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税稽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调研
发挥税务稽查的职能作用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新税制体制改革确立了征、管、查三分离的税收格局。其中,稽查局专司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抗税案件的查处。实行以纳税申报为基础新的税收征管模式后,税务稽查已成为税收征管的“重中之重”,成为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实施有效监督的最主要方式。几年来,我市税务稽查部门机制不断健全,队伍不断壮大,查处了一大批偷税、漏税案件,为净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利于经济发展环境的问题:
一、对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在认识上存在的误区
1、认为搞税务稽查是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对立的 有人认为,税务稽查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矛盾的。搞税务稽查就是要严厉打击,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则是要减税、免税,少查不罚。进行税务稽查势必会恶化经济发展环境,吓跑投资人。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税收既然是经济环境的组成部分,当然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这是不可避免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不等于少收税、不收税、不处罚、不打击。优化环境,吸引投资,不能以牺牲国家财政利益为代价,单纯依赖减免税扶持经济,只能是一种短期行为,并不能从根本上优化环境。优化环境必须从依法治税、整顿税收秩序入手。依法治税、依法稽查落实到位了,才是对投资环境最根本的优化。
2、过分强调服务意识
树立服务意识是政府改进作风的一个明显标志。这几年,服务的口号提得多了,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们认为,税务机关秉公执法、文明办税是应当提倡的,但是超出常规服务范围,是不值得提倡的。税务机关作为执法机关,其服务理念与服务行业有着本质区别的。税收服务应当立足于履行法定职权,而不应过分夸大服务功能,否则,服务就成了空中楼阁。
二、税务稽查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1、重复稽查的问题
目前,在收入任务的困扰下,有些稽查部门眼睛盯着大户、经济效益好的纳税人,年年安排检查,甚至重复检查;而对一些不景气企业、规模小的纳税人弃之一边,有的几年也查不到一次。稽查面分布的不均衡,使得一部分违法纳税人长期得不到查处,而另一部分纳税人疲于应付,怨言颇多,造成纳税环境的不公平,进而影响到经济环境的优化。
2、惩处职能弱化
新《税收征管法》规定,纳税人有偷税行为的,税务机关应当给予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但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这种处罚的尺度远远不够。表现为:(1)大案、小案一样罚。通常的做法是对所查纳税人不区分情节、性质、数额,一律按照最低罚款标准加以掌握(2)即使是最低标准,也不能百分之百达到。税额小的案子,处罚能达到标准,纳税人也不会有太大意见。税额大的案子,处罚难度大,往往只能减轻处罚或不处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有稽查机构为了完成税收任务,达到一定的结案率,对难以承受重罚的纳税人网开一面,牺牲罚款确保税款的;有考虑到社会安定因素,怕围攻、怕游行,怕影响投资环境的;有因为行政干预、长官意志,顶不住压力的。(3)以罚代刑现象普遍。对于稽查中涉及应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予移送,认为税务机关只要把税收上来就完了,其他的则“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税务稽查职能中,惩处是手段。如果在处理上,偷税少的反比偷税多的罚得多,情节轻的和情节重的罚款一个样,势必导致纳税人之间的不公平竞争,扰乱正常的税收心态和秩序;同时,该重罚的轻罚,该移送的以罚代刑,执法软弱严重影响了税务机关的权威,助长了逃避税收现象的滋长蔓延,打击了合法纳税人的积极性。
3、稽查与征管各自为政,关系不顺
税收工作,分为征管和稽查两大块,这种划分只是一种相对的划分,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将其割裂。征管与稽查相互分离,各自职责不同,但是又相互联系,征管是稽查的前提,为稽查提供资料和线索,稽查反过来又能促进征管,发现征管中存在的漏洞和缺陷。由于许多管理分局将稽查局查处案件的情况作为对专管员进行考核的一个依据,导致稽查局与管理局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稽查结束后,对案件中发现的征管漏洞不进行总结、交流、反馈、建议,经济动态信息互传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征管与稽查只重分离,忽视分离中的合作的现状,导致纳税人反映突出的诸如管理质量、服务质量等问题无法解决。
4、注重企业存在问题,忽视管理缺陷。目前我们发现的一些偷税行为,纳税人固然负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税务机关在日常的征收管理上也是有一定责任的。如有的企业未经审批擅自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加速折旧,主管局对其行为不纠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企业则认为管理局年年结算,对这一行为既然未予纠正就应视为认可。出了问题,税务机关只处理企业,自身却不检讨,让纳税人心理上很不平衡。治税只能是“法治”,不能搞“人治”,不要总拿税法当“电筒”照纳税人,不照自己,要约束纳税人,更要规范税务人员的行为。
三、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主要做法和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收入观念,实现职责与利益脱钩
税务稽查是检验国家税收法规贯彻实施情况和纳税人是否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唯一有力手段,也是同一切偷、漏、避、骗税行为进行斗争的最有力武器。这是其他任何征管手段都无法替代的。因此,必须树立正确的收入观念。(1)由单纯抓收入向促进组织收入转变(2)树立指导性收入任务观念。由于税务稽查的对象、效果带有偶然性和不可预见性,因此下达给稽查机构的收入指标只能是指导性的。必须明确,收入任务是考核稽查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而非唯一标准。不能仅依据收入任务的完成状况来对稽查人员进行奖惩,考核应留有余地、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才能调动稽查人员的积极性。(3)职责与利益脱钩。稽查执法带来的结果,不能与自身利益直接挂钩,否则必然影响执法行为的公正性。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建立经费保障制度,要尽可能给足稽查的办公经费,在基本保证的基础上,给予适当倾斜。同时要改进稽查方法,提高稽查效率,降低税收成本。改变过去主要依靠上户查账的做法,多采取调账检查等方法。
(二)强化稽查打击力度,推动依法治税,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
税务稽查,一要严查,二要严打,重点在处罚上。如果执法主体随意执法,必将导致法律失去尊严和权威,政府形象毁坏,打击诚信纳税人,鼓励违法,扰乱经济发展秩序。税务机关严格执法,依法行政就是对经济环境最好的优化。
1、专项检查工作 2009年,xx市稽查部门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加大涉税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特别是对一些偷逃税数额较大或者偷税情节严重的纳税人,依照法律从重、从快予以处罚,全年共检查出口退税企业、医药销售企业、大型连锁超市、石油机械配件、CPU出口企业、大小非及IPO解禁减持企业、国家电网公司下属企业等7个行业,检查纳税户75户,有问题36户,查补合计186.85万元(其中,国家电网专项检查和家电下乡销售企业检查部署较晚尚未结束)。在开展专项检查之初,市稽查局召开专门会议明确今年专项检查工作的任务、重点和要求,组织培训,抽调精兵强将,并且统一了全市稽查部门的执法文书样式,规范执法行为,对检查中的具体工作程序、证据取得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强化干部执法程序意识,改变“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确保各项执法行为程序到位、手续完备,并且制定了严格的稽查工作纪律,除了执行廉政制度的规定外,要求稽查人员着装下户,自备工作用品及饮用水,严禁在企业吃饭、吸烟等,对违反纪律的人员一经发现,严肃处理,进一步树立国税稽查的良好形象,对优化我市的经济发展环境起到的积极作用。
2、税收自查工作
今年,根据省局的工作部署,我局开展了省、市重点税源企业自查工作,两批大型企业团自查工作,定点联系企业自查工作,共计自查企业711户,自查有问题的587户,总计查补税款合计4318万元,其中税款3913万元,滞纳金405万元,已入库税款、滞纳金4313万元。一系列的自查,增加了大量的税收收入,同时,这种形式等同于给企业一个改过的机会,只补税,不处罚,不仅强化了企业的纳税意识,也避免了许多税企之间的矛盾,使我市的纳税环境得以净化,纳税人之间更加公平,经济发展的环境进一步优化。
3、按照省稽查局的工作要求,我局开展了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的工作,按照工作安排,我市共选取140户企业开展发票检查工作,已检查126户。组织开展了对建筑安装、商业零售、修理修配、废旧物资等4个行业发票使用情况的检查,共检查企业75户,对有问题的2户企业已及时与公安部门联合办案,与公安部门联合办案3户,截止目前,我市各级稽查部门向同级公安机关移送假发票线索5条,移交前都做了认真的分析,移交时都有移交文书,并经双方交接人员签字。我市共采集发票2029份,发出协查函未回复的63份,其他均未发现异常。查补增值税、所得税共计20.6万元,正在组织入库中。我们对在税收执法中发现的线索,积极会同公安机关和电信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同时向公安机关和电信部门主动提供涉税违法信息样本和关键词组,建立起阻截发票违法信息的工作机制。
(四)要重视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做好对纳税人税收政策宣传工作。向企业宣传税收法律法规及政策,是税务部门提供纳税服务的途径之一。近几年,税收法规、政策的的变化较为频繁,税务人员要想及时、全面的掌握都需要时间,纳税人的财务工作人员就更为困难。我们稽查部门在近几年的检查工作中,特别注重这方面的工作,并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办法:就是在下户检查前,检查组必须做好检查预案,详细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核算的状况和特点,并在检查中对针对企业的特点提醒企业在哪些方面容易出现问题,宣传相关的税收法规和政策。在检查结束后,如果存在涉税违法问题,帮助企业进行账务调整,得到了企业的众多好评,改善了税企关系,同时也树立了国税稽查的良好形象。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稽查部门将坚持在科学创新中发展的思路,强化职能,依法稽查,优化服务,努力维护税收公平正义,增强全社会自觉守法、诚信纳税的意识,营造和谐的税收环境,为优化我市经济发展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国税稽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调研
发挥税务稽查的职能作用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新税制体制改革确立了征、管、查三分离的税收格局。其中,稽查局专司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抗税案件的查处。实行以纳税申报为基础新的税收征管模式后,税务稽查已成为税收征管的“重中之重”,成为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实施有效监督的最主要方式。几年来,我市税务稽查部门机制不断健全,队伍不断壮大,查处了一大批偷税、漏税案件,为净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利于经济发展环境的问题:
一、对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在认识上存在的误区1、认为搞税务稽查是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对立的有人认为,税务稽查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矛盾的。搞税务稽查就是要严厉打击,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则是要减税、免税,少查不罚。进行税务稽查势必会恶化经济发展环境,吓跑投资人。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税收既然是经济环境的组成部分,当然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这是不可避免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不等于少收税、不收税、不处罚、不打击。优化环境,吸引投资,不能以牺牲国家财政利益为代价,单纯依赖减免税扶持经济,只能是一种短期行为,并不能从根
本上优化环境。优化环境必须从依法治税、整顿税收秩序入手。依法治税、依法稽查落实到位了,才是对投资环境最根本的优化。
2、过分强调服务意识
树立服务意识是政府改进作风的一个明显标志。这几年,服务的口号提得多了,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们认为,税务机关秉公执法、文明办税是应当提倡的,但是超出常规服务范围,是不值得提倡的。税务机关作为执法机关,其服务理念与服务行业有着本质区别的。税收服务应当立足于履行法定职权,而不应过分夸大服务功能,否则,服务就成了空中楼阁。
二、税务稽查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中存在的问题1、重复稽查的问题
目前,在收入任务的困扰下,有些稽查部门眼睛盯着大户、经济效益好的纳税人,年年安排检查,甚至重复检查;而对一些不景气企业、规模小的纳税人弃之一边,有的几年也查不到一次。稽查面分布的不均衡,使得一部分违法纳税人长期得不到查处,而另一部分纳税人疲于应付,怨言颇多,造成纳税环境的不公平,进而影响到经济环境的优化。2、惩处职能弱化
新《税收征管法》规定,纳税人有偷税行为的,税务机关应当给予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但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这种处罚的尺度远远不够。表现为:(1)大案、小案一样罚。通常的做法是对所查纳税人不区分情节、性质、数额,一律按照最低罚款标准加以掌握(2)即使是最低标准,也不能百分之百达到。税额小的案子,处罚能达到标准,纳税人也不会有太大意见。税额大的案子,处罚难度大,往往只能减轻处罚或不处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有稽查机构为了完成税收任务,达到一定的结案率,对难以承受重罚的纳税人网开一面,牺牲罚款确保税款的;有考虑到社会安定因素,怕围攻、怕游行,怕影响投资环境的;有因为行政干预、长官意志,顶不住压力的。(3)以罚代刑现象普遍。对于稽查中涉及应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予移送,认为税务机关只要把税收上来就完了,其他的则“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税务稽查职能中,惩处是手段。如果在处理上,偷税少的反比偷税多的罚得多,情节轻的和情节重的罚款一个样,势必导致纳税人之间的不公平竞争,扰乱正常的税收心态和秩序;同时,该重罚的轻罚,该移送的以罚代刑,执法软弱严重影响了税务机关的权威,助长了逃避税收现象的滋长蔓延,打击了合法纳税人的积极性。3、稽查与征管各自为政,关系不顺
税收工作,分为征管和稽查两大块,这种划分只是一种相对的划分,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将其割裂。征管与稽查相互
分离,各自职责不同,但是又相互联系,征管是稽查的前提,为稽查提供资料和线索,稽查反过来又能促进征管,发现征管中存在的漏洞和缺陷。由于许多管理分局将稽查局查处案件的情况作为对专管员进行考核的一个依据,导致稽查局与管理局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稽查结束后,对案件中发现的征管漏洞不进行总结、交流、反馈、建议,经济动态信息互传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征管与稽查只重分离,忽视分离中的合作的现状,导致纳税人反映突出的诸如管理质量、服务质量等问题无法解决。
4、注重企业存在问题,忽视管理缺陷。目前我们发现的一些偷税行为,纳税人固然负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税务机关在日常的征收管理上也是有一定责任的。如有的企业未经审批擅自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加速折旧,主管局对其行为不纠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企业则认为管理局年年结算,对这一行为既然未予纠正就应视为认可。出了问题,税务机关只处理企业,自身却不检讨,让纳税人心理上很不平衡。治税只能是“法治”,不能搞“人治”,不要总拿税法当“电筒”照纳税人,不照自己,要约束纳税人,更要规范税务人员的行为。
三、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主要做法和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收入观念,实现职责与利益脱钩税务稽查是检验国家税收法规贯彻实施情况和纳税人
是否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唯一有力手段,也是同一切偷、漏、避、骗税行为进行斗争的最有力武器。这是其他任何征管手段都无法替代的。因此,必须树立正确的收入观念。(1)由单纯抓收入向促进组织收入转变(2)树立指导性收入任务观念。由于税务稽查的对象、效果带有偶然性和不可预见性,因此下达给稽查机构的收入指标只能是指导性的。必须明确,收入任务是考核稽查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而非唯一标准。不能仅依据收入任务的完成状况来对稽查人员进行奖惩,考核应留有余地、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才能调动稽查人员的积极性。(3)职责与利益脱钩。稽查执法带来的结果,不能与自身利益直接挂钩,否则必然影响执法行为的公正性。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建立经费保障制度,要尽可能给足稽查的办公经费,在基本保证的基础上,给予适当倾斜。同时要改进稽查方法,提高稽查效率,降低税收成本。改变过去主要依靠上户查账的做法,多采取调账检查等方法。
(二)强化稽查打击力度,推动依法治税,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
税务稽查,一要严查,二要严打,重点在处罚上。如果执法主体随意执法,必将导致法律失去尊严和权威,政府形象毁坏,打击诚信纳税人,鼓励违法,扰乱经济发展秩序。税务机关严格执法,依法行政就是对经济环境最好的优化。
(三)要重视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做好对纳税人税收政策宣传工作。向企业宣传税收法律法规及政策,是税务部门提供纳税服务的途径之一。近几年,税收法规、政策的的变化较为频繁,税务人员要想及时、全面的掌握都需要时间,纳税人的财务工作人员就更为困难。我们稽查部门在近几年的检查工作中,特别注重这方面的工作,并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办法:就是在下户检查前,检查组必须做好检查预案,详细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核算的状况和特点,并在检查中对针对企业的特点提醒企业在哪些方面容易出现问题,宣传相关的税收法规和政策。在检查结束后,如果存在涉税违法问题,帮助企业进行账务调整,得到了企业的众多好评,改善了税企关系,同时也树立了国税稽查的良好形象。
第三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调研对策
近日,**区就经济发展环境现状以及提高效能、优化环境、服务发展问题对区内30多家企业及其管理研发人员、区直部分管理部门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区经济发展环境现状
近年来,**区紧紧围绕“提高效能、优化环境、促进发展”这一主题,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提高生产力”的观念,不断
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发展环境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一)建设管理工作体系初步形成。一是每半年召开一次全区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上级精神,分析形势,查摆问题,部署任务。二是出台了一系列优化发展环境的政策规定,对软环境建设提出刚性要求。三是推行部门为民办事双向承诺制度、行政审批“两集中两规范”制度、涉企执法审核备案制度,由部门负责人在电视台向社会各界公开承诺,接受社会监督。四是在社会各界聘请了16名纪检监察暨发展环境特邀监督员,并在行业商会中设立了13个发展环境建设调研联系点,拓宽监督渠道,加强舆论监督。五是定期开展企业走访调查工作,加强企业帮扶工作。六是完善发展环境投诉调处机制建设,强化监督协调,妥善处理群众诉求。通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领导体系、监控体系、测评体系基本完善,初步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社会舆论氛围日益浓厚。先后开展了“优化环境年”活动和“发展环境百日集中整治”活动,牢牢把握“谁优化环境、促进发展,谁就是功臣;谁破坏环境、影响发展,谁就是罪人”的舆论导向。实施“作风立区,产业强区,生态兴区”战略,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环境建设地位日益显现,企业和群众的主人翁意识、监督意识明显增强,群众参与度越来越高,政府公信力不断提升,“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环境重在抓服务,抓环境应从自身做起,抓环境必须立足长远”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三)城市环境与城市品位不断提升。通过开展城乡环境整治、“三网”绿化等城市绿化美化工程和文明城市、旅游城市创建活动,基本解决了城乡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城市规划布局更加科学化,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更加健全,城市人文环境不断优化,社会风气健康向上,城市品牌越来越好。
二、主要存在问题
调查显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表面看是执行问题,实质是管理问题,是能否统筹兼顾的问题;表面看是体制机制问题,实质是思想观念问题,是“为”还是“不为”的问题。
(一)管理与服务不统一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重管理轻服务。认为管理是“本分”,服务是“情分”,高高在上,衙门思想、官僚作风严重,群众望而生畏。重决策轻调查。决策自上而下,前后都不调查或很少调查,只知上情,不知下情,不愿换位思考,决策缺乏操作性,执行偏重强制性。重上传下达轻结合实际。部门利益至上,机械执行本系统本部门的规章制度,不结合本地实际灵活操作,不能放眼全局,统筹兼顾。二是简政放权不到位。个别部门对行政审批只重形式不重实质,当面一口受理,背后多头办理,审批服务“两集中两规范”只落实在口头上。三是协调配合不到位。部门之间或部门内部科室之间的职、权、责不能相辅相成,事项办理各管一块,相互间工作配合衔接不到位,都不愿意“出头”协调,相互间工作信息与成果不能共享。见好处就上,见问题就让,部门间争权夺利与推诿扯皮现象还一定程度地存在。
(二)执法与规范不理顺问题。一是“强”字当头,重执法轻规范。只要结果不问效果,或是不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办了“好事”,反落不是;或是急于求成,作风野蛮粗暴。二是“罚”字当头,以罚代管。有问题先罚款,罚了款就等于没问题。三是“大”字当头,部门一家独大,执法配合少,存在重复执法、多头执法现象,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秩序。四是“我”字当头,管与不管,罚与不罚,罚多罚少,就高就低,一切“我说了算”,执收执罚标准不一,随意性大。
(三)软硬件建设不配套问题。一是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落后。教育、卫生、体育、中介等社会事业发展较快,但是医院、文化宫、体育馆、人才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明显不能满足于社会需要。二是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落后。专业人才缺乏,科研条件滞后,专业研究氛围不浓。公共服务行业经济收益增长缓慢,在医疗、科研、文化娱乐等方面问题尤为突出。社会中介服务机构运行不规范,鱼龙混杂,多数效率低,信用差,掌握资源少,不能满足当前市场要求。
(四)监管不到位问题。一是个别部门对党员干部队伍尤其是基层站所、一线工作人员的监管不到位,管理手段偏软,责任追究不力,致使违反工作制度、工作程序的现象时有发生,此类问题的群众投诉占了投诉案件总数的50%以上。二是对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监管不到位,市场主体因诚信问题引发的上访、投诉和经济纠纷案件占同类问
题的相当比重,“诚信工程”建设需长抓不懈。三是对社会治安状况监管不到位,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待提高。对各种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违法行为的监控调处不及时,影响群众正常生活的盗抢行为、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堵工堵门、强装强卸等不法现象时有发生。
三、对策与措施
(一)统筹兼顾,以柔性管理提高行政水平。首先,必须强化管
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化硬性管理为柔性操作。要围绕“作风立区、产业强区、生态兴区”的发展战略,注重调查研究,充分了解群众需求,确保决策有的放矢。其次,必须强化简政就要放权的理念。对部门职能进行科学分配,合理制衡,放权到位,行使集中。充分发挥行政服务大厅的作用,行政审批服务要坚决落实“两集中、两规范”,一个窗口对外,杜绝“体外循环”和“多头办理”现象。再次,必须强化领导就是协调的理念,衔接好行政管理链条,加强部门之间、部门内部科室之间的协调配合。既要注重部门联动,通力协作,又要各尽职守,各负其责。
(二)规范为先,以诚信建设促进市场发育。一是要以人为本,体现执法柔性,从诚信建设入手规范市场经济体系建设。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舆论氛围,引导企业守法、诚信经营,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促进市场主体的健康成长;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积极促进行业自律,确保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体制健康发育。二是要疏堵结合,体现政策弹性,从规范入手完善行政管理体系。既要依法行政,积极落实上级政策,又要实事求是,做好结合文章,灵活操作,体现政策弹性。要兑现一次告知、首错不罚等制度,从规范入手,放眼长远,立足公平,注重效果。要落实执法检查审核备案制,杜绝重复执法和多头执法。
(三)商智并重,以人才开发增强发展后劲。一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加大人才储备力度,吸引招募各类优秀人才充实企业家队伍、科研队伍,优化人才结构。二是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人才流通渠道,结合本地需求,通过设立专家人才工作站、企业科研机构等形式,争取各类专家技术支持,不求才为我所有,但求才为我所用。三是要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在注重智力引进的同时,科学制定人才开发规划,建立完善科技人才库,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力度。
(四)加大投入,以市场手段完善公共服务。一是要加大资金投入,着力加强硬件建设,尤其是加强对群众比较关心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二是通过市场手段和改革手段,吸引社会资金和各类人才,参与到公共服务建设中来。通过积聚社会力量,壮大服务实力,提高服务水平。三是大力发展中介机构,加大市场监管力度。鼓励发展信息服务、技术创新、投资咨询等中介组织,为投资者和各类人才提供信息、可行性研究、社会协调等配套服务。四是发挥政府职能,借助市场手段,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五)标本兼治,以体制建设保障监管实效。一是标本兼治,预防为主,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体制建设。充分利用组织纪律手段,严肃处理影响发展环境建设的人和事,确保监管实效。着重在政务公开上下功夫,实现透明操作,主动与群众对话,主动寻求监督。着重在营造舆论氛围上下功夫,以正确理念引导人,以正确思想塑造人。二是严格执法,文明服务,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保证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大力整顿土地、建筑市场管理秩序。完善挂牌企业保护、名牌产品保护等机制制度,在生产、管理、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加大监控力度。三是积极推进“平安**”建设,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完善全方位的“打、防、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监控网络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科技防范力度,维护稳定、安全的社会秩序。
第四篇:如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如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反腐倡廉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切入点。顺应新形势,结合瑞昌实际,应主动把纪检监察工作融入“第一要务”,努力放大反腐倡廉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中的功能,营造一个包容性强、亲和力强、创造力强、诚信度高的发展环境,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力推进瑞昌科学发展”清障铺路,保驾护航。
营造快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在“优”字上下功夫。一是依靠制度“治乱”。在解决“乱收费”问题上,实行收费公示制度,该取消的坚决取消,该减免的坚决减免,具有弹性收费标准的,一律实行最低标准。二是通过改革“规范”。围绕服务型政府和效能建设,推进政府管理的创新,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开展行政审批事项、不合理收费项目、评比达标表彰项目、行业协会、中介组织服务和收费“四项清理”,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规范审批行为,进一步规范行政服务中心,完善“一站式”、“一条龙”服务。三是改进作风“提效”。把机关效能建设作为一项全局性工作来抓,确定工作任务,明确责任主体,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营造诚信守诺的办事环境,在“评”字上下功夫。一抓 行风评议。在全市开展评议科(股)长活动,对评价结果后5位的科(股)长进行组织免职处理,对评价结果后6∽20位的科(股)长列为效能建设重点整改对象,从而评出文秘杂烩网企业满意的作风,评出群众欢迎的干部,评出廉洁高效的部门。二抓效能监察。进一步完善行政投诉中心,健全行政效能投诉管理机制,畅通信访投诉渠道,倾听群众呼声,做到“有诉必接、接诉必办、办诉必果”。三抓舆论监督。开通“行风热线”,开辟行风建设专栏、投诉举报“回音壁”、曝光专栏,使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使影响经济发展环境方面的投诉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切实维护好企业和广大群众的合法利益。
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在“建”字上下功夫。一方面,纪委作为源头治腐牵头部门,要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秩序,认真纠正在资源配置中为部门和个人利益,人为设置市场障碍、破坏公平竞争等行为,着力解决市场www.秩序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为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创造条件。另一方面,继续抓好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着重抓住搞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突出问题,重点查办发生在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资源开发和经销等领域的商业贿赂案件,加快构建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市场竞争行为。
营造宽松和谐的干事环境,在“治”字上下功夫。查处 违纪违法行为,严厉惩处腐败分子,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创业环境,是创优发展环境的基本前提,更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责。对于干扰和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损害群众利益、与民争利行为,妨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侵害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违反审批制度改革规定和要求的行为,阻碍政令畅通的行为,在招商引资中失职渎职的行为,以及违反规定向企业和个人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等破坏发展环境、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坚决严肃查处。在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的同时,要正确处理好惩处打击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通过支持改革者、鼓励创业者、惩处腐败者、追究诬告者,真正把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好、引导好,营造一个全民创业、敢于创业、善于创业的宽松环境和良好氛围。
第五篇:如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反腐倡廉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切入点。顺应新形势,结合瑞昌实际,应主动把纪检监察工作融入“第一要务”,努力放大反腐倡廉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中的功能,营造一个包容性强、亲和力强、创造力强、诚信度高的发展环境,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力推进瑞昌科学发展”清障铺路,保驾
护航。
营造快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在“优”字上下功夫。一是依靠制度“治乱”。在解决“乱收费”问题上,实行收费公示制度,该取消的坚决取消,该减免的坚决减免,具有弹性收费标准的,一律实行最低标准。二是通过改革“规范”。围绕服务型政府和效能建设,推进政府管理的创新,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开展行政审批事项、不合理收费项目、评比达标表彰项目、行业协会、中介组织服务和收费“四项清理”,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规范审批行为,进一步规范行政服务中心,完善“一站式”、“一条龙”服务。三是改进作风“提效”。把机关效能建设作为一项全局性工作来抓,确定工作任务,明确责任主体,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营造诚信守诺的办事环境,在“评”字上下功夫。一抓行风评议。在全市开展评议科(股)长活动,对评价结果后5位的科(股)长进行组织免职处理,对评价结果后6∽20位的科(股)长列为效能建设重点整改对象,从而评出文秘杂烩网企业满意的作风,评出群众欢迎的干部,评出廉洁高效的部门。二抓效能监察。进一步完善行政投诉中心,健全行政效能投诉管理机制,畅通信访投诉渠道,倾听群众呼声,做到“有诉必接、接诉必办、办诉必果”。三抓舆论监督。开通“行风热线”,开辟行风建设专栏、投诉举报“回音壁”、曝光专栏,使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使影响经济发展环境方面的投诉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切实维护好企业和广大群众的合法利益。
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在“建”字上下功夫。一方面,纪委作为源头治腐牵头部门,要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秩序,认真纠正在资源配置中为部门和个人利益,人为设置市场障碍、破坏公平竞争等行为,着力解决市场www.秩序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为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创造条件。另一方面,继续抓好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着重抓住搞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突出问题,重点查办发生在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资源开发和经销等领域的商业贿赂案件,加快构建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市场竞争行为。
营造宽松和谐的干事环境,在“治”字上下功夫。查处违纪违法行为,严厉惩处腐败分子,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创业环境,是创优发展环境的基本前提,更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责。对于干扰和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损害群众利益、与民争利行为,妨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侵害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违反审批制度改革规定和要求的行为,阻碍政令畅通的行为,在招商引资中失职渎职的行为,以及违反规定向企业和个人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等破坏发展环境、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坚决严肃查处。在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的同时,要正确处理好惩处打击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通过支持改革者、鼓励创业者、惩处腐败者、追究诬告者,真正把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好、引导好,营造一个全民创业、敢于创业、善于创业的宽松环境和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