业务技术资料、培训教材、召开会议、表彰、宣传等资料,以及种类计划、总结等。
113、乡级免疫规划需要的信息资料包括哪些?
答:①人口资料:辖区内总人口数及15岁以下各年龄组人口构成资料;出生人数、死亡人数;建卡建证人数;儿童流出、流入人数;托幼机构、学校数及学生人数;②疫情资料: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免疫史等;③接种资料: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应种人数、受种人数、接种率、未种原因分析;接种反应和事故调查处理资料等。④第一类秧苗的使用计划和第二类疫苗的购买计划、疫苗接收、购进记录及使用情况等;⑤冷链设备及接种器材使用管理情况;⑥种类宣传资料。114、免疫规划个案调查表分哪两类?
答: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 调查表。115、需要进行主动监测并进行旬月报告的是哪几种疾病? 答:AFP、麻疹、新生儿破伤风。
116、对乡级免疫规划资料的管理有什么要求?
答:乡级及乡级以上单位根据资料数量,每半年整理一次,年底分类装订成册,建档阅卷,登记编号,在本单位由经培训合格的专业人员妥善保管。
117、免疫工作督导分哪两类?我县对村级督导包括哪些内容?乡对村级督导的频率是多少?
答:分常规督导与专项督导;对村级的常规督导主要是疾病监测,专项督导主要是AFP病例监测、控制麻疹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等工作。乡对村级每年至少进行2次督导。118、免疫规划考核的主要指标包括哪些?
答:①建卡建证率;②卡证填写符合率;③疫苗合格接种率;④国家免疫规划五种疫苗覆盖率;⑤报表报告完整率;⑥报表、报告及时率;⑦流动人口接种率;⑧疫苗使用率;⑨免疫成功率;⑩抗体阳转率;⑾卡介苗疤痕率;⑿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转率;⒀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⒁发病率;⒂死亡率;⒃年龄别发病率;⒄传染病漏报率;⒅校正发病率;⒆AFP、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监测指标。119、皮下与肌肉注射的疫苗分别包括哪些?
答:皮下注射的疫苗有:麻疹疫苗(麻风疫苗、麻腮疫苗)、乙肝疫苗、流脑疫苗、风疹疫苗等;肌肉注射的疫苗包括:百白破三联疫苗(白破疫苗)、乙肝疫苗等。
120、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主要包括哪些?(最少记6种)
答:无菌性脓肿、热性惊厥、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等)、多发性神经炎、臂丛神经炎、癫痫、脑病、脑炎和脑膜炎、脊灰相关病例、淋巴结炎。121、预防接种后的其他不良事件有哪些?
答:局部化脓性感染(局部脓肿、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蜂窝织炎)、全身化脓性感染(毒血症、败血症)、晕厥、癔症和群体性癔症。免疫规划知识
122、哪几种传染病除按要求进行疫情报告外,还应按规定进行专病报告报告和管理。答:脊髓灰质炎、新生儿破伤风、麻疹。
123、接种含吸附剂的疫苗,部分受种者会出现因注射部位吸附剂不易吸收,易出现什么现象?如何处理? 答:形成硬结;局部热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