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政策的调整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相适应下

时间:2019-05-14 23:29: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口政策的调整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相适应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口政策的调整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相适应下》。

第一篇:人口政策的调整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相适应下

人口政策的调整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相

适应(下)

 2011-11-17 10:57:04

来源:《经济纵横》2009年第10期

(五)认为现行人口政策产生许多实际问题因而要求调整

我国现在已有1.4亿的独生子女,亦即造成了1.4亿只有一个子女的夫妇或家庭。这是多年贯彻“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政策的必然结果,由此也产生出一系列新问题。如,新生人口减少,现有单个劳动力对家庭的负担加重,家庭养老出现困难;不少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影响新一代人的道德素质;有的地方强制堕胎,出现了孕妇受伤乃至死亡的事件;人口年龄结构老化,新进入劳动市场人口(20—24岁)数量开始下降;老人增多,对养老与医疗健康保障体系提出挑战,等等。正是解决这些问题出现的困难,促使一些同志提出了调整政策的要求。这些弊端确实与实施“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有关。但实施一项重大政策,往往难以照顾周全,只能权衡利弊取其利。实际上,在上世纪80年代初,党中央在酝酿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时,并不是没有考虑到它会带来问题。在中央领导同志中,最早提出“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是陈云同志。早在1979年5月18日,他在同有关方面负责人谈对经济工作意见时就明确提出“人口要控制”。十几天后,他在一次谈话中说:“先念同志对我说,实行‘最好一个,最多两个’。我说要再强硬些,明确规定‘只准一个’。准备人家骂断子绝孙。不这样,将来不得了。”1980年6月14日,陈云在给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陈慕华关于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汇报提纲作回信时,坚定地写道:“我认为,提倡只生一个孩子是眼前第一位的工作。至于由此而产生一些问题则是第二位的问题。”笔者认为,陈云同志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指导思想坚持了辩证法,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人口仍然存在增长态势的今天,我们仍然应这样做。现行人口政策产生的实际问题,比起有计划的控制人口总量增长,属于第二位的问题。当然,对第二位的问题也要认真对待,努力解决。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产生,矛盾中孕育着解决矛盾的方法,只要注重调查研究,依靠人民群众,总能寻求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实际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口经济学,也只有在实施“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主要政策并最大限度地克服由此带来的实际矛盾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形成。

三、完善现行人口政策的思考

坚持“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人口政策不动摇并不意味着这一政策不需要完善。人口问题与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完善“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应围绕把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步下降到零,同时促进人均绿色国民收入取得明显增长这一主要目标,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与多个领域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相配合,完善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

(一)把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与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实现第二次飞跃结合起来

目前,超生现象主要发生在农村。尽管多年来我国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制度、少生快富工程和特别扶助制度,加强对农村计划生育服务体系的建设,但“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在农村总是难以实施到位。可以说明这种情况的是,大学里“80后”学生,来自农村的往往有一两个兄弟或姊妹,而来自城市的一般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农村的确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中之重。问题是为什么在农村实施计划生育难?这固然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重男轻女”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但根本原因是由目前农村的生产方式决定的。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对纠正“大呼隆”生产、搞平均主义有积极作用,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家庭生产在我国毕竟属于小生产方式,具有暂时性。所以,上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提出,“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就是发展集体经济。„„农村经济最终还是要实现集体化和集约化”。但在实践上,农村集体经济“第二次飞跃”的思想却未受到重视。一些地方对农村土地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重“分”而轻“统”,即使看到了土地规模经营的必要性,对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也只是强调“土地向大户集中”,这就强化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同时也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农村服务业及其社会分工尚不发达的现状下,农民为发展生产、增加收入、防老养老,不能不考虑增加家庭人口,于是哪怕罚款,也要突破“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这就是农村难以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经济原因。在中国国情下,要改变这种状况,努力实现集体经济“第二次飞跃”是必由之路。只有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集体化道路,发展协作生产和社会分工,才能真正提高劳动生产率,才有可能促进农村社会服务事业的发展,把儿童培养、老人服务逐步转向集体支持,转向社会保障,从而使农民把提高生产力、家庭富裕与多生子女分离开来,而与少生子女联系起来。尽管近些年许多地区在工业领域受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推行企业私有化,但在农业领域,却正在出现发展势头越来越大的合作经济热潮,这反映出农村集体经济的“第二次飞跃”具有必然性,也反映出大多数农民具有走集体化和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对此,我们应大力支持,并把计划生育工作与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结合起来。

(二)把解决人口问题与宏观经济调控结合起来

对实施“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政策产生的诸多问题,只用人口学方法是难以解决的,必须把这些实际问题纳入宏观经济调控范畴,统筹解决。我们不应照搬西方宏观经济学。因为失业人口是私有制条件下资本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以维护资本主义根本制度为目的的西方宏观经济学,最多着眼于减轻失业率,而绝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失业人口问题,更不能解决中国的特殊人口问题。我们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创造出把解决中国人口问题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理论,才能实现人口问题的统筹解决。当初马寅初先生提出“新人口理论”就是与研究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结合在一起的。从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看,应把实施“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政策产生的问题,纳入到包括市场供求、银行借贷、财政收支、国际收支构成的宏观经济综合平衡的大局中来谋划解决,而不能把这方面的问题只当做个别的、附带的问题来解决。这就是说,我们不但要从物质资料商品或者一般的生活消费服务的角度调节供给与需求,从增加企业就业人数的角度来扩大就业,还需要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人口发展战略来调节供给与需求和扩大劳动者的就业。如,中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的社会化服务问题迫在眉睫,我们可否减缓对物质性基础设施的投资,而把发展老年服务业作为发展公共基础设施来抓,可否抽出资金支持开办更多的具有公益性质的有国家资助的老年公寓,可否开办与之相配套的老年护理职业技术学校,把有组织地培养护理人员与扩大老年服务方面的就业结合起来。再如,可否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资,大力发展为农村服务的免费师范教育,把它作为提高农村人口质量的公共基础设施来抓。类似这方面的事业,其实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组成部分,理应纳入宏观调控的范畴。如果忽略,势必阻碍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以扩大内需的投资需求为例,仅从短期的市场供求平衡来考虑,大力追加物质资料的固定资本投资,短期内是可以起到暂时拉动市场需求作用的,但从凯恩斯理论到上世纪70年代初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这种投资方式对经济增长的刺激往往同时掩盖并加深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为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埋下深层的隐患。而根据现有条件,有计划有目的地把投资用于必须发展的有关人口的公共事业上,尽管暂时不能增加经济总量,但却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社会的稳定。所以,在使用同量投资的条件下,应把解决人口问题的投资纳入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中。

(三)把养老保险逐步转向以社会保险为主

与“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政策关联最大的问题是养老问题。这里需要研讨的是,养老保险究竟应采取何种方式。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主要发展个人商业保险。但这样一来,工资低的家庭势必遇到极大的困难,这对大多数人口是难以实现的。笔者认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只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方向,公有制经济终将振兴起来,从劳动者退休后平等享有健康生活的权益和目前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现状考虑,可以实行商业养老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结合,而以社会养老保险为主,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加大后者比重。这样,才能有利于落实“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控制好人口总量。因此,有必要把解决这个问题纳入国家的税收和财政预算之中。

(四)促进流动人口的统筹管理

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这种人口流动大潮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性,但如果缺少计划导向和统筹管理,也必定产生畸形的现象,给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目前,一些地方的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已不是科学意义上的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有序转移,而是青壮年农民的普遍转移,这就带来两方面的不良后果:一是一些地区的农村只剩下孩子、老人构成的人群。这就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有文化、有才能的青壮年劳动者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二是在流动人口的统筹管理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大量的青壮年流动人口必然助长无计划的生育现象。所以,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不是一个单纯的人口管理问题,而是涉及完善农村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留住青壮年骨干、促进过剩劳动力转移有序化等一系列需要统筹解决的问题。当然,就流动人口本身而言,不能等其他问题解决之后再来解决,而是要尽快加速统筹管理制度建设,如,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的就业、居住登记制度,流动育龄人口计划生育登记、监督和妇科服务制度,劳动者的劳动安全、失业、医疗和养老保险的流动异地转账制度等,其中的难点是跨省的统筹管理。应相信,在计算机普及的条件下,技术上已没有大的障碍,困难可能是地区经济利益的处理问题。只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全国一盘棋”的优势,地区利益之间的矛盾也是可以解决好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发[2006]22号)[R],新华网,2008—06—26.[2][5]穆光宗.我国人口政策应如何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07—02.[3]2010年中国人口13.6亿是根据总和生育率测算出的[R].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4]张薰华.经济规律探索——张薰华选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11—15,121—214.[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7]李虎军.中国生育率已低于更替水平人口政策有待调整[N].南方周末,2005—12—16.[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1349.[9]马寅初.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0.

第二篇:结合当前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形势与政策作业:结合当前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如何做好职前准备?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这种

就业压力来自于金融危机对两个群体就业的影响,一是对于农民工就业的影响,二是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从数量上看,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农民工远大于大学毕业生,然而我国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使得农村成为城镇就业的蓄水池,发挥着缓冲器的作用,失业农民工短期内可以返回农村地区。对大学毕业生而言,情况则有所不同,他们急需在走出校园之后找到工作。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这两大就业群体中,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会随着经济增长速度提升而迅速缓解,甚至会再度出现民工荒的现象,当前国家推出的四万亿投资计划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农民工的就业压力。然而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形势并不那么乐观,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几年时间里,尽管经济形势良好,然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始终较为突出。

实际上,自2003年以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2011年将是近几年来对大学毕业生而言最为不利的一年。从供给方来看,数据表明,2011年中国将有611万大学毕业生,比2010年增加52万。此外,截止到2010年,尚有150万已经毕业的大学生没有找到工作,他们将和应届毕业生一起寻找就业机会,这使得2011年毕业的大学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从需求方来看,受金融危机和经济周期的影响,以企业为主体的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会有明显下降。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在2011年将更加突出。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既需要大学毕业生转变求职观念,拓宽求职范围,也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有多种原因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有多种原因,其中落后的产业结构,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户籍制度等是比较突出的原因。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落后的产业结构制约了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甚至可以说农民工挤占了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大学生就业主要集中于第三产业,在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所占比例非常小。长期以来,低端的以廉价劳动力为竞争优势的制造业成为推动出口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渠道。由于对文化和技能要求较低,农民工通过培训之后就可以胜任,因此许多企业宁愿招聘农民工而不愿意招收大学毕业生。根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和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在制造业从业人员中的比例从5.58%提高到7.53%,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农民工在制造业从业人员中的比例则从57.74%提高到66.47%,显然,制造业中农民工的增长远快于大学生。制造业是我国非农就业中吸纳劳动力最多的行业,全国30%以上的从业人员都在制造业。尽管制造业在迅速地扩张,然而对于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却并没有得到同步的增长。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是吸纳劳动力最多的行业,同样由于尚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比例同样非常低,2005年大专以上从业人员仅占8.73%,而农民工则占了51.74%。在需求增长放缓的情形下,当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扩张时,就业难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在1999年高校扩招之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还不构成突出的社会问题,从1999年开始,高校大幅度扩招,结果到四年之后这批学生应该毕业的2003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突显了出来,从此之后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由此可见,对于大学毕业生供求与需求之间的失衡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的,并不能在短期内加以改变。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并没有缩小反而拉大了东西部地区的差距。这使得各种劳动力都纷纷往东部沿海地区聚集,大学生就业也以东部沿海地区为首选就业区域。2000年,大专以上学历从业人员在东部地区约占47.69%,到2005年这一比例已经提高到53.24%。这使得东部地区人才的竞争异常激烈,大学毕业生在东部寻找就业岗位的难度也日益增加。由于城乡差距同样显著,在同一个地区,大专以上学历人才往往也都向大城市聚集,这使得大城市呈现出人才集聚的“马太”效应,同样也使得大城市里大学生求职竞争非常激烈。

当前,户籍制度在大中城市依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能否取得大中城市户口是他们找工作过程中普遍关注的一个现实问题。为此,他们往往把考公务员、进入事业单位或者国企作为求职的优先选项。不少中小企业虽然对大学毕业生有较强的需求,然而由于无法解决户口,最终也很难招聘到或者留住大学毕业生。在中西部地区,大专以上学历人才明显向公共部门聚集,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公共部门不仅可以解决落户等问题,而且在稳定性和社会福利等方面有着较强的优势。

此外,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还将遭遇到更多的竞争威胁。首先是来自于被裁职员的竞争威胁。这些人员在失业之后势必要在劳动力市场上寻找新的就业机会,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对于准备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而言,显然是一种竞争威胁。相比之下,大学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因此容易受到冲击。其次是来自于海归人员的竞争威胁。由于美国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经济衰退,大量在海外求学的留学生在毕业时可能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更有原本在海外工作因金融危机影响而失业的人员,他们都有可能回国寻找就业机会,这无疑对国内的大学毕业生形成竞争威胁。相比之下,国内大学毕业生在外语和专业技能以及视野等方面可能会处于下风。以高校为例,由于近年来海归博士较多,因此给了高校以更多的选择余地,不少高校在引进老师或者研究人员时往往会优先考虑海归博士硕士,这无疑给本土毕业的博士硕士们在求职过程中造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企业是深受此次金融危机影响的单位类型,因此,2011年大量的企业将减少对于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传统上容易进入企业的诸学科毕业生将遭遇寒流,例如国际贸易、会计和计算机等应用学科。相反,机关事业单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从而突显了这类单位的优势,这势必使这些单位的求职竞争更加激烈。对一些冷门学科和专业的毕业生而言,由于多年来供求关系相对稳定,他们的就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并没有受到明显的冲击。

大学毕业生应该积极调整求职观念

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从大学毕业生自身来看,需要积极转变求职观念,充分利用国家战略规划与各种优惠政策,把眼光更多地投向更需要人才的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投向中小城市,投向中小企业,更多地关注自我创业。

中西部地区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东部沿海地区聚集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大学毕业生,竞争的激烈程度原本就很高。而此次金融危机中东部沿海地区恰恰成为重灾区,这使得在东部地区获得就业机会的难度更大。相反,中西部地区的外向型经济比例较低,受到的冲击相对缓和,加上这两个地区大学毕业生数量较少,就业竞争没有东部地区那么激烈。在这种形势下,到中西部地区显然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目前,我国宏观区域区域经

济发展的基本战略是开发大西部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故而相应地会在投资和政策上相应地倾斜,在这种情形下,大学毕业生在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相应地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类似地,在中小城市,由于大学毕业生相对较少,竞争没有大城市那么激烈,一旦有合适的就业机会,可能会比在大城市更容易得到施展才华的空间,而且,中小城市生活成本较低,能够缓解刚工作大学毕业生的生活压力,更容易使他们安心工作。

中小企业是大学毕业生职业发展的良好舞台。中小企业是我国就业的主体,然而受户籍等因素的限制,中小企业往往由于无法解决落户问题而并没有被大学毕业生看好,小型企业更是如此。然而,小企业往往机制灵活,且多数处于成长期,更有可能为大学毕业生的成长提供机遇。值得庆幸的是,近日来,国务院推出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其中包括: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这就使得大学毕业生的落户问题不再成为限制他们就业的障碍。这对于处在严峻就业形势之下的大学毕业生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

以创业促就业,变被动为主动,这是大学毕业生面对严峻就业形势时的一种积极思路。近年来,大学生自主创业现象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以创业带动就业已经成为各高校给正在求职的大学生的宣传的一种理念。不过创业的过程势必很艰辛,大学生应该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更应该做好各种准备工作。高校和各级政府应该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尽可能优惠的政策措施。早在2006年,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就规定,“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且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日期在其毕业后两年以内的,自其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交有关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显然,政策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了方便。2008年7月,财政部、国家发革委进一步明确了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三年内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此外,最新出台的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优惠政策中特别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具体的政策包括:在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的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按规定适当扩大贷款规模。新政策的出台,无疑给了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以积极的支持。

面向基层,城乡就业统筹结合。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基层,极为缺乏大学毕业生,一些与农业生产和生活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尤其紧缺,例如农学、医学、林学等专业。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正在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需要大批大学毕业生积极参与。近日出台的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优惠政策中特别提到,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同时按规定参加有关社会保险。此外,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高校毕业生,以及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实施相应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这就意味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有了一定程度的保障。

目前政府已经出台了数项有利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后续的问题是如何切实落实这些政策。各级政府应该采取各种办法积极落实新的政策,促进大学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安心地在城市工作和生活,这也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在经历了这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之后,更应该意识到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企业竞争力是建立在产品和技术创新之上的,良好的销售渠道及物流管理等诸多环节都需要有高学历人才的参与,而不应该把竞争优势建立在低劳动成本之上。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长期问题

如前所述,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具有长期性质,需要花较长一段时间去调整并逐步解决。金融危机给当前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使得大学毕业生求职的形势更加严峻,但金融危机并不是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充分利用好各种有利的政策措施。随着社会各界对于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优惠政策开始制定并付(下转第15页)(上接第7页)诸实施,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制定了颇具地方特色的优惠举措,在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形势下,应该充分有效地利用这些优惠政策,使大学毕业生尽早实现就业。例如上海市比较早地开展了大学生见习制度,各用人单位以见习方式招收大学生,如果见习期间表现良好,很有可能转为正式员工。这一措施解决了大学毕业生从校园到工作岗位之间的角色转移问题,也非常有利于用人单位更好地了解大学毕业生的工作适应能力,提高人力资本储备的效率。除上海以外,不少城市同样也开展了大学生见习制度,例如厦门、福州、武汉、南京、大连、杭州、宁波等地在这方面也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经过几年时间的不断探索,大学毕业生见习制度也日趋完善。近日,上海市杨浦区向大学毕业生同时推出了1000个公共服务见习岗位,吸引了大量在沪高校毕业生前往应聘。除了大学生见习制度以外,各地还有不少颇具地方特色的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举措。在当前的形势下,迫切需要把各地有效的举措加以总结完善,并进一步推广,以使更多的大学毕业生能够从中受益。

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在校期间应该努力掌握专业技能,并充分利用各种见习机会增加自己的工作经验。要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对自己求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结果有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特别是对于自己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要有充分认识。大学毕业生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求职预期,同时把眼光放得更宽阔一些,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高校和社会各界应该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第三篇:2010社区坚持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2010社区坚持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党政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原则,以认真落实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逐步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机制,完善老年人的社会救助机制,加快以老年福利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教育、体育活动和法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老年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提高老年人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目标服务,取得了一些成绩,现作如下汇报: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社区自老年协会成立以来,建立了由社区主任亲自抓,社区分管人员具体抓,其他社区成员共同参与的老年协会领导班子,年初,社区老年协会召集退休干部、及各个文体协会的负责同志,认真制定了老年协会全年活动计划,明确了分工,落实了工作目标,制定了老年学校制度、志愿者服务公约、康复保健制度、图书管理借阅等各项规章制度,并定期召开研讨会,及时做好经验总结和舆论宣传,同时加强对各类专业性老年文体组织的引导和支持,借此提高老年协会工作的水平,有计划、有步骤、扎实地推进社区老年人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学习和宣传力度

为了提高社区老龄工作,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制定了计划和活动内容,广泛开展了《老年法》、“健康知识大课堂走进社区”等讲座,社区特意聘请了市防疫站的田团长,防疫部门的刘科长到社区开展不定期的健康知识教育讲座,在辖区各个街口黑板以捷报的形式宣传医疗保健、法律、等常识大力改善了居民的标语、口号的宣传不良现象,在社区资金和办公拥挤的情况下,社区挤出120多平方米的活动场所,又增添了桌椅、使得社区的老年人有一个相互交流和活动的场地,老年协会为老年人设立了舞蹈班、老年合唱班、乐器演奏队、象棋协会、每天从上午到晚上整个老年艺术学校安排的井然有序,社区老年协会的宗旨是,为老年人办实事,办好事、坚持“六个老有”。积极引导社区老年人参加各项活动,为开展好社区老年协会活动,提供了社区的组织保障。

二、入户调查、明确服务对象

为保障老龄工作落到实处,社区建立的住户档案,如60岁以上老年人的家庭基本情况,具体状况,婚姻,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孤寡老人的登记。社区总人口5546人,60岁以上的人口523人,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9.6%,针对社区的情况,社区老年协会不断加大对老龄工作的投入,2006年将公益性岗位人员扩充进来,进一步壮大了为老服务志愿者的队伍,在社区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购置了血压测量仪,免费为辖区内的老年人测量血压,提高为辖区的老年人测量、试血压百余人次,提高了为老服务的质量,社区主办,真情助老进万家,奉献爱心,促和谐活动,在这这次活动启动仪式上,40多位为老服务志愿者签定了服务协议。

以“一对一”的形式结成对子,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籍,等服务,使得社区老年人贫有所扶,难有所帮,需有所助,心有所暖,真切体会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三、更加观念、老有所为

在深化改革中,退休职工,不断消除旧观念,树立新思想。新观念。通过协会组织,老党员、老干部学习、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总结计划经济的眼光看今天的时常经济,就会看惯处处不适应,社区老年协会组织老年人学习,先进创业的周志宽老年不但自己创业还带动了40多名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先进典型,不断发挥余热,还近其所能。

四、社区活动丰富多彩、老有所乐

社区老年协会围绕提高老年人综合素质,倡导活到老,学习健康知识保健知识,先进组织,老年人学习达6000余次,进行板报宣传达十二期,积极鼓励老年人,学习丰富了老年人的文化生活。老年协会组织制了辖区内的来年人开展在清水绿堤、晨炼,太极拳、减肥操等增强了老年人的健身意识。6月15日“相约清水绿堤,放歌激情广场、安全生产宣传”到6月22日老年艺术团送文化下乡的慰问演出活动,净化了文化市场,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文化广场大家唱的活动,更是展示了社区文化活动的多种多样,使大家无论在听党课上视觉上得到立刻充分享受,使老年人提高了自身觉悟,陶冶了情操也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同时,老年协会还积极开展维护自身权益,选产法律长吃活动,老年协会多次调解融洽了邻里关系。

老年人还积极参与到摄取的“三老 ”义务巡逻对,社区党建、治安、卫生、和教育未成年人的活动中,成为社区不同缺少的主力军、社区老年人协会,注重发挥,老年认得作用,文体队,由成立创建,处的不足,二十余人到现在已有六十余人,全年参加重大活动十余次,取得了良好成效,这支文体队伍经常活动在桦甸市区的大街小巷,他们每次演出都结合学习的实际,自编自演了“八荣八耻”安全防火要牢记“等脍炙人口的节目、他们精湛的演绎,无落是在乡村还是在街道社区,都造就了浓厚良好文体氛围,吸引了广大老年人参与到问题活动中来。社区老年协会积极参加省市举办”街道老年艺术在演“等大型文艺活动,社区的老年协会,为促进和谐社会,夯实了基础,为促进精神文明祈祷了重要作用。根据通知要求,现将我县计生协会工作情况及协会发展探索作如下几个方面的汇报:

一、基本情况

我县下辖20个乡镇,总人口69.628万,590个村(居)7681个小组,协会会员45000多人。新创建企业协会机构8个(311、9634、科伦制药有限公司、丰利纸厂、城关中心市场、麻塘关爱计生家庭协会、鹿角纸厂等)

二、经验总结

1、小协会做出大名声

我县计划生育协会自87年成立以来,围绕“我为国策做贡献、我为协会添光彩”“争创先进协会,争当优秀会员”这个主题,在基层协会与协会之间,会员与会员之间不断开展评比竞赛活动,用典型的事例教育身边的人,用模范的事迹带动身边的人,激发协会组织和会员活力。涌现了一大批的先进协会和模范会员,筻口的新庄村计生协会1995年出席全国计生协会“先代会”,并作经验介绍,受到国家计生协的高度评价,在全国享有“北学和庄、南学新庄”的美誉。省计生协会发出了《向新庄村计生协会学习的决定》。同年,我县新开镇双雁村计生协会会长陈步和被评为“全国计生协会先进工作者”,新墙镇清水村计生协会创办项目,帮助群众致富,被省、市评为“先进集体”,筻口镇新庄村模范会员古小荣致富不忘乡亲,在帮扶上实行资金、技术传、帮、带,被邀请出席全国计生协会工作座谈会,并受到原副总理李岚清的亲切接见。黄沙镇和平村协会会员罗梅芳,在少生快富、创建文明幸福家庭活动中成绩显着,在省市多次作典型事迹介绍。新庄村的“十上门服务”活动,双雁村的三老办协会,长期坚持的“奖优、扶贫、助学、敬老、帮残”十字方针,清水村家庭合作模式项目引导群众少生快富,新塘村的计生村民自治等,都是我县协会工作的经典范例。正是由于这些模范典型事迹和文明风尚的倡导,将婚育新风送进了千家万户,对全县的计划生育协会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也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基层协会的示范带动。我县计生协会从94年开始,连续七年被省计生协评为“先进集体”,1995年和2000年两次被评为“全国计生协会百强县”。

2、小协会做出了大动作

近年来,政府在推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上力度不断加大,乡镇村协会在落实和宣传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落实了奖励扶助,到今年上半年奖扶对象达到1317人,特别扶助对象202户,村协会都参与了调查走访和座谈,并签出意见。经上级走访调查,准确率达100%;二是帮助落实了纯女、两孩再婚户结扎奖励500元/人。三是帮助落实农村独生子女保健费的兑现,每年发放独生子女保健费在20000元以上,四是开展帮扶助学活动,全县帮扶计生特困家庭1200多户,年减免学杂费12364元。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何科学发展计生协会,我们把壮大经济实体、筹集资金办协会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村级实体项目723个,乡镇实体26个,争取省、市、县三级扶助项目9个,累计筹措资金达7600余万元,如双雁村协会为村级主要道路修桥一次性出资50多万元,并每年拿出近20000元资助计生贫困家庭子女上学和困难学生上大学,创办乡、村级项目实体安置家庭剩余劳动力近10000余人,如新庄村创办的废旧塑料加工厂,鹿角大成村创办的二个食品加工厂和一个柑桔合作社等乡村级项目实体,安置就业300多人。我们还坚持服务为本的理念,恪守情暖民心的宗旨,在计划生育同发展经济相结合的同时,切实建设幸福文明家庭和扶贫帮困,关注民生相结合,以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参与到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中。采取入户调查问卷等方式,充分了解群众的需求,对群众需求以及优生、优育、生殖健康需求等进行分类,及时提供相应的服务。近几年共发放问卷5万余分,从中了解群众的需求,并及时解决和帮扶。如新墙清水村与困难户结对子帮扶36户,其中重点帮扶困难户种植野生菜、优质葡萄等,通过结对子帮扶己有18户致富。

3、小协会做出大文章

生育传承希望,关怀相伴和谐,生育关怀行动自启动以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麻塘关爱计生家庭协会,本着倡导“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为计生家庭解决生产生活的困难。实现和谐计生,公平计生的宗旨。采取员工会员献爱心,企业联家庭,老板帮对象的形式,和动员全社会会员志愿者共同关注、关心、关爱计生特困家庭,以及为计生协会作出贡献、因病致残致贫的对象送温暖活动。受到了社会一致好评,到目前为止,关爱协会共筹集资金20余万元。结对帮扶34户,其中,特困资金扶助19户,科普推广技术扶持4户,留守儿童助学5户。帮扶对象接受帮扶后,把协会当娘家,自愿帮助宣传计划生育政策,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活动开展以来,会员志愿者涌跃报名,关爱协会成员单位由成立时的64个,扩大到目前的82个,会员由70人扩大到129人之多。麻塘镇计生工作因麻塘关爱计生家庭协会,大部分协会会员和协会骨干的支持,计划生育水平直线上升,计生率连续五年控制在89%以上,一直位居全县前列。今年以来,麻塘关爱协会模式正在我县全面推广。截止2010年6月底,全县共帮扶特困家庭1233户,扶助困难家庭儿童上学2736人,会员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为全县的保类创优作出了很大贡献。

三 存在的问题

1、基层协会组织基础不牢,主要表现在:村级实体不实,企业和产业带动不力,先富户、技术能手、企业老板奉献精神差、爱心不足。乡级会长工作业务不熟,更换频繁,责任心不强,分管领导工作压力大,常务副会长工作不“常务”,同时,经济条件的制约仍是科学发展计生协会的瓶颈,县、乡、村普遍存在协会活动经费不足,主要靠挤占计划生育事业费的做法,不符合计划生育协会科学发展的要求。从而形成了“典”好“面”差的局面,导致协会发展不平衡。

2、村级“三治”难到位,村级组织单薄,协会理事自身素质不高,各级培训教育难跟上,村支两委认识不足,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与依法行政难结合,会员骨干思想水平难提高,5000年的生育传统陋习难改变,3、村级协会“五老”奉献精神难得到充分发挥,大部分退休在家的老同志,工作辛苦几十年,退休后总想图个清闲,思想境界、传统习俗难转变,难于冲破旧俗和家族观念,带头组织开展工作难落实,4、企业协会组织难形成,受经济浪潮冲击企业单位对协会的工作不支持,协会人员杂、流动性大、难管理。三结合项目还、借思路不明,发放不规范,略有扶持的暂时服从,加之,国家惠农政策关联计划生育政策的不多。

5、长效管理机制难落实。乡对村的管理没有具体措施,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形成了一种放任自流的工作模式,还有的机构不全、活动不多,名符其实的挂牌协会现象不少。

四、建议

一是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出台和完善有利于计生协会科学发展的保障措施和政策,以确保计生协会持续发展。如在争取政府资助的基础上,怎么样让政府拿得出钱,如何摆正协会的地位,去协调社会参与。

二是建议推动联合相关部门出台和完善计生协会与计生协会会员的优惠政策,如教育部门在独生子女、女孩就学方面提供更完善、更优惠的保障和服务,对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独生子女提供额外的奖金和奖励;卫生部门在独生子女家庭、两女户和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看病就医、合作医疗等方面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等;民政部门在资金救济、慈善救助时优先考虑和安排独生子女家庭、两女户家庭和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扶贫部门在贴息贷款、项目安排上优先考虑和安排独生子女家庭、两女户家庭和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等。真正地让广大的育龄群众和协会会员体会到生育关怀如亲情关怀般温暖相伴,从而切身体会到党和政府的阳光计生、和谐计生、以人为本的政策理念。

三是建议大力推进“关爱计生家庭协会”的创建和推广,在“关爱、关怀活动”为载体开展计生系列保险的同时,如何让广大的育龄对象乐于接受加以探讨。不断丰富、创新“关爱女孩”活动内容,继续开展各项评比竞赛活动,每年评选十个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较好的村,评选十个对计生协会工作有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并给予重奖。

以上是我县计生协会的一些实践经验和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及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科学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进一步找准位置,发挥优势,扎实工作,把握职责和任务,继续以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协会的着力点,协助政府部门,宣传好计生政策和法律法规,使计生协会真正成为政府部门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可依靠的重要力量。

落实党员目标管理 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全面提升年”活动半年工作总结

市供销社

市委、市政府对 “全面提升年”作出安排部署以来,市供销社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全面提升年”活动办公室的要求,结合全系统工作实际,以服务 “三农”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7个方面工作全面提升为目标,经过动员部署、目标制定、措施落实等项工作,“全面提升年”活动工作有了较大的进展,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基本情况

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组织开展“全面提升年”活动。2月20日,聊城市“全面提升年”活动动员大会后,市供销社党委、理事会高度重视,立即召开党委专题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全面提升年”活动的意见》(聊发[2010]4号)和宋远方书记的讲话精神,大家一致认为,市委、市政府确定把2010年作为“全面提升年”,是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目的是使全市每个单位、每位干部职工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标准、提高目标、提高能力、提高成效,以高水平的工作创造高质量的业绩,促进各项工作再上新的台阶。市供销社党委决心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切实把机关的“全面提升年”活动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成立了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任组长,三名党委成员任副组长,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市供销社 “全面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和活动办公室,明确了宣传组、材料组、综合组和联络员。同时制定了《聊城市供销合作社“全面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和《“全面提升年”工作目标和措施》。3月5日召开了动员大会,市供销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王怀金作了大会动员报告,对市社开展“全面提升年”活动做出了安排和部署。3月24日在市经信委系统召开的第一次“全面提升年”工作调度会后,市供销社 “全面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高度重视。根据调度会的要求,结合市社的实际情况,按照实施方案,各项工作正在全面有序推进。市社结合自身系统工作重点,学习和贯彻了国发[2009]40号《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鲁政发[2010]31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全面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意见》,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市社研究制定了《聊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全面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按规定完成了预期的工作目标任务,全面工作整体有了比较大的推进,有一些工作是开拓创新性的。

二、明确提升目标,逐级进行分解,构建了有力的目标体系。

为了把“全面提升年”活动任务目标落到实处,市供销社对其逐级进行分解,规定了目标事项、完成时间、责任科室、责任人等,构建了有力的目标体系。

(一)加快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和农村合作经济服务体系建设,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争取政策扶持,全系统新建“农家店”600个,供销超市、连锁店和农家店建设覆盖全市农村的80%以上;加快连锁配送中心建设,力争使商品连锁配送率达60%以上。

(二)加快基层供销社分类改造,开展“创建新时期优秀基层供销社”活动,使全系统40%的基层供销社步入新时期的发展轨道。

(三)争取扶持政策,加快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在全市2000人以上的村庄新增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20处。

(四)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以供销社引领的各类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新增加16个,新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0处、3000亩。

(五)通过争取上级扶持政策,支持全系统棉花、蔬菜、水果等农产品骨干龙头企业发展,龙头企业达到16家。

(六)积极争取各项供销社改革发展专项扶持资金500万元。

三、落实提升措施,创新方式方法,形成了有效的推进提升机制。

市供销社新一届领导班子,按照市委、市政府“全面提升年”工作部署,结合全市供销社系统工作实际,从三个方面扎实推进为“三农”服务工作全面提升,形成了有效的推进提升机制。

(一)抓好市社机关自身作风建设,提升服务工作水平和效率。首先,制定工作目标责任制。制定印发了《机关各科室工作职责及责任分工》,明确了具体职责和责任人,人人有岗、有责、有考核,减少了扯皮推诿和职责不清、人浮于事、苦乐不均的问题。同时制定印发了《八县(市区)供销社2010年工作目标任务》,实行百分制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年底评优树先的依据。其次,建章立制。制定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一整套机关服务工作制度体系。制定了机关考勤制度、财务科人员岗位职责、档案管理制度、机关车辆使用管理、办公用品管理、机关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突发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以及领导分工明细图、日常工作审批程序等,使机关工作运转高效、管理有序、服务水平提升。三是改善办公条件,优化机关工作环境。配置必要的现代化办公设备,给各科室添置了电脑、打印机等,粉刷了墙面,改装了门窗,更新了办公桌椅,机关面貌焕然一新,干部职工精神振奋,工作效能明显提升。

(二)抓好社属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提升社有企业效益。一是加快聊城驻禹城农资公司破产改制进程,调整并配备强有力的人员,加强破产组的领导,对职工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争取最大限度的资产变现,解决好失业职工的经济补偿待遇,保持职工稳定。二是理顺关系,对市光明眼科医院进行股份制改造,组建市光明医疗集团,形成了集团控股、市社参股、职工参与、社会资本融入的运作模式。三是对市新兴棉花储备有限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竞争上岗,择优选聘总经理,并组建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较大规模的棉花储备集散中心及经营、购销为一体的大型龙头企业。四是搞活市棉麻公司经营机制,解决了内部机制不活、动力不足、经营萎缩的问题。

(三)抓好对县(市区)供销社工作的指导、协调、服务和监督,全面提升为“三农”服务水平。供销社办社宗旨是为“三农”服务。市社职能是指导、协调、服务、监督。市供销社主要办各县(市区)社办不了的事情;县(市区)社主要办基层社难办的事情;基层社主要办农民一家一户不好办的事情。一是建设好四大网络,即农资、日用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经营网络。市供销社正着手组建市级农资、日用品配送中心,组建再生资源总公司,成立农副产品购销公司,筹建烟花爆竹采购批发总公司。二是搞好四大基层、基础建设,即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和绿色无公害标准化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四)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供销社为农服务形象。集中精力办好《聊城供销报》及聊城电视台公共频道“农业科技”栏目,争取在全面提升年里打个翻身仗,使全系统各项工作有更大的突破。.四、上下齐心协力,取得了明显的全面提升成效。

今年上半年,市供销社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和“转方式、调结构、扩总量”的重大机遇,坚持为农服务宗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基层社、社有企业、联合社改革发展,大力推进“一个网络、两个平台”建设(即: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和农村合作经济服务体系建设),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年1至6月份,全系统销售总额达到22.6亿元,同比增长105%;直接收购农副产品2.6亿元,同比增长12.7%;售给农民农业生产资料6.5亿元,同比增长23.3%;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2.8亿元,同比增长49.1%;汇总实现利润117万元,同比增长32.9%。

(一)大力推进基层供销社改造,努力夯实为农服务基础。今年上半年,以创建新时期优秀基层社和大力推进“一个网络、两个平台”建设为总抓手,继续对基层社进行分类改造、分类指导,有37%以上的基层社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为农服务功能明显提高,夯实了供销社发展壮大的基础。东昌府区于集、侯营,茌平博平,高唐韩寨,莘县河店等一批基层社率先步入了新时期的发展轨道。

(二)大力推进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努力构建农村新型经营服务体系。借助“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大力发展并完善以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为主体的县域配送中心、乡镇供销超市和农家店,用现代经营方式改造供销社传统经营服务网络,供销超市、连锁店及农家店已覆盖全市所有的乡镇驻地、75%以上的村。至今年6月底,全系统发展各类经营服务网点5060个,初步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经营服务网络。东阿、茌平、东昌府区供销社的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三)大力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努力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今年上半年,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组织外出参观等形式,不断总结并借鉴外地经验,顺应农民需求升级的新形势,加快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发展,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各种服务,成为党委、政府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东昌府区于集刘皋、茌平韩集、冠县杜行、东阿位山等一批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在强化农资供应、日用品供应等经营性功能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公益性服务,与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建农家书屋、卫生室、警务室,以及法律、保险、邮政、社保、通讯业务代办点等,成为农村现代文明的窗口和新农村建设的亮点。

(四)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着力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努力搭建农民生产服务的平台。今年上半年,市供销社积极引导、指导全系统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各地产业优势,大力培植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规范、完善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发展,一部分基层社、社有企业通过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产业或产品,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中实现了自身的发展,涌现出了一批象高唐棉花良种繁育、东昌府区花生协会、莘县河店瓜果菌菜批发市场、莘县西瓜协会等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先进典型。今年以来,已在全市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40多处、3000多亩,涉及十几个品种,产品全部销到大中城市超市。

(五)推进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今年上半年,总结推广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经验,从选产品到建设示范园、发展基地,再到开拓市场,逐步摸索出一条农产品经营的路子。莘县、东昌府、茌平、东阿的农产品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涵盖的经济作物已达十几个品种。东阿、茌平、东昌府、阳谷等县(市区)供销社开展的测土配方施肥,已经显示出供销社参与粮食、蔬菜、瓜果等作物生产经营的优势,越来越多地受到党委政府和农民的关注。

(六)市、县级供销社服务功能不断强化。一是指导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今年上半年,市社新一届班子加强了对“一个网络、两个平台”建设、社有企业改革改制、机关建设、社有资产管理等重点工作的指导,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实施方案,出台扶持政策,形成了系统上下推进工作的强大动力。二是强化了社有资产监管。市社制定了《关于加强社有资产管理的意见》和《关于加强供销社各项收入管理的暂行规定》,多数县成立了社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或专门管理机构,统一负责资产运营、股权管理和绩效考核,有效地防止了社有资产流失,促进了社有资产保值增值。

(七)改革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供销合作社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中央财政“新网工程”专项资金逐年增加,今年上半年,市社向上申报争取了400多万元项目扶持资金。省财政加大了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力度,每年都有新增额度,从2007年的3000万元增加到了5000万元。特别是《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0号)和《省政府关于加快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全面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意见》(鲁政发[2010]31号)都明确要求,各级政府抓紧解决政策性亏损挂账,加快供销合作社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将县及县以上联合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为新时期供销合作社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市社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全面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并报市政府审批。该文件将建设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的职责明确赋予供销合作社,并赋予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和推动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

在充分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与外省市及全市先进单位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由于历史原因,体制改革落后,内部机制不活,总体发展还比较缓慢,整体实力和抵御风险都不够强,基础差、实力差、经营服务能力差“三差”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思想观念老化,体制老化、人员老化“三老”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二是多数基层社基础薄弱,竞争力不强,服务功能弱化,难以承担“一个网络、两个平台”建设工作。三是“一个网络、两个平台”及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与利用体系和烟花爆竹经营体系建设工作任务十分艰巨,离真正形成县域网络和体系还有大量的工作。四是影响供销社改革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社有企业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特别是社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调动系统上下积极性的机制尚未建立。五是学习创新意识不够强,有的缺乏迎难而上、创新发展的勇气和能力。这些困难和问题影响和制约着供销社的改革发展和全面提升,下一步,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五、下半年工作打算

今年下半年,市供销社将继续深入地开展“全面提升年”活动和7月份“全市纪律作风集中整顿”活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攻坚克难,扎实工作,狠抓落实,确保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今年下半年,将继续推进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和农村合作经济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动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初步搭建起为农服务的“一个网络、两个平台”,以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烟花爆竹等为主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大致形成;争取供销超市、连锁店和农家店建设覆盖全市农村的80%以上;连锁配送龙头企业实力增强,连锁配送额达60%以上。加快基层供销社改造,初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体系比较完善的基层供销社、专业合作社、社区服务中心、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服务体系基本框架;规范完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发展,在全市2000人以上的村庄建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20处;发展标准化生产基地,创新农资经营服务体系,以供销社引领的各类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新发展16个;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骨干龙头企业16家,在三至四个县初步建立起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

(一)继续加快推进日用品、农资、农产品、再生资源四大网络建设。坚持以“改造、整合、优化、提升”现有经营服务网络为主,规范完善农资经营服务网络,优化提升日用品流通网络,发展建立农产品经营服务网络,加快发展再生资源回收与加工利用网络。同时,要重新整合烟花爆竹经营网络。

要充分发挥基层供销社的作用,扩大连锁配送经营网点的覆盖范围,建立四大网络经营服务龙头公司,努力提高网络能力和经营规模,逐步形成商品配送中心——乡镇超市——村级农家店网络一体化的连锁配送经营模式。东昌府、东阿、茌平要率先达到这一目标;阳谷、高唐、莘县年内要进入网络建设的快速发展轨道;冠县、临清今年要尽快启动起来。

(二)全面启动和推进基层社改革发展。以创建“新时期优秀基层社”为抓手,以建设“一个网络、两个平台”、建立农村新型经营服务体系为基本途径,加快基层供销社的改革发展。

1、以县域经营龙头公司为支撑,以乡镇超市为依托,加快新型商业网点布局和建设,形成连锁经营网络,增强流通服务功能;

2、围绕区域内重点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发挥基层社优势,搭建为农民生产服务的平台;

3、以基层社为主体,加快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有条件的基层社,今年要初步搭建起为乡镇范围内农民生活提供综合服务的载体,让农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4、县联社的要切实担负起组织规划、指导基层社改革发展的责任,按照基层社的实际情况,分类排队,逐个制定改革方案,逐个抓落实。

(三)因地制宜,加快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步伐。指导八县(市区)社制定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发展规划,合理布局选址,根据当地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确定经营服务内容和项目,在建设日用品、农资超市的基础上,逐步增加洗澡、理发、饭店、医疗、图书阅览、法律咨询、健身、休闲娱乐、幼儿园等项目。

(四)探索农村信用合作的新形式,加快推进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要继续以创建品牌为目标,以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为核心,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以信用合作和融资服务为重要手段,由供销社与农民共同建立一个从生产到市场终端的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搭建为农民生产服务平台。要组织基层社或社有企业租赁土地或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为农民生产做出示范。要围绕当地主要农产品开展标准化生产经营,引导组织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社或行业协会。要改造或组建农产品龙头企业,开展农产品加工经营,开辟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新渠道,特别要探索优质、特色农产品的经营机制。要在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探索资金互助社,以基层社为核心搭建融资服务平台,为供销社参与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五)深化社有企业改革改制,建设适应供销社改革发展的新型公司。要尽快完成驻禹城农资公司的破产工作。千方百计运作并保护好新兴棉花储备有限公司的资产,挖掘潜力,使其发挥最大效益。加快推进社有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在保持对骨干龙头企业、核心业务控制力的基础上,大胆引进资金,引进人才,优化社有企业资本结构和组织结构;完善社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科学的企业经营绩效考核体系,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不断创新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重点发展日用品、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公司和农产品加工经营企业、再生资源回收与加工利用、烟花爆竹经营公司,建立提高农村专业化服务水平的其他各类连锁经营公司,以及为合作经济组织提供融资服务的信用担保投资公司。

(六)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一是积极培育符合全国总社“新网工程”专项资金扶持的项目,力争使符合要求的项目达到4—5个;努力做好省供销社改革发展专项资金的争取工作。二是积极开展项目申报沟通和争取工作,使2010年争取资金工作目标落实到实处。三是积极争取“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建设扶持资金。

(七)加强组织领导,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环境。一是严格考核。从今年开始,市社对八县(市区)供销社及市社直属各单位进行目标考核,将考核结果向各县(市区)反馈。二是搞好宣传。继续创办好《聊城供销报》,进一步树立供销社在社会上的新形象,扩大供销社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三是号召全系统要积极主动地向各级党委政府汇报工作,向各部门沟通、联络、反映工作,争取支持。四是引导全系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实现共同发展。

(2010年7月10日)

白杨河乡2010年老龄工作半年总结

半年来,白杨河乡老龄工作在县老龄委的领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在社会各届的大力支持下,以党的“十七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服务中心、促进稳定、加快发展”的工作主题,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条例》为重点,以落实“六个老有”工作目标为主线,坚持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了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显著成效。

一、领导重视,加强组织。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将老龄工作纳入乡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综合目标考核当中,乡督查室也将此项工作列入乡督查项目中。同时调整了老龄工作委员会领导小组。

二、基层老年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我乡的7个行政村中,现已每村都建立老年协会组织。老人协会是在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领导下老年人自己管理自己的自治组织,为农村的三个文明建设及社会稳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老年协会建设的好坏,是我乡老龄工作的关键。半年来,各村老龄协会活动小组在乡老龄办的领导下,发展势头良好,基本上达到了“四化”、“六有”标准。“四化”即“管理工作规范化、选举民主化、活动制度化、财务公开化”。六有即“协会有章程、有好的领导班子、有职责分明的工作规程,助老帮困力度大,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三、加强普法教育工作,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

通过采取发放宣传单、播放录音、书写大小标语等形式开展了普法宣传教育,各村老龄协会活动小组能够积极参与各项丰富多彩活动。今年我乡开展文艺活动,与计生办配合开展金婚佳品、健康老人等活动。深入贯彻《老年法》及其实施办法,在乡法律事务所设立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并已设立两级老年人法律援助维权岗。按照县老龄委的要求,乡老龄办与司法、派出所有关人员一起,开展了《老年法》及《老年法实施方法》专项执法检查。针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部分农村老人赡养费用普遍较低的情况,乡老龄办向全乡人民发出了“弘扬敬老养老传统美德”的倡议,号召全乡人民尽起责任,关心老人。通过开展各类宣传活动使“尊老敬老”成为社会共识,四、加大助老帮困力度,切实解决老年人的实际困难。

为切实解决老年人的实际困难,、同时,乡老龄办、民政办、妇联以及各村老人协会、在春节、母亲节期间、慰问了残疾老年人、贫困老年人、高龄人、三老人员、退休老年人进行慰问、都抽出资金、面粉、药品等,发放给各会员。各村老龄协会活动小组也积极发挥其作用,对遇到生病的老人,都会组织慰问,在精神上、物质上给予了一定的帮助。享受高龄补贴的高龄老年人为21人、按时发放了高龄补贴卡。今年在乡党委的重视下,使老人在生活中得到方便,让老人得到了更多的关心和照顾,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五、签订农村“家庭赡养协议书”。

为进一步规范和做好农村家庭赡养协议书工作,经乡党委、政府研究成立了乡村两级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工作领导小组,并进行摸底排查,将部分没有经济收入、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纳入重点签订对象行列。并组织召开了村民动员大会,明确赡养内容和赡养标准,协议书签订在村委会的监督下进行。进一步巩固和发挥了家庭养老功能,保证老年人的基本生活质量和水平,确保了老年人老有所养。

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少数村干部对老龄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3、村级老年活动场所、活动设施、活动基金缺乏等。

4、老年人协会建设还不规范。

xx街道老龄事业“十一五”规划

为了认真贯彻《老年法》,弘扬敬老爱老美德,老年维权落到实处,推进我街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构建和谐平安丰城搭建良好平台,按照市民政局关于“十一五”老龄工作规划要求,结合我街办老龄工作实际,特提出xx街道“十一五”老龄工作规划。

一、充分认识老龄工作的深远意义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家庭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为国家贡献了青春,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为家庭付出了汗水,为民族培育了后代,到了晚年,他们理应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党和国家历来重视老龄问题,不仅营造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氛围,而且在立法上采取了效措施,几届宪法都规定了保护老人的原则。特别是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更是一部全面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专门法律,该法庄严宣告:“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并要求各机关、社会团体、部门单位以及基层组织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认真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和各项涉老工作。与此同时,我市对老龄工作十分重视,先后下发了《丰城市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意见》(丰发[2004]19号文件)、《丰城市70周岁以上老年人优待暂行办法》和《百岁老人长寿补贴》(丰府发[2005]26号)、《丰城市村(社区)书记社会基本养老保障和养老津贴暂行办法》(丰办发[2005]29号、《丰城市关于切实做好关心基层“三老”关爱社会困难群体工作的意见》(丰发[2005]23号)、《丰城市关于公开招聘敬老院院长的实施方案》(丰府发[2005]20号)等一系列敬老爱老文件。这些文件的下发,极大增强了人民的敬老意识,加强了尊老爱幼思想教育,初步建立了养老、医疗、社会保障制度、老年福利、卫生、文化、教育、体育等事业有了快速发展,老年人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大大提高,老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对推动我街道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到重要作用。

二、明确老龄工作指导思想

街道老龄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从我街道的基本市情出发,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加大敬老爱老宣传,营造尊老良好氛围;出台更多优待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村落服务体系、突出社区规范管理;多元投资老年福利,快速发展老龄事业;法律援助措施落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加强老人思想教育,配合全市的中心工作。

三、遵循六个原则

一是坚持老龄事业与全街道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促进老龄事业健康发展。二是坚持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积极作用,建立和完善老年社会服务体系。三是坚持政府引导与社会兴办相结合,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发展老年服务事业。四是坚持道德规范与法律约束相结合,广泛开展敬老养老道德宣传教育,加强老龄工作法制建设。五是坚持关心老年人生活以及老年人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六是坚持统筹规划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开展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结合实际,有的放矢,抓出亮点,争创特色,使我街老龄工作跨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四、明确确立奋斗目标

在“十一五”期间,我街道老龄工作的奋斗目标是:一是努力建立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互助制度,使不同的老年人分别得到相应的关爱和实惠,达到老有所托、老有所医。二是努力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村落和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机制,使老年人解决温饱达到老有所为、老有所养。三是努力建立精神慰藉、生活照料、医疗保健、体育健身、文化教育、法律援助、老年维权为主要内容的老年服务体系,使老年人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达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五、理清工作思路

(一)、成立xx街办老龄办,由街办副主任辛景春担任主任。

(二)制定好“十一五”老龄工作规划。一是“十一五”老龄工作规划,二是创建全市先进单位。

(三)壮大老龄工作力量,成立各村(社区)居委会老龄协会,对各村(居)老龄协会及时调整组织,充实人员,加强领导,使村级老龄工作组织健全、人员落实、素质增强、队伍壮大,真正提高办事效率。

(四)健全各项制度。一是要建立健全一月一次的学习制度,通过组织学习,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二是要建立健全一季一次的例会制度,通过例会,上传下达、收集情况、分析研究、解决问题做好工作。三是要建立健全信访接待制度。通过热情接访,了解情况、采取措施、解答咨询、宣传教育、化解矛盾,同时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老人们排忧解难。四是建立健全奖惩制度,拟定各自工作职责,制定考评办法,实行激励机制。通过以上工作,全方位为老人们做好各项服务。

(五)举办定期培训。对辖区的村(居)老龄协会自行组织一次培训。通过培训,使大家认清形势、明确意义、掌握业务、增长水平、强化责任。

(六)抓好各种宣传。一是利用大型会议宣传,使老龄工作升温加热。二是利用条幅标语永久宣传,使老龄工作十分醒目。三是利用报刊宣传,一年争取完成在丰城通讯用稿三篇,在宜春级用稿二篇,在省级用稿一篇的报道任务。四是利用简报宣传,使信息互动,交流经验。通过以上大张旗鼓的广泛宣传,使老龄工作人人皆知,敬老助老氛围浓厚。

第四篇:XXXX乡2011年第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及下阶段工作计划

XXXXXX乡2011年上半农业生产工作汇报及下阶段工作计划

XXXXXX乡人民政府 2011年6月7日

2011年1月至今,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乡紧紧抓住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这一中心,以棉花种植业为立足点,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团结拚搏,扎实工作,全乡各项工作得到了较好发展。

一、农业和农村工作完成情况(一)种植业基础奠定较好

去年至今,我乡党委、政府多次向县委、政府及水利部门协调要水。使我乡在原有的81000亩土地的基础上,新灌溉往年因缺水而闲置的土地5000亩,确保了今年棉花种植用地为86000亩。春季生产工作已经全面完成,1月份开始,全乡共计检修农用机械800余台,其中精量播种机142台,残膜回收机60余台,淘汰机械88台。

(二)大力推进种植业发展,引导农民进行现代化种植 自春耕开始,乡党委、政府组织各村多次召开现场会,主要针对机采棉、甘草种植等新进种植产业,现场会重点培训了农民播种机调试、机采棉的技术规程、甘草播种的注意事项等。

今年,全乡棉花以 “中棉40号、43号、49号”为主栽品种,种植面积86000亩;棉花精量播种86000亩;节水滴灌面积51000亩(正规滴灌26000亩);落实棉花节水滴灌高产田2.7万亩,诱集带65000亩,杀虫灯250盏,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86000亩;完成残膜回收86000亩,自来水入户30户。

(三)积极推进机采棉种植技术。

为了加快棉花经济的发展,提高土地经济资源的利用

率,加快低产地的改造,我乡对集中连片、有开发前景的棉花地实施了机采棉基地建设,并对我乡种棉大户进行了机采棉培训技术,规划出适合种植机采棉的土地6000亩以上,至今已在其格格热木村、仓塔木村、央塔克巴什村按照技术规程播种机采棉6000亩以上。

(四)完成甘草人工种植的任务分解。

为充分发挥示范区的示范要求,改善设施条件,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结合去年实施的《千亩甘草示范种植》项目,今年在给各村划分了甘草种植任务的同时,出台三项政策:

1、对种植甘草的农户,按照出苗率,每亩补贴20元。

2、对农户购置都甘草种子,每公斤补贴48元。

3、农户所购甘草播种机,每台补助1000元。目前,已经种植1500亩左右,种植品种主要为红皮甘草。第二批计划于8月份开始种植,预计全年可达到3000亩左右。

(五)畜牧业进入新发展格局

形成了以绒山羊养殖为主,胡杨鸡养殖、特色养殖为辅的新发展格局。为鼓励农民对优质绒山羊进行养殖,乡党委、政府经研究后决定,凡是引进种公羊的养殖户,每只补贴200元,通过鼓励政策确实使我乡养殖的绒山羊品种优良。另外对家中养有家禽(鸡)的农户,每只补贴2元,以提高农村庭院经济收入。确实使庭院经济成为农牧民群众增收的新渠道。

截止到目前,全乡牲畜出栏27600头(只),实现产肉384吨,完成防检驱治54.7万头(只)。推广全程免疫式家禽养殖1.67万羽,其中:胡杨鸡 0.2285万羽。预防禽流感0.77万只、口蹄疫6.42万头(只)、羊痘4.91万头(只),诊断治疗内外科病22.58万头(只),驱虫7.68万头(只),完成打耳标3.78万头(只),公羊去势1.49万头(只),整群山羊1.55万头(只),淘汰山羊0.2万头(只)。

(六)大力开展春季农田防护林种植活动

今年,党委、政府组织了全乡劳动力在乡域范围内栽种

胡杨树50000余棵、果树550余棵、风景树3000余棵。完成放风林带280亩以上,为确保成活率,并将所栽种树木责任到村,并召开相应会议,安排所栽树木的保护事宜。

(七)农牧民基本素质普遍提高。

以22届“科技之冬”为契机,在全乡范围内广泛开展农牧民使用技术培训活动。我们从兽医站、司法所、农经站、计生办等部门选调专职老师利用乡村两级的农牧民文化科技学校共培训1520人次,其中:乡村干部150多人,基层干部培训率达到100%;贫困农牧民10人;村级农民实用技术员90人。培训对象有农牧民、初中以上毕业的青年、妇女、基层党员、贫困户、残疾青年、科技示范户等,其中:30%农牧民进行了科技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棉花管理、畜牧养殖、农机(保养、维护、驾驶)、远程电教、新农村建设、党建、计划生育、杀虫灯维护、摩托车修理、电焊等一些使用技术和法律法规。通过开展技术推广、科技服务以及岗位技术培训,使全乡广大人民群众和基层干部的基本素质普遍提高,不断推动我乡经济的发展。

(八)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得到完善。

把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作为融洽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内容,健全完善了村民自治机制。凡涉及全村的大事,关系群众利益的事务,都提请村民代表大会议论、决策,全面提高了民主自治的程度。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社会稳定,逐步使我乡新农村建设工作走上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及产品结构,受客观自然限制及其它因素影响,比较单一,不合理的矛盾仍然较为突出,乡村经济增长缓慢,新的经济增长点尚处于弱势,势必制约农牧民的增收速度。

(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自身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使乡域经济变得更为脆弱。

(三)一些基层干部自身素质与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尤其是面对市场经济的变化,应对性,提高综合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四、下阶段工作计划

下阶段时期内我们将继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点、重农富农的观点、和谐稳定的观点,大力弘扬改革创新、开放合作、争创一流、锲而不舍抓落实的精神。围绕全县工作大局和工作目标,结合我乡实际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积极主动地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棉花田间管理及技术指导

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指导农牧民做好棉花耕种、施肥、灌水、化控、整枝、“四分法”采摘等关键技术的指导,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综合防治体系完善工作,做好棉花收获后秸秆清理、培肥地力等工作,使XXXXXX乡各族农牧民在棉花种植技术方面上一个新台阶。

(二)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拟建一个覆盖全乡的防灾体系及一个结合综合治理、救灾指挥、治安联保的应急体系。正确及时把握汛情、旱情、天气变化等情况,提高接受灾情、处置灾害能力,准备好机力和人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推动畜牧业更上新台阶

积极对养殖大户进行扶持,尽可能地在洪水来临季节,对已退化的部分草场引洪灌溉改良,将畜禽疫病综合防治纳入畜牧业下阶段工作重点,充分发挥绒山羊协会的作用,对绒山羊养殖户经常性开展如品种改良、疫病防治等方面的技术培训、指导,加大农民经纪人培训,以此带动全乡农牧民增收。

第五篇:XXXX乡2011年第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及下阶段工作计划

XXXXXX乡2011年上半农业生产工作汇

报及下阶段工作计划

XXXXXX乡人民政府

2011年6月7日

2011年1月至今,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乡紧紧抓住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这一中心,以棉花种植业为立足点,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团结拚搏,扎实工作,全乡各项工作得到了较好发展。

一、农业和农村工作完成情况

(一)种植业基础奠定较好

去年至今,我乡党委、政府多次向县委、政府及水利部门协调要水。使我乡在原有的81000亩土地的基础上,新灌溉往年因缺水而闲置的土地5000亩,确保了今年棉花种植用地为86000亩。春季生产工作已经全面完成,1月份开始,全乡共计检修农用机械800余台,其中精量播种机142台,残膜回收机60余台,淘汰机械88台。

(二)大力推进种植业发展,引导农民进行现代化种植 自春耕开始,乡党委、政府组织各村多次召开现场会,主要针对机采棉、甘草种植等新进种植产业,现场会重点培训了农民播种机调试、机采棉的技术规程、甘草播种的注意事项等。

今年,全乡棉花以 “中棉40号、43号、49号”为主栽品种,种植面积86000亩;棉花精量播种86000亩;节水滴灌面积51000亩(正规滴灌26000亩);落实棉花节水滴灌高产田2.7万亩,诱集带65000亩,杀虫灯250盏,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86000亩;完成残膜回收86000亩,自来水入户30户。

(三)积极推进机采棉种植技术。

为了加快棉花经济的发展,提高土地经济资源的利用

1率,加快低产地的改造,我乡对集中连片、有开发前景的棉花地实施了机采棉基地建设,并对我乡种棉大户进行了机采棉培训技术,规划出适合种植机采棉的土地6000亩以上,至今已在其格格热木村、仓塔木村、央塔克巴什村按照技术规程播种机采棉6000亩以上。

(四)完成甘草人工种植的任务分解。

为充分发挥示范区的示范要求,改善设施条件,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结合去年实施的《千亩甘草示范种植》项目,今年在给各村划分了甘草种植任务的同时,出台三项政策:

1、对种植甘草的农户,按照出苗率,每亩补贴20元。

2、对农户购置都甘草种子,每公斤补贴48元。

3、农户所购甘草播种机,每台补助1000元。目前,已经种植1500亩左右,种植品种主要为红皮甘草。第二批计划于8月份开始种植,预计全年可达到3000亩左右。

(五)畜牧业进入新发展格局

形成了以绒山羊养殖为主,胡杨鸡养殖、特色养殖为辅的新发展格局。为鼓励农民对优质绒山羊进行养殖,乡党委、政府经研究后决定,凡是引进种公羊的养殖户,每只补贴200元,通过鼓励政策确实使我乡养殖的绒山羊品种优良。另外对家中养有家禽(鸡)的农户,每只补贴2元,以提高农村庭院经济收入。确实使庭院经济成为农牧民群众增收的新渠道。

截止到目前,全乡牲畜出栏27600头(只),实现产肉384吨,完成防检驱治54.7万头(只)。推广全程免疫式家禽养殖1.67万羽,其中:胡杨鸡 0.2285万羽。预防禽流感0.77万只、口蹄疫6.42万头(只)、羊痘4.91万头(只),诊断治疗内外科病22.58万头(只),驱虫7.68万头(只),完成打耳标3.78万头(只),公羊去势1.49万头(只),整群山羊1.55万头(只),淘汰山羊0.2万头(只)。

(六)大力开展春季农田防护林种植活动

今年,党委、政府组织了全乡劳动力在乡域范围内栽种

胡杨树50000余棵、果树550余棵、风景树3000余棵。完成放风林带280亩以上,为确保成活率,并将所栽种树木责任到村,并召开相应会议,安排所栽树木的保护事宜。

(七)农牧民基本素质普遍提高。

以22届“科技之冬”为契机,在全乡范围内广泛开展农牧民使用技术培训活动。我们从兽医站、司法所、农经站、计生办等部门选调专职老师利用乡村两级的农牧民文化科技学校共培训1520人次,其中:乡村干部150多人,基层干部培训率达到100%;贫困农牧民10人;村级农民实用技术员90人。培训对象有农牧民、初中以上毕业的青年、妇女、基层党员、贫困户、残疾青年、科技示范户等,其中:30%农牧民进行了科技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棉花管理、畜牧养殖、农机(保养、维护、驾驶)、远程电教、新农村建设、党建、计划生育、杀虫灯维护、摩托车修理、电焊等一些使用技术和法律法规。通过开展技术推广、科技服务以及岗位技术培训,使全乡广大人民群众和基层干部的基本素质普遍提高,不断推动我乡经济的发展。

(八)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得到完善。

把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作为融洽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内容,健全完善了村民自治机制。凡涉及全村的大事,关系群众利益的事务,都提请村民代表大会议论、决策,全面提高了民主自治的程度。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社会稳定,逐步使我乡新农村建设工作走上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及产品结构,受客观自然限制及其它因素影响,比较单一,不合理的矛盾仍然较为突出,乡村经济增长缓慢,新的经济增长点尚处于弱势,势必制约农牧民的增收速度。

(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自身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使乡域经济变得更为脆弱。

(三)一些基层干部自身素质与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尤其是面对市场经济的变化,应对性,提高综合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四、下阶段工作计划

下阶段时期内我们将继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点、重农富农的观点、和谐稳定的观点,大力弘扬改革创新、开放合作、争创一流、锲而不舍抓落实的精神。围绕全县工作大局和工作目标,结合我乡实际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积极主动地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棉花田间管理及技术指导

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指导农牧民做好棉花耕种、施肥、灌水、化控、整枝、“四分法”采摘等关键技术的指导,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综合防治体系完善工作,做好棉花收获后秸秆清理、培肥地力等工作,使XXXXXX乡各族农牧民在棉花种植技术方面上一个新台阶。

(二)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拟建一个覆盖全乡的防灾体系及一个结合综合治理、救灾指挥、治安联保的应急体系。正确及时把握汛情、旱情、天气变化等情况,提高接受灾情、处置灾害能力,准备好机力和人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推动畜牧业更上新台阶

积极对养殖大户进行扶持,尽可能地在洪水来临季节,对已退化的部分草场引洪灌溉改良,将畜禽疫病综合防治纳入畜牧业下阶段工作重点,充分发挥绒山羊协会的作用,对绒山羊养殖户经常性开展如品种改良、疫病防治等方面的技术培训、指导,加大农民经纪人培训,以此带动全乡农牧民增收。

下载人口政策的调整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相适应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口政策的调整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相适应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