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泉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简介
泉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简介
一、参保范围:
辖区内的机关、事业单位、城镇各类企业,中央、省属及外地、境外驻泉各类机构。
二、参保对象:
(一)基本医疗保险:上述单位的在职职工、本地城镇户口的临时工、国有、县以上城镇集体单位的退休(职)人员(含退休后到境外定居者)及解除劳动关系人员。
(二)企事业单位职工住院医疗保险:在职人员与退休人员之比低于2.5:1的非财政全额拨款单位的在职及退休人员.(三)外来工、农民工住院医疗保险:上述单位的外来工、农民工。
(四)上述参保对象不含外籍、离休、5.12退休人员、二等乙级以上革命残废军人。
三、参保手续:
(一)提供下列证件和资料
1、营业执照及批准成立证件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
2、有关部门颁发的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
3、在职职工及退休人员花名册,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4、在职职工工资清册、退休职工退休金清册。
5、上年度劳动统计年报表、年度工资计划使用手册、财务报表和财务审计报告。
6、个人参保:解除劳动关系证明材料、养老基金手册。
(二)填写《参保单位登记表》、《参保人员登记表》。
(三)填报《缴费申报表》。
四、缴费办法:
(一)缴费基数、比例及缴费年限计算:
1、基本医疗保险
⑴用人单位按在职职工工资总额的7.5%缴交。在职职工按本人工资总额的2%缴交。⑵上述工资基数低于所在县(区、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60%的,以60%为基数;高于300%的,以300%为基数。
⑶个人参保,以所在县(区、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按9.5%缴交。⑷原在国有及县以上集体单位工作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
2、企事业单位职工住院医疗保险:在职人员不缴费,其余规定同第1条。
3、外来工、农民工住院医疗保险
外来工、农民工应参加住院医疗保险,保费按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2.5%由单位缴交,个人不缴费;也可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保费按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缴交。
(二)中断(含未按时参保)缴费应补缴,否则退休后不能享受医疗保险待遇。中断期间的医疗费自理。中断超过1个月的,从补缴之日起6个月内不能报销医疗费。
(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及企事业单位职工住院医疗保险的上述退休(职)人员,及参保后退休且缴费满25年(含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员,个人不缴费,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参加住院医疗保险的外来工、农民工到达退休年龄后,住院医疗保险关系自然终止。
五、医疗保险基金、医疗补助基金不予支付项目:
(一)打架、吸毒、违法犯罪及自杀、酗酒、工伤、生育、第三者责任发生的医疗费;
(二)工伤、生育医疗费按原渠道开支,其中参加工伤、生育保险的职工,由该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支付;
(三)按规定不予支付的药品、诊疗项目、服务项目的费用(因抢救必需的治疗性药品及诊疗项目报医保中心审批);
(四)违反规定及在境外发生的医疗费。
六、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一)普通门诊:
1、普通门诊费用由个人帐户资金支付,不足部分由个人现金支付。
2、个人帐户划入比例:
40周岁(含40周岁)以下按本人缴费工资3%划入;(含个人2%缴费,下同)41周岁至退休前按本人缴费工资3.5%划入; 退休人员以本人退休金为基数划入;月退休金在500元以上(含500元)的按4%划入(划入金额不足30元的以30元划入),500元以下的按6%划入。(划入金额不足18元的以18元划入)
上述比例不含公务员医疗补助或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划入比例。
3、参保人员调往外县(市),应该办理个人帐户转移手续。参保人员死亡后,个人帐户可依法继承。
(二)特殊门诊:
1、特殊病种和诊疗项目:
⑴恶性肿瘤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 ⑵重症尿毒症透析;
⑶结核病规范治疗; ⑷器官移植抗排异反应治疗;
⑸精神分裂症治疗; ⑹危重病的抢救;
⑺高血压病Ⅱ期、Ⅲ 期; ⑻糖尿病Ⅰ型、Ⅱ型;
⑼再生障碍性贫血; ⑽慢性心功能衰竭(心功能Ⅲ、Ⅳ级); ⑾系统性红斑狼疮。
2、参保人员进行上述特殊病种及诊疗项目门诊治疗,凭二级以上(含二级)定点医疗机构填写的《审批表》、疾病证明等材料,经医保中心审批并确定有效期后,有效期内符合报销范围的医疗费,一年内累计超过起付标准以上部分,按住院医疗费报销办法报销。起付标准一年只设一次,与住院合并不超过两次。实报金额也合并计算最高支付限额。
(三)住院
1、参保人员的住院医疗费,不符合报销范围的全部自费;符合报销范围的,起付标准以下部分由个人支付;起付标准以上至最高支付限额以下部分,大部分予以报销,个人也要负担一部分。
2、一年内第一次住院起付标准三级医院为700元,二级为500元,一级为350元;第二次分别为500元、350元、200元。从第三次起不再设置起付标准。如同时有特殊病种门诊,起付标准合并计算不超过两次。
3、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个人负担比例:
4、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不满1年的,最高支付限额为10000元(实支付,含特殊门诊。下同);不满2年的,最高支付限额为20000元;满2年及以上的,最高支付限额为35000元,每年设置一次。
七、企事业单位职工住院医疗保险待遇
不建立个人帐户,普通门诊由个人现金支付。特殊门诊及住院待遇与基本医疗保险同。
八、外来工、农民工住院医疗保险待遇:
参加住院医疗保险的外来工、农民工个人不缴费,不建立个人帐户。门诊的所有费用由个人现金支付。
(一)缴费不满一年的最高支付限额为5000元,满1年不满2年的为10000元,满2年不满5年的为15000元。连续缴费满5年的为35000元。
(二)起付标准及个人负担比例按第四条第(三)款规定办。
九、商业补充医疗保险
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或企事业单位职工住院医疗保险缴费满2年(参加外来工、农民工住院医疗保险连续缴费满5年)的参保人员,由医保中心统一办理投保手续,投保后其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符合报销范围(含经医保中心批准的,属范围外但治疗必需的非滋补药品及诊疗项目)的医疗费,由商业补充保险分两段赔付。第一段赔付率90%,实际赔付限额8万元;第二段赔付率95%,实际赔付限额7万元。商业补充保险最高每年实支付15万元,保费31.6元/人年。其中个人帐户支付24元,没有个人帐户的,由统筹基金全额支付。
十、医疗补助:
(一)公务员医疗补助
医疗补助基金由单位按工资总额的5%缴纳(各县比例自定)。补助对象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不含停薪留职者)。补助办法一是按40岁以下每人每年100元,40岁以上200元,退休人员300元的标准,一次性划入个人帐户。二是对符合支付范围的个人分担的超过1000元以上住院和特殊门诊医疗费,在年度结束后,根据补助基金支付能力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
(二)企业补充医疗保险
企业及民办非企业单位可按规定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对上述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给予一定比例补助。补助办法可参照公务员医疗补助规定执行。补充医疗保险经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可列入成本。
十一、参保人员就医管理:
(一)就医:参保人员凭医保中心发给的IC卡及特殊病种诊疗证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其中 :
1、普通门诊:可在全市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就医。
2、特殊门诊:只能在指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
3、住院:可在本县(市)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其中泉州市直及鲤城、丰泽、洛江三区的参保人员,可在市直及三区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超出此范围,由当地最高等级定点医院办理转外就医审批手续并报医保中心备案。
4、退休安置和因公派驻外县(市)的参保人员,需在安置和外派后30天内向医保中心申报。特殊门诊或住院应在事先指定的医院就医,特殊情况应报批。外出因急病在外县(市)住院,应在具有定点资格的医疗机构就医。上述人员在泉州市行政区域外住院就医,应在入院后3天内向所属医保中心报告。
5、家庭病床:因中风瘫痪、恶性肿瘤晚期、骨折牵引,及80岁以上老人患慢性病需连续治疗,符合住院条件,住院确有不便的,可申请家庭病床。由定点医院填写《审批表》,报医保中心审批。
(二)结算:
在本市范围内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医疗费,及在定点药店购药的费用,凭IC卡直接与定点医疗机构及定点药店结算。经批准在外地(市)住院就医的,凭发票、费用清单、医嘱复印件、审批手续及IC卡到所属医保中心结算。
(三)咨询
参保人员可通过设在医院及医保中心触摸查询一体机了解全市二级以上定点医院、定点药店的药品、治疗项目、服务项目价格信息。也可通过我市医疗保险网页、热线电话(16822333)或上述办法查询个人帐户医保政策等信息。
十二、本《简介》只起简单提示作用,详细规定请见正式文件。其中与正式文件有出入的,以正式文件为准。(泉州市医保中心医管科:2116804,基金科:2116805)
泉州市医疗保险中心
二00二年四月十七日
第二篇:安顺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方案
安顺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方案
贵州省人民政府2001年6月20日批复(黔府函[2001]318号),安顺市人民政府2001年9月27日印发(安府发[2001]29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制度改革,保障城镇职工基本医疗,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和《贵州省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施规划》(黔府办发[1999]31号)等有关政策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第二条 制定本方案的原则是:基本医疗保险水平与本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本地财政、用人单位和个人的承受能力,建立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其费用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以收定支、收支平衡。
第三条 本方案覆盖范围:本市行政区域内除铁路、电力行业外的所有城镇机关、事业、企业单位(以下称参保单位)及其在职职工、退休人员(以下称参保人员)。
老红军、离休人员、二等乙级以上伤残革命军人不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其医疗待遇不变,医疗费用按原渠道由同级财政或有关单位解决,社会保险机构单独列帐管理。
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企业职工供养的直系亲属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仍按原规定执行。
第四条 国家公务员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按国务院批转劳动保障部和财政部的《关于实行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的意见》(国办发[2000]37号)实行补助,补助金由同级财政直接划入社会保险机构,单独列帐管理。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五条 在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实行大病医疗保险,解决超过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的医疗费用。大病医疗保险费用由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共同缴纳,每人年缴费60元。大病保险费按月征收,单位为每人每月缴纳3元,个人每人每月缴纳2元。大病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资金由社会保险机构统一管理,调剂使用,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六条 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全市统筹,统一按本方案执行,各县(区)为独立核算单位。
第七条 本方案在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和中央、省属、市直部分企业中首先试点推行,积累经验,待条件成熟后逐步推广到全市城镇所有单位和职工。
第二章 基本医疗保险费的筹集和征缴
第八条 基本医疗保险费由参保单位和参保职工双方共同负担,统一征收、统一管理。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按下列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一)参保单位按上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6.5%缴纳;
(二)在职参保人员按上本人工资额的2%缴纳。退休参保人员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三)职工工资收入高于当地上职工社会平均工资300%的,以当地上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的300%为缴费基数;职工工资收入低于当地上职工社会平均工资60%的,以当地上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
(四)职工按国发[1978]104号文件规定批准退休后的次月起,个人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享受退休人员同等待遇。
(五)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包括单位缴费和个人缴费),以当地上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按6.5%+2%的缴费比例,由当地再就业服务中心代缴费。
(六)停薪留职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以当地上职工社会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按6.5%+2%的缴费比例缴费。
(七)用人单位合并、分立、转制或转让时,由合并、分立、改制后的单位或受让单位为职工继续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企业破产时,应先缴足法定退休人员10年的基本医疗保险费,每人缴费额为当地上职工社会平均工资6.5%的10倍。
(八)新建单位、新录用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当年以当地上职工社会平均工资为计算基数。
第九条 参保单位缴费来源:
(一)公务员和按公务员序列管理的有关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由同级财政部门按规定在预算中足额安排,在行政机关“经常性支出”的“社会保障费”中列支。
(二)原享受公费医疗的事业单位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费按应缴纳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的一定比例由同级财政在各项事业预算中安排补助。在事业单位“事业性支出”的“社会保障费”中列支。
(三)基础教育等主要由财政拨款的特殊类型的事业单位,其医疗保险费由财政拨款安排,在“事业性支出”的“社会保障费”中列支。
(四)企业职工在“应付福利费”中列支。
(五)停薪留职人员的医疗保险费由其个人自行解决。
第十条 医疗保险费按月征缴。单位缴费属财政拨款的,由同级财政直接划入社会保险机构;单位缴费属参保单位自行缴纳的,参保单位直接向社会保险机构缴纳或由社会保险机构委托用人单位开户银行代收;职工个人的缴费由参保单位从其工资中代扣后统一向社会保险机构缴纳。停薪留职人员的医疗保险费由原单位代收代缴。
第十一条 基本医疗保险费不得减免。
第三章 基本医疗保险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
第十二条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个人帐户和统筹基金构成。
一、基本医疗保险个人帐户
(一)个人帐户由下列各项构成:
1、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
2、按规定划入个人帐户的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
3、个人帐户存储额的利息;
4、依法纳入个人帐户的其他资金。
(二)参保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划入个人帐户的比例如下: 1、45周岁(含45周岁)以下的在职参保人员,按其本人上本人工资总额的1.5%划入;
2、年满45周岁至55周岁(含55周岁)的在职参保人员,按其本人上本人工资总额的1.8%划入;
3、年满55周岁以上的在职参保人员,按其本人上本人工资总额的2%划入;
4、退休参保人员按其本人上退休工资的4%划入。
二、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由参保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划入个人帐户后的其余资金建立。
第十三条 个人帐户的资金归个人所有,可以结转使用和依法继承。
第四章 基本医疗保险的待遇和费用结算
第十四条 基本医疗保险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按划定的各自支付范围,分别核算,不得互相挤占。
第十五条 基本医疗保险个人帐户支付范围: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所发生的符合有关规定的门诊医疗费和药费。
第十六条 基本医疗保险社会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时所患病种和所用药、诊疗项目符合有关规定的医疗费中,扣除个人按比例应负担的部分后的费用。
(一)基本医疗保险社会统筹基金起付标准为本市上职工平均工资的10%(简称起付线),内支付给参保人员个人的医疗费最高限额为本市上职工平均工资的4倍(简称封顶线)。
(二)个人负担的部分按下列办法分段累加计算:
1、起付线以下的由个人自付,个人帐户有结余的也可用其支付;
2、起付线以上至5000元的部分,个人负担16%;
3、5000至10000元的部分,个人负担14%;
4、10000至15000元的部分,个人负担12%;
5、15000至封顶线的部分,个人负担10%;
退休人员个人负担的比例按上述比例每段降低3个百分点计算。
第十七条 当医疗费用超过封顶线的称为大病,参加大病医疗保险的人员,其封顶线以上的医疗费用由大病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最高支付限额100000元。
第十八条 参保人员紧急抢救医治符合有关规定的疾病所发生的医疗费,按第十六条的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除抢救外,参保人员住院期间实施的特检、特治项目,需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批准。特检、特治项目的费用,统筹基金支付70%,个人负担30%。
第二十条 参保人员住院期间使用基本医疗保险“乙类药品目录”药品的费用,统筹基金支付80%,个人负担20%。
第二十一条 参保人员住院床位费单独核算,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服务项目、价格规定和疗程标准的床位费,在职职工个人支付20%,退休人员个人支付10%,其余由社会统筹基金支付。
第二十二条 下列情况不属基本医疗保险范围:
(一)职工发生工伤、职业病、生育、计划生育方面的医疗费支出。
(二)因交通事故、医疗事故等支出的医疗费。
(三)参保人员因违法犯罪、酗酒、打架斗殴、自杀自残等的医疗费支出。
(四)参保人员出国或赴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期间发生的医疗费。
第二十三条 参保人员因病情需要转外地医院或当地非定点医院住院治疗,按转诊转院规定办理了转诊转院手续的,其住院医疗费由参保人员或参保单位垫付,出院后持有关手续到社会保险机构审核、报销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的医疗费。
第二十四条 参保人员因公出差、探亲、外借到外地区工作期间,在住院地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所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由参保人员或参保单位垫付,出院后凭参保单位证明和有关手续到社会保险机构审核、报销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的医疗费。
第二十五条 参保人员门诊治疗或购药,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费用可凭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证件在定点医疗机构或定点药店记帐,由定点医疗机构或定点药店与社会保险机构结算。不属基本医疗保险支付的费用由个人自付。
第二十六条 住院医疗费中属于社会统筹基金支付的部分,由定点医疗机构与社会保险机构结算;属于个人负担的部分,由定点医疗机构与个人结算。参保人员住院入院时,个人应向定点医疗机构预交一定的自付金,具体金额由定点医疗机构根据病情确定。
第五章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七条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机构:
市劳动保障部门是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行政主管机关; 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是实施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承办机构;
县(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承办本行政区域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业务。
第二十八条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专款专用。严禁任何形式的占用和挪用。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分别运作,独立核算。
第二十九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征缴、管理和支付。
第三十条 参保的在职人员调离本市或调入(受聘)本市内未参保单位时,个人帐户资金余额退还本人;在本市范围内调动(流动)时,调入(聘用)单位系参保单位的,凭其证明,个人帐户资金余额随本人转移到迁入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第三十一条 参保的退休人员在外地区居住的,基本医疗费实行定额管理,按本市上参保退休人员的平均医疗费包干使用。
第三十二条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计息办法:当年筹集部分,按活期存款利率计息;上年结转的基金利息,按三个月整存整取利率计息;存入财政专户的节余基金比照三年期零存整取存款利率计息,并不得低于该档次同期利率水平。
第三十三条 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预算、决算应当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告。审计部门要定期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基金收支情况和管理情况进行审计。设立由政府有关部门代表、参保单位代表、医疗机构代表、工会代表和有关专家参加的医疗保险基金监督组织,加强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社会监
督。
第三十四条 基本医疗保险费征缴基数每年核定一次,并向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公布。
第六章 基本医疗服务管理
第三十五条 对承担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服务的医疗机构实行资格认证和年检制。
本市行政区域内符合条件、愿意承担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服务的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可向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查合格的,由社会保险机构发给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资格证书,并向社会公布,供参保人员选择。
第三十六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每年与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签定一次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协议的内容包括服务人群、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质量、费用结算、医疗费用支付标准以及审核、控制等内容。
第三十七条 本市基本医疗保险的诊疗项目、用药范围、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及收费标准、价格等,严格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 同步推进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认真落实国家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各项配套实施办法的制定和实施。
第七章 基本医疗保险的权利与责任
第三十九条 参保单位应按参保程序如实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交财务会计报表、工资表、职工和退休人员统计报表等资料;严格执行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第四十条 参保人员享有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权利,有权对参保单位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缴纳、对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服务进行监督。
第四十一条 参保人员应严格规范就医行为,自觉遵守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
第四十二条 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应加强管理、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强化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在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范围内,向参保人员提供及时、方便、放心、优质的服务。
第四十三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严格管理,认真履行职责,提供优质服务。
第四十四条 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服务的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管理和监督。
第四十五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有权核查参保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对虚报、瞒报参保人数和工资总额的行为进行查处。
第四十六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加强对定点医院参保人员医疗费用的检查和审核,定点医院须提供所需的全部诊治资料及账目清单。加强对定点药店处方外配服务情况的检查和费用审核,定点药店须提供相关的资料及账目清单。
第四十七条 参保单位或参保人员不缴纳、无故拖欠或未足额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从停缴、拖欠、未足额缴纳之月起停止享受医疗统筹基金。
参保单位暂无能力缴纳的,向社会保险机构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查批准后可以缓缴,缓缴期不能超过三个月。缓缴期满后应如数补缴所欠基本医疗保险费。缓缴期满后未如数补缴所欠基本医疗保险费的,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2‰的滞纳金,并从逾期之月起该参保单位的参保人员停止享受医疗统筹基金。
第四十八条 对违规的定点医院和定点药店,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将扣减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金额,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将视不同情况,责令限期改正或取消定点资格。
第四十九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渎职、徇私等行为的,由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严重违规违纪或触犯刑律的,由纪检监察部门或司法机关追究相应的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条 市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方案制定实施细则和有关的配套办法。
第五十一条 本方案中参保单位职工工资总额按有关统计规定计算。
第五十二条 本方案实施前的医疗费欠帐,仍由原渠道解决。
第五十三条 对突发性流行疾病、自然灾害等造成的大范围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费用,由各级政府综合解决。
第五十四条 本市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单位缴费比例、统筹基金支付标准和个人承担的比例等,视本方案运行情况及本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按年调整,以保持收支平衡。
第五十五条 本方案由市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五十六条 本方案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公共安全,加强燃气安全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燃气经营、使用及燃气设施的安全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市市政公用事业局负责本市燃气安全工作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县(市、区)建设(公用事业)行政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本辖区的燃气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生产监督、质量技术监督、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公安消防、规划、环境保护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燃气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条 本市燃气安全管理,应当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便用户和规范服务的原则。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危害燃气安全的行为有权制止和举报。对发现安全隐患、防范燃气事故发生以及在抢险救灾中的有功人员,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奖励。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城镇企业职工离退休后的基本生活,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管理、发放与监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险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镇各类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称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遵循权利与义务相对应、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原则,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制度。
鼓励和支持企业根据其经济效益和承受能力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作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
第四条 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应当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用人单位(以下称参保单位)和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以下称参保人),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管理与发放具有知情权和监督权。
参保单位和参保人的基本养老保险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五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基本养老保险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筹安排,加强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宣传,协调解决基本养老保险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第六条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是本市用人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用人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的统一管理。
县(市、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用人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管理工作。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所属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办理用人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业务工作。
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劳动保障服务机构负责本区域内用人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有关社会化服务工作。
第七条 发改委、财政、审计、统计、质监、人事、民政、税务、国资委、工商、公安、建委、经委、监察和工会等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用人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管理工作。
第八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管理情况。
第二章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
第九条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金两部分组成,实行全市社会统筹。国家和省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条 社会统筹基金由以下部分组成:
(一)参保单位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二)社会统筹基金的增值部分;
(三)滞纳金;
(四)财政补贴;
(五)省级调剂金;
(六)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应当纳入社会统筹基金的其他资金。
第十一条 个人账户金由以下部分组成:
(一)参保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二)二○○六年三月三十一日前,从参保单位缴费中按照职工缴费基数一定比例划转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三)个人账户金的利息;
(四)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应当纳入个人账户金的其他资金。
第十二条 参保单位、参保人均应当以其上月工资总额为基数,按照国家、省规定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参保人月工资收入低于本市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百分之六十的,以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百分之六十为基数,按比例缴纳;超过本市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百分之三百的,以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百分之三百为基数,按比例缴纳,高于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百分之三百的部分不计入缴费工资基数。国家和省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三条 参保单位应当按月在参保人工资中代为扣缴其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与单位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一并按月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足额缴纳。
第十四条 新设立的用人单位,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或者成立之日起三十日内,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参保单位分立、合并或者其社会保险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应当自分立、合并或者变更之日起三十日内,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社会保险登记手续,并结清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滞纳金。
参保单位因破产、解散、被撤销或者其他原因终止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清偿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章 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第十五条 参保人达到法定年龄离退休的,根据其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享受相应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第十六条 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为参保人的缴费年限。但是,在一九九四年一月一日我市实行个人缴费时的企业职工,在实行个人缴费前所在单位已按规定参加了我市国有和县以上集体企业离退休费用社会统筹的,其在实行个人缴费前按国家和省的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欠缴社会统筹费的,应当补缴;未补缴的,不视为本人的缴费年限。
第十七条 一九九八年一月一日以后参加工作,退休时缴费年限累计满十五年的,其享受的基本养老金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按照下列标准计发:
(一)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本市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百分之一,从社会统筹基金中按月支付。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本息除以计发月数,从个人账户金中按月支付。计发月数按国务院的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前参加工作,二○○六年一月一日后离退休,缴费年限累计满十五年的,除按照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享受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之外,还享受过渡性养老金和过渡性调节金。过渡性养老金和过渡性调节金的计发标准按照国家和省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前参加工作,二○○六年一月一日以后离退休,缴费年限累计满十年不满十五年的,按月享受基本养老金,具体条件和计发标准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一九九八年一月一日以后参加工作,二○○六年一月一日以后退休,缴费年限累计不满十五年的,不发给基础养老金,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并按照缴费年限每满一年再发给一个月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一次付清,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第二十一条 参保人二○○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前离退休的,其离退休时核定的待遇不变。
第二十二条 参保人离退休后享受国家和省规定的基本养老金调整增加的待遇。
第二十三条 参保人离退休后个人账户储存额领取完毕时,其个人账户养老金按照原核定标准从社会统筹基金中继续支付,直至其死亡。
第二十四条 参保人间断缴纳养老保险费期间,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其个人账户应当予以保留,并不间断计息;以后继续缴费的,对其缴费年限应当累计计算,对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也应当累计计算。
第二十五条 参保人自办理离退休手续的次月起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其死亡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自其死亡的次月起停止支付。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除外。
第二十六条 参保人离退休前离开本市时,养老保险关系按以下办法处理:
(一)符合转移条件的,按规定转移,终止在本市的养老保险关系;
(二)不符合转移条件的,保留在本市养老保险关系。
第二十七条 参保人离退休前出国或者赴台、港、澳地区定居,申请办理养老保险关系终止手续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将其个人账户积累额全部退还本人,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第二十八条 参保人在缴费期间或者离退休后死亡,其参保单位或者亲属应当在其死亡后三十日内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
参保人死亡时,尚未领取或者未领取完毕的个人账户金中的个人缴费部分(含本金和利息),由其合法继承人依法继承;个人账户金中单位缴费部分并入社会统筹基金。
第四章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九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与监督,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养老保险基金安全、使用规范。
第三十条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应当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和挪用。
第三十一条 市财政部门应当会同市劳动保障部门编制养老保险基金预决算。
第三十二条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用于支付下列项目:
(一)参保人离退休后的基本养老金;
(二)参保人离退休后死亡时的丧葬补助费、一次性救济费及其供养直系亲属的定期生活困难补助费;
(三)因参保人出国或赴台、港、澳地区定居而清退的个人账户金;
(四)个人账户金中应当由参保人的继承人继承的个人缴纳部分;
(五)参保人的养老保险关系跨统筹地区转移时,应当转出的个人账户金;
(六)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用于支付基本养老保险事项的其他项目。
第三十三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以参保单位、参保人提供的相关资料为基础,为参保人建立以居民身份证号码为标识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具有唯一性。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根据参保人个人账户的缴费记录,按缴费,向参保人发放个人账户缴费记录对账单。
参保单位或者参保人对缴费记录有异议的,应当书面提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自收到异议之日起三十日内核实并予以书面答复,对确有错误的应当更正。
第三十四条 市审计部门每年应当对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
市劳动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
市财政部门应当会同市劳动保障部门建立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制度。
第三十五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参保单位的监督检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加强对基本养老保险缴纳情况和基本养老金征收情况的核查。检查、核查时可以记录、录音、录像、照相和复制有关资料;但应当为其单位保密。
被检查、核查单位应当如实提供用人情况、工资表、财务报表等资料;不得拒绝检查,不得谎报、瞒报。
第三十六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如实记录、妥善保存参保单位和参保人的参保登记手续、缴费记录和养老保险金发放等基础信息资料,并设置基本养老保险信息查询系统。参保人和参保单位有权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查询养老保险费缴纳、发放标准和基本养老金的领取情况,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为其提供方便。
参保人、参保单位因基本养老保险事项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生争议的,应当依照国家劳动保障部门《社会保险行政争议处理办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三十七条 参保单位应当建立养老保险费缴纳情况公示制度,在显着位置每季度至少公示一次参保单位参保人数、缴费总额和缴费基数,公示期不得少于十五日,并向每位参保人书面告知其个人缴费基数及数额,接受监督。
参保人对其参保单位未按照规定执行公示制度,或者在缴费申报中虚报、瞒报、漏报缴费基数的行为,可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举报、投诉,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依法查处。
第三十八条 参保单位应当对拟离退休的参保人的姓名、性别、职务、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申报离退休类别、拟审核的离退休时间、拟审核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等事项在显着位置进行公示,公示期为十日。
拟离退休参保人或者其他相关人员在公示期内发现公示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可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投诉。劳动保障部门接到举报、投诉后,应当及时调查并书面答复,对确有错误的,应当立即纠正,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于公示期满无举报、投诉或者举报、投诉内容不实的,按照规定程序办理离退休审批手续。
第三十九条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每年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管理、发放等情况向社会公告。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建立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情况诚信评价制度。对严格执行养老保险制度和未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等其他严重违反养老保险制度的用人单位,应定 期向社会公布。
第四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于侵犯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合法权益的行为,均有权向监察、审计、财政、劳动保障、工会等有关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有关部门应当及时查处,并在十五日内予以答复。
第四十一条 用人单位的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或者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 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不缴纳的,除补缴欠缴数额外,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千分之二的滞纳金。滞纳金并入社会统筹基金。
第四十三条 用人单位逾期拒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滞纳金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征缴。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处理:
(一)未按照规定办理基本养老保险登记、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或者未按照规定申报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数额的;
(二)违反有关财务、会计、统计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伪造、变造、故意毁灭有关账册、材料,或者不设账册,致使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基数无法确定的;
(三)申报时瞒报工资总额或者职工人数的;
(四)骗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或者骗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的;
(五)未按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要求报送书面材料,隐瞒事实真相,出具伪证或者隐匿、毁灭证据的;
(六)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或者拒不履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理决定的;
(七)无理抗拒、阻挠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履行劳动保障监察职责的;
(八)打击报复举报人、投诉人的。
第四十五条 对未按照本条例规定执行养老保险费缴纳情况公示制度及离退休公示制度的用人单位,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六条 用人单位和职工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第四十七条 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规定将基本养老保险费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的;
(二)挪用、侵占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
(三)违反有关养老保险基金运营规定,造成基金损失的;
(四)不按规定支付基本养老金的;
(五)其他违反基本养老保险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
第二章 设施管理
第六条 市、县(市)燃气管理部门应当会同规划管理部门参照国家有关设计规范标准划定燃气设施的安全保护范围。
燃气经营企业应当在划定的安全保护范围内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敷设地下燃气管道应当同时敷设由耐腐材料制作的安全警示带。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动、覆盖、涂改、拆除和损毁燃气设施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警示带。
第七条 在燃气设施安全保护范围内,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建造建筑物、构筑物;
(二)堆放物品或者排放腐蚀性液体、气体;
(三)擅自开挖沟渠、挖坑取土、打桩、顶进以及动用明火等作业;
(四)爆破作业;
(五)法律、法规、规章禁止的其他危害燃气设施安全的行为。
第八条 在燃气设施安全保护范围内,确需敷设管道和从事打桩、挖掘、顶进作业的,建设单位应当会同施工单位制定燃气设施保护方案,经与燃气经营企业协调一致后,方可实施。燃气经营企业应当指派专门的技术人员到现场提供安全保护指导。
建设单位与燃气经营企业对前款规定的燃气设施保护方案产生争议的,由燃气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后解决。
第九条 总重十吨以上的车辆或者大型施工机械确需通过敷设有燃气管道的城市非机动车道的,必须事先征得燃气经营企业同意,并在通行地段修建承重过桥或者采取其他安全保护措施,经燃气经营企业验收同意后方可通行。
第十条 因施工等人为原因造成燃气管道及设施损毁的,责任人应当协助燃气经营企业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抢修,恢复原状。抢修费用由责任人承担。
第十一条 发生燃气事故,燃气经营企业应当立即组织抢险抢修,并依法向燃气管理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公安消防、环境保护、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
抢险抢修时,可以依法拆除妨碍抢险抢修的其他设施和建(构)筑物。对拆除的,除违法建设的外,事后应当及时修复、补偿。
抢险抢修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必要的协助,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挠、妨碍抢险抢修作业。
抢修室内燃气设施时,用户应当无条件拆除违法遮挡包裹燃气设施的装饰装修物。用户不拆除的,抢修人员可以拆除。
第十二条 违法占压燃气管道的建(构)筑物,当事人应当自行拆除;拒不拆除的,依法组织强制拆除。
第十三条 燃气经营企业对所运营的燃气设施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安全保护,在重点部位设置安全监控装置,并逐步建立燃气设施安全监控系统。
第十四条 管道燃气设施和燃气计量器具的维修、更新责任,按下列规定划分:
(一)居民用户管道燃气设施和燃气计量器具的维修、更新,由管道燃气经营企业负责;
(二)单位用户和其他用户以管道燃气干管与支管接口处为界,接口以外的燃气设施和燃气计量器具,由管道燃气经营企业负责;接口以内的,由用户或者投资者负责。
管道燃气设施和燃气计量器具的维修、更新费用,按前款规定由责任人承担。
另有合同约定的,按合同约定办理。
第三章 经营管理
第十五条 燃气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安全工作运行机制,落实安全责任制,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第十六条 燃气经营企业应当制定燃气事故抢险抢修预案,建立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专业抢修队伍,配备通讯器材、抢修设备、防护用品,并向社会公布抢险抢修服务电话,并设专岗昼夜值班。
抢险抢修预案应当报燃气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燃气经营企业从事安全管理、作业和抢险抢修的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接受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相应资格后,方可从事相应的安全管理或者作业活动。
第十八条 燃气经营企业应当制定用户安全用气操作规程,向用户发放安全用气手册,并安排专人对用户进行燃气安全使用教育、解答用户咨询。定期对用户安全用气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违反安全用气规程的,应当予以劝阻、制止,并提出改正意见。发现危及公共安全的用气行为或者有严重安全隐患的,可以采取暂停供气的安全防范措施。
第十九条 燃气经营企业不得向无燃气经营许可证或者无燃气供应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提供用于燃气经营的气源。
第二十条 从事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活动的,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给超期限未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钢瓶充装燃气;
(二)给报废、改装或者非自有的钢瓶充装燃气;
(三)给超残液量标准的钢瓶充装燃气;
(四)超过国家规定的允许误差给钢瓶充装燃气;
(五)用槽车直接向钢瓶充装燃气或者钢瓶间相互倒灌燃气;
(六)给不符合国家标准的钢瓶充装燃气;
(七)倾倒残液、在核定的经营场所外摆放、销售燃气钢瓶;
(八)销售无合格标识的钢瓶;
(九)燃气汽车加气站给非燃气车用钢瓶充气;
(十)储存量超过核定数量;
(十一)法律、法规、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一条 燃气经营企业应当根据其运营的燃气管网设施、设备的使用情况和设计使用年限制定维护更新计划,及时进行维护、更新,确保燃气管网设施、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四章 使用管理
第二十二条 燃气用户应当遵守安全用气规程。管道燃气用户不得擅自扩大用气范围、改变燃气用途或者安装、改装、拆除固定的燃气设施和燃气器具。
第二十三条 燃气单位用户应当建立燃气事故抢险抢修预案,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操作维护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燃气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操作技能。
管道燃气单位用户的抢险抢修预案应当与燃气经营企业的抢险抢修预案相衔接。
第二十四条 燃气用户不得实施以下行为:
(一)遮挡、包裹、改动燃气管道、设施;
(二)将燃气器具或者设施作为负重支架或者电气设施的接地导体;
(三)管道燃气用户首次通气自行点火,擅自启封、动用、调整燃气经营企业密闭的燃气设施;
(四)安装、使用不合格的燃气器具、连接器;
(五)擅自拆卸、改装燃气计量装置;
(六)加热、摔砸、倒置、曝晒燃气钢瓶;
(七)倾倒燃气钢瓶残液,钢瓶之间倒气;
(八)擅自改换燃气钢瓶检验标记或者漆色;
(九)使用明火检查燃气泄露;
(十)法律、法规、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五条 燃气用户应当使用经过国家质量认证的,并且经过法定检测机构进行气源适配性检测合格的燃气器具。
燃气器具应当由取得燃气器具安装维修资质证书的企业安装维修。
第二十六条 燃气用户发现燃气管道泄漏及设施安全隐患应当及时告知燃气经营企业。燃气经营企业应当自接到燃气用户告知时起三十分钟之内抵达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处理,未能及时到达处理的,用户可以向燃气管理部门投诉。
第二十七条 提倡燃气用户安装使用燃气泄露报警器和安全自动切断阀。
提倡燃气用户参加燃气商业保险。
第二十八条 在使用燃气的人员密集的室内公共场所和安装有燃气设备的地下或者半地下建筑物内,必须安装燃气泄露报警装置和安全自动保护装置。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 燃气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对燃气设施、经营、使用安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应当及时通知燃气经营企业、燃气用户和政府有关部门及时处理。
第三十条 燃气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对燃气经营企业和燃气用户进行安全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有效执法证件,不得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燃气经营企业和用户不得拒绝监督检查。
第三十一条 燃气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受理投诉制度,设立投诉电话,并向社会公布。燃气管理部门受理投诉后,应当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投诉人。
第三十二条 燃气管理部门应当监督指导燃气经营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
第三十三条 燃气管理部门应当制定燃气安全预警联动和事故救援方案,并指导燃气经营企业制定燃气事故抢险抢修应急预案。
第三十四条 市、县(市)燃气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燃气安全指挥调度系统。发生重大燃气事故,应当及时调度进行抢险救灾。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六条第三款规定,或者具有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行为之一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第七条规定行为之一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恢复原状;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九条规定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第二十四条规定行为之一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居民用户处以五百元以下罚款,对单位用户和其他用户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二条 从事燃气安全监督管理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由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篇:泉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解读
泉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解读
一、哪些单位和职工必须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哪些单位和职工必须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医疗保险 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二、用人单位如何办理参保登记? 用人单位如何办理参保登记? 用人单位到地税窗口领取《社会保险登记表》、《参保单位登记表》和《参保人员登记表》一 式两份,并提供下列证件和资料:(1)营业执照及批准成立证件或机构编制部门批文;(2)织织机构代码证;(3)开户许可证;(4)参保人员花名册;(5)参保人员登记表(贴附一寸彩照)(6)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必须提供行政介绍信
三、参保单位及参保人员哪些情况变化应申报? 参保单位及参保人员哪些情况变化应申报? 参保人员调动、辞退、死亡、外派、退休及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行政级别变动;参保单位分设、破产、拍卖、解散、注销;应及时向医保中心申报填报社会保险参保单位人员变动明细表)及办理 有关手续。参保人员个人工资总额及退休金总额每年 6 月 20 至 7 月 20 日审核变动一次,平时不 变动。
四、基本医疗缴费基数、缴费比例如何确定?职工个人如何缴交医保费? 基本医疗缴费基数、缴费比例如何确定?职工个人如何缴交医保费? 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用人单位按其职工工资总额的 7.5%缴费,职工个人按其工资总额的 2%缴纳,职工个人所缴的医保费,由单位直接从其工资中代扣代缴。职 工工资总额低于当地职工上年底月平均工资额的 300%的,以 300%为基数;低于当地职工上 月平均工资额 60%的,以 60%为缴费基数。
五、个人帐户资金来源包括哪几部分?其金额如何划入? 个人帐户资金来源包括哪几部分?其金额如何划入? 个人帐户资金来源于三部分:一是职工个人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全部划入个人帐户。二是单位缴 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中按比例划转入个人帐户的部分。三是个人帐户的利息。个人帐户划入比例:40 周岁以下(含 40 周岁)按本人工资总额的 3%划入;41 周岁以上(含 41 周岁)至法定退休年龄按本人工资总额的 3.5%划入(上述划入比例含职工个人缴纳的部分)。退休人员以本人退休金为基数划入。月退休金在 500 元以上(含 500 元)的按 4%划入(划入金 额不足 30 元的以 30 元划入);500 元以下的按 6%划入(划入金额不足 18 元的以 18 元划入)。
六、职工变动工作单位后,个人帐户转移需办理哪些手续? 职工变动工作单位后,个人帐户转移需办理哪些手续?
1、职工在本区范围内调动的,不需要办理个人帐户转移,只需原单位报减员手续(参保单位人 员变动明细表)并注明原因,新单位报增员手续(参保单位人员变动明细表)注明原因即可。
2、跨区但属于泉州地区内调动的,参保人员凭劳动合同(或单位开证明)、身份证、调动函、医保卡到医保中心办理个人帐户余额转移手续,医保中心开具《个人帐户转移单》。其中有欠缴、漏缴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应补缴后才能办理转移手续。
3、调离泉州地区的,若调入地区尚未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可中止医保关系,个人帐户资金 余额一次性发给本人,本人提供:解除劳动关系协议书,退保申请书,医保卡,身份证到医保中心 办理退保手续。反之则由新医保中心开具“商转函”,带“商转函”及医保卡到原医保中心办理转移手 续。
七、个人帐户余额可否结转、继承?有什么规定? 个人帐户余额可否结转、继承?有什么规定? 户余额可否结转 参保人员个人帐户本有结余的,可以结转下继续使用。、参保人员死亡后,其个人帐户余额可以继承。继承人参加医疗保险的,死亡职工个人帐户实际 结余资金划入法定继承人的个人帐户。若法定继承人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帐户余额可一次 性支付给继承人。需要提供:火化证或户籍注销证明原件及复印件;死亡人员的医保卡;被继承人 与其合法继承人关系证明;合法继承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八、职工退休时,如何确定享受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和资格? 职工退休时,如何确定享受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和资格? 医疗保险待遇和资格 参保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经批准退休后,应及时办理医保退休变动手续。缴费年限(含视同 缴费年限)满 25 年以上的,退休后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可继续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缴 费年限不足 25 年的,应按本人退休时上平均缴费工资为缴费基数,补足 25 年的基本医疗保险 费后,并从第二个月份起给予享受基本医疗保险的待遇。但医保实施前已退休的符合国家规定的退 休人员不必补缴。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实际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合计满 25 年,并且实际 缴费年限满 10 的,才能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合计不满 25 年或者实际缴费不满 10 年者,应以 所在县上职工平均缴费工资为基数,按退休时单位和个人的缴费比例(即 9.5%),一次性补 缴。卡有什么管理规定?
九、医保 IC 卡有什么管理规定? 参保登记并已经缴费的,一个月之后可以到医保中心领取医保 IC 卡。IC 卡由参保人员个人保 管,不得将 IC 卡转借他人或冒用他人 IC 卡就医,违者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医保 IC 卡可以设置密码,在医保中心或是定点药店都可以设置,以防丢失被盗。参保人员 IC 卡损坏的,可以凭损坏卡到医保中心办理补办手续。IC 卡丢失的,应持本人身份 证和单位证明及时到医保中心挂失,确认找不到的情况下,应重新办理 IC 卡。不按规定挂失被冒用 的,由参保职工本人承担经济损失。
十、长住外地及临时外出人员异地就医有什么规定? 长住外地及临时外出人员异地就医有什么规定? 长期驻外的员工,在决定外派 30 天内,填写《异地安置人员定点医疗机构申请表》,由外派 单位出具证明(外派人员及现在工作单位的关系等),由现工作单位在申请表上盖章确认。退休人员办理异地安置的,需提供:
1、退休批文;
2、原单位出具退休人员家庭成员情况说明;
3、申请安置地直系亲属所在派出所户籍证明和安置地子女工作单位证明;
4、填写《异地安置人员 定点医疗机构申请表》;
5、申请异地安置人员户口迁移证明(如果本人户口已迁,只需提供第 1/ 4/5 点)
十一、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和比例如何设定?
十一、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和比例如何设定? 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和比例如何设定 个人帐户支付范围:
1、普通门诊所发生的医疗费用;
2、住院、特殊门诊所发生的统筹基金支付范围起付标准以下部分;
3、最高支付限额以上,起付标准至最高支付限额之间个人负担部分以及非医保范围的用药、诊 疗项目的医疗费用。个人帐户金额不足支付的,由个人用现金自付。医保范围内用药、诊疗项目发生的医疗费用由个人负担的比例见下表: 医院级别 住院费用起付标准-5000 元 5000 元以上-10000 元 10000 元-最高支付限额 三级医院 在职 13% 10% 5% 退休 7.8% 6% 3% 二级医院 在职 11% 9% 4% 退休 6.6% 5.4% 2.4% 一级医院 在职 9% 8% 3% 退休 5.4% 4.8% 1.8% 统筹基金主要用于支付住院、特殊门诊时所发生的属于医保范围内用药、诊疗项目的统筹起付 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除个人负担外的医疗费用。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 统筹基金以一个为结算单位。起付标准为(见下表),第三次及以后的住院不再设立起付 标准。特殊门诊一年只设一次起付标准。医院级别 起付标准 第一次 第二次 三级 二级 一级 700 500 500 350 350 200 统筹基金的最高支付限制: 参保人员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满二年以上的,统筹基金每年最高支付限制为 60000 元(2009 年标准),参保人员缴费年限满一年不满二年的,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制 20000 元,缴 费年限不满一年的,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为 10000 元。统筹基金不予报销的范围:
1、打架、斗殴、吸毒、违法犯罪及自杀、酗酒、第三者责任发生的医疗费;
2、工伤、生育发生的医疗费用由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或原资金渠道解决。
3、目录外的药品、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费用由个人自理。危重病抢救的特殊用药报医保中心审 批。
4、违反规定及在境外发生的医疗费。
5、离休人员、老红军、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及按规定享受离休待遇人员的医疗费用按原 渠道解决。
十二、就医报销如何办理?
十二、就医报销如何办理? 普通门诊: 参保人员可凭区社保中心发给的医疗保险 IC 卡在泉州范围内所有医保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由医疗保险 IC 卡中的个人帐户支付,不足部分由个人用现金自付。我区普通门诊及急诊的定点医疗机构目前有:山腰华侨医院、后龙卫生院、南埔卫生院、涂岭 卫生院、峰尾卫生院、泉港妇幼保健院、仁爱医院、泉港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闽南分 院、泉港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后龙镇卫生院福炼社区卫生服务站。特殊门诊: 特殊门诊治疗是指下列病种治疗:
1、恶性肿瘤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
2、重症尿毒透析;
3、结核病规范治疗;
4、器官移植抗排异反应治疗;
5、精神分裂治疗;
6、危重病的抢救;
7、高血压 病二期以上;
8、糖尿病;
9、再生性障碍性贫血;
10、慢性心功能衰竭;
11、系统性红斑狼疮。特殊病种登记所需材料:
1、二级及二级以上(县级及县级以上)定点医院专科副主任医师以上(含副主任医师)诊断,出具疾病证明书;
2、有关检查化验报告单;
3、本人 IC 卡;
4、一寸正面免冠近期彩照;
5、填写 《门诊特殊病种、家庭病床审批表》一式两份。审批有效期限定为二至十二个月(根据病种及病情而定),逾期自动失效,如病情需要,必须 按规定重新办理审批手续。参保人员进行特殊病种治疗时凭 IC 卡、《诊疗证》在指定的医疗机构就医。在泉州区域内治疗 的,办理出院时,个人只需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即可出院(可用医疗保险 IC 卡中的个人帐 户或现金支付),剩下应由统筹基金支付的医疗费用由医院与社会保险中心结算。在泉州区域外治 疗的,医疗费先由本人垫付后(或治疗一个疗程后)凭医院发票(福建省医疗机构住院收费票据)、项目费用清单,长、短期医嘱(复印件),有关辅助检查、化验报告单(原件),出院小结,疾病 证明书,IC 卡、《泉州市特殊病种诊疗证》等材料报送区社会保险中心审核报销。住院: 住院分为本地就医、异地就医
1、本地就医:患者在泉港区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视为本地就医。办理出院时,个人只需 支付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即可出院,剩下应由统筹基金支付的医疗费用由医院与社会保险中心结算。
2、异地就医:在我区范围外的定点医院机构住院治疗的视为异地就医。异地就医未经批准不予 报销。(1)异地安置、工作在泉港区外的人员,应在外派或安置后 30 天内,将人员及所选择的当地 1-2 家不同等级的定点医疗机构报送至区社会保险中心。因病住院时,需在所选定的医疗机构就医,并于入院后 3 日内向区社会保险中心报告。因公外出人员因患急病需就近在外地市(不含境外)住 院治疗的,应在具有定点资格的医疗机构就医,并于入院后 3 天内向区社会保险中心报告。费用结算:凭长短期医嘱复印件、发票、辅助检查、化验报告单(原件),出院小结,疾病证 明书、医疗费用总清单及 IC 卡等(所有材料都需要盖医院的章),于出院后一个月内到区社会保险 中心结算,逾期不予支付。(2)转外就医 异地就医中,除异地工作、安外出、因病需就近在当地住院治疗者外,均视为转外就医。转外就医条件:
1、因诊断困难,经区内最高级定点医院专家会诊后仍无法确认者;
2、本区定 点医疗机构无法治疗的疑难疾病,及无法检查治疗的项目;
3、专科医院的特殊病倒,视病情需要确 定。转外就医程序:参保人员因病情需要转外就医的,须由本区二级或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主治 医师提供病历摘要,提出转外就医理由并填写《泉州市泉港区基本医疗保险转外就医审批表》(一 式二联),提供相关检查报告及疾病证明,经医院专家会诊并经科主任签署意见后,医保(务)科 审核,院长或分院院长批准后方可转诊,并于三天内携带《泉州市泉港区基本医疗保险转外就医审 批表》,相关检查报告及疾病证明,及医保 IC 卡到医保中心备案。费用结算: 转外就医发生在非同期时间内的按新一次住院确定起付标准。转在泉州市范围内治疗的,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属个人负担的由个人用医疗保险 IC 卡中的个人帐 户或现金与医院进行结算,剩下应由统筹基金支付的医疗费用由医院与社会保险中心结算。转到泉州市范围外、福建省内定点医院就医的,需要办理全省联网卡,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属个 人负担的由个人用全省联网卡中的个人帐户或现金与医院进行结算,剩下应由统筹基金支付的医疗 费用由医院与社会保险中心结算。在就医终结后,患者将就诊医院收费单据、结算清单、疾病证明、长短期医嘱复印件、出院小结及有关辅助检查报告单拿到医保中心备存。转到福建省外定点医院就医的,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先由患者垫付,在就医终结后,患者将就诊 医院收费单据、结算清单、疾病证明、长短期医嘱复印件、出院小结及有关辅助检查报告单和本人 IC 卡到区社会保险中心审核报销。未经批准转外就医的,区社会保险中心不予支付医疗费用。
十三、家庭病床如何办理?
十三、家庭病床如何办理? 服务范围:参保人员因患中风瘫痪、性肿瘤晚期、骨折牵引等,以及 80 岁以上高龄人员患慢 性疾病需连续治疗,到医院就诊确有困难,符合住院条件但因情况特殊需设立家庭病床者。申办手续:由经治医师(副主任以上医师)填写《泉州市基本医疗保险特殊病种、家庭病床审 批表》,经医院医保科签章后,报区社会保险中心审批。批准后由该医院设立家庭病床。费用结算:有效期内,患者只能进行该病种的治疗用药,超出范围的诊疗费用及用药医保中心 不予支付。有效期满后,患者应及时到医院输家庭病床出院手续,结算费用。住院期间,因急诊需 住院,需先办理家庭病床出院登记后再办住院登记。家庭病床每个治疗周期视作一次住院,其医疗 费用凭 IC 卡与定点机构结算。费用结算办法与住院费用结算规定相同。设立家庭病床期间不得再在 任何定点医疗机构发生同病种医疗费用(急诊病人除外),否则此费用不予报销。
十四、商业医疗保险如何办理?
十四、商业医疗保险如何办理? 医疗保险如何办理 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满 2 年(含视同缴费年限)的在职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退休(职)人员,和参加住院医疗保险连续参保满 5 年的外来工、农民工,均须参加商业医疗保险。缴费:商业医疗保险的保险费每人每年 50.04 元,其中参保职工个人支付 38.4 元,从个人帐 户中按月扣缴;统筹基金支付 11.64 元。商保费根据每轮招标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理赔:超过基本医疗保险或住院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的医疗费用,由商业保险 公司分两段赔付,第一段由商业保险公司赔付 90%,实际赔付限额为 8 万元;第二段由商业保险 公司赔付 95%,实际赔付限额为 7 万元,合计最高赔付限额为 15 万元。赔付范围: 商业医疗保险赔付范围执行泉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有关规定。费用报销:参保职工超过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的医疗费用,在本市范围内发生的,个人 只需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即可出院(可用医疗保险 IC 卡中的个人帐户或现金支付),剩下 应由统筹基金支付的医疗费用由医院与社保中心结算。在外地(市)发生的,应于 7 日内通知商业 保险公司,其费用先由个人垫付,待出院后持 IC 卡、医疗费发票、汇总清单、长短期医嘱、出院小 结、疾病证明书等材料由区社会保险中心会同商业保险公司审核报销。用人单位及其职工未按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或经批准缓交期满仍未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的,区社会保险中心将严格按有关规定暂停其职工享受统筹基金支付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和商业医 疗保险待遇。
第五篇:关于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关于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摘要: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养老保险又是社会保障制度中被保险人身份最稳定、享受时间最长、费用开支最大的项目,其对社会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其改革的艰难。因此,调整和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顺应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趋势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因此,深入研究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论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历史和改革的现状,在此针对制度改革当中出现的一些困境进行了深入的探析,并提出一些关于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对策。
关键词:养老保险 改革 问题 对策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无论是创造公平的企业竞争环境,还是推进企业经营的理性化;无论是活跃的劳动市场,还是启动事业机制;无论是保证人民的日常正常生活、身体健康,还是应对老龄化高峰等等,都离不开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都需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来维系和润滑。
一、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在社会经济转轨、人口老龄化加快及社会经济条件落后的条件下进行的,我们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这一改革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最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之一。
在计划经济时期,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我国城镇职工主要的养老模式是现收现付制得企业或单位保险。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企业成为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但历史的原因使各企业退休人员多少、养老负担轻重差异很大,形成了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不公平竞争,为解决这些问题,从20世纪80 年代初我国就开始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探索,改革至今我国新型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已基本建立。
改革的具体内容:
1.建立现收现付与基金积累相结合的制度,确立新的资金运行模式
新的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是混合的式的。其特点是综合考虑了“横向平衡”和“纵向平衡”。先收现付部分考虑的是横向平衡。基金积累部分考虑的是纵向平衡。这种包含着部分积累式的混合式的基金筹集方式,适合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
2.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简称为“统账结合”。所谓社会统筹,是指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以先收现付的形式,将一部分上缴资金做统一调配,按统一标准发放。以地域作为统筹范围,最后过渡到省级地域统筹。这种方式超出了单位管理的范围,以克服单位核算的弊端。实行个人账户制度,将个人投保与企业投保的一部分记在个人的名下,有利于落实个人的责任,与个人利益挂钩,调动个人投保的积极性,并且便于劳动者在不同体制和单位之间的自由流动。
3.扩大养老保险金的来源,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养老保险金的费用
建立个人缴费机制,是我国养老保险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单纯由国家或企业负担养老金的传统格局。这种办法也可以转变传统体制下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的习惯,有利于调动职工个人自我保障的积极性,实现了投保交费与养老金标准挂钩的机制,体现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者权利与义务相一致、贡献与待遇相联系的分配原则。主要资金来源是企业和个人的缴费。企业和个人的缴费都是强制的,是必须履行的义务,只要劳动关系存在,双方都必须缴费,不能逃避和拖欠。国家负担的部分是指财政补贴以及税收、利率倾斜政策等。在社会保障支出迅速增加的形式下中央财政发挥托底和补充作用。
4.扩大养老保险的社会覆盖面,对城镇全部劳动者实行养老保险制度
为了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实现社会公平,新的养老保险制度要求在享受保险的权利上是统一的,具体的是说要在保险项目、待遇和投保标准各方面达到统一化,适用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和劳动者,逐步实现真正的社会化养老保险。统一标准、全面覆盖的做法可以解决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障碍问题,克服劳动力市场化的瓶颈。
5,建立养老金增值的机制
个人账户基金制必然要求基金保值增值。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未来的养老保险金标准必然是逐步提高的,而且养老金的管理也要一定的成本。一般来说,由政府部门依法管理养老基金,其安全性是可以保证的,但是增值的任务更加艰巨。而实际上,建立养老基金,为其增值创造了条件,对于开辟投资渠道、获取一定的回报奠定了基础。
6.建立退休金与社会经济发展挂钩和退休人员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新机制
首先是退休金标准与物价变动挂钩。一般来讲,社会经济处于发展过程中,物价和工资水平呈逐步上升的过程,养老金水平也大都表现为上调的过程,从而使老年人生活水平不至于出现大的滑坡。其次是建立老年人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机制。这种做法一般是根据在职人员工资增长情况对离退休金做出相应的调整。7.由单位管理向社会化管理过渡
(1)管理的社会化。在很多地区,建立了社会保险局等职能机构。(2)发放的社会化。发放工作由银行、邮局等社会服务机构承担。(3)日常管理服务的社会化。除了养老金发放的工作,管理与服务社会化工作也在向基层发展。
二、我国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创始至今,伴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为促进转型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发挥了积极地作用。然而,这些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尽管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也遇到了很多突出的问题。
1.现行制度模式中的政府、企业和个人责任不清,个人账户空账运行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规范了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的交纳与发放,从很大程度上解决我国的老年福利问题。然而,对于在该制度实施之前就已经或即将退休的职工而言,他们并没有个人账户的养老金积累,或积累得非常少,而单靠社会平均工资的20%形成的养老金又非常有限。但是,老职工在旧制度下积累起来的养老金权利仍然必须兑现,这就形成了养老金债务。
企业基本养老保险金漏洞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离退休人数和养老金水平的刚性要求与养老保险金基金供给的弹性性质,二者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具体说来,我们可以从养老保险改革的角度将城镇职工分成三类,在1997年改革前退休的职工为“老人”,在改革前参加工作而在改革后退休的职工为“中人”,而在改革后参加工作的职工为“新人”。其中,“老人”没有个人账户也从未交纳过相关的养老保险金,而其养老金是按照他们退休前的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的,那么这部分养老金的来源必然是社会统筹资金。“中人”的情况比较复杂,他们的养老金采用“过渡性办法”计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组成。那些改革前参加工作时间较长,而改革不久就退休的“中人”,他们个人账户积累有限,养老金主要来源于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而这部分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也理所当然的从社会统筹资金中支出。由此看来,真正拥有“个人账户”并且确实交纳过养老保险金的人,只有改革前不久才参加工作,改革后还要工作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中人”和“新人”,正是他们的存在使得社会统筹资金有了资金来源。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的初衷是通过社会统筹资金来支付老职工的养老金,偿还养老金债务。但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统筹资金不足以支付退休职工的养老金,特别是在一些老年人口赡养率很高的老工业城市,企业缴纳社会统筹的负担很重,由于在过去一直以来推行现收现付制的惯性作用下,“老人”、“中人”以及 “新人”之间的代际转移支付压力过重,致使改革前不久才参加工作,改革后还要工作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中人”和“新人”的个人账户中的资金被“挪用”给改革前参加工作时间较长,而改革不久就退休的“中人”和“老人”,结果使得社会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的资金被混合使用,而“名义上 的个人账户”其实已经被逐步挖空。
个人账户的“空账”运转使得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在本质上仍然是没有基金积累的。长此下去,将难以抵御即将来临的人口老龄化高峰所带来的巨大的养老金支付压力,使制度的可持续性受到危害。
2.隐性债务巨大
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模式下,有如下三达债务:(1)“老人”的“空账”和“中人”1993年前的”虚账“
(2)制度模式设计之初平均余命、缴费年限估计错误以及利率变动等因素而造成的“欠账“。
(3)我国至今仍未实行机关、事业、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统筹,且两者实行不同的养老金计发办法。由于计发办法不同导致了机关、事业和企业养老金待遇的较大差异,不对称的计发办法造成了基金的缺口。
三大债务相加形成的总债务非常大。这样的巨额负债,必然导致现制度模式的崩溃。即使不考虑个人账户被挪用造成的亏空。仅仅现收现付的平衡也无法维持。
3.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较低
首先,城镇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职工、三资企业职工和自谋职工者及效益较差的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大都游离于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之外。另外,城乡一体化平台为建立。有的省、市虽然已建立了农村养老保险(农保)、合作医疗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在范围、水平等方面,农村与城镇差距很大。“城保”、“镇保”、“农保”三者间尚缺互通平台。
其次,外来劳动者大多没纳入社会保险。尽管在有的省、市,在外来劳动者中实施“综合保险”制度,但是由于外来劳动者的特殊性和政策的不完善,除了少部分有固定工作单位和稳定职业的外来人员外,多数人都不在保险范围之列。
再次,户籍人口中也存在社会保险死角。
更突出的问题是进一步扩大覆盖面越来越难。其中原因很多,但最核心的问题还是缴费率过高。由于过高的缴费率大大影响企业的人工成本及赢利水平,致使很多企业以各种方式逃避参保。覆盖面难以顺利扩大,使得有关保险制度必须以高缴费率甚至不得不通过进一步提高缴费率来维持收支平衡,进而陷入扩大覆盖面越来越难、费率越来越高的恶性循环。这种状况不利于劳动力的跨部门流动和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
4.养老保险统筹层次较低
经济发展不平衡、历史遗留负担相差悬殊、历史责任划分不清、宏观调控不到位,导致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养老保险停留地市乃至县级统筹层次,统筹层次难以提高。
5.基本养老保险筹资方式单一
第一,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个人缴费和政府财政补助。基本保险基金受国家政策限制运作渠道少,收益不高;补充保险资金没有形成市场运作机制。总体上社会保险资金运作缺乏市场竞争和有效监管,运营成本高,回报不理想,社会保险基金增值不容乐观。第二,社会保险基金筹集模式缺乏法律依据。比如,目前采用缴费制筹集社保基金,但筹集的主体、客体、对象、方式、费率和结构比率都缺乏必要的国家或地方法律依据。
第三,名义费用率过高。企业按规定应负担的各种社会保障费率包括公积金高达职工平均工资的40%以上,给城市综合竞争力带来不利影响。
6.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不够科学
一是简单地以缴费年限满15年成为能否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分水岭”,未能从制度上激发参保人的缴费积极性。加之基金征缴缺乏制约手段,造成一部分人员在缴费满15年后停止缴费,坐等按月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缺乏激励机制。
二是权利与义务脱节,未能体现多缴多的效率原则。缴费15年以上的参保人员不论缴费多少,也不论缴费时间比15年长多少,基础养老金水平都不与缴费年限挂钩,“一刀切”地确定为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的20%。目前,世界上不少发达国家在退休年龄已延长至65岁的同时,延长享受全额退休待遇的缴费年限。如英国已享受全额退休待遇的缴费年限延长至不低于受保人全部就业生涯(40年),在法国这一年限也延长达150个季度(折合37.5年),日本则为25年。未达到领取全额退休待遇所规定的缴费年限者则减发退休待遇。
三是制度设计与人均寿命延长的趋势不相适应,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设计缺乏精算基础,过于慷慨,使基金在财务上不可持续。个人账户养老金以储存额除以120,是以退休人员平均余命10年为基础的。2002年,企业职工平均退休年龄为53岁,而城镇人口平均寿命已达74岁。目前我国退休人员退休后一般要生活25年以上,按现行计发办法个人账户储存领取10年后就没有钱了。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年限与实际领取年限之间有高达15年的差距。这意味着个人账户养老金有相当一部分要从统筹基金中透支。平均余命延长、退休人员高龄化是规律性现象,这将导致透支现象日趋严重,酝酿着严重的财务风险。
7.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不理想
由于基金收益的预期收益率低,仅为银行同期一年期存款利率,低于社会资本平均收益率,这会导致高费率,高费率又导致低覆盖率和低征缴率,直接加重了制度的现行负担并减少了个人帐户的积累额,还间接减少了统帐制度的收入。实际收益为负,基金贬值,加剧了收支不平。
8.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一种制度要得到较好的实行必须以法律作为后盾,立法先行。而我国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是在50年代颁布的,有许多具体规定已不适应当前的实际,虽然1994年颁布的《劳动法》涉及到了社会保险的问题,但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由于尚未出台统一的社会保障法,只能以行政命令代替法律条文,造成管理体制的不顺、松散和混乱,养老保险费拖、欠缴现象严重,跟不上社会保险实际工作的需要。
9.缺乏社会化的监督,稽查审计机制尚未完善
社会保险基金由单位和个人缴纳,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基金,每个公民和单位都有了解、监督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和社会保险基金运作的情况。但目前我国缺乏一种社会化的监督机制,社会保险基金运营缺乏有效监管,透明度差。
三、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
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不仅需要理论研究的深度,还需要强调实物,必须把理论和可行性及可操作性有效结合起来。因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
统账结合,积极推行年近制,夯实“三支柱”基础。以统筹层次的提高和地区、历史的平衡,确保达到多层次、保基金、全覆盖的社会保障目标,充分体现政府公共财政的职能,为构建我国的和谐社会奠定重要基础。
综合国际惯例和我国实际,研究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企业年金的替代率和个人商业保险的替代率。在设想的某种模式下,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个人商业保险三个不同层次的保障水平分别达到一定的目标,可以比较好地满足不同层次老人分别享受基本型、普通型、享受型三个不同生活水平。
2.完善多元化城镇职工模式基本养老保险筹资结构
目前养老保险基金在筹资模式中存在渠道单
一、筹资水平过高、结构僵化、模式变异等问题。因此,应该在权衡基金收支关系,又充分考虑到改革的社会成本和承受程度的基础上,探讨公平、适宜、可持续确定筹资水平,拓宽筹资渠道,合理调节筹资结构,力求对养老保险制度中的政府、企业和个人责任进行科学、准确的界定。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办法:(1)建立公有财政收入机制
(2)以国有资产变现融资、债券融资、税收融资、产业融资等渠道,作为补偿资金来源。
(3)城乡二元结构的弱化对资金的补偿分析
(4)统筹费率。城镇国有企业及其职工、城镇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职工、三资企业职工和自谋职业者及效益较差的城镇集体企业职工之间的协调平衡。
(5)建立基金的灵活调剂机制。
3.调整养老金增长方式
目前我国大多数省市基本采取的是与社平工资增长率挂钩的养老金增长机制。然而,这种单一挂钩的增长机制异化了机制设计的初衷(保证退休人员的实际生活水平不因物价的上涨而下降),缺乏与物价变动的内在关系。此外,现行办法采用以个人养老金为基数,按照同一比例进行调整的做法,一方面造成了基金支出的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在客观上造成了养老金高地人员多加,养老金低的人员少加的不合理现象。同时,以个人养老金的全额作为调整基数,也模糊了政府应承担的责任界面。因此,应采取以下办法增长养老金增长方式。
(1)养老金增长与社平工资及物价挂钩。改变养老金单纯与社平工资挂钩的增长方式,使社平工资和物价指数的变动率在决定养老金的增长幅度时占有同等权重(即各为50%),以体现物价补偿和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原则。
(2)养老金增长采取同等绝对值增加法。改变按同一比例计算养老金增长额 的做法,使每一个退休人员按同一绝对值增加养老金,有利于缓解养老金水平差距扩大的矛盾,体现公平性原则。
(3)调整养老金增长基数。将增长基数由现在的个人全额养老金调整为基础部分养老金(即社平工资的一定比例),以体现政府保基本的原则。
4.采取科学方法应对老龄化高峰
(1)对养老保险中存在的隐性债务进行科学的测定,以科学的测算数据为依据,深入探索应对老龄化高峰的对策。
包括分利率、分年龄、分段计算1993年男职工18~60岁,机关女职工18~55岁,企业女职工18~50岁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现值;分利率、分年龄计算男职工、机关女职工、企业女职工支付年限差异形成的隐性债务;中人养老金债务发生值的测算;老人养老金债务发生值的测算。同时,进行老龄化与基金支付的相关分析,对于长期趋势的时间序列,运用时间序列趋势预测方法进行预测,并进行统计分析。适时推出延长退休年龄政策等。
(2)模拟按照不同比例做实个人账户的情况下,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模拟分析在不同的替代率水平及变化情况下,按不同比率做实账户后养老基金缺口。
5.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
养老金计发办法的调整是养老金保险制度改革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直接关系到养老金给付水平的变动。而给付水平的“刚性”也决定了办法调整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既要权衡基金收支关系,算好经济账,又必须充分考虑到改革的社会成本和承受程度。在近阶段,对计发办法的改革应该贯彻两个“衔接”和两个“符合”的原则,注重把握两条:一是改革前后的待遇水平。既不能落差过大,尤其不能与前一年退休人员的待遇水平形成倒挂,又要考虑到基金的支付能力;二是要留有制度“接口”,为将来逐步走向“三支柱”的目标模式奠定基础。具体操作中,可采取以下三种改革方法:
(1)改变现行的基础养老金计发办法。即将基础养老金与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挂钩,以体现激励机制。
(2)还原确立新的账户。即将1993年前参加工作的“中人”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合并,通过还原其个人账户中养老保险费计账数额(包括历史“欠账”和“虚账”部分)的方式,确定全新的个人养老保险账户,并以此作为退休时计发个人账户养老金的依据。
(3)重新调整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系数。即根据平均期望寿命、老龄化程度的发展趋势以及利率变动等综合因素,重新调整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系数。
另外,不同的计发办法导致了机关、事业和企业养老金待遇的较大差异,给大统筹体制下的养老保险制度运行带来了相当突出的矛盾。因此,应该从有利于维护社会保险公共基金的公平性原则出发,理顺和统筹企、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
6.完善基本养老保险监管机制
按照国际惯例,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运作和监管应相互分离,以更好地确保基金的安全性和运作的高效性。国务院文件也明确指出,“要切实加强社会保障的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要建立由政府部门、用人单位、职工代表和专家等组 成的社会保障监督机构,依法对社会保障政策执行和基金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因此,建议在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同时,加快建立包括养老保险基金在内的社保基金的独立与体制外地基金监管机制,进一步增强基金管理和运行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实行社会化、民主化的基金管理和监督。包括:垂直化管理,统一拨付,实现社会化发放;组建社会保障基金监管委员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基金全方位监管体系(内部稽核、行政监督、社会化监管、法律监管);建立养老保险基金预警预报系统等。
结束语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一项牵涉面广、政策性强、敏感度高、时间跨度长得系统工程,涉及利益机构的重新调整。我国在历史欠账沉重,人口老龄化加剧的情况下,必须慎重把握,分阶段推进。最终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多层次、保基本、可持续和城乡一体化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制度。
参考文献
[1]钟仁耀.养老保险改革国际比较研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2]赵志刚.我国调整和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践探讨[J].研究探索,2004,(10).[3]吴敬琏,林毅夫.关于划拨国有资产归还国家对老职工社会保障基金欠账的建议[J].比较,2003,(6).[4]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建设[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1)[5]邓大松.中国社会保障若干重大问题研究[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0.[6]李绍光.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难点和政策依据[J].比较,2003,(6).[7]于孟晨.试论城镇养老保险改革模式的选择[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4(2).[8]汪泓.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9]姜向群.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历史与变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