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

时间:2019-05-14 23:37: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

第一篇: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

德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暂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其工程化研究开发、人才培养与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作用,参照《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暂行办法》,结合德州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组建工程中心旨在加强我市工程化研究平台建设,培养并聚集一批高素质工程化技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度、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带动相关行业或领域的技术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技术支撑。

第三条 工程中心建设主要依托有关行业领域中科技实力强、创新能力较高的骨干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建成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科研开发实体。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联合共建工程中心。

第四条 工程中心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是:

(一)根据我市经济、社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持续不断地针对重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问题,进行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研究开发,为企业规模生产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工艺和技术装备,并不断地推出具有高科技含量、高增值效益的系列产品,推动相关行业、领域科技进步和新兴产业发展。

(二)培养集聚行业或领域需要的高水平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为行业或领域培训急需的各类技术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

(三)运用工程化研究开发和设计优势,协助企业引进急需的国内外先进技术,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开展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活动,激励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装备。

(四)接受委托开展工程技术研究、设计、试验和咨询等工作,提高产学研结合、技工贸一体化、自我良性发展的能力,培植发展科技产业。

第二章 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第五条 工程中心的组建工作,由市科技局统筹规划,统一安排。各县(市、区)科技局和市直有关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协助市科技局做好相关工作,具体负责调度工程中心日常运转情况,协调解决运行期间存在的相关问题。市科技局成立工程中心审议专家组,为工程中心的组建及运行提供决策咨询。

第六条 管理机构的具体职责是:

(一)市科技局的主要职责是:根据我市科技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组织编制工程中心的总体建设规划,制定有关建设方针、布局原则、优先组建领域和政策措施;负责对工程中心进行定期考评。

(二)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市科技局发布的有关建设规划,负责组织本部门或地区的工程中心建设申报工作;调度工程中心日常运转情况,协调解决运行期间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供必要的人、财、物等保障条件;配合市科技局对工程中心进行定期考评。

(三)工程中心审议专家组的主要职责是:对全市工程中心的建设方针、总体规划、建设计划和保障实施等提出决策咨询意见;根据市科技局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参与并协助对工程中心进行定期考评。

第三章 申请与批复

第七条 拟申请筹建工程中心的单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属于我市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及新兴技术领域,符合工程中心总体建设规划和布局原则。

(二)有雄厚的科研实力,承担过多项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并获得市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拥有较好的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基础及丰富的成果转化背景及经验。

(三)拥有技术水平高、工程化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带头人;拥有一定数量和较高水平的工程技术研究和工程设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占工程中心总人数的比例不得低于40%。

(四)基础设施条件良好,有必要的检测、分析、测试手段和工艺设备等工程技术试验条件,具备承担综合性工程技术试验任务的能力,能够面向全社会提供产品检测、标准制定、成果推广、质量监督及技术信息等公共服务。

(五)拥有较雄厚的科研资产和经济实力,有筹措资金的能力和信誉。其中,依托单位为企业的,其上年度研究开发费用占年销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5%。依托单位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同技术领域至少已推广转化3项重大技术成果。

(六)已初步形成自我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有改革意识强、敢于创新、高效精干、科学化管理的领导班子,有强有力的组织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

(七)密切联系一批企业,并与之有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有向这些企业辐射工程技术成果的成功经验。

(八)鼓励企业和高校、科研单位联合组建工程中心。第八条 工程中心的申报按以下程序:

(一)依托单位根据工程中心建设指导意见和依托单位基本条件,自愿提出工程中心建设申请。

(二)主管部门根据工程中心建设部署,结合所在行业、地区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择优推荐符合申报条件的依托单位作为申报单位。

(三)申报单位按要求如实填写《德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申请书》,并提交相关附件和证明材料。

(四)主管部门审核申报材料并签署推荐意见,按技术领域转报到市科技局相关业务科室。

第九条 市科技局年初下达指南,确定重点领域,9-10月审批工程中心、下达批文。

第十条 工程中心的审批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市科技局相关业务科室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和资格审查,研究提出工程中心论证名单。

(二)相关业务科室会同发展计划科组织专家根据论证名单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论证,并根据需要进行现场考察,提出工程中心建设意见。

(三)发展计划科汇总相关业务科室的工程中心建设意见,经局长办公会研究确定后统一编号下文批复。

第十一条 《德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计划任务书》(以下简称“建设计划任务书”)的签订。

(一)依托单位编制建设计划任务书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科技局发展计划科。

(二)发展计划科组织相关专家对建设计划任务书进行论证。

(三)市科技局根据专家意见与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签订建设计划任务书,作为工程中心建设项目执行和验收考核的主要依据。

第十二条 工程中心的设立采取竞争择优的办法,原则上每个专业领域只设立一个工程中心,不重复建设。对竞争性强、具备招标条件的工程中心建设,采取招投标的方式组建。

第四章 运行管理

第十三条 工程中心实行开放、流动的运行机制,主要通过面向相关行业、企业承接工程化研究开发任务,实行有偿服务,逐步实现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

第十四条 工程中心建设周期一般为2年。工程中心与依托单位和其上级主管部门的隶属关系不变,业务上相对独立,经济上实行单独核算,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与依托单位共有一个法人代表。

第十五条 工程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工程中心应成立主要由依托单位和有关成员单位组成的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有关发展方向、规划计划,监督和审查财务预决算,协调成员单位及合作单位间的工作。

第十六条 工程中心应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一般为7—10人。专家指导委员会由市内外的高层次技术、工程和管理专家组成,每届任期3年。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中依托单位和本中心的专家人数原则上不超过三分之一。

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审议有关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年度工作计划,评价工程设计试验方案,提供技术经济咨询及市场信息等。

第十七条 工程中心应建立健全以下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一)对外实行设备资源开放、研究项目开放、学术交流开放和人才使用开放。

(二)建立良好的人才流动机制,吸引市内外科技人员携带科研成果进行成果转化。

(三)在机构组建、项目申报、课题研究时应加强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各方优势。

(四)根据国家现行关于技术转让、知识产权等规定,签订有关技术转让或合作研究合同,建立互利互惠的开放合作机制,加强技术标准的研究实施。

(五)建立健全诚信监管和责任追究机制,规范职业道德行为,预防和纠正科研和服务中的不端行为。

第十八条 工程中心应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对工程中心完成的专著、论文、软件等研究成果均应署工程中心名称,专利申请、成果转让、申报奖励按有关规定办理。第十九条 工程中心建设采取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经费来源主要依靠依托单位,积极争取银行贷款和市场融资,各级主管部门给予适当的补助。

第二十条 工程中心建设经费实行独立核算,单独列帐,专款专用。每年应按有关规定编制年度预决算报告,接受有关部门监督与检查。

第五章 验收与认定

第二十一条 工程中心的建设管理采取在组建期间实行中期检查、组建完成后实行验收评估、通过验收后实行动态考评的方式。

第二十二条 工程中心建设期间,依托单位应于每年12月底之前向主管部门书面报告建设进展情况,主管部门审查并签署意见后报市科技局。

第二十三条 在中期检查中,如发现未按建设任务书执行的,督促整改。整改无效的,取消建设立项。

根据市场变化和发展需要,确需调整建设任务书内容和进度的,依托单位应提前书面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科技局批准。

第二十四条 依托单位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后,三个月内向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并撰写工程中心建设项目验收总结报告,经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市科技局。对提前完成建设任务的,经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依托单位可申请提前验收。

第二十五条 市科技局组织专家进行验收。验收的程序是:

(一)依托单位根据建设任务书的条款自我检查后,填写《德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验收申请表》,主管部门认真审查验收材料并进行实地考察,签署意见后,向市科技局提交验收申请材料。

(二)发展计划科组织召开工程中心专家验收会议,对工程中心的验收材料进行评审论证,并根据需要进行现场考察,形成专家验收意见建议。

(四)发展计划科根据专家验收意见建议,提出工程中心验收意见,经局长办公会研究确定后批复公布。

第二十六条 验收意见分优秀、良好、较差三个等级。获得优秀、良好等级的工程中心,视为通过验收,给予正式命名,授予 “德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匾牌;获得较差等级的工程中心,限期1年整改,整改期满后通过验收良好以上的,视同通过验收,否则取消资格。

第二十七条 对通过验收的工程中心实行动态管理,每两年组织专家对工程中心运行情况及绩效进行考评,并向社会公布考评结果。对考评较差的,限期1年内整改。整改期满后仍不能通过验收的,取消其资格。第二十八条 通过验收的工程中心必须于每年12月底之前将本年度总结和下年度的工作计划,连同相关统计报表一式二份报主管部门审查后报市科技局。

第二十九条 对申请中止、强制中止、撤消资格的,市科技局将面向社会公布取消其组建的工程中心,收回匾牌。

第六章扶持措施

第三十条 对验收获得优秀等级的工程中心,市科技局将给予一定数额的项目建设补助资金。

各县市区应建立本区域工程中心建设补助资金。主管部门负责落实不低于市建设补助资金的匹配资金。

第三十一条 作为独立法人的工程中心,可视同市级科研机构直接向市科技局申请科技计划项目,市科技局在年度科技计划立项时,优先支持工程中心申报的科技计划项目。对于具有较好产学研合作基础、能够进入市以上产业集群、特色产业基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给予优先支持。

第三十二条 工程中心的仪器、设备及成套试验装备应纳入省、市科研基础条件平台网络。

第三十三条 依托单位在人才引进,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进修学习,参加国内外专业性学术会议,晋升职称等方面,应优先考虑工程中心科技人员。

第三十四条 对具备申报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条件的工程中心,市科技局将择优推荐其申报。

第七章附 则

第三十五条本办法施行前立项批准组建的工程中心,按原建设任务书或项目合同要求进行考评验收,验收通过后,按本办法进行管理。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此前发布的德科字〔2006〕61号《德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暂行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由德州市科学技术局负责解释。

第二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加强和规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根据《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的申报、审核、评价等管理行为。

本办法所称工程中心,是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战略需求,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为目标,组织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和综合实力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建设的研究开发实体。工程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 工程中心的宗旨是以国家和行业利益为出发点,通过建立工程化研究、验证的设施和有利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机制,培育、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搭建产业与科研之间的“桥梁”,研究开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

第四条 工程中心的主要任务:

(一)根据国家和产业发展的需求,研究开发产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急需的关键共性技术;

(二)以市场为导向,把握技术发展趋势,开展具有重要市场价值的重大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和系统集成;

(三)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技术转移和扩散,持续不断地为规模化生产提供成熟的先进技术、工艺及其技术产品和装备;

(四)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五)提供工程技术验证和咨询服务;

(六)为行业培养工程技术研究与管理的高层次人才。

第五条

工程中心的责任与义务:

(一)根据国家和行业发展需要,以及相关批复文件的要求,实现设定的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目标;

(二)主动组织、参与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并为行业提供技术开发及成果工程化的试验、验证环境;

(三)承担国家和行业下达的科研开发及工程化研究任务,并依据合同按时完成任务;

(四)将承担国家和行业任务所形成的技术成果通过市场机制向行业转移和扩散,起到科研与产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第二章 申报与审核

第六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制定并发布工程中心有关政策文件,指导、组织工程中心的审核、评估等工作。第七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部门,计划单列中央企业(集团)(以下简称“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地区或所属单位工程中心的申报和管理,督促、协调工程中心的建设和运行。

第八条 根据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等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适时发布工程中心建设领域指南,明确工程中心建设重点方向和申报时限要求等事项。

第九条

拟申请工程中心的单位(以下简称“申报单位”)须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文件的要求,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具体情况,提出工程中心申请报告(编制提纲见附件一),报相应主管部门审查。

第十条

申报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工程中心建设领域及相关要求;

(二)具有一批有待工程化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良好市场前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研究开发和技术集成能力及相应的人才队伍;

(三)具有以市场为导向,将重大科技成果向规模生产转化的工程化研究验证环境和能力;

(四)具有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技术转移和扩散,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形成良性循环的自我发展能力;

(五)具有对科技成果产业化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的能力,条件允许的还应具有工程设计、评估及建设的咨询与服务能力;

(六)原则上采用公司法人形式,确有必要,也可探索其他有效的组织形式;

(七)工程中心董事会(理事会)应包含两名独立董事(理事),独立董事(理事)由相关主管部门选派,一般应由熟悉工程中心所在行业情况的高级技术或管理专家出任;

(八)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知识产权管理等管理制度。

第十一条

国家鼓励由相关领域的优势科研单位、高校、企业、社会投资机构联合申请建设工程中心。鼓励跨地区、跨行业的建设形式,促进区域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鼓励引进海外一流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第十二条

主管部门应认真审查本部门(地区)所属单位提出的申请,将符合条件的工程中心申请报告(一式四份)及相关申报文件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

第十三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受理主管部门提出的申报文件后,组织专家根据本办法第十条对工程中心申请报告进行评审。评审重点包括工程中心建设的意义与必要性、申报单位的条件、发展目标等。评审过程中,可要求申报单位就有关问题进行说明。

第十四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必要时可征求相关部门和地方的意见,对工程中心申请报告进行初核,经综合研究后择优批准。

第十五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在工程中心建设领域指南规定的申报截止日期后90个工作日内完成工程中心申请报告的初核工作。专家评审和征求有关部门、地方意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此期限内。

第十六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申请报告后,工程中心进入预备期,可暂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筹)”的名义开展工作,实施工程中心申请报告中确定的各项任务。

第十七条 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相应管理制度,加强对工程中心预备期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稽察、检查和审计等工作。

第十八条 工程中心的预备期一般不超过三年。达到预先设定的预备期发展目标后,申报单位应编制总结报告(编制提纲见附件二),经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由主管部门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正式核定申请。

第十九条

对逾期不能达到预定目标的工程中心,主管部门应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报告,说明原因、拟采取的措施和计划完成日期。

第二十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海关、税务等部门对主管部门报来的总结报告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正式核定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并授牌。

第二十一条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工程中心享受科技开发用品免征进口税收的有关优惠政策。

第三章

评价

第二十二条

工程中心实行优胜劣汰、动态调整的运行评价制度,国家发展改革委每两年对通过正式核定的工程中心进行一次评价。

第二十三条 评价程序:

(一)数据采集。工程中心应于评价当年4月15日前将评价材料报主管部门。评价材料包括:工程中心工作报告(编制提纲见附件三)、工程中心数据填报表(附件四)及其相关附件和证明材料。

(二)数据初审。主管部门对工程中心上报的材料进行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于当年5月20日前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三)数据核查与分析。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相关中介评估机构对工程中心上报的材料及相关情况进行核查,按照工程中心评价指标(附件五)的规定进行计算、分析,得出评价结果,形成评价报告。

(四)国家发展改革委对评价结果和评价报告进行审核。

第二十四条 工程中心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

(一)评价得分85分及以上为优秀。

(二)评价得分75分(含75分)至85分之间为良好。

(三)评价得分60分(含60分)至75分之间为合格。

(四)有以下情况之一的评价为不合格:

1、评价得分低于60分;

2、连续两次评价得分65分至60分(含60分)之间;

3、无不可抗拒因素,逾期一个月不上报评价材料;

4、上报材料内容和数据严重虚假;

5、有偷税、骗取出口退税及其它重大违规、违法行为。

第二十五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评价结果予以公布,并将其作为工程中心管理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六条 工程中心要定期填报免税进口科技用品统计表(附件六),于每年3月1日前报送省级财政部门,由各省级财政部门汇总后报财政部。

第四章 资金补助

第二十七条 进入预备期的工程中心,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批复文件,提出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申请国家资金补助。对于已通过正式核定三年以上,且评价结果为优秀或良好的工程中心,围绕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为提高持续创新能力,也可提出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申请国家资金补助。

第二十八条

申请国家资金补助的工程中心,须委托具有甲级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或相当资质的工程设计机构)编制工程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编制提纲见附件七),报送相应主管部门。

第二十九条

主管部门审查通过后,将工程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有关评估咨询机构对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进行评估或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必要时,可征求有关部门或地方的意见,根据国家财政资金情况、综合平衡后,批复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第三十条

工程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的具体申报、审批程序及项目管理,按《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执行。对于中央预算内资金采取直接投资和资本金注入方式的工程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按照政府投资项目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五章

变更与处罚

第三十一条

工程中心应严格执行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申请报告。如出现以下两种情况需要调整的,应及时报告:

(一)对于不影响实现工程中心功能和任务的调整,由主管部门负责审核,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

(二)对于发生重大变化,影响实现工程中心功能和任务的调整,由主管部门提出调整建议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

第三十二条

对于无法完成预备期发展目标的工程中心,主管部门要及时找出原因、明确相关责任,提出处理建议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通报批评、追回国家投资上缴国库、撤销工程中心(筹)称号等处理。对情节恶劣或后果严重的,依法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第三十三条

对于评价得分65分至60(含60分)分之间的工程中心,国家发展改革委给予警告,并由主管部门负责督促整改。对于评价结果为不合格的工程中心,国家发展改革委撤销其工程中心称号。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工程中心命名统一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英文名称为:“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

第三十五条

各主管部门可参照本办法制定省(部门)级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7年4月10日起施行。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计科技[1992]2239号)和《国家计委关于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指导性意见》(计办高技[2002]767号)同时废止。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

第三篇: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

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提高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和重大科技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根据《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河南省技术进步条例》、《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河南的决定》等法规文件的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是指根据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以及产业技术政策,以增强优势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具有技术及综合优势的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依托在我省组建的研究开发机构。工程中心是我省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省创新能力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

第三条 工程中心的建设宗旨是通过建立工程化研究、验证的设施和有利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机制,培育、提高持续创新能力,搭建产业与科研之间的“桥梁”,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促进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

第四条 工程中心的主要任务是:(一)根据我省产业发展的需求,研究开发产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急需的关键共性技术;

(二)以市场为导向,把握技术发展趋势,开展具有重要市场价值的重大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和系统集成;

(三)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技术转移和扩散,持续不断地为规模化生产提供成熟的先进技术、工艺及其技术产品和装备;

(四)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和国际合作交流,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五)提供工程技术验证和咨询服务;

(六)为行业培养工程技术研究与管理的高层次人才等。

第五条 工程中心的责任与义务:

(一)工程中心应根据我省行业发展需要,以及主管部门的批复要求,实现设定的研究开发和成果工程化目标;

(二)工程中心要具有协作性和开放性,主动组织、参与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并为行业提供技术开发及成果工程化的试验、验证环境;

(三)工程中心有责任承担国家、省和行业下达的科研开发及工程化研究任务,并依据任务合同按时完成任务;

(四)工程中心有义务将承担国家、省和行业任务所形成的技术成果向行业转移和扩散,起到科研与产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第六条 工程中心按照有关文件的规定,享受省级科研单位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第七条 工程中心是申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基础,达到国家标准的,省发展改革委支持其申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第二章 组建

第八条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发展改革委)负责制定(修订)并发布工程中心有关政策办法、建设领域等指导性文件,组织工程中心组建方案的批复、验收、运行评估等管理工作。

第九条 省直有关部门、各省辖市发展和改革部门负责组织本地区或所属单位工程中心的申报、实施与监督管理等工作。

第十条 省发展改革委根据省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产业等发展规划,确定工程中心建设重点。

第十一条 申请组建工程中心的单位(以下简称申报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该领域中具有坚实的工程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工作基础、突出的科研特色和业绩;

(二)具有一批有待工程化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良好市场前景的重大科技成果;

(三)具有科研成果工程化所需要的部分装备和基础设施,并能够为工程中心的建设、运行提供必要的配套保障,必须有资金、资产、技术、人才等实质性投入;

(四)在该领域中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研究开发和技术集成能力及相应的人才队伍,管理团队和技术带头人具有较强市场意识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能力,在该领域有一支结构合理、工程化研究开发与转化素质较高的技术创新团队。

第十二条 工程中心组建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符合省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产业规划确定的发展方向;(二)具有适应该领域发展要求、明确可行的工程中心定位、发展思路、发展战略与经营方针;

(三)具有符合该领域发展要求的工程中心运行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

第十三条 省级工程中心一般应由同一技术领域中的优势企业、科研单位、高校、社会投资机构联合组建。鼓励跨地区、跨行业的组建形式,鼓励引进海外一流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以促进区域科技和产业发展。

第十四条 工程中心成立技术委员会作为技术咨询机构,促进工程中心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执行。

第十五条 申报单位按照本办法的要求,结合组建单位的优势和具体情况,提出工程中心组建方案(编制大纲见附件一),按隶属关系报省直有关部门或省辖市发展改革委。

第十六条 省直有关部门和各省辖市发展改革部门认真审核本地区(部门)所属单位提出的工程中心组建方案,将符合条件的工程中心组建方案(一式四份)及相关申报文件报送省发展改革委。

第十七条 省发展改革委对符合本办法的工程中心组建方案组织进行评审,评审重点包括项目建设意义与必要性、申报单位的条件、建设方案的可行性等。第十八条 省发展改革委根据评审意见,经综合研究后择优批复工程中心的组建方案。

第三章 建设与验收

第十九条 省直有关部门和省辖市发展改革部门要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加强对工程中心的监督管理,确保工程中心按照批复要求进行建设。

第二十条 工程中心的组建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组建期内,应每半年以书面形式向省发展改革委提交项目进展报告,如实反映工程中心建设进展、科研开发及工程化等情况。对急需解决的问题应及时提出处理意见上报省发展改革委。

第二十一条 工程中心应按照经省发展改革委批复的组建方案进行组建。主要建设内容和技术方案等需要调整的,应逐级报告。对于不影响实现工程中心功能和任务的调整,由省直有关部门和省辖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审核,并抄报省发展改革委;对于主要建设内容、技术方案发生重大变化,影响实现工程中心功能和任务的,由省直有关部门或省辖市发展改革部门提出调整建议报省发展改革委审批。

第二十二条 工程中心完成组建内容与目标后,应编制工程中心验收报告(编制大纲见附件二),及时向省直有关部门或所在省辖市发展改革部门提出验收申请。省发展改革委或由省发展改革委委托省直有关部门、省辖市发展改革委负责组织工程中心组建的验收工作。

验收的内容包括:基本建设工作完成情况及所形成的持续创新能力,财务决算,组织机构与管理,建设期间的主要业绩等。由省发展改革委委托省直有关部门和省辖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主持工程中心验收的,省直有关部门和有关省辖市发展改革部门要向省发展改革委报送验收结论。工程中心要按有关规定妥善保管好建设和验收的档案材料。

第二十三条 工程中心竣工验收合格后,正式授予“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称号并授牌。

第四章 评价

第二十四条 省发展改革委对工程中心实行动态管理机制,每年对工程中心建设和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工程中心每年须对该工作进行总结,并于12月15日前将该工作总结报告报送省直有关部门或所在省辖市发展改革部门。省直有关部门和各省辖市发展改革部门对工程中心的工作总结报告进行审核,并于12月30日前将本地区(或所属)工程中心工作总结报告汇总上报省发展改革委。

第二十五条 省发展改革委每两年一次对工程中心进行评价。评价程序如下:

(一)数据采集。工程中心于评价年12月15日前将该评价材料报省直有关部门或所在省辖市发展改革委。评价材料包括:《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工作总结》、《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数据填报表》及其相关附件和证明材料(附件三)。

(二)数据初审。省直有关部门和各省辖市发展改革部门对工程中心上报的材料进行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加盖公章后于评价年12月30日前报省发展改革委。

(三)数据核查。省发展改革委委托中介机构对工程中心上报的材料及相关情况进行核查,核查方式包括召开核查会和实地核查等。

(四)数据计算与分析。省发展改革委委托中介评估机构对经核查后的数据按照《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评价指标体系》(附件四)进行计算、分析,提出评价结果。

(五)省发展改革委对评价结果进行审核并确认。

第二十六条 工程中心评价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

(一)评价得分85分及以上为优秀。

(二)评价得分60分(含60分)至85分之间为合格。

(三)有以下情况之一的评价为不合格。1.评价得分低于60分;

2.连续两次评价得分在60分(含60分)至65分之间; 3.逾期一个月不上报评价材料; 4.上报材料内容和数据严重虚假。

第二十七条 省发展改革委对工程中心评价结果在上报评价材料截止之日起80个工作日内公布。

第五章 管理与处罚

第二十八条 工程中心上报的评价材料内容和数据应真实可靠。提供虚假材料骗取工程中心资格者,经核实后,撤销工程中心资格。

第二十九条 对于评价得分65分(含65分)至60分之间的工程中心,给予警告,由省直有关部门或有关省辖市发展改革委督促整改。

第三十条 对于评价不合格的工程中心,省发展改革委委托中介评估机构对工程中心进行现场核查评估。对确属不合格的工程中心撤销工程中心资格,且2年内不得重新申报工程中心资格。

第三十一条 对逾期不能验收的工程中心,省直有关部门或有关省辖市发展改革部门应向省发展改革委提出推迟验收报告,说明原因、拟采取的措施和计划验收日期;对逾期1年不验收的,省发展改革委将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通报批评直至撤销工程中心的处罚。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工程中心命名统一为:“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附件:

1、《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组建方案》编制大纲

2、《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竣工验收报告》编制大纲

3、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评价材料

4、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1 《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组建方案》编制大纲

一、工程中心组建方案摘要(1000字左右)

二、工程中心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1、本领域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2、国内外技术发展状况、产业发展状况与市场分析;

3、本领域当前急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4、本领域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5、建设工程研究中心的意义与作用。

三、申报单位概况和建设条件

1、申报单位概况;

2、拟工程化、产业化的重要科研成果及其水平;

3、技术队伍及学科主要带头人概况;

4、现有基础条件。

四、主要任务与目标

1、工程研究中心的主要发展方向;

2、工程研究中心的主要功能与任务;

3、工程研究中心的发展战略与经营思路;

4、工程研究中心的近期和中期目标。

五、管理与运行机制

1、工程研究中心的机构设置、职责和运行机制;

2、队伍、编制及学科、技术主要带头人概况;

3、与相关企业、科研单位、院校的关系。

六、组建方案与投资估算

1、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地点、内容、规模与方案;

2、申报单位及参建单位提供的配套与支撑条件;

3、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投资估算;

4、资金筹措方案。

七、经济和社会效益初步分析

八、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九、提供附件

1、依托单位组建工程研究中心的协议;

2、工程研究中心章程(合法经营文件);

3、前期科技成果证明文件;

4、其他配套证明文件等。附件2 《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竣工验收报告》编制大纲

一、项目摘要

二、建设工作概述

三、主要建设内容和质量评定

1、建安工程

主体工程完成情况,配套设施的完成情况,工程质量的评定情况,文档资料

2、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

完整性、合理性,仪器设备到货、安装、调试以及验收情况,运行状况纪录,文档资料

3、工程化验证单项工程

主要技术、工艺路线及形成的能力,配置的合理性与完整性,单调、联调、负荷联机运转情况,工艺文件(工艺及技术规范)

4、配套条件

水、电、气等支撑条件,其他配套条件

四、财务决算

5、资金到位情况

6、工程决算

7、科研经费

8、流动资金

9、投资效果评价

10、其他

五、运行机制

11、组织机构

12、规章制度

13、管理与激励机制

14、主要负责人和骨干队伍

六、建设期的工作业绩

15、科研开发

16、工程化

17、合作关系

18、技术转移与扩散

19、经济效益

七、近中期任务、目标与经营决策 20、近三年的主要任务与目标

21、近期经营战略

22、中远期发展安排

八、初步验收意见

九、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十、相关附件 附件3 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评价材料

一、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工作总结

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评价需要提交工作总结,以全面总结工程中心的工作情况。《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工作总结》编制大纲如下:

(一)工程中心发展规划和目标的实现情况

1、工程中心发展规划、研究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情况

2、工程中心发展目标的实现情况

(二)工程中心的建设情况

1、工程中心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状况和投资情况

2、工程中心创新机制建设和技术队伍建设情况

(三)工程中心的工作开展情况

1、承担研发、试验及成果工程化的任务和完成情况

2、关键技术突破情况

3、研究成果、专利、获奖以及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情况

4、国内外技术交流及人员培训情况

5、工程中心对行业发展的贡献

(四)工程中心运行管理机制

1、工程中心治理机制和运行管理机制

2、工程中心创新合作、开放交流、人才吸引和激励机制

3、工程中心成果转化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情况

(五)工程中心的经营和效益

1、工程中心年资金投入和支出情况

2、工程中心年总收入、技术收入、产品收入以及其它收入情况和年利税情况

3、工程中心经营风险和存在困难

(六)其它情况及相关建议

1、其它需要说明的工程中心情况

2、对工程中心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建议

三、需提供的附件及证明材料

1、对外技术合作项目的委托函、协议或合同等文件的复印件。

2、成果鉴定、成果转让协议、成果获奖证书、专利证明、产品证书、项目验收报告等复印件。

四、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

工程中心基本数据主要指可以量化的评价数据,包括:资产、经费筹集与支出、基础条件、人才结构、科技活动、成果产出、行业贡献和经济效益等指标。上述数据均指统计数据,即从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1、总资产——指统计内工程中心的总资产、固定资产原值和净值的数值。

2、经费筹集和支出状况——科技经费筹集额指工程中心内来自于政府资金、企业资金、金融机构贷款和其他渠道用于科研项目的各项经费总额;总支出包括科技经费支出和其他支出;科技经费支出指内科技经费内部支出(涉及固定资产购建费、劳务费等)和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R&D,涉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等)之和。

3、基础条件——指工程中心已有研发设备、仪器和软件的数量及其购置的原值;按照能否满足工作要求自我判定研发条件的完备性(完备、一般、不完备)、技术装备水平(国际水平、国内先进、一般)以及设备仪器利用率;办公场所面积指工程中心内用于研发、中试、办公等用途的自有产权或使用权(含租赁)的建筑面积。

4、人才结构——人才结构包括:工程中心总人数,研发人员数主要指从事研究、开发和工程化的技术人员数量,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数量主要指院士、教授、特殊津贴及特聘学术带头人。

5、科技活动——指内工程中心开展的在研科技项目总数,包括:国家、省、市级项目数,对外合作项目数(包括国际、国内机构、企业等合作项目);内国际、国内重要的技术交流活动次数和专家学者交流人数。

6、成果与行业贡献——工程中心成果包括:内专利申请受理数量和授权数量,分别说明属于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内科技成果及获奖数包括:科技成果登记数、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和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发明专利金奖和其他奖项;内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内开发的新产品、新工艺数量、成果转化数量、产品生产规模、形成的国家及行业标准数量等。行业贡献指内由于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的采纳和新产品的生产对行业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以及培养和提供给行业关键的、重要的技术人才数量;对行业的贡献需要附用户证明材料。

7、经济效益——指内工程中心总经营收入,包括:科技(课题和项目)收入、产品收入、技术服务(含技术入股分红)收入、其他收入等。

8、其它相关指标——指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工程中心可提供除上述指标之外的其它反映工程中心运行情况的相关指标。

第四篇:江西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管理办法

江西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科技协同创新的决定》和《江西省“十二五”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加快和规范我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根据《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和《国家工程实验室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对江西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以下简称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建设的申报、审核、评价等管理行为。

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是指根据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以及产业技术政策,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培育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具有技术及综合优势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为依托的研究开发实体。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是江西省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西省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三条 工程中心的宗旨是:通过建立工程化研究、验证的设施和有利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机制,培育、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搭建产业与科研之间的“桥梁”,研究开发产业关键技术,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我省产业技术进步和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

工程实验室的宗旨是:通过建立先进的产业技术研发试验设施,组建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构建长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研究开发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点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或关键装备,加快应用研究成果向工程技术转化,为我省重大战略任务、重点工程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第四条 工程中心的主要任务:

(一)根据我省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求,研究开发产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急需的关键技术;

(二)以市场为导向,把握技术发展趋势,开展具有重要市场价值的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和系统集成;

(三)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技术转移和扩散,持续不断地为规模化生产提供成熟的先进技术、工艺及其技术产品和装备、行业技术规范或标准;

(四)开展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国际合作,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五)提供工程技术验证和咨询服务;

(六)为行业和地区培养工程技术研究与管理的高层次人才。

工程实验室的主要任务:

(一)根据我省产业发展和重点工程的需求,开展重点产业核心技术的攻关和关键工艺的试验研究、重大装备样机及其关键部件的研制;

(二)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科研成果产业化技术开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性前瞻性技术研发,以及研究产业技术标准;

(三)培养工程技术创新人才、促进重大科技成果应用、为行业提供技术服务。

第二章 申报与审理

第五条 省发展改革委负责制定(修定)并发布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有关政策办法、建设领域等指导性文件,组织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的审核、评估等工作。

各设区市发展改革委,省直有关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地区或所属单位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的申报和管理,督促、协调工程中心的建设和运行。

第六条 申请建设工程中心的单位(以下简称申报单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符合省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工程中心建设领域及相关要求;

(二)在某一技术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在工程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处于省内同行业领先水平(至少组织过2项以上科研成果产业化);

(三)具有一批有待工程化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良好市场前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具有省内一流水平的研究开发和技术集成能力(拥有专利或相关软件著作权不少于5项,其中发明专利不少于1项,每年申报专利或相关软件著作权不少于3项);

(四)拥有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研究带头人,拥有一定数量和较高水平的工程研究和工程设计人员(研发人员不少于20名,其中高级职称不少于3名);

(五)具有以市场为导向,将科技成果向规模生产转化的工程化研究验证环境和能力(研发设备原值数不少于2000万元,研发场地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等);

(六)具有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技术转移和扩散,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形成良性循环的自我发展能力;

(七)具有良好的科研资产和较强经济实力,有筹措资金的能力和信誉;

(八)有健全的人才激励、知识产权管理等制度。

申请建设工程实验室的单位(以下简称申报单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符合省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工程实验室建设领域及相关要求;

(二)长期从事相关领域的研发,具有主持省重点科研项目以上的经历,具备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基础;

(三)在本领域具有先进的研发试验设施和相应的技术创新团队,拥有一批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高水平研发成果和技术储备(研发设备原值不少于2000万元,研发场地不少于1000平方米。专职科研人员不少于25名,其中正高级研发人员不少于3名。拥有技术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不少于5项);

(四)提出的工程实验室定位明确,发展思路清晰,任务、目标合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规范。

第七条 鼓励由相关领域的优势科研单位、高校、企业、社会投资机构联合申请建设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鼓励跨地区、跨行业的建设形式,促进区域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其中,工程中心要实行企业化管理,自建立后,应逐渐成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研究开发法人实体。

第八条 拟申请单位须按照省发展改革委相关文件的要求,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具体情况,编制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项目建设的申请报告(编制提纲见附件1),报相应主管部门审查。

第九条 主管部门应认真审查本地区(部门)所属单位提出的申请,择优将符合条件的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项目建设申请报告(一式四份)及相关申报文件报送省发展改革委。

第十条 省发展改革委受理主管部门提出的申报文件后,组织专家对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项目建设的申请报告进行评审,提出评审意见。

第十一条 省发展改革委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必要时可征求相关部门和地方的意见,对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申请报告,择优予以批复。主管部门承诺安排配套资金的,可作为重要的优选条件。

第十二条 省发展改革委批复后,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可以“江西省××工程研究中心或工程实验室”的名义开展工作,实施申请报告中确定的各项任务。

第三章管理与监督

第十三条 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实行运行情况年报制度。

申报单位应按时将运行总结报告上报主管部门;报告主要包括科研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行状况、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技术研发重大进展以及其它相关情况和建议等(编制提纲见附件2)。

主管部门要根据国家与省里有关规定建立相应管理制度,加强对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的监督管理,并于每年四月底之前,将经审核的本地区(本部门)所属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上运行总结报告汇总后,报送省发展改革委。

第十四条 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实行优胜劣汰、动态调整的运行评价管理机制。

省发展改革委每两年对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进行一次评价。评价结果分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

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应于评价年的4月15日前,将评价材料通过主管部门报送省发展改革委。评价材料包括: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工作报告及相关附件和证明材料。

对于已完成申请报告中确定的近期发展目标但尚未进行验收的省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同时还要报送验收总结报告(编制提纲见附件3),省发展改革委将按程序及时组织验收。

对于未完成近期发展目标的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也要同时报送总体进展情况,主要包括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研发团队组建、运行机制建立、资金筹措以及科研开发、工程化、合作关系、技术转移与扩散、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进展与完成情况,报告可参照附件三的要求编写。

第十五条 对于评价结果合格以上的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省发展改革委要根据国家发改委的部署与要求,择优推荐其申报建设国家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对推荐申报建设国家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的,采取投资补助的方式,予以资金支持。省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购置研究开发及工程化所需的仪器设备、建设产业化或工程化验证成套设备和试验装置、购置必要的技术、软件等。对于评价结果为不合格的,省发展改革委将撤销其省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称号。

第十六条

对于无法按计划完成近期发展目标的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申报部门要及时找出原因、明确相关责任,提出处理建议报送省发展改革委。省发展改革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通报批评、撤销称号等处理。

第十七条 省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应严格执行经省发展改革委批复的申请报告。如出现以下两种情况需要调整的,应及时报告:

(一)对于不影响实现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功能和任务的调整,由主管部门负责审核,报省发展改革委备案;

(二)对于发生重大变化,影响实现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功能和任务的调整,由主管部门提出调整建议,报省发展改革委审核。

第十八条 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密切跟踪高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确定研究方向或承接研究开发任务,实行科研成果有偿转让和有偿服务,实现科研开发—工程化—市场的良性循环,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第十九条 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应当实行开放、流动的用人机制,积极引进一流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到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参加研究开发工作,吸收和接纳相关研究人员携带科技成果进行成果转化。

第四章 附

第二十条 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命名统一为:“江西省××工程研究中心”或“江西省××工程实验室”。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开始施行。

附件:1.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建设申请报告编制

提纲

2.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工作报告编制

提纲

3.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验收总结报告编制

提纲

附件1

省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申请报告编制提纲

一、摘要(1000字左右)

二、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1.本领域国内外技术和产业发展状况、趋势与市场分析。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2.本领域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及技术瓶颈

3.本领域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4.建设工程中心对相关产业发展、结构调整将产业的影响、作用和意义。

三、承担单位概况和建设条件

1.主要承担单位及主要合作单位概况。

2.主要承担单位相关的科研、工程化等现有基础条件,产学研用的工作基础。

3.主要承担单位取得的相关重大科研、行业标准制定、工程化、产业化成果与水平

4.相关合作单位在行业发展中的贡献、影响和作用情况。

四、建设方案

包括目的功能和试验研究内容,建设内容和规划,工艺技术方案和设备配置方案,配套条件,投资估算,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等

五、主要任务与目标

1.主要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

2.发展战略与经营思路

3.近期和中长期建设目标

六、管理与运行机制

1.管理的组织机构设置与职责

2.运行机制

七、附件

1.主要承担单位法人营业执照

2.主要承担单位及合作单位的合作章程及相关证明材料

3.前期科技成果证明文件

4.其它配套证明文件等

省工程实验室建设申请报告编制提纲

一、项目摘要

二、项目建设的依据、背景与意义

三、技术发展与应用前景分析

1.国内外技术状况与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2.技术发展的比较

四、主要方向、任务与目标

1.工程实验室拟突破的技术方向

2.工程实验室的主要功能与任务

3.工程实验室的近期和中期目标

五、组织机构、管理与运行机制

1.法人单位概况

2.工程实验室的机构设置与职责

3.主要技术带头人、管理人员概况及技术团队情况

4.运行和管理机制

六、建设方案

建设内容、建设规模与建设地点(包括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及其合理性)

七、节能及环境影响

1.节能分析

2.环境影响评价

八、项目实施进度与管理

1.建设周期

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3.建设期的项目管理

九、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

1.项目总投资估算表

2.建设投资估算

3.分年投资计划表

4.项目资金筹措方案及其落实情况

十、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

2.社会效益分析

十一、项目风险分析

1.技术风险

2.技术应用及市场风险

3.其它风险

十二、其它需说明的问题

十三、相关文件所要求的附件、附图、附表

附件2

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工作报告

编制提纲

一、发展规划和目标的实现

1.发展规划、研究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2.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建设情况

1.基础设施、装备建设状况和投资情况

2.创新机制建设和技术队伍建设

三、工程中心的工作情况

1.承担的科研任务和完成情况

2.关键技术研发的重大进展

3.研究成果、专利、获奖以及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情况

4.国内外技术交流及人员培训情况

5.对行业的贡献

四、工程中心运行管理机制

1.治理结构和运行管理机制

2.创新合作、开放交流、人才吸引和激励机制

3.成果转化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情况

五、工程中心的经营和效益

1.资金投入和支出情况

2.总收入、技术收入、产品收入以及其他收入情况和利税情况

3.经营风险和困难

六、进口科研用品及减免税额情况

七、其他情况及相关建议

附件3

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验收总结报告

编制提纲

一、摘要

二、工作概述

三、主要建设内容的完成情况

包括建安工程、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工程化验证单项工程、配套条件等。

四、财务决算

包括资金筹措、工程决算及审计报告、科研经费、流动资金及其他情况。

五、运行机制

包括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管理与激励机制、主要负责人和骨干队伍等。

六、发展目标完成情况

包括科研开发、工程化、合作关系、技术转移与扩散、经济效益等。

七、中长期任务与目标

八、其他需说明的事项

九、相关附件

第五篇: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管理办法

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

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根据《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国家工程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支持“三重一创”建设若干政策》,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省工程研究中心、省工程实验室是安徽省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服务于“三重一创”建设,开展关键共性(核心)技术研发、装备样机及其关键部件的研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培养和集聚创新人才的研究开发平台。省工程研究中心鼓励以企业为主、联合高校院所申报,侧重于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提升产业集成创新能力。瞄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申报的需是独立法人。省工程实验室鼓励以高校院所为主、联合企业申报,侧重前瞻性技术研究开发、重大装备样机研制,提升产业原始创新能力。

第三条 着眼于“扶优扶强”,优先布局“三重一创”领域,对传统优势产业和新经济领域也予以支持。

第二章

申报与审核

— 1 — 第四条 拟申请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的单位(以下简称“申报单位”)应根据省发展改革委发布的通知要求,编写组建方案(见附件),报市发展改革委审查。省属高校、院所和企业,以及驻皖高校、院所和企业通过属地申报。

第五条 申报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省工程研究中心申报单位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在本行业居省内前列;具有工程化开发和成果转化能力和条件;专职研发人员不少于15人,其中,副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及以上研发人员不少于5人;建设期投入不少于1500万元,研发和检验设备原值不少于1000万元;建立了一套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团队激励机制、产学研合作机制和行业服务机制。

(二)省工程实验室申报单位需具有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经历,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技术转化能力;综合实力、研发能力在本行业居省内前列;专职研发人员不少于30人,其中副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及以上研发人员不少于10人;研发和检验设备原值不少于2000万元;建立了一套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市场化激励机制、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和开放共享机制。

(三)对技术水平突出、成长前景好、带动效果强的前沿性产业,申报省工程研究中心或省工程实验室,可适当放宽标准。

第六条 鼓励企业、高校院所联合社会投资机构,采取股权 — 2 — 合作的方式共同组建。优先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服务省级及以上开发区主导产业、牵头建设省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的单位申报。鼓励申报单位通过股权、期权、分红激励团队,吸引境外优质创新资源。

第七条 市发展改革委对有关材料进行审查后,将符合要求的组建方案,报送省发展改革委网上行政审批平台,申报材料由省政务服务中心综合服务平台统一受理。

第八条 省发展改革委受理市发展改革委提出的申报文件后,委托第三方咨询机构,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评审采用竞争制,按照专家打分择优确定初选名单,对部分申报单位进行现场考察。根据第三方评审结果,省发展改革委研究提出拟支持的具体方案。

第九条 省发展改革委对拟批复的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予以公示。公示结束后,予以批复。

第三章 验收和评估

第十条 对新认定建成后运行满1年的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组织进行验收。满足以下条件,通过验收,正式运行,并予以奖励。

(一)完成建设目标及任务。

(二)建立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运行管理制度、激励机制、协同创新机制和开放共享机制。

(三)攻克了若干关键共性技术,初步形成了为行业提供技术服务的能力。工程研究中心最近1年的建设与运行经费应不低于200万元,或R&D比重达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已有新产品上市或新技术投入使用。工程实验室最近1年的建设与运行经费应不低于300万元,横向合作(高校院所与企业之间)经费超过100万元。已取得高水平研发成果。

第十一条 正式运行的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省发展改革委每2年组织一次评估。评估需经过申报、审核等程序。评估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

(一)评估得分85分(含85分)以上为优秀;

(二)评估得分75分(含75分)至85分之间为良好;

(三)评估得分60分(含60分)至75分之间为合格;

(四)有以下情况之一的评估为不合格: 1.评估得分低于60分; 2.无正当理由不参加评估;

3.报送材料内容和数据涉及虚假或违法违规行为等。第十二条 评估认定为优秀的,予以奖励,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评估良好和合格的不予奖励。评估不合格的进入整改期,连续2次评估不合格撤销其称号。

第四章

资金安排

— 4 — 第十三条 新认定建成后运行满1年的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通过验收的,给予资金奖励。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在评估中获优秀等次的,给予资金奖励。以上奖励资金,用于研发活动或人才奖励等。

第十四条 各市发展改革委应将已批复或评估优秀的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列入支持重点,鼓励适当安排配套资金。

第五章 变更与处罚

第十五条 新认定的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应严格执行经省发展改革委批复的组建方案。对于不影响实现工程中心功能和任务的调整,由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审核,报省发展改革委备案;发生重大变化,影响实现功能和任务的调整,由市发展改革委提出调整建议报省发展改革委批复。

第十六条 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建设和运行中,经核实,如发现出现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省发展改革委可以责令其限期整改,核减、停止拨付资金,撤销称号,并可视情节轻重提请或移交有关机关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一)擅自改变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内容。

(二)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不规范;补助资金未按规定要求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违反项目资金使用规定,截留、挤占和挪用资金。

(三)有重大工程质量、安全、环境等问题,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和较坏社会影响。

(四)有重大弄虚作假、伪造或瞒报行为。

(五)有其它有关情况,造成严重后果。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七条 省工程研究中心命名统一为:“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省工程实验室统一命名为:“安徽省××工程实验室”。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关于印发<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指导性意见>的通知》(发改高技„2005‟285号)同时废止。

附件:1.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组建方案编制

提纲

2.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评估总结报 告编制提纲

— 6 — 附件1

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

组建方案编制提纲

一、摘要(2500字以内)

二、建设背景、意义及市场分析

三、单位基本情况介绍

1.承担单位及联合建设单位情况介绍。

2.团队情况,主要技术带头人、管理人员情况。3.现有研发条件和能力。

四、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

1.发展方向与思路,近1年和近3年发展目标。

2.主要任务,包括拟突破的技术方向,工程化、产业化路径,或研发路径。

3.成果转化方式或技术服务方式。

五、管理与运行机制 1.机构设置与职责。2.人才激励机制。

3.运行管理机制、产学研合作机制、开放共享机制。

六、建设方案

— 7 — 1.建设内容、建设规模与建设地点。2.建设周期与进度安排。3.资金来源和预算方案。4.经济社会效益与风险分析。

七、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八、附件及证明材料

1.研发投入、研发和检验设备原值等相关证明材料。2.人才队伍职称相关证明材料。

3.工程研究中心具有工程化开发、试验验证和成果转化能力的相关证明材料。

4.工程实验室具有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经历和科成果转化能力的相关证明材料。

5.成果鉴定、成果获奖证书、专利证明、产品证书、技术标准等证明材料。

6.其它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及配套证明文件等。

— 8 — 附件2

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

评估总结报告编制提纲

一、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发展规划和目标的实施与完成总体情况

二、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建设情况

1.总投入、建设运行管理经费投入和R&D投入等情况。2.基础设施和设备建设状况。

3.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人才交流、培养、激励情况。4.运行管理、协同创新、开放交流等机制建设情况。5.成果转化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情况。

三、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成果总结情况

1.研究成果、专利、获奖以及成果工程化、产业化情况;承担国家及省级课题完成情况及横向课题经费情况。

2.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总收入、技术收入、新产品收入以及其它收入情况。

3.对本单位发展的贡献情况。4.对行业发展的贡献情况。

四、存在问题及其它需要说明的情况

五、附件及证明材料

1.R&D投入和建设运行管理经费投入等证明材料。2.成果转让、对外技术合作项目的委托函、协议或合同等证明材料。

3.成果鉴定、成果获奖证书、专利证明、产品证书、技术标准等证明材料。

4.新产品收入以及横向合作经费等证明材料。5.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下载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河南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

    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提高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和重大科技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能力,加快科......

    山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合集]

    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其在工程化技术研究与开发、人才......

    合肥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

    合科„2008‟51号 关于印发《合肥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管理办法(修订)》的通知 各县区科技局,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合肥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管理,经研究,对2004年颁发的《合......

    合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修订

    合肥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和完善我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企事业单位技术创新步伐,规范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认定......

    威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

    威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威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其在工程化技术研究与开发、人才培养与引进、科技成......

    厦门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

    厦门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建立健全厦门科技创新体系,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能力,充分发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区域......

    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

    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是我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我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

    贵州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

    贵州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贵州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的组建、运行和管理,充分发挥其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