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淡当前农村宅基地管理存在的现状及形成的原因
浅析当前农村宅基地管理存在的现状及形成原因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农村经济得到快速的增长,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同样农村面貌也焕然一新,从农村居所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近来农村的发展变化是翻天覆地的。笔者一直在基层待,感受更是深刻,特别是这几年农村建房很多,房子也建的越来越气派豪华,但随之而来的是基层在宅基地的管理上也越来越混乱,出现了大量的非法占用农田耕地,非法转让土地、超面积建房以及村级干部在集体土地管理上的不作为、违规违法等现象。为此笔者就这一问题作了个调研,个人认为当前农村集体土地管理混乱存在以下情况和原因:
一、现状和问题
1、出现“空心房”和“空心村”现象。形成“空心村”的原因主要有当地客观自然环境情况确实不宜人居,如易洪灾,地质灾害等造成的村庄整体搬迁,“空心房”的形成除了客观环境原因外,还有房屋属多户居住在使用权上不易分割,难以在其新建。由于在这一块的处理上没有完善的法律和法规,集体想重新收回或作其他用途,因利益难以平衡,其土地大都会闲置下来,不能有效利用。此外由于村庄存有过多的老旧“空心房”,也会对整个村庄居民建房的规划布局造成一定影响。
2、存在非法占用农田耕地现象。通过实地调研,笔者发现近两三年来新建的房子,有20%的都还存有占用农田耕地现象,农民只需在本村民小组内部协商讨论就可随意非法占用,认为房
子建好谁还敢拆,而基层政府面对已成事实的情况,为从信访稳定着想,往往也只是处罚处罚了了事。当然这种现象的发生跟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和集体经济组织的控制不力也有很大的关系。
3、没有合理的规划或规划不到位,农居点布局较乱,造成土地利用效率较低。我所到的村庄除近几年新农村建设点上的自然村进行了相应的规划和环境整顿,大部分农居点都存在布局不合理,主要体现在没有规划或者规划不到位所导致的无序建房和乱建乱搭现象,其后果不仅影响农居点通风、通行、采光、排水和环境卫生的恶化,还造成了土地利用的极大浪费。
4、一户多宅和新建房超面积现象非常普遍,由于农村宅基地属于集体土地,往往采用的是无偿、无期限的使用制度,对宅基地的分配、使用缺乏统一、明确的政策、法规,而传统观念上,很多农民都会以为宅基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归其所有,因此建了新房也不愿意交出闲置下来的老宅基地,形成一户多宅。此外农村新建住房大都存在着超出批准面积的现象,通过这次调查的一个村庄,全村65户,最近十年新建的房屋有42户,其中有28户实际使用面积超过原发证面积,占新建房屋的67%。通过了解对于出现这种超面积后,基层政府和土管部门在处置上措施、力度上很难到位。
5、存在着越权批地、违法批地、乱批乱划和非法转让土地现象。土地作为一项重要的集体资源,在农村有一些基层村干部往往把其作为摇钱树,把持着宅基地的审批权,作为农民认为只
要跟基层村组干部关系搞好,交了钱有了地就算吃了定心丸。当然这也跟乡镇土地监管失职和农村宅基地建房审批制度的不完善有很大关系,这里面也就往往会成滋生腐败的温床。另外农民宅基地和房屋非法流转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城郊结合部尤为突出,村、组干部出卖宅基地的现象经常发生。
二、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造成上述混乱现象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土地管理上的法律意识淡薄,主要是我们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贯彻上不到位,所引起的一是干部本身对《土地法》等法律的吃不透、捏不准,对土地管理的法律责任不了解;二是农民对集体土地所有制和依法用地的观念淡薄。不少农民对集体所有制土地的权属认识不清,认为在自己的承包地、自留地上建房是自己的权利,还有的人私下将自己的承包田、自留地有偿转让给他人建房。而相关部门在处理非法占地建房很多是以罚款,补办手续了事,大量的非法占用土地和非法买卖土地现象就随之发生。
2、农村建房缺少科学性的合理规划,农村住宅建房科学性合理规划也是农村经济科学发展的一个方面,通过实地调研发现一是乡镇规划先行的意识还十分淡薄,也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农民在建房过程中也没得到相关部门的规划性指导;二是有规划,但不科学、不合理,或者在实施过程中刚性不足,有些乡
村干部不按规划随意批地,又不按照规定收回旧宅基地。有些地方,农民只要给村里和乡镇交一定的费用,就可以自己选择新的宅基地等原因,致使农民建房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基本上依据自己意愿,自由选址建设,造成了农村居住分散化、土地资源浪费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而是愈演愈烈。
针对以上情况和原因如何做好当前农村宅基地的管理,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严格实施农村建房科学性规划,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作为基层乡镇政府应该秉持科学发展的理念,本着节约、集约土地的原则,严格编制和实施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农民建房用地规划。首先要切实加强对村镇建设、农民建房用地规划工作的领导,健全其相关机制,保障其人员和经费,使村镇规划工作有人编制、有人向广大农民宣传解读,有人监督抓落实;其次在编制规划中,要朝着集中形推进,将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生活住宅用地和耕地集中区片进行详细的规划,形成一定的集聚规模。要综合当地经济、人口、村庄的面积大小等因素,因地制宜多建农村中心住宅小区。要加大对老村的开发和改造,把与“空心房”和“空心村”治理紧密结合起来,尽可能的首先利用村内闲置地,以避免或减少占用耕地建住宅;最后在规划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认识到规划不只是“画画”、“挂挂”而已,要把好规划的实施,严格按规划使用土地,做到对农民住宅建房的科学性指导,加大对住宅用地的治理力度。要广泛、深入地宣传规划的
意义,讲明规划的目的。充分利用报道、电视、广播、宣传栏等多种阵地和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城乡规划的法律法规,使广大农民树立城乡规划法制意识的基础上,坚持群众自己教育自己。
2、加大农村建设用地方面法律的宣传和贯彻,提高农民自觉依法申报宅基地的法律意识。加大对干部和群众土地法等有关法律的宣传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可以结合乡镇普法工作,举办法律培训班、采取宣传标语、宣传栏形式宣传;利用送戏下乡,电影下乡,将法律采用戏曲,小品、电影等通俗易懂表现手段进行宣传;在农家书屋开辟涉农法律知识小专栏;结合土地综合整治进行现场说教等形式。通过多种方法,可以达到让基层干部从根本上了解土地管理中的法律责任,彻底推翻农村宅基地审批土政策的横行,改变宅基地审批村委“一支笔”的做法;让村民扭转盲目用地的思想,增强其惜土观念,提高用地的法律意识。
3、加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力度,依法查处非法占地等违法行为。一是加大土地执法队伍的建设,加强队伍的组织领导和部门间的联系配合,确保执法队伍在人员、经费、机制、制度等能使执法工作常态化;二是严厉打击滥用乱占、违法建房及私批乱放、买卖或变相买卖宅基地等违法行为,切实遏制宅基治理混乱势头,规范农村用地秩序。要把一批影响范围大且恶劣的案件作为典型来抓,严肃处理以起震慑作用;三是要对基层干部常举廉政这把刀,加强对干部在土地管理上的廉洁教导,对发现的基层
干部乱批乱放或买卖宅基、变相买卖宅基地,在耕地乱建住房的,要认真调查,查实证据,严厉处理,追究其相关责任。
4、推进农村用地管理的法制化。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的审批和管理,在规划审批环节上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做好衔接和协调,要依法定程序对建房申请进行会审,并做好张榜公示,确保土地管理的法制化和透明化;二是要切实提高基层干部的依法行政水平。要加强对乡镇城建员、基层土管所人员的思想政治和业务培训,提高其执法水平和农村工作能力;三是要妥善解决农村宅基纠纷案件。乡镇及国土、建设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细致调查,妥善处理好土地治理中出现的纠纷和信访案件。
第二篇:浅谈当前阳新农村宅基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阳新当前农村宅基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阳新县规划局
看阅了黄石日报记者梁坚义关于《阳新农村占地建房浪费惊人——一年减少耕地千余亩》的内参报道,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特别是交通条件大大改善,与此同时,新一轮违法占地建房热正在悄然兴起。特别是去年爆发金融危机以来,农民工大量返乡,在道路两旁随意建房、乱占耕地现象比较普遍,值得高度警惕。随着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地矛盾也愈加突出,农村宅基地管理也呈现出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农村宅基地在实际用地及管理上,散、乱、低效、浪费和管理粗放等问题仍然存在,村庄集体建设用地的粗放浪费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很不协调,农村建房缺乏规划的引导等等。我局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当前农村宅基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如下:
一、农村宅基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宅基地主要是指农村居民因居住生活而建造房屋等建筑所占用的土地,包括住房,辅助用房(库房、厨房、厕所、畜禽舍等)占地,多以房屋滴水为界。当前,农村宅基地管理在严格报批程序,建立健全信息化网络,加大执法巡查力度,狠杀乱占烂用宅基地歪风下了不少功夫,但农村宅基地管理上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是村庄“空心村”问题严重。通过实地调查,村庄“空心化”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
二是一户多宅和宅基地超标现象严重。据抽样调查,40%左右的农户拥有一户多宅,农民在新的地点建造住房,但旧房又不肯拆除,很多成为了破房、危房,形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心村。在“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部分基层干部特別是村组干部利用手中权利,各种特权人群利用各种关系和经济优势,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住宅,一户多宅和超占、超标面积现象更为突出。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湖北省人口多农民人均耕地不足1.2亩,按规定建房不得超过160平方米。但农民在建住宅的同时,相关设施也随之建成,多数农民宅基地面积都超过了标准,特別是税费改革后,农民建房形成互相攀比,多占土地的不良风气,超出的面积比较大。
三是村庄布局分散,浪费土地现象严重。农民建房基本上没有统一的规划,选址多数选择在自家的自留地、承包地或交通较为便利的道路两侧,哪里地势好、“风水好”就在哪建,形成大量路边店、独家院,浪费土地现象严重。有些村特別是城郊村村民见缝插针,造成新房旧房斑驳错杂,极为混乱,许多村庄“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只见新村、不见新貌”,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没有形成集中布局的势态。
四是宅基地的非法流转现象时有发生,产权隐患大。城乡结合地带、城中村由于经济比较活跃,农民宅基地和房屋流转已大量出现,形成了自发的宅基地隐形市场。不少农民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农村集体土地非法入市,农民私自非法转让、出租宅基地、房屋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人员的行为时有发生。绝大数转让、买卖房屋问题都为私下协议,未办理合法手续,形成了事实上的“小产权房”。宅基地隐形交易加剧了土地权属混乱和产权纠纷,增加了土地管理的难度。
五是违法建设违章建房现象比较严重。主要的违章建设有五种方式:
1、未批先建;
2、不批就建;
3、边批边建。
4、少批多占;
5、擅自加层。这五种现象尤其在城郊村、城中村更为突出。
二、农村宅基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原因
分析农村宅基地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六种情况:
一是村庄规划不到位。许多村:
1、长期不搞村庄规划。不少村庄逐渐向外扩展,在老村之外又建新宅,占地面积越来越大,老宅基地闲臵越来越多;
2、规划不合理。只注重新房整齐统一,因地设宅,而忽视了对旧宅基地的改造利用,没有解决好住宅和商品用房问题;
3、因弟兄未分家造成一宅多户,房屋没法翻旧盖新,使村内宅基地杂乱无章,乱建现象比较突出。
二是监管责任不明。由于村干部思想不重视,放松了管理,把关不严,没能把住一户多宅违章建房的首道关口。有部分村干部越权指定宅基地,以个人感情影响标准,不按土地要求研究报批宅基地。还有些村干部老好人思想严重,怕得罪人。在调查中,有的群众反映,村干部三年一换届,上届遗留的事他们不能管,这届任职三年,对这类事也不够认真,找他们就说先等等吧,等哪户有时间就拆了,结果一等就10来年。
三是法律观念淡薄。农村干部对《土地法》等法律、法规政策宣传贯彻不到位,一些干部、群众不懂得个人只享有宅基地使用权,而不享有所有权,片面认为土地是集体的,我建房就变成我的了。有的群众观念滞后,总认为老宅基地是祖上传下来的,新房建起来了,老房也不愿意拆除。有的村民旧宅基地不规则,因採光、通风、排水、出路等问题,邻里之间经常发生矛盾,造成人际关系难以相处,就想在村外划新宅基地建房。另外,还有些在外务工人员,现已常年居住在外,家中还有老房子,村里搞规划时,涉及到这些人员的老宅基地,他们以种种理由不原拆除旧房,致使这些宅基地长期闲臵,有的甚至倒塌。
四是土地执法难以落实到位。近年来,农民对住房要求越来越高,既追求经济适用,又注重美观大方,因而建房造价有较大提高。而法律规定对占用耕地建房的违法案件的处罚十分严厉,往往是拆除违法建筑物,当事人财产损失相当严重,导致暴力抗法现象时有发生。另外,2002年湖北省国土资源厅明确要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严格按照《土地管理法》规定,不得对违规建房实施收费、罚款、拆除查封等强制措施,基层国土干部发现有违法建房时,只能下达“责令停止违法建房通知书”要求其停止违法建房行为。需要拆除的必须立案,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农民违法占地建房行为具有不可逆转性,违法事实一旦形成,耕地就会遭受毁损,即使拆除了违法建筑物,耕地也难以复垦。客观存在的实施使得土地执法人员处于两难的尴尬处境,拆也难,不拆也难。因此,对乱占滥用耕地菜地建房的处罚难以执行到位,特别是对法人违法案件的查处,调查取证难、处罚更难。
五是法规民约不完善,制约手段不多。当前,农民宅基地管理的村规民约等法规数量少,规定不够具体,且效力层次低,操作性不强。如对超面积如何处臵,“一户多宅”如何退出?对村民耗尽一生积蓄建造的房屋,管理部门又不愿意采取强制拆除的极端措施,对违法建房等问题既没有经济制裁,又没有强制手段,助长了违法占地愈演愈烈,屡禁不止。
六是农民自身原因。有些村民依法用地法制观念淡薄,认为在自已承包地、自留地建房是自已的权利,甚至转让给他人建房。有些村民迷信思想作崇,认为祖遗屋是风水之源,新建房时不拆旧房,造成“空心村”,有些村民受利益驱使,臵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三令五申于不顾,在工程建设征地拆迁范围内突击抢建。
三、当前农村宅基地管理的对策及解决方法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等方针政策,挖掘土地资源潜力,使土地资源有效合理利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对农村宅基地管理混乱现状,建议解决方法如下:
1、领导干部要思想重视,制定政策,抓好落实。一是党委、政府牵头要切实把解决农村村庄“空心村”问题摆在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强对镇村两委干部的教育培训和管理,提高村委干部政策水平、法律意识和工作能力,使其成为政策水准高、法律意识强,严以律己、以身作责,办事公正、为民服务,为官一任,造福一村的农村工作带头人,从而促进落实农村村庄规划和治理“空心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二是各乡镇、行政村要在上级有关职能部门的帮助指导下,结合本村实际,检查“空心村”的实际状况,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依据有关政策,制定出整治“空心村”实施方案,科学合理地编制农村土地使用规划,并严格落实执行。建立健全各项用地审批制度,严格执法,按章办事,本着“先批后建”的原责,宅基地使用手续审批后,方可施工。对未经审批强行占地建房者,应依法严肃处理。三是土地、规划部门要定期对农村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以保障规划的法律效力。
2、依法办事,做好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
各级党委、政府要组织力量,加大对《土地法》、《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干部和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节约土地资源的思想意识。让广大干部和群众明白土地是国家、集体所有,“一户一宅”是法律规定,树立“保护耕地,人人有责和保障科学发展,保护耕地红线”的观念,自觉节约用地,有效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国土资源执法部门,要严格依法办事,不徇私情,按规划审批使用宅基地,严格按照“先申请研究,再调查审批,后管理监督”的程序,按規定审核是否属于本村农业户口,是否够年龄,是否原无宅基地等建房条件,不符合的一律不批。
3、真抓实干,做好开展农村“空心村”全面整治工作。尽快组织规模大、见效快的农村“空心村”全面集中整治行动。一是实行旧村改造,填实“空心村”。对已经审批新宅基地需拆旧房的农户,要签订书面协议,限期将旧房拆除,将老宅基地收归集体所有,逾期不交的,应按法律程序制裁。二是引导村民按统一标准进行建房,逐步改变一家一户的建房方式。有条件的,村委规划可采取统建、联建方式建造公寓式住宅,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容积率,实现村庄用地集约节约。三是加强在外务工人员旧宅的管理。对影响农村规划的在外务工人员的旧宅,可由镇村两委发出正式通知,限期回家进行协商处理。拒不接受协商处理的,应以影响农村规划为由,通过政府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4、加强村庄规划管理,规范农村建房行为。
各级党委、政府应健全镇村规划管理机制和管理队伍,制定规划管理细则,科学编制农村土地整治规划、城乡(村庄)发展规划。通过开展“田、水、路、林、房”综合整治,抓好农村“四清”即:(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清杂物),“五建”即:(建庭院、建室、建场、建网、建村规),“六改”即:(改水、改厕、改路、改房、改环境)工作,引导农民居住向中心村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耕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进一步优化农村利用结构,促进农村全面可持续发展。树立依法用地、依规建房良好风气。特别是要加大国道、省道、县道两侧的房屋建设和违法占地行为以及侵占基本农田建设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
5、加大土地执法处罚力度。依照阳新当前实际,有必要实行公安、检察、法院、纪检监察、国土等部门联合办案机制,积极开展违法用地清查活动,对近年来占用耕地建房的行为进行集中整治,对法人违法违规批地、占地、乱收费等违法乱纪行为坚决打击,严肃查处乱占滥用耕地的违法案件,最大程度地增加违法用地成本,达到查处一案、震慑一方的效果。
第三篇:农村宅基地管理存在的问题
农村宅基地管理存在的问题
提纲:1.宅基地的定义及其特征
2.宅基地对农民的重要性
3.我国农村宅基地的现状
4.我国农村宅基地管理存在的问题
5.如何解决宅基地中存在的这些弊端
6.结语
1、宅基地的定义以及其特征
1.1 宅基地的定义:
宅基地是指建了房屋、建过房屋或者决定用于建造房屋的土地,包括建了房屋的土地、建过房屋但已无上盖物,不能居住的土地以及准备建房用的规划地三种类型。
宅基地使用权是指自然人依法取得的在国家或集体的宅基地上所享有的建造房屋、居住使用的权利。
宅基地包括建筑物的基地以及附属于建筑物的空白基地,一般是指自然辅助用房、庭院和历年来不用于耕种的生活用地以及生活用房中的生产场地.1.2宅基地的特征:
1.2.1集体所有
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也属于集体所有”。
1.2.2使用主体特定
即特定的宅基地仅限本集体经济组织特定的成员享有使用权。农村村民申请宅基地只可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特定村民申请取得宅基地后只可自己建房,不可将其出卖、转让。
1.2.3一户一宅
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第62条第1款的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1.2.4不可流转性
特定村民申请取得宅基地后只可自己建房,不可将其出卖、转让,也不可以抵押。
2、宅基地对农民的重要性
我国农村宅基地管理直接涉及农民切身利益,是关系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全局的大事,具有生活和生产双重功能。中国农民有了钱,第一件事要干什么,就是盖房子,由此可以看出农村宅基地对农民的重要性.3、我国农村宅基地的现状
3.1 村庄建设用地规模总量大,扩张快,集约、节约用地潜力大
据国土资源部显示,截止2004年10月31日,全国村庄用地2.48亿亩,当年新增村庄建设用地38.20万亩,村庄建设用地总量呈不断增长趋势。但中国农村人口在不断减少,农村建设用地规模不降反增,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185m2,远远超过国家标准,农村宅基地利用粗放,集约、节约用地潜力大。
3.2 宅基地需求总量下降,新增宅基地呈递减趋势
由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以及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开展,宅基地需求总量大大减少。同时,因为积极推进中心村建设,加快了“空心村”改造,使得新增宅基地比例也相应地下降。
3.3 宅基地流转日益活跃,但表现出明显区域差异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聚集。城郊结合部宅基地流转空前活跃,但流转活跃程度及流转方式都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为:近郊较远郊更为活跃,离城市中心距离越近流转越活跃;工业区、农场周边的宅基地流转较为活跃;同时近郊主要是以宅基地和农宅的短期租赁形式进行流转,远郊且风光秀丽区域主要是长期租赁及宅基地和农宅买卖形。
3.4 居民点布局混乱,村容较差
个体上表现为占地规模大, 村内结构疏松, 布局混乱, 占用耕地较多, 环境质量低劣,缺少合理的科学规划。
3.5用地行为违法多
主要表现为选址的盲目性,未批先占,少批多占和不批亦占用土地,审批不合理,一户多宅,一户占多出住房。
4、我国农村宅基地管理存在的问题
4.1 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有关规定滞后,加大了宅基地管理难度
关于农民宅基地管理的法律法规数量少,且效力层次低。宅基地的分配、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规范性文件,其中关于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方面的规范性政策文件数量就更少,对土地行政执法和民事司法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4.2 农村宅基地的市场流转面临体制性制约,但经济利益驱使隐形交易的存在由于中国实行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城乡二元土地所有制,在现行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包括农民宅基地的市场流转面临体制制约。但因为经济利益驱动,农民与市民需求互补,农村景观和生态吸引力等原因,宅基地买卖,出租,抵押等形式流转已大量存在,形成了以自发流转为特征的农民宅基地隐形市场。隐形交易的存在反映了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反映了城市化、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但由于流转长期处于隐蔽状态,交易大多属于暗箱操作,扰乱了土地市场的正常秩序,加剧了土地权属混乱和产权纠纷,增加了土地管理的难度。
4.3 “空心村”、空置住宅依旧存在从全国范围来看,农村闲置宅基地,村内空闲地依然存在,一户多宅比例不小,空置住宅面积将不断增加。其主要原因在于村庄规划不合理,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老龄化及宅基地流转政策存在障碍等。
5、如何解决宅基地中存在的这些弊端
5.1加强宅基地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针对目前宅基地管理方面的立法滞后且法律效力低的问题,应该加强宅基地立法体系建设,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以明晰宅基地产权,明确宅基地流转,收益分配以及宅基地登记发证等问题。
5.2 建立规范、有序的农村宅基地市场体系
目前,农村宅基地市场依旧是一片空白。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协调大量潜在宅基地供需,必须建立农村宅基地市场。建立规范有序的农村宅基地市场,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使价格在农村宅基地的有效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5.3 农村宅基地超占部分实行有偿使用
首先,通过对农用地的分等定级和农用地价格的评估,将农民实际使用的宅
基地对号入座,确定其应向集体土地所有者交纳的租金数额。这样既消除了群众心中的不平,又增加了集体收入。其次,建立“宅田挂钩”管理机制,其实质就是不交宅就交钱。这主要是针对采取行政手段强行收回大量的超占宅基地执行难,容易引起矛盾冲突而采取的一种经济手段。
5.4 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
在村庄建设用地上,充分引进市场竞争机制,用经济杠杆来调节土地供给,促进村庄建设用地向高效、集约方向发展。宅基地整理资金可以是农民自筹,也可是通过向村民拍卖村内建设用地使用权所得收益;移民建镇等大规模的宅基地整理还可争取政府的财政支持和有关部门与企业的资助,对土地整理资金实行专款专用。
5.5 对农村宅基地进行整理规划
农村宅基地整理必须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农村宅基地整理规划指的是村庄整理规划,即对某一村庄宅基地的利用进行重新安排,包括原有宅基地利用的调整,腾出宅基地的利用,规划扩大宅基地的定位等。
6、结语
我们建议:在编制农村宅基地整理规划工作中,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认真贯彻建设新农村的指导思想。要以城乡一体化规划、农村现代化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为依据,明确村庄建设的长远规划格局,实行定位、定性、定规模。对进行宅基地整理的村庄规划,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生产环境条件放在首位。要充分重视村内基础设施的配套和建筑物的合理布局。此外,规划要走群众路线,要依靠村民参与,集思广益,充分尊重村民的意见。
第四篇:浅淡当前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淡当前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道路交通工具不断的改善,拥有的机动车和驾驶人的数量大幅度快速增长,特别是摩托车、农用车这两种有着快捷、方便、实用、经济等优越性的交通工具,成为广大农村群众运输和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然而,他们的交通违法行为也越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特别是摩托车行驶秩序混乱,无牌无证驾驶和违法载人等现象十分严峻,成为马路上的第一杀手,在我中队辖区内,90%以上的交通事故都与摩托车有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安全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也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本人结合在基层中队工作的实际谈谈对当前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的几点看法。
一、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
(一)客观原因:
1、车辆办理入户手续和每年年审以及驾驶人考试等所需的各种税费较多,买一辆摩托车只需2000-3000元,但入户买购置费就要1000多元,相对于低收入的大多数农民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况且各县牌号的摩托车又不能开进市区,造成一部分有能力办理入户的农民认为既然只能在山区跑又不能进入市区,入户有啥用的想法。
2、部分车主抱着能省就省的侥幸心理,不办理车辆入户,只
当作自行车来用,有时上上街买东西或载包肥料到田间,平时上路行驶尽量避免被执法部门查获。
3、部分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和法制观念不强,交通安全知识少,缺少讲安全的氛围,而对交通法律法规知之不多,或认识肤浅,安全观念陈旧,认为违章不是违法,是小事小错,谈不上违法犯罪。
4、由于地处粤北山区,经济还比较落后,乡村道路客运交通运输工具相对滞后,客运能力明显不足,摩托车农用运输车和拖拉机成了山区农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因而此类车辆非法载人和非法营运就应运而生。
(二)主要原因:
1、驾驶人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和机动车存在安全隐患,大多数农民驾驶人员文化水平较低,交通安全常识少,缺少讲安全的氛围,摩托车无牌无证和驾驶人无证驾车现象较多,车辆的机械性能偏差,日常维护保养滞后、制动性能偏差、夜间灯光不全等,只认为加油能开就行,所以开“病”车上路问题十分突出,极易造成交通事故。
2、交通安全宣传不够到位,政府未能充分利用政府的基层组织,大力有效地做好交通安全宣传,一些政府的党政领导甚至对无证驾驶无牌车辆的政府工作人员和村干部包庇纵容,只认为是为了政府的工作,没有考虑到给群众造成什么影响和发生事故以后带来的严重危害,甚至到交警部门作指示,叫不要查扣政府工
作人员驾驶的无牌无证车辆,更谈不上做什么思想教育工作了,而交警部门作为管理道路交通的职能单位,尽管做了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但由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原因,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不够,造成农村驾驶人员的交通安全意识不强,遵章守法的自觉性较差,拒绝交警的指挥、检查现象突出,大部份群众都知道执法交警是不准追车的,如果追了发生什么问题要执法交警负责任,导致冲卡、拒检现象常有发生。
3、管理部门警力、财力严重不足,管理实难到位,中队辖段全都是山区公路和农村道路,点多、线长、面广,我们以有限的警力无法对各种交通违法进行大范围的整治,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条件下进行专政整治,无法有效地完全制止各类交通违法行为。
二、主要对策
1、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交通安全的工作机制,因山区地域广阔,机动车和驾驶人员的管理难度大,仅靠公安交通部门单兵作战是难以奏效的,应充分发挥预防道路交通事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将联席会议制度和责任追究落实到镇、村,全面形成齐抓共管、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格局。
2、大力推进交通安全“五进”活动,特别是“进农村”活动,利用镇墟日村民聚集的日子及常到各村委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宣传活动的关键是要提高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使他们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并且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坚持不懈,建立好“交
通安全村”和“交通安全学校”,从而减少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
3、努力改善执法环境,确保交通执法有序进行。加大路面行车秩序的整治,严厉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尽管目前交通部门的警力不足,经费紧缺等原因,仍要结合实际,合理调配有限的警力,加大巡逻监控和路查路检的力度,采取各种方式方法严查各种交通违法行为,要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违法驾驶员坚决依法从重处罚,该拘留的拘留,该罚款的罚款,决不手软,坚决扭转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的局面,发挥震慑作用,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畅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进一步加强车辆和驾驶员的源头管理,车辆销售的价格应包入户各种费用,车一经卖出就有车牌号,而购车车主必需拥有驾驶证,不让无牌无证车辆流入社会上路行驶,以此确保车辆的入户率,另外最好降低车辆入户、年审和考证等费用使广大农民既买得起车又能拥有各种合法手续,更好地杜绝无牌无证的车辆上路行驶。
总之,为确保山区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工作,防止悲剧重演。确实需要社会方方面面进行反思和加强管理,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大力支持道路管理部门的工作,需要各交通参与者时刻牢记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做到人人懂安全、讲安全、保安全,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才能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平安的道路交通环境,构建和谐社会。
第五篇:浅淡当前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道路交通工具不断的改善,拥有的机动车和驾驶人的数量大幅度快速增长,特别是摩托车、农用车这两种有着快捷、方便、实用、经济等优越性的交通工具,成为广大农村群众运输和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然而,他们的交通违法行为也越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特别是摩
托车行驶秩序混乱,无牌无证驾驶和违法载人等现象十分严峻,成为马路上的第一杀手,在我中队辖区内,90%以上的交通事故都与摩托车有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安全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也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本人结合在基层中队工作的实际谈谈对当前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的几点看法。
一、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
(一)客观原因:
1、车辆办理入户手续和每年年审以及驾驶人考试等所需的各种税费较多,买一辆摩托车只需2000-3000元,但入户买购置费就要1000多元,相对于低收入的大多数农民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况且各县牌号的摩托车又不能开进市区,造成一部分有能力办理入户的农民认为既然只能在山区跑又不能进入市区,入户有啥用的想法。
2、部分车主抱着能省就省的侥幸心理,不办理车辆入户,只当作自行车来用,有时上上街买东西或载包肥料到田间,平时上路行驶尽量避免被执法部门查获。
3、部分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和法制观念不强,交通安全知识少,缺少讲安全的氛围,而对交通法律法规知之不多,或认识肤浅,安全观念陈旧,认为违章不是违法,是小事小错,谈不上违法犯罪。
4、由于地处粤北山区,经济还比较落后,乡村道路客运交通运输工具相对滞后,客运能力明显不足,摩托车农用运输车和拖拉机成了山区农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因而此类车辆非法载人和非法营运就应运而生。
(二)主要原因:
1、驾驶人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和机动车存在安全隐患,大多数农民驾驶人员文化水平较低,交通安全常识少,缺少讲安全的氛围,摩托车无牌无证和驾驶人无证驾车现象较多,车辆的机械性能偏差,日常维护保养滞后、制动性能偏差、夜间灯光不全等,只认为加油能开就行,所以开“病”车上路问题十分突出,极易造成交通事故。
2、交通安全宣传不够到位,政府未能充分利用政府的基层组织,大力有效地做好交通安全宣传,一些政府的党政领导甚至对无证驾驶无牌车辆的政府工作人员和村干部包庇纵容,只认为是为了政府的工作,没有考虑到给群众造成什么影响和发生事故以后带来的严重危害,甚至到交警部门作指示,叫不要查扣政府工作人员驾驶的无牌无证车辆,更谈不上做什么思想教育工作了,而交警部门作为管理道路交通的职能单位,尽管做了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但由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原因,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不够,造成农村驾驶人员的交通安全意识不强,遵章守法的自觉性较差,拒绝交警的指挥、检查现象突出,大部份群众都知道执法交警是不准追车的,如果追了发生什么问题要执法交警负责任,导致冲卡、拒检现象常有发生。
3、管理部门警力、财力严重不足,管理实难到位,中队辖段全都是山区公路和农村道路,点多、线长、面广,我们以有限的警力无法对各种交通违法进行大范围的整治,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条件下进行专政整治,无法有效地完全制止各类交通违法行为。
二、主要对策
1、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交通安全的工作机制,因山区地域广阔,机动车和驾驶人员的管理难度大,仅靠公安交通部门单兵作战是难以奏效的,应充分发挥预防道路交通事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将联席会议制度和责任追究落实到镇、村,全面形成齐抓共管、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格局。
2、大力推进交通安全“五进”活动,特别是“进农村”活动,利用镇墟日村民聚集的日子及常到各村委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宣传活动的关键是要提高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使他们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并且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坚持不懈,建立好“交通安全村”和“交通安全学校”,从而减少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
3、努力改善执法环境,确保交通执法有序进行。加大路面行车秩序的整治,严厉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尽管目前交通部门的警力不足,经费紧缺等原因,仍要结合实际,合理调配有限的警力,加大巡逻监控和路查路检的力度,采取各种方式方法严查各种交通违法行为,要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违法驾驶员坚决依法从重处罚,该拘留的拘留,该罚款的罚款,决不手软,坚决扭转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的局面,发挥震慑作用,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畅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进一步加强车辆和驾驶员的源头管理,车辆销售的价格应包入户各种费用,车一经卖出就有车牌号,而购车车主必需拥有驾驶证,不让无牌无证车辆流入社会上路行驶,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