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善政办发〔2009〕50号-关于完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若干意见2009.4.14
善政办发〔2009〕50号 嘉善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完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若干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根据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统一全市职工医疗保险有关政策的实施意见》(嘉政发[2008]59号)和《对贯彻执行嘉政发[2008]59号文件中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嘉劳社[2008]124号)精神,为更好地保障参保单位和职工的利益,使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稳健运行,结合目前实际,现就完善我县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将原办法名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改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二、调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医疗统筹基金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
统筹基金支付住院医疗费的起付标准为1000元;结算年度内第二次住院,其起付标准为规定起付标准的80%;第三次及以后各次住院不设起付标准。最高支付限额为6.5万元,结算年度内累计计算。
三、调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医疗统筹基金支付比例
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住院医疗费(结算年度内多次住院可累加),统筹基金支付的比例为:
在职职工:1001元至20000元,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87%、二级医疗机构84%、三级医疗机构81%;20001元至40000元,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91%、二级医疗机构88%、三级医疗机构85%;40001元以上,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95%、二级医疗机构92%、三级医疗机构89%。
退休人员:在在职职工对应档次上增加5个百分点。
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工人,其个人负担的比例为退休人员的50%。
四、参加“低费率、小帐户、保大病”(以下简称“低小保”)即单位按缴费基数的2.5%缴纳,个人按缴费基数的1%缴纳的职工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其起付标准及报销比例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门诊医疗费用由参保人员个人帐户支付,个人帐户不足支付时,由个人自负。
(二)住院(含家庭病床)医疗费用:
1、统筹基金支付医疗费的起付标准为2500元,结算年度内第二次起住院的起付标准为每次1000元,最高支付限额为6.5万元,结算年度内累计计算。
2、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医疗费,统筹基金支付的比例为:
2501元至20000元,统筹基金支付80%;20001元以上,统筹基金支付85%。
(三)规定病种费用:符合规定病种支付范围的门诊医疗费用可视作住院医疗费,其起付标准在一个结算年度内为2500元。
五、重大疾病医疗救助保险筹资标准、支付比例
(一)筹资标准:每人每月6元。
(二)支付比例:基本医疗保险、“低小保”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以上部分,由重大疾病医疗救助保险资金支付85%。
六、2009年4月起,符合按月领取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的人员在办理退休手续后可继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不再缴纳医疗保险费,享受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及重大疾病医疗救助保险待遇,有关规定如下:
(一)2009年3月31日前已退休人员,退休后连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按月缴费的,从2009年4月起不再缴纳医疗保险费。
2009年3月31日前已退休人员,退休后未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在同时符合下列条件后可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1、从我县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实施后(2002年10月)即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并至2009年3月期间连续参保并缴费(含原大病医疗保险和“低小保”医疗保险),凡在此期间中断缴费的须按退休后办理参加医保手续时上年度全县职工平均工资的5.5%补缴中断期间的基本医疗保险费。
2、到达领取基本养老金时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男职工须满25周年、女职工须满20周年(含视作养老缴费年限),如不足以上年限的,须按退休后办理参加医保手续时上年度全县职工平均工资的5.5%一次性补缴基本医疗保险费。
(二)2009年4月1日以后退休的人员,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方可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1、从我县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实施后(2002年10月)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至退休期间须连续参保并缴费(含原大病医疗保险和“低小保”医疗保险),凡在此期间中断缴费的须按退休时上年度全县职工平均工资的5.5%补缴中断期间的基本医疗保险费。
2、到达领取基本养老金时医疗保险缴费年限男职工须满25周年、女职工须满20周年[2002年10月以前的养老缴费年限(含视作养老缴费年限)视同医疗保险缴费年限],如不足以上年限的,须按退休时上年度全县职工平均工资的5.5%一次性补缴基本医疗保险费。
(三)2009年4月起符合上述条件的退休人员个人帐户按养老保险最低月缴费基数的1%按月划入。
原在单位参加建立个人帐户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企业退休人员,仍按原办法参保缴费。
(四)符合上述条件的退休人员重大疾病医疗救助保险费按每人每月6元的标准筹集,其中政府资助2元、个人账户支付2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2元。
七、自谋职业人员在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前提下,可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低小保”医疗保险(含重大疾病医疗救助保险)。
八、首次参保人员须在连续足额缴纳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六个月后,方可享受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九、“双缴双保”人员个人帐户按照养老保险最低月缴费基数按比例划入。
十、调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中断的处理方式,将目前“中断后再次参保”调整为“连续中断三个月后再次参保的,作为中断处理”。对未参保期间发生的医疗费,基金不予支付。
十一、调整中药饮片的支付规定
将目前“中药处方每次不超过7剂,每剂不超过10元”调整为按照《浙江省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2005年版)规定执行,每次不超过7贴,恶性肿瘤患者每次不超过14贴;金额按《药品目录》规定报销。
十二、调整门诊规定病种种类、支付范围及支付比例
(一)病种名称:恶性肿瘤(癌症)、肾透析、器官移植抗排异、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重度精神病。
重度精神病是指:需长期依赖药物治疗的脑器质性精神病(含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等)、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或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难治性强迫症等6种病症。
重度精神病的确定应由我县职工医保定点的精神疾病专科医院组织相关专家提出诊断结论(县外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提出的诊断结论需经复核),由社保经办机构审定。
(二)支付范围及比例:门诊确定的规定病种针对性治疗项目和药品费用可视作住院医疗费,由统筹基金按三级医疗机构支付比例支付(不设起付标准)。
(三)享受规定病种门诊治疗待遇的参保人员应通过个人申报、组织医学专家查阅近期病历和检查(化验)资料提出意见、社保经办机构审定等程序确定。
规定病种针对性治疗项目和药品目录(试行)另发。
十三、调整家庭病床支付比例及收治对象
(一)支付比例:起付标准为每月80元;最高支付限额为每月2000元(建床时段内可统筹使用);对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医疗费,统筹基金支付70%,个人自负30%。
(二)收治对象:因疾病引起瘫痪或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患者;恶性肿瘤晚期,行为困难需要支持治疗和减轻痛苦患者;临终关怀病人。
十四、完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的管理
在执行《嘉善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试行办法》和《嘉善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管理试行办法》的同时,补充下列规定:
(一)营利性医疗机构在申请定点时应当书面承诺,对医保人员收费(含药价)不高于同类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物价收费标准。
(二)对不因病施治、夸大病情、小病大治、套取医疗费等,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或受到卫生行政部门查处的医疗机构,劳动保障部门不受理其定点申请;已定点的,应停止医保业务并进行整改。
(三)定点零售药店内不得兼营化妆品、生活用品、电视购物商品;保健食品应单独立柜,分区域管理,单独立帐,且其经营面积不得超过总经营面积的25%;不得进行购药赠财物的促销活动。在本通知下发之日起5个月内未达到上述管理要求的,视作自动放弃医疗保险定点资格。
定点零售药店应当建立独立完整的、按品种和数量分类管理的购销存明细账目,每月核对库存并保存资料备查。
(四)定点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医保经办机构追回违反规定支出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按违规费用占医保经办机构当月审核医疗费的比例,在定点医疗机构当月申请拨付的医疗费总额中扣除;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其整改,给予警告,并暂停其1-6个月定点医疗机构资格;情节特别严重,或拒不整改及整改无效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取消其定点医疗机构资格,并在1—3年内不得再申请定点:
1、诊治、记账不校验基本医疗保险证(卡),将非参保人员的医疗费、非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费用列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支付的;
2、将不符合住院条件的参保人员收住入院或将符合出院条件应予出院的参保人员继续滞留住院的;
3、违反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服务设施标准和用药规定的;
4、不记载病历或病历记载不清楚、不完整,与发生的医疗费不符的,或发生的医疗费与病情不符的;
5、接诊时不审阅参保人员以前的病历记载,重复给药,非诊疗需要进行检查、治疗或重复检查、治疗的;
6、违反收费规定,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或分解收费项目,不执行国家规定的药品价格,造成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损失的;
7、不按处方剂量规定,超量给药的;
8、将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药品串换成其他药品、生活用品、保健用品或其他物品的;
9、将自费药品与列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的药品混淆计价的;
10、向患者提供假冒伪劣或过期药品的;
11、允许或纵容采用冒名就诊、挂名住院的;
12、其他违反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行为。
(五)定点药店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医保经办机构追回违反规定支出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按违规费用占医保经办机构当月审核医药费的比例,在定点药店当月申请拨付的医药费总额中扣除;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其整改,给予警告,并暂停其1-6个月定点药店资格;情节特别严重,或拒不整改及整改无效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取消其定点药店资格,并在1—3年内不得再申请定点:
1、不校验基本医疗保险证(卡),不按处方规定配(售)药品或超剂量配(售)药品的;
2、将非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费用列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支付的;
3、将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药品串换成其他药品、生活用品或保健用品的;
4、将自费药品与列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的药品混淆计价的;
5、向患者提供假冒伪劣或过期药品的;
6、不执行国家规定的药品价格,造成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损失的;
7、其他违反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行为。
(六)定点的医疗机构分支机构或连锁药店的门店违规,劳动保障部门在审查、审批其其他分支机构(门店)时,应从严整体考虑。
对已定点医疗机构(药店)作出的整改、提前终止协议或取消定点资格决定,以及定点机构自动放弃定点资格的情况, 应及时向社会公布。
十五、参保人员在非联网的医疗机构就诊后,必须在当年度内办理申报结算手续。办理申报手续时,须向县社会保障管理中心提供医保IC卡、病历卡、出院小结、医疗费原始发票、费用汇总清单、转院单等相关材料。
十六、转外就医是指经批准转往嘉兴市外的医疗机构检查、治疗。参保人员在嘉兴市范围内定点医疗机构就医,不视作转外就医,医疗费按本地就医比例报销。参保人员经批准转往非定点医院的,转入的医院应为杭州、上海三级乙等以上级别的当地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其符合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在职人员自理15%,退休人员自理10%后,再按有关规定结报。参保人员经批准转往嘉兴市外定点医院的,其符合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先由个人自理5%后,再按有关规定结报。
十七、参保人员在嘉兴地区以外就医(含异地安置、长居外地、转外地治疗等),药品使用范围以《浙江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为准。若确属治疗地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并由参保人员提供治疗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有效证明,可列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按乙类药品处理;医疗服务项目及标准按我县规定执行。
十八、明确部门职责,建立联动机制。审计、监察部门负责对医保基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审计,确保基金安全运行。卫生部门负责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卫生行业标准体系,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为参保职工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配合劳动保障部门共同做好相关人员体检工作,并建立健康信息档案;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负责药品、医疗器械的生产、流通和质量的监督管理;发改(物价)部门负责药品、医疗服务价格的监督管理。
十九、其它
本通知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以前有关政策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
本通知由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二○○九年四月十四日
第二篇:浅议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国现行的基本医疗制度,它是1998年底,在改变了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公费和劳保医疗制度而建立起来的一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医疗保障制度。
一、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我国原有的机关事业单位公费医疗制度和国有企业劳保医疗制度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建立的。它对于保障职工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制度的缺陷也日益暴露出来,一些深层次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主要是:缺乏合理稳定的筹资机制,国家和用人单位包揽过多,医疗费增长过快,各级财政和企事业单位负担沉重;公费医疗管理不善,对医、患、管、药诸多方面没有制约,漏洞多,浪费严重,覆盖面低,社会共济功能差,一部分职工基本医疗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而一部分人又存在着超前消费现象。因此,国务院决定进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目的是要根本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由国家和单位包揽下来的公费及劳保医疗制度,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负担的医疗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实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目标的迫切需要。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性措施,就是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实施再就业工程。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多方面原因,现有国有企业人员过多,下岗分流,减员增效遂成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组成内容。而要做好下岗分流,减员增效,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给下岗分流职工提供包括基本医疗服务在内的基本生活保障,建立覆盖城镇所有单位和职工的医疗保险制度,保障职工的基本医疗服务,这样才有利于转变职工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从而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
第二,建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竞争性的经济,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必须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提倡和保护竞争,形成充满活力和富有效率的经济运行体制,以利于不断解放生产力,更好地发展经济。与此同时,政府还必须通过建立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制度,来分散和化解由市场竞争带来的风险,维护社会公平和稳定,建立具有“安全网”和“稳定器”功能的社会保障制度,保证广大职工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业有救济。这是政府的基本社会职能,也是我国《宪法》和《劳动法》赋予职工的基本权利。然而,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只有加快这向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才能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
第三,建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提高广大职工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我们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使全国人民过上小康生活,并逐步向更高水平迈进。这就要求不仅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且要努力提高医疗保健水平,改善卫生条件。而深化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发展医疗保险事业,不仅有利于改善城镇各类所有制单位职工的医疗服务条件,保障广大职工都能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提高职工身体健康水平。而且这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
国务院在1998年底颁布了《国有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明确了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决定》中明确指出,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财政、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建立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走过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试点阶段,即从1994年至1998年的“两江”试点。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1994年国务院决定在江苏省镇江市、江西省九江市进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1996年试点工作又扩展到40多个城市。与此同时,上海、海南、深圳、烟台等地也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以不同形式进行了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试点的实践证明,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对保障走过基本医疗、抑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这些经验被总结到1998年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国有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中,《决定》提出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负担,并具体规定了单位和个人的缴纳比例,用人单位缴费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职工缴费率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规定了职工看病的最高支付限额和最低起付标准。《决定》坚持“低水平,广覆盖”、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的原则,形成了新的筹资机制。通过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合理确定基本医疗保险统筹范围,加强基金管理等制度。
第二阶段是从1999年到现在,通过五年多的努力已经初步建立起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通过四个方面的标志可以说明这一情况。
第一标志是,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体系基本完备。总体的政策体系包括四个系统、三个层面。四大体系统分别是: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系统,基本医疗保险管理系统,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以及医药卫生体制配套改革系统。三个层面是:国务院1998年的44号文件及有关配套文件确定的基本政策层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总体规划和有关配套措施的组织推动层面;统筹地区实施方案和配套文件的具体政策和管理层面。既有宏观,又有微观,可以说是系统初成。
第二个标志是,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全国大多数地区组织实施。据统计,截止今年3月底全国342个地级以上城市已经启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施面达到98%。实际缴费参保人数突破了1亿人,占全部应参保人数的56%。
第三标志是,启动城市的运行比较稳定,医疗保险新机制开始发挥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稳定的筹资机制保证了医疗保险制度社会共济目标的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基金有了稳定的资金来源。既保障了所有参保职工的基本医疗需求,又解决了过去长期存在的拖欠职工医疗费和医院医疗费问题。从各地情况来看,尽管职工对某些政策和管理或多或少有一些意见,但普遍反映现在看病不再有顾虑;尽管医生对严格的医疗保险费用结算管理有一些看法,但普遍感到,有医保基金支撑不再担心提供医疗服务没人给钱。在许多城市医疗保险基金已经成为维持医疗机构正常运行并不断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
(2)医疗保险的费用分担机制增强了参保职工的费用意识和自我保障意识,促进了患者的理性消费,遏制了医疗费用的浪费,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3)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制发挥了多种功能的作用,保证了新旧制度平衡过渡。在基本医疗的保险基础上,各种补充性保障措施分解了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风险,均衡个人负担,满足了多层次医疗需求。许多职工反映,基本医疗保险是参保职工的“阳光基金”,公务员医疗补助、职工大额医疗费用补助等补充保障措施,是大病患者的“定心丸”。
(4)医疗保险服务管理机制不仅保证了医疗保险制度目标的实现,也促进了医疗机构的改革和发展。各地围绕工作重点,完善管理措施,增强管理手段,强化管理监督,使医疗保险管理服务水平和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大部分城市实现了医疗费用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的直接结算,在医疗保险日常管理中实现了就医信息与结算数据的实时传输监控和网上结算。
第四个标志是,医疗保险管理系统初步建成。到目前为止,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已经在各个管理层基本建成了统一的医疗保险管理系统。除极少数地区外,各项医疗保险保障管理职能基本划转到位,实现了医疗保险统一管理,各项管理制度基本完善;除少数市县外,多数地区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医疗保险行政管理机构和经办机构全国已有一支7万多人的干部队伍。70%以上的统筹地区建立了比较先进的医疗保险计算机网络,为实施医疗保险管理提供了技术保证。
三、改革进程这依然存在的问题
目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矛盾,主要是:各地改革进展很不平衡,针对医疗保险,地级城市启动多,大城市启动的少,虽然已经运转起来,但是覆盖人群还比较少,机关事业单位参保较多,困难企业参保较少,许多中央企业还没有真正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参加统筹地区的医疗保险,医疗费用分担过重,就医手续过于复杂,解决困难人群医疗保障制度的措施还不完善,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工伤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大病补助》以及《生育保险》等等,一部分地区出台,还有一部分地区没出台,所以医疗保险管理特别是基础管理亟需进一步规范和加强。
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制度建设,还是管理服务都面临着艰巨的任务。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还需要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一是完善医疗保险政策体系。完善医疗保险政策体系,即在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相关配套政策,逐步形成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主体,以公务员医疗补助,大额医疗费用补助,企业补助医疗保险和职工医疗互助为补充,以社会医疗救助为“保底线”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同时还要研究如何发挥商业医疗保险的优势,使两者优势互补,有机衔接。
二是规范和强化基础管理,全面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规范和强化医疗保险服务管理,是搞好医疗保险工作的基础,它关系到改革能否继续深入,新制度能否健康运行,从而奠定医疗保险事业长远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全面掌握医疗保险管理的基本要求,重点解决医疗保险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细化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管理,完善医疗保险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医疗保险管理监测预警系统,切实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管理,解决有关人员医疗保障等项工作。具体从以下六个方面做起:
(1)完善和加强医疗保险服务管理方面,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医疗机构与零售药店资格的条件。要按照方便职工就医购药、促进充分竞争的原则,打破垄断,取消各种不合理的限制,将符合条件的、不同规模的、不同所有制的各类医疗机构和零售店纳入定点范围,特别是要逐步扩大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等基层医疗机构的定点范围,对定点零售药店要强化药师配备和处方管理等条件的审查,对从医院门诊药房剥离出来的零售药店,符合条件的要纳入定点范围。
(2)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医疗保险管理措施,确定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时,必须鉴定定点协议。同时在定点协议中要明确医疗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和费用的控制指标,对部分定点医疗机构,可以将管理措施落实到具体科室和人员。要明确考核指标和办法,考核结果要与医疗费用结算标准挂钩,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对违规行为和违规费用要明确违约责任。
(3)强化基本医疗保险用药,对诊疗和医务设施等医疗服务项目及费用支出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的规定,在与定点医疗机构的定点协议中要根据定点医疗机构的级别和专科特点,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内药品的备药率、使用率及自费药品费用占参保人员用药总费的比例等提出具体指标,在诊疗项目管理中要重点明确对新增诊疗项目、大型设备检查一次性医用材料使用的控制措施,对住院医疗服务,要明确人均住院费用和人均住院天数的控制指标。
(4)建立医疗保险监督检查制度。要充分利用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动态监控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医疗服务和医疗费用发生情况,建立医疗保险日常监督管理制度。要提供向社会公开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发生情况和药品价格信息,建立医药专家委员会,聘请义务督查员等措施,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执行医疗保险政策、服务质量和收费等情况进行舆论和社会监督。
(5)妥善处理医疗费用个人负担问题。要加强宣传,提高广大参保人员对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坚持建立合理的医疗费用分担机制的改革方向。
(6)提高医疗保险管理服务水平。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管理制度,树立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和简化业务流程。
三是以解决困难群体医疗保障问题为重点,加快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解决困难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当前亟需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我们应当从讲政治的高度,努力做好这项工作。要对困难人群进行分类研究,切实解决好包括国有企业困难职工和退休人员在内的困难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对有部分缴费能力的困难企业,可按照适当降低单位缴费率、先建立统筹基金、暂不建立个人账户的办法,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保障其职工相应的医疗保险待遇等。对无力参保的困难企业职工,要通过探索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制度等方式,妥善解决其医疗保障问题。对关闭,破产国有企业的退休人员(包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前已关闭、破产的原国有企业退休人员),要充分考虑这部分人员医疗费用水平和年龄结构等因素,多渠道筹集医疗保险资金,单独列帐管理,专项用于保障其医疗保险待遇。对仍在再就业中心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要继续按照“三三制”原则,落实基本医疗保险费资金。对出中心解除劳动关系的人员,已经再就业并建立劳动关系的,应继续将其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各地要根据当地医疗保险制度规定,结合实际,制定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办法,将其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并根据缴费水平和缴费年限给予相应待遇。对灵活就业人员可通过职业介绍中心等劳动人事代理机构代办医疗保险的方式实现整体参保,同时做好有关服务管理工作
四是继续稳步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重点突破,条块联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对象是:省会城市等大中城市中,未参保单位和人群,包括非国有经济单位及其从业者,及覆盖面低于60%的市县。具体做法是要抓住重点,即抓重点城市以及重点单位,重点人群。抓住重点城市,一是直辖市和。省会城市,要力争这些城市的参保率达到60%。二是抓县级统筹地区,县级统筹要全部启动,并完成覆盖率40%以上。抓重点单位,主要是落实中央部署单位和省属单位属地参保问题,力争使这些单位的参保率达到90%。目前这些单位还有320万人没有参保,按照属地原则参加医疗保险,不仅有利于各地区医疗保险的平稳运行,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这些单位的改革与长远发展。抓重点人群,是对一些统筹地区主要启动机关事业单位而企业没有参加的,应着力将有条件的企业纳入医疗保险范围,对个体经济组织还没有提出具体参保办法的地方应尽快提出方案,并逐步将其纳入参保范围。要争取在解决困难企业参保、出中心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参保或接续保险问题上有所突破,要在探索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管理上有所创新。“条块联动”就是市直和区县,机关事业和企业,国有单位和非国有单位,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都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参加统筹地区的医疗保险。
医疗保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不断探索完善。医保改革4年多,人们可喜地看到,医保管理在医保改革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7万多人的医保队伍已经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他们正在用自身树立起了“忠诚为民、维权楷模”的良好形象,推动着医保改革向纵深发展。
第三篇:广东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广东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宣传提纲
广东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宣传提纲
一、近年来我省养老保险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1994年,根据《广东省职工社会养老保险暂行规定》(粤府[1993]83号),我省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实施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率先在全国实现不分单位所有制性质、不分职工用工形式执行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1997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我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与国家统一制度并轨。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以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为中心,努力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切实加强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强化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和监督,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促进改革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06年6月,全省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1643.88万人,离退休人员235.65万人,全省月人均基本养老金847元/月,100%实行社会化发放。
广东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宣传提纲
年7月1日起,统一将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规模从本人缴费工资11%调整为8%;二是调整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以全省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300%为缴费基数上下限,同时允许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低于全省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地级市以所在市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60%为缴费基数下限,以后逐步过渡到以全省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下限;三是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将缴费时间长短和数额多少与待遇水平挂钩,建立参保缴费的激励约束机制;四是完善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让广大离退休人员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五是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大力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地方养老保险;六是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以非公有制、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为扩面重点,统一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政策;七是逐步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省劳动保障厅、财政厅将研究制定我省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方案,经省政府审定并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批准后组织实施;八是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规范市级统筹,强化省级调剂金制度,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实现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九是不断提高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水平,推动社会保险经办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
广东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宣传提纲
二是与新的计发办法相适应。以职工缴费年限35年退休为例,改革前基本养老金的目标替代率是58.5%,其中20%为基础养老金,38.5%为个人账户养老金;改革后目标替代率将达到59.2%,其中基础养老金替代率提高到35%,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调整为24.2%。新老办法对比,基本养老金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基础养老金增加,个人账户养老金有所降低,总体水平与改革前大体相当,略有上升。
六、为什么要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计发办法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关键环节,涉及广大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按照现行计发办法,缴费满15年(中人10年)以上的,基础养老金按当地职工上月平均工资的20%计发,个人账户养老金按账户储存额的1/120计发。这种办法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激励约束机制不足。缴费15年(中人10年)以上的参保人员不论缴费多少,也不论缴费时间比15年延长多少,基础养老金都一样,这不符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原则。二是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年限与实际领取年限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国退休人员退休后一般要生活25年以上,在现行个人账户基金增值能力限的情况下,仅够支付10年,以后仍需统筹基金支付,权利与义务严重偏离,面对即将到来的“银色浪潮”,养老保险基金面临巨大的压力。新的养老金计发办法,参保人员每多缴一年增发一个百分点,上不封顶,有利于形成“多工作、多缴费、多得养老
广东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宣传提纲
遇。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必须同时符合规定的年龄条件和缴费年限条件,才能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一)年龄条件:按国发[1978]104号文件规定的退休年龄条件执行。即:(1)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可以办理正常退休。(2)从事有毒有害工作累计满8年、从事井下、高低温工作累计满9年或从事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工作累计满10年的职工,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可办理特殊工种提前退休。(3)由定点医院出具医学诊断证明,并经过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属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可办理因病提前退休。
(二)缴费年限条件:国发[2005]38号文规定,“中人”在达到退休年龄时必须缴费满15年才能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我省对“中人”的缴费年限要求,满10年的就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为了与国家的规定相接轨,又与我省《条例》相衔接,根据粤府[2006]96号文规定,2013年6月30日前仍按老办法执行,即将“中人”缴费年限10年的规定放宽到2013年6月30日,给了最后一批 “中人”(1998年6月30日参保)15年时间。从2013年7月1日起执行缴费年限15年的统一规定。具体缴费年限规定如下:
1.1998年7月1日后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缴费年限
广东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宣传提纲
人,在计发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计发过渡性养老金:
(1)1998年6月30日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006年7月1日以后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
(2)1998年7月1日后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前具有按国家规定的视同缴费年限,2006年7月1日后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
3.首次领取的过渡性养老金月标准为:
(1)1998年6月30日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以首次领取基本养老金时本人视同缴费账户总额除以120;
(2)1998年7月1日后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006年6月30日前已具有按国家规定的视同缴费年限的,以本人视同缴费账户总额除以120;2006年7月1日后开始具有按国家规定的视同缴费年限的,以本人视同缴费账户总额除以个人账户计发月数。
十、为什么新计发办法采取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国务院38号文对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没有具体规定,选择全省或地级以上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作为征收、计发的基数(简称“省基数”或“市基数”)由各省决定。我省在贯彻意见中采用了“省基数”,这一选择是深入贯彻38号文并结合广东实际作出的决策。选择“省基数”主要考虑:一是便于统一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范全省操作,为提高管理水平
广东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宣传提纲
基本养老金条件的,按视同缴费账户储存额除以120(或计发月数),按月计发过渡性养老金。
这样改革主要考虑:一是国务院38号文已经建立了基础养老金体现效率作用的机制,过渡性养老金则相应转换为更多地体现公平,从而更好地体现养老保险二次分配的功能;二是由于实行“统账结合”制度前,个人没有缴费但有国家承认的连续工龄可视同缴费年限,因此,引入视同缴费账户可以与之相对应,在待遇结构上直接与“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模式完全并轨;三是将老职工养老保险“隐性负债”显性化,便于明晰各级政府承担的责任,利于建立国家对职工“隐性负债”的补偿机制;四是视同缴费账户作为历史债务的一部分,在“财政分灶吃饭、基金独立核算”的体制下,实行视同缴费账户随同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缓解了转入地的基金支付压力,利于解决转移难问题。既可解决省内转移的障碍,还可创造条件实现与已经实行账户化的部分省市的转移;五是填补了具有视同缴费年限的“新人”的视同缴费权益计算的政策空白。
十二、在基础养老金计发中,什么情况下出现修正系数a 粤府[2006]96号文规定,参保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低于全省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
广东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宣传提纲
则,防止“低进高出”等不合理现象发生。
十三、我省贯彻意见是如何设计新老办法过渡的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贯彻38号文宣传提纲(劳社部发[2005]32号)指出:“在过渡期实行特殊的过渡政策,按照新计发办法,养老金减少的不减发,增加的逐步增加”。在其后的几次全国性会议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都提出了“五年过渡、不宜太长”的指导思想。
为保证基本养老金新计发办法与原计发办法平稳过渡,我省在劳动保障部的指导下,借鉴试点省的经验,设置5年过渡期(2006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过渡期内实行将新办法与原办法对比并按差额计发基本养老金的做法。
对过渡期内申领基本养老金的参保人,按新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低于按原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的,其差额部分作为补差计发。
按新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高于按原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的,高出部分按下列比例计发:2006年7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期间首次领取待遇的计发10%;2007年7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期间首次领取待遇的计发30%;2008年7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期间首次领取待遇的计发50%;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期间首次领取待遇的计发70%;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
广东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宣传提纲
月平均工资
为统一规范全省执行原办法的操作,粤府[2006]96号文附件2中特别提出,原办法中的临界指数原则上按“1”计算,确需使用临界工资计算临界指数的,须报省劳动保障厅审批;对于计算“视同缴费指数” 及“视同缴费账户”所涉1993年所在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取值,采用全市或县(市、区)职工月平均工资,由所在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决定。
十六、新办法执行后,2006年6月30日前缴费工资和退休人员待遇如何处理
根据粤府[2006]96号规定,对于参保单位和个人已申报,并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确定的2006年6月底前的参保人缴费基数不再重新核定。
2006年6月30日前已申领基本养老金的参保人,原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不变,2006年7月1日以后按新办法规定的调整办法进行调整。
十七、为什么规定参保人在达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时可延续缴费,什么样的人可以延续缴费
现行制度中,对于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但缴费年限未满足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参保人,不发放基础养老金,只计发一次性待遇。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十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全省着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大量的个体工商户及非正规就业人员纳入养老保险制度,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年
广东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宣传提纲
实施:
基本养老金调整额=所在市上平均基本养老金×全省上企业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增长率×(40%~60%)全省上企业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增长率小于或等于零时,不调整基本养老金。国家调整基本养老金时,其调整增加额等于或小于我省相应时段调整增加额的,不再调整;调整增加额大于我省相应时段调整增加额的,其高出部分予以补齐。
在此需特别说明的是,根据国发[2005]38号文规定,征收与计发基数与此不同,前者是全省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调整养老保险待遇时是全省上企业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十九、为什么要逐步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国发[2005]38号文提出“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国家在继续抓好东北三省做实个人账户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正抓紧研究制订其他地区扩大做实个人账户试点工作。2005年黄菊副总理在一次全国专题会议上指出,“逐步做实个人账户,是党中央、国务院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权衡之后作出的重大决策。目前,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财政收入连年增加,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拿出一些资金,建立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事情”。目前,国家在东三
广东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宣传提纲
保险市级统筹工作,要求全省各地要从2006年7月1日起统一全市费率,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实现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各市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调整方案须报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审核后,由市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在实行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前,强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调剂制度的执行,各市应严格按规定向省上缴调剂金。应上解的省级养老保险调剂金,由各级地方税务机关按规定比例,直接划入省财政厅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未按规定上解省级调剂金的,由省财政厅在税收返还或专项财政补助中扣抵。
二十一、我省如何积极推动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我省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企业经济效益千差万别,单纯依靠基本养老保险无法解决发达地区养老金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问题,无法解决企业效益差别带来的待遇差别问题,还有早期退休人员待遇水平低、原机关工作人员调到企业后与机关待遇差距、在企业工作的高级技能人才待遇低的问题等等,都不可能完全在现有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一一解决。因此,我省积极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除大力推进企业年金制度外,还积极创建地方养老保险,以期更好地保障企业职工退休后的生活。
粤府[2006]96号文提出,各地要积极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更好地保障企业职工退休后的生活。要推动有条
广东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宣传提纲
经办机构基础建设步伐,提高社会保险经办管理和服务水平。“十一五”期间应完成服务大厅、档案库房和信息系统建设,建立起高效运转的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体系。
(养老保险处)
第四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意见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
险制度实施意见的通知
豫政[2006]29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河南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六年五月二十九日
河南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意见
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指导思想是,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统筹考虑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坚持覆盖广泛、水平适当、结构合理、基金平衡的原则;完善政策,健全机制,加强管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任务是,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保障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统一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政策;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建立参保缴费的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制度;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和监管,完善多渠道筹资机制;进一步做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提高服务水平。
二、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各地要继续把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作为首要任务,进一步完善各项政策和工作机制,确保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不得发生新的基本养老金拖欠,切实保障离退休人员的合法权益。
三、进一步扩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
城镇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都要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以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为重点,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
(一)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从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之月起,按所在省辖市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20%缴费,其中缴费基数的8%记入个人账户,退休后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
(二)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条件是,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其中,曾在原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参保缴费达10年(含视同缴费年限)以上,且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的女性参保人员,从事灵活就业2年以上的,经本人申请,可以选择在50-55周岁之间办理退休和领取养老金手续。
(三)未参加过基本养老保险且已经停产多年的城镇集体企业不再纳入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其已退休人员直接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按规定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有参保愿望的职工,可比照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办法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
(四)进一步落实国家有关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参保缴费。对持《再就业优惠证》灵活就业的“4050”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给予养老保险补贴,补贴数额原则上不超过其实际缴纳养老保险费的2炖3,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四、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从2006年7月1日起,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进一步完善鼓励职工参保缴费的激励约束机制,相应调整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一)《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实施后参加工作、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累计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全省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按国发
[2005]38号文件规定执行(详见附表)。
(二)国发[1997]26号文件实施前参加工作、本意见实施后退休且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计发办法由省劳动保障厅、财政厅按照待遇水平合理衔接、新老政策平稳过渡的原则另行制定。
(三)本意见实施后到达退休年龄且办理退休手续,但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人员,不发给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缴费年限累计每满 1年再发给1个月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标准的生活费,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达到规定退休年龄后,如果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本人自愿,可以向后延长缴费年限,最多不超过5年,但不得以向前追溯缴费的方式增加缴费年限。
(四)本意见实施前已经离退休的人员,仍按其离退休时国家和我省的政策规定发给基本养老金,同时执行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
五、逐步做实个人账户
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积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根据国务院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本着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统筹兼顾责任分担和基金安全并保值增值的原则,从2006年1月起,在我省逐步做实个人账户。
六、加快提高统筹层次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市级统筹工作。各地要严格按照统一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一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统一筹集和管理使用基金、统一企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和人员管理、统一实行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五统一”要求,抓紧做好市级统筹的规范完善工作。同时,进一步健全省级调剂金制度,加大基金调剂力度,为省级统筹创造条件。
七、发展企业年金
为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增强企业的人才竞争能力,更好地保障企业职工退休后的生活,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企业年金基金实行完全积累,采取市场化的方式进行管理和运营。要切实做好企业年金基金监管工作,实现规范运作,切实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利益。
八、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与监管
(一)要全面落实《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59号),严格执行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申报制度,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和社会保险稽核工作。各地要建立征缴奖励机制,完成当年征缴任务的,按征收基金额度以及比上超额完成部分,由同级政府分别按一定比例进行奖励。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加大征缴力度,努力提高征缴率。
凡是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对拒缴、瞒报少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要依法处理;对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大追缴力度,确保基本养老保险费应收尽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定期向缴费个人发送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通知单。缴费单位、缴费个人有权按照规定查询缴费记录。
(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要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严禁挤占挪用,实现保值增值。各地要认真执行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实现依法监督,完善工作机制,保证基金监管制度的顺利实施。要继续发挥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共同维护基金安全。
九、不断提高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水平
各地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建设,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社会保障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步伐,建立高效运转的经办管理服务体系,切实把养老保险政策落到实处。继续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加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加快公共老年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本意见自2006年7月1日起实施,已有规定与本意见不一致的,按本意见执行。
第五篇:西藏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细则
关于印发《西藏自治区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细则》的通知
索引号 212200710A028
各地(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区直、中直各有关单位劳资(人事)部门、军区后勤部:
根据《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藏自治区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藏政发[2006]37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的规定,现将《西藏自治区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在贯彻《实施方案》时一并遵照执行。
二○○七年一月二十三日
西藏自治区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细则
根据《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藏自治区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藏政发[2006]37号,以下简称《方案》)以及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实施范围和对象
(一)我区行政区域内各类企业(含我区驻格尔木单位,下同),包括国有企业、城镇股份制、集体、民营(私营)企业全部从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外商投资企业(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中方从业人员及其离退休人员。
(二)我区行政区域内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全部从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
(三)我区行政区域内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在职和退休的劳动合同制工人。
(四)我区行政区域内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从业人员、城镇灵活就业人员、机关事业单位临时聘用人员(以下简称个体参保人员,下同)。
(五)驻拉萨地区的自治区区直、中直企业及其职工,以及在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类企业及其职工,参加自治区本级的基本养老保险;拉萨市市直企业及其职工、在拉萨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类企业及其职工,参加拉萨市级的基本养老保险;驻地区的区直、拉萨市直企业分支机构及其职工,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参加所在地的基本养老保险。
(六)在劳动年龄以内的个体参保人员,应按属地管理的原则,参加所在地(市)的基本养老保险,超过劳动年龄的人员,不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二、统筹项目
(七)统筹项目为实施范围内从业人员退休后按国家和自治区规定应享受的基本养老金和丧葬补助金。不包括其他一次性开支和非经常支付的费用。一次性开支和非经常支付的费用仍按原渠道支付。
三、基金筹集
(八)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数为本单位职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之和。工资构成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国家统计局令1990年第1号),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包括:
1、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或按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
2、附加工资、保留工资。
(九)缴费基数确定。职工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数为上本人月平均工资(工资收入构成同上),缴费比例为8%。职工本人月工资收入超过全区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缴费
信息文号 藏劳社办[2007]6号
生成日期 2008.03.16 工资基数,低于全区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全区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工资基数进行核定。由所在企业在发放工资时代扣代缴。企业应为职工设立工资收入台账,按月进行登记,经职工签字确认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据此核定职工个人缴费基数和企业的全部职工缴费工资总额。在上述原则下,各类参保人员,因工作调动、工资调整、企业内部退养、医疗期内的病休,企业停产、公派出国、出境、外派、外借等原因,导致工资收入有变化的,以变化后当月的工资收入为缴费基数;因自谋职业、自主承包等原因离开工作岗位,但仍与企业保留劳动关系、工资收入无法确定的,以上年全区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
上年全区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由自治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财政、统计等有关部门,在每年年初发布。
个体参保人员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基数为上年全区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缴费比例为20%。
企业和职工个人、个体参保人员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缴费基数计算单位为“元”。
(十)缴费基数的申报与核定。缴费基数按照国务院发布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劳动保障部发布的《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暂行办法》规定,由用人单位和个人按月申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月核定。职工个人缴费基数可由用人单位按规定代为申报。
(十一)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不论因何种原因变动工作岗位,包括通过公司制改造、股份制改造、出售、拍卖、租赁等方式改制以后的企业和职工,以及跨统筹地区流动的人员,都应按规定继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十二)企业在人民法院宣告破产后,由清算组织进行生产自救或留守继续发放职工工资期间,应按规定继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十三)企业和职工(含个体参保人员)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至当年年末仍未补缴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结算缴费时,应按规定记载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本金和利息。利息按照个人账户储存额计息办法进行计算。
(十四)企业未按规定缴纳和代扣代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向其发出《社会保险费催缴通知书》;对拒不缴纳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下达《劳动保障限期改正指令书》;逾期仍不缴纳的,除补缴欠缴数额外,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2‟的滞纳金。缴费单位逾期拒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滞纳金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征缴。
(十五)个体参保人员未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每结束后的30日内公告或通知补缴;逾期仍未缴纳的,除补缴欠费数额外,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2‟的滞纳金。
(十六)企业原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在办理职工转移养老保险关系或退休(含退职,下同),停止或终止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手续时,企业应按记载的该职工欠费额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本金和利息;属于第(十七)项规定情形的,应按规定加收滞纳金,滞纳金并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十七)兼并、破产等企业原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应按以下规定补缴或处置:
1、企业实行兼并的,对于实施兼并后不再保留法人资格的被兼并企业,其欠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兼并方负责补缴。
2、企业分立的,由分立各方按协议分别负责补缴。
3、企业被拍卖、出售或实行租赁的,其欠费不得免除,并应在拍卖、出售、租赁协议或合同中明确补缴欠费的办法。
4、经人民法院宣告破产的国有企业,其破产前欠缴的养老保险费,应按有关规定在资产变现收入中予以清偿;清偿欠费确有困难的企业,其欠缴的养老保险费包括长期挂账的欠费,除2005年底以前企业缴费中应划入职工个人账户部分外,经地(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实,劳动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审核,按规定报自治区劳动保障、财政部门批准后可以核销。
(十八)企业破产财产收入,按法定的顺序清偿债务时,应按《企业破产法》(试行)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优先支付所欠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及利息。属于第(十五)项规定情形的,应按规定加收滞纳金。滞纳金并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四、个人账户
(十九)个人账户用于记录参保人员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本金和收益、利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为每个参保人员建立一个终身不变的个人账户。
(二十)从2006年1月1日起,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规模由职工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部分不再划入个人账户;个体参保人员按缴费基数的8%划入个人账户。
2005年12月31日及以前的参保人员原个人账户记账额不变。
(二十一)未做实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于每年的6月底以前,按上年12月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并登记一次利息。累计储存额计算的办法为:
计算法:
至本年底为止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上年底为止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1+本年记账利率)+个人账户本年记账金额×(1+本年记账利率×1。083×1/2)
月积数法:
至本年底为止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上年底为止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1+本年记账利率)+本年记账额本金+本年记账额利息
其中:本年记账额利息=本年记账月积数×本年记账利率×1/12
本年记账月积数=∑〔n月份记账额×(12-n+1)〕(n为本年各记账月份,且1≤n≤12)
职工、个体参保人员退休(或领取基本养老金,下同)或死亡,终止缴费前的当年未做实个人账户本金,按本年记账额利息计算办法计算利息。
(二十二)职工、个体参保人员死亡时未做实的个人账户储存额利息的计算,除按第(二十四)项规定办理外,对上年底为止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在死亡时不足一年的利息计算办法为:
上年底为止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在当年不足一年的利息=死亡时上年底为止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本年记账利率×死亡时当年缴费月数÷12。
计算利息时,如当年记账利率尚未公布,按上一年记账利率计算。
(二十三)做实的个人账户储存额,按利息或收益率每年计算一次利息或收益。具体办法按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十四)退休人员个人账户在按有关规定按月支付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增加养老金的一定比例金额后的余额部分继续计息。利息计算办法为:
计算法:
年利息=(个人账户年初余额-当年支付个人账户养老金总额)×本年记账利率+当年支付个人账户养老金总额×本年记账利率×1。083×1/2。
个人账户年终余额=个人账户年初余额-当年支付个人账户养老金总额+年利息。
月积数法:
年利息=个人账户年初余额×本年记账利率-本支付月积数×本年记账利率×1/12
本支付月积数=∑〔n月份支付额×(12-n+1)〕(n为本各记账月份,且1≤n≤12)
(二十五)职工、个体参保人员由于各种原因中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原企业或职工、个体参保人员或其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应书面通知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并办理相应手续,其个人账户予以封存保留。职工、个体参保人员中断缴费前后的个人账户的储存额累计计算,不间断计息。
(二十六)职工、个体参保人员因涉嫌犯罪被通缉或在押未定罪期间,以及服刑、劳教期间,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不计算缴费年限,但个人账户予以保留,个人账户储存额继续计息;被通缉或在押后案件撤销或无罪释放的,可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
职工被判有期徒刑缓刑期间未解除劳动关系的,企业和职工应继续缴费,缴费年限连续计算。个体参保人员被判有期徒刑缓刑期间,个人应继续缴费,缴费年限连续计算。
(二十七)职工或参保人员领取基本养老金后死亡,其个人账户的储存额尚未领取或未领取完的,其个人账户储存额(含2005年12月31日及以前的个人账户中的个人缴费部分本息)或个人账户储存额余额按规定计算的继承额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一次性支付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的受益人。其继承金额的计算办法为:
1、职工在职期间死亡遗属应继承金额=个人缴费部分的储存额
2、参保人员领取基本养老金后死亡遗属应继承金额=死亡时个人账户全部余额×(退休时个人账户中个人缴费的累计储存额÷退休时个人账户的累计储存额)
(二十八)个体参保人员在未领取基本养老金前死亡的,其以个体参保人员身份参保缴费期间缴纳的全部基本养老保险费(含个人账户的本息),一次性支付给法定继承人或指定的受益人。个体参保人员原为企业职工的,未领取基本养老金前死亡,原以职工身份参保缴费期间的个人缴费部分的储存额,还应一次性支付给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的受益人。
(二十九)职工在职期间出国、出境定居的,按个人账户实际储存额一次性退给本人,同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个体参保人员原为企业职工的,以职工身份参保缴费期间的个人缴费部分的储存额,还应一次性退给本人。
个体参保人员领取基本养老金前出国、出境定居的,其以个体参保人员身份参保缴费期间缴纳的全部基本养老保险费(含个人账户的本息),一次性退给本人,同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三十)职工或退休人员在服刑或劳教期间死亡的,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中的个人缴费部分储存额或个人缴费部分余额按规定计算的继承额,一次性支付给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的受益人(法院判决没收全部财产的除外,下同)。
个体参保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人员在服刑或劳教期间死亡的,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余额按规定计算的继承额,一次性支付给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的受益人。个体参保人员原为企业职工的,原以职工身份参保缴费期间的个人账户储存额中的个人缴费部分余额,一次性支付给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的受益人。
五、缴费年限
(三十一)职工的缴费年限,包括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实际缴费年限,是指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在职工退休前共同按规定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累计年限;视同缴费年限,是指2000年7月1日实行基本养老保险统账结合以前,符合国家和自治区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不含折算工龄)。
(三十二)个体参保人员的缴费年限,是指领取基本养老金前按规定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累计年限。
个体参保人员原为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正式职工的,其在上述单位符合国家和自治区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不含折算工龄),可视同缴费年限。
(三十三)复员、转业、退伍军人,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时间计算为实际缴费年限,其军龄可视同缴费年限。
(三十四)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时间计算为实际缴费年限,其军龄不能视同缴费年限。
(三十五)缴费年限在记载个人账户时按月计算,在计算基本养老金时按年计算,不足一年的部分,换算时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三十六)企业和职工个人、个体参保人员未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时间,不得计算为缴费年限。以后按规定补缴了基本养老保险费后,方可计算缴费年限。
个体参保人员补缴基本养老金的时间前溯不得超过2006年1月1日。
六、享受基本养老金的条件
(三十七)职工、个体参保人员应按国家和自治区规定同时具备以下条件,方可按月享受基本养老金待遇:
1、职工达到规定退休年龄,个体参保人员达到规定的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
2、缴费年限(含符合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视同缴费年限,不含折算工龄,下同)满15年。
(三十八)职工的最低规定退休年龄和个体参保人员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年龄按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藏政办发[2001]109号)规定执行,即男职工年满55周岁;女职工年满45周岁。
七、计发办法
(三十九)基本养老金是指职工离休、退休时或个体参保人员领取基本养老金时,当年按规定计发的统筹项目内的月基本养老金。以后按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应在此基础上,加上规定调整的增加数额。基本养老金中的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高原补贴养老金和增发养老金由社会统筹基金支付;个人账户养老金由个人账户储存额支付,个人账户储存额不足支付的,在社会统筹基金中列支。
(四十)2000年7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累计缴费满15年,达到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退休年龄或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统筹范围内职工或个体参保人员,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为:
月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高原补贴养老金。
1、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全区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个人累计缴费年限×1%。
其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参保人员退休时上年全区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从2000年7月1日以后至退休,历年实际缴费中的当年本人缴费工资与上年全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比值的平均数确定。
计算公式:
n平均指数=(X1/C1+X2/C2+„+Xn/Cn)÷N实际。
其中:X----为当年本人缴费工资;
C----为上年全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N实际----为本人实际缴费年限。
计算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三位后四舍五入)。
2、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本人退休年龄相对应的计发月数。
3、高原补贴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5%—15%)。
2000年7月1日以前参加工作、个人缴费年限满15年(含符合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视同缴费年限,下同)及其以上的职工,达到国家和自治区规定退休年龄的统筹范围内参保人员,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为:
月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高原补贴养老金。
1、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全区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个人累计缴费年限×1%。
2000年6月30日以前视同缴费年限工资指数设定为0。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2000年7月1日以后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按2000年7月1日以后至退休当年,历年实际缴费中的当年本人缴费工资与上年全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比值的平均数计算。
计算公式为:
n平均指数=(X1/C1+X2/C2+„+Xn/Cn)÷N实际。
其中:X----为当年本人缴费工资;
C----为上年全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N实际----为本人实际缴费年限。
计算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三位后四舍五入)。
2、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本人退休年龄相对应的计发月数。
3、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全区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000年6月30日以前未建立个人账户的累计工作年限×1。4%。
4、高原补贴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5%—15%)。
(四十一)2005年12月31日以前离退休的人员,不再按《实施方案》重新计算基本养老金,仍按原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并享受《实施方案》规定的基本养老金调整待遇。
(四十二)对于因病、非因工致残、距自治区规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含五年),而缴费年限已满15年的参保人员,经地(市)级以上劳动能力鉴定机构认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由本人申请,经自治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和自治区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后,可按现行规定办理退职,其基本养老金按《实施方案》和本《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计发,其中:计发个人账户养老金时,年龄不满40岁的,计发月数均按233个月计发。
(四十三)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不发给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缴费年限每满1年发给1个月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八、退休人员丧葬补助
(四十四)退休人员、个体参保人员领取基本养老金期间死亡的,从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中支付其丧葬补助金。其支付标准为本人一个月基本养老金(月基本养老金不足1200元的按1200元计发)。
(四十五)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个体参保人员在服刑或劳教期间死亡的,不享受丧葬补助待遇。
九、基本养老金调整
(四十六)基本养老金调整,按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范围和对象确定(正在服刑、被劳动教养、被判处管制、有期徒刑宣告缓刑和暂予监外执行、假释期间的退休人员,以及因涉嫌犯罪被通缉或在押未定罪的退休人员除外),基本养老金待遇标准的调整按国家和自治区统一规定执行。
(四十七)已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符合调整基本养老金规定的,其调整增加的基本养老金,按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等各占基本养老金的比例,分别从个人账户储存额余额和社会统筹基金中列支。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退休人员,由企业按规定办法从原渠道解决。
十、基本养老保险自治区级统筹
(四十八)根据《实施方案》第八条之规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基本养老保险按照“统一征缴、统一核算、统一拨付、统一调剂、统一结算”的办法实行自治区级统筹。
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以地(市)和自治区本级为结算单位,依据统筹单位上应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应支付基本养老保险金为基数,并参考劳动保障统计年报及有关资料,每年1月15日前核定下达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和支付计划,由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对全区实行“全额上缴、全额拨付”的结算方式。自治区社保部门下达的基金征缴、支付计划同时抄送自治区财政和各地(市)财政部门备案。
(四十九)各地(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按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核定下达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计划,按月征缴并缴入地(市)基本养老保险财政专户,同时向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报送征缴和缴入地(市)基本养老保险财政专户明细。地(市)财政部门于每月终了后的5日内将本地(市)基本养老保险财政专户资金上缴自治区财政专户。如有欠缴,欠缴部分应由地(市)财政予以补足。
(五十)各地(市)应在每年12月5日前向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报送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计划,由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审核、编制全区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计划,并抄报自治区财政部门审核、备案。自治区财政部门据此下达养老金支出预算指标,并在每月20日前通过财政专户向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支出账户拨付次月经费,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在每月25日前下拨各地(市)次月的经费,确保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五十一)预算执行中,如遇离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等因素,增加基本养老金支出的,由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另行向自治区财政部门报送资金追加计划。
(五十二)自治区和地(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应在每年12月底前对支出账户的资金情况进行认真清理,支出账户有结余的,应如实退回自治区基本养老保险财政专户。
(五十三)根据《实施方案》规定,未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计划的,其缺口部分由各地(市)自行解决;对于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计划的,根据超额完成金额的15%给予奖励,其中奖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10%,奖励财政社会保障部门5%。奖励资金用于改善办公条件和弥补业务经费的不足。奖励资金由自治区财政在预算中安排。
(五十四)本《实施方案》实施后,统筹范围内职工退休审批程序为:
1、县属企业由单位填报西藏自治区统筹范围内职工退休审批表(一式三份)、身份证复印件、未做实的个人账户明细表及相关档案材料,经县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后报地(市)劳动保障部门,由地(市)劳动保障部门统一到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提取和确认个人账户明细表,一并上报自治区劳动保障部门审批;
2、地(市)属企业由单位填报西藏自治区统筹范围内职工退休审批表(一式三份)、身份证复印件、未做实的个人账户明细表及相关档案材料报地(市)劳动保障部门,由地(市)劳动保障部门统一到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提取和确认个人账户明细表,一并上报自治区劳动保障部门审批;
3、自治区属企业由单位填报西藏自治区统筹范围内职工退休审批表(一式三份)、身份证复印件、未做实的个人账户明细表及相关档案材料,经主管部门审核后统一到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提取和确认个人账户明细表,一并上报自治区劳动保障部门审批。
个体参保人员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办法另行制定。
十一、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与服务
(五十五)抓紧建立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配备工作人员,按藏党发[2003]25号文件规定,落实人员编制及工作经费,基本建设经费纳入各级基建计划,人员、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五十六)将由原企业或企业主管部门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服务范围,建立和完善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体系。
十二、附则
(五十七)本《实施细则》从2006年1月1日起执行。其他原有规定与本《实施细则》不一致的,按本《实施细则》执行。
附件
基本养老金计算实例
实例一:基本养来金计算办法(新人)
某男性参保人员1980年9月15日出生,2000年7月1日参加工作,退休时间2035年9月15日,退休年龄为55岁,在藏工作时间35年,无视同缴费年限,截止2035年9月15日退休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为102300。00元。该参保人员自2000年7月1日起,实行基本养老保险统账结合的制度模式。
2000年缴费工资合计,6个月的实际缴费工资总额为8900。00元,2000年上年全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0200。00元;从2001年开始到2034年,本人缴费工资当年工资合计都按1。5倍上年全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进行缴费,缴费月数都是12个月;2035年1月缴费工资5500。00元,2月缴费工资5500。00元,3月缴费工资6000。00元,4月缴费工资6000。00元,5月缴费工资6500。00元,6月未缴费(中断缴费举例),7月缴费工资6500。00元,8月缴费工资6500。00元,9月缴费工资6500。00元,2035年上年全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55200。00;
计算:n平均指数=(X1/C1+X2/C2+„+Xn/Cn)÷N实际。
Xn/Cn:表示某年缴费指数,即某年本人缴费工资合计除以当年全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2000年,缴费工资指数X1/C1=8900。00÷10200。00=0。873,缴费年限=缴费月数÷12=6÷12=0。5年;2001年到2034年,缴费工资指数Xn/Cn=1。5倍上年全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进行缴费÷上年全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进行缴费=1。5,缴费年限=(2034-2001)+1 = 34年;2035年,缴费工资指数X35/C35=∑(2035年每个月实际缴费工资)/2035年全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月缴费工资+2月缴费工资+3月缴费工资+4月缴费工资+5月缴费工资+7月缴费工资+8月缴费工资+9月缴费工资)÷55200。00=∑(5500。00+5500。00+6000。00+6000。00+6500。00+6500。00+6500。00+6500。00)÷55200。00=49000。00÷55200。00=0。888,缴费年限=缴费月数÷12=8÷12=0。67年;
N实际=0。5+1×34+0。67=35。17年
n平均指数=(X1/C1+X2/C2+„+Xn/Cn)÷N实际=(0。873+1。5×34+0。888)÷35。17=52。761÷35。17=1。500
① 基础养老金额计算
退休时上年全区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55200。00÷12=4600。00元;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退休时上年全区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平均缴费工资指数=4600。00×1。500=6900。00元;个人累计缴费年限=35。17年;
基础养老金额=(退休时上年全区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个人累计缴费年限×1% =(4600。00+6900。00)÷2×35。17×1% =2022。28元;
② 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
55岁退休应对应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为170个月。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存储额÷本人退休年龄对应计发月数=102300。00÷170=601。76元
③ 高原补贴养老金计算
在藏工作时间35年,对应的高原补贴养老金计发比例为15%。
高原补贴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15%=4600。00×1。500×15%=1035。00元。
综上所述,该参保人员月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高原补贴养老金=2022。28 + 601。76+ 1035。00 =3659。04元。
实例二:基本养来金计算办法(中人)
某男性参保人员1950年9月15日出生,1973年4月1日参加工作,退休时间2006年9月15日,在藏工作时间33年,退休年龄为56岁,视同缴费年限26。25年,截止2006年9月15日退休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为37088。38元。该参保人员自2000年7月1日起,实行基本养老保险统账结合的制度模式。
2000年本人缴费工资基数为23822。00元,实际缴费月数为6个月,2000年上年全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0200。00元;2001年本人缴费工资基数为25344。00元、实际缴费月数为12个月、2001年上年全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1760。00元;2002年本人缴费工资基数为24144。00元、实际缴费月数为12个月、2002年上年全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3800。00元;2003年本人缴费工资基数为41400。00元、实际缴费月数为12个月、2003年上年全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6200。00元;2004年本人缴费工资基数为48600。00元、实际缴费月数为12个月、2004年上年全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7400。00元;2005年本人缴费工资基数为52200。00元、实际缴费月数为12个月、2005年上年全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8600。00元;2006年本人缴费工资基数为58464。00元、实际缴费月数为9个月、2006年上年全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7600。00元;
计算:n平均指数=(X1/C1+X2/C2+„+Xn/Cn)÷N实际。
X1/C1:表示2000年缴费指数,即2000年本人缴费工资基数除以2000年上年全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因该参保人员2000年本人实际缴费月数为6个月,所以X1(当年本人缴费工资)=本人缴费工资基数23822。00元÷12×6=11911。00元,2000年上年全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0200。00元,2000年缴费工资指数为X1/C1=11911。00÷10200。00=1。168,2000年实际缴费年数=本人实际缴费月数 ÷12 = 6÷12 =0。5年;2001年缴费指数X2/C2 = 25344。00÷11760。00 =2。155,2001年实际缴费年数=本人实际缴费月数 ÷12= 12÷12 =1年; 2002年缴费指数X3/C3 =24144。00÷13800。00 =1。750,2002年实际缴费年数=本人实际缴费月数 ÷12 = 12÷12 =1年; 2003年缴费指数X4/C4 =41400。00÷16200。00 =2。556,2003年实际缴费年数=本人实际缴费月数 ÷12 = 12÷12 =1年; 2004年缴费指数X5/C5 =48600。00÷17400。00 =2。793,2004年实际缴费年数=本人实际缴费月数 ÷12 = 12÷12 =1年; 2005年缴费指数X6/C6 =52200。00÷18600。00 =2。806,2005年实际缴费年数=本人实际缴费月数 ÷12 = 12÷12 =1年; 2006年缴费指数X7/C7 =(58464。00÷12×9)÷27600。00 = 43848。00÷27600。00 =1。589,2006年实际缴费年数=本人实际缴费月数 ÷12 = 9÷12 =0。75年;
N实际=0。5+1+1+1+1+1+0。75=6。25年
n平均指数=(X1/C1+X2/C2+„+Xn/Cn)÷N实际=(1。168+2。155+1。750+2。556+2。793+2。806+1。589)÷6。25=14。817÷6。25=2。371
④ 基础养老金额计算
退休时上年全区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27600。00÷12=2300。00元;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退休时上年全区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300。00×2。371=5453。30元;个人累计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实际缴费年限=26。25+6。25=32。5年;
基础养老金额=(退休时上年全区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个人累计缴费年限×1% =(2300。00+5453。30)÷2×32。5×1% =1259。91
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
56岁退休应对应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为164个月。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存储额÷本人退休年龄对应计发月数=37088。38÷164=226。15元
⑤ 过渡性养老金计算
2000年6月30号以前未建立个人账户的累计工作年限为26。25年
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全区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000年6月30号以前未建立个人账户的累计工作年限×1。4%=(2300。00×2。371)×26。25×1。4%=2004。09元;
⑥ 高原补贴养老金计算
在藏工作时间33年,对应的高原补贴养老金计发比例为15%。
高原补贴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15%=(2300。00×2。371)×15%=818。00元。
综上所述,该参保人员月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高原补贴养老金=1259。91 + 226。15+ 2004。09 + 818。00 =4308。15元。
根据《实施方案》规定,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退休的人员实行五年过渡期,基本养老金按新老计发办法对比计算确定。按新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高于按老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高出部分从2006年至2010年逐年按20%、40%、60%、80%、100%的比例发给;低于按老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予以补齐发给。
假设: 该参保人员月基本养老金按老办法计算为4228。15元,新办法高于按老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80。00元,则高出部分逐年按20%、40%、60%、80%、100%的比例发给,即第一年计发16。00元,即月基本养老金为4228。15+16。00=4244。15元;第二年计发32。00元,即月基本养老金为4228。15+32。00=4260。15元;第三年计发48。00元,即月基本养老金为4228。15+48。00=4276。15元;第四年计发64。00元,即月基本养老金为4228。15+64。00=4292。15元;第五年计发80。00元,即月基本养老金为4228。15+80。00=4308。15元,从第六年开始按4308。15元全额计发。若低于按老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则差额部分予以补齐发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