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经验交流材料
经过近几年的优化整治,××市的发展环境总体上有很大的改善,但与扩大开放的要求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还存在一些与发展不相和谐的音符,还没有达到“让人方便,使人赚钱”的环境效果。政务环境不优问题仍然存在,金融环境偏紧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治安环境混乱现象时有发生。条块体制碰撞,监督机制欠缺,服务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仍较突出。优化环境是加快发展的生命线,要在搞好硬环境建设的同时,推行得力举措,着力打造软环境,做到“硬件不足软件补,地缘不足人缘补”,不断创造更好更优的经济发展环境。我们的主要经验做法是:
在优化政务环境上下功夫
一是搭建服务平台。继续完善政务信息网站。由市发改委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在政务信息网站中及时发布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的各类政策,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成功研究的一些专利技术、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一些投资创业项目等,为全市广大干部和群众及时提供各类政策以及创业致富信息。明确部门挂点重点企业安商帮商责任。市委、市政府成立安商指导委员会。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每年从全市各经济职能部门中抽调一名副科级领导干部,专门从事安商帮商工作,为企业立项报批、办理证照、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等提供全方位服务,工作与原单位脱钩,年终由企业评议,组织部门考核。同时,建立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联系会议制度,坚持每月召开一次联系会议,交流和通报全市工作情况。二是增加工作透明度。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按照“既要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又要广泛接受群众监督”的要求,除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明文规定不能公开的事项外,其它各类政务文秘杂烩网事项都必须公开。各单位职能、人员分工、科室布局、办事流程及有关规定,必须公开在本单位最醒目处。汇编成册的资料,要摆在办事群众一眼能看到的地方,单位工作人员要实行挂牌上岗。三是规范办事程序。政府各部门尤其是与客商和群众直接打交道的职能部门,要有明确的办事制度、行为准则和奖惩办法;要推行限时办结制、一次告知承诺制、首办负责制、部门内部会审制、项目备案制。实行重大投资项目集中联审和“一事一议”,统一办理有关证照,开通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做到效率为先,服务至上。四是推行联合执法。重点是推行“一费制”缴费办法。由市监察部门牵头,组织市行政服务中心、工商、物价、财政、法制等有关部门对面向企业的各类收费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梳理出各类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审核汇编成册后,针对企业的性质不同,分门别类印制发放“企业缴费明白卡”,由企业统一到市行政服务中心缴费,并纳入财政专户,严格实行收(罚)缴分离制度,各相关部门不得擅自到企业上门收费。对明白卡之外确需执行的个别收费项目,须报市政府审批后,按最低标准收取,切实做到“放水养鱼”,不搞“杀鸡取卵”。五是实行“六项制度”。实行首查先行责令改正制度、同城一家检查制度、重大投资项目服务效率跟踪制度、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监督员制度、损害经济发展环境黄牌警告制度、投资环境行政问责制度等优化发展环境六项制度。
在优化治安环境上下功夫
一是强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由市政法委牵头,进一步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在火车站、工业园、新城区、农产品示范园区等重要敏感区域设立治安防控点,及时、准确、高效地打击一些黑恶势力和地痞流氓,对强买强卖、敲诈勒索、欺行霸市、强揽工程、偷盗抢劫、寻衅滋事等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和事要做到露头就打,严惩不贷。二是建立公安部门与重点企业定期联系制度。市公安部门要发放《警企联系卡》,不定期开展企业周边村庄治安整治活动,严厉打击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人和事;对涉及企业或投资者的刑事、治安案件,要从快查处,从重打击,切实保护企业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凡出现涉企治安案件或重大财产损失的,要实行限期破案;允许规模企业设立内部保安机构,由市公安部门在业务上给予指导。三是建立健全执法队伍的管理考核机制。由市政法委牵头会同检察、公安等单位就执法人员的管理,尤其是如何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亮证执法等,制定详细的、可操作性的管理考核办法,加大对各类执法人员的考核和奖惩力度,切实有效解决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不作为”和“乱作为”的问题。
在优化信用环境上下功夫
一是提高政府诚信。尤其要落实兑现政策,对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各种规范性文件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优惠办法,对外商作出的承诺和招商引资的奖励办法,必须一诺千金,坚决兑现,取信于民。二是树立公众诚信。要求全市上下牢固树立“服务纳税人就是服务经济建设”的观念,积极主动地为企业搞好服务,把营造发展环境当作自己的事、份内的事,对外来客商都要热情接待,周到服务,坦诚相处,形成一种亲商、扶商、安商的良好氛围。三是增强金融诚信。大力支持金融机构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扩大投资的关系,积极探索发展民间商业银行,广泛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组、信用个体工商户等评选活动,推行科学的授信制度,积极为经济发展提供信贷支持;严厉打击各种逃废债务、金融欺诈、拖欠金融贷款的行为,弘扬“还贷者光荣,不还贷者可耻”的社会风尚;加强银企协调,密切银企关系,推进产融结合,在银企之间建立相互信赖、相互依存、互利双赢的良性循环;进一步完善信用担保制度,设立中小企业发展扶持专项基金,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四是提高企业诚信。由市中小企业局牵头,国税、地税、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配合,开展企业信用评估评级,建立企业信用记录资料库,实行信用企业分类管理,探索企业信用奖惩机制,并定期通过简讯、网络等形式,及时向社会公布企业信用情况,提高企业社会信用度。
在提高执行力上下功夫
一是设立行政投诉中心。由市监察局牵头会同市行政服务中心,组建行政投诉中心,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效能进行全面监管,负责履行整治优化全市经济发展环境的职能,负责受理和查处全市范围内的行政投诉案件,负责对服务对象进行跟踪问效。市招商、工商联、民营企业、环保等部门和单位要设置企业投诉电话,认真受理企业的举报和投诉,并将收集到的企业投诉和举报案件统一报市行政投诉中心,由市行政投诉中心建立服务对象跟踪问效档案并组织查处,公开曝光损害发展环境的案件。二是加大督查力度。将政府办督查室升格为副科级单位,切实强化市委、市政府的督查职能,市委办、市政府办要完善工作机构,配齐配强督查工作人员,推行“督办卡制度”,对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督查,对工作积极主动,任务完成好的单位要及时文秘杂烩网进行通报表杨,对一些工作被动,落实不力的单位要进行通报批评,对一些违法违纪行为要公开曝光,严重的要移交司法或纪检监察部门处理。三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市委、市政府出台《××市治理经济发展环境责任追究办法》,对党政机关、经济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违反规定设置障碍,刁难服务对象的违规收费、罚款、摊派、检查的,均实行责任追究,追究对象包括直接责任人、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相关责任人员依据问题性质和管辖权限分别交由主管部门、任免机关或纪检监察机关按规定权限及程序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四是加大考核测评力度。市委、市政府与各乡镇(街道)及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年终由两办督查室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考核。要将执行力纳入考核内容,推行量化考核,确保政令畅通,使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得到有效落实;完善对乡镇(街道)的综合考评体系,将工业用电、固定资产投资、工商税收文秘杂烩网作为考核乡镇经济发展的三大主要指标;加大对职能部门的测评力度。要将对职能部门测评的“指挥棒”交给服务对象,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主和社会各界人士进行民主测评,向重点企业和市民发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监督意见卡》,向社会公布测评结果,建立末位追究制,对有一次排名在最后三名的单位给予书面警示;对连续二次排名在最后三名的单位,由市纪委领导班子进行诫勉谈话;对连续三次排名在最后的单位,年终考核划为不合格单位。对条管部门在测评中排位在最后三名的,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相应的处罚。
第二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经验交流材料(模版)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经过近几年的优化整治,××市的发展环境总体上有很大的改善,但与扩大开放的要求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还存在一些与发展不相和谐的音符,还没有达到“让人方便,使人赚钱”的环境效果。政务环境不优问题仍然存在,金融环境偏紧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治安环境混乱现象时有发生。条块体制碰撞,监督机制欠缺,服务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仍较突出。优化环境是加快发展的生命线,要在搞好硬环境建设的同时,推行得力举措,着力打造软环境,做到“硬件不足软件补,地缘不足人缘补”,不断创造更好更优的经济发展环境。我们的主要经验做法是:
在优化政务环境上下功夫
一是搭建服务平台。继续完善政务信息网站。由市发改委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在政务信息网站中及时发布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的各类政策,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成功研究的一些专利技术、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一些投资创业项目等,为全市广大干部和群众及时提供各类政策以及创业致富信息。明确部门挂点重点企业安商帮商责任。市委、市政府成立安商指导委员会。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每年从全市各经济职能部门中抽调一名副科级领导干部,专门从事安商帮商工作,为企业立项报批、办理证照、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等提供全方位服务,工作与原单位脱钩,年终由企业评议,组织部门考核。同时,建立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联系会议制度,坚持每月召开一次联系会议,交流和通报全市工作情况。二是增加工作透明度。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按照“既要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又要广泛接受群众监督”的要求,除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明文规定不能公开的事项外,其它各类政务文秘杂烩网事项都必须公开。各单位职能、人员分工、科室布局、办事流程及有关规定,必须公开在本单位最醒目处。汇编成册的资料,要摆在办事群众一眼能看到的地方,单位工作人员要实行挂牌上岗。三是规范办事程序。政府各部门尤其是与客商和群众直接打交道的职能部门,要有明确的办事制度、行为准则和奖惩办法;要推行限时办结制、一次告知承诺制、首办负责制、部门内部会审制、项目备案制。实行重大投资项目集中联审和“一事一议”,统一办理有关证照,开通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做到效率为先,服务至上。四是推行联合执法。重点是推行“一费制”缴费办法。由市监察部门牵头,组织市行政服务中心、工商、物价、财政、法制等有关部门对面向企业的各类收费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梳理出各类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审核汇编成册后,针对企业的性质不同,分门别类印制发放“企业缴费明白卡”,由企业统一到市行政服务中心缴费,并纳入财政专户,严格实行收(罚)缴分离制度,各相关部门不得擅自到企业上门收费。对明白卡之外确需执行的个别收费项目,须报市政府审批后,按最低标准收取,切实做到“放水养鱼”,不搞“杀鸡取卵”。五是实行“六项制度”。实行首查先行责令改正制度、同城一家检查制度、重大投资项目服务效率跟踪制度、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监督员制度、损害经济发展环境黄牌警告制度、投资环境行政问责制度等优化发展环境六项制度。
在优化治安环境上下功夫
一是强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由市政法委牵头,进一步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在火车站、工业园、新城区、农产品示范园区等重要敏感区域设立治安防控点,及时、准确、高效地打击一些黑恶势力和地痞流氓,对强买强卖、敲诈勒索、欺行霸市、强揽工程、偷盗抢劫、寻衅滋事等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和事要做到露头就打,严惩不贷。二是建立公安部门与重点企业定期联系制度。市公安部门要发放《警企联系卡》,不定期开展企业周边村庄治安整治活动,严厉打击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人和事;对涉及企业或投资者的刑事、治安案件,要从快查处,从重打击,切实保护企业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凡出现涉企治安案件或重大财产损失的,要实行限期破案;允许规模企业设立内部保安机构,由市公安部门在业务上给予指导。三是建立健全执法队伍的管理考核机制。由市政法委牵头会同检察、公安等单位就执法人员的管理,尤其是如何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亮证执法等,制定详细的、可操作性的管理考核办法,加大对各类执法人员的考核和奖惩力度,切实有效解决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不作为”和“乱作为”的问题。
在优化信用环境上下功夫
一是提高政府诚信。尤其要落实兑现政策,对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各种规范性文件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优惠办法,对外商作出的承诺和招商引资的奖励办法,必须一诺千金,坚决兑现,取信于民。二是树立公众诚信。要求全市上下牢固树立“服务纳税人就是服务经济建设”的观念,积极主动地为企业搞好服务,把营造发展环境当作自己的事、份内的事,对外来客商都要热情接待,周到服务,坦诚相处,形成一种亲商、扶商、安商的良好氛围。三是增强金融诚信。大力支持金融机构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扩大投资的关系,积极探索发展民间商业银行,广泛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组、信用个体工商户等评选活动,推行科学的授信制度,积极为经济发展提供信贷支持;严厉打击各种逃废债务、金融欺诈、拖欠金融贷款的行为,弘扬“还贷者光荣,不还贷者可耻”的社会风尚;加强银企协调,密切银企关系,推进产融结合,在银企之间建立相互信赖、相互依存、互利双赢的良性循环;进一步完善信用担保制度,设立中小企业发展扶持专项基金,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四是提高企业诚信。由市中小企业局牵头,国税、地税、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配合,开展企业信用评估评级,建立企业信用记录资料库,实行信用企业分类管理,探索企业信用奖惩机制,并定期通过简讯、网络等形式,及时向社会公布企业信用情况,提高企业社会信用度。
在提高执行力上下功夫
一是设立行政投诉中心。由市监察局牵头会同市行政服务中心,组建行政投诉中心,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效能进行全面监管,负责履行整治优化全市经济发展环境的职能,负责受理和查处全市范围内的行政投诉案件,负责对服务对象进行跟踪问效。市招商、工商联、民营企业、环保等部门和单位要设置企业投诉电话,认真受理企业的举报和投诉,并将收集到的企业投诉和举报案件统一报市行政投诉中心,由市行政投诉中心建立服务对象跟踪问效档案并组织查处,公开曝光损害发展环境的案件。二是加大督查力度。将政府办督查室升格为副科级单位,切实强化市委、市政府的督查职能,市委办、市政府办要完善工作机构,配齐配强督查工作人员,推行“督办卡制度”,对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督查,对工作积极主动,任务完成好的单位要及时文秘杂烩网进行通报表杨,对一些工作被动,落实不力的单位要进行通报批评,对一些违法违纪行为要公开曝光,严重的要移交司法或纪检监察部门处理。三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市委、市政府出台《××市治理经济发展环境责任追究办法》,对党政机关、经济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违反规定设置障碍,刁难服务对象的违规收费、罚款、摊派、检查的,均实行责任追究,追究对象包括直接责任人、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相关责任人员依据问题性质和管辖权限分别交由主管部门、任免机关或纪检监察机关按规定权限及程序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四是加大考核测评力度。市委、市政府与各乡镇(街道)及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年终由两办督查室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考核。要将执行力纳入考核内容,推行量化考核,确保政令畅通,使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得到有效落实;完善对乡镇(街道)的综合考评体系,将工业用电、固定资产投资、工商税收文秘杂烩网作为考核乡镇经济发展的三大主要指标;加大对职能部门的测评力度。要将对职能部门测评的“指挥棒”交给服务对象,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主和社会各界人士进行民主测评,向重点企业和市民发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监督意见卡》,向社会公布测评结果,建立末位追究制,对有一次排名在最后三名的单位给予书面警示;对连续二次排名在最后三名的单位,由市纪委领导班子进行诫勉谈话;对连续三次排名在最后的单位,年终考核划为不合格单位。对条管部门在测评中排位在最后三名的,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相应的处罚。
第三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经验交流材料
经过近几年的优化整治,××市的发展环境总体上有很大的改善,但与扩大开放的要求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还存在一些与发展不相和谐的音符,还没有达到“让人方便,使人赚钱”的环境效果。政务环境不优问题仍然存在,金融环境偏紧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治安环境混乱现象时有发生。条块体制碰撞,监督机制欠缺,服务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仍较突出。优化
环境是加快发展的生命线,要在搞好硬环境建设的同时,推行得力举措,着力打造软环境,做到“硬件不足软件补,地缘不足人缘补”,不断创造更好更优的经济发展环境。我们的主要经验做法是:
在优化政务环境上下功夫
一是搭建服务平台。继续完善政务信息网站。由市发改委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在政务信息网站中及时发布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的各类政策,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成功研究的一些专利技术、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一些投资创业项目等,为全市广大干部和群众及时提供各类政策以及创业致富信息。明确部门挂点重点企业安商帮商责任。市委、市政府成立安商指导委员会。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每年从全市各经济职能部门中抽调一名副科级领导干部,专门从事安商帮商工作,为企业立项报批、办理证照、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等提供全方位服务,工作与原单位脱钩,年终由企业评议,组织部门考核。同时,建立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联系会议制度,坚持每月召开一次联系会议,交流和通报全市工作情况。二是增加工作透明度。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按照“既要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又要广泛接受群众监督”的要求,除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明文规定不能公开的事项外,其它各类政务文秘杂烩网事项都必须公开。各单位职能、人员分工、科室布局、办事流程及有关规定,必须公开在本单位最醒目处。汇编成册的资料,要摆在办事群众一眼能看到的地方,单位工作人员要实行挂牌上岗。三是规范办事程序。政府各部门尤其是与客商和群众直接打交道的职能部门,要有明确的办事制度、行为准则和奖惩办法;要推行限时办结制、一次告知承诺制、首办负责制、部门内部会审制、项目备案制。实行重大投资项目集中联审和“一事一议”,统一办理有关证照,开通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做到效率为先,服务至上。四是推行联合执法。重点是推行“一费制”缴费办法。由市监察部门牵头,组织市行政服务中心、工商、物价、财政、法制等有关部门对面向企业的各类收费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梳理出各类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审核汇编成册后,针对企业的性质不同,分门别类印制发放“企业缴费明白卡”,由企业统一到市行政服务中心缴费,并纳入财政专户,严格实行收(罚)缴分离制度,各相关部门不得擅自到企业上门收费。对明白卡之外确需执行的个别收费项目,须报市政府审批后,按最低标准收取,切实做到“放水养鱼”,不搞“杀鸡取卵”。五是实行“六项制度”。实行首查先行责令改正制度、同城一家检查制度、重大投资项目服务效率跟踪制度、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监督员制度、损害经济发展环境黄牌警告制度、投资环境行政问责制度等优化发展环境六项制度。
在优化治安环境上下功夫
一是强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由市政法委牵头,进一步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在火车站、工业园、新城区、农产品示范园区等重要敏感区域设立治安防控点,及时、准确、高效地打击一些黑恶势力和地痞流氓,对强买强卖、敲诈勒索、欺行霸市、强揽工程、偷盗抢劫、寻衅滋事等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和事要做到露头就打,严惩不贷。二是建立公安部门与重点企业定期联系制度。市公安部门要发放《警企联系卡》,不定期开展企业周边村庄治安整治活动,严厉打击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人和事;对涉及企业或投资者的刑事、治安案件,要从快查处,从重打击,切实保护企业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凡出现涉企治安案件或重大财产损失的,要实行限期破案;允许规模企业设立内部保安机构,由市公安部门在业务上给予指导。三是建立健全执法队伍的管理考核机制。由市政法委牵头会同检察、公安等单位就执法人员的管理,尤其是如何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亮证执法等,制定详细的、可操作性的管理考核办法,加大对各类执法人员的考核和奖惩力度,切实有效解决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不作为”和“乱作为”的问题。
在优化信用环境上下功夫
一是提高政府诚信。尤其要落实兑现政策,对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各种规范性文件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优惠办法,对外商作出的承诺和招商引资的奖励办法,必须一诺千金,坚决兑现,取信于民。二是树立公众诚信。要求全市上下牢固树立“服务纳税人就是服务经济建设”的观念,积极主动地为企业搞好服务,把营造发展环境当作自己的事、份内的事,对外来客商都要热情接待,周到服务,坦诚相处,形成一种亲商、扶商、安商的良好氛围。三是增强金融诚信。大力支持金融机构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扩大投资的关系,积极探索发展民间商业银行,广泛开展信用乡镇、信用
第四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经验交流材料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精选范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经验交流材料范文(共2篇)经过近几年的优化整治,××市的发展环境总体上有很大的改善,但与扩大开放的要求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还存在一些与发展不相和谐的音符,还没有达到“让人方便,使人赚钱”的环境效果。政务环境不优问题仍然存在,金融环境偏紧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治安环境混乱现象时有发生。条块体制碰撞,监督机制欠缺,服务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仍较突出。优化环境是加快发展的生命线,要在搞好硬环境建设的同时,推行得力举措,着力打造软环境,做到“硬件不足软件补,地缘不足人缘补”,不断创造更好更优的经济发展环境。我们的主要经验做法是:
在优化政务环境上下功夫
一是搭建服务平台。继续完善政务信息网站。由市发改委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在政务信息网站中及时发布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的各类政策,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成功研究的一些专利技术、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一些投资创业项目等,为全市广大干部和群众及时提供各类政策以及创业致富信息。明确部门挂点重点企业安商帮商责任。市委、市政府成立安商指导委员会。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每年从全市各经济职能部门中抽调一名副科级领导干部,专门从事安商帮商工作,为企业立项报批、办理证照、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等提供全方位服务,工作与原单位脱钩,年终由企业评议,组织部门考核。同时,建立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联系会议制度,坚持每月召开一次联系会议,交流和通报全市工作情况。二是增加工作透明度。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按照“既要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又要广泛接受群众监督”的要求,除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明文规定不能公开的事项外,其它各类政务查字典范文网事项都必须公开。各单位职能、人员分工、科室布局、办事流程及有关规定,必须公开在本单位最醒目处。汇编成册的资料,要摆在办事群众一眼能看到的地方,单位工作人员要实行挂牌上岗。三是规范办事程序。政府各部门尤其是与客商和群众直接打交道的职能部门,要有明确的办事制度、行为准则和奖惩办法;要推行限时办结制、一次告知承诺制、首办负责制、部门内部会审制、项目备案制。实行重大投资项目集中联审和“一事一议”,统一办理有关证照,开通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做到效率为先,服务至上。四是推行联合执法。重点是推行“一费制”缴费办法。由市监察部门牵头,组织市行政服务中心、工商、物价、财政、法制等有关部门对面向企业的各类收费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梳理出各类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审核汇编成册后,针对企业的性质不同,分门别类印制发放“企业缴费明白卡”,由企业统一到市行政服务中心缴费,并纳入财政专户,严格实行收(罚)缴分离制度,各相关部门不得擅自到企业上门收费。对明白卡之外确需执行的个别收费项目,须报市政府审批后,按最低标准收取,切实做到“放水养鱼”,不搞“杀鸡取卵”。五是实行“六项制度”。实行首查先行责令改正制度、同城一家检查制度、重大投资项目服务效率跟踪制度、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监督员制度、损害经济发展环境黄牌警告制度、投资环境行政问责制度等优化发展环境六项制度。
在优化治安环境上下功夫
一是强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由市政法委牵头,进一步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在火车站、工业园、新城区、农产品示范园区等重要敏感区域设立治安防控点,及时、准确、高效地打击一些黑恶势力和地痞流氓,对强买强卖、敲诈勒索、欺行霸市、强揽工程、偷盗抢劫、寻衅滋事等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和事要做到露头就打,严惩不贷。二是建立公安部门与重点企业定期联系制度。市公安部门要发放《警企联系卡》,不定期开展企业周边村庄治安整治活动,严厉打击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人和事;对涉及企业或投资者的刑事、治安案件,要从快查处,从重打击,切实保护企业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凡出现涉企治安案件或重大财产损失的,要实行限期破案;允许规模企业设立内部保安机构,由市公安部门在业务上给予指导。三是建立健全执法队伍的管理考核机制。由市政法委牵头会同检察、公安等单位就执法人员的管理,尤其是如何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亮证执法等,制定详细的、可操作性的管理考核办法,加大对各类执法人员的考核和奖惩力度,切实有效解决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不作为”和“乱作为”的问题。
在优化信用环境上下功夫
一是提高政府诚信。尤其要落实兑现政策,对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各种规范性文件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优惠办法,对外商作出的承诺和招商引资的奖励办法,必须一诺千金,坚决兑现,取信于民。二是树立公众诚信。要求全市上下牢固树立“服务纳税人就是服务经济建设”的观念,积极主动地为企业搞好服务,把营造发展环境当作自己的事、份内的事,对外来客商都要热情接待,周到服务,坦诚相处,形成一种亲商、扶商、安商的良好氛围。三是增强金融诚信。大力支持金融机构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扩大投资的关系,积极探索发展民间商业银行,广泛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组、信用个体工商户等评选活动,推行科学的授信制度,积极为经济发展提供信贷支持;严厉打击各种逃废债务、金融欺诈、拖欠金融贷款的行为,弘扬“还贷者光荣,不还贷者可耻”的社会风尚;加强银企协调,密切银企关系,推进产融结合,在银企之间建立相互信赖、相互依存、互利双赢的良性循环;进一步完善信用担保制度,设立中小企业发展扶持专项基金,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四是提高企业诚信。由市中小企业局牵头,国税、地税、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配合,开展企业信用评估评级,建立企业信用记录资料库,实行信用企业分类管理,探索企业信用奖惩机制,并定期通过简讯、网络等形式,及时向社会公布企业信用情况,提高企业社会信用度。
在提高执行力上下功夫
一是设立行政投诉中心。由市监察局牵头会同市行政服务中心,组建行政投诉中心,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效能进行全面监管,负责履行整治优化全市经济发展环境的职能,负责受理和查处全市范围内的行政投诉案件,负责对服务对象进行跟踪问效。市招商、工商联、民营企业、环保等部门和单位要设置企业投诉电话,认真受理企业的举报和投诉,并将收集到的企业投诉和举报案件统一报市行政投诉中心,由市行政投诉中心建立服务对象跟踪问效档案并组织查处,公开曝光损害发展环境的案件。二是加大督查力度。将政府办督查室升格为副科级单位,切实强化市委、市政府的督查职能,市委办、市政府办要完善工作机构,配齐配强督查工作人员,推行“督办卡制度”,对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督查,对工作积极主动,任务完成好的单位要及时查字典范文网进行通报表杨,对一些工作被动,落实不力的单位要进行通报批评,对一些违法违纪行为要公开曝光,严重的要移交司法或纪检监察部门处理。三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市委、市政府出台《××市治理经济发展环境责任追究办法》,对党政机关、经济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违反规定设置障碍,刁难服务对象的违规收费、罚款、摊派、检查的,均实行责任追究,追究对象包括直接责任人、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相关责任人员依据问题性质和管辖权限分别交由主管部门、任免机关或纪检监察机关按规定权限及程序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四是加大考核测评力度。市委、市政府与各乡镇(街道)及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年终由两办督查室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考核。要将执行力纳入考核内容,推行量化考核,确保政令畅通,使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得到有效落实;完善对乡镇(街道)的综合考评体系,将工业用电、固定资产投资、工商税收查字典范文网作为考核乡镇经济发展的三大主要指标;加大对职能部门的测评力度。要将对职能部门测评的“指挥棒”交给服务对象,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主和社会各界人士进行民主测评,向重点企业和市民发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监督意见卡》,向社会公布测评结果,建立末位追究制,对有一次排名在最后三名的单位给予书面警示;对连续二次排名在最后三名的单位,由市纪委领导班子进行诫勉谈话;对连续三次排名在最后的单位,年终考核划为不合格单位。对条管部门在测评中排位在最后三名的,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相应的处罚。[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经验交流材料范文(共2篇)]篇一:三篇开发区发展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三篇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典型经验材料
来源:山东国际商务网 首发子站:开发区管理处 首发栏目: 日期:2004.12.06 今日/总浏览: 4/1951
一、发展成就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于1993年4月,1997年被列为全国开发区首家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试点单位,2000年初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自创建以来,开发区人充分发扬“团结拼搏,艰苦挺进,改革创新,无私奉献”的创业精神,弘扬“项目是开发区的生命线,带领农民致富是开发区的立区之本,改革创新是开发区永恒的主题”三个主旋律,坚持“以现代工业为主,吸引外资为主,出口为主,致力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办区宗旨,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土为本,滚动发展,抢抓机遇,构建了“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行政运行框架,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呈现出进区项目多、经济发展快、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经过11年来的发展,在开发区形成了“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有效地发挥了开发区在对外开放中的窗口、示范效应和在区域经济发展、技术提升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
(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九五”期间,全区GDP年均增长41%,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7%,特别是2000年跻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后,主要经济指标成倍增长。2000年工业总产值和GDP分别是43亿元和15亿元,至2002年已跃至153.7亿元和53.7亿元,是2000年的3.5倍和3.6倍,分别占合肥市的36.37%和13.03%。2003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和GDP达到201亿元和72.6亿元,分别占合肥市的36.7%和15.6%。2004年1-10月份,全区经济运行保持良好态势,实现工业总产值225亿元,GDP75亿元。工业总产值、工业附加值、税收、进出口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在16个中西部国家级开发区中位于前列,在全国49个国家级开发区中的位次也逐年提升,2003年排名
(四)投资环境日趋优化。11年来,开发区投入巨资进行基础设施和社会配套设施建设,累计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3.1亿元,其中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2.6亿元。初步建成了佳通工业园、日立工业园、海尔工业园、江汽工业园、食品工业园、国通工业园、德国工业园、民营科技园等专业工业园;相继建成了明珠广场、徽园、欧风街、会展中心、少儿活动中心、东方家园建材超市、乡村花园、东海花园等社会配套设施;完善了区内的水、电、汽、路、热以及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积极推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生态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自2001年以来,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投资环境连续三年位居中西部16个国家级开发区之首,成为“投资环境最佳、创业环境最佳、人居环境最佳”的开发区之一。
(五)城市化进程加快。自1998年开发区实施社区建设以来,累计建设拆迁安置住房达150万平方米,安置拆迁户7345户,基本达到“居者有其房”的安居目标。2004年开发区祖居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5000元。2004年4月,开发区祖居居民已全部转为城镇居民。10月份,开发区原有的16个村已被划分为4个社区。开发区推进城市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的经验,受到国家商务部的充分肯定。
二、基本经验
(一)坚持“三为主一致力”的办区宗旨,是开发区创业发展的根本基础。创业初期,面对开发区区位优势不明显、缺少项目的问题,我们始终坚持“三为主一致力”的办区宗旨。始终把扩大对外开放作为工作的重点,把引进大项目和大力发展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充分利用母城的雄厚工业基础,抓住企业改造、嫁接的机遇,引进了一批重要的制造加工企业,为开发区发展制造加工业基地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日立挖掘机、佳通轮胎、江淮汽车、合肥海尔等项目都是抓住老城区老企业改造、嫁接的机遇引进开发区的。
(二)坚持改革创新,是开发区创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开发区11年来的先行先试、艰苦创业的过程,就是改革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体会最深的是把改革创新作为永恒的主题,不断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创业发展提供根本动力。1997年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试点,创造了新的机遇。2002年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激发了工作的创造力,真正体现改革创新是开发区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实践中创新出统揽开发区发展的“三个主旋律”。
(三)坚持致富农民,是开发区创业发展的立身之本。妥善解决好农民问题,坚持带领农民致富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1997年开发区体改以后,开发区创造性地提出了以社区建设为载体解决农民问题的 重大举措,通过“城乡一体,共同发展”带动农民的问题解决。组织实施“两个安置”(农民的住房安置,农民的就业安置)“三个转变”(农业向工业转变,农民向城市居民转变,农村向城市转变)。规划建设7大社区解决农民的住房问题,创造就业岗位,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使被征地农民变一次性补偿为终身保障,把农民作为资源和财富溶入到开发区的建设大潮中去。
(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开发区创业发展的根本条件。创业之初,面对发展中的困难,果断地提出了“超前规划,以地生财,筑巢引凤,滚动发展”,科学地划分功能区域,不断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森林式开发区战略,构筑开发区良好的“引凤大巢”。按照“环境招商,服务招商”的理念,着力进行软环境建设,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使“软”环境建设和“硬”环境建设相配套。开发区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牢固树立人人、事事、处处都是投资环境的意识,规范招商引资的工作机制。建立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推行一站式服务、全程跟踪服务,实行首问负责制、二问终结制。
(五)建设一支乐于奉献、敢于吃苦的队伍,是开发区创业发展的根本力量。11年的发展实践,造就了一支乐于奉献、敢于吃苦的干部职工队伍。从创业伊始,开发区就用“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改革创新,团结拼搏”的开发区创业精神,塑造和锻炼干部职工队伍。这支队伍,为我们战胜初期困难,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支队伍是开发区未来的希望和宝贵财富,是开发区创业发展的根本力量。
江苏开发区建设的成效和经验
2009-02-17 15:55 文章来源:亳州市商务局
(一)江苏开发区建设的成效
江苏是我国开发区兴办时间早、发展快、规模大的省份之一。1984年12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南通、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由此拉开了江苏开发区建设的帷幕。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江苏开发区迅速发展。目前,江苏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为125家,其中国家级开发区12个,省级开发区113个,全省每个县(市)都有开发区。12个国家级开发区中有5个经济技术开发区、4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1个保税区。开发区内设有13个出口加工区。江苏开发区的建设规模、发展速度和质量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是全省对外开放的突出亮点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经过多年的建设,特别是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江苏开发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已成为江苏改革开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开发区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开发区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开发区建设作为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的重大举措来抓,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推动开发区快速发展和健康成长。2007年,全省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79.44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97.8亿元,以不到全省2%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占全省约1/3的生产总值和1/3的财政收入,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
开发区已成为外商投资的密集区。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吸纳了大量外资,促进了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拓宽了江苏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渠道。截至2007年底,开发区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2063家,占全省的50.1%;累计实际利用外资995.2亿美元,占全省的75.8%。2007年,实际利用外资157.8亿美元,占全省的72.09%;进出口总额2533亿美元,其中出口额1418亿美元,分别占全省的72.45%和69.64%。与此同时,开发区还积极招才引智,集聚了大批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吸纳了众多留学人员回国创业。
开发区已成为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的集聚地。开发区主动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积极引进高新技术项目,促进产业链向两端延伸,形成了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装备制造、新材料、新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群,部分开发区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主导产业,成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力军。各开发区尤其是国家级开发区和一些建设得好的省级开发区已成为推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开发区内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对改善区域经济结构、聚集产业优势、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具有重要的作用。实际上,江苏开发区已经成为全省经济结构调整的主体,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近几年来,开发区加大招商选资力度,注重引进与开发区主导产业相匹配的高新技术、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取得明显成效。全省引进的1亿美元以上的大项目,90%以上在开发区。
开发区已成为迅速崛起的新城区。许多开发区依托老城、开发新区,把新区的开发和老城的建设结合起来,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新的功能区,为加快城市化步伐、推进城市现代化提供了动力,增添了活力。截至2007年底,全省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4017.45亿元,建成区面积800多平方公里,拓展了城市空间,提升了城市化水平。23年来,全省城市化率提高了近29个百分点,开发区发挥了很大作用。
开发区已成为体制创新的先行区。开发区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开发区率先突破旧体制的束缚,在规划、建设、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全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管理创新发挥了示范作用。开发区机构比较精简,人员相对精干,办事效率较高,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经验交流材料范文(共2篇)]企业提供一条龙、全过程服务,营造亲商氛围,降低了商务成本,大大提高了对外资的吸引力和外商投资的成功率。开发区积极与国际经济接轨,按国际惯例办事,拓宽了人
们的视野,促进了发展理念的转变,锻炼和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干部。
开发区已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通过在开发区内建设科技创业中心、留学生创业园、博士后工作站、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快了高新技术的研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外商在江苏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90%以上设在开发区。江苏4个国家级高新区实现的经济总量,约占全国53个高新区的1/5。苏州工业园区的国际科技园、独墅湖高教区、生物纳米园、创意产业园等各类科技载体总面积达200万平方米,各类风险投资、创业担保、产业基金等资金规模超过100亿元。目前共引进各类研发机构80余家,集聚软件和IC设计企业100余家。无锡高新区建成创意产业园和十大专业园区等创新载体,总面积达50万平方米,已吸引了35家外资研发中心。2007年以来,昆山开发区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产品、软件产品近60个,新增各类创新服务机构18家。
开发区已成为功能创新的主阵地。昆山出口加工区作为全国首批叠加保税物流功能的试点之一,积极开展试点工作,目前各项业务进展顺利,并初见成效。张家港保税区的区港联动取得良好成效,主要指标在全国同类型园区中位居前列。2007年8月,苏州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海关总署等九部委的联合验收,正式运行。与上海洋山等3个保税港区一起成为我国目前开放度最高、政策最优惠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目前江苏有1个综合保税区、1个保税区(含保税物流园区)、13个出口加工区、2个保税物流中心(苏州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中心因设立苏州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不再保留),是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数量最多、类型最全、整体建设最好的省份。全省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13个出口加工区、1个综合保税区全部封关运作。出口加工区建设全国领先。2007年全省出口加工区共完成进出口总额510.98亿美元,占全国出口加工区的40%。其中出口额308.07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5.9%和29.7%,均高于全省加工贸易增幅;实际到帐注册外资14.24亿美元,同比增长28.2%。
开发区正成为生态环境建设的示范区。各开发区都先后制定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总体规划,明确规定进入开发区的项目,不仅要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而且要符合环境保护的目标。在项目开发上赋予环保一票否决权。2007年4月苏州高新区经批准成为全国首家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坚持“经济要发展,环境要保护”的指导思想,提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控制,严格监督”的要求,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使开发区长期保持整洁、清静、优美的环境,保障开发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全省所有开发区都通过了区域环境评价,通过ISO14000认证的开发区有66家,占总数的54.5%。基本实现全部开发区建有污水处理厂。7个开发区进行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的试点,14个开发区进行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的试点。
开发区正成为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重要载体。继2006年12月南京高新区和江宁经济开发区被认定为服务外包示范区后,2007年4月,苏州工业园区被认定为全国首家“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基地”。2007年以来,江苏省认定了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14个开发区为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
开发区正成为南北产业转移、区域共同发展的推进器。南北共建园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2007年全省批准了10个南北共建园区,这10个共建园区基本做到组织机构到位、管理到位、注册资金到位、工作人员到位,进入实质性开发建设阶段。截至2007年底,10个共建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2.28亿元,批准进区项目110个,进区项目投资总额135.06亿元,实际到帐注册外资6208万美元。
开发区对提高集约开发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江苏省开发区坚持了“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绝大部分开发区都进行了高标准、高水平的科学规划,高度重视土地管理,实行集约开发,不断提高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生态园区和循环经济试点取得明显进展,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全省开发区综合能耗同比下降10%。大力推进特色开发,提高产业集聚度。一批特色产业园区正在加紧建设,开发区内形成了电子信息、现代装备制造、日化科技、船舶制造等产业集群。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控制环境污染,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开发区对保持社会稳定、扩大社会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发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在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同时,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对区内干部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思想道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做到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丰收,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此外,开发区的建设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扩大社会就业发挥了积极作
用。
(二)江苏开发区建设的主要经验
江苏开发区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绩,是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正确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从江苏省实际出发因势利导的结果,是开发区战线全体同志共同努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回顾江苏省开发区建设所走过的历程,主要做法是:
1、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开发区建设中,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好中求快、优中求进,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速度和质量、结构、效益的统一。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摆在开发区建设发展的重要位置,推进开发区产业和谐、生态和谐、社会和谐,努力使开发区在壮大公共财力、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从开发区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实惠。坚持科学规划,集约开发,保护环境,坚决落实环保优先方针,积极推进生态园区建设,加快建设节能型园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南北挂钩共建园区,努力实现开发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江苏开发区是在抢抓机遇和开拓创新中发展壮大的。抢抓机遇,把握发展先机。江苏开发区抓住了三次历史性机遇,实现了跨越发展。1984年12月,中央决定在沿海开放城市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随即诞生,拉开了江苏开发区建设的帷幕。1990年浦东开放开发,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江苏开发区建设迎来了
下页 余下全文篇二:统计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今年以来,我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把握:“三个服务”的工作为主线,牢固确立“服务就是生产力”的工作理念,不断拓展“五坚持五保障”的工作思路,围绕党政决策做好优质服务,面向社会需求做好开拓服务,着眼科学发展做好超前服务,在推动统计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中勤作为、创形象、谋地位,统计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统计部门形象进一步树立。
一、坚持在基层基础上做文章,保障源头治理成果
坚持以源头治理为抓手,加强对基层基础建设的指导和考核,推动基层统计工作规范化。一是抓基础工作考评富有创新,高度重视统计工作,将统计基础考评工作纳入到工作议程,每年根据不同的检查重点,坚持对农村公路基层站统计工作建设、制度建设、依法统计、统计方法服务等方面工作进行认真检查,实行量化考评,由交通局根据我局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奖优罚劣。二是抓基层机构建设求真务实。以统计基础考评为契机,帮助解决人员配备、经费保障、办公场所、专用电脑问题。目前,有专门统计机构、有独立办公场所、有稳定的专兼职统计员、有持证上岗和参加继续教育、有统计专用电脑设备,有健全的原始台账、有专用的统计资料柜,有完整规范的统计工作制度,有必要的经费保障,为了解决基层统计人员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今年我段认真研究,为五个养护片区统计人员配备了专用电脑,为了进一步提高公路路况数据统计的时效性、准确性、规范性,我们单
位今年购买了公路路况评定系统和公路桥梁评定系统软件,即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把统计工作从繁忙的统计工作中解救出来,潜心进行调查研究,更好的保证了统计服务质量。
二、坚持在工作规范下功夫,保障统计数据质量
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核心,进一步推进工作规范统一,一是把握好统计工作流程规范关。建立统计专业规范化建设机制,明确统计数据采集、汇总、审核、评估、上报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完善统计局内部数据的协调、衔接和评估制度,加强数据质量检查、审核和数据评估,做到数出有据、数据之间逻辑一致。二是真人做好统计数据申报工作,严格把关,并深入逐条路线实地考察,对不符合条件的严格控制,确保数据质量。三是把握好统计报表报送关。要求各个专业统计报表的时效性、准确率,不接受电话、口头形式报送的统计数据,对统计数据的修订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修改,对不符合规范的统计报表及时退回要求重报,提供的统计数据严格以上报的报表数据为准,从而增强统计数据的严肃性。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经验交流材料范文(共2篇)]
三、坚持在依法行政上见成效,保障统计工作权威
坚持“严格执法、优化环境、服务大局“的统计法制工作指导思想,抓住统计法制宣传和统计行政执法工作不放松,切实维护统计工作秩序,提高统计公信力。一是深入开展统计法制宣传。组织各专业统计人员深入基层检查了解基础建设情况,与基层统计人员进行交流,取得
不强和法律知识不足、法制观念淡薄的情况,共同学习《统计法》和统计人员对法律法规和统计业务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增强统计人员依法统计的责任感。二是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统计行政自由裁量权,加强对统计工作的权威性。
四、坚持在调研分析上秋突破,保障领导决策需要
围绕区局、县政府的整体工作部署,立足统计部门参谋助手职能,主动作为,切实提高统计服务的主动性和前瞻性。一是围绕经济运行状况抓跟踪监测分析。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全局性重大问题,加强分析研究,在分析质量上下功夫。为掌握统计工作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信息资料,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好评。二是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抓重点课题研究。根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点题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伴随统计科学发展、跨越崛起的号角,新形势、新任务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在探索中把握,在推进中承诺,在履职中提高,推动统计工作朝着规范统一、公开透明、改革创新的方向不断前行,以更高的质量、更好的服务,走向更加辉煌和进步!
第五篇:如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如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反腐倡廉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切入点。顺应新形势,结合瑞昌实际,应主动把纪检监察工作融入“第一要务”,努力放大反腐倡廉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中的功能,营造一个包容性强、亲和力强、创造力强、诚信度高的发展环境,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力推进瑞昌科学发展”清障铺路,保驾护航。
营造快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在“优”字上下功夫。一是依靠制度“治乱”。在解决“乱收费”问题上,实行收费公示制度,该取消的坚决取消,该减免的坚决减免,具有弹性收费标准的,一律实行最低标准。二是通过改革“规范”。围绕服务型政府和效能建设,推进政府管理的创新,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开展行政审批事项、不合理收费项目、评比达标表彰项目、行业协会、中介组织服务和收费“四项清理”,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规范审批行为,进一步规范行政服务中心,完善“一站式”、“一条龙”服务。三是改进作风“提效”。把机关效能建设作为一项全局性工作来抓,确定工作任务,明确责任主体,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营造诚信守诺的办事环境,在“评”字上下功夫。一抓 行风评议。在全市开展评议科(股)长活动,对评价结果后5位的科(股)长进行组织免职处理,对评价结果后6∽20位的科(股)长列为效能建设重点整改对象,从而评出文秘杂烩网企业满意的作风,评出群众欢迎的干部,评出廉洁高效的部门。二抓效能监察。进一步完善行政投诉中心,健全行政效能投诉管理机制,畅通信访投诉渠道,倾听群众呼声,做到“有诉必接、接诉必办、办诉必果”。三抓舆论监督。开通“行风热线”,开辟行风建设专栏、投诉举报“回音壁”、曝光专栏,使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使影响经济发展环境方面的投诉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切实维护好企业和广大群众的合法利益。
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在“建”字上下功夫。一方面,纪委作为源头治腐牵头部门,要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秩序,认真纠正在资源配置中为部门和个人利益,人为设置市场障碍、破坏公平竞争等行为,着力解决市场www.秩序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为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创造条件。另一方面,继续抓好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着重抓住搞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突出问题,重点查办发生在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资源开发和经销等领域的商业贿赂案件,加快构建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市场竞争行为。
营造宽松和谐的干事环境,在“治”字上下功夫。查处 违纪违法行为,严厉惩处腐败分子,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创业环境,是创优发展环境的基本前提,更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责。对于干扰和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损害群众利益、与民争利行为,妨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侵害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违反审批制度改革规定和要求的行为,阻碍政令畅通的行为,在招商引资中失职渎职的行为,以及违反规定向企业和个人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等破坏发展环境、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坚决严肃查处。在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的同时,要正确处理好惩处打击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通过支持改革者、鼓励创业者、惩处腐败者、追究诬告者,真正把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好、引导好,营造一个全民创业、敢于创业、善于创业的宽松环境和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