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时间:2019-05-14 23:10: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第一篇: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为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林业新贡献

——在2016年全省林业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省林业厅党组书记、厅长 冷 华

(2016年1月17日)

同志们:

经省政府同意,今天厅党组在这里召开2016年全省林业局长会议。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和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全面总结“十二五”全省林业工作,认真谋划“十三五”林业改革和发展,安排部署今年重点工作。下面,我代表厅党组讲四点意见。

一、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十二五”林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十二五”以来,全省林业系统深入实施“生态立省”战略,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林业发展思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工作的决策部署,着力推进“森林云南”建设,努力构建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林业改革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五年来,国家和省累计林业投入达到322.79亿元,完成营造林3634万亩,义务植树5.28亿株,林地面积由3.71亿亩增加到

2九大林业特色产业,积极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森林庄园等林业新业态,全面实施林业产业提升工程,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林业产业专项扶持资金年均保持在2.5亿以上,新增木本油料种植面积1900万亩,目前已达到4900万亩,产量达90万吨,实现产值290亿元,云南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木本油料产业基地;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6500万亩,产值达600亿元;年均商品材产量393万立方米,木材加工产值超200亿元,林浆纸产业实现产值9亿元;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经营利用单位和养殖户超过1000家,年产值突破20亿元;依托自然保护区等保护地的林业生态旅游实现年收入50.2亿元;建成观赏苗木基地4000余个,经营面积30万余亩,实现产值45.7亿元;松香等林化工产业快速发展,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林产品对外贸易稳步增长,松茸已连续多年保持我省第二大出口农产品地位;林业企业由8300多户发展到目前的1.5万多户,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3户,省级龙头企业596户;成立林农专业合作社近5000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46家,省级示范社467家;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到167亿元、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林业贷款余额186亿元;招商引资签约涉林项目109个,签约资金359亿元;林业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35:53:12,林区群众来自林业的人均收入突破2000元。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新进展。在全国率先开展极小种群物种保护、国家公园建设试点和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工作,组织编制了亚洲象、滇金丝猴、黑长臂猿保护行动计划,实施了107个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项目,37个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拯救保护;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实现了全省全覆盖,经费投入由1900万元增加至目前的5990万元;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逐步完善,建成10个国家级和54个省级监测站,监测防控能力明显提高,未发生重大陆生野生动物疫情;新增国家公园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分别达到8个、27个、158个,保护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8.5%。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基本建立,90%的典型生态系统和85%的重要物种得到了有效保护。

(五)资源保护管理取得新成就。全面推进法治林业建设,制定出台了云南省森林防火、湿地保护、国家公园管理等三个条例,木材运输管理办法、农村能源管理办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条例、野生动植物保护条例等已列入立法计划。平安林区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和林区缉枪禁毒治爆取得显著成效,查处涉林案件11.3万件,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13.4万余人次,挽回经济损失12.1亿余元。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行以森林公安为主相对集中林业行政处罚权的执法模式,森林公安地位作用不断提升,林业执法体系不断完善。编制实施了林地保护利用规划,首次建成全省林地“一张图”;启动开展了全省第四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十三五”森林年采伐限额编制;依法办理各类行政许可事项,推行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及其林木采伐审核审批 “一口受理、一并办理、双审合一”;切实加强木材流通管理,严格实行木材凭证运输、凭证经营加工制度。

6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林业标准化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注册登记园艺植物新品种241件,被国家授权72件,比“十一五”翻了1.5倍;建成林木种子生产基地50万亩、苗圃10万亩,采收各类种子2300万公斤,培育苗木41.8亿株;审认定林木良种332个,良种使用率由35%提高到目前的63%;实施林业科技推广项目176项,辐射带动面积150万亩,培训林业科技人员及林农75.7万人次,林业科技人才达1.4万人。林业院校新增基础设施建设面积2.9万平方米,招收学生1.8万人,实现就业1.6万人。编制实施了《云南省乡镇林业站建设规划》,新建标准化林业站127个、国家一级木材检查站8个。实施林区道路、水电、办公用房改造和棚户区改造工程,完成国有林区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1.6万户,新建林区(场)公路建设210公里。建成森林防火瞭望台618座、物资储备库150处、火险监测站300个。争取中央和省级转移支付、项目建设等森林公安专项资金6.94亿元,森林公安警务保障和业务用房建设得到加强。编制实施了云南省林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积极推进林业大数据和中国林权交易平台建设。

(十)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狠刹“四风”,全面整治“为官不为”和收受红包问题,深入清理“红顶中介”,公布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切实整改了一批突出问题,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建立完善了一批内部管理制度,制定出台了一批规范性文件,精简下放了一批审批项目。深入开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举办各类培训600多期、培训人员10余万人次;启动实施了“百名机关干部到基层、百名基层干部到机关”双向挂职工作,171名机关和基层干部完成了挂职锻炼;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向基层倾斜,1800多人取得副高以上职称任职资格。林业宣传工作综合考核连续6年名列全国第一。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明确了25个厅属事业单位类别。“十二五”期间,林业系统各类会议、文件、简报显著减少,“三公”经费明显下降,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的时间明显增加,干部群众满意率明显提升,林业系统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进一步强化,政风行风得到切实转变,引领林业改革发展的正能量得到充分释放。此外,机关党建、纪检监察、项目稽查、社保、工会、老干部工作及综治维稳、信访、安全生产、保密等工作得到切实加强,为林业改革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全省林业系统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抓机遇、推改革,增投入、转方式,谋发展、惠民生,不断推进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全省累计投入国家和省级林业资金76.4亿元,同比增长7%;争取国家林业贴息贷款计划24.6亿元、同比增加164%,下达财政贴息资金1.49亿元,带动林产业投入35亿元以上;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国家公园试点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等各项改革,创新林木权证登记管理、林地使用管理、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林权抵押贷款余额166.7亿元、较上

10推动发展高效现代林业。

五是注重舆论宣传。紧紧围绕森林云南建设和全国生态文明试验示范区建设的重点、亮点、热点工作,多种形式加大全省林业宣传。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林业法制宣传教育基地,深入开展森林城市、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生态文化村创建活动,营造了全社会关注林业、支持林业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省林业工作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林业发展方式粗放,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有利于林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全形成,林业改革任务艰巨;生态总体改善与局部退化并存,生态保护与建设任重道远;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突出,破解措施有待加强;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发展质量有待提高;林业科技进步与生产技术落后并存,科技成果转换运用不足;林业基础薄弱,支撑保障能力不足。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深入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全省林业改革发展的战略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着力创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总书记先后60多次就生态文明建设、林业改革发展作出重要讲话、论述和批示,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赋予了林业新的使命和任务。特别是2015年1月19日至21日,总书记到云南考察工作并作了重要讲话,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建成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战略定位。为此,全省林业系统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一要深刻领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党中央提出了不简单地以GDP论英雄、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等一系列新要求,推出了一揽子硬措施。全省林业系统要认真学习并深刻领会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论述,充分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建设森林云南、改善生态、保护环境、实现永续发展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二要深刻领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要‘两座山’: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总书记从发展最紧迫的地方入手,凸显出对生态问题的重视,生动形象地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辩证关系,对发展观作出了新诠释,为加快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指出了新方向。三要深刻领会生态文明建设是民意也是民生。在总书记看来,林业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保生态、保民生”,既要生态美,也要百姓富。习总书记多次指出,我国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人民群众期盼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宜居,造林绿化、改善生态任重而道远。四要深刻领会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

314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了再强调、再部署。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战略定位,让全省林业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二要牢牢抓住国家建设“桥头堡”、“辐射中心”和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机遇。不论是“桥头堡”和“辐射中心”建设,还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都把林业生态建设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全省林业必须积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机遇,突出云南在长江上游水功能治理的重要区位,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和保护力度,通过退耕还林和石漠化治理,加大天然林保护和防护林建设等,构建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努力把云南建设成为丝路之上的绿色明珠和长江上游的绿色水塔。三要牢牢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时代机遇。党中央、国务院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明确提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要上一个大台阶。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抓手,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时代机遇,有效利用国家向西部地区倾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我们就可以把“林业”这篇文章写得更生动、更丰满。四要牢牢抓住国家深入推进脱贫攻坚的重大机遇。中央决定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对全省林业系统是挑战更是机遇。国家发布《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及我省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专项规划,均把林业扶贫和生态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五个一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措施都与林业生态和产业发展密切相关。随着扶贫规划和相关措施的落实,必将为全省林业发展带来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五要牢牢抓住深化改革的重大机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已经出台或即将出台一批重大改革举措。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体制专项改革政策的支持引领下,按照《云南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总体方案》和林业等4个专题改革方案制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下步将全面深化林业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加快推进林业体制机制创新,这必将充分释放林业发展活力,注入改革动力,增加改革红利,全省林业发展迎来了改革的春天。六要牢牢抓住信息化迅猛发展的重大机遇。我国“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林业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努力在“互联网+林业”方面取得突破,加快推进林业信息化,加快推进林业跨界融合,拓展林业发展新领域,创造林业发展新生态,释放林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

三、扛起绿色发展大旗,努力推动“十三五”林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最后冲刺的关键五年。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改革发展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和绿色发展寄予了前所未有的期盼。做好“十三五”林业工作,是时代赋予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十三五”全省林业工作总体考虑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及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718退耕还林还草1278万亩(其中:25度以上坡耕地1000万亩,15-25度重要水源地和石漠化治理区非基本农田坡耕地278万亩);继续实施省级陡坡地生态治理工程,完成陡坡地人工造林100万亩。加大天然林保护力度,扩大天然林资源保护范围,争取进一步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年均管护森林面积1.98亿亩,完成营造林2500万亩以上。开展热带雨林保护工程,保护森林面积860万亩。开展森林碳汇造林试点,经营培育示范林100万亩,建立碳汇林示范基地10个。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0万户,改造病旧沼气池5万户,推广节能炉灶75万户、太阳能热水器75万台,建设项目服务网点1000个、绿色能源低碳乡村示范点25个、沼气综合利用示范项目10个。

(三)坚持保护为主,深入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快制定我省《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启动《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立法工作。健全完善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森林公园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开展全省第二次野生动物、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研究并划定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红线。建立和完善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森林公园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加强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通过新建、整合和扩建,稳步增加保护地面积。完善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提升森林公园规范化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逐步扩大试点范围。编制实施《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规划》,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深入实施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工程,扩大保护范围,完善保护小区和近地、迁地、回归等保护体系。从保护和改善栖息地入手,争取国家启动实施亚洲象保护工程。扎实推进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工作。力争到2020年,全省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300万公顷,国家公园数量达到13处,国家森林公园数量达到43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率达88%。

(四)坚持依法治林,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加快构建完备的林业地方法规体系、高效的林业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林业法治监督体系和有力的林业法治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坚守林地、森林生态红线,严格实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引导全社会节约集约使用林地。科学合理分配使用林地定额,切实强化使用监管,确保国家和省级重点、基础、民生项目使用林地需求。扎实推进新一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工作,全面摸清森林资源状况。进一步加大乡镇林业站、木材检查站和林区派出所建设力度,力争建成标准化林业站780个。健全覆盖森林资源环境要素的监测网络体系,加强林木运输、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全面加强森林公安工作,扎实推进平安林区和林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大破坏森林资源案件查处力度,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和林区和谐稳定。加强林业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健全森林火灾“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加大对火灾易发区、多发区的重点监控与防范力度,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推动传统防火向科技防控和依法治火转变,最大程度降低森林火灾危害和损失。完善省、州(市)、县三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应急反应

122为驱动力、以企业为主体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突破良种选育、苗木培育、丰产栽培、物种保存繁育、困难立地造林、防灾减灾、林业碳汇、林产品开发和精深加工等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全面提升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创新林业科技投入机制,整合项目,突出重点,强化管理,为林业科技提供有力保障。以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大林业院校、科研院所建设力度,培育优势学科,整合科研力量,增强发展活力。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加强基层林业科技人才教育培训,全面提升林业科技队伍整体素质。加大林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力度,推进木本油料、国家战略储备林、观赏苗木、林产品加工、高原湿地和森林城市等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制(修)订工作。加速推进林业科技成果转化,面向生产实践,选择一批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集中力量推广运用。力争到2020年,林业科技成果储备数量达到1000项以上,推广项目600项以上,科技示范基地200个以上、核心示范面积达10万亩以上,全省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林木良种使用率达到80%以上。

(八)坚持开放合作,全面拓展林业发展空间。深入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统筹运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化与国际国内的交流合作,重点在引进资源、项目、资金、技术、经验、人才和展示云南林业建设成果、输出特色林产品及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度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强化开放平台建设,借助“绿博会”、“南博会”、“昆交会”等平台,健全完善合作机制,积极争取国际组织及发达国家贷款援助项目。面向南亚东南亚,切实深化与周边国家在森林资源保护开发和林业科技推广、林业人才培训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建立跨境森林火灾防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野生动物疫情防控等应急联防机制,健全林业跨境执法协作机制,加强林产品进出口管理,防范和打击走私木材、野生动物及制品等违法犯罪行为。推动省内民间组织、行业协会、林业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大力开展省际和地区之间的交流合作,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大企业、大集团的联系,积极开展项目推荐和招商引资活动,逐步形成符合云南林业实际的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全面提升我省林业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拓展林业发展空间,增强林业发展的活力。

(九)坚持文化引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弘扬森林生态文化,着力打造人文林业,提升森林云南建设的内涵和品质。深入开展生态文化建设重大课题研究,出台我省推进森林生态文化建设的政策文件。努力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研究并争取推动出台绿色GDP体系。建立生态文明道德规范,广泛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普及森林文化知识,提高公众生态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逐步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社会氛围。继续支持“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创建活动,组织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和森林文化科普教育展示基地。结合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和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努力打造森林文化品牌,提升云南森林生态文化影响力。力争到2020

526作会议,全面启动改革工作。

(二)抓法治林业。坚持“立、改、废”并举,加快我省《木材运输管理办法》立法进程,协调推进《林木种子条例(草案修订)》、《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和《农村能源建设管理办法》立法工作,进一步完善林业法规政策体系。深化林业综合执法模式,推进以森林公安为主相对集中自然保护区、湿地、国家公园等区域林业行政处罚权工作。积极做好《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条例》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实行重大、疑难案件集体讨论、报告和备案制度,建立统一规范的执法程序,完善执法监督机制,提升林业执法水平。

(三)抓生态建设。积极做好天然林保护扩容、新一轮退耕还林、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等林业生态建设重点工程,结合云南实际加快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公园建设试点、低效林改造、陡坡地生态治理、农村能源建设等省级生态保护工程。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在亚洲象等野生动物保护工程、热带雨林保护与恢复工程、困难立地植被恢复工程、国有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边境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工程等方面给予更多资金和政策支持。结合易地扶贫、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等工程,推进生态移民工程。积极创新造林绿化模式,广泛吸纳社会金融资本,集中开展交通沿线、江河湖泊、城镇、村庄、庭院、宜林荒山的绿化美化,多层次、多形式推进城乡绿化工作。

(四)抓自然保护。加快推进极小种群拯救保护工作,认真开展第二次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依法依规推进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试点,进一步完善保险理赔标准和理赔办法,确保及时兑现理赔,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深入推进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切实加大陆生野生动物重大疫病监测体系建设,编制《云南省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规划》,建立规范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开展自然保护地资源权属摸底调查和调研工作,加快解决突出问题,化解尖锐矛盾。继续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和建设工作,完善国家公园政策措施和技术标准,健全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体系。启动古茶树(园)保护规划编制和保护管理工作。规范全省湿地监管和执法工作,完善湿地资源数据库,开展好湿地生态补偿试点工作,推进湿地认定工作;加强湿地监测,启动湿地碳库调查,提供湿地评估科学依据;加大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力度,促进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

(五)抓转型增效。在稳定木本油料种植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抚育管理水平,加大木本油料提质增效扶持力度,大力推进国家储备林和珍贵用材林基地建设。加快完善发展林下经济政策,研究制定我省《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开展涉林企业和产业园区调查,摸清全省林业企业和产业园区建设情况。加快推进新产品研发,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健全完善林产品流通体系,强化产业链延伸,以工业化带动林产业转型升级。认真开展林业产业省级龙头企业和林农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的认定和监测工作,建立林业专业合作社年报制度和省级示范社网络申报平

930

第二篇:林业局争当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构筑生态绿色长城 打造美丽新型县域

林业局争当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11月14日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了,在十八大报告中对建设生态文明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将生态文明写入党章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重大战略思想的进一步深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也是现代林业建设的新目标。总结回顾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林业在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中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一:过去十年林业建设成就的回顾

回顾过去我县在林业建设上所做的成绩,在近10年间,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的林业实践,在广度和宽度上不断拓展,历届县委、县政府无不树立大力植树造林,改善生存环境的目标,紧紧抓住植树造林不放松,大面积绿化荒山,大规模更新树种,大手笔规划林业生产,大幅度提高森林覆盖比例,创造了一片绿色天地。通过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年治理,集中连片的治理方针,使全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到2011年,全县林地面积由1998年的46.7万亩增加到91.66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8.9%提高到28.6%。林草覆盖率达到51%。全县完成各项治理面积75.58万亩,林业工程完成54.68万亩,经济林总面积达到6万亩,并建成了万亩以上造林绿化工程10余处,全县沙化土地面积减少约30万亩,水土流失面积减少50万亩,通过一系列的治理,全县风大沙多、水土流失严重的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可喜成绩的取得,赢得了省、市、县各级领导的认可,尤其是今年全省

造林绿化现场会在我县的胜利召开,为我县林业建设翻开了崭新的篇章。

二、新时期林业前景的展望

我县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县,虽然地处大同市近郊,但经济发展速度不快,县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县域园林化目标,把生态建设作为全县发展的第一品牌和基础性工程紧紧抓住不放,确立并实施“生态立县”新战略,为我县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这对于提升我县整体功能,增强对外吸引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林业局一班人把“创建生态文明县,打造城郊新家园”作为总体规划思路,紧紧抓住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绿色发展的历史机遇期,乘势而上,以生态兴县为主线,大搞通道绿化、身边增绿和村庄绿化工程,坚持山上治本与身边增绿并重,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在已有的生态建设基础上,聘请国家和我省知名设计单位,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编制了全县“十二五”林业建设规划,与全县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区域扶贫规划有机结合。用战略的眼光描绘林业发展蓝图,整体部署、分步实施、精雕细琢,坚持乔灌草结合、带网片配套、点线面衔接,真正形成“山上绿色海洋,平川花果飘香,村镇宜居宜业,通道如入画廊”这样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以良好的生态助推旅游产业,以优美的环境吸引八方客商,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同步发展,届时,我县的生态绿色成果将以独有的姿态展现在全市面前。

在“十二五”期间,紧紧围绕“县域园林化”的总体布局,打造花果园林村镇,发展生态经济林带,开发绿色旅游景区,建设景色怡

人、生态宜居的新县城。实现由山上治本向身边增绿绿的转变,由生态林向经济林的转变,由传统单树种向景观多树种的转变,由重造轻管向种管并重的转变,全力调整林业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全县新发展经济林10万亩,总面积达到15万亩,荒山荒地造林10万亩,林地总面积达到111.66万亩;完成高标准通道绿化500公里,县级以上公路全部绿化;完成高标准村庄绿化100个,四旁植树达到300万株;到“十二五”末森林覆盖率达到33.8%,林木绿化率达到50%。到2020年,全县林地总面积将达到12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40%以上。县域内呈现出一路一品、一村一景、一乡一业、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生态景观,真正把大同县打造成为充满绿意、富有活力的生态园林县、大同后花园。林业局一班人积极行动,大手笔规划、大规模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对2013年的林业重点工程做了详细的规划设计,全年计划实施生态建设七大工程,一是经济林2万亩,二是荒山荒坡造林2万亩,三是通道绿化110公里,四是高标准绿化村庄10个,五是完成义务植树32万株,六是封山育林2万亩,七是中幼林抚育2万亩。

七大目标体现了林业人的壮志豪情、敢为人先的精神,也是他们充满自信、自我加压,勇于奉献的特色,全林业局干部职工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一直将秉持着发展现代大林业,建设生态林业,促进科学发展的理念,为全面建设一个更加苍翠、更加美丽的新型生态大同县不懈努力。三、十八大以后林业工作的新思路

按照十八大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如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搞好林业建设工作,创新林业建设的思路、方式、方法以适应生态文明建 设的需要,是当前摆在林业局人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建设生态文明的

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也给林业建设工作提出新要求:一是要求认真总结新时期林业建设工作的新经验,使林业建设工作上升到一个新台阶,从而推动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向更高水平、更高标准发展;二是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建设新工程,使林业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三是要求不断增强生态品牌的经济、文化、旅游的能力,使良好的生态发挥出更大的效益;四是要求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现代林业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使林业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显现。因此,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在营林技术上创新

针对我县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县地形南北高、中间低,境内沟壑纵横、丘陵广布,自然条件差、山体土层薄、水肥渗漏快、造林难度大。加之工程建设标准高,对所有的造林工程大力推广实行造林预整地,在山坡地选用鱼鳞坑整地方式,在缓坡地段选用水平阶、沟头埂整地方式,在沟岔地选用土谷坊整地方式,达到了蓄水保墒的效果。在栽植时间上,采用了“春抓早、秋抓晚”的造林时间,采用探墒深栽的办法。造林后冬季连续2年用土覆盖,第二年春季再刨开,这样既保证了苗木不被风干,同时也防止了鼠兔危害,大大提高了造林的保存率。在造林地域选择上利用“小阴坡栽植法”和“358”造林流程,实行多树种搭配,乔灌草相间的方法。在绿化过程中坚持小面积试验,大面积推广,采取挖大坑、带大土球的栽植办法,并多次对树木喷施蒸腾抑制剂和营养液、杀虫剂等,同时加大修剪力度,保证 了树木的成活率,确保绿化工程的有力推进。

在营林上坚持把科技创新和应用作为第一手段,大力推进科技造林。因地制宜采用林草间作、乔灌混交、多树种搭配等模式栽植国槐、火炬、金叶榆、卫茅、丁香等化灌木和根宝、保水剂、营养杯等技术,不仅保证每年成活率达90%以上,而且为建立稳定的治沙生态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林地管理上创新

一是推广工程承包造林。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杠杆,对成片规模型荒山,拿出一定资金,通过竞标的方式,把造林任务承包给个人和单位,实行工程承包造林,并通过完善合同,保障造林成效。在落鹰山林区张兴云经过多年实践的营林造林模式已为全县树立了典范,下一步在聚乐、周士庄等山区经过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大力发展集约化经营,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发展杏果产业,既节约造林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又能提高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双赢。

二是创新营林护林机制。把适宜均分到户的荒山以家庭承包的方式,落实经营主体,把林地的承包经营权交给农户,并与农户签订造林计划和管护责任,落实管护措施,对不按造林计划完成绿化的要限期绿化,逾期完不成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不宜均分到户的荒山进行公开招标拍卖,将使用权低价或无偿发包给有经营能力的单位或个人,实行大户承包,进行合理规模开发经营,限期达到绿化标准;对无人愿意承包经营的荒山,由集体统一经营管理,并通过项目开发、林业部门扶持、义务植树等方式,限期完成造林绿化。

三是明确管护责任。建立健全林地管护责任制,对全县所有护林 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明确责任主体,规范日常巡查制度,实行谁管护

谁负责,对出现森林资源被人畜破坏和发生火警等现象的,对管护责任人进行严厉处罚。严格实行林区闲杂人员的准入制度,建立进出林区人员登记薄,减少不安全隐患的发生。目前仅在火山生态公园初步设立了进出人员登记制度,将来在全县所有重点林区如遇驾山等都可建立。充分发挥森林公安派出所的作用,加大对毁林、在林区放牧等案件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盗伐、滥伐林木案件,非法侵占林地和毁林开垦案件,查处森林防火特险期的野外违章用火和森林火灾案件。严格保护林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林业生态建设成果。

(三)、在林业人才培养上创新。

以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精神指导班子人才队伍建设,以打造大同后花园和建设生态强县为契机,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和大学生的专业技术作用,提高对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和大局意识,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搞好林业建设工作,把搞好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一项重要标准。把植树造林的光荣传统薪火相传,不断发扬光大,形成吃苦耐劳、团结奉献、追求卓越的植树造林精神。

探索建立长期有效的学习竞争机制、奖励机制和激发广大党员干部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勇气和热情,争当生态文明建设优秀共产党员,比学习、比干劲、比贡献、比创新精神,一系列措施的推进,强化林业干部的学习、竞争意识,林业人才不断涌现,使全局的林业建设工作在竞争中提高,在竞争中发展,在竞争中不断前进。

(四)、在营林方式上创新

在营林方式上,坚持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的方针,把造林专业 队与全民义务植树相结合,规划建立了绿化基地,组织开展了婚育林,庆典林,殡葬林等纪念性造林活动,大搞生态绿化。积极鼓励引导民间资金发展,有效地节约造林资金,提高树木成活率。扶持农民和民营企业承包荒山,扶持农民发展杏果经济,实现生态兴林、兴林富民的目标。

通过四个创新,顺利完成十二五造林规划目标任务,实现人居环境有大改善、生态面貌有大变化、林业产业有大发展的宏伟目标。

第三篇:如何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如何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大理白族自治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杨健《光明日报》(2016年08月17日 10版)

【新理念新发展·聚焦十三五系列调研】

地处云南省西部的大理,是我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是大理优美环境的生动写照,良好的生态是大理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2015年1月,总书记到云南调研,作出了云南要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和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重要指示。如何结合大理实际,贯彻落实好习总书记重要指示,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大理绿色发展,近期,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和思考。

1.以完善制度为引领,逐步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基础

高原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更明显的地区特点,环境的脆弱性和生态建设的困难更加明显。为更好地应对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各项问题,大理选择从完善生态保护、严格管理的各项制度和规划着手,从顶层设计上开始,贯彻和指导生态文明建设,规范化地逐步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1.坚持依法治理,不断完善地方法规体系。相继出台了洱海保护管理条例、苍山保护管理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洱海海西保护条例、湿地保护条例等法规。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用严格的法律制度来保护生态环境安全,生态文明建设走上法治化、规范化轨道。

2.成立了州级和重点县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完善了洱海流域管理体制、执法体制。先后编制了《大理生态州建设规划(2009-2020年)》《大理州主体功能区和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3-2030年)》《大理州湿地保护规划》和《洱海保护和流域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及7个专项子规划。出台了《大理州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州创建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开展了全州国土功能区划,划定洱海保护和海西保护红线。

3.洱海保护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洱海保护治理是大理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大理州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扎实推进依法治湖、工程治湖、科学治湖、全民治湖和网格化管理。共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14座、村落污水处理设施155座、多塘生物净化系统86个、生态湿地1.8万亩。抓实清垃圾、清粪便、清沟渠、控漫灌、封堵排污口,全民参与清除垃圾粪便,每年清理50万吨以上,封堵排污口1378个。建立五级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实现保护治理精细化。洱海水质稳定在Ⅲ类,“十二五”时期有30个月达到Ⅱ类。

4.生态州建设不断取得进展。抓实森林资源管护,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森林覆盖率达60.3%。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不断加强,苍山成功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剑川县列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大理市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云龙、宾川、弥渡、南涧创建为省级园林县城,城市绿化覆盖率达29%。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治理水土流失967平方公里。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省级生态乡镇46个、州级生态村576个。

5.严格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全州已建成高原特色农业基地1300万亩。实现县城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扎实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严把环保准入关,严格限制高消耗、高污染排放项目建设,从源头控制和预防环境污染。有序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污染减排项目,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

2.大理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面临的矛盾和挑战

大理州生态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生态建设的层次还较低、基础还不牢固,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还很艰巨。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加快补齐短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1.加快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突出。大理位属金沙江流域、澜沧江流域和红河发源地,山地多、平坝少,加快城镇建设、园区建设与保护耕地的矛盾突出;工业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矿产资源开发效率低,产业转型升级和节能减排任务重;城乡截污治污管网不完善,与快速增长的城镇人口和旅游业发展不相适应。

2.洱海保护治理任务艰巨。洱海属城市近郊湖泊,流域人口80多万。目前洱海正处于富营养化初期和保护治理的重要“拐点”,保护治理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截污治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滞后,环洱海截污治污工程尚未实现全覆盖,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不足60%,中心集镇污水处理率不足40%。主要入湖河流水质情况不容乐观,根据监测,2015年Ⅰ~Ⅲ类的断面有8个,仅占14.3%,Ⅳ类断面12个,占21.4%,Ⅴ类断面15个,占26.8%,劣Ⅴ类断面21个,占37.5%。同时,由于苍山十八溪清水被大量截留导致严重断流,清水入湖量严重不足。如遇持续高温少雨等极端气候,仍然存在暴发蓝藻水华的风险。

3.农村面源污染未引起足够重视。人为活动和资源开发导致部分区域水土流失、河道断流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加剧;乡村饮用水源地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板结、水体污染;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不足30%,垃圾乱填、乱埋、乱烧、乱堆带来二次污染的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4.生态建设投入差距较大。州县市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地方财政投入生态建设的财力有限,全州面上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还有较大差距。部分企业受市场需求不足和经营效益低下影响,环境保护投入不足。生态建设投融资手段单一,项目资金缺口较大,导致部分项目推进缓慢。

5.生态优势未转化为经济优势。大理在保护和改善生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资源的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不完善,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实现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变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3.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的思路和办法

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是大理增进广大群众生态福祉的要求,也是大理发挥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要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统筹山水林田湖综合保护治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大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努力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为实现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发展全过程的发展目标,大理将遵循以下发展思路:

1.突出洱海保护治理这一核心工作,确保洱海水质稳定好转。确保“十三五”期间洱海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有30个月、力争35个月达到Ⅱ类。认真实施《洱海保护治理与流域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及7个专项子规划,投资100亿元以上,全力实施流域截污治污、主要入湖河道综合整治、流域生态建设、水资源统筹利用、产业结构调整、流域监管保障“六大工程”,抓实大理市城乡统供水、洱海流域面源污染防治、林业生态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加强洱海流域联合联动执法力量建设,完善机制,建强队伍,依法规范洱海流域各项生产生活行为。加大“两污”、违章建筑、无序经营的整治力度,规范和加强沿湖旅游设施管理,以超常规的措施确保污水不流入洱海,把各项环保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到洱海保护治理的各个环节。加快洱海流域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发展有机农业、休闲农业,逐步减少大蒜等高肥水作物,推进化肥农药的减量化使用,持续抓好流域畜禽粪便收集清运和资源化利用,确保氮磷零增长。加强洱海保护治理宣传教育,推进洱海保护治理进机关、进乡镇、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村组,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保护洱海的主人翁作用,持续深入开展“三清洁”活动,使洱海保护治理成为人人有责、共治共享的过程。完善“五级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细化各级各部门洱海保护治理职能职责,压实县市“河长”、乡镇“段长”、村委会(社区)“片长”和“三员”责任。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细化考核指标,完善考核办法,将洱海保护治理纳入“为官不为”专项整治,严格责任追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推进生态建设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围绕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目标,抢抓大理市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试点机遇,整合资源,强化融资,着力构建“一核四区”新布局。加强风景名胜观光、民族乡村体验、历史古迹探秘、宗教文化交流、温泉医疗养生、运动赛事探险、美食娱乐购物等特色产品开发,每年推出1-2个精品旅游景区。强化旅游交通、游客服务和自驾车营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拓旅游航线,加快发展智慧旅游等新业态;规范提升酒店民宿行业,创新开发旅游商品。力争到“十三五”末旅游业总收入实现翻番,旅游业发展成为富民富州导向型支柱产业。

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走龙头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路子,加大无公害、绿色、有机及地理标志产品培育力度,利用农村电子商务扩大农产品网上销售。依托丰富的生物资源和龙头企业,壮大中药材种植基地,加强产品研发,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抓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备制造,全力打造清洁能源基地、新能源示范基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和跨区域电力交换枢纽。支持好力帆骏马20万辆出口型轻卡和14万辆电动车、明阳集团大理制造基地等一批转型升级项目,壮大先进装备制造业。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对建材、矿冶等支柱产业改造力度,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改善供给结构,有效化解过剩产能。

3.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全面推进生态州创建。实施退耕还林及陡坡地生态治理、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低效林改造、石漠化治理、农村能源建设等工程,加大公益林管护力度。加强城乡绿化,继续抓好省级园林县城创建,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2%,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7%以上,绿地率达33%以上。

重点抓好洱源和环洱海湿地恢复建设,加强西湖、东草海国家湿地公园,以及剑湖、草海、东湖、海西海、天池等湿地的生态保护和污染综合治理,积极探索“以湿养湿”新路子,打造大理高原湿地品牌。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和恢复示范区建设,以苍山世界地质公园为重点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大理)繁育基地建设。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行为,加大外来有害生物物种防治。制定和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点县、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围绕到2020年把大理创建为国家级生态州的总体目标,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加大生态创建力度,力争到2019年底,全州12县市均达到国家级生态县创建标准,大理市完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充分整合项目资金,实施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保护村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加强古城、古镇、古村落、古建筑、古树名木保护。

4.严格资源环境保护,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严格落实耕地管护政策,严守447.75万亩耕地红线。加强土地利用空间管控,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优化新增建设用地管理。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规范地下水开采,推广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提高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回收率,严厉打击非法私挖滥采、乱采行为。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加快推进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建设生态宜居城镇。推进城镇供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收处设施建设全覆盖,到2020年,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6%。加强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和管理,重点抓好入河(湖)排污口监督管理及排污总量控制。实施沘江流域、北衙矿业周边、漕涧工业园区周边土壤污染调查与治理修复工程。加快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清运、回收和无害化处置体系。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大力推广使用农家肥、有机肥和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加强重点用能单位和减排单位管理,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加大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和规模化养殖场减排工作力度,加强冶金建材等行业脱硫脱硝项目建设及运行管理,严格污染减排“一票否决”制,实现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加强县级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提高环境风险防控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加大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力度,抓好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

5.创新体制机制法制建设,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充分发挥州县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的组织协调作用,加强对生态建设的组织领导。完善生态建设体制机制,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建立完善生态红线监管机制,探索“两污”市场化运作,理顺重点生态功能区管理机制,稳步推进水利改革。充分发挥民族区域立法优势,逐步形成科学、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建设法规制度保障。严格执行新环保法等法律和大理州洱海保护、海西保护、苍山保护、湿地保护、水资源保护等法规,依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大理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整合各级各类资金,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投入。州县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资金。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以洱海截污工程建设为突破,在资源环境、生态保护等领域积极推广PPP模式。加快推动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转变,弘扬大理“敬畏自然、乐山乐水、淳朴自律”的传统生态价值观,营造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作者系中共大理州委副书记、大理白族自治州州长)

第四篇:文明守纪勤奋学习争当排头兵

文明守纪勤奋学习争当排头兵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二年级的学生,我演讲的题目是《文明守纪,勤奋学习,争当排头兵》。

“文明守纪,勤奋学习”,我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一、做文明守纪的好孩子。罗曼·罗兰说: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养成良好的行为品德是最重要的。因此,同学们在行为习惯上,要发扬讲文明、懂礼仪的好风貌,在和同学的相处中,高年级的哥哥姐姐要爱护低年级的小同学。在课间活动时,上下楼梯主动靠右走,不大声喧哗,不乱丢果皮纸屑,见到校园里的纸屑主动拾起来。

二、争当勤奋学习的好学生。小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目前我们正处于积累知识的黄金时期,需要同学们珍惜时间,集中精力搞好学习。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勤奋。自古以来,多少仁人志士,因为勤奋学习而成才,并留下许多千古佳话,如“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等。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说: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度,在不同的领域中取得了成功,但是对于勤奋的体会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来到学校抓紧早读,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听讲,积极思维,热烈发言,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丝不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的学习任务当天完成,决不拖到明天。这样我们才能走向明天的成功!

老师们,同学们,我们要争当学习的排头兵,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第五篇:争当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排头兵

突出创建强基础 抓实党建促发展

争当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排头兵

周庄村地处灌南县城东郊,全村现有9个村民小组,965户,3770人,党员80人。2009年村集体收入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00元。近年来,周庄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市领先、全县第一为目标,按照“抓党建、带队伍、创先进、争优秀”的总体思路,从村情实际出发,在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中,搭建“三个平台”,狠抓“三项工程”,加强“三个建设”,实现了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先后荣获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市社会主义新农建设进步奖等荣誉称号。

一、搭建“三个平台”,找准党建工作切入点

一是创先争优增活力。村党支部把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示范点培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强基固本作示范,设岗定责比作为”为活动载体,抓实创先争优活动。成立以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村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每两周召开一次全体党员例会。通过张贴标语、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全村党员群众积极投身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党员承诺制活动,全村25名党员根据自身特长和实际能力公开作出承诺,通过践行岗位承诺和实事承诺,发挥各自专长,主动为民服务。二是“三结三富”解民困。在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村以“富己树标杆、富民壮基础、富村强实力”为目标,通过开展村

企、城乡、党员干群结对活动,激发科学发展内生力。现在周庄村蔬菜种植户达400多家,占全村总户数的45%,从事花卉、食用菌生产的有90多户,占全村总户数的10%;养殖专业户百余家,占总户数的10%,成功申报“淮牌韭菜”、“双孢蘑菇”2个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品牌。三是健全制度促规范。投入50万元新建640平方米的村级服务中心,并投入4.3万元配置了办公室内部设施,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使村部建设达到规范化标准要求。

二、狠抓“三项工程”,开拓党建工作的创新点

一是缩庄整地工程。今年以来,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五化”标准,以“三置换、两统一、一整合”为抓手,通过“缩庄整地”,对现有的4个自然村落的209户农户,以宅基地置换产权房的方式,实施整体搬迁、集中居住。农民住宅区专门邀请市规划设计院规划,占地100亩,总投资4000万元,逐步建设可容纳1000户居民居住。目前已完成14幢基础,其中一期已建成连体别墅式180套,并已全部入住,320套多层住宅楼及配套设施正在施工,预计明年上半年全部建成使用。二是培育产业工程。今年,针对原来设施蔬菜产业技术含量低,设施配套落后,产出效益低的现状,引进山东寿光客商建设日光温室大棚,对缩庄整地流转出的土地进行整理,用于建设2000亩温室大棚和一个大型(100亩)蔬菜交易市场,打造全省一流的高效农业生产、仓储、物流基地,打造全市高效农业第一村。三是环境整治工程。先后铺设村道路10公里,户前路、入户路平方米;

完成卫生改厕750户,“一池三改”200户;新建1000亩“猪-沼-菜”生产基地;完成南北11条、东西4条沟渠,总计长6400米的沟塘整治工程。

三、加强“三个建设”,把握党建工作的着力点

一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坚持政务、村务公开,主动接受党员群众监督。完善学习制度,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扩大村级阵地建设,目前,投入100万元选址新建的新农村服务中心已封顶,明年初即将投入使用。二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村支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认真学习《党风廉政准侧》,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学习交流,组织党员群众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每年举办蔬菜种植等培训10余期,培训党员、干部1000余人次。三是加强党建活动载体建设。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双带双强双提升”、“三结三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党建活动为载体,开展城乡结对、村企结对和党群结对活动,切实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着力提高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创业富民的本领。

回顾过去的工作,我村党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作为受表彰的村级党组织,我们将继续发扬不畏坚难,顽强拼搏的精神,倍加珍惜,加倍努力,以建设美好富裕和谐周庄为目标,坚持 “一二三四”工作法,切实发挥好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全面加快推进党建示范点创建工

作。

“一配强”。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配强村支两委领导班子,切实加强对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

“两健全”。一是健全“三会一课”制度。不断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加强党员教育,严格党员管理。二是健全流动党员管理机制。不断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服务管理工作,为流动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

“三保障”。一是活动经费保障。村两委将继续把党组织活动经费纳入财务预算,做到有备无患。二是组织保障。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逐步形成党群共建、良性互动、资源共享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三是阵地保障。加快新农村服务中心建设,使之真正成为“统筹城乡平台、促进发展引擎、服务民生窗口、构建和谐抓手”。

“四规范”。一是党组织生活规范。按照“业余、分散、灵活”和“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组织党员过好组织生活。二是党员教育管理规范。建立党员教育培训电教规划、完善教育培训课程内容,强化对党员的教育培训。三是发展党员规范。严格按照发展党员工作“十六字”方针,全面实行发展党员计划申报制度和半年分析制度,以及发展党员公示、责任追究制度。四是资料规范。按照“一档、两册、六簿”的要求规范组织党建工作基础资料。

各位领导,我们将以今天的大会为新的起点,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开放的思维、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举措,立足党建谋发展,兴村富民促和谐,努力推动周庄村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争创新佳绩。

谢谢大家。

下载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争当融入海西建设“ 排头兵”111

    谋求“五大重点突破”争当融入海西建设“ 排头兵” 一、景宁县融入海西经济区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第一,融入海西经济区建设是景宁抓住用好难得的历史机遇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潮......

    争当排头兵心得体会

    争当排头兵心得体会范文三篇争当排头兵心得体会范文1要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使人们的认识不断随客观世界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近年来,芜湖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

    争当全省排头兵演讲稿

    立足岗位 团结奋进 当好**争先创优螺丝钉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是*号选手,来自***。我演讲的题目是《立足岗位,团结奋进,当好**争先创优螺丝钉》。 1月3日,......

    争当“排头兵”心得体会

    争当“排头兵”心得体会 争创一流,争当全国民政工作排头兵,是广东省民政厅认真调研、深思熟虑之后作出的重大决策。去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视察工作时,要求广东要抓住机遇,加......

    争当排头兵心得体会

    心中装着他人,唯独没有自己,十几年如一日,想残疾人之所想,急残疾人之所急,在平凡的工作中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用这样的话语来描述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惠安县残联理事长陈......

    争当排头兵心得体会

    “提升法制思维,争当教育排头兵”心得体会近段时间,我们在上一级领导的安排下开展了主题为:“提升法制思维,争当教育排头兵”的师德主题教育。在学习中,我紧紧围绕“在教师......

    争当排头兵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党员同志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梅林中学的赵盟,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我是xx教育战线一个普通的兵》。 六年前的今天,刚刚大学毕业的我,有幸被我们福田......

    争当排头兵演讲稿

    探索“三重天”,谨记“三自问”,争当排头兵 最近,我看到网络上流传着一个值得我们每个人焦虑和深思的社会命题——“90后是颓废的一代”。这个命题是有些偏颇,有些悲凉,但并非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