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的扩大免疫规划项目:成就、挑战及更健康的儿童
中国的扩大免疫规划项目:成就、挑战及更健康的儿童
中国的免疫规划是实现拯救生命,预防病痛,实现全球健康目标,并降低健康保健成本的一项国家层面开展的宝贵措施。中国的免疫规划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已取得了众多瞩目的成就,但依然面临着持续的挑战。疫苗生物技术的发展,对全球目标(疾病消灭、消除或控制)的承诺增加了对现代免疫规划的期望。本篇旨在陈述中国免疫规划工作近年来的进展,探讨中国如何利用这些成果和面对的挑战来强化免疫规划体系。成就
2012年,在多年长期的合作中,中国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对其4项瞩目成就的认证:(1)实现WHO西太平洋区(Western Pacific Regional ,WPR)降低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病;(2)消除新生儿和孕产妇破伤风;(3)成功应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输入性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Wild Poliovirus, WPV)疫情;(4)大幅度降低麻疹发病率。尽管这四项成就看起来是纵向且各自独立的,但其实是一个综合项目的4项成果。
在疫苗前时代,中国9.7%的<5岁儿童存在慢性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播散病毒的同时,也因继发的肝细胞癌或肝硬化而夭折。通过多年的努力,WHO于2012年5月证实中国仅有<1%的儿童存在慢性HBV感染。不到半年后,WHO认证中国实现了消除新生儿及孕产妇破伤风(一种致命的感染性疾病)。
这两项成就(HBV感染率大幅下降和消除破伤风)的共同之处在于这不仅是常规免疫的功劳,也是中国健康妈妈行动提高了健康分娩的结果。降低HBV毒感染的行动是一项十分明智的战略措施,因为通过及时接种首剂乙肝疫苗(First Dose Hepatitis B Vaccine,HepB1),病毒传播的最佳时机(分娩时的垂直传播)被阻断,由此导致的慢性HBV感染也得以阻断。健康妈妈行动通过提高产妇住院分娩率实现了安全分娩,从而保证了HepB1的及时接种。安全分娩也意味着卫生分娩,从而大幅降低了产妇和新生儿感染破伤风的风险。由于<5岁儿童慢性HBV感染降至<1%和消除破伤风目标的实现,其已成为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未来后代子孙也将继续并永远受益。
2011年输入性WPV导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1例实验室确诊麻痹型脊灰,并且导致人群感染。世界卫生大会规定了评价应对脊灰爆发的标准,包括时效性、彻底性、范围以及有效性。2012年11月,WHO WPR消灭脊灰证实委员会评估了中国的应对情况,认为中国超越了应对标准,破纪录性地及时阻断了脊灰爆发,并可作为其他脊灰爆发应对的典范。WHO WPR技术咨询委员会评价了中国消除麻疹的进程,并认为“近年中国麻疹病例数的大幅度减少,称得上是令人瞩目的成效”。2008~2012年,每年的麻疹发病率都保持在很低的水平。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有效的国际合作,如全球疫苗免疫联盟、择善基金会、日本国际协力事业机构、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及WHO。他们为中国的进程尽一己之力,并为面对的机遇和挑战提供后盾力量。挑战
中国免疫规划的挑战主要来自两大方面:(1)实现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有效控制、消除、消灭的国家、区域和全球目标;(2)为不断增长的公共健康问题提供持续的疫苗推荐意见。脊灰、麻疹、乙肝、新疫苗的引入都增加了新的挑战。
2.1 脊灰的最后阶段 全面、询证的2013~2018年消灭脊灰最后阶段战略计划,随着消灭脊灰进程的到来而实现。该计划包括脊灰病毒的发现和阻断、常规免疫系统的加强和口服
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 OPV)的退出、病毒存储和认证、遗留资源计划、经验总结以及转化消灭脊灰服务等。
由于中国特有的庞大和多样性,中国在终末阶段策略中的角色十分重要。中国免疫规划仅纳入OPV进入常规免疫,因此其必须承担新疫苗引进等后续措施。脊灰最后阶段战略的第二部分——常规免疫系统的加强和OPV的退出——包括在常规免疫中引入至少1剂的灭活脊灰病毒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 IPV)、随后采用二价(Ⅰ、Ⅲ型)OPV替代三价OPV。因此需要注册上市两种新疫苗(IPV和二价OPV), 保证其供应,并向其家长告知从OPV向IPV转化过程中采用两种不同疫苗的原因。至关重要的是要使家长在转化过程中仍对OPV保持信赖,由于IPV初始阶段供应的不稳定性,OPV在维持人群高免疫水平并防止爆发的过程中仍然需要。家长面对OPV、IPV不良反应时,会对OPV的信赖有所下降,从而导致低覆盖率和低人群免疫水平,该现象曾于2012年在日本发生过。在转化期,维持信赖和人群免疫水平需要有效的交流策略和谨慎的接种率调控。
消灭脊灰最后阶段策略所面临的挑战是艰巨的,但中国在为其努力的每一步进程中也会受益。加强常规免疫会巩固中国免疫规划工作。引入IPV通过减少甚至消除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从而使免疫规划更加安全。中国在消灭脊灰中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因此在消灭脊灰的最后阶段,也应将此进行到底。
2.2 消除麻疹 尽管消除麻疹进程中中国已作出了不断的努力,H1基因型仍在中国存在了20余年且分布于各省。有趣的是,中国的消除麻疹政策、行动项目以及上报情况证明中国有能力实现消除麻疹,中国在过去的25年中使用两剂次具有免疫原性的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 MV)免疫程序,并于2010年实施了全国范围的MV补充免疫活动(Supplementary Immunization Activities, SIA),其他各省份也各自开展MV SIA。多年上报的第一剂和第二剂接种率均>90%。然而,仍存在H1基因型麻疹病毒的循环,形成了一个尚待解决的流行病学难题。
由于麻疹病毒循环持续存在,显然存在人群免疫空白。因此,寻找并描述MV免疫空白、识别原因、并推行询证策略来填补该空白成为目前的重点。
俗话说,麻疹是测试免疫薄弱环节的晴雨表。然而麻疹病毒更容易侵袭易感人群,发动和战略性召集流行病学专家,分析麻疹病例的相关信息,来寻找薄弱环节。尽管爆发更容易在本应进行预防接种而并未接种的易感儿童中发生,但更应该重视的是,为何这些儿童未及时接种。流行病学专家应首先从病例信息中提炼出原理要点,然而再采取相应的行动。
以美国为例,消除阶段的至关重要的一点是,麻疹的回升多是由于部分儿童未得到及时接种,特别是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儿童。这些是通过预防接种单位追踪麻疹病例发现的,从而采取有效的后续措施。这些儿童本应是预防接种覆盖人群,达到接种年龄,却未进行预防接种,仍感染了麻疹。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1)被预防接种禁忌证误导。误解非禁忌证,如轻微不适,也未进行接种。(2)接种时,未接种全部应种疫苗。(3)对于供方和需方来说,由于疫苗成本过高,转去其他预防接种门诊。这些信息是通过调查麻疹病例的既往史发现的。这些发现同时也引导了健康教育项目和疫苗财政改革。减少预防接种的漏种人群是免疫规划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实现消除麻疹的重要职责。
越接近麻疹消除,仅通过寻找患病者,无法探寻到所有的免疫空白。这是因为人群免疫的建立导致传播风险越来越低。然而,在输入性病毒引发新的传播链之前应及时发现免疫空白。患病是免疫空白的一个较为延迟的指标。准确的接种率评估是一个先发性的指标,在病毒传播前可以用于识别免疫问题,为及时阻断提供机会。有效的接种率评估昂贵且开展困难,需要开展无偏倚的儿童免疫史纪录的调查。尽管困难重重,有效地接种率调查可以提供有用评估信息。例如,比较接种过疫苗的儿童和未接种过疫苗的儿童确定未及时接种的危险因素。调查也可以为家长提出自身对疫苗和预防接种方面的关切问题提供机会。一个涵盖性的抽样
框架是核心。为保证有效性,流动儿童在中国是一个需要纳入到接种率调查的重要人群。<1岁儿童是MV免疫的一个较为复杂的年龄段。多数儿童在最初的几个月内有母传抗体保护。这些抗体可以预防麻疹,但也会影响MV的效力,因为MV是减毒活疫苗。总有一部分儿童在母传抗体衰减到开始接种第一剂麻疹疫苗期间存在免疫空白。有的儿童也许在母传抗体完全衰减前就接种了首剂MV,因此可能会造成这些儿童免疫失败,在第二剂MV接种前仍是易感人群。如果第二剂MV未及时接种,进入学龄期仍然是易感人群,而入学期间的传播风险十分高。当实现消除麻疹,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就会改变,免疫程序也要随之改变,以实现免疫失败和未及时接种的再次平衡。
医院里,患病儿童和未患病儿童集中在一起,理论上认为造成了一个麻疹传播空间。减少呼吸道传播是一个艰巨的挑战,需要公共卫生机构和临床医疗机构合作,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和预防接种,并进行有效的预检分类和管理。
2.3 乙肝 阻断新生儿和幼儿HBV传播已取得很大成功。然而同时,成人的慢性HBV感染率仍居高不下,因此了解HBV传播的流行病学现状,以制定进一步实现持续降低HBV传播的方案。通过监测及时发现新发感染,尽管艰难,但可为流行病学特征提供重要信息,同时确定个人是否需要治疗。更加健康的儿童
通过在一定时期内实现全球消灭脊灰、消除麻疹、乙肝,以及进一步的控制目标,从而带动免疫规划的影响。这些目标的共同主题是均建立在一个优良的常规免疫基础上。常规免疫是提高和巩固高人群免疫力,从而阻断传播和预防爆发最有效的方法。
常规免疫的优劣与其各组成部分的优劣息息相关。一个良好运转的免疫规划系统包括以下至关重要的几点:(1)实施疾病、接种率、疫苗安全性的监测系统;(2)制定和发布循证免疫推荐意见的系统;(3)一个保证适时疫苗供应而不造成家长支付困扰的途径;(4)高质量的实验室系统;(5)制定和实施循证策略的能力,以提高和维持高接种率水平;(6)保证高质量免疫服务的系统。通过财政政策和实施,建立这些关键组成部分的法律保障。
尽管免疫规划的优劣与其各组成部分的优劣密切相关,最终的结果才是最关键的。同免疫规划减轻“疾病负担/痛苦” 的整体潜能相比,衡量其优劣最重要的评价标准是,其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的能力。有效的构架和流程是实现目标的必要因素。参与国际项目和接受新挑战有助于流程的建立,从而实现更好的产出。
良好运转的常规免疫可以实现纵向疾病控制目标,甚至更多。在中国,实现更多意味着利用那些在中国研发和生产但尚未纳入扩大免疫规划中的疫苗,即二类疫苗,例如b型流行性感冒(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水痘、轮状病毒和流感疫苗。这些疫苗很大地降低了疾病负担。如果纳入扩大免疫规划项目,就可以保证所有儿童接种疫苗而不受经济条件的影响。通过实现全球目标而进一步加强中国免疫规划。而所谓加强的目的,还有比保护儿童远离疫苗可预防性疾病更重要的吗?加强免疫规划的终极目标是使广大儿童更加健康。
(作者简介: Lance E.Rodewald, 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代表处扩大免疫规划项目医学官员。本文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段梦娟翻译。)(原文见《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2013年第5期)
第二篇:江苏省扩大儿童免疫规划疫苗相关程序
江苏省扩大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是什么?
答:乙肝疫苗:接种3剂次,儿童出生时、1月龄、6月龄各接种1剂次,第1剂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卡介苗:接种1剂次,儿童出生时接种。
脊灰疫苗(液体):口服4剂次,儿童2月龄、3月龄、4月龄各服1剂次,4周岁服用1剂次。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24月龄各接种1剂次。
白破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6周岁时接种。
麻风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8月龄时接种。
麻腮风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18-24月龄时接种。
A群流脑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6-18月龄时接种2剂次,间隔3个月。A+C群流脑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3、6周岁各接种1剂次。
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8月龄和2周岁各接种1剂次。适龄儿童按照免疫程序适逢7-9月上旬接种的,均推迟至当年9月中下旬接种。
甲肝灭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18月龄和24-30月龄时各接种1剂次。上述为常规疫苗免疫程序,不含应急接种和强化免疫。
第三篇:2011年得荣县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项目实施方案
2011年得荣县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项目实施方案
为继续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任务,降低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率,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一)总目标
全面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巩固并提高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提高接种服务质量,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消除麻疹,控制乙肝,进一步降低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率。
(二)2011年工作指标
1、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以乡镇为单位适龄达到90%以上;
2、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组织开展适龄麻疹疫苗、脊灰减毒活疫苗等针对性疫苗接种,保证目标人群接种率达到规定的要求;
3、疫苗可预防疾病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以县为单位,AFP各项监测指标达到卫生部要求,麻疹发病率控制在0.5/10万以下。
5、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网络报告率(48小时内)达到100%,调查率(48小时内)达到85%以上。
二、项目内容
(一)项目范围
1、常规接种覆盖全县12个乡镇。
2、脊灰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
3、实施消除麻疹行动,麻疹疫苗群体性接种活动按全州麻疹发病率情况确定。全县范围开展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活动,对既往麻疹疫苗漏种儿童接种麻疹类疫苗,对所有疑似麻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
(二)项目内容
1、常规接种
(1)按照《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为适龄儿童提供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类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乙脑疫苗和甲肝减毒活疫苗等疫苗的常规接种服务。
(2)麻疹类疫苗免疫方案:8月龄接种麻风疫苗,18-24月龄接种麻腮风疫苗。
2、开展脊灰减毒活疫苗、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在全县范围开展脊灰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对象为0-3岁儿童,每名适龄儿童接种2剂次(2剂次间隔不得少于28天)。根据麻疹发病和预测情况确定麻疹强化免疫目标地区、群体性接种对象,每名对象接种1剂次。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发现的麻疹疫苗漏种儿童补种1剂次麻疹类疫苗。
三、项目组织实施
(一)组织形式
按照《关于四川省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通知》和本实施方案要求组织落实,确保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实施。县卫生局及相关部门负责技术指导和定期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项目执行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资金来源和用途:资金来源于2010年牧民定居行动项目资金中疾病预防控制经费。经费开支项目:
1、疫苗和注射器的购置。(1)常规接种: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所需常规接种疫苗和注射器的购置经费(2)安排脊灰减毒活疫苗、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疫苗和注射器所需购置经费。(3)应急接种疫苗和注射器。
2、脊灰、麻疹监测经费。
得荣县疾控中心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日
得荣县2011年艾滋病综合防治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及《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11-2015年)》,切实加强我县艾滋病防治工作,达到五年行动计划2015年底要实现的目标,根据《甘孜州2010年中央补助地方艾滋病防治项目管理实施方案》(甘卫办发【2010】308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得荣县2011年艾滋病防治实施方案。
一、目标
(一)总目标
有效运转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工作机制,群防群控,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切实做好这项重大民生工程。
(二)具体目标
1.健康教育:有关部门负责同志100%接受艾滋病防治政策和知识培训;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城镇居民达到85%以上,农村居民达到75%以上,流动人口达到80%以上,校内青少年达到95%以上,校外青少年达到75%以上;汽车站、广场等公共场所90%以上设置艾滋病防治公益广告牌或宣传栏,候车室80%以上放置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材料。
2.行为干预:
经性传播干预措施月平均覆盖卖淫妇女比例达70%以上,男男性行为人群干预比例达70%以上。3.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孕产妇艾滋病检测咨询率分别达到80%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90%以上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承担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的人员培训覆盖率达到90%以上。
4.感染者/病人发现与管理:充分发挥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点的作用,完成自愿咨询检测不少于532人;感染者/病人完成个案流调的比例不低于85%,管理比例维持在80%以上,随访干预比例不低于70%,CD4检测比例达到50%以上;新报告感染者/病人的配偶/固定性伴的HIV抗体检测率达到60%,既往感染者/病人的非HIV抗体阳性配偶/固定性伴的HIV抗体检测率达到50%。
5.筛查实验室建设: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筛查实验室质控考核参加率达到100%,并达到要求。
6.治疗关怀:符合治疗标准的艾滋病病人80%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其中儿童达到90%以上;抗病毒治疗12个月病人按照要求完成随访比例达70%,完成病毒载量检测的比例达到55%,艾滋病致孤儿童100%免费接受义务教育,艾滋病病人90%以上得到相应的机会性感染治疗服务,为艾滋病感染者/病人及其家庭提供关怀、支持和服务的比例达100%。
二、防治措施
(一)完善运转工作机制,形成合力
县政府相关部门和各乡镇政府要充分发挥在艾滋病防治中的组织、协调、管理和督促作用,定期召集相关成员单位开会和研究工作。组织村委会开展宣传教育、干预、关怀支持等综合防治工作;建立艾滋病防治的长效工作机制,将艾滋病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纳入公共卫生任务考核,与公共卫生财政补贴挂钩。
(二)加强能力建设,提高防治水平
完善艾滋病综合监测网络,提高监测质量。县疾控中心要加强对各乡镇的督导频次,做好现场调查工作的质量控制和数据收集、分析及利用;进一步提高性病疫情报告质量,开展性病疫情监测工作的督导检查、漏报调查及性病门诊报告梅毒病例与诊断标准符合率的调查。
加强检测网络建设。县疾控中心要进一步规范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用快速诊断试剂检测,初筛阳性样本送州疾控中心复核。要结合高危人群干预开展咨询检测,扩大在高危人群中自愿咨询检测覆盖面。
加强人员培训。开展医疗卫生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及技能全员培训,90%以上的乡镇卫生服务人员、70%以上的村卫生室乡村医生要接受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
(三)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防治知识知晓率
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做到健康教育进乡村、进工地、进学校、进工作场所,宣传教育工作要经常化、制度化。
1.县广电局、县文体局负责将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宣传工作纳入本系统工作计划,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常年开展大众宣传教育。2.县交通局要在做好本系统防艾工作的基础上,利用车站及交通工具等对旅客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在候车室设置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栏和宣传牌,摆放宣传教育材料,张贴宣传画,刷写墙体标语。
3.县建设局、县劳动保障局要充分发挥系统工会、建筑协会网络优势,发动劳务中介机构,利用农民工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针对农民工流出前、流出中、流出后的各个环节开展宣传,加大农民工等流动人口宣传力度。
4.县教育局要指导中学、小学通过课程渗透、开展专题讲座、宣传栏、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广泛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进入初中以上学校课堂。
5.县卫生计生局要督促各级医疗机构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发动乡镇卫生院开展健康教育,对有关部门、组织和个人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提供技术支持。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在人群相对集中处设置宣传栏,80%的乡镇卫生院和50%的村卫生室要设立艾滋病宣传栏,各诊所要组织就诊者艾滋病防治专题讲座每年至少2次,医院的皮肤科、泌尿外科、性病专科等科室为就诊者提供咨询和宣传教育,发放宣传资料;要督促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在向育龄人群提供计划生育技术和生殖健康服务时,开展预防艾滋病传播的宣传教育和安全套推广使用。
6.发挥社会团体的网络优势,县妇联要将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纳入妇女儿童工作内容,做好“妇女面对面”宣传教育活动;县团委要发动青年志愿者队伍,做好“青春红丝带”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校外青少年的活动场所,开展定期宣传;县红十字会要组织会员和志愿者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
7.公安和司法监管部门要与卫生部门建立协调合作机制,配合完成当年新入所高危人群的检测任务,开展艾滋病预防教育和行为干预,对符合条件的艾滋病病人及时提供免费抗病毒治疗,健全监管场所艾滋病检测和相关信息收集机制,并及时将出所后的感染者和病人转介到户籍所在地的疾控中心。
(四)扩大干预措施覆盖面,提高干预质量
以娱乐服务场所卖淫妇女、男男性行为人群、吸毒人群等高危人群为重点干预对象,相关部门各负其责,采取项目管理的方式,组织、动员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志愿者开展干预活动。
1.推广安全套使用:采用市场营销和免费发放相结合的形式推广安全套使用。利用药店、计生部门网络销售安全套;开展干预的机构结合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发放安全套;县疾控中心要结合定期随访,对感染者和病人免费发放安全套,在咨询服务点摆放安全套。
2.娱乐服务场所卖淫妇女行为干预:推广以居委会为基础、调动多方力量的娱乐服务场所干预模式,注重娱乐服务场所卖淫妇女干预广度和深度的结合。县疾控中心负责干预工作的技术支持和流动卖淫妇女的干预;支持民间非政府组织开展卖淫妇女行为干预。
3.男男性行为(MSM)人群行为干预:针对MSM人群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采取多种措施扩大MSM人群干预覆盖面,要通过多种渠道找到并干预男男性行为者。县疾控中心负责监测、感染者/病人随访管理等工作,对其他单位、非政府组织的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五)扩大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覆盖面,阻断传播
县卫生计生局负责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组织、协调工作,督促妇幼保健院做好孕产妇及婚前保健人群艾滋病咨询检测;对发现的阳性孕产妇实施母婴传播阻断,对阳性产妇及所生婴儿提供追踪随访和检测服务,12个月及18个月婴儿艾滋病抗体检测率分别达到90%;建立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婴儿追踪随访档案。
(六)加强血液安全管理,杜绝医源性传播
各医疗单位要结合艾滋病的大众宣传,严格血液管理责任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强制推广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杜绝艾滋病医源性传播。
(七)加强感染者/病人规范管理,提高工作质量
健全覆盖乡镇的艾滋病疫情管理随访网络,建立“感染者和病人发现、随访、干预、治疗、关怀”一条链管理模式。对现住址在本县的感染者/病人按规定进行随访管理,规范告知方式和告知内容,利用转介通知单,进行疫情协同管理。结合随访对感染者/病人进行行为干预,采血做CD4检测。加强感染者配偶、特别是单阳性家庭的管理,定期开展对配偶的随访检测和干预,建立单阳性家庭的追踪管理档案,收集分析感染者/病人阴性配偶阳转率。
(八)加强医疗救治网络建设,提高治疗工作质量 加强医疗救治网络建设,构建县、乡镇、村三位一体的防治体系,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协调机制。规范药品管理,保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品的持续供应。县疾控中心要及时发现符合治疗标准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为符合治疗标准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申请抗病毒治疗,审核相关治疗信息。
要完善农村以乡村为主、城市以居委会和家庭为主的、为感染者和病人及其家庭提供关怀和救助的社会支持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感染者和病人的关怀救助,动员感染者和社区组织共同参与关怀和支持工作。疾控中心结合定期随访,收集感染者/病人的救助信息,汇总并上报县防艾办,县防艾办将救助信息转达给相关部门,由民政、劳动保障、税务、工商、教育、扶贫、卫生等部门和乡镇政府根据职责实施关怀救助。
三、保障措施
相关部门、乡镇、村委会要有固定的兼职人员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医疗机构设有艾滋病防治的专兼职人员,包括负责抗病毒治疗的医生、相关科室检测发现的医生和乡村医生。团委、红十字会、妇联、社区等发挥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发动非政府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加强各类防治队伍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疾控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建立健全艾滋病防治督导评估机制,定期开展对乡镇和相关部门的督导工作。加强项目管理,合理规范使用资金,合理安排各种渠道来源的防治经费,并严格执行财政部、卫生部制订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补助地方卫生事业专项资金管理的通知》(财办社〔2006〕23号)、国家财经纪律和国际合作项目经费管理规定,加强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四、信息报送
健全信息报送制度,各乡镇政府年初上报艾滋病防治计划、半年上报工作进展报告、年终上报工作总结。各相关部门、各乡镇政府指定艾滋病防治工作联络员,负责信息的收集上报和联络工作。
五、项目资金来源:资金来源于
2010年牧民定居行动项目资金中疾病预防控制经费。
得荣县疾控中心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日
2011年结核病防治项目管理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进一步加强全县结核病防治工作,遏制结核病的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我县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今年继续在我县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根据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一)总目标。
促进《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目标的实现,降低结核病的感染、发病与死亡,提高全人口的健康水平。
(二)目标。
1.新涂阳肺结核病患者发现率在70%及以上,治愈率保持在85%以上。
2.2011年发现、治疗管理肺结核患者13例。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
(一)项目范围。
全县12个乡镇。
(二)项目内容。1.患者诊断。
对到县疾控中心就诊的肺结核可疑患者提供免费的结核病诊断检查,包括提供1次胸部X光片、1次痰涂片检查。据估算,每检查7例可疑者,可发现1例涂阳肺结核患者。
2.患者治疗及检查。
对确诊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提供免费的治疗和随访检查,主要包括:国家免费提供统一标准化疗方案所需的抗结核药品;治疗期间提供3次痰涂片随访检查,疗程结束时提供1次胸部X光片检查。各类患者的治疗以不住院化疗为主,采用国家标准化疗方案,在县疾控中心接受规范的治疗管理。
3.肺结核病报病及治疗管理补助。
对推荐和报告肺结核患者的医务人员以及承担有关公共卫生工作的医务人员给予适当补助,以激励医务人员参与肺结核病的报告及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对按要求已完成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工作的医务人员或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发放治疗管理补助费。
4.提高肺结核患者发现率。(1)疫情报告。县疾控中心实施报告管理工作,以保证国家获得及时准确的疫情信息。
(2)密切接触者流行病学检查。与肺结核接触最密切的是患者的家庭成员,动员已知的肺结核患者家庭成员尽早到结防机构就诊,是早期发现肺结核患者手段之一。对所有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家庭密切接触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提供相应工作补助。
5.规划管理工作。
(1)健康促进。在世界结核病防治日开展综合性健康促进活动,同时举行“三下乡”活动;发放健康促进材料(包括材料的运输、分发等费用);对健康促进活动进行督导评估。
(2)强化督导。为提高工作质量,确保完成各项工作指标,县级每年对所辖乡镇增加1次督导。
三、项目组织实施
县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的要求,落实规划各项指标。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县疾控中心负责项目的技术指导和监测工作,对项目实施进行质量控制。
四、项目资金来源:资金来源于2010年牧民定居行动项目资金中疾病预防控制经费。
得荣县疾控中心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日
第四篇: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儿童接种疫苗公示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儿童接种疫苗公示
根据卫生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财政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五部委《关于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通知》精神,在现行全国范围使用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上,将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实行预防接种。依据四川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扩大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现将具体实施对象公示如下:
一、实施原则: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分步实施。
甲肝疫苗、麻腮风、无细胞百白破等疫苗暂不能满足全部适龄儿童接种,随着疫苗供应量的增加,逐步扩大实施范围。
二、接种对象
1.现行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按照免疫程序,所有达到应种月(年)龄的适龄儿童,均为接种对象。
2.新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其接种对象为规定实施时间起达到免疫程序规定各剂次月(年)龄的儿童。
三、实施时间:2008年7月1日起实施。
四、接种要求 1.甲肝疫苗
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18月龄接种,即2007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适龄儿童。
2.流脑疫苗
流脑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6—18月龄接种2剂次(2剂间隔3个月)A群流脑疫苗,即2008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适龄儿童。3周岁即2005年7月1日以后出生的适龄儿童,6周岁即2002年7月1日以后出生的适龄儿童,各接种1剂次A+C群流脑疫苗。
3.乙脑疫苗
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8月龄即2007年11月1日以后出生的适龄儿童和2周岁即2006年7月1日以后出生的适龄儿童,各接种1剂次。
4.麻腮风疫苗(麻风、麻腮、麻疹疫苗)
目前,麻腮风疫苗供应不足阶段,使用含麻疹成分疫苗的过渡期免疫程序。8月龄即2007年11月1日以后出生的适龄儿童。接种1剂次麻风疫苗,麻风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18—24月龄即2007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适龄儿童。接种1剂次麻腮风疫苗,麻腮风疫苗不足部分使用麻腮疫苗替代,麻腮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
5.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与百白破疫苗程序相同。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供应不足阶段,按照第4剂次至第1剂次的顺序,用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百白破疫苗。
以上疫苗在家长知情同意情况下,可选择相应的二类(自费)疫苗替代。
第五篇:搞好健康教育 提高儿童免疫规划质量
搞好健康教育 提高儿童免疫规划质量
【摘 要】免疫接种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意义,原因是由于儿童的机体与免疫系统还不够完全,在面对一些传染病的时候,非常容易受到感染,必须要通过免疫接种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免疫能力,减少疾病对他们的危害。为了提高免疫规划工作的质量,本文基于作者的自身工作经验,主要对如何开展行免疫规划接种的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部分探讨性分析与建议,以期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起到坚实的保障作用。
【关键词】免疫规划;健康教育;方法措施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471-02
前言
免疫接种工作是防止儿童受到已知疾病危害的重要途径,它能够为儿童提供一层有效的免疫保护,从而提高他们对疾病的抵抗力。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思想认识的提高,大多数的儿童家长都能够明白免疫接种的重要性,也愿意积极的参加、配合免疫接种工作。但是,仍然有一部分的儿童家长,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因素,没有提高对子女免疫接种的认识,因为没有时间,或是认为其作用意义不大,而推迟或放弃免疫接种,然而这样却给他们子女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所以,必须要通过健康教育,来提高儿童家长对免疫接种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并使他们积极的参与、配合免疫规划接种工作。进行免疫规划健康教育的作用意义
2.1 通过进行免疫规划健康教育,提高免疫接种率
从我国的免疫规划工作实施现状来看,宣传力度是很不到位的,这就导致了一部分家长不了解免疫接种对其子女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而通过健康教育,对儿童及其家长进行免疫规划工作宣传,使他们能够从更加科学的层面上来了解为什么要进行免疫接种?免疫接种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不进行免疫接种或是推迟进行免疫接种又有什么样的危害?等等。从而提高他们对免疫接种工作的科学认识,使他们能够以子女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积极的配合免疫接种工作。
2.2 通过进行免疫规划健康教育,保证流动儿童能够及时的进行疫苗接种
由于我国面积较大,加上国内环境的影响,所以我国的流通人口数量是非常大的,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儿童。由于这部分儿童的父母安排不出来时间,又没有他人能够代为监护,所以常常会出现流动儿童推迟免疫接种的现象。通过健康教育,让其父母能够知道及时进行免疫接种的重要性,则能够保证流动儿童及时接种。开展免疫规划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措施
3.1 免疫接种之前的健康教育
在免疫接种之前对儿童及其家长展开健康教育工作是非常关键的,所以应当利用一切的机会与时间,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比如在家长带子女到医院就诊的空闲时间,与他们进行沟通与宣传。健康教育与宣传的内容,应当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要让他们知道预防接种证的作用,每个儿童都需要建证,以作为接种记录凭证;第二,要让他们知道儿童免疫接种主要针对的疾病种类,例如流脑、乙脑、风疹、甲型肝炎、腮腺炎、百日咳、麻疹、破伤风、乙型肝炎、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白喉等等,通过免疫接种来预防这些疾病,是最为经济有效的;第三,要让家长随时注意观察子女的健康情况,并在接种之前向医生说明一些异常情况,让医生判断接种时机是否恰当,或是是否具备接种的条件;第四,在接种的当日,家长应当给子女做好准备工作,让子女洗澡,并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第五,接种前,必须要让子女进食,不能空腹进行疫苗注射,否则可能会出现低血糖。
3.2 示范性的健康教育
为了使接种过程顺利,防止出现意外情况,还应当对儿童家长进行示范性健康教育。第一,向他们示范如何在接种过程当中,以合适的体位抱稳孩子,避免出现意外的伤害;第二,要向儿童家长示范在儿童接种后出现局部反应的情况下,如何对子女进行热敷,并告知其他的注意事项;第三,向儿童家长示范如何正确的测量与观察儿童体温,以在接种后观察其子女的全身反应。
3.3 免疫接种之后的健康教育
第一,在儿童注射完疫苗之后,要指导儿童家长如何用棉签按住针眼,等到针眼处不再出血之后,再将棉签移开,过程中不能让儿童在接种部位进行揉搓,并让他们注意观察子女有无异常,30分钟后无异常情况出现才能离开;第二,如果儿童接种的是乙脑、麻疹等疫苗,则不能再注射之后使用消毒剂,防止影响到疫苗的活性,使免疫效果降低;第三,如果儿童是口服的脊灰糖丸,则应当告知其家长让子女趴在自己肩膀处,并轻拍子女的后背处,帮助其咽下糖丸,防止吐出;第四,如果儿童接种的是卡介苗,那么发生局部红肿、疼痛以及全身发热等情况是正常的,不用担心,这主要是因为机体对疫苗产生了排异反应。通常情况下2天之内这些症状便可消除。但如果儿童的体温超过了38.5摄氏度,且全身都有不适感,就应当采取相应的退热措施,或是直接向医生求助;第五,如果儿童接种的是百白破联合疫苗,则应当在注射完疫苗之后,对其进行仔细的观察,如果局部地方出现了硬结、红肿,则需要及时的采取热敷措施,以避免出现局部无菌性脓肿。有一部分的儿童由于自身身体的原因,在注射完这种疫苗可能会出现过敏、惊厥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最后,在注射完疫苗之后的数天内都要注意观察子女的身体情况,且在24小时内不要给他们洗澡。
3.4 门诊大厅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门诊大厅常设疫苗预防接种一览表,走廊过道设立宣传栏、张贴宣传画,并结合疾病流行的季节性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以强化人们的保健意识。宣传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应图文并茂,适合各层次家长需求,并常换常新。如冬春季麻疹的临床表现,预防治疗及护理方法; 夏秋季手足口病的特征和防治知识; 动物咬伤、抓伤后的处理原则; 乙型肝炎患者阻断母婴传播的方法等。同时将《传染病的防治法》《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预防接种与疫苗知识问答》等书籍置于留观室,家长们可以按需阅读,以了解我国的预防接种制度和疫苗种类及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并播放免疫接种宣传片。
参考文献:
[1] 初利敏.浅释免疫规划健康教育实施方式[J].中国医学创新,2010,9(29):143-144.[2] 王彩云,李平.健康教育对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8):213-214.[3] 白凤芹.加强健康宣教确保免疫规划覆盖率及安全性[J].首都公共卫生,2012,6(04):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