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知识问答

时间:2019-05-13 15:42: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知识问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知识问答》。

第一篇: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知识问答

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知识问答

1、什么是农村集中居住点?

依据镇村布局规划,因地制宜地界定保留的每个集中居住点范围,科学合理的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并与土地总体利用规划充分衔接,调整好启动区建设用地,让农户有址可选,有地可建,满足农民建房需求。

2、推进农民集中居住有什么重要意义?

(1)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大举措。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就是通过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在鼓励农民向城市、城镇集聚的同时,吸引农民到集中居住点建房居住,逐步引导农民由农村向城镇集中,由农业向非农产业集中;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投入由城市向农村扩散。

(2)是节约集约土地的重要渠道。推进农民集中居住首先是节约土地,提高集约化用地水平。同时,推行农民集中居住用于道路、供水、供电、通讯设施等方面的投资还不到分散住户的一半,科教文卫事业等公共服务的发展也十分便捷,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建设资金,也让农村宅基地为城市发展创造更大价值。

(3)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农民集中居住有利于从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方面对农民实行社区化管理,便于对农民进行文化、科技、法律、技能等宣传培训,便于生态环境优化。从新房子到新村容村貌,从新村容村貌到新的生活方式,逐渐过度到新的思想观念、新的道德风尚、新的管理形式,最后造就新农民,建设新农村。

3、农民到集中居住点居住的优越性体现在哪里?

(1)配套更加完善,生产生活更加便捷。农村集中居住有利于完善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使农民居住更加方便舒适,农村环境更加优美,农民生活的质量和品位大大提高。

(2)土地更加集中,有利于高效农业发展。农民集中居住以后,原有农田集中成片,便于农田整治,便于机械化、规模化种植,有利于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3)人气更加兴旺,有利于提高农民精神文化需求。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更加优美舒适,农民集中居住率将不断提高,社会秩序会更加安全稳定,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以后,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不断提高,集中居住有利于进一步满足农民对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需求。

4、是否要求所有农户都到农村集中居住点居住?

抓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并不是要所有农民都到集中居住点居住,而是首先鼓励有条件、有实力、有能力的农民到城市(中心镇)购房居住,然后选择在农村集中居住点居住。农民集中居住后,必须拆除原有旧房并复垦耕种,节约出更多的土地用于经济社会发展。

5、农村集中居住点启动区用地选址应注意哪些?

农村集中居住点启动用地选址,必须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按照村庄规划要求实施建设,提倡依托保留点的老村庄建设,向内循环推进。如确需新占用土地、异地重建,土地必须先调整到位。

6、哪里可以了解到村庄规划?

村庄规划编制的主体是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指定人员参加村庄规划编制过程等,可到所在村委会或所在乡镇政府了解村庄规划。

7、什么是村庄规划?

村庄规划是指为了实现一定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按照法律规定,运用经济技术手段,合理规划村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部署和具体安排。

村庄规划是以行政村为单位编制的,包含一个或几个农村集中居住点的规划。

8、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为什么要编制村庄规划?

农村建设面广量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住房、公益设施等建设日益增加,盲目建设、无序建设、浪费土地的现象严重。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继续发展,必须做到规划先行、全盘考虑、统筹协调,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9、村庄规划包含哪些内容?

村庄规划包含村域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两部分。

村庄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安排村庄内的农业生产用地布局及为其配套服务的各项设施;确定村庄居住、公共设施、道路、工程设施等用地布局;确定村庄内的给水、排水、供电等工程设施及其管线走向、敷设方向;确定垃圾分类及转运方式,明确垃圾收集点、公厕等环卫设施的分布、规模;确定防灾减灾、防疫设施的分布和规模;对村庄建设时序进行安排,并对近期建设的工程量、总造价、投资效益等进行估算和分析。

10、村庄规划的原则和要求是什么?

一是城乡统筹的原则。村庄建设与城镇发展相协调,优先促进长期稳定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合理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形成特色分明的城镇与乡村的空间格局,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二是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特点等,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切合实际地部署村庄各项建设。

三是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原则。村庄应切实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充分利用丘陵、缓坡和其它非耕地进行建设;合理布局村庄各项建设用地,集约建设。四是保护文化、注重特色的原则。保护村庄地形地貌、自然肌理和历史文化,引导村庄适宜产业发展,尊重健康的民俗风情和生活习惯,注重村庄生态环境的改善,突出乡村风情和地方特色,提高村庄环境质量。

五是民主化、公开化的原则。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尊重村民意愿,积极引导村民健康生活,规划报送审批前应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经批准的村庄规划应在显著位置予以公布。

11、村庄规划的组织编制与审批程序是什么?

村庄规划应以行政村为单位,由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为了保证规划的可操作性,规划编制人员在进行现状调查、取得相关基础资料后,采取座谈、走访等多种形式,征求村民意见。村庄规划方案应当向村民公示,县(区)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专家和相关部门对村庄规划方案进行技术审查。

村庄规划成果完成后,必须经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及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同意,报县人民政府批准。

12、农村建房要办哪些手续?

农民建房必须办理用地审批和规划许可手续后,方可开工建设,具体办理程序如下:

(一)建房农户向村民委员会提交书面申请,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后予以公示;

(二)乡镇国土资源所、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实地踏勘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三)占用非农用地的,由县规划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占用农用地的,由县国土资源部门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后,再由县规划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四)县国土资源部门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五)建房农户提出开工申请,乡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核发开工许可证;

(六)乡镇国土资源所、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现场定位和放线后开工建设;

(七)房屋竣工并经乡镇国土资源所、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现场验收后,办理土地使用证。

13、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需准备哪些材料?

(一)申请表;

(二)户籍证明和身份证件复印件;

(三)具有相应资质的建筑设计单位绘制的设计图、图集。建设三层(含三层)以上房屋需提供施工图;

(四)拟建房屋与相邻建筑毗连或者涉及到公用、共用、借墙等关系的,应当取得各所有权人一致同意,并签订书面协议或者在申报图纸上签字确认,协议应当经过当地村委会见证或者依法公证;

(五)除利用自有宅基地建设农村村民住宅的,其它建设应提供规划建设用地原权属单位村民委员会同意建设的书面意见,该意见应当经村民会议或者代表大会集体讨论通过;

(六)确需占用农用地的,提供农用地转用审批文件;

(七)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单位或个人可单独申请,也可由村委会统一申请。

申请人应当如实提交有关材料和反映事实情况,并对其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14、农村集中居住区每户宅基地有什么要求?

按照“一户一宅”入住集中居住区,入住集中居住区的农户必须拆除老宅基,并复垦耕种。

对人均耕地不足一亩的村庄,每户宅基地不超过120平方米;对人均耕地大于一亩的村庄,每户宅基地不超过200平方米。

15、住宅建设有哪些原则?

(1)遵循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原则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2)遵循适用、经济、安全、美观的原则。

(3)住宅建设应根据主导产业方式的不同选择相应的建筑类型。以第一产业为主的村庄以低层独院式联排住宅为主;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的村庄积极引导建设多层公寓式住宅,限制建设独立式住宅。

(4)住宅平面设计应尊重村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满足村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同时注重加强引导卫生、科学、舒适的生活方式。

(5)住宅建筑风格应适合农村特点,体现地方特色,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传统风貌的建筑。

16、住宅平面设计有哪些原则?

分区明确,实现寝居分离、食寝分离和净污分离;应保证不少于两间卧室朝南;厨房及卫生间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平面形式多样。

17、住宅风貌设计一般有那些原则?

吸取优秀传统做法,并进行创新和优化,创造简洁、大方的建筑形象;住宅应以坡屋顶为主,充分运用地方材料,结合辅助用房及院墙形成错落有致的建筑整体。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

鑫源乡鑫源村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

为有序推进村庄规划建设与环境整治,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进程,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佛发„2010‟6号)文件精神,现就我村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与建设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届三、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民意,规划先行、节约用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出、稳步推进,政府引导、民主管理”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村庄建设规划体系,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人居环境,达到村庄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美化的目标。

二、目标任务

采取“突出重点,先行试点,分期实施,稳步推进”的办法,计划用1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鑫源村示范村的规划建设与环境整治任务。

(一)规划目标任务。按照“因村制宜,突出特色,改善环境,促进发展”的原则,高标准编制村镇规划,构建示范村规划体系。

(二)设施建设与环境整治目标任务

1、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即村庄主要道路硬化、绿化工程:村庄组级主要道路平整、硬化,道路两旁净化、绿化;建筑物整饰工程:村庄建筑物达到风格基本统一、色调基本协调、窗檐基本规整的标准;房前屋后平整绿化工程;农户庭院整洁,并种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人居环境;饮水清洁工程:保护水源地、保障人畜饮水质量,实施集中供水;农村节能推广工程:积极推广太阳能、沼气等绿色清洁能源;圈、厕、厨改建工程:开展猪圈鸡舍、厕所、厨房的改建,根治全乡污染源头,有效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垃圾及农肥集中堆放处理工程:垃圾和农肥集中堆放,进行简易的无害化处理;村庄污水有组织、成系统排放工程:污水集中汇集,避免污水横流的现象,从根本上杜绝蚊虫滋生。

2、电力电讯。加强供电设施与信息网络建设,大力实施农村通信、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供电实行“一户一表”,对供电线路进行整治,减少交叉、跨越,并与电信线路实行隔离。“十二五”期间,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0%以上,固定电话入户率达95%以上,移动通讯信号覆盖率达100%,100%农户用上安全电。

3、公共设施。积极配套和完善文化、娱乐、医疗等公共设施。文体活动场所可与打谷场统一设置,综合利用;村委会设立村务公开栏、科普宣传栏、阅报栏、旗杆等;中心

村设立卫生室;建连锁化“农家店”或便民商店。

4、住宅改建。按照“使用功能方便合理、日照充足、通风良好”的要求,对农民住宅采取抹灰粉刷、加檐、平改坡、外装饰、改建外立面等多种方式进行整治与改造。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住宅内设水冲式卫生间,逐步取消分散的户外厕所。大力推广建房新图集,新建住宅使用耕地的农户不超过120平方米,层数以2-3层为宜,体现单体建筑个性与整体风格和谐统一,形成地方特色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的村庄风貌。

5、村容整治。农户建沼气池、改厕、改圈、改厨率达到90%以上;公共活动场所设置公厕,标准不低于30-50m2/千人,建筑面积不低于30m2;家庭散养家畜做到人畜分离,合理集中布置牛栏畜养用地;逐步取消分散的户外生活垃圾池,实行集中处理。拆除影响村庄规划和村容村貌、压占道路红线与地下管线、河道控制线、高压走廊、公共绿地、文物古迹等违章建筑物及其他设施;对废弃池塘、沟槽进行平整,优化村庄出入口环境面貌。

6、生态绿化。按照人均不低于1.5m2的标准布置中心绿地及公共活动场所绿化场地,充分利用村旁、宅旁、路旁、水旁及宅间空地种植经济作物和乡土树种;推行农作物秸杆还田或用作禽畜饲料;对公用池塘进行定期清淤,保持水面洁净。

7、防灾减灾。地处洪涝、滑坡等自然灾害易发地区的村庄及时修建防洪堤、截洪沟、泄洪沟、护坡、挡土墙等防灾减灾设施。杜绝在山体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山洪冲沟等地质危险和隐患地段新建建筑,对此地段上的建筑要逐步迁移到安全地带。公共活动场所要设置灭火器等防火、灭火设备。2层以上住房应进行抗震设防设计。

8、文化保护。列入县级以上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的,要按已批准的规划实施保护;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民居建筑和公共建筑,有关专业部门要进行充分论证,确定保护、修复的原则和方法,不得随意整治;对古树名木进行登记,挂牌予以保护,不得砍伐、移植、出售,不得在古树名木树冠直投影外5米范围内进行影响其正常生长的各类活动。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支部书记组长,陈邦友、杨能娥担任副组长,张建军、罗明友、慧心骑为成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定期对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检查和通报。

(二)因地制宜,彰显特色。根据各户的经济水平、自然条件、产业特色等,按照“不求其大,但求其美”的原则,因地制宜地规划建设一批“传承历史文化、巧借山水景观、反映地方特色、体现田园风光、融合现代文明”的新村庄。

要以产业为支撑,突出发展旅游型的新型村镇,促进经济发展

(三)完善政策,构建平台。一是盘活土地,筹集建设资金。在节约用地的原则下,实行总量控制、占补平衡,边建设,边复垦;二是加快人口聚集。鼓励农民进集镇生活、居住,对条件恶劣地区的分散村民实施集中搬迁;三是完善机制,鼓励多方投入。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鼓励集体、个人及社会各方参与村镇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经营。

(四)整合资源,项目带动。积极向上申报项目,重点争取国家扶持,加快通村公路建设步伐,推进组级公路硬化;加大对人畜饮水工程建设的扶持力度,完善配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快以沼气池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建设,并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切实改善村容村貌;以水毁农田的恢复、堤渠塘堰的维修、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不断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快农村卫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步伐,逐步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办好村文化活动室、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加快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农村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设计综述

用规划指导新农村建设———我市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设计综述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样离不开规划。为了高标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市把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庄布点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村庄建设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工作,聘请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我市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试点村进行了规划设计,为我市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目前,该方案已经下发各乡、镇、办事处和试点村,各乡、镇、办事处和试点村正在按规划方案的要求,进行新农村建设工作。同时,省、宣城市和我市建设设计部门,为新农村建设设计了一批不同类型、各种风格的新农村住宅方案,供广大农民选用。这些设计方案经济适用、造型新颖、布局紧凑、地方文化色彩浓郁、施工组织简便,符合国家现行技术规范和要求,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

村庄布点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人为本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步骤,对新农村建设中各乡、镇、办事处的村庄布点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组织动员和支持引导农民自主投工投劳、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新型农民住宅

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尊重民意。

在村庄布点规划中,强调政府主导作用,自始至终突出农民在规划中的主体地位,本着农民自愿和尊重民意的原则,发挥农民积极性,不搞大包大揽,增加农民对村庄布点规划的知情权、参与权。

2、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现有村庄的区位、规模、条件进行规划建设,从当地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不搞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不盲目攀比。

3、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村庄布局要体现两个要求,一是有利生产,符合合理的农业生产半径的要求;二是体现方便生活的要求,符合当地村民生产生活的习惯。

4、合理集取,节约用地。

村庄规模要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有利于农村基础设施的配套。规划应与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按照“统一规划,相对集中,适度规模,分布实施”的要求,实现土地的集约使用和耕地的占补平衡。

5、突出特色,弘扬个性。

充分考虑丘陵、山区等不同自然地理条件和历史文化、人文习俗、地方特征的要求,切实保护并弘扬村庄特色,防止千村一面。

6、适度超前,建设配套。

坚持近远期结合,按照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经济配置规模要求进行公共设施布局和市政设施配置;规划保留村庄应优化布局,加强配套完善,规划撤并村庄宜维持基本设施条件。

规划内容

此次规划涵盖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内容,包括现状概况分析、产业发展规划、村庄布点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等各项内容,是指导各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目标

以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科学发展道路,使新农村的建设规划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与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交通道路等专项规划相配套,力求体现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使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完美结合,主要规划目的有两项:

1、合理整治村庄,优化完善配套,提高人居环境。

2、保留原有风貌,保障生态建设,形成地方特色。

规划设计理念

新型农民住宅底层结构图

1、生活高质化 农村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即使是农村地区,其生产、生活、娱乐等生活方式不断高质化、城市化。

2、服务社会化

乡村城市化需要社会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高度的健全,并形成完善的网络体系,使整个城乡地区真正做到服务的社会化、网络化。

3、环境生态化

农村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维系着整个区域的生态平衡,其发展仍应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保育为主,并充分体现其皖南山区农村的特色。

4、形象特色化

以提高农村地区生活水平、改善农村生活质量和人居环境为目的,村庄建设需要寻求适合农村的建设模式和居民生活习惯,追求农村风貌的高品质和特色化。

优秀新农村住宅设计方案选

小康居

美丽富饶的宁国,山青水秀,人杰地灵。随着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宁国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为了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方便日常的生产、生活,做如下设计。本方案占地面积为160m2,建筑面积152.3m2,上下两层,设客厅、厨房、餐厅、卫生间、卧室、储藏室及阳台,附属养殖用房2间。

本工程为砖混结构,外墙采用白色外墙乳胶漆,屋面为水青灰色瓦屋面。后院设有水井、沼气池,可连接厨房、卫生间;屋顶平台可放置太阳能热水器。本方案特点:白墙青瓦,延续徽派建筑的特点,室内布置合理,使用方便;构造简洁,结构简单,降低了工程造价;利用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科学环保。城市近郊农宅

本方案适合于城效结合部、农村主要集镇的新农村居民。考虑这些区域不同于山区,采取了联排式住宅,既节约用地,又节省造价,邻里相互照应方便,使邻里关系更加和睦,体现了新农村的新风尚。在平面设计上,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晒场在南面,人流主入口设在南面,直接进入客厅,家禽、家畜及农机车库出入口设在北面,避免了居室人畜混杂的污染。在底层平面设计上,可根据不同的人口组成及个人生活习惯,灵活布置一房间,它既可敞开作为客厅,又可隔成老年卧室,充分体现了新农村住宅的灵活性

和功能性;二层两卧室间未设计固定隔墙,住户可根据自己需求自由隔断。为方便使用,特设计了一阁楼层,它既能储藏日常不用的杂物间,又提供了更大的晾晒和夏夜家庭聚会纳凉场所。该平面功能合理,充分利用空间,布局紧凑,经济适用。在立面设计上,主要考虑这些区域农民生活逐步城市化,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上都比较现代化。因此,在造型上更多地融合了现代元素(三色砖、玻璃瓦、线条等),但在屋顶上还是继承了传统的坡屋顶造型,更好地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新颖大方、施工方便、造价经济,深受当地居民的喜欢。

第四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知识问答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什么重大意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我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对此应当有明确而又深刻的认识,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上来,上下一心、步调一致地为之努力奋斗。

农村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我国当前的一个基本国情。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只有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加快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明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才能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地必然要求。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我们现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何关系?

“十一五”规划建议强调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和西部地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农村能否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对全国来说举足轻重、成败攸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农村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的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这是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决定的。我国13亿人口中的大多数居住在农村。近年来,中央采取多方面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加速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容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加快推经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使我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3.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006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是近三年来第三个有关“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从增加农民收入到提高农业综合生长能力,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们可以看出中央对解决“三农”越来越清晰的思路。连续出台三个中央一号文件,着眼点不仅在于解决农民的生计,更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方略。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行动纲领。它显示了中国领导人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

文件全文共分8个部分,32条,全文11000多字,其内容框架是:

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三、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五、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

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体制保障。

七、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

八、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实际上可以分四个层次理解:

首先,文件总结了近几年来我国“三农”工作取得的新成绩,指出新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强调当前农业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解决好“三农”问题依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第二部分从总的方面阐述了2006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就是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第三部分从六个方面分别论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经济基础、物质条件、人力资源、体制保障、乡村治理机制。

最后,文件论述了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所应发挥的领导作用。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突破口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新的载体,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依靠群众、整体推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原则是:

(1)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2)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

(3)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要围绕农民需求谋划新农村建设,根据农民意愿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在加强政府支持和社会扶助的同时,引导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美好家园。要把农民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新农村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确保让农民真正受益。

(4)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5)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国的共同行动。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和支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形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合力,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真正造福亿万农民。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的一个“新”字,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它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新目标,是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它体现的是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决策和新举措,凸显的是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条件和新机遇;它还是农村振兴历史进程的新起点,是“三农”事业发展的新希望。

《十一五规划》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知识连接】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在农村,必须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众多。这是我国的重要国情。要让广大农村居民也能安居乐业,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

3.实现共同富裕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目的。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4.中国共产党是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是社会主义事业的脊梁和中流砥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共产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

5.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要继续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还得加快农村的发展,加强农村建设。

6.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等。

【问题解答】

1、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目标)是什么?

答: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什么党和政府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答: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由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低,农业科技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较,存在较大差距。

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扩大内需、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目前,中国最应启动内需的地方就是农村,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创造需求,有效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建设新农村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改革发展的大局。

⑤国家重视新农村建设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改革发展的大局,国家重视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是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

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我们所学过的那些知识和观点?(见【知识连接】)

4、你认为应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呢?(或:请你为我市新农村建设提出几条建议)

答:①统筹城乡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

②建设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现代农业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③深化农村改革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措施。

④发展农村公共设施是新农村建设中必须突出解决的问题。

⑤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是新农村建设中要解决的又一个重点问题。

⑥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新农村最重要、最关键的目标。

⑦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前提和首要环节。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⑧加强党的领导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证。

5、请你从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谈谈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①经济方面,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大农村科技普及和推广,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实国家农村经济政策,加大对农村的扶贫力度,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②政治方面,完善和发展村民自治制度,加强农村的民主和法制建设,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现象,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③文化方面,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村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消除各种迷信思想的影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的思想阵地,武装农民的头脑。

6、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①肩负”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树立远大的理想,立志成材,发扬艰苦奋斗和创新精神,努力学习,通过深造,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将来要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去。

②向父母建议:要利用农闲时间,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和思想道德水平。

③向政府建议: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素质等。

7、请你描绘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前景。(请你展望一下若干年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象。)

答:①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工厂林立,特色农业活跃,家家户户有了宽敞的住房,拥有小轿车,人们重视生活质量。

②乡风文明:人人安居乐业,农民的孩子免费高中教育,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自主创业、创新、创优能力增强。

③村容整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繁荣,绿水青山与人相伴。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④管理民主:民主法制日益健全,民主权利得到保障;人民积极参与、关心政治。

8、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假如请你参加一项社会调查,请完成以下内容:

(1)、调查的目的:帮助人们认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了解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因素,提高人们的参与意识,自觉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共创美好家园。

(2)、调查的方法:(至少三项)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座谈、走访等。

(3)、当前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有哪些?(至少三项)。

收入、就业、教育、医疗、社会治安、社会保障等。

(4)、当前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因素有哪些?(至少三项)。

农业不发达,农民不富裕,农村不繁荣,农业的基础不稳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等。

(5)、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的金点子有:(至少三项)。

①、加大对农村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 ②、科教兴农,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 ④、城市积极带动农村发展。

9、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国家实行”两免一补“政策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是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②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

④发展农村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⑤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⑥有利于公民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实现教育公平、体现社会公正,有利于加强和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⑦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⑧义务教育不仅是适龄儿童和少年应该履行的义务,而且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履行的义务。

10、谈谈你对免征农业税的认识。

①可以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②有利于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③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发展。

④有利于进一步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11、请你就如何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①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业的方针政策。

②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科学技术推广,让科学技术成为农民增收的决定性因素。

③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④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外出务工收入。

⑤搞活农产品流通,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⑥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减负提供体制保障。

⑦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为农民增收提供智力支持和安定的社会环境。

12、我们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

答: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党和政府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体现,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③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们党和政府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是

13、怎样才能解决好”三农问题“?(或结合本市情况,对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

①免征农村税,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②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多种经营,拓展农村就业领域,增加农民收入。③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④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推进科技下乡,强化科技种养。⑤青少年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努力学习,关心”三农问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法制宣传活动,为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加快城镇化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4、破解三农问题,青少年应怎么做?

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明确时代所赋予的崇高使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法律知识,关心”三农“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法律宣传,为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加快城镇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做出贡献。

15、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国家实行”两免一补“政策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是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②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

④发展农村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⑤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体,加强农村教育工作是我们党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⑥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⑦有利于公民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实现教育公平、体现社会公正,有利于加强和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6、为了促进”三农“事业的发展,党和政府做出了许多实事,请列举两个例子。

如:近三年连续通过三个”中央一号文件“关注农业,指导农业发展。对农村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举事例符合要求均可)

17、目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有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请你列举一、二加以说明。你认为应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呢?(或者是:请你为本市的新农村建设提出几条建议)

例如:农业不发达,农民不富裕,农村不繁荣;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比较低;农村水电、道路、交通、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差;农村商品市场总量不足,分布不尽合理等等。(举一二例,言之有理即可)建议见第4或第5小题。

18、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如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①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

②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

③继续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保持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水平,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④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开辟增收途径。

⑤因地制宜地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

⑥对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建立救助制度。

第五篇:东海县新农村建设村庄绿化规划方案

东海县新农村建设村庄绿化规划方案

(2007-2010年)

为了加快绿色生态东海建设进程,切实搞好社会新农村建设村庄绿化工作,根据《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造林绿化建设标准》并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东海县新农村建设村庄绿化规划方案。

一、村庄绿化现状

近年来,我县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快农民奔小康步伐为目标,以绿色生态东海建设为主线,大力实施速生丰产林建设、绿色通道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丘陵岗地植被恢复建设等重点工程,在造林绿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58.8万亩,森林覆盖率17.1%。全县24个乡镇(场)、1个开发区,378个行政村、1038个自然村,村庄总户数25.2万户,总人口102.21万人。现有村庄总面积25.8万亩,绿化总面积10.6万亩,绿化覆盖率40.2%,其中东部湖荡村118个,平均绿化覆盖率50.2%;中部平原村133个,平均绿化覆盖率36.8%;西部岗岭村127个,平均绿化覆盖率33.6%,全县低于35%绿化率、不达标的村庄 1

共有117个。全县现有村庄公共绿地153.3万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公共绿地1.49平方米。

总体而言,我县村庄绿化率比以前有了显著提高,但是,还存在发展不平衡,绿化的质量和档次不高,造林树种单一,树种搭配和布局不科学,常绿及花果类树种偏少等问题,这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绿色生态东海的建设要求还不相适应。

二、村庄绿化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为准绳,深入贯彻县政府绿色东海林业发展总体规划》,坚持生态优先、生态与经济双赢和保护与建设并举的绿化方针,大力开展村庄道路、河道的绿色廊道建设,庭院和围庄林建设以及农民公园等公共绿地的建设,完善村庄绿地系统,推进村庄绿化美化进程,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提供生态保障。

(二)基本原则。

1、整体协调,统一规划

村庄绿化要根据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充分体现整体协调和统筹城乡一体化绿化的观念。要把村庄绿化规划纳入 2

县域的城镇体系规划、村庄布局规划、乡镇的村庄布局规划等各层次的规划,村庄绿化的布局、绿化用地安排等要与各部门的专项规划进行整体协调。在编制村庄规划时,要对道路、居住区等各种绿地类型进行总体布局,统一规划。

2、分类指导,分步实施

要根据各地自然环境和经济水平对村庄划分类型,在规划时对绿化提出相应的要求。同时,道路、河道、庭院等也要根据其不同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规划。在规划时,要立足实际,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选择重点地段作为突破口先行绿化美化,再向一般地段推进。

3、生态优先,兼顾双赢

要以改善村庄的生态环境作为规划第一目标,优先考虑绿化的生态效益,树种选择要以乔木为主,营造村庄森林生态系统。在确保生态目标的同时,合理配置树种,创造景观效益,把生态园林理念融入到村庄绿化规划中,发挥绿化的美化作用;要充分利用房前屋后隙地规划发展小果园、小花园、小药园、小竹园、小桑园等,发挥绿化的经济效益。

4、因地制宜,体现特色

规划要与当地的地形地貌、山川河流、人文景观相协调,针对不同村庄的气候、地形、建筑特点,采用多样化的绿地布局,决不千村同面;对路旁、宅旁、水旁和高地、凹地、平地等采取灵活多样绿化形式,不千篇一律。规划要自觉保护、发掘、继承和发展各地村庄的特色,充分展示乡村风貌。

5、合理分布,节约用地

绿化在村庄内的生产、生活区要合理分布,布置于整个村庄,形成布局均衡、富有层次的绿地系统。我县人多地少,因此,绿化建设用地要统一规划,节约用地。一些不适宜建筑和道路交通的较复杂的、破碎的地段要尽量利用,见缝插绿。

6、保护为先,改建结合

在村庄绿化规划过程中,要严格保护好风景林、古树名木、围村林、村边森林等原有绿化,在规划中要将其融入村庄绿化规划中。在绿化实施过程中,要改造与新建结合,充分利用原有绿地。在基础设施建设时,要做到绿化与建筑施工同步,避免绿化滞后的被动局面。

(三)总体目标

到2010年,全县村庄平均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6%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平方米,村域主要路、堤、渠绿化率95%以上,农田林网控制率98%以上,宜林荒山、荒地绿化率95%以上,全县所有行政村绿化要全部达标(绿化覆盖率35%以上),20%的村庄依照村庄周边的高地、河流等自然地形兴建各具特色的农民公园,初步形成“点上绿化成园、线上绿化成荫、面上绿化成林、村周绿化成环”的景观效果。

1、村庄建成区(1)绿化覆盖率

西部丘陵区村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中东部平原区村庄中心村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包括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及其他绿地。

(2)公共绿地

村庄中心村建成区范围内至少有一处不小于300m供居民休闲的公共绿地,村庄中心村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

2、村域范围(1)沟渠路堤绿化 5

村域范围的主要路、河、渠、堤的绿化率达到95%以上。其中大型河堤绿化率100%,水库堤岸绿化率95%,一般沟渠绿化率90%以上。

(2)农田林网

村域范围的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8%以上,其中东部地区一、二级林网90%以上,中部平原地区80%以上,西部丘陵岗地70%以上。

(3)宜林地绿化

村域范围的宜林荒山荒地、荒滩造林绿化率达到95%以上,坡度大于6度、二级以上提水,生态区位特别重要,生态环境特别脆弱的丘陵岗地必须恢复森林植被,造林绿化率95%以上。

(四)目标:

2007年:全县新增村庄绿化面积0.26万亩,村庄绿化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新增农民公共绿地21.46万平方米,农村人均公共绿地提高到1.7平方米,全县新增绿化达标村25个,有15个村兴建农民公园。

2008年:全县新增村庄绿化面积0.39万亩,村庄绿化覆盖率提高1.5个百分点,新增农民公共绿地40.88万平方

米,农村人均公共绿地提高到2.1平方米,全县新增绿达标村35个,有 20个村兴建农民公园。

2009年:全县新增村庄绿化面积0.442万亩,村庄绿化覆盖率提高1.7个百分点,新增农民公共绿地51.1万平方米,农村人均公共绿地提高到2.6平方米,全县新增绿达标村32个,有25个村兴建农民公园。

2010年:全县新增村庄绿化面积0.416万亩,村庄绿化覆盖率提高1.6个百分点,新增农民公共绿地40.8万平方米,农村人均公共绿地提高到3平方米,全县新增绿达标村25个,有15个村兴建农民公园。

三、规划内容及要求

(一)类型划分。

1、村庄类型

根据村庄所在地形地势的不同,村庄类型分为西部丘陵区村庄、中部平原区村庄、东部湖荡洼地村庄三种。位于不同区域的村庄在规划绿地的比例上有不同的要求。

2、绿地与绿化类型

村庄绿化的绿地类型,一般参照城市绿地的分类方法。在中心村庄建成区范围内,根据绿地的主要功能分类,绿地类型有:

(1)公共绿地:指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的绿地。在村庄绿化中,主要是指村庄建成区内为全村居民服务的小公园、小游园绿地、休闲绿地、广场绿地等。

(2)生产绿地:指村庄建成区内,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

(3)防护绿地:指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村庄绿化中主要指建成区范围的围村林、河渠堤绿地等。

(4)附属绿地:在村庄绿化中,主要指庭院绿地、工业绿地(工厂内的绿地)、道路绿地等。

(5)其他绿地:指除以上绿地类型外,在村庄建成区内对环境改善和居民生产生活有直接影响的其它绿地。包括风景林地、生产果品的经济林等。

在村庄的建成区外,村域范围内,还有下列绿化类型:(1)沟渠路堤绿化:指村域范围内,村庄建成区外的道路、河流、大型沟渠、海堤的绿化。

(2)农田林网:指村域范围内,村庄建成区外农田的绿化。

(3)宜林地绿化:村域范围内所有宜林地荒山、荒地、荒滩以及坡度大于6度二级以上提水的生态环境特别重要的宜林地。

(二)村庄绿化规划。

1、村庄绿化设计(1)丘陵区绿化

丘陵区村要充分利用地形起伏的条件,依山就势布置造绿,形成多层次的绿化空间,力求自然。村庄周围原有的自然景观林要严格加以保护,在规划时要充分利用好岭地林业资源这一背景,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在布局上可采用不规则的分布,绿地类型主要选择庭院绿地、道路绿化和自然景观绿化等。

(2)平原村绿化

平原村要与广阔的田野这一基本地形特征结合起来,在布局上可以规则式为主,可采用网状、环状、放射状、散点状、大块集中等多种绿地布局方式。绿化类型选择要多样化,不仅要设计公共绿地、庭院绿地、生产绿地、道路绿化,而

且要对河渠堤绿化、农田林网等进行配置,形成以村庄建成区绿地系统为基础,道路绿化、农田林网为辐射的村庄森林植被生态系统。

(3)湖荡村绿化

湖荡低洼地带的村要将村庄绿化置于整个防护林体系之中,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绿化树种选择要按照防护要求,选择抗风、耐盐碱、耐水湿的品种;绿地类型选择主要侧重于庭院绿化、道路绿化和林带林网。

2、村庄绿化规划的内容

(1)公共绿地

村庄中的公共绿地以为广大村民提供休闲游玩场所为主要目标,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原则。在功能上,以儿童游戏、青少年文化娱乐、老年游憩为主。园林建设应以植物造景为主,绿地率大于70%。村庄中建设多个公园时,应尽量均匀分布。

(2)庭院绿地

庭院绿地是附属绿地中的一类。庭院绿地的范围主要是房前、屋后、宅旁。庭院绿化可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①观赏型

此类型适宜于面积特别狭小的庭院。以栽种花卉为主,间种几株乔木,花卉可选取高、中、矮种类搭配。

②休闲型

此类型适合绿化用地面积较大的庭院。选择的树种应主要考虑景观生态效益,兼顾经济效益。此类型以选择高大乔木为主,灌木为辅。

③经济型

绿化用地面积较大的庭院还可结合绿化栽植果树,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经济型既可是多种果树混种的混杂型,又可采用单种一种果树的单一型。

以上是庭院绿化的基本模式,在绿化过程中,可对上述基本模式进行组合,形成新的混合模式。

(3)生产绿地

生产绿地要根据各种圃地建设要求和苗木需求进行建设,做好规划,保证整齐美观。

(4)工业绿地

工业绿地建设既要满足生态功能,又要注重景观效果,创造美丽的工作环境。

在生态功能方面应根据厂区的不同性质,对绿化有不同的要求:

①有害气体较多的工厂内外的树木种植应以疏为主,或用矮灌木、草坪等进行绿化,以利于有害气体迅速扩散和稀释。

②在容易发生火灾的工厂内,为满足安全和消防要求,宜选择有防火作用的乔灌木,避免选用含油脂和易燃树木。

③噪声较大的工厂周围宜选用树冠矮、分枝低、树叶茂密的灌木与乔木,形成疏松的树群或数行狭窄的林带,以减少噪声的强度。

④对防尘要求比较高的工厂,要发挥绿化减少灰尘的优势,选择枝叶稠密、叶面粗糙、生长健壮、吸尘能力强的树种。

(5)道路绿化 ①配置模式

根据道路的宽度以及村庄的经济条件,道路绿化可采用以下三种模式:

一板二带型 该类型是最基本的道路绿化模式,适合宽度较小的道路。在一条车行道的两侧栽植行道树,每侧可栽一行或两行。为节约用地,栽植两行时,建议采用“品”字形布置。

二板三带型 即在道路中间栽植中间分车绿带,在两侧分别栽植两行行道树。

三板四带型 适合于设非机动车道的道路,在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设置两侧分车绿地,在道路外缘设行道树。

②树种选择

道路绿地的树种配置应以乔木为主,乔灌草结合,以求更完美的生态功能。行道树应选择干型好、生长快、耐瘠薄、抗污性强、病虫害少的树种,如杂交马褂木、落羽杉、榉树等。在宽阔的道路上可选用树干挺拔、冠大的树种,如35、351杨、895杨;在较窄的道路则应选用冠小的树种;在高压线下选用干矮、树枝展开的树种,如国槐、黄金柳等;在交*口和道路转变处,在10m以上的空隙内不宜种植乔木或高度超过0.7m的灌木。(详见附件一绿化参考树种)

(6)农田林网

农田林网应以自然走向的路、河、渠两侧绿化为骨架,在此基础上,根据网格面积的要求,考虑是否新营造林带。新造林带应与主要害风方向垂直。主林带应在两行以上,副林带可根据用地情况确定,尽量多行。用作果园、种植园的防护林,应采用紧密结构,一般林带可采用疏透或通风结构。

农田林网的树种应选择树体高大、树干通直、分枝少、适应性强为原则,树种要多样性,一个村庄内同一个主栽树木品种数量一般不超过50%。树种配置的模式主要有:

①单一乔木型 林带以单一的抗风力强的乔木构成。②多乔混交型 林带以抗风能力强的乔木为骨干树种,再配以其他树种。可有针阔混交、常绿与阔叶混交等多种形式。

③乔灌草组合型 该型即乔、灌、草之间有机结合,组成复合林带。该类型中最理想的是乔灌草复合型,上层以常绿树种与落叶或针叶树种形成混交林,中层点缀观赏灌木,下层种植具观赏、改土功能的草本植物,形成多功能复层防护林群落。

(7)河、渠、堤绿化

河、渠、堤绿化应根据绿化地段的水位高低、水质情况选择陆生、湿生、水生的植物。植物的配置模式与农田林网的模式相同,为提高生态和景观效果,村庄建成区河、渠、堤提倡采用乔灌草组合式的绿化,建成区外河、渠、堤绿化多以乔木为主,易干旱缺水的西部岗岭地区河渠坡面上应选择耐干旱、乃瘠薄树种。

四、村庄绿化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协调机制。为加强对村庄绿化工作的领导,县里将成立村庄绿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同时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确保村庄绿化工作顺利开展,针对村庄绿化工作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协调机制,强化工作措施,形成各方齐抓共管、整体有序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制定考核细则,落实目标责任。一是制定考核细则,把村庄绿化工程列入三农考核内容,并成立由县农办、县林业局、县文明办等部门联合组成的督导小组,具体来抓工程协调与督导,明确乡镇和村庄主要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二是实行领导包工程责任制,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各乡镇政府与绿化村庄负责人,层层签订责任状,细化、量化工程任务,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机制。

(三)整合各类资源,确保资金投入。本着打造样板、树立典型、增强辐射带动力的目标,始终坚持以不增加农民负担为原则。一是积极争取中央、省市支农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二是县财政预算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村庄绿化。四是对适合市场化运作的项目,制定优惠政策,通过市场筹措建设资金。五是创新绿化方式,采取县直部门与绿化村庄结对帮扶搞绿化的方式,投入一部分人力、物力和财力,充分调动了绿化村庄群众的绿化热情,提高了村庄绿化工程的质量和水平。

(五)强化科技支撑,加强技术指导。特别是要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种苗质量技术标准的行业管理、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管、森林重大病虫害的监控和防治等。加快推进全县百里苗木花卉长廊建设,力争每年引进8-10个花卉苗木新品种,改良2-4个本地乡土树种,为村庄绿化创造有利条件;适时开展村庄绿化讲座及造林培训班,组织林业技术干部集中培训,县和乡镇林业技术人员包干到小班,实行从规划、整地、苗木、栽植到检查验收一包到底,积极做好村庄绿化技术的服务工作和绿化质量的监督工作。

(五)建立激励机制,加大督查力度。在村庄绿化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将实行季排名、年底评比等多项督导制度,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对工程进度快、质量好的乡镇和

村庄优先安排项目经费,给予适当物资奖励;对工程速度滞后,质量差,不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施工的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确保落实到位。

下载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知识问答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知识问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梨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村庄整治规划

    梨树县规划处编制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和“政府引导、群众主体、因地制宜、注......

    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附件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贯彻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要求,落实省委省政府创建文明......

    XX乡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庄整治规划

    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庄整治规划根据xx农办[2008]03号《关于限时上报新农村三个规划的通知》、区委办、区政府办《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区委办、区政府......

    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附件 河北省新农村建设 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要求,落实省委省政府创......

    静边镇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庄布局规划

    静边镇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庄布局规划静边镇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规划区从静白公路金星村和梨村交口处起至青花公路龙山村交口处,覆盖1个村,共5个村民小组,341户,1471人,年人均纯收入3......

    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河北省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的通知(冀建村〔2006〕425号)各市规划局、建设局,扩权县(市)规划局、建设局:为指导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

    村庄规划建设工作方案

    村庄规划建设工作方案 村庄规划建设工作方案 为了搞好行政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我村小康社会进程,本着坚持合理布局、节约用地,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逐步建设,实现经济效益......

    新农村建设规划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并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内函和途径。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经济新发展、生活新改善、社会事业新进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