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及对策
摘 要:农村的义务教育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长治久安。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教育经费教育质量教育改革
作为具有9亿人口的农村,基础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以往的义务教育都不是真正完全免费的全民义务教育。2005年苏州市和北京市都宣布:从2008年开始,将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全免费义务教育。这似乎昭示着,全国在“十一五”期间全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已经拉开序幕,农村的义务教育即将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正确认识和研究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和问题,探索农村未来教育的发展前景,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一、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自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农村教育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存在的问题依然很严峻。2004年,中央党校组织的“中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调查课题组”先后奔赴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调查。发现我国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的辍学率出现了较大反弹,并不是2002年统计所说的小学和中学入学率分别达到了98.6%和90%,辍学率远远高于普九所规定的3%,在很多地方达到了6%以上,一些农村学校不惜采取造假的办法来完成“普九”任务,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村义务教育环境与城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由于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农村学校的环境相当艰难。从硬件来看,农村学校教学和办公环境、教学仪器、试验设备、图书资料和城市相比有天壤之别,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有看见过电脑,也没有图书室,有也只是聊胜于无。有些学校危改资金缺乏,潜在的安全危险仍然没有消除。以前分级办学,以村为单位负责,区县为辅;改革后农村以区县为主,上面的资金不能到位,农村的危房改造出现真空。比如说武汉市新洲区2004年11所学校有危房,撤掉了8所,按照规定,应该把撤了的还建,8所学校危房全部还建至少需要30万元,而上面的经费只有15万,实际上落实到位的只有3万,基本上都没有还建。目前在农村,一方面由于生源减少,主要来自于计划生育和外出打工,学校进行合并,有些学校没有学生,成了空的;另一方面,村里面因为普九的债务,又把学校固定资产作为偿还债务的重要资本,学校合并并未形成资源整合,达到改善学校环境的目的。很多学校的校舍年久失修,房屋漏水,卫生条件状况很差,现代化教育环境离他们还很遥远。在此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农村孩子,在文化素质、综合素质和心态等方面都严重滞后于城市,客观上造成城乡教育的不平等,加深城乡之间的隔阂,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社会安定。
(二)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待遇差,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由于农村老师的工资普遍比较低,因此一般大学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农村去教书,所以农村中小学的教师整体素质比较低,但是同时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又严重制约着师资力量的调整。比如武汉新洲区的三店街,教师不是超编,而是缺编,50岁以上的老师比重偏大,因为学校工资低,优秀的老师和毕业生都不愿意去。一般说来,农村高级教师每个月工资才1000多元,一般的老师只有600多元,民办的代课老师只有200多元,有些教了30多年的民办老师只有300多元,这样还不如出去打工。尽管如此,很多想要进来的毕业生还进不来。一方面主要的骨干教师大量流失,尽量往城里调,另一方面,学校宁愿增加代课教师,因为一名公办教师的工资相当于五六名代课教师的报酬。在农村很多学校,没有体音美教师,老师往往是全才全职,什么课程都教,如此可想其教学质量,很多学生到了小学六年级还不如城里的二三年级的学生,连自己的姓名都拼写不出来。
(三)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经费吃紧,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目前农村的义务教育的教育经费严重入不敷出。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目前大致徘徊在GDp的2.5—2.7之间,而教育法则规定政府应努力使教育投入达到GDp的4,教育经费的投入增加远远跟不上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如果政府对此漠然,对应负义务举重若轻,则民间设置再多的这个工程那个工程,都近乎杯水车薪。
2005年第二轮农村税费改革彻底取消了农业税,也给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税费改革前,农村教师的工资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乡级财政拨款、农村教育费附加、从学生中收取的教育集资和中央专移支付;税费改革后,教育集资和教育附加被取消了,乡级政府和农村不再直接承担义务教育的财政责任,其经费基木上全落在县级政府身上,而大多数县财政较为紧张,基本上为吃饭财政。
第二篇: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及对策
摘 要:农村的义务教育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长治久安。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教育经费教育质量教育改革
作为具有9亿人口的农村,基础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以往的义务教育都不是真正完全免费的全民义务教育。2005年苏州市和北京市都宣布:从2008年开始,将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全免费义务教育。这似乎昭示着,全国在“十一五”期间全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已经拉开序幕,农村的义务教育即将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正确认识和研究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和问题,探索农村未来教育的发展前景,对于教育者来说无疑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一、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自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农村教育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存在的问题依然很严峻。2004年,中央党校组织的“中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调查课题组”先后奔赴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调查。发现我国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的辍学率出现了较大反弹,并不是2002年统计所说的小学和中学入学率分别达到了98.6%和90%,辍学率远远高于普九所规定的3%,在很多地方达到了6%以上,一些农村学校不惜采取造假的办法来完成“普九”任务,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村义务教育环境与城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由于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农村学校的环境相当艰难。从硬件来看,农村学校教学和办公环境、教学仪器、试验设备、图书资料和城市相比有天壤之别,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有看见过电脑,也没有图书室,有也只是聊胜于无。有些学校危改资金缺乏,潜在的安全危险仍然没有消除。以前分级办学,以村为单位负责,区县为辅;改革后农村以区县为主,上面的资金不能到位,农村的危房改造出现真空。比如说武汉市新洲区2004年11所学校有危房,撤掉了8所,按照规定,应该把撤了的还建,8所学校危房全部还建至少需要30万元,而上面的经费只有15万,实际上落实到位的只有3万,基本上都没有还建。目前在农村,一方面由于生源减少,主要来自于计划生育和外出打工,学校进行合并,有些学校没有学生,成了空的;另一方面,村里面因为普九的债务,又把学校固定资产作为偿还债务的重要资本,学校合并并未形成资源整合,达到改善学校环境的目的。很多学校的校舍年久失修,房屋漏水,卫生条件状况很差,现代化教育环境离他们还很遥远。在此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农村孩子,在文化素质、综合素质和心态等方面都严重滞后于城市,客观上造成城乡教育的不平等,加深城乡之间的隔阂,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社会安定。
(二)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待遇差,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由于农村老师的工资普遍比较低,因此一般大学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农村去教书,所以农村中小学的教师整体素质比较低,但是同时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又严重制约着师资力量的调整。比如武汉新洲区的三店街,教师不是超编,而是缺编,50岁以上的老师比重偏大,因为学校工资低,优秀的老师和毕业生都不愿意去。一般说来,农村高级教师每个月工资才1000多元,一般的老师只有600多元,民办的代课老师只有200多元,有些教了30多年的民办老师只有300多元,这样还不如出去打工。尽管如此,很多想要进来的毕业生还进不来。一方面主要的骨干教师大量流失,尽量往城里调,另一方面,学校宁愿增加代课教师,因为一名公办教师的工资相当于五六名代课教师的报酬。在农村很多学校,没有体音美教师,老师往往是全才全职,什么课程都教,如此可想其教学质量,很多学生到了小学六年级还不如城里的二三年级的学生,连自己的姓名都拼写不出来。
(三)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经费吃紧,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目前农村的义务教育的教育经费严重入不敷出。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目前大致徘徊在GDp的2.5—2.7之间,而教育法则规定政府应努力使教育投入达到GDp的4,教育经费的投入增加远远跟不上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如果政府对此漠然,对应负义务举重若轻,则民间设置再多的这个工程那个工程,都近乎杯水车薪。
2005年第二轮农村税费改革彻底取消了农业税,也给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税费改革前,农村教师的工资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乡级财政拨款、农村教育费附加、从学生中收取的教育集资和中央专移支付;税费改革后,教育集资和教育附加被取消了,乡级政府和农村不再直接承担义务教育的财政责任,其经费基木上全落在县级政府身上,而大多数县财政较为紧张,基本上为吃饭财政。
这使部分财力落弱的县不堪重负,于是出现了教师工资难以兑现、教育负债偿还无期、学校正常运转困难等问题。在缺乏国家财政拨款大力支持的前提下,农村教育部门由于财政困难,不得不把增收超过学费的杂费变成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尽管农村中小学校教师的工资发放已基本有了保障,但是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和修缮投资经费不能得到落实,学校公用经费运转困难重重;有部分学校欠债问题久拖不决,利上加利,学校已不堪重负。比如武汉市新洲区的58所小学,1998年因此拖欠教师工资68.5万元,1999年拖欠工资29万(一次性奖励工资),2000年是15万,2002年是106.5万,2003年是58.5万(包括一次性奖励工资、班主任津贴、教师药费、“三伏津贴”),共计287.5万元。为了学校的发展和老师的福利,学校就想办法变相从学生那里收取各种费用。
(四)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滞后性
实施义务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相当长的错综复杂的改革过程,其中的改造教育思想、重新设计课程、制定评价标准、改革教学活动等都需要有专门的研究。
从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主要还是在追求“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阻碍着课程改革。同时,课程改革总是受到具有守旧思想的教师、学校和家长的强烈反对,因此改革总是迟缓的。长期以来,农村教育“克隆”城市普通教育的模式,即除了不断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外,再没有其他的功能。农村与城市采取相同的教材、教法、进度,这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由于在学校硬件、师资水平和资讯等方面的天然劣势,根本不可能都去上大学。绝大多数的农村学生,只能成为极少数尖子生的陪衬,成为这种教育体制和目标的牺牲品。他们中的大多数,苦读八年(小学五年,初中三年)只能回乡务农,因为缺乏生活技能,进城打工没门,搞二三产业无路,只好在家里闲着,面临“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尴尬处境,农民感受不到教育的经济效益。但是同时,乡镇企业面临缺乏大量的初、中级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有一定技术基础的工人的尴尬局面。
(五)学生辍学较多,读书无用论出现回潮
一方面受传统愚昧思想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而排斥教育,一些贫困地区地理位置僻远,与外界社会联系甚少,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依然盛行。不少人思想观念陈腐,认为孩子在家劳动是天经地义之事,而送孩子(尤其是女孩)上学是一大损失;另一方面又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在大学生就业整体不乐观的大背景下,那些背负着很大债务学习的农村孩子,一旦毕业无法就业,相对而言对于他们较高的教育风险投资就得不到回报,而农村义务教育的出口又被堵死或者不畅,即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出口有限和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学了知识在农村基本没有什么用处,使得农村“读书无用论”重新回潮,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很多小学都没有毕业。
(六)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深入开展和人员流动的加强,农村的生源数量在不断下降,产生了一系列的新问题。主要表现在:(1)由于生源不断减少,人口分散,有些地区非常偏僻,学校进行合并后,学校不能相对集中,无法达到规模效益。加上交通等条件的限制,贫困地区“一师一校”、“小学三年级以前教学班”或“复式教学班”屡见不鲜,使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比如说武汉市江夏区的青山岛小学,处在梁子湖上的小岛上,几个年级就2个老师,代所有的班级,所有的课程,这样的教学效果令人堪忧。(2)农村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也处于尴尬的境地。据推算,全国约有200万流动人口的子女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确保他们享受义务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然而,由于流动人口的特殊性以及各项配套措施尚不完善,又受到政策、经费管理困难等多方面的限制,他们的教育也常常是名存实无。
二、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产生
(一)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是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以牺牲农业和农民的利益为代价的。长期以来工农业之间的“剪刀叉”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影响农业效益和农民富裕的主要制度性因素。由于农业发展缓慢,农民社会地位低下,农村教育自然也处于弱势的地位。
实行市场经济以来,稍微有头脑和能力的农民又都去打工,农村基本上是老弱病残和文化素质不高的村民留下来,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导致农村积贫积弱的恶性循环。虽然打工者可以赚些钱回到农村来补贴,但是他们给城市所作的贡献更大,进一步拉大了工农业之间的差距。农村的发展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的力度。发达国家一般是在工业化10年左右就已经开始反哺农业,我国已经进行了20多年,反哺农业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当然国家这几年对于“三农”的问题已经开始高度重视了。
(二)农村教育目标错位,升学教育、离农教育占据了主导地位
现行农村教育的最大问题,是教育目标的错位。长期以来,农村教育“克隆”城市普通教育的模式,这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在国家实行高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制度下,由于在学校硬件、师资水平和资讯等方面的天然劣势,农村大学入学率,只有城市学生的十几分之一乃至几十分之一。绝大多数的农村学生,苦读八年(小学五年,初中三年)只能回乡务农,因为缺乏生活技能,进城打工没门,搞二三产业无路,只好在家里闲着。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很快融入当地的经济活动,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
同时教育支出是农民最大的负担,很多家庭为此负债累累,陷入恶性循环。农村教育的办学方向不改变,这一现状也很难改变。但农村职业学校和继续教育受体制和农村产业化还不发达等多重条件的影响,还没有发展起来,导致“有校无生”的状况。
(三)财政体制、教育体制的改革,造成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不足
县、乡财政难以承担两次税费改革后的财政责任。长期以来,国家财政只负担城市义务教育经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主要由农村、农民自己负担。义务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后,60左右的县级财政无力保证义务教育支出,农民的教育负担仍然很重,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农村教育附加费和大部分教育集资,使得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大为缩减。在农村地区,教育费附加是补充教师工资不足部分的主要来源,农村教育集资则是改善校舍和办学条件的主要经费来源。国家对于义务教育大概是承担9%,省里面承担13%,大头由县里承担。教育经费几乎要占去县财政经费的半壁江山,还有公务员工资等很多事务需要完成,县财政就经常克扣其他的教育经费来维持县财政的正常运转。由于税费改革造成的经费缺口,只靠地方财政是根本无法填补的,学校公办、民办教师的津贴费和代课教师的工资没有了来源,只好纷纷外出打工。城乡之间同等教师工资差距一般是在一倍以上,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必然是使得好的资源流向城市,进而造成了城市越来越发展、农村越来越困难的马太效应,陷入了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恶性循环。
(四)社会、家庭、家长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教育产业化改革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找不到。最现实的结果就是很多农民不愿意承担这种高昂的教育风险投资,读书无用论开始上升。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乡镇企业调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农业劳动力过剩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家庭收入增长甚少,甚至相对还在下降。家庭收入的减少直接影响农村学生的求学积极性。很多特困户、贫困户家庭辍学的原因就在于此。加上农村很多地区观念陈旧,家长文化水平低,没有法制观念,认为孩子上不上学是自己的私事,不知道送适龄子女读书是家长法定的义务。而某些家长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让学生辍学早点赚钱,也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三、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关键
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关键是要发展经济。政府要转变解决农民、农村问题的指导思想,制定各项有利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制度,让农民有其利、有其权、有其教。要废除一切与民夺利的政策,建立支持和保护农民、农业的法律政策体系,通过补农、助农、护农,让农民拥有财富,享受不断提高的现代物质文化生活,保持发展经济的活力。要提高农村的社会地位,这既要清除来自社会的障碍,又要清除农民自身的障碍,培养农民维权、用权的权力观。要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增强农民自身发展经济的能力。要改革城乡失衡的教育制度,教育投入要向农村有所倾斜。
(二)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是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是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它与农村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2003年温家宝总理提出了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的途径:一要推进教学改革。农村中小学在实现国家规定的基础教育基本要求时,要紧密联系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成人教育以农民技能培训为重点,两者都要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办学模式和培训方式,切实培养能真正服务于农村的各类人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二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在我国广大农村,教育资源不足同农民群众教育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并将长期存在。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积极发展公办教育,同时要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办学。办好农村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和幼儿教育,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
第三篇:浅谈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及对策
浅谈当前农村小学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作为拥有6.75亿常住人口的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振兴。现阶段,党和国家在大力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必须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而农村义务教育的落后,给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一、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
1、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足,软硬件设施都落后
现阶段,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其直接表现就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不足,教育资源相对贫乏。与城市小学相此,农村小学无论在教学设施,还是在师资上都存在较大差距,这种现状让老师们心有余而力不足。
2、优秀师资力量流失严重
近些年,虽然有很多大学师范类毕业生到农村小学任教,但是由于农村教师待遇比起城市相同情况的教师要低很多,不少优秀的青年教师不甘于教书,有的考公务员或者考研跳槽了,有的通过关系调到城市学校了,还有的去沿海发达地区进私立学校挣高薪了。优秀师资的流失,对当地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打击很大。
3、新课改在农村“水土不服”
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在教材设计的普适性上不是很客观。农村的孩子吃不消,对于他们而言难度提得太高了。探究式教学在农村中小学很难进行。现行教材在农村水土不服,一些学生跟不上课程,慢慢就成了学困生。
4、评价体系依旧
“唯成绩论”的评价体系依旧。升学率依然是评价一所学校教育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学校为了追求“高升学率”,在优秀师资不足的情况下,采取“抓小放大”的措施,集中“优秀师资”重点培养“优等生”,学困生们因此越来越厌学,渐渐地就放弃了学业。
5、家庭教育跟不上
当前农村义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有效互动。在农村,有些年轻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孩子留在老家由老人照顾。这些孩子缺少父母的言传身教,性格上很孤僻,一旦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就很容易放弃。还有些年轻的父母,他们自身的文化素质就不高,老给孩子灌输“读书无用论”,像这样一些家庭的孩子,他们经常惹是生非,不仅耽误了自己的学习,还影响了别人。
二、提高当前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对策:
1教育理念的转变
农村小学必须要转变教育理念,树立的新的人才观。以个性化职业指导为导向,分类分层教育,让每个学生进入适合自己的学校深造,最大限度地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2教师队伍的建设
待遇低是优秀师资流失的主要原因。可以采取这样一些措施来稳定教师队伍:①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②提高工资待遇;③高级职称岗位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倾斜。总之,要想方设法吸引优秀师资到农村来,做到以待遇留人、以事业留人。
3教材需本土化
新课改的教材对农村中小学生来说偏难,学生很难适应。在坚持《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精神的前提下,应以本土化教材为主。各市教育局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改写教材。改写教材需坚持两个原则:①面向全体学生,难度适合大部分学生;②符合当地实际。
4家长需补课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要。身在农村的家长们在教育理论、教育观念方面的相关知识很贫乏,因此可以通过电视上的教育频道学习一些很有必要学习的家庭教育知识。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了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成长成才。
总而言之,提高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是个艰巨的任务,需要党和国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才能有效促进义务教育的发展。
第四篇: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及对策初探
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及对策初探
农村的基础教育在国民系列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承担的不仅仅是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人才的任务,更重要的是提高广大农民子弟的综合素质。现阶段的农村教育较之过去已有长足进步,其主要体现为受教育人数比例的增长、文盲的减少。这种进步一方面得益于整个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是由于政府、民众对教育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但是,当我们具细审视我们农村的基础教育,特别是我们西部的农村教育,就会窥见:在取得成就光环的背后,依然存在一些危机,有些是凸显的,有些是潜在的,这需要我们勇于去正视、去剖析、去思考、去解决。
一、整个社会综合素质较为滞后对教育产生影响
教育从来都不是教育部门的单纯行为,其发展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而社会大环境则是教育发展的土壤。毋容置疑,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城乡差别依然存在,甚至存在拉大的趋势。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原因,我们农村社会素质较为落后,这给教育带来了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
1、落后的社会政治素质对教育带来影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当今,社会一部分人政治素质依然落后,这易给对社会寄予较大希望、充满理想化的教师带来失望感和不平衡感,从而失去对教育的信心。例如时下的社会腐败现象、时下的社会不公特别是教育不公、时下的官僚主义、时下的少部分先富裕起来的人的生活腐化。本来这是社会发展政治上的附属品,但乡村的教师比较单纯,这易使教师们认为这个社会是畸形的,从而削弱老师的工作热情。
2、落后的社会经济对教育带来影响。较为落后的社会经济使老百姓每日疲于应付生活,东奔西走,离乡背井,谋钱谋生。在不少家长面前,家庭生计乃第一要务,远比对孩子的教育重要得多,尽管有的家长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但面对窘迫的家庭环境,也不得不抛家别子,外出挣钱,对教育的兴趣不大,或者说是无暇、无力顾及对子女的教育,家庭教育成为盲点。这给我们的教育带来相当大的难处。据我们初步统计,在我们定远学校,学生父母均在外务工的占52.6%(其中小学占60.9%、初中占44.3%),学生的父亲或母亲有一人在外务工的占32.3%(其中小学占37.2%、初中占27.6%)。家长们有的将孩子交给公婆、亲友、邻里照管,有的干脆让孩子一个人在家。“空巢学生”没有接受到完整的家庭教育,其性格上的惰性、劣性就日趋凸显,变得难以管教。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方式也会因学生家长不在家而受到影响,例如开家长会、上门家访、家校联谊活动等,这使“家校结合”成为一句空话,无法真正实施。学生在家受到公婆溺爱的,唯我独尊;无人看管的,野性十足。我们学校对“空巢学生”给予了特别的教育和关注,还专门开展了“关爱空巢学生”活动,但收效甚微。我想,这一现象不只是我们学校存在,许多学校都是如此。这种状况仅靠学校难以解决,很使我们困惑。3、落后的个人素质给教育带来影响。在现今农村教育工作中,常常有让我们工作不愉快、不安心的东西,虽不是决定因素,但会左右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心情,给工作带来极大的负作用。一是来自民众:从地域上来说,乡村学校就在农村社会中,更需要民众对学校工作的理解、支持,但在有的地方,有的民众,对教育、对学校没有理性的认识,对教育的关注、重视程度不够,更难以谈得上支持。例如教师在教育行为中出现了稍许不规范,便会有家长找上门来责问,甚而大吵大闹,使学校、教师难以应付、狼狈不堪。二是来自某些部门:时下,隔三岔五的检查、督查让学校应接不暇。我们承认,有些检查对督促、指导学校工作确有好处,但有的部门却是以检查为名,另有目的。凡此种种,不少部门、不少老百姓想着的不是配合学校、支持教育,而是想方设法到学校来捞取点好处。农村学校就如农村社会中的一座孤岛,社会在向其挤压,日子过得相当不易。
二、应试教育及社会惯性的挤压、考试制度、评价机制扼杀了教育的生机“素质教育”是一响亮的口号,它给教育发展带来了生机。素质教育上去了,对提高我们每一个人,乃至全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都很有意义。在有些国家,社会素质高也与其早期倡导的素质教育有关。但是,在我们中国,素质教育不是每个人都认同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是相当困难的。素质教育在实践上并未完全实施。这不完全是教育本身的错。几千年的“学而优则仕”、“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几千年的封建科举制度、几千年的儒家教育思想,对我们教育的影响很大很大。
在现今的中国,待业人口猛增、就业岗位相对减少,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使人们对教育,直接说是对考试选拔人才这一相对公正的制度寄予了太高的期望,人们往往更乐意从孩子的学业成绩本身去评价他,去构想他的未来,而会忽视其综合能力,甚至思想素质。这与教育本身是相悖的。另则,就长期形成的社会惯性来说,旧的教育模式、旧的教育理念还根深蒂固。人们通过教育成功了,往往感谢传统模式;失败了,往往归结于自身素质低或是努力程度不够。对于素质教育,人们不一定认同,或是保持低调。他们不会更深层次地分析国内外的教育发展趋势,不会理性剖析传统教育给我们民族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弊端。从心理学上讲,习惯的认识,哪怕是错误的,要革除它,也是相当不易,就如应试教育,就如社会对教育认识上的惯性。
评价体制改革应与教育改革同步进行,但前者却是明显滞后了。传统的教育评价体制,一言以蔽之,看分数。社会、上级部门评价学校,看学校升学情况;学校评价教师,看教师教学业绩;教师评价学生,看学生分数;家长了解孩子,问的是学生分数。环环相扣,这条链子十分牢固。人们拿对非义务教育如高中教育的评估来对义务教育进行评估,混淆了两种应该不同的评估方法。这是长期积淀下来的,要革掉很难。大家都在说其弊端,扼杀了教育的生机,但却没有人从根本上去触动它(尽管有许多专家学者和不少管理者高呼不要分数,而要能力),正所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得已;不是不清楚,而是不想法”。特别是人们对义务教育也主要以教学成绩或者学生考试分数来评估,这给基础教育的发展确实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首先是,它偏离了教育的本质,对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不利。今年沈阳市16岁的小成(化名)中考成绩是645分(满分700),估计上不了辽宁省重点高中而跳楼自杀。就此,沈阳师范大学学前初等教育系主任郭黎岩教授分析,我们往往在教育孩子时过分强调成绩,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教育的本质应当是怎么样正视孩子的自身发展”。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和犯罪低龄化无不与此有关。其次,各个学校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招揽学生,特别是优生。
有的学校甚至不惜以“费用全免”、“生活费补贴”等优惠方式来吸引优生,以优惠条件来招揽教师。但是,农村学校本身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因教师缺乏还得自费聘请代课教师,实在没法用这些优惠方式来吸引优生;就算能够挤点资金这样做,但是还有那么多的义务教育对象怎么办?从农村学校的状况来说,这确是让农村学校举步维艰。因为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农村学校的确无法与城镇学校相比,于是,农村学校的优生们便被城镇学校特别是非义务学校挖去了,这会给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带来多大的影响!?再次是,考试排名易使片区与片区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互助猜忌,生出矛盾,有的为考出好成绩,甚至不惜铤而走险,通过灰色、黑色方式捞取分数。这样,从数据表面上看学生分数上去了,实质上学生学业并未得到进步,反而使学校、教师、学生失去诚信。主管部门也不能从学生分数看出学生真实水平。笔者认为,对学生的教育比教学更为重要,义务教育学校完成义务教育任务比盲目追求升重高人数更重要(当然,高中教育特别是重点高中教育的升学率还是应该特别关心的)。现在,在农村学校中,不少学生成绩低劣、素质低下、能力欠缺、厌学逃学甚至辍学;而不少教师心理负荷重,工作压力大,未老先衰,这不能不说与教育评价机制特别是老百姓的教育评价心理有关。
三、教育资源的不足限制了学校的发展
教育的发展要以一定的教育资源作后盾,教育资源是教育活动要素之一,任何教育活动都要以一定的资源条件为前提,教育资源投入多少以及利用效率高低是评价教育效能的标准之一。这里的教育资源包括学生、师资、教学设施和其它教育资源。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滞后,教育欠帐较多等诸多因素影响,目前的基础教育,教育资源相当匮乏,前期的“普九”,使这一状况有所好转,但从整体而言从教育的发展而言收效还不大或者还不能适应。
1、经费十分短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学校债务沉重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危房改造速度慢,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排除,校长、教师工作压力大。师资培训的经费落实差,教学设施的添置更是有心无力;由于“普九”债务沉重,校长不能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管理,甚至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开展,少数学校已陷入了恶性循环:借新债还旧债,债务负担加重。
2、学生生源锐减现在乡村学校普遍存在生源大大减少的情况,学生生源严重不足。学生生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①计划生育政策效应开始显现,学生自然人数逐年减少;②民工潮经久不衰,学生随双亲外出就读增多;③城镇化建设加速,城乡教育差别日趋扩大,农村流向城镇的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学生人数锐减给学校带来难处,使学校难以处理有限教育教学资源(师资、校舍、教学设施等)的合理调配,不能保证开展各种规范有序的教育活动,造成教育资源浪费,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教师严重缺编教师缺编是农村学校中非常普遍的。我们定远学校,编制是131人,但现在在职教职工仅有82人,缺编多达49人。由于受财政、人事管理体制的制约,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充实和流动严重受限,一方面大量专科及师范类专业毕业生不能分配就业,另一方面教师队伍自然减员无法得到及时补充,致使农村学校中,公办教师偏少,为保证教学行为正常开展,学校只有自个
儿拿钱去请代课教师,高水平的代课教师无法请到,请来的代课教师几乎没有取得教师资格证书(不是学校不想请有教师资格证书的来代课,而是根本莫法请到有教师资格证书的来代课)。他们不是教学水平低劣,就是干一两年就走人(因为他们有的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意再代课)。许多老百姓抱怨村级学校教师更迭频繁,学校实在有说不出的苦衷。聘请代课教师既加重了学校的经济负担,也影响了教育教学水平,更严重的是拖了义务教育的后腿。学校在此状况下的通常做法是加重公办教师的工作量;返聘退休教师;组建大班,节约师资。在一些村级学校,老百姓自筹资金,校舍修缮一新,宽敞明亮,但站在讲台上的多数是两鬓花白的行将退休的老教师,年轻教师不愿上山下乡并且这些年还几乎没有新分配来的年轻教师。我们忧虑的是:当这批老教师全部退休之后,谁来教育我们边远山区的孩子?谁来支撑我们的村级教育?农村义务教育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4、教育资源匮乏当前农村学校的一些教学软资源(例如远程教学系统、彩电、放映机、信息资源等)都很缺乏。尽管已施行了针对西部学校的“远程教育扶贫工程”,却很难惠及每一学校。学校无法了解到前沿的教育教学成果、教育教学信息,学校的教育教学很难有质的突破;学校的一些硬环境,例如教学设施、体育设施等,或缺或危。现在,我们踏进这些农村学校,破烂的教室、斑驳的黑板、坑坑洼洼的操场依稀可见,让人难以想象这是新时代下的农村学校。
四、教师自身问题的冲击
坦言之,教师在社会上是一个很难做的角色,社会对其期望值高,高出了教师所能承受的程度。特别是当今社会,家庭独生子女多,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从外环境看,一些部门不景气,而教师的经济待遇却是日日看好,这一切无疑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在农村,这种提升一方面给了教师真正的实惠,另一方面也给了教师更多的负累。
首先:在有些地方,因教师缺编等诸多因素,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在我们定远学校中,由于严重缺编,教师普遍任课较重,工作量很大,中心校教师周课时普遍在16节以上,村小教师则全是一人一班,平均周课时达25节以上。日复一日的艰辛劳动,使教师们疲于教学工作,常存在质与量不能兼顾的境况,教师们无暇提升自身业务素质,无暇钻研教学业务,教师们的执教水平受到教育发展要求的挑战。
其次: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价值观、各种新思潮对教师有着极大的影响,教师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审定易使部分教师难以潜心教学。农村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年轻教师,在高等学校就学期间,红墙碧瓦,湖光山影,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而工作的现实是有的地方山路长长,缺电少水。巨大的反差易使他们对教育重新定位,定位的结果是:有的想方设法,调离工作;有的迷惘而不思进取;也有的硬挺着坚守阵地,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再次:目前农村教师的敬业精神、业务能力参差不齐。早些年教师入业把关不严、乡村优秀教师纷纷进入城镇学校、农村学校未接收到优秀的师范毕业生,使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较低,有的教师职业意识淡泊,敬业精神不强。并且,逐年提升的经济待遇、政治待遇也会诱使部分教师养尊处优,自视清高,不思进取,知足而乐。
针对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可采取以下对策:
对策
一、社会综合素质的提升渗及社会肌体的每一部分,很多方面仅靠教育
自身来解决有些不现实,但我们在做基础教育发展规划时,应考虑这些社会因素,考虑到地区差异,考虑到国民对教育这一敏感话题的接收度,切不可急功近利。政府应加大义务教育的宣传力度,使国家的义务教育政策人人知晓,人人支持我们的农村教育,给学校创设较为宽松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
对策
二、上至教育主管部门,下至学校,都要努力遵循教育规律,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使每一学生能充分享受高质量的教育。取缔各种形式的考试排名、工作排名等做法。大胆改革传统评价机制,深刻反思我们的考试制度。“一纸定优劣”的做法应彻底改变。出台一套更为科学的、与教育发展相吻合的评价机制。这不是要全盘否定考试制度,而是要对当前的考试方法、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进行改革。对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评估、对教师教育教学业绩的评估的变化不应只是提口号,要有实质的改变。让基层学校和教师从考试的压力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对策
三、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学校负债问题,研究、出台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学校债务问题的政策,并规范学校费用收支行为,控制学校基建投资,以免继续增加债务。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投入过程要更为透明。充分认识教育资源的配备和合理使用的问题,积极整合教育资源,加快农村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步伐,消除农村中小学教师缺编现象,对偏远学校实行政府特殊补贴、提高待遇,合理分流不称职教师,使新的师范毕业生能及时补充到学校特别是严重缺编的农村学校,严格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城镇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服务2年的政策,努力做到师资量、师资水平的城乡平衡。分配、调配师资要有序化、规范化。对学生人数减少、浪费教学资源的问题,可撤并规模小人数少的村级学校,合理安排学校布局,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教育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要加大。学校要合理使用现有资源,不要使其搁置、荒废。
对策四:教师自身问题的解决不仅仅靠教师自身。社会问题、体制问题,多方面的诱因制约着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展,制约着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我们要让全社会行动起来,给教师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全社会都要关注教师生存软环境的改善,能让乡村教师安心、舒心工作。要切实解决农村学校教师缺编问题,及时充实教师队伍,让老师们从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解脱出来,以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开展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培训,组织实施骨干教师培训和优秀教师研修,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对教师的培训要有针对性,力求做到经济实效,坚决革除以收费为目的、以评职晋级为要挟的培训质量低下的所谓培训。
上述观点,是我在多年从事农村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一点不成熟的思考,只有一个目的,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农村的基础教育,奋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第五篇:浅谈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目录
一、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原因
(一)中学生辍学突出
(二)教育经费严重不足
(三)教育设施落后
(四)师资力量薄弱
(五)素质教育落后
二、解决对策
(一)促进我市农村经济发展
(二)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四)多“管”齐下,强化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五)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农村教师的各项福利;完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9
结束语
.................................................10
参考文献.................................................11
浅谈陆丰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内容摘要】我市农村义务教育普及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本人通过对现阶段我市农村义务教育的调查发现,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存在中学生辍学突出、教育经费不足、学校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大力宣传《教育法》、强化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农村教师的各项福利、教育经费向农村倾斜,继续完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等措施,多“管”齐下,进一步改善我市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及原因对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截至2007年底,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99.3%,实现“普九”的县数占全国总县数的98.5%。农村义务教育能够直接影响到农村未来,间接影响城市化的进程,最终影响国家的兴衰和长治久安①。本人于2011年春季,对陆丰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我市在义务教育方面存在以下若干显著问题:
一、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原因
(一)、中学生辍学突出
陆丰是个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学生辍学现象非常突出。广东省教育行政部门要求辍学率控制在3%以下,而陆丰的农村中学生辍学接近20%,为什么中学生辍学这么严重?就这一问题我们走访了八万镇八万中学的几位学生,他们介绍说他们学校每年都会有不少学生中途退学。一位读初三的周某说“我们班刚开始时有六十多人,但到中考前就只剩下四十多人了,走了近二十人,占班级的三分之一。那些都是学习成绩不好,家长也不怎么管的同学,他们看到很多人外出打工赚了钱,也想出去打工,就不上学了。但是他们初中都没毕业,不一定能找到如意的工作,很多辍学的同学造成了很多的社会问题。”我看了他们学校的班级配置,明显的可以看出从初一到初三的班级呈现出递减的形式,轻而易见学生人数也是递减的。为什么农村中学生会有这么多辍学呢?本人通过探讨总结出以下几个原因:
1、学习成绩差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并不困难,那么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学生辍学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习成绩差跟不上,积重难返惧怕学习、厌恶读书走上辍学之路。
2、课业负担繁重
在校的初中生,课业负担繁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除了要完成各科的作业、练习之外,还要完成各科的学习资料,每天沉溺于题海里。由于资料泛滥,教师上课随意扩展知识难度,给初中学生增加了负担,学生每天在做不完的作业、练习、资料中疲于奔命。加之随意性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补课,学生在寒暑假里都难得有一个放松的机会,致使学生身心疲惫,久而久之造成学生厌倦学习、厌倦校园,导致学生辍学。
3、留守孩子辍学多
在我市各农村乡镇,大部份农民工奔向城市,留下小孩子在家给爷爷奶奶带,孩子小的时候爷爷奶奶还能管得住他们,可是到了初中,孩子们到了青春叛逆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得不到良好的家教,渐渐地他们偏离了学习的轨道,无心向学,继而就辍学了。
4、家庭经济困难,家长对义务教育认识不足。
陆丰的很多农村经济落后,存在严重的封建思想,计划生育无法真正落实,三、四个甚至有更多孩子的家庭还有不少,这些家庭经济相对困难,家长也没文化,根本就不懂得《义务教育法》,希望孩子出外打工挣钱帮助家庭。
5、重男轻女
陆丰的农民受封建思想影响严重,认为生女不如生男,他们的思想比较封闭,重男轻女的观念还很浓厚,认为女孩没必要多读书,所以女孩还没完成初中学业就过早的辍学了。
(二)、教育经费严重不足
陆丰是广东省欠发达地区之一,经济发展排名在广东省处于末尾。虽然农村义务教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贯彻实施,但是因为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致使陆丰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低下。公用经费匮乏,财政对农村学校投入少,教育实施严重欠缺,学校运营困难,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很差,特别是地区性工资补贴、地方财政生活性补贴等无法兑现。若不是为人师表的责任感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陆丰的教育可能被停在了历史的某个时间轴上。经费不足已经大大地影响了我市的教育发展。反过来,由于教育也会促进经济的发展,结果就会变成城市教育水平越来越高,而农村却永远只在原地踏步。因此,教育经费严重制约教育的发展。一些学校原来为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依靠引进社会资金(包括教师集资)购买了计算机,现在因没有公用经费,又不让收学生上机费,而被迫停止了计算机教学。有的学校因无钱购买仪器和试剂,把物理、化学实验也停了。
(三)、教育设施落后
陆丰市很多乡镇的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如:音乐课是教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这种教学方式更多是在娱乐学生,而不是在教授音乐基础知识。又如:体育课要么是学生自己玩,要么是体育教师拿来一个篮球,几十个学生打上40分钟。在农村,体育课对于孩子们来说更多像是可以在上课时玩耍的课,学校没有体育器材,就连最基本的单、双杆都没有。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更别提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了。现代教育正迅速地发展着,然而由于信息渠道不畅,农村基本上不知道现代教育发展成什么样了,更有甚者一些边远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动,这些都使得农村教师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工作无创新。在对部分中小学教师专项问卷中,订阅有关教育报刊杂志者的寥寥无几,绝大多数教师仅在写论文时阅读使用书刊资料。能熟练或基本熟练使用电脑的教师只是一部分,因特网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更是新奇事物。教学仪器设备奇缺,难以完成新课标的要求。我在陆丰内湖中学的学校会议室里,采访了各科老师。老师倾诉了落实“新课标”的难处。数学老师说“没有丁字尺,没有几何模型,没有一幅数学挂图”。物理老师说“没有感应圈,没有游标卡尺,没有一架学生天平。”化学老师说“没有容量瓶,没有滴定管,没有一个一百毫升标准量筒。”经济欠发达直接导致了农村学校教学设施的落后。
(四)、师资力量薄弱
在当前形势下认真做好中小学教师的岗位补充、素质提高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没有合格的教师,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育②。我走访了陆丰几个农村乡镇的学校,发现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非常薄弱,陂洋小学的校长说:我们学校严重的缺乏师资,全校有教师二十多个人,其中真正师范毕业的教师不足三份之二,其它都是代转正或还是代课的教师,他们的专业水平都不高,致使学生们学习积极性不大;还有我们缺乏各科的专业老师,像英语老师,我们学校才有两名英语老师,这两名英语老师要上六个年级十二班的课程,因为各年级英语课不同需要不同的备课,致使他们备课不足教学质量低下。
农村学校为什么会缺少师资呢?本人经过探访得出以下原因:
其一、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由于陆丰特殊的情况,一部份老师在其位不谋其职,甚至不在职,由此导致账面教师不缺,而现实却很缺乏。另一部份占位不工作的教师则找代课老师替代自己工作,代课老师一般学历不高,没有教学经验,没有教师资格证。他们却纷纷走上讲台,成了老师。在这里我由衷地尊敬代课老师为我国基层教育、尤其是为我市的农村基础教育做出的贡献。但这也是导致农村师资不雄厚且不容忽视的一个客观原因。
其二、城乡分布不均衡。由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促使农村学校教师缺额更大。如东海镇、碣石镇等城镇生活便利、工作条件好;而陂洋、上英等农村乡镇的生活困难、工作环境恶劣、待遇差。教师不愿为农村教育服务,这也是导致农村师资薄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其三、师资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当一批教师因各种原因离开岗位后,接替者未能准时出现。
(五)、素质教育落后
目前,我市农村学校普遍缺乏文体活动。在我们读中学的时候,每年学校都会举办运动会和元旦文艺汇演,但这几年却不见了动静。农村学校和城里学校相比,本来就少得可怜的文体活动,现在一下子就全部取消了,实在令人很费解。但仔细想想,其实也很简单,现在哪一所学校不注重升学率,一切影响升学率的活动都全部叫停。另外由于农村学校教学条件的缺乏和师资的短缺,农村学校的素质教育课程已经名存实亡。农村的生活环境本来就比城里的差,再加上学校一味的应试教育,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远远的落后于城里学生了。通过调查、分析导致农村学校素质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本人认为有如下几方面: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的制约,传统思想的束缚,缺乏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评价机制落后。这五个方面是我市农村中学生素质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
针对以上陆丰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近二年我在陆丰电视大学所学的行政管理知识,提出推动我市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发展的几点对策。
二、解决对策
(一)、促进我市农村经济发展
促进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是解决我市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关键。陆丰人民政府应该全力推动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发展各农村乡镇的特色农业,如金厢镇的海洋水产养殖业、陂洋镇的水果经济作物。制定各项有利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制度,通过补农、助农、护农,让农民拥有财富,享受不断提高的现代物质文化生活,保持发展经济的活力。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我市的农村义务教育才有可能持续发展。
(二)、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现阶段,在我市农村乡镇对《义务教育法》能够真正了解的人不多。所以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加强宣传力度,强化执法主体地位,改变农村重男轻女的落后思想,使我市各乡镇的农村男女孩平等的接受义务教育。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孩子的天性顽皮好动,在有益的教育活动中能够开发智力,活跃思维。剥夺学生玩耍的时间和空间有悖于教育教学规律,它的负面效应显而易见③。为了缓解农村学生学习的压力,增强学校的吸引力,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农学校每学年要召开春、秋季体育运动会,结合农村特色举办演讲会、诗歌朗诵会和校园艺术节。这些活动能陶冶农村学生的情操,张扬个性,发现人才,为学生施展才华搭建平台。通过举行篮球、乒乓球赛等体育比赛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发扬团结友爱的高尚情操。冬季可以开展师生跳绳、踢毽子比赛。成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有计划的开展多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成立电子琴班、书画班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学生全面发展,开发智力活跃思维,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下,一定会乐此不疲,从而喜欢校园、热爱校园生活。
(四)、多“管”齐下,强化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据了解,我市绝大多数农村乡镇的教师总体数量不缺,主要是结构配置上不合理,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学科结构等不合理情况比较严重,为此,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建设?
1、移位?针对县城、中心城镇及其附近学校教师严重超编,而边远农村学校教师严重缺编的现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发挥调控职能,制订并落实相关政策,实行超编教师向缺编地方转移?
2、换岗?针对年龄老化,知识老化的部分教师,制订相关政策,分步撤离教学岗位,稳妥安置,调济?选拔?引进青年教师予以充实?
3、充电?对部分学历不高?知识水平较低?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的教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继续教育工程,补充能量?
4、补缺?一是针对农村中小学紧缺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的英语?计算机?音?体?美等教师,政府加大引进力度,以优惠的政策从师范类学校应届毕业生中引进;二是针对近几年每年不少老教师退休离岗情况,政府要有计划选拔?引进青年教师,及时补充?
要把县域内城镇教师定期到农村任教作为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最重要的举措之一。有关部门要严格控制城镇中小学教师的编制,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务的结构比例,积极促进城镇学校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定期选派城镇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交流任教的工作。对于继续补充的新教师,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的原则,优先满足农村中小学的需要,组织师范生实习执教。师范学校要组织高年级的师范生到农村实习执教,在农村建立实习基地。在保证师范生培养质量和实习支教连续性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实习执教多种有效途径。
积极开展多种途径的智力支教活动。陆丰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因地制宜拓宽支教渠道,组织开展短期执教、兼职支教等形式多样、灵活有效的智力支教活动。智力支教活动包括“特色教师讲学团”,城镇骨干教师到农村代、教、带、帮等或“走教”、“联聘”,送优秀教师示范课、远程教育课件下乡等形式④。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的改善,可用两大工程来解决。第一个大工程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通过新建、改扩建一批以农村初中为主的寄宿制学校。第二个大工程是提升农村教师的素质。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开展城市教师支援农村教育活动;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开展新一轮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和中小学班主任培训。
(五)、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农村教师的各项福利;完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教育不能走“市场化”道路,农村义务教育要以政府为主体。市政府要增加教育的财政预算,增加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财政教育经费要向农村学校倾斜。同时要多元筹资,积极发动社会各界、慈善机构、海外侨胞港澳台胞捐资助学。
发展我市农村义务教育,推进课程改革,我市及各乡镇政府的职责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政府必须用行政手段为农村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专项经费,并要保证经费的专项使用,完善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加强我市农村中小学实验室和图书馆建设,促进卫生农村中小学教育装备投入,有计划地加快卫生农村中小学“三室”(实验室、语音室、图书室)、体音美器材和操场等的建设。通过进一步改善我市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我市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通过我市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陆丰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作贡献。
结束语
这次的走访调查使我看到了陆丰农村的义务教育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但如果全市人民都都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共同关心农村的发展,我市的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会从根本上得到较为完善的解决。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法》
2006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2、董琳《小议农村中学生素质教育落后的原因》《科技信息》 2009年32期
3、纪晗,《税费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财会月刊 2007年10期第31~32页。
4、张军凤、王银飞,《平等配置义务教育经费──兼谈“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基础教育参考 2008年01期第33~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