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风、教风、学校特色解读
学风“乐学善思”解读:
乐,快乐也。民工子女随着父母东迁西移,生活不易,我们希望他们在学校能快乐地学习,学习地快乐,做个快乐使者。
学,学习也。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课堂上,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也。
乐学,好学也。学生在校,主要任务便是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好学习,怎么会有长足的进步呢?不仅是对于学生,对于老师,好学,常给自己充充电,也不至于在知识经济社会中被淘汰。
善,善良也。善良是人的美德,也是人性最基本的东西。我们希望师生能怀着善良感恩之心,对待人生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做个善良之人。
思,思想也。人不能没有自己的思想,我们的老师要时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思考。我们的学生个个都是“小大人”,他们的脑细胞时时刻刻都活跃着,思绪每时每刻都在浩瀚的天空翱翔。我们希望他们能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善思,善于思考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好学,善思,两者不可偏废。
教
风:“ 乐教善导 ”解读
乐教:从教师的教学方面强调一个“乐”字,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才能产生强大的动力源泉,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益和质量,全面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再上新台阶。只有“乐教”,才能“勤教”、才能“善教”,把工作当成是一种享受,在不断进取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善导:寓意教师不仅要有宽实的知识基础和开明的教学艺术,而且应树立高尚的思想境界和人格价值。只有这样,才可能在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中培育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学校特色解读: 武术强身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蕴涵丰富,它不仅能增强体质、防身自卫、修身养性,而且还具有弘扬民族精神等功能。
我们把武术作为学校特色,学生通过武术拳操的学习,能够培养其尊师爱友,勇于吃苦,奋发向上,乐于助人,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在我国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通过武术对儿童进行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开展武术活动不仅对儿童的身体、智力、创造力、斗志、情感、美感等方面会产生积极影响,而且还可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书法怡情
书法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养生之道。“言为心声,书为心画”,练习书法,能陶冶人的情操,赋予生命更多活力。
书法练习不但是一种艺术享受,还是“纸上的太极,墨上的气功”,所以怡情又养生。练书法时思想高度集中,甚至还可以达到忘我的境界,心情和思想都融入文字的意境美中,对眼前或身边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视而不见,听而不烦;对心中放不下的事情能一时忘却,没有了妄想和烦恼,心静如水,从而进入即轻松又怡情的状态。写出一篇作品,心灵得到美的享受,性情得到陶冶,身心愉悦,对养生大有好处。学生练习书法,并且能持之以恒,不但能修身养性,还能培养自己坚忍不拔的精神,踏踏实实,干好工作。
阅读养心
人在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一是生命,二是心灵。阅读能滋养心灵、润泽生命,是一条抵达幸福的捷径。古人云: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心。没有书的日子会使人心灵蒙尘,渐渐消蚀的读书热情会使心灵的肌肤起皱。太忙碌于现实,太驰骛于外界,总有疲倦的时候,此时书便是心灵最好的栖息之所。如今媒体众多,相比之下,书籍的那一分独有的沉静、深远和幽雅,最让人难以割舍。繁忙的工作之余,捧一本书,或坐于书房,或行于户外,无声的书籍均能给你一分闲情逸致,你可深入,也可浅出,在无声中聆听美好的旋律,在无画中观赏美妙的图景。
一部好书就是尘世的一盏明灯,它照亮了人们的心灵,也照亮了人类历史的路径。读书是高尚而神圣的,它可以给人带来心灵的丰富和精神的振奋,可以让人活出人生的一大境界。对书籍的敬畏与眷恋、对读书人的敬仰与渴望,使得读书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风景与渴求。抱着自己喜爱的书籍来阅读,是我们生命中最幸福、最神圣的时光。人的成长是心的成长。阅读以养心!劳动达人
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这是高尔基对劳动的诠释,也是劳动的真谛。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创造了幸福,劳动创造了社会的和谐美,更是劳动创造了人类,所以说,劳动最光荣!
作为一名小学生,首先应当牢记自己的学习使命:培养高尚的情操,掌握丰富的知识,学会更多的技能,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劳动者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在劳动中成长。特别是我们民工子弟,家长工作繁忙,在家里,我们要承担更多的家务劳动,要牢记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要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
培养目标:
练好身体写好字 做好家务读好书
第二篇:校风、教风、学风、校训解读
“三风一训”解读
一、校训:明德 笃学 求实 创新
明德——体现学校长期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是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色和亮点;,笃学——体现学校发展中关注教师、关注学生、关注学风的态度; 反映全校师生对博取知识、潜心学问的专注。
求实——体现师生推崇实干奉献的做人品格;体现我校师生注重实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创新——体现学校“创新活校”的建设思路,落脚到学校科研创新、机制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过程中。
二、校风: 和谐 团结 文明 守纪 和谐——是学校发展的主体氛围,“和”是协调,是合作,是沟通,是融洽,“和谐”是学校氛围的终极追求,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团结——就是力量。教师间团结一致,共同致力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升,学生间团结互助,是让学生学会人与人相处的育人要求。
文明——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做文明人,行文明事,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是学校育人的重要工作。
守纪——社会主义法制国家需要新一代的法制公民。学校要立足于培养学生会做人、会做事,知法、懂法、守法的现代文明人这样工作重点上来。
三、教风:敬业 严谨 博学 善导
敬业——爱岗敬业,是良好教风的内在灵魂,是教师基本的职业要求和道德规范。
严谨——严格谨慎,一丝不苟,这是每位教师律己律人,治教治学的基本要求。
博学——教师必须要广泛涉猎各种书籍,提高专业水平,掌握精湛教学技艺,厚重教育底蕴,才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
善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学生品行修养的雕刻师,良好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学生成长、进步的关键。
四、学风:勤学 好问 善思 乐辩
勤学——勤于学习,勇于探究,力争上游。
好问——敢于发问,善于发问,在不断发问中巩固旧知识,学会新知识。善思——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学会在思考中求得知识的真谛。乐辩——思想的磨砺与提升来自于与人的交流,在学习中乐于辩论,勤于辩论,让意志和知识在辩论中成长,在辩论中进步。
第三篇:校风、教风、学风、校训解读
苑戈庄小学学校“三风一训”解读
一、校风:文明勤奋 求实创新
文明: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理想;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办事
勤奋:勤钻勤问勤教勤导,勤读勤思勤练,奋发有为。胜不骄,败不馁,在困难之中不怨天、不尤人;受到挫折不悲观、不停顿、不气馁。
求实:稳重踏实,讲求实效,不好高骛远。
创新:创新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人类社会的发展依赖于人们的创新活动,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创新精神,也就不会有希望。同样,创新是现代学校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生存的源泉,它包括学校管理的创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方法上的创新。学生要富于理想,敢于质疑;勇于进取,善于创造。
二、校训: 团结合作 奋发向上
团结合作”: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既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环境,又是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的育人要求。合作,就是学习生活相互配合,互相帮助,向着前进的目标不懈努力,提升师生素质,从育人环境与育人效果,提高台阶,与时俱进。
三、教风: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严谨治学 勇于创新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塑造人的灵魂的伟大使命”,培养具有健全人格、优秀道德品质的全面发展的人,具有与传授知识相同甚至更为重要的意义。因为“光有品性,没有知识是脆弱的,但没有品性光有知识是危险的,是对社会的潜在威胁”。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达到育人与知识传授的良好结合呢?
为人师表,乃是教师职业最近本的道德要求,是教师职业的本质特征,可以说是教师之为教师存在的进本标志。不论孔子讲的“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还是陶行知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都入木三分地阐释了为人师表的要义。人们把教师誉为不辞劳苦、辛勤耕耘的园丁,不仅是对他们教书育人丰硕成果的十分赞许,更是对他们为人师表的充分肯定。
严谨治学,严格谨慎,一丝不苟,这是每位教师律己律人,治教治学的基本要求。
勇于创新,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是单板的单一工作,而是需要教师在不断的教育教学中敢于创新,不断创造!
四、学风:勤奋学习探索求知
积极进取 全面发展
勤学——勤于学习,勇于探究,力争上游。
好问——敢于发问,善于发问,在不断发问中巩固旧知识,学会新知识。
善思——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学会在思考中求得知识的真谛。
苦练——意志需要磨练,知识需要训练,在练中成长,在练中进步。
五、办学宗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
第四篇:校训 校风 教风 学风 解读
◆校训:勤奋、求实、团结、进取
●勤奋:学生学习努力,勇攀知识的高峰,逐步形成你争我赶的学习风气。教师能自能充电,努力夯实专业知识,提神自身文化修养,努力成为学习型、研究性的教师。
●求实:强调真诚笃实、实事求是、严谨治校、严格治学的科学态度;学习上讲求实际,追求实效,不做表面文章,决不流于形式。●团结:众人拾柴火焰高,强调团队意识、团体竞争,在集体中又求同存异,努力使师生有归属感,从而各方面和谐共进。
●进取:成功的真正支点在于进取心。躺在原有的知识上,光有奉献精神的老师,未必就能成为一个好老师。好教师的标准应当是动态的,是不断提高的,这就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就时时需要我们有一颗进取心,不求做得最好,但求做得更好。
◆校风——崇实、尚勤、笃学、诚行
●崇实 尚勤 :意为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即做人诚实、做事务实、教学踏实。作为学生,能关心他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从小做起,做一个诚实的人。作为教师,要认真学习本专业文化知识,钻研教材、不断探索,努力提高,实实在在地教书。
●笃学 诚行: “笃”的涵义就是敦厚、诚实、忠信的意思。为人要有人品,做学问也要有“品格”。结合传统文化,使学生从理论学习层面付诸到实际生活的行为。“行”近似于今天所言的“实践”。“笃学 诚行”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
行合一”。就是要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做人、做事、做学问。
◆教风:敬业、严谨、博学、善导
●敬业:是一种基于挚爱基础上的对工作对事业全身心忘我投入的精神境界,其本质就是奉献的精神。教师要有认真踏实、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力求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努力成为本行业的行家里手;摆脱单纯追求个人利益的狭隘眼界,具有积极向上的劳动态度和艰苦奋斗精神。
●严谨:严谨就是要严谨做人,严谨治学,严谨从教,严谨育人。严谨是一种执着的精神,是一种踏实的作风,是一种认真的态度,是一种科学的方法。
●博学:学习广博,不一味死学、死抠课本知识,要广泛涉猎其他知识,在教学中能举一反三,努力使自己有鲜活的水。
●善导: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学生品行修养的雕刻师,良好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学生成长、进步的关键,故而教师对学生要导之以行。
◆学风:熟读精思、勤学好问、明辨笃行
●熟读精思:凡是读书必须先要熟读,让里面的话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进一步就仔细的思考,使它的意思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然后可以有所心得,有心得才能在实际中践行。
●勤学好问: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学问的充实,功底的深厚,精神的丰富,都与学生的勤奋是分不开的。“书山有路
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努力培养学生学有素养,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主动抓住成功的机遇,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好问是一种优秀的学习品质。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习钻研不可能发现疑难,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
●明辨笃行: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
◆办学宗旨(理念):不求人人成材,只求人人发展
我们的教育不可能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专家学者、司长、部长,可我们应该把学生都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好工人、好农民,好公民。不求人人成材,也就是说不一定要让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才能,但求个个发展,就是要学会做人,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学校特色:德才双馨(文化濡染心灵,礼仪修身立人)
我校将创建特色学校的主题定位为“文化濡染心灵 礼仪修身立人”。学校依托特色的本土文化资源,扮靓校园文化,让文化濡染学生心灵。这一活动与学校德育工作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加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把文明礼仪教育落到实处,提高学生文明素质,形成讲文明、懂礼仪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校风教风学风解读
西充县天宝中学“校风、教风、学风”解读
文光焰
校风:文明、自律、求实、创新。
“文明”:既指与蒙昧时代、野蛮时代相对立的文明时代,也指教化、开化的结果;还包括良好的生活方式与风尚。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受其思想支配的。要想有文明的行为,必须首先有文明的思想。文明不只是一种习惯,一种理念,而且是一种素质,一种光荣。文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秉承和发扬,是师生行为举止的规范,是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本要求。减少不文明现象,杜绝不文明行为,是每一个师生的责任。学校是一个育人的摇篮,是一方净土,我们要弘扬民族精神,不断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师生的思想文明,促进行为文明。
“自律”:唐朝宰相张九龄说过:“不能自律,何以正人?”自律是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自己约束自己,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对学校、班级和个人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并且能够正确处理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矛盾冲突。在学习方面,我们一要独立,独立思考、独立解题、独立完成作业;二要自觉,自觉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包括做好预习复习工作、上课专心听讲和按时完成作业。
“求实”:就是实事求是,力戒虚妄。孔子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想成就事业,有所作为,就必须脚踏实地,艰苦攀登,精益求精,追求真理。因此,我校把尊重科学,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学习作为教育人塑造人的思想核心,这也是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创新”: 意出《大学》引汤之《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意为与时俱进,领导标新,追求新高;表现为勇于探索,开拓进取,不墨守陈规,不因步自封。“创新”是学校的活力所在,是学校出人才、出成果、上台阶的重要保证。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驱动力,是人类奋发向上、自强不息、不断进取和超越自我的优秀品质。只有不断创新进取,个人才有作为,集体才有活力,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也就是说,作为教师要不断创新,要积极投身教研教改,不断摸索、探求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作为学生要多动手、善思考,能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争取有新发现、新见解、新发明、新创造。
教风:爱生 善教 勤勉 严谨
“爱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教育而言,爱更是其核心,其灵魂。西方教育家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我国著名教育家林崇德说的更直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爱生,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一名真正关爱学生的教师,就得走进学生的心理,就应该努力做到关注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宽容学生、激励学生、赏识学生、感动学生。
“善教”:《论语》有云:“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所谓善教,就是指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最优化,不仅教书,还要育人。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时期、不同课型,运用自己的真才实学、真知灼见、源头活水,选择最佳教学方案和手段,象“好雨识时节”,“润物细无声”那样,去唤醒学生,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激励学生、提升学生,使学生喜欢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实践,德知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善教,包括言教、身教、学教三方面。
“勤勉”: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这一特殊的身份和职业决定了为人师者必须具备渊博的学识,这就要求教师勤于学习,勤于工作,勤于思考,不断充实自我、提高学术修养。《孟子•尽心下》云:“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教师有了真才实学才能有道可传、有业可授。
“严谨”:严密谨慎,一丝不苟,这是每位教师律己律人,治教治学的基本要求。严谨是一种对教学的钻研,一种对教育的执着,它是在自觉意识形态下逐渐形成的一种工作作风。教师在工作中树立严谨治学,精业勤业的态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懂得学习、工作都要认真、严谨,实事求是,从而培养学生诚实、科学的求学态度。严谨就是要求天宝中学的教师都必须以严谨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严谨做人,严谨治学,严谨从教,从而扎实细致地落实教学的各个环节,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学风:尊师 乐学 善思 博览
尊师: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大学之礼,虽詔於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礼记.学记》)“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后汉书——孔僖传》),可见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绵延了几千年的淳美风俗,尊师重道是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标志。求学的第一品质就是尊师,尊师就是对教师要尊重理解,就是学习效仿,就是信赖景仰。热爱老师,尊重他们的劳动,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最大限度地掌握老师传授的所有知识并且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够在老师指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做出更加突出的成绩。
乐学: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课程标准提出:只有从兴趣出发,让乐趣充溢学习之中,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爱上学习,善于思考,乐于求知,才可拥有创新思维和鲜活的创造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学习中的无穷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乐学”。教师要创设欢乐的课堂情境,营造其乐融融的学习气氛,教师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在快乐中进行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
善思:提倡勤思,善思,这是学风建设中的有一个重要方面。要弄清“学”和“思”的关系,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学是思的前提,首先是要好好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思考,同时,思与学也是同步的,不能隔离开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打开学生的思路,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课堂上以启发教育为主,遵循“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不断探索知识的奥秘,不断地去发现,不断去创新。
博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一个学生,获得智慧,感悟人生,决不能只靠个人的经历和实践,而须利用前人已积累的经验。“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百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唯有博读,才能从书中饮其甘霖琼浆、尝其佳肴鲜羹,使思想得到教育、情操得到陶冶、知识得到增补,树立“博览”的学风,打造天宝书香校园,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