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矛盾、辩证否定观和历史唯物主义高考复习建议
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只有有价值的人生才是快乐的、幸福的人生 坚定理想 铸就辉煌 综合探究 2006全国卷I; 2008山东,(主)2008??广东卷,40(主)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的价值标准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阶级、因人而异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及其意义 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006北京; 2007全国卷Ⅱ; 2006年重庆; 2006北京; 价值判断的含义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2008??北京卷,31 ★价值观对人们的导向作用 人生价值的含义及其评价标准 价值与价值观的含义 价值与价值观 实现人生的价值 历届高考原题 考点 社会历史观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决定 反映、反作用(阻碍、促进)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决定 反作用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决定 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实践 通 过 不 断 解 决 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 前进的、上升的 过程是曲折 的 实现 途径 阶级社会 ―阶级斗争 社会主义 社会 ―改革 【本部分知识结构】 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其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阻碍作用。【知识要点】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原理内容 提示
1、区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依据: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才能实现。(2)方法论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 树立正确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反对错误的社会意识 【知识要点】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普遍性 特殊性 存在于 离不开 相互联结 相互转化 第一,矛盾的普遍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知识要点】 2 方法论要求: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和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我们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并掌握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工作方法 【提示】(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二者是从事物的性质上来讲,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2)不能说“普遍性包含特殊性”。因为普遍性是千差万别的、具体生动的,而普遍性是抛开了许多非富多彩的、具体生动的特殊性,只是概括、抽象出了它们的共同的本质。电脑 处理器 硬盘 内存 显示器 系统平板 笔记本 移动 掌上 台式 部分 共性 个性 整体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一台电脑的构成 各种电脑的共同特点(09年安徽)9.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一是“取类”,把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集中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二是“比象”,在对“类”有了认识之后,“因而伸之,触类而长之”。中医“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包含的哲理是 A.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问题关键 B.从整体着眼才能把握局部的性质 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09高考链接――安徽 本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09年福建35)在社会实践活动期间,某校组织学生前往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参观,村干部向同学们生动地介绍了小岗村改革开放的历程。回答34-35题。35.“小岗村的历史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缩影”。从中同学们可以领悟到哲学道理是 A.事物发展的前途都是光明的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09高考链接――福建 本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09年重庆38)
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年来,为促进渝东南民族地区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重庆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出台《关于加快渝东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每年安排5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其特色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市人大常委会做出关于批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自治条例》的决定,审议通过《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办法》,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市政协多次到该地区调研,形成的多项提案被市政府采纳。材料二:表3 渝东南民族地区的特色与优势例举摘选自:2007年、2008年《重庆年鉴》和《重庆经济年鉴》 石堤古镇;花灯歌舞之乡;锰、钒矿深加工基地 秀山县 龚滩古镇;中国摆手舞之乡;生产技术成熟的青蒿素制药企业 酉阳县 阿依河景区;百万亩草食畜牧基地 彭水县 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全国黄连优质产品生产基地;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分行授信贷款15亿元 石柱县 小南海地震遗迹景观;畅销重庆的“双绿”牌珍珠兰花茶 黔江区 特色与优势 地区 09高考链接――重庆 材料一、二是如何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道理的?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各区县的经济发展符合本地的实际。②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树立全局观念,搞好局部,促进重庆城乡一体化发展。③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重点,发展特色经济与优势产业。④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抓住机遇,发挥本地特色和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普遍性 特殊性 相互联结 相互转化 两种情形 主次矛盾 矛盾主次方面 【知识要点】
5、主、次矛盾辩证关系(1)含义(2)原理内容: 主要矛盾在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互相依赖、互相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对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发生影响。(3)方法论: 要善于抓中心、抓关键、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学会统筹兼顾,适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知识要点】
6、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1)含义(2)原理内容: 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决定事物的性质;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方法论: 看问题要全面,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 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知识要点】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①哲学依据 主次矛盾的辨证关系、矛盾主次方面的辨证关系 ②基本内容 第一,两点论:„„ 第二,重点论:„„ 第三,两者的关系: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③反对的错误倾向 第一,脱离重点的两点论是形而上学的均衡论。第二,脱离两点的重点论是形而上学的一点论。【提示】(1)区分主次矛盾,只能从性质、地位和作用来判断而不能根据解决的先后顺序来决定。(2)不能认为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就自然而然的解决了。(3)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反方面。都是矛盾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是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都要求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主次矛盾都有矛盾的主次方面 联系 一般用到“看什么'问题上 一般运用到“做什么”事情上 运用领域不同 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主流 抓住关键、中心、重点 方法论不同 矛盾两个方面发展不平衡问题 矛盾发展不平衡问题 研究问题不同 对某一事物的性质起决定作用 对事物发展的方向起决定作用 作用不同 在同一矛盾的矛盾双方中 在复杂事物的许多矛盾中 前提不同 区 别 矛盾主要方面 主要矛盾 比较 中心、重点、关键、根本、核心、首位、重中之重、第一要务 性质、本质、实质、主流、主体、大局、方向 次要方面 主要方面 积极作用 消极影响 支配 影响 互联网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的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次要矛盾 次要矛盾 复杂事物:中学生 一个矛盾:互联网 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 矛盾 基本属性 承认矛盾 一分为二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辩证关系 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 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矛盾分析法 对立统一 普遍性 特殊性 特征 【知识要点】
7、矛盾分析方法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称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主线――党建以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路线――民间话语进入党建辞典 “变语”彰显中共基层路线 看点――研究预防体系铲除腐败 辩证否定观(1)辩证否定的内涵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知识要点】
一、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2)辩证否定的特点 ①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辩证否定的实质 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提示 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所起的作用和地位是不相同的。
1、辩证否定观要求树立创新 原理内容 方法论:要树立创新意识(1)要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们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和权威;(2)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知识要点】 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
1、辩证否定观要求树立创新 方法论:要树立创新意识。(1)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2)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知识要点】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
创
新的。
【知识要点】
二、理解创新对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从实践的角度)⑴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⑵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⑶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⑷创新促进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比较辨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 把肯定和否定绝对地割裂,主张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是克服和保留,否定中包含着肯定,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与肯定 的关系 否定是外力强加于事物的,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主观任意的否定 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斗争的结果,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进行的自我否定 否定的动力 形而上学否定观 辩证的否定观(09天津6)人民公园是天津市仅存的清代私家园林。该公园改造方案曾计划拆除砖砌围墙,引起社会各界热议,市民纷纷建言献策,网友踊跃发帖讨论。有关部门认真听取意见,汲取合理建议,决定遵循中式园林习制,不拆围墙,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重塑昔日江南园林景观。人民公园改造方案的制定过程是 A.肯定与否定的统一 B.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C.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09高考链接――天津、江苏 09江苏32 下列对辩证否定的理解,错误的是 A.辩证的否定是“扬弃” B.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 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D.辩证的否定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本题考查知识点:辩证否定观(09山东25)据报道,美国加州大学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能控制光线运行方向的材料,这项重大突破使长期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隐形衣”梦想有可能变为现实。这启示我们 ①意识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目能正确预测未来 ②利学创造往往需要利学幻想的激发和推动 ③科学幻想向现实的转化离不开科学实验 ④发挥意识活动的创造性就能将科学幻想变为现实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09高考链接――山东(09年辽宁、宁夏)22.科学难题征集活动有利于激发青少年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培育青少年科技创新意识,引导他们 1超越已有书本知识,否定科学理论权威 2拓展自由想象空间,摆脱已有思想观念 3关注当代科学现状,探寻科学发展的新思路 4培育科学问题意识,发现科学发展的突破点 A.12 B.23 C.34 D.14 本题考查知识点:创新意识 ①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②加大对保障性住房、教育、卫生和文化等民生工程的投资 ③为汽车、钢铁、实话及电子信息等十大产业的调整和振兴提供专项资金; „„ ①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②加快发展消费信贷,支持居民购买住房和大件耐用消费品 ③适度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 „„ 应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措施 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措施(09年福建39)我国应对来那个次金融危机的措施对照表 09高考链接――福建 ①密切关注变化发展了的实际,敢于破除与实际不相符合的陈观。我国采取有利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措施,是根据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做出的正确判断。②注重研究新情况,敢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当前我国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措施就是根据国内外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出台的新举措。(4)请根据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分析我国当前采取有别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措施的理由。互联网+物联网 智慧地球 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物联网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时事链接 辩 证 法 联系观点 发展观点 形而上学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最根本的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孤立观点 静止观点 片面观点 全面观点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历史唯物主义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基本结构: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4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高考考点明晰
人生价值
价值和价值观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价值的实现方式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高考考点明晰 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在如何看待我们周围世界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内容包括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从考试的题型上看,涉及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各种题型,特别是随着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不断加强,近年来在高考中以非选择题考查已有增强的趋势。本单元命题选用“情境”多为社会生活中的事例,有较强的时代性,因此复习时要注意结合当前弘扬的社会精神,分析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注意联系新涌现的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分析人生真正价值的内涵以及人生价值的实现问题,提高运用能力。本单元在高考中的地位 2007??广东单科,40 2008??全国卷Ⅰ,38(主)2008??江苏卷,35(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社会历史的主体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005??广东单科,20 2006??广东,选择 2008??广东卷,34 2008??全国卷Ⅰ,38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 2006??北京,选择 2006??江苏,选择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发展的规律 寻觅社会的真谛 历届高考原题 考点 本单元在历年高考中的兴奋点 * * * * * 矛盾、辩证否定观和历史唯物主义高考复习建议 北京市育英学校 蓝利军
一、高考考点明晰
二、高考中的地位及复习建议
三、高考考点解析(原理内容+方法论+反对点+易错易混)
四、高考试题链接
五、相关时事链接 内容结构
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3、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否定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4、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创新的社会作用
高考考点明晰 【矛盾分析方法的重要地位】 从世界观的角度看,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从方法论的角度看,矛盾分析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在近几年高考中,本单元的内容一直是考查的重点,尤其是矛盾分析法在历年高考试题分值占比都较高。因而在本单元的复习中要注意多题型、多角度去思考和把握课本的基础知识点,并着重于理解和运用。同时要特别注意新增的“辩证的否定观”和“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这两个新的考点知识的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哲学依据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综合探究 创新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 创新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中的推动作用 创新对人类思维和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2004??海南、全国文综III,27 2008??重庆卷,25 2008??江苏卷37,(主)2008??山东卷29,(主)★辩证否定观及其要求 辩证的革命批判精神及其要求 唯物辩证法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历届高考原题 考点 本单元在历年高考中的兴奋点 2005??山东、全国文综,33;2007??上海春季,63;2008??四川卷38(主);2008??北京卷,29;2008??江苏卷,33;2008??天津卷39(主);2008??重庆卷39(主)★把握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要求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2005??山东,全国文综I,32;2006??北京卷;2008??四川卷,31;2008??北京卷,30;2008??广东卷,26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2007??广东单科,26;2008??上海卷,23;2008??北京卷,26;2008重庆卷39(主)★矛盾特殊性的含义及要求 2006??北京卷;2007??广东文科基础,18;2007??天津文综,30;2006??广东单科,18;2008??江苏卷,30;2008重庆卷39(主);2008宁夏卷38(主);2008山东卷29(主)★矛盾普遍性的含义及要求 2007??广东单科,25 2006??山东、海南、宁夏、全国I,30 2006??广东单科,23 ★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历届高考原题 考点 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本部分知识结构】 矛 盾 含义 基本属性 特征 普遍性 特殊性 辨证关系 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 世界观 方法论 承认矛盾;一分为二 坚持共性和个性的 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用 对 立 统 一 的 观 点 看 问 题 矛盾转化律;对立统一律 实质 核心 矛盾 联系 发展 是联系的根本内容 是发展的根本动力 构成 引起 联系是矛盾的表现形式 发展是矛盾运动的结果 知识结构――辩证法体系 总特征 联 系 事物内部(相互影响)事物之间(相互制约)根本内容 对立 统一 矛盾 联系 联系 内部矛盾 外部矛盾 发展 内因 外因 源泉 条件 推动 矛盾观点是辩证法的核心,既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又进一步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 【知识要点】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
1、什么是矛盾(1)含义: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这就是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提示】(1)“两个方面”不是任意的两个方面,而是构成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2)“两个方面”是具体的、多样的,不局限于“好”与“不好”两个方面。【知识要点】(2)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统一性 相互区别;相互排斥。哲学上讲的“斗争”与生活中讲的“斗争”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相互贯通(渗透、包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表现 绝对的,无条件的 相对的,有条件的 条件 联系 区别 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分离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连结的属性和趋势 含义 斗争性(对立性)同一性(统一性)方法论: 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看到对立。(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①不能将对立和统一分别理解为矛盾的双方。事物包含两个方面,是指事物的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不应称为矛盾,两个因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才称为矛盾。而“对立”和“统一”则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不能认为“统一”是矛盾的一方,而“对立”就是矛盾的另一方。②不能把具体矛盾等同于矛盾概念。矛盾概念是对万事万物所具有的对立统一关系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矛盾则是矛盾的具体表现。两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③不能把哲学上的斗争等同于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斗争”,这两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提示】(09年北京38)某班以“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为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老师给出一张柱状图,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丙组同学讨论时发生了争论:部分同学认为“经济建设更重要”,国家应该把有限的财力投入到经济建设上来;部分同学则提出“社会建设更重要,应该加大社会建设投入”(3)你如何看待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对立统一关系 09高考链接――北京(1)对立: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是有区别的,他们的目标、内容和途径不同。在财政用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支出一定的情况下,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支出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2)统一: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是相互依存的,前者为后者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后者是前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片面强调经济建设或片面强调社会建设的重要性都是错误的。要全面地看待二者关系,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实现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09年辽宁、宁夏23)23.资源再利用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2009年1月1日《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迫切地需要人们提高对资源再利用的认识。有专家指出:“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废物是发错了地方的资源。”这一认识的根据是 1物的资源或废物的性质取决于人们对物的态度 2废物向资源的转换需要一定的技术性 3废物和资源之间具有本质上的抽象同一性 4废物或资源的性质是由其所处不同实践关系决定的 A.12 B.34 C.13 D.24 本题考查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09高考链接――辽宁、宁夏(09年全国卷1)29.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从灾难到进步,其中体现的深刻哲理是 ①“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②“灾难”向“进步”转化是无条件的,体现了矛盾双方的互相贯通。③“灾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进步”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④“灾难”促进“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某些外因的决定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09高考链接――全国卷1 本题考查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 相互转化且转化是有条件的(09年全国卷2 29)美国科研人员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青蛙触电般立即窜逃出去;又将青蛙放入凉水中,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温度的变化,确没有立即跳出去而逐渐丧失逃生能力。这种现象被称为“青蛙效应”。回答28~29题。29.人可以避免“青蛙效应”在于能居安思危,并因“思所以危”而“安”,其哲学道理是 ①认识“危”的条件、根源和前景是实现“安”的必要前提 ②认识“危”的必然性,则可以安之若素、泰然处之 ③认识“安”与“危”的依存、贯通关系,顺应和迎接安危转化的趋势 ④认识“安”与“危”的包含、转化关系,努力实现转危为安的趋安避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09高考链接――全国卷2 本题考查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 相互转化且转化是有条件的 提示 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我们应当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09高考链接――浙江(09年浙江卷29)春秋时期,齐国国王命令大臣们必须穿丝质衣服,但国内只准种粮食而不准种桑树,齐国蚕丝需求量大,价格上涨,邻近的鲁、梁等国纷纷停止种粮改种桑树。几年后,齐王又命令只准穿布衣,且不准卖粮食给其他国家。结果,鲁、梁等国因饥荒而大乱,不战而衰,齐国坐享其成,使疆土得以扩张。回答28――29题 29.鲁、梁等国不战而衰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启示是,看问题、办事情 1既要看到运动的绝对性,更要看到静止的相对性。2既要注重量变,更要促成质变。3既要认识矛盾的同一性,又要把握矛盾的斗争性。4既要重视局部,又要统筹全局。
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本题考查《生活与哲学》物质,联系,发展和矛盾的含义 【知识要点】
2、矛盾的普遍性(1)原理内容: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矛盾也具有客观性。【提示】 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能说任何两个事物都构成矛盾的双方。(2)方法论要求 第一,矛盾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第二,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一分为二的全面分析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片面观点(一点论)。【提示】 矛盾不仅是普遍的,也是客观的,是事物固有的,人们不能任意地制造和消灭矛盾,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矛盾,通过改变矛盾的条件来改变矛盾的状态甚至解决矛盾。(09年天津4)4.丝瓜俯视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高。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晚能看到夕阳徐徐落下。”南瓜说:“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能观察到身边细微的变化。”下列说法中与该寓言寓意一致的是 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09高考链接――天津 本题考查矛盾普遍性及其方法论
3、矛盾的特殊性(1)原理内容 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表现: 第一,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第二,同一事物在的不通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第三,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各有其特点。【提示】 这种特殊矛盾就构成一事物 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这是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 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或叫根据 这些不同的矛盾就是区分 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依据; 【知识要点】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知识要点】 2 方法论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含义 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②地位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③意义 第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第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提示】 第一点从认识世界的角度讲,第二点从改造世界的角度讲,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提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以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为前提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是认识事物的方法,又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知识要点】(3)怎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第二,分析不同事物的不同矛盾。第三,分析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矛盾。第四,分析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以及同一矛盾中两个不同方面。第五,反对不顾时间、地点、条件的“一刀切”。【拓展】 全面理解“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从唯物论角度: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从辩证法角度: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 从认识论的角度:认识的不断发展。(09年四川35)2008年11月,成都市政府决定,从2009年1月起,返乡农民工等三类人员可一次性申请领取价值500元的就业培训卷,持卷人员可自主选择各类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和培训专业。政府为此拿出7500万元,惠及群众15万人,培训后就业率高达60%以上。据此回答33―35题。35.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 ②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④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09高考链接――四川 本题考查内外因和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一定要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联系 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基础、前提 方法论地位 辩证法 唯物论 从属 范围 侧重解决不同的问题 侧重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 侧重按客观规律办事 侧重 问题 矛盾特殊性原理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 依据 原理 略 略 含义 区别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09年四川32)32.今天,麻醉剂已经广泛应用于外科临床手术,但据医学统计,仍有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二的病人麻醉失败。这表明 A.矛盾双方的统一是无条件的 B.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C.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D.矛盾的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09高考链接――北京 本题考查矛盾特殊性原理的相关知识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无处不在 事事有矛盾 矛盾无时不在 时时有矛盾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 不同阶段各有不同 特点 不同事物的矛盾 具有不同特点 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 辩证关系 空 间 时 间 空 间 * * *
第二篇: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练习题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第一框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
1、辩证的否定观原理方法论P74-P75 【原理】 ⑴含义: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_____的否定,即自己______自已,自己_______自己。⑵特点: ① 辩证的否定是______的环节。②辩证的否定是________-的环节。② ⑶辩证否定关的实质:________--③ 既肯定又______,既克服又______,克服的是旧事物中_________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_________的因素。【方法论】
树立______________.★
2、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方法论)P76-P77 本质: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
(1)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_________,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_________,敢于破除落后的__________-。(破)
(2)注重研究_________,善于提出_________,敢于寻找_______,确立_______,开拓________。(立)
第一框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1、创新的社会作用P78-P80(1)创新推动____________的发展(科学技术)(2)创新推动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革
地位: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作用: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3)创新推动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
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化
人类文化的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总;创新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灵魂,是一个国家___________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__________的源泉。
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练习题
一、客观题
1.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
A否定 B创新 C联系 D扬弃
2.三肠涡虫是一种奇妙的动物,如果用刀子将其身体一切为二,它将生长成为两个三肠涡虫,三肠涡虫通过细胞增殖和合用遍布全身叫做新胚芽的未分化干细胞改造现有器官,从而实现器官组织再生的现象,说明()①辩证否定观是联系的环节 ②辩证否定观是发展的环节
③辩证法思维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④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明代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一段话说明了()
A.否定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B.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
C.只要否定就能发展
D.怀疑精神就是创新精神
4.农作物只有靠新陈代谢的内部矛盾才能生,外力的拔高是不能助长的。这说明()A.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绝不是外力作用下的否定
B.否定就是抛弃一切
C.否定就是事物内部矛盾的任意否定
D.否定表现为辩证的否定和形而上学的否定
5.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①吐故纳新,革故鼎新——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 ②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③画龙点睛——重视解决事物的质变
④瑕不掩瑜——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别因为落了一根牛毛,就把一锅奶油扔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的事业扔掉。”这句俗语启示我们
①坚持辩证否定观
②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③做事情既有肯定,又要有否定 ④树立创新意识,敢于否定一切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一项对全球21个国家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能力却排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倒数第五。当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创新意识成为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树立创新意识()
①有利于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②是推动认识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要求我们敢于质疑权威,否定一切
④是辩证否定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8.千百年来,北京创造了世人瞩目的科技和文化成就,这座城市也以厚重的文化底蕴,向世界诠释着一个城市的创新和进取精神。创新极大地增强了北京的城市活力。创新的作用在于()
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④创新推动人们彻底抛弃旧有观念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主观题
9.相比“嫦娥一号”,“嫦娥二号”技术更新、难度更大、系统更复杂。“嫦娥二号”既继承了“嫦娥一号”卫星的许多成熟技术,又增加了很多新技术,对探月工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整个深空探测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合所学哲学知识,回答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辩证否定观的。
10.央视特别节目《创新中国》网上征集:服装品牌如何创新?网友纷纷发表看法:
看法一 服装品牌,需要继承与创新!创新服装品牌,必须继承民族精神和文化,承载现代气息和流行元素,凸显以人为本心理需要,适应中国乃至世界的服装文化欣赏需求,这就需要不折不挠的追求、探索和创新。
看法二 中国是个纺织大国,但是庞大的纺织品出口却赚不到更多的外汇,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缺少品牌优势。大力发展品牌创新符合市场规律,也符合国家利益。(1)看法一是如何体现辩证否定观的哲学道理的?(6分)
(2)根据看法二谈谈创新的意义。(6分)
第三篇:关于辩证的否定观的再思考
对辩证的否定观的梳理
——从其历史演变过程看辩证的否定观的发展和完善
[摘 要] 辩证法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提出是为了克服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所面临的理论困境,辩证法之所以能克服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所面临的内在困境,就在于其否定性。长期以来,在辩证法的研究中,关于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尤其是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辩证法的否定性灵魂哲学界给予了相当多的关注与讨论。本文从辩证法的否定性的相关方面——辩证的否定观角度,从哲学史上经典作家们对辩证法的否定性的论述,尝试着对辩证的否定观的发展和完善进行系统的梳理。[关键词] 辩证的否定观;黑格尔;马克思;列宁;现代解释
在哲学史上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自身发展过程的特点就是否定之否定,否定性伴随着辩证法发展与讨论的始终,同时,否定性的思想是哲学中较为难懂又最能体现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实质性的一个哲学概念,否定性思想历来受到经典作家的高度重视。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辩证的否定思想进行梳理。
一、黑格尔的辩证否定观
在黑格尔的各种哲学中否定性占据相当重要的份量,哲学史上第一个提出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是黑格尔,黑格尔是在批判宗教神学及机械唯物主义外因论时提出这一理论的。他吸收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新成果,把世界看成一个整体,提出矛盾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①从而肯定了矛盾存在的合理性,肯定了扬弃矛盾、否定之否定的合理性。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事物和概念中存在着矛盾,这一点古代的辩证法家就已经认识到了,并不是黑格尔的独特的发现。黑格尔的辩证法比以往的辩证法更为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不仅看到了矛盾,看到了否定,而且还看到否定还要被否定。这就是我们前文所提到的黑格尔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否定之否定规律,黑格尔并把这种否定之否定规律作为自己整个哲学体系构成的基本规律。在他看来,否定之否定同对立面的统一完全是一回事,黑格尔有时甚至把它抬得比对立统一还高,他说,“内在的否定性”正是“自身运
②动的灵魂,一切自然与精神的生动性的根本”。在分析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过程中,黑格尔这样认为在肯定阶段时,其中就已经潜存着否定;当肯定转化为否定时,① 黑格尔.逻辑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66页.
黑格尔.逻辑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410页. 的”形式表达了人类历史运动的辩证法。“由于黑格尔根据否定的否定所包含的肯定方面把否定的否定看成真正的和唯一的肯定的东西,而根据它所包含的否定方面把它看成一切存在的唯一真正的活动和自我实现的活动,所以他只是为那种历史的运动找到抽象的、逻辑的、思辨的表达”。①[7](P159)
二、马克思的辩证否定理论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最集中地讨论辩证法问题的著作之一,尤其他 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清晰地表明了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态度,并凸显出马克思自己对辩证法、尤其对辩证法的理论基础这一根本问题的洞见。对此,马克思有过一段十分重要的论述,常被人引证。这一论述是:“黑格尔的《现象学》及其最后成果——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的伟大之处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失去对象,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因而,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②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在规定人的本质时,黑格尔引入了劳动以及生成的观点,认为人是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本质的,“人的真正存在就是他的行为”。③马克思由此认为,黑格尔“把劳动看做人的本质,看做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看做“人在外化范围内或者作为外化的人的自为的生成”。④正是由于对劳动进行了相当深刻的哲学思考,并用劳动来理解否定,黑格尔提出了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而马克思得出了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当马克思把实践理解为人的存在方式,并把物质实践理解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基础时,否定性的辩证法就获得了一个现实的基础,成为一种“合理形态”的辩证法。
马克思还强调,在现实实践基础上的辩证否定观还有具有客观性和联系性、发展性:一方面,马克思在写《资本论》中每一概念、过程、阶段的否定时,都是以铁的事实为根据,按照资本主义的客观现实进行分析、抽象、概括,由简单到复杂,最后得出资本主义必亡,社会主义必胜的结论。这就是说,否定是客观世界复杂事物的真实反映,无论否定的内容、形式或特点都离不开自然界或人类 ①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第159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第130页.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M].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第213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第163页.
就获得发展,每一种观念和概念也是如此。”①可见,事物的外在否定同自我否定一样,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二者对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要起作用,只是起作用的范围、方式和作用的结果不同罢了。因此,辩证否定应该既是自我否定也包括外在否定。
四、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对辩证的否定观的诠释
想要了解列宁辩证的否定观首先要从列宁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认识开始说起。列宁在青年时代就对三段式的论述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反感,认为这是黑格尔的遗迹,从而否认了这一规律的存在。后来经过认真的研究列宁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于是把它应用到连续发展过程中,提出了质的运动具有螺旋式上升的特点。显然,列宁也是从形式上把握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特点。由于形式上的运动表现在外部,是统一体或事物自身运动的特点,而本质的运动深入到矛盾双方之中。当列宁从事物发展变化具有的连续性这一角度把握否定之否定规律时,就使这一规律的内涵变成了事物发展变化形式上具有的特点,即螺旋式上升。从认识论角度上讲,它使这一规律的内涵从本质高度下降到它的表面形式上。
在承认和研究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础上,列宁把辨证否定视为辨证法中最重要的因素。列宁说:“辩证法的特征的和本质的东西并不是单纯的否定,并不是任意的否定,并不是怀疑的否定、动摇、疑惑(当然,辩证法自身包含着否定的因素,并且这是它的最重要的因素),并不是这些,而是作为联系环节、作为发展环节的否定,是保持肯定东西的、即没有任何动摇、没有任何的折衷的否定。”②从列宁的论述中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的环节,是既克服又保留,是扬弃,是否定和肯定的统一。肯定中有否定,没有纯粹的抽象的肯定,如果肯定一切,事物就不能发展。否定中又包含肯定,亦无抽象的纯粹的否定,怀疑一切,否定一切,事物就会中断,就会失掉联系,亦不能发展。
因为斯大林坚持了列宁早期的观点,认为三段式是黑格尔的遗迹,因此彻底否认了这个规律在哲学理论中的存在,也就无从谈起他的辩证否定观了。
毛泽东刚开始撰写哲学著作时沿用了恩格斯的观点,坚持辩证法有三个规律 ① 恩格斯.反杜林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第139—140页.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第97页. ②
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界限,又可以比较全面地概括辩证否定的实在内容,并同否定之否定规律保持内在的逻辑联系。”①
(三)正确理解辩证的否定观及其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关系
之前在文中多次提到否定之否定规律,因为研究辩证的否定观与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分不开的。那么不可避免的会有人产生这样的疑问:何谓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的否定观是否等同于否定之否定规律?如何正确理解辩证的否定观及其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关系?在文章的最后本人必须对此些问题给予说明。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规律,这个规律表明,任何事物都经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曲折道路,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在理解辩证的否定观及其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关系时我们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在“肯定一一否定—否定之否定”三个阶段中,否定是中心的环节,它在其中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它既克服、抛弃了肯定阶段的消极的东西,又保留、继承了肯定阶段的积极的东西,并为否定之否定阶段的到来准备了条件,因而它是辩证的否定,即坚持了辩证的否定观。否定是关系到否定之否定能否发生,关系到事物能否发展的关键环节。如果这个环节进行得不好,不是辩证的否定(扬弃),而是形而上学的否定(全盘否定),否定之否定成为不可能发生,事物也就不会获得发展。所以,辩证的否定观作为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得以实现的核心。
另一方面,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在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保持事物存在的肯定方面和促使事物灭亡的否定方面,事物的矛盾运动是永恒的,这种否定也是不会须臾停止的。辩证的否定不但存在于一切事物运动发展过程的始终,而且必然也存在于一切事物运动发展过程的自始至终。并非仿佛只是存在于事物运动发展过程发生转折的两个转折点上,只是一个没有任何渐进过程的“催化剂”。辩证的否定存在于这两次否定之前的肯定阶段和否定阶段中,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着的事物内部性、局部性因素和次要性因素的渐次否定,当这种辩证的否定积累到一定的临界点时,就会引起在转折点上带全局性和根本性否定的结果。显而易见,这两次转折点上的否定之所以能够发生,是因为在它们之前有着多次对局部性因素和次要性因素的否定为之作准备。所以,辩证 ① 张伯钦、王鹤.辩证否定、否定之否定和认识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84(2).
第四篇:辩证否定观教学设计(微课)
高中政治必修4 人教2003版
适用于普通高中政治学科
辩证否定观教学设计
易门一中 赵慧焰
★教学背景
在网络web2.0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快速发展,与当前广泛应用的众多社会性工具软件(如博客、微博、Facebook、Youku、Tudou等)一样,微课也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教学目标
1、识记辩证否定观的内涵
2、理解辩证否定是自我否定
3、培养学生用辩证否定观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唯物辩证法的创新意识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教学过程
(一)辩证否定观的内涵 探究活动一 学生通过预习探究 什么是肯定? 什么是否定?
(探究辩证否定观内涵,将形而上学否定观与辩证否定观进行对比,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理解辩证否定观。)
(二)辩证否定观是自我否定
1、什么是辩证的否定?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三)辩证的否定的作用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四)辩证否定的实质
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因此,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探究活动二 材料分析
招商引资源于中国因开放政策所成立的开发区,中国早期沿海开发区的招商引资所引起的示范效应,(地方经济总量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地方就业增加,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入的增加,地方官员升迁比例增加),随后中国各级政府成立了大量的开发区并开展招商引资工作。2014年,我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优化投资环境,完善优惠政策,加快产业发展,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实际利用市外资金55.7亿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39%。在近期召开的县委全会上,易门县确定今年的招商引资任务为65亿元,比上年的50亿元增加15亿元。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县的招商引资?
(培养学生用辩证否定观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解题能力,学习解题方法。)
(五)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辩证的否定观,知道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坚持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统一。
第五篇:专家答疑——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关系
下面是就群里老师们讨论的哲学第十课第一框教材的安排问题,承蒙李洪波老师的帮忙,教材的编委扈文化老师进行了答疑解惑,与老师们共享,同时感谢李洪波老师和扈文化老师的热情相助!
1、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评精神,把它们放在一框题里面,是为了什么?有什么关联?
答:讲创新,应该讲些哲学理论根据,而哲学的根据很多,比如发展是创新,质变可以是创新,矛盾统一体破裂可以是创新,新联系的建立也可以是创新,等等。鉴于这些内容前边讲过,不宜在这里重复,需要另讲别的。辩证法本身就是革命的批判的创新的,这条可以讲;辩证否定也是创新的根据,可以讲。这样它们就装在一个框了。至于它们的关联,可以从哲学体系来讲,即包含关系。辩证法包含辩证否定观;二者都体现革命性;角度虽然不同,都揭示了世界的辩证发展状态。
2、如果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树立创新意识,那它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要求创新的?
答:辩证否定,是讲在具体的创新过程中,既要保留原来好的有益的东西,又要否定其落后的不适应的部分,创新过程是曲折前进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从根源上就不承认永恒的东西,认为任何东西都要被新事物所代替,这对于树立创新意识更具整体全面概括的意义。
3、从第一个 目题如何过渡到第二个目题?
答:这个过渡,与二者的关系相联,即辩证否定是部分、个别,辩证法是整体、一般。这种过渡,可以从个别到一般,由具体上升到抽象,由部分升华到整体。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理解,有针对性地作些说明。
需要指出的是,教材的安排虽然有其道理,但未必是真理,换言之,也可以有其他安排。我们现有的这种安排,需要教学实践的检验。对于教材上的这些内容,在教师教学用书中似乎有,请直接看教参即可。上述回答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