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北省土地整治工程廉政风险防控暂行办法
湖北省土地整治工程廉政风险防控暂行办法
时间:2011-03-10 17:28来源:监察室 作者:admin 点击:
117次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土地整治工程管理,防范和化解土地整治廉政风险,推进土地整治领域制度创新和源头治腐,依据《土地管理法》、《湖北省腐败风险预警防控暂行办法》及其他相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土地整治工程管理,防范和化解土地整治廉政风险,推进土地整治领域制度创新和源头治腐,依据《土地管理法》、《湖北省腐败风险预警防控暂行办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省各级国土资源以及与土地整治工程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事业单位。
第三条 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署土地整治工程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结合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将土地整治廉政风险防控纳入绩效评价,加强检查考核,促进廉政风险防控的有效实施。
第四条 各级国土资源以及与土地整治工程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事业单位应当定期开展土地整治工程廉政风险排查,系统分析土地整治工程中的廉政风险点,分别制定应对防范措施。
第五条 土地整治工程应当重点防范以下廉政风险:
(一)在项目立项和规划设计、投资预(决)算审批(查)过程中,任意降低和提高审批(查)标准,不按规定程序和时限审批(查),违规指定、照顾特定关系人参与评审等。
(二)在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测绘、规划设计、招投标代理、施工监理等业务中,通过指定、授意、暗示等方式确定合同单位,安排亲属参与土地整治相关业务等;帮助、默许有关单位规避招投标或者虚假招投标,降低标准或者弄虚作假帮助不符合条件的单位参加招投标;工作人员与投标单位串通泄露标底等。
(三)在项目施工质量监管、工程量审核过程中,监管人员与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相互串通放松质量监管,降低建设标准和工程质量或者虚报工程量,未经批准擅自变更规划设计套取资金等。
(四)在项目竣工验收过程中,领导干部违规插手或者干预项目验收工作;验收工作人员任意降低或者提高验收标准,不按规定程序和时限验收,弄虚作假帮助不合格项目通过验收等。
(五)在项目资金管理过程中,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或者部门截留、挤占、挪用土地整治项目资金;国土资源部门、财政部门工作人员不按规定程序拨付或者审核资金,对项目资金应付不付、应减不减,或者串通他人高估冒算骗取项目资金等。
(六)在土地整治项目相关中介机构管理过程中,违反程序、降低审查标准或者弄虚作假使不符合条件的单位获取从业资格,弄虚作假、隐瞒真相帮助中介机构通过考核(评)等。
第六条 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结合实际制定省级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项目建设质量、竣工验收操作规程,明确土地整治中土地平整、灌排设施、田间道路、村庄整治、水土保持等工程的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严格按照标准对土地整治项目进行规范化管理,推进土地整治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
第七条 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互联网上全面、及时、准确地公开土地整治项目有关标准、项目建设信息、审批程序、审查标准、审查时限、审批进度等信息,方便公众查询,接受社会监督。土地整治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在项目区树立项目建设公示牌,内容包括:项目建设位置、建设规模、投资预算、新增耕地面积、规划设计、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工期、监督举报电话等。
第八条 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土地整治项目审批电子政务系统,实行网上申报和审批。建立电子监察系统,对土地整治项目所有审批事项进行跟踪监督,及时提醒和纠正超时违规行为。
第九条 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综合招投标中心应当建立健全土地整治项目招标信息发布、资格审查、开标、评标、定标等招投标管理制度。土地整治项目必须纳入综合招投标中心依法进行招投标。试行土地整治项目网上招投标制度。
第十条 省级和市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土地整治项目的监督和指导,定期组织检查。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所属土地整治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执行项目规划设计预算和加强施工质量监管。鼓励项目区农民群众参与施工质量和规划实施情况监督。
第十一条 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完善验收标准,健全工作程序,规范验收行为,实行限时验收和验收责任追究制。项目竣工验收必须进行决算审计,未实施竣工决定审计的项目,不得通过竣工验收。
第十二条 加强土地整治项目合同管理。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规范填写全省统一项目合同文本,并上报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市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检查所有项目合同文本,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应组织抽查。对合同填写不规范或者不认真执行合同的责令限期整改,整改期间暂停项目审批。第十三条 土地整治项目资金坚持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专款专用。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当明确资金使用审批权限,规范审批、核对、审签、结算、记账等资金使用操作规范和程序。完善现金收支办法,严格控制现金收支。
第十四条 实行土地整治项目跟踪审计制度。各级审计部门应当定期开展土地整治项目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挤占、挪用、截留项目资金以及虚列工程量、高估冒算等问题,规范资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十五条 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非事业性土地整治中介机构、投资评审机构从业资格(备案)管理,定期对中介机构进行绩效和诚信考评,禁止失信或者严重违法的中介机构从事土地整治业务。严禁与土地整治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其亲属在与土地整治相关的中介机构入股、任职或者以顾问等名义变相任职。
第十六条 各级国土资源以及土地整治工程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本办法,结合实施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气象局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暂行办法
气象部门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中共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具体意见》,按照 “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要求,更好地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促进气象事业健康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廉政风险是指党员干部及公职人员在履行公务和日常生活中发生违反廉洁自律相关规定而可能导致产生腐败的可能性。
廉政风险防控是运用现代管理学的理念和方法,针对权力运行中的风险和监督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认真查找在岗位职责、管理流程、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廉政风险点,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建章立制、有效监控、及时处置等防控措施,消除廉政风险、减少和降低腐败的发生。
第三条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要坚持以教育为先导,通过建立“四前”(风险排查在前、制度防范在前、监督控制在前、风险处置在前)机制,达到“四保”(保权力行使安全、保项目建设安全、保资金运行安全、保干部成长安全)目标。
第四条 廉政风险防控应遵循前瞻性、针对性、及时性、有效性、规范性和整体性原则。
第五条 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重点是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排查、制度防范、监督控制、风险处置机制。
第六条 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在省、市气象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单位具体负责实施。
第二章风险排查
第七条风险排查是指以情景推理为主要方法,结合本单位实际,重点围绕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在“三重一大”(即:重大事项决策、主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以及本单位人财物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政府采购、行政事业收费、气象行政审批(执法)和气象科技服务等关键岗位查找可能出现的廉政风险点。
第八条排查廉政风险在本单位党支部领导下,采取 “自身找、相互帮、领导提、集中评、组织审”五步法进行。
第九条各单位查找的廉政“风险点”,在本单位内进行公示公开,并形成本单位“廉政风险全景图”。
第三章制度防范
第十条制度防范是指针对查找出的“风险点”,结合相关规定,有针对性的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运行和监督的制度体系。
制定制度必须明确规定违反制度的相关处理(处罚)细则,提高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和约束力。
第十一条重点完善各级领导班子分工负责与协管制度,县气象局“三人决策”机制,健全决策制度。明确单位纪检工作职责。
第十二条 推行“一把手”表态和不直接分管财务、基建项目制度,合理分权制权,防止权力过分集中。
第十三条 建立健全基建工程项目管理和审计监督制度,严格执行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相关规定,探索并建立基建工程项目全程跟踪审计制度;建立健全重大课题专项审计制度,保障资金使用效力和安全。
第十四条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财务核算中心的职能作用,规范财务审批流程,对财务审批的关键环节应细化制度要求,严格财务把关。
第十五条 完善气象科技服务财务管理制度,合理核定成本支出,严禁采取承包方式管理科技服务。建立、健全气象科技服务合同、发票、印章、大额现金支出、用户回访等管理制度,防止不可控财务风险和廉政风险。
第十六条 探索和试行“受理、执行、监督”三权分设的气象行政审批运行机制,严格设定自由裁量权行使程序,合理设定裁量幅度,细化标准,规范行政自由裁量空间,确保公共权力运行必须有二人以上负责实施。
第四章监督控制
第十七条廉政风险监督控制是以多视角监督为主要方法,采取多种形式对风险防范措施及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科学防范。
第十八条 推行公开承诺制度。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针对岗位职责,对廉洁从政、履行“一岗双责”,强化自身建设等方面做出公开承诺,主动接受干部职工监督。
第十九条规范局务(党务)公开。以“三重一大”为重点,公开办事程序和结果,提高工作透明度。
第二十条落实党员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述廉制度、“一把手”定期向地方纪委汇报工作制度、建立局纪检集中述职述廉制度和廉政风险情况报告制度。第二十一条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充分利用部门、社会审计资源,建立专(兼)结合的审计队伍,强化独立审计职能,提高财务收支审计的覆盖面和频次,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离任审计、任中审计,加大对气象部门基建工程项目、重大课题的专项审计力度。
第二十二条重点加强对气象行政审批自由裁量权行使程序、幅度、标准的监督和检查,并以制度形式予以规范和约束。
第二十三条 提高专项(综合)工作检查质量,省局相关职能部门应采取多种形式不定期加强对廉政风险防范措施的动态检查。
第二十四条 建立气象局巡视工作制度,重点加强对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巡视和督导,确保防范措施落实到位。
第五章风险处置
第二十五条 廉政风险处置是指在建立和畅通廉政风险上报和收集渠道的基础上,及时处置廉政风险、预防腐败发生的动态过程。
第二十六条 建立廉政风险报告制度。明确单位纪检员工作职责,加强气象局纪检监察员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廉政风险迹象“信息员”队伍, 明确报告责任和要求,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廉政风险预警网络,按要求及时汇总和分析廉政风险,以利于及时化解和处置廉政风险。
第二十七条 畅通廉政风险信息收集渠道。单位纪检在受理群众举报、案件检查、内部审计获取廉政风险信息的基础上,要重视听取和收集专项(综合)工作检查质量、执法监督、巡视督导、开展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等方面的情况,主动获取廉政风险信息。部门在上述活动中发现的苗头性和倾向性廉政风险应主动向纪检组织报告。
第二十八条 纪检监察机构对收集到的廉政风险信息,应进行调查分析,综合运用谈心疏导、批评教育、信访告诫、函询、诫勉谈话、限期整改、组织处理等方式进行预警处置。
对涉嫌违纪违法事件,应按照程序移交相关部门进行处理。第二十九条 建立廉政风险处置回告制度。受到处置的单位和干部职工要及时对廉政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及时进行整改,并将整改结果书面报纪检监察机构。纪检监察机构应加强风险处置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促进整改到位。
第三十条 建立廉政风险处置情况通报制度。纪检监察机构实施廉政风险处置情况要及时向同级党组(委)和上级纪检监察机构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
第六章 考核评价 第三十一条建立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责任制。党支部和纪检监察机构要把构建廉政风险防控作为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任务,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内容。
第三十二条 领导班子成员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抓好自身和管辖范围内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开展工作情况与本人考核相结合。
第三十三条 对实施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落实不力,致使本部门、本单位或所属人员发生违纪违法行为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审计局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暂行办法
***审计局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关键环节的监控,及时发现和有效防控廉政风险,从源头上有效预防腐败,实现惩防体系逐步完善、公共权力规范运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预期目标,根据《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共***委办公室、***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局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基本原则:坚持局长负总责,纪检组长负责协调具体事务,班子成员和股室各负其责,超前预防,注重防控,分步实施,循环推进的原则。
第三条 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对象范围是全局所有干部职工,重点是领导班子、科级干部和重点岗位、关键环节的工作人员。
第四条 廉政风险是指全局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发生不廉洁行为的可能性。
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是指通过廉政风险排查和评估,确定廉政风险点及风险等级,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督,有效防范和控制不廉洁行为的发生,并通过对防控工作进行检查考核,不断完善防控措施的预防腐败工作机制。
第五条 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内容包括:对实施审计监督、审计执法及掌握人、财、物的重点岗位、关键环节的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最大限度的化解廉政风险,预防和控制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第二章 廉政风险排查与评估
第六条 在全面梳理权责流程的基础上,分领导干部、中层干部、一般人员“三个层面”,结合各自分工,认真查找廉政风险点,并对风险等级进行评估。
第七条 廉政风险点的风险等级,从高到底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班子成员及掌握人事管理、资金管理、物资采购供应等重要权力的工作人员(岗位),有违纪违法隐患的风险点定为一级;股室负责人及掌握较少重要权力的工作人员(岗位),有违纪隐患风险点的定为二级;一般审计人员和较少或基本不掌握人、财、物管理权的工作人员(岗位),有其他一般风险的定为三级。
第八条 根据廉政风险点的风险等级,确定防控管理责任。一级廉政风险点,由*纪委监察局和审计局重点监控;二级廉政风险点,由审计局纪检组织监控;三级廉政风险点,由股室负责人予以监控。
第九条 廉政风险排查与评估采取“自己找、群众提、互相查、领导点、集体定”的方法和全员参与的方式进行。
第十条 廉政风险排查是指查找审计局及其内设股室在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思想道德和外部环境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
查找廉政风险应当结合业务实际和岗位特点,重点围绕审计监督、审计执法过程中肩负责任大小及掌握人、财、物管理等重要岗位,全面准确查找履行职责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廉政风险:
(一)查岗位职责风险点,主要看在具体工作岗位上是否履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在行使权力过程中是否存在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廉政准则》规定,有无履职不到位、失职渎职、以权谋私,导致决策失误等廉政风险点;干部职工有无不爱岗敬业、假公济私、作风不实、吃拿卡要等廉政风险点;
(二)查制度机制风险点,主要看在制定制度、执行制度过程中,是否存在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有缺失,执行不到位,存在使潜在风险变为现实风险的廉政风险点;
(三)查思想道德风险点,主要看是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政绩观,是否存在放松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改造,导致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个人思想道德水平不高、自律不严等容易出现的廉政风险点;
(四)查业务流程风险点,主要看工作流程设计是否科
学、环节是否严密、执行是否到位、责任是否清楚,有无存在分工不合理、流程不科学、责任不明晰,导致出现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和问题的廉政风险点;
(五)查外部环境风险点,主要看工作人员在业务往来中是否受行业“潜规则”、生活圈和社交圈对个人进行利益诱惑或施加其他非正常影响,造成权力失控和行为失范,导致行政行为结果不公正、不公平、失职渎职、权钱交易等严重后果的腐败风险点。
第十一条 要对查找的廉政风险点进行广泛评议、层层把关,并将最终结果报*纪委审核。
(一)个人岗位自查表,先在股室内进行评议,听取意见,修改完善,再提交职工大会讨论,经股室负责人初审后,由分管领导审核予以确认;
(二)内设机构自查表先在职工大会进行评议,听取意见,经纪检组长初审后,提交班子会议集体讨论,主要负责人审核予以确认;
(三)重点岗位专项清查情况,通过职工大会讨论,班子集体评定等级,主要负责人签字予以确认;
(四)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自查表由*政府分管领导审核确认。
第十二条 廉政风险点及风险等级审定后,建立审计局廉政风险库,通过信息公开栏在本单位进行公开公示,并报
*纪委备案。
廉政风险库中应当逐项列出风险点、风险表现形式、风险层面、风险等级、防控措施等内容。
第十三条 对廉政风险点及其风险等级实行动态管理。廉政风险点及其风险等级的排查与评估每年进行一次。
第三章 廉政风险防控与管理
第十四条 规范用权行为。要严格落实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中所建立的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堵塞漏洞,规范用权行为。
第十五条 实行网上晒权。在审计局网站中上传班子成员及股室分工、审计程序以及国家、省、市和*颁布出台的有关审计工作的政策法规和相关规定等,做到全公开、真公开。
第十六条 深化党务、政务公开。凡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的重点热点问题,均要在公开栏内进行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第十七条 充分发挥特邀廉政监督员、党风政风监督员、廉政信息员、行风评议员的作用,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
第十八条 整合监督力量。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专门机关监督、群众监督和新闻舆
论监督的作用,不断探索监督途径,创新监督方法,务求监督实效。
第十九条 要严格执行中心组学习制度、党政“一把手”定期上党课制度,采取集体学习、专题辅导、强化培训、外出考察等多种有效形式,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
第二十条 要严格落实《党政正职“五个不直接分管”制度》和单位内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要健全完善并认真落实《审计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实现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对分离、相互制约,形成规范用权行为的制度机制。
第二十一条 对于重点岗位、关键环节的工作人员,任职前应当签订《岗位廉政承诺书》。
第二十二条 《岗位廉政承诺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党内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
(二)认真履行职责,廉洁奉公,不发生不廉洁行为;
(三)有《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第一条第二项、第二条、第五条第一项和第四至第八项、第七条所规定的情形以及可能导致利益冲突的情况,应当如实向单位纪检组织报告,在发生利益冲突时,应当本着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的原则予以解决;
(四)在履行职责过程中遇有涉及本人、特定关系人利
益,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履行职责事项的,应当主动申请回避;
(五)在涉及公共资源配臵、公共资产交易等重大项目上履行管理职责的工作人员,应当将廉洁履行职责情况、是否涉及利益冲突的问题向单位纪检组织和*纪委监察局作出特别说明。
第二十三条 对于违反《岗位廉政承诺书》的情况,由*纪委受理、核查。
第二十四条 单位工作人员遵守《岗位廉政承诺书》的情况,应当作为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并作为考核和任职考察的重要依据。对不遵守《岗位廉政承诺书》的,考核不得评为优秀,不得推荐提拔使用。
第四章 廉政风险预警与处置
第二十五条 廉政风险预警信息是指在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过程中发现单位工作人员在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第二十六条 要严格执行*纪委制定的《廉政风险信息预警处臵制度》。
第二十七条 定期参加*纪委召开的廉政风险信息员座谈会。并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表,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接受离任审计,开展民主测评、行风评议等形式,积极收集各类风
险信息。
第二十八条 对*纪委党风廉政建设室反馈的苗头性、倾向性的风险信息,要求相关人员采取措施,及时纠正。
第二十九条 对发出的预警信息要高度重视,及时纠正,并由审计局廉政办将结果反馈*纪委党风廉政建设室。
第三十条 相关部门或个人对于发出的预警信息不纠正或纠改不彻底的,要视其情节严重程度,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及时纠错处臵,避免问题演化发展成违纪违法行为。
(一)对于群众有举报、社会有反映,接近风险临界点的现象与行为,不按规定落实防控措施,情节轻微的,由审计局纪检组织下发《廉政风险警示提醒书》,责令其在规定时间内,对发出的预警信息作出如实说明,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及今后整改措施;
(二)对于警示提醒后仍未纠正的,分科级干部和一般干部两个层面,分别由*纪委和审计局纪检组织发出《廉政风险诫勉谈话告知书》,对有关人员分别进行诫勉谈话,指出存在问题和不足,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纠正错误倾向,终止错误行为;
(三)对于诫勉谈话后仍未改正的,已经超越风险警戒线,有明显错误行为,但不构成违纪行为的,由*纪委和审计局纪检组织发出《廉政风险责令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避免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
(四)对有明显违纪行为,但情节较轻的,逐级建立报告制度,并按有关程序,由*监察局介入调查处理;
(五)对于风险点排查不认真、防控措施不落实、疏于监管和发现风险信息隐瞒不报的,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责任。造成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的,依据有关规定,从严处理。
第五章 组织领导
第三十一条 本局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局党支部指导实施,纪检组长具体负责,党风廉政建设办公室办理日常业务。
第三十二条 局党支部指导实施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全局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防控管理工作;听取纪检组有关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情况汇报;研究防控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办理*纪委监察局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三条 要把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作为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长期任务,做到权力运行到那里,对权力的监督就延伸到那里,通过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第六章 检查考核与责任追究
第三十四条 要把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内容,及时开展工作,定期总结经验。
第三十五条 对*纪委检查考核中发现的问题,要督促相关股室和责任人进行整改。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与上级有关规定不一致的,按上级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审计局纪检组负责解释。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湖北省腐败风险预警防控暂行办法[范文]
湖北省腐败风险预警防控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和省委《实施办法》,切实推进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腐败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现就开展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腐败风险预警防控,是对国家公职人员在执行公务和日常生活中可能发生的腐败风险,包括思想道德风险、岗位职责风险、制度机制风险等,进行排查预防、适时监控、纠错处臵、综合管理,努力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
第三条腐败风险预警防控,着眼于保证权力行使安全、资金运用安全、项目建设安全和干部成长安全,是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按照“一年试点、两年推广、三年全面覆盖"的安排分步推进。
第四条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坚持内部防范与外部监控相结合,事前防范与预警处臵相结合,专防专控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地方统一管理与部门垂直管理相结合,纪委组织协调与部门具体实施相结合。
第二章腐败风险排查与防范
第五条排查腐败风险点。各部门、各单位结合自身职能和工作实际,采取自查自找、群众评议、征求行业内干部职工和服务对象意见等方式,分层次对可能滋生腐败的风险点进行排查。重点查找单位人财物管理、行政许可和审批、行政事业性收费、执纪执法等工作中,业务流程、制度规范、内部管理、监督制约等方面的腐败风险点;领导班子在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建设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方面的腐败风险点;国家公职人员个人素质、履行职责、开展业务、社会交往、处理个人重要事项等方面的腐败风险点。凡属权力运行的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曾经出现过违纪违法问题的部位,以及群众反映问题较多的部位,均须排查。
第六条各部门、各单位针对排查出的腐败风险点,制定防范措施,科学配臵权力,加强流程控制,规范自由裁量权的使用,完善管理制度、工作规则、行为规范和廉政规定,探索运用科技手段防范腐败风险的途径和方式。加强腐败风险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法律法规、党纪政纪条规、有关制度和情景案例,帮助党员干部了解所处岗位的行为规范和腐败风险,强化腐败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腐败风险处臵能力。
第七条各部门、各单位排查的腐败风险点、制定的防范措施,经单位党组(党委)或纪检监察机构审核后,按职级和业务类型进行登记,分层级建立岗位腐败风险点目录,实行动态管理,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备案。排查出的腐败风险点和制定的防范措施,在本部门、本单位进行公示,并通过文件、网络等形式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第三章腐败风险信息收集
第八条在纪检监察机关(机构)、巡视工作机构中确定腐败风险信息员,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察员、行风监督员、新闻媒体代表、服务对象及其他群众代表担任腐败风险信息员,及时收集整理腐败风险信息,报纪检监察机关(机构)。
第九条通过受理信访举报和投诉,开展专项检查、执法和效能监察、行风评议、案件检查。、责任审计、巡视等工作,参加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等活动,加强与执纪执法部门、人大和政协内部机构、其它有关部门的工作联系和信息交流,以及问卷调查、网上调查、访问服务对象和业务工作对象等方式,开展腐败风险信息日常收集工作。
第十条坚持把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部位和环节作为腐败风险信息收集的重点,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第四章腐败风险信息处置
第十一条纪检监察机关(机构)、相关执纪执法和监督管理部门、其他有关方面人员组成评估小组,对收集到的腐败风险信息进行评估。依照党纪条规、行政法规、廉洁自律有关规定、腐败行为发生几率以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紧急程度等,由高到低确定一、二、三级腐败风险,并根据腐败风险的变化,及时调整风险等级。
第十二条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腐败风险等级,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处臵措施,及时化解腐败风险。纪检监察机关(机构)要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处臵措施:
(一)对国家公职人员,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采取谈心疏导、批评教育、信访约谈、发函询问、诫勉谈话等方式进行预警处臵。
(二)对部门和单位,采取对责任领导诫勉谈话、发送纪检监察建议书、责成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发问廉问责书、限期整改等方式进行预警处臵。
(三)对新发现的腐败风险,责成有关单位和个人及时制定防范措施。
(四)必要时,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可直接对有关地方、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实施预警处臵。
第十三条建立预警处臵结果回告制度。有关单位和个人接到预警后,应在规定时限内对腐败风险成因进行剖析,制定整改措施,形成书面报告,及时回告实施预警的纪检监察机关(机构)。
第十四条建立腐败风险预警处臵督查制度。纪检监监控,对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部门和单位及时督导。对高风险单位、高风险岗位的腐败风险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每年至少抽查一次。
第十五条建立预警处臵情况通报制度。纪检监察机关(机构)实施
预警处臵的重要个案和综合情况,要及时向同级党委(党组)和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六条建立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责任制。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要把开展腐败风险预警防控作为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任务,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内容,加强对各部门、各单位和重要岗位腐败风险防控工作的分类指导、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考核工作。各级领导班子成员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求,抓好自身和管辖范围内的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对实施腐败风险预警防控措施不力,致使本部门、本单位或所属人员发生违纪违法行为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七条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并报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备案。
第十八条本办法由省纪委、省监察厅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湖北省农村党支部书记岗位风险防控暂行办法
湖北省农村党支部书记岗位风险防控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村党支部书记岗位风险防控工作,深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根据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及省委《实施办法》等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省所有建制村党支部书记(包括村党支部书记、党总支书记和党委书记,以下统称村党支部书记)岗位风险防控适用本办法。村级农场、林场、渔场、街道居委会及社区等基层单位党组织书记岗位风险防控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村党支部书记岗位风险防控,是为有效降低村党支部书记在履行职务中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针对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特征,所采取的风险教育、排查、防范、预警处置等管理和控制措施。
第四条 开展村党支部书记岗位风险防控,应当坚持自律与他律、教育与监督、惩处与保护、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县(市、区)、乡(镇、街道)党委负责村党支部书记岗位风险防控的组织、指导、协调、督查,县(市、区)、乡(镇、街道)纪委和组织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日常管理和考核。县(市、区)、乡(镇、街道)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共同做好村党支部书记岗位风险防控工作。
第二章
防控内容 第六条 村党支部书记岗位风险防控的重点:
(一)在管理和使用村集体资金方面,使用或授意使用非正规票据,违反规定向村民和村内企业集资或收费;违反财务管理规定或者不经过民主理财程序报销费用;违规超标发放工资、福利、补助;坐收坐支,私设“小金库”,违反规定领用、保管现金;公款旅游、公款大吃大喝和参与营业性场所娱乐活动;采取收入不入帐、虚报冒领等方式贪污或者私分公款等。
(二)在管理或处置村集体资产资源方面,不履行民主决策程序,擅自发包、出租、出让土地、矿山、水面、森林、企业等集体资产资源;违反招标投标制度,在资产资源处置和工程建设上应招标不招标或者搞虚假招标;在集体资产资源处置和物资采购中,利用职权收受钱物或者提成;长期占用集体财物等。
(三)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借新农村建设项目立项申请、资金募集之机,向主管部门行贿或者违规开支;截留、贪污、挪用项目资金;纵容参与违法违规建设,为特定关系人强揽工程谋利;借村级自建工程项目发包、设备设施购置之机,收受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等;擅自提高或者降低项目标的额谋取私利。
(四)在执行强农惠农政策方面,巧立名目、虚报冒领,套取国家有关补助资金和政策扶持资金等专项资金;贪污、截留、挪用、侵占国家强农惠农专项资金;代领转付、抵扣应当发给农户的补贴、补助资金等。
(五)在社会事务管理方面,在管理民政优抚、计划生育、征兵、户籍、移民救灾、建房报批、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事务中,优亲厚友、吃拿卡要、借机敛财;纵容、包庇、参与色情、赌博、封建迷信、非法组织、黑恶势力、宗派活动等。
(六)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方面,不按规定参加组织生活;违背民主集中制原则,独揽权力;在发展党员、后备干部培养、村组干部推荐提名时违反规定程序,暗箱操作,压制优秀干部或者借机培养家族势力;采取串通、贿赂、胁迫手段或者利用家族、宗族及黑恶势力干扰、操纵村“两委”班子选举以及选举结果弄虚作假等。
第三章
防控措施
第七条 乡(镇、街道)党委、纪委和组织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力量开展村党支部书记岗位风险排查,找准岗位风险点。排查可采取自查自找、党员群众评议、征求包村干部意见、组织核查等形式进行。排查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开。第八条 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作风建设。县、乡两级党委应当把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作风建设作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方面,加强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治、严肃纪律,着力解决极少数村党支部书记作风粗暴、道德败坏、腐化堕落、责任心不强等问题。
第九条 加强村党支部书记反腐倡廉教育。县(市、区)党委、纪委和组织部门应当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村党支部书记教育培训规划,依托县乡党校、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党员电教点、廉政文化示范点、农家书屋等,开展岗位风险专题教育。将廉政文化建设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加大警示教育力度,依托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民培训、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活动,大力推进廉政文化进农村。
第十条 加强村支部书记廉洁自律工作。
(一)建立村党支部书记廉政承诺制度。村党支部书记每年应当与乡(镇、街道)党委签订廉洁自律承诺书,并向村民公布。
(二)建立村党支部书记廉政谈话制度。乡(镇、街道)党委、纪委和组织部门每年应当与村支部书记进行一次廉政谈话,谈话情况记入村支部书记廉政档案。
(三)建立村党支部书记重要事项报告制度。村党支部书记个人建房,家庭成员婚丧嫁娶,个人婚姻变化情况,本人及配偶、子女承包村、组集体资源情况等重要事项,应当及时向乡(镇、街道)纪委和组织部门报告。
(四)建立村党支部书记述职述廉制度。村党支部书记每年应当向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述职述廉,接受评议。评议结果与绩效报酬挂钩。述职述廉及评议工作由乡(镇、街道)纪委和组织部门负责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加强村党支部书记权力行使监督。
(一)建立健全村级纪检组织。乡(镇、街道)党委应组织党员(代表)大会选举或者推选一名村党支部成员为纪检组长、2-3名无职党员为成员,组成村纪检小组,加强本村党内监督,与其他村级监督组织共同做好财务监督、村务公开监督、“三资”监管等工作。纪检小组成员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误工补贴。
(二)推进党务、村务公开标准化管理。按照统一基本内容、程序、时限、形式、监督的要求,实行村级党务、村务、财务、事务公开。凡村内的重大事项和党员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必须及时、全面、真实公开。一般事项应当每季度公开一次,重大事项随时公开。探索建立农村“三资”管理电子公开平台,方便党员群众利用网络、手机、短信等进行实时查询和监督。
(三)加强审计监督。县(市、区)纪委、组织部应当会同财政、经管、审计等部门,组织县、乡两级开展村党支部书记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审计。审计结果作为村党支部书记考核使用的重要依据,向村民公开。
第十二条 规范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建立和完善村党支部会议议事规则、村民代表大会议议事规则、村委会议事规则、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以县(市、区)为单位,明确村级实行民主决策重大事项的范围和程序。推行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听证制度,落实“五议五公开”制度。
第十三条 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规范化管理。
(一)规范村级财务、资金“双代管”制度。加强农村会计代理服务中心规范化管理,完善会计代理服务工作机制,强化会计核算、资金结算、会计监督、会计信息服务职能。除核定的备用金外,村集体所有资金一律存入指定的代管资金账户。探索建立村级财务信息采集和应用系统,推行村级财务电算化管理,有效规范财务收支行为。
(二)规范财务管理工作流程。财务事项发生时,应当按照经手人原始凭证签字、负责人审批、民主理财小组分别签字盖章、会计代理服务中心审核记账、村务公开栏公开五个环节依次进行,金额较大的开支需经村委会集体讨论同意。村级收支应当使用经管部门或者国家税务部门统一票据,不得凭“白条”和其他票据入账。
(三)实行村集体财务预决算制度。按照“依法依规、量入为出、以收定支、留有余地”的原则,每年编制村财务预算方案,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乡(镇、街道)政府备案。年终编制财务决算方案。财务预决算情况应当向村民公布。
(四)编制村集体资产、资源台账。内容包括:村集体所有的土地、矿山、林木、水面等自然资源;企业、投资、参股等经营性资产;房屋、设备、设施等固定资产以及村级债权债务等。台帐应报乡(镇、街道)会计代理服务中心备案。
(五)推行集体资产、资源处置代理制度。乡(镇、街道)政府可建立村级集体资产资源评估、交易平台,提供规范、统一的代理服务。资产、资源处置方案应当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经评估机构评估定价后,采取招标、邀标、竞价承包等方式实施。
第十四条 加强对新农村项目建设监管。县、乡两级应明确有关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新农村建设项目申报、审核、实施和验收,细化新农村建设项目监管办法。项目主管部门及纪检监察、发展改革、财政、经管、交通、水利、国土、审计等部门要加强项目建设监管,确保项目建设安全、资金使用安全。
第十五条 建立村党支部书记腐败迹象预警处置制度。乡(镇、街道)纪委和组织部门应当充当发挥包村干部、村纪检小组在村党支部书记岗位风险防控中的作用,及时收集在专项检查、信访接待、审计等工作中发现的村党支部书记腐败迹象,并根据情节轻重,分别采取谈心提醒、批评教育、信访告诫、诫勉谈话、限期整改、组织处理等方式进行预警处置。受到预警处置的村党支部书记,应当及时讲清问题并制定整改措施。乡(镇、街道)纪委和组织部门要督促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县(市、区)纪委、组织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细化村党支部书记腐败迹象预警处置标准和办法。
第十六条 坚持宽严相济。对村党支部书记的严重违纪违法行为,应当严肃查处。对一般性问题,通过谈心提醒、批评教育能够达到教育目的的一般不记入干部档案,信访告诫、诫勉谈话能够改正错误的一般不影响任职使用,限期整改、组织处理能够解决问题的一般不给予纪律处分。同时,对坚持原则、大胆工作受到诬告或打击报复的村党支部书记,上级组织应及时予以澄清或保护。
第十七条 建立村党支部书记激励关怀机制。按照不低于当地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确定村党支部书记的基本报酬,落实在职村党支部书记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对正常离任的村党支部书记给予一定生活补助。加大从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中选拔乡(镇、街道)领导干部、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招聘乡(镇、街道)事业编制人员的力度,对勤廉兼优、工作业绩突出的村党支部书记,应当及时予以宣传,并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市、县党委应当将村党支部书记岗位风险防控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内容,定期组织检查考核。对风险防控措施拒不落实或者落实不力,致使本地区连续出现村党支部书记违纪违法问题的,追究县、乡党委负责人责任。
第十九条 本办法有关条款适用村“两委”班子其他成员的,可一并参照执行。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